关于就业那些事

2024-09-17

关于就业那些事(精选8篇)

关于就业那些事 篇1

关于就业那些事

人在社会,避免不了和许多陌生面孔的交流和沟通。所以,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就 了大家都在追求的必备品。身为大学生,我深刻的了解我们这个群体在毕业时面临如何巨大的压力。夹缝中寻生存,开阔思路。我将大家的需求和自己的专业相结合,来谈一谈关于就业的那些事。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缺乏职业化素质、缺少职业规划意识而导致自身缺少市场竞争力。

如何能在强手之中脱颖而出,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选择职业?怎样规划职业生涯?怎样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

我认为,只有做到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并拥有高度战略眼光和较强学习能力的大学生,才能在就业道路上走出一片天。

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很多人才,社会需要决定着求职的环境。社会需要、市场需要,就是就业选择的方向。首先,一个职业的前途是与社会需要息息相关的,只有准确把握社会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选择的职业才有发展潜力,个人在职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才会增值,个人才能获得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自我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障。其次,职业选择本身还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个人选择单位,单位选择个人。一个人在做职业选择时,还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这样才能跟单位配对成功。再次,职业选择还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选择职业。

所以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完全凭主观意志和愿望行事。如果个人的择业脱离了社会和市场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只有把社会需要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和志趣结合起来,才有成功的希望!

调查显示,当代青年择业时更加重视自我发展机会和职业的前途。在调查中,许多大学生都认识到,“到一个前景不妙的企业工作,意味着今天就业明天便失业”。他们认为,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能给人信任感和拼搏的动力。如果一个企业前景不佳、缺乏后劲,即使工资收入暂时丰厚,也不能让员工有稳定感。而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大学专业不一定成为你职业选择的方向。我认为,大学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职业是为了个人生存、生活,获得持续活动的一个必要途径,职业的选择需要在社会上不断地磨练,慢慢选择的。职业内涵是没有高下贵贱,对社会有用的就可以,没有优劣之分。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审时度势,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切忌“病急乱投医”,对待就业问题要更加理性。

要在事业的领域里飞翔,我认为,需要有一对翅膀——哲学和文学艺术。为什么呢?哲学给我们睿智,文艺给我们灵感。这是两种不同的智慧,哲学智慧是一种理性的智慧,文艺智慧是一种直接的智慧。有这两种智慧,我们就不怕不成功。人文教育是人格塑造的工程,哲学和文艺是人生起飞的两个翅膀。,我认为,个人的发展是可以选择的,知识的储备决定了以后的发展道路。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历史性地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的教育阶段,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能在就业这条窄道上越走越宽?毫无疑问,实力与努力是你成功之路的领头兵。一个人只有实力而不努力,这个人太懒;

一个人只会努力而没有实力,这个人太蠢。当一个人实力与努力并重时,成功之路也就离你不远了。

以上都是取自网络谷歌和书籍。接下来就是重点了,我要谈谈我对自己未来的规划。

身为艺术生,我所选择的就业方向自然要和自身的专业相结合,如此才能更好的发挥在学校所吸收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这也主要是因为,我很高兴在一个兴趣与学业不太容易融合的现今,我可以学到自己喜欢并乐于付出的专业。

很久以前我看过一部电影,叫做《穿PRADA的女恶魔》。堪称是时尚电影的经典了。先不论女主角安妮海瑟薇的演技如何,这部电影也着实在我的人生旅途上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我爱上了里面的一个职业。就是形象管理顾问。

形象管理顾问也叫色彩顾问,是对个人形象进行设计与指导的专业顾问。形象管理顾问是对个人形象进行设计与指导的专业顾问。他们针对人与生俱来的肤色、发色、瞳孔色等身体色基本特征和人体身材轮廓、量感、动静和比例的总体风格印象,通过专业诊断工具,测试出人的色彩归属与风格类型,为人找到最合适的服饰颜色、款式、搭配方式和各种场合用色及最佳的妆容用色、染发色等,通过咨询指导方式帮助人们建立和谐的个人形象。

其实形象管理顾问分为企业形象顾问和私人形象顾问两种。企业形象是指人们通过企业的各种标志(如产品特点、行销策略、人员风格等)而建立起来的对企业的总体印象。

私人形象顾问就是解决你在着装、服饰搭配、个人色彩搭配、化妆、发型这类方面问题的。一般有色彩诊断、着装款式风格诊断,这两个诊断后会给你一个属于你自己的用色规律和款式规律。再就是陪购,就和陪你去逛街帮你挑衣服。整理衣橱,建立属于你的完全是正确的个性衣橱,也会给你一个以后的购衣计划,让你不用多花冤枉钱。

在我身边经常会有人把形象顾问和化妆造型师两个职业弄混。其实形象顾问与化妆造型师、美容师的主要区别在于:美容师的主要工作是对人的面部太身体皮肤进行美化,主要工作方式是护理、保养;化妆造型师的主要工作是对影视、演员和普通顾客的头面部等身体局部进行化妆,主要工作方式为局部造型;形象顾问(形象设计师)的主要工作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对人物、化妆、发型、服饰、礼仪、体态语及环境等众多因素进行整体组合,主要工作方式为整体形象设计与形象管理服务。有如私人“形象”的保健医生或形象“理财顾问”。

就如同巩汉林小品中的任务一样,一个形象设计师要负责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包装。我总结了一下,大概分为几个方面:

1、管家系列:私人衣橱设计管理、特色着装设计与化妆、别墅家居设计与风水、私人聚会策划与执行、奢侈品赏析(珠宝,红酒,雪茄,名表,香水,服装等)、高尔夫球、艺术品收藏与鉴赏。

2、礼仪系列 :高端商务交往礼仪、政府公关与政务交往礼仪、航空服务与空乘礼仪、银行服务礼仪、社交礼仪与风范、涉外礼仪与礼宾接待、高端公关接待礼仪、服务魅力与礼仪风范、国际饭店服务礼仪规范、礼仪团队的组建与训练、礼仪与形象的监督与管理、国际潮流与中国传统文化、大型礼仪活动筹划、魅力女人全方位塑造、时尚公关礼仪卓越领袖班、高效能的礼仪沟通技巧、时尚礼仪高级讲师特训营、提升绩效的服务礼仪系统、国际商务政务时尚礼仪、时尚礼仪的八大营销力量

3、形象气质提升系列:商务形象塑造、白领形象设计、CEO形象设计、着装风格、色彩与形象诊断、特体着装、首饰文化与佩戴艺术、丝巾风格与艺术、肢体语言解读

4、品味与格调:葡萄酒的礼仪与鉴赏、茶道文化与礼仪、咖啡文化与礼仪、西餐文化与礼仪、西式点心制作、插花审美与实操、艺术鉴赏(舞台艺术、文学艺术、电影艺术、音乐艺术)

5、养生之道:经络调理养生、瑜伽养生、心理按摩

在那部电影里,讲述的就是一个时尚杂志《runway》里面的那些事。我喜欢那种氛围,与时尚紧密结合,引领流行的感觉。所以我想将来如果有机会,我也会去一个时尚杂志的公司,去做形象顾问或者是造型师。

我想这不仅是要紧紧把专业课做好,也是设计更大领域的一个拓展口,我同时需要了解一个杂志社的运营,包括定稿,排版,其中的拍摄化妆,到合刊,菲林,印刷到最终发行。只有学习才会更加的进步。

这让我又想到了一个在国外刚刚新兴起来的职业叫stylist。暂时国内没有这个职业,那我们暂且就根据字面上的意思称为风格设计师好了。

这个职业就是结合了形象顾问和造型师的所有特点,加上一些摄影和服装设计方面的才能,而合成的一种万能的职业。这个职业对于人本身的能力要求非常完美。

所以我觉得,我的未来是要靠自己去努力,去打造的。这也是对我在大学期间认真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动力。

服装学院

形象092-09欧璇

关于就业那些事 篇2

注射部位的选择

胰岛素的注射部位、给药方式已成为当代研究糖尿病的主要课题。不同的注射部位和方法, 对胰岛素的吸收效果不同, 同一部位长期注射, 由于局部组织发生物理和化学性刺激造成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局部肿胀、硬结形成, 影响胰岛素的吸收, 而且局部组织缺血, 造成皮下组织变性、萎缩, 甚至出现坏死, 产生功能障碍。因此, 恰当的注射部位选择是很有必要的。

胰岛素注射常选皮肤松弛部位, 主要是腹部、手臂前外侧、大腿前外侧和臀部外上1/4等处, 这些部位下面都有一层可吸收胰岛素的皮下脂肪组织, 而且没有较多的神经分布, 注射时不舒适的感觉相对较少。其中, 腹部是胰岛素注射优先选择的部位, 腹部的胰岛素吸收率达到100%, 吸收速度较快且皮下组织较肥厚, 能减少注射至肌肉层的风险, 最容易进行自我注射。手臂的皮下层较薄, 注射时必须捏起皮肤注射, 不方便自我注射, 可由他人协助注射。手臂皮下组织的胰岛素吸收率为85%, 吸收速度较快。大腿较适合进行自我注射, 皮下层很薄, 要捏起皮肤注射, 皮下组织的胰岛素吸收率为70%, 吸收速度较慢。注意大腿内侧有较多的血管和神经分布, 不适宜注射。臀部皮下层最厚, 注射时可不捏起皮肤。由于臀部的胰岛素吸收率低、吸收速度慢, 较少使用, 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但要警惕注射到肌肉组织。

注射部位常见问题

胰岛素注射是治疗糖尿病的常见方法, 糖友可以自己注射胰岛素。但是在注射过程中需谨慎, 注射部位不对, 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第一种是脂肪萎缩, 是由于注射部位脂肪丢失引起的, 表现为皮肤上出现凹陷。第二种是脂肪肥大, 是因为脂肪细胞过度增长造成的, 使皮肤外观凹凸不平造成的。克服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轮换注射部位。如果糖友发现在注射部位附近的皮肤上出现凹隔或压痕, 则可能有脂肪萎缩。一般认为这种情况是由于对胰岛素的免疫反应所引起的, 它会导致注射胰岛素部位的皮下脂肪丢失。如果发现在注射部位附近的皮肤上有些肿块, 则表明有肥大症, 也称之为脂肪肥大症。当脂肪细胞异常增长时就会出现此症状, 它会使皮肤看上去很肥大。

注射部位的问题可以发生在注射胰岛素的任何人身上。脂肪萎缩更常见于年轻女性, 而且更容易发生在使用较低纯净度胰岛素的患者中, 特别是使用牛胰岛素的人。肥大不是一种免疫反应或过敏反应, 而且不是因使用的胰岛素类型所致。但是, 在不进行定期轮换注射部位的人群中比较常见。脂肪萎缩和脂肪肥大本身不会构成对健康的危害。当把胰岛素注射到凹凸不平的皮肤上时, 胰岛素的吸收会发生不规律, 所以最好防止出现这些情况。除了脂肪萎缩与脂肪增生这两种常见的皮肤问题以外, 有些糖友还会出现注射部位出现烧灼感、瘙痒或皮疹。这可能是由于胰岛素局部过敏所致, 出现这种情况时, 轮换注射部位就毫无用处了, 而是需要更换胰岛素。

注意事项

胰岛素是一种生长因子, 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而产生硬结和脂肪肉瘤, 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可造成白天血、尿糖增高, 夜间低血糖现象。糖友在注射胰岛素的时候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否则可能会导致血糖下降过快引起低血糖, 或者因为胰岛素效用发挥太慢导致血糖升高。所以, 在注射胰岛素时, 要注意以下问题: (1) 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和稳定性。受许多因素影响, 其注射的深度与吸收的速率有关, 注射在肌肉中的速率较皮下快, 因此皮下注射胰岛素时, 针头不能刺入过深, 以免注入肌层, 使胰岛素吸收加快。 (2) 注射的部位不同吸收的速率不一样。胰岛素在皮下吸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上腹部到下腹部到上臂再到大腿。胰岛素在水肿的区域吸收较为缓慢。如果在水肿部位注射, 胰岛素缓慢吸收造成延迟性低血糖。同时在水肿部位注射易发生感染。 (3) 避开疤痕组织注射。胰岛素在疤痕组织不易扩散, 影响疗效。 (4) 如果参加运动锻炼, 不宜选在大腿臂部注射。因为长时间活动接受胰岛素注射的肢体, 可使血流加速, 导致胰岛素吸收加快出现运动后低血糖。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注射短效胰岛素后半小时内, 注射低精蛋白胰岛素或精蛋白锌胰岛素1小时内, 应避免过度活动接受注射的肢体。也不应在注射胰岛素后短时间内洗热水浴或过度搓压注射部位或热敷等。以免胰岛素过快吸收发生低血糖。 (5) 有计划轮换注射部位。防止异常细胞的生长和脂肪的沉积, 有利于胰岛素吸收, 同时避免皮下脂肪萎缩和皮下脂肪肥厚。 (6) 经常按摩注射部位。用指尖或掌心轻按注射部位, 局部有硬结、表皮凹陷或压痛、皮肤颜色改变, 要立即更换注射部位。

注射部位的轮替

糖友在打胰岛素的时候, 不要盯着一个部位打, 这样对身体不好。每次注射部位都应轮换, 可按照以下原则:选左右对称的部位轮流注射, 如先选左右上臂, 并左右对称轮换注射。待轮换完后, 再换左右腹部。要想延长不同的部位间轮换周期, 要注意在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最好先在要注射的部位划许多线条, 每条线上可注射4~7次, 两次注射点的相距最好是2厘米, 沿注射线顺序作皮下注射, 这样每个注射点可以在间隔相当长的时间以后才接受第二次注射。多部位轮流注射, 使注射点分散, 可供注射范围大, 在轮流注射各部位时有间歇期, 组织受到的机械性刺激可得到恢复, 胰岛素吸收效果较好。

关于钻石那些事 篇3

2010年2月26日,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宣布,该公司成功以2.75亿港元 (约3530万美元) 投得一颗全球罕有、完美无瑕、属顶级IIA型的507卡南非钻胚,名为The Cullinan Heritage,为世界至今开采出最高质量的钻石之一。周大福珠宝计划将此507卡的南非钻胚,打造成120卡以上世界最大的超完美圆形钻石。

这颗507卡的钻石原胚将会打造成120卡以上,世界最大的圆形全美钻石;全美意思就是说颜色、净度等各方面都达到完美、最顶级。此钻胚将在南非进行历时一年多的切割和打磨,届时钻石的大小将和高尔夫球大小相差无几。此颗钻胚是由巨大的毛胚中开采的,开采时一共有7颗钻胚,其中还有一颗168卡的钻胚亦由周大福在09年11月以628万美元购入;这代表在这个难得的毛胚中最重要、最顶级的2颗钻胚都由周大福拥有。

对成功投得美钻,香港亿万富豪,有钻石大王之称的周大福集团主席郑裕彤博士十分欣喜“如此高质量的钻石,世间罕见。周大福珠宝一再成功购入世界级的宝石,除依靠集团雄厚的实力外,亦是源于一份不断追求完美,为顾客提供高质素产品的热诚。”

目前周大福珠宝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马来西亚等地共有超过1000家连锁店,并在进一步扩张,目标到2020年分店更将有2000家。现时,周大福珠宝每年销售额达300亿港元,市值逾1000亿港元,聘用员工逾30000人,是中国内地及香港最著名及最具规模的珠宝首饰品牌。随着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珠宝市场潜力越见庞大,周大福珠宝亦将按年增加投资,汇聚各方人才,为创造华人第一珠宝品牌的目标而努力。

大型钻石商场落座蓝色港湾

北京CBD 燕莎商圈的核心位置——SOLANA蓝色港湾国际商区的每克拉美钻石商场,有近一万平米的营业面积,是一家专业的钻石黄金珠宝零售商场。

商场一层采取租凭和联营相结合的模式经营黄金饰品、纪念金条、黄金艺术品等,打造独具特色的黄金贩售平台。二层主要经营钻石饰品,包括成品钻饰销售、个性化钻饰定制、钻饰回购等业务,并为消费者提供珠宝鉴定、检测、维修等服务。商场还设有百万宫殿,主营单价在一百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珍品,实行会所式VIP预约服务。此外,每克拉钻石商场将打破现有钻饰品按照4C标准分类销售的模式,将不同重量、不同颜色、不同净度和不同切工的钻饰按照相同的价格区间进行销售。即在同一个价格区间里,可以买到颜色偏好、净度、切工都属上层的钻饰。

关于就业那些事 篇4

教师招聘考试又称教师入编考试,是由地区教育局或人事局统一组织的教师上岗考试。即具有从事教育行业的能力后,进行的竞争上岗考试。考试内容按地区的要求存在不同。

教师招聘考试主要是以当地教育局组织的公考的聘用机制,教育局通过发布招聘简章(一般是地区教育网或人事人才网)包括笔试-面试-考核-录用-签约等一般程序。

教师招聘考试的内容主要是专业知识和公共基础知识。这个公共基础知识也有不同,有的地区就是指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教育法规、新课改等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有的地区是指文史、法律、数学、政治、实事等综合知识或则行测能力测试。

2.教师招聘考试面试内容

教师招聘考试的面试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说课或试讲;另一部分为面试问答。说课、试讲:主要考查考生对教材、学生、学情的整体把握,同时对所需掌握知识的讲课流程考察,并能在教学中体现各自考生的教案设计创新点

面试问答:综合测查考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具体可分一下四类:

1、对基础专业知识的考察;

2、对试讲、说课环节的补充提问;

3、对教育相关思想观念及对教育事件的看法;

4、对与考生有关的个人基本信息的提问 3.教师招聘考试的资格要求

教师招聘对参考人员有一定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必须拥有与所报考职位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其次是对考生的年龄有所限制。

除此之外,对应届生也有不同的资格要求。一般情况,各省市会对户口有所限制,具体看教师招聘考试公告中的职位表。

4.教师招聘考试的发起机构

江西中公教师考试网祝您备考成功!点击查看江西教师公告汇总

各省行政部门及各地人事局、教育局 5.教师招聘考试笔试组织及实施机构

多数委托省级和地级市的教育局组织命题、报名、考试并交各招考学校成绩名单 6.教师招聘考试面试组织方

当地教育局自己组织或是各学校在当地教育局指导下统一组织 7.教师招聘考试时间

目前尚无全国或者各省统一的招考,都是由各市、县组织统一考试。8.教师招聘考试报名方式

一般采取网络报名和现场报名两种报名方式 教师招聘考试笔试科目

关于就业那些事 篇5

清代养生家孟英说过:“人可以一日无谷,不可一日无水,水为食精”这些都说明了水与人类的关系。茶是水的另一种存在,它就不像水那样和每一个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茶在待人接客的社会交际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东西。

茶,最初为是一种药用之物,《本草纲目》中说:“茶饮之去痰,解渴,消宿食,利小便,使人益智,省睡、省力、悦志“。

我是个比较喜欢喝茶的人,粗粗算来至今也有几十年的茶龄了,引起我喝茶的原因不是口渴,却是人睏。开始喝茶时对茶也没有什么讲究,常常是等到口渴时端起茶杯,咕咚咕咚牛饮一通,嘴一抹就了事。后来跟着几个喝茶的长者喝茶,慢慢地学到了一点喝茶的小门道。空闲时学长者样泡一杯茶,像模像样地坐在桌子旁,一小口一小口地喝,再不是牛饮了。再后来自己到南货店里买一两祁门红茶,一则自己喝,二者回报那几位常在一起喝茶被我叨扰过的长者。如果有机会到杭州去,回来时也买上一二盒龙井茶。但往往是吃的少,浪费的多。主要是不知道如何保管茶叶,扯开后就把茶叶放在办公桌的抽屉里。等到后来想泡茶时再去找茶叶,这时的茶叶就没买来时那样的茶香了。如果在黄梅天,那些开封的茶叶常常会有一股霉味气,那就只好丢了。

四十岁以后才正式有了喝茶的习惯。每天早上到单位第一件事就是生炉子烧水、泡茶。这杯茶喝到中午结束,下午再泡过一杯。下班回家后除了烧饭烧菜料理家务外,不会忘记给自己泡上一杯茶。

那时的喝茶,在茶叶、茶具方面不太讲究,茶杯我最喜爱的是玻璃杯。后来大妹夫送给我一只带不锈钢盖的茶瓶,密封性能好可以随身携带,夫人又给我用纱线钩织一只有图案的网状杯套,真是锦上添花。茶叶么,开始是喝毛峰,后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就改成喝碧螺春或龙井。我最喜欢的还是碧螺春。龙井好是好,它香气足,茶色好,缺点就是茶头太短了一点,三冲两冲就变得淡而无味。碧螺春虽然在香气、茶色上比龙井逊色一些,但它经喝。每年的四五月份我总会到茶叶市场买上四五斤放在家里慢慢饮用。

为了喝花茶,有段时间我在家里养了两盆茉莉花,一棵玳玳橘,又到药店里买了两只大一点的饼干筒。到了春天,茉莉花、玳玳橘开花,等它们含苞欲放未放时把花摘下来放入早已准备好的茶叶中,扪上两三个星期,花的香气就会浸润到茶叶里了,花茶就成了。一筒茉莉花茶,一筒玳玳花茶,够喝上一年半载了。扪茶时,花不要放得太多,太多了会增加茶叶里的水分,从而影响茶色。

茶这种东西是怎么被发现的呢?作家王树曾在他的《心窍黄尘塞五车》中有一段怎样发现茶的描述:“茶这种东西肯定诞生于中国。因为它只有具备散淡性情的民族才能发明的东西。想必是一个中国人在追逐野兽或采集野果的时候,随便扯一片叶子放在嘴里。也许是因为饥渴,也许是想吹出某种声音,也许是想在嘴里嚼点什么,然后抬头去看天和云。结果树叶的味道,或某种预想不到的功效刺激了这个中国人的神经,于是最早的茶就产生了。”当然,这只是作家的一种想象而已,我们且把它作为一种茶余饭后的聊天资料吧!

关于就业那些事 篇6

追梦的日子是幸福的,因为有努力,所以会进步;因为有承担,所以会成长。感谢那些与梦想执手相伴的日子,感谢那些追梦历程中照亮我心的人和书。感谢教师这个职业,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去静心阅读;感谢教师这个职业,让我有幸结识那些优秀的前辈,从而找到榜样,打造未知的、但我坚信更好的自己。

还记得一口气读完吴非老师的《一盏一盏的灯》、《前方是什么》、《不跪着教书》以及《致青年教师》四本书后,内心的感触如同脱胎换骨一般,从内到外我被深深的震撼了。八年以来我所有工作中的困惑、迷茫以及懦弱和自卑全都瞬间化解。一位长者的鼓励与支持,穿越时空,让追梦的日子不再孤单。

在读《论语》的日子里,我惊叹过,人类思想的文明之花在我脑海中尽情绽放。千年的芬芳依旧抚慰着现代人喧嚣的心灵。东鲁春风吾与点与大爱寓教让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本质的追求在瞬间吻合。时间可以变,空间可以变,恒久不变的是仁爱之心。青年教师成长训练营里,张校长又一次全方位让我们感悟到《论语》的博大精深,而他本人也一直用言行举止诠释着经典的内涵:正直、磊落、仁德、严于律己;重义、避利、不党、爱学、专心致志;乐学、默学、知难而进。“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以德治校,也有同样的效果。今天的陇海人团结、向上,为共同的梦想挥汗如雨,而我们甘之如饴。我们“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的校长,带领我们每一个陇海人首先找到我们自己的梦想,进而托起孩子们的梦想。有人说:“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学校。”我们忘不了和校长一起读《论语》的日子,忘不了曾经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我们陇海人同甘共苦的日子。从书中汲取力量而永远向前的陇海人,在追梦的日子里会庆幸,心灵没有随着日月的轮回而慢慢变老,反而把这种幸福传递给了身边的孩子。

晚自习的时候,我在教室的一角静静看书,一个平时寡言的孩子来到我身边,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似乎感觉到了青春的迷茫和无助。我推荐孩子去看《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和《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两本励志书,并且借给孩子一本《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几天以后,我在白杨树下遇到孩子,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坚毅。孩子来我办公室还书的时候,兴奋的告诉我她买了摩西奶奶的另外两本书:《人生随时可以重来》和《人生只有一次 去做自己喜欢的事》,都是《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的姐妹篇。记得于丹老师说过关于阅读的意义:“养好这颗心,养大自己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完成自己的担当。”感谢阅读,让我和孩子有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感谢命运中的恩泽,让我有幸和孩子相依相伴,能够终生成为青青园中葵,永远朝向阳光不知疲倦的成长。

周国平说:“读那些永恒的书,做一个纯粹的人。”阅读让每一个平淡的日子都因梦想而闪亮。我内心深深的渴望,和孩子们能有一场阅读的狂欢。钱钟书父亲称赞孙女钱瑷:“吾家读数种子也。”我多么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成为陇中的读书种子。常会有孩子向我借书,我也乐此不疲的向孩子们推荐一些能够给种子破土以力量的书。因为只要破土,就能赢得全新的天空。

文字是生命洪炉中的袅袅炊烟,书籍则是由心灵唱出的歌。生活中没有永远的风平浪静,犹如四季里没有一成不变的风景。而书恰恰给了心灵一个永恒温馨的家园。杨绛老人说:“你所有的困惑都是因为读的太少,想的太多。”只有内心的坚定能把生活中所有的坎坷化作成长的书签。而阅读可以给你这份坚定和力量。因为与书相伴的日子,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而是和古今中外的先驱者们并行,从而蓬勃了自身。

与书相伴的日子,梦想不再遥不可及,我甚至可以伸手触摸到她的衣袂飘飘。

弄花香满身,书香也沁人。象黄山谷这样的大文学家,既然能发出书到今生读已迟的感慨,可见阅读的魅力所在。我们也许没有古人前世读书的慧根,但今生与书结缘却是自己可以掌控的。

假如没有书,生命该是何等的荒芜?阅读给我们踮起脚尖、仰望星空的平台,于是追梦的日子里我们才会用尽全力的追寻,以奔跑的姿态来感受生命的美好。夜晚闭上眼睛的时候,倾听到了来自心灵真实的声音。

孩子们需要一个如父母似兄长像朋友一样的老师,但有时候也需要一个精神的“珠穆朗玛”,给予力量,成为心灵深处的支撑,而阅读为我成为这样的老师在做着一点一滴的准备。

感谢与书相伴的日子,让我学会了用足迹来刻写岁月。沿着梦想的方向,才不会在汹涌的人潮中迷失自己。偶然邂逅的惊喜和感动,带来了对未来不灭的希望。

和同事们分享书中的乐趣与收获,是生命里别样的成长。点亮自己,照亮我们。梦想比现实高一点点,人生就显得妙不可言。我们是如此的真诚,梦想怎会绕道而行。心中有月光,手中有花香,陇海人追梦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我们不迷恋掌心的纹路,但我们相信手牵手的力量。

经历过追梦的心路,越过重重困难再次回首眺望,我们发现一切是那样的云淡风轻。梦想不设限,勤奋无上限。为梦想放手一搏让我们赢得了心的感动与自信。风中亮起年轻的旗,鼓舞了自己,也鼓舞了身边的孩子。我们没有理由拒绝成长,就像我们没有理由放弃当初的梦想。开始的时候,我们倍感艰辛。回望时,我们满怀幸福。纵有疾风起,梦想不言弃。我们最终一定会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

书海泛舟,陇中追梦。心有多宽,梦想就能走多远。青春因为梦想而绚丽,生命因为追逐梦想而永恒。

不是常说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不是常说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心中藏着一个梦想,登上山巅我为峰;脚步追随一个梦想,海到天边心作岸。

追梦的日子如白帆,点缀心中的蔚蓝。追梦的日子似绿叶,描绘梦中的原野。感恩陇中,给梦想一双搏击长空的翅膀;大爱陇中,给梦想一方驰骋的平川;拼搏陇中,给梦想一片辽阔的天空。

伸展温暖的掌心,把祝福和能量同时传递,唤醒沉睡的心灵,一起飞跃美丽的憧憬。走近阳光,做呵护梦想的陇中人;拥抱阳光,做点亮梦想的陇中人;播撒阳光,做追逐梦想的陇中人。

曾几何时,有人如书,有书如人,在我人生的低谷处,给梦想之海立起一座灯塔,好过所有的批评和指责,照亮我的梦想之舟。而在未来的某一天,或许我也会成为别人的灯塔,不一定很亮很强,但一样充满爱与希望的光芒。

行走在字里行间的日子是孤单的,但却不寂寞。与梦想相伴的日子是艰辛的,但却少了虚度年华的悔恨,也没有丝毫碌碌无为的羞耻。

捧起桌上的新书,牵手身边的孩子,一起用最美的梦想来装扮我们的校园。在社团展演的那天,当那个普通话并不标准的孩子,用满满的自信读完精彩的开幕词时,我心中的百合花刹那间全部盛开。当孩子告诉我“老师,我也想当播音主持”的那一刻,我知道,我也于她心中埋下了一粒梦想的种子。只是我希望,很多年后,她也如我这般幸运,有人给梦想以阳光和力量……

江湖,那些人,那些事 篇7

还记得电影《东方不败》中, 当男主角于荣光带着一个外国人来到中土, 并告诉他这就是江湖的时候, 那个外国人呆看着满眼的衰草荒山, 随口问道:“这就是你们所说的江湖?怎么没有‘江’, 也没有‘湖’?”——西方式的无厘头, 听者不禁莞尔。

江湖, 究竟什么是江湖?没人能给它一个确切的含义。因为它包罗万象、看尽人世沧桑。“银蛇黄土殷红海, 金戈铁马震天庭, 英雄长啸剑横指, 怒踏尘烟摧金池”, 江湖从不甘于寂寞, 英雄剑老, 美人迟暮的故事永远在此上演, 并且从不缺看客。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带有东方神秘色彩的江湖故事一直在上演, 比如地产界。

1988年, 春天的故事方兴未艾, 创新、创造、创业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那时候, 房地产刚刚起步不久, 恰似就要经历"初夜"。如今在房地产行业挥斥方遒、纵横捭阖、耍尽阴谋手段、翻云覆雨的众多房地产大腕们, 在那时候还是"此间的少年", 恰如在蒙古草原上牧马的郭靖, 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将来还有"义守襄阳"的辉煌篇章;恰如在华山侧勤恳练剑的岳不群, 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将来竟隐藏着那样多阴险狡诈。

1988年, 王石正带领着刚刚起名的"万科"忙着进行股份化改造, 忙着倒腾家电、忙着生产录像机配件、忙着折腾遥控电气开关。11月, 万科参加了深圳威登别墅地块的土地拍卖。拍卖场上, 万科经过白热化争夺, 终于胜出, 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时, 负责拍卖的官员望着王石, 劈头就是一句:"怎么出这么高的价?简直是瞎胡闹。"按照拍卖的价格计算, 楼面价格已经高于周边地块的住宅平均价格。然而中国的商业史记住这一刻, 目前的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未来有可能成为世界最伟大企业之一的万科, 就是这样懵懂、鲁莽地冲入房地产行业的。其黑马姿态, 一点不比后来高价拿地的顺驰差。这一年王石37岁。

1988年, 孙宏斌25岁, 刚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进入联想, 很快成为联想企业发展部主管, 分管联想北京以外的所有业务。其时, 郭为是联想公关部主任, 杨元庆是联想一名工程师。这个IT精英, 肯定没有想到自己以后竟然会和房地产行业结缘, 正少年得志的孙宏斌, 肯定也没有想到, 自己人生最大的劫难正在一年后, 张开血盆大口等待着他。

1988年, 冯仑还在国家体改委任职。1984年, 冯仑25岁, 他从中央党校毕业, 第一份工作是留校任教, 后主动要求到武汉挂职下放锻炼, 一年后返京, 因为既有理论素养, 又有实践经验, 冯仑参与了中央政治体制改革。此时的冯仑专门研究意识形态。此项工作结束后, 冯仑进了中宣部, 后又进中央体改委下属的体改所。除了北京, 全国当时还有三四个省设有体改所。海南刚刚建省, 冯仑身先士卒, 主动请缨带两三个人去海南筹建海南体改所。临行前, 中央体改所没有开办费给冯仑, 就给了冯仑1万台彩电的批文作为开办费。

1988年, 海口。冯仑将1万台彩电批文递给一外贸公司老总。外贸公司老总拍出了30万元, 冯仑用这笔钱建起了海南体制改革研究所。那段时间, 冯仑整天开着海南省委借给他的破面包车, 跑遍了海南每一个市县, 一心想为海南发展出力。此时的冯仑还是满心的壮志凌云, 对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还在进行艰苦和有成效的研究, 从童年起就有的指点江山、誓要为全世界受苦人民有所担当的豪情还在强烈地燃烧着这个男人。但可以想象, 理想与现实已经开始出现巨大的落差, 而这落差正将冯仑那火热的心残酷地冰冻。这一年, 冯仑29岁。

1988年, 潘石屹已经在深圳和海南折腾了一年多了。现在的"老潘"这时25岁, 毕业于石油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毕业后到国家石油部工作, 本该高唱"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他, 此时已经和冯仑有所联系。冯仑创办的海南体改所编制120人, 40人是正式编制, 其余80人被称为改革编制, 所谓改革编制就是要自己养活自己。海南体改所因此自己办了一公司, 在深圳不如意的潘石屹已经南下海口, 做了这家公司的副总经理。但据说, 在当时, 冯仑的心思主要在改革上, 他没心思管公司和经营, 所以和潘石屹很少接触。

1988年, 黄怒波已经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提到了处长职位, 这时候黄诗人才32岁, 1988年时32岁的处长, 又怀揣着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文凭, 其在仕途上的前程不可限量啊。在中宣部工作期间, 黄怒波相继出版了两本个人诗集, 一本是《不要再爱我》, 一本叫《拒绝忧郁》, 这两本诗集, 是他年轻时代的代表作品, 诗歌中充满了悠长的情感宣泄。这时的黄怒波怎么看也和房地产行业联系不到一起, 但人生就是这样莫测。

当今业界所认可的最富有、最低调、最神秘的朱孟依朱老板, 与前面几位相比, 在1988年朱老板怕就已经是最有钱的了。据说, 1980年代中期, 在老家广东丰顺县城, 20岁出头的朱孟依凭借着敏锐的见识、独到的眼光, 挖到了第一桶金。那时丰顺县城商业刚刚兴起, 不少人都去摆摊做生意, 朱孟依想:要是能够将摆摊集中在一个地方, 既热闹又方便。于是他去找镇政府, 提出由他出资建设商业街, 只要求将业主租金提成的一部分给他。他拿到了"订单"。1988年的朱老板29岁, 已然身价百万。值得注意的是, 朱老板的学历是已经提到的几位大腕中最低的, 可能是高中学历。

1988年, 福建商帮的重要代表人物许荣茂还在做着纺织品生意。许荣茂本质上是个金融家,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香港做股票经纪人, 积累了颇多经验, 并通过股票交易掘得第一桶金, 之后做纺织品出口——他的家乡就以此著称。许荣茂对外界回忆自己的发家历程时表示, 首先不否认在证券市场淘得第一桶金的说法, "70年代初, 我赤手空拳到了香港, 起先是靠证券交易获得最原始的积累, 但这笔钱绝没有外界传说的5个亿那么多。事实上, 我后来的资金主要还是靠实业积累起来的, 这就是深圳和兰州的制衣厂"。下一年, 他就进入房地产行业了。这一年, 许荣茂38岁。

现在上海滩最大的本地房地产企业就是绿地集团, 全年的销售量已经连续突破百亿, 其中主要是房地产收入。在1988年, 这家国企连影子都还没有呢。绿地的当家人张玉良正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农业委员会住宅建设办公室任职, 正管单位盖房子、分房子。张玉良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房子盖起来, 盖的时候当然是用最少的钱把房子盖最多, 然后分给系统的干部。通过对比, 可以看到, 说了半天, 在1988年, 张玉良似乎是唯一的和房子打交道最多的业内人士了, 这一年张玉良32岁。

楼忠福现在折腾的天都城, 号称是中国最牛的卫星城, 自诩项目蕴含意义非凡。在1988年, 楼忠福34岁, 已经做了三四年东阳三建的经理了, 还处在包工头的行业地位上。在当时建筑业属于朝阳产业, 全国一片大工地啊, 那时候的建筑行业还不像现在混得这样惨, 动不动被拖欠工资、工程款、干活还得先垫资。

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 那永远拧巴着的眉头, 面部肌肉、筋骨分明, 态度永远桀骜不驯的任志强在1988年37岁, 正担任北京市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建设部经理。任志强是1984年到华远的, 据说到华远不到12个月的时间, 就被关起来了, 在监狱里呆了14个月, 但没查出什么问题, 任志强也没有因此埋怨共产党。按老任的原话是, "出监狱第一句话, 是跟总经理说, 还是跟着共产党走;第二句话, 娘打孩子是应该的"。从老任的话中, 已经开始初步展示那众所周知的拧劲儿了。

1988年, 张宝全转业后刚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正跟着大名鼎鼎的导演谢飞徜徉在艺术的海洋里。金钱、商人这些字眼, 31岁的张宝全还绝对不会将其和自己挂上钩。但估计也正是这时候积累的艺术底子, 让张宝全现在如此痴迷EVD (高密度数字激光视盘系统) 事业。

1988年, 一个22岁的青年带着自己19岁的弟弟, 已经在北京珠市口大街的一家小店卖了一年多的电器了。此前, 这兄弟俩在内蒙古做贸易, 但屡次上当受骗, 遂转战北京。这便是黄俊钦、黄光裕兄弟俩。黄氏兄弟初到北京时物色下的珠市口的那家两层小店, 本是一家国营服装厂的门市部, 名叫"国美服装店"。兄弟俩很快发现服装不太好卖, 于是卖起了电器。1987年1月1日, "国美电器店"的招牌在这家小店的门前挂了出来。黄光裕以后说, 当时他们看中了家用电器作为"大件"在人们消费生活中的发展潜力。用于投资珠市口店的十几万元钱来自"在内蒙古做贸易"和"在北京最初半年做生意"产生的利润积累--但黄光裕并不愿言及此前都做过哪些贸易。

接下来讲的这位也是首富——杨国强。同辈呼其为"强哥";晚辈称其为"六叔";乡里用二手汉语叫其"Boss杨"。1988年, 杨国强33岁, 根据现有的资料分析, 应该正担任顺德北公社房管所区建筑队队长。据说, 杨国强24岁之前都是穷小子, 由此反推, 那33岁的杨国强已经完成了第一桶金的积累, 1993年, 杨国强和杨贰珠等拍档竟能出资3395万元, 收购北建筑工程公司, 从此可以想象1988年, Boss杨绝对已经腰缠万贯了。和朱孟依、楼忠福一样, Boss杨此时也是包工头。

富力双子座"张力和李思廉"现在那也是行业内的顶级富豪了, 在1988年, 双子星还互相不认识呢。李生正经常来内地做生意, 经常往返广州。张生1988年10月作出了他人生中的一项重大决定:辞去衣食无忧的公务员工作, 下海。这一年, 李生31岁, 张生34岁。

1988年, 祖国神州大地正是万象更新, 来自各个地方、各个行业的同志们正在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着, 这十六位地产大腕都还正处在人生、事业的开场阶段.就是这些看似平常的行径造就了日后中国地产江湖的风起云涌。

1988, 中国地产江湖的初夜。

野蛮生长之外

冯仑出了本书, 书名就叫《野蛮生长》, 1990年到1991年, 在大时代的大背景下, 各位地产大腕们的状态就是野蛮生长。一个个就好像深埋多年的种子, 等到了阳光、雨露和空气, 便开始伸出枝叶, 向四周疯狂地扩张, 根基拼命地向下, 汲取营养和水, 柔韧的枝条将把一切阻挡物包围、缠绕、绞杀, 同时, 他们也正在别人的瞄准范围之内。

1992年, 冯仑带领潘石屹等6个创业兄弟写了本名叫《披荆斩棘共赴未来》的书。外界的评论是:这篇文章是冯仑仕途报国走不通, 确立企业报国的宣言书。此书中, 冯仑六兄弟特别指明他们做企业不是为赚钱, 是为当代中国知识青年探寻报国道路, 据说那本《披荆斩棘共赴未来》在当年感动了不少人。被感动的人中有个女孩, 名叫张欣。

《披荆斩棘共赴未来》这本书的主旨实际上非常有意思。冯仑、王石这帮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 很多都具有非常浓厚的政治情结。从冯仑经商前的经历可以看出, 从政是其从小的抱负。冯仑对自己年轻时的描述是:"我从中学开始就醉心学先进, 立志寻找志士仁人。我在初中和高一的时候走过很多地方, 还给全国最牛的人写过信:到南京找钟志明, 那是"文革"风云人物;给黄帅写信, 黄帅不理我;之后又和朋友到上海, 因为上海建立了工人理论队伍, 我们想和他们讨论, 结果他们说我们是小孩, 不理我们。我一直有个信念, 就是要结交天下豪杰。"

再仔细看看冯仑的简历——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 获法学硕士学位。毕业于西北大学, 获经济学学士学位。曾在中央党校、中宣部、国家体改委、武汉市经委和海南省委任职, 历任讲师、副处长、副所长, 从事理论研究及企业策划、经营、组织、管理工作。主编过《中国国情报告》, 著述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等, 译著包括《狂飙突进--马克思的心路历程》。这是一个具有浓厚政治情结、救世情结的人, 非常有意思的人。

冯仑曾经这样说过:"蒙牛的牛根生请我们几个企业家去参观, 参观的其中一站是奶牛场, 当时看着工人给奶牛挤奶, 我就在那儿琢磨, 一直琢磨。其他那几个企业家看完了, 都准备走了, 就我还在那儿看, 弄得人家直催我, 我当时是在想, 母牛都在这儿挤奶, 那公牛都到哪去了?后来我专门问了牛根生, 牛总说, 好, 下次专门安排你看公牛。等第二次去蒙牛的时候, 牛根生专门安排我去看了种牛站, 大公牛, 优良品种, 一头非常贵。当地的养牛户都去种牛站配种, 配出来的如果是母牛, 全家敲锣打鼓, 因为奶牛赚钱多;生出来是公牛的话, 全家垂头丧气的, 公牛没奶, 这样配下来的公牛也不可能成为种牛, 等于是赔钱了。于是, 我又问, 这个种牛站都是谁经营的?答案是政府企业。这时我想到, 别看乳业竞争这样激烈, 已经这样白热化了, 但实际上它的命脉、这个种牛还是掌控在国有企业手中的。乳业是这样, 那么其他行业呢?"冯仑语毕。

看奶牛挤奶能看出这种境界的, 有几人啊?1992年, 这个很有意思的、33岁的冯仑想通了, 写了《披荆斩棘共赴未来》, 告别了仕途报国的道路, 开始确立企业报国的路线。这一年, 冯仑以及冯仑为代表的一批人, 开始正式认清了自己所处的时代, 并开始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热情地投入到时代的怀抱中。

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 你才能明白自己能做什么, 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那些人总是对那个叫江湖的世界一如既往。或许是骨子里本就有的残酷与青春无法无天的叛逆。在现实的规矩与方圆里, 自己总与周遭的人显得格格不入。有些乖张, 有些躁动不安, 渴望激情, 细胞中弥漫着一种乱世情怀的旷野不驯。像极了《卧虎藏龙》里的玉蛟龙, 黄沙碧血中, 自有一种桀傲不驯, 每寸肌肤都鼓胀着欲望。

纵横捭阖的江湖高手

众多高手夜袭华山派, 存亡一线之间, 令狐冲灵光闪现, 改独孤九剑破暗器的剑法为夺人双目, 一招功成、应变迅速, 存华山派一脉。在江湖中闯荡, 必须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就算是作秀, 也要做的煞有介事, 天衣无缝。

地产大腕中最善于作秀、对危机应变最迅速的当属潘石屹了。

博客点击火爆, 可以比美影视明星;自己也和文艺界常来常往, 偶尔还客串个影片;做房地产项目还经常有些文化色彩, "长城脚下的公社"这个项目完全为建筑艺术献了回身, "银子"花了不少、艺术氛围浓厚, 就是银子想回收遇到了困难, 结果被导演冯小刚评论此项目对潘石屹来说就是"冬天穿了件湿棉袄, 穿着冷, 脱了更冷"。

然而总体看来, 作秀的成功为潘石屹的商业运作带来了巨大的价值。在2002年的"氨气事件"中, 更可以充分看到潘石屹的作秀、危机公关能力, 以及公司运作的透明度。

2002年元月26日, 潘石屹公司客户服务部张小姐接到来自现代城2号楼1008号房间陈先生的一个很平常的投诉电话, 称房间内有一股异味。当潘石屹派的各部门检查原因无功而返时, 业主又电话言异味有加重趋势, 并表现出不满情绪。2月11日春节后刚刚上班, 公司先后与国家环境保护研究所与北京医学研究院联系, 但前者言没有检测手段, 后者要检查出结果需要一至两个月。

进入3月份, 又陆续有四五户投诉房间异味现象, 情况似乎变得非常严重。潘石屹一边要求员工在事实查清之前不要外传, 一边积极联系处理此事。最后检查出是混凝土有问题。最后施工方证实是混凝土加的含有尿素的防冻剂在作怪。当天热以后, 由于气候的原因, 投诉氨气问题的客户迅速猛增至近50户。这50户有的联合起来在楼内散发传单、征集签名, 要向开发商索赔;有的已经请了律师, 要求磋商;甚至有的已经告到法院或仲裁委员会要求处理。虽经过多次沟通, 但由于双方分歧较大, 都不欢而散。于是潘石屹决定:一是向所有受害住户表示道歉并接受住户退房;二是支付住户所缴房款的双倍利息。但有的业主以房价已经升值为由不同意"无条件退房"。

这时候, 潘石屹十分清楚:应该站出来澄清事实了, 否则, 业主不一定闹到什么程度。

2002年8月17日, 《北京晚报》首先刊登了"潘石屹向受损客户道歉"的文章。潘石屹在文章中首先对所有受损失的住户表示诚挚的歉意;其次, 他表示希望通过法律途径有一个公正的裁决;最后, 潘石屹向社会广泛征求消除氨气更有效的办法。

此文一经面世, 各媒体、电视台也纷纷从不同角度对现代城的氨气事件进行了报道, 现代城又一次成为大规模报道的焦点。一时间, 卫生防疫部门的专家学者论述氨气对人体究竟会产生何种影响, 律师们也从法律角度深入探讨了氨气事件的责任归属, 向潘石屹推荐环保绿色产品的厂家机构也络绎不绝, 甚至同样受氨气问题困扰的其他物业开发商或住户也打来电话关注此事的进展。

在现代城施工的时候, 国家并没有禁止含尿素防冻剂的使用, 因此本案是否具有追溯力存在较大的争议。但居室暂时不宜居住, 业主受损已成事实, 法律对这一典型案例的裁决, 无疑将具有极大的代表性。

北京朝阳法院就这件案子进行了开庭审理, 几经折腾, 但一直未能得到最终裁决。在通过媒体澄清事实并向受害业主道歉后, 2002年8月23日, 潘石屹又召开了有媒体参加的除氨设备公开招标活动, 来自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19家生产销售空气净化产品的厂家参与了这次招标会。安装了除氨设施以后, 潘石屹又向安装了设备的家庭补偿耗电费。这段时间, 现代城的一举一动都会有媒体实时向社会播报, 这一半是因为媒体感兴趣, 另一半则是潘石屹想借机会再出镜头, 扩大宣传。

其后, 现代城又一次召开新闻发布会, 对前来领取新房钥匙的六号楼每位住户提出了绿色承诺, 向他们颁发了一张由北京市劳动保护研究所出具的每户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合格的证明。潘石屹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后每一位新入住现代城的客户, 都会得到由北京市最权威机构提供的检测报告, 并且在下一个新项目建外SOHO出售时, 我们准备把这一承诺写进合同中, 目前我们正在和律师商讨具体实施细节。"之后, 潘石屹手捧着这个合格证明让记者拍照。第二天, 《北京青年报》刊登了配有这张照片的大篇幅报道《现代城首推绿色承诺》, 其他多家媒体也对此事进行了报道。至此, 现代城的"氨气事件"最终以潘石屹得意的笑容而告收场。

对购房人来讲, 房屋产品质量问题, 这是关系到大笔投资的重要问题。但对开发商来讲, 事件一开始, 他很难快速认识到事件的影响面会扩大, 因为大量的投诉、问题经常是购房人与开发商一对一发生的。在这种情况下, 一般开发商占有绝对优势, 这种地位上的差别就注定购房人很难讨到便宜、公道。但当事件迅速扩大的时候, 几十、上百位购房人共同面对开发商的时候, 开发商的绝对优势自然就消除很多了。从"氨气事件", 可以看到随着投诉客户人数的增多, 公司的反应、应对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在新的局势下, 由于开发商对最早出现问题的客户应付往往失利、拖拉, 这时很容易导致开发商停留在最初的应对思维中, 还是忽视问题的严重性。在参与人数增多、事件公开化后, 很多开发商的应对思维依然还停留在捂、遮、盖的低级手段上, 对相关问题不承认、拖拉, 最后导致冲突激化, 业主开发商两败俱伤, 危机公关能力超级差。

回顾"氨气事件", 潘石屹方面一开始也是对外界低调处理。当问题变大, 彻底捂不住的时候, 潘石屹的作秀能力、危机公关能力就体现出来了, 登报道歉、征集办法、设备招标、绿色环保, 一招接着一招, 化被动为主动了。最后还充分利用媒体和社会对这次危机的关注, 大大提升了现代城和自己的知名度, 让"氨气事件"最终仍然是一个"事件", 而没有演变成现代城的一场灾难。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策划也罢、宣传准备也罢, 潘石屹公司的整体运作流程也是非常清晰的, 推广部门的能力、企业文化都是见得了光的, 这或许是更为重要的。有的企业关键时刻也想危机公关一下, 但企业内部太多无法见人的东西了, 不应变还好, 一应变一公开, 老问题没解决, 反引出新麻烦了。长期地、耐心地培养一个具有透明气质、具有应变能力的企业团队、企业文化才更是关键。

高手们就这样在一次次的江湖争斗中展露绝对风华。每次华丽逆转之后, 总是会留下一地的赞叹。

未知的江湖命数

江湖的诡异之处在于不见其增, 日有所长, 看似平静的背后, 实则有汹涌的暗流。

从1999年到2003年, 过了几年好日子后, 一纸政策的出台引发了一场争论。各位地产大腕纷纷卷入此场风云, 有人看好后市, 有人谨慎行事, 大家争论、大家激辩, 理论、行动齐飞……每个人都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代价。

2003年6月5日,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的通知》 (一般称为"121号文件") , 对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都做出了很多严格的规定, 该规定的出台在房地产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也是1999年之后好几年中, 主管部门针对房地产行业发布的第一个具有调控意味的政策;在该文件公布后, 一场旷日持久的房地产泡沫大论战拉开大幕, 激情上演;也是在该文件公布后, 新的、一系列的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相继出台;

同样是该文件结束了开发商无忧无虑大把赚钱的好日子, 此后他们的钱虽然还是没少赚, 但忧虑与日俱增;同时, 该文件以及其后各个政策, 引发了各大开发商对行业不同的前瞻、决策、对决、冲突!

面对此轮地产狂潮, 很多人都发出了有泡沫、泡沫有多大的相关言论, 立刻又有同样多的人反驳说, 没有泡沫, 就算有也只是一点点的观点。双方你来我往, 不亦乐乎, 出场论争人员名单不断扩充、意见不断花样翻新, 其实早从2000年, 或者更早的时候 (似乎可以追溯到鸿蒙初开, 有房价以来的文字历史) , 就开始了相关争论, 一直争论到今日。相关言论之多, 几乎可以用"罄竹难书"的本意了, 其中以在2004年到2005年的泡沫论战最为火爆。

2004年的时候, 当时还在摩根斯坦利担任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的谢国忠一个月内连续发布两份有关中国房地产业的报告。其观点是:世界经济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大的房地产泡沫之上, 这个泡沫将在数月内破裂, 中国也在其中。他预计, 在四种情况之下, 中国房地产泡沫会出现破裂, 它包括调高利率、出口降低、美元利率上升和物业市场供过于求。当时的谢国忠甚至认为, 中国迟迟未提高利率, 正是担心房地产泡沫破裂。

2004年10月, 由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博士牵头的课题组写就的报告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地产泡沫论并不成立, 中国房地产金融危机在可控范围内。该报告的确是针对那些"地产泡沫论"者才出台的。国外某些机构只是根据一份数据报告或者是一种现象就将中国地产盖上了泡沫的帽子, 这是一种极端行为, 可能更具有炒作意义。

该报告坚持宏观调控已见成效, 局部过热并不等于泡沫经济, 房地产金融风险尚未影响到国家金融和经济, 而且基于目前不断上涨的需求, 陈淮博士甚至预言"未来十年, 中国房价还将平稳上涨"。

几乎同时, 一份由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完成的房地产业调研报告则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参与调研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中立表示, 就他个人的观点而言, 房地产泡沫现象确实"比较严重"。随后,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认为, 中国房地产已经出现了泡沫, 这从房价的快速增长就能看得出来;而且, 房地产投资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许多开发商还在大规模地圈地, 许多不是搞房地产的公司也纷纷挤进房地产, 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房地产业的危机。

2005年1月,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认为, 这几年中国房价比欧美国家平稳, 即使真有泡沫, 我们也是最小的;从自身发展看, 由于前五六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是房价涨幅的2倍, 平均房价收入比, 不仅没有上升, 反而下降, 也就是说这几年居民的购房能力不仅没有下降, 反而上升。从房价和购买力两个角度看,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也是"干瘪"的。

2005年, 地产大腕、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多次表示, 整个中国的住房空置率是下降的。房价普遍上涨并不意味着"泡沫", 而是表示需求的客观存在。另一位地产大腕今典花园董事长张全宝同时也表示, "中国的房地产即将崩溃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投资规模加快是正常的, 而目前房地产的发展前景良好, 尤其是商品房市场, 崩溃不太可能。

……

该场争论中还有很多真知灼见和废话, 未来会怎样?现在不好说。但现在是怎样的, 大家都心知肚明。2004年放言中国房地产将在几个月内泡沫破裂的人士, 已经换了工作。各地的开发商还在继续大把赚钱。有关泡沫的论争还在耳边回响, 不过换了争论的面孔和说词。只有你的切身利益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两三年前, 如果投票于反泡沫阵营, 并把省吃俭用攒下的钱买房自用或投资的话, 已然心情愉快、笑看风云、收益丰厚。两三年前, 如果听信了泡沫观点, 毅然等待房价泡沫破裂再动手的人群, 必然欲哭无泪, 眼睁睁地看着房价如精力充沛的野马绝尘而去, 自己空拿着缰绳, 在马蹄扬起的尘埃中叹息, 两年前, 还够买100平方米的房子呢, 现在也就够买一个50平方米的了。

2005年1月, 泡沫方的主将谢国忠说了一个小故事。谢国忠说其上海的一位同学向他抱怨道:去年十月份, 读了他那几篇认为"上海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泡沫"的研究报告, 从那时起, 就再没有倒卖房子了。其后的房屋价格却一直往上蹿, 因为谢国忠, 少赚了20%的利润", 该同学在2004年底不得不雇了七个人排了七天七夜, 终于买上了三套房子。2007年1月, 辞职在家的前摩根斯坦利亚太区首席分析师谢国忠继续预言:由于全国性的房地产市场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 房价下跌拐点将在2008、2009年显现。如果, 谢国忠在有生之年, 继续坚定、坚持地看空中国楼市的话, 相信总会碰到房价下跌的时候。毕竟, 市场经济下, 没有只涨不跌的商品。

你, 陪他等吗?

中国地产往事是讲不完的, 波诡云谲的地产江湖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无论黑道、白道, 最终成就的是就大道;真实也好、虚幻也罢, 一同角力破解财富密码。真正的江湖搏杀, 在你我的眼球之外, 无论看客是否明白, 那个江湖一如既往的真实存在着。

所谓的江湖理想也终究不过是理想, 戾气过重, 急功近利。其实自己也就是江湖中一个孤独宿命的载体, 不能颠倒众生, 依然需要救赎, 所以至今期待着盖世英雄的出现。

关于“道歉”的那些事 篇8

公权低头早已有之

这篇公告的落款是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落款日期为2015年8月25日。法院在报纸上登公告向市民道歉,这在我国还是破天荒头一次。

在现实中,无论是否存在失职行为,政府公权力向民众道歉,我们是不太容易看到的。究其根源可能在于,强势的行政公权缺乏尊重公众的意识。而政府因工作失误向公共社会道歉,则昭示着:不再将民众视为公权力管辖治理下的被管理者,而是公权力“服务的对象”。从无条件服从的被管理者到有更多机会监督管理的服务对象,对于公众来说,不仅是角色的转变,还凸现出民众地位的提升;对于政府而言,就是执政理念的巨大进步,也体现出对民众的善待与尊重。

如果说,政府公权力很少向民众道歉,那么代表政府的官员们向老百姓道歉,其实早已不算是新闻。

近一点的,前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曾因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觉得“愧对百姓”;前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因为降低能耗未达标而向大会作了检讨;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前卫生部部长高强也曾分别就自己的主管事项发出了道歉的声音。

远一点的延安时代,毛泽东就曾向“抢救失足者运动”中被“扩大化”了的好同志们反复脱帽鞠躬,当时感动得很多人热泪大弹。

再把眼光放远一点,我们回溯历史,即便是在封建帝王时代,但凡有点自知之明的帝王,也总会隔三差五发个“罪己诏”。

古代帝王的“罪己诏”

“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危难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罪己诏”,有一定积极意义,一来表达了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愿意把事情办好的愿望;二来可以笼络人心,造成一个团结一心的局面。

中国古籍中记载的第一份“罪己诏”是《尚书》中记载的《汤诰》。后来,还有《诗经》中的《周颂·小毖》是周成王的罪己诗,《尚书》中的《秦誓》是秦穆公偷袭郑国惨败后的罪己文。汉文帝则是第一位正式发下罪己诏的皇帝。最后一份罪己诏是袁世凯在取消帝制后发过的类似“罪己诏”的文书。据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统计,在《二十五史》中共有八十九位皇帝下过二百六十四份“罪己诏”,平均每八年就下有一份罪己诏,皇帝们也够“诚恳”的。

“罪己诏”里,以唐太宗的姿态最高,当然也可说调子最高。

贞观二年(公元六二八年),旱、蝗并至,唐太宗下“罪己诏”诏曰:“若使年谷丰稔,天下乂安,移灾朕身,以存万国,是所愿也,甘心无吝。”他为了百姓有饭吃,宁愿上天把一切灾难都降在他一人身上,能不能做到是一回事,话说得是够漂亮的,当然,人家毕竟有个贞观之治摆在那儿,你不服还不行。

而“罪己诏”里心情最沉痛的,则非汉武帝莫属。

汉武帝晚年,任用江充,酿成“巫蛊之祸”,逼死太子刘据和卫皇后,受株连者数万人;受方士欺骗,求仙炼丹;穷兵黩武,横征暴敛,干了很多狂妄悖谬之事。痛定思痛,他在“轮台罪己诏”中自责悔过(“深陈既往之悔”),不忍心再“扰劳天下”,决心“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由是不复出军。而封丞相车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养民也”。

“罪己诏”这玩意儿到底有没有用呢?

应该说有的有用,有的没用,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建中四年(公元七八三年),长安失守,德宗仓皇逃亡,被叛军一路追杀至陕西干县。次年春,他痛定思痛,颁发了一道《罪己大赦诏》,诏中文字真挚动人,很有感召力,据史料记载,唐德宗颁“诏”后,“四方人心大悦”,“士卒皆感泣”,民心军心为之大振,不久,动乱即告平息。

有时也没用。崇祯皇帝是下过“罪己诏”最多的皇帝之一,前后写过六次,态度很诚恳,检查也颇到位,可当时大势已去,大厦将倾,写再多“罪己诏”也没用。

平心而论,古代帝王权倾天下,尊严无比,百姓疾苦重要,皇帝面子也很重要,能对自己的过错反省悔悟,就已经十分难得了,倘若再写成文告──《罪己诏》,颁示天下,就更属不易了。至于是出于至诚,还是迫于无奈,有几分真心,几分作秀,那就不得而知了,无论如何总比死不认错,固执到底要好。

一个文明的社会,不仅是基于法律的,更是基于道德良知的,而道歉就是良知的显现。

道歉中的文化差异

人们交际过程中,摩擦时常伴随其中,并且摩擦又可能演变为冲突。冲突是一种人际对立状态,表现为当事双方的不理解,紧张甚至敌对状态。道歉则是事后缓解这种状态和敌视的润滑剂。道歉融合社会百态,也折射文化差异。是否道歉,何时道歉,怎么道歉,都反映出世界不同的文化传统。

众所周知,信奉天人分离的西方文化认为上帝是无所不能的,而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其表达方式为契约文化与罪感文化。西方人重视契约,并信守约定,因为他们相信上帝无所不在,会时时刻刻监视自己的一举一动。西方人一旦做了坏事,往往会到教堂找上帝的替身牧师忏悔,否则他们会感到良心不安。

而信奉天人合一的东方文化,是一种等级文化,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其表达方式为一种心理契约与耻感文化。心理契约是不用文字表达的,大家心照不宣就是了。一旦做了坏事,被人知道了,会感到耻辱,但只要不被人知道,就可以当作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心里坦然,很少会感到良心的折磨和不安。

这便是西方“罪文化”与东方“耻文化”的区别。中国的二十五史,很少谈“罪”,大都充斥着“靖康耻,犹未雪”的述说。即使对蒙元屠杀汉人,满清“嘉定三屠”、“扬州十日”之类的记述,亦甚少从“罪”的角度反思,更多是视为“耻辱”。历来被钉上耻辱柱的,多是“卖国贼”,谁见过因为杀戮太重而被判定“反人类罪”的?

“罪”关乎是非,“耻”关乎面子。挣了面子,可以抵消罪;丢了面子,也可以抵消罪。一個康乾盛世足可以把十屠八屠的罪恶都抵消了;日本挨了两颗原子弹,也好像把自己犯下的战争罪恶全抵消了,至少相当一部分日本人是这么以为的。

上一篇:桔子作文150字下一篇:经年人无再少年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