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习题册

2024-10-25

大学计算机基础习题册(共8篇)

大学计算机基础习题册 篇1

习题2 操作系统测试练习

一、填空题

1.Windows从软件归类来看是属于____________软件。

2.Windows提供了长文件名命名方法,一个文件名的长度最多可达到____________个字符。3.Windows中,当屏幕上有多个窗口时,标题栏的颜色与众不同的窗口是当前____________窗口。

4.Windows中,被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将存放在____________中。

5.Windows中菜单有3类,它们是下拉式菜单,控制菜单和____________。

6.不少微机软件的安装程序都具有相同的文件名,Windows系统也如此,其安装程序的文件名一般为____________。

7.使用Windows录音机录制的声音文件的默认扩展名是____________。

8.为了更改我的电脑或Windows资源管理器窗口文件夹和文件的显示形式,应当在窗口的____________ 菜单中选择指定。

9.要在Windows中修改日期或时间,则应双击“____________ ”中的“日期/时间”图标。10.在Windows系统中,为了在系统启动成功后自动执行某个程序,应该将该程序文件添加到____________ 文件夹中。

11.在Windows中,回收站是____________ 中的一块区域。

12.在Windows中,切换到MS-DOS方式后,返回Windows的命令是____________。13.在Windows中,如果要把整幅屏内容复制到剪贴板中,可按____________键。14.在任意对象上单击鼠标右键,可以打开对象的____________ 菜单。

15.在中文Windows中,默认的中文和英文输入方式的切换是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Windows操作必须先选择操作对象,再选择操作项。()2.Windows的“桌面”是不可以调整的。()3.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窗口可分为两部分。()4.Windows的剪贴板是内存中的一块区域。()5.Windows的任务栏不能修改文件属性。()6.Windows具有对所有设备都实现即插即用的兼容性。()7.Windows应用程序某一菜单的某条命令被选中后,该菜单右边又出现了一个附加菜单(或子菜单),则该命令后跟“„„”。()8.Windows中,不管选用何种安装方式,智能ABC和五笔字型输入法均是中文Windows系统自动安装的。()9.Windows中,窗口大小的改变可通过对窗口的边框操作来实现。()10.Windows中,如安装的是第一台打印机,那么它被指定为本地打印机。()11.Windows中,闪盘上删除的文件不能从“回收站”中恢复。()12.Windows中的文件属性有只读、隐藏、存档和系统四种。()13.Windows中文件扩展名的长度最多可达255个。()14.Windows NT是一种网络操作系统。()15.Windows是一种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16.Windows环境中可以同时运行多个应用程序。()17.利用“回收站”可以恢复硬盘上被删除的文件,但须在“回收站”没有清空以前。()18.启动Windows后,我们所看到的整个屏幕称为我的电脑。()19.若某文件被设置成“隐藏”属性,则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显示出来。()20.删除桌面上的快捷方式,它所指向的项目同时也被删除。()21.声音、图像、文字均可以在Windows的剪贴板暂时保存。()22.鼠标器在屏幕上产生的标记符号变为一个“沙漏”状,表明Windows正在执行某一任务,请用户稍等。()23.退出Windows的快捷键是CTRL+F4。()24.退出Windows时,直接关闭微机电源可能产生的后果有:可能破坏某些程序的数据、可能造成下次启动时故障等后果。()25.用“开始菜单”中的“运行”命令执行程序,需在“运行”对话框的“打开”输入框中输入程序的路径和名称。()26.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使用“文件”菜单中的“发送”命令,可将硬盘上的文件复制到闪盘上。()27.在Windows 操作系统中,任何一个打开的窗口都有滚动条。()28.在Windows 的“资源管理器”窗口中,通过选择“文件”菜单可以改变文件或文件夹的显示方式。()29.在Windows的菜单中,若某一菜单项前面带有“√”符号,则表示该菜单所代表的状态已经呈现。()30.在Windows 环境中,用户可以同时打开多个窗口,此时只能有一个窗口处于活动状态,它的标题栏颜色与众不同。()31.在Windows系统中,切换MS-DOS后,返回到Windows的命令是EXIT。()32.在Windows中,不能删除有文件的文件夹。()33.在Windows中,窗口的色彩方案是在显示器属性对话框中的设置选项卡内设置的。()34.在Windows 中,进入MS-DOS方式的方法有多种。()35.在Windows 中,可以利用控制面板或桌面任务栏最右边的时间指示器来设置系统的日期和时间。()36.在Windows中,可以使用“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来完成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资源管理。()37.在Windows 中,控制面板可以用来更改计算机的设置。()38.在Windows 中,启动资源管理器的方式至少有三种。()39.在Windows中,如果要把整幅屏幕内容复制到剪贴板中,可以按PrintScreen键。()40.在Windows中,若要将当前窗口存入剪贴板中,可以按CTRL+PrintScreen键。()41.在Windows中,若要一次选择不连续的几个文件或文件夹,可单击第一个文件,然后按住Shift键单击最后一个文件。()42.在Windows中,使用鼠标拖放功能,可以实现文件或文件夹的快速移动或复制。()43.在Windows中,通过回收站可以恢复所有被误删除的文件。()44.在Windows中,拖动鼠标执行复制操作时,鼠标光标的箭头尾部带有“!”号。()45.在Windows中,磁盘不能进行快速格式化操作。()46.在Windows中,文件夹或文件的重命名只有一种方法。()47.在Windows中,我们可以用PrintScreen键或ALT+PrintScreen键来拷贝屏幕的内容。()48.在Windows中,要更改文件名可用鼠标左键双击文件名,然后再选择“重命名”,键入新文件名后按回车。()49.在Windows中的“资源管理器”下,对文件或文件夹图标的排列方法有5种。()50.在Windows中的菜单中,若某菜单项用灰色字符显示,则表示它当前不能选取。()51.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左侧窗口中,若用鼠标单击文件夹前面“+”,此时“+”将变成“-”。()52.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左侧窗口中,文件夹前面没有“+”号,表示则表示此文件夹中既有文件夹又有文件。()53.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左侧窗口中,显示的是文件夹树型结构,最高一级为“桌面”。()54.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左侧窗口中,许多文件夹前面均有一个“+”或“-”号,它们分别是展开符号和折叠符号。()55.在Windows中删除的内容将被存入剪贴板中。()56.在中文Windows中,切换到汉字输入状态的快捷键是:Shift+空格键。()57.桌面上的图案和背景颜色可以通过“控制面板”中“系统”来设置。()

三、选择题

1.“开始”菜单中的“文档”选项中列出了最近使用过的文档清单,其数目最多可达()。

A.4 B.15 C.10 D.12 2.Windows 的整个显示屏幕称为()。

A.窗口 B.操作台 C.工作台 D.桌面

3.Windows 的文件夹组织结构是一种()。

A.表格结构 B.树形结构 C.网状结构 D.线性结构

4.Windows中通过“控制面板”中的()调整显示器的垂直刷新率。

A.系统 B.辅助选项 C.显示 D.添加新硬件

5.Windows中文件的扩展名的长度一般为()个字符。

A.1 B.2 C.3 D.4 6.Windows中自带的网络浏览器是()。

A.NETSCAPE B.Internet Explorer C.CUTFTP D.HOT-MAIL 7.Windows中,文件名中不能包括的符号是()。

A.# B.> C.~ D.;

8.从Windows中启动MS-DOS方式进入了DOS状态,如果想回到Windos状态,在DOS提示符下,应键入的命令为()。

A.EXIT B.QUIT C.WIN D.DOS-U 9.当系统硬件发生故障或更换硬件设备时,为了避免系统意外崩溃应采用的启动方式为()。

A.通常模式 B.登录模式 C.安全模式 D.命令提示模式

10.若Windows的菜单命令后面有省略号(„),就表示系统在执行此菜单命令时需要通过()询问用户,获取更多的信息。

A.窗口 B.文件 C.对话框 D.控制面板 11.双击鼠标左键一般表示()。

A.“选中”,“打开”或“拖放” B.“选中”,“指定”或“切换到” C.“拖放”,“指定”或“启动” D.“启动”或“打开” 12.在Windows XP的命令菜单中,菜单颜色为暗色的表示()。

A.该菜单命令当前禁止使用 B.该命令正在起作用 C.该命令不可选择 D.将弹出对话框 13.下面是关于Windows文件名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文件名中允许使用汉字 B.文件名中允许使用多个圆点分隔符 C.文件名中允许使用空格 D.文件名中允许使用竖线“|” 14.下面正确的说法是()。

A.WINDOWS是美国微软公司的产品 B.WINDOWS是美国COMPAG公司的产品 C.WINDOWS是美国IBM公司的产品 D.WINDOWS是美国HP公司的产品

15.在 Windows的中文输入法选择操作中,以下()说法是不正确的。A.Ctrl+Space 可以切换中/英文输入法 B.Shift+Space可以切换全/半角输入状态 C.Ctrl+shift 可以切换其它已安装的输入法 D.Alt+shift 可以关闭汉字输入法

16.在 Windows中,能弹出对话框的操作是()。

A.选择了带省略号的菜单项 B.选择了带向右三角形箭头的菜单项 C.选择了颜色变灰的菜单项 D.运行了与对话框对应的应用程序 17.在“任务栏”中的任何一个按钮都代表着()。

A.一个可执行程序 B.一个正在执行的程序 C.一个缩小的程序窗口 D.一个不工作的程序窗口

18.在Windows中,不能打开“资源管理器”窗口的操作是()。

A.用鼠标右键单击“开始”按钮 B.用鼠标左键单击“任务栏”空白处 C.用鼠标右键单击“任务栏” D.用鼠标右键单击“我的电脑”图标 19.在Windows中,文件名MM.txt和mm.txt()。

A.是同一个文件 B.不是同一个文件 C.有时候是同一个文件 D.是两个文件 20.在Windows中,“回收站”是()。

A.内存中的一块区域 B.硬盘上的一块区域 C.软盘上的一块区域 D.高速缓存中的一块区域 21.在Windows中在实施打印前()。

A.需要安装打印应用程序

B.用户需要根据打印机的型号,安装相应的打印机驱动程序 C.不需要安装打印机驱动程序 D.系统将自动安装打印机驱动程序

22.在Windows窗口中按()组合键可以打开菜单上的“查看”。

A.ALT+F B.ALT+E C.ALT+V D.ALT+H 23.在Windows中,如果要安装Windows附加组件,应选择()。

A.“控制面板”中的“安装/卸载” B.“控制面板”中的“添加或删除程序”C.“控制面板”中的“启动盘” D.不可以安装

24.在Windows中,要改变屏幕保护程序的设置,应选择“控制面板”中的()A.“多媒体”图标 B.“显示”图标 C.“键盘”图标 D.“系统”图标 25.在Windows中,用“打印机”可同时打印()文件。

A.2个 B.3个 C.多个 D.1个

26.在Windows中可按()键得到帮助信息。

。A.F1 B.F2 C.F3 D.F10 27.在Windows中可按ALT+()的组合键在多个已打开的程序窗口中进行切换。

A.Enter B.空格键 C.Insert D.Tab 28.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不同文档之间互相复制信息需要借助于()。

A.剪贴板 B.记事本 C.写字板 D.磁盘缓冲器

29.在Windows操作中,若鼠标指针变成了“I”形状,则表示()。

A.当前系统正在访问磁盘 B.可以改变窗口大小

C.可以改变窗口位置 D.鼠标光标所在位置可以从键盘输入文本

30.在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窗口左部,单击文件夹图标左侧的加号(+)后,屏幕上显示结果的变化是()。

A.窗口左部显示的该文件夹的下级文件夹消失 B.该文件夹的下级文件夹显示在窗口右部 C.该文件夹的下级文件夹显示在窗口左部 D.窗口右部显示的该文件夹的下级文件夹消失

31.在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窗口中,如果想一次选定多个分散的文件或文件夹,正确的操作是()。

A.按住Ctrl键,用鼠标右键单击,逐个选取 B.按住Ctrl键,用鼠标左键单击,逐个选取 C.按住Shift键,用鼠标右键单击,逐个选取 D.按住Shift键,用鼠标左键单击,逐个选取 32.在Windows的回收站中,可以恢复()。

A.从硬盘中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 B.从软盘中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 C.剪切掉的文档 D.从光盘中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

33.在Windows的默认环境中,下列哪个组合键能将选定的文档放入剪贴板中()。

A.Ctrl+V B.Ctrl+Z C.Ctrl+X D.Ctrl+A 34.在Windows环境下,下列操作中与剪贴板无关的是()。

A.剪切 B.复制 C.粘贴 D.删除

35.在Windows中,当程序因某种原因陷入死循环,下列哪一个方法能较好地结束该程序()。

A.按Ctrl+Alt+Del键,然后选择“结束任务”结束该程序的运行 B.按Ctrl+Del键,然后选择“结束任务”结束该程序的运行 C.按Alt+Del键,然后选择“结束任务”结束该程序的运行 D.直接按计算机Reset按钮,结束该程序的运行

36.在Windows中,对同时打开的多个窗口进行层叠式排列,这些窗口的显著特点是()。

A.每个窗口的内容全部可见 B.每个窗口的标题栏全部可见 C.部分窗口的标题栏不可见 D.每个窗口的部分标题栏可见 37.在Windows中,关于“剪贴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凡是有“剪切”和“复制”命令的地方,都可以把选取的信息送到“剪贴板”中 B.剪贴板中的信息可被复制多次

C.剪贴板中的信息可以自动保存成磁盘文件并长期保存 D.剪贴板既能存放文字,还能存放图片等

38.在Windows中,为保护文件不被修改,可将它的属性设置为()。

A.只读 B.存档 C.隐藏 D.系统 39.在计算机系统中,使用显示器一般需配有()。

A.网卡 B.声卡 C.视频采集卡 D.显示卡

40.在下拉菜单里的各个操作命令项中,有一类被选中执行时会弹出子菜单,这类命令项的显示特点是()。

A.命令项的右面标有一个实心三角 B.命令项的右面标有省略号(„)C.命令项本身以浅灰色显示 D.命令项位于一条横线以上

大学计算机基础习题册 篇2

第一, 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学校和教师对此课程的重视不够。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是其涉足计算机王国的“处女课”, 其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得好坏对以后的发展和工作有直接影响。因此,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 目前一些高校仍把其视为“副科”, 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老师不认真教, 学生不认真学。

第二, 教学方法不适当, 教学效率低。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也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科学, 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特点在于其操作性和实践性。但一些学校和教师还是把它等同于其他课程, 教学与上机 (学校称为“实验课”) 分开, 教师还是按传统的方法备课、授课, 在讲台上讲一些本来非常理论的“操作命令”, 学生在课堂上云里雾里地想象如何操作, 把非常简单的操作知识给抽象化了;上机时, 学生遵照老师布置的上机作业机械地完成交代的任务。凡此种种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限制。

第三, 教学安排不合理, 以我们学校为例, 理论课时40学时, 而上机课时只有18学时, 考试方式守旧, 考题设计不合理。笔试的比重偏大, 上机考试的比重偏小, 导致重理论, 轻实践, 培养出的学生高分低能, 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第四, 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有些来自城市的学生在高中都学过计算机基础课程, 会用Office等软件, 而来自农村的同学没有学过电脑, 有些同学根本没有见过电脑。因此, 应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改革。

首先, 学校和教师应当提高认识, 把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放在同专业课同等的位置。在当今社会,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 在具备良好专业知识的同时, 还应当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因此, 只有学校和教师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放在同专业课同等的位置上, 老师才能教好, 学生才能学好。

其次, 要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 高校教师的教育思想获得了很大的解放。但是, 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所具有的不同于一般课程的特点, 传统的教育思想在该课程的教学上具有较大的不适应性, 要提高该课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教育思想必须首先更新。

第一, 作为教师应该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能象传统的教学观念那样, 把教学主要任务放在系统传授知识, 而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启发学生, 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地去学习。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真正能学有所获、劳有所得。

第二, 教师要不断提高创新的意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是新生学科, 其内容也在以加速度的态势不断更新与发展。因此, 教师必须时刻更新观念, 在不断发展与丰富自身知识的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求新、求实, 逐渐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 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好的教育思想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好的教学方法。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 目前一些高校在教学方法上还比较落后, 突出表现为教学方法同该课程的特点不相适应。课程的特点不同, 运用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也不同, 只不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特点更加突出。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 要教授好该门课程, 教师在授课时应当摈弃教学方法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根据该课程的特点, 采取以学生为中心、授课上机合二为一的全新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解惑”, “授业”处于辅助地位。教师对课程的难点和重点内容进行现场演示和讲解, 学生同时可能跟随老师的步骤操作;对一般性的知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鼓励学生按照教材安排自己学习、自己演示、主动掌握, 学生有疑难问题教师现场解答, 共性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统一演示、重点讲解。这样, 教材上抽象的文字和教师枯燥的讲解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独自掌握知识的成就感,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四、逐步实现无纸化考试方式无纸化考试模式是当前计算机考试的首选方式, 无纸化考试不仅能够测试学生对计算机操作和使用Word、Excle、PowerPoint等软件的能力, 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目前的教育方式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其作用对于计算机基础教育更为显著。通过无纸化考试, 不仅能考核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情况, 而且能考验学生计算机的操作能力, 做到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 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效果, 克服传统死记硬背的弊端, 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 有效地避免高分低能的现象。同时操作计算机会增加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无纸化考试系统题库庞大, 覆盖面广, 这势必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无纸化考试, 考卷不再局限于以往的A、B卷, 考题涉及该课程的方方面面, 避免学生只注重某部分知识的学习, 强化了学生对课程的全面理解。由于试题的随机性, 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为不同的学生抽取的试题不相同, 这样考试作弊现象就会被杜绝, 使每个学生所完成的试卷都能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 进而会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纸化考试模式提供机器阅卷功能, 不仅能准确、公正地进行阅卷, 而且减轻了教师在阅卷方面的工作量, 教师能迅速掌握学生的成绩和各种汇总数据, 便于教师更好地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五、针对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采用在开课前先进行摸底考试, 摸底考试成绩优良者可以免修该课程。这样就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使学生的程度基本保持一致有利于教学。

总之, 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全面改革, 积极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调动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全面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为以后各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

摘要:计算机基础课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 是大学生接触计算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的第一步。但目前一些高校对该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普遍不足, 教学思想、方法、手段落后, 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本文针对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论述如何改善和加强该课程的教学。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卢莉.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呼兰师专学报2002.9 (83) .

[2]方芳.对多媒体网络教学及传统教学的再认识[J].中国电化教育, 2001, (7) .

《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探析 篇3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0) 03-0111-02

《University Computer-Based》Classification Teaching

Searching and Analysis

Chen LiHua

(Yunnan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Information college Kunming650221,China)

Abstract: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of non-university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 teaching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basic computer education is currently a new teaching model, but also the reform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 a new direction. Teaching Basic Computer Science article for the problems in the analys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ade teaching to inspir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o meet the actual needs of students,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Computer-based university; Classification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也随之有增无减,计算机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生专业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而对象我们云南省这些经济相对不发达的西部地区,计算机基础教育表现出教学管理和实施方面的不成熟。我们学校计算机公共课教育也存在上述问题,作为一名计算机公共课教师我认为要使计算机基础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切实提高西部地区高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操作能力,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教学观念,切实推进教学改革,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培养出新时代的理想人才。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像我们云南省属于我国的西部边疆地区和其它许多省份比起来各方面的发展都要晚一些,计算机知识的普及程度也相对差一些。比如我原来教过的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财务会计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同一个班上的学生,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能力也相差很远,有一部分学生已经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而有的学生从没接触过计算机。程度好的学生反映吃不饱,希望教师多讲、讲深;而程度差的学生对教师的正常授课都难以消化,师生双方都有怨言。学生基础知识层次参差不齐的现象明显的加大了教学难度。此外,随着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会用或用过计算机的新生比例也越来越大,如果还采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二)计算机基础知识有向低龄教学发展的趋势。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文件指导思想,2005年前,所有的初级中学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并争取尽早在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将不再是“零起点”。因此,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应该停留在原有基础上,而是应从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起步。

(三)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象我们学校经管类的学生数据库运用方面的知识对他们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更有帮助一些,而文法类的学生又希望多掌握一点文字处理、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理工类的学生又偏重于程序设计方面的知识。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通常采取全校统一版本,教学内容繁多,课堂上用一个教学目标,这种现状越来越不适应各种专业的个性教学特点。如果不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难以实现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分级教学,符合学生的现状

由于地区差异,各地、各校的中小学在信息技术的普及方面存在差异。发达地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已开设了好多年,学生所实际需求的计算机知识已不仅仅限于文化基础;而在一些经济较落后地区的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学还有相当一部分未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另一方面,不同的专业,对计算机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对象实施分级教学,及时调整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来适应时代的需求。

(一)弄清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定位是实施分级教学的先决条件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计算机的一些基础性的、通用性的概念、技术和应用。但计算机又是工具性学科,各个专业又对它的需求有所偏重,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要体现此门课程的共性与差异。就比如我们学校文法类专业应侧重文字、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应用;理工类专业应侧重数据库、程序设计;经管类专业则应侧重电子表格处理、数据库应用。

(二)围绕“1+X”设置课程体系实施分层次教学

教指委于2004年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几点意见》并指出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应包括的几门典型核心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这就为我们今后的课程建设和分级教学提供了重要依据。教指委建议各高校采用“1+X”的方案,即大学计算机基础+若干必修/选修课程。在规划必修/选修课程时,可根据高校不同情况和学生所在专业的不同需求,灵活掌握。我们学校根据教指委的意见在认真分析讨论本校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拟定了分级教学的方案:我们学校具体做法是在第一学期当新生报到后就进行分级考试,分别从经管类、文法类和理工类学生中挑选出考试成绩在前20%的学生成立A班,各类别剩下的80%的学生成立B班,两类班级分别实施不同的教学计划。第二学期按类别分别开设不同的“X”课程:经管类专业开设数据库应用基础,文法类专业开设多媒体技术基础,理工类专业开设程序设计基础。每个学期还开设一些全校性选修课给对这些课程感兴趣的学生选学。

(三)采用无纸化考试是实施分级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以往考试、考查计算机基础时,总是以纯理论笔试的形式进行,这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学生的水平,但这容易学生导致高分低能、动手能力不强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和传统做法,在实施分级教学时应采用无纸化考试,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需求自己开发考试系统或者买现成的考试系统,重点放在考核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我们学校买了深圳知行导师练习系统和考试系统及无忧考试系统两套软件从2005年就实行了计算机公共课的无纸化考试,这种教考分离的考试手段的改革促进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

总之,在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科学实施分级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也能使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时都能获得进步和提高。它是一种承认学生个体差别而采用的教学策略,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我们学校不断探索和实施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来看,效果显著,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有了很明显的提高,我们学校的学生在近几年的全国或全省的象全国大学生文科计算机大赛、“挑战杯”、“安利杯”等计算机各项比赛中都取得了很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刘洋,何婷婷.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思考[J].科技资讯,2006,1

[2]邓利蓉.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模式[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1

[3]方向.因材施教——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势在必行[J].计算机教育,2004.5

[4]龙纲要.分级教学的必要性和目前的不可行性[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3

[5]蔡润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索[J].大理学院学报,2007,04

[6]陆志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分级教学的实施与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12

[7]高慧萍.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J].引进与咨询,2006,4

[8]耿煜.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的若干思考[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作者简介

计算机网络基础习题习题2. 篇4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最好地描述了模拟信号? a.用图表示像是一个正弦波 h有两个不同的状态 c.以每秒周期数计量 d.b和c e.a和C · 解答:e 2.下列哪一项最好地描述了基带信号? a.通过同一通道传输多重信号 b.信号以其原始的状态传输

c.对通道上的频率范围通常要进行划分 d.b和c 解答:b 3.下列哪一种传输方式被用于计算机内部的数据传输? a.串行 b.并行 c.同步

d.异步 解答:b 4.在串行传输中,所有的数据字符的比特 a.在多根导线上同时传输 b.在同一根导线上同时传输 c.在传输介质上一次传输一位

d.以一组16位的形式在传输介质上传输 解答:C 5.波特率等于 a.每秒传输的比特

b.每秒钟可能发生的信号变化的次数 c.每秒传输的周期数 d.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解答;b 6.假定一条线路每1/16 s采样一次,每个可能的信号变化都运载3bit的信息。问传输速率是每秒多少比特? a.16b/s b.3b/s c.24b/s

d.48b/s 解答:d 7.哪种硬件设备使用移位寄存器执行串行/并行转换? a.数据集中器 b.硬件接口 c.调制解调器 d.多路复用器 解答:b 8.半双工支持哪一种类型的数据流? a.一个方向

b.同时在两个方向上

c.两个方向,但每一时刻仅可以在一个方向上有数据流 解答:C 9.在下列传输介质中,哪一种错误率最低? a.同轴电缆 b.光缆 c.微波 d.双绞线 解答:b

10.多路复用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a.执行数/模转换

b.减少主机的通信处理负荷 c.结合来自两条或更多条线路的传输 d.执行串行/并行转换 解答:c 11.在调制解调器的握手规程中,在可以进行通信之前必须先交换下列哪一组信号? a.信号地,请求发送,响铃指示

b.数据装置就绪,数据终端就绪,检测到载波 c.请求发送,清送,保护地

d.信号质量检测,检测到载波,数据装置就绪 解答:b 12.下列调制解调器测试中的哪一个测试将隔离在本地调制解调器中的故障,而不能够定位其他故障? a.模拟回路测试 b.数字回路测试 c.远程数字回路测试 d.自测试

解答:a

二、填空题

1.将下列描述与调制技术相匹配。一个设备类型可以用一次、多次或根本不用。而对于每一个描述仅有一个正确的设备类型。

设备类型 a.DCE b.DTE c.硬件接口 描述

1.实际地处理和使用数据

2.例子包括调制解调器或数字服务装置 3.处理信号使其与线路规范相一致 4.在处理机和调制解调器之间传送信息 5.例子包括终端和主计算机 解答: 1.b 2.a 3.a 4.C

5.B 2.(a允许信号同时在两个方向上流动的数据传输叫做。

(b允许信号在两个方向上流动但每一时刻仅可以在一个方向上有信号流动的数据

传输叫做。

(c信号仅可以在一个方向上流动的数据传输叫做。解答:(a全双工通信(b半双工通信(c单工通信

3.将下列的描述与调制技术相匹配。每种调制技术可以使用一次、多次或根本不用。某些描述可能对应多种调制技术。

调制技术 a.调幅 b.调频 c.调相 d.正交调幅 描述: 1.用于低速异步传输

2.最快的调制技术,因为它每个波特可以表示4—7位 3.非常容易受到线路噪声干扰,数据通信中很少使用 4.传达定时信息,因此用于同步传输 解答: 1.b,a 2.d 3.a 4.c,d 4.把下列的描述与复用类型相匹配。每种复用类型可以使用一次、多次或根本不用。对应每一个描述仅可以有一个正确的复用类型。

复用类型: a.频分 b.时分.c.统计复用 描述: 1.免除了对调制解调器的需求,因为它使用模拟技术 2.智能多路复用,能够最大限度地使用线路 3.把通道划分成若干个较慢的窄的子信道

4.把固定的时槽分配给每条传输线路,不管它的用户是否有数据要传输

解答: 1.a 2.C 3.a 4.b 5.把下列的描述与硬件设备相匹配。每种硬件设备可以使用一次、多次或根本不用。对应每一个描述仅可以有一个正确的硬件设备。

硬件设备 a.调制解调 b.硬件接口 c.多路复用器 d.数据集中器 描述: 1.减少主计算机的通信处理负担 2.负责把来自DCE的数据传给CPU 3.执行数/模转换

4.使用移位寄存器把数据从并行格式转换成串行格式 5.减少线路数目,结合来自两条或更多条线路的传输 解答:

1.d 2.b 3.a 4.b 5.C 6.根据RS-232-C标准,在传送每一字符或每一比特块之前,DTE都要把电路置成ON 状态,DCE作为响应动作把电路也置成ON状态。而在每一字符或比特块传送结束时,这两个电路都会被关闭。如果在这里发生的握手过程是基于字符的,可以推断,与RS-232-C 相邻的高层采用步协议。如果在这里发生的握手过程是基于比特块的,可以推断,与RS-232-C相邻的高层采用步协议。

解答:根据RS-232-C标准,在传送每一字符或每一比特块之前,DTE都要把RST 电路置成ON状态,DCE作为响应动作把CTS电路也置成ON状态。而在每一字

符或比特块传送结束时,这两个电路都会被关闭。如果在这里发生的握手过程是基

于字符的,可以推断,与RS-232-C相邻的高层采用昱步协议。如果在这里发生的

握手过程是基于比特块的,可以推断,与RS-232-C相邻的高层采用同步协议。7.将下列描述与交换技术相匹配。一种交换技术可以用一次,多次,或根本不用。而对于每一个描述仅有一种正确的交换技术。

交换技术 a.电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分组交换 描述

1.必须在传输数据之前建立铜线通路 2.适用于交互式数据处理的高速交换形式 3.被进行话音通信的电话系统所采用的交换形式 4.在每个中间交换站都要把用户报文存储在磁盘上 5.在时间的任一点上都限制可以传输的数据量 解答: 1.A 2.C 3.A 4.B 5.C 8.普通的电话线路常称做话音级线路,人为设置的截止频率大约在3000Hz。假定比特率等于波特数,8bit信息所对应的时间被看成是信号周期,那么,根据傅里叶分析和有限带宽条件,在一条话音级线路上以2400b/s的速率传输数据信号,其周期T=(ms,一次谐波频率=(Hz,最高谐波次数= 解答:普通的电话线路常称做话音级线路,人为设置的截止频率大约在3000Hz。假定比特率等于波特数,8bit信息所对应的时间被看成是信号周期,那么,根据傅

里叶分析和有限带宽条件,在一条话音级线路上以2400b/s的速率传输数据信号,其周期T=3.33(ms ,一次谐波频率= 300(Hz 最高谐波次数=10。

9.仙农关于噪声信道的主要结论是;任何带宽为H(赫兹,信噪比为S/N的信道,其最大数据率为(b/s。电话系统的典型参数是信道带宽为3000Hz,信噪比为30dB,那么不管使用多少信号电平级,也不管采用多大的采样频率,决不能以大于b/s的速率传输数据。实际上,要接近这个仙农极限也是很困难的。在话音级线路上,9600b/s的比特率被认为已经很好了,这是在波特的线路上通过发送每波特位调制的信号达到的。

解答:仙农关于噪声信道的主要结论是:任何带宽为H(赫兹,信噪比为S/N的 信道其最大数据率为Hlog2(1+s/n(b/s。电话系统的典型参数是信道带宽为 3000Hz,信噪比为30dB,那么不管使用多少信号电平级,也不管采用多大的采 样频率,决不能以大于30000b/s的速率传输数据。实际上,要接近这个仙农极限 也是很困难的。在话音级线路上,9600 b/s的比特率被认为已经很好了,这是在 2400波特的线路上通过发送每波特4位调制的信号达到的。10.RS-232-C是一个典型的物理层协议,根据RS-232-C标准的规定:(1为了表示逻辑1或MARK条件,驱动器必须使用在V和V之间的一个电压。

(2为了表示逻辑0或SPACE条件,驱动器必须使用在V和V之间的一个电压。

(3作为DTE和DCE之间的接口,RS-232-C使用接插件,其中插座用于方,插头用于方。

(4只有当处于ON状态时,DCE才能将DSR置成ON状态。

(5CTS是对RTS的条件,同时DSR是条件情况下的响应。解答:(1为了表示逻辑1或MARK条件,驱动器必须使用在-5V和-15V之间的一个电压。

(2为了表示逻辑0或SPACE条件,驱动器必须使用在+5V和+15之间的一个电压。

(3作为DTE和DCE之间的接口,RS-232-C使用DB—25接插件,其中插座用于 DCE方,插头用于DTE方。

(4只有当DTE处于ON状态时,DCE才能将DSR置成ON状态。

三、综合应用题

1.使用多个接收缓冲区使得硬件接口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把信息传送给CPU。试举出具有这种额外时间的两个优点。

解答:(1防止数据溢出(2允许硬件接口执行简单的错误检查 2.一个无噪声 4kHz 信道每毫秒采样一次.问最大数据速率是多少? 解答:不管采样速率如何,一个无噪声信道都可以运载任意大数量的信息,因为每 个采样都可以发送大量数据.事实上,对于 4kI-Iz 信道,以高于每秒 8kHz 的速率 采样是没有意义的.现在每秒采样 1000 次(每毫秒采样一次,如果每次采样是 16 位,数据速率可达 16kb/s,如果每次采样是 1024 位,则数据速率是 1.024Mb/ s.当然,对于通常的 4kHz 通道,由于受仙农限制的约束,不可能达到这么高的 速率.3.一个用于发送二进制信号的 3kHz 信道,其信噪比为 20dB,可以取得的最大数据速 率是多少?.解答:20=101g100 仙农极限是 3 log2(1+100=3×6.66=19.98kb/s 奈魁斯特极限是 6kb/s 显然,瓶颈是奈魁斯特极限,最大数据速率是 6kb/s.4.在 50kHz 线路上使用 T1 载波需要多大的信噪比? 解答:为发送 T1 信号,我们需要 Hlog2(1+s/n=1.544×106,H=50000 , s/n=231-1, 101g(231-1≈93(dB 因此,在 50kHz 线路上使用 T1 载波需要 93dB 的信噪比 5.当两束波 180 度异相时,多路

衰减的效应最明显.对于 50km 长的 1GHz 微波链路,要 使衰减最大,则路径的差别需要多大? 解答:1GHz 微波的波长是 30cm.如果一个波比另千个波多行进 15~m,那么它们 到达时将 180 度异相.显然,答案与链路长度是 50km 的事实无关 6.一个简单的电话系统由两个端局和一个长途局连接而成,端局和长途局间由 1MHz 的全 双工主干连接.8h 工作日中, 在平均一部电话使用 4 次, 每次的平均使用时间为 6min.10% 的通话是长途的(即通过长途局.一个端局能支持的最大电话数是多少(假定每条线路 4kHz? 解答:每部电话每小时做 0.5 次通话,每次通话 6min.因此一部电话每小时占用 一条电路 3min,60÷3=20,即 20 部电话可共享一条线路.由于只有 10%的呼叫 是长途,所以 200 部电话占用一条完全时间的长途线路.局间干线复用了 1000000 ÷4000=250 条线路, 每条线路支持 200 部电话,因此,一个端局可以支持的电话 部数为 200×250--50000.7.假定一个区域电话公司有 1000 万个用户,每部电话都通过铜双绞线连接到中心局,这些 双绞线的平均长度是 10km.问本地回路的铜价值多少?假定每束线的直径为 lmm, 铜的密度 为 9.0g/cm3,铜的价格是每千克 3 美元.解答:双绞线的每一条导线的截面积是,丌(1÷22=0.25 丌 mm2,每根双绞线 的两条导线在 10km 长的情况下体积是 0.25 丌×(10-32 ×10×1000×2=0.5 丌×10-2 m3,即约为 15708cm~.由于铜的 密度等于 9.0g/cm3,每个本地回路的质量为 9×15708=141372g,约 为 141k g.这样,电话公司拥有的本地回路的总质量等于 141×1000×104≈1.4×109 k g.由 于每千克铜的价格是 3 美元,所以总的价值等于 3×1.4×109=4.2×109 美元.8.为什么把 PCM 采样时间设置成 125s? 解答:125s 的采样时间对应于每秒 8000 次采样.一个典型的电话通道是 4kHz.根据奈魁斯特定理,为获取在一个 4kHz 通道中的全部信息需要每秒 8000 次的采 样频率.9.T1 线路的开销比例有多大?即 1.544Mb/s 中有多少比例没有投递给端点用户? 解答:T1 载波处理复用在一起的 24 条话音信道.24 条信道轮流将其采样的 8 位 数字插入输出串,其中 7 位是用户数据,1 位是控制信号.1 帧包含 24×8=192bit 和一个附加的帧位(用于帧同步,这样总的数据率是 193bit/125s=1.544Mb/s.由 于在一个帧中,端点用户使用 193 位中的 168(=7×24位,开销占 25(=193—168 位,因此开销比例等于 25÷193≈13%.10.有 3 个分组交换网,每个都有/,个结点.第 1 个网络是星形拓扑,有 1 个中央交 换机;第 2 个是(双向环;第 3 个是完全互连,每个结点到每 1 个其他结点都

计算机网络基础习题1. 篇5

1、下列属于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的是(A。A.网卡 B.显卡 C.音箱 D.声卡

2、建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标是(B。A.提高计算机运算速度 B.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 C.增强计算机的处理能力 D.提供E-mail服务

3、凡是要使用因特网,无论是拨号上网,还是通过局域网,都应配置(A 协议。A.TCP/IP B.UDP C.HTTP D.FTP

4、以下关于网络的说法错误的是(b A 将两台电脑用网线联在一起就是一个网络 B 网络按覆盖范围可以分为LAN和WAN

C 计算机网络有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和分布处理等功能 D 上网时我们享受的服务不只是眼前的工作站提供的

5、建立主题网站的顺序是(A A 规划→设计→实现→发布管理 B 设计→规划→实现→发布管理 C 规划→实现→设计→发布管理 D 设计→实现→规划→发布管理

6、计算机局域网简称(B A.WAN B.LAB C.MAN D.LAM

二、填空

1、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应用基础模拟练习题 篇6

单选题

1). CPU能够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是

A.软盘

B.硬盘

C.RAM

D.C-ROM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CPU读取和写入数据都是通过内存来完成的。

2). 计算机能直接识别的语言是

A.高级程序语言

B.机器语言

C.汇编语言

D.C++语言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机器语言是计算机惟一能够识别并直接执行的语言,所以与其他程序设计语言相比,其执行效率高。

3). 在下列网络的传输介质中,抗干扰能力最好的一个是

A.光缆

B.同轴电缆

C.双绞线

D.电话线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双绞线采用两根铜芯线,有规律地绞合以减少外界对传输线的干扰。同轴电缆能受到外界干扰,抗干扰效果比双绞线好。光缆采用光线在传输介质中全反射的原理进行信号传输,基本不受外界干扰,传输效果最好。

4). 计算机最主要的工作特点是( )。

A.存储程序与自动控制

B.高速度与高精度

C.可靠性与可用性

D.有记忆能力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计算机最主要的工作特点是存储程序与自动控制,其他选项均是其中的.一部分特点。

5). 已知A=10111110B,B=AEH,C=184D,关系成立的不等式是( )。

A.A

B.B

C.B

D.C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A=10111110B是二进制的表示方法,转换成十进制是190D。B=AEH是十六进制的表示方法,转换成十进制是174D。所以B

6). 计算机的发展是A。

A.体积愈来愈大

B.容量愈来愈小

C.速度愈来愈快

D.精度愈来愈低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设计 篇7

1 实验课程的重要性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不上机实验,就不能达到课程的教学要求。因此,实验教学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在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就业素质培养,有利于专业能力的提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38届国际教育会议上指出: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生学习有关计算机知识的第一门入门课程,系统的知识体系、良好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形成并保持对计算机技术的强烈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习惯,培养新思维,初步掌握应用计算机深化所在专业研究的能力。

2 实验课程的现状

(1)实验课程依附于理论课程,按理论教学时间进度进行开设,实验内容主要以验证型实验为主,只是把理论课程上所讲的操作、方法、技巧,零散的罗列出来一一进行验证,其实验过程单调、零散、不系统,缺乏实际应用针对性,学生很难将这些内容有机地结合进行综合运用,实验教学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2)实验教学内容陈旧、无法满足社会应用的需求。目前很多高校的实验教学主要还是打字练习、Windows XP、Word、Excel、Power Point和Internet使用。而一些常用的工具软件(杀毒软件、压缩软件、媒体播放软件等)、网络应用(搜索引擎、网络资源上传下载等)、网页制作及网站建设等实验内容涉及很少。

(3)实验内容缺乏趣味性,难以吸引学生,导致学生积极性低。

(4)实验形式主要以个人实验为主。由于实验内容主要是验证型实验,实验规模较小,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分组协作意识。

3 实验课程的设计

3.1 实验课程的目的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是大学生进入大学学习阶段的第一门实践性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教学对大学生实验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2 实验类型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分为以下三类:

(1)验证型实验。该类实验涉及教学模块的相关知识点,能让学生理解、验证、巩固并掌握教学要求的基本内容。

(2)设计型实验。该类实验以“项目”形式提出实验要求,要求学生利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设计型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广开思路、敢于创新,设计出“风格各异”的设计方案。

(3)综合型实验。该类实验以“课题”形式提出实验要求,有意识地将多种应用技能贯穿其中,综合使用相关技能。教师可以设定题目,也可由学生自选题目。

3.3 实验课程的设计原则

(1)实验课程的内容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将能力培养贯穿在实验教学的全过程,以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2)实验类型分为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三类,实验教学内容应不断更新,并适当提高设计型、综合型实验的比例。

(3)实验内容应体现学生有目标、有实效地进行上机操作。

(4)实验内容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并允许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鼓励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意识地创新。

(5)实验课程应能正确引导学生为完成实验项目进行的信息及素材的收集、整理工作,掌握信息检索的常用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设计实验内容

1)Windows XP实验单元:本实验单元的设计要求是:熟悉键盘和鼠标的结构和功能,培养正确的操作姿势和正确的指法;了解常见的中文输入法;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实验安排为:键盘练习、中文输入、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Windows XP的文件管理、Windows XP的控制面板的设置。

2)Word实验单元:本实验单元的设计要求是:掌握Word文档的基本制作、文档中字符格式、段落格式的设置、分栏;Word中表格的建立、编辑和格式化;常见图形对象(剪贴画、图片、自选图形、艺术字、公式等)的插入、编辑和图文混排;长文档排版及目录生成;邮件合并。

实验安排为:制作带文字水印的聘书、第29届奥运会奖牌榜(表格实现、要求绘制斜线表头、设置单元格底纹等)、北京2008年奥运会成绩单(长文档)。

安排以下两个设计型实验:

(1)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制作一份求职简历。在简历中要求使用艺术字、图片、文本框和自选图形,使简历封面更绚丽夺目、特色鲜明;通过表格来展现求职人的素质和特长,能使内容更清晰、条理更分明;表格的外侧框线和内侧框线应粗细不同、表格单元格中要包括嵌套表格。

(2)邮件合并是Word的高级应用之一,当需要根据数据表生成大量基本内容和格式不变的信封、录取通知单、成绩通知单和工资条等文档时,使用邮件合并功能轻松、准确、快速地完成任务。本实验要求利用邮件合并制作学生成绩通知单或高校高考录取通知单。数据源可以是Word表格、Excel工作表和Access数据库中的数据表。

3)Excel实验单元:本实验单元的设计要求是:Excel的基本操作;设置单元格格式;管理工作表;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数据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使用工作表中的数据制作直观的图表。

实验安排为:工作表的制作(各种类型数据的输入、填充柄的使用、单元格的合并、单元格的设置等)、工作表操作(工作表的复制、移动、命名等)、公式与函数的使用(常用函数SUM、AVERAGE、MAX、MIN、IF、COUNT和COUNTIF等)、数据的管理(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数据图表化。

4)Power Point实验单元:本实验单元的设计要求是:应用Power Point制作演示文稿,包括创建演示文稿、美化演示文稿、在幻灯片中插入不同的对象、应用设计模版和母版、设置幻灯片的动画效果、设置超链接等内容,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制作一个完整的演示文稿。

本实验设计一个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独具个性化的“主题班会”演示文稿。

5)网络应用实验单元:本实验单元的设计要求是:网络浏览器的使用;掌握获取网络资源的途径和方法;熟悉常见的网络应用和简单局域网配置;掌握电子邮箱、搜索引擎、FTP上传及下载文件。

实验安排为:网络浏览器的使用(IE、遨游、腾讯TT等)、电子邮箱的申请与使用、搜索引擎与文件上传下载、对等网的配置。

6)多媒体信息处理实验单元:本实验单元的设计要求是:掌握获取多媒体素材的途径和方法;掌握Gold Wave、Snag It、Photoshop、Flash等软件的简单应用,并利用它们制作所需的声音、图形、图像等素材。

实验安排为:多媒体素材的采编(Gold Wave、Snag It、Photoshop、Flash的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7)常见工具软件实验单元:本实验单元的设计要求是:工具软件的安装和设置;常用工具软件(如杀毒软件、压缩软件WinRAR、Cute FTP、迅雷下载等)的使用方法。

8)网页制作实验单元:本实验单元的设计要求是:制作网页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使用Front Page(或Dreamweaver)设计制作一个主题鲜明的小型网站,并使用本机作为远程网站进行发布。

网站设计要求:

(1)网页主题。主题有意义(如爱国、公益、科技、人文)或以自己家乡、母校或自己的实际情况为题,内容健康向上。

(2)网页布局。页面具有较强的个人设计创意,设计思路清晰,网站内容与主题一致;5~10个页面,上层进入下层、下层返回上层通过超链接实现;页面美观,网页内各个元素搭配合理,色彩搭配协调;表格结构清楚合理、图片使用得当;文字大小适中、文字字型丰富。

(3)网站文件夹。主文件夹以“学号myweb”命名,主页统一命名“index.htm”,其他网页扩展名必须为“***.htm”;根据内容规划网站内文件夹,给每个文件夹合理命名(比如除主页之外的网页保存在webs文件夹下,图片和图像放在images文件夹下,声音、动画、视频放在media文件夹下)。

9)综合设计实验单元:根据教师指定主题(或自选主题),利用各种网络工具,在网络上搜索相关资源,按照要求将相关资料用Word、Power Point软件总结成文;利用压缩工具将上面建立的两个文件放在一个文件夹中,压缩成一个可执行文件包;利用电子邮件将压缩后的可执行文件包发给教师。

实验要求:

(1)利用Word写一篇综述文章,其中必须有图表、插图,列举2~3个关键字,完成50~80字的摘要。排版要求:标题居中、用黑体;正文每段首行缩进2个字符,用宋体并设置适当的行距;标题的字号比正文的字号大;设置上下、左右页边距;页眉为文章的标题。

(2)用Excel处理相关数据,生成一个二维饼图说明该数据。

(3)利用Power Point将Word综述文档的要点制作为5张幻灯片,要求有超链接、自定义动画及幻灯片切换设置,所有色彩及背景搭配合适,观点突出。

课程的实验安排如表1所示。

4 结束语

学院组织相关教师编写了与教材配套的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实验指导书,用于学生的实验教学。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实践和两万多学生的使用,得到了师生们的好评,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006.

[2]冯博琴.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白皮书”与教学改革实践[J].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大会报告,2005.

[3]何明瑞.计算机科学应用基础[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理念探究 篇8

【关键词】MOOC 多元化 计算思维 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135-02

一、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新生入校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是培养信息社会中各专业学生所必备的计算机素养的基础课。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最终目的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后续计算机课程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中能够有意识地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培养他们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使他们能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利用计算机,为将来利用计算机来解决专业问题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课程研究的背景

不少家庭的孩子还未入学前就已经对电脑、智能手机、IPad并不陌生,小学和中学阶段都学习一些常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入门知识。大学新生已经具备一定计算机素养,我们的课程应着眼于更好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能力,所说的信息素养是以计算机素养为基础,不仅包括对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及数据库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对计算机的熟练操作能力,还注重对信息的查找、分析与评价,信息的存储、表达与交流,是一种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各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目前教学方式一般局限于在多媒体教室与机房进行教学,各自24学时。本课程目前主要教学内容是:计算机与信息社会,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及WINDOWS 7,常用办公软件使用,网络基础知识,网络技术基础操作,多媒体技术,信息安全等。 通过比较全面、概括性地讲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一些基础性知识和重要概念,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结构与组成原理,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与其中一些重要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多媒体等技术的应用领域、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和应用能力。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16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白皮书中指出:教学内容将围绕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目标进行重组;实施方案将结合不同高校的定位呈现多样化形态;教学手段适应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的挑战和机遇;教学成效评测将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更为准确与科学。课程变化:“软件工具操作为主”改变为“综合考虑思维能力培养、学科知识传授和应用技能训练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围绕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为目标。这里的计算思维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

三、课程改革探究

1.教学内容改革

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在现有章节内容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两部分内容:

1)IT新技术与计算机素质教育

知识点:高性能计算,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计算文化,计算科学,计算思维,计算机职业道德。

2)算法的概念与基础

知识点:算法的一般概念,流程图,穷举法、回溯法和递归法,算法的复杂性;程序设计基础,程序设计方法,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演示。

2.多元化教学资源建设

多元化教学资源,是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综合化、多维度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应为“文字教材-学习辅助光盘-网络学习平台-技能实训平台”四位一体的呈现方式。建立一个基于多元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提供给学生一个校内、校外自主学习的优秀环境,协调课内教学与优秀资源库之间的关系,使目标明确化,把教学任务完善化,可以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多元化教学资源建设的主要建设内容:

1)建设优秀的课程教学资源库。教学视频、课件及课外拓展知识,分类放入库里,学生可以通过Web页访问本库,共享优秀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2)构建交互性课程教学平台。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及时和教师进行学习上的交流,更好辅助学生进行课外学习。

3)更新建设。目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完善的知识体系,更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

4)在线测评:对学生各单元学习水平进行阶段性测试并记录成绩。

5)考试指导:对学生单元测试、期末考试及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方面给予一定指导。

6)作业管理:支持作业在线发布、在线批改、在线统计。

7)签到系统:上线学生的签到。

8)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是对学校课余闲置计算机的使用,利用此共享平台,可以让学生进行网上机房上机的预约、学习时间上的管理。

3.MOOC建设

MOOC就是网络公开课的意思,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的增加,各章节的教学课时也会相应调整,在课时有限情况下,建议Office部分的学习用MOOC形式进行,这样也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目前Office部分的教学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室和机房教学相结合,Office部分的教学与实践占用大量学时,在16学时左右,学生在课堂学习与机房实践之间有一定时间的脱节,在知识的巩固环节上有些欠缺。鉴于Office是适用性强、应用面广、操作性强的特点,取消其多媒体教室的教学量,改用MOOC学习。把基本文字及素材提供给学生,提供机房2次实验已能满足。

MOOC可以实现教学范围大、学生多、教师大范围的影响力,增强课堂教学的交流与互动,是一个开放的互动学习空间。学习在网上进行,教师和学生处于空间分离状态,那么师生在公开的论坛进行讨论探究时具有开放的心态,坦然接受批评或质疑。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地点进行学习。MOOC开展要求如下:

1)MOOC内容:提供Office部分完整课程,包括课堂教学的所有元素,选课、听课、课上讨论、课后阅读作业、单元测试等。短小教学视频,一般以7分钟左右为宜;视频中教师直面镜头,构建一对一氛围;每段视频是轻质的教学片,画面美观度好、清晰度高、音质好,并可以穿插运用多种媒体,信息量更丰富,也更生动有趣。

2)模块教学:每个教学单元由若干个模块组成,包括多个知识点视频、阅读材料、问答、作业、讨论等。

3)严格的流程控制:严格按规定的流程学习,不允许随意选择章节,必须在保证前一章节作业完成、单元测试过关情况下,方可进入下一章节的学习。

4)视频中穿插课堂提问,每堂课后有随堂作业,按章节进行阶段性测验。

5)重视及时反馈:课间问答需要及时给出答案,如果在随后的视频中有解释更佳。作业为教师提供素材后做的Office部分操作实验。每个阶段性测验分客观题和操作题两部分,系统自动评分后自动给出每道题的解答,并说明讲课中的具体位置以方便学生再次学习。教师也可以开辟专门的版块或论坛主题,对常见错误给出进一步的指导。教师对学生普遍易错的知识点进行反思,不断修改完善教案,力争测评达到95%以上的通过率。

参考文献:

[1]谭浩强.面向计算机应用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关于计算机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4(7).

[2]丁伟,教学改革动态初探——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为中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8).

[3]张素红.慕课时代大学新型“教”与“学”教学实践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8).

[4]龚晖,储节磊等.“慕课”八问[J].中国大学教育,2016(3).

作者简介:

上一篇:2020七夕微信祝福语下一篇:我喜欢弹吉他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