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消费的内容的教案设计

2024-09-30

家庭消费的内容的教案设计(精选8篇)

家庭消费的内容的教案设计 篇1

高一政治《家庭消费的内容》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家庭消费的内容及其分类方法,明确影响家庭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理解家庭消费水平的高低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能力目标:通过对多个因素综合影响家庭消费水平的教学,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家庭消费的内容这一问题比较简单,借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觉悟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正确理解、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现阶段的经济和人口政策。

教学理念:这节活动课本着“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新教育核心理念,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采用“目标―活动―探究”模式,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追求教与学多边和谐互动,使学生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

教学重点:联系实际对家庭消费内容进行准确划分和归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

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这节课总共分为四个环节: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拓展延伸―本课小结。导入主题(时间3分钟左右)

首先请师生共同欣赏宋祖英演唱的歌曲《越来越好》,并思考:欣赏完后你有何感想?(生)消费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师)那么,什么是消费?消费有哪些类型?怎样划分?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讲授新课(时间25-30分钟)

一、家庭消费的含义

对于第一个问题:家庭消费的含义,因为比较简单,老师只需稍微提一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家庭消费就是指狭义的生活消费。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演示幻灯4即可。

二、家庭消费的内容(本课的重点)(10分钟左右)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消化这一重点知识点,老师采取了体验式教学法,先请学生谈谈自己家最近消费的情况,(图5)学生边说老师边副板书,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5分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老师出示表格让学生填写(图6),给出目标,可以按内容分,也可以按目的分。出示情境7、8、9让学生归纳并举例;出示情境10、11、12让学生对刚才情境中出现的各种消费进行准确划分和归类。因这是重点,老师可以边展示相关的图片边解说,通过直观形象的展示帮助学生准确划分和归类。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分类中的交叉关系,可让学生对着表格发现其中的重叠处,(图7)思考:为什么会出现重叠?――引导学生理解这种分类不是绝对的,可以有交叉,如:旅游消费,按目标分是劳务消费,按目的分是享受性消费。(这一环节尽量放开让学生“动”起来。)

三、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本课的难点)(10分钟左右)

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先请同学们欣赏图14、15、16、17、18,请同学们在体验中思考:你能概括出影响家庭消费的根本因素吗?帮助学生理解:家庭消费是从低级开始逐步向较高的层次递进发展的。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收入比较少的时候,人们首先只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一旦经济发展了,收入高了,享受和发展方面的.消费就会逐步增加。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出结论:居民为了满足自身需要所进行的消费活动,从根本上说是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图19)

接着提问:家庭消费除了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外,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老师先请学生观看60、70、90年代过春节变化(图20)“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比较图”(图21)并在体验中思考:此图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归纳:1、居民的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老师可适当补充讲解: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得出结论1: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提高居民的收入!(图22)

除了收入影响家庭消费外,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家庭消费呢?

2、物价变动对消费的影响。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从而影响到消费水平。一般来说,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消费水平降低);物价下跌,购买力提高,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消费水平提高)。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得出结论2:提高消费水平的重要措施:稳定物价水平。稳定物价对保持人们消费水平、安定生活和稳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图23)

3、人口数量对消费的影响。在收入总数和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家庭消费水平与供养人口呈反比。一个家庭中的供养人口越多,平均消费水平越低;供养人口越少,平均消费水平越高。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得出结论3:控制人口增长,对于提高家庭消费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图24)

拓展延伸(8-10分钟左右)

1、试一试:填填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教师适当补充: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还包括生产力水平、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条件、消费心理、商品自身状况等因素。(图25)

2、出示漫画:“两个老太太的消费”思考:两人的消费方式属于是哪一种消费?你会选择哪一种?给你什么启示?它们各适用于什么情况?(图26)

本课小结(2分钟左右)(图27)

播放《越来越好》的音乐,老师温馨寄语:消费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消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消费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期望和追求。不断提高消费水平是人们的共同心愿,是人们对生活的合理要求。因此,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消费?怎样归类和划分?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只有了解了这些知识,才能在消费中选定合理的目标,作出合理的选择,使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家庭消费的内容的教案设计 篇2

一、家庭交际消费的倾向

(一) 社会认同倾向

社会认同是指家庭成员对拥有共同的信仰、价值观和行动取向的群体的一种靠拢, 与利益联系相比, 注重归属感的社会认同更具有稳定性。[2]个体也会在认同的基础上受到群体给予自己在信仰、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 使自己性格等发生改变, 被自己所吸引的群体同化。

1.身份认同。家庭中每个成员在社会、生活中都有自己的身份角色, 而身份角色的混乱就会给自己和其他人的生活带来困扰。因此, 家庭成员在与他人进行交际活动时都是根据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来确定自己的身份。家庭成员在进行交际消费时, 同样会注意自己的身份角色扮演。

2.群体归属感认同。良好的交际活动可以使家庭成员形成一种好的个性, 良好的个性可以得到其他人的支持、理解, 同时自己也会感到温暖、安全。人是一种群居生物, 所以他的本能希望被自己所喜爱、欣赏的群体接受, 在群体中的交往可以找到共同交际的消费内容, 消除孤独感, 是情感的一种寄托。而且通过同社会群体的交际活动, 在得到其他人认同的同时还会获得一定社会地位,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方式认同。在现今的家庭交际消费中, 是否有经济实力消费及消费方式不仅是面子的问题, 同时是代表个人的社会地位, 是否得到其他人在社会这个群体的认同的象征。在现代世界里, 带朋友吃饭的酒店的星级不仅意味着品质的保证, 更是对自己社会地位的表现。

4.时尚认同。齐美尔在《时尚的哲学》一文中提到, “时尚是那些生活形式中的一种特殊的形式, 人们通过那些生活形式, 试图通过寻求社会拉平化的倾向和寻求个人与众不同的刺激的倾向中, 建立某种妥协。”[3]齐美尔在书中谈到了时尚的两种含义, 既是存在社会差别, 同时又要求得到社会认同。这就形象地揭示了家庭成员同其他人进行交际活动时的一种心理状态, 通过同他人交际消费来表现自己与所认同的某个群体、社会阶层是一致统一的, 而在获得认同后就可以得到一定的社会地位, 进入到另一个更有益于自己的社会阶层, 对自己的工作等有一定的价值。

(二) 两栖消费倾向

两栖消费, 是指在家庭消费总量不变的前提下, 使消费的重点发生转移, 优化配置家庭收入, 提高某一方面的生活水平。两栖消费者分别在不同的消费领域运用不同的消费策略, 并通过节约某一方面的支出, 来支持另一方面的高消费, 从而满足家庭某一方面的消费需求。

现今好多家庭都过着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为第一准则的生活, 不讲究穿着, 更不追求名牌或时尚。平时,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里, 买东西也是讨价还价、货比三家, 以淘到最实惠的所需物资。但是在某些方面的支出却一点都不吝啬。

还有一种消极的两栖消费, 是在中华传统美德影响下的“面子”消费, 平时节衣缩食, 但是如遇上周围的人有红白喜事和各个节日时, 会毫不吝惜自己省吃俭用省出来的钱随礼, 而这样的礼钱数目远远超出自己能承受的经济水平。

(三) 享乐主义消费倾向

享乐主义消费是家庭成员为了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生活方式, 包括生理享受和精神享受两方面。伴随着现代社会紧张、压抑、疲惫等现代情绪综合症的现象日趋严重, 家庭成员追求精神享受的心理更加强烈。

现在家庭交际活动开始讲究情调、小资。他们将情调铺展到享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许多感情好的朋友在共同的假日里, 他们不再逛街吃饭, 会去一间野外别墅, 有大大的落地窗, 外面是一片自然的花海。他们坐在窗下聊天、品茶。或者他们只是整个下午的时间坐在咖啡厅里, 喝着卡布奇诺, 让自己的思想放空。

(四) 炫耀消费倾向

在1899年出版的《有闲阶级论》中经济学家凡勃伦就首次提出了“炫耀性消费”这一概念。凡勃伦认为, 炫耀性消费行为所能带给人的满足称为虚荣效用。要获得尊荣, 仅仅只是拥有财富和权力是不能说明问题, 有了财富或权力还必须提供证明。炫耀性消费就是为了财富或权力提供证明以获得并保持尊荣的消费活动。而要达到这种炫耀的效果, 就必须进行浪费, 讲究排场, 以达到炫耀性的目的。

家庭交际活动炫耀性不在于实现商品的价值或活动的意义性, 而是人的虚荣心得到满足。

现今在一些家庭聚会中就会常常发现, 一些人为了在朋友中炫耀自己的财富, 在高档次的海鲜餐厅里进行高消费, 两个家庭的小聚要把大圆桌都摆满, 还要起一个好年份的香槟, 而实际上吃的很少, 连那“鲍”啊、“翅”的都剩下了, 过于炫耀的浪费还美其名曰:吃的是身份、讲的是格调。

二、倾向产生的原因

(一) 经济原因

在经济不发达的年代, 家庭主要是利用物质满足生理的需求。生活产品往往都是不多的, 所以家庭成员都不会顾及满足心理需求及成员发展。马斯洛认为, 人的需要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4]

现在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 家庭成员想将生活赋予新的意义。而经济发展, 是消费形式和内容所发生的根本原因。人们也不再只是满足于物质生活, 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像人们在闲暇时, 朋友间会一起去唱唱歌、吃个饭, 女士间会一起做个美容, 男士可能会去做个桑拿。

商业随经济发展, 商业人士也不断推出新的消费产品、消费方式, 刺激着人们的消费欲望, 而一些消费方式还被贴上了象征社会地位的标签。象征着这种消费成为一定的人, 归属于社会某一群体。

(二) 社会原因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 家庭交际行为的选择受到社会的影响。现在社会中大量存在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性消费。在这种不健康的消费观念指导下, 人们开始向往社会地位、身份被人们制造出来的消费方式。

在现代社会, 媒体对我国城市家庭的生活影响日益广泛、深刻, 它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 甚至改变了人们原有传统的消费观。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广告引领着时尚的潮流, 总是大肆地宣传享乐主义, 将特有的生活和消费联系在一起。

(三) 个人的“生平情境”

每个家庭的“生活圈”都有自己的交际规范, 家庭成员的交际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的体现。而现在的交际关系要以消费为前提。交际关系规范涉及的基本内容关系到两方面:第一, 交互性义务;第二, “面子消费”。[5]

对于交互式义务, 其中有节日互赠礼品、假日请客吃饭。礼品的互赠、请客吃饭, 是人们对情感的一种交流, 可能好多的人觉得根本没有必要, 祝福在心里, 更可以一个电话或者短信就可以表达清楚, 但我们都生活在这样的一种怪圈里, 我们都没有办法去违反这种“交际义务”的潜规则。

“面子”消费更是将一些家庭在交际圈里套牢, 俗话说在外人面前一定要有面子, 好多人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 经济支出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

随着经济发展、家庭的消费水平提高, 交际消费的范围逐渐在扩大, 交际消费没有一个恒定的标准, 到底该如何消费:是该随心所欲、不顾及社会和他人的想法, 还是墨守根深蒂固的传统习俗, 我想, 每个人都深深的思索着吧。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家庭已然成为一个消费的基本单位。交际消费成为现今家庭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交际消费是一种新趋势, 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本文以城市家庭为研究对象, 研究现今家庭交际消费倾向及形成原因, 从而使家庭交际消费合理化。

关键词:交际消费,倾向,原因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出版.

[2]石德生.社会心理学视域中的“社会认同”[J].攀登, 2010年, 第1期.

[3]齐奥尔格·齐美尔.时尚的哲学[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年.

[4]马斯洛.动机和人格[M].华夏出版社, 1987年出版.

家庭消费的内容的教案设计 篇3

关键词:女性 消费需求 日用品 包装设计

今天,物质的极大丰富和商业的高度发达使我们正处于消费的时代,家庭是一个永久的消费场所,女性作为家庭的主要成员,她们在家庭消费中起到了重大作用。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拥有更大的消费决策权,全国妇联的调查显示,有78%的已婚女性负责为家庭日常开销和购买衣物作出决定。在超市、商场,女性的身影占了绝大多数,她们是家庭日用品的主力购买者,在购买过程中,包装是她们对该产品产生好感的重要因素。探讨女性消费需求对家庭日用品包装设计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女性消费需求的特点

由于女性自我意识的提高和社会对女性在家庭价值中的普遍要求,多数妇女既要工作,又要承担妻子、母亲、女儿的角色,这使得现代女性既具有强烈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的意识,同时对家庭有着更为亲密的日常联系。因此女性在购买家庭日用品时更为挑剔,面对众多产品,包装设计的优劣往往是女性产生购买动机的重要因素。了解女性消费特点是家庭日用品包装设计至关重要的前提。

第一、女性消费需求具有多变的特点

女性具有较男性更为感性的特点,她们敏感而善变,在消费行为上受到理性与感性的双重驱动,容易产生冲动式购买行为。在选择一件商品时,她们的视觉反映比男性更敏锐,对包装外观的喜恶态度分明。同时,她们通常不会对某一产品保持恒久的关注,而是常常被更加新颖的包装所打动,女性对于那些新潮的产品总是勇于尝试,具有时尚感的包装更能引起她们的购买欲望。

第二、女性消费需求具有注重细节的特点

女性在整个消费过程中,既注重情感的细节,同时注重物质的细节。—方面她们更关注家庭成员及成员之间的情感关系,对家庭成员的需求有更细微的了解与探察,往往能通过对包装的区别化设计准确找到家庭成员所需要的产品;另—方面,相对于男性,女性对更注重包装细节的设计。

第三、女性消费需求日益扩大

第四、由于信息的开放,女性受教育程度和经济地位的提高,现代女性比以往更重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叉三年”的旧时代消费观念被崇尚“健康、时尚、快节奏、高品质、个性化”的消费理念所替代。消费观念的更新使得女性对家庭日用品的消费需求日益扩大,加上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纽带作用,她们的消费行为容易形成一个以女性为核心、紧密而持久的消费影响中心,左右着家庭其他成员对日用品的选择和购买。

二、女性消费需求在家庭日用品包装设计中的具体表现

家庭日用品是供家庭成员个人或公共使用的产品。如食品、家纺、卫生用品、个人护理用品等,其包含的种类繁多,功能各不相同,但它们两个共同点:一是产品大多在家庭内使用,二是购买者大多为女性。所以,女性在购买活动中对包装的态度和评价是至关重要的,那些关注女性偏好的包装设计往往更具市场影响力。

第一、审美需求

在大多数的家庭中,女人们都喜欢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居氛围,家庭日用品是构成家庭氛围的物质条件之一。由于日用品的购买行为常常由女性完成,其包装的形式美因素往往包含了较多的女性审美意识。包装的形式美既包括包装立体造型审美,也包括包装平面设计审美和包装色彩审美。

包装的立体形态由点、线、面、体四个元素构成,通过对这四个基本元素的运用,表达出包装内不同产品的特性和丰富的品牌内涵。家庭日用品包装的立体造型既要服从于产品功能和品牌概念,又要充分理解女性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心理。具有生命力的情感形态包装,更能引起女性的共鸣。如洗护类PET塑料瓶包装采用圆润的线条勾勒出曲面,在边线的处理上,也大多采用弧线来表现。在面与面之间常常采用模糊的界面设计,从而产生平滑的过渡面,让人联想到女性身体的优美曲线或水的动感,体现出包装设计的人性化特征。

由于产品功能和包装材料的差异,并不是所有家庭日用品包装都能在立体形态上进行变化,那些规矩方正的包装也尽量利用平面元素如图形、文字、纹样等加强包装的形式美感。比如在许多家居用品包装上,为迎合女性对装饰的天然偏好,典雅的古典图案,唯美的植物纹样、格子以及相得益彰的字体等,是包装设计中经久不衰的元素,那些冷冰冰的电子、金属制品包装,也尽量表现出其“温柔”的一面。

在色彩方面,虽然不同家庭日用品包装有不同的色彩组合,由于这些产品的使用环境主要在家庭内部,且大多数女性都希望营造一个温馨宜人、舒适放松的居家氛围,因而总体上呈现出柔和、欢快、雅洁的色彩特征。在色彩的视觉意象上产生温婉、细腻、优雅的审美效果。这些包装色彩无不在向女性“示好”,以满足女性消费者对于家庭情感、个性、文化等多种附加价值的需求。如在具体产品包装中,轻柔明快的色调常常用于家纺及护理用品,以营造一个明朗洁净的视觉氛围。即使厨房用具包装也不再是色彩灰暗、搭配随意,而是更多体现出欢快、明朗的色彩调性。近年来,随着环保概念的深入人心,那些接近自然的色彩也越来越受到女性欢迎。

第二、便利与安全需求

由于现代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承担的双重角色,生活节奏较快,加上女性受教育成度普遍提高,家庭日用品包装功能的便利性、安全性和环保性是女性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方面。女性在购买家庭消费品时,要考虑到使用者的身体尺寸、力量等生理结构特征,在包装细节上更加细致和人性化,如容量的恰当性、携带的方便性、开启方式、摩擦面设计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包装材料的环保性、包装的续用性。对处于快节奏生活的现代女性,一个可以单手提拿的包装显然比需要双手合抱的包装更具优势;洗衣液包装瓶盖同时也是单次使用量的测量工具;马口铁罐(包括全铝罐食品)采取易拉盖形式,解决了以往需要男人的力量才能打开罐头的问题;聚苯二酸乙烯(PET)是清洁的、可循环的、高质量的塑料包装,常用于饮料包装,宝洁公司(P&G)也用它来包装家用清洁剂。

第三、个性与情感需求

女性消费群体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诸多共同特征,但也不能忽略不同女性群体的不同消费诉求。单一模式的包装设计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女性,针对不同年龄、职业、区域、社会经历、文化背景的女性,家庭日用品包装设计的策略也是有所差别的。3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她们青春活泼,敢于冒险,敢于尝试,对一切流行元素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对于流行文化的把握和利用亦应受到包装设计师的重视。拥有高收入、高学历,处在社会较高阶层的女性,较多注重品牌价值,在包装设上常表现出高贵典雅的气氛,体现出档次感,尊贵感,以此获得尊宠感觉。女性既把产品包装看作是自我的外部延伸,又把它看作是联络产品和用户之间的情感纽带。因此,赋予包装情感和个性是打动女性、促进消费的重要原因。亚伯拉早,马斯洛(Abraham Maslow)创立的需求层次(hierarchy of needs)表明,人的生理的和安全的需要是最低级的需要,最高级的需要,即自我实现,是实现诸如生理、安全、社交、自尊、审美、求知等需要后,最终发现真实自我的结果。因此,在满足家庭日用品包装基本功能和产品信息表达的前提下,赋予家庭日用品包装超越平凡庸常的情感特征,是实现女性满足自我,表达深层次情感及个性化的需求。

三、女性消费需求对家庭日用品包装设计的促进作用

第一、创新作用

女性形象优美、天性浪漫善变、追求时尚,这些特征不但给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促使设计师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设计素质。那些赏心悦目、具有创意的包装在满足女性对产品的物质期待和情感期待的同时,继而使包装设计师面临更新的挑战。

第二、完善作用

在家庭日用品消费中,男性对于产品包装的细小缺陷大多持宽容态度,而对于追求完美的女性,即是产品本身很好,包装上的缺陷仍会让她們“耿耿于怀”,这会直接影响她们下一次的消费决策,从而影响产品的销售。在社会生活中,女性的“挑剔”和“斤斤计较”更多的是对女性的负面评介,但对于包装来说,这种挑剔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设计更趋完善。

第三、改良作用

由于家庭日用品消费决策权和实际购买者一般为女性,女性因此积累了丰富的消费经验,商品从货架到使用这一过程中,女性会总结出适合自身家庭的使用经验,对包装的优缺点有切身的认识,设计师可以通过商品信息的反馈使包装在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上更加人性化、个性化,以达到改良的作用。

家庭消费的内容的教案设计 篇4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识记四种主要消费心理及其相应特征,并且能够正确评价这些心理。其次正确理解作为一个理智消费者应该坚持的四个消费原则。

B.结合具体消费的行为透视消费心理,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演示、讨论、讲授等方法,并设置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情境。

②.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并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综合分析,加深认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首先,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树立节约、环保和绿色消费理念,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模式,养成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等消费习惯,培养学生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其次,现在的学生大都是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对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作风逐渐有了距离感、陌生感。因此,在讲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2.教学重点/难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消费,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消费,养成合理健康的消费习惯,用正确的消费观指导自己的生活消费,这对学生的生活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这是本节课教学重点,而本节课要涉及“适度消费”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问题,由于学生在认识和理解这些问题时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问题。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课件、教学、新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滕州人的消费观,咱们滕州电视台《揍嘛来》节目组的记者专门做了一个调查,请看视频:(PPT展示视频)

视频演员台词 情景一

记者:我是滕州电视台《揍嘛来》栏目记者,现在就大家的消费心理和收入水平做一次采访,请问这位大爷,你匆匆忙忙的干嘛去?

大爷:不是流行爷爷奶奶给孙子买银鱼吗?我也给我孙子买去,听说最近又兴起了给闺女买红裤子,我让我老伴去给闺女买了,人家买咱也得买,不买不好看。

记者:一看这位大爷穿的比较朴实,您是否方便透露一下你的收入?

大爷:你别看我穿的补丁的衣服,其实我是个退休工人,一个月的收入四千多,我买东西都是实实在在,货比三家,俺这个年纪的人,都不舍得花钱,一分钱恨不得掰成几半花,我一个月的花销才400多元钱。不聊了,俺赶紧去买银鱼去。情景二

记者:这位美女,穿的这么时尚,能否接受一下采访?

美女:那是,我浑身上下都是名牌,瞧这手机刚上市的iPhone6,这包包LV的,六千多,这副墨镜都是暴龙的,一千多。记者:您的衣服这么名贵,您的收入应该不错吧?

美女:我收入才三千多,喜欢的东西就透支,典型“月光族”。听说银座搞店庆,我要去抢购点衣服去。情景三

记者:这位同学,你的发卡,好特别?

学生:那是,我的风格就是不走寻常路,与众不同,这个发卡是限量版的,戴上它走在大街上,要的就是回头率。我的衣服都是扣子,在滕州找不到第二件。(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演的视频,结合身边的事例,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加深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PPT展示视频)

过渡语:大家看完视频之后,我们进行情景回放。情景回放一:

大爷说:流行爷爷奶奶给孙子买银鱼吗?我也给我孙子买去,听说最近又兴起了给闺女买红裤子,我让我老伴去买了,人家买咱也得买,不买不好看。老大爷的属于什么消费心理?特点是什么?大家如何看待这种消费心理?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板书)

学生回答:(畅所欲言,可以不结合课本说)

教师讲解:商家常常利用消费者从众心理推销商品,例如明星代言广告。(PPT展示学习成果)

过渡语:大家看完了从众消费心理,我们进行情景回放二。(PPT展示情景回放二)学生:我的风格就是不走寻常路,与众不同,这个发卡是限量版的,戴上它走在大街上,要的就是回头率。

这位学生属于什么消费心理?特点是什么?我们如何评价? 学生回答:略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板书)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引导归纳,并和学生一起填表格。

过渡语:大家看完了从众消费心理,我们进行情景回放三。(PPT展示情景回放三)情景再现三:

美女:穿衣服全都选名牌,瞧这手机刚上市的iPhone6,这包包LV的,六千多,这副墨镜都是暴龙的,一千多。

这位美女属于什么消费心理?特点是什么?我们如何评价? 学生回答:略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板书)

教师引导归纳:特点:夸耀性、盲目性。评价:不实用、不健康心理,对个人生活不利,不值得提倡。根据归纳,学生讨论完成表格攀比心理一栏。

情景回放四:老大爷说我买东西都是实实在在,货比三家。这是什么心理引发的消费?有何特点?如何评价?

教师归纳学生发言,教师讲解:这种消费心理的特点:符合实际

讲究实惠。我们对它的评价:有利的,理智的消费,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好处。态度:值得提倡,值得发扬。

和学生一起,通过课件展示学习成果

合作探究交流:对待以上三人的消费心理,你有何看法?你如何劝他们做理智的消费者?

教师点评:对于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我们的态度都是具体分析,对于攀比心理我们的态度是坚决反对,对于求实心理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提倡。我们要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那么,这三个人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呢?(课件展示)

二、做理智的消费者(板书)

教师引导:以上视频里采访的三个人物,他们的消费观,多多少少存在不合理之处,我们要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就要践行正确的原则,接下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些原则。(设计意图:通过典型的人物,学生能明白如何做理智的消费者。)

老大爷说:俺这个年纪的人,都不舍得花钱,一分钱恨不得掰成几半花,我一个月的花销才400多元钱。

美女:我收入才三千多,喜欢的东西就透支,典型“月光族”。这两个人如何才能做到理性消费那?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板书)

教师归纳: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要求: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消费。消费不能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提倡勤俭节约。既反对视频里美女这种花钱大手大脚,无所节制的消费又要反对老大爷这种过于节俭的紧缩性的消费。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这里的“入”=当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适度消费:在自己经济能力可承受的范围内消费。

(设计意图:学生的交流,为加深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认识做好了铺垫;通过总结,让同学们了解我们既反对过于大手大脚的消费,也反对过于紧缩的消费,从而让学生理解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必要性。)

美女把钱主要用于吃穿,用于买书的钱几乎没有,这就我们要做到: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板书)

给出两个问题:

(1)、这幅漫画反映的是什么情况?这种消费结构是否合理?(2)、那我们应当怎么做?

(学生回答:略)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都要重视

教师:这就需要我们践行哪个原则,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求:消费要有主见,保持冷静的头脑 反对:

1、随大流、跟风消费

2、情绪化购物

3、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

教师总结:现在很多人特别重视物质消费而忽视了精神消费,这样下去必然会对个人的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要调整我们的消费结构,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了精神消费的错误倾向。

(设计意图:漫画的形象和学生幽默的图片相结合,能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通过漫画的分析,引导同学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师引导,课堂探究:老大爷身上这张勤俭节约的作风,过时吗?我们为什么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齐鲁电视台开办了《节俭中国人》栏目,倡导勤俭节约,大家做到什么哪(学生讨论,畅所欲言)

PPT展示我国舌尖上的浪费:(设计意图:巨大的数字对学生产生震撼,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过渡语:我们在外面吃饭的时候既要做到不浪费粮食,还要做到注意保护环境绿色消费,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使用泡沫饭盒这种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餐具。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板书)

(多媒体展示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这些图片告诉我们在消费方面要做到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课堂探究: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做点什么那?)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要求: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从绿色消费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保护人的身体健康;第二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所以它是一种可持续性消费。所以绿色消费核心是可持续消费。反对:各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消费行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身边滕州新增加的公共自行车图片的直观展示,让他们感受到我国资源的危机,环境的恶化,从而更深层次的认识到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必要性。)(学生回答:略)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让我们知道和深切的感受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幸福生活,我们必须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做理性的消费。在消费中做“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上四个原则,是科学消费观的具体要求,要理解和掌握这些原则,并用他们指导自己的消费行为,既有益于个人,也有益于社会,将促进个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课后习题 【当堂训练】

1、人们在购物时追求“物美价廉”。这种消费行为属于:()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C、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D、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2、现在许多高校学生(包括个别中学生)消费越来越高,连过生日都到高级酒店,有些家庭生活比较贫困的学生也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也向家长要钱过“高档生日”。在消费心理中属于:()

A、从众心理

B、求异心理

C、求实心理

D、攀比心理

3、一项调查表明,近40%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有很多用了不久便不再用的东西。这些东西是凭一时冲动而购买的,买回来之后,却发现并非自己所需要的,因而闲置一旁,造成浪费。这说明消费应:()

A、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B、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C、提倡适度消费 D、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绿色消费的主旨是:()A.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B.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C.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D.讲究实惠,保护环境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对家用电器的需求量和拥有量迅速增长,家电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①人们收入水平提高

②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③从众心理消费

④生存资料消费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6.材料一:甲同学:某手机广告云“我自己的手机我喜欢就行了,管它是否时尚主流,管它有没有摄像头去玩偷拍,管它4096色还是6万5千色,它有个性够反叛,我就要它!”

乙同学:“食品消费,向广告看齐;人情消费,向父母看齐;服装消费,向名牌看齐;美容消费,向明星看齐。”

丙同学:3.15日是第19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今年的主题是“科学消费”。所以“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材料二:如今,都市里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有着稳定且较高收入的工作,可因为生活无计划、消费超能力,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月月收入月月光”的生活,不得不做起“月光公子”、“月光公主”。

结合材料回答:(1)在甲、乙、丙同学的消费观念中,结合个人的实际,你更推崇哪种消费理念?并阐明理由。(5分)(2)对于“月光一族”的做法,如何评价。(10分)

答案(1)推崇丙同学的观点:属于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这种消费观念是比较成熟和理性的,消费者选购物品时考虑的因素相当多,实用性、价格、功能、售后服务、价格可比性等。希望自己消费后能得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2)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与前提。都市里部分年轻人有着稳定且收入较高的工作,他们可支配的收入较多,对末来收入预期较乐观,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往往较大。(2分)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这种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生产的发展。(1分)

③支出无计划,不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超越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的消费行为是缺乏理智的,面对当前的国情和实际,我们应做理性的消费者,在消费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应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消费。其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是任何时候都应该弘扬的(5分)

家庭消费的内容的教案设计 篇5

主题综合活动课方案:家庭交通工具的变迁

一、活动内容:

发动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家庭中交通工具的更新换代, 分析交通工具变迁的历史背景与变迁过程,并且自己畅想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和交通线路图。同时向全市人民提出环保的倡议进行总结评价。

二、活动目的:

1、通过学生自己调查、访问、分析家庭交通工具变迁的历史背景,深刻体会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爱国热情。

2、学生畅想未来的交通工具、设计未来的交通线路图、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组织能力与实践能力。

3、学生主动发出倡议,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知道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并且做到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三、活动方式:调查、统计、讨论、交流、设计、评议。

四、活动时间:本次活动共分五次进行。

五、活动过程:

第一次活动

㈠活动内容:确定主题、设计方案。

㈡活动方式:谈话、讨论。

㈢活动步骤:

1、分组讨论确定活动主题。

2、班组汇报交流、确定出主题。

3、分各活动小组,组长带领组员设计活动方案。

4、班内交流、互相补充。

5、教师指导设计出本次活动的可行方案。

第二次活动

㈠活动内容:指导学生去调查家庭交通工具变迁的情况。

㈡活动方式:分组调查、记录统计。

㈢活动步骤:

⒈调查前的准备:

⒉调查、访问、记录:

⑴统计自己家的家庭人口,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及人均拥有交通工具的数量。

⑵去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有关交通工具的发展史。

⑶去向有关交通部门调查关于儿童(未成年)骑车上路的有关规则。

⑷向环保部门调查对助力车、摩托车、汽车的各项环保要求。

⒊分组去调查、统计、记录。

⒋去商场调查各种交通工具的价格,访问家长各种车的价格变化情况。

第三次活动

㈠活动内容:汇报、调查结果。

㈡活动方式:交流、汇报、讨论。

㈢活动步骤:

⒈调查汇报,归纳总结:

⑴家庭中常见交通工具的发展史。

学生活动:介绍自己通过各种途径调查的家庭中常见交通工具的发展史。

(意图: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能亲身去体验社会,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整汇报自己的材料;指导学生打开电脑文件夹中自己的文件。

(意图:体现教师的指导性,为学生创设新奇、和谐、有趣的学习情境,为学生创造思维做好必要的准备。)

⑵对比现在与过去,分析变化的原因

学生活动:①各小组向全班汇报:小组所有成员现在和十年前家庭拥有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以及汽车的数量,并展示本小组所填的统计表。

②学生看天津市十年前和现在汽车数量对比的统计图,分析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意图:与数学合理进行整合,运用统计图、表展现有说服力的数据,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师活动:①帮助学生将各组汇报的数据形成表格。

项目 数据

十年前家庭交通工具的数量:自行车、摩托车、汽车

现在家庭交通工具的数量:自行车、助力车、摩托车、汽车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合计

②和学生一起口算,填写合计的数据。

(意图:建立多维互动的师生关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活动:分组分析全班统计的数据,讨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⒉借助资料,处理信息:

⑴查阅资料

学生活动:上网了解自行车、助力车、摩托车以及汽车的有关知识。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上网,怎样登录健康的网站。

(意图:帮助学生能够对大量的信息有反思和辨别能力,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⑵观看图片

教师活动:介绍文件夹中的精美图片(自行车、摩托车、汽车)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学生如果了解其中的车辆,可以向同组内的同学介绍。

(意图:生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形成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

⒊畅想未来,培养创造:

⑴分析如今交通工具的弊端。

学生活动:①学生自己发表意见,分析当今身边交通工具的优势与弊端。

②汇报、调查:××路和××路交口:路口简介,机动车、非机动车交通流量,高峰时等候时间。

教师活动:及时鼓励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提出可以自己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和交通线路图。

(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灵活性和开阔性,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思维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⑵看图片

教师活动:介绍最新的水陆两用汽车。

学生活动:了解最先进的知识,看网上的图片。

(意图:为学生的探索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

⑶畅想

学生活动:三至五人一组,确定设计交通工具的方案。

教师活动:下组指导学生。

(意图:激发学生产生独特见解,培养他们发散思维能力,并能够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选择最优方案。)

⒋小结本课,畅谈收获:

师生互动: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意图: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使学生获得取得成功的心理体验,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评价中逐步产生,并不断加以完善。)

⒌作业设计:用电脑设计、绘画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和交通线路图。

第四次活动

㈠活动内容:畅想、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和交通线路图。

㈡活动方式:设计、交流、制作。

㈢活动步骤:

⒈小组讨论:畅想未来的交通工具。

⒉个人设计:

⑴、用数学课上学到的平面图形拼摆自己想要的交通工具。

⑵、可以用画画的方式画出理想的交通工具。

⑶、可以用电脑设计理想的交通工具。

⒊交流:推选优秀的设计方案全班交流。

⒋小组设计并展示成功的交通线路图。

⒌评价:

最优交通工具评价标准:①、美观、大方。

②、设计合理。

③、廉价、有可行性。

第五次活动

㈠活动内容:评价、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倡议。

㈡活动方式:自评、互评、倡议。

㈢活动步骤:

⒈自评: 是否参加每次活动(是、否)

活动次数

第一次活动

第二次活动

第三次活动

第四次活动

第五次活动

⒉互评: 评选最佳设计方案(符合标准打“√” )

工具名称

参赛号

设计者

美观、大方

设计、合理

廉价、有可行性

填表人

选择适合上路的交通工具(适合的交通工具打“√” )

⑴、三轮车 ⑵、自行车 ⑶、电动助力车

⑷、燃油助力车 ⑸、摩托车 ⑹、汽车

⑺、赛车 ⑻、家用飞机

⒊倡议:根据本次活动,让学生向有关部门的发出倡议。(例如:学生上马路须知、尾气不合格的车子禁止上路……等等)

六、活动指导策略

⒈指导学生在外出调查时要注意安全,善于发现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

⒉教师搜集整理、制作汽车发展史的录像片。

⒊在学生评价时,教师指导学生要定好标准。

⒋使学生发现身边的巨大变化,立志从小努力学习长大设计更好的交通工具与交通线路图。

⒌使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并自觉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教案设计-家庭环保知多少 篇6

教案设计-家庭环保知多少

环保教案: 家庭环保知多少 连云港市海宁小学 杨庆芳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表达学生对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 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环保的重要性,知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生活中的污染,逐步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环境污染的情况、事例。 2、通过家庭采访,了解自家生活用水会产生哪些污染问题,家人采取了哪些措施避免污染。 3、安排几位学生表演小品,道具自己准备。 活动过程: 一、小品引入主题(老师事先指导学生编排,内容关于家庭生活污染的)。 二、具体事例,初步认识。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家庭环境污染的情况、事例,知道什么是污染,它有什么危害。 三、分析事实,深化认识。 1.资料汇总,归结三大主题。 (1)家庭生活用水的污染 (2)生活垃圾的污染 (3)旧电池之类废弃物等其他物品的污染 四、联系收集到的资料交流,提出解决方案。 1.师述:同学们了解了很多环境污染的现象以及害处,从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是十分关心的。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为什么要保护环境?怎样保护环境?你能想出一些建议吗? 自由发言。 2.师述:以后我们怎样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呢? 要求学生讨论后汇报。 3.环保小组研究家庭环保方案 4.动手画 五、开展家庭环保系列活动 环保小组自主活动,定期汇报或展示成果 活动项目一:环保活动小组学习和宣传环境知识,参与环境实践活动。 活动项目二:根据实践撰写家庭环保小论文及环境调查报告;手制环保小报、创作环保绘画作品 活动项目三:开展环境知识竞赛 六、环保宣誓活动 保护自然宣言 七、教师总结。

数字内容经营的精髓:在线消费 篇7

一、数字时代的内容产业

出版业中, 一个作者绞尽脑汁写一本书, 版税大约在10%上下 (看作家的知名度而变化) , 换言之, 如果这本书定价为200元, 作者可以分到20元。其它的钱到哪里去了?扣除了印刷的费用、纸张的费用、出版社工作人员的工资、广告宣传的费用、运送费用、放到仓库的费用之后, 出版社还小赚一点。音乐界也是如此, 真正花费脑力产生音乐创作的人, 在整张音乐CD的销售之后拿到最少钱。消费者花300元买DVD audio, 其中大部分的钱用于支付硬件包装成本、运费、以及广告费用, 只有很少钱付给创作者。音乐产业是如此, 难道电影产业能例外?你花钱购买的电影票是为了支付电影本身的创作价值吗?一点也不, 你花的钱其实大部分用于支付电影院的场地成本、各种设施的维护以及水电费等等。总而言之, 在以图书、音像为代表的内容产业中, 我们似乎在我们所需要的东西之外花费了太多的金钱。

现在, 全球各地的政府都开始在鼓励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这原本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因为各式内容 (书籍、音乐、电影、教学课程等) 一旦数字化, 透过网络传递可以节省大量硬件成本。经营者不必再把音乐CD铺送到音像店, 省去包装以及运送的成本 (数字音乐) 。也不必再把作者的智能印到纸张上 (电子书) , 更不用让你多花钱在场地费用上, 只要支付演讲者酬劳就好 (在线学习) 。此外, 消费者还可以只购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例如:一份杂志中的一篇文章, 一张专辑中的两首歌等等, 不必再为那些自己不需要的部分支付账单。然而数字内容产业的起飞, 却在版权方面遭到了强劲的挑战。

二、麻烦不断的下载服务

高原创成本 (固定成本) 、低复制成本 (边际成本) , 可以说是内容产品数字化后的重要特征。至于原创成本, 无论什么时候都很高,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在这个信息泛滥的年代, 要吸引眼球, 要比别人做得好, 自然花费的心血和精力会更多。复制成本低, 则是针对传统媒介而言的。例如, 把一本书复制出来, 要经历录入、排版、印刷等层层工序 (当然如果复印的话, 也得一张一张的翻来翻去) , 价格不菲;与之相比, 在网上拷贝一篇文章只不过“Ctrl+C”和“Ctrl+V”两个命令而已, 基本上没有什么成本。正是数字内容产品的这一特征, 使得数字内容产业一直以来所采用的以内容占有为目的的下载服务方式在版权保护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如何使消费者下载 (购买) 的数字内容产品不被盗版让版权所有者们伤透了脑筋。目前, 所采取的手段无非就两条:一是通过法律手段对涉嫌盗版的公司、网站起诉。如美国唱片工业协会 (The 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 RIAA) 对帝盟 (Diamond) 多媒体公司、MP3.COM和Napster网站的诉讼, 华纳国际音乐股份有限公司对上海市榕树下计算机有限公司的诉讼, 以及榕树下公司对中国社会出版社提起的侵权诉讼。二是开发限制拷贝的数字文件格式和加密技术。如Liquid Audio公司的Liquid Audio和微软公司包含在Windows Media Technologies 4.0中的Advanced Streaming Format (ASF) 技术。

然而目前的做法有其局限性。首先是不可能制止盗版。诉讼的手段只能对有着一定实力和规模的公司有效, 对于盗版的主力, 那些多如牛毛的小网站无能为力;开发限制拷贝的技术只能暂时制止盗版, 国际黑客组织的解密技术不容小觑, DVD的防盗版技术被轻易破解就是前车之鉴。其次是版权的过度保护影响了消费者使用数字内容产品的便利性。RIAA对MP3.COM网站的诉讼起因是其提供了一种称之为MY.MP3.COM的服务, 凡是能够证明拥有正版音乐CD的人均可从MP3.COM网站上下载同样CD转录成的MP3文件, 这样消费者用不着携带CD, 只需找一个能上网的地方就可以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这种大多数人认为再正常不过的事被RIAA以MP3.COM未经授权非法提供下载服务告上法庭, 官司的最终以MP3.COM败诉并被收购告一段落, 消费者要想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还得随身带着购买的CD盘。而RI-AA对帝盟的起诉更令人匪夷所思, 以帝盟生产的MP3随身听为数字录音设备, 对其构成了无法回复的损害为由, 要求加州地方法院禁止帝盟销售MP3随身听, 多亏法院判RIAA败诉, 否则我们到现在也只能使用笨重且抗震能力差的磁带随身听和CD随身听。限制拷贝技术的使用使得消费者在不同计算机或数字手持设备 (MP3随身听、PDA等) 上使用数字内容产品变得非常痛苦, 难道换一个终端欣赏同一首音乐就要再多付一份钱吗?如果经常更换计算机的话是不是去买一张CD更划算一些?

以上种种弊端实际上是根植于目前所采用的以内容占有为目的的下载服务方式, 这种方式在网络基础建设不够完善阶段是数字内容经营的不二选择。近几年, 随着网络条件的改善和网络游戏的兴起, 数字内容经营者们突然发现了另外一种经营方式, 一种回避了上述种种弊端的经营方式, 那就是以时间占有为目的的在线消费模式。

三、在线消费

在线消费的特点是消费者不需要去下载文件 (音乐、电影等) , 当消费者想要使用这些文件的时候, 登录相应网站直接使用即可 (在线听音乐、在线看电影等) 。

网络游戏业是最早进入在线消费的行业, 早期的电子游戏厂商制作并销售所谓的“单机版”游戏, 消费者买了游戏回家安装后, 自己一个人玩。游戏厂商考虑到当时中国游戏市场典型的游戏销售量, 为了收回成本, 每套游戏的定价往往超过百元, 只有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公司, 为了扩大市场影响力和份额, 敢于把价格定在几十元。这样的价位让当时身为消费主力的学生大喊吃不消, 于是各种盗版的游戏光盘流窜于各大校园之间, 同学们彼此“分享”。计算机游戏进入网络游戏的时代之后, 游戏客户端从网站下载即可, 游戏公司是免费送游戏给消费者。消费者安装后, 连接上服务器才能玩, 玩家需要支付游戏的联机费用 (点数卡或者月费卡) 和游戏中购买道具装备的费用。从此, 游戏厂商经营模式发生了变化。以前是卖完游戏就银货两讫, 无法从同一个游戏再赚取消费者的钱。现在则是靠每个月源源不绝的月费收入和庞大的出售虚拟装备收入来摊提研发成本, 与消费者维持长期关系。

数字内容的经营完全可以采取类似的方式, 比如你想听一首歌, 你可以登录一个提供在线点播歌曲的网站, 搜索到你喜欢的歌曲, 点击播放, 就可以听到想听的音乐, 不需要事先下载歌曲, 所有的歌曲是被储存在网站的服务器主机上, 音乐播放的时候是即时传输给你, 播放完毕时不会有任何文件残留在你的计算机中。你永远有最新的歌曲可听, 不用再购买音乐CD, 也不用再去下载任何MP3文件, 更不用定期清理硬盘空间。有人会问, 如果想把歌曲拷贝到MP3随身听上又该怎么办呢?的确, 在现有的网络上, 这是一个问题, 但不要忘了快速发展的下一代互联网IPV6, 在新一代的互联网中, 每一个数字设备都将有自己的IP地址, 也就是说每一个数字设备 (包括MP3随身听) 都有作为上网终端的可能, 再加上将来肯定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 数码内容根本不再需要通过计算机下载后再复制到MP3、PDA这些装置上。这些装置可以随时随地自己上网取得。

然而消费者会接受这种“虚拟”的拥有感吗?其实拥有感的强弱是与获得一件物品难易程度成正比的。你费尽心思得到消息, 起早贪黑排队, 花费大量金钱得到的一张某知名歌手发行限量的音乐CD与你从网上轻轻松松下载的10首歌从内容上或许是一样的, 但对二者的拥有感是绝对不同的。在购买实物载体的内容产 (下转第225页) (上接第55页) 品时, 我们花费了最多的精力与金钱, 我们需要知道上市日期, 找到有货的销售点, 还要为包装盒以及我们不需要的内容付钱, 拥有感自然最为强烈;从网上下载数字内容时, 我们需要的是坐在家里上网搜索需要的内容, 花费一定的精力和金钱把它下载下来, 拥有的感觉是非常轻微的;当我们在线消费时, 连下载过程都省略掉了, 数字内容随叫随到, 试想计算机一开, 上网之后音乐就来, 你还会对是否拥有音乐文件感到耿耿于怀吗?

对内容生产者而言, 所有的生产成本全部都是以一本 (书) , 一首 (歌) , 一部 (电影) , 一篇 (文章) , 一场 (演讲) 来衡量的, 收费自然也应以此来衡量。这种以内容计量为特点的收费方式对于传统的以内容占有为目的的消费方式 (购买实物载体的内容产品、从网上下载数字内容) 无疑是合适的。但对于在线消费而言, 就显得那么不合时宜, 因为消费者最终并没有在自己的计算机硬盘上留下任何文件, 换句话说消费者最终并没有占有任何内容产品。那在线消费又应该如何计费呢?这就要看消费者在在线消费中占有的是什么了。在线消费模式中消费者占有的又是什么呢?是时间, 经营者的服务器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所花费的时间。因此, 以时间占有为目的的在线消费模式的计费衡量标准应该是时间。让我们再来看看网络游戏的例子。

目前大部分的网络游戏玩家, 由于上网玩游戏的频率很高, 甚至于每天都玩, 因此会购买“月卡”来储值, 储值后的30天内随时进入游戏都可以玩。但经营者也提供“点数卡”给无法经常玩游戏的玩家。点数卡内含一定的点数, 每次进入游戏按玩游戏时间长短扣除一些点数。如果消费者每个月玩游戏多于一定的时间, 买月卡比买点卡要划算一些。

网络游戏业者通过时间段的巧妙划分把游戏玩家分为“经常玩”与“不常玩”两种。经常玩的人, 由于每个月付钱等于保障业者收入, 所以能获得的单价较便宜, 不常玩的人则必须付较高单价。游戏运营商则每个季度给游戏开发商一笔分成。

同样的, 这种计费方法可以推广到整个在线消费市场。比如网络书店, 你每月付20元可以无限制的看所有的书, 付10元可以看30小时的书。而每本书被看一次, 经营者就得付1元给作者或者出版社。此种收费方式同时解决了对消费者收费以及对生产者付费的问题。

有人也许已经看出来了, 这种收费方式怎么看怎么有点像电信收上网费, 分为包月和按时间计费。不错, 这种电信式的收费方式是数字内容在线消费模式的最佳计费选择, 它的美妙之处在于将过去内容经营者销售实物载体内容产品和提供数字内容下载服务所获得的不稳定收入通过月费用户变成了每月稳定而持续的现金流。

数字化引发的家庭与消费的革命 篇8

家庭革命与消费革命就是这样,它不是指昨天用了一只白瓷碗,今天改成塑料碗,那只是你买了新的东西;革命是类似这样的事情:你昨天用的碗是别人生产的,但今天的碗是你用3D打印机自己制作出来的。

换句话说,家庭革命与消费革命不是指产品更替,而是家庭和消费本身的变化,是指生活方式的本质改变。

在数字化可能带来的种种变化中,让我们按照这样的标准过滤一下。大部分变化,就象地球上每天发生的1.37万次地震一样,鸡毛蒜皮到不值得人们去感觉出来;但有些变化,虽然我们同样感觉不明显,但放在历史尺度看,却明显改变地貌,比如青藏高原的崛起。

数字革命的千高原,正在家庭和消费领域不知不觉的变化中,改变着人类信息空间的地貌。产品更替,变的只是这场革命表面的树木,是树木上果实的变化;让我们跳出来看整个森林,以及森林下面地貌的变化。

第一场革命:产消逆转

产消逆转是日本野村研究所预言的互联网将在2014年前引发的重大革命。被称为移动互联网新时代的十大爆炸趋势之一。通俗的解释,产消逆转就是阿里巴巴提出的C2B。

产消逆转的革命性表现在,几百年来从生产到消费这个过程(B2C),被倒了过来,逆转为从消费到生产这个过程(C2B)。与这场颠倒两极的革命比较起来,厂家的产品更替只能说是过家家、“逗你玩”。

2012年12月26日,海尔集团发布了“基于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经济的模式”的网络化战略。张瑞敏指出:“传统市场,企业广告决定用户的选择,但网络化市场已转为用户的选择可以决定企业的生死。”在海尔,这场革命一开始就表现为颠覆是非,提出“永远以用户为是,以自己为非”。正应了我17年前在山沟里预言互联网说的,革命就是颠覆黑白,混淆是非。

海尔把消费提高到“道”的高度。提出“执一不失,能君万物”,把消费当作至高无上的“一”来固持。要求“君子使物,不为物使,得一之理”:不是生产(万物)决定消费(一),而是消费决定生产。

为此,海尔采取了一个“四大皆空”式的震撼性的三无政策: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海尔将集团自我粉碎为由1780个自主经营体构成的碎片,张瑞敏敦促企业尽快实现“群龙无首”。这一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最激进的组织变革,引起欧美广泛轰动。

在运营上,三无带来产品围着消费者转的效果。以海尔1169自主经营体的运营模式来说,当初以服务店的形式,提供单一产品服务时,销售业绩只有5万元;升级为销售服务一体化,提高到30万元;再从服务升级为体验店,提高到150万元,而提供整体家居解决方案后,销售业绩规模达到400万。

这说明,真正的消费体验更象电影胶片一秒24张连贯播放,没有消费者愿意到不同商家,分别拍24张照片,回到家自己组合。在当前兴起的数字家居等现象背后,反映这种变化。

第二场:消费资本化

来自消费的第二场革命是消费资本化。它虽然没有产消逆转那样惊天动地鸣锣开道,但也在紧锣密鼓蕴育之中。

自工业革命以来,消费是从来是不会获得利息的。人们习惯成自然。生产有利息刺激,消费却没有利息刺激,结果自然是生产过剩。消费不足,只好发动战争来刺激需求。人类为此白送了几千万条命。

单从名称,就可以想见消费资本化这场革命的份量。当年生产资本化,带来工业革命面貌的根本改变。消费资本化,也将带来信息革命上一个大台阶。

如果说,产消逆转解决生产与消费谁为主导的问题;消费资本化则把消费的主导作用,从商品层面,提升到资本层面,成倍放大消费的力量。

记得上个世纪最后一个冬天,一位会气功、整个冬天只穿一件衬衫的的企业家找到我,讨论消费资本化问题。后来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我们合作的《消费资本论纲》一书。消费经济学的泰斗刘方域也是作者之一。

《消费资本论纲》核心探讨的是以积分为消费货币,将消费转化为抽象价值,再进一步资本化,通过消费资本的“利率”与“存款准备金比率”,与生产资本对称地调节需求,以启动内需。

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在移动互联网前沿,当年的理论设想,竟一步一步兑现为人们自发的实践。

我们在中国移动的网页上,看到这样的页面。

在这里,消费积分是指按当月客户话费账单中的“费用合计”计算的积分。消费一元积一分。奖励积分是指在当月客户消费积分之外,每月赠送给客户的积分。主要包括品牌奖励积分、网龄奖励积分。比如,全球通钻石卡规定消费200%,1消费积分赠送2分。消费资本产生出“利息”机制,这对于启动内需来说,无异于一场革命。

在苹果、谷歌衰落后的下一代移动互联网中,消费资本化将以优惠券等多种形式,此文读者的孙子(不是骂人,是真孙子)将可能这样赚钱:按照当年的理论设想,第一步是解决具体消费价值转化为抽象消费价值的问题。对应的是实践,就是积分从不可通兑,变为跨企业、跨商城通兑。第二步是解决消费的M1与M2的分离,实现消费的扩大再生产,并根据供求形势进行调节。

有了智能移动互联网,在大数据和情境定价(Contextual Pricing,下一代定价模式)支持下,下一代马云们将完成社会化对价与个性化对价的锚定(Anchoring),使广告业消失,在今天优惠券基础上,发展出智能化的按单定制需求显示和激励系统,从而在体制上消除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的生产过剩现象。

第三场革命:非生产性消费

消除了世界大战产生的经济根源,人类并不会消失,消费还会继续革命。

继续革命的方向,是围绕幸福的供给与需求,增进快乐消费。这就是为什么互联网越发展,就越感性化、娱乐化的原因。3D流媒体、体感技术的兴起,为新一代消费者越来越娱乐化,创造了技术条件;但娱乐化的真正动力,还在人本身的发展上,是人的消费本身发生了革命。

消费继续革命的理论,是由巴塔耶最早提出的。巴塔耶是经济学的尼采。巴塔耶《普遍经济学》一书,颠覆了经济学的上帝,相当于宣布“上帝死了”,主张以消费取而代之。

由于巴塔耶的经济思想过于深奥,至今没有一位专业经济学家读懂他,甚至绝大多数经济家没听说过他。他至少超前了互联网几个时代。他的《普遍经济学》一书,会成为指导未来互联网经济的名著(可惜没人翻译这本书)。

巴塔耶将消费区分为生产性消费和非生产性消费,提出“两种消费”的革命性理论。生产性消费,是指工业化现代性意义上的消费;非生产性消费,是指网络化后现代性意义上的消费。

生产性消费,是依附于生产的消费,是作为生产手段的消费。这种消费的目的在于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典型就是张瑞敏说的“传统市场,企业广告决定用户的选择”。比如美国电影许多都是汽车软广告,汽车在故事里追来追去,占据了电影中大部分“广告”时间。这些汽车软广告在于从心理上暗示人们,要扩大消费,以支持汽车厂生产。

非生产性消费,是作为消费者个人目的实现的消费,是消费为本意义上的消费,即消费是目的,生产是手段。不是通过消费来促进生产,而是以消费本身为目的,决定是否消费。比如,不是根据谁来做饭,决定吃不吃饭,而是根据自己饿不饿来决定吃不吃饭。

非生产性消费的革命性在于,它把人们从物质消费中解放出来,进入文化消费的更高阶段。一般这场革命发生在人均收入5000美元 之后,对中国来说,也就是现在。不仅要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否则一个社会就会普遍出现“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问题。

第四场革命:产消合一,在家办公

围绕消费发生的第四场革命,是产消合一。

产消合一是托夫勒在2006年《财富的革命》一书中提出的概念,就是指消费者即生产者,生产者即消费者。

与上述几场革命不同。产消逆转、消费资本化和非生产性消费,主要是生产内部或消费内部的变革,而产消合一发生在生产与消费之间。未来学家托夫勒在20世纪八十年代曾提出“产消合一者”(Prosumer)的概念,

例如当前很热的DIY+3D打印,就是消费者直接在自己的打印机上生产自己需要的东西,他既是消费者,同时又是生产者。这不仅是消费的革命,也是家庭的革命。在工业时代,家庭只是消费单位,但在创客的活法中,家庭既是消费单位,也是生产单位。家庭的性质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消费和家庭的这种改变,一个深远的影响,是把生产的创造性与自我实现的需求统一于自主劳动。以往,经济学把所有需求,不管是高级需求(如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精神文化需求),还是低级需求(如满足温饱),统统还原为同质化的物质欲望;而把生产,归给毫无创造性的劳动力。产消合一与在家办公,将彻底改变这种情况,使人在创造性劳动中,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

上一篇:全市疾控预防控制工作会议简报下一篇:浅析京东商城的SEO、用户体验及营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