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实施远教育工程工作报告

2024-08-08

学校实施远教育工程工作报告(精选6篇)

学校实施远教育工程工作报告 篇1

为了使远程教育设备在我校得到充分利用,使我校教师充分利用优质资源进行教育教学互补,从而整体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真正做到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一、远教工程在我校实施情况

1、首先,学校领导、信息技术人员组织有关人员配合施工队安装远程教育“模式二”设备,接专线、做防雷天线、浇灌天线底板,并协助安装人员对卫星接收设备进行摆放、布线等。工程在我校得以顺利实施并交付使用近四月。

二、目前应用状况

(一)、学校根据要求很快成立远程教育领导组,经研究制定了以下各种制度和计划:

1、《全体教师远程教育技术培训计划》

2、《管理人员责任制度》

3、《设备管理和维护制度》

4、《安全保卫制度》

5、《培训登记制度》

6、《资源使用登记制度》

7、《远程教育教师培训登记簿》

8、《远程教育资料借领登记簿》

9、《远程教育下载节目登记簿》

10、《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维修、维护登记表》

(二)、加强人员培训,狠抓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远教资源的效益。首先认真组织学校技术管理人员参加上级电教部门举行的各级各类专业技术培训,3人次参加省、市级的培训。其次认真开展了校本培训。从XX年2月起对全体教师开展了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强化培训,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了课件制作,因特网资源、远程教育资源查找、下载的培训,通过培训,全体教师能熟练地搜索、下载、并能制作課件,使用因特网、远程教育网里的教育资源。

(三)、资源接收正常有序,管理措施到位,远程教育工程设备使用良好。远程教育设备安装以后,我校认真组织技术管理人员接收了远程教育网的各种资源。并借助互联网,使可用的教育教学资源搜索范围得到扩充。

三、远教工程结硕果

(一)经过几个月来的试用和培训,我校教师能基本掌握远程教育设备的收视、资料的整理、资料的下载、资料的刻录等技能并付诸应用。为学校的教育教研工作上升一个台阶提供了新的契机。学校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进行教研活动和校本培训工作,在保证设备正常有序地接收到中央和地方电教馆卫星教育资源的前提下,学校围绕教育资源有序开展了各种教研活动。定期组织教师收看教育节目,组织教师利用教育资源开展教学。

(二)学校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发生了浓厚兴趣,校园里掀起了收视教育电视节目和浏览教育卫星网络资源信息的热潮。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与应用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师生初步尝到了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卫星资源给课堂带来的活力。

2、教师的教学方法、备课范围(备教材、备学生、备远教资源)、计算机使用技能都得到明显的改变。

3、远程教育资源将逐步变成知识传播源,成为学生发展、教师成长的中心。

(三)利用互联网在网上建立了学校博客,链接三亚市教研室博客网,使用论坛的丰富功能开展培训、交流、合作,提升了学校的影响,扩大了教师的视野,增加了学习氛围。

(四)一点遗憾:从各级培训和资料来看,“模二”的设备配置是“模三”中的一小部分。对于我们学校来说一台电脑既要用做资料接收又要在多媒体教室(简易)发挥教师机的做用,显然是力不从心,再加之教师和班级比较多,在使用上更是捉襟见肘,满足不了需求。

总之,远程教育工程是缩小城乡差距,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教育扶贫工程”,此工程的实施给我们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我们学校的发展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口,必将为学校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学校实施远教育工程工作报告 篇2

《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是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人的天赋是有差异的。如果用一种模式、一种标准去培养学生, 很难取得圆满的效果。从教育学来说, 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根据不同儿童的特点、特长、爱好来因材施教, 才能获得教育成功。

经过不断的探讨和实践, 我校提出以“育人为本, 改革创新, 提高质量”为宗旨, 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 让每个老师都得到发展, 把开发学生个体主动性,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作为办学理念, 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纲要》提出教育公平, 我们认为,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公平的教育。最终的公平应该是使每个儿童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都能获得教育的成功。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一)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纲要》指出, 要树立人人成才观念,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人才观念, 尊重个人选择, 鼓励个性发展, 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教师和家长都要尊重学生, 相信学生, 理解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发展能力, 人人都能成才。

(二) 加深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适合的教育才是公平的、优质的教育, 也是具有特色的教育。我校让每一名学生都接受适合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与多元智能理论是不谋而合的。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的。他认为, 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八个范畴, 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根据加德纳的理论, 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 必须留意, 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完成任务时, 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

以上这八个智能, 是说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到多个智能, 学生在学习文化课方面不好, 不代表他智力不行, 他在其他方面也许很突出, 比如有偏科现象;再比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高, 但是球打得好, 说明他的肢体运作智能突出;还有的学生对学习一点都不感兴趣, 但是组织能力强, 说明他的人际智能突出。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 要相信所有学生都是优秀的。什么都不行的学生, 一定是家庭或学校没有挖掘出学生的潜能, 也就是说没有给这个学生一个适合的教育。

(三) 以特色教育为抓手, 贯彻“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办学理念。

在特色教育上, 依托学校的资源优势, 提出“2199工程”, 即:2000名以上的学生共同参与;100个以上特色小组百花齐放;涌现90名的特色教育骨干教师;打造9个特色品牌项目, 科技、人文、艺体三大特色教育齐头并进, 百花齐放, 体现了“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理念。

按照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 每个学生在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是优秀的, 我们以为这指的是先天条件, 科学是承认遗传等先天素质的, 问题就在于优秀的方面如何去发现。这就是我校为什么要成立100个特色项目的原因, 学生每个学期选修一个项目, 就有可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当然特色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这个, 即使学生没有真正发现自己的潜能, 也能多学习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 开阔视野, 丰富头脑, 提高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作为任课教师, 我们应该在教学和平时的活动中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 指导学生参加更有利于他的项目, 或是去培养他的特长。

“2199工程”的实施, 一方面为学生创设了全面发展、特长发展的平台, 另一方面让教育回归本位, 让特色教育回到学校, 让学生免费得到特色辅导, 真正让学校起到教育应起到的作用。

二二、特色教育的实施

(一) 提高认识, 实施特色。

学校教育特色是指学校在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挥自身的优势所形成的独具个性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模式。它涵盖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价值取向、办学风格、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诸方面, 是学校办学目标、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也是一所学校品牌效应的表现。

实施特色教育应坚持这样几项基本原则:

1. 独特性原则。

学校在具有一般学校共性的基础上, 追求“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特”, 形成个性鲜明、独树一帜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模式。

2. 先进性原则。

学校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指导, 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高, 学校的某些方面的教育科学研究与实际效果处于领先地位;学生的综合素质优于其他学校, 又具有独具特色的优势。

3. 校本性原则。

学校特色应基于学校, 生成于学校, 并发展于学校。即从学校实际出发, 依托优势资源, 选择创建特色的具体领域, 形成浓郁的校本特色和鲜明的个性特征。

4. 整体性原则。

学校特色建设是一个战略性课题, 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立足于教育的整体改革, 着眼于学校的整体发展, 真正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5. 稳定性原则。

办学的个性与成果能长期地显示、保持和发展, 并经受得住时间的检验, 成为学校的传统, 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办学思想和经验, 具有品牌价值。

开展特色教育应该更新观念, 着眼于培养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需要的创新型性、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对于尖子生, 可以组织探究拓展型活动小组, 侧重激发创新思维, 培养学习能力;对于有爱好和特长的学生, 可以组织各类特长训练小组, 发展个性, 发现特长, 培养专长;对于基础较差、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 应该注重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特色活动, 逐步提高能力, 或者帮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实用技术, 在实践中培养职业兴趣与素质。

(二) 立足资源, 重点切入。

国家财政部科教文司一位领导来我校调研时说:“我去过的学校不少, 但是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一所学校。”辽宁省基础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课改专家景敏博士到校讲学时评价:“这是东北三省最好的学校”。科技馆、图书馆、艺体馆诸多设备开创了营口市甚至辽宁省中小学校教学设备的第一。这是我校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无可匹敌的优势资源。据此, 我校制定办学特色建设方案, 以“科普基地——科学放飞理想”、“书香校园——书香陶冶心灵”、“艺体摇篮——艺体伴随成长”为主线, 实施“2199工程”。这是推进学校特色教育, 打造现代化特色学校的重大举措。

在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基础上, 我校从以下几点切入, 推行特色教育:

其一, “人无我有”。主要依托科技馆为基地, 以机器人、计算机、科学探究、科技制作等为主打牌, 选精兵强将, 率先起步, 冲锋闯关, 力争早出成果、快出成果。开掘第一桶金, 为“科技放飞理想”奠基。

其二, “人有我优”。主要依托图书馆为基地, 打造书香校园。我校以人为本, 人文景观与自然和谐融为一体的花园式布局具有鲜明特色。因此, 书法、美术、演讲、小记者活动等都应以此为轴心进行辐射。例如:组建“乐知”文学社、“净心”诗社类似的师生文学社团, “七色光”摄影摄像小组、记者团等。其结果不仅使许多学校都普遍宣传的“特色”成为营口实验的独具特色, 而且,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凸显成效。

其三, “人优我特”。体音美是时下特色教育最重要的抓手, 学校在艺体馆的功能上多做文章, 让每一个功能教室都能发挥出独特的作用。例如:军乐队分散与集中训练相结合, 由一位教师总揽全局, 平时以活动小组形式学习训练, 适当集中训练。这样, 一旦有需要, 可以召之即来, 战之能胜。

当然, 特色教育是战略工程, 办学的个性与成果能长期地显示、保持和发展, 并经受得住时间的检验, 不是一朝一夕可能完成的, 因而应当统筹规划, 注重品牌意识, 落实项目责任制, 避免“跟风跑”、“随大流”的敷衍现象。要立足当前, 面向未来, 实施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优势互补策略, 早出成果, 快出成果, 创建特色, 形成系列, 发展完善, 打造品牌。

现在, 我校已开设了五大系列、73个门类的特色课程, 组建了110个特色班组。

(三) 加强管理, 稳步实施。

首先由教师自由申报, 学校成立审查小组进行可行性论证, 给出调整意见, 再做调整。

其二, 教师根据申报的项目, 撰写课程计划 (活动计划) , 经批准后撰写授课计划 (活动方案) 备查。

其三, 学生选择活动项目。小学采用自愿申报, 学校统筹的方法。中学建立“特色教育课程超市”, 将一个多彩的选修课菜单摆在学生面前。面对这一全新的“课程超市”, 全校学生热情高涨, 纷纷根据自己兴趣和意向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

其四, 特色教育活动。每周两节, 利用校本教材课时, 教务处具体组织并及时巡查, 政教处管理学生秩序。

其五, 反馈调整。在特色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学校巡视组根据教师上课情况、学生选择情况、场地器材情况等及时增减特色项目和学生人数, 做到一步一个脚印, 扎实推进。

三三、特色教育初见成效

每到特色教育课时间, 数千名学生分赴不同地点上特色课。一年来, 学生们在各项比赛中屡创佳绩:数十幅科幻画获省级奖励, 二胡独奏、个人独舞获省级奖励, 省级机器人比赛分获银奖、铜奖, 合唱比赛分获区级中小学一、二等奖, 市级中小学一、二等奖, 踢跳比赛分获区级中小学一、二名, 全运会分获二、三名, 大型团体操和军乐队获领导好评。

学校六年级学生吴旭普和五年机学生郭祉良, 学习成绩居于中游, 但他们并不沮丧, 凭借在科技小组的突出表现, 他们已成为很多同学羡慕的对象。2011年5月, 他们参加了“辽宁省第八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双双获得银奖。郭祉良兴奋地说:“学校科技馆真的是我们放飞理想的地方, 如果不进到这所学校来, 不参加科技小组, 我连机器人都没看过, 更别说去大连参加机器人比赛了。”

在营口实验学校, 学生们不用花一分钱, 足不出校就能自主快乐地学到乐器、绘画、舞蹈、科技、声乐、奥数、书法等多种特长。针对二胡班等一些专业性强的特长项目, 学校还外聘了专业团体有名气的教师, 薪酬全部由学校承担, 所有乐器也是学校出资购置。

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多类化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创造了多元优质的发展之路,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捷报频传。五年级王显泽在全国奥数竞赛中获得全区第一名;七年级王利鑫、曾峥在老边区英语竞赛中分别获得第二、三名;中考首次告捷, 入竞争名额32人, 占全区竞争总数40%, 公费生总数达到127人, 占总数68%。

学校实施远教育工程工作报告 篇3

化马湾第一中学

为进一步提高师生幸福指数,促进教师幸福发展、学生快乐成长,根据泰安市、岱岳区‚幸福教育工程‛实施意见,并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计划措施。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全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按照区‚幸福教育工程‛的实施意见的部署,以创建民主、文明、健康、安全、和谐幸福学校为目标,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幸福指数为根本,以校长、教师、班主任、学生、家长为主体,以‚打造‚美丽校园、幸福班级、幸福课堂、幸福团队‛建设为重点,探索建立‚学生快乐成长行动、教师爱生乐业行动、家长满意提升行动、教育内涵推进行动‛四大长效运行机制,推进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快速发展。

二、具体措施:

(一)加强校园环境与文化建设,打造‚美丽校园‛

1、加强校园的美化绿化,共建绿色校园

发挥绿色学校的优势,以现有条件为基础,进一步加强学校绿化美化建设,创建市级绿色校园。学校在现有布局的基础上,发动学生主动参与校园的美化绿化行动中来。

2、开展校园卫生净化活动,共建整洁校园。

以养成教育为契机,加大学校校园卫生的清理整顿力度,积极开展争做校园小卫士活动,继续扎实开展‚垃圾不落地‛和‚处处无杂草‛的活动,做好学校净化工作,做到各室摆放整齐、地面无任何灰尘纸屑,校园无任何卫生死角。

3、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共建文化校园

(1)开展校园育人文化建设。

①室外环境布置。利用宣传栏、宣传条幅、橱窗、活动宣传牌等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校训、校长寄语、班主任寄语等向社会及师生展示学校的风采。

②各办公室、功能室文化建设。根据各室工作职能,确立相应的室内标语并张贴相关的规章制度,将学校的管理制度、师德承诺、温馨提示、名人名言等张贴在相应位置,既提示师生工作学习,又体现温馨理念。

(2)开展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①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每周的国旗下讲话制度,认真做好节庆活动。

②利用班队会,经常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校情教育。坚持开好‚两会‛(晨会和班会),精心组织主题班队会。

③创建校园之声广播站,及时播放校园新闻和优秀稿件,不断优化校园音响系统,上下课电铃设为动听的音乐铃声,课前进行温馨提示,课余时间要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或歌曲,让师生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

④实施特色大课间活动,集安全演练、文明礼仪、体质锻炼于一体,努力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⑥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氛围。班班成立‚图书角‛,学校设有阅览室,走廊陈列开放式书架,试行‚书中寻‘蜜’、‘甜’在心里‛的借阅管理办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三、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打造‚快乐课堂‛

1、实施领头雁工程,共建优质高效课堂

积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教育教学理念、模式、方法等深层次的变革。分学段分学科开展教学研讨,示范教学,师徒结对。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充分挖掘学段学科的作用,共同探究教学方法。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教学革命,构建理想课堂,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2、深入挖掘校本课程资源,构建第二课堂体系。

以课改为载体,深入挖掘校本课程资源,扎实有效地开展活动,积极构建第二课堂体系,积极服务课堂教学,锻造师生素质。结合学校实际,拟进一步深化和开发以下校本课程:

(1)进一步深化我校已有的优秀校本课程。如《文明礼仪》、《刻板画》等学校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

(2)进行组织开发各学科教学资源类校本课程,实现教材二度开发。

3、实现家校共建,扩展教育评价空间。

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为基础平台,通过‚一二三四‛各种教育手段和途径,实现家校合作,拓展教育评价的空间,实现家校共赢、师生共赢。

(1)一次意见征求。每学期一次,由班主任向家长征求学生在家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等,并作出评价量化。

(2)两个目标建设。一是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共商教育大计;二是让家长参加教育活动,促进家长、教师、学生共同成长。

(3)三种教育途径。一是通过全员大动员,增进三方(学生、教师、家长)了解;二是通过‚家校联系卡‛,互通信息;三是家长会,实现共建。

(4)四是构建特色课程。

四、关注教师身心健康,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1)关心教师工作环境,为教师提供舒心舒适工作条件。

学校为一线教师准备好必备的办公及教学用品,调控好班班通教师的使用,为教师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料等,以良好的绿色、低碳、环保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让教师敬业乐教,从心底里形成从事教学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2)关心教职工的精神需求,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赋予教师更多的责任,尊重教师的自主权,开诚布公,学校利用教代会、工会,让教师表达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让教师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进一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爱岗敬业、忘我工作的良好风气,营造团结和谐、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

(3)关注教师身体健康。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结合学生大课间活动,为教师配备羽毛球、篮球、足球、跳绳、呼啦圈等健身器材,组织师生参加篮球赛、乒乓球赛、教师趣味赛、教职工文艺表演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教师在工作之余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打造健康体魄。

五、让学生健康幸福成长

1、快乐德育——提升学生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确立了‚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快乐、在快乐中发展‛的德育工作理念,把德育活动作为‚一种充满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富于生命活力的教学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周周有节目,天天有快乐‛。通过活动文化的构建,为学生创设快乐学习的环境,通过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在教师的启迪和帮助下,使学生在快乐体验的过程中,快乐成长。

2、减负增效——减轻学生负担,还学生快乐的空间和时间。

在‚快乐德育‛的工作理念下,从增加课外文体活动,增加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入手,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扎实践行‚轻负担‛的承诺,从身、心两方面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压力。

努力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学校以学案为载体,精心编写让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预习学案,学生依据学案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学生的作业在‚质‛ 和‚ 量‛上,都有明显而直观的改变。同时研究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实行‚周作业检查制‛从上一周的作业中选取学生的错题或体现重点知识的题目进行练习。因其选题特点,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更收获了成功的快感。

切实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校外,通过家长学校,转变家长观念,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家庭环境。在校内,按要求严格控制考试的次数,进一步完善对学生的等级评价。禁止公布学生分数与名次,严格以等级形式衡量学生学习或活动成果,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加强校园安全建设,打造‚安全校园‛

坚定不移的执行安全工作前置审核工程,对出现安全事故的单位和教师年度考核和师德考核都不能定为优秀等次,年内不能评为各种优秀。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学校达标活动,做到常态化、规范化。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度,明确校长、班主任、责任教师、心理健康教师职责,对每一起安全责任事故都要严肃问责,让‚人人落实安全责任‛有基本的制度保障。强化学校爱心食堂提供的食品安全,严格食品原料采购管理,规范操作流程,保障师生饮食安全健康。狠抓校园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形成网格化的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学校应急预案建设,每期至少组织一次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学校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化安全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努力实现‚零事故‛的目标,让全体师生在安全、和谐的环境中舒心工作、学习、生活。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幸福校园创建领导小组

组长:彭淑坤

副组长:郗洪生

成员:孙承峰、严茂建、刘起文、张洪铭、吴佐勇

2、幸福校园创建工作小组

组长:彭淑坤

副组长:郗洪生成员:张焕兵、刘起文、张洪铭、严茂建、孙兆法、刘万平

(二)加强领导。学校成立‚幸福教育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督促指导,推动该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成立‚幸福学校‛相应机构,做好‚幸福学校‛建设工作的安排、部署和落实。采取‚项目化‛运作方式,按照活动‚形象进度‛,分解任务,分头并进,保障实效。

(三)明确责任。校长是建设‚幸福学校‛的第一责任人。学校要明确为什么建设‚幸福学校‛、如何建设‚幸福学校‛、怎样建设‚幸福学校‛等关键性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创建工作。

(四)加强宣传。加大对‚幸福学校‛建设意义的宣传,统一思想认识,浓厚舆论氛围,及时总结经验,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持,赢得广大学生和全体教职工的广泛认可,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

(五)强化考评。认真研究‚幸福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将‚幸福学校‛创建工作纳入教育综合评估。学校要把‚学生成长的快乐感,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满意感‛作为‚幸福教育指数‛的基本标准。不断探索完善考评细则,抓好过程性管理和终结性评价,促进创建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品牌化。

化马湾第一中学

学校实施远教育工程工作报告 篇4

工 作 汇 报

为切实做好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县级验收标注,结合我校实际,现就我校在“农远工程”环境下的教学应用与管理工作,做出以下汇报:

一、健全机构,建章立制

成立我校农远工程应用领导小组,关道合校长作为组长,是学校远程教育工程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远程教育设备的管理、运用和资源的接收、应用等工作;分管教学副校长,负责协调处理日常事务、抓好远程教育管理、应用等常规工作;教导主任具体实施农远教学应用、校本培训、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农远管理员做好远程教育设备管理、日常维护、资源接收、整理和教师使用技术培训工作;农远骨干教师担负远程教育应用和推广的重任。

强化制度保障,确保设备管理规范、使用科学。规范管理是远程教育工程的生命线,根据肥东县教育局关于远程教育管理规定,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对设施管理、使用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设备使用后交接、借还、资源接收入库等环节建立了严格的登记手续。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使远程教育工作有章可循,管理规范,做到了天天有人抓,时时有人管。同时,学校出台相关绩效奖励方案,鼓励教师利用农远设备进行教学、研究。

二、全员参与,确保培训到位

为了确保远程教育工作在我校顺利开展,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最佳应用效益,我校每学期初就制定的详细的教师培训计划。在这整个培训过程中,我校有条不紊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本期参加的对象是全校所有的在职教师,体现了全员参与的初衷。

2、负责校本培训的教师均为参加市、县级教师,每次培训有记录。

3、通过培训教师们深知远程教育的意义、作用,因此,每次培训时教师们都按时到场,无迟到和无故缺席现象。

4、培训内容丰富。通过培训,教师们已经达到了如下要求:

(1)掌握了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进行Windows的简单操作。如文件(文件夹)的建立、复制、移动、删除等。

(2)掌握了电视机、DVD的基本操作,具备了对远程教育资源的查找、下载、并应用于教学的能力。

(3)很多教师已经能够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上课的需要,对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在本期的课堂教学过关评定中,参加过关评定的教师使用资源上课达到了80%,利用资源自制课件上课达到了50%。

5、培训形式多样。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有效形式,或集中,或分散,或个别指导,或多媒体网络教室,充分利用和结合学校教研组、年级组的活动进行培训。

6、内容全、覆盖广、措施硬,确保了培训的质量,对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保证远程教育工作在我校的长足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三、注重常规应用,形成激励体系

为落实农远工程“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要求,促进我校教师信息素养和课程整合能力不断提升,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学应用水平。在应用方面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鼓励老师们使用农远资源备课、上课,充分调动老师使用农远资源的积极性。

2、校内公开课一律应用农远资源。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农远工程的使用率,我校明确规定上公开课教师必须使用农远设备,利用农远资源,开发符合自己的教学课件。

3、举行农远应用展示课。对辖区内的学校进行资源应用的培训。

4、爱国主义教育片放映。德育室充分利用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国旗下讲话,到各班级德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扩大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远程教育资源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5、进行电子备课。为使我校的农远资源库更为丰富,要求教师利用电子备课室进行备课。一方面提高教师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实现了教师上课时资源共享。

学校还把农远工程应用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定期开展检查与评估,制定激励机制,逐步实现农远工程应用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常规化和制度化。老师下载课件、自制课件在学期结束前,上交农远资料室,学校进行评比,按学校量化制度进行加分、奖励。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农远应用活动,学校将及时予以表彰和奖励。

四、合理利用有效资源,促进效率最大化

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学校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服务教育教学和地方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服务教育教学

(1)建立学校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信息 把下载来的各种资源进行分类整理,按照学科及资源的类型进行保存,建立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远程教育资源库,为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广泛的远程教育资源信息,为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教学质量和提高做出了有力的保障。

(2)利用资源开展教学研究

为了让远程教育资源更好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学校把远程教育资源二次整合,把远程教育资源目录整理归类,供教师使用,广泛开展各种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赛课,为教师提供各种教学资源,制作课件等,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学区以上的观摩活动。

(3)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教育教学

利用学校远程教育教室,经常播放下载的同步课堂,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我们农村的孩子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熏陶和教育。每周组织一次学生收看思想品德、卫生、安全、环保等有关的节目或电影,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情操。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服务三农

密切与村党委配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作出了有力的帮助。把农民技术培训放在学校多媒体室进行,学校安排专人提供后勤保障,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学校实施远教育工程工作报告 篇5

关于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 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

平政发„2010‟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委、办、局:

根据阳政发[2010]20号《阳泉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的意见》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平定县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主要动力,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为重要支撑,以改革和创新教育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有效载体,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为根本任务,统一标准、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分步实施,加快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从2011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建设,努力形成“均衡发展、结构合理、水平一流、人民满意”的义务教育发展新局面,确实满足全县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投入为主,优先保障的原则。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以县政府投资为主体,依据义务教育标准化 1

学校建设要求,逐年加大政府投入,优先保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资金,确保投入到位。形成教育、发改、财政、人社、编制等相关职能部门合力组织推进的工作机制。优化整合各类教育资源,落实经费保障机制,增设专项建设资金,保证工作顺利实施。

(二)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教育局按照有关文件要求,摸清底数,制定具体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方案,对规划撤并的学校,不再进行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拟保留的学校,在建设过程中,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分批分类推进,统筹利用教育资源,分步实施。

(三)坚持统一标准,适度超前的原则。在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中,我县要严格按照《山西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办学标准》)实施,凡在布局调整过程中保留的中小学校,不论城镇乡村,均要确保达到《办学标准》要求。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高于省定标准,适度超前发展。

(四)坚持整体带动,协调发展的原则。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要与全县开展的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程、校舍安全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工程、师资队伍素质提升工程等工作相结合,从解决学校发展的薄弱环节入手,整体带动,协调发展。

(五)坚持实事求是,注重效益的原则。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不仅是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办学条件,还要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师资素质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各学校既要注重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等办学条件改善,又要注重教师队伍、管理 2

水平、教育教学改革、校园文化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建设。

三、总体目标

根据《阳泉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的意见》要求,结合我县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实际,对拟保留的学校进行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从2011年起,力争用3年时间达到《办学标准》,实现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布局更趋合理,师资结构明显优化,学校管理更加规范,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教育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主要任务

(一)改善学校办学条件。通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进一步改善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使学校设置布局合理,校舍符合标准,周边环境优良,设施设备和图书配备达标,信息化水平提升,办学经费得到及时足额保障。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定标准。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使教师配备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教师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等更加合理,师德良好,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提升。

(三)促进学校均衡发展。通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到《办学标准》要求,做到布局更趋合理,设施设备配备齐全,教学管理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使我县城乡教育协调、均衡、规范发展。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促进学校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 3

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五、建设进度

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摸底规划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县政府成立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领导组,全面负责全县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教育局按照有关文件具体组织实施,对义务教育学校进行逐一排查,摸清底数,建立底账,制定达标工作规划。

(二)工程实施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2月)县教育局按照建设规划分批、分期组织学校开展建设,在学校建设过程中对建设工程进行督促、指导,对照评估验收评分标准,对规划建设学校进行初评,初评合格后申报市教育局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学校,进行挂牌并奖励,对工作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到2011年底,力争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省定标准要求。

(三)总结表彰阶段(2012年3月)

对全县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建设过程中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进行评选,成绩突出的个人集体予以表彰,并对不能按照规划进度完成单位和个人进行批评。

六、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是落实省、市文件精神,办人民满意教育,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的需要;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基本均等的受教育条件,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的必然要求;是全县今后一个时 4

期教育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各部门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标准化学校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把标准化学校建设摆到工作的重要位置,认真做好此项工作,办好每一所学校。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使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顺利实施,我县成立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领导组。

组 长:任晓华 县政府县长 副组长:李 君 县政府副县长

郝建平县教育局局长

成 员:耿晋林 县教育局副局长

赵军长 县发改局副局长 张金贵 县财政局副局长 耿涛春 县人社局总工程师 李迎春 县编办副主任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郝建平(兼)。

在建设过程中领导组办公室负责相关工作的调度、协调,具体组织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确保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顺利完成。

(三)高度重视,确保投入。根据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文件要求,县财政从2011年开始,每年拨专款用于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的设施设备配备、活动场地建设和学校奖励等。各乡(镇)政府要充分认识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要将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为学校建设提供方便,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四)搞好自评、定期督查。各学校对照《办学标准》要求,定期展开自评自查工作,做到年初有规划,日日有行动,月月有进展,年底有结果。教育局对标准化学校建设定期组织督导检查。从学校规划审批开始,定期对学校进行督查,每年提前二个月对接受验收的学校进行初评,真正符合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标准的学校,报请市验收组验收。

为确保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对于工作不力,不按标准规划执行的学校,进行及时通报批评,促使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如期完成。为鼓励基层学校的建设积极性,除市政府对评估验收合格的初中奖励10万元,小学5万元外,县政府还对验收学校另外进行奖励。

附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学校名单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八日

附件

平定县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学校名单

我县对布局调整后拟保留72所初中、小学进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设学校如下:

初中19所,小学53所,共计:72所。初中19所:

平定三中、东关中学、南坳中学、城关中学、维社中学、冶西中学、锁簧一中、锁簧二中、张庄中学、阳胜中学、岔口中学、东回中学、马山中学、石门口中学、柏井中学、槐树铺中学、娘子关中学、巨城中学、岩会中学

小学53所:

县直2所: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

冠山联校11所:东关小学、河头小学、南坳小学、宋家庄小学、里社小学、西关小学、王家庄小学、庙沟小学、东山小学、冠庄小学、评梅学校

冶西联校2所:冶西小学、赵家庄小学

石门口联校8所:西郊小学、南上庄小学、石门口小学、南坪小学、东郊小学、大石门小学、桥头小学、乱流小学

锁簧联校4所:梨林头小学、立壁学校、锁簧小学、谷头小学

张庄联校7所:张庄小学、宁艾小学、新村小学、上马头小学、新城小学、南阳胜小学、郭家垴小学(古贝中学)

柏井联校4所:柏木井小学、槐树铺小学、前牌岭小学、柏井小学

东回联校3所:西回小学、马山小学、东回小学

娘子关联校4所:河滩小学、程家小学、坡底小学、娘子关小学

巨城联校6所:巨城小学、移穰小学、连庄小学、水峪小学、龙庄小学、凤凰垴小学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施的几点意见 篇6

关键词:学校教学工作,学校管理,考核奖励机制

一、做好常规教学管理与教研活动计划的落实

全面实施“吉林省义务教育新课程计划”,开全学科,开足课时,做到常规教学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做到表课一致,保证所有学科都能正常开展。保证教学时间,保证学生的学习和每日至少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认真落实《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打造学校高效的课堂、精细的管理。深入开展以“校级公开课”“双三课”和“教学开放日”等活动为载体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中把“集体备课”“双三课”和“推荐骨干教师”三项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备好课,讲好课,评好课,选准人”。第一,各教研组要按照学校各项工作总体计划的安排和要求,以开展教研活动为主要内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二,学校通过严格的检查措施,保证全校的教研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起来。以教研组为单位,由教研组长组织,学科业务领导参与检查指导。学期初教研组做出具体的活动安排,做到“五个明确”,即明确教研活动的任务,明确教研活动的目的,明确教研活动的时间,明确承担教研活动的教师,明确开展教研活动的方法。强化教研组长职责,要求各教研组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学校月重点工作安排表”的有关安排,每周一填写一份“教研组下一周的教研活动安排表”,并按时组织进行。通过三项活动的密切结合,来实现“实践、发现、研究、解决课本和课堂教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目的,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认真落实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各项要求,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实行“上级培训”“校本培训”和“教师自培”三结合的办法,以学习“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为主要内容,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工学”兼职。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计划》和《校本培训计划》,做到任务具体,目标明确,时间明确,责任到人,及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及时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级和外地名校对新课程教学研究活动的学习。及时安排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的训练、学习和培训。认真研究和实践校本培训行之有效的方法,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为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努力做好“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打造出更多的省市级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并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与辐射作用。选出专业知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肯学习,爱钻研、善总结的中青年教师作为上级业务部门的培训对象,并根据上级的培养条件向上推荐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组织“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对普通教师进行“一帮一”的培训活动,要求优秀的教师制定详实的带徒计划,对所帮助的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写出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真正达到一人发展全员提高的引领作用。

二、加强学校管理,为学校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要加强在校学生的管理,特别是住宿生的管理。学校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提高课余辅导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安全健康的生活、愉快地学习。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合理地安排辅导时间和辅导学科,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加强过程管理,严肃学生纪律,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检查和调查,及时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努力使学生的食宿满意,学生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做好防控流失生工作,提高适龄少年的入学率和在校生的巩固率。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特殊的生理时期与心理特点,致使这个阶段的学生情绪波动性很大,处于叛逆期的学生,更需要家长与教师与其进行沟通。因此,教师要利用学期初的有利时机,对流失生进行集中多次家访,注重实效。实行防控流失生的单项奖惩政策。实行防控流失生责任制,提高在校生的巩固率。学年初召开家长会。开展创建无流失生班级活动,实行专项表彰奖励制度,力争把流失率降为0。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利用板报,学习园地、班会、集会对学生进行交通、劳动、饮食、防冻、取暖安全教育和环保、国防、道德及法制教育,利用重大节日开展读书征文活动,组织参加青少年科技艺术大赛。

建立组织,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及时、高效、优质地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任务。通过学校的“月份重点工作安排表”,将“教育局年度工作要点”“进修学校年度工作要点”“教育局年度目标管理督导评估实施细则”及局长的讲话等文件和会议精神按时逐一列入,提前打印下发到学校各室各组,以保证及时落实和完成。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并及时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实行过程管理和效益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制定印发“月份学校重点工作安排表”“日常工作计划表”“月份领导工作汇报表”等计划检查表格,实行月安排、月检查、月汇报、月通报制度等运行过程督导措施,促进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奖励机制,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

上一篇:军训简报第十一期下一篇:教师职前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