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讲教案

2024-11-03

第三章第三讲教案(共6篇)

第三章第三讲教案 篇1

5分钟

30分钟

第三节

追求极致

复习提问:

1.一丝不苟对工匠精神的意义?

引入新课:

提问法

历代杰出的工匠都有“要做就要做最好”的信念。他们对技艺和品质有着达

到“极致”的严苛要求;他们不以生产合格而以生产精品为目标,不刻意追求当

下而放眼长远;他们不断改进工艺,提高品质效能,力求能在业内长久地领先同

行,造福于世。

讲授新课:

1931年,顾文霞出生在刺绣之乡苏州木渎镇。由于父亲早逝。十四岁时顾

文霞辍学在家跟母亲学刺绣。1954年,顾文霞考入新成立的苏州刺绣研究院。

1956年,年仅二十五岁的顾文霞脱颖而出,被派到英国表演刺绣,这是新中国

成立后,刺绣艺人第一次出国到西方进行文化交流。从此,顾文霞在苏绣的道路

上一路前行,最终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将这门古老的东方技艺推讲解法 向了又一个历史巅峰。他的作品成为刺绣这个行业的标志之一,苏绣领域的一面

旗帜。

欧洲有一句谚语,叫做“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意思是说古罗马城建筑先

进、设计繁复、技术高超、建造精湛,这不是靠简单的努力就能够达到的,而是需要经由很多人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够完成。用这句谚语来总结顾文霞一生的职业追求,是恰如其分的。

2015年9月3日举行的阅兵式上。惊艳亮相的新一代预警机令人印象深刻,预警机是空中指挥所,被预为整个飞行队伍的神经中枢。而这神经中枢里最精密的一部分器件,全靠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女技师潘玉华手工焊接而成。凭着一双巧手,工作二十一年来,潘玉华焊接了很多我国军工、航天领域先进飞机、卫星的零部件。

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也是潘玉华工作的信条,从初入工厂的年轻学徒到手工焊接领域的顶尖高手,二十一年里,潘玉华从未换过工作岗位。极致是什么?它不是最终的结果,也不是固定的终点,它是更好的质量、更优的品质、更高的境界、更完美的事物,是人们心中更高的目标、更理想的状态。追求极致的过程是从99%到99.9%再到99.99%的过程,就是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过程,这就是“精益求精”的最高境界。

对于顾文霞而言,追求极致就是如何发展苏绣的制造技艺。把苏绣猫的形象打造的更加出神入化,对于潘玉华而言,追求极致就是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更好地满足精密电子器件小型化、集成化的生产要求。确保产品的焊接质量,对于所有人而言追求极致都是,可以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得以实践的。只要你不满足现在的状态、现有的成果,向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好的目标去行动、去努力、去奋斗,就是走在了追求极致的路上。

严谨求实、一丝不苟、追求极致,三者紧密联系,环环相扣,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精益求精的不同层次和具体内涵。虽然工匠所处的行业、所在的企业、所作的工件千差万别,但精益求精的工作要求是一致的。虽然工匠的年龄、性别、学历、技能各不相同。但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是必须的。

5分钟

课堂小结:

1.追求极致:

潘玉华事迹

小结法

第三章第三讲教案 篇2

(一) 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 是新生儿生后2~14天内出现, 单纯由于其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 无临床症状, 肝功能正常, 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足月儿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20.5μmol/L (12.9mg/dl) , 早产儿不超过255.5μmol/L (15mg/dl) 。

病理性黄疸: (1) 黄疸出现过早, 足月儿在生后24小时以内, 早产儿在48小时以内出现, 胆红素浓度>1 0 2μm o l/L (6 m g/d l) ; (2) 足月儿血清胆红素超过2 2 0.5μm ol/L, 早产儿超过25 5.5μm ol/L, 或每日上升超过85.5μmol/L (5mg/dl) 为重症黄疸; (3) 持续时间过长 (足月儿超过2周, 早产儿超过3周) , 或黄疸退后复现; (4) 伴有其他临床症状, 或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3 4μm ol/L (2 m g/d l) 。病理性黄疸按发病机制可分为红细胞破坏增多、肝脏胆红素代谢功能低下和胆汁排出障碍三类。按胆红素浓度分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和高结合胆红素血症, 如两者同时存在则称混合性高胆红素血症。

临床上鉴别两病, 除血胆红素为重要诊断依据外, 必须结合病因和临床表现。早产儿在缺氧、酸中毒、低体温、喂养过迟等情况下血胆红素虽在生理范围内, 但已有核黄疸发生的危险。另有部分新生儿血胆红素超过生理范围, 已达高胆红素血症水平, 却找不出任何致病原因, 有可能仍属生理性黄疸。

(二) 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发生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时, 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脊液屏障, 沉积于基底神经核、丘脑、丘脑下核、顶核、脑室核、尾状核, 以及小脑、延脑、大脑皮质及脊髓等部位, 可抑制脑组织对氧的利用, 导致脑损伤, 称胆红素脑病 (核黄疸) 。据统计足月新生儿无其他合并症时, 其总胆红素浓度在342.0μmol/L (20mg/dl) 以下时很少会发生胆红素脑病。早产儿或某些足月儿存在合并症的情况下, 总胆红素浓度为256.5μmol/L (15mg/dl) 或更低时就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 所以对有合并症的新生儿黄疸的患儿应引起重视。

(三) 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疾病及鉴别

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疾病通常又分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和混合型高胆红素血症, 现以几种常见疾病为例, 介绍如下:

1. 新生儿溶血病:

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我国以ABO血型不合者占多数, ABO溶血症可发生在第一胎, 与母体曾受自然界中类似A、B物质的抗原刺激, 已具有抗A或抗B抗体有关。Rh溶血症的免疫抗体, 只能由人类的血细胞作为抗原刺激而产生, 若在分娩时胎儿红细胞才进入母体, 则除有输血史者, 罕见第一胎即发病。我国绝大多数人为Rh阳性, 故Rh溶血症在我国少见, 其他如MN、Kell血型系统等则更少见。一般AB O血型不合者症状较Rh血型不合者轻。患儿常于生后24小时内或第二天出现黄疸, 并迅速加重, 随黄疸加深可出现贫血、肝脾增大, 严重者发生胆红素脑病。Rh不合大量溶血者, 出生时已有严重贫血, 可导致心力衰竭、全身水肿, 甚至死胎。

诊断:根据生后24小时内迅速出现黄疸并进行性加重, 以及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特点, 结合母、婴血型鉴定及特异性抗体检查, 即可明确诊断。

2. 蚕豆病:

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我国华南地区常见蚕豆病, 为不完全显性伴性遗传病, 多在出生两周后发病, 少数在生前及出生两周内发病。出生时即发病者可在黄疸明显出现前就因溶血严重出现贫血性心力衰竭, 而表现为青紫症状。大多数患儿出生时无特殊, 3~4天后出现黄疸。黄疸进展很快, 4~7天达高峰。肝脾仅轻度增大或不增大, 严重者病情迅速恶化, 出现嗜睡、拒乳、尖叫、抽搐症状, 甚至死亡。核黄疸的发生率比ABO溶血病更高, 且可在血清胆红素值较低的水平发生。

诊断: (1) 有可疑和/或阳性家族史, 又分娩过原因不明新生儿期重症黄疸儿或新生儿早期死亡, 多胎流产。 (2) 突然发生急性溶血,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3) G-6-PD测定。 (4) 周围血象:红细胞、血红蛋白迅速下降, 外周血涂片镜检可见有核红细胞增高, 红细胞碎片多, 被咬样, 红细胞形态多样, 用亮甲酚蓝染色可见亨氏小体, 网织红细胞增多。 (5) 肝功能部分显示肝损害, Coombs试验阴性。

3. 肝细胞酶的缺陷:

常见病为先天性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 特点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 但无溶血表现和肝脏疾患, 根据症状轻重和遗传方式不同分为两种类型。Crigler-NajjarⅠ型和Ⅱ型。前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黄疸出现时间早, 生后1~2天, 短期内血清胆红素可达15~3 5m g/d l, 黄疸不能被光疗所控制, 若不换血, 大多数发生胆红素脑病, 常于1周内死亡。后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黄疸程度略轻。临床对原因不明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应考虑本病。必要时先换血, 持续光疗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

4. 母乳性黄疸:

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临床特征是新生儿在母乳喂养后不久出现黄疸。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目前无特殊试验以确诊, 主要依靠: (1) 有母乳喂养史; (2) 除外其他病因, 如母婴血型不合、败血症、窒息、头颅血肿等, 以及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遗传性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等少见病; (3) 患儿一般情况好, 生长发育良好, 肝功能检查无异常; (4) 试停母乳, 改为人工喂养3~5天, 黄疸减轻或消退, 胆红素水平降到原来的50%以上。

5.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

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也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有宫内慢性缺氧病史 (小于胎龄儿, 糖尿病母亲的婴儿) , 或胎-胎输血, 母亲-胎儿输血, 分娩时由于胎儿窘迫, 胎盘向胎儿输血的病史, 患儿早期面色紫红, 血液检查静脉血血红蛋白超过210g/L, 红细胞比积大于0.65, 足跟毛细血管血红细胞比积大于0.7可确诊。

6. 新生儿肝炎:

为起病于新生儿期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主要表现为阻塞性黄疸、肝脏增大及肝功能损害, 由于病因较多, 常称为新生儿肝炎综合征。主要由病毒引起, 弓形体原虫、李司忒菌、梅毒等, 亦是本病的病因之一。常在生后数天至数周内出现黄疸, 持续时间较长, 可伴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体重不增等症状。大便颜色变浅, 严重时可呈灰白色, 但有时浅、时深的动态变化。尿色深黄。肝脏轻至中度增大, 质稍硬, 少数脾脏亦大。中毒性肝炎常有感染病灶和全身中毒症状。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引起的肝炎, 常伴有先天畸形或宫内生长障碍。

实验室检查血清转氨酶增高, 胆红素增高, 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均升高, 絮状浊度试验早期变化不明显。甲胎蛋白阳性。尿胆原阳性, 尿胆红素根据胆管阻塞程度可呈阳性或阴性反应。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收集婴儿尿液或母宫颈刮片找巨细胞病毒等可作病因诊断。目前用试剂盒检测血清中TOCRCH特异性抗体, 对新生儿肝炎有较大诊断价值。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或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法检测患儿标本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对确诊有重要意义。

7. 新生儿败血症:

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原因之一, 由于细菌毒素可造成红细胞破坏, 同时感染也可抑制肝脏功能, 影响胆红素的结合及排泄, 造成混合型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表现黄疸突然出现或加重, 伴有发热或体温不升, 反应低下, 末梢循环差, 肝脏可出现增大, 并有呼吸窘迫、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烦躁不安或惊厥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 (1) 血、脑脊液、尿培养有阳性发现。 (2) 对流免疫电泳和乳胶凝集试验可检查体液中的抗体。周围血白细胞计数<4×109/L或>25×109/L。中性粒细胞杆状核/多叶核比例>0.2, 中性粒细胞出现中毒颗粒、Dohle小体或空泡形成。 (3) 血小板计数下降, 血沉增快 (>1 5 m m/第1 h末) , C反应蛋白升高。

8. 先天性胆道闭锁:

肝内胆管、肝管或胆总管可发生闭锁或不发育, 胆囊也可发生闭锁或发育不良。常在生后1~3周出现黄疸, 持续不退, 并进行性加重。胎粪可呈墨绿色, 但生后不久即排灰白色便。严重病例由于肠黏膜上皮细胞可渗出胆红素, 而使灰白色粪便外表染成浅黄色。肝脏进行性增大, 逐渐变硬。多数有脾增大, 晚期发生腹水。早期患儿食欲尚可, 营养状况尚好;晚期体质逐渐虚弱, 可发生维生素A、D、K缺乏而引起眼干燥症、佝偻病及出血倾向。

实验室检查: (1) 血清结合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持续增高。 (2) 早期肝功能正常, 晚期有异常改变。 (3) 尿胆红素阳性, 尿胆原阴性。有条件可做核素99 m锝-IDA (乙酰苯胺亚胺二醋酸) 显像, 静脉注射示踪剂6小时内, 肠道不出现放射性浓集, 支持本病诊断。B超检查、肝脏核素动态检查及十二指肠液胆红素检查, 可判断胆道闭锁的病理类型, 显示胆道形态与功能, 并与肝炎鉴别。

新生儿胆道闭锁与新生儿肝炎易混淆, 前者生后1个月内多无症状, 食欲和生长发育较好, 后者常有病容, 有时发热, 食欲不振, 并有呕吐。部分肝炎患儿也可伴有胆道炎症, 发生粘连, 造成胆道阻塞, 故两者鉴别较为困难。

四、治疗

治疗目的是防止胆红素进一步升高, 减少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危险。尤其对早期新生儿, 发病早、进展快的高胆红素血症应采取积极防治措施。治疗方法有光疗、换血及药物。

胆红素浓度达到什么水平就需要干预尚无统一标准。目前美国儿科学会对黄疸干预的胆红素标准进行了修订, 由日龄胆红素值修订为小时胆红素值。目前我国尚缺乏大样本的健康新生儿胆红素随日龄或小时变化的动态曲线。干预方案可参见表1、2。

*胆红素每小时升高0.5mg/dl

(一) 光照疗法

光疗通过转变胆红素产生异构体, 使胆红素从脂溶性转变为水溶性, 不经过肝脏的结合, 经胆汁或尿排出体外。

1. 光疗指征:

(1) 各种原因所致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光疗除应根据监测的胆红素浓度外还要注意黄疸出现的时间及临床情况。光疗不能代替换血疗法。 (2) 早产儿的血-脑脊液屏障功能相对不完善, 胆红素易造成神经系统损伤, 治疗应更积极。 (3) 高危新生儿有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酸中毒、低蛋白血症等均可放宽光疗指征。 (4) 极低出生体重儿应预防性光疗。

2. 光疗方法:

(1) 单面光疗, 多用于不宜双面光疗的患儿, 如在开放辐射台或暖箱中的患儿; (2) 双面光疗, 疗效优于单面光疗, 光疗箱无湿化装置, 应注意补充液体。

3. 光疗副作用与预防措施:

副作用有发热、腹泻、皮疹、青铜症、DNA损伤、眼损伤、核黄素浓度减低。故光疗时应注意补充水分, 用尿布遮盖保护生殖腺, 黑布眼罩保护眼睛, 补充核黄素。

(二) 换血疗法

主要用于重症血型不合的溶血病, 可及时换出抗体和致敏红细胞, 减轻溶血;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 防止胆红素脑病;纠正贫血, 防止心力衰竭。还用于G-6-PD缺乏或其他原因导致的严重高胆红素血症。

1. 换血指征:

(1) 产前诊断基本明确为新生儿溶血病, 出生时脐带血红蛋白低于120g/L, 伴水肿、肝大、心力衰竭。 (2) 早期新生儿血清胆红素超过指南中的换血标准, 且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3) 凡有早期胆红素脑病症状者, 不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低都应考虑换血。

2. 血液的选择:

Rh血型不合时, 应该采用和母亲相同的Rh血型。ABO血型不合时, 采用AB型血浆和O型红细胞混合血。

3. 换血量:

常为新生儿血容量的2倍。

(三) 药物治疗

1. 酶诱导剂:常用苯巴比妥和尼可刹米。

2. 阻断肠肝循环:使用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制剂改变肠道内环境。

3. 白蛋白:增加与未结合胆红素的联结。1g/kg加葡萄糖10~20ml滴注, 心力衰竭者禁用。

中级班第二十三讲教案 篇3

一、复习上次课内容

1、论语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2、千字文

原文:世禄侈富,车架肥轻。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二、学习新课

1、唐诗《浪淘沙》

唐•刘禹锡

原文: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浪淘沙:古代歌曲名,本是民歌,后来用为词牌名称。九曲:形容河道弯弯曲曲。

万里沙:指大量的泥沙。

簸:颠簸摇荡。

银河:天河,天空中由许多星星汇集成的一条明亮的光带。牵牛织女:恒星名。指牵牛星、织女星,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译文:九曲黄河汹涌奔腾携带万里泥沙,巨浪滔天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

如今好像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跟我一同去拜访牛郎织女的家。诗意精讲:

刘禹锡,唐朝著名诗人。诗作以描写民间百姓生活见长,风格清新,语言质朴,流传较广。

这首诗从极其宏大的空间展开视野,把奔腾万里的黄河尽收眼底。首句写黄河源远流长,携带着黄土高原的泥沙,奔腾万里。第二句描写黄河汹涌澎湃的气势,巨浪滔天,狂风怒吼,因首句已经做了铺垫,这里直接描述黄河的汹涌仿佛来自天涯。与首句的“万里沙”遥相呼应。第三、四两句紧承“自天涯”,写出了黄河之上云天的英雄气概,并且突发奇想,用夸张浪漫的手法,描绘黄河入海的壮丽情景。同时,诗人借用神话传说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勇敢奋斗的情怀。

2、《弟子规》信

(一)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wàng),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时,勿佞(nìng)巧。注释:

凡:凡是。

出言:说出的话。

信:诚信,信誉;守信。先:首先,第一。

诈:欺骗。

妄:荒诞。

奚:怎么。可焉:可以这样。

惟:只。

是:真实。

佞巧:花言巧语。

译文:

说出的话就一定要做到,因为一个人做事诚信是第一重要的。欺骗别人、胡言乱语,那怎么能行呢?

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就不要说)。但是要做到说的每句话都是实话;任何时候都不要花言巧语、胡说八道。附:故事《曾子遵守诺言》 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她的小儿子哭闹着也要跟着去。曾子的妻子便哄儿子说:“你乖乖地在家呆着,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肉。”小儿子一听有肉吃,便高兴地答应了。

曾子的妻子从街上回来,看到曾子拿出工具真的要杀猪,她急忙阻拦说:“我只不过是哄孩子玩的,你怎么当真了?”曾子说:“不能和小孩子开玩笑。孩子年纪小,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在成长的过程中,只能听从父母的教导,处处会模仿父母。今天你欺骗他,把对他的许诺当成一种玩笑来对待,不对现你说过的话,这本身就是一种欺骗他的行为。你这样做,他以后就会学你的样子,随便说些没有信用的话去骗别人。所以你今天的做法就是教他也学你的样子骗人。当妈妈的欺骗自己的孩子,那孩子就不会相信自己的妈妈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好办法啊!”

妻子听了,感到很羞愧,虽然舍不得杀了那头猪,但是那样会给幼小的孩子带来非常大的不良影响。于是,帮着曾子杀了那头猪,煮了肉给孩子吃。曾子就是这样以身作则,教育子女的。附:故事《墨子教学有方》

墨子是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教导学生时很讲究方法,常举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墨子有个学生叫子禽,有一次他问墨子:“老师,您认为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回答说:“你看那些生活在水边的蛤蟆、青蛙,还有到处寻找臭味的苍蝇,他们不分白昼黑夜,总是叫个不停,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存在。可是,他们即使叫的口干舌燥、疲惫不堪,也没有谁会去注意到他们到底在叫些什么,人们对这些声音早已经是充耳不闻了。现在你在来看看这清晨报晓的雄鸡,他只是在每天黎明的时候按时啼叫。然而,雄鸡一唱天下白,人们纷纷开始一天的劳作。两者相比,你认为多说话能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准确地把握说话的时机和火候,努力把话说到点子上,这样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收到预想的效果啊!”子禽听了老师的这番教诲,不禁频频点头称是。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像蛤蟆、青蛙和苍蝇一样,不管时间、地点与场合,整日说个不停。他们应当从这个故事当中吸取教训,改掉夸夸其谈的坏毛病,向报晓的雄鸡学习,多干实事,少说空话。

三、布置下次课内容

(一)、复习本次课内容

1、唐诗《浪淘沙》

唐•刘禹锡

原文: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弟子规》信

(一)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wàng),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时,勿佞(nìng)巧。

第三章第一节教案 篇4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教学目标:

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进行制备细胞膜实验。

3、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

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初中我们就已经学过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而且我们在做显微镜观察细胞实验时,是不是很难观察到细胞膜,是不是有的同学还把气泡当作过细胞膜啊。那么,同学们,我们要怎样区分气泡与细胞呢?在光学显微镜下我们能观察到细胞膜吗? 生:记忆并回答问题

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完善与补充。气泡是光亮的,里面只有空气。细胞是一个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复杂结构,而且是一个立体的结构。在显微镜下,通过调节焦距可以观察到细胞的不同层面。但是,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见细胞膜,但是能够观察到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是有界限的。科学家也一样,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清细胞膜,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得清楚。但是,“科学家用电子显微镜清晰的观察到细胞膜之前,就已经能确定细胞膜的存在了。”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推测一下,科学家们是怎样确定细胞膜的存在的? 生:思考并讨论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材料一,有科学家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做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逸出细胞。伊红为什么不会逸出细胞?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细胞有边界

师:对。正由于细胞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有一个边界,伊红才能呆在细胞里,不能流出。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了解细胞的边界,细胞膜。

板书: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师:上课之前,先来了解一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进行制备细胞膜实验。

3、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二)进入新课

师: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同学们想不想了解它为什么能作为细胞的边界而不是其他呢?想是吧,首先我们一步一步来,我们先来成分入手。我们要研究细胞膜的成分,是不是先要把细胞膜放到一边,然后才能好好进行研究呢?那么。怎样获得细胞膜呢?看到书里的实验部分。生:讨论回答

师:同学们都有很多办法获得细胞膜,但是细胞是很小的,但是我们知道,细胞里面含有物质,且有一定的浓度。把细胞放在清水里,水就会进入细胞,把细胞胀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这样是不是就可以得到细胞膜啦?这也是我们的实验原理:细胞吸水胀破。我们要做实验研究,是不是都要先选择材料,然后才能进行实验。那么,什么材料适合做实验呢?同学们看到这四幅图,从四幅图中选出符合研究细胞膜的细胞,并说明理由。

生: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没有细胞核和其它众多的细胞器。师:对的。材料有了,接着就可以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是:滴一滴红细胞稀释液在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等观察清晰时,在一侧滴加蒸馏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取,使红细胞浸泡在水中,即可观察到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逐步胀破的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观察的实验是:注意比较加水前后视野中的变化。细胞吸水胀破后,得到的是混合液,我们要用离心的方法从混合液中分离出纯度较高的细胞膜了。

许多有关细胞膜化学成分组成的资料,都是来自哺乳动物细胞膜的研究。

现在让我们来重温科学家们对细胞膜的探索历程。看到材料一,①1859年,欧文顿选用 500 多种化学物质对动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研究。发现凡是易溶于脂质的物质,也容易穿过膜,反之,不容易溶于脂质的物质,也不容易穿过膜。

同学们从这则材料中得到什么结论? 生: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含有脂质。

师:对。看到第二个材料,科学家对细胞膜化学成分深层分析发现,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提示:蛋白酶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只对蛋白质分解起催化作用的物质)。同学们又从这里得出什么结论了? 生: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还含有蛋白质。

师:对的,从以上两则材料我们可以得出细胞膜中含有脂质和蛋白质,那还有其他的物质吗? 生:还有糖类

师:是的,还含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中的脂质占大部分比例,蛋白质也占较大部分。而且,在组成细胞的脂质中,磷脂最为丰富。这是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同学们可以看出,细胞膜的磷脂占据了大部分。蛋白质在细胞膜行驶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其实,细胞膜与我们生活也是有一定的联系的。看到书本里的小子部分:这是肿瘤医院的检验报告单。同学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吗?讨论两分钟。

生: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细胞膜成分改变有关。

师:是的,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成分发生改变,主要是细胞膜糖蛋白或糖脂减少,导致细胞粘着性降低,癌细胞就易于转移,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质增加。所以,癌细胞的恶性增值和转移是与细胞膜成分改变有关的。

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为什么它能作为细胞的边界呢?它究竟对细胞这个生命系统起什么作用呢?我们接下来看细胞膜的功能。人们普遍认为生命起源于海洋,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逐渐聚集并且相互作用,演化出原始的生命。在原始海洋的不断进化中,膜出现了,它将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产生了原始细胞,并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膜的出现是生命起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所以细胞的第一个功能便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是不是要像我们人类一样需要从外界吸取营养物质,但,是不是任何物质都能进入到细胞呢? 生:不是。举例

师:生物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也就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择控制性。其中行使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物质主要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当然,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有害的物质有可能进入;有些病毒、病菌也能侵入细胞,使生物体患病。像我们人生病也是一样的。

在生活过程中,我们随时都要与外界进行交流,那细胞是不是也是一样呢? 生:是

师:对的,在多细胞的生物体内,各个细胞需要协调发展健康发展,就得依赖各个细胞间相互作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信息的交流。实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物质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些细胞(如分泌细胞)分泌一些物质如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递,运送到作用部位的细胞(靶细胞),被靶细胞的细胞膜上的受体(成分为糖蛋白)识别,引起靶细胞的生理反应。例如胰岛素,性激素等的调节。

(2)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通过糖蛋白识别,将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结合。(3)高等植物细胞间的识别主要通过细胞间的胞间连丝来实现。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还有一层细胞壁。它的化学成分:纤维素和果胶。它的功能:支持和保护.性质:细胞壁是全通透的。思考:如何去掉植物细胞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解)

六、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的内容就讲完,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学过的内容:

1、细胞膜的成分:

2、细胞膜的功能:

七、课堂练习板书设计: 第三章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膜的成分

(一)制备细胞膜

选材:哺乳动物红细胞 原理:细胞吸水胀破

(二)细胞膜的成分

脂质、蛋白质、糖类

二、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第三章第三讲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水是宝贵的资源;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分析我国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及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我国水资源的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难点:

(1)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培养学生形成节水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法:合作探究法、看图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

四、学法

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地图,让学生学会读图识图;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学会合作探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请同学们欣赏由央视播出的一段关于水资源的视频,看完之后请大家说出自己的感受(同时画面上出示节水标志)(由央视的视频导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体现出我们对水资源的重视),提问学生:没有水资源行吗?

想想看可以从哪些地方找到水资源呢(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多媒体出示图片:“地球上水体的比例”,让学生读图分析得出: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占0.3%。 接着提问:请大家联系实际,说说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用水主要来源于哪里?通过上述分析学生知道了水是宝贵的资源,水资源是有限的。

2.过渡: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提出问题:导致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呢?(出示图片,由学生合作探究,总结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教师过渡:那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是不是很乐观呢?)

(三)合作探究,突出重点:

小组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出示课件点拔评价。

1.多媒体出示图片:“世界七个水资源总量丰富国家比较图”。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得出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阅读课文,找出我国城市水资源状,得出结论:中国渴了(用醒目的大字体标示,突出问题的严重性,要求学生知道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2.出示中国的`水资源分布图,要求学生自己上白板画出水资源多和少的地区,由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南方多,北方少(南丰北缺)。提问:水资源在空间上如此分布,对我国有何不利影响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解决呢?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跨流域的调水。出示图片:南水北调跨流域的调水

3.出示图片:“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个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

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及运用所学知识得出我国水资源夏秋多,冬春少的特点。提问:水资源在时间上如此分布,对我国又有何不利影响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又该怎么解决呢?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我们采取兴修水库的措施.

接着出示图片:“三峡水库风景图”。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水库的作用.

(教师过渡)兴修水利、跨流域调水可缓解局部地区和局部时间内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但这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人口的增长,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合理的利用方式才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因而要节约用水。

(四).角色扮演,突破难点:

1.学生小组分角色讨论,谈谈如何节约用水。

你现在的身份是:农民、造纸厂厂长、家长。

2.再次出示出示节水标志,前后呼应,解释节水标志的含义。

(五) 课堂小结,知识巩固

1.出示本节课的结构图,由学生进行填空,加深印象。

2.出示相关题目,进行知识的巩固

(六)教学结语,情感渗透:

播放视频,结束语:不要让我们的眼泪

成为最后一滴水!

祝愿我们美丽的地球

第三章第三讲教案 篇6

创新的实践告诉我们:但凡成功的创新, 一定有方法;但凡失败的创新, 一定有教训。一般来讲, 技术创新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即颠覆性技术创新、渐进式技术创新和组合式技术创新。

(一) 颠覆性技术创新

在技术创新中, 尤其要高度重视“颠覆性技术”的创新。这种“颠覆性技术”的创新, 是一种“创造性破坏”, 它将颠覆一种传统技术, 摧垮一批企业, 开创一个周期性的领先垄断地位, 制造一个更高的市场进入壁垒。数码摄影技术取代感光照相技术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案例6:电子数码技术替代银盐胶片技术的颠覆性创新

中国乐凯集团于1985年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发出了彩色胶卷、彩色相纸技术, 并投入了批量生产, 打破了外国产品独占中国市场的局面。1995年乐凯彩色胶卷产量达到3000多万卷, 市场份额占到国内市场的20%左右。当时, 乐凯集团公司提出“九五”发展的规划目标是:到2000年, 彩色胶卷的生产能力要达到1亿卷, 彩色相纸生产能力达到5000万平方米, 使乐凯彩色胶卷、彩色相纸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5%和30%, 与柯达、富士公司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为了实现公司“九五”发展规划的目标, 需要国家注入8亿元资本金, 安排技改基建投资24亿元。为了研究批准乐凯集团公司的“九五”规划项目, 当时国务院李鹏总理和吴邦国副总理要专程到乐凯集团公司进行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之前李鹏总理专门请化工部领导研究一个问题:就是电子数码技术在多大范围内可以取代银盐胶片技术?当时化工部领导十分重视, 专门组织一批化工专家进行了讨论研究, 这批化工专家讨论研究的结论意见是:电子数码技术只能在局部范围内取代银盐胶片技术, 银盐胶片技术仍然会保持相当大的市场分额。当化工部领导将这一专家意见告诉李鹏总理时, 李鹏总理还问到:这批专家的意见会不会带有感情色彩?化工部的领导当时回答说, 专家的意见不大可能带有感情色彩。实践证明, 当时这个结论意见是带有感情色彩的, 也是有很大片面性的。因为当时组织座谈的专家都是化工方面的专家, 没有请一个电子方面的专家。随着电子数码技术的发展, 当今数码技术已经取得了颠覆性突破, 数码技术、数码相机已经全面普及, 数码技术已经在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银盐胶片。目前不仅是乐凯集团公司, 包括柯达公司在内的彩色胶卷生产企业正在进行着艰难的技术调整和市场转型。在技术创新突破式发展的今天, 我们更应该高度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 尽管颠覆性技术创新是带有周期性的, 但这种周期性呈现出越来越快、越来越短的变化, 对这种具有毁灭性的技术变革, 企业必须要有足够的远见和充分的应对措施。

(二) 渐进式技术创新

在技术创新中, “突破性技术”创新至关重要, 但仅仅有“突破性技术”创新还是远远不够的, 渐进式创新是所有企业必须要具备的能力。“渐进式创新”, 不仅可以支撑现有商业模式并给现有产品和服务带来增值改进, 而且还能够迎合现有客户群、创造短期商业利益。年复一年的“渐进式创新”, 不仅可以为市场提供性能更优秀的、更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 而且还可以为公司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更忠诚的客户, 同时还可以为“颠覆性技术创新”奠定基础。因此, 多数企业都把技术创新的重点放在了这种创新方式上。

案例7:吉列公司依靠渐进式创新持续保持产品青春

吉列公司是一个专门生产男性剃须刀的企业, 产品非常单一。但它就凭借着高度重视产品的技术创新, 特别是高度重视“渐进式技术创新”, 在如今电动剃须刀产品层出不穷的时代, 仍然依靠手动剃须刀的优质舒适拥有大量忠实的顾客。吉列公司认为, “颠覆性创新”是少数天才的专属领域, 而“渐进式创新”和“持续改善”可以扩展为公司上下的每一个人, 无论他们的级别、职能和专业知识是什么, 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全面创新。吉列公司在技术创新中构建了顶端是“轰动创新”, 中部是“渐进创新”, 底部是“持续改善”的三层金字塔体系。正是这座三层次全面创新的金字塔体系, 使吉列公司在全面创新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刀片和剃须刀领域, 吉列公司不仅有高端产品“锋速3”和“维纳斯”;而且还有中端产品“锋速3突破冠军”, “锋速3突破冠军”是渐进式创新的典范;同时还有低端产品——全球销售的一次性剃须刀。吉列公司每年保持与10多万剃须者联系, 以深入了解剃须活动的方方面面:剃须中和剃须后的感受和体验;感情、社会以及心理影响;不同年龄段的剃须者剃须方式和态度方面的差别。所以, 吉列公司的产品始终保持持续改进的势头。“锋速3”的刀片由进口不锈钢制成, 比外科手术刀锋利50倍。三个刀片与9个其他部件一起装配到塑料刀架上, 装配速度是每分钟600件产品, 而且不容许有任何缺陷。吉列公司有270多名专业研究人员, 其中160人拥有化学、冶金、物理、数学和工程博士学位。这些人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奉献给了剃须的科学和艺术, 以及高速制造所需的流程和设备。吉列最新的剃须系统是“渐变”和“聚变”的统一体, 拥有70多项专利, 这些专利代表着只有吉列才能采用的独特性, 而且还创造了世界上剃须刀产品拥有专利的新高。任何与之竞争的产品甚至都不能模仿这些特性。正是由于全面创新, 才使吉列产品保持了高性能、高效益和高竞争力。

吉列公司始终认为, 长远的考虑很关键。他们讲“人人都喜欢标榜自己是致力于长远考虑的, 但是真正到了需要长远考虑的时候, 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到。”领导吉列公司跨越颠峰的CEO詹姆斯.基尔茨认为, 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就是“抓住关键”, 抓住创新、抓住未来就是抓住了企业的关键。在吉列公司的未来规划中, 他们的“第一项战略就是继续强化公司的核心产品——刀片和剃须刀、电池、牙刷、个人护理产品 (主要是止汗用品和剃须准备用品) 以及电动剃须刀和小家电。公司将继续专注于各产品领域的高端市场, 但我们也不会再允许竞争对手蚕食我们在中端市场的份额。在刀片和剃须刀领域, 我们高端产品“锋速3”和“维纳斯”系统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现在, 我们还将专注于面向发展中市场的中端剃须系统以及全球销售的一次性剃须刀。”我们相信, 只要吉列公司能够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的战略, 那么我们就可以始终看到一个“在刀锋上高雅、精美的舞蹈者”!

(三) 组合式技术创新

系统工程的原理告诉我们: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之和。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践也告诉我们:组合式技术创新也大有用武之地的重要方法。有些产品的技术创新需要原创技术, 还有一些产品只要把一些原有技术进行一下合理组合, 也能使产品的功能、质量和应用领域大大提升和扩展。产品通过技术组合创新的实例也是举不胜举的。

去年有一个朋友从日本考察归来, 给我带了一个小礼品称之为“老年指甲剪”。什么是“老年指甲剪”呢?就是指甲剪和放大镜的组合产品, 两种功能的组合, 解决了老年人在剪指甲时眼神不好的困难。其实这种组合式产品创新并不困难, 只要能体验特殊顾客的需求就可以很容易做到。再看看现在每个人手中的移动手机, 就是一个典型的组合式创新的产品, 现在的手机不但有通讯的基本功能, 而且还要时间显示功能、信息阅读功能、照相功能以及朋友之间交谈功能等等, 多种功能的结合成为现代人工作、生活必不可缺的随身携带产品, 成为一个人人都离不开的智能终端。

二、技术创新方法

纵观变化万千的技术创新大世界, 真可谓是一个眼花缭乱、纷繁复杂的万花筒。许多创新、发明都带有令人说不清、道不明的偶然因素, 似乎很难说清楚出其中的原委和规律, 要想总结出共性的创新方法也许更加困难。但是, 创新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 凡是成功的技术创新一定有方法, 凡是失败的技术创新也一定有原因。从无数技术创新的案例中, 我们可以总结出创新方法的流程是带有共性规律性的。创新流程分为四步:

第一步:挑战现实问题

任何一个创新, 都是从不满意现实开始的。真正从思想上挑战一个现实问题, 并下决心要改变这种现状, 这就是一个创新活动的开始。

勇于挑战现实问题, 首先就是要牢固树立“但凡现实存在的, 都是可以改变的”的思想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变”是绝对的, “不变”是相对的。世界上的事物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只有善于从现实事物中发现问题、找出不足的人, 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敏锐的创新者。任何一个安于现状、满足现状的人, 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创新者。勇于挑战现实, 这是创新者必须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我们可以肯定地讲, 谁敢于挑战一个现实问题、并下决心改变这一现实问题, 谁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创新者, 一个历史的改变者。

其次, 挑战现实问题还需要有勇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不少是“中庸”文化, 这种文化宣扬的一种基本理念就是:“但凡存在的, 都是合理的”、特别强调“但凡老祖宗留下来的, 都是不可以改变的”。“中庸”文化对人行为的指导也是不利于创新发展的, 这种文化常常教育人“要老实, 要听话, 不要胡思乱想”, 对勇于挑战现实、勇于挑战传统的人都采取一种批判、一种排斥的态度。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评论:“这个人很不安分, 经常胡思乱想, 破坏性极强!”在这种传统文化的氛围下, 敢于挑战现实问题、勇于批判传统观念, 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挑战一个现实问题、批判一种传统观念, 常常需要打破一个现状、打破一种秩序, 带来一些变化、甚至还会带来一些混乱, 所以, 挑战一个现实问题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教授讲过一句话, 可能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注解。他讲:“独创性强, 敢于标新立异, 我们在过去历史上一直是这样。就是要在同行中标新立异, 与众不同。这样会在同行中不受欢迎, 我不介意我不受欢迎。我却认为不受欢迎是好事。这意味着我们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理论观点……我们希望学生觉得老师提出了一些值得他们思考的问题。不要因为老师曾经说过这是对的, 就要他们接受。这是我学生时期就存在的气氛。我们在同事间也形成了一种百家争鸣的气氛, 我们在学术谈论会上经常争论不休, 我认为这是创造一种良好学术气氛的正确做法……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受到良好的专门训练的经济学家寥寥无几, 这是当前最大的压力!”

第三, 挑战现实问题还需要有勇于面对失败的心理准备。挑战现实问题只可能带来两种结果:一个是成功, 一个是失败。结果是成功, 当然是我们所希望的。但结果是失败, 必须也要有心理准备。只要是创新, 特别是原始创新, 失败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成功的可能性, 面对失败的心理准备必须充分。挑战现实问题带来的失败挑战, 也许会大大高于成功带来的挑战。“一个想出风头的投机者”、“一个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的败家子”、“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冒牌学者”等等, 这些不绝于耳的风言风语也许会跟随你很长一段时间。

要想做一个真正勇于挑战现实问题的创新者, 必须首先要成为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既要敢于面对现实问题, 又要敢于担当风险责任;既要勇于面对成功, 还要勇于面对失败。

案例8:烟台万华:“逼出来的技术创新突破”

1978年, 为了解决中国10多亿人口的穿鞋问题, 国务院决定从日本引进一套合成革生产线, 配套引进了一套年产1万吨MDI装置。当时日本并未告知我们MDI的技术属于英国ICI公司, 日本不具备核心技术。这套属于20世纪60年代的落后技术装置, 自1984年投产以来始终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 物料堵塞、泄漏时有发生, 现场经常能闻到苯胺、盐酸、氯苯的味道, 一个月停车三四次, 每月停车至少要抢修3天, 历经10年装置都未达产, 整套装置工艺落后、消耗大、成本高、质量差, 企业运营十分困难。

面对十分困难的局面, 烟台万华成立了MDI技术攻关小组, 凭着一股子拼劲和不服输的精神, 对引进装置进行技术消化, 使用最原始的的手工核算方式, 经过艰苦的实践和探索, 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 终于找出了装置运行不稳定的原因。在此基础上, 他们与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 对装置进行了多项改造, 1988年MDI产量终于达到了8000吨, 技术改造取得了初步成效。

20世纪80年代末, 中国MDI市场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 产品供不应求。跨国公司为了抢占和垄断中国市场, 加快在中国布局, 严重威胁到烟台万华的生存和发展。由于跨国公司具有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 再加上MDI产品质量好、竞争力强, 他们占据了中国市场90%以上的份额。

为了摆脱生存的困境, 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烟台万华首先想到的还是继续引进技术。他们首先找到原来转让技术的日本公司, 提出再次引进技术的愿望。日本公司明确表示, 新技术不会转让, 可以考虑帮助进行老技术改造。其实, 日本公司根本就不想转让技术, 以天价的技术改造费紧紧关上了转让技术的大门。

遭到日本公司拒绝后, 烟台万华又把目光转向了欧美的跨国公司, 先后多次谈判引进技术, 包括采取与中石化合资的方式, 邀请中石化出面, 以提高谈判的筹码, 但均被回绝, 甚至连烟台万华的技术人员看一看设备装置的要求都不允许。当有一家跨国公司提出, 如果烟台万华能拿出一份中国市场的研究报告, 就可以考虑合作的要求时, 真可谓是喜出望外, 上下振奋。他们十分认真的组织了一个有20多人的团队, 花费巨资, 耗时半年, 跑遍了大江南北进行了一项详尽的国内市场调研。但对方拿到中国市场调研报告后, 却因为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决定单独在中国建厂, 烟台万华引进技术的路子彻底被堵死了。历时5年的技术引进经历, 不仅让烟台万华饱尝屈辱, 而且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核心技术是引进不来的!

1993年, 10多年前引进的生产装置寿命已经到期, 新技术又引进无门, 烟台万华陷入了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进退维谷的艰难境地。但此时的万华人没有气馁, 形势却逼出了“与其等待跨国公司把自己扼杀, 不如自主创新闯出一条新的生路”的共识。对现实的挑战, 使他们走上了一条义无反顾的自主创新之路。

1996年他们先后投资1500万元, 经过两年的艰辛探索, 终于在光气化制造、DAM制造、粗MDI制造和粗MDI精制等重大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全面突破。其中, 缩合和光气化两项关键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自主创新的实验中, 不少技术人员几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核心技术的突破, 使烟台万华走上了一条“凤凰涅槃”的新生之路。1999年烟台万华光气化增容系统改造完成, MDI产量突破2万吨;2000年年产4万吨MDI制造技术通过专家论证, 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标志着我国完全打破了跨国公司的垄断封锁, 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MDI制造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2007年, 烟台万华自主研发的“年产20万吨大规模MDI生产技术及产业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树立了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创新的一个标杆。面对烟台万华MDI自主创新的突破, 一家跨国公司的权威人士对烟台万华的领导称赞道:“MDI产业化40多年来, 都由几家世界级公司控制, 你们依靠自己的努力挤进了MDI的家庭, 我们认可你这个成员!”

2011年, 万华的MDI产能达到年产124万吨, 比2000年增长了30多倍。单位能耗比最初引进技术低85%。目前万华烟台工业园区项目一期工程已全面启动, 园区项目包括年产60万吨MDI、30万吨TDI、24万吨环氧丙烷、30万吨聚醚、42万吨丙烯酸酯等产品聚群。2011年, 他们经过两年的艰苦谈判, 斥资12.6亿欧元成功并购了匈牙利Borsodchem公司, 在海外拥有了年产24万吨MDI、25万吨TDI、40万吨PVC和3000多名外籍员工的生产基地, 并通过技术和管理输出, 力求将其改造为欧洲最具竞争力的MDI制造基地, 这个海外基地的建立, 极大的提升了我国MDI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此次并购, 被《国际金融评论》评为“2010年度欧洲、中东、非洲地区最佳重组交易”。烟台万华的案例再一次告诉我们, 勇于挑战现实问题, 是创新发展的前提和精髓。

第二步:构思创新联想

当你选定一个现实挑战问题后, 就要集中力量构思创新的方案。我们的目的是过河, 过河必须要用桥和船, 桥和船就是我们要达到目的地的方法和工具。构思创新方法, 就是寻求挑战现实问题的解决之道。构思创新联想, 确实需要智慧、经验和方法。

构思创新方法一定要运用“头脑风暴法”, 大胆联想, 冥思苦想, 奇思妙想, 不同凡想。善于从多角度、多学科、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把凡是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都统一集中起来, 一一琢磨、反复比较、仔细推敲、深入思量、综合优化。许多看似不大可能的方案, 也许有一个环节的突破, 就会立刻转化为可能, 迎来全局系统解决的曙光。

案例9:不可思议的两个轮子直立行走的设想

在众多的创新联系和方法中, 我最佩服的是自行车构思的联想和方法。虽然自行车的最终完善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但自行车第一个居然敢让两个轮子直立行走设想, 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大胆创新。1790年法国人西夫拉克发明了最原始的自行车, 只有两个轮子而没有传动装置, 人骑在上面, 需要用两脚蹬地驱车向前滚动。1817年德国人德莱斯男爵在希夫拉克发明的原始自行车的前轮上加了一个控制方向的车把子, 可以改变前进的方向, 但是骑车依然要用两只脚, 一下一下地蹬地前行。他把自己发明的自行车称为:“小马仔”。1840年英格兰铁匠麦克米伦, 在德莱斯发明的“小马仔”的基础上, 进行了改进。他在前轮的车轴上装上曲柄, 再用连杆把曲柄和前面的脚蹬连接起来, 并且前后轮都用铁制。这样一来, 人的双脚真正离开了地面, 由双脚的交替踩动带动轮子滚动。1842年, 麦克米伦骑上他发明的自行车, 一天跑了近20千米。1874年英国人劳森在自行车上别出心裁地装上链轮和链条, 用后轮的转动来推动自行车前行, 虽然运转还不够协调与稳定, 但一个具有现代雏形的自行车终于诞生了!1886年英国机械工程师斯塔利, 从机械学、运动学的角度设计出了新的自行车样式, 装上前叉和车闸, 使用滚子轴承, 前后轮大小相同, 并用钢管制成菱形车架, 还首次使用了橡胶车轮, 显著提高了自行车的骑行性能。斯塔利不仅改进了自行车的结构, 而且还改制了许多生产自行车部件的机床。1888年爱尔兰的兽医邓洛普, 从医治牛胃气膨胀中得到启示, 将自家花园用来浇水的橡胶管粘成圆形并打足气装在自行车上, 这是充气轮胎的开端。充气轮胎是自行车发展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举。从这时开始, 才基本奠定了现代自行车的完整框架。

从1791年到1888年, 自行车的发明和改进, 经历了近100年的不懈奋斗。时至今日, 自行车已经成为全世界人们使用最多、最简单、最实用的交通工具。也许人们已经记不住这些众多不懈奋斗的发明者的名字, 但自行车这项技术发明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他们的名字, 丝毫不亚于汽车发明者卡尔.本茨。

在创新联想中, 要想取得突破性思维成果, 必须要打破自我思维的惯性。这种惯性常常表现为自我思维束缚。我们把这种思维束缚称之为思维惯性, 是因为这种思维束缚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在自发地发挥着作用。如果不相信, 我们可以搞一个自我测试。题目很简单:

请你用4条相连的直线覆盖下面的9个点。

这个题目, 许多同学在我的测试中都没有完成。为什么呢?绝大多数同学在做这个题目之前, 脑子里就有一个我根本就没有提出的约束条件, 无形之中就把他给限定死了。其实这个答案很简单, 只要你自己把这个约束条件一取消,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也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所以, 开放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条件, 就是自己首先要解放自己, 抛弃一切束缚自己思维的条条框框、让思维在无拘无束中纵横驰骋起来。要敢于推倒自己给自己设立的那堵思维的墙, 要坚信创新永远有路可走。

当然, 我们也必须承认, 创新思维也是有方法、也是有工具的。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掌握科学的思维工具, 对我们的构思创新联系也是会有很大帮助的。后面我会集中一个专题专门给大家讲一讲创新的方法和工具。

第三步:寻求实验突破

企业的创新与研究所、与大专院校的创新有一个本质的不同, 就是企业的创新必须是从市场的需求开始, 到最后拿出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为止。企业创新, 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强调的产业创新。企业的创新必须是能够创造价值的创新, 必须是能够拿出产品的创新, 仅仅是一篇论文、一份研究报告的创新, 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企业的技术创新, 必须要寻求实验的突破。任何一个技术创新的构想, 必须要有经过小试、中试、放大试验的结果, 必须要有工艺、装备的配套, 最终才有可能投入工业生产运行。只有拿出最终产品, 这项创新才算是成功的、有价值的。从小试、中试、到工业化生产, 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卡壳, 创新都是无法完成的。寻求实验突破, 是企业创新, 特别是技术创新中十分重要、十分关键、也是风险极大的一个环节。在复杂的工业创新试验中, 不少人都是冒着生命危险, 经过多年反复试验、反复改进才取得成功突破的。

2012年3月, 美国联邦政府宣布投资10亿美元成立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 (NNMI) 。NNMI主要支持介于“发明”和“商业化前”这个阶段的研究, 并提出了“技术就绪水平和制造就绪水平量表”。他们将研发过程细分为9个档次, NNMI重点支持第4档至第7档的技术阶段。在第4至第7档的技术阶段, 就可以得到美国政府大量的科研经费支持。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认为, 虽然美国基础研究领先全球, 但由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这个环节的缺失, 美国高科技制造业在竞争中逐渐丧失。NNMI的组建就是希望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从而完善整个研究开发的链条。

在“技术就绪水平和制造就绪水平量表”中, 1—3档, 一般是指产生一个想法并在实验室里呈现出来的阶段;4—7档, 是指在实验室已经可以做出供展示的物件原型和进行小量生产, 到规模生产供应市场之间的阶段;8—9档, 是指规模生产供应市场阶段。

目前在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践中, 一个最大的薄弱环节, 就是中试环节的缺乏。这方面的差距, 我们同美国相比那就差的更远。对于实验室的小型创新实验, 大家都很重视, 但一旦小试成功, 中间放大试验就会面临许多困难, 甚至找不到实验经费、找不到实验单位、找不到实验场所。一个成功的小试, 如果没有中间放大实验, 是永远也不可能实现工业化的。特别是在技术发展到相当水准上的创新、在行业技术高端上的创新, 技术要求更高, 技术难度更大, 没有中间放大实验的数据、经验和积累, 就不可能取得工业化所必须的流程、工艺指标以及生产设备材质、结构、温度、压力等等参数, 技术创新向下推进几乎就不可能。当然, 还有中国创造、中国制造的第一台套的工艺、设备, 选择第一家承担企业也还有不少的困难。但从总体来看, 中间试验的矛盾可能更加突出。寻求实验突破, 是企业创新中最重要、最关键, 也是最需要支持、最需要帮助的一步。

第四步:交流优化方案。

任何一个创新方案的成功、改进、完善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都需要一个不断改进完善、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总结提高的过程。在高端技术领域、在复杂系统的创新中, 要想取得一步到位的成功几乎是“天方夜谭”。一个初步成功的创新方案, 一定需要在众多学科、众多专家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的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优化中, 才可能取得最终的完善和成功。

案例10:在乐凯集团改造方案交流中的经验教训

交流优化方案, 是创新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和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交流、甚至是广泛交流, 是优化创新方案的一个重要方法。这一点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是有深刻体会的;中国乐凯集团公司于1985年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研究、开发出了彩色胶卷、彩色相纸技术, 并投入了批量生产, 打破了国外产品独占中国市场的局面。在“九五”规划中, 乐凯集团提出了:到2000年, 彩卷生产能力达到1亿卷, 彩色相纸达到5000万平方米, 使乐凯彩卷、相纸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5%和30%, 与柯达、富士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为实现“九五”规划目标, 需要国家注入8亿元资本金, 安排技术改造投资24亿元。为了研究批准乐凯集团“九五”规划, 当时国务院李鹏总理、吴邦国副总理要专程到乐凯集团调研, 调研前李鹏总理专门请化工部领导研究一个问题:就是电子数码技术将会在多大范围内取代银盐胶片技术?在当时组织的化工专家座谈会上, 化工专家的结论是:电子数码技术只能在局部范围内取代银盐胶片技术, 银盐胶片仍然会保持相当大的市场。实践证明, 这个结论是片面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片面性的结论呢?就是因为当时化工部请的专家都是化工专家, 没有请一个电子方面的专家。如果请化工专家、电子专家共同讨论研究这两种技术的发展前景, 就可能会得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虽然乐凯集团完成了“九五”规划的技术改造, 形成了更大的生产能力, 但由于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一个没有市场需求的产品、技术和企业, 日子难熬的状况大家都是可想而知的。目前技术和市场发展的现实是, 随着电子数码技术的发展, 数码相机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银盐胶片。面对电子数码技术的颠覆性突破, 乐凯集团正在进行着艰难的市场转型, 寻求转型升级技术的新突破。

乐凯的实践和经验告诉我们, 与其他领域的专家交流对于优化创新方案, 是多么重要啊!一个善于与不同人群交往的人, 同时还善于从不同渠道获得广泛信息的人, 是一个善于创新人的竞争优势。走出自己的人际圈子去交际的人, 往往可能通过一次交谈, 得到意想不到的启发, 倾听朋友之间的一次聊天, 得到出乎意料的联想;一个想法对有些人来讲可能是无用的, 但对另外一些人来讲却是十分宝贵的, 关键要看“听者是否有心”!也许会有人对我讲:我也很喜欢交际、我也花了不少时间进行交际, 但我却很少有创新的收获。我可以很认真地告诉你, 你的问题是你选择的交际对象有问题。你选择的可能大多是科长、处长、局长……, 这些大多是“关系”的社会资源, 而不是“创新”的思想泉源。只要你把选择的对象调整一下, 你的收获可能也会随之而改变。

美国学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基因》中, 曾经讲到:我们能从乔布斯非同凡想的能力中获得何种启示呢?“如果我们研究一下这些想法的起源, 我们就会发现以下的因素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一个挑战现状的问题;对某项技术、某个公司或顾客的观察;一次尝试新鲜事物的经验或实验;与某人进行了一次交谈, 为他点醒了重要的知识或机会。”同时, 他还反复强调:“创造力并不完全源自天赋异禀, 也不仅仅是一个认知技能, 恰恰相反, 我们发现, 创造性的想法是源自行为技能的, 而这些技能你也能习得。有了这些技能, 你就能催生自己和他人的创新想法了。”

上一篇:无盘工作站建设方案下一篇:上大学是我们的青春之梦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