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优化汇报

2024-09-18

双优化汇报(精选8篇)

双优化汇报 篇1

双服务双报到汇报材料

X县地处X区,辖X个乡镇、X个行政村(社区),其中城市社区X个,村改居社区X个,行政村X个。以往在各项工作开展中行政村由于人员相对固定,且街坊邻居相互熟悉,工作开展较为便利,但X个社区存在管辖范围广,社区居民多,人员结构复杂,街坊邻里熟识度低等问题,管理服务极不便利。近年来,X县按照市委“X党建计划”各项任务要求,以“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工作为抓手,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建强党员队伍和基层干部队伍为关键,着力构建“三个两”工作体系,推动“双报到双服务”工作提升。

一是“三个两”工作体系夯基础。为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管理,提升村(社区)为民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X县经过深入探索和充分调研,在基层党建基本制度基础上,创新构建“三个两”工作体系,即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全覆盖”,建强党员队伍和基层干部队伍“两支队伍”,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两个作用”,夯实基层党建根基,提升基层服务质量。X县始终将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临时党组织,对暂时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通过选派党建指导员,以党建带群建,以群建促党建,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切实增强党的工作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如X镇创新建立“1+3+N”党建新模式,加强苹果种植合作社党总支、海升党支部、村党支部的互促共建,实现党的组织与农村产业发展同推进、同覆盖。在做到“两个全覆盖”基础上,X县严格落实“双推双评三全程”的工作机制,坚持发展对象向农村、生产建设一线、高知高技人才、优秀青年等倾斜,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建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X余名,确保每村至少有X-X人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并通过大力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万名党员轮训”计划以及网络培训平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分层次”等方式,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和基层干部队伍“两支队伍”建设。

二是“双报到”长效机制聚合力。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X县积极构建“三个两”工作体系,通过党组织、党员到村(社区)报到,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推进党员联系户“X+X”工作法,“党支部结对、党员干部结亲”“党员群众结对帮扶”等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两个作用”,探索创新“党建+”工作模式,以党建、党组织、党员引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促进各项工作有效开展。X县X个乡镇党委、X个村(社区)党组织实行分片包干、网络化管理,共划分网络单元X个、以党员为主的网络化管理人员X人,对网络单元内人员情况进行全覆盖排查,逐一登记、精准管理,明确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工作责任,积极探索应对重大突发事件长效机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构建的工作体系和应急机制得到了充实和检验。疫情期间,X县制定印发《关于开展“疫情吹哨,党员报到”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把做好疫情防控作为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求的具体实践,作为形成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工作机制的具体检验,通过设立党员报到处,公布报到方式,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主动认领岗位,亮明身份、发挥作用。全县成立疫情防控临时党组织X个,党员突击队和党员志愿服务队X个,参与报到党员X名;在“无主管单位、无物业服务、无人防物防”的无主小区成立临时党支部X个,到社区报到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X个,报到党员X名,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保障。

三是“双服务”下沉基层促提升。X县持续推动服务进村(社区),优化拓展服务体系,健全风险防控网格功能,以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以零距离提供服务、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先后选派X人驻村任职,实现了有脱贫攻坚任务的X个村派驻全覆盖,大力推进了支部共建和基层建设。健全完善无主小区治理“X”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县域公共服务水平和县域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推动资金、资源、管理、服务向基层下沉,充分发挥全县X个党支部和X万余名党员“县乡支部结对、党员群众结亲”活动优势,持续深入开展“体民情、纾民困、解民忧、暖民心”大走访大调研大落实活动,动员广大党员干部走村串户、昼访夜谈,做到“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全县X名平安村官深入村(社区)提供法律咨询X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X万余份,化解矛盾纠纷X起,逐步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广大党员干部自发组建“绿竹情”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爱心车队,X余名志愿者和X辆私家车参与,免费接送医护人员及老人X余人次;组织“爱心”理发志愿服务队X余名志愿者开展“爱心理发”X余人次。

近年来,X县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在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壮大社区服务力量,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增强社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夯实党在基层执政基础,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主线,以服务社区、服务群众、共谋发展、共促和谐、群众满意为目标,着力构建“三个两”工作体系,大力推动“双报到双服务”工作提升,逐渐形成“党组织有责、在职党员有为、社区群众受益”的工作格局,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助力X副中心建设提供了坚强保证。

双优化汇报 篇2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PECVD,双镀膜

0 引言

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plashms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PECVD) 是现今较为主流的一种氮化硅膜的沉积方法, 主要是因为这种方法具有沉积温度较低、速度较快、工艺延续性好、镀膜缺陷少等优点。氮化硅膜悠着良好的绝缘性和对杂质离子的掩蔽能力, 其作为一种高效器件表面的钝化层已被广泛应用在晶体硅太阳电池生产工艺中。在此基础上, 又出现双层镀膜或者多层镀膜的方法, 其中以双层镀膜为主。

由于氮化硅膜层数的增多, 怎样在这样的内部结构中完成更好的对光的吸收就成为了主要攻关方向, P行多晶硅电池生产工艺中, 调整反应气体比例、工艺时间, 增大两层膜之间的折射率差, 可以有效的增加光能转换。通过试验分析工艺调整前后对电池电参数的影响, 改进工艺参数, 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1 试验方法

本试验使用Centrotherm的管式镀膜设备, 采用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PECVD) 法沉积氮化硅薄膜。PECVD一般由Si H4和NH3在等离子体气氛下反应, 其过程如下:

将1000片P型多晶原硅片均匀分成两批, 保证两批片源一直, 用相同的设备、工艺进行制绒、扩散、刻蚀等, 之后将两批鬼片在同一PECVD设备上分别用REF (为一般常规工艺) , G2 (调整后工艺) 两种工艺进行表面氮化硅膜沉积, 具体工艺条件如表1所示。

G2工艺是调整两次镀膜工艺中氨气和硅烷的反应体积, 改变沉积时间, 功率、反应温度与反应舱室压强保持不变。完成此工序后在同一设备上进行印刷、烧结和测试, 结束后对比成品电池的电参数。另外, 分别对两种工艺后的反射率进行测试对比。

2 试验对于电参数的影响

2.1 实验测试

(1) 实验中REF工艺所做出电池测试效率为17.25%, G2工艺所作出电池测试效率为17.31%。电池电参数的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

其中Uoc为开路电压, Isc为短路电流, Rs为串联电阻, FF为填充因子, Ncell为太阳电池转换效率。由表2可知, G2工艺下电池转换效率提高0.06%。

(2) 对于G2工艺试验结构表明, 其突出的优势为有效的提高了短路电流Isc, 进而提高了电池转换效率, 电池的Isc和Ncell分布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明确看到, G2工艺对于短路电流Isc和电池转换效率Ncell有了明显提升。

(3) 对两种工艺下镀膜后的电池进行反射率测量, 在REF常规工艺下, 发射率测试均值为5%;在G2工艺下, 反射率测量为4.7%。可以看到, 调整之后对于电池的反射率有明显减低的作用。

2.2 试验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 G2工艺下, 即在改变了反应气体体积的情况下, 太阳电池转化效率提高了0.06%, 主要体现在短路电池Isc的提高。主要是由于两层镀膜下, 折射率的改变极大的增加了光能的吸收和转换, 增加了钝化和减反射效果, 从而提高了电池的转换效率。镀膜颜色有所加深。

3 结论

通过采用PECVD法在气体比例不同的两种试验条件下, 即氨气与硅烷的比例在第一层镀膜调整为4:1, 第二层镀膜为13:1, 功率、反应温度与反应舱室压强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对P型多晶硅片表面进行氮化硅沉积, 实验中常规工艺所做出电池测试效率为17.25%, 镀膜后反射率为5%;增大两次镀膜折射率差后所作出电池测试效率为17.31%, 镀膜后反射率为4.7%。通过试验对比, 分析两种工艺对于太阳能电池电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调整气体比例后, 增大了两层膜之间的折射率差, 增加了钝化和减反射效果, 短路电流Isc得到提升, 反射率明显减低, 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0.06%, 镀膜颜色有所加深。说明了调整增大两层膜之间的折射率差, 能够有效提高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

参考文献

[1]BennerJP, KazmerskiL.Photo voltaics gaining greater visibility.SPeetrum, IEEE.1999, 36 (9) :34-42

[2]李新贝, 张方辉, PECVD SiNx沉积条件对薄膜性能的影响[J].材料保护, 2006, 39 (7) :12-16

双归属及电路时隙优化方法浅析 篇3

【关键词】 时隙规划 双归属 复用段保护

前言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网络建设规模不断的扩大,传送网所承载的电路量近2年增长1倍以上,并正以每年4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移动城域传送网的原有模型多采用主带扩的方式,往往一个县城只有一套主设备负责电路的转接调度,而在交换局内往往每个局内仅有1套主设备负责电路的调度,这种情况下一旦这些设备出现故障可能导致一个县城的通信中断,局内主设备故障可导致半个城市甚至整个地市管理的多半个区域通信中断。这种单一设备故障导致业务中断的情况在某些县城及部分接入汇聚节点设备已有发生,导致了大量区域的通信中断。所以本文根据中国移动城域传送网网络现状和双归属改造目标,为了提高网络抗路由失效和节点失效的网络生存性、以及更高的安全可靠性为目标进行城域传送网建设方案的分析探讨。

1. 传统非双归属网络结构

目前城域传送网SDH网络多数形成了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的网络结构,在核心汇聚层主要采用复用段保护方式,在接入层主要采用二纤单向通道保护方式。通常电路在传统的SDH网络结构为汇接局单节点下挂接入环,电路在接入环上采用二纤单向通道保护,在进入核心汇聚环通道内后便开始采用复用段保护方式。少数接入环双挂在不同的汇聚节点上,保护方式依然采用二纤单向通道保护方式,后期建设的子环很多在子环内采用SNCP的保护方式。

2. 传统网络下的双归属解决方案分析

2.1双归属的网络结构及保护实现方式

在传统网络结构模型下,接入环双上联在两个不同的汇接局设备下。接入环电路全程配置SNCP保护,核心汇聚环采用复用段保护,扩展设备和交换设备对接采用单板1:1保护。此时接入环的业务在核心汇聚环内具有SNCP保护和复用段保护两种保护方式。但是此时在核心汇聚环,SNCP保护和复用段保护具有重复性,即当汇聚点1断开后,核心汇聚环的复用段保护和SNCP保护均达到了启动倒换的条件,此时还需要设置倒换延迟以避免两种倒换同时进行。并且在此种模式下,当汇聚点1和汇聚点4同时坏掉后,图中所示接入环的业务全部中断。所以传统单平面的双归属方案的保护能力仍然不足。

2.2 时隙规划方式分析

2.2.1直达落地子架方式(一次整合)

直达落地子架方式的特点如下:

(1)时隙规划最整齐,不占用10G设备低阶,10G设备可以挂更多的落地子架。

(2)汇聚VC4或有过于轻载的现象,新建VC4也可能利用率不高。因此汇聚带宽利用率低。随着接入电路扩容,利用率逐步提高,类似城市道路规划的原理。

(3)虽然通路最为齐整,但一次整合使然,使用缺乏灵活性,因此会造成带宽和子架利用率降低。

(4)对于现有落地轻载VC4,同一局址不同子架可通过割接合并,可提高带宽和子架利用率。

(5)个别基站调整,如割接到不同汇聚点下,若已有VC4,不需要做硬割接。如没有现成VC4,有硬可接的情况出现,否则建新VC4发往原落地子架,造成浪费。

2.2.2直达落地局方式(二次整合)

直达落地局方式的特点如下

(1)时隙规划灵活,通过二次整合,可以实现高的带宽和子架利用率。

(2)现网落地电路无需割接。(通常说的电路割接都指硬割接)

(3)当扩展设备的低阶交叉能力较弱时,例如最多只支持8个VC4的主备业务,采用本模式较适合。

(4)时隙需要二次整合,不如一次整合规划整齐,占用落地局10G设备低阶交叉。

3. 双平面网络结构下的双归属保护方式分析

本文以某城市的现网烽火双平面架构为例来进行双平面架构下的双归属解决方案的分析,此种方式电路双归属配置按照两个平面平均分担的方式来完成电路的SNCP保护。因为区间两个平面的光缆路由及网络结构基本相同,所以当一条光缆断开会导致两个平面相同段落的10G环路都断开,所以把区间一平面10G环的电路走向设为顺时针方向,把区间二平面电路走向设为顺时针方向。由于烽火SDH核心环自身具有复用段保护机制,所以改造完成后烽火区间平面电路在核心汇聚层具有复用段保护和SNCP保护两种保护方式。下面就双平面结构下双归属业务保护方式进行分析。

(1)当二平面主用通道断开时,接入环主用通道业务在二平面进行进行复用段保护倒换,电路进入二平面的复用段环保护通道中进行传输,保护方式如图3-1所示。

(2)當二平面备用复用段环保护通道也中断时,接入环业务进行SNCP保护倒换到一平面的通道进行传输,电路进入SNCP保护倒换状态,保护方式如图3-2所示。

(3)当一平面的SNCP备用通道断开时,接入环业务在一平面进行进行复用段保护倒换,电路进入一平面复用段环的备用通道中进行传输,保护方式如图3-3所示。

结论

本文首先对传统非双归属结构下的网络特点进行了分析,得出其在网络安全方面的脆弱性。然后分析了传统单平面双归属网络结构下的电路保护机制,并对实习规划电路配置原则进行了分析概述。最后对双平面网络结构下的双归属保护方式进行了分析,得出在双平面网络结构下电路保护方式更加多样安全。

双先双覆盖工作汇报 篇4

各位领导:

西张庄镇党委下设基层党组织52个,共有党员1609名,其中村级党组织28个,党员1181名。近年来,镇党委以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社区为目标,坚持规划先行、党建先行、社区全覆盖、党建全覆盖“双先双覆盖”工作思路,创新党建载体,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走出了一条以社区党建助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新路子,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现将我镇开展双先双覆盖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科学规划,打造省级一流社区,实现社区建设全覆盖 一是精心编制社区规划。镇党委按照规划先行、科学编制、充分论证的原则,聘请山东省城镇规划建筑设计院对全镇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和完善,使社区建设有章可循,更具科学性。综合自然区位条件、群众生产生活习惯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采取小城镇吸附为主的“1+1”建设模式,将全镇28个行政村规划为1个镇区和1个新型农村社区。其中镇区由25个行政村合并建设而成,规划总面积4.2平方公里,分为青澄、正阳、金河3个城镇社区,我们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25个行政村,3.2万人整建制集中到镇区,基本实现城镇化。同步规划完成了社区内绿化、美化、亮化、供水、供电、供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初步形成了上下衔接,层次分明的城镇化发展格局。截止目前,镇区已完成投资6.8亿元,建成面积43万平方米,新建楼房110栋,入住2218户,年底可实现4个村的整体搬迁。二是优化党组织设置。坚持从理顺组织体系入手,按照便于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社区居民自治的原则,在不打破原有村建制,不改变原村级党组织的前提下,以社区为单位,健全完善社区组织体系。通过建立社区党组织、自治组织、经济组织和社区服务体系“三个组织、一个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社区建设,使社区延伸与党组织覆盖同步,社区建设与党组织调整同步,构建了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社区党委下设青澄、正阳、金河3个城镇社区党委和1个农村社区党委,全镇28个村党支部分别依附于各居住区成立的社区党委开展工作。目前,4个社区党委已全部组建完成。三是创新社区工作机制。社区党委组建社区党建联席会,定期开展党建工作研究,形成了以社区党委为基础,社区党员为主体,社区服务中心和各党支部共同参与的党建工作格局。四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严格落实“一定四议三监管”机制,充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党员热爱社区、关心社区、发展社区的积极性。在鑫兴花园、鑫福里小区、湖西小区、福瑞小区等居民楼建设过程中,在选址、户型设计、前期拆迁等关键环节,先后召开12次党员会议,征求党员的意见建议,并发动党员带头拆迁,带动居民积极拆迁,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围绕建设和谐幸福社区,广大党员踊跃提议案,真诚参与社

区建设,推动了社区服务中心、中心幼儿园、文化活动中心、自来水工程、污水处理厂等多项民生工程顺利建设。

二、坚持党员先行,示范带动,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 一是拓宽党员教育形式。以《党章》、社区党建知识、党报社论为经常教育的主要内容,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科普知识讲座等形式,组织党员开展集中学习、座谈讨论等活动。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先后到苏南等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坚定了加快社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二是扎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奉献积分、帮困扶贫、我为社区建设做贡献”等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发挥了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按照先进党组织“五个好”和优秀党员“八带头”标准要求,组织党员立足个人本职工作岗位和社会奉献岗位开展“双岗承诺”活动,让广大党员找准位置,使党员的先进性在富裕群众、服务群众、加快社区建设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扬,形成社区建设合力。目前,三个城镇社区1014名党员共承诺办实事、办好事1300多件。三是规范制度建设。坚持“抓规范、严管理、上水平”的工作思路,认真完善组织领导、责任考核、督查落实、评比奖惩等6项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双规范”制度要求,将社区建设工作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增强了广大党员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推动社区党建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四是抓好服务体系建设。以为民服务为宗旨,逐步健全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投资650万元建立镇

综合服务中心一处,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设置了党员服务、新农合、新农保、民政、计划生育、家电下乡、物业管理等服务窗口,建立党员先锋岗和党员服务中心,将结转党员组织关系、流动党员登记等工作全部纳入服务中心,抽调8名工作人员,实行集中敞开式办公,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多元化服务。今年以来,先后接待群众办事5000余人次,承办各类事项800余件。

三、强化措施,推进双先双覆盖工作有序开展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坚持从三个层面来构建社区党建工作协调网络体系:第一个层面是在镇党委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第二个层面是在社区这一层面建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小组,第三个层面是在居民区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区和党员服务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从而建立起纵横结合、条块联动、各方参与的工作网络,使社区党建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2、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建设,为社区党建工作提供组织保证。一是加强社区班子建设。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年纪轻、事业心强、熟悉社区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工作能力强的退伍党员,大学生村官通过实施递进培养工程,及时选拔、充实到社区党组织中来,选好配强社区党组织班子,改善社区干部结构,增强班子的战斗力。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积极教育和引导社区内的党员参加到社区建设和群众性文体活动之中。在处理邻里关系,做好社区安全、环境、卫生、计划生育工作及创建文明社区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探索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发挥作用的新途径。

双高双普汇报材料 篇5

高坝店镇距县城以东20公里,全镇辖17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人口31106人,面积172.76平方公里。全镇现有校点19所,其中初级中学2所,完全小学5所,初小及教学点11所,镇中心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3891名,其中初中1376名(住宿生383名),小学2515名(住宿生131名);在编教师215人,其中初中95人,小学120人。幼儿园在园幼儿558名,教师61名。

我镇从2011年开始实施“双高双普”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就具体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双高双普”各项主要指标达标情况

1、普及程度(1)入学率

2011-2012学全镇小学适龄儿童2917人,入学2917人,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少年1545人,入学1545人,入学率达100%;适龄幼儿数836人,入园766人,入园率91.6%,其中学前一年入园率100%,学前三年入园率84.7%。

(2)巩固率

我镇小学生无辍学现象,巩固率100%;初中2011—2012学巩固率99.74%。

2、师资水平(1)专任教师达标率

我镇共有小学专任教师111人,其中本科42人,大专66人,中专3人,专科以上学历达到97%,本科以上学历达到37%,岗位合格率100%。有初中专任教师84人,其中本科69人,大专12人,研究生3人,专科以上学历达到100%,本科以上学历达到86%,研究生学历达到3.6%,岗位合格率100%;幼儿园专任教师54人,其中本科学历19人,大专28人,中师7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达到35%,专科以上学历达到87%。

(2)教研成果

近年来,我镇教师业余时间积极撰写教育论文、教育叙事、教学反思、优秀教案,制作教具、课件等,并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共计发表省级教育论文25篇,市县级论文158篇,市县级优质课件15件,县级优秀教案146份、教学设计138份,评选县级教学能手11名(其中县级幼儿园教师教学能手1名)。

(3)教师素质

切实提高教师素质是办人民满意学校的重要保证。我镇学校建立健全了教师政治学习制度,坚持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通过学习,增强了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教师人人写有心得体会,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整体思想素质。学校还经常对全体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在广大教师中树立了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良好氛围。增强教师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常做家访工作,每位教师严以律己,德高为范,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良好教书育人环境。

3、办学条件

我镇按就近上学的原则,科学合理设置了19所学校及幼儿园。初中校园面积42800平方米,生均31.1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752平方米,生均6.4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9810平方米,生均7.05平方米。小学校园面积78601平方米,生均31.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9869平方米,生均7.9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17097平方米,生均6.8平方米。

我镇小学共藏有图书92395册,生均36册,教师用书6897册,师均用书57册,其中工具书670册,报刊杂志76种,初中共藏有图书63930册,生均46册,教师用书5800册,师均用书61册,其中工具书5600册,报刊杂志196种,各项制度全部镜框化,按要求悬挂到位,修建了符合规格标准的国旗台。

我镇中心幼儿园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生均活动面积6平方米,有砖混结构综合楼一栋。园内室外活动场地全部铺设了人造草坪,安装

了太阳顶组合旋梯、旋转木马、小精灵隧道、蹦蹦床、秋千、摇椅等大型活动设施,购置了翘翘板、搭建积木、穿线系列、拼图、编制系列等各类桌面玩具1200多件,有幼儿益智画报书刊1000余册,教室内铺了地毯,安装了空调、饮水机、电视机、DVD、电子琴、玩具架、玩具柜等教学生活设施,每个教室设置有水冲厕所。

4、素质教育

我镇各学校认真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认真落实新课程计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改实施方案,严格执行课改方案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将素质教育理论带入课堂,渗入教学之中,校本教研成效显著。

各校德育机构建立健全,经常开展德育、文体和科技活动,全面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健康达标率97%,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近视率控制得当。学生个人兴趣爱好明显,学校校风正,校纪和社会影响好。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达99%以上,各学校都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定期到学校开展法制、道路交通安全等教育活动,学校无学生犯罪现象。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小学学生、初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增强。操行合格率达到98%、实验操作合格率达到95%,其中优秀率达到30%;计算机操作合格率达到95%;音乐合格率90%,其中优秀率达到30%;美术合格率90%,其中优秀率达到30%;小学毕业学生合格率达到100%;初中毕业学生合格率达到98%。

长期以来,我们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牢固树立“学校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做到学校安全工作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保证了校园平安,多年来在学校中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在强化学校安全工作中,首先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全方位设防。每学年都与学校签定《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了安全工作管理责任制。其次,狠抓落实,不留漏洞,确保安全万无一失。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注重检查,从严要求,努力拓宽宣传空间和渠道,认真做好了安全工作的教育和宣传。

二、实施“双高双普”工作的主要做法

1、统一思想,精心组织,确保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实施“双高双普”工作是“双高普九”的合理延伸,是基础教育的必然选择,是实施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近年来,全镇高度重视并深入持久的开展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把新《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列入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讲座、印发资料、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使“双高双普”工作深入人心。二是责任落实到位。镇上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其他党委班子成员及相关职能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双高双普”领导小组,精心制定方案,全面夯实责任,确保了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三是资源整合到位。坚持集中力量办大教育,按规划先后撤掉了宝洁小学、北河小学、南家垤小学、凉水井小学的五六年级,并入高坝中心校、过风楼小学、寺沟口小学,使有限的师资、设备等资源得到优化整合,保证了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和教学条件的持续改善。

2、突出重点,全力推进,实现三个目标。一是实现控辍保学目标。每年年初与各村、相关单位签订《保学控辍》责任书,层层落实教师及镇村干部工作责任,努力做到了不让一个适龄儿童辍学。二是实现提升质量目标。始终把教学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生命线,通过狠抓师德师风、强化师资培训、丰富校园文化、浓厚学教氛围,使我镇中、小学教学质量大幅提升。三是实现基础建设目标。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先后建成高坝一中公租房、综合楼,中心学校公租房,高坝中心幼儿园,基本满足了新形势下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

3、找准难点,统筹解决,强化三个保障。一是强化校园安全保障。严格落实安保、食品、水电等安全制度,定期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切实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为师生营造了健康、安全、舒心的工作学习环境。二是强化扶贫助困保障。几年来,累计投入2万元帮助贫困学生100名,通过“两免一补”、“蛋奶工程”、“营养改善计划”每年补助援助学生3000余人,保证了贫困生顺利完成了学业。三是强化继续教育保障。在抓好学前教育、巩固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职业

教育,积极开展成人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普及程度,强化了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智力支撑和科技支持。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

1、注重学校内涵建设。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敬业爱生、业务精湛、追求卓越的教师队伍,逐步打造书香校园、学生乐园、和谐校园、精神家园和彰显个性的校园;

2、实施名师带动工程。要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让一批一批的名师、新秀成长起来。学校要创造条件努力搭建名师成长的平台与摇篮。

3、强化科研强校意识。要以科研为牵动,改革教育教学观念与方式,创新工作思路,办特色学校,品牌学校。

4、继续完善学校的软硬件建设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腾飞。目前我们学校的班子业务精干、团结务实、开拓创新、勤奋奉献,廉洁高效、迎难而上;全体教师教育思想端正,工作积极主动,勤于教书,乐于奉献。扎扎实实搞创建,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虽然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组织要求、师生需求、社会满意还相差甚远。我们决心乘着“双高双普”的东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效率,为创建一流的校园环境、一流的教学设施、一流的学校管理、一流的教学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再做新贡献。

双千双进工作汇报 篇6

为深入贯彻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和各级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促进发展、促进和谐”和市委“联系基层、联系群众、促进发展、促进和谐”两项活动具体要求,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推进全局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落实我县“千名干部进基层,千名干部进项目”活动,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各级党代会精神为主线,以“进基层,解难题,促和谐;进项目,强动力,促发展”为主题,深入基层,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党的基层行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

二、活动范围

(一)参加人员

全局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三人,股级干部六人,进基层干部共9人。

(二)联系对象

根据“双千双进”活动县直单位任务分解表,要求进基层干部人员解决基层群众的实际困难,尤其解决质监局任务

分解表中的祖山镇陆杖子村困难户李海珍的实际困难。

三、实施步骤

“双千双进”活动从2011年11月21日开始,至2012年3月底结束,整个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一)任务认领,落实阶段(2011年11月21日——2011年11月25日)

全局召开“双千双进”动员会议,明确本次活动的目标和重要意义。参与本次活动的每一位干部、人员都要对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充分认识,明确自己的责任目标和具体安排。

(二)深入了解、梳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2011年11月26日——2011年3月10日)

1、深入调查,了解实情。参加活动的党员干部要深入所联系的困难家庭,摸清实际情况和基本现状,发现问题,认真总结,为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提供详细恣情。

2、开展一次谈心谈话活动。要通过上门走访,电话约谈等方式,了解群众的心声和诉求,针对性的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沟通彼此,将主要问题剥离出来并予以重点解决对待。

3、组织一次讨论会。参加活动的干部人员要将各自了解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交流,研究问题症结所在,探讨科学的解决措施和办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向和解决思路。

4、落实解决方案。要继续推进亮牌示范和夺旗争星,深入开展”我为基层办一事“活动,切实为群众办好1-2件实事。解决困难家庭的实际困难,尤其是在食品、安全等本局力所能及的范围能给予最大扶持。开展多种形式,尤其是春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以送温暖等形式,帮助困难家庭解决生活困难。

5、夯实基层基础。进基层的党员干部要把创先争优与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健全工作机制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创新工作载体,帮助企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三)系统总结,巩固提高阶段(2012年3月11日——2012年3月30日)

1、总结回顾。针对我局“双千双进”活动的实施情况,在调研是否透彻,问题是否摸清,问题是否反弹,整改是否完善,成果是否显著,群众满意度是否提高方面,认真总结,并形成汇报成果。

2、考核考评。对本次活动开展实际情况进行实际考核,对工作不到位的人员要给予批评,对违反纪律造成不良影响的要给予纪律处分,对扎实肯干、工作得力的同志给予奖励。

3、形成机制。将干部下基层,谈心谈话、定点联系帮扶的有效做法和经验,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从而使我局在服务基层、服务项目、服务群众的工作中创先进、争优秀。

四、相关要求

(一)落实责任,强化监督,务求实效。要把“双千双进”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各级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把责任细化到每个人,确保人员第一时间到位,第一时间深入基层、项目。从实际出发,注意把握时间节奏,确保活动开展与日常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及时反馈基层情况,在活动中严肃纪律,不搞形式,不走过场。

(二)广泛宣传,营造气氛。加强信息反馈,利用信息简报等形式及时沟通情况,交流经验。加强舆论引导,利用自身信息渠道宣传活动中的好经验,好方法。并注重树立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双优化汇报 篇7

车辆机电复合传动系统是混联式混合动力传动的一种形式[1,2,3,4], 它通过调节系统内部电机的工作状态来实现传动系统输出转速的连续变化, 因此又被称为电力机械无级变速器 (EVT) 。机电复合传动系统存在发动机和电机等多个动力部件, 能否均衡协调地控制各个动力部件间的功率分配是系统节能潜力发挥的关键, 其控制效果直接决定了机电复合传动系统的综合性能。

目前机电复合传动系统功率分配控制策略主要有两大类:基于规则的方法和基于优化的方法[5]。基于规则的控制策略是目前常用的实时控制方法, 但由于该方法一般基于经验对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设计, 所以控制的效果较差, 系统的潜力难以充分发挥。基于优化的控制策略有很多方法, 如动态规划方法、遗传算法等, 通过求解优化模型来得到各部件的工作状态, 可以得到最优或近似最优的控制效果, 但是大多数的优化控制方法, 面临着求解过程计算量大的问题。最小值原理作为一种可靠的优化控制方法, 将全局的优化问题转化成哈密顿函数的瞬时优化问题, 在保证优化效果的同时, 大大减小了优化控制方法的优化计算量[6,7], 因此, 本文在分析机电复合传动系统多功率流特性的基础上, 建立系统功率平衡方程, 并以燃油消耗最少为优化目标, 应用最小值原理进行机电复合传动系统优化控制策略的研究, 为系统实时优化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1 双模式机电复合传动系统

本文研究的双模式机电复合传动系统主要用以满足重型车辆大功率、大转矩的驱动需求, 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由电机A、电机B、三个行星排、离合器CL0、离合器CL1、制动器B1、动力输入及输出几部分组成。R、C、S分别代表行星排的齿圈、行星架和太阳轮。

当离合器CL0接合时, 通过控制离合器CL1和制动器B1的接合与分离, 可以实现机电复合传动系统不同混合驱动模式的切换, 如表1所示。

通过行星排转速关系和转矩分析, 可以得到不同EVT模式下电机A、B的转速、转矩和系统输入输出转速、转矩的关系式, 并作为优化求解时的系统约束方程。

EVT1模式:

EVT2模式:

式中, ki为各行星排特性参数, 是齿圈齿数与太阳轮齿数的比值, i=1, 2, 3;nA、TA为电机A的转速和转矩;nB、TB为电机B的转速和转矩;ni、Ti分别为输入的转速和转矩 (发动机) ;no、To分别为输出的转速和转矩。

机电复合传动系统是一种多流传动形式, 通过电力和机械两路功率流来传递动力。机电复合传动系统的机械功率平衡方程为

式中, Preq为系统需求功率;Pe为发动机功率;PA、PB分别为电机A和电机B的机械功率。

当给定车速时, 系统需求功率可以通过车辆行驶动力学方程计算, 公式为

式中, f为阻力系数;m为车辆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α (t) 为路面坡度;CD为风阻系数;A为迎风面积;ρ为空气密度;δ为系统质量系数;v为车辆行驶速度。

系统中两个电机既可以工作在发电状态, 也可以工作在电动状态, 电机功率与电池功率间存在电功率平衡, 系统电功率平衡方程为

式中, Pbat为动力电池组的功率;ηA、ηB分别为电机A和电机B的效率 (图2) , 通过查表获得;sgnx为符号函数, 当x>0时, sgnx=1, 当x=0时, sgnx=0, 当x<0时, sgnx=-1。

如果电机处于电动状态, 则其把电功率转化为机械功率, 机械功率除以转化效率为相应的电功率;如果电机处于发电状态, 则其把机械功率转化为电功率, 机械功率乘以转化效率为相应的电功率。

电池组模型等效为简单内阻模型, 电池组功率可以表示为

式中, Ibat为电池组母线电流;Vbat为电池组开路电压;Rint为电池组等效内阻。

电池组荷电状态的改变量可以表示为

式中, Qbat为电池组的容量。

双模式机电复合传动系统的主要参数如表2所示。

2 优化控制策略

机电复合传动系统的功率分配策略可解析为:根据驾驶员的需求功率合理地分配各动力部件 (发动机、电机A和电机B) 间的目标功率, 在保持电池组的荷电状态在允许的范围之内的同时, 使得系统的燃油消耗量最少。因此, 其功率分配控制策略在一段时长为[t0, tf]的循环工况下的性能指标函数可表示为

其中, 为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 单位为g/s, 如图3所示, 其中, Te、ne实际上对应式 (1) 中的Ti、ni。

约束条件为

式中, ne_min、ne_max、Te_min、Te_max分别为发动机的最小和最大输出转速、转矩;nA_min, nA_max, TA_min, TA_max分别为电机A的最小和最大输出转速、转矩;nB_min, nB_max, TB_min, TB_max分别为电机B的最小和最大输出转速、转矩;CSOCmin, CSOCmax, Pbat_min, Pbat_max分别为电池组荷电状态和输出功率的限制。

选定发动机的转速ne和转矩Te为机电复合传动系统控制变量u (t) , u (t) =[Te (t) , ne (t) ], 电池组的荷电状态CSOC为系统的状态变量x (t) , x· (t) =f (x (t) , u (t) ) 。

针对上述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的优化性能指标函数, 采用最小值原理进行求解, 定义哈密顿函数为

式中, p (t) 为伴随状态函数。

根据文献[8], 应用最小值原理取得性能指标函数最小的优化控制策略需满足以下条件:

(1) 对于t∈[t0, tf]的循环工况, 存在最优的控制变量u* (t) 使得H (x (t) , u* (t) , t, p (t) ) 成为全局最优解, 即

(2) 系统状态方程、边界条件和协态方程为

机电复合传动系统优化控制策略的意义是通过采用最佳的控制策略u* (t) , 合理分配不同动力部件的目标功率, 使得燃油经济性最好, 应用最小值原理对系统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的目标函数进行求解, 具体形式可以表示为

对于这种两点边值求解问题, 应用循环迭代选取p (t) 的方法, 获得全局的最优控制策略并保持电池组状态变量满足|x (tf) -x (t0) |≤δ (其中, δ为允许误差) , 具体求解过程如图4所示。

(1) 在每一个时刻t∈[t0, tf]里, 根据当前时刻的目标车速, 通过车辆动力学方程 (式 (4) ) 计算相应的需求功率Preq (t) 。

(2) 根据当前的发动机状态以及式 (1) 、式 (2) 中系统的转速、转矩关系, 确定控制变量u (t) =[Te (t) , ne (t) ]的优化取值范围, 并对控制变量进行离散以方便计算:

(3) 由式 (9) 计算每一个预备控制变量对应的Hi=Hi (ui) , 并选择使得Hi最小的相应的控制量:

(4) 应用选取的最优控制量, 根据式 (7) 计算相应的系统状态变量x (t) 。

(5)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整个循环工况结束, 然后计算x (tf) 和x (t0) , 将x (tf) 和x (t0) 进行比较, 如果满足

则优化求解的循环结束;否则重新选取伴随状态p0, 直到满足条件为止。

3 仿真结果

根据机电复合传动系统的性能需求, 优化求解中应用的重型车辆仿真循环工况如图5所示。

仿真计算中, 设定系统电池CSOC的上下限分别为0.4和0.8, 初始CSOC给定为0.6, CSOC的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 在优化控制策略下电池CSOC始终保持在允许的范围之内且变化比较平缓。

发动机和电机A、B的工作状态如图6所示。可见, 各部件均工作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且其状态变换比较平稳, 能够在保证部件动态响应的前提下, 实现机电复合传动系统的优化控制。

为了说明基于优化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应用基于规则的控制策略与其进行比较, 发动机工作点在万有特性曲线中的分布情况, 如图7所示。本文采用的基于规则的控制策略, 应用发动机油耗经济性曲线作为发动机工作点判断的主要依据。首先根据电池的荷电状态决定电池的电功率, 系统需求功率与电功率之差即为发动机功率, 随后通过经济性曲线即可获得发动机的控制量, 进而决定系统其他部件的控制量。由于本文研究的双模式机电复合传动系统的结构较为复杂, 系统各部件控制量之间存在着较强的耦合关系, 当根据确定的规则使得发动机的控制量决定以后, 可能在当前的状态下, 其他部件的控制量并不一定能够保证该控制量的实现, 从而导致发动机的实际工作点与理想值相比会存在较大的偏差, 使得发动机的实际工作点分布得较为分散。而与基于规则的控制策略不同的是, 基于优化的控制策略在决定系统当前控制量时, 能够实时地判断系统当前的各部件控制量约束条件, 从而得到满足当前耦合约束要求的发动机优化控制量。相比于基于规则的控制策略, 基于优化的控制策略中发动机的工作点更多地集中在最佳燃油经济区范围之内, 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范围更小, 工作点的分布更加合理, 机电复合传动系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为25.42L, 与采用规则控制策略的百公里油耗28.96L相比, 减小了13.9%。这表明优化过程中, 充分利用机电复合传动系统能够实现无级变速的作用, 使得发动机运行在效率最高的工作点。优化后的发动机工作点分布在一定的转速和转矩范围内, 而并不是集中在最优经济区内, 原因是在优化过程中对控制变量的变化范围进行了相应的限制, 以减少优化过程的计算量, 并使得优化的结果更具有实际意义。

4 结语

在分析所研究的机电复合传动系统多功率流特性的基础上, 建立系统功率平衡方程, 并以燃油消耗最少为优化目标, 应用最小值原理方法, 进行机电复合传动系统优化控制策略的研究。仿真结果表明, 相比基于规则的控制策略, 基于最小值原理的优化控制策略能够保持电池的SOC状态, 改善发动机的工作点, 提高机电复合传动系统的燃油经济性, 为系统实时优化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Liu J, Peng H.Modeling and Control of a Power-split Hybrid Vehicle[J].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 2008, 16 (6) :1242-1251.

[2]韩立金, 项昌乐, 刘辉, 等.双模式混合驱动装置电机参数匹配[J].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 , 2011, 41 (6) :1527-1531.Han Lijin, Xiang Changle, Liu Hui, et al.Motor Matching of the Dual-mode Hybrid Transmission[J].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ition) , 2011, 41 (6) :1527-1531.

[3]Kim N, Kim J.Control Strategy for a Dual-mode Electro-mechanical, Infinite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for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J].Journa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2008, 222 (9) :1587-1601.

[4]郑海亮, 项昌乐, 王伟达, 等.双模式机电复合传动系统综合控制策略[J].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 , 2014, 44 (2) :311-317.Zheng Hailiang, Xiang Changle, Wang Weida, et al.Design and Validation of Control Strategy for Dualmodeelectro-mechanical, Transmission[J].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ition) , 2014.44 (2) :311-317.

[5]Salmasi F R.Control Strategies for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Evolution, Classification, Comparison, and Future Trends[J].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2007, 56 (5) :2393-2404.

[6]马培培, 闫斌, 胡艳青, 等.新型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优化研究[J].车用发动机, 2013 (6) :1-6.Ma Peipei, Yan Bin, Hu Yanqing, et al.Energy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for New Hybrid Electric System[J].Vehicle Engine, 2013 (6) :1-6.

[7]Sun D, Lin X, Qin D, et al.Power-balancing Instantaneous Optimization Energy Management for a Novel Series-parallel Hybrid Electric Bus[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2, 25 (6) :1161-1170.

双优化汇报 篇8

【关键词】双校区 学生社团管理 问题 优化策略

一、引言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为能朝综合性大学目标前进,各高校纷纷采取合并或是扩建等方式不断改善学校教育环境。双校区办学虽然可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但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在高校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学生社团,使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面临很大的困难。

二、双校区办学条件下学生社团管理存在的问题

双校区办学在形式上直接将高校一分为二。这必然会导致学生社团发生改变,也会给学生社团的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在双校区办学条件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社团文化的传承。社团文化是学生社团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文化体系。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社团文化也直接体现了学生社团的感召力和社会影响力。社团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提高学生各方面技能,在高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在双校区办学条件下,很多高校新校区的学生社团只是生搬硬套老校区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却未重视老校区社团文化的成果及新校区社团文化氛围的营造,导致新老校区社团文化的传承出现脱节,影响了社团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第二,社团骨干的衔接。一个优秀的社团是需要一批优秀的社团骨干带领的。在其带领下,社团才能稳定、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优秀的社团骨干不仅要热爱社团,乐于社团工作,而且还要具有丰富的社团工作经验。在双校区办学条件下,若高校采取层次分布格局办学,可能会导致优秀社团骨干资源的流失;若采取学科分布格局办学,则可能导致骨干成员结构单一,学生社团活动缺乏多学科人才,影响社团活动效果。

第三,学校资源的利用。在双校区办学条件下,不管高校是采取层次分布格局还是采取学科分布格局,或是采取两种格局综合的办学方式,都会存在教育资源共享的问题。如新校区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建设完善的实验设备、图书资源等,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社团的建设及发展。此外,对于采取层次分布格局的高校来说,两个校区的学生社团所接受的教师指导也可能存在不平衡现象。

第四,社团的沟通交流。双校区办学从地理位置上将高校一分为二,两个校区互不相连,有些甚至相距很远。两个校区的学生社团之间因地理位置问题而很少就各社团事务进行沟通和交流,如社团活动方法、社团活动方案等交流就比较困难。此外,双校区办学,社团联合会也难以就各种学生社团管理及发展等方面问题进行沟通,导致出现两个校区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三、双校区办学条件下学生社团管理的优化策略

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同时也会对校园凝聚力产生影响。针对在双校区办学条件下学生社团管理存在的问题,可采取以下策略进行优化,以发挥学生社团在高校建设中应有的作用。

第一,完善学生社团管理体系,加强社团组织保障。学生社团工作需要组织及政策的支持。为促进学生社团管理的优化,就需完善学生社团管理体系,加强社团的组织保障。为此,高校可成立校级学生社团工作委员会,并由校领导出任社团主任,团委书记出任执行指导者,并由人事处、学工部、保卫处、国资处等抽调干部担任委员会成员。在委员会的指导下实现高校学生社团的统筹管理。以此为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教师、经费、场地等方面的组织保障,推动学生社团活动的顺利有序开展。

第二,强化学生社团联合会职能,采取分层管理模式。社团联合会的职能主要是指导并管理学生社团,及时登记社团的成立、变更及注销会员,同时还要评价社团活动开展的效果[2]。但随着高校的迅速发展,学生社团不断增多,业务范围也不断扩展,社团联合会的指导及管理职能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难以整体把握社团的发展方向。基于此,社团联合会就有必要根据校园建设的发展趋势,适当调整其部门设置,强化学生联合会的职能,采取分层管理的模式,将校级社团及院系级社团进行分别管理,以便于全校社团统筹管理。

第三,加强社团管理改革,提高社团管理效率。学生社团是学生展示个人特点的重要平台,社团管理的效率直接影响了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在双校区办学条件下,学生社团性质及功能有所改变,学生需求也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社团管理也需改革,为社团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成立社团理事会,将同類社团进行综合管理;实施项目活动动作自管,鼓励各社团进行自我决策和自我管理等,体现校园建设的先进性和人性化。此外,社团管理的改革还需教师的指导和配合,因此要选择专业性强且责任心强的教师进行社团建设及管理的指导,同时建立完善的学生社团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以此来提高社团的管理效率,

四、结语

不管是单一校区还是双校区,各高校学生社团的目标都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材并成功,教育依然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并利用学生社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提高学生交流、沟通、实践应用等能力。因此,针对双校区办学条件下的学生社团管理,高校必须从院校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具体特征和学习需求加以分析和研究,不断优化并创新学生社团管理模式,促进学生社团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凌日飞,辛立章.广西高校多校区办学条件下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0):263-265.

上一篇:靠谱和闭环读后感下一篇:各类教学资源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