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与逆境教育

2024-09-13

挫折教育与逆境教育(精选12篇)

挫折教育与逆境教育 篇1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不断进行深化改革,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进行了更新点,义务教育进一步的得到了发展和进步。中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十分重要的学科之一,由于该学科本身所具备的文学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在培养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学语文学科在促进义务教育全面开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当前中学语文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传统的语文教育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对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和实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当前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逆境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同行所有助益。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育逆境;解读;解决对策

中学语文学科在学生真个学习生涯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承接小学语文课程,联系大学语文学科,可以说中学语文是整个语文学科教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依靠这门学科掌握和理解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对学生今后发展将会产生深远影响。进入新世纪,我们步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竞争更加激烈,学习好语文既是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又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沟通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由于中学语文学科被本身所具备的人文性和文学性,在培养思想道德和智力发展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做好中学语文教育工作对学生今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现阶段,中学语文教育工作开展中面临很多逆境,需要我们深入分析这些逆境,比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促进中学语文教育更好发展。

挫折教育与逆境教育 篇2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的意义

人生中, 总会遇到挫折。中学生在日常交往中, 会遇到外在的或内在的障碍, 欲求得不到满足, 而产生一种特殊的心理紧张状态, 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挫折。学生生活道路较为平坦, 生活经验不足, 感情强烈而不稳定, 心理发展尚未成熟, 所以在遇到挫折时, 往往心理承受能力差, 如不及时引导, 可能会犯错误, 甚至诱发违法犯罪、自杀等社会问题。因此, 语文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意义重大。

二.柳宗元的曲折人生与《游黄溪记》中的挫折教育设计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 贞元九年 (793年) 中进士, 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 授集贤殿正字。永贞元年 (805年) 九月, 革新失败, 贬邵州刺史, 十一月加贬永州司马, 在此期间, 写下了《游黄溪记》等文。元和十年 (815年) 春回京师, 又出为柳州刺史, 政绩卓著。

《游黄溪记》开头说天下山水“永最善”, 永州山水“黄溪最善”。然后作者到黄溪的东屯村, 先在黄神祠欣赏黄溪山水全貌;再沿溪上山, 一路指点领略奇丽景物, 来到黄神当年隐身处。最后, 作者介绍黄神来历和所受敬遇。文章艺术性地揭示人生哲理:山水不会因为偏僻而显得不奇丽, 人也不会因在逆境中而显得无道。相反, 偏僻的山水可以“最善”, 在逆境中人也可以“有道”, 有黄溪和黄神为证。

我将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确定为: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 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应对挫折时乐观积极的心态。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呢?

在合作探究的教学环节中我先向学生出示了问题一:

元和八年柳宗元在何地?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些什么事? (随着问题的出示, 学生立刻从柳宗元相关背景资料中找寻答案。) 。

在阅读完背景文字后, 我随即向学生出示了问题二:

假如是你, 在如此无情的命运面前, 又将如何呢? (学生们畅所欲言:谈了自己的看法, 有积极的言论 , 但更多的 抱有消极 悲观的思 想。) 。

我借此契机提出了问题三:

柳宗元当时如何应对消极悲观的情绪呢? (学生先重温课文, 然后寻答案) 。

我又出示了问题四:

既然这样, 你曾遭受到的最大的痛苦、不幸又是什么呢?学了本文, 你联想到哪些主题类似的文章呢?你体会到哪些应对挫折的方式呢? (在进行这项调查时我让学生写出来, 不将学生的隐私公之于众。大部分学生存在以下心理问题:中考压力大, 前途渺茫, 初三毕业上不了高中自己该何去何从;父母离异或去世成了没人管的孩子, 身边缺少关爱;最近发现白头发又多了不少;没有真正的朋友, 没有理解我的人等等。学生联想到的文章:柳宗元《永州八记》、欧阳修《醉翁亭记》、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张岱《湖心亭看雪》等等。

最后, 老师总结, 从同学们举例的文章中可见:人生应对人生挫折的方式可从外部环境上增强抗挫的情境, 帮助其合理确定目标, 坚定追求合乎情理的理想;从内部则要注重自我调节,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最终提升其自信力, 增强其自身应对挫折的心理机能。面对困难, 人惟有迎接挑战才会有真正的成长。

三.尾语

语文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的方法有很多, 学生心理问题也有多种, 作为教师, 我们要深入挖掘课文中的隐形课程, 灵活处理教材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资源, 对学生进行教育, 促进其心理的健康、人格的健全。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 、北京师范大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

逆境也可成才,接受挫折教育 篇3

【关键词】挫折教育;逆境;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马丁·塞利格曼在《乐观儿童》中说:“学生要想成功,必须要学会接受失败,感觉痛苦,然后不断努力,直到成功来临。每一个过程都不能回避。失败和痛苦感是构成最终成功和喜悦的最基本元素。”

人生在世,都必须经受挫折。我们不排除顺境成才,但逆境也可以出人才。而且在逆境中经过挫折的千锤百炼成长的学生,才更具生存力和更强的竞争力。

现在学生们在顺境中成长,家长过分的保护,不能承受一点的委屈,一点失败, 一点挫折。老师批评几句就出走;家长说几句就喝毒药,同学之间互相斗殴就杀人,老师指出点毛病就和老师对着干等等,这些反映出我们的学生成长的太顺利了,经受不了一点不顺心的事。学生必须经历挫折,只有经历过挫折的学生,才能使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心理更健康。当然,人们渴望成功,但没有失败的焦虑和悲哀,哪会有成功的喜悦和幸福。中国有句古话“失败乃成功之母”。

现在的学生不好教育,家长过分的溺爱,学校教师过多担心被家长告到上级主管部门,造成了家庭、学校都放纵学生,学生一点抗挫能力都没有。而一些媒体还在没命的宣传、曝光,作为教育工作者,真为一点逆境也承受不了的学生担心,他们能承担得起民族崛起的使命吗?其实,现在的家庭教育也好,学校教育也好,最缺的是严格要求。

一、日常生活中引入“挫折教育”情境

让学生能正确对待挫折,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经受挫折训练的环境。美国洛克菲勒集团创始人老约翰有一个教育学生的

故事:

老约翰只有一个儿子小约翰,有一次,他张开双臂,叫儿子跨越椅子跳到怀里来,小约翰听到父亲呼唤,高兴地冲过来。但老约翰迅速把双臂移开,小约翰重重地摔在地上。对着发怔的儿子,老约翰意味深长地告诫儿子:在生活的道路上,什么都会发生。

老约翰的做法是让儿子从小承受挫折,有意在日常生活中创设挫折情境,这一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要给学生提供适度的挫折情境,增强耐挫力。

挫折对每个人都是难以避免的,但在相同的挫折情况下,个人的主观感觉又不尽相同,对一个人构成的挫折情境,对另一个人并不一定构成挫折,其原因是每个人抗挫能力不一样。所以增强抗挫力是挫折教育的关键,而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平时在实践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度的挫折情境,教育学生容忍和接受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如美国进行的“吃苦教育”,美国教育家提出的“展开和促进与人接触、感受自然的运动,恢复和充实学生们的感性体验”。美国幼儿园里的学生每逢冬天,都要赤身裸体于风雪中滚爬跌打一定时间。天寒地冻,不少幼儿嘴唇冻得发紫,浑身发抖,但在一旁的家长个个硬着心肠,没有上前搂住自己的孩子。他们知道,这样不仅换来学生真正的健康,还能锻炼学生面对艰苦与挫折的意志。现在很多学校怕挨告,劳动教育、春游、校外活动几乎不搞了,学生缺少挫折教育的环境,学校实行温室式的培养,家庭实行保姆式培养,结果学生个个娇气十足,阳刚之气不足。各媒体一直在报到,某某学校一名女大学生从蓟门桥西过街天桥跳下身亡,当时警方从她口袋里找到了5页的遗书,女生在遗书中说自己压力过大;又报道,某校16岁初三学生留下遗书称因“害怕”不得不自杀,随后从教学5楼跳下。报道提出了学生为什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是啊,为什么?这里固然有家长、老师给学生的压力太大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学生抗挫折能力太低。老师、家长是应该讲究教育方法,但谁也不能照书本说。现在学生出走的、自杀的、喝药的,很多都是老师家长没说什么伤害的话,他们就做出了不该做的事,而一些经常挨训、挨打的学生很少有寻短见的。现在,学生缺乏挫折经历,学校应和家庭一道开展“逆境教育”,有意地创设一些困难与挫折情境,学校坚决不能放任自流,必须提出一些严格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学会接受约束,使学生从小学会自己解决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二、激发潜力

美国总统林肯21岁时一度经商失败,22岁参选议员落败,24岁经商又失败,26岁丧妻,他伤心得几乎崩溃。到49岁时,他前后共经历了10次竞选失败,但他不气馁,到52岁时,终于当选美国总统。日本本田汽车创始人本田,在他的传记中写道:“我的人生是失败的连续。”假如他不努力,是无法从一位修理脚踏车的小工,成为世界著名汽车厂的老板的。

要教育自己的学生不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勇敢的面对人生,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时刻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让学生有这样的信念,只要自己多努力,不论什么困难都能战胜。做事情要先计算,投入后要坚持,否则像很多人都抱着“生豆芽”的心态,今天刚把豆和水放进去,希望明天就可以卖豆芽,这是短视的,也是很难成功的。因此,做事情,不单只是把事情做到,还要做对,做任何事情只有勇于坚持,才会走向成功。未来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教会学生不畏挫折,学会竞争,敢于竞争,大胆迎接人生的挑战。

因此,人们平常说的生存争斗实际上是追求成功的斗争,他们在争斗中感到恐惧的,并不是第二天早晨不能吃到早饭,而是他们不能胜过自己邻居。未来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也是残酷的社会,不会竞争就不能生存,作为家长要让学生从小面对现实敢于斗争,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未来社会中成为成功者。

中考素材:逆境·挫折 篇4

【主题阐释】

逆境:

人们一般把挫折、困苦、不幸看作是逆境,当前也有人把重大疾病、残疾、感情不和、不团结等看作是逆境。总之,逆境严重影响到一个人的正常生活。但是,无论生存困境多么严峻,无论灾难的威胁有多么可怕,人都不要也不能丧失信心。一个身处逆境却依旧能含笑的人,要比一个陷入困境就立即崩溃的人,获益更多,因为身处逆境而仍能乐观的人,才具有获得成功的潜质。有些人之所以能在困难和挫折重重的情况下取得成功,那是因为逆境能产生一种向上拼搏的动力——把逆境当作赐予,当作成功的垫脚石!

挫折:

挫折,是我们人生征途中经常会遭遇到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一帆风顺的,人人都会面临挫折。可以说,挫折是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挫折既然难以避免,我们就应当坦然接受它,而不应对之无端地恐惧或害怕。因为挫折不会永存,每次挫折都会过去。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和合适的方法对待挫折、克服障碍的人,其挫折承受力就强,就能更好地获得对挫折的良好适应能力。这也正是当其他人被困难征服的时候,胜利者却能够继续生存,能够成功的原因所在。

【事实素材】

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攻打越国。越王勾践不顾范蠡的反对,发大军去跟吴国人拼个死活,结果越军大败,被吴军围困在会稽。范蠡给勾践出主意,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问自己:“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鼓励生产、奖励生育、训练军队,成为了强国。最后越王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

2.海伦·凯勒在黑暗中点亮人生

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她凭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5种文字。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后她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的赞誉和嘉奖。1959年,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运动。她写的自传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为英语文学的经典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发行。

3.无臂男孩刘伟用脚趾弹钢琴

东方卫视播出的《中国达人秀》,失去双臂的男孩刘伟出场后,没有讲述任何苦难,而是用双脚演奏了他美妙的梦想的感人事迹,让他一夜成名。

刘伟是个普通的北京男孩,10岁时因为意外触电而失去了双臂,但他没有意志消沉,而是展开了另外一段人生:他开始学习游泳,后来因为生病无法剧烈运动,只好放弃了这个爱好。19岁时,他开始学习用双脚弹钢琴,凭借超人的毅力和悟性,每天练琴7小时,一年内就达到了钢琴7级的水平。,他加入了北京市残疾人艺术团,并开始了音乐创作。“我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我能养活自己,虽然我体会不到拥抱别人的幸福感,但我能在音乐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面对评委的盛赞和观众如雷的掌声,刘伟只说了一句话:“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当时,在场的人都落泪了,全场爆发出更响的掌声。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表演,还是因为他惊人的毅力和教给我们的人生哲理。

【理论素材】

1.烈火见真金,逆境出英雄。——塞内加

2.身处逆境而泰然自若,乃高雅之极致。——冼星海

3.有理想的人能在逆境中看到希望,在黑境中看到光明。因为逆境只是过渡,黑暗也只是一时的过程。——罗曼·罗兰

4.逆境——这是天赋其人的可贵考验,在逆境中受过锻炼而走过来的人,可谓坚韧不拔。——松下幸之助

5.逆境有一种科学价值。一个好的学者是不会放弃这种机会来学习的。——爱默生

6.人在逆境里比在在顺境里更能坚强不屈。遇厄运时比交好运时容易保全身心。——雨果

7.一个人总是有些拂逆的遭遇才好,不然是会不知不觉地消沉下去的,人只怕自己倒,别人骂不倒。——郭沫若

8.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内,满前尽兵刃戈矛,销膏糜骨而不知。——洪应明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女儿问:“为什么有的西瓜甜,有的西瓜不甜呢?”父亲说:“甜的西瓜是因为被阳光照耀的时间长。”“那地里的西瓜不是都在接受阳光的照耀吗?”女儿又问。父亲说:“是啊,阳光是公平的,它一视同仁地照耀着所有的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热,躲在阴影里,不肯接受阳光的照耀。”

要求:1.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技法点拨】

西瓜甜是因为接受了阳光照射,不甜的原因是因为只躺在阴影里不愿意接受阳光。材料中的“阳光”寓意历练、磨砺,而“阴影”寓意逃避。所以此题可以确立如下写作角度:

逆境及挫折是人生一大课堂 篇5

亲爱的通友,凭着一个共同的信念让我们走到起,遇着一场强加的人祸把我们拧成一股绳;在朗朗的天空,阳光普照的日子里,我们遭遇狂风暴雨般的袭击;我们面对着是一伙披着法律外衣的强大的对手,平日里那种爱民,为民的形像,此刻化为乌有。冰冷的手铐,无情的威迫,替代了往日深深的警礼!疯狂的打压并没有让它的主子满足;一轮又一轮恶意的媒体围剿,弑意地向无势无权的无辜草民,做精神上的毫无人性的摧残!它们为了既得利益的拢断目标,为了个别人的私欲,扭曲国家的法律来摧毁民心;它们打着反传的旗号来分离党群关系,它们披着法律的外衣在给共和国抹黑!

陷害与摧残无法动摇我们的意志,追捕与关押无法阻挡我们维权,从一盘散沙的抗争,到有组织有计划的维权,从镇江讨说法,到捐款请律师,从网上邮件,到博客呐喊,SJT人向强权说NO!SJT人没有被吓倒,SJT人没有惧丧,没有沉沦!我们是一支打不散的队伍!我们是一座摧不垮的城池!

记得马云有这样一段话;我永远相信只要永不放弃,我们还是有机会的。最后,我们还是坚信一点,这世界上只要有梦想,只要不断努力,只要不断学习,不管你长得如何,不管是这样,还是那样,男人的长相往往和他的的才华成反比。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对大部分是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个人不要放弃今天。“

挫折教育与逆境教育 篇6

顺境对于实现理想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在顺境中前进,如同顺水行舟,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使人们更易于接近和实现目标;但是顺境中的气氛、优越条件,有容易使人产生骄气和娇气,自满自足,意志衰退。

逆境对于实现理想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在逆境中奋斗,犹如逆水行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风多的艰辛,才能成功。但逆境和可以磨练意志、陶冶品格、丰富战胜困难的经验,丰富人生阅历。只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坚持科学的态度,逆境不但不会把人打倒和鸭块,反而能使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创造出乎意料的奇迹。

迎高潮而快上,乘顺风而勇进,这是身处顺境的学问,是善于抓住机遇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方式;处低谷而力争,受磨难而奋进,是将压力变为动力,这是身处逆境的学问。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对于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只要善于利用顺境,用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横沟实现。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把每—次的失败都归结为一次尝试,不去自卑;把每一次的成功都想象成一种幸运,不去自傲。就这样,微笑着弹奏从容的弦乐,去面对挫折,去接受幸福,去品味孤独,去战胜忧伤。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去把“人”字写直写大,活出一种尊严,活出一种力量,不向金钱献媚,不向权势卑躬。清贫,是一首朴素的歌;平凡,是一行亮丽的诗。微笑着,我们去唱去吟,去平静中看红尘飞舞,在孤寂中品世事沉浮。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把尘封的心胸敞开,让狭隘自私淡去;把自由的心灵放飞,让豁达宽容回归。这样,一个豁然开朗的世界就会在你的眼前层层叠叠打开:蓝天,白云,小桥,流水„„潇洒快活地一路过去,鲜花的芳香就会在你的鼻边醉人地萦绕,华丽的彩蝶就会在你身边曼妙地起舞。?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眼泪,要为别人的悲伤而流;仁慈,要为善良的心灵而发;同情,给予不幸的朋友;关怀,温暖鳏寡孤独的凄凉。微笑着的我们,要用微笑的力量,去关照周围,去感化周围,去影响周围,直到每一个的脸上都挂起一片不落的灿烂笑容。?是的,就这样,让我们微笑着面对生活带给我们的一切。

1.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挫折,适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促使人奋进。挫折又是一种挑战和考验。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关键的问题是应该如何面对挫折。

人们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能够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痛苦,多些顺利少些挫折,可是命运却似乎总爱捉弄人、折磨人,总是给人以更多的失落、痛苦和挫折。记得我曾读过这样一则故事:草地上有一个蛹,被一个小孩发现并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长时间,身子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天真的孩子看到蛹中的蝴蝶痛苦挣扎的样子十分不忍。于是,他便拿起剪刀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脱蛹出来。然而,由于这只蝴蝶没有经过破蛹前必须经过的痛苦挣扎,以致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自然,这只蝴蝶的欢乐也就随着它的死亡而永远地消失了。这个小故事也说明了一个人生的道理,要得到欢乐就必须能够承受痛苦和挫折。这是对人的磨炼,也是一个人成长必经的过程。

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将奋斗的目标定得过高,能力与期望值存在差距等。另外还包括心理冲突的因素。比如,一个大学生很想专心攻读博士学位,可又处于热恋之中;读书与恋爱如鱼与熊掌,他希望兼而兼得之,但对他来说最佳做法是只选其一,这就是一种“双趋冲突”。又如,一对正谈恋爱的男女,接触几次后就觉得该谈的都谈了,再也没什么可谈的了,俩人只能你看我,我瞧你,显得十分尴尬,可一个人会更觉寂寞。这就叫“双避冲突。”1

人在遭遇挫折时,往往会感到缺乏安全感,使人难以安下心来,工作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那么,人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又应如何进行调试呢?以下十种方法,不妨一试: 第一,沉着冷静,不慌不怒。

第二,增强自信,提高勇气。第三,审时度势,迂回取胜。所谓迂回取胜,即目标不变,方法变了。

第四,再接再厉,锲而不舍。当你遇到挫折时,要勇往直前。你的既定目标不变,努力的程度加倍。第五,移花接木,灵活机动。倘若原来太高的目标一时无法实现,可用比较容易达到的目标来替代,这也是一种适应的方式。

第六,寻找原因,理清思路。当你受挫时,先静下心来把可能产生的原因寻找出来,再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七,情绪转移,寻求升华。可以通过自己喜爱的集邮、写作、书法、美术、音乐、舞蹈、体育锻炼等方式,使情绪得以调适,情感得以升华。

第八,学会宣泄,摆脱压力。面对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有人惆怅,有人犹豫,此时不妨找一两个亲近的人、理解你的人,把心里的话全部倾吐出来。从心理健康角度而言,宣泄可以消除因挫折而带来的精神压力,可以减轻精神疲劳;同时,宣泄也是一种自我心理救护措施,它能使不良情绪得到淡化和减轻。第九,必要时求助于心理咨询。当人们遭遇到挫折不知所措时,不妨求助于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医生会对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循循善诱,使你从“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中,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第十,学会幽默,自我解嘲。“幽默”和“自嘲”是宣泄积郁、平衡心态、制造快乐的良方。当你遭受挫折时,不妨采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比如“吃亏是福”、“破财免灾”、“有失有得”等等来调节一下你失衡的心理。或者“难得糊涂”,冷静看待挫折,用幽默的方法调整心态。人生在世,不可能春风得意,事事顺心。面对挫折能够虚怀若谷,大智若愚,保持一种恬淡平和的心境,是彻悟人生的大度。一个人要想保持健康的心境,就需要升华精神,修炼道德,积蓄能量,风趣乐观。正如马克思所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人们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能够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痛苦,多些顺利少些挫折,可是命运却似乎总爱捉弄人、折磨人,总是给人以更多的失落、痛苦和挫折。记得我曾读过这样一则故事:草地上有一个蛹,被一个小孩发现并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长时间,身子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天真的孩子看到蛹中的蝴蝶痛苦挣扎的样子十分不忍。于是,他便拿起剪刀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脱蛹出来。然而,由于这只蝴蝶没有经过破蛹前必须经过的痛苦挣扎,以致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自然,这只蝴蝶的欢乐也就随着它的死亡而永远地消失了。这个小故事也说明了一个人生的道理,要得到欢乐就必须能够承受痛苦和挫折。这是对人的磨炼,也是一个人成长必经的过程。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从严师到挚友,从严格到赏识。如今,表扬成为激励式教育的又一方式。表扬在激励学生方面确有重要作用,但有些人过于夸大表扬的作用,于是出现了细微之处见真谛,平凡中找出不平凡,挖掘不明显的优点加以赞扬。甚至还要在最少期望时赞扬学生。伴随而生了种种表扬法:登榜表彰、上报表彰、大拇指称赞、微笑称赞法等。还有人提出:一句表扬顶得上一百句批评,对学生只能表扬不能批评。我认为这种观点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要接受教育的学生呢?犯错误是学生的权利,每个人都是在错误与失败的锻造中成长起来的。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试问有多少人能够一帆风顺呢。现

在的孩子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如何面对惨淡的人生。我认为应让学生享受挫折,在挫折中逐渐地成长起来。

山西的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安全问题逐渐被提到日程上来。注意交通安全、饮食卫生、人身安全等等问题虽然可以避免大规模的人员伤亡,但自杀、离家出走却屡禁不止。自杀已成为15-40岁人群的首位死因。研究发现,在我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出现长期严重的心理创伤,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负担。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每年自杀发生率超过10万分之20以上,为高自杀率国家,我国已经成为高自杀率国家。①最近有媒体随机采访了一所大学的部分学生,竟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承认曾经

有自杀的想法或冲动,多么严重的状况!被家长责备,遭老师批评,失恋,与同学发生矛盾,学习成绩不能提高,遭到别人的指责,甚至减肥不成功都可以成为自杀的理由。他们一旦身处逆境便悲观绝望,常常冲动地以自杀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完全不顾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方面的报道更可称得上是连篇累椟。人们不仅要问:如今的学生怎么了?何以变得如此脆弱?自杀率可以统计,但那些因为一点失意就丧失学习工作的信心,从此萎靡不振的人又有多少,这个数字该如何统计呢?种种情况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显然学生们的所作所为只是现象,本质则是我们的教育制度和社会形态一定有了某些疏漏。如果稍加留意,我们不难发觉现行教育制度日益突出的弊端:只重智育,不重德育,甚至可以说是唯有智育。虽仍有一些只做表面文章的德育,但在学校普遍疯狂敛财,只一味注重升学率的情势下,谁还肯信?是故早已为家长和学生共同嗤之以鼻了。社会形态则是竞争的加剧和独生子女这一代人难以避免的承受能力显著降低。即家庭对独生子女的过度爱护,使之成了温室里的花朵,见不得一些儿风雨。矛盾的焦点或许在于,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与青少年心理的日益脆弱的矛盾已经日益显现并且加重,现在的孩子很少经厉挫折和失败的洗礼,自理能力太差,袜子都要父母洗的高中生如何面对生活,如何承担责任,如何与人相处。每一个孩子都认为自己应该是核心,是这个家庭的百分之百,他们也确实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但走进教室他只是四十几分之一,走进学校他只是千分之一,走进社会只是十几亿分之一,这种反差他如何适应?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夫,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历史上哪一位名人不是在挫折和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呢?西汉的司马迁,因为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获罪被处以腐刑,他承受了在当时士大夫阶层看来比死都还难受的奇耻大辱,秉笔直书,写下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留下了富含哲理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千古名句。司马迁笑傲生死,以顽强的意志拼搏,获得了生命的升华。“西伯拘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②。可以说,挫折教育的思想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不仅人是如此,动物也一样。美国阿拉斯加自然保护区,这里的管理人员为了保护野鹿,将狼消灭了。从此,鹿再也不必为逃避天敌而奔跑,于是病弱残疾者与日俱增,最后竟至濒临绝种的境地。这时,管理人员醒悟了,将几只凶残的狼引回鹿苑。有了天敌的威胁,鹿群频于奔命,很快恢复了往日的生机。由此可见,挫折不仅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需要,更是我们生存的需要。试想,一个从小到大从没经历过哪怕最小挫折和些轻微风浪的人,如果在他以后的生活中突遇稍大些的风浪,他能不惊慌失措,胡乱作为吗!挫折教育的实质就象是给学生打的免疫预防针,用小的感染来激发其自身免疫功能的建立。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发现那些经常生点感冒发烧之类小病的人,寿命往往不见得短;倒是那些平时看起来壮得像头牛,从来都不生病的人,一旦生病就常常是恶性肿瘤之类的恶疾。这种现象在医学上已有解释:肿瘤的发生,是机体免疫监控系统障碍导致细胞增生无度的结果。不时生点小病的人,其免疫系统经常被启动,保持相当的警惕性,一有风吹草动,立刻投入

战斗。而后者由于抵抗力较强,免疫监控系统处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状态,遭遇细胞恶性增生时来不及反应,结果一发不可收拾。

人的生理如此,心理也是如此。挫折,是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逃避的事件。一个人对抗挫折的能力,与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他曾经应对挫折的经历。遇小挫而胜之,可以为受挫者留下宝贵的经验,增强其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经常应对小挫折的人,往往能在大挫折面前坚韧不拔,而那些毫无挫折经历的人,一次大的挫折就可能使其一蹶不振。时间会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饰,会在美人的额上掘深沟浅槽;会吃掉稀世之珍!

浅谈挫折教育与幼儿的发展 篇7

一、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和面对挫折

幼儿对身边事物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体验不断得到强化,使他们的心理反应逐渐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从而产生一种稳定的状态。幼儿在学习知识、接触外界事物时,离不开成人的帮助,假如这种帮助变成了代替,幼儿就会缺乏克服困难的心理体验,一旦因受挫而达不到预期目标就会产生强烈的畏难和依赖情绪,造成学习障碍和心理负担。如:有些小班刚入园的孩子由于家长过度呵护使他们不会自己穿衣吃饭。来到幼儿园后,老师要培养他们自己动手,许多孩子的依赖心理暴露出来。他们因为不会做而急得大哭。我们在工作中认识到,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首先要破除幼儿的依赖心理。当幼儿在一日生活和学习活动中遇到困难,没有条件得到成人的帮助,他们就会为克服困难做出自己的努力。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认识挫折,感受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勇于克服困难、不畏挫折的能力,产生一种积极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勇于面对挫折的自信心及心理调节能力。

二、将挫折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增强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

教师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心理特征设计活动,做到层次分明、形式多样,并尽可能与幼儿的常规行为相结合,潜移默化地把教育理念渗透到日常活动之中,培养幼儿正确对待挫折的能力。从小班入园开始直至大班毕业,逐步培养幼儿学会自己吃饭、洗手、穿脱衣服、整理床铺、收拾玩具等事情。这些看似简单的事对于幼儿来说并非容易,会遇到许多困难,遭受许多打击和挫折,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做好。老师要做的是告诉孩子,失败了没关系,多练习几次就会好的。树立幼儿信心,让他们自己想办法,使其懂得每做一件事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幼儿在学习中得到了快乐,慢慢形成开朗、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是抗挫必需的心理基础。老师以故事的形式教育幼儿勇敢战胜困难,不怕艰苦的勇气和毅力。讲一些中外名著、中国文化经典、科学家的奋发道路及幼儿身边的闪光故事,这些故事中生动的形象,不屈不挠的精神,如细雨润物般滋润着幼儿的心灵,强烈地感染着他们。让他们学会乐观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勇敢地克服困难,提高自身的能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并懂得许多获得成功者都遇到过各种挫折,他们正是克服了种种困难才获取成功的。直观形象的游戏能告诉幼儿,遇到困难时,要开动脑筋,想方设法战胜它。一个人不行,就大家一起努力,直至取得最终胜利。通过给幼儿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幼儿遇到困难后启发他们去思考更有效的解决方法,鼓励他们不断尝试,帮助幼儿积累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经验。

三、坚定幼儿战胜挫折的勇气和抵抗挫折的信念

一位哲人说得好;“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在幼儿承受挫折的时候,教师需要给孩子适当的鼓励,不断的挫折得不到鼓励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会产生严重的受挫感,从而渐渐失去探索的兴趣;当孩子遇到困难退缩时,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幼儿坚持不懈,告诉他们失败后可以重新再来。例如搭积木,积木突然倒塌了,孩子会很失望,此时,老师需要在他旁边轻轻地鼓励他:“你很棒,你再试试,你会成功的。”亲切的话语可以给幼儿自信,让他们有勇气面对失败,懂得对待失败不要一味的生气、沮丧,而应继续坚持,从失败的阴影和低落的情绪中挣脱出来,重新再来。挫折教育是培养幼儿坚强意志品质的重要内容,老师应教给他们自我鼓励的话:“没关系,我一定能成功。”在幼儿做出努力并取得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幼儿体验成功,从而更有信心去面对新的挑战。

挫折教育与逆境教育 篇8

赏识教育是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的能力、兴趣、意愿、动机、行为加以肯定, 让其看到自己的价值的一种方式。它的核心在于爱护和发展个性,使受教育者内心深处的合理需求得到满足。举个简单的例子,笔者的孩子4岁半时,刚学会写“0”,但是写得不圆。我夸奖他说,“你真棒,已经学会写字了。”很显然,孩子得到夸奖后,备受鼓舞,继续练习写数字。我没有批评他说,“你写的是什么呀?一点都不圆”。可以设想一下,孩子假如刚开始学习写字就受到批评,自信心必定倍受打击。值得一提的是,家长普遍对学前儿童实施赏识教育,而对学龄阶段后的孩子,很多家长往往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一旦孩子考试成绩差或某些方面表现不好,则不自觉的采取了批评、责备甚至谩骂的方式对待孩子。长此以往,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备受打击。

挫折教育是让孩子在受教育的成长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孩子的潜能,使孩子从小不怕吃苦,有独立意识,能经受挫折。比如,孩子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后,让孩子自己系鞋带。一开始,孩子可能觉得困难重重,动作复杂。但是,一旦掌握了系鞋带的技能后,就不觉得系鞋带是很复杂的事情,甚至产生了小小的自信心。再比如,孩子跌倒后,家长不要大惊小怪,让孩子自己站起来。家长的这种“无所谓”反应,无意中在暗示孩子,跌倒是很正常的事情,没什么大不了。

从字面上来看,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似乎是冲突的。其实不然。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赏识教育,简言之,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除了自信外,坚强和持之以恒也是成功的必备因素。挫折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坚强和持之以恒的性格。只有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够培养出心智健康的孩子。没有挫折教育,仅对孩子实施赏识教育,则有可能促成孩子自负和飞扬跋扈的性格;相反,对孩子仅仅实施挫折教育,一味忤逆孩子的意愿,则有可能导致孩子自卑和悲观等负面性格的产生。

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的主次关系则要因人而异。对于自信满满的孩子来讲,应加大挫折教育的力度,增加孩子抗打击能力,让孩子意识到,挫折是很正常的,挫折是成功的入场券,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经常在网络上或报纸上看到类似的报道:某学生因为考试成绩差,不堪其辱而自杀。我想,这种现象之所以频频发生,一方面,客观上与“唯分数论”的校园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主观上与学生从小娇生惯养,抗打击能力差有关。当然,对于自卑的孩子来讲,家长们要在平时加强赏识教育,鼓励孩子多尝试,看到孩子有进步就鼓励,让孩子意识到,我不比别人笨,只要认真去做,我也可以做得很好。

总之,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如同西餐中的刀与叉。一方面,刀与叉配合使用,方能快速而有效的享用西餐,如同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须配合使用,才能教育出心智健康的孩子;另一方面,刀与叉孰重孰轻,决定于西餐的种类,就如同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挫折教育与逆境教育 篇9

生活并不总是充满鲜花和欢乐,有时突如其来的不幸、挫折、困苦,甚至是灾难,让人防不胜防。对于这 些客观存在,未来的一代“独生子女群”,能否具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和适应能力,是逆境教育应得到重视 的决定因素。所谓逆境教育,就是失败教育或受挫教育,是针对人们在意志的支配下,克服和排除个体目的实 施过程中受到干扰、破坏、损害、阻碍而进行的教育。逆境教育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因此必须从小学生 抓起。

一、逆境教育思想在意志培养上的体现

意志是人的心理机能,坚强的意志是在明确认识的前提下形成的。有了明确的认识,才有正确的态度、鲜 明的观点和坚强的意志。逆境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凡事有明确的目标,并表现出主动性和自制力,向预定的目标 迈进而不为其他因素所干扰。在艰苦的情况下形成坚强的意志,要求学生在正确的认识促动下,战胜困难,克 服挫折,排除险阻,取得成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试用本)的《中国石》,写的是一 个戈壁滩上的哨兵捡到一块像雄鸡的天然肖形石,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石”。后来“中国石”赢得了“最佳宝 石”的盛誉。从此以后,无论在怎样寂寞艰苦的情形下,这位哨兵都能克服一切困难,顺利完成人民交给他的 站岗放哨的重任。祖国在他心中,“中国石”给了他巨大的力量,所以他能克服戈壁滩这个逆境。因为这位战 士懂得:我为祖国站岗放哨,祖国安全我安全。第十册的《挑山工》,讲述了挑山工负重登山要比游人多走路 ,和游人同时起程却常常走到游人前面,提前到达目的地。这靠的就是一种坚强的意志。就像挑山工朴素而又 富于哲理的话,“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因为挑山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可见人们 在极其困难的情境下,意志的培养、锻炼、形成是在正确的认识驱使下进行的。对此,教学中要给予充分的重 视。

“逆水行舟难上难”。在逆境中战胜一切不利因素而汲取成功的养汁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有坚强 的意志和不畏挫折的勇气的。能承受挫折,就能战胜困难。顺利中勇于拚搏是不难做到的,难的是在挫折中不 气馁,迎头赶上。《圆明园的毁灭》(试用本)表现了中华民族在一个时期中所受到的挫折。这惨痛的教训, 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记住一部“心酸史”,并从中深刻地认识到:国家落后、贫困,就挨打受欺侮。为了振兴中 华民族,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就要发愤读书。教学此课就要教育学生在挫折中抬起头,不畏艰难,迎接挑战 。

二、逆境教育思想在品质形成上的体现

品质是人们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某些比较稳定的行为特征。优秀的品质要从小培养,形成了良好的品质, 意志的锻炼才更加坚决。良好品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长期磨练中稳定下来。在艰难、危险、挫折 、逆境中培养优秀的品质,要求学生从小就应“修身养性”,磨练意志,使自己的品行不断完善、美好、高尚 起来。《考试》(试用本),写的是一位外国教育家在中国小学生中做实验获得成功的事。当教育家问学生原 因时,学生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对此,这位教育家感慨万分。《一个苹果》一 文叙述了在一次战役中,整整7天没喝过一口水的战士,谦让地传一个苹果吃的动人故事。《飞机遇险的时候 》写的是周恩来在飞机遇险的情况下,不顾自己的安危,把安全的希望留给别人的故事。《倔强的小红军》叙 述了在红军长征路上,一个“红小鬼”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结果留给自己的故事。课文所讲述的人物 都具有一种可贵的、优秀的、高尚的品质。有了这样的品质,无论在怎样的逆境中都会顽强不息地拼搏。教材 中的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要使其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力量,促使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教师就要善于启 发诱导,也就是要用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打动学生,熔铸成学生高尚的品质。要充分利用教材,进行生动、形象 、灵活、自然的教学,只要不断努力,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

家庭教育中挫折教育的方法 篇10

第一,利用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挫折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所以利用生活中自然产生的挫折情境,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自然情境因为有自然性和真实性,能使孩子充分地体验挫折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挫折的思考和领悟会更成熟。如,孩子跌倒了,家长不要去扶,要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这就是一种简单而实际的磨炼。生活中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要学会放手,给孩子学会独立的空间和接触挫折的机会。

第二,通过创设困境进行挫折教育。为了让孩子适应现代人的竞争能力,家长应舍得让孩子去吃苦,并有意识地去给孩子创设一些困境,使孩子的意志得到更好的磨炼。国外的学生教育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如日本有许多学生园,无论是春夏秋冬,都让孩子进行裸身锻炼;美国汽车大王福特尽管身价亿万,却要求子女去打工挣钱;印度已规定了小孩子的“饥饿日”。这些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

3.学生挫折教育的方法

第一,客观地评价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由于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及成长背景不同,所以也会各有长处和不足。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家长只看到孩子的优点,而无视他的缺点,孩子也就会对自身的不足缺乏认识而变得骄傲自满并且不能接受失败。如果家长对孩子教育期望过高,不符合实际,就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使孩子不敢面对失败。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谓知己,就是说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这样我们才能知道未来的人生道路可能会在哪方面受到挫折。而知彼就是要帮助孩子认识环境、了解社会,如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现实生活中又存在哪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等。必须让孩子懂得做事要向高目标努力,但同时也要做好承受最坏结果的思想准备。

第二,给孩子树立榜样,培养孩子克服、战胜困难的信心。家长在学生的眼里是非常高大、无所不能的,家长的言行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对学生来说家长的行为是最具说服力的榜样。因此,作为家长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常常向孩子讲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并教育孩子要把名人作为榜样,激励学生勇敢地面对挫折。要让孩子知道:只有在挫折中不断进取的人,才有可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第三,为学生创造交往的机会,培养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家长要尽可能为孩子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在闲暇时多带孩子到公园、游乐场活动或到亲戚朋友家做客,鼓励孩子不断适应新环境,多与人交往,从中可以使学生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并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耐力,培养互助精神,增强团结友爱的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第四,引导学生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一是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首先应纠正自己的教育态度和方法,从孩子自己吃饭、穿衣服开始,大胆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二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到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一定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三是培养孩子自己做决定的能力。家长应注意创造机会,在家中营造民主的氛围,给予孩子决策的权利,培养孩子选择和作决定的能力。

第五,加强艰苦磨炼,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家长应创设一些特定的情况,加强对孩子艰苦磨炼,让孩子获得适应能力。一是让学生体验“累”的滋味;二是让学生体验“饿”的感觉;三是让学生体验“冷热”刺激。

第六,增强孩子心理防卫机制,树立正确的成败观。我们知道健康不仅是身体上的,还包括心理上的,甚至心理健康被看做是更为重要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提高其对挫折的忍耐力,消除负面影响,增强学生的心理防卫机制。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教会孩子在失败中总结教训,鼓励孩子在挫折中百折不挠,最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成败观。

挫折教育与逆境教育 篇11

在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中,丹麦王的儿媳奥菲莉亚发疯投河的那场戏里,美丽的奥菲莉亚一用四种赋予寓意的花编织了花环,其中一种便是象征着她自己的雏菊。当花环编好后她踩上了河边的柳树枝,想将花环套在柳条上,可惜花环还未套上柳枝就断了,奥菲莉亚便带着自己编的雏菊花环掉进了水里,嘴里还唱着她的歌谣,一点儿也没有意识到正发生在她自己身上的死亡。

雏菊总是与少女的纯真和美联系在一起,除了逆境中的坚强有时还带着少女心的任性。在十三世纪匈牙利的玛格丽特公主为了拒绝父王为其所选的夫婿,执意进入了修道院成为一名修女,为了纪念这位勇敢的公主,雏菊便成了基督教仪式中圣玛格丽特的花朵。

雏菊型的女人在人生的重大选择面前总让人想起那副画面,少女借着一片一片剥下来的雏菊花瓣,在心中默念:爱我,不爱我。直到最后一片,用来占卜爱人的心意或者未来的结局。雏菊,就是永远的少女心吧。这类女孩子虽然表面不起眼,但纯真的特质有时往往却是获得幸福意外的筹码。

GRACE:你怕老吗?你认为女人是否有美丽的巅峰期,如果有那该是在什么时候?你怎么看待女人和年龄的关系?

“现在是我最喜欢的状态,可以像女孩儿般任性,工作的时候又拥有成熟女人所该有的担当。很多人对三十岁感到恐慌,一定要作某件事。可是我完全没有。我只希望自己从来没因为这行业的华丽或喧嚣,而迷失掉对表演的热情,也不要因为名利而违背内心。”

GRACE:“十年”这个词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你过去的十年带给你什么?未来的十年你希望怎么度过?

“出道近10年,出演了13部电影,对我来说,每一个角色都是我认知自己的方式,而认知的过程就是我10年间的成长历程。10年间,我在努力寻找一个平衡点,这个行业有很多诱惑和利益,其实很容易让人一下就变成一个挥霍娇气的人,但我希望还是跟大家一样,过一个节制点的生活。”

GRACE:你最喜欢什么样的香味?这种味道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你才能闻到?

“ 寒冷冬天里的温暖咖啡香。”

GRACE:你觉得什么是优雅的生活?你怎么理解生活中的优雅?

“我想要成为凯特·布兰切特那样的演员:生活很自在,心里很自由,很懂得生活,给周边的人带来快乐,然后在专业上又很专业。我想成为这样的女人,在我眼中她是最优雅的化身。”

GRACE:通常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消减愤怒?在压力颇大的生活里,你怎么看待那些让你愤怒的人和事?

“曾经看过一本书的书腰,上面写的话语,那道理正是如此:所有的挫折与生命中的逆境,其实是伪装的祝福!愤怒,让我更加理智与不易迷失,可以比较清清爽爽地在这个行业里面。保持一个比较普通人的状态,而不是一个被捧着的公主的状态。”

GRACE:你会怎样度过独处的时光?身处喧嚣的娱乐圈,你会选择投入去享受每一次热闹的聚会,还是会选择与人群保持一些距离?

“我的生活很简单,喜欢看书,我看小说比较多,对于哲学也很着迷。还有听音乐、看舞台剧、跟朋友吃饭、旅行。有工作就做,就这样而已。我很不习惯在人群太拥挤的地方居住,向往那种推开窗户就能闻到一股青草味的地方。”

GRACE:你喜欢树一般的踏实,还是风一般的自由?

“自由。”

GRACE:你认为爱情永远比事业重要吗?

“我觉得二个人腻在一起的话,世界会变得狭隘。二个人应该要各自去体验生命跟这个世界,然后当你们在靠在一起时,会激出来的火花就更多,聊的东西也会越丰富。”

GRACE:如果你去旅行,下列的物品里只能带一件:一本书、一只腕表、一瓶香水、一面镜子,你会选择哪一件?

“带个本子吧,没事儿可以写写画画,涂鸦旅行中的景色和心情。我一直希望能够当背包客,想花两个月去好好的旅行,但是现实生活中因为工作很难做到。”

挫折教育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篇12

1、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激荡与环境变迁的影响。

任何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现实中, 都不得不与他人结成这样或者那样的社会关系。鲁滨逊那样的生活方式在今天的社会现实中毕竟是极少数。众所周知, 中国现在正处于一个剧烈的转型期。尽管这种转型是以和平的方式进行的, 但是其对人们造成的思想影响不亚于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变革。中国正在经历一个由封闭走向日益开放、由传统走向现代、由计划走向市场的这样一个转轨的历史时期。这种转型所造成的历史阵痛, 对于已经从事工作很久的中学生的家长而言, 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和适应, 而刚刚或即将年方弱冠的中学生自不必说。

2、自身生理与心理发育的阶段性特征。

中学生主体大约在15周岁左右, 其年龄阶段决定了自身具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况且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 家长的过份溺爱造成了孩子性格的任性。其成长环境的优越, 使得他们在自主生活和独立处事方面面临着很多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同学就出现孤独、苦闷、等挫折心理。有的同学因不良的人际关系而心情烦躁、紧张, 或干脆为了逃避复杂的人际关系而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

由于生理年龄的特殊性, 中学生群体心理年龄也在发生着变化。由于对于异性的好奇和渴望, 以及对于爱情本质的把握和理解尚有相当差距, 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加入到早恋的行列。虽然中学生从法律意义上来讲, 已经属成年人, 但其心理成熟却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我们不否认有的中学生是真心相爱, 但的确也有一部分同学是为了排除孤寂, 追赶时髦, 互相攀比。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和老师的警告和反对, 以及对毕业后的预期又很容易使他们的心理难以承受。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脆弱的感情一旦受到一点挫折, 就会立刻表现为焦虑不安、郁郁寡欢, 甚至有的人破罐子破摔, 从此一蹶不振, 对整个社会不满, 对他人不信任, 心理发生严重的扭曲。

二、挫折教育视角下的中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与实现

1、就社会的层面而言, 应该有一个法制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思想道德体系。

我们知道, 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 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理顺和协调, 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但无庸讳言, 由于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 社会的公正与正义还没有完全实现, 还存在着种种丑恶的社会现象, 社会心理还存在着失衡的现象。这当然会对中学生群体产生不可避免地影响。因此, 一方面政府、社会力量、学校和家庭要面对现实, 从实际出发, 正确引导中学生来分析、看待这个事实。另一方面, 也要中学生自身努力, 力求客观地加以分析和判断。

2、就学校本身而言, 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环境对中学生的思想、情绪、情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识地对校园环境进行建设, 对学生政治素质的提高、道德品质的形成极为重要。另外, 高校也应该注重对教室、食堂、图书馆、宿舍等场所的建设, 使这些地方既有文化的涵养, 更有精神的砥砺。校园文化蕴含于一草一木, 体现于校园中生活的每一个成员主体。但最为重要的当属大学精神的建构与传承。大学精神源于大学发展历程中的先进文化积淀和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结合。在实践上, 它是人员素质和先进制度的高度统一, 它与学校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是学校整体面貌、水平、特色以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 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 是引导学校走向, 塑造高校品格的内在之本。

3、就学生主体层面而言, 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培育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在中学生群体中, 同学的互助也是一种战胜挫折的极为重要的手段。而这种手段能否发挥关键作用, 跟群体中的成员有没有强烈的团队精神关系至重。中学生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 有着不同的家庭成长环境、经历着不同的个人挫折、更存在着不同的个性特征, 所有这些都使中学生群体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挫折的理解有着非常良好的互补性。具备较强的团队精神的人更容易适应新的环境和胜任他的工作。

二是积极搭建社会实践的平台。社会实践不仅能拓宽中学生的眼光、增强他们的耐挫性, 而且能教授给中学生们校园中学不到的东西。与社会一些相对复杂难以处理的事情相比较而言, 学校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小挫折自然也就很容易克服了。另外, 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还能够丰富学校比较单一的生活。利用这些时间, 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 无疑对于中学生的成长是有好处的。参加社会实践不仅可以让中学生重新认识自我, 重新自我定位, 而且, 对于其对于社会的把握和理解也很有好处。使得他们了解社会需求什么, 自己应该怎样做。即使一时间个人难以做到, 也可以使他们有一个比较现实的心理预期, 能够减轻中学生的挫折心理, 从而有利于中学生尽快地适应社会。

上一篇:垄断行业的改革下一篇:姚明,我们永远支持你的作文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