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的挫折教育

2024-11-21

家庭中的挫折教育(精选7篇)

家庭中的挫折教育 篇1

挫折承受力是指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能够适应挫折、积极自主地抵抗和对付挫折,从而摆脱困境,使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挫折承受力包括挫折耐受力和挫折排解力两个方面。挫折耐受力又叫挫折容忍力,是指人们受到挫折时经受得起挫折的打击和压力,保持心理和行为正常的能力。它是对挫折消极被动的适应,要求个体要忍受挫折,接受现实。其典型特征是忍辱负重。而挫折排解力是指人们受到挫折后,能积极改善挫折情境,解脱挫折状态的能力。它是对挫折积极主动的适应,要求个体要战胜挫折,改变现状。其典型特征是拼搏进取,夺取事情本身的成功。可见,挫折耐受力为挫折排解力提供了基础,而挫折排解力则是对挫折耐受力的进一步发展。它们都是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共同组成为挫折承受力。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马克思曾经说过:“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因此,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青少年挫折承受力培养的基础。那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如何去培养孩子的挫折承受力呢?

一、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受。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己在某方面“能力”的判断,对自己的价值、信念、意见以及是非对错的肯定程度。一个人的自信心越强,心境就越开朗,也就越能经得起失败和挫折的考验,承受住挫折造成的压力。无数事实已反复证明,自信是战胜挫折的内驱力,是成功的基石。但是,初中生对自己的自信程度往往容易把握不当。每当遇到一两次挫折和失败时,他们就容易认为自己很无能而陷入极度自卑之中,因此家长要努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首先,家长要用民主的方式平等地对待和教育孩子。笔者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当孩子考试失败,成绩不理想时,有56.3%的家长能帮助孩子分析原因,鼓励孩子树立信心,采取的是民主的教育方式;有43.7%的家长面对孩子的考试失败,要么打骂、责怪孩子,要么用各种办法安慰孩子,要么不闻不问、漠不关心,采取的是粗暴专制、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国外不少研究证实,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如粗暴专制、放任、溺爱等)会使孩子丧失自信心,不利于其挫折承受力的培养。其次,家长要有意识地教育孩子学会客观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可以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鼓励他们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增强战胜挫折的信心。最后,家长对孩子要抱有适度的期望。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提出略高于其实际水平的期望,让孩子通过努力,即“跳一跳”就能达到,使他们在达到一个又一个的目标中,增强自信,不断进步。

二、经常与孩子沟通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容易出现“闭锁心理”和“逆反心理”。他们在情感上会自然而然地逐渐与父母疏远,而将情感偏向于关系密切的同龄朋友。这样,同龄朋友就成了他们发泄不满、平衡心理的重要场所。但同龄朋友毕竟阅历浅、知识经验少,因而不能对他们遇到的挫折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那么,家长如何达到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呢?

首先,家长要信任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将自己的心扉完全向家长敞开,家长也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其次,要学会倾听。在与孩子平等的对话过程中,家长要积极倾听,巧妙启迪,让孩子在彼此真诚的交流中体悟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家长只有以合理的方式,用真诚和理解的态度去对待孩子,才能达到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当孩子遇到挫折出现心理障碍时,也才能不失时机地帮助和指导孩子,提高其挫折承受力。

三、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责任感又叫责任心,是指个体对自身在社会和自我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的一种意识,对自己在道德活动中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是否满足其道德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他既会对自己负责,也会对他人负责,更会对社会负责。为了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那份责任,每当遇到挫折时,他会想方设法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强烈的责任心能激起孩子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是孩子战胜挫折的不竭动力。然而,一些父母只注重培养孩子的智力,从而造成许多孩子责任心不强,致使其挫折承受力较弱。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首先,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勇于承担责任。孩子也正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承担责任的过程中慢慢走向了成熟。其次,要引导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衣、做饭、整理房间等。让他们从小经受生活的磨炼,培养他们自理自立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孩子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在体验成功、树立自信的同时,还会产生一种家庭归属感,形成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四、实施正确的教育方法

1. 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或战胜挫折的典型范例来培养孩子挫折承受力的方法。它具有形象、具体、生动的特点。教育家洛克曾说:“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那样能够温和地而又深刻地打进人们的心里。”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榜样示范法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伟人的典范。如因失学挫折而奋斗成才的法拉第、华罗庚,身处逆境而奋斗不息的托尔斯泰、司马迁,承受生理挫折而卓有成就的贝多芬、高士其、张海迪,等等。二是优秀学生的典型。如身处逆境自强自立的洪战辉等。三是教育者的示范。主要是指教师和家长的示范。

在运用榜样示范法时,家长要注意用现实的、具体的榜样来引导孩子。如学校里那些家境贫困而成绩优异、身残志坚的同学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孩子能看得见、摸得着、可感受得到的榜样,这些榜样将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持久的作用。同时,家长更应该注意自身的表率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待挫折的态度和反应等都如一本无字的教科书,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为了孩子,我们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

2. 形象熏陶法

形象熏陶法是指借助文化艺术等特殊手段,通过直观生动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典型形象对孩子进行挫折承受力培养的方法。它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的特点。从初中生的情绪特点来看,他们的情感丰富而强烈,很容易受到感染。因此,家长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美术、戏剧、电影、电视等形式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挫折承受力。例如,在闲暇时间,家长可以指导孩子看一些名人传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类的励志丛书,引导孩子看一些《烈火中永生》之类的励志影片或电视剧。然后,指导孩子写写读后感或观后感等,让孩子从这些英雄人物的艺术形象中汲取营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挫折观。

3. 情境磨炼法

情境磨炼法是指家长利用现实的挫折情境或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挫折情境,让孩子根据已有的经验,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磨炼意志的方法。

目前,有不少家长认为,自己小时候吃过不少苦,现在各方面条件都好了,家里又只有一个宝贝孩子,因此,完全没必要、而且也不忍心再让孩子吃苦和经历任何挫折,这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孩子在一生当中不遇到挫折是不可能的。因此,作为家长,首先,应该有意识地容忍和接受孩子生活中的挫折情境,如孩子考试不及格、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受到同学的讽刺和挖苦等。这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在挫折面前不灰心,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适当“创设”一些挫折情境,如周末可以带孩子远足、爬山;假期鼓励孩子参加公益劳动,进行勤工俭学等,以此来培养孩子的挫折承受力。

在运用情境磨炼法时,家长要注意所设置的挫折情境的难度和强度既不能过高,让挫折根本无法克服而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不能过低,使孩子不必努力便可轻易克服。家长所设置的挫折情境的“难度和强度”应高于孩子现有的挫折承受力,但在家长的指导下,通过孩子自己的努力便可跨越。

以上只是简单讨论了挫折承受力培养的三种方法,其实,培养的方法远不止上述三种。而且,每一种方法各有优缺点,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要注意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孩子的挫折承受力。

家庭中的挫折教育 篇2

第一,利用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挫折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所以利用生活中自然产生的挫折情境,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自然情境因为有自然性和真实性,能使孩子充分地体验挫折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挫折的思考和领悟会更成熟。如,孩子跌倒了,家长不要去扶,要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这就是一种简单而实际的磨炼。生活中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要学会放手,给孩子学会独立的空间和接触挫折的机会。

第二,通过创设困境进行挫折教育。为了让孩子适应现代人的竞争能力,家长应舍得让孩子去吃苦,并有意识地去给孩子创设一些困境,使孩子的意志得到更好的磨炼。国外的学生教育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如日本有许多学生园,无论是春夏秋冬,都让孩子进行裸身锻炼;美国汽车大王福特尽管身价亿万,却要求子女去打工挣钱;印度已规定了小孩子的“饥饿日”。这些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

3.学生挫折教育的方法

第一,客观地评价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由于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及成长背景不同,所以也会各有长处和不足。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家长只看到孩子的优点,而无视他的缺点,孩子也就会对自身的不足缺乏认识而变得骄傲自满并且不能接受失败。如果家长对孩子教育期望过高,不符合实际,就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使孩子不敢面对失败。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谓知己,就是说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这样我们才能知道未来的人生道路可能会在哪方面受到挫折。而知彼就是要帮助孩子认识环境、了解社会,如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现实生活中又存在哪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等。必须让孩子懂得做事要向高目标努力,但同时也要做好承受最坏结果的思想准备。

第二,给孩子树立榜样,培养孩子克服、战胜困难的信心。家长在学生的眼里是非常高大、无所不能的,家长的言行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对学生来说家长的行为是最具说服力的榜样。因此,作为家长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常常向孩子讲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并教育孩子要把名人作为榜样,激励学生勇敢地面对挫折。要让孩子知道:只有在挫折中不断进取的人,才有可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第三,为学生创造交往的机会,培养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家长要尽可能为孩子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在闲暇时多带孩子到公园、游乐场活动或到亲戚朋友家做客,鼓励孩子不断适应新环境,多与人交往,从中可以使学生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并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耐力,培养互助精神,增强团结友爱的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第四,引导学生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一是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首先应纠正自己的教育态度和方法,从孩子自己吃饭、穿衣服开始,大胆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二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到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一定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三是培养孩子自己做决定的能力。家长应注意创造机会,在家中营造民主的氛围,给予孩子决策的权利,培养孩子选择和作决定的能力。

第五,加强艰苦磨炼,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家长应创设一些特定的情况,加强对孩子艰苦磨炼,让孩子获得适应能力。一是让学生体验“累”的滋味;二是让学生体验“饿”的感觉;三是让学生体验“冷热”刺激。

第六,增强孩子心理防卫机制,树立正确的成败观。我们知道健康不仅是身体上的,还包括心理上的,甚至心理健康被看做是更为重要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提高其对挫折的忍耐力,消除负面影响,增强学生的心理防卫机制。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教会孩子在失败中总结教训,鼓励孩子在挫折中百折不挠,最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成败观。

家庭中的挫折教育 篇3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挫折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挫折感大多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方面。由于平时学习不够努力,或是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造成学生成绩普遍不理想,但为了今后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学到一技之长,退而求其次的迈进了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成绩不理想,或是对新课程不感兴趣,作业不能独立完成,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没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别人的认可;求知欲得不到满足等。2.人际关系方面。由于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抗挫素质,在受到老师批评后,不能正确认识,心理有压抑感;同学交往少,知心朋友少,同学之间相互排斥、挖苦;家庭教育缺失,无法与家人正确沟通。3.兴趣和愿望方面。个人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展示,得不到家长和同学的支持,有时还会受到限制和责备。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电脑方面的知识,但是家长从就业的考虑出发为其选择医学专业等。4.自我价值方面。有的同学自视较高,但实际出入比较大,有时会被老师和同学冷落,自尊心得到伤害;学校规章制度管理要求很严,感觉受到了很多束缚,没有自由空间等。

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抗挫折的策略

(一)正视挫折,勇于面对挫折

“挫折是进取的代价”。在现实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们向前走必要遭到挫折。因此,我在教学中首先给学生灌输的就是“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前途是光明的”这一思想,让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至于遭到挫折就自哀自怨、束手无策。我们在“德育”方面,要教育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有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从逆境中走出来的豪气、满怀激情拥抱生活的志气。在实际教学中我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讲一些身处逆境仍然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榜样。比如我会跟学生讲遭受失学挫折而奋发成才的爱迪生;讲“自造”逆境、锤炼自己的赖宁;讲在一个漆黑的山洞中,在没有任何亮光可以凭借的情况下,意志顽强的人是如何走出这个山洞的;讲在地震过后的废墟中,没有水,缺乏氧气,无助且坚强的人是怎样坚持到获救的等等,这对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是有帮助的,并且让学生终生受益。当学生自觉地把这些抗挫折的典范作为自己的榜样的时候,挫折就会化为动力,激励学生奋勇向前,从而提高其抗挫折的能力。

(二)人为地制造挫折,直面挫折

有些学生比较聪明,以及家庭、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生活中遭到挫折的机会可能很少。这种学生在顺境中应对自如,但一旦遭到挫折,便一蹶不振,对生活失去信心。对于这样的学生应人为地设置障碍制造挫折,以训练其对逆境的忍受能力,以求更好地适应生活。如在上课中,我有意识的多提问这些学生,并且经常出一些比较难的题目让其到讲台上去做,学生可能费了好大的劲却无法得出正确的答案,让其人为地遭受挫折。在其情绪低落的同时,适时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正确认识到挫折是我们进步的阶梯。学生在遭受挫折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忍受挫折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三)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抗挫折能力

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保证。在“德育”教育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比如我们会学习《礼仪》和《就业指导》,其中就有处理人际关系的内容。要想处理好人际关系,首先就要教会学生平等待人。每个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知识水平都不同,但是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并没有贵贱之分。没有必要因为自己是来自大城市的富家子弟,就自觉高人一等;也没有必要因为自己是来自贫穷乡村,吃得没别人好、穿得没有别人高档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其次,要以一颗真诚和包容的心。我们只有做到坦诚对待别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信守诺言,才会获得别人的信任,彼此才建立深刻的友谊。当别人有困难时或心情不好时,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帮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和处事的态度,我们没有必要让别人一定要接受我们的观点,更没有必要为了点小事就跟别人去斤斤计较。我们应该以宽大的胸怀去接受各种各样的人物或观点,锻炼自己处事能力,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引导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学会化解挫折

学生的挫折心理一旦产生,往往会情绪紧张,这种不良的情绪如果长期得不到宣泄,很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对学生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因此,教师要细心观察,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合理地进行宣泄,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用师爱温暖学生,使其恢复。当然,宣泄压抑情绪的方法很多,比如在课上,我会开辟专门的讨论时间,让学生之间互相倾诉,或与当事人坦诚交换意见,求得心理上的平衡等。

教师在“德育”方面只要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教育,学生才会具备面对失败的不屈性,面对厄运的刚毅性。在“德育”中渗透挫折教育,毫无疑问地成为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当然挫折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应该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面对挫折,应对挑战,在人生浩瀚的大海中力挽狂澜,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家庭中的挫折教育 篇4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父母是陪伴孩子一生的老师, 家庭教育具有长期性、全面性、灵活性, 因此家庭教育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一影响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家庭因素

1. 小学生自身因素

自身因素主要来自于家长过分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掌握学习技能, 而忽视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结果孩子缺乏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 缺乏必要的知识、经验, 缺乏吃苦耐劳和挑战困难的精神, 一遇到挫折要么寻求逃避, 不敢面对;要么手足无措, 一蹶不振。

2. 家庭教育的原因

现代的家庭中, 孩子大都从小就生活在舒适安逸的环境中,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缺乏“逆境教育”。大小事情都被父母包办, 孩子没有了实践的机会, 致使多种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当孩子真正面对现实生活、面对竞争时, 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还有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失败总是一味地批评指责, 而不是帮助孩子总结原因、吸取教训, 久而久之, 孩子就会害怕失败。很大一部分家长总是过于重视结果, 而忽视了孩子努力的过程, 这也会让孩子过于重视结果, 接受不了挫折。

二家庭教育中提高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策略

1. 家长树立抗挫折教育意识

有人说:“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疼爱孩子的父母”, 这话值得深思。父母对孩子精心呵护, 用“捧在手里怕摔了, 含在嘴里怕化了”这句话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他们认为, 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 挫折会让孩子感到无助、痛苦和紧张, 不应该让孩子遭受太多的挫折。结果孩子们在家长的溺爱下, 就像温室里的花朵, 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 看到困难就退缩、遇到失败就痛苦。研究证明:一个人受点挫折, 尤其是成长早期受一些挫折, 对他的一生很有益处。孩子从小体验过失败, 长大后就会正确地看待失败;孩子从小就在困难中摸爬滚打, 长大之后, 才不会惧怕困难;孩子从小便与挫折较量, 长大后就会比别的孩子思维更活跃、应变更灵活、行动更敏捷……因此, 家长应该正确看待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把它看成是磨炼意志、提高生存能力的有效途径。

2. 家长要掌握提高抗挫折能力的方法

第一, 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乐观开朗是新一代创新型人才的性格特征, 是充满朝气、积极向上心理品质的体现。大多数人在遇到挫折时, 很容易陷入负面情绪, 总是将失败的想法归咎到负面的事物上, 习惯对自己一味的责备和否定, 不懂得如何去调整负面情绪。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 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具备很强的抗挫折能力的孩子就是那些在困境中依旧能够快乐前行的孩子。因此, 家长要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个性, 让孩子能微笑着面对挫折。

第二, 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和挫折。作为小学生, 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态度常常是不稳定的, 易受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在碰到困难和失败时, 他们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 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失败和挫折。要改变这种现象, 需要父母以理解、同情、支持的态度帮助孩子勇敢地面对挫折, 鼓励孩子重新鼓起勇气大胆自信地再次尝试, 提高克服困难和抗挫折折的能力。同时要处理好自己焦虑、紧张的情绪以及想责备孩子的心情。

第三, 给孩子树立榜样。心理学研究表明, 榜样对儿童行为的形成和改变有显著的影响。给孩子树立不畏困难、战胜挫折的榜样, 不仅有助于增强儿童勇敢面对挫折的信心, 还可以向儿童揭示出这样的道理:对任何成功者不应仅仅羡慕而更应敬佩和学习, 世上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 只有在挫折中不断进取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在孩子遇到挫折时, 父母正确的引导就是给孩子的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另外, 父母有意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还可以把自己事业和家庭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不如意告诉孩子, 让孩子对挫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让孩子正确对待各种挫折和不如意。在这种情况下, 父母对生活的热爱、执著、不怕困难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 是孩子面对挫折时最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第四, 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要努力给孩子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 对孩子爱而不纵、严格而民主, 把孩子当做有独立人格的家庭成员看待。当孩子犯错时, 不要责骂孩子, 要先听听孩子的说法, 避免对孩子的错误过度指责, 要安慰、鼓励并指导孩子调适低落情绪, 告诉他下一次可以怎么做, 避免孩子陷入消沉的情绪里。当孩子面对挫折时, 父母要给予足够的爱, 用温情去温暖孩子, 帮助孩子正确理解挫折、分析受挫原因, 使孩子从失败的阴影中摆脱出来, 从而精神抖擞。有了这样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才能使孩子有坚强的毅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才能使孩子经常保持乐观、开朗、活泼的情绪, 培养他们应对困境、逆境的能力。

化学教学中的挫折教育方法探讨 篇5

摘要:化学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挫折教育,能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更加开阔,思维更加灵敏、缜密、完善。挫折教育的实施可以通过布设各种教学“陷阱”的方法来进行:⑴设置问题陷阱;⑵设置习题陷阱;⑶设置实验陷阱。关键词:化学教学

挫折教育

陷阱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可以使学生先品尝失败的痛苦,然后促其猛醒,经过努力获取成功。这样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快乐的同时,也就得到了学习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同时也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及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实验证明,通过挫折教育,学生学到的知识将终身难忘。所以,挫折教育有多重教育功能。怎样实施挫折教育呢?

我们可以布设教学“陷阱”,诱导学生犯错误,使其先受挫折;待其身陷其中,马上当头棒喝,定能使之大吃一惊,吃惊之余,学生就会先在头脑里划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而后便会搜肠刮肚,苦思冥想,寻求解答,急中生智,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即可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一、设置问题陷阱实施挫折教育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思维的良好情境是多方面的,但更多来源于激起思考的问题本身,这样的问题就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我们在教学中应先清楚地了解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及其与新知识的联系,然后利用设陷法恰当地设置问题陷阱,让学生先身陷其中受挫,这样学生会感到当前接触的内容与原有的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这时他们自然就会产生解难释疑的强烈欲望。这种欲望越强烈,对我们的教学就越有利。我们要适时地抓住这个最佳教学时机,引导学生回忆旧知,悟出新知,最终实现对当前问题的大彻大悟。通过这种途径学来的知识,学生就会终身难忘。

比如,在讲电解时,我先介绍了阴阳离子放电的顺序,而后又特意强调其中的“OH->含氧酸根”,即提出问题:在用惰性电极电解NaNO2溶液时,会发生什么反应?学生全都不假思索地写出了答案:

2H2O =

2H2↑+ O2↑。我却当即予以否定,学生大都惊诧不已,百思不得其解。这时,我就趁机引导学生思考:NaNO2中氮元素的价态是什么?是否为最高价态?它应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它与O2能否共存?这时,学生才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原来NaNO2会被O2氧化为NaNO3!他们马上就得出了正确答案:NaNO2 + H2O =

NaNO3 + H2↑。经常进行这样的思维深度和广度的训练,就能使学生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抓住问题的关键,揭示表象产生的根源,把握事物的本质,加深对概念及理论的理解,并使之逐步内化为较优秀的思维品质。

二、设置习题陷阱实施挫折教育

优秀的教师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的“讲师”,而是学习活动的引路人。利用易生歧义的问题创设优质习题,诱使学生产生争议,进而诱导学生用批判思想考虑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便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在讲电离平衡时,我先出示习题陷阱:将PH=4的醋酸溶液与PH=4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形成的溶液的PH为()(忽略混合时溶液的体积变化)(A)<4;(B)=4;(C)>4;(D)无法确定。然后让学生讨论。学生们争论得个个面红耳赤,有的说溶液混合后体积加倍,两酸浓度都减半,相当于稀释,所以 电解电解PH>4。马上有人反驳道:醋酸是弱酸,加强酸后,溶液酸性加强,所以PH<4。我先否定了这两种答案,并让学生对这两种观点进行分析批驳:两液在混合前H+的浓度都相等,混合后,H+会被稀释吗?而两酸因混合都被稀释,溶液的酸性又怎样增强?接下来我引导学生根据电离平衡常数作定量分析:

在比值c(Ac-)·c(H+)/c(HAc)中,惟独c(H+)于混合后没变,其余两项混合后均减半,所以两液混合后此比值未变,平衡不移动,PH就不会变,故应选B。

三、设置实验陷阱实施挫折教育

现代化方程式的创始人柏济斯培养了好多化学家,他就善于利用陷阱。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责备学生都是无能之辈,难成大器,因为他们全都缺乏化学家们敏锐的洞察力。一时学生哗然,他们不但不服,反而职责老师空口无凭。老师心平气和地说:“我们还是先做实验吧!至于责备你们的依据,一会儿再说。”接着,他从试验台上取出一只盛有液体的烧杯,伸出手指,放进杯里,又将手指伸到嘴边,用舌头舔舐,然后露出惬意的神情,示意味道极美,而后让学生前来品尝,每位学生都认认真真地按照老师的示范去做,但从他们尴尬的表情上,可知其所尝决非美味。半个小时过去了,没有一个学生与老师品尝时的表情相同。老师借机发问,大家你瞅瞅我,我瞅瞅你,没有一个学生能说出个所以然来。老师忍俊不禁,开怀大笑,学生们则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望着把眼泪都笑出来的老师发呆。

“你们上当了!我的指责不是无稽之谈吧?你们当中无一人善于观察。我伸入杯中的是中指,可舔舐的却是食指。而你们呢?!”

学生们个个面红耳赤,有苦难辩。经过老师这番别具匠心的挫折教育之后,学生们在实验中都特别留意观察,终成大器。

浅谈幼儿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篇6

关键词:幼儿教学;挫折教育;方法

一、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挫折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很多家长总是抢着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幼儿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导致幼儿对家长产生较强的依赖心理,因此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幼儿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并培养幼儿自己去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心态。

例如,有的幼儿在折纸游戏中怎么也折不好纸鹤,于是选择放弃。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耐心地告诉幼儿:“折纸游戏其实很有趣,但也容易遇到困难,那么遇到困难时应该怎么办呢?自己多试几次,相信一定会成功的。”通过这种积极的引导,一些原本想放弃的幼儿又重新尝试折纸,当他们通过努力尝试获得成功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二、增强幼儿战胜挫折的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教师应该与幼儿家长保持密切联系,这样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掌握幼儿的生活习惯,从而更好地帮助幼儿增强战胜挫折的信心。有的幼儿过分依赖父母,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容易手足无措,为了锻炼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与战胜挫折的信心,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带领孩子多接触不同的环境,并鼓励孩子与陌生人交流,如果孩子做得很好,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有的幼儿在上课时很少主动发言,性格内向,不敢大声说话,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先让勇于发言的幼儿先回答问题,并鼓励胆小的幼儿回答问题,长此以往孩子的心理会逐渐变得积极乐观,战胜挫折的自信心也变得日益增强。

综上所述,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有重大的意义,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挫折教育时,一定要合理把握幼儿的承受能力,不要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产生恐惧心理,给予幼儿的“挫折”要控制在幼儿的承受范围内,并且鼓励幼儿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困难,这样才能让幼儿懂得宽容,学会合作,并增强幼儿战胜挫折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张晓芬.让挫折教育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助推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02).

[2]马晓荣.实施挫折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J].广西教育,2011(13).

[3]白灵娟.对幼儿应该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J].乡村科技,2010(04).

家庭中的挫折教育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渗透;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又叫做磨砺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困难环境中饱经磨练,从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这样的精神。进行挫折教育就是为了锻炼学生意志、增强学生的体魄,让他们能有更好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现在很多高中生都个性十足、争强好胜,在受到批评或是遇到困境的时候都是出现过激行为,所以对于高中学生就一定要进行挫折教育。

一、利用作品内容来进行挫折教育

在素质教育这一方面,语文课程是很有优势的,这是因为进行语文教学就一定要赏析作品,而所有的作品中又包含了丰富、大量的哲学道理,这些对学生树立价值观、人生观起到帮助作用。比如说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篇文章充分地体现出了海子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盼望,因此在学生学习时就会被诗歌内容所感染,那句“从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会让学生对未来充满渴望,从而形成乐观、积极的心态。还有《水口行舟》一文中,朱熹将情寄于自然事物,通过描写雨夜行舟最后揭示出主题,这就告诉我们,不管是挫折还是困难这些都是暂时的,而只要我们可以无所畏惧、坚持前进,那么这些挫折、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从而让学生明白在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坚持、前进所具有的重要性。

二、利用作品人物来进行挫折教育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作品都是以人物为事例的,而作品人物的解决困难方法、坎坷的成功经历都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最好例子。像《我与地坛》中的史铁生正值青春年华却瘫痪了,这给他的身体、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和普通人一样,史铁生遇到这个问题时也痛苦、崩溃,甚至想到了轻生,但是在一番内心的痛苦挣扎之后,史铁生终于找到了人生的目标和活下来的价值,从而使得他在文学创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有《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他在经受宫刑以后体会到了人世间的各种屈辱、痛苦,但是他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忍辱负重,创造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铁生、司马迁都是在经历痛苦磨难以后铸就辉煌的,因此就可以通过这些人物事例来引导学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坚强地走下去,犹如“涅槃重生”。

三、利用阅读教学来进行挫折教育

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阅读教学,因此教师就可以通过阅读教学来开展挫折教育。曾经有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智者在对话,因此在学生阅读的时候不光可以积累到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自我修养。《老人与海》这部作品学生都很喜欢,因此在文章中学生不仅体验到了丰富的情感,而且也被主人公的坚强性格所感染。

四、利用写作教学来进行挫折教育

写作在锻炼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很好的宣泄,这样就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不良情绪,沉淀学生的心灵。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以命题方式来开展挫折教育。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苦难、挫折、面对、坚强这些关键词来展开写作,那么当学生创作的时候就会回想起从前的经历,思考在自己面对挫折、苦难的时候是否能够坚强面对,从而让学生对生活更加理解,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程度,而对于挫折也将有更深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写随笔或是日记,让学生的情感、压力能够得以宣泄,因为对于处在青春期的高中生来说,其心理是很敏感、很脆弱的,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就一定要坚持写作。

五、利用自然引导学生感悟生命

现在的高中生都忙于学习,所以接触自然的机会很少,而大自然可以说是很多文人创作的灵感的源泉,因此教师就要让学生走近自然、感受自然,从而感悟到生命的价值与宝贵。高中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是描写自然的,在为我们呈现出美丽景象的同时,也抒发出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像《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观沧海》等,都是作者在描写体会自然的时候缓解自己心理的压力、宣泄自己的情感,让自己的心灵得以沉淀,这些文章让我们明白,和伟大自然相比,我们的一切不愉快、烦恼都是那样的渺小,而在学生感受自然的同时不光净化了心灵,而且还让焦躁、困苦的内心变得安宁、平和。

在进行高中语文教育的时候,要利用好本学科所具有的优势,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进挫折教育,从而让学生在未来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能够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让学生在挫折中茁壮成长,让学生在面对未来社会压力的时候能够更好地适应。

参考文献:

[1]岳喜伏.实施挫折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心理承受能力[J].21世纪中学生作文(初中教师适用),2009(11).

[2]邹静.《孤独之旅》的教学构思——挫折教育在新课改中的初探[J].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9(3).

上一篇:新公共管理思想下一篇:直流充电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