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2025-01-13

物理教学中的挫折教育(精选12篇)

物理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篇1

摘要:信息技术课中现代中学生较普遍地存在着意志薄弱、不能吃苦、缺乏抗挫能力等弱点。究其原因, 一方面,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家长们都尽其所能给孩子创造了一个优越的环境, 尽量不让孩子吃苦。另一方面,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重视知识灌输, 轻视能力培养;重视智力和分数, 轻视人格和意志培养。因此, 相当数量的中学生虽然考试成绩较好, 但心胸狭窄, 自制能力、耐挫能力等都较缺乏, 本文就加强挫折教育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挫折,挫折观,心理补偿,受挫环境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许多到达光辉顶点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这是因为,那些自认为自己聪明的人往往会选择走一些所谓的“捷径”,这些所谓的“捷径”往往会丧失一些非常有意义的锻炼机会;而那些生活在逆境中饱经风霜的人,才更能深刻理解什么叫成功。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锻炼提高学生潜能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笔者以为,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增强战胜挫折的信心

一般地说,产生挫折的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如父母离异、或家人遭遇车货、或家被洪水淹没等等;二是内在的,如想学好但成绩老是上不去等自身的主观需要与客观现实的矛盾。无论何种情况都要让学生明白: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不遭遇挫折,要学会走路就得学会摔跤。挫折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是普遍的、正常的。挫折虽令人不快,但它是磨炼人的最高学府,是锻炼人的最好摇篮。能经受挫折考验的人,在学习或工作或生活中,一定是一个百折不挠的强者。只要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正视失败,调整目标,坚定意志,增强信心,不懈追求,就能战胜挫折、不断进步、走向人生辉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获取、交流、加工与处理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生成信息的能力、创造信息的能力、发挥信息效益的能力、信息协作的能力和信息免疫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的学生有较强的受挫能力,遇到技术难题,我们要迎难而上,不懈地查找资料,综合研究方能解决问题。

二、帮助学生建立心理补偿机制,学会战胜挫折的方法

在挫折教育过程中,应尽力提高学生消除挫折的负面效应,强化学生的内驱力,让他们建立起心理补偿机制,使之冷静而理智地面对挫折。一方面,面对挫折,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如目标过高就容易遭受挫折,因此要适当调整自己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实事求是地估价自己;还要有豁达大度的心胸,为人处事既要拿得起,又要放得下。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心理补偿来战胜挫折。自我安慰并非自我原谅,自我原谅常常是对自己的失误进行辩解,是受挫后为自己寻找的合理借口,这是有害无益的;而自我安慰是为了东山再起,冷静思考,改进方法,调整目标,以求再振其鼓、重新发展。遭遇挫折后,还可以把心中的郁闷向亲人、挚友、老师倾吐,以求得指导和帮助;而学校则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室,来引导学生解决受挫后产生的各种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学生掌握了心理补偿机制,就不会在受挫后手足无措、或自暴自弃、或怨天尤人、甚或伤害他人等等。

三、供给学生战胜挫折的范例,让榜样的力量发挥作用

古今中外在挫折、磨难中奋起的事例不可胜数,是取之不尽的形象教材。有年少时学习成绩一般通过努力奋斗成为伟人的,如科学家牛顿读小学时,被同学称为“呆子”;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小时候有人说他是“笨蛋”;作家罗曼·罗兰在读中学时,学习数理课程感到十分吃力,后来不得不改学文科,等等。有生于破落、贫困的家庭却不屈于环境而成为伟人的,如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世界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等等。有从小丧失父母、年少又多病战胜磨难而成为伟人的,如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著名作家老舍,等等。有身残志坚战胜磨难成为伟人的,如大音乐家贝多芬28岁时就成了聋子,大诗人弥尔顿双目失明,大作家塞万提斯在战争中失去了左手,著名文学家海伦.凯勒集聋哑盲于一身,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患有肌萎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等等。当然,还有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总之,在挫折教育中用好典型事例,发挥榜样力量的作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四、创设一定的受挫环境,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受挫能力

1994年3月,中国人大附中制定了一套“磨难教育计划”,让初一学生徒步15公里到解放军某部接受内务和军训。1994年7月,中国文化研究会创办了“老三届子女夏令营”,让孩子们沿着父母当年的足迹,走到延安,住一住窑洞,亲身体验田间劳作的艰辛,使他们了解历史、认识社会、磨炼意志。这些都是有益的尝试。1995年10月,山东淄博师范附小开展了“创造一份艰苦让孩子尝一尝”的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到离淄博600余里的贫困地区苍山县农村,深入到当地小学生家中,和他们一起做饭,一起吃饭,一起学习生活……家庭、学校、教师都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他们创设一定的受挫环境,让他们在受挫中磨炼自己的意志,提高自控力和受挫力。不经历风雨,哪里能见彩虹?“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司马迁《史记》)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奔腾,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同学们,是强者,就让挫折来磨炼自己吧,就让艰险来考验自己吧!在创设和利用困难情境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学生自我调节心态,正确地选择外部行为,克服困难,追求下一个目标。 (2) 在学生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学生,让他认识到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 (3) 对陷入严惩挫折情境中的学生要及时进行疏导。 (4) 要多为学生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物理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篇2

摘要:化学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挫折教育,能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更加开阔,思维更加灵敏、缜密、完善。挫折教育的实施可以通过布设各种教学“陷阱”的方法来进行:⑴设置问题陷阱;⑵设置习题陷阱;⑶设置实验陷阱。关键词:化学教学

挫折教育

陷阱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可以使学生先品尝失败的痛苦,然后促其猛醒,经过努力获取成功。这样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快乐的同时,也就得到了学习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同时也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及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实验证明,通过挫折教育,学生学到的知识将终身难忘。所以,挫折教育有多重教育功能。怎样实施挫折教育呢?

我们可以布设教学“陷阱”,诱导学生犯错误,使其先受挫折;待其身陷其中,马上当头棒喝,定能使之大吃一惊,吃惊之余,学生就会先在头脑里划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而后便会搜肠刮肚,苦思冥想,寻求解答,急中生智,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即可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一、设置问题陷阱实施挫折教育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思维的良好情境是多方面的,但更多来源于激起思考的问题本身,这样的问题就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我们在教学中应先清楚地了解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及其与新知识的联系,然后利用设陷法恰当地设置问题陷阱,让学生先身陷其中受挫,这样学生会感到当前接触的内容与原有的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这时他们自然就会产生解难释疑的强烈欲望。这种欲望越强烈,对我们的教学就越有利。我们要适时地抓住这个最佳教学时机,引导学生回忆旧知,悟出新知,最终实现对当前问题的大彻大悟。通过这种途径学来的知识,学生就会终身难忘。

比如,在讲电解时,我先介绍了阴阳离子放电的顺序,而后又特意强调其中的“OH->含氧酸根”,即提出问题:在用惰性电极电解NaNO2溶液时,会发生什么反应?学生全都不假思索地写出了答案:

2H2O =

2H2↑+ O2↑。我却当即予以否定,学生大都惊诧不已,百思不得其解。这时,我就趁机引导学生思考:NaNO2中氮元素的价态是什么?是否为最高价态?它应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它与O2能否共存?这时,学生才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原来NaNO2会被O2氧化为NaNO3!他们马上就得出了正确答案:NaNO2 + H2O =

NaNO3 + H2↑。经常进行这样的思维深度和广度的训练,就能使学生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抓住问题的关键,揭示表象产生的根源,把握事物的本质,加深对概念及理论的理解,并使之逐步内化为较优秀的思维品质。

二、设置习题陷阱实施挫折教育

优秀的教师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的“讲师”,而是学习活动的引路人。利用易生歧义的问题创设优质习题,诱使学生产生争议,进而诱导学生用批判思想考虑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便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在讲电离平衡时,我先出示习题陷阱:将PH=4的醋酸溶液与PH=4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形成的溶液的PH为()(忽略混合时溶液的体积变化)(A)<4;(B)=4;(C)>4;(D)无法确定。然后让学生讨论。学生们争论得个个面红耳赤,有的说溶液混合后体积加倍,两酸浓度都减半,相当于稀释,所以 电解电解PH>4。马上有人反驳道:醋酸是弱酸,加强酸后,溶液酸性加强,所以PH<4。我先否定了这两种答案,并让学生对这两种观点进行分析批驳:两液在混合前H+的浓度都相等,混合后,H+会被稀释吗?而两酸因混合都被稀释,溶液的酸性又怎样增强?接下来我引导学生根据电离平衡常数作定量分析:

在比值c(Ac-)·c(H+)/c(HAc)中,惟独c(H+)于混合后没变,其余两项混合后均减半,所以两液混合后此比值未变,平衡不移动,PH就不会变,故应选B。

三、设置实验陷阱实施挫折教育

现代化方程式的创始人柏济斯培养了好多化学家,他就善于利用陷阱。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责备学生都是无能之辈,难成大器,因为他们全都缺乏化学家们敏锐的洞察力。一时学生哗然,他们不但不服,反而职责老师空口无凭。老师心平气和地说:“我们还是先做实验吧!至于责备你们的依据,一会儿再说。”接着,他从试验台上取出一只盛有液体的烧杯,伸出手指,放进杯里,又将手指伸到嘴边,用舌头舔舐,然后露出惬意的神情,示意味道极美,而后让学生前来品尝,每位学生都认认真真地按照老师的示范去做,但从他们尴尬的表情上,可知其所尝决非美味。半个小时过去了,没有一个学生与老师品尝时的表情相同。老师借机发问,大家你瞅瞅我,我瞅瞅你,没有一个学生能说出个所以然来。老师忍俊不禁,开怀大笑,学生们则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望着把眼泪都笑出来的老师发呆。

“你们上当了!我的指责不是无稽之谈吧?你们当中无一人善于观察。我伸入杯中的是中指,可舔舐的却是食指。而你们呢?!”

学生们个个面红耳赤,有苦难辩。经过老师这番别具匠心的挫折教育之后,学生们在实验中都特别留意观察,终成大器。

谈谈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篇3

【关键词】:挫折教育问题可行性

当前,独生子女在中小学生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大,由于家庭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致使独生子女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受到挫折会发生一些极端的行为。出于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热切关注及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人们就提出了要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体育教学也就成为“挫折教育”的重要阵地。

一、实施挫折教育的必然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现代青少年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虽然思想解放、活泼好动、自我意识强、接受新知识快,但都比较任性,自我约束与自我控制能力差,意志比较薄弱,经不起挫折和失败。如果他们缺乏困难与挫折的磨砺,就很难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因此,挫折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新时期教育的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教学无法代替的作用。

二、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分析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常常要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使其学习目标难以实现,这就是遇到了挫折情境。挫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气候不适宜、器材问题、人际关系紧张、身体条件差、存在“自卑感”或是过高估计自己等。因此,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也是挫折教育的主要任务。

其次,认清挫折的两重性。

人总是在矛盾中不断发展的,一生中会遇到多少坎坷和挫折是难以预料的,但挫折具有两重性。在意志坚定、知难而进的强者面前,它是一块垫脚石;而在意志消沉、怯懦自卑的弱者面前,就可能变为不可逾越的万丈深渊。所以,教师伸出温暖的双手帮助和引导学生自觉在挫折中学习,对挫折抱有积极向上的态度,最终战胜挫折,是挫折教育的中心工作。

第三,设置挫折情境要谨慎。

对挫折的忍受力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如果不考虑学生承受打击的能力,那么挫折教育不是“隔靴搔痒”,便是“伤口撒盐”。为此,要求我们在设置障碍时,要特别注意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积极地态度。主动帮助学生摆脱困境。切忌对残缺家庭学生、残疾学生、越轨学生及能力不济的学生随意设置挫折情境。

第四,强调挫折教育并不等于排斥成功体育。

挫折教育的最终目的仍是要学生达到成功-----真正的成功。“吃一堑,长一智”,只有在遭到挫折与失败后,不动摇、不妥协,克服重重困难后才称得上达到了成功的顶峰。但是,那种脱离学生实际与教学不得法,使学生一挫到底的现象,和挫折教育的做法与成功体育都是背道而驰的,是绝不可取的。

第五,实施挫折教育需要加强宣传,多方配合。

实施挫折教育需要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家长、学生与社会相互配合,积极营造“磨难励志”的氛围,使学生明白“自讨苦吃”的深刻意义。与此同时,作为体育教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热情帮助,并注意严以律己,身先士卒,还要重视课内外结合。使学生在课内得到的教育,能在课外得到坚持、内化和升华。

三、对体育教学中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可行性思考及后效问题

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遭受挫折时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表现为个体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维护心理健康的能力。个体承受挫折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比较复杂,仅从个体主观因素来看主要有:个体期望、抱负水平;个体特有的认知结构;个人生活经历及生理的先天禀赋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承受力教育时,必然要涉及到在班级制的形式下,如何解决挫折承受力的多層次训练的内容和方式问题。面对几十名学生,如何根据不同学生来设置挫折情境?否则,就要解决挫折情境的普遍适应性的问题。如何把握设置挫折情境中的刺激强度和量得问题?挫折承受力教育属于人的情感意志系统,是一项对人的本质、潜能、动机需要结构、价值观体系以至人的生理气质特点的全面探测的系统工程,而当前教育家、心理学家对此研究尚未达到洞察其玄的水平。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挫折承受力教育局就成为一个难题。在有意识设置挫折情境的教育活动中,如何回避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干扰心理状态的后效问题?

首先,挫折经验的获得,通常是在社会生活过程中一种不经意的自然结果。如果教师有意识设计的挫折情境学生获知,将会出现两种教育后效:轻慢心理和反感心理。前者会使学生被动应付,学生把吃点苦、经历点不平,当作是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在如此心态下无法将其纳入他们得认知和情感系统,增强其相关能力;后者情况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性反感心理,并表现为攻击或退缩的反应行为。这样,设置的挫折情境就无法达到提高其抗挫折能力的预期教育目标,反而产生不良后效。

其次,如果在体育教学中设置挫折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或感受到挫折感,但如何把握和调适每个学生受挫后的心理归因的控制点、自我效能感及自我心理建设等就成为很棘手的问题。同时,如果设置的挫折情境对青少年心理造成损害或消极影响,为此,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与学生的人身合法权益的临界点如何把握?从运动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在运动中对某事件出现或消除感到根本无能为力时,就会产生无助感。若是在此方面处理不当,往往会使学生对某项运动项目或体育运动失去兴趣。这样,就难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实现增强挫折承受力的预期目的。

体育课是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最好的时机和场所,但应注意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采取不同方法和手段。首先要弄清学生的性格类型。体育课上,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聆听他们的谈吐,判断学生性格,根据学生的性格分组,进行施教。外向型的学生,他们活泼、乐观、开朗、向上,同时也易骄傲自满,根据上述特点对他们可采用单刀直入法,直言不讳进行说服教育,可提出较高的要求,设立更高的目标,创设困难和挫折情景,从而矫正他们的骄傲自满,不服从指挥的毛病。内向型的学生,则少言寡语,不善言表,应采取婉转法,宜旁敲侧击,启发诱导,逐渐渗透,感化学生;抑郁型的学生,要讲究策略,抑郁型心理表现一般为悲观,悲伤,失助,低自尊和绝望,轻微疲劳,易怒,优柔寡断,回避交往和厌世,总之抑郁是以压抑占主导的情绪状态,针对这些学生,应采取导引法,引其上路导其上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加与人进行合作的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参加可增强人们战胜困难,培养坚强自信心的如游泳,登山,射击等项目,参加可以培养学生果敢意志品质的如跳高、跨栏、击剑、射击等运动项目。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学》晏清才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2、《心理学基础》魏龙渝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3、《现行教育法规及政策选编》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 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2月 第一版

谈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篇4

通过指导家长对孩子从小进行抗挫能力的培养,实施正确的抗挫折教育。

1. 探讨孩子抗挫能力弱的原因。

2. 探讨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受挫折的教训经验,形成受挫折不慌不馁的良好心理品质。

3. 引导孩子掌握抗挫折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增强抗挫折的能力。

二、研究方法

1. 准备阶段: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辅以资料收集法。

2. 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个案研究。

3. 总结阶段:主要用经验总结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 增强了学生对挫折的认识,提升了心理健康水平。

2. 增强了心理适应能力。

3. 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研究结论

学生的挫折耐受力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磨炼而获得的。在学习、生活中经受多次挫折,又能在正确的教育和指导下以积极的态度和合适的方法克服障碍的学生,挫折承受力就比较强。因此,良好的耐挫折教育并不在于尽力保护学生免受挫折,而是要创设适宜的情境,安排适当的教育,使学生从中得到磨炼和开导。当然,所创设的情境应该是: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既不能使学生望而生畏、束手无策,又不能使学生轻而易得,而是需要学生付出一定努力,克服一定障碍后,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的,否则,所创设的情境达不到磨炼和培养学生耐挫力的效果。

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主旋律。体育课需要通过体育活动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而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遇到困难、挫折、突变等情况时,能够做到心理和谐,情绪稳定,精神饱满,从而正确地对待、处理和排除不利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体育课程教学基于自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问题,我谈谈认识与体会,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1. 挫折教育的含义与产生挫折感的原因

(1)挫折教育的含义。

所谓挫折教育,是根据学生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某种情境,提出某些难题,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从而逐步提高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不怕困难、坚韧不拔和拼搏进取的坚强意志。

(2)产生挫折感的原因。

挫折感产生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总的来说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因素,即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1)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灾害及由于自然因素影响而引起的疾病、事故等,这些都是不可抗拒的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教育者素质及教育方式、人际关系等,有关调查表明:受挫者中有57%是因为学习受挫。学习受挫主要表现在:学习成绩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作业过多,不能按时完成等。于是有的学生宁可在外流浪也不肯进学校,甚至个别学生走向极端。

(2)内部因素包括个体生理条件的限制与心理动机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自身的知识能力、生活适应能力、自身生理缺陷等,例如,个别有残疾的学生由于不能和同学在一起进行正常的体育活动,就不愿意和别人讲话和交往,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因而常常自己躲在角落里暗自伤心。这些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造成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种种困境,引发挫折感。

2.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优势

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着自己的培养目标,体育学习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身心培养的过程。体育课的优势在于,体育课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培养大于一般的学科,运动时的学生,其身心处于积极的状态,对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会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解决,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成功感。特别是性格内向和自卑的学生,教学的热烈氛围会感染他们,使他们主动和同学一起游戏与学习。经常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的性格、人格都会有积极的变化,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而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又会使性格得以相互影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培养。由于体育运动本身和体育教学的特点,要求人们在学习与锻炼过程中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战胜各式各样的挫折和失败,树立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3.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如何把握和指导学生受挫后的心理自我调适及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却是一个难题。我认为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学生产生挫折感的原因。

学生产生挫折感的原因很多,前面我们已作过阐明,而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产生挫折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习某种运动技术时遇到了困难,如气候不适宜、器材短缺或破旧、人际关系紧张、身体条件差、缺乏自信或对自己估计过高等,因而影响到学习目标的实现,产生挫折感。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学生产生挫折感的原因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前提。

(2)进行挫折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

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相互配合,父母对挫折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对挫折的认识。因此,父母在遇到困难或遇到挫折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做出表率,在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教师应该和家长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取得家长的支持。只有教师和家长携手共管,抓住一切机会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困难,及时克服缺

讲究方法,提高队形队列教学的实效性

许桂英

(泉州市丰泽区湖心实验小学,福建泉州

队形队列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辅助教师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一条有效途径。它是指全体学生按照统一的口令,一定的队形,从事协同一致的动作。对学生进行队形、队列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站立及行走姿势和习惯,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并具有英姿焕发的神态,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为集体争光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的团队精神。所以,在小学强化对学生进行队形、队列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由于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玩,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年龄特点,导致对这类较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感到乏味。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进行队形队列训练的兴点,与同学和睦相处,从而形成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3)注意把握挫折的适度性。

对儿童实施挫折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恰当地把握挫折教育的适度性。挫折教育对提高儿童心理耐受性来说,绝不是越难越好,也不是越“苦”越锻炼人。教师和家长应根据不同儿童的不同水平和特点,设置不同难度的挫折项目,使之既有利于提高儿童的心理耐受力,又不超过儿童心理的承受度。同时,挫折的实施还应有一个内在的程序如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在确保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前提下,设置挫折的程度和频率。在实施挫折教育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做好教育和鼓动工作,激发学生敢于挑战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另一方面要适时指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与失败时,指导学生调整好心态,并具体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摆脱困境,获得成功,从而达到挫折教育的目标。

4.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1)转变观念,注重挫折教育的价值。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体育教师必须改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挫折教育的重要意义。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对儿童来说,同样的挫折既可以使儿童产生消极的情绪,甚至心理障碍,又可以磨炼他的意志,使他奋发向上。处于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其判断主要取决于父母和教师的判断与理解。为此,家长和教师应首先排除其对挫折的害怕心理,敢于让孩子面对形形色色的挫折,并鼓励孩子有意识地在挫折中磨炼自己,提高心理耐受力。

(2)创设情境,言传身教,进行分层挫折教育。

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和提高练习要求等方法,让学生承受一定的生理、心理负荷,可以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如在搬运接力中,教师可创设汶川灾区的情境,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把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带,增强练习的紧张性。又如以“勇敢者的道路”为题材,将障碍跑练习情境化,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磨炼学生的意志。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积极地投入到情境中去,通过言传身教发挥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相信不管是一个简单的跑步动作,还是一个复杂的跳跃动作,都已远远超出了动作示范的意义。学生会被教师的行为震撼,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言、效其行的教育效能,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学会坚强、勇敢地面对问题。

(3)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体育教学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应注意对

趣,激发他们的参与训练的意识,调动他们训练的积极性,就成为体育老师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同仁。

一、激发兴趣

在队形、队列训练时,穿插播放节奏鲜明、活泼欢快的乐曲伴奏,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增强学生对队形、队列美感的体悟,还有利于调节情绪,振奋精神,集中注意力,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掌握队形、队列的动作要领。例如,小学低年级的队列、队形教学,如果过多地重复一种形式,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练习积极性就不高。教师如果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外向型的学生,活泼、乐观、开朗,易骄傲自满,据此,对他们可采用单刀直入、直言不讳的方法进行说服教育,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从而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内向型的学生少言寡语、不善言表,应采取婉转的方法,循循善诱,以情感化;抑郁型的学生往往表现为悲观失望、自卑、易怒、优柔寡断、回避交往,据此,应采取导引法,引其上路、导其上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让他们多参加集体性的体育运动,经常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4)给学生树立榜样,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孩子行为的形成和改变有显著的影响。给孩子树立不畏困难、战胜挫折的榜样,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勇敢面对挫折的信心,还可以向学生揭示出这样的道理:对任何成功者不应仅仅羡慕,更应敬佩和学习,世上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不断进取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应常向孩子讲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希望孩子以这些名人为榜样,不畏挫折。生活中最好的、最直接的榜样就是家长,“身教胜于言传”,家长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孩子也可以成为自己的榜样,比如,对孩子战胜挫折的经历,家长应指导孩子将其记下来。这样,当孩子以后又面临挫折时,他可以唤醒大脑中的记忆勇敢地去面对困难和挫折。

五、结语

人的一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因此,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未来社会生活的基础。所以,从小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经历一些挫折,受到一些磨炼是非常必要的。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学生在成功中体验挫折,在挫折中走向成功。在教育中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任重而道远,体育教师要勇担重任,为培养符合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华心著.学校心理辅导[M].新华出版社,1999.

[2]王道俊.王汉谰著.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浅谈挫折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篇5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强弱,已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社会的高度关注。当今的小学生,他们倍受长辈的宠爱和溺爱。生活无忧无虑,但心理承受力差,经受不起任何一次小小的打击。很多学生用逃学、离家出走、打架斗殴,甚至自杀的方法来逃避所面对的种种挫折与失败,透过一些触目惊心的鲜活事件,又一次对学校的如何教育敲响了警钟,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而学校体育教育涉及到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几个方面。能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各方面的活动情况。可见,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心理表现比其他学科更直接、更突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怎样向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抓好。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挫折观

挫折教育,也叫抗挫折教育,是一种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培养学生对受挫的恢复力的教育。应让学生清醒认识到:(1)挫折的存在性。小学生应意识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人生并非处处美好、舒适,从而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如读书、社会生活、与人交往等活动中可能出现挫折。(2)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教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可行的目标,保持中等期望水平,同时注意不可轻易否定自己。在体育课上敢于落后,并坚持不懈地去努力。(3)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挫折可成为弱者的精神压力,也可成为强者勇往直前的动力。小学生要意识到坚强的性格需要个人有意识的磨练,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

二、培养学生竞争能力

学校体育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田径、体操、球类、游戏等项目,在集体注视下完成个人练习、整体练习;各种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或技评等,都是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的。竞赛是体育运动的突出特点,作为运动者都有尽快实现追求目标的心理动机,所谓求胜心切。为此,他们有必要不断开发和发展自己最大能力的新的运动与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竞赛当学生置身于那种紧张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将会受到巨大的感染和激励,从而去奋发拼搏,争取不断地超越他人、超越自己。因此,体育教学中,多利用竞赛性的集体项目,让全体学生参与,培养他们敢于取胜的竞争精神,发挥它的独特作用,以此培养好学生过硬的竞争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意志坚强力

“成功体育”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挖掘学生意志力,激发成功的欲望的最好的教育。在课堂上,我进行了尝试,效果不错。在教学中,我发现每当我教一个新动作时,有的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也想练,但不表现出来。还有一些同学怕完成不了动作而不愿意练、不敢练。诸如此类的同学,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即使是后一种学生,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有这种想法:“我要是能完成这个动作那该多好啊”,这正是一种获得成功的愿望。因此,体育教师有必要尽量创造机会,将学生按年龄、技能水平、体能水平分组进行训练和比赛,以使更多的学生经常不断的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而获得成功。从而激发学生朝更高的目标努力,挖掘自我潜在的能力,体验成功喜悦。还应遵循体育锻炼中有困难,竞赛中有失败规律,这就要求学生不惧怕困难和敢于失败,并做到体育锻炼要有持久性。因此,体育这门学科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刚毅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更能有效的面对各种生活中的挫折出现。

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尤其把心理健康放在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经受挫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手段,体育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挫折教育。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自我中心倾向,唯我独尊;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只能适应顺境,受不得委屈和挫折;遇到困难茫然失措,情绪不稳定;缺乏意志力,害怕失败等心理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因此,如何把心理健康融入体育教学,通过体育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发展中问题的产生,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我们体育教师要不断寻找教学内容中契机,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将心理健康融入体育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较好地完成各种学习和发展任务,还应教会学生学会放弃,敢于失败。其次,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努力拼搏的精神是体育教学目标之一,但面对高不可攀的目标,或遇到强有力的对手时,那些自视甚高,一贯争强好胜的“常胜将军”,劝诫他们“失败乃兵家常事”。事后帮助他们认真分析原因,潜心锻炼,等时机成熟,以备再战。

五、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适应社会就需要人际交往。因此,人际交往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体育活动比赛中,不必用言语。一个手势,一套活动,就能沟通信息,交流心声,自觉不自觉地相互产生一种情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适应能力强。另外,一些体育活动项目,特别是集体项目的本身就给参与者提出了必须互相交流,增进彼此情感的要求。了解同学,相互信任,相互鼓励,这往往是比赛获胜的基础。所有这些都对那些情感怪癖,忧郁寡欢,不愿与人交往,待人接物时不是很热情的人来说,都能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改善了人际关系。

试论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篇6

关键词:体育教学;挫折;教育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需要的是体魄强健,敢拼敢闯,坚韧不拔的高素质人才。由于常期生长在鲜花和关怀中,因而大多心灵脆弱,无法承受重任,从而呈现出离家出走、自杀轻生等到现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克服挫折,体育教学便是有效进行挫折教育的途径之一。本文对挫折的成因、影响和具体的措施全面地进行了探讨,旨在强化挫折教育在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提高抗挫的能力,为其以后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一)理论依据

哲学的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外矛盾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内部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失败为成功之母,学生在挫折中不断磨练、提高,经一事长一智,能够有效抵御风险和应付复杂局势,镇定自若地采取果断正确决策,并持之以恒,以至获得成功。

心理学和教育学提出:成才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良好的性格素质,其中韧性素质是较高层次,韧性即意志力,某种程度上决定个人事业成败。爱迪生为找到适合做灯丝的材料,试验了1200次,也失败了1200次,最终寻到钨丝,这个科学历史上的美谈,正说明韧性的重要。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也是同理。韧性是性格的意志性属性,能自觉地调节着人的行为,它发端于人的意志行动,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在挫折中熔练,才能使自己避免从众、犹豫、冲动,越发独立、果断、坚持、自制。在教育学中,意志的强度与克服困难挫折的大小、多少成正关系,适度的挫折能坚定信心、决心、恒心,能强化动机、深化情感、明确行动方向,联系各种非智力因素,共助学业成功。

(二)体育教学的特点所决定

体育本身便是一门处处有挫折的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和练习还是气候环境和场地器材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有教学内容和练习都要有一定的难度,只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挫折,才能有所提高。即困难——克服困难——提高或不适应——适应——提高,这是体育教学的一大特点。因此,体育是不断克服挫折而获取成功的课程,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面对和克服挫折能力的有效途径,其过程和最终育人的目标需要挫折。

(三)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思想下,新大纲提出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即使学生达到身心健康。在力求使学生身体得以健康发展的同时,注重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培养学生正确面对现实,面对成功失败,以一分为二的哲学观点去看待所处的挫折,在体育教学中显得极为重要;以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尝试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等模式也需要有交的挫折教育配合实施方可发挥良好的功效。因此,没有挫折的任何素质教学只是一纸空谈,是失败的,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目的的教学。

(四)时代生存和竞争的需要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告诉人们:现代生产和生活方法更接近于体育比赛。即知识经济所需要的快节奏和高效率的竞争意识相似于体育竞赛中的“更高”“更快”“更强”的拼搏精神。这些说明:在日新月异的改变中体现出的竞争的激烈和残酷,不仅需要有健康智力、健全体魄的人才,而且需要有健康心理尤其是坚强的意志,抗挫能力强的人才。纵观各种体育赛事,最终获取成功的英雄无不是用智力和汗水,在忍受无数次的挫折中坚强的站起来的。如在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上,韩国队以其跑动和拼抢让世人震惊,殊不知正是一次次的机遇错失、徒劳往返中永不放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种百折不挠的意志帮助韩国队取得胜利,开创了亚洲球队的新纪元。

二、受挫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1.体育内容广泛

体育内容丰富,场地涉及范畴的广泛,其都是在身体参与练习中加上人的心理所完成的项目,因此偶然性较大。如球类中的篮球比赛,既需要有过硬的基本技战术,还需要有速度、耐力、力量和灵敏等身体素质和能扎实训练并不断的克服身体体能的懒惰、怕苦怕累、怕输怕伤等心理因素,才能展示出本项目的精彩,让人意气回荡。

2.体育环境较差

体育活动场所在学校基本是场外,天气的改变往往会影响场地、器材的布置,特别是农村学校加之场地器材的极其缺乏和班级人数基本在60—90人之间,难免会有满足不了一些学生学习活动的愿望以及活动的条件,还有如地滑、人多、器械的突然损坏……都会造成学生学习活动的挫折和阻力,特别是对于适应环境较差的学生来说,往往怨天尤人,面对显得不利于已的环境便打退堂鼓,不能正确面对,表现出心情烦燥、活动懒散……因此无法活动,更无法达到体育教学、活动的目的。

(二)主观因素

1.身体和心理素质影响

现在独生子女太多,在家都是掌上明珠,除身体素质较差外普遍存在着极强的依附和严重怕苦怕累思想。他们兴趣爱好广泛,但大都往往不能持之以恒,既使是自己喜欢的兴趣项目。如篮球教学训练、比赛中因怕太阳晒,怕长时奔跑而选择逃避或是极为松懈、或是干脆不动。

2.个性心理差异

因不同的人存在着不同的个性,其不同的心理因素也是造成受挫的重要原因。如盲目自信者,往往是因对已、对事估计过高而又不能达到意想效果而受挫;粗心大意者,因考虑不周而遇细节受挫;意志品质薄弱者,因遇到一点点困难(长跑中的极点)而受挫;恐慌紧张者(跳马的高度)因怕伤怕累怕输而造成动作变形受挫;猎奇者因好新鲜没想结果而受挫。

3.教学方法、组织管理因素

因体育的大多内容都富有挑战性,是在不断的克服困难中才能完成,才能充分体现其本项目的特点和价值,因此教学方法、组织上应有意无意的适当的进行挫折教育。如耐久跑项目中采取重复练习法,让学生体验、克服极点;通过尝试教学模式使学生体会挫折,分析解决问题(如尝试学习跨栏,去分析解决跨栏中遇到的怕栏、跳栏困难)。这样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真正的育人心智,增强体质。

(三)具体措施

1.授之以渔,正确面对挫折

决定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态度比能力更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育于人,获取知识的方法能力比纯粹的拥有知识更重要,教给学生基本技术、技能、锻炼方法同时培养其健康、乐观的心理显得尤其重要。因此,体育教学中,正确的处理“扶”与“放”,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师生的平等,担任的角色(体育游戏中的人物如战士、护士、伤员……动物如鸭子、企鹅、小兔……等),有意引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哲学观点、乐观的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去理解、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学会正确的处理身边的一些事。

2.以趣导入,做好正确对待挫折准备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尽可能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和和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体验到体育的乐趣与成功,增加其抗挫的勇气与能力,增强和巩固其学习的信心。在体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选择,力掘其学习的潜力,遵循循序渐进、从实际出发、提高积极性、因材施教等教学规律,采用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创设和谐的环境氛围,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进而能克服由于挫折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在篮球兴趣小组中,学生身材有胖瘦,身体素质有强弱,只因对篮球有新鲜、新奇、好玩或喜欢篮球的灵活多变或是其激烈的竞争而加入不组练习,对此教师不能象专业运动员一样的加以训练,应从活动本身培养其一种受益终身的活动专长和习惯、增强其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在活动过程中实施全面教育,根据教学内容多采用趣味性较强的游戏、比赛等进行辅助性、诱导性练习,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能力,做好正确面对受挫的准备。

3.对症下药,培养解决受挫的能力

人有不同的个性,因而受挫的因素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身体、心理及个性都应做到一清二楚:即知道学生专长与缺点,了解学生需要,教会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如对胆大盲目自信者,加强明确目的教育,练习支付物要领,重点、难点、易出现的错误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基本明确动作概念,做到心中有数;对胆小自卑者、紧张恐惧者,应根据情况在降低动作难度和要求、讲明注意事项及安全保护措施的同时给其一定的学习难度,关心和鼓励其学会克服挫折后获取一点成功,让其在减少恐惧自卑中增强自信,提高受挫能力;对意志薄弱者,多予以鼓励……这样减少受挫的因素,培养学生解决受挫的能力。

4.设置困难,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选择具有挫折教育因素的内容,如变换身体练习的要素:速度、速率、幅度;改变身体练习的组合;增加动作技术内容、提高练习的运动负荷等。采用有挫折作用的方法:如重复练习法、变换条件法(场地变换、器械重量、高度改变、对手改变)等来提高学生的承受挫折的能力。例如在篮球小组教学中,为使学生能正确地面对赛场上的成功与失败,采用三步骤:在技战术体育教学训练后,先让其与其势力更弱的学生进行比赛,尝试成功的甜头;再让其与势力较强的学生比赛,尝试失败的滋味;再让其与势力相当的学生进行比赛,争取比赛的胜利。在整个赛事中,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去分析、克服、解决困难,让学生明白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找出问题的所在,学会在有利与无利的环境中去调解好自己的情绪,尽力达到最佳状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勇于承受挫折,克服挫折。

5.正确处理偶发事件,提高受挫的应变能力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体育活动中变化无常,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因此应加强基本知识技能的灵活运用。一方面教给学生乐观豁达的态度和基本的技术,使其随时可以从心理上面对、克服挫折,另一方面教给学生必要的卫生保健方法,使其解决身体伤害的挫折。在有意无意的教学中使其能正确对待,沉着处理突发而来的挫折。如在一次篮球比赛中,本方一名得分手突然摔伤,场上同队队员不会因为主力下场而失望、慌张、烦燥,而是依然冷静、清醒、认真地进行比赛,场下队员能针对摔伤队员的动作情况对其进行简单的护理,或是采用相应的应急措施,这些表现出学生们所具有的较强的受挫的应变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

(一)挫折教育要适度

“物极必反”。一方面挫折可以鞭策一个人不断奋进,直达成功,另一方面又可使一个人从此一蹶不振,滑下深渊。因此要正确的理解挫折,把握好挫折的度量衡,使挫折能让学生能够承受,形成一种可望而通过努力又可及的状态,使学生在由“望”到“及”的过程中尝到克服挫折的乐趣,在克服挫折中激励其思维,磨练其锋芒,并变成学习的动力,而不能让其觉得即使付出所有的努力都无法看到希望,望尘莫及,从而成为学习的阻力和负担。

(二)挫折教育中要尽力防止意外伤害事故

加强安全教育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必须教给学生活动中的预防和保护措施,防止教学中不必要的伤害事故发生,减少伤害事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学生养成和提高在克服挫折中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三)挫折教育要与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相结合

挫折与快乐相辅相陈,没有挫折的快乐不是真下的快乐,没有快乐的挫折也失去其本身的意义,它们是构成成功不可或缺的一对重要因素。正因如此,在登上领奖台上的体育健儿们笑容才会如此灿烂,他们才会真正的体会到经过许多挫折的战胜挫折后的喜悦。在体育教学中,不能单单为了快乐而让学生不去承受一点点挫折:如活动中无法避免的受伤,必备的素质练习、完整的动作练习,比赛中的失败……也不能因挫折让学生没有学习的乐趣,使其身顺心违。应正确把握好标准,让学生承受挫折同时也应让其体验到最后获得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周西宽.体育基本理论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6.

[2]周冠生.素质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5]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浅析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篇7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 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简而言之, 就是让受教育者感受挫折, 自我消除挫折的过程。

1、是什么让受教育者产生挫折心理

1.1生理方面人在出生之前就注定存在差异, 例如很多学生对自己的高矮胖瘦都不满意, 总是跟人比较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产生心理负担。

1.2心理方面还有些学生自我评价过高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会产生高傲自满的情绪, 从而导致不爱和同学交往多疑爱嫉妒被人。例如, 在技术技能考核时总觉得别人都不如自己, 成绩下来时却和别人相差很远。就开始嫉妒他人, 怀疑老师打分不公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总是和别人敌对。从而在心理方面就产生了不平衡。

1.3学习成绩差还有部分学生能够主动学习, 不高傲, 可就是学习技术动作能力差。和其他同学相比总觉得低人一等, 抬不起头, 越学越没有自信, 从而自卑。

二、教育策略

1) 授课教师要注重挫折教育的作用。

事物都是两方面的, 有正面的就有反面的。主要在于对待的态度。既然挫折能让学生自卑, 那也能让学生自信。对学生而言, 挫折可以让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和心理障碍, 那也可以通过抗挫折练习让他们信心倍增。学生在受挫同时, 老师要积极鼓励肯定发现他们的亮点。要注重学生细小的进步。用肯定性的评价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让他们主动战胜挫折, 提高抗挫性。

2) 授课教师根据性格对学生进行抗挫教育。

教师要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不同方法教育, 因为体育课是最好的抗挫能力练习的场合。

在课上老师要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 从而判断学生的性格。从而根据性格把学生分组进行教育。外向型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容易自满, 因此我们可以直接指出错误, 让其改正, 或让其完成难度更高的动作, 创设挫折情景从而改正骄傲自满的缺点。直接达到教育目的。对于内向型的学生, 他们不爱表达, 教师应采用委婉的方法, 从侧面启发诱导, 慢慢渗透感化学生。抑郁型的学生, 要讲究策略, 抑郁型的学生大多为自卑和绝望, 做事优柔寡断, 容易发怒。针对这些学生要引导学生, 让其由易到难慢慢增加难度。比如让其多参加集体项目, 篮球排球足球等。

3) 创设挫折情景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以排球发球为例, 分为三步进行教学

第一步导入情境部分, 激发其学习情绪。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身体和性格差异, 选择不同的距离来练习发球, 通过较低难度的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步稳定情绪, 提升兴趣。让能在近距离发球成功的同学选择较远距离进行发球, 可能有好多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能过网, 这很正常。这正是此课设计的一个抗挫情景。教师要多鼓励多做示范必要时手把手教学让学生有安全心理并让学生对此课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 适当增加远度和发球的落点逐渐地增加练习的难度设置困难, 让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找到战胜这些困难的方法, 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抗错能力教学的目的。

第三激发学生要有创新精神, 并会享受成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了解的发球技术进行创新式练习, 例如上手飘球.勾手飘球.下手发球.发球找点等等。尽可能地发挥其创新能力, 体验成功之后的快乐。使学生的心理.生理.团结协作方面都要得到发展。教师在设计方面一定要注意要逐渐增加难度, 不要操之过急, 以免形成负面影响。从而达不成教学目的。

(二) 注重学生思想工作方面

1) 课上课下不断进行思想工作教育让学生认识进来。让其了解教师的初衷并培养其正确的挫折观。

要让学识知道遇到困难不要害怕不要退缩, 要积极的向前冲迎难而上。学习中的挫折和磨难, 会给人以打击, 带来悲伤和痛苦, 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变得坚强起来。向他们讲解人的一生之所以如此的丰富多彩, 是因为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要不断地克服困难, 不断与挫折作斗争, 并且最终战胜它们的缘故。如果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要是遇到困难和挫折, 不妨将它们看作炒菜时用的调味品, 因为有了挫折, 生活才有滋有味, 这样会增强学生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自信心。

在高中体育课中对学生进行抗挫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我们要尽可能多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容易更愿意也更容易接受, 即要有创新又要贴切学生的实际, 做到与时俱进。我们体育教师要将体育教学任务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抗挫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体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良好的环境, 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这一有利环境, 建立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教学目标, 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的同时, 还应该更多地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高中学生正是处在青春期的末端, 青春期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和健全人格的黄金时期, 我们必须抓好这一时期, 而且要遵循青少年生理、心理及思想品德形成的基本规律, 采用适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科学合理地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

摘要:当代的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 他们中很多都是独生子女, 承受能力差, 缺乏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 既会有愉快的成功体验, 又会遇到各种挫折。当今社会竞争如此强烈没有本事就意味着被社会淘汰, 这样的社会环境再加上父母对儿女的期待学生难免有焦虑自卑的心态, 从而自暴自弃, 有甚者逃避现实厌世轻生。对于这种状况很多学者都在研究解决之道。怎么能让学生在遇挫的情况下抗挫?从而达到一种自救的效果。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人为地设置“困难”, 使参与者在克服和战胜各种内部 (生理、心理) 困难和外部 (环境) 困难的过程中, 培养顽强的意志, 锻炼自我, 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 让学生感受挫折消除挫折, 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当前体育教学中无不体现着这一状况, 因此体育教学对学生抗错能力的培养用着重大的作用。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篇8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除了品味优美的文字,还可以获得文字背后的历史探究,感受到巨大的心灵震撼。因此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用语言的魅力来健全学生的人格。

一、通过教材中的课文进行挫折教育

学生不太重视教材的内容,认为除了背诵内容外,其他篇目可有可无。针对这种情况,在讲授教材知识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抗挫折教育资源,通过鲜活的人物故事教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战胜挫折。

1.运用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的坎坷经历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教授这类课文可以以人物的坎坷遭遇,以及学习感受为设计重点。如学习《报任安书》,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走近司马迁,知道其人其事。司马迁出生史官世家,受到良好教育,年少壮游,继承父志。然因替李陵辩解,史书未成,横遭宫刑,囚禁狱中。司马迁受尽痛苦屈辱的折磨,但他为了文采表于后世,忍辱负重,幽而发愤,最终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著成《史记》。教材中有这样一段话:“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 秋》; 屈原放逐 , 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古今中外很多大文豪多历尽挫折才著书立说而名垂千古,司马迁堪称典范。

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龄双脚瘫痪,从一个正常人变成残疾人,心情苦闷,精神绝望,甚至想到死亡,但他终于站了起来,参悟透了生命的价值,成了著名作家。在《我与地坛》的教学中,教师可围绕作者的挫折、苦难,以及如何面对苦难来展开。史铁生用自己的苦难,以及对生命的真切的感悟提高了我们对生命的认识。“痛苦是所没人愿意报考的大学,然而毕业出来的都是强者”。

成功人物的成功史,几乎无一例外是他们与苦难和厄运斗争的历史,他们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气概永远激励着我们。

2.运用作品蕴含的哲理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运用作品中具有哲理性的语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能起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必修二中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悟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官至参知政事,宦海沉浮,离任回老家途中经过褒禅山,处在人生低谷,仍强调一个“志”,从而达到了非常之观的境界。王安石就这样坚韧不拔地挺进在人生路上,遇到坎坷不轻易趴下,成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北宋卓越的政治家以及唐宋八大家之一。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修》中,苏轼在《定风波》中写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面对人生风雨,一个“轻胜”,一个“任”,坦然、旷达胸襟顿出。

各类教材中均有许多这样富有思辨色彩的点睛之笔,是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难得的素材。

二、通过写作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写随笔、作文,以及感受等方法使之排泄释放不良情绪,并借此了解学生思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通过命题或材料作文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语文教材必修二写作练习:直面挫折。《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课后的练习中对徐悲鸿、霍金的挫折中奋起的事迹的描写,都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培养学生锲而不舍和挫而弥坚的进取精神,写作练习同时也是心理的历练 ,能使学生对人生、挫折有更深的认识。

2.通过写随笔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学生在随笔中可抒写畅所欲言,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不受题材和体裁的限制。学业上的沉重压力,师生、同学及与父母间的冲突与摩擦,社会适应的不良,使得他们内心充满了许多困惑和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在随笔中宣泄内心的喜怒哀乐,迁移情绪,可以有助于他们克服消极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而教师也可通过随笔这扇窗口,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为挫折教育提供有益的线索。

挫折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篇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切实加强体育工作”“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 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这也是我们在教育当中必须重新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作为教师可以尽可能让学生在遭受挫折后, 获得应付挫折情境的正确理念和调节心理的相关知识技能。因此, 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情境教育的同时, 还应对其进行应付挫折情境及免于身心失常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即进行“挫折承受力教育”。体育教学中有更多和学生面对面的机会, 那么作为体育老师我们又如何来应对“挫折教育”这一课题呢?体育教学中又如何来实施挫折教育?

一、教学中形成挫折的因素

挫折是在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 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 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在体育教学中, 我将挫折归为两种: (1) 外部挫折。形成挫折的客观原因是:在实现目标的活动中由于外部条件的限制, 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 或自以为是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 使其活动的兴趣、需要得不到满足, 所造成的紧张状态或消极的情绪。 (2) 内部挫折:需要的满足和目标不能实现均是自身内部条件的影响所造成的。如: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差, 没有运动的基础, 迅速掌握技术动作难度大, 明显落后于他人。因此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挫折, 产生自卑、孤独的不良情绪。

二、教学中挫折情境的设置

学生对挫折的耐受力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 如果不考虑学生承受打击的能力, 那么挫折教育不是“隔靴搔痒”, 便是“伤口撒盐”。为此, 要求我们设置障碍时, 要特别注意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 主动帮助学生摆脱困境。如:在800米的教学中, 有部分同学会感到自己耐力不好, 成绩比不上别人, 对耐力跑失去信心, 甚至放弃跑步。通常我在跑步之前就会告诉大家, 耐力跑是一项考验意志力的项目, 在跑步中耐力较差的同学不一定非要追求第一, 只要坚持跑完, 就是一种对自己毅力挑战的胜利。那么如何才能最好地跑完全程呢?我们必须尽可能地跟着跑在你前面的同学, 并且不能拉开太大的距离。这次的挫折设置中, 我们首先用“不一定要追求第一”来降低挫折对学生的打击程度。第二, 强调这是对自己毅力挑战的胜利, 让学生找到成功体现自身运动能力的希望。第三, 切忌对残缺家庭学生、残疾学生、越轨学生及能力不及的学生随意设置挫折情景, 要把握好学生的人身合法权益的临界点。

三、挫折教育尺度的把握是挫折教育成功的关键, 要充分考虑到受教育者的个体挫折承受力

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遭受挫折时, 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 表现为个体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维护心理健康的能力。我们在实施挫折教育时必须考虑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要明白挫折是一把双刃剑:在意志坚定、知难而进的强者面前, 它是一块垫脚石;而在意志消沉、懦弱悲观的弱者面前, 就可能变为不可逾越的万丈深渊。所以, 教师要及时伸出温暖的双手帮助和引导, 使学生自觉地在挫折中学习, 对挫折抱有积极的态度, 最终战胜挫折, 是挫折教育的中心工作。比如, 在健美操的教学中, 有的同学身体协调能力较差, 做的动作总是不到位, 跟不上别人的节奏。这时, 我们不能一直坐视不理, 应及时帮助她, 详细地进行示范和讲解, 使其摆脱困难, 在其心里建立永久的战胜挫折的信心。

四、实施挫折教育必须倾注爱心,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不少同学渴望被老师和同学们重视, 但又苦于自己运动能力的限制, 很难在各项活动和比赛中出类拔萃, 而感到苦恼, 总觉得不如别人, 变得意志消沉, 郁郁寡欢, 对什么运动都漠不关心。这时, 就需要我们教师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做他的良师益友, 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 使他得到实现了目标的成功体验。

五、挫折教育要与成功体育相结合

挫折教育的最终目的仍是要学生达到成功———真正的成功。“吃一堑、长一智”, 只有在遭到挫折与失败后, 不动摇、不妥协, 克服重重障碍, 在失败中总结经验, 最终克服种种困难和挫折, 才能达到成功的顶峰。如:在一次篮球教学中, 我有意识地先不讲解原地体前双手左右运球的动作要领, 就让同学们练习, 使同学们难以掌握应该按球的左右两侧上方的重点。在同学们觉得困难之后, 再向他们讲解, 同学们豁然开朗, 深深体会到在挫折后又品尝成功的喜悦, 从而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而不是脱离学生实际, 使学生一挫到底, 这与挫折教育和成功体育的做法都是背道而驰的, 是决不可取的。此外, 实施挫折教育还需要加强宣传, 提高认识。家长、学校与社会相互配合, 积极营造“磨难励志”的氛围, 使学生明白“自讨苦吃”的深刻意义。与此同时, 作为体育教师, 对学生要严格要求, 热情帮助, 并注意严于律己, 身先士卒, 还要重视课内外结合。合理地设置适宜的挫折情境后, 再引导青少年积极地克服困难, 在逆境中不屈不挠, 奋发向上, 反复拼搏, 最终战胜挫折, 达到成功的顶峰。使学生在课内得到的教育, 能在课外得到坚持、内化和升华, 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张子沙.体育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8.

[2]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物理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篇10

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 所以抗挫折教育是现代教育领域的重要话题之一。中学生正处在课业压力、成长迷茫、情感困惑等相互纠结的年龄, 并且积极的心理应激能力不强, 所以更应加强对这一群体的抗挫折教育, 为他们获取成功的人生奠定基础。笔者觉得, 从校领导、班主任到每位任课教师都有这份责任, 思想品德课教师更责无旁贷。

一般说来, 青少年所遇到的挫折基本上都是成年人眼中的小事, 还有不少老师和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 是家里的宝贝疙瘩, 哪里会遇到挫折”, 于是他们表现在教育行动上则是轻视或干脆忽视对青少年进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实际上, 有生活就有顺境和逆境之分, 要成长就少不了磕磕绊绊, 忽视对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其心理承受能力差, 今后步入社会面对激烈的竞争通常会感到茫然、无助, 以至于做出放弃、消沉、逃避甚至轻生等错误做法。而且, 即便是青少年生活中暂时没有挫折, 也不等于不需要挫折教育。成人眼中的小事件、小挫折, 放在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身上就有可能是一己之力难以化解的大问题、大负担。所以, 及早对其开展抗挫折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通过思想品德课对青少年实施抗挫折教育, 要依据正确的教育思想, 切合青少年的心理实际, 最好是利用或有意创设某种情境, 让他们通过动脑、动手来解决矛盾, 引领其逐步锻炼、培养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对逆境的适应能力。

二、探索实施抗挫折教育的最佳切入点

引导青少年树立对挫折的正确认识、辩证理解是实施抗挫折教育的关键, 也是开展抗挫折教育的第一步。中学生心智发育尚不成熟, 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尚处于表面化的较低阶段, 所以对其实施抗挫折教育最好不要用长篇大论的说教、灌输方式来进行, 而是要通过直观的形象、清晰的事实, 使他们得以真实地感知挫折, 从心灵深处意识到自己生活的世界不仅有顺境, 同时也有逆境, 有欢乐也有痛苦, 有顺利也有不顺, 这样就能让其对挫折建立起初步的、直观的感知。等青少年对挫折有了感知之后, 教师要有意让其在生活、学习等活动中适当经历挫折, 使其在克服困难、经历挫折中正确理解挫败感, 以便培养他们不怕困难、积极克服挫折和主动接受挑战的意识与能力, 使其自觉树立勇敢面对挫折、不畏艰难险阻的信心。

对青少年实施抗挫折教育, 还要善于消除他们的依赖思想。独生子女是中国家庭爱的焦点, 全家人的众星捧月很容易就让孩子滋生依赖思想, 处处依赖别人的孩子, 哪有能力抗击挫折、克服苦难?所以, 教育工作者应想方设法消除他们的依赖思想, 鼓励他们独立生活、独立学习, 遇事要靠自己的能力解决, 让他们认识到成功必须靠自身努力。

三、借助榜样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心理状态

心态决定一切。所以, 培养青少年积极、勇敢的心态是实施抗挫折教育中最关键的环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教师会经常引用榜样、楷模的故事来阐释某一道理, 此时教师可以言简意赅地向学生介绍这位榜样、楷模是如何挑战命运、抗击挫折的, 然后启发他们去思考诸如“我若是遇到了这种情况该怎么办”之类的问题。对于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还可以组织他们在课上、课下进行探讨、辩论、交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加之青少年通常都会对听故事感兴趣, 所以这样的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式的抗挫折教育, 容易取得显著的教育效果。

教师所树立的榜样要为青少年所喜爱, 可以是著名科学家、军事家, 也可以是娱乐明星、财富人物;可以是影视剧、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也可以是家长、老师或者孩子的同学。同时, 老师和家长必须以身作则, 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树立起不畏挫折、敢于挑战的榜样。榜样让青少年有了改善自身行为的标杆, 而且直观、清晰、生动、形象, 通常更容易打动青少年的心灵。

四、创设情境对青少年实施多种形式的挫折教育

“不经历风雨, 怎能见彩虹”。青少年只有在挫折中摸爬滚打, 才能真正建立起抗挫折意识和抗挫折能力。在生活中或课堂上创设情境对青少年实施多种形式的挫折教育, 可以让其消除依赖性, 发现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逐渐积累起克服挫折的经验。等青少年凭着自身力量克服了一系列的挫折之后, 他就能树立起直面挑战、战胜困难的欲望和信心。因此, 我们在青少年的成长历程中要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情境, 也可在思想品德课的课堂上结合教学需要创设某种情境, 教会他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技巧, 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去克服困难。

五、创设困难情境遵循的原则

(1) 适度原则。创设困难情境需要预设一定的难度, 但又不能难度太大、超过青少年的实际能力, 否则易造成多种负面影响。

(2) 适量原则。过犹不及, 所以每次给学生创设的困难不能太多, 否者就容易伤害其信心和热情, 让其产生沮丧、恐惧等情绪, 进而对克服困难失去信心和兴趣。

(3) 激励原则。在学生遇到困难时, 要热情、真诚地鼓励他们鼓起勇气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当学生经过努力取得成功时, 老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适度的赞美, 从而让学生有更大的信心去面对新的挑战。

(4) 指点原则。当学生经过努力依然不能克服挫折时, 老师要及时给予心灵抚慰, 激励他不抛弃、不舍弃, 帮助他分析主观和客观原因, 找出症结所在。及时、恰当的指点可以帮助学生一步步实现目标, 在历经失败之后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挫折教育微探 篇11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挫折教育的概念

爱迪生曾经说过:“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所以挫折便如爱迪生所讲的,在一个挫折目标面前可能会失败,可能会面对种种困难和挫折,挫折教育便是一步步战胜挫折的过程。所以人生在世,总会遇到不完美的事情,那在这个过程中面对的困难和烦恼,如果不去战胜它,久而久之便会产生负面情绪,从而会一蹶不振,进而放弃,走向失败的深渊。那么对于小学生来说,年龄既小,心理承受能力也弱,遇到挫折总会出现烦恼和放弃的念头,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这一理念是符合教育要求的,教师要让小学生从小熟悉挫折,勇于面对挫折,敢于和挫折做朋友,直至养成在挫折中不断前行的良好品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挫折教育,让小学生从小具有良好的挫折意识,这样对小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培养小学生勇于面对挫折

佩恩曾经讲过:“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苦,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以此来看,教师必须要重视培养小学生勇于面对挫折的态度。可以从以下三点来培养。

1.用心感悟挫折。所谓感悟,便是用心体验每一次学习之中挫折的过程,进而用心体会和总结,去感悟和感激挫折,这是用于面对挫折的第一步。

2.磨炼面对挫折的意志力。所谓意志力,是需要循序渐进培养的一个过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面对困难勇于前进的态度,只有在一次次的挫折中,勇于解决根本问题,进而在不断的失败和挫折中才能够磨炼出坚定的意志力。

3.勇于应对挫折。一个成功的人,不但是学习和事业成功,更是有着过人的意志力。所以在面对挫折时,不只需要用心感悟挫折和磨炼坚定的意志力,更要勇于应对挫折。在挫折面前临危不乱,善于采取多种途径去解决挫折,从而在解决挫折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不断领悟,使自己在以后的道路中能够坚定地不断成长。

三、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战胜挫折的方略

1.以榜样为例激发小学生战胜挫折的力量。挫折是学习道路中的绊脚石,只有把绊脚石一个个搬开,才能够通向成功,这便需要激发小学生战胜挫折的力量。比如在学习《乌鸦喝水》一文时,教师可以给小学生们设疑,为什么乌鸦能够喝到水呢?它用的是什么办法呢?又是怎样做到的呢?这时小学生们会陷入的思考,有小学生便举手回答,是把石子放到瓶里,水慢慢升高之后,喝到的水。那么这时便可以反问小学生,那这突显出了小乌鸦的什么品质呢?这时小学生们都坚定地说,遇到困难不放弃和不抛弃。这时笔者便激励全班小学生,对,这就是我们需要具有的学习、生活以及将来工作需要的品质。在课文的教学中引导小学生把乌鸦的面对挫折勇于战胜挫折的品质,作为衡量小学生自己做事情的标准,逐渐激发小学生战胜挫折的力量。

2.关注班上每个小学生的心理,使全班小学生勇于战胜挫折。每个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面对挫折的能力不同,教师要随时关注每个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从心理的角度着手,引导小学生学会自己控制情绪和调节情绪。尊重班上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个别指导,让小学生们勇于把挫折当朋友,直至战胜挫折。

综上所述,挫折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成分。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挫折教育,把挫折教育和课文融合到一起,让小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学到坚韧不拔的意志力,给以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基础。

物理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篇12

关键词:摔跤教学,挫折教育,应用方式

摔跤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如果想提高摔跤教学的质量,适当地运用挫折教育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挫折教育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遭受挫折承担一定的压力,从而激发自身的潜能,促进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加快掌握知识的速度提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学生表面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压力,增强学习动力。如果出现在摔跤动练习学习进度缓慢出现厌倦怠惰情绪,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

1 进行挫折教育的原因

内在因素导致产生挫折感,学生在对抗竞争中失败或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下,可能会怀疑自身能力,产生不自信、丧气的情绪, 导致产生挫折感。有外部原因导致挫折感时,可能的情况是在摔跤教学中,受到教师或同学语言和行为上的影响,在出现失误和失败时,感到有压力和一定的心理负担,导致焦虑、精神不集中的心理状态的出现。面对挫折的忍受力是指个人在面对失败情况时调整心理状态避免行为失常的能力,也是个人的环境适应能力。从一般经验上看,一个人的挫折忍耐力较弱,一旦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失败,就会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消极怠惰、自暴自弃,甚至出现心理疾病,无法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一个人如果对挫折的忍受力强, 即使面对很多失败和压力,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发挥优势将失败的影响降到最小,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不断进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走得更远。由此可见,在教育教学中开展挫折教育不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意志的一种方式。摔跤是一项竞技性和技巧性很强的体育项目,在教学中不得不面对很多失败,而且教学质量提高本身也需要培养学生的抗争精神,因此必须做好挫折教育工作。

2 摔跤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的思路

(1)正确地处理失败和压力是当代青年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所以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引导,改变对失败的认识,面对困难和挫折应调整心态勇敢面对,把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放在第一位。对于人的成长而言,受到挫折学会面对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以此来磨练意志,提高应对困难的能力。在摔跤教学中可以给学生设置教学的难点,并详细的指导和充分的鼓励,让学生们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了解对待挫折的态度,提高对待挫折的能力, 积累应对困难的经验,减少在今后遇到挫折带来的负面影响。

(2)利用挫折教育培养竞争意识。挫折是一种综合的感受,面对挫折不能只依靠讲故事说道理。必须切实地让学生感受到挫折带来的压力,这就要求在摔跤教学中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掌握好教育的时机。在摔跤教学中设置对抗练习模式,给学生竞争的空间, 当学生置身于那种紧张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将会受到巨大的感染和激励,从而去奋发拼搏,争取不断地超越他人、超越自己。因此, 要把技巧和竞争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在保证教学内容覆盖的程度高的前提下,将每个学生都安排到循环的竞争对抗模式当中,让学生在失败中寻找弱点找到不足,挖掘自身潜力,培养竞争意识。

(3)以意志品质的培养为教学的目的。①培养挑战精神。根据学生对动作技巧的掌握程度,适当设置难度较高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尽最大努力完成,了解困难内容,了解自身的能力,学会制定目标,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在与困难对抗的过程中获得成就。在制定目标和努力实现的过程中,动作技巧学习的难度和身体的疲倦都会磨练人的意志,在这斗争同时不断挑战自身能力的极限,也就成功地发挥了摔跤教学中挫折教育的作用,培养了学生勇于挑战困难的精神。②培养耐心。摔跤项目动作技巧多练习困难,对人身体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不可能在一朝一夕的学习中就达到预定的目标,这也是挫折教育的一个过程,学生在教学中取得的一定阶段的成果不能够满足最后教学要求,在面对这种困难的情况下就需要学生对身体进行长期的锻炼,对教学中的动作技巧进行反复地练习,培养一定的耐心,坚持不懈,培养目前青年人缺少的持之以恒的精神。③通过榜样激励。自己在学校、班级、同学中树立典范, 深化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注意找寻学校、班级同学中的闪光点,树立的榜样应是身边的人和事,这更能贴近学生。在榜样的感染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用榜样来激励督促自己,把他们作为自己学习和效仿的楷模,对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会收到极佳的效果。④培养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培养自我检查、自我批评的习惯。“人贵有自知之明”,经常的“自省”,检查、批评自己的不足,并克服它,有利于培养自己勤奋进取、严谨负责、积极自信、坚韧自制的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克服懒惰、盲目、草率等不良的意志品质。

3 注意要点

3 . 1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摔跤项目的学习技术种类多,对身体素质要求高,学生一般很难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非常顺利,为了达成既定的目标必须付出很多的努力,在实际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达到想象中的效果,这种情况可以说是摔跤教学中常见的挫折。这种挫折的产生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的原因可能有:身体状态不佳、饮食安排问题、心理上对缺乏信心、对预定目标计划不合理、训练强度超过承受能力等等。这些情况的出现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胆怯,在对抗竞争中不能发挥学习的真正水平,不能对自身实力作出正确地评价。这种时候就需要教师发挥作用,帮助学生分析不足,找到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根据学生的实际条件,提出意见,调整状态。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认识自身,制定符合实际的联系计划,从身体和心理上都保持健康,保持良好的状态,最终克服困难。

3 . 2在教学中合理设置挫折情景

面对挫折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反映,这是出于生物自我保护的本能,因此在挫折教育中必须综合考虑每个个体承受能力的差异,如果对挫折教育进行粗放式管理将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那么产生的效果和最初目的将会背道而驰。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好整理分析,根据整体的能力水平设置有梯度的训练目标,把挫折的情景设置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不能超过学生本身能力范围过多,在能够做出地努力下无法实现目标,这样就违背了教学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情景的设置让学生明白经历挫折并战胜挫折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让学生在面对困难时没有恐惧畏难的心理。为此,要求教师在教学情景的设置时要做好教学目标的考查和安排,让学生不能够轻易完成的同时又能够在自身的努力下不断接近目标,其中教师应充分准备,观察每个学生的状态主动帮助学生摆脱不良心理状态,把全部精力集中在解决困难上。其中如果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有一定的缺陷,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特别注意,不能提出过分的要求,应根据实际对情况不同的学生做出适当的安排。

4 结语

上一篇:农村小学德育下一篇:玉米高产创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