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2024-10-19

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通用12篇)

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繁荣,不仅需要精英人才,而且更需要大批的普通劳动者。不管是精英人才还是普通的劳动者,都需要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全面素质。也就是说,国家必须推行良好的素质教育。初中正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时期。鉴于此,就需要我们的素质教育从初中甚至从小学抓起。但是事与愿违,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界逐渐形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那就是:由来已久的考试制度,让多少学子望而却步。也正因为如此,学生把自己局限于背知识、记知识的樊笼里,根本无法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更不用谈自身素质的提高了。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曾尝试在教学中采取一些基本措施,希望借此来改变课堂现状,也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作为课程的主体之一,物理教学应该搞活课堂,让学生在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一堂课的好与坏,关系到学生接受知识的多与少。物理是一门重实验、重科学的学科,搞好课堂教学并非一件易事,更非一朝一夕之功。很多老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根本没有注意到学生的感受,一堂课下来,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听得很专心,但如果让他们独立完成一道作业题,他们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其实,学生除了课本上有的、表面性的知识以外,对知识的内涵未能很好地领会,更不用谈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况且,我们现在在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法,即只是按照课本上的步骤一步步地讲解,这样做,虽然容易让学生了解知识,但却会使学生养成对课本的依赖性,进而无法充分拓展自身的素质能力。

下面,笔者就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让学生自由地发展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让学生的各项素质全面发展,它包括:身体和生理的素质、心理的素质以及社会文化素质。在这三种素质中,除了智力因素与文化因素是可以根据需要向学生主动教导外,其余的,教师只能加以辅导。现在的教育方式是全面责任制,即所有事皆由教师规定,正是这种统包统筹的制度,让学生反感,长此以往,素质教育不但不能收到有效的结果,反而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生正是长身体、调心理的重要时期,外界的压力只会增加他们的负担。因此,坦率地讲,只有能够让学生自由、充分地发展,才是实行素质教育的正确途径。物理正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个体独立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如果能够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在自身的锻炼与发展中,逐渐培养自身的素质,无疑将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学生更乐意去接受自我。

二、在物理教学中开展课题研究,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物理学的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自身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开展物理的课题研究,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范围很广,包括知识、方法、态度、精神和价值观,这些需要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大力培养。最重要的是,要在教学中全面开展课题研究,使学生在学到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前提下,训练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思维,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精神,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标。

三、创设学生素质培养的有利环境

好的环境影响和制约着学生发展的结果。因此,创设一个对学生身心发展皆有利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这方面可以从班级整体气氛、校园整体氛围、人际情境和家庭情境入手,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为目标,以启迪智力、陶冶道德、注重能力培养为前提进行创设。例如,可以在班级举行以小组为单位的物理竞赛,每小组各设一名小组长,竞赛内容可适当地扩大,包括课内课外,甚至可以涉及德、智、体、美、劳等领域;形式可考虑采用积分制,成绩有进步的小组可加分,反之就适当地扣分。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利用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四、开展学生自制教具和小制作活动

在课外,适当地开展自制教具和小制作活动,对加深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将所教知识加以运用,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初中物理教材中,这方面的内容非常丰富,如自制小天平、弹簧秤、杠枰、潜望镜、小孔成像、演示器等,关键是如何让学生认真阅读和收集这方面的资料,肯动脑筋、肯花时间。在教学之前,可先布置作业,当然,教师要提供实物和原理结构图供学生参考。同时,在课外,还要积极引导和鼓励,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

素质是一个没有界限的词,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素质教育的宗旨,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之具有更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

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2

昌江矿区中学 钟开

[摘 要] 中学物理教学的素质教育与中学物理教学关系非常密切,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要达到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目标,应该由教师把握好这三个环节:“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努力营造民主开放的物理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或新技能的能力”。这是我在日常教学中追求的一个目标,也是我奋斗努力的方向。[关键词] 思考能力 个性发展

运用知识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善于思考问题及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经过自己教学不断的探索、总结与反思, 我个人认为学生的素质应该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特定的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培养学生的素质,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以下是我物理教学中关于素质教育的几点总结: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好的教学都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凡事要有一个好的开始都是不容易的,有了好的开始,其它事情也不那么难了。教学的质量如何,将明显影响学生的兴趣、方向和效果,所以教学活动主要任务是,使教学一开始便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方法是富有新意、不拘一格、时间长短适当。成功的教学活动,必须有一个精彩的导入,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良好教学的导入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物理课教学的导入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进行:

1.1 巧妙设问,创设情境。

教学中通过巧妙设问,可以激起学生积极思维和探索物理问题的兴趣。比如在“阿基米德原理”教学中,提出问题 :(1)、木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浮在水面上,铁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下沉?(生活经验,因为木块轻铁块重);(2)、把8N的木块和8N的空心的铁球都放进水里,为什么铁球会浮上来,而木块却沉下去呢?(生活经验解释不了,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马上会对刚学过的知识产生疑问,进而激发要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1.2利用实验,创设情境。

物理实验形象生动,趣味性强。因此,它能够有效地刺激学生感官,增强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在学习“压强”时,用两块和课本一样大的木板,一块钉上一根钉子,另一块钉上10排8列的同样的钉子,准备两个气球、一块红砖,把这两个气球分别放在钉子上,用红砖分别压在两个气球上。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这时全班同学眼睛发亮,被这个实验紧紧吸引。老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积极思考导致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在学生欲知不能、欲罢不休的时候,教师顺势引入压强知识,启发学生自主寻找答案的欲望。

1.3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在生活中,学生有许多直觉或经验,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去回忆或体验,创设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融合的情境,可以使学习的知识贴近学生生活,感受知识的价值和魅力,从而使学生感兴趣。如高压电能电死人和牲畜,但鸟雀却平安地停在高压裸线上;一杯热水冒“白气”和冰棍冒“白气”是否一样;患近视或远视的病人配戴相应的眼镜后为什么能提高视力等等,这些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积极的思考进入学习状态,这样的生活事例使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来源于生活”。1.4、利用认知冲突,创设情境。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有许多直觉或经验的东西,学习往往把它们当成物理规律,或者对此存在困惑,利用这些生活中的直接或经验让学生产生认识冲突,激发兴趣和学习动

机。讲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之前,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拔河的双方,是赢的一方拉力大,还是输的一方拉力大?”学生会回答:赢的一方拉力大。教师:不对,双方拉力一样。(学生急切地想知道原因:为什么?)教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问题,今天就来学习这个问题。这样引出课题,学生对牛顿定律的认识比平铺直叙地讲解,印象要深刻得多。1.5、讲述故事,创设情境。

物理发展史上,或生活、生产实践中,有很多生动的感人肺腑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不但可以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经历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如讲授液体沸腾时,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一户家里住着一老一小两父子。有一天,父亲要外出办事,为了让顽皮的儿子在家里看门,他想了一个有趣的办法:他把儿子领进厨房,将盛有冷水的水锅漂在一锅沸腾的水里,对儿子说:“大锅里的水不能烧干,你把小锅里的水烧开,就可以出去玩了。”儿子一听很高兴,赶紧向炉里加柴,使火烧得旺旺的,可一直到父亲回来,小锅里的水也没有被烧开。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急切地想知道原因:为什么?)1.6、运用媒体,创设情境。

现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充分调动多种教学媒体的声、光、电效果,立体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与认知活动,使抽象变得具体,复杂变得简明,能很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在学习“乐音和噪声”时,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各样的声音,然后提问:为什么每个人、第种乐器的声音都不相同?为什么有的声音听起来悦耳,有的声音听起来刺耳?学生有了身临其境般的体会,再加上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马上会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2、努力营造民主开放的物理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人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所以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尊重既表现在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表现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那么,教师如何营造民主开放的物理教学环境?

首先,学生学习心理的民主与开放,是营造民主开放的物理教学环境的首要因素。

在我身边有这样一件事:刘小辉是个成绩中等的初二学生,智力不错,自尊心很强,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很情绪化,好表现自己,逆反心理特别严重,自己要求不严,做事随意性。常与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较强的抵触情绪。经受不起老师、家长的批评,家长叫他干的事他偏不干。这件事启示了我,要实现他心理的民主与开放。首先对他要有爱心,因为只有爱他,才能使他感到温暖,才能使他消除戒备心里,才能消除他压抑的心里,才能为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和创造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其次,他与其他同学在个体存在差异,我尊重他对物理问题的独特性、创造性,根据他的个性特点,实施因材施教,使其能发挥个性特长。第三,允许他在学习中犯错误,并运用我的关怀和鼓励,引导他纠正错误。教学中要多表扬他的成功,使之产生成功的愉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第四,我热情而真情地勉励他思考、研究问题,鼓励他大胆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一来,他克服了过去的心理障碍。

其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民主与开放,是营造民主开放的物理教学环境的要求。

民主开放性教学目标,就是强调教学目标的整体化和多元性,即既注重知识与能力,也注重情感体验和价值观,还关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教学内容的民主与开放,就是教学内容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了解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科知识间的渗透和联系,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使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教学内容的开发者、建设者。

第三,教学方式的民主与开放,是营造民主开放的物理教学环境的重要保证。

要给学生营造民主开放的物理教学环境,首先要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归还给学生,让他们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亲身经历实验探究。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开展民主化的讨论,并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讨论(同桌讨论、小组讨论或自由组合

讨论)。其三,提倡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开放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或新技能的能力 教学结束后,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把握情况,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前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针对性的训练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刚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能及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一定的技能技巧和形成能力。学生是否有机会尝试应用或练习他们刚刚理解的知识或技能,是否能把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这还是需要我们教师灵活设计问题才能达到上述的目的。

物理习题的编写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应该是多姿多彩的,要改变过于抽象模型化的现象,多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情境题目,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没有物理,物理与他们的生活、社会和科技紧密相联,从而使他们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科的亲切感。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指出:凡是与人的价值观,需要,兴趣,活动任务和今后的生活相联系的记忆内容,一般遗忘得较少较慢,反之则遗忘得较多,较快。在学习完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后,设计了这样题:交警追上一辆农用车,对司傅说:“你违章了,这段路的限速是30公里每小时,你超速了,要罚款!”,而司傅说:“废话,这里离我家才30公里,我已经走了一个半小时了。”,谁说得对呢?教师要点拨解这道题的方法和技巧,并及时检查落实和反馈学习的情况。

教学后教师要有针对性的难易适中地布置作业,作业是学生建构、巩固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作业的本质是一种积极迁移,是巩固和掌握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这不仅能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也是检验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打破教学时空限制,得以延续和拓展的主要途径。我教学活动中布置这样一道综合知识作业题:日常生活中使用打火机,涉及许多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让学生独自去寻找答案:①拨动转轮打火,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②按下气门气压减小液体汽化 ;③气体的则选用底熔点底沸点的易燃气体。又如在学习“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后,我让学生探究:“一个已知电阻,只有一个电流表(或电压表),电源、开关、导线去测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的开放探究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实验的能力。

总之,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是我们每位物理教师追求的一个目标,也是我们教师为之努力奋斗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史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新课程》2009年1期。

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方法 篇3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1(A)—0049—01

物理实验教学中素质教育需要优化教育过程,提高课堂效率,搞好实验环节,注重思想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和劳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利用物理学习,抓好素质教育

首先,在物理教学中要抓好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要求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述物理知识,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教育。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是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反映,它既受辩证唯物主义的制约,又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丰富的实例。

其次,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首先使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应用。加强对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以系统的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从观察和实验出发,把观察和实验的结果进行高度的分析和概括,运用数学工具,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概念,建立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得到反映客观事物性质的基本规律,最后运用它们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加强实验环节,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学习研究物理重在探索创新。今天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就应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动手能力。物理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踊跃参与各种科学活动。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验证物理定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通过物理实验,要求我们突破应试教育的围城,把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放在首位,改变观念,适应改革潮流,圆满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三、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任何一条物理规律的建立,都是经过物理学家漫长而艰辛的实验探索方获得成功的。在实验中一定有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的研究方法,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和开发实验的内涵价值,力求使物理实验成为发展学生智力,逐步提高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好教材。

物理学家楞次是在法拉弟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之后,对这一物理现象发生了浓厚兴趣的,楞次自己设计实验研究方案,重做法拉弟的实验,他受人启示,但不循别人的老路,独立、自信、创造、勤于动手、勇于探究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反复实验,系统研究最后取得骄人的成果。于1883年总结了楞次定律,其后又通过实验研究了电流的热效应,并发现电流热效应的规律,从而又确立了电流热效应中的“焦耳—楞次”定律。楞次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卓越的成就是和努力追求客观规律的勇气和积极探索物理规律的创新精神分不开的。楞次的这一发现过程对我们的物理教学很有启发。

四、学习物理学发展史,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新认识,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客观物质世界的存在决定这种超越意识的产生,新思维的发展,新技术的产生到新学科的创立在物理学史上层出不穷,物理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史,这正是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切入口。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这些素材的内涵,让学生体验科学家在物理学上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结合物理学家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和创造发明,逐步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折射定律”的建立是几何光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从人类积累入射角与折射角关系的数据到斯涅耳找到“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的规律,其间经历了一千多年。在教学中把科学家从小角度测量到提出入射角和折射角成正比,到科学家的再实践,大角度的反复测量,再到有所创新的设想,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这一创新的思维全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的意识。

加强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4

一、改革教法,加强学法指导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以及办学条件的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本教材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笔”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应试教育以灌输为主,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权利,因而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如何使学生从这一“苦海”中解脱出来呢?主要方法是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还学习自主权给学生。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势在必行。而电化教学则是变传统教学方法的沉闷为新鲜活泼的面孔,提高了教学效率,加大了教学容量,加快了教学进程,促进了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我不仅努力提高电化教学的利用和运用技巧,而且尝试使用分层教学法,创造学技法和发现法等教学方法,也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即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也就有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因此,它既要面向能力强成绩好的学优生,还要面向能力弱成绩差的学困生。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在当前的物理学习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教学进度自主地调节学习的速度、难度、广度,自觉地进行技能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意识地吸收广泛的知识,有选择地进行难度适当的练习,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经过这样的教育,在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学生便可审时度势,信心百倍地迎接新世纪所有的挑战了。

二、深入教材,分析和把握知识的结合点进行适度的扩充和联系,是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的手段。

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的初步知识及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促进科技的发展,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这是物理教学大纲的根本目的。而重视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是物理课本“引言”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把“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应用到科学技术和社会中去,使之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学习新知识的基本素质是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尝试着有意识地将现实生活素材渗透于物理教学中,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是息息相关的。具体到教学环节上,我尽量从现实生活中引入问题,进行知识归纳和知识训练,以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

三、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立足未来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来讲,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如果“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方针中所指的“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那么,素质教育就是落实“全面发展”这一教育方针的一种教育模式或教育体系。素质教育是研究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因材施教,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但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共性,而且要研究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各得其所,健康发展。从教育实践的角度来看,素质教育又是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其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开发智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和谐教育。兴趣是学生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感知事物、追求新知识、发展思维的强大内驱力。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个人兴趣是不可忽视的。兴趣从活动实践中形成,也可以在活动实践中发生变化。学生由于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的兴趣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稳定性。教师必须依据社会的需要,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兴趣,同时要因势利导,教育学生不能片面地强调只对某种活动有兴趣,而拒绝参加其他有益的活动;要引导学生善于强化和发展自己有益的兴趣,强化内驱力,促使个性特长的形成和发展。素质教育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欲望的进取教育;是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争取社会进步,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行为教育。素质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种既艰苦又愉快的事情,使“教”与“学”处于和谐探讨的情感之中。

四、培养能力,优化情感因素,注重个性化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21世纪的竞争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这种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能力的竞争。因此,在素质教育中,我们必须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前提,不具备感知能力的人,就很难获得感性知识;缺乏抽象概括能力的人,就无法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在当前科学飞速发展、知识剧增的情况下,学生具有自主地获取知识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就能通过独立思考去理解和掌握基本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个性得以优化。同时情感因素对学生个性形成,具有动力功能、定型功能和补偿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过程、学习成绩能产生重大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十分重视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付出及交流,通过情感交流来感化每一个学生,通过教学使学生在个人品质、价值取向上有个正确的定位,正确认识自身的人生价值,明确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为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乐于奉献。

钢琴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 篇5

内容摘要:我们的教育正从以往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开动脑筋,发展智力的能力。这样,学生学习钢琴才能健康进行,才能真正提高艺术素质。

关键词:道德 情操 审美 能力 智力

我们的教育正从以往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赖于多方面的参与和努力。钢琴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必修课,更应该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根据本人多年从事钢琴教学的实践,谈点这方面的体会。

一、道德情操教育

加强对学生道德情操的教育,培养健康的人格,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个目标既要通过专门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来实现,同时需要贯穿和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当中,结合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和个性特点,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钢琴教学中,许多曲目的表现内容,本身就体现了艺术教育与道德情操教育的相融性。通过对这些曲目时代人文背景和作曲家生平情况的分析讲解,可以使学生在加深对音乐作品艺术成就方面理解的同时,又在道德情操方面受到良好的教育。在教学贝多芬的作品时,注意让学生感受到贝多芬在不幸中与命运抗争坚韧不拔的毅力,可以激励大家与困难和挫折斗争的勇气;在教学肖邦的作品时,着重介绍波兰被沙俄侵占,流亡国外的肖邦对祖国的怀念和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在教学中国(二泉映月)时,用那如诉如泣的旋律,激起学生对黑暗社会的愤懑和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在教学(夕阳箫鼓)时,以典雅优美的乐曲给学生以艺术美的享受,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

重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钢琴教学由于历史原因,教材中采用大量外国钢琴作品。建立和加强民族音乐文化观念是学校音乐教育的迫切任务。从教学观念与教材运用入手,加大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学一些中国钢琴作品,开专题讲座,举办师生中国钢琴作品音乐会等,使学生接受本民族音乐的教育。由于大多数中国钢琴作品都是民乐、民歌、戏剧的改编曲,取材于民间旋律,紧密结合中国音乐传统,弹奏这些乐曲,对于弘扬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培养本民族思想情感起到促进作用,增加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亲切感,并能逐步形成中国音乐的审美意识。

二、审美能力培养

传授弹奏钢琴正确的`方法和基本技能非棠重要,钢琴教师严格训练学生弹琴的基本功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学生的音乐技能并不完全代表学生的音乐能力。对任何一门艺术来说,技术只是表现艺术的一种手段。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掌握了一定的钢琴演奏技术之后,必须向表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方向发展。因此,通过钢琴课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尤为重要。

要强化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意识。学生在练琴时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忙碌于音符、节奏、键盘位置和两手的配合,结果只为乐谱所累,忽略了乐曲的“乐性”。实施美育,加强素质教育的理念必须渗透到钢琴教学之中来,将钢琴教学和音乐审美有机结合,把技术训练和美的表现、美的创造融为一体。不论是练习曲,还是钢琴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为解决某些技术难点问题而选的教材,也要注意旋律的流畅、顺通、优美。音乐本身有丰富的情感,要正确引导学生善于感悟音乐美,在学琴中获得乐趣,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要重视进行有感情的范奏。钢琴音乐是演奏者对作品的艺术升华和情感的抒发,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也没有什么审美可谈。范奏可以反映钢琴教师对职业的热爱、对音乐的热情,也反映教师的艺术水准、知识视野,甚至还有个人气质的魅力和感召力。因此,要把每一次范奏弹得有滋有味,尽量把钢琴作品美的内涵表现出来。这样的范奏不是走过场,有艺术感染力,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对学习钢琴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要帮助学生分析和处理音乐作品。学生将一首作品弹得比较准确、熟练以后,不能就此结束,应该及时进入作品的艺术处理阶段。前期是对作品的时代人文背景、作者的流派风格和曲式结构等进行分析介绍,后期则必须对作品作一些艺术和技术上的加工处理。比如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对比、某些特殊奏法的加入等。既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也能提高他们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艺术表演水平。

要加强钢琴表演和伴奏的艺术实践。学习钢琴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独立地、有表情地演奏音乐,也能够为他人唱歌跳舞进行伴奏。当钢琴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必须让学生在公开场合“亮相’,从琴房走上讲台、舞台,从技能训练走向音乐美的表演和创造。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演奏水平得到锻炼和提高,还能为以后登台表演解决心理紧张的通病,从而获得音乐审美表现中的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

三、智力用脑训练

波兰钢琴家利奥波德・戈多夫斯基曾深刻指出:“钢琴演奏艺术的技巧不同于技能,它和智力有关而不是体力方面的问题,它是脑力方面的学习而不是手指或体力方面的学习。”我们的学生往往只认识乐谱上的音符,手指在键盘上机械地跑动,休息的大脑一片空白,没有思维和听觉。要使学生有思想地把作品演奏到一定深度和高度,钢琴教学中智力用脑方面的训练问题比较突出。

练琴。钢琴学习进步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练琴效率,练琴效率取决于指导思想和方式方法。例如练习中大家常用的“慢练”,这是学习钢琴的必由之路,但是许多人在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慢练之后,还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慢练的目的是什么,方法要领是什么,学生的心里一点数也没有。他们把慢练仅仅作为仔细认谱的过程,毫无目的地慢练。教师应该说明白,慢练只是便于开始学习,将来还要按原速表达音乐,慢练时就得注意手指的独立性及爆发力,每个音下键的点必须是积极的,要用将来快速时的下键速度来练习,慢练只是每个音之间的空隙即准备、检查、调整的时间拉长,手指的下键速度与指尖的弹性丝毫不能减弱,经过这样的慢速练习,然后逐渐提速,把音与音之间的空隙缩短,速度就慢慢快起来了。练琴的过程是动脑的过程、思维的过程,脑子一定要走在手的前面。把好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启发他们边思索边练习,运用大脑,先思后行,才能提高练琴的效率。

读谱。许多学生拿到一首作品,往往急不可待地一弹为快,忽略了读谱这个重要环节。读谱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视奏能力,还有助于大家将作品弹得更准确、细致,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谱首先要弄清楚作品的谱号、调号、拍号等基本问题,然后进一步分析作品的节奏、速度、强弱等问题。对作品的段落及每个乐句有较明确的划分,也可以进行必要的视唱,提高对乐谱的认识。对乐曲的细节性问题,如跳音、连线、休止等也要加以重视,琴上练习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读谱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锻炼对乐谱音响效果的想象力,在阅读过程中还能发现演奏中更深层次的问题。注重读谱,注重用脑练琴,必然会提高学琴的质量。

复调。复调乐曲因为声部复杂,运用材料多,使人看上去眼花缭乱而令许多学生头痛。培养学生演奏多声部音乐的能力,是钢琴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一般来说,能胜任复调乐曲的弹奏,主调乐曲相应就容易些。钢琴是多声部乐器,表现力非常丰富,在复调乐曲中它宛如弦乐三重奏或四重奏。每个声部是一条独立的横向旋律线条,要靠两只手来演奏两个或两个以上,甚至五个声部,形成一手多用或声部交错的现象。弹奏复调乐曲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对学生用脑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很大。教师要重视复调乐曲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复调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准确分析乐曲。比如在赋格曲中,首先要找出主题、副题,以及两者之间不同的对比性质,并要求用不同的音色区分开来。如果主题是活泼欢乐的,不管它在哪个声部出现都要保持欢快的音乐形象;副题与主题相伴,一般从节奏或音型到音乐情绪上与主题形成对比,用不同的触键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总之,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开动脑筋、发展智力的能力。这样,学生学习钢琴才能健康进行,才能真正提高艺术素质。

参考资料:

1、于璐(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中国音乐教育》第2期;

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6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

思想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思想素质的培养与形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高中物理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审美教育。要求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述物理知识,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教育。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高中物理课程中包含了丰富的德育素材:通过物理学史的人文教育可培养学生顽强的科学意志、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并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物理教学中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初步认识自然界的运动和相互作用。通过初步的唯物主义教育,让学生明白事物是发展的、对立统一的,事物具有它的两面性,科学技术也不例外,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等问题。利用教材中涉及的环境污染知识和能源危机问题可激发学生的环境意识;联系社会生活,加强环保教育,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加强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

科学素质是影响一个人终生发展的思维品质。养成优良的科学素质,对于学生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会使学生一生受益。科学素质不仅体现在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多少和水平上,而且还体现在科学的求实精神,运用和探索科学的能力,以及现代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文化知识与修养上。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首先要使学生掌握社会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物理必须从观察和实验出发,把观察和实验的结果进行高度的分析和概括,或运用数学作为推理工具,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概念,建立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得到反映客观事物性质的基本规律,最后运用它们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教育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由于物理知识具有的直观性、实验性,对学生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已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物理教学中,面向创新的问题,当正面难以突破时,如果引导学生反过来思考,往往会获得新方法、新思路。又如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应指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经验方式进行多方法、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活动,探求创造性的解决某些问题。

四、加强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物理是一門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它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认真的科学作风,获得比较熟练的实验技能和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提高学生素质,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实验力度,提高实验质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物理现象的了解,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掌握知识。在教学中首先必须做好课本上的演示实验,为保证实验成功,我力求准备充分,课前反复斟酌,从教材的内容出发,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具,做好演示计划,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有充分的估计,使实验真正达到预期效果。其次,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我常有意的让学生上台演示实验,若发现问题,大家一起讨论纠正,让同学们踊跃参与,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总之,在当今正处于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时刻,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全方位地考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去,为培养振兴中华的高素质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浅议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7

一、教师要对自我有充分的认识

作为教师, 要有高尚的人生追求。只有具有追求的人生才能够自信, 才会变得有价值。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实施中, 教师要做时代的弄潮儿, 积极投身到改革中, 不断探索, 在困难面前不低头, 要想出好的办法, 勇于创新。

教师职业相对于其他的职业来说, 需要有更为强烈的责任心, 因为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 是有着自己个性并且会不断发展和成长的人。只有教师对教学和学生抱有强烈的责任心, 才能够有效教学, 才能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另外, 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有威信, 要有良好的心态, 要注意研究自己, 规划自己。教师要做一个善于思考的智者,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 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所以, 教师要不断学习, 要不断读书。教师不读书, 就没有教育理想, 就没有教育信念, 就没有教育思考, 就没有教育活力, 就没有教育创新, 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 教师只有活到老, 学到老, 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传统的教育是教师说了算, 教师主宰了课堂教学, 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采用“一言堂”, 以教代替了学生的学, 要求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去死记硬背、做练习, 久而久之, 学生养成了依赖的心理, 自我的学习需求和对学习的兴趣消失, 只是在死板地读书, 学到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 学习的素质和能力非常差。素质教育是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审视教学的, 要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改变思想, 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 从主宰变为学生的主导, 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向。教师的作用从教知识变为教学生学知识, 让学生掌握知识大门的钥匙, 从“授人以鱼者”变为“授人以渔者”,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 只有通过学生对认识的内化, 才能体现教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各种素质。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体验过程, 可以把学习的方式分为机械学习、理解学习和创新学习三类。机械学习是指学生生搬硬套、不求甚解;理解学习是指学生消化所学的内容, 能对知识进行内化;而创新学习是在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的延伸。创新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 教师把学生当做容纳知识的机器, 采用“填鸭式”教学, 学生学习非常被动, 教师讲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 学习缺乏主动, 思维不活跃, 缺乏创新意识。因此, 在素质教育中, 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探究思考, 大胆实践。教师要抛弃应试教育那种重死记、轻理解, 重知识、轻能力, 重分数、轻效果的学习, 让学生养成善于发问、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1. 教师应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不要动辄用师道尊严来

压制学生, 让学生绝对地服从自己的权威, 不能有丝毫的不合乎自己要求的地方。教师要放开学生的手脚, 允许学生个体的思想, 关注他们的奇思妙想, 不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探讨, 做他们学习的共同体, 大家一起发现知识的奥秘, 给予学生指导, 引导学生的创新火花越烧越旺。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克服喜欢循规蹈矩、歧视思维怪异学生的倾向, 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鼓励学生发表新见解、新思路。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毫无顾忌地发表不同观点, 体现个性化与特征化, 往往会闪烁出创造的火花。

2. 鼓励学生质疑批评。

质疑是学习探究过程的一种体现, 只有深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 这是思维认知矛盾的必然结果。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喜开始。”前进的动力也是从质疑开始的, 历史上的很多物理学家敢于对已有的权威提出质疑, 才能给出我们正确的答案。如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落体、抛体的批判, 爱因斯坦对以太说的批判等等。质疑说明了思维不因循守旧, 不会人云亦云, 会用自己的思想去分析问题, 提出新的观点。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质疑, 使他们不要总是盲从教师、迷信书本, 要敢于批评, 不管对错,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对知识能加深理解和掌握。在学习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直到知道知识形成的过程,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助于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以往都是教师做实验, 学生看, 对具体的物理现象没有亲身体验, 理解不透彻, 是另一种死记硬背。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 从一开始, 教师就需要告诉学生要明白实验的一系列流程、注意的事项, 要用到哪些仪器等等。在实验过程中, 学生会积极地进行观察、认真地操作,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物理现象的形成过程的认识。并且, 教师要求学生在课下自己动作制作实验仪器,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哪些现象反映了物理知识, 并能够学以致用。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8

物理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世界就是一个物理世界, 要根据物理的特点, 在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 物理教师要在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积极探讨物理知识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点,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发挥,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育学生在做人、求知、健体和创造等方面承担自己的责任。技工物理的教学培养具有一定物理素质和综合素质, 具有较强适应能力, 有一定创造性的应用性人才。从这样的素质观出发, 在物理教学中要采用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一) 在物理教学中进行思想素质教育

在物理教学中的思想素质教育, 就是结合物理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审美教育。要求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物理知识, 使学生受到教育。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它是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反映, 它既受辩证唯物主义的制约, 又为之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就是要介绍物理学家热爱祖国的事迹及对科学技术发展作出的贡献,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对祖国的热爱, 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物理学中蕴含着大量美的因素。如科学美, 艺术美。物理学作为一门科学, 它蕴含着内在的多种形式的科学美, 如对称、和谐、简洁、多样统一等,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充分感受、理解鉴赏和模仿这种内在美。物理内容传递和强化, 在表达形式上包括行文、内容等, 这都要求教师把握学生心理进行教学。

(二) 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素质教育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 要使学生掌握社会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 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并相应地训练某些技能技巧。加强对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学习物理一定要从观察和实验出发, 把观察和实验的结果进行高度的分析和概括, 上升为理性认识, 建立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得到反映客观事物性质的基本规律, 运用它们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 在物理教学中进行身心素质教育

在物理教学中, 要注意对学生身心素质的教育, 尤其是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它是直接影响认知效果的意向因素, 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方面。这对学生素质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它直接影响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若学生对物理兴趣下降, 物理学习质量就会下降;端正学习动机的学生, 发扬刻苦精神, 就会提高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还影响学生对智力因素的融会贯通。知识的融会贯通比较困难, 越是在困难的条件下, 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就越明显。明确的动机对树立顽强的意志, 失败后恢复信心非常重要。在物理教学中, 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和独立思考的精神等。

(四) 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劳动素质教育

劳动素质教育是通过揭示生产技术与物理学之间的联系, 对物理实验操作的熟练掌握展开的。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对学生的思维、观察、动手等各方面进行训练。物理实验能力的增强, 有利于学生在实际劳动中全面考虑和具体处理问题。物理实验的具体技能技巧, 可提高学生肢体反应的灵敏、准确、和谐, 一些技能技巧还能直接丰富学生的劳动技能。

二、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一)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 激发求知积极性

掌握科学方法。加强物理实验可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 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在物理教学中, 要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小制作, 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和创造性。物理实验和科技制作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有重要的意义。因学生的实验基础不同, 选择实验应依据学生具体情况,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要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怎样通过实验去研究规律研究用何种实验仪器, 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在实验中, 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会观察, 引导学生揭示各种物理现象的联系, 使学生有一个系统完整、清晰的认识, 教导学生学会仪器的安装、操作正确规范与方法, 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保证所测数据的正确性, 确保实验的成功。在物理教学中应教育学生一丝不苟, 实是求是, 尊重客观规律。通过实验教学不断完善学生的素质。

(二)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要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条件上, 逐步开发学生潜能, 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要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只有具备了现行技工物理教材, 在内容选取、体系编排、文字叙述、插图、练习等方面, 均考虑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有效运用教材的特点, 深入分析学生具体情况, 即研究教法, 又要研究学生的学法, 在做到传授知识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的能力, 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结束后, 指导学生对所学物理内容分析、归类、对比和总结, 这可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概念和规律, 培养学生归纳、综合的能力。如在“平抛运动”课, 应先启发、引导学生分析物体在水平和竖直两方向的运动特点及运动规律, 要求学生根据运动叠加原理总结出平抛运动的规律, 组织学生讨论结果。这就培养了学生分析、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三、在物理教学中选择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

在技工院校的物理教学中, 一般还是运用传统的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教学目标的讲授法,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探索和思维方面存在一些弊端, 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所以, 要改革这种教学方法, 选择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物理教学方法。如:目标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法、答疑法、启动式教学法等。

在改革教学法及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贯穿于纵向教学过程和横向各个方面, 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应面向全体学生, 进行多边信息交流与反馈, 充分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全面提高技工类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梁刚.浅谈中专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滁州师专学报, 1999.

[2]李艳芹.浅谈中专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2.

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9

物理实验教学是承载素质教育的最佳主体之一。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物理实验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1]。然而, 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2,3]。尽管专家学者提出了一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措施[4~8], 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仍滞后于世界强国, 亟待进一步加强[9]。

鉴于此, 我们秉承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理念, 借鉴已有研究成果[10~12], 针对素质教育的不足, 探讨物理实验教学中更好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 合理设置物理实验课程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 教师合理设置实验课程是学生开展物理实验的关键环节。精心设置实验课程, 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而且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拓展其思维。

1.1 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以问题为出发点, 设置悬念, 让学生认真思考问题, 找出问题突破点, 并使学生产生迫切的探知心理, 从而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问后, 学生会有不同反馈信息, 这些信息由学生实验得出, 比其他形式的反馈信息更准确、具体。同时, 也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 以适时改变教学策略, 调控教学程序, 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教学活动。

1.2 设计实验操作, 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物理概念理解较困难, 为此, 可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操作实验的方法, 让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 课堂上既可由教师做演示实验, 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学生通过看、听、动手等多种途径感知事物, 不仅激发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而且提高了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达到了实验教学目的。

1.3 利用多媒体技术, 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

传统课堂教学受客观条件限制, 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许多物理现象只能由教师讲解, 而学生无法准确理解物理知识的内涵。

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能较好地解决教学中的困难, 可把抽象问题形象化, 微观问题宏观化, 静态问题动态化, 甚至把不可操作的问题可操作化, 对丰富教学内容, 突破难点知识, 提高综合能力, 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多媒体技术可以快速传输大量信息, 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高效地理解、掌握知识,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物理实验模型、创设物理实验过程, 可使深奥的物理现象、本质、特性、状态变得直观易懂, 简化实验教学难点的突破过程, 从而节约大量时间。目前, 笔者希望建立多媒体仿真实验题库, 以逼真的动画辅助教师的解析, 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2 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

传统物理教学模式下, 学生探究、思考的机会少, 知识面窄、思维能力发展不平衡, 只能通过课本上的定义、公式、试题学习物理知识。然而, 物理教学不应满足于教会学生一些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可创设物理学家的探索过程实施教学, 让学生在探讨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感受科学家的探索历程。只有这样, 才能使课堂教学由接受—理解—巩固—解题转变为参与—体验—内化—拓展。

实验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内在动力,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潜能。在实验教学科学探讨过程中,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研究方向, 进行数据收集、信息分析, 得出结论。然后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共同讨论证据、比较结论, 从中获得新的观点和思维方式。通过讨论、比较研究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从而提高学生认知、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增强其学习物理知识的信心。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 将科学探究作为物理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 逐步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1) 实验教学中体现科学探究思想。教师要把握科学探究的本质,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体现科学探究思想, 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 (2) 让学生模拟科学家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 培养其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 (3) 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低成本物品引导学生开展科学实验活动。

3 切实加强师生互动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研究、探讨问题的场所, 教师可以采取对话式的互动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以平和、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 在讨论问题中达到传输知识的目的。只有教师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 营造民主、轻松、愉快、和谐的实验教学课堂氛围, 才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以学生为本, 相信学生、尊重学生,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才能促使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 进而不断提升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总之, 我们要继续贯彻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思想及党的教育方针, 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坚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使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 敢于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 最终成为开拓型、创造型、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综合素质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宏明, 佟华.论素质教育原则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体现[J].现代教育科学 (高教研究) , 2003, 175 (6) :61~62.

[2]姜涛.中外物理实验教学比较研究[J].物理通报, 2005 (11) :41~43.

[3]金恩培.浅谈美国、加拿大几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J].物理实验, 2002, 22 (1) :45~48.

[4]洪云, 周平.浅谈师专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13 (2) :84~85.

[5]谢汇章, 张建功, 贝承训.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4, 24 (3) :4~6.

[6]于智才.改进物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技术物理教学, 2006, 14 (3) :32~33.

[7]於黄忠, 倪新蕾.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7, 27 (7) :16~18.

[8]张雅松.改革物理实验教学大力加强素质教育[J].实验室科学, 2007 (4) :29~30.

[9]刘承宜, 殷建玲, 杨友源, 等.中外物理教育研究与发展的初步比较[J].物理教育, 2004, 33 (7) :534~540.

[10]Kirstein J, Nordmeier V.Multimedia representation of experiments inphysics[J].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cs, 2007, 28 (3) :115~126.

[11]崔秀梅.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10

一、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与实验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其规律和定律是从大量的实验中总结出来, 然后再进一步用实验去验证。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实验的作用, 让学生认真做实验, 仔细观察实验, 实事求是, 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从大量的实验现象中上升到理性认识, 而不是猜测, 可能是这样。一方面要重视教师的演示实验, 要做到态度认真, 操作规范, 有序进行, 实验效果明显, 因此课前对实验要做充分的准备, 避免课上演示时出现误差, 让学生受到教师做实验的严谨认真作风的影响,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学生实验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让学生在做中发现规律, 学到知识, 而且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学到的知识远比教师的讲授效果好, 同时由于学生的不规范操作等原因造成实验效果不明显或收到预期的实验目的, 可以使学生加强对实验态度、实验步骤的认识, 促进学生实是求事、科学严谨的态度的形成。

二、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问题是探索的动力, 是创新的前提。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善问,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问, 让学生主动探索。教师要善于在内容的关键处、难点处、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设置疑问, 以引起学生的关注, 加强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的学习。如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的物体, 受到一个斜向右上方的拉力f的作用, 此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了m米, 问斜向右上方的拉力对物体有没有做功?学生在刚开始学习了力对物体做功的相关内容后, 学生对力是否做功的理解往往出现偏差, 会认为此题中的拉力做了功, 此时我们可以设置如下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小明提着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行走了m米, 问向上的力有没有对此物体做功?面对这个问题, 学生很容易判断向上的力没有做功, 不符合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这样对上面的问题也就可以较容易地理解了。另一方面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提出问题创设有利条件, 启发学生通过动脑思考, 主动地提出问题。学生针对一定的教学内容提出了问题, 就证明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经过了认真思考, 进行了积极的探究。

三、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又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与直觉思维的综合。而初中阶段的学生以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为主, 其中抽象思维处于经验型水平, 需要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的支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物理实验。学生通过对教师所做实验的观察和学生自己做实验, 从中得到大量具体、形象、直接的感性材料, 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另一个是物理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产联系较为紧密, 这为学生的探究实践活动提供了条件。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获得了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 一方面为学生概念的建立, 规律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 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 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 达到为生活服务的目的, 感受到了知识的实用处, 切实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可以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物理学科本身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 与学生的思想教育相结合,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 而且利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与方法论的掌握。课前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 以某一知识为切入点, 将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进行实验教学时, 我向学生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使学生认真做好实验以此来检验定理、规律的正确性。如教学“牛顿运动定律”介绍伽俐略和亚里士多德时, 强调伽俐略凭“科学实验”推翻谬误, 揭示真理, 而亚里士多德凭“经验事实”主观臆造, 妄下论断。以此来教育学生求学不要盲从, 要尊重客观现实, 来追求真理。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11

关键词:物理教学;落实素质;教育注重

一、初中物理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要全面有效,要有针对性和主动性

要在物理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那么教育就必须面对全体学生,而不是只针对“优生”而忽略“后进生”,也不能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略德育、美育等方面的教育,且对每个学生要有针对性的教育,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初中物理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

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主要是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过程,观察、实验、掌握物理方法等技能都贯穿和渗透在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运用中。由于认知水平的差异及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妨碍学生正常地接受物理概念和规律,使一部分学生从心理上觉得物理难学。一些物理教师针对好学生进行偏爱性教育着重培养,对“差生”歧视甚至基本放弃,这样只会使一部分学生在关爱下得到较好的发展,而另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自信心受到打击,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因此,物理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全面、科学地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

三、初中物理教学要有针对性和主动性

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由于在智力水平、知识基础以及掌握生活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从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把每个学生看成是一棵棵不同品种的小树,要给他们提供适合自身生长的条件,帮助他们按其特定的能力和自然趋势发育成长。即选择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每一个学生实施最优化教育,

促进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健康发展。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往往具有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物理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升华,让他们像科学家一样去主动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坚定他们能够学好物理的信念,使他们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探求知识,使智力潜能得以充分发掘。

参考文献:

施春艳.素质教育与德育.西南教师教学研讨论文集,2007-12.

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12

一、调动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1. 帮助学生懂得阅读的重要性。

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课前阅读可以发现问题, 带着问题听课, 使自己的思维与教师授课的思维同步, 有的放矢;课中阅读, 字斟句酌, 抓重点, 辨是非, 正确理解有关概念、原理和规律;课后阅读, 帮助我们梳理知识的来龙去脉, 因果关系, 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巩固和迁移。

2. 创设问题意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人往往是在实践中遇到要解决的问题, 途径有三点: (1) 从阅读中发现问题。 (2) 在实验中发现问题。 (3) 从练习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手段可以通过阅读, 因为教材中有关问题一般都有科学的论述, 如学生阅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时, 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当Yy与Rr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 F2会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吗?会有9种基因型吗?通过阅读提出诸疑问, 激励学生深入地阅读下去, 以求问题的解决, 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二、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阅读程序

学生在阅读中有时发现无序和盲目现象, 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1. 预习阅读。

(1) 纵览文字, 了解概况。首先要看清标题, 标题是全文的主题词, 是表达内容的核心, 也是阅读中要始终抓住的线索。同时要了解教材是从哪些方面的叙述来说明标题的。 (2) 精读细读, 重点落实。如对生物概念的阅读, 要抓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要点和关键词语, 用来说明概念的实例, 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 课中阅读。

课中阅读往往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提出问题后进行阅读。阅读时, 指导学生对重点字斟句酌的反复推敲, 全面正确理解概念, 掌握规律和实质。如, 为了使学生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 教师可采用变换形式提出问题, 让学生思考阅读: (1) 进行减数分裂的生物对象是什么? (有性生殖的生物) (2) 什么时间进行减数分裂 (生殖细胞形成时) (3) “减数”是指什么减数? (染色体数)

上一篇:价值观与经济发展下一篇:皮革表面的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