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2024-10-03

物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共12篇)

物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篇1

自古以来教与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项沟通的活动。《论语》一书则是师生之间的对话与活动记录, “有朋自远方来”, 也是朋辈之间、同学之间相互拜访、相互学习的写照。当今, 是知识更新、知识爆发的“信息时代”,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并非完全是教师的课堂教学, 有些新颖的知识和概念, 可能先明于师, 其思维方式和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 亦有优于师的可能。而同学之间语言相通、学识相近, 虽然他们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不一定相同, 他们之间的交流可使概念、问题简单化、易理解、好掌握。通过争论、交流更能促使学生之间展开学习竞争, 加快他们迈向更新知识阶层的速度。

因此, 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这种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互动关系,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一些学者认为:“学生不仅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 而且可以通过别的学生获取知识。”教师要由“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 但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了自己是“导演”而不仅仅是演员。因为我始终以为一堂没有目的、一盘散沙的教学是不成功的。

合作过程中的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无疑给物理教学或试验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与学习兴趣, 而且能增加预期的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严谨、缜密的科学精神, 使每一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那么, 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呢?

一、合作交流题材要有选择

备课在先, 胸有成竹。一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物理教学成功与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前准备, “多算则胜”, 有备则不乱, 重要的是教材要选好。我们应该选择难度适当的学习题材。比如, 用积累法测定金属丝的直径、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研究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研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等等;或具有探究意义的学习题材, 比如,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欧姆定律等。在物理教学中, 如果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合作交流, 反而会适得其反。为此, 教师选择合作交流题材, 要考虑能让中下等的学生有更大的思考拓展空间。

二、合作交流的时机要把握好

学生独自操作时间和条件不具备时, 或独立思考有问题时, 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选择既能保证完成学习任务, 提高学习效率, 又能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意义。例如, 探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先讨论怎样使物体运动得越来越快或越来越慢, 然后再展开主体活动:探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具体为: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 先在组内研究可行性方案, 然后推选一名中心发言人在全班交流。再让学生思考:从物体受力的角度来看, 你们的这些方法分别改变了什么?是如何改变的?通过交流、观察、总结, 学生逐渐领悟到, 使物体运动得越来越快或越来越慢的方法, 是通过改变物体所受的拉力或摩擦力来实现的。当问题的解决有几种方案或几种不同的结论时, 也是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好时机。

三、教师在合作交流中的位置

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 单从传授知识这方面讲要当组织者、导演、参与者、咨询者和顾问等多种角色。在学习中不断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其思考、总结、创新的能力。例如,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活动中, 把学生分成几组, 有一组学生先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然后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置在凸透镜的两侧。可是, 他们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 在光屏上都不能显现蜡烛的像。教师发现了这个问题, 不是急于纠正, 而是让同学们自己去讨论, 自己去分析不成功的原因, 再参观其他组的活动情况。然后,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实验探究经验联系起来, 通过他们的努力就成功了。他们自信心的培养, 合作精神的锻炼惠及他们一生。

四、实现教学评价科学化

由只关注结果评价指向过程评价。传统的、现实的教学评价只关注个体的考试成绩, 比较强弱胜负。古往今来, 此种评价不失为一种好的评价方法, 它为历代选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国之栋梁。因为种种原因, 此种方法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胜出的、选上的可能为高级人才。但建设一个国家还需要大批基层人才。所以也有必要关注过程的评价。在教学中, 这种竞争性的个体成绩评价不利于多数学生的发展。因此, 要适时地以小组为单位, 集体实验操作, 大家动手, 群策群力, 最后的小组成绩作为评价依据。这样绝大多数学生在互相解题的过程中学到了应有的知识。这种评价方式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 又培养了他们大胆创新、乐于合作的意识。

另外, 评价方式要多样化。教师可以将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学生合在一起, 通过组内合作, 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有执笔者、发言者、归纳总结者。人无闲人, 都在学习, 都在思考探索。差生得到提升, 优生获得自信, 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都有不同层次的发展。

诚然, 教师在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 付出的精力和时间要远比老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的方法重得多。但职责使然, 为了学生和国家, 虽苦亦乐。

编辑/牛萌

E-mail:jdjx_100@126.com

物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篇2

问题的设计同合作学习的效果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因为,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是围绕着一些问题进行的,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掌握。所以,教师对合作学习问题的设置必须要仔细。首先,要设置开放性的问题。以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电路图的设计,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了让结论更加普遍,我们需要对电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进行怎样的改变?”通过讨论之后,学生就可以找出两个问题的答案。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其次,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不能是为了合作而合作。例如:在进行电压这堂课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电压表和电流表在使用的过程中有神门相同点和不同点,虽然学生们在一起的讨论相当热闹,但是这一问题的答案都在书本上,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

二、有效分组

在进行合作学习教学时,分组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首先是要对全班同学的分组进行认真的研究。在进行分组时,不是将学生进行随机的分组,而是综合考虑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别、性格和脾气。对内,老师分配的小组需要每个同学能够在小组内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而且能够相互帮助,提高学习效率;对外,小组之间能够进行公平又激烈的竞争。然后进行适时分组。这里的分组就是要求一些同学负责收集资料,一些同学负责发言,每个同学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合理评价

合作学习中,评价工作要将小组评价和小组中的个人评价结合在一起。例如,在“摩擦力”的教学过程中,对小组的评价主要是查看小组中的成员分工是否明确,学生的个人能力同分工是否相符;而评价个人时则是查看学生参加合作学习时是否积极,最后,查看探究是否得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与此同时,评价需要帮助同学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四、小结

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篇3

作为一个刚刚工作的小学英语教师,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面对眼前一个班五十甚至还要多的学生,要想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接受上课时讲授的知识,享受上课时游戏的欢乐是很困难的。多数情况下出现的结果是只有少数自觉的学生参与了课堂,大部分的学生充当了旁观者的角色,这是小学英语课堂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接触其他的学生,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班级中得到表现的机会,这样一来,他们展示自己的几率就能得到一定的提高。这种学习方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班的缺点,同时,也让《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让每一个学生走进课堂”有了实现的可能。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学生是将来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社会人的主体性,而主体性不能游离于社会,它必须把个体融进群体中,并为这个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当每一个学生进入特定的班集体时,就已经进入了特有的一个小社会,他们在集体中会自觉地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在集体活动中,自身也能得到发展与提高,进而适应这个集体。小组合作学习,既能使学生在学校的集体中相互适应,又能培养学生以后的社会适应性。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一个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是一个对事物有独特的思维和见解,勇于发表自己观点,具有社会交往实力的开放型人才。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这种人才的有效方式,小组中的成员可以在组内进行语言和思维的不断训练,通过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想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相互交流中逐渐使学生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独立的见解。

3.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需要满足论”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所需最关键的场所,学生们在学校学习和生活,首要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够充分展现自我的环境,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他们都有自我展现的机会,都能在小组中相互交流,互相尊重,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他们的主体地位将逐步被肯定和提高,最终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二、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为实际教学提供了方便、有效的操练方法,具体可以用在以下几个步骤中进行。

1.“热身 (Warming-up)”环节

这个环节是为了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并为呈现新授知识作铺垫,一般是进行问答练习或者表演所学课文,这就需要小组来实现。比如新授句型What colour is ...?之前,我可以安排两项活动,首先是教师问,学生答,T(师):Look at my T-shirt. S(生):Its nice/great./Great./How nice! 然后是学生问,学生答(Pair work),课堂气氛比较好,学生的积极性也比较高。

2.“呈现(Presentation)”环节

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们对新授知识有基础的认识,比如,在新授单词toy时,教师可以出示a car和a toy car两张实物图片,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这两样东西的差别,这样一来toy这个新授词的中文意思就很明显了。这样能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氛围中兴趣浓厚,后进生也能跟得上。

3.“操练(Practice)”环节

这个环节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新知,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练习应当具备相对的难度,学生在操练时有更多的选择。

4.“产出(Production)”环节

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在模拟的实际生活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新知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们所提供的答案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学完3A Unit6 Colours的Story time后,可以要求学生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教师提供课文中出现的实物skirt,包括文中提到的各种颜色,橙色、绿色以及红黄相间的,先是给予学生们一定的时间在下面与组员练习,最后教师请小组的成员到教室前面进行表演。

三、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合适的小组合作方式

选择的小组合作方式一定要考虑是否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是否有利于帮助性格内向的孩子恢复信心;是否有利于各方面出色的学生展示他们的才能等。

2.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教师应该把教学过程理解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本来就是平等的关系,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个学生都必须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小学英语教学时,要尽量给学生们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课堂学习环境,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勇敢地开口说,让他们真真实实地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每个学生都应该成为课堂的小主人,并且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也可以虚心地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并从中获得启发。

3.用正面评价鼓励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结束时,教师一定要对讨论的结果做出总结和正面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整个合作的过程。比如,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评出“最佳交流奖”“配合默契奖”“集体智慧奖”等。也可以分层次进行评价:小组内自我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教师对小组进行评价等等。这样能够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积极向上,使学生更加愿意参与。

四、结束语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流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学会合作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整个学习方式,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交流合作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小组合作学习能够给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对教师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表示我们小学英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关注和尊重学生们的需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篇4

一、为数学合作学习选准内容

综观现在的数学课, 合作学习被泛用的现象并不少见, 原因就在于合作学习还没有被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三个组成要素 (恰当的学习内容、健全的小组和有效的指导) 还没有被掌握。其中, 恰当的学习内容是教师首先面临的选择。选准与精选学习内容是确保合作学习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究竟什么样的内容才适合合作学习呢?我认为选取的原则是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基础, 以能挑战学生的智慧、有效引导学生的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为目的。概括地说, 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考虑两个方面:首先要考虑合作的必要性。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具有挑战性、开放性和探索性, 要有一定的难度, 是个人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的。通过合作讨论, 学生能够形成对问题深刻、全面的认识, 又能感受合作交流, 听取各种观点,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学会与人共处;其次, 要考虑合作的可能性。也就是说, 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力所能及的, 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并与他们的智力、经验、知识结构等水平相当。合作的内容还需要有相对的空间。否则, 学生的讨论就不会有价值。

具体到实践操作, 笔者认为下面的内容比较适合教师们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1. 某些方法、结果容易出现意见分歧的内容。

如果要合作解决的问题答案非常明显, 而且是唯一的, 那就没必要合作讨论了。而使人模棱两可、易产生认知冲突的内容, 最值得讨论。教师可以在认知冲突点上就模棱两可的结论,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辩析, 达成一致意见, 澄清认识。意见的分歧往往容易引起争论, 在争论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渐自悟其中道理, 从而体现合作学习的价值。例如在解决数学问题时, 有教师将它改编为:家长们都高高兴兴地来开家长会, 教室里有单人椅34把, 双人椅8把, 一共能坐多少人?同学们立即动笔算了起来:34+8×2=50。教师接着问:“要是我们班开家长会, 够坐吗?”“够了。因为我们班只有42人, 而这里有50个位子。”有的学生还拿算式来展示:“你看:50-42=8 (把) , 还剩下8把椅子。”这下可把学生激活了。“老师, 不对, 应该是8人。”“不是8人, 应是8把。”“不是8把, 因为你不知道是单人椅, 还是双人椅。”……教师抓住思维疑点问道:“你们看这里的单位到底应该写什么?大家小组讨论一下。”这位教师灵活地调用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深层、全面的理解和感悟, 表现出对合作学习的成功把握。

2. 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内容。

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 可用多种策略解决, 是很好的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充分的合作交流, 可以改善学习效果。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局限的, 合作学习一方面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达个性思想的机会, 另一方面能汇集多角度的思想, 便于学生在倾听中发现别人的长处、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拓展自己的视野、建构问题的解决策略。

3. 无法完成的复杂内容。

一些操作性强、需要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的活动内容, 适合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例如:学了“统计”后, 教师设计了“统计某路口1分钟通过车辆的情况”。由于是播放录像, 速度比较快, 各种车目不暇接, 学生一时统计不下来。这正是教师的设计意图:让大家想到要寻求合作, 这样既能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又能很好地感悟集体协作的威力。结果大家分工, 有的统计摩托车、有的统计小轿车……写字太慢, 就画“一”来表示, 等等, 许多办法都让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凑出来了, 不仅解决了问题, 还很自然地运用了分类的思想方法。

其实, 数学问题也不是都适合用合作学习来解决的。有些问题, 如果用合作来解决, 不仅耗时多, 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因此, 合理把握合作内容, 对于教师成功组织合作学习、完成教学任务非常重要。

二、在学习中培养合作, 在合作中体现个性

如何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 发挥同学间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如何通过参与式的交流,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 成为能大胆道出自己见解、体现自己个性的人?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全新课题。我的体会是“在学习中培养合作, 在合作中体现个性”。

1. 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要在学习中培养。

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环境氛围, 建立对话式、交互式的教学模式, 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 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协作能力搭建舞台。当然, 采用这种学习方式不是为了给别人看, 而是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知识水平比较低的特点, 在教学中我注意三个方面:首先, 使学生明确合作的动机;其次, 激发合作的欲望;最后, 掌握合作的方法。只有这样, 合作学习才能落到实处, 才能被学生所接受。

通过多层次地开展合作学习, 把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可以使学生对这种学习形式有一个简单的认识, 并能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使他们认识到:当有些问题自己不能单独解决时, 可以请别人帮忙, 请教同学、请教老师、请教家长等。我想, 在长期不懈的训练下, 这种学习方式会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运用。

2. 个性的健康发展要在合作中体现。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 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就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 使每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而且要对所在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 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在合作学习中, 形成人人教我, 我教人人的气氛。然而, 在这个过程中, 容易走进一个误区, 就是组长在说、想、动, 而其他人却在听、等、看。结果, 组长说什么, 大家就认同什么, 完全没有自己的见解。这样的合作学习就与当初的设想背道而驰了。因为合作学习的成功取决于所有组员个人的学习。

浅谈古诗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篇5

浅谈古诗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赖以生成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的教育先贤孔子也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可见让学生彼此切磋琢磨,交换心得,将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学习。同时,《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倡导民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

古诗是我们语文教材中的一颗耀眼明珠,是语文阅读中的一块瑰宝。它言简意赅、意味深长,讲究音韵、讲究平仄;善于借物抒情、借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喻理、情景交融等;或豪放、或婉约,风格不一,与现代文相比,学生较难理解,较难合作学习。如何在古诗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笔者认为:

一、创设小组合作环境,营造合作氛围,激发合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学生才会有合作的欲望,才会乐于参与小组合作中。因此,我在古诗课堂中首先要求自己把激情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每一位学生。再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尊重他人,畅所欲言,中肯评价,反思进取。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民主、平等的课堂需要我,老师信任我,同学们需要我,享受到尊重、发现、合作的快乐,感受到奋进的动力。

二、传授合作方法,指导合作学习。

小学生好动,学习兴趣不持久,特别是离开了教师的“满堂灌”“满堂问”,有些学生学习时会感到手足无措。合作时胆大的抢着参与、胆小的无所适从,此番现象在我们的课堂合作中时常可见。所以我在平常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合作的习惯,注意指导学生学会组织,学会协调,学会帮助,学会评价。再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由于缺少了教师的直接指导,较容易“走过场”,流与形式,此时,就要教会学生如何组织同伴一起学习,怎样选择学习内容、学习的顺序、学习的方法、简单的问题如何谦让、复杂的问题如何“自告奋勇”,怎样互帮互学,互相促进、避免帮助只是把答案告诉对方而已,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讨论时怎样表达赞同、反对、补充意见。让学生知道该如何合作,这是我们合作教学的第二步。

三、精心设计合作题目,感受多层次合作,体验合作快乐。

合作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善于展示自我,对于学习成果疑难问题通过老师或其他成员的帮助获得综合性的认识。尤其在古诗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握好合作的时机,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比如,我在教学《山行》古诗时,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读读诗句,观察插画,联系注释想象诗意;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组成三人合作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小画家、翻译家、朗诵家的一个角色,以特有的方式表达你对诗的感悟。当小画家的用简笔画的画出诗意,当翻译家的用自己语言表达诗句所描绘的意境、当朗诵家的以朗诵的形式朗诵诗句。然后再让学生推荐汇报学习结果。班中其他同学当小评委,与汇报同学进行自由交流,教师在关键处进行点拨,调控。这样,课堂中就构建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整堂课学生兴趣高涨,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活动,培养合作能力,激发创造潜能。

小学的古诗看似内容浅显实则意境深远,内涵丰富,大多是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行数大都四至八行。我们要大胆地从诗题、诗句、诗尾、诗文插图、课间空白等处着手,着力挖掘合作素材,针对性的开展有效的合作活动。

1、对有争议性的内容采用辩论赛式的合作方式。如《泊船瓜洲》对“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的理解等。

2、对诗文内容好表演的用表演的方式合作如《寻隐者不遇》、《回乡偶书》等。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角色,感悟作者的情怀,理解诗句的意思。

3、合作创编古诗。比如《乐游原》这一课,学读完古诗后,请学生欣赏歌曲《夕阳红》,然后问学生面对21世纪的今天,你有什么想法,能用改古诗或创编古诗的方法发表你的见解吗?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很快就出来了这样的句子“夕阳无限好,哪怕近黄昏”、“夕阳无限好,尽管近黄昏”、“夕阳无限好,虽然近黄昏”、“夕阳无限好,不愁近黄昏”等。

4、合作续写诗文结尾故事。

5、学生分组合作竞赛诵读、背诵。

6、游戏识字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合作活动中潜移默化合作能力,激发创造潜能。

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篇6

关键词:体育教学 合作创新 促进发展

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已得到人们的认可。“学会沟通,学会同他人合作”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现代社会分工很精细,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社会群体独立生存,竞争与合作是辩证统一的。因此,培养人的合作意识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体现合作学习呢?体育教师如何抓住体育的整体意识与合作精神作为素质教育的契机呢?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教学合作,学生之间的学习合作,体育各课程之间的多元化合作,体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多层面合作,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师生合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教师施教,学生被动受教。“灌输”、“注入”、“填鸭式”的教学法根深蒂固。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成为阻碍学生发挥个人才智的绊脚石。我们的教学目的应该是建立在双向交流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人的本体出发,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体会地学习。师生的主客体关系应以教师为主体转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施教者,而是帮助者、指导者。作为从属于学的助导者,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要求,制定具体教学任务,掌握最新的体育动态和成果,搜集资料,运用方法,组织辅导学生学习。对学生的教不是传统的方式,而是本着平等、民主、合作、引导、启发、辅助的原则,作为课堂整体中的一员,与学生认真交流,和睦学习,心灵接触,情感融通。教师的意见,哪些该接受,哪些值得讨论,学生可自主选择,而不必不加思考地盲从。

二、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把每个人的能力合为一体,组织学习小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体育课堂中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就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常以4~5人一组为佳。让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在教师指导下讨论、研究,互帮互学,共同切磋,相互监督,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以取得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合作学习是小组教学的主要策略,合作的客观基础是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合作的主观目标是缩短差距。体育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特点、能力(组织或学习能力)、个性以及认知倾向、思维方式等,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有计划地指导、调控,小组成员间展开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的合作性学习,共同达成教学任务的教学组织形式。例如足球小组课,学生之间可建立起合作关系,一人在练习,其他人在看、在想、在记录,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互相配合,共同提高。这样,学生不仅能学会如何练习,还可以学会怎样教。同时,要求有能力的学生互相帮助,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能力,又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程度,逐步提高处理动作练习的能力。学生在面对面的交流学习中建立起互相支持,互相启发,互相联系,互相认可的积极机制,这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的工作岗位与人交往,集体协作,有明显的启发作用。“合作学习”是将复杂、困难的学习课题分类和简单化,使学生能比较轻松地接受、领会所学的知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尤其是角色的分工和轮换,对组员的参与和责任意识有所保证和加强。合作学习促使学生有机会互相探讨,兼容并进,从而使学生学习的效率及能力大大提高。“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人生经验——交往机会、实际工作能力。其中包括怎样改进、包容、弥补别人的缺点,接纳不同的意见,怎样使所有成员都参与到一个集体中来。这与传统教学有着根本的區别。这是最好的集体合作适应锻炼。

三、体育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具体表现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协作精神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人所追求的结果不仅有益于他自己,而且也有益于小组的其他成员。合作的努力,使得学生们都卷入了一种追求互利的活动过程中,大家拥有一个共同的命运。在合作学习情境中,通过共同制订学习计划,协作互补,共同努力,共同提高,从而达到整体优势,况且在体育运动中,很多项目必须通过合作配合,才能够完成。因此,学生为了完成某个任务或达成某个目标,就必须具有协作意识。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自控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为了共同争取小组的胜利或荣誉,就需小组每个成员都要进步,而这就是在小组成员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小组成员相互帮助并肯定在进步中小组每个成员的价值,致使差生受到了其他组员的尊重,提高了差生的自尊心,有助于学生,特别是差生尊重需要的满足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平等相处的良好习惯合作学习注重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在充满温情和友爱的宽松学习环境中互相交流,协作学习。通过学习活动满足学生的“乐趣”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这样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久而久之,对改善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养成与他人平等相处的良好习惯,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体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合作。促进创新的不断深入

体育教学应该是建立在人文学科的基础上进行的,体育教学只有寻求跨学科的合作,才有它的广度与深度。体育与文学、绘画、舞蹈关系最为密切,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这是众所周知的。体育还与逻辑学、语言学、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美学、政治、历史、地理、宗教、医学、数学、物理、化学、考古学、社会学等学科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产生了许多新型的学科,这也是体育教学跨学科合作的成果。

在进入科技新时代的21世纪,体育教学还要与多媒体技术进行合作。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点,是在电脑的控制下,将文字、声音、图像、影像、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综合在一起,利用数字化技术和人机交互处理能力,实现信息的沟通。目前在我们的各级各类体育课堂教学中,要达到这一点还存在着不少客观的制约,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它给体育教学带来的将不仅仅是方法的改变,而且还将推进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将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当学生面对电脑或体育教室的大屏幕时,他将从传统教学的听教师讲什么,转变为从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中思考自己要做什么和怎样做,这将是教育观念的质的飞跃。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才能造就新的人才,只要不断探索、创新,我们的体育课堂必定能造就出一批具有全面能力修养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田靖伟.“合作学习”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内浆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7).

物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篇7

1、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 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

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依不同性别或能力, 混合编成若干小组,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相互扶持, 彼此指导, 共同努力学会教师每节课安排的内容, 并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3、合作学习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 以目标设计为先导, 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 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 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 有明确责任分工和共同的目标, 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 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 为完成共同任务, 从而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二、合作学习的方式

1、课文表演

根据所学课文, 教师对课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编排, 然后教师进行导演, 让学生进入角色进行表演

2、集体讨论

教师可借鉴汉语课本阅读的教学方法, 就所学知识引申、展开讨论。这是合作学习的中药方式。小组讨论可有以下一些主要内容:一是课文标题、插图等展开讨论,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二是课文段落、细节、佳句、体裁、写作特点等进行讨论以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鉴赏和概括能力。三是课文句子。难句、长句、某些词语展开讨论, 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四是就课文时代背景、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展开讨论, 以培养学生评价人、事和物的能力。

3、书面表达

前两个环节都是重阅读、重表演、重参与, 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这一个环节是重在书面表达。书面表达离不开听、说、读的训练, 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师开始时向学生讲明主题, 然后开展小组讨论, 使全体学生能积极参与同该主题有关的讨论活动, 感知大量的语言信息材料, 学生就有了较清晰的表象。在此基础上, 从单纯的再现到大幅度的扩展。再到脱离原语篇的自由表达, 最后学生能够写出书面英语作文。

三、合作学习操作要求

1、学会分组

一是就近组合。按班级正常的座次, 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这种合作小组的组合形式, 无需调整座次, 分出层次, 因此, 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二是异质分组。根据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的原则, 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这就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 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2、发挥教师作用

一是教师必须明白什么是合作性学习, 合作性学习与竞争性学习和个体化学习的关系是什么, 必须相信合作性学习是最有效的。二是教师必须意识到简单地把学生置于讨论小组中是不会奇迹般地产生效果的, 不仅要明白构成合作性学习的要素, 同时要知道课堂中存在着许多运用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不同方法。三是设计内容要符合学生实际, 要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 还要考虑学生语言输出过程会出现那些问题及活动估计所需的时间, 四是必须明白合作性学习最基础的方面是学生间有着相互依靠以及适用于学生和教师的合作性思想, 明白课堂的组织结构必须从竞争的、个人化的转变为合作的。

3、明确学生责任

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个体的能力。学生在团队里所学习和形成的能力在自己以后的独立工作中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合作学习要使学生养成高度的责任感。全组的成功要依靠于每个组员的学习情况。责任感的关键在于组员之间的相互帮助和确保每个人都能独立地通过学习评价。在合作学习中, 鼓励每个组员参与活动是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做到这一点, 需要让每个人感到他个人对小组的成功负有责任, 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不但要对自己所接受的任务尽心尽力, 还要负起帮助、鼓励、支持的责任。

经过这一系列补充措施, 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意识加强了, 学生在互相帮助和互相探究中学习成绩、兴趣和语言交际水平得到了提高。

结束语:

1、英语合作学习是英语学习的一个方向性的革命。只有通过合作学习, 师生才能在一个英语环境内进行互动, 学生只有在英语合作学习的环境中, 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而这个作用是其他任何学习方式都无法取代的。

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篇8

1.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

体育课上,我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和表扬的激励性教学评价,对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互助和竞争,以及教师的“不错!”“你真棒!”“加油!”等语言,激发和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体育锻炼中“超越自我”的含义,主动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的内在乐趣和丰富情感之中去,培养自我锻炼的习惯,从而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 通过合作学习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合作学习特别强调互帮互助,而且帮助应该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它集合了众人的智慧、经验,因此学习效果成功率比较高;即使失败了,学习者也会互相勉励、安慰、总结、再体验,在这一过程中,也会体验到参与过程的一种喜悦;通过相互配合,动作协同,默契合作,建立起特殊的关系和友谊,增强学生自信心。

3. 体育课上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性的教学目标来激发学生互相鼓励,协作攻关。在群体活动中,学生有组织调配、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等,从而为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它既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还激发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意识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关系,产生了不仅为个人荣誉,更重要的是体现为集体荣誉而战的感受。它能够帮助学生尊重他人,发现他人优点的关系,产生正确的集体观和良好的现代竞争意识。

4. 体育教师应加强有效调控

合作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有效调控。脱离了教师的指导,合作学习有可能会演变成一场混乱、散漫的自由谈论,反而降低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不可以成为课堂上的“隐形人”,而要付出很多努力,积极发挥其主导作用。如,制定明确详细的教学目标,合理分组,适时监控合作小组工作的有效性,客观地评价各小组的成绩。

5. 体育课上要分组合理,责任明确

一般来说,分组时宜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内异质”即组合不同背景、不同能力、不同经验和不同兴趣的学生为小组,在异质小组中,学生可以领略到不同视角的观点和看法,产生更多的认知矛盾,获得更为多元的信息资源。而“组间同质”则为小组间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进行异质分组时,通常可以采用随机或分层随机的方法。小组的规模也不宜过大,典型的合作学习小组的规模一般是2-4人,当然也可视具体情形而定,但总体原则仍以小规模为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分配给每个学生一定的任务,担任一定的职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6. 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分配合理

在体育课上,学生需要时间锻炼合作的技能来成功完成运动和必要的任务。事实上,合适的练习时间被认为是有效进行体育课教学的前提。体育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的开始,要为学生做准备,熟悉和组织,因此合作学习会占用很多时间。但是,“从某种观念来看,这些时间花得很值得”,“因为它能鼓励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一开始,可能会在组织学生上花些时间,但随着教学的继续,花在组织上的时间会慢慢减少,因为学生已逐渐开始熟悉合作学习了”。而且,一旦合作学习的运行顺利地步入轨道,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归属感及浓厚的兴趣等,都会使体育学习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7. 运用科学恰当的评价方式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篇9

为了适应这一现实, 有效地解决学生之间这种较大的差异, 我们及时调整了教学方式, 采用了合作学习的策略, 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具体做法如下。

一、分组

合作学习首先要求将学生按能力划分成若干类, 由2~5个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根据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掌握程度、学习兴趣方面的数据, 从高到低将学生划分为几大类, 从每类中抽取1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

课前准备:一是教师的准备, 主要是教师首先依据教学常规认真备课, 确定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等, 并根据以往的经验列出学生学习掌握中常见的问题。二是学生的准备, 这主要指每组中程度最好学生的准备工作, 教师事先将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告知这些学生, 让他们事先有所了解, 并将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告知他们, 以利于他们有的放矢的帮助组内其他同学。

二、课堂教学

这是合作学习的中心环节, 我们的方法是教师首先讲解本节课内容, 时间控制在10到15分钟, 最多不超过15分钟, 以留出足够多的时间供每组学生合作学习。教师讲解完毕后, 布置本节课的作业和练习, 要求各小组中的每个学生完成练习任务, 程度较好的学生负责给本组较差的成员提供帮助。合作小组中的每个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相互帮助, 互相监督, 任何成员都要对本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 切实体现出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意识。此时, 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检查督促, 尽可能多的给予赞许和鼓励, 及时发现问题, 并较策略地予以纠正。

三、测验和评价

每2周组织一次测验, 以考查和评价本期合作学习的效果, 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测验中要求所有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任务, 不得帮助或接受其他成员的帮助。分数根据组内成员的进步程度记录, 每个成员都参与小组积分, 以确保组内的辅导和合作。这样的评价机制从学生个体角度讲, 能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竞争对象和追赶的目标, 时刻看到个人的进步和不足, 使其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 不断强化竞争意识;从小组整体角度看, 由于存在组间的竞争, 所以能促使各组积极进取、奋勇争先, 形成组间明争暗赛的集体竞争局面, 从而为组内的合作学习提供有力的动力和保证。

四、重新分组

谈历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篇10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特定的群体中, 为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 在明确的责任分工下, 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评价, 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开展合作学习的作用

合作学习模式由于学习情境的合作性, 小组成员感受到自己对他人和小组的独特价值, 不仅在学习上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而且其集体责任感、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也得到提升, 从而获得社会性品质, 更具亲社会性。通过合作交流、自我反思和同伴间的反馈评价, 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从而不断发扬所长, 克服缺点, 走向自我完善。

三、开展合作学习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 教师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时收集到的信息, 提出学生要合作探究解决的问题, 将教学目标具体化。

第二步, 分组落实学习任务和责任。有两种分组方法: (1) 课堂教学中多以学生的座位进行分组, 即同排或前后排4~8人为一组;指定小组长。 (2) 优生与差生搭配。在编小组时, 应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性别差异等, 尽量保证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 每个小组之间又不能差距太大。这样分组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得到发挥。这种分组方法在一个学期内应具有连续性, 不需要每次合作学习时都做变换。最后, 教师就学习任务进行解释, 强调小组目标和个体责任。以强调个体责任、全体组员的共同发展为主, 不能出现为实现小组目标而由个别人包揽全部学习任务而其他人无所事事的情况。

第三步, 讨论、探究、验证, 得出小组结果。组员互帮互学, 就学习任务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教师适时调控和帮助, 使学习活动顺利有效进行。首先, 小组内部讨论交流自己在自主学习时收集到的资料;然后, 大家合作, 动手动脑尝试把大家收集到的资料加以选择、整理, 探讨最佳答案。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巡视, 给予必要的点拨。

第四步, 以小组为单位, 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此时, 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 启发、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辩论。

第五步, 教师小结。教师分析合作探究的过程, 示范讲解问题的解决方法、结论, 指出优劣。最后, 师生对合作学习成绩和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对学生学习质量和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并进行相应的奖励与鞭策, 记入学生学习档案。

四、开展合作学习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合作学习只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但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

因此, 要根据历史教学的实际需要, 选择或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以利于取长补短, 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果。

2. 明确自由与责任的关系。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因某些合作学习的项目需要较长的时间 (如课外调查、制作课件等) , 可能导致学生“放羊”思想的出现。这时候, 就要学生明确自由与责任的关系。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学习的目标、过程、方式、努力程度等, 更多的是由学生自己决定, 因此他们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 有利于班级合作学习氛围的形成, 有助于学生更尽力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使教师的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3. 明确“放与收”、“教与学”的关系。

合作学习的主导思想就是将学生“放”。放并不是放任自流, 而是合理有序地放, 在放的过程中应注意实效性, 避免盲目性, 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最终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要削弱或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是通过教师的“收”、“教”, 周密组织和启发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从教学过程来看, 收就是要解决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 此时, 教师要善于观察, 明确为什么要收, 注意收的时机。

4. 用发展的观点对待合作学习方式。

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篇11

一、激发合作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竞赛,让合作充满了温情与友爱,充满了互助与竞争,同学之间通过互动而满足个体合作的需要。如在两人拉手赛跑的比赛中,跑得较快的同学就会感到,虽然与别人合作跑比一个人跑的成绩差,但他会觉得帮助了别人,别人的成绩提高了,他会感受到合作的快乐,提高了合作的兴趣;跑得较慢的同学就会感到,正是由于与他人的合作,而提高了自己的成绩,他会感受到合作的温暖,提高了合作的兴趣。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接受别人的帮助、倾听别人的意见,学生们一起合作融洽,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而轻松,从而激发了体育合作学习的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教师考虑学生的意愿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自由组合或教师指定小组,比如比较内向的同学和比较活泼的同学同一组,这是“异质合作法”,有利于互补互促;同样优秀的同学也安排在一起,这是“同质合作法”,有利于更深层次的提高,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合作愿望。我们在小组选出运动能力较强、组织能力较好的同学为小组长,负责小组的合作组织、检查监督、表扬、批评等。让学生管理学生,把权利下放,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小组合作的顺利开展。

二、优化合作方式

1. 重视生生合作

合作学习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深入开发的宝贵资源,是教学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合作学习,学生之间要相互协调、信任、鼓励与帮助。在出现矛盾时,同学间要懂得理解、学会尊重与谦让,解决矛盾,而不能扩大事端,争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人懂得同学间友谊的珍贵。在游戏时,当有人摔到受伤,不能不闻不问,要给他帮助或报告老师,让他感受到集体般的温暖;在小组合作竞争时,由于某个人而影响了成绩,不要相互抱怨,不要把责任推到一个人的身上,要相互鼓励,要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去赢得比赛,体验成功后的喜悦和乐趣。

2. 加强师生合作

我们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以伙伴、朋友的身份参与教学,要自觉地忘记自己“教师”角色,深入到合作小组当中去,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合作的途径与方法;俯下身来,当好一个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学生创设一个相互沟通、活泼热烈的“学习交往场”,使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让学生能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得到点化和润泽。

三、提高合作能力

1. 学会融合

我们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社交性语言的引导和要求,让学生学会沟通。如:“你好,让我们一起来玩!”打招呼、互相问候、自我介绍,或微笑、握手、击掌等,为合作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这些常见的语言和动作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开端,在体育教学与活动中很容易做到,但又常常被教师和学生所忽略。

2. 学会交流

心理学家认为:“语言的第三个职能是交流的职能,即传达知识、态度和感情”。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合作中彼此传达知识、态度和感情,活跃小组活动的气氛,积极建议与应答,询问原因和提供原因,有礼貌地表示不赞同与对不赞同的应答,或学会说服他人,学会微笑与倾听,做会说话的人等。教师应在语言表达上给予积极地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运用,形成习惯。

3. 学会评价

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篇12

一、合作学习要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

学生合作学习的研究点、交流点应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基础上, 从实际需要出发, 产生强烈的合作交流的动机。这样, 合作交流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得到发挥, 才能实现合作交流的目标。这种动机一般通过以下两种情况产生:一是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有异于教材的新观点、新发现而产生强烈的表现心理;二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有疑点、难点, 需要在别人帮助或启发下找到思维的突破点解决问题。

二、合作学习要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机”

学生由理性上的“主体”到付诸实践的“主体”, 也有一个很难的转机过程。某校推行自主学习模式伊始, 在传统教学模式及其机制的长期运作中已经习惯了被动学习方式的诸多学子, 对自主学习模式无所适从, 难上轨道, “启而不发”、“导而不行”、“互而不动”的现象相当普遍。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 教师向学生实施了各种“催变术”。

1. 自主课堂:

我参与, 我快乐在课堂上, 学生的参与热情、表现欲望、参与能力和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令我们十分赞赏。要想让学生踊跃参与, 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是关键。

2. 自主学习:

我自信、我成长。学生有参与的热情, 参与课堂的能力就成了关键。老师们都感受到要保持学生参与课堂的前提, 一定要使学生自信, 这种自信不是盲目的, 而是以知识和能力为载体的。因此, 课前一定要给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 在基础上, 要吃透;然后再进行知识和能力的拓展和迁移, 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进行创新性的学习。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成果”可以展示。要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老师的指导也很重要, 学生的口头表示能力、表演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都需要老师的细心和敏感。刚开始时, 预习课上、反馈课上老师要和学生一个一个“节目”的进行排练。渐渐地, 学生们适应了这种课堂, 渐渐地, 学生们喜欢上了这种课堂, 渐渐地, 学生们在这种课堂上快乐、自信地成长。

三、合作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赋予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能够自主、自控地展开求知活动, 但教师在组织教学中的调节引导作用也不可忽视。教师相信学生, 尊重、爱护学生, 倾听、鼓励那些后进生发言,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不仅是讨论的主持者而且是参与者, 是其中的一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一是熟悉教材、了解学生, 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学生讨论时要参与其中, 予以引导;讨论、交流后, 对学生“想领悟而又领悟不到, 虽经研究而研究不出的部分”进行补充讲解, 归纳小结, 使学生所得更加清晰明了;在学生思维“卡壳”之处, 教师要予以及时点拔;当学生陈述完自己的观点后, 教师要给以准确的概括和恰当的评价, 不断引导学生向既定目标靠拢, 最终完成学习任务;二是要注意合作交流的互动, 即在全班的成果交流中既要把各小组的研究结果展现出来, 又要十分注重小组之间的协作互动,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 与合作伙伴互通见解, 并在交流中反思, 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以求得合作的最大效益。

四、合作学习内容的尺度要适当

合作学习探究的问题要利于教学目标的实施。教师要避开那些与教学目标无关的话题, 也不能纠缠在琐碎的问题上。讨论的问题应当是当堂的重点、难点及学生的疑点。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出的问题要发人深省, 要有启发性的思维价值, 能引导学生思考、争论、求异、求新, 最终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有位执教数学课的教师在学生此起彼伏的对话中, “穿针引线”, “随机点拨”, 把握着学习的主脉, 一堂课, 他虽然就只说了20多句话, 却如重锤般敲打在知识的关键点和学生思维的关键处, 表现他的教学智慧。在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中, 预设的学习目标常常因为学生活跃的、创造性的思维而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五、合作学习要面向全体

在合作学习中, 常实行同桌讨论, 分组讨论, 全班交流等多种讨论形式。在小组讨论中, 要对优、中、学困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 并且要按学困生先发言、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发言的机会, 避免“优等生”唱主角, 中等生当配角, 学困生当听众的现象。

六、合作学习要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讲、学生被动听, 课堂气氛很不活跃, 而新课程改革强调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 即“学生倾听教师”转位“教师倾听学生”。在学生交流他们探究结果的过程中, 通过倾听学生, 教师常常能轻易地辨别出哪些学生具有更高的悟性和理解力, 也能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以及疑惑, 从而判断学生的理解的深度, 并决定需要补充哪些内容。同时, 通过倾听学生, 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 对教师如何参与、何时参与做出决策。

七、合作学习要充分联系实际,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 不要拘泥于课本上的例子, 因为有些例题可能远离了学生生活, 学生不是很感兴趣, 这样听起来就可能有点枯燥无味。而如果以他们身边的情景为例, 学生的参与度就会很高, 比如在讲《位置的确定》这一节时, 教师就可以以学校附近的建筑物作为教学材料, 精心设计例题, 提高学生兴趣;再如讲授《有理数加减》时, 就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拔河比赛作为案例。拔河比赛每个学生都参加过, 问题一提出来, 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这样通过例题既解决了符号的正负问题, 又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摘要: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主要提出了转变学习方式的要求。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 书本为中心的局面,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上一篇:小学英语教材下一篇:盈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