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材

2024-10-03

小学英语教材(精选12篇)

小学英语教材 篇1

学习外语不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过程。社会文化不同,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会有很大差异。文化因素始终存在于外语学习的背后,语言教学既要重视科学知识,又要重视人文知识,二者不可失之偏颇,否则就会造成英语课程发展不平衡。在英语学习中,学生不仅获得语言知识,也塑造了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

一、英语课程的人文性

美国语言教学法专家拉朵(Lado)曾说:“我们不努力去掌握文化背景知识,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能真正学好一种语言。”

在交际中,外国人往往可以宽容语音和句法方面的错误,但犯了文化错误会比犯了语言错误后果更为严重。

另外,学生对英语文化教学感兴趣,乐于了解外国文化,了解他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等,文化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提升学生的英语人文素养,促进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真正提升交际能力。

我国教育部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明确指出:语言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英语教学应有利于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进而拓展文化视野,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英语课程具有明显的人文性。

二、冀教版《学英语》教材文化内容的选择

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决定了英语教材对文化的反映,冀教版《学英语》教材在文化内容选择上遵循了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英语教材内容选择的一个基本原则,冀教版《学英语》教材在文化内容选择上吸收国内外最新教学理念,精选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语言材料,注意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要素科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六年级上册第9课Mr.Wood Teaches a Science Lesson中讲解了大气温度、人体温度和动物温度之间的区别;四年级下册第11课How’s the Weather Today?根据实际谈论天气情况,通过识别天气图标汇报天气;五年级上册第18课Billy Bee以及六年级下册第18课Three Kites in the Sky等故事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助人的良好品格。

2.交际性原则。交际性是语言所具有的重要属性之一,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时候,两种不同的文化就会发生碰撞,冀教版《学英语》教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语言背景,例如邀请加拿大女孩Jenny和小恐龙Danny来中国参观北京、过春节,谈论中国的中秋节、龙舟节等传统节日;中国男孩李明去加拿大上学,体验加拿大的饮食文化、学校生活、圣诞节等,呈现形式多为对话,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趣味性原则。趣味性的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冀教版《学英语》教材在文化内容的选择上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愿望等学习需求,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水平。内容包括参观动物园,对比中西方饮食文化、谈论节假日、装饰圣诞树、游览北京、王府井购物等,球王贝利、海伦·凯勒等名人励志故事以及《丑小鸭》、《三只小猪》、《狗和骨头》、《龟兔赛跑》等经典故事,还有《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寓言故事,避免单调、枯燥的内容泯灭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学起来“容易又有趣”。

4.阶段性原则。冀教版《学英语》教材中文化内容的选择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以及语言能力和和对文化的理解能力来编排内容。在教材的低年级阶段选择和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例如个人和家庭、饮食、问候、致歉、旅游、问路等,让学生对英语文化和中外文化差异有粗略认知,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知识积累增加,教材内容中扩大了文化知识的范围,增加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容,例如合作互助、保护环境、坚强意志、安全意识等,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5.多元性原则。英语课程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材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和平台,冀教版《学英语》教材带领学生游览了中国的长城、天安门、故宫、王府井,还介绍了加拿大、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重要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国旗以及各国特色;话题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方面面;呈现形式多样,包括对话、歌曲、游戏、故事等。

6.开放性原则。文化具有发展性,所以教材选择文化内容方面要遵循开放性原则,与时俱进,紧跟社会科技发展的步伐,保持教材的活力和生命力。冀教版《学英语》教材在文化内容选择上不断更新,例如交通、通讯、电子产品、网络购物等领域,这样使教材常教常新,让学生对学习保持持久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体现英语学习的真实性和交际性。

三、冀教版《学英语》教材内容中的文化分析

冀教版《学英语》教材涉及到的文化内容丰富、全面,包括重要节假日:西方国家的重要节日圣诞节,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龙舟节等;历史地理方面:有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国的地理位置、国旗、名胜等;中西方的文学作品:《海伦·凯勒》、《球王贝利》、《三只小猪》、《丑小鸭》、《塞翁失马》、《刻舟求剑》等;环保方面:爱护环境,抵制污染等;另外还包括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对比,学校教育的差异等。总之,冀教版《学英语》教材在内容选择和编排上关注文化元素,充分体现了英语课程的人文特征。

通过统计显示,冀教版《学英语》教材中,英语文化知识的比例大于母语文化知识。其中加拿大国家文化大约占全部文化知识的61%,母语文化约占32%,其他世界国家文化主题约占7%。教材中反映西方文化的照片占比例最大,约占58%,关于中国文化的照片占42%。冀教版《学英语》教材关注英语国家文化,同时注重本土文化的传播,促使学生在提高跨文化意识的同时,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审美观以及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避免了由于本土文化缺失而对学生在人文素养培育方面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四、冀教版《学英语》教材注重课堂教学的文化性

传统的以传授语言知识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教师仅着眼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英语文化被忽略,这种缺失文化背景的机械模式违背了语言学习规律,同时也剥夺了学生体验丰富多彩的异域文化的机会。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英语课堂教学必然也和文化密不可分。冀教版《学英语》教材选材深入浅出、寓教于乐,以学生为中心,以主要人物的活动为主线,具有故事性和连续性。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会及时渗透相关的风土人情、人文背景内容,明确对话情境,解释句型的交际功能。

五、冀教版《学英语》教材课程评价中的文化导向

英语课程评价的文化导向就是对英语课程中的文化元素进行系统分析,明晰其文化价值,以便适时调整,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冀教版《学英语》教材采用融合型综合测试,即把文化因素融入到语言测试中,使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整合在一起,这种测试方式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例如:五年级上册Unit 2中考察国家知识的练习,不仅考察了学生对国家标志性事物的了解情况,还强化了学生的识记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五年级上册Unit 4通过电子邮件对比了圣诞节和春节的异同,不仅让学生熟悉邮件的格式,考察其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明晰了两种文化的差异。六年级上册Unit 1让学生对比北京、渥太华、伦敦的时间,既考察了学生时间的表达方式又渗透了时差的概念。

总之,冀教版《学英语》教材注重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丰富的英语情境中学习语言知识,在本土文化和英语文化的交叉渗透中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既提高学生的文化鉴别能力,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教材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手段,应该平衡二者之间的张力,英语文化教学应该融入语言知识学习中。冀教版《学英语》教材中包含的文化内容全面、丰富,有利于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精华和中外文化异同,提高文化鉴别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冀教版《学英语》教材,文化元素,语言知识

参考文献

[1]张蓓,马兰.关于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化内容的调查研究[J].外语界,2004,(4):60-66.

[2]李红恩.论英语课程的文化品格[D].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3]朱家科.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9.

[4]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李妍.冀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学英语》评估[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魏军利.小学英语教材的问题及思考[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6,(11):30.

小学英语教材 篇2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实验小学 尹红敏

进入教坛已有十三年了,使用教材也有好几套了,从最初的《儿童智能英语》,旧版的人教版的《小学英语》,还有《新标准英语》至今日使用的PEP小学英语,渐渐习惯并且开始墨守成规了。

此套教材是从三年级起始,其实,在我们沿海地区,这套教材根本还不能满足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他们都开始自己选择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开设英语。现在社会开放式教育流行,许多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学英语,我希望人教版能增设小学英语的第二课堂英语教材,为大家提供更多的教材资源。

人教版小学英语的特点是分块明显,课时分类很明显,其实这还是需要小学英语教师进行整合,当然整个模块的内容还是很完整的,分为:单词,句型,阅读短文和文化意识及故事。具有层层递进的效果。

三年级的教材适合起始学生的认知规律,四年级教材跨度太快,尤其是在句型方面,内容较多而且有些散,所以学生接受有些困难。五六年级则比较适合高段学生学习及接受。

总之,希望,我们的人教版小学英语能有所修改。

活用牛津小学英语教材 篇3

关键词:英语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巧妙拓展

一、精心取舍

牛津教材集知识、趣味、实践于一体,有很强的优越性。但在教学中要立足学生的现实水平,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为学生“量身定做”教学内容。

二、巧妙拓展

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应决定是否增加准备性的步骤以扩展教学活动,从而降低活动难度;或者延伸原有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教师应进一步丰富英语文化知识,更好地积累英语文化背景资料。

1.在3A、3B教材的“Colors”中,教材出示了“white,black,green,red,orange,brown,yellow,blue”等常用颜色单词,我们可以通过这些颜色单词向学生渗透相关的英语国家文化的知识。如,white在西方国家是“圣洁、高贵”的象征,而在中国则意味着“疾病、死亡”;不少颜色单词同时还是人的姓氏,像white(怀特)、black(布莱克)、brown(布朗)、green(格林)。

2.在4A、4B教材中讲解有关人体部位的单词后,适当引入有关的谚语或俚语,如greeneye表示某人得了红眼病,嫉妒别人,而greenhand表示新手。

3.在5A、5B教材中学习了subjects后,要求学生结合实际,说说和学科有关的活动,以此激发其学好英语的兴趣。在学习了“left,right”后,告诉学生这是体育口令的“一、二 、一”。在学了“before,after”后,扩展“the day before yesterday”,“the day after tomorrow”然后让值日生每天汇报,加强了before,after的重现率,增强英语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4.在6A、6B教材的“Holidays”中,可以进行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如西方的Christmas与中国的Spring Festival的对比,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展开讨论。

三、多方整合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可见,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

小学英语教材 篇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 研究生教育受到更多重视。而研究生英语课程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已经成为各高校研究生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影响英语教学效果的众多要素里, 教材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 在培养和提高研究生英语水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之一, 也是学生获得有关知识、技能、学习策略的主要来源。 (钱瑗, 1995) 一本好的英语教材不仅能够让学习者学到英语的基本知识和了解国外文化, 而且能为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提供便利。但是, 任何一本教材都不是完美的, 因此进行教材评估是非常有必要的。教材评估有利于提升教师对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合理地使用、改编、替换和补充教材中的内容, 提升教学质量。

本文以浙江某高校G大学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课程使用教材《研究生综合英语》为评估对象, 以Tom Hutchinson和Alan Waters的教材评估理论为指导, 具体分析《研究生综合英语》的优缺点并提出一些建议, 希望能对教师提高今后的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2《研究生综合英语》简介

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的迅猛发展对研究生英语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研究生综合英语》是21世纪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之一, 是编者在总结过去十多年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总结的基础上, 按照1992年教育部颁布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中的要求, 秉承继承创新的原则编写而成。该书由复旦大学曾道明和陆效用两位教授主编, 由复旦大学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发行。该书全书共四册, 前两册适用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 后两册适用于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以《研究生综合英语》第一册为例, 该册供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第一学期使用, 共有十个单元, 每个单元分别包括课文、补充阅读和口语技能三个部分, 共330页。

3 国内外教材评估研究现状

从根本上说, 教材评估是一项带有评估者主观观点和经验的行为, 没有按部就班的公式可作为标准的衡量尺度 (Sheldon, 1998) 。评估目的、目标及评估的环境不同, 评估的标准必然也有所差异。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 随着英语教学的迅速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教材评估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英语教材评估已然成为语言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英语教材评估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 当时的主要评估对象是新兴的听说教学法和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英语教材评估逐渐引起众多国外学者的关注。在众多进行英语教材评估研究的学者中, Seaton (1982) 是早期研究的学者之一。但经研究发现, Seaton将评估内容分得太细、评估过程繁琐, 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工作量太大, 实用性不强。后来西方许多语言学家分别从各自的理论角度出发, 陆续提出了自己的教材评估理论框架和原则。随后, 许多国内学者, 如束定芳、庄智象、钱媛等, 对英语教材评估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对国外教材评估标准进行了大量研究, 并对英语教材评估提出实际建议和展望。但是这些研究多数是理论层面的探讨, 很少从实证角度进行教材评估。因此, 本文选取实例进行教材评估对我国教材评估理论的发展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4 基于教材评估匹配法的《研究生综合英语》教材评估

Hutchinson和Waters于1987年提出教材评估匹配法, 他们认为:对教材进行评估的过程其实是一种对照的过程, 即评估者列出某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对教材的要求作为“自身需要分析”, 并列出某一候选教材的特点作为“客观对象分析”, 然后将两者相互对照, 做出评估。这种评估方法比较符合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 对我国的英语教材评估工作更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4.1 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的主要特征

近年来, 研究生招生规模越来越大, 导致研究生招生具有来源渠道广, 类型多的特点。目前硕士研究生的主要类型有:国家统招研究生、单位委托培养研究生、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MBA研究生、工程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力研究生等。由于招生类型不同, 导致研究生之间英语学习背景和水平也不尽相同。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招收研究生的高校和科研单位有上千所, 各院校的校情不同, 研究生的招生规模、生源不同, 导致研究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也不同。除此之外, 研究生的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发展也不均衡。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对英语学习的目标需求也不相同, 有的希望通过英语学习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有的希望能加强自己的写作和翻译能力, 有的则希望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不论他们的目标需求是什么, 基本都是为了在以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上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英语知识。

以该校研究生的整体英语水平为例, 大部分研究生的入学成绩集中在50~70分。目前大部分研究生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有的已经或即将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但是, 多数研究生仍表示自己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有所欠缺, 希望能够通过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得以提高。

随着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在全国各大高校的迅速展开, 大部分高校目前都已经结束了第一轮的教学改革。在当前阶段, 各高校针对研究生英语教学都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改革。例如多样化课程设置、分级化教学、重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等。在课程设置上, 许多高校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然而各项改革的稳步进行并没有削弱研究生综合英语课程在研究生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研究生综合英语课程具有严谨的教学内容和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因此在经过了现代化教学理念和手段的融合之后, 其依然能在大部分高校的研究生英语教学中保持着英语课程中的核心地位。

以G大学研究生综合英语课程为例, 其课堂教学主要采取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以教科书中的课文教学为主, 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讨论、演讲、写作等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有助于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4.2 对《研究生综合英语》的评估

《研究生综合英语》共四册, 每册分别有十个单元。每单元主要有课文、补充阅读和口语技能三个部分。编者在每一部分后面都配有练习题, 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将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与实际的教材内容进行比对, 笔者总结出该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1) 选材难度适中。选材的难度控制在大部分学生的可理解范围内, 在课文中出现的有难度的生词或短语在文章后面均采用英语释义, 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又提高了学生用英语理解英语的能力。

2) 选材多样化。选取英美报刊书籍中的社会热点话题作为课本中的阅读材料, 同时又保证了选文语言的规范性。多种多样的话题增强了课文的趣味性、可读性和思考性, 更能激发学生的英语表达欲望。

3) 补充材料内容丰富。第一、二册的补充材料包括习语学习、词汇扩充和阅读欣赏三个部分, 第三、四册包括习语学习和阅读欣赏两个部分。习语练习的选材丰富多样, 可供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深入学习。阅读欣赏选材来源于文学价值较高的英语小说、散文等,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编者还在每单元的最后补充了几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谚语, 帮助学生加深对英语文化的了解。这些补充材料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更多提升英语能力的知识。

4) 内容间的关联性强。每单元的课文前面都有作者和内容简介, 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识,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补充阅读的选材基本上与课文题材相似, 有的是选自同一作家的作品, 有助于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有助于增强学生在整体上对课文的理解。

5) 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培养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在每单元的课后均配有回答问题、话题讨论、词汇、短文填空、翻译和写作等习题, 每部分习题的设置都有各自的目的, 共同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的综合英语能力。回答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话题讨论给学生提供结合课文或与课文有关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机会。词汇练习包括A、B两部分, A部分通过同义词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常用词和词组的用法, B部分主要操练课文中出现的单词和词组以及它们的其他用法, 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短文填空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上下文的意思, 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词或词组, 使全文的意思完整, 有助于学生提高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翻译练习也分为A、B两部分, 分别选自课文以外的材料, 要求学生将它们分别译成英语和汉语, 并要求译文准确流畅, 有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迅速提高。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写出一篇条理清楚、用词恰当、行文流畅的英语短文, 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6) 注重口语、写作和翻译能力的培养。编者在每单元的课文和补充阅读后都配有丰富的练习, 题型有口语、翻译和写作。多样化的习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弥补学生在英语实际应用方面的不足。虽然习题多样化, 但每册教材又都有各自的着重点, 如第一册着重培养学生的口语技能, 第二册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而第三册则是侧重于翻译技能的培养, 实用性很强。以口语技能为例, 这一部分编写了若干与课文相关的热门话题,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进行口语练习。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更加需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这些针对性的习题设置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然而任何一本教材都很难做到十全十美, 笔者认为《研究生综合英语》教材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 视觉材料较少。教材中除了翻译习题里出现了中文, 其他内容均是英文。这样的排版布局能给人编排缜密的感觉, 但是如果能在教材内适当增加一些视觉材料, 将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

2) 没有安排听力任务。教材着重培养了学生说、读、写、译能力, 然而在听力能力的提高上还有所欠缺。若能补充一些听力任务, 将更有助于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综合提高。

5 结束语

教材是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保证, 而教材评估是选择合适的教材并有效地发挥其作用的前提。科学、系统的教材评估不仅促使教师进一步思考教学与教材的内在关联, 而且有助于教师合理认识自己相对于学习者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更加合理、有效地选择和使用教材, 尽可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运用Hutchinson和Waters的教材评估匹配法对《研究生综合英语》进行评估的结果表明, 该教材编排缜密、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它立足于我国教学实际, 既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又主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成功处理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是一套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提升英语应用能力的好教材。笔者认为, 该教材作为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英语教材总体上是可行的。然而任何一本教材都难以做到十全十美, 该教材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如视觉材料较少、没有安排听力任务等。教师在教学中对这些不足之处应做出主动弥补, 也希望教材编者能完善教材内容, 早日发行新版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活泼、编排更严谨的教材。

摘要:近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 研究生英语教学也随之受到更多重视。在影响英语教学效果的众多因素中, 教材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以Tom Hutchinson和Alan Waters的教材评估匹配法为指导, 选取浙江省某高校G大学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材《研究生综合英语》为评估对象进行教材评估。根据评估结果, 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 希望能对教师提高今后的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关键词:《研究生综合英语》,教材评估,匹配法

参考文献

[1]Hutchison, Water.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2]Sheldon, L.Evaluating ELT textbooks and materials[J].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1988, 42 (4) :237-246.

[3]钱瑗.介绍一份教材评估一览表[J].外语界, 1995 (1) :17-19.

[4]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小学英语教材培训心得感想 篇5

小学英语教材培训心得感想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还使我们明白了应该树立终生学习、终身培训的意识,不断更新观念,勤于学习,与时俱进。随着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英语词汇的不断更新,社会需求对英语教师的口语、语音、技能等水平要求会越来...前不久,我参加了2009年秋小学英语教材培训,聆听了教研室刘相前老师的讲座,观摩了几节英语课,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有以下感受:

一、英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首先应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要从学字母开始,要让学生认识什么是书写体,什么是印刷体。在书写的时候,胸要离桌子一拳头,本子要成10°角;其次,要有准确模仿的习惯,大胆开口的习惯,把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还要有及时复习的习惯;最后还要养成勤于积累,实践的习惯。只有这样,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才能对英语学科感兴趣,才能愿学,乐学,善学。

二、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要有听、说、读、写、画、唱、跳这些基本功。这次,我听了几节研讨课。这些老师们都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他们的教学方法也令人耳目一新,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实验小学张丽执教的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认读数字课教学。在教学中,张老师注重了知识的积累和拓展,注重了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为了帮助学生巧记单词,她首先引导学生分析相同的读音单词,帮助学生认读新单词。阅读中的任务设置也很到位,阅读时采用了略读和细读。在这节课中,老师充分体现了阅读课特点,引导学生进入话题,帮助学生化解了重难点,指导学生掌握了阅读技巧。张老师在这节课中,也注重围绕故事情节展开教学,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语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语言,可见老师一系列基本中很过硬,这节课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还有城阳二小的唐文青老师执教的Module 5 Unit 1的一节课,也让我开了眼界。唐老师课堂教学技巧娴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为了突破重难点,老师运用了抢答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自制了钟表,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愉悦了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理念和思想的更新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还使我们明白了应该树立终生学习、终身培训的意识,不断更新观念,勤于学习,与时俱进。随着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英语词汇的不断更新,社会需求对英语教师的口语、语音、技能等水平要求会越来越高,如果教师不注意加强自身的学习,势必会被动挨打,还误人子弟。

四、自身英语能力的提高

这次培训,领导、老师根据我们学员的实际情况,给我们安排的一些提高自身英语能力的课程,如精读,让我们重温了以前学过的一些语法知识;还有语音课,谢老师准确的发音让我们佩服,他对每个音素的生动讲解让我们对牢记在心;学院还请了外教给我们上课,让我们感受了标准的英语口语,掌握的了一些基本的口语交际;在这一个月里,我们不管是英语口语、语音、语调,还是听力、书写都有了很大进步。

五、了解了最新的英语新课程改革理念

在这一次培训中,让我看到了有别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了解到了最新的英语课程改革理念。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语境,运用一些游戏,使英语课堂“活”起来。我们不要把英语课上成知识传授课,不要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而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英语,通过说说、听听、唱唱、玩玩等形式,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强调师生互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以小学生朋友、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要关爱那些在英语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要尽可能多地为小学生提供实践英语的机会,鼓励他们所做的一切尝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增强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参与性,培养合作意识。

六、英语课堂教学技能的提高

这次培训,刘相前老师还对我们的英语教学技能进行了指导、训练,给我们安排了简笔画的绘画与运用,学唱英语歌曲,和英语教学游戏的运用,这些都是我们作为英语教师要掌握的。通过培训,我从不懂到懂,从不会用到灵活运用,还使我明白上英语课不难,但要上好英语课却不容易,需要老师有扎实的教学技能,回去以后,我还会继续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技能,努力成为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

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评述 篇6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教材编写

[中图分类号] G622.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01-0036-04

小学英语教材是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小学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和内容,影响着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发展。因此每一个国家都很重视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我国也不例外。自从我国中小学教材实行一纲多本之后,小学英语教材呈现出多元化格局,出现了自主编写、中外合作编写以及原版直接引进等多种形式的教材,然而这些教材并不完美,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不让人乐观。据英国剑桥认证中心2004年公布的亚洲地区16个国家地区儿童英语能力排名来看,印度尼西亚处于第2位,而中国内地小学英语教学水平处于第14位。① 小学英语教学水平不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编写的小学英语教材可能与其他国家的小学英语教材存在着差距,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为了编写出高水平、高质量的小学英语教材,有必要研究国外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基于这些原因,本文将对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进行分析评述,试图找出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以提高我国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水平,促进我国小学英语教材编写的良性发展。

印度尼西亚地处亚洲东南部,俗称“千岛之国”,是世界上著名的火山国家,也是世界上拥有岛屿最多、面积最大的群岛国家,号称“热带宝岛”,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之一,是有着100多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英语在印度尼

西亚深受重视,其教学质量也颇为出色。

一、深受多种文化影响的语言政策

在印度尼西亚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多次被外族文化入侵的经历。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印度尼西亚开始进入印度宗教文化影响时期。13世纪伊斯兰教传入,随后在16世纪进入伊斯兰王国的鼎盛时期。紧接着在15世纪90年代和16世纪20年代,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先后入侵印度尼西亚,并传播基督教。到了16世纪末,荷兰殖民主义者取代了葡萄牙人的统治,建立了“东印度公司”,在其统治地区兴办学校,设立宗教、唱歌、读书、写字、算术和道德教育等课程,把荷兰语作为教学语言。1811~1816年英国在印度尼西亚取代了荷兰,建立了殖民地政府,1816年后荷兰逐渐恢复了对印度尼西亚的殖民统治,至1903年完全占据了整个印度尼西亚。1942年日本侵占了印度尼西亚,1945年日本投降后,印度尼西亚先后击退英国军队和荷兰军队,于1950年建立了统一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从印度尼西亚的历史来看,受到过世界三大宗教文化的入侵,也受到过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日本等众多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统治。其间国内各民族的各种语言和国外多种语言并存纷争,影响了印度尼西亚教育的发展,直到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建立前后,才把印度尼西亚语(Bahasa Indonesia)作为通用语言和官方语言,当作印度尼西亚一切公文、法令,学校、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台使用的共同语言,其他400多种地方语言则主要用于地方居民之间的交流,而英语则成了最为重要的外语。②

英语教学在印度尼西亚有着特殊的地位,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一门必修课程。早在1967年,印度尼西亚文化部(现称为教育部)就制定了相关法令,把英语作为印度尼西亚的第一外语来学习。此后印度尼西亚先后颁布四份英语教学大纲。1968年颁布的第一份英语教学大纲比较推崇听说法(Audio-lingual Approach),强调句型操练、口语和听力。1975年又颁布了新的教学大纲,强调精熟学习法(Mastery Learning Approach)。1984又制定第三份教学大纲,强调交际法,关注学生说和写的能力,同时也重视阅读能力。1987年对1984年的教学大纲进行了补充,同样重视交际法。1994年颁布了第四份教学大纲,强调有意义的教学(Meaningful Approach),和交际法有很多共同特征。③

英语课程在印度尼西亚进一步得到重视是在1989年印度尼西亚《国家教育制度法》对课程设置作出了新的规定之后。这个新规定要求各级各类教育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必须包括建国五原则教育、宗教教育和公民教育。除此之外,初等教育至少还应包括下列教学内容和课程:印度尼西亚语、阅读和写作、数学(包括算术)、科学和技术入门、地理、印度尼西亚史和世界史、手工艺和艺术、体育和卫生教育、图画以及英语。④ 但是,真正在小学正式开设英语课程是在1994年,当时英语学习的起始时间为小学4年级,不过现在已经提前到小学1年级了,4年级以上每周有2个课时以上的英语学习时间。

二、一纲多本的小学英语教材

在印度尼西亚小学阶段,只有建国五项原则和公民教育、数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课程采用的是国家统一编写和出版的教材,对于小学英语等教材实行的是市场机制,鼓励商业出版机构自由竞争出版,但是必须通过初等和中等教育管理总局的审核批准。印度尼西亚对小学英语教学有明确的大纲要求,强调一纲多本,其中使用得比较广泛的小学英语教材是《小学英语》(English for Elementary School)和《快乐英语:小学英语教材》(Happy with English:English Textbook for Elementary School)等。

本研究所选择的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就是《小学英语》,该教材由尔纳瓦蒂(Florentina Ernawati)和普尔旺蒂(Elisabeth Ida Purwanti)编写,由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格拉梅迪亚出版社(Penerbit PT Gramedia Widiasarana)2002年首次出版发行,2004年再版。全套教材共计六册,分别供小学1~6年级学生使用。该套教材的编写者认为,小学1年级是学习英语的最佳时间,因为这个时候儿童学习能力强,模仿能力高,能够培养出较强的语感,但是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容易忘记学过的内容,因此该套教材在3年级对1、2年级所学的内容进行了复现。这套教材的编写者认为插图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的内容,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容易,因此教材中配有很多插图。这套教材在1、2年级强调说和读,对于写作只要求口头造出简单的句子,从3年级开始增加了对听力和写作要求。该套教材提倡通过练习和日常交流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英语的能力,增强学生英语的理解能力。⑤

三、时代影响下的编写理念

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是21世纪新编的一套教材,受到现代外语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许多方面体现出了新时代的印痕,体现了现代外语教学的一些理念。主要体现在:

1.语言标准上选择了美式英语

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在采用的英语标准上,不是以传统的英式英语为标准,而是以美式英语为准,这可以从教材中英语单词的拼写中看出来,比如color,不采用英国式英语拼写colour。近年来,在美国强大的国力影响,美式英语的地位日趋上升,加上美国英语语调平直,语速较快,符合快餐式现代生活的节奏,受到了全球越来越多英语学习者的追捧。可以说,印度尼西亚在这方面是紧跟潮流的。

2.抛弃了字母教学的传统

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没有像传统小学英语教材那样去专门教授字母,而是一开始就学习音标、单词和句子,也没有在课文中隐性地呈现字母教学。这一点应该说符合现代外语教学发展的潮流。

3.编排语言上采用了全英语

颇为难得的是,在不少小学英语教材使用母语和英语对照来编排项目或者板块名称和指令的时候,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却使用了全英语来编排,在正文部分没有任何母语出现,只有前言、著作权页、主编简介以及附录里面才使用印度尼西亚语。

4.文化本位上体现了本土特色

本土特色有助于学生了解本土文化和传播,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注意到了这一点,具有浓厚的本土特色,比如在教材中的人名上面,主人公Rina,Amire,Budi,Ani都是典型的印度尼西亚人名,同时在插图和内容上也具有本土特色。

5.通过游戏、活动和歌谣来培养兴趣

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比较重视使用游戏、活动和歌谣等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每一册的附录里面都附有《歌曲、游戏和活动》(Songs,Games,and Activities)这样的内容。里面有英文歌曲,比如《小印地安人》(Little Indians)。此外,还有游戏、口语问答、诗歌、以及小故事等。虽然内容不多,而且每一册也没有什么变换,但是足以说明这套教材注意到了编写的兴趣性原则。

四、教材编写上对传统的固守

虽然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体现了一些现代外语教学的理念,但是总体上看,这套教材是比较传统和保守的。主要体现在:

1.热衷于传统的音标教学

印度尼西亚的《小学英语》教材对于传统的音标教学十分热衷,其理念是先学音标,然后学单词,再学句型,最后合单词成句子,合句子而成篇章。基于这样的理念,该套教材从1年级第一课开始就教授音标,在每一课一开始都是先出现词汇板块,给词汇板块中出现的每一个单词都附有国际音标。不过对于音标知识的教授比较隐性,没有对音标知识进行系统编排,只是把每个生词的音标标注出来而已。

2.色彩和排版趋于保守

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在色彩和插图上也比较传统。从色彩上看,国际上小学英语教材正在流行彩色,哪怕非洲苏丹这样的穷国也采用了彩色小学英语教材,可是令人费解的是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竟然是黑白印刷,整套教材唯有封面是彩色的。一般说来,黑白是历史的讲述,而彩色更接近于现实世界五彩缤纷的样子,因此现代电影都使用黑白来讲述过去,使用彩色来讲述现在。对照其他国家的彩色小学英语教材,觉得在色彩上印度尼西亚的《小学英语》教材还有差距。

另外,整套教材插图很多,内容比较丰富,项目图标较多,但是这些插图过于工整,缺乏儿童喜欢的那种夸张、变形以及稚趣,过于成人化,过于呆板,没有活泼劲。总体上看,插图过于规范正统,缺乏创新求变。

3.教材配套资料不够丰富

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没有学生用书和活动手册之分,缺乏配套资料,所以在教材中练习的常常就是课文。这一点和苏丹等国的小学英语教材一样,把本应该放在活动手册上的大量练习直接放在了教材上,并且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在第一册里面,每一课基本上都是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A. 词汇(Vocabulary),B. 练习(Exercise),C. 练习(Exercise)。在第一板块也就是词汇部分主要是直接教授几个生词(只有最后三课是通过简单的对话引出生词来学习),其余两个板块都是练习,主要是操练词汇部分所学的生词。这种传统的编写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格格不入。现代教育技术为今天的小学英语教材提供了革命性的变化,教材的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也要求教材配套成系统,但是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在这方面做得不够,显得太过单薄。

4.编写理念还需紧跟潮流

印度尼西亚的《小学英语》教材没有很好地体现现代外语教学的新理念。比如现代外语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对学生予以人本主义的关怀,但是该套教材的语气却十分强硬,表现在板块项目的指令性语言上十分明显,比如“将左边物体的标号与右边单词匹配!”(Match the numbers of the things on the left with the words on the right!)和“正确书写数字!”(Write the numbers correctly!) 以及“听后跟读!”(Listen and repeat after your teacher!)等等,基本上都是语气很强的祈使句,而且使用的都是感叹号。这样的教材很明显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教师为中心,把教师作为教学的权威,仅仅考虑了教师教学的方便,缺乏对学生学习心理的考虑。

5.教材编写还不够规范

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还存在个别明显的语言错误。整体来说,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的语言错误很少,但是偶尔也有很明显的错误,比如第一册第26页,8个对“这是什么?”(What is this?)的回答里面6个采用的是“这是……”(It is …),但有两个地方使用了Its is…,一个是“这是什么?这是垃圾箱。”(What is this? Its is a dustbin.)另一个是“这是什么?这是搁板。”(What is this?Its is a shelf.)这两个地方的Its显然应该是It。⑥ 这样的错误对于获准使用的全国性小学英语教材来说是不应该的。教材具有很高的经典性和规范性,容不得一点点差错,可是这么明显的错误却出现在教材里面,表明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开发的质量还有待提高。

总体来说,印度尼西亚的语言政策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得印度尼西亚很晚才得以确立印度尼西亚语的国语地位和英语的第一外语地位。在小学英语教材上实行的是市场竞争机制。从《小学英语》这套教材来看,在编写上还没有完全走出传统,采取的还是词汇、语法、课文这样的结构编排。不过受现代外语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地方也有时代的刻痕,正在稳中求变。由于印度尼西亚在小学实行的是每学年三学期制,因此很多商业出版机构正在把每个学年的教材分为三册,每一个学期(四个月为一个学期)一册。比如1a,1b,1c就分别供1年级第1、2、3三个学期使用。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教师分配各个学期的教材内容。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编写并不怎么时尚,然而其教学效果与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相比毫不逊色,除了历史文化方面的影响之外,也有教材编写上的原因。它提醒我们在编写新世纪小学英语教材的时候要避免过分激进,要对传统进行必要的取舍,保留一些精华的东西。

注释

① 《台湾儿童英语能力下降 退居亚洲地区第十一名》,http://tw.people.com.cn/GB/14812/14874/3988353.html

② 汤平山:《印度尼西亚》,当代世界出版社,1998年,第1-11,170-171,215-226页

③ Adzanil Prima Septy. Assumptions and evidences about introducing English in Indonesian primary schools,http://www.educ.utas.edu.au/users/tle/JOURNAL/Articles/Septy/Septy.html.

④ 温北炎:《印度尼西亚经济与社会》,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21页

⑤ Ernawati F. & Purwanti E. I. (2004). English for Elementary School Book 1-6. Penerbit PT Gramedia Widiasarana, page forword.

⑥ Ernawati F. & Purwanti E. I. (2004). English for Elementary School 1. Penerbit PT Gramedia Widiasarana,p 26.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比较教育专业博士、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学院应用外语系教师

如何“活用”小学英语教材 篇7

一、想活教材

《小学英语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 因此, 学生学习的知识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教材是基础, 无论教师设计何种形式的课堂活动, 都不能脱离教材和课标的指导, 当然也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 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 使教学手段更加灵活。现在的英语教材内容各个模块有别, 活化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如同学们最爱谈论的小动物, 最喜欢吃的食物, 最爱玩的体育活动, 同学们每天都能用到的日常礼貌用语。又如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胖瘦、爱好、性格等许多方面。我们老师可结合教材内容, 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 让学生学会表达的方式。另外, 根据教材内容安排, 进行拓展。如, 让学生带着家人的照片来学习家庭成员, 他们很愿意主动学习与表达, 并互相进行交流。现实生活英语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并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教与学的知识源于生活, 更需要使学到的知识回归到生活之中, 教师在教学中很有必要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二、备活教材

小学英语的教材内容量大, 语法点多、词汇量大, 对能力的要求高, 要求听、说、读、写、齐头并进。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教材的有些内容做了适当调整, 逐层突破, 化繁为简, 从而使学生易于接受, 消除了对铺天盖地英语的恐惧感。然而有些语言素材或话题复现频率底, 甚至不复现, 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出现语言贫乏、机械的现象。为促进学生进行真实的语言交际, 必须经常性地对旧知进行复习, 将旧识与新识进行有效地整合。因此, 我在备课时注意知识点的有效复现, 从新授的内容出发, 找准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 适时复现。这就需要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 围绕教材话题, 尽可能的创设开放的课堂语境, 引导学生使用更多的语言。

三、用活教材

1. 注重教材各单元之间的活用。

语言的实质是交际, 交际的环境是生活。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只有灵活地使用教材, 让教学更贴近生活, 才能赋予英语课堂生命的活力!在现在的小学英语教材中shopping是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主题之一。然而它被编者分割成了几块, 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在了3~6年级的各册教材中。在我所任教的4B教材中, 就有2个单元是围绕shopping展开的, 只是对象不同。分别是Unit4 Buying fruit和Unit 7 At a snack bar。在Unit4Buyingfruit中, 围绕买水果展开对话。这一单元相对比较简单, 学生也较容易接受。但本单元的对话与实际生活中的对话相比较, 本单元所学的只是对话中的一段, 感觉没头没尾。所以对话起来感觉单调, 没有生命的活力。而要扩充的内容都在Unit7At a snack bar中将要学习到, 而且是Unit7教学的重点但不是难点。因为除了Anythingelse?这句学生没有接触过, 其它的句子学生都已经在三年级时学习过。为了让学习的对话更加符合实际, 更加自然流畅, 我把Unit4和Unit7作了一番整合:把“Whatwould you like?Anythingelse?No, thankyou.Howmuchisit/arethey?”提到第四单元进行教学, 在教学了unit4后, 跳过unit6, 直接教学unit7。这样设计, 减轻了unit7的教学任务, 只要在unit4所学句型的基础上删掉A:How many kilos?B:…kilo (s) , please.添加一句“Somethingtoeat/drink?”。教师创设了真实的情境, 让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继续扮演生活中的各种人物角色, 根据情境需求自由组织运用所学语言。从而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就感、自豪感。

2. 注重教学内容的有效拓展。

叶圣陶曾说过“课本只是个例子”, 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以文本为载体, 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英语素养为目标, 突破时空限制而进行适当的迁移延伸的教学环节。我在教学6B第五单元的第一教时后, 把B部分的生词进行了教学, 顺便归纳了各个季节的不同天气特点, 学习了句型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由于书上的句型比较单一, 我在自由会话过程中我加入了大量的新句型, 有些是即将出现的新句型, 而大部分是复习句型, 如;Which season comes after spring?How do you feel in spring?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What colour do you think of spring?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in spring?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tter, spring or summer?等等, 大大丰富了原有的教材内容, 也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并且我把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进行了板书, 随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这些关键词把他们变成一段朗朗上口的韵律诗, 这时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当我再出示大量相关的动词词组让学生就这些词组进行句型操练时, 学生很容易就投入到了练习中去了, 当下课时学生仍然觉得意犹未尽, 纷纷追问我是不是还可以扩充其他的动词短语时, 我知道这节课无疑是成功的。

小学英语教材 篇8

(一) 写作教材的表现形式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多读书可以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 写作教学也只是和读书相结合, 而没有独立成册的写作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写作教材的表现形式是“读写结合”, 在每一个单元阅读文章后面的思考练习是写作练习。

(二) 写作主题的设定

由于每一单元的写作练习紧跟阅读文章, 因此写作练习的主题设定与单元文章的主题有紧密的联系, 以方便学生对作文的题材进行理解。例如苏教版五年级有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关于《师恩难忘》的, 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上学时, 一个教师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作者记忆深刻。该课文后的写作练习是在教过你的老师中选择一个印象深刻的老师进行描述。这样的写作练习就与单元文章的题材相呼应。学生可以学习课文里的描述方式来进行写作练习。

(三) 苏教版写作教材的主要特点

1. 以人文话题为主。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写作教材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 并激发学生的写作思路, 而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应该怎么写, 其主要以人文话题为主, 主张对自我的认识、对生活的关注、对自然的观察。例如五年级下册有一单元的作文要求是面对星空和月色, 将你的遐想和想象写下来。通过该作文, 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的翅膀, 激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体验宽广的写作环境。

2. 读写结合。小学作文练习主要在单元文章后, 与本单元文章的题材相呼应, 这种读写结合的方式是苏教版写作教材的一大特点。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下, 教师可以根据作文的题材, 让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 在讨论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提高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 这也是对于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单纯指导学生“写什么”的作文教学方式的一种变革, 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3. 缺乏必要的写作过程指导。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写作教材侧重点是学生“想写什么”和“写的怎么样”的问题, 缺乏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有效指导。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巩固和提高。例如, 在小学五年级学习过程中, 有一篇作文要求表达自己对亲人、朋友、老师想说的话, 要具有真情实感。随着新课改的实施, “真情实感”得到了重视, 而怎么样来表达真情实感, 这个问题是抽象的, 没有固定的方式, 这时只能利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指导, 加大了写作教学的难度。由于学生语言水平存在差异, 而写作教材中又缺乏写作知识的呈现, 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功底, 因此, 小学语文写作教材应该完善指导学生写作过程的模块。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写作教材的编写建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依赖教材, 对于写作教学也不例外, 教师会根据教材的要求来进行教学。因此, 编写有关小学语文写作教材时, 要将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进行汇总, 考虑双方面的因素, 通过对小学语文写作教材现状的分析, 现提出有关小学语文写作教材的编写意见。

(一) 目标明确

教材中要明确通过小学语文教科书写作教材需要达到的目标, 让教师有针对性的完成教学任务。小学语文写作是要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二)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苏教版的小学语文写作教材要求学生注重作文的条理、语言的生动形象, 没有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思维能力在写作中主要表现在对文章的生动表达上和清晰的思路上, 良好的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描述能力、对事物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在写作教材中进行体现, 写作教材中可以将写作步骤清晰的描述出来, 使学生对从模糊认识到感性认识, 最终完成写作任务这一写作过程有清晰的认识, 当学生看到某一个作文要求时, 脑子中就能够产生相应的框架, 即审题、确定中心思想、选择合适的材料、拟提纲、写作, 这个框架更方便学生的写作。当前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写作教材中, 写作专题内容丰富, 但缺少写作的具体流程, 学生的思维不能自觉地引导到写作行为上, 这就达不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

(三) 注重教材的逻辑性

语文教学和写作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 使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生活, 因此在写作教材的安排上, 要注重教材的逻辑性, 而不是单纯的强调学生的“自由表达”。

(四)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对事物和生活进行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小学写作教材中不但应该强调观察的重要性, 而且应该明确观察的方法, 如观察事物的顺序、细致观察的方法、观察后要进行思考和总结等, 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摘要:为了适应新课标的改革, 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组织形式也有一定程度的变化, 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必要的调整, 然而当前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利用小学语文教科书写作教材教学的过程中, 效果不是很理想。实际教学过程, 教师主要是指导学生作文中需要“写什么”, 并对学生的写作结果进行评价, 而对于“怎么写”这一问题却没有过多的涉及, 即教师总是缺乏对写作过程的有效指导。对于出现的这一现象, 本文以苏教版小学教科书写作教材为例进行分析, 同时对于写作教材的编写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科书,苏教,写作

参考文献

[1]徐连梅.依托文本, 让阅读与写作比翼齐飞[J].课外阅读:中旬, 2011 (07) .

[2]董亚琴.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写作教学策略开发——人教版、苏教版和香港启思版教材的比较研究[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2011 (08) .

小学英语教材 篇9

一、挖掘教材,使自己的课堂更有灵活性

细嚼慢“研”,需要依照课程标准,从编者的角度,理解编排意图,整体驾驭教材。研读教材,就是要把每一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了然于胸,从而在教学中自觉按照发展阶段开展教学。例如关于分数的教学,两个学段都有安排,由于思维层次、侧重点、教学手段各不相同,所以确定的学习目标也不一样。在第一学段主要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用涂色、折纸表示简单的分数;而在第二学段就要依靠抽象的分析、举例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如果在教学前能很好地揣摩、理解教材,就能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教师也就能很好的驾驭课堂。

细嚼慢“研”,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弄清惑之处惑之源,从而以可靠的预设从容应对“课堂生成”。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时,人教版教材中编排了这样一则例题:一排有22个座位,有18排,350名同学来听课,座位够不够?在这一题中,如果两个数都估,18和22都可以估成20。由于把22估成20,少算了2。将18估成20,多算了2。这样,一个多算了2,一个少算了2。学生可能受之前学习平均数时“移多补少”的数学概念的影响,容易产生知识的负迁移,从而误解这里也是“移多补少”,认为这样一来应该看做没估,算出来的应该是准确值。如果在课前,教师读懂了教材,准确把握了学生可能产生疑难之处,就能确保课堂上胸有成竹。例如,虽然学生当时还没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却可以引导学生从积的个位来判断,22×18的积的个位上应是6,不是0,因此不是精算等等。

二、整合教材,使自己的课堂更有实效性

新课程“一个标准多个版本”打破了原来一种版本教材独步天下的局面,这就为我们选择性地使用教材扩展了空间。例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的内容。人教版教材的主题图是“花圃图”,从花圃图的观察中提炼问题,寻求解题策略。新世纪版教材则是创设了“小兔请客”的故事来引导学生展开探索。结合一年级学生特点,经过反复比较,我决定在导入新课时使用新世纪版情境图。理由有三:一是小兔请客属于故事情景,花圃图属于生活情景。相比之下,用故事情景来激趣更为合理;二是小兔请客中,每10个果子用一个盘子装着(几个盘子装的果子数量对应的也就是几十个),学生在接受真知的时候,更能给学生策略上的支撑;三是小兔请客的情境图中一个个问题的提出是随着故事的展开逐次呈现的,屏蔽了多余信息的干扰。而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无疑在算理与计算方法的教学上,而不是开放式的“问题解决”上。人教版的教材花圃图,如果一次呈现三种花,则开放性强,容易导致上成“问题解决”的教学课。在最后的教学中,我使用新世纪版教材创设情景,完成新知的教学,而在巩固阶段,使用人教版的花圃图,设置开放式的“问题解决”的情景,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在一节课中将两种版本的教材统一使用到一节课中,并且各得其所,相得益彰,取得良好的教学预期。

三、深化教材,使自己的课堂更有探索性

不追根溯源,认识与理解只是停留在“点线”的层面,而不能深入到“面体”的高度。如:在教五下“2、5、3倍数的特征”时,当学生探索了2、5、3倍数的特征后,让学生说一个既是2的倍数、又是5倍数的数,你是怎样想的?请你再说一个数,看它是否也有这样的特征?那么,同时是2、5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呢?用同样的方法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总结一下,同时是2、3的倍数,是3、5的倍数,是2、3、5的倍数各有什么特征?当学生解决了上面这些问题后,教师可马上追问,如果一个数是3的倍数,一定是9的倍数吗?请举个例子,并说说为什么?那么是9的倍数的数又有什么特征呢?让学生再次去探索发现。学生感到也很新奇,如果知道了一个数的倍数特征后,我们判断数就相对比较简单了,不需再去计算。这时,可能就会有一个同学站起来问,老师,你还能告诉我们其它一些数的倍数的特征吗?好吧!让我们再来一起探究一下是4、25、8、7、11、13这些数的倍数的特征吧!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充分的挖掘教材资源,适当的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在合作探索、自由交流中填补教材中一些没有的内容。

四、替换教材,使自己的课堂更有生活性

教材作为学生的“学材”,教师如果也圉于其中,而不从更高处着眼,显然是狭隘的和不利于教学的。在一节课上,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王奶奶家门前有一块(长方形一边缺半圆,一边多半圆)地,如何求这块地的面积呢?老师意在通过割补法求面积,这时有一名学生问老师:“这是一块地,您怎么移动、怎么补啊?”老师这样回答:“我们现在是在做‘数学题’,这不是真的地。”老师接着出示了第二题,李奶奶家门前也有一块地(地的边是曲线)。这名学生又问:“老师,这块地坑坑洼洼的,您怎么补啊?”于是老师又回答:“不是说了嘛,这不是真的地,我们是在做数学题。”看到这样的案例,我们在一笑过后,是否也陷入了思考。第一个问题,孩子将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搅合在一起。第二个问题,孩子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实际上,人类是从探究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开始的。这里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近似的观点来看,往深里看,就需要把地割成相等的规则的小格子,再数格子的个数(积分问题)。而作为执教者的教师,却没有明白学生的理解与数学学科本质之间的联系,从而造成了这样的尴尬。这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在教学时,需要站在学科本质的高度来理解教材、驾驭教材,这样才能教出数学课应有的“数学味”。

解读英语教材 培养英语能力 篇10

就两套教材比较而言,表面上看好像有很大差别,其实它们的宗旨是一致的,都是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围绕相关话题与学生的语言交际活动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只不过冀教版的教材中每一单元的每一课表面看来都是一个模式,但其教学任务如听力训练、写作训练,是隐性的。所以说不管用什么版本,我们对教材认识要到位,都要围绕教学宗旨去教,也就是说,要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

冀教版的语言信息量大,所以教师在每节课的开始,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过渡方面,不能像过去那样,只听写单词、读一读上节课的对话、检查语法项目等等。我们不能孤立地认识每一课,不必每节课的单词、语言、语法、听读、背诵面面俱到。面面俱到的结果只能是蜻蜓点水,水过地皮干。我们应该树立教材的整体意识,把教材统篇考虑,可根据不同学习时期,确定教授的重点,比如,可定为精讲课、泛读课、听力课、写作课、等等。尤其对于语法,要坚持淡化的原则。冀教版中的语法知识内容重点不集中不突出,而且规律性知识较少,给我们的印象好像是杂乱无章的。其实不然,因为教材编写的目的之一就是淡化语法讲解,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语言知识是反复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这样通过语言的反复呈现、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体验、归纳某项语法知识,意在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能力。我们多数老师还是特别注重语法的,好像一节课没有了语法的讲解,学生就没学到什么知识似的。仔细想想学生在听力、阅读、写作时,有哪一个会去考虑语法?因此,不管用什么教学模式,都要在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上下功夫。

一、听的能力培养

听力在中考中占的比例不亚于语法,但老师们往往是在考前集中训练听力专项。听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从初一就应该训练,每节课都可以训练。尤其在初一,学生在小学学过课文,会读会背了,我们就从听力上下功夫。每篇课文都是训练的好素材,或设置些问答题,或是填空题,或是判断题,让学生合上课本,带着问题来听,有时需要学生合上课本听录音跟读,有时需要间断地提问学生重复所听内容。同时,老师用英语授课教学,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及课堂上的很多听说读的活动中穿插听力,都是训练学生听力的好方法。

二、说的能力培养

多数老师注重背诵,但是学生背过了,并不代表着他们会说了。这里的说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其实每节课首的Think about it就是很好的说英语的素材,也是学生合作探究创新,拓宽知识面和词汇量的最好的材料。因为农村有的孩子眼界窄,多数老师都是让学生简单回答一带而过。冀教版的这部分讨论话题,有利于学生的口语表达,因为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在组内发言,然后点一名学生来表达本组的观点看法,这无疑会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为书面表达奠定了基础。一些学生的创新想法常常在这一环节里体现,当然引起的课堂气氛也是非常活跃的。分组讨论也提高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优补差。我们还可以满足学生的词语需要,给学生补充课外词汇,更重要的是能引出本课的生词,或者制造悬念,引发学生对于正文内容的渴求。

别小看说的话题,只要我们老师善于挖掘,就能培养出学生的多种能力来。有时这部分体现的内容与农村学生的实际需求不太合拍,有的远离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所以也难以开展活动。这就需要老师活用教材,可以创设情景素材,创造出更有利于师生对话的问题,使之更具现实性。

三、读的能力培养

每个老师都很注重读。朗读、跟读、默读、速读、略读,形式多样。学生的读的能力也确实很强,即使是后进生,不会写,不懂意,但也会读。学生实际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说在老师教授完语法后,让学生去跟读、自读,甚至背诵就行的。当然背诵有它提高语感的积极一面,但学生死记硬背下来的东西并不一定能够转化成他们的语言,背过就忘的现象很普遍。对于一篇文章的读,一定要让学生自学课文,在讲授时,坚持由粗到细、由浅入深、由理解到记忆层层推进的原则,并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我们可以在精读教学中,采用四读形式:一读是不出声的快速阅读,并设置一两个简单的问题;二读时稍稍放慢速度,完成老师设置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三读时把文章划分为几个部分,对每一部分进行研读,回答一些较细节的理解性的问题;并归纳出语言点,对一些语法现象作简单的解释;四读是学生集体跟磁带大声朗读,给几分钟让学生准备一下,然后根据黑板上的关键词进行复述。这也是提高学生口语的好方法。

四、写的能力培养

写的能力也是日常授课过程中应该注重的。我们应该有计划地规划学生写作能力的循序渐进的提高。初一,教给学生写简单的句子,注重口语表达;初二,要求学生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并重,通过有意识地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英语写作的思维方式、具备写作的基本能力,并逐步掌握写的技能;初三,突出书面表达训练,并养成自修改和互相修改的习惯。然后老师再给修改,集体讲评或个别面批指导学生提高写作技能。

另一方面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就Think about it里面的问题做一个书面准备,然后小组讨论,课下合作、交流、修改,每组写出一篇有关话题的作文来,贴在黑板报上,每周办一期作文版面的手抄报。Let’s do it部分力图体现任务型教学途径和新的教学理念,所以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利用它,让学生查阅网络,合作探究,通过写作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这部分内容很多超出了农村学生的知识水平,对于老师和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把它作为学生的口头作业,或让学生自主处理。

总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有效解读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度理解教材,把自己变成使用教材的主人。只有这样,教起来才能游刃有余,达到高效利用教材,用好、用活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有效解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理解教材内容,是教师的首要内容。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灵活运用教材,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材,解读和运用

参考文献

浅析小学数学教材 篇11

一、教材分析的意義

小学数学教材是编者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数学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编写而成的。

小学数学教材并不等于教师的讲稿。教师在授课之前,还必须深入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法,精心编写教案,实施教学,以圆满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说,教材分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

在分析教材过程中,教师经常要仔细琢磨“教什么”“怎样教”“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在联系”“教学的目的要求”以及“教材的地位、作用、重点、难点、关键及蕴含的思想方法、德育因素”等问题。所以说,教材分析又是教师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并逐步达到驾驭教材的重要途径。教材分析既关系到教,也关系到学,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教材分析的内容

要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而备好课的关键之一是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深入地分析教材,研究教材。一般地说,分析小学数学教材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密切。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教材也不例外。小学数学教材是以数与代数为主线,与几何初步知识、统计与可能性、问题解决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编排的。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各类知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分布,认清各类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纵横联系,以及它们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同一类知识来说,又可以充分认识到所要教的那部分内容。其知识基础是什么,为哪些后续知识的学习作铺垫等等。

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内在联系后,再着手对所教的一册教材、一单元教材或一课时教材作深入具体的分析研究,认真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

础上,还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便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在教学中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带动全面,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教材的重点。

确定教材的重点,要以教材本身为依据。瞻前顾后,溯源探流,深刻分析研究所教的内容,并将其放到整个知识系统当中去判定其地位和价值。

教材重点与教学重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体现在教材重点是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区别在教学重点和教材重点在表述上略有差异。

2、教材的难点。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有的内容纵横交错,比较复杂;有的内容本质属性比较隐蔽;也有的内容体现了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呈现了较大的坡度;还有些内容相互干扰,易混、易错。这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难懂难掌握的内容以及学生学习中容易产生混淆和错误的内容,通常称之为教材的难点。

3、教材的关键。

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问题起到决定性作用,这些内容就是教材的关键。作为教材的关键,它在攻克难点、突出重点过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功能。一旦掌握好教材的关键,与其相关内容的教学就可以迎刃而解。例如,掌握“凑十法”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关键,而掌握部分积的对位原理和方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关键。

教材的关键和教学的关键同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材的关键主要是就数学知识方面而言,而教学的关键通常是指解决教学难点的突破口,它除指关键知识外,往往还包括解决难点的途径与方法。

通过全面分析教材,准确地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保证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的先决条件。

(三)分析研究教材的练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形式多样,层次不一,角度多变的习题训练,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练习题作为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分析中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1、分析挖掘相关教材,注重思想品德教育。

2、分析挖掘相关教材,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有联系,又有区别。应当说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升华,而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体现。由于小学数学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它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变多浑然一体,因此,作为一个整体提出,通常就说成数学思想方法。

(五)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方向和目的,对教学起着导向作用。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仅关系到教学内容,还关系到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分析教材时,要认真推敲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认识或掌握哪些基础知识,达到什么要求;侧重培养哪些能力;可作哪些思想品德教育或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等。

【参考文献】

[1]刘久成.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和结构改革六十年[J].课程教材教法,2012(1):70-76.

[2]秦汉成.浅谈如何利用好小学数学教材[J].新课程学习:上,2011(12):175.

[3]洪维琼.小学数学教材发展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4):144.

[4]王永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修订简介[J].四川教育,2002(9):61-66.

[5]侯红缪.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教材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J].咸宁学院学报,2008,28(4):149-150.

小学英语教材的整合与使用 篇12

一、重组内容,使教材“顺”起来

教材的编写总是遵循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它的系统性不容置疑。但在具体的教学中,由于各种实际情况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有时会使教材的顺序安排显得不太合理,甚至会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教学的效率大打折扣。这时就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在教材延续性和难度允许的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的顺序进行重新编排,使教材更好地适应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理解水平。

1. 单元内重组

牛津版英语教材的每个单元的第一部分都为对话,包含了本单元的所有重点句型和部分新单词,刚开始我让学生在第一堂课上掌握这些新内容,学生显得力不从心,整个对话教学缺少了整体性和流畅性。而在下面的单词和句型的教学中,又因为过于简单而使学生失去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我对每个单元的教学顺序作了调整,将单词句型部分结合起来作为第一课时教学,将对话部分作为第二课时教学。这样,在掌握了新句型和新单词的基础上进行对话教学就显得得心应手,学生不仅能快速听懂对话,而且能熟练地进行表演和创编。两堂课,只是在教学顺序上进行了调整,就轻松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这也是现在许多英语教师达成的共识。

2.单元间重组

英语教材的各个单元之间具有延续性,语法、词汇都是层层递进。因此单元间的顺序变换看似不太可能,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个系统性不是不能打破,毕竟有些单元还是具有

解:显然x1+x2=2a=10(定值),|F1F2|=2c=6。由余弦定理得:

∵x1+x2=10(定值)

当x1=x2=5时,(x1x2)max=25,

标为(0,4)或(0,-4).

串通的公式越多,越巧妙,则综合性越强。

五、正面问题反面给出,“逆来顺受”;反面问题正面给出,“顺理成章”

如把“曲线y=sinx与y=tanx有多少个交点?”改为:“曲线y=sinx与y=logax(a>1)恰好有两个交点,求a的取值范围。”

一定的独立性的,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这些单元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在课堂上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使教学活动事半功倍。

二、改变内容,使教材“实”起来

1. 改变情境

交际教学思想的倡导者们认为只有在真实具体的语境中呈现和练习语言形式,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得体与否作出判断的能力和结合语境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能力。英语新教材就是以情景、话题为主线编排教学内容,在具体的语境中呈现教学内容。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正确、灵活地设置语境和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非常注重语境的创设,但由于地域的差别,有的情境对有的学生来说并不真实。而新课标提出情境创设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教材中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加以改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重新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交流,提高他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灵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6b Unit 3“Asking the Way”这一单元创设的情境是Mr.smith在南京渡假,由于不认识路,而向杨凌问路的情境。这个情境对于我的学生来说,远离他们的生活,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教学这单元时,我结合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Mr.Green来常熟旅游又不认识路,想问路的情境。这一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虞山公园、方塔街、石梅小学等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让他们为外国友人指引他们熟悉的地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整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2. 扩充和替换具体内容

我们的英语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解水平来安排内容的,内容比较科学、合理。但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并不能适合所有的学生。对不适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的内容,我们就要认真分析,

两点,求线段P1P2的中点坐标。”改为:“过点P(1,1)的直线l与

双曲线x2-2y2=1相交于P1、P2两点,求证:点P(1,1)不可能为线段P1P2的中点。”

还可以把零星问题整体给出的方法进行命题,达到知识覆盖面广的目的。整体问题用零星给出的方法进行命题,可收到针对性强的效果;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命题,可使学生尝到学以致用的甜头。

只要把握住思想方法,熟练教学内容,加上缜密思考,我们定能得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生动活泼的命题。

参考文献:

[1]涂荣豹.数学教学认识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高希尧.世界数学名题选辑.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3]赵振威.中学数学教材教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谈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

邱小平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师德建设的问题。教师职业是比较特殊的职业,经常作为独立主体完成教学和社会活动的组织。所以,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应当更多地从调动教师主体方面来进行。

主题词: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师德建设

一、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不长,在短短的十年多的发展中,教师队伍的建设一直都是各家院校发展中遇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除了教师的缺口比较大以外,教师的素质也急需提高,因为一般的师资来源都是各本科院校,所以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从书本到书本、理论到理论的纯理论教学,缺乏实用性比强的、使学生学有所长的教学,不能教学生实用的技能,以成为就业竞争的优势;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因为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的收入要比社会上热门职业的收入低很多,造成教师跳槽的比较多,也造成有些老师不能安心教学,影响教学质量。

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无疑从提高教师待遇入手是最佳的手段,但是,往往要全部做到满足教师的需求是比较困难和需要一定过程来逐步实现的,所以,在实现过程中,解开广大对这些内容进行替换或扩充,让教学内容更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具体需要。

3 b Unit 5“Plus and Minus”这一单元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

11—20的数字,教材安排了一首歌曲“Twenty Green Bottles”,但是这首歌曲节奏快,新单词多,学生听了直摇头。为了保持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我就将这首歌曲换成了一首较简单、易学的歌曲“Ten Little Indians”,将其中的数字换成了11—20,这首歌曲旋律简单,配有动画。课上一播放,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一边欣赏着动画,一边跟着录音学唱,很快就学会了歌曲,熟练掌握11—20的数字,达到了教学的目标。对于教材中类似这种对学生来说难度太大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在不降低教学目标的情况下,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来替换,使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对教材内容进行改变,不管是情境再创,还是内容扩充替换,都要遵循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出发的原则,不应该舍近求远,为了加大语言的输入量,盲目补充课外的语言知识,而应当在提高对教材本身解读能力上下功夫,适当引入与教材有关联、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课外语料,即提供给学生想要的和需要的内容,这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挖掘内涵,使教材“深”起来

1.一题多用

先来看这样一个课例:6B Unit 5“The Seasons”D部分的教学。D部分是教材中安排的一个听力训练材料,既有图片还有短文,老师将这一部分的教学进行了如下的设计:环节一看图说话,让学生看书上插图,用几句话进行描述。环节二是完成书上的听力练习。环节三是阅读回答问题,老师根据短文内容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学生阅读短文后回答。

D部分教学内容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训练学生的听力。但老师并没有局限于教材的这一点,在备课时充分发掘了教材的潜在资源,以发展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老师增加了两个环节,看图说话和阅读答题,前一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

教师的思想疙瘩,从精神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无疑是必要的。

二、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

教师职业是比较特殊的职业。教师可以独立完成课堂上的教学组织活动。教什么、怎么教,是教师独立完成的。教师还经常作为独立主体完成其他教学和社会活动组织。所以,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应当更多地从调动教师主体性的角度来进行。

千百年来,人们对教师的“德”提出了很多的要求,教师们也对为师之“道”有很多的自悟自律。而无论任何时候师德都是教师的立身之本,高职教育工作者在新时期下更应当注重教师的高尚道德素养的养成。

教师的天职很早就被要求能够“传道、答疑、解惑”。为人师者应首先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为人师,首先要懂得为人的道理,因为不能够“为好人”,连最基本的人活着干什么、怎么活都没有弄清楚,那么,这样做人是糊涂的,而且更难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人应该时时认识到自己是单位和社会家庭的一份子,应该有好的单位和社会家庭的责任感,才能鞭策自己去不断努力,追求上进。

教师是社会职业类别之一,将自己所学所能的实用知识技能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而没有保留和不求索取,这正让部分学优生进行看图说话训练,提高他们的语篇能力,同时也让学困生对听力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得到一些提示,降低听力的难度。后一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能更深入地理解短文的意思,并通过回答问题使学生灵活运用词汇、语法遣词造句的能力得到加强。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听力题正确率大大提高了,尤其是学困生,这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同时学优生也在课堂上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有的教师为了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总是想方设法到处寻找语言材料,其实我们只要对教材钻得深一点,研究得透一点,就不难发现,其实教材中的可利用资源非常丰富,只要我们认真研究,精心设计,就能发挥教材的潜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2.德育教育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不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我听过许多英语课,但很少看到英语教师在英语课上渗透德育教育。在教师的备课本里,除了“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这两条有关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之外,很难再找到其它的德育目标了。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作为一个教师,不管教什么学科都要做到在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成长为“完整的人”。

四、结语

上一篇:文化调节论文下一篇:物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