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英语教材

2024-06-07

仁爱英语教材(通用10篇)

仁爱英语教材 篇1

从教至今我使用过了四套教材, “仁爱版”是第四套, 从这套教材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新目标”版的影子, 还能清晰地感受到“旧人教版 (JEFC) ”的样子, 可以说“仁爱版”综合了这两套教材的优点:一是以话题作为教材编排的主线, 而且话题富有时代的气息,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中国味”很浓;二是突出语法的教学内容, 便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因此, 许多用过“新目标”教材的老师都认为这套教材比“新目标”好用得多:话题不再那么“洋”了, 容易理解;难词和生僻词减少了许多, 教师的备课量随之减轻了。但随着“仁爱版”英语教材的广泛使用, 不少老师, 特别是农村中学的老师, 也感受到了新的挑战和压力。我使用此套教材已有两年多了, 以下是我的切身体会。

一、充分了解教材

“仁爱版”教材是根据《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的, 教材图文并茂, 内容贴近现实生活, 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的参与和实践, 感悟和体验英语, 进而逐步获得语言运用能力。教材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融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于一体, 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它的独特之处是话题构成了每个单元的核心, 每个话题在结束时都安排一个由单个学生或小组或整个班级参与的活动, 这些设计活动使得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学习更具有连贯性。

二、设想使用教材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在教学实际中, 有的老师感到使用“仁爱版”教材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教材的词汇量太大, 教材内容多, 考查范围广, 课文例文与交际话题侧重于城市学生生活, 这可能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一时难以适应;课时少, 要求高, 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经常完成不了;教材的操作难度大, 加大了教师的备课与授课难度, 教材每个单元中以开放性练习或任务给习惯了被动学习的学生带来了一定困难;随着教学的深入, 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改变这一现象, 我们需要正确处理和使用教材。

三、有效整合是使用的关键

在满足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语言基础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和选择, 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 在不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情况下, 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 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我觉得可以先化难为易, 体验感悟;还要多向思维, 开拓思路。我们在处理教材时可根据教学需要, 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补充, 达到增强效果的作用, 同时也要考虑到教材的自主、合作、探究性。比如可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知识, 拓宽学生视野。在学习八年级Unit 1 Topic 1“最喜欢的篮球运动员”时, 由于同学们对于NBA有所了解, 可布置课外作业搜寻有关NBA球员的信息并于下节课向其他同学讲讲, 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让学生学会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在教材中, 教学活动的难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我们认为某个活动太难, 就可以增加几个准备性或提示性的步骤, 从而降低活动的难度;如果活动太容易, 就可以对原有的活动进行延伸。比如: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或辩论、增加词汇训练或进行写作训练等;活化教材, 化静为动也是我常用的一种方法。新教材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在整合教材时, 我们不必局限于教师讲的方式, 应设法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 可以采用对话、图片、录像、做游戏、讲故事、唱歌曲等多种方式, 化抽象为具体。比如:在学习八年级Unit4 Topic 2 Section B与学生讨论现代科技之谜———UFO时, 由于教学无法通过学生的经验学得新的内容, 因而我们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播放关于UFO的图片或影像引入话题, 以视觉和听觉的强烈感染打动学生, 为学生的影评做铺垫, 这势必能提高学生的乐趣, 增强体验效果。活化教材还体现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通过做调查、填表格、做报告等小组活动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性;有时, 顺序的调整也是整合的必要手段。新教材的编排有些是与课堂教学实际有距离的, 适当地调整顺序就成为必然。教材每课通常由Work alone, Listen and follow;Read and say;Read and understand等几个部分组成, 我们在教学中可适当调整这几部分内容, 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材中有一个内容相关的模块, 如果在延续性和难度等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 就可以提前学习这个模块。例如八年级Unit1 Topic 1时, Topic 2、Pair work可提供一些有关运动的图片进行问和答, 再让学生谈谈自己日常生活中常进行的一些体育运动。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 在使用“仁爱版”教材的过程中, 应全面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 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利用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手段及方法, 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仁爱英语教材 篇2

1、学生主要学习约480个词汇。以名词(Unit 1至Unit 4)、动词(Unit 1至Unit 4)、形容词(Unit 2 Topic 2)、副词(Unit 2 topic 2, Unit 4 topic 1)、反身代词(Unit 2 topic 3)为主。其中: 黑体词(新课标要求掌握的词):

350多个;

白体词(课文中要求理解的词):

103个;

带△ 的词(不是新课标要求掌握的词):

25个 语法:

一、情态动词can/could, may/might, must/have to,shall/should, need的基本用法

二、反身代词的用法

三、形容词的比较等级 四、一般将来时、过去进行时

五、感叹句

六、反意疑问句

做优秀的英语教师:

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享受教学,有效教学,务实激励的课后管理,保持健康向上,年轻乐观的心态

先进的教育理念:

只有进入了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

作为教育,永远是水的教育,水可以载舟,让学生在水中载歌载舞。

对人性乐观的期待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把学生看做天使,我们就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做魔鬼,我们就生活在地狱。先进的教学理念:

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育知识和专业知识。让学生有饥渴感,让学生找水喝。通过教材教英语,而不是教教材英语。

4个finds:

Find facts

Find ideas

Find problems

Find solutions

让学生在参与,思考,感受,体验中学习;让学习者有终生学习的愿望。

教师改变观念,教学改变过程。

阶梯一:少用食指,多用拇指,优秀始于强项,优秀是可以鼓励出来的。阶梯二:

用不同的尺子衡量不同的学生

用同一把尺子量所有的学生,会忽视了学

生的个体差异与特征。多一把尺子,就多一

批好学 生。为后进生搭建更多的阶梯,让他们尝到成功的甜头,就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心。阶梯三:攻心术

孙子云:“攻心为上,攻城为

下,心战为

上,兵战为下。”攻心,心战的根本目的就是赢得学生对我们所教学科的热爱。让每一个孩子爱上你所教的学科,心会跟爱一起走。得心者,得天下。

阶梯四:关爱每一位学生

尤其是差生用放大镜看差生的优点,看优生的缺点。没有爱的教育是无效的,有爱就会赢。

仁爱英语教材 篇3

环境污染英语教材环保教育环保教育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它的开展是为了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加强学生的环保教育应该从多方面入手,要巧妙的体现在各科教材中。将环保教育渗透到英语教材中,使学生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为何要将环保教育渗透到英语教材中呢?环保教育渗透到英语教材中体现在哪?如何去渗透环保教育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吸收呢?

一、在英语教材中渗透环保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制造的生活垃圾逐年上升,工业的发展也会带来大量的垃圾污染,使环境污染加重,环境污染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引起降水分布的变化,从而影响生物链,增加干旱和水灾等,破坏我们的生态环境。环境污染还会对大气环境造成危害,空气质量的下降危害着我们的健康。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不仅仅如此,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酸雨的增加、土地荒漠化、森林的锐减等等都是危害性的体现。

环境污染有如此多的危害,因此保护环境是必须的。然而环境是大家的,保护环境仅靠一个人是不够的,需要我们大家携手,环保教育不仅仅是生物地理学科的内容,也需要在英语教材中渗入,这也是每一个英语教学者的责任和义务,将环保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来,更能体现我们对环保教育的重视,让学生们有了更广泛的方式了解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英语学习并不是单独的课目学习,学生需要多课渗透性的学习,在英语教学中体现环保教育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从而掌握好环保知识,热爱大自然,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家园。

二、环保教育渗透到英语教材中的体现

在地球上,生存着许多的生物,人类具有着最高的思維,是地球的主人,因此保护动植物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在历史的进程中,许许多多的生物因为受到环境的污染而遭到灭绝,物种的多样性慢慢减少,这对我们人类来说也是一种遗憾。我们无法挽回过去,却能拯救现在。我们将环境污染的这一危害性也渗透到了英语教材中,例如,八年级仁爱英语教材第四单元中的“Topic l Weshare the world with plant and animals”,围绕着动植物展开环保教育渗透。

在Section A中,通过对话的形式让学生们了解动植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然后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告诉学生们要拯救那些面临灭绝的动植物,最后又采用完形填空的方式让学生们了解食物链,这不仅让学生们了解到生物的多样性不可缺失,而且也体现了学科之间渗透的魅力。

在Section C中,通过文章、听力等方式阐述了热带雨林对人了的重要性,让学生们了解到森林的破坏不仅仅会造成植物的减少,没有了热带雨林,许多动物失去了保护屏障,危及这它们的生命甚至造成物种灭绝。在3a和3b中又讲述了生命之源——水,没有水,便没有了生命的存在,水资源的枯竭会直接造成人类的消失,让学生们了解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及时的关掉水龙头,合理用水,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在Section D中,讲述了几种特殊的鱼类,我们也可以联想到乱吃动物的危害性,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到有些动物的身上携带病菌,人类乱吃或生吃后会导致疾病,甚至危及生命,保护动物也是保护人类自己,和动物成为朋友,而不是只把他们当成我们的猎物。

三、如何渗透环保教育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吸收

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老师起到引导作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要一味地讲解,让学生们成为“复读机”,被动地接受。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教学,例如将学生分成几个竞赛小组,让每个小组举出在生活小事上的浪费现象,并且用英语表达出来,例如,忘了关水龙头(Forgot to turn off the tap)。词汇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部分,在英语单词中,有很多是可以渗透与环境有关的问题,例如单词旅行者(tourist)的学习,老师可以用英语来告诉学生怎样去做一个有素养的“tourist”,可以插入一些简单的语句句子,如“不要乱涂乱画”(Don't Scribble)、“不要乱扔垃圾”(Don't litter)等。通过单词的讲解渗透一些环保教育既能增强环保意识,又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单词。在学习环境有关的英语文章时,老师可以组织征文比赛,征集一些有关环保的小短文,字数不需要多,根据学生的掌握能力来定,这样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英文书写能力。

走出课堂,还有许多的教学资源可以利用,学校是一个育人的环境,所以更需要在校园内宣传环保教育,营造一个美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在保护环境的指示牌上标注上英语,例如在草坪旁边可以加上“Keep off the Grass”(勿踏草地)的标语牌。还可以在植物上挂上英语标识牌,例如小草(grass)、仙人掌(cactuses)等,让学生可以在校园里潜移默化的加强环保意识,而且还能更熟练的掌握英语句子。老师也可以帮助学生制作环保主题的英语宣传栏,例如用一些英文漫画来表现破坏环境的现象,说明它的危害性,提醒学生们正确的做法,让学生们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多组织野外实践课,在野外实践中可以讲解一下应当注意的环保问题。让学生贴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去学习有关的英语单词,用简单的英文句子来进行交流,例如,不要随便扔垃圾(Don't throw rubbish casually)。

四、总结

重视环保教育是对学生以及人类的负责,将环保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去是正确的抉择,但是切忌喧宾夺主,毕竟英语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语言的学习,环保教育的渗透要运用的巧妙恰当是很重要的,不要理解成围绕环保教育去制定英语教学,而是在英语教学中慢慢去渗透环保教育,这样才能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加强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李秀平.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J].现代阅读,2012,(3).

仁爱英语教材 篇4

语言是一种工具, 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密切关系。研究者一般认为,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而文化对语言发挥着约束的作用, 这就导致了语言的多种类特点。以英语为例,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同样的英语表达也存在着差异。

英语的学习与英语语系所存在的文化是不可分割的, 这从我国《英语课程标准》 (简称《标准》) 中也能够找到佐证。《标准》中表示:文化是指所以学语言归属国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化艺术等内容。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 无论是场景设置, 还是人物对话, 甚至名称姓氏, 都包含了文化特点。例如, 英语语系中的人物名字和姓氏与中国排列顺序恰恰相反。又如, 在中文语境中认为一周的第一天是星期一, 而英语语系中第一天则是星期天。因此, 英语中所指的firs day是Sunday而不是Monday, 如果进一步来分析, 将涉及圣经、耶稣等深层次的文化因素。

在英语教材中加入丰富的文化因素,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单词、语句。而出于了解外国文化的目的也能够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英语交集应用能力, 逐渐摆脱“聋哑英语”。

二、仁爱版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分析

仁爱版英语教材是2002年通过的新课标英语教材, 符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编写要求, 与传统人教版教材相比, 具有图文并茂、制作精良等特点。同时, 教材与时代发展联系较为紧密, 其中涉及大量现代生活元素, 在整体上更具有进步性, 富有生活气息。

同时, 教材的编写工作吸收了丰富的英语语系国家材料, 教材特点是知识点设置由浅入深, 紧密项链, 其中设计的文化因素非常丰富, 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一) 文化因素结构设置

结合人教版英语教材的特色来看, 主要是通过叙事方式展开。而仁爱版英语教材相对于人教版英语教材的文化因素设置, 不仅内容丰富, 同时在以单元形式进行表现, 每一个单元都会包括一类或几类相关联的文化因素内容, 其中不仅包括国外的文化因素, 也包括国内的文化因素, 突出了文化交流的特色。

经过归纳, 仁爱版英语教材中涉及的文化要素主要有以下内容:第一, 风俗文化因素。仁爱版教材中所设计的主人公分别来自美国、日本、中国、古巴等不同的国家, 在风俗方面介绍了西方的愚人节、复活节、感恩节等, 也包括中国的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第二, 假日文化因素。分别介绍了中西方不同的旅行度假方式。第三, 历史文化因素。分别介绍了美国的自由女神, 中国的故宫, 英国的大本钟等。第四, 餐饮文化因素。分别介绍了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差异, 以及餐饮方式和禁忌。第五, 语言文化因素。在这一部分中涉及一些不同国家英语的俚语方式, 以及同一词汇的不同理解方式。例如中国人打招呼通常为hello, 美国俚语为hi, 澳大利亚为g'day, 等等。第六, 艺术文化因素。分别介绍了西方油画流派, 也介绍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仁爱版英语教材中对文化因素结构的把握是非常合理的, 适合在统一平台上展示不同的语境内容。这种设置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语法, 表达感情。

(二) 文化因素资料形式

以人教版和仁爱版两种教材作为比较, 不难看出在文化因素资料形式方面, 后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内容, 便于教学工作中的延伸。大量的视频、音频、图片材料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展示出来, 让原本出现在教材上的人物“活起来”。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更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个性, 也有助于理解一些特殊语境下文化因素的含义。

(三) 文化因素综合价值

仁爱版英语教材中涉及的内容很多, 因此话题过度也非常丰富, 如从生活方面涉及地理、气象、传统、文化、节日, 并由此进行扩展, 俨然构成了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故事情节。

同时, 仁爱版英语教材中还重点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细节进行了解释, 并结合非英语国家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例如, 日本的英语使用习惯中, 大部分都对读音进行了改造, 甚至引入了本国的常用语系当中。而教材中的“康康”作为来自中国的主人公, 他的语言习惯也表现出很多中国应用特色, 将民族文化因素与世界文化因素进行了融合, 这是重要的语言价值体现。

三、仁爱版英语教材中文化因素的应用原则

仁爱版英语教材的优势十分明显, 但并非十全十美, 其中也包括一些缺陷。例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对文化因素进行解释。一些文化因素的引入也有些牵强, 在单元之间的衔接存在生硬。

结合教学工作, 教师在应用该教材的过程中要把握文化因素的优化筛选, 避免本末倒置, 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一) 结合现实情况适当取舍

教学活动最大的价值是通过实践来完成人才培养目的, 文化因素的穿插是为了将教材表现得更生动, 但毕竟不是世界地理课程或外国历史课程, 在相关文化因素的取舍上要有所设计。

结合我国初中教育的现实环境, 一些城市中经常可以接触到的文化因素可以保留, 例如圣诞节、愚人节等, 而一些农村初中学生很少接触到, 因此可以进行舍去。一些文化因素如餐饮习惯风俗等等, 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传授,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二) 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步骤

仁爱版教材中的词汇量很大, 但英语教学在初中是初级阶段, 尤其是针对欠发达地区的学生而言, 需要先掌握基本的音标、语法知识才能展开学习。因此, 对于初中七年级的开课要求中, 不要过分要求词汇量, 只要不影响正常的理解即可;由易到难逐步展开, 遵循语言学习的一般性规律, 同时循序渐进, 一层一层展开学习计划。

总而言之, 英语学习过程中引入丰富的文化因素, 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注意的是, 未必任何一种文化因素都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 需要甄别对待。

摘要:为了适应新时期英语教育改革, 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制定了《初中英语课程标准》, 提出新的英语教育工作要符合我国基本国情, 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要求。事实上, 关于英语教材中文化因素的研究由来已久, 它在语言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 对文化因素对英语教材的重要性展开研究。

关键词:仁爱英语,初中英语,文化因素,英语教材

参考文献

[1]朱长青.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中性别角色的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 :83-86.

[2]林辉.仁爱版初中英语修订教材的特点特色[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 (3) :223-224.

[3]杨秀兰.浅谈仁爱版英语课堂的提问[J].科技视界, 2013 (14) :131.

[4]令狐俊秋.抓住关键运用新法活用课本——浅谈七年级仁爱英语教材的教学体会[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8 (12) :114.

仁爱版九年级英语教材分析 篇5

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对于教材,我们只有悉心研读,方能轻松驾驭。今天我就从说课标,说教材和说建议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对仁爱版九年级英语教材上册的一些看法:

一、说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这一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基础上。我们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这个总体目标来进行的。

二、本学段英语的基本能力要求

(一)新课程标准对九年级上册书的基本要求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能读懂相应水平的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根据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方法。能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认识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明确的英语学习目的,能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有学好英语的信心,敢于用英语进行表达,能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乐于接触并了解异国文化。

(二)内容标准

根据总体目标,新课标对九年级的要求是九年级结束时学生的英语水平要达到五级目标:1.学习策略方面:能根据需要预习,能主动复习整理归纳,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经常与老师交流学习体会,能初步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上的学习资源2.文化意识方面:了解英语国家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习俗,了解世界主要节假日,关注中外文化异同,加深对中国文化理解3.情感态度方面:明确的学习目的;自信心相互学习帮助主动请教,乐于探究,具有初步的国际理解意识 4.语言知识方面;拼读单词;1500-1600个单词; 200-300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现在完成时,一般现在时与现在完成时的区别;并列句;现在进行时表将来; 一般现在时,过去时,含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 ;疑问词加不定式的表达方式;5.语言技能:听: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能听懂接近自然语速的故事和叙述;能针对所听内容记录简单信息;说: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 读: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课外阅读量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写: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二 说教材:

1、教材的编写体例:

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上册由四个单元,每个单元由三个话题,每个话题有4个部分。Section A是新内容的整体呈现,是知识的输入过程,侧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以对话为主由浅入深Section B是新内容的分散呈现,是知识的输入,难度有所增加,侧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创设恰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 愉快的接受知识。Section C知识难度增加,以短文阅读为主,是本话题的综合和拓展,Section D是A、B、C的总结归纳和整合提高,是产品,是结果。Section C和 D是知识的输出,也是知识的扩展与综合运用,侧重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四个部分环环相扣,循序渐进,通过学生的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形成了一套生活化的学习程序,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

2、说教材的结构与特点

(1)单元之间以话题为主线串起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讲授与掌握.每个单元相对独立而不孤立

(2)每个单元以人物的成长发展为基点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及学习策略的培养.以校内校外为框架 侧重体现了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各种任务型活动的开展和对语言的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对语言功能的认识逐渐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3)整册教材线条清晰、循序渐进、循环反复、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3、说教材的编写意图

本套教材的编写贴近生活,以人物的成长发展为基点,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及学习策略的培养;以校内校外为框架,侧重体现了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以话题为主线串起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讲授与掌握。并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增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达到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活跃的思维、跨文化的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之目的。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学好英语奠定基础。2.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3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拓展学习渠道5结合实际教学,创造性的使用教材6 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 6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率不断7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二)评价建议

1.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2.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3.课程目标要求确定评价内容与标准依据4.注意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样性5.合理设计考试的命题6.形成性评价要有利于监控和促进教与学的过程7.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8。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评价要服务教学,反馈教学,促进教学9.评价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

仁爱版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浅析 篇6

关键词 英语词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0021-02

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实现学生对词汇学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关键。在词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以下五个原则:(1)情境原则。在单词呈现要讲究科学性,最好利用直观而富有动作的演示而加深学生印象;对于词义、用法、搭配等方面不容易掌握的词汇,教师应结合句子、情景等进行教学,在语境中帮助学生练习和使用已学单词,避免孤立地死记硬背。(2)多样化原则。教师指导学生掌握词汇的方法和技能中要做到灵活多变、生动有趣的教学,能使学生记忆深刻,易于联想。(3)复现原则。通过反复展现所学的词汇能够加深学生对单词的掌握程度。(4)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要讲究策略原则。教会学生词汇教学的关键办法,前提是教师要掌握多种词汇策略。(5)反馈原则。单词学习一段时间后,教师要给予及时反馈,感受到词汇学习所带来的英语水平的提高,产生成就感。促进词汇学习的持续性。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教学方法:

一、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学词汇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像记生字那样巧妙掌握方法,设法培养他们记单词的积极性。例如,在七年级入学阶段,我们指导学生学习“Good morning”时要让学生提高兴趣,我们可以说“早上好”三个字,而英语才两个词,从笔画和字母来说,英语都要简单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另外就要让学生学会用小笔记本、手机等随身复习巩固学过的单词,这样他们逐步增加词汇量就会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力。

二、利用故事法

词汇教学一定要结合语境,避免孤立的教单词。我们的仁爱版教材好多都是附有彩色图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善于把句子与图画情景结合起来,再分析句子的词汇结构。特别是应用一些恰当的故事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掌握有很大的作用。当前的“电子白板”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就很大,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动画来辅助教学而提高学生对词汇的掌握。利用媒体来创建语境非常的合适,特别是词汇的发音是非常有利用价值的。通过语境创设,学生有了兴趣,教师再乘热打铁,使学生真正学会生词的含义和基本用法。另外,充分运用故事情景来提高学生对单词的掌握程度很重要。在教学中还可以利用有效的教具实施情景设置。在教单词home、room、house、building等词时,我就把单词所表达的事物设计出一个课件,当屏幕上出现了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的画面时,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了屏幕上,这时,我就趁机教学What's this/that. It's… There is a…反复几次学生不仅掌握了单词拼读,理解了词义,还练会了What's this/that. It's… There is a…的句型。

三、引导学生有效利用法

要想让学生记得住,记得的单词会灵活运用,我们最好是采用反复复习和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单词造句。比如上课的时候我们要尽量用英语上课,创设说英语、使用英语的氛围;布置任务,创造听、说、读、写的机会让学生使用单词。还有在上课之前都叫学生齐读四遍,第一遍看着读,后边三遍叫记忆。

四、让学生体会成功以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如果没有体会成功和成就,很难有学习动力坚持下去。这也是学生起初喜欢学英语,但逐渐变为厌学的重要原因。所以教师应实施多种测试和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受到学习进步带来的快乐,才能使学生的学习保持持续的发展和进步。

五、不可忽视直观教具的作用

直观教具有利于学生理解词汇,加深记忆。特别是在七年级新生词汇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点都不能忽视直观教具的作用。

六、英语解释法

按照新课程标准,教师要充分运用英语来跟学生对话交流,从各个方面来提高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其中英语表达是提高词汇这个基础关的动力。英语解释法正符合了听、说向大脑输入大量语言材料的要求。如可以这样解释下列单词:(1)supermarket:a place where you can buy many things;(2)visit:go to see sb or some places ;(3)animals:Dogs and cats are animals .当然用简单英语解释英语单词要求教师在课前做一定的收集工作去查找最简单的词汇,同时可配合一些肢体语言来解释。

七、充分运用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词汇

大量的英语短文阅读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巩固学过的单词。另外也让学生在句子中掌握词汇,这样遗忘率就会降低,因此是词汇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仁爱英语教材 篇7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l.研究仁爱版英语教材中是否存在性别刻板印象。

2.试图对仁爱版英语教材的性别刻板印象进行描述与分析。

3.唤起教育工作者反思我们的课程改革中对性别平等问题的关注,以期待进一步深化我们的课程改革。

二、研究内容

1.教材中是否存在性别倾向问题。

2.如何消除性别偏见。

三、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择的是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初一上册,初二上册和初三上册插图。

四、研究方法

文本分析法、统计法。

五、研究过程

首先,查阅有关性别问题的文献资料了解性别偏见材料的理论基础和标准。根据仁爱版的英语教材,形成研究本文的理论基础和标准,在开始正式研究之前,统计女性和男性在教材中出现的频率,男女所从事的职业。然后分析和讨论了教材中的性别角色的特点,以及在教材中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性别问题的可行建议。

本研究统计了此套英语教材中涉及到人物能明确辨认出性别的插图,统计的插图包括3种类型:男性单独出现的画面,女性单独出现的画面以及在一些公共场合男女一起出现的画面。统计结果见表1。

表1显示,插图在数量上更多地表现为男性,占38.4%。男性出现的频次都要高于女性和男女混合出现的频次。尤其要比女性出现的频次多得多。由此可见男性和女性出现的频率差异显著。

职业角色

不管是在社会对两性的职业期待中,还是在国内外教材中,男性从事的职业种类要比女性多。而且男性多从事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职业,而女性多从事服务性行业。本研究统计了教材中所出现的男女从事的职业类别和数量。

从表2显示的情况来看,男性的职业类型要比女性多。除了教师,演员、作家、等少数职业男女都从事外,但是那些社会地位比较高的职业绝大多数都是男性,即使有提到女性,出现的频次都很少在介绍女性在科学领域的成就时,除了居里夫人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了。课文中涉及到科学,发明等话题时,配的插图几乎都是男性。在无形中,把女性排斥在科学界之外。中学生是开始形成职业观的关键时期,若受教材中刻板化的职业角色的影响,则不利于男女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最终导致长期基于性别的职业隔离。

六、研究结果与讨论

性别刻板印象对学生的影响

教材中的性别文化以显性和隐性的方式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影响着学生的性别观念和行为,教材中的性别不公平现象不仅对女生有负面影响,对男生也不例外。

1.对女生的负面影响。教材中女性人物的缺乏,使学生缺乏可以效仿和学习的榜样和偶像。榜样对学生的发展影响重大,因为他们的学习态度都是通过模仿榜样的行为从而产生替代性强化而获得的。但是从本研究呈现的结果可以看出,教材中女性的出场频次少,即使教材中提供了可以学习或者模仿的榜样人物,但是塑造的形象都太“高、大、全”,让人望尘莫及。这样女生很难找到偶像性榜样来激励自己。其次就是由于女生长期受性别不公平的教材的影响,这种“积累效应”会使女生把性别自卑感内化,甚至认同性别歧视者的价值观,会导致较低的自尊。

2.对男生的负面影响。虽然教材宣扬男权制社会的意识形态,也渲染了男性身上有着人类的许多优点,但是这些显现或隐藏在教材中性别不公平的观念不利于男生形成正确的两性观念,同样也阻碍了男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教材过分地宣扬男性勇敢、坚强、独立自主等阳刚品质,而不表现男性脆弱的一面。当男生发现他所处的环境不鼓励他表达情感,他只好把焦虑和痛苦藏在心里,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一些心理问题。其次,教材中过分地强调“男主外,女主内”的观点,潜在地影响了男生未来参与家庭生活的积极性,会把“大男子主义”思想带入家庭生活中。

七、改善教材中性别刻板印象的建议

教材编制者要在编制教材的过程中,要把女性主义社会性别理论融入教材。这样有利于防止流于性别比例增减的肤浅认识。可以通过对教材编写人员进别意识的培训,这样可以培养和增强他们的性别公平意识。编写教材的成员最好有一定比例的女性专家。首先,教材编制者要正确地理解性别平等。性别平等教材应该包括两方面,即性别公正和从积极的方面理解性别差异在关注和纠正主流课程中忽略女性知识、经验、情感的状况,但不能忽略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认知风格、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情绪智力、职业倾向、成就归因等诸多方面存在着的显著差异,而过分强调性别平等。事实上,这些差异是天然生理差异与社会文化传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媒体读物、同辈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性别公平化教育的目的不是使人消除性别观念,而是使人消除性别偏见。其次是教材中要涉及与女性有关、或者女性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

要彻底根除教材中性别失衡的现象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影响构建性别公平的因素很多。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教材中的性别公平是把握好儿童和青少年性别角色的社会化以及实现教育性别公平极为关键的一步。教材中要涉及与女性有关、或者女性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其实,一本好的教材不仅包括以下的特点:可行性、针对性、易读性、连贯性、得体性、真实性、充分性、文化性、教育性、交互性、灵活性、指示性等。还应包括性别公平的特点,使男孩子和女孩子都得到平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金玲.性别文化及其先进性别文化的构建[J].浙江学刊,2003.

[2]史静寰.走进教材与教学的性别世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仁爱英语教材 篇8

从教材结构来看, 仁爱版教材的编写是科学合理的。 本文将从教材分析和教师使用方面探析仁爱版教材的使用策略。

一、仁爱版初中教材的分析

仁爱版初中教材 (以下简称教材) 以零基础为起点, 以最基本的情境创设为开端, 适应了小学毕业生各个层次的需求, 从而让初中英语的学习有了良好的开端。 本部分对教材进行了分析, 主要从词汇、情境创设和语法方面进行了讨论。

1.词汇。

词汇是英语学习最基础又至关重要的因素。 因此, 从学习英语开始, 词汇就受到最广泛的关注。 词汇怎么学, 教师怎么教, 都与教材的编排有重要联系。 教材从最基本的问候、相互介绍等词汇入手, 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 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词汇能在创设的语境中反复练习和使用, 这有利于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及运用。 学生在一遍遍的练习和使用中, 不仅能记住词汇的拼法、写法, 还能记住它的意思及用法。 从这方面看, 教材对于词汇的编排及用于课文与练习的紧密度都十分合理, 学生和老师都能从中获益。

然而, 随着年级的升高, 词汇量越来越大, 词汇的任务也越来越重。 比如一个小节 (section) 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量竟是20-30个。 这就极大地加大了学生的负担,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花更大的精力掌握词汇。 但学习一直在前进, 学生对词汇的学习每节课都在进行, 这就导致部分同学产生“反正都记不住那就不记了”或者“反正学了也忘了那就不学了”的消极心理, 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甚至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虽然词汇的编排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初中毕业要达到五级标准, 学习这些词汇是必要的。 而且词汇的编排是从易到难、逐渐过渡的, 只要学生打好基础, 教师合理组织教学, 那么词汇就不会成为问题。

2.情境创设。

教材从最开始打招呼、问候创设情境, 并且以Kangkang, Maria, Jane, Machael四位小朋友遇见认识开始, 贴近学生生活, 学生们愿意走进情境。 随着教材编写的深入, 学生年级的升高, 教材中的四位主人公通过对话或者小短文的形式, 以任务型学习法和情景交际法为基础, 不仅让学生们学到了词汇、表达、句型等语言知识, 更让学生们了解了各地风俗文化、节假日、生态环境、历史、校园、地理、饮食、服饰、社会慈善、环保、语言等跨文化现象, 以英语为载体,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了各种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教材中情境的创设, 反复地训练了词汇、句型, 让学生在融洽、自然的状态下获得了相应的语言知识, 并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这是本套教材最值得称道的地方。

3.语法。

教材中对于语法没有专门的讲解, 这部分需要英语任教教师自己总结归纳, 并在教材创设的情境中反复练习。 这对于参加中考的学生来说是完全足够的, 学生们不会因为程度较深的语法知识而对英语学习望而却步。 学生们因为有足够的模仿和练习, 在中考中可以获得较高的分数。 但对于要继续求学上高中的学生来说, 教材中仅有的浅显的练习是不够的, 对语法知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会导致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掉队。

二、仁爱版初中教材的使用策略

1.以词汇、表达、句型为基础。

教材以任务型学习法和情境创设发为基础, 设置了各种生动有趣的任务型情景, 任教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一点, 让学生走进情境, 反复模仿和训练, 从而掌握词汇、表达和句型的使用, 牢固掌握语言知识。

教材的编排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也应该如此。 比如在对一个知识点进行练习的时候一定要由易到难, 先模仿后创造, 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也才能让学生在模仿中获得自信, 从而敢创造, 并在创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和可以灵活使用的知识。 而不是先让学生创造再回归教材, 这样的教学流程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达不到练习应有的效果。 当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基础, 强化词汇、表达和句型的训练。

2.围绕话题, 利用创设的情境, 练好听说读写。

在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快的今天, 英语学习变得至关重要。因为英语学习并不是将英语当成一门学科来学习, 结业了就可以了, 而是将英语当成一门语言、一种交流的工具。 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取信息和交流, 那么, 对于英语的教学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缺一不可。 不管是从考试的角度还是从实用性的角度, 英语科任教教师的关注点都应该包括这四个方面, 并以教材为基础, 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比如, 教材中每个话题下都有侧重点不同的小节 (section) , 每个小节都是围绕该话题展开听说读写训练。 教材的围绕同一话题的编排具有相当的实用性, 既积累了同一话题的词汇表达和句型, 又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得到了训练, 做到每一项基本技能都不空白, 对于加强学生基本功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重要作用。

另外, 教材中创设的情境生动有趣, 利用好情境进行训练, 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活学活用, 取舍适当。

教材是语言学、教育学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经过精挑细选、 精心打磨的, 具有科学性。 因此, 任教教师在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时, 应回归教材, 深挖教材, 不要轻易否定教材的活动和内容设置。 在此基础上, 根据学生学情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 但也不能一味地依赖教材。 任教教师应该以新课程标准和中考考纲为指导, 做到心中有数, 灵活取舍。 例如教材每个单元下的topic, 即一个主题, 围绕这个主题, 又设计侧重点不同的小节 (section1, section2等) , 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需要强化的能力来选择重点学习section1 还是section2。

4.归纳总结

教材的设置科学而实用, 任教教师可以按照教材上的设计一一对应地组织教学活动, 极大地减轻备课负担。 故此, 个别教师失去了深度挖掘教材的动力, 开始消极地享受教材带来的便利。 这样做的后果是, 学生在一个个需要深入理解的问题上积累太多的不懂。 表面上, 学生的中考取得了较高的分数, 然而从学生的长远学习看, 问题已经开始。 许多学生在初高中的衔接上表示不适应, 从初中浅显简单的学习内容突然过渡到高中较难的文段和语法知识, 学得非常吃力, 从而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甚至开始否定自己。

三、结语

为了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地重复教材上的内容, 不能只充当课文的 “搬运工”, 而是在利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定期归纳总结相关的知识点。 教师在总结归纳知识点的基础上, 让学生的知识形成体系, 并且对语言的运用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不只是课本的简单重复, 还是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和归纳总结, 更是让学生的学习过程经历一个由浅入深、扬长避短、循序渐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周奕伽.仁爱版英语教材文化因素分析及教学策略反思[M].

[2]沈薇薇.初中英语实践性教学效能分析_以仁爱版初中英语为例[J].教研前沿, 2014 (3) .

浅谈仁爱版英语课堂的提问 篇9

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效、出色的问题能引导学生去探索, 有助于增长知识, 获得智慧, 开拓视野, 养成善于思考, 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这就对教师课堂教学提问艺术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在现实生活中, 往往存在着某种误区;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兀自大发高论, 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老教法, 自己讲得口干舌燥, 忽略了讲台下的众多小脑袋的反应。偶尔一堂没有任何提问的课也许没什么, 但是如果经常如此, 学生注意力便会因此而分散。因此, 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讲台上摆正师生间关系, 教与学两者的有机结合, 做到教中有学、学中有问、问中有得。

我们一再强调在教学中要多思、多问, 但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永无休止的滥用提问, 也是不可取的。这就要求教师设问要简、要精、要巧。

(一) 趣味性。提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把学生的注意力想方设法吸引过来。试想在英语课中, 同问一个问题:What’s this?前者没有任何道具, 只看课本, 后者拿出实物如苹果、钢笔。不言而喻, 后者的效果更佳。

(二) 针对性。提问应与所学的内容有关。如在学习Family Tree时, 我们可以不照搬课文, 先问一些有关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

A.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B.Who are they?

C.How old is your father?

D.What does your father do?等。这样学生容易问答, 也乐于回答。

(三) 正确性。教师提问不允许犯知识性错误, 不允许有语法错误, 更不可模棱两可, 要直截了当、干脆利索、条理清晰、主次分明、范围适中、通俗易懂。

(四) 合理性。问题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学生年龄特征, 接受能力, 因人而异。第一, 问题难度要适中, 难度过高或过低, 效果就适得其反。第二, 问题最好能面向全体, 题型能允许各层次的学生参与。第三, 问题最好具有实用性, 跟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有关, 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五) 顺序性。问题应按教材的科学编排和学生认知规律的顺序, 题目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由简入繁, 使教学层层深入, 丝丝入扣, 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教师先设问固然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也是课堂提问艺术的前提, 但如果在提问的过程中忽略了艺术性, 将会前功尽弃。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提问中注意以下几点。

对象明确。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提问的效果体现在是否能直接启发学生的思维, 巩固新学的知识。但有的教师先叫学生名字, 再提出问题。这不可取, 容易使其他学生产生反正这个问题与已无关, 无需思考的想法, 而被点名的学生因缺乏思考时间, 若反应迟钝受此忽然袭击再一紧张, 只有干站着的份儿。长此下去, 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恐惧、厌学心理。又如有的教师拿点名册或按座位逐个发问, 不管那个学生是否有回答那个问题的能力。这种不科学的提问, 根本没考虑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 他们的认知水平也参差不齐, 为什么不“因材施教”呢?我们难道就不能“就地取材”吗?其实:只要将那些问题稍作“调整”, 各层次的学生就都有发言的机会。那些无人问津的学生也就不会成了课堂中的观众。因此, 提问的对象不要单一, 而要面向全体。

提问顺序。有价值的问题就要求每个学生开动脑筋。一般情况下, 先叫中等水平的, 同时时刻提醒学困生注意听, 等中等水平的学生基本掌握了, 再请好的学生补充。还可采用让学困生重述答案的方法以免让他们产生遗忘的想法。

表达清晰、明确。教师在提问时语言要求清晰、响亮, 尽量一遍到位, 不复述, 以免养成学生第一遍不认真听的不良习惯。如果某个学生没有听请教师的提问, 可另外指定另一学生回答, 并要暗示他下次注意听讲。

态度和蔼、自然。教师在等待回答时, 要流露出信任的神情, 切不可急燥, 表情不要太严肃。态度和蔼、自然, 无形中起到对学生鼓励的作用, 使他们能更大胆积极地发言, 即使学生回答不正确, 语气要尽量委婉, 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提问方式新颖、多样。每个教师提问方式各不相同, 各门学科的提问方式也各不相同;或提出问题引出新的内容, 或提出问题总结、归纳新学的知识, 或提出问题巩固旧知识。提问的对象范围, 或个体学生之间, 或各小组之间等。提问方式多样化无疑易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教学中, 可用各小组抢答比赛的方法, 或学生问互问互答等多种形式。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也锻炼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仁爱英语教材 篇10

关键词:仁爱英语,初中总复习,复习策略,渐进整合

仁爱英语教材的设计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 具有一定的条理性, 在总复习阶段, 如何巧妙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与整合, 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的理解运用能力, 是摆在初中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针对初中阶段英语知识结构特点及中考英语试题特征, 初三英语总复习可分为渐进的三个阶段:梳理基础知识、专项强化突破和模拟综合考试在基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 采用渐进式的复习策略, 达到知识整合的目的。

一、梳理基础知识

学生对学习过的基础知识, 一定会有部分遗忘的情况。所以, 总复习的第一步应当是依据中考考纲要求, 由之前零散的知识点学习过渡到系统的知识体系构建。与此同时, 针对薄弱的知识点强化练习, 查漏补缺, 使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而有条理。复习方法多样, 可根据section, unit或跨册分类归纳, 使知识网络相互联系, 易于成形。掌握了知识体系能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那么, 要如何以教材为主线, 对所学知识重新进行梳理和拓展, 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系统性的把握和认知呢? 可由以下几方面着手落实:单词和重点短语句型的梳理;词汇辨析;知识点的整合及功能性项目的运用。

在单词梳理方面, 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词汇分类进行复习, 如颜色、职业、时间、蔬菜、水果、球类、乐器、国家、天气、学科、场所、服饰等。当然, 词汇分类复习除了可按照词意进行分类, 也可按照词性 (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词义 (同义词、反义词) 、词形 (原形、过去式、过去分词、现在分词) 等归类。对相互有联系的单词进行有效整合, 集中回顾复习, 有助于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 便于记忆。

在知识点的整合方面, 如复习make的用法:

a. make sb. + n.make him captain

b. make sb. + adj.make me sad

c. make sb. + do sth.make Jim clean the room

d. be made of用……制成 (从成品中能看出原材料 ) The desk is made of stone.

be made from用……制成 (从成品中看不出原材料 ) The paper is made from wood.

be made into + 成品制成…… (成品 ) This piece of wood will be made into a desk.

be made in + 产地在某地制造The watch is made in China.

be made up of由……组成Our class is made up of 58 students.

课上将初中阶段出现的make的用法逐一梳理归纳, 有利于学生对比并记忆。这样的复习课要求教师在授课前备课充分, 对知识点进行再整合。授课时, 可引导学生动脑思考, 在学生回答不完整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并补充。通过这种整合式的复习, 让学生从新的角度回顾所学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 使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深刻, 从而强化复习效果。

二、专项强化突破

第一阶段复习后, 在学生能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基础上, 开始过渡到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包括语法专项和题型专项训练。首先, 按照语法项目进行分类复习, 包括冠词、介词、数词、形容词、副词、动词、连词、句子种类等, 这项复习工作是基于第一阶段围绕教材知识复习才得以提升的。在原有知识体系上, 对英语语法进行更系统深入的复习。然后进行题型专项训练, 对听力、单选、完形、阅读、词汇与写作等中考题型进行分类的专项强化训练, 了解和掌握各种题型特点, 并重点掌握解题技巧。教师要充分对各个题型进行研究, 从中找出解题的思路和规律, 推测命题动向。同时, 通过讲练结合的方法, 简明扼要地抓住重点知识点, 做到有的放矢, 把握住应考的主动权。第二阶段的复习, 立足于知识和能力的横向联系, 注重学生应用迁移能力和实战应考能力的提升。

三、模拟综合考试

第三阶段的综合模拟通过模拟考试的形式, 提高心理素质和应试能力。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前提, 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保障, 适量的综合模拟是考前演练的必要手段。在前两个阶段知识系统梳理、专题强化突破的基础上, 以真题为依托进行综合模拟训练。通过科学安排、有目的性的综合训练, 对前两个阶段的复习成果进行实战检验, 再一次对各知识点和考点进行梳理和强化, 进一步查找遗漏, 构建知识体系。同时, 营造真实的考试环境和氛围, 为中考热身。作为中考前的大练兵, 模拟考试能够通过实战模拟的方式, 熟悉中考的考试节奏、考试要求、答题策略, 训练学生的应试技巧和临场发挥能力。模拟训练还有一项作用, 就是在此过程中尽早发现可能出现的考试紧张心理问题, 及时给予积极的调节和疏导, 以健康、乐观的心态迎接中考。

上述三轮复习, 逐步递进而又环环相扣。在逐步递进的教学设计中整合了知识, 在不断整合知识的过程中推进了教学进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进行反复复习和强化训练, 知识趋于系统化, 具有条理性, 英语的理解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初三学年复习工作的方式多种多样、相信只要我们积极地研究探索出合乎英语学科特性和学生学习实际的复习策略, 就一定能强化教学效果, 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使其充满信心地迎接中考。

参考文献

[1]王科成.初中英语课堂设计与实施[J].新作文 (教育教学研究) , 2011 (21) .

上一篇: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下一篇:小学生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