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教材特点

2024-11-07

英语新教材特点(共12篇)

英语新教材特点 篇1

随着入境旅游人员的增多, 旅游英语人才成为社会急需人员, 因其对实践能力要求较强, 口语表达能力要求较高, 作为主要培养实践型人才的职业院校也看到了社会的需要, 也开始注重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 职业院校旅游英语专业教学存在不少问题, 制约着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 因此, 需要进行课程资源整合来解决这些问题, 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型人才, 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职业院校英语教材的主要特点与课程资源整合理论研究

(一) 职业院校英语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国家有关文件指出, 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院校所使用的新型教材也较为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教材中融入了大量的实用性内容与针对性内容。由于职业院校学生入学初期对英语的掌握程度并不相同, 针对这种情况, 很多院校提倡“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原则。由于新型英语教材注重实用性, 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 突出职业教学特点, 不断提升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确保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好英语。在职业院校新型英语教材中, 为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构建了Real Life Skills模块, 主要用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新型英语教材在编写时, 将职场活动作为主要背景, 提倡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 教材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分为被听说部分、读写部分以及拓展训练部分。其中的内容主要有职业发展与规划、项目管理与信息处理, 还包括邀请与接待等内容。这些内容的设置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使其真正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

(二) 职业院校英语专业进行课程资源整合的理论研究

所谓的课程资源整合主要是动态的处理资源, 对教学资源进行动态分析、研究与掌握, 并在这一载体的帮助下, 合理地、创造性地将知识与方法教给受教育人员。课程资源整合的提出改变了以往教材是唯一知识来源的观念, 它的出现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逐渐增多, 还使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 在教学中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丰富了课堂教学。职业院校英语专业不仅要学习英语知识, 更要了解英语文化, 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课程资源整合可以拓宽学生视野, 让学生学习到教材无法教授的内容, 如在口语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教材与计算机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 通过播放视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 教师先为学生播放一段不带字幕的英语对话, 让学生说出视频对话内容, 再为其播放字幕, 看他们的答案是否正确。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整合职业院校英语课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一) 教师方面的问题

随着国际对职业教育的重视, 很多职业院校放低了对新生的要求, 逐渐增多的学生使得数量不变的教师需要承担更多的教学压力, 很多英语教师既要担任班主任, 又要教学, 且每周最少有10节课, 有些教师还同时担任三门英语课程教学。逐渐增多的教学任务, 使得英语教师根本无法进行创新研究, 更难以实现因材施教。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依然采用原始的教学方式, 教学效率依旧没有提高。此外, 由于旅游英语专业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英语基础, 还要掌握足够的旅游专业知识, 但现阶段很多职业院校英语教师都不具备旅游知识,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影响着职业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发展。

(二) 学生方面的问题

职业院校学生英语基本功相对于普通高中生来说基础较差, 英语基本是他们的弱项, 很多旅游英语专业学生都不敢开口说话, 怕出错被同学耻笑, 这样一来也使课堂氛围较差。再加上很多学生已经开始放弃学习, 经常在课上睡觉、聊天等, 不仅影响教师教学还影响其他学生学习。很多学生都不是自愿学习的, 都是在家长的强迫下才来到学校, 英语又不是自己的强项更不愿学。

三、做好职业院校英语课程资源整合的主要方式

为不断开发学生学习潜能, 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 培养创新型人才, 使其具有旅游知识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采用合适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做好课程资源整合工作, 将旅游课程与英语课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以便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 聘任“双师型”教师

对于旅游英语专业来说, 所谓的“双师型”教师就是既掌握良好的英语基础知识, 又具有扎实的旅游专业知识与经验, 这样就能为学生讲授更多与旅游英语有关的内容, 丰富学生的学习视野。由于旅游英语专业较为特殊, 聘任“双师型”教师就能够很好地将旅游知识与英语知识融合在一起, 这也是课程资源整合的要求, 不仅学生学习得更加认真, 还能减轻不少英语教师的教学压力。如果学校一时之间难以聘请到这样的教师, 可以组织英语教师进修学习旅游知识, 并要求其利用假期时间参与旅游实践活动, 同时, 在教师进修后定期进行考试, 且让教师考取导游证, 这样一来, 教师在教学上的实践经验也会增多, 学生学到的内容也就更多, 教师为学生讲述导游趣事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 重英语教学与历史教学的整合

旅游英语专业不仅要学习英语知识和旅游知识, 还要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 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详细地介绍景点。我国历史悠久, 与之而来的历史故事与传说也很多, 因此, 英语教师应让学生多学习历史知识, 这样就能在介绍景点时, 融入更多的历史知识, 也能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良好发展。如在旅游英语教学课堂上涉及伪满皇宫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讲述一下自己对伪满皇宫的了解, 然后教师再进行补充, 再引导学生将这段历史用英语表述出来, 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我国历史的了解, 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能力。

(三) 创设良好的教学课堂

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职业院校来说, 学生要具备足够的实践经验, 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后获得良好的实践能力。因此, 作为学校方面应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让学生走进旅游景区, 让学生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如学校可以和旅行社合作, 让学生到旅行社中学习, 跟随经验丰富的导游或教师接待外宾, 并要求其写下实习报告, 旅行社方面也在学生实习结束后给出合理性建议, 这样也方便学校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

通过以上研究得知, 职业院校英语新教材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主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口语表述能力, 因此, 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上, 并注重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 拓宽学生知识面, 丰富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以便培养多型人才, 开拓学生的未来发展道路, 更完美地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整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张霞.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评价问题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 2010.

[2]房改华.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D].上海师范大学, 2010.

英语新教材特点 篇2

新教材不单是学生阅读的课文,而且是师生对话的文本;新教材不是纯粹的知识载体,专供教师“教”的,而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教材;新教材没有简单化地呈现由编者预设的唯一结论,而是设计了典型的生活事例、生活事件,旨在为学生营造感受、体验的条件和氛围,促使学生在与教材相互作用的动态进程中生成新的意义;新教材不是静态、封闭的文本,而是具有延展性,为开放地汲纳当下生活的最新信息、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留出了空间;新教材不是显性的说教,而是采用隐性的、渗透的方式实施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基于上述特点,新教材大量采用对话性、活动化、体验性、开放性和价值渗透性的教学策略。

一 新教材呈现方式的交往性特点

与对话教学策略

传统教材采用独白式语言,无疑为“说教”开辟了捷径,为教师在课堂上实现话语霸权提供了依托。按照新教材的设计理念,新教材主要是从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角度设计的。针对这一特点,如何用好新教材呢? 策略1: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学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活动。对话是学生认识自我、他人与世界的重要途径。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中建构意义。

1.师生之间的对话

新教材为师生间对话提供了话题、素材和指导。针对教材设置的交往情境,教师应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表象和生活经验,并从日常生活中引出话题,引导学生与教师实现零距离对话。话题主要有:你看见过哪些交通标志?它们是什么模样?你搜集到了哪些交通标志图案?请出示给大家看看。每种交通标志都有着鲜明的形象,每当在生活中看到它们时,你受到什么启示和警醒?设置这些交通标志有什么作用?师生围绕上述问题而展开的对话活动,决非简单的问与答,而是通过实物、投影、红绿灯游戏和角色扮演等多样化手段进行的,从而使对话凸显出生活化、现场化的色彩。通过对话、信息交流、双向和多向的互动,达到师生共同分享对交通标志及其意义的理解。

师生对话包括教师与学生群体和教师与学生个体的双向和多向交流。对话的“发球权”不限于教师一方。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对话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进,并添加进新的意义。要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对话的质量。教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学生起引领作用。

2.儿童与文本的对话

新“教科书在儿童面前就好象是一个跟他进行对话的另一个人,它不是一个客观对象,一个与儿童不相关的„他‟,而更像是一个面对儿童说话的„你‟,这个„你‟是和儿童相对的,能够激起和它热忱交往的朋友、伙伴⑴。一方面,儿童围绕文本中的朋友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感悟、应对、交流,一起解决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烦恼,享受成长的欢乐;另一方面,新教材留有大量空白,借助这种特定的空间,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观点、创意及其分析和解决问题所获得的结论,向对话的另一方—教材进行倾述和表达。这样就摆脱了学生与传统教材之间存在的单向、接受、记诵的弊端,而转变到学生与新教材之间富有能动和创造性的双向建构。例如“拉拉手,交朋友”②一课有一处留白,是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一张名片。借助此处留白,可让学生表达创意,展示个性。“我们的校园”②一课有一页空白,是让学生把校园里最喜欢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借助此处留白,学生既可以在上面画,也可以在上面写,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在学校内的发现和感受,抒发对校园的喜爱之情。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留白是新教材中的空灵部分,较之教材中实体部分更具有价值。教师要引领学生,借助留白,抒发心声,表达创意,张扬个性。

3.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新教材的呈现方式,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它为学生同桌间磋商、小组研讨和全班同学交流营造了平台。例如“我爱我家”③一课,教材的开头有一框留白,让学生贴上“我们一家”的照片。当学生把“全家福”高兴地嵌入教材后,可让学生与同桌小伙伴指点照片中的人物相互交流:诸如自己父母的工作岗位、父母的生日爱好、自己对家庭的感受,等等。学生对这种交流一定会情趣盎然。又如“我不耍赖皮”①一课提出了两种观点,其一是遵守规则真麻烦;其二是遵守规则会给大家带来方便。教学时可让学生讨论: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同意?这样的讨论,既呈述事实,又说明道理;既有倾听,又有反驳。学生通过激烈的思想碰撞,可以达到分清是非、提高认识的目的。新教材还设计了搜集、调查、采访、汇报、表演、展示、倾述等活动,均适宜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学生可以彼此介绍生活经验、通报信息、交换意见、交流收获,相互间实现视界融合,碰撞出心灵的火花。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情感的发展,培养相应的人际交往技能。

二 新教材的活动性特点与活动化教学策略

不是按逻辑程序演绎,专供教师“教”的知识载体,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工具,是供学生使用的“学材”。诚然,新教材内含有一定的知识技能信息,但这些知识技能不是有序地呈现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而是寄存在新教材主题活动运作的框架内。它同传统教材知识条理型框架有着根本区别。针对这一特点,如何用好新教材呢? 策略2:大力实施活动化教学

本来就不是静态的知识载体。教学时,不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习、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要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这里所说的“活动”,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全员参与”,就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全程参与”,是指学生的参与不能是一阵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题活动的衔接和滚动中自始至终地去参与;“全身心”,是指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让学生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例如“春姐姐的脚步”④这个单元,包括“春天在哪里”、“春天里的种植”、“我和春天一起玩”、“我心中的春天”和“清明去扫墓”等主题活动。教师教学时不要让学生硬性地去认识什么是春天,春天的物候、气象怎样,为什么春天是美好的等有关知识;而应以教材设计的系列活动为引子,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探究起来。诸如让学生参与捕捉、搜集春姐姐光临人间的信息,感受大地从严冬中苏醒、万物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在探究春天为什么容易生病的活动中,去感知、掌握相关的保健知识;在参与植树护绿的实践活动中,去体验保护花草树木的意义;在养蚕、种向日葵的小实验中,去感受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学会观察和记录;在春日游泳、赏花、玩风车、放风筝的活动中,去体验春天的美和童年生活的快乐;在唱春天、画春天、写春天的实践活动中,去抒发自己对春天的赞美;在做花棒,为先烈和已故亲人写祭奠话语的活动中,让学生陶冶怀念先辈的情感,等等。总之,参与活动,是本课程教与学的基本方式。要让学生在亲历活动中进行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开发和道德的陶冶。如果撇开、丢弃了活动和儿童的主动参与,学生要想从教材中学到什么知识,学会什么本领,只能是缘木求鱼。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这是用好《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教材的秘诀之一。

三 新教材的意义生成性特点与体验性教学策略

在传统教材中,编者对教与学所追索的意义都进行了预设。这种预设的意义或结论,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地去认同、去掌握,由此导致教学步入硬性灌输和“齐步走”、“一锅煮”的误区。新教材《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具有开放性,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即发展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针对这一特点,如何用好新教材呢?策略3:大力开展和推进体验性学习

什么是“体验”?体验,即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教育学层面理解,体验是主体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它既是一种主体性活动,也指活动的结果。所谓“体验学习”,是指主体借助自我体验而创生意义的一种学习,它与受动性旨在掌握预设结论的听受学习相区别。

实施体验学习的基本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从实践性亲历中引发体验;二是从心理性亲历中引发体验。⑵下面用“父母的疼爱”①一课的教学案例加以说明:

1.从实践性亲历中引发体验

所谓实践性亲历,是学生主体直接参与实践,亲身经历某件事,从中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具体可分为两种:其一,从角色扮演活动中获得体验。即主体在实践中暂时把自己当作现实的客体,不仅按照客体的立场、观点去观察和思考问题,而且作为客体中的一分子去生活。如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教师用深情的语言激励说:“父母为了孩子,的确付出了很多很多。请同学们按照下面的提示进行表演。老师要看谁最能把父母对子女的无限牵挂和深沉的爱表演出来。”

表演A:冬天的深夜,妈妈几次披衣下床,为孩子盖好蹬开的被子。

表演B:天很晚了,爸爸妈妈焦急地寻找还没回家的孩子。

表演C:夜深了,妈妈还在灯下赶织孩子的毛衣。

表演D:由学生自己编创情节表演。

学生操作:借助简单的道具,按照情节的提示,充分体验、感悟所扮演角色的思想、情感并进行表演(操作进程中伴有轻快悠然的音乐)。

师:通过表演,同学们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生甲:我心里非常感动,我想世上再没有比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更伟大了。

生乙:爸爸妈妈为自己的孩子操了很多心,受了很多累,我们不能忘记父母的恩情。

生丙:我体验到,孩子如同海上的一只小船,父母的疼爱就像扬起的帆。失去了帆的关爱,船儿不能乘风破浪,只能搁浅或倾覆。

从这个教学片断中不难看出,借助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去探究和识别自己及他人的思想、感情,洞察和理解自己及他人的立场、观点和内心感受。

其二,从亲身实践中获得体验。即主体不经过任何中介而直接与客体相互作用,从而认识客体,获得直接经验或体验。如教学“父母的疼爱”,可让学生了解父母有什么需要,并针对父母的需要设计一项“爱心行动”方案,再落实在行动中。在交流汇报情况时,有个学生说:过去是母亲为我过生日,今年我为母亲过生日。在母亲生日前,我自己动手做了小礼物。在生日那天,我悄悄地把礼物送给她,用甜甜的话语向她祝贺,还为她拍照。母亲高兴得合不拢嘴,还不住地说:“今年的生日过得最幸福。”通过亲自实践,我体验到正如孩子需要母爱一样,母亲也希望获得孩子的孝心。这是父母最大的精神享受。

2.从心理性亲历中引发体验

所谓心理性亲历,是指学生超越时空、虚拟地经历某件事或对自身的经历进行回味,从中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这种心理性亲历也可分为两种:

其一,移情性体验。即通过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去感受别人的需要、处境和追求,由此认知、体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如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教师用语言创设情境:夏天的夜晚,热得透不过气来,小玲刚上床,妈妈给她扇着扇子,送来一阵清凉的风。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小玲”,内心有什么感受、体验?如果你是“妈妈”,又会想到什么?类似这样的移情体验,有利于打开学生通向他人心灵的通道。

其二,反思性体验。即学生借助联想、记忆等手段,将自身经历中值得珍视的内容提取出来,进行回味、过滤和反思而引发的体验。请看“父母的疼爱”一课的教学片断:

师:每个同学都在父母温暖的怀抱中一天天长大,父母对孩子的爱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请说说对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此时课堂响起舒缓的音乐)生:有一天半夜,天下着大雨,我突然发高烧。为了给我治病,爸爸顾不得腰疼,把我背着。妈妈宁愿自己淋雨,却为我撑伞打着手电。他们踩着泥水走了5里地,直到把我送到乡卫生院后才松了口气。这件事使我体验到爸爸妈妈把我的身体看得比他们自己的身体还重要;只要为了孩子好,什么苦他们都能忍受(限于篇幅,省略其他同学的倾述)。

这种反思性体验,有利于改造和重组学生的经验,提升学生主体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学习,是真正发挥学生主体性、尊重学生独特性的一种学习方式。要达到预期目的,取得最佳效益,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好引导作用。具体要抓好“情境创设”、“启发引导”、“自由表达”、“彼此分享”等4个环节。情境创设,就是教师要尽力提供条件,营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亲历”的机会和体验的平台。启发引导,就是体验不可由教师传授,也不可移植,只能由学生自己通过“亲历”而引发,教师要当好“助产士”的角色。自由倾述,就是教师应提供相应的时空,让学生真情倾述自己的体验。彼此分享,即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体验,这是一笔重要的资源、财富,应当让学生彼此交流分享。

四 新教材的延展性非固定化特点

与开放性教学策略

新教材不是静态、封闭的文化载体,而是具有延展性,为开放地汲纳生活(包括学生的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最新信息、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留出了空间。针对这一特点,如何用好新教材呢? 策略4:注重教学的开放性

新教材不是不可变更的静态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素材,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校以及家庭和学生本人的资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间。教师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领教学,就要从传统的传授教材的角色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和创造者。教师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使教学呈现出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流程。例如“寻找成长的足迹”③一课一共设计了3个活动:1)搜集。主要是让学生搜集自己小时候用过的东西。2)看看比比。主要是让学生把用过的衣服、鞋、帽子,玩过的玩具与现在穿的衣服、鞋、帽子,正在用的学具、玩具进行比较。3)问问、秤秤、量量。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访问父母,了解自己出生时的体重、身高,再秤秤、量量现在的体重、身高。显而易见,使用这样的教材,如果按照预先设计的教案,循着静态的、封闭的、局限于课堂内的教学程序和逻辑推演,其教学内容一定是干瘪的,课堂氛围必定是死气沉沉的,教学效果不仅引发不了儿童的快感,而且会贬损和压抑学生的生命活力。相反,开展开放性教学,把课堂活动和家庭生活、课内教学与课外准备、教材的引领与发挥家长的作用融为一体,把学生在调查、访问、搜集、观察、比较和亲自操作中所获得的有关自己成长的活生生的信息、资源充实整合到教材内容中,让发自学生心灵的体验倾注于教学进程中,课堂才会表现出多姿多彩的亮点,学生才会在自我感悟中进发生命的智慧,并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五 新教材教育观点的渗透性

特点与价值引导策略

《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的新教材,呈现的是儿童的生活世界,重在选择贴近儿童现实生活的有意义的内容。这些内容具有整体性和一定的综合性,其中内含和渗透着对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策略5:在儿童孕育生活感受的同时,伺机对其进行价值引导

生活是道德的田园。离开了生活,道德只是干瘪、抽象的条文,不可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因此,要实现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内的德性建构,一方面需要增长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道德的明灯不会也不可能自动地点亮。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形形色色的影响。这些影响往往是积极与消极、正面与负面、正确与错误的混杂在一起,难免会使儿童产生错觉和误区。尽管生活德育的旗帜反对灌输,但教学“决不是„干什么都行,、„做什么都容许‟的片面相对主义”⑶,学生是成长和发展中的人,要让他们过有道德的生活,教师无疑应伺机进行价值引导。例如“我想要,我能要”①一课设计了5个活动:1》我想要:旨在了解儿童最想要哪些东西,为什么要这些东西。2》角色扮演活动—“星星逛商场”。表演的主要情节是星星在商场吵着要买这买那,而爸爸妈妈并没有满足他的所有要求。如果让你扮演星星的父母,你能向星星说明为什么不能满足他的理由吗?3》准备一顿午餐:要求学生以购买食品、准备一顿既经济又合理的午餐为主题,设计一个方案,算一算这顿午餐共需多少钱。4》小建议:主要是让儿童向家长提增收节支的建议。5》小调查:旨在引导学生调查家庭一年中有哪些必要的开支,其中用于自己生活和学习的有多少。从上述设计中不难看出,教材呈现的是儿童的生活世界,并非是抽象的道德说教和僵硬灌输。在教学这课时,既要借助教材开展活动,丰富学生的感受,同时又要通过活动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在“我想要”和“角色扮演”活动中,针对形形色色的需要,重在让学生反思哪些是脱离实际的“贪求”,从而渗透不能跟别人随意攀比的价值引导;在“准备一顿午餐”、“小建议”和“小调查”活动中,要渗透“合理消费”、“节约资源”的价值引导,教育学生树立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消费观念和节约资源的意识。在提倡、鼓励合理消费的同时,我们还是应当理直气壮地反对浪费,提倡节约。价值引导的实质,就是要“让儿童现在生活的河流里,引入一股他们未来生活的水流,要把我们藏匿在遥远地方的教育目的的种子移植到生机勃勃的儿童生活的心田”,⑷。

英语新教材特点 篇3

关键词:新课改;新教材;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3.07

初中英语新教材突出交际性,它是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认知规律,促进中学外语教学和测试改革的基础上编写的。针对新教材的特点,教师应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如教会他们怎样自觉地学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以“本”为本,寓教于乐。

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精心备课,设计教学方案,做到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度适当。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中盡量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其各个感觉器官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课外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如“唱英语歌”、“单词接龙”、“小对话”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这样既巩固了教学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总之,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的熏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同时能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二、听说读写,四项兼顾。

(一)听。新教材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训练,培养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是“融四项技能为一体”的训练。说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听的能力,听的技能也需要进行系统的训练。教科书中,听力训练大致以三种不同的方式进行。(1)课堂用语。教师在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进行教学,这样可增加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2)教师在介绍和操练新语言的时候,应让学生多听并注意发音,特别是重音、语调。(3)听写是训练听力、拼写和写的技能的一种很好的练习。听写既是可用教学,也可用于测试。总之,听作为教学手段,是掌握英语的必由之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对听的技能进行专门的训练,教师应让学生多听,注意培养听英语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养成听英语的习惯。

(二)说。说的能力属口语能力。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应加强说的训练。下面介绍一些口语训练的基本方法。(1)操练。操练的目的是保证学生正确而迅速地说出新语言。全班或一个小组的学生齐声跟着教师说,会增强学生的信心,人人都能开口说。(2)对话。教科书里的许多口语练习都是采用对话形式,以便鼓励学生踊跃参加活动,能比较自然地使用语言。(3)正式的言语练习。正式的言语练习可有以下几种方法:A、使用录音带。教科书里大部分的对话都有录音,使用暂停开头;可以随放随停,一放再放,便于学生跟着说。B、拼读和发音练习。这些练习帮助学生正确地读出单词,并学会与它们有关的拼读规则。C、重音和语调练习。D、歌曲和诗。它们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节奏感和提高流畅程度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E、交际活动。交际活动的目的在于提高流畅程度。

(三)读。阅读教学是通过学生课本和练习册里的练习进行的,是与其他技能训练紧密结合的。读能帮助理解、巩固和记忆所学的材料。学生既要学会朗读,又要学会默读,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羞于开口,故教师应主张学生多朗读,朗读时注意语音、语调,这样有利于培养语感,加强记忆。

(四)写。写的技能主要是在练习册里培养。教科书很重视培养学生的书写技能,初中英语从第一册第一课起就教学字母的书定,在练习册里每个单元都有抄写练习,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练习书写技能。同时有指导的写作。教科书鼓励学生使用他们已学的语言不仅做课堂里写的练习,而且要引导他们写真实的情况,例如写自己或同学的一天生活,或写自己的家庭、班组等情况。

三、创设请境,溶入角色。

新教材配有彩图,课文全部套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会话时,教师尽量创造较为真实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笔者在新授“打电话”这段对话时,把玩具电话、手机搬进教室,学生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两人一组上台表演,整堂课气氛热烈,从而能自觉地使用打电话时的用语,勿须死记硬背。

四、合理使用教材系列配套。

新教材以学生用书为主,系列配套,使得教学具有一定的弹性,有利于学生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因此,教师除了用好学生用书以外,还要用好练习册、阅读训练等课外用书。新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注重语篇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地进行语篇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整体内容。笔者曾遇到过一些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在即将上课前学生拼命地背单词,以“临时抱佛脚”的心态来应付老师课堂上的检查,这样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效果也非常差。学生把学习重点放在只记几个单词上面,忽略了语篇的记忆,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面,导致事倍功半的后果。对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每天朗读英语的良好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练习册的安排无疑是对学生进行学习后的知识巩固。因此。教师应好好利用每课的练习,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有些重要的练习可通过教反复出现来达到巩固。还可适时.适度面布置回家作业,真正达到理解记忆。教学还可以不定期进行单元巩固测试,针对不些不容易出差错的知识点,设置一些陷井题,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五、因材施教,因人而宜。

义务教育是普及教育,主要任务是提高民族的素质。三年制现行教材要求有些语法项目只要理解,不要求掌握,教师应灵活把握尺度。一般说来,对已学过的词汇、语法和句型要求学生复用,对新的重点语言项目要求学习使用,而对新的非重点语言项目,只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能够领会。

英语新教材特点 篇4

1.牛津英语新教材重视学生听、说、读 、写的能力训练 ,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会读、会说在英语教学中尤其重要。如何让学生有效地读说英语呢? 语音教学至关重要掌握语音、语调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准确地拼读、记忆单词, 了解语音语调的变化, 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观点。为此, 在对初一新生第一月的教学中, 语音教学成了重中之重。48个音标虽分布在八个单元中, 但我并没有按单元教授音标, 而是每天教授学生3~4个音标, 把所学的音标工整地写在黑板最上面, 让学生抬头就能看到并能不断试读, 每天不但学习新音标, 还复习学过的音标, 学过的音标尽量让学生读, 采取多种阅读方式, 如:抢读、开火车读、齐读、组内举行阅读比赛等。每次教授生词时, 先让学生找学过的音标并不断试读。这样, 在随后的词汇教学中就会事半功倍。

2.牛津英语新教材容量大 , 要求相应提高 , 具体体现在词汇量上。我认为在单词教学过程中, 应把握三个尺度:首先, 集中学习单元单词, 分散学习目标, 逐课消化掌握词汇。在集中识词时, 可采用每生一词试读词汇法, 然后教师纠正并规范读音。这样不但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而且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和师爱。其次, 我在教授新教材时, 制定的词汇学习目标是“掌握黑体词汇, 理解常规白体词汇, 了解Workbook练习题中出现的词汇”, 用“四会”分词法区分目标, 课本单词表上的黑体词汇需实现四会 (听、说、读、写) 目标, 课本单词表上的白体词汇需达到三会 (听、说、读) , Workbook上的生词汇达到二会 (读、说) 。实践证明, 这种新教材的词汇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由于新教材的知识环节编排具有“前瞻性、超前导入性和重复性”, 在以后的新章节再遇到这些词汇时, 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最后, 进行“词句文”教学, 在英语学习中创设情境。

3.牛津英语新教材系统性强 , 提倡整体法。应注意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遵循短文阅读学习原则, 运用问题教学法组织课文教学。问题教学法是快速学习短文的先进方法, 它的主旨就是用几个概括课文大意或者关联教学知识点的问题, 唤起学生的认知注意, 在教师诱导下, 快速阅读短文以求寻找答案。二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地调整使用新教材。例如:在牛津英语新教材七下Unit 5“Amazing things”中, 在开头漫画及阅读中, 都出现了一般过去时, 在教学中, 我把Grammar“Simple past tense”作为第一课时 , 让学生初步了解一般过去时 , 然后学习开头漫画及阅读内容, 这样学习效果就大大强化了。

4. 牛津教材注重学生口语交际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 课文对话灵活化、多样化、情景化。为了更便于学生交流和应用, 加大英语口语教学力度, 我们成立了“英语角”, 每周专门利用周五下午时间, 把本班学生集中在一起, 围绕各种话题, 鼓励学生大胆交流, 碰到不懂之处, 老师给予相应指导。另外, 我在课堂教学上尽量用英语同学生交流, 注重学生日常用语的积累, 针对不同课型采用各种教学方法, 尽量为学生提供语言会话的模式和情景。如:在教学牛津英语新教材七下Unit 2“Welcome to the unit”时, 为了引起学生兴趣, 带领学生玩故事接龙的游戏。学生A说他 (她) 喜欢的事物, 如:I like eating Chinese food.学生B重复学生A喜欢的东西 , 然后加上自己喜欢的, 如:Paul like seating Chinese food and I like playing tennis.学生C说出学生A和B喜欢的 , 然后加上自己的 , 如 :Paul like seating Chinese food, May likes playing tennis and I like going shopping.游戏继续到学生记不得其他学生喜欢什么为止。

5.牛津教材注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 注重语言用语规范。英语交流中的困惑, 不仅表现在词汇量的多上, 还表现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上。如:在牛津英语教材7上Unit 5“Let’s celebrate”中 , 在介绍了西方的万圣节 (Halloween) 、圣诞节 (Christmas) 、感恩节 (Thanksgiving Day) 的同时 , 又介绍了中国的几个重要节日 , 如 :新年 (Chinese New Year) 、端午节 (Dragon Boat Festival) 、中秋节 (Mid-Autumn Festival) 。我让学生比较中西方节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并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每个小组收集一种节日的材料, 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 然后根据本组所收集的信息, 出一期有关此节日的海报, 最后进行评比。学生积极性很高, 参与性也很强, 海报都制作得相当好, 最后我挑了两组最好的放在学校橱窗内, 供全校师生欣赏。

高一化学新教材的特点及教学建议 篇5

[摘要]新教材的显著特点是“浅”、“宽”、“新”,执教新教材要转变“3+2”时代形成的教学观念,建立执教新教材的“目的观”、“价值观”。

[关键词]新教材特点;目的观;价值观;研究性学习

2001年秋季,全国大部分省市全面启动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一册(以下简称新教材)。通过参加培训、研读、试教,笔者认为新教材有以下一些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浅显的教学建议,以供将要执教新教材的同行参考。

一、新教材的特点

目前,课程教材改革的趋势之一是不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全面性、深刻性、系统性,重在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即教材的“人本主义”思想。新教材较好地体现了促进人的一般发展的要求。相对于旧教材(人教社,高中化学读本第一册),新教材的显著特点是“浅、宽、新”。

1.浅:所谓“浅”是指在基本保持高中化学学科知识结构整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地降低具体知识点的教学标高。总体趋势是由较高能级降为较低能级,甚至不作要求。如删去了配位键、络合物(选学—无)、卤化氢的性质、HCI的实验室制法(D能级—无);删去了HCI的喷泉实验,还有键能、键长、键角等;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也只相当于初中化学水平,删去了两原理一规则以及s、p、d等轨道知识,还有电子自旋等学生接受起来有相当难度的知识点。硫化氢的性质也由B能级降为选学,只是简单地介绍了H2S的实验室制法,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弱酸性);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也由C能级降为B能级,只涉及到一些简单的配平,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只限定在双线桥这一层面上等等。

当然这里的“浅”是相对的,新教材充分注意到了每一部分知识结构的严谨性与逻辑性,并非乱删滥降。比如:碱金属一章,就未作多少删减,知识体系与旧教材相似。由个别到一般,由点到面的编写顺序就未作大的改动,在教学要求上也没有明显的升降。

2.宽:所谓“宽”就是指在适当降低或不降低知识点能级要求的前提下,拓宽和增大了具体知识点的辐射面,使该知识点更丰满、更完整一些。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增加了燃料的充分燃烧(A能级)、氧族中新增加了臭氧及臭氧层的保护(A能级)、H202及相关知识(无—A能级)第六章增加了一节环境保护的知识等。

“宽”还体现在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上。比如数学中集合的概念、立体几何、方程式、极值法、十字交叉法、极限法、不等式等在化学教学中都有具体的应用。这些根据化学原理建立数学模型的思维方法仍然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之

一。这也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工具性。至于与物理、生物的联系则更为广泛和深刻。光学、电学、核反应,结晶牛胰岛素、碘缺乏病、一些元素在人体组织中的富集作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人造器官等,都体现了理化生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共同属性。化学与政治学科的联系,主要集中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环保意识的教育等方面。

3.新:所谓“新”是指相对于旧教材,新教材及时地合理地将与化学有关的现代科技成果以及当代社会一些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渗透与编排在教材的相关章节中。体现STS教育的思想和方法,使中学化学教育紧跟时代的发展,贴紧时代的脉搏,使新教材显得有灵有肉。使学生能够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没有生活就没有化学,而化学的发展又促使生活水平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的深刻的含义。

特别是新材料、新科技、新能源、新的环保意识、新的选学内容、新的阅读材料、研究性学习课题等等,更好地体现了新教材的“新”,体现了教材的时代性和社会性,努力拉近了化学和生活与社会之间的距离。比如:碘与人体的关系,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臭氧、过氧化氢,C6O及其应用前景等。

新教材还充分利用章图、插图、漫画、表格、色彩等表述形式来形象地描述化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现象,较好地改变了旧教材从概念到概念,从生硬说理到枯燥乏味的表达方式,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教材的亲近感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建议

面对高考制度的改革,新的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启动等大环境,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和反思我们在“3十2’’时代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建立执教新教材的教学观念。

1.转变化学教学的目的观

在大多数化学教师传统教学观念中,化学是其它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具有一定的工具性。是进一步学习医学、农学、林学、生化、材料等其它学科或前沿学科的基础。高中学生在高中学段必须具备牢固的全面的高中化学学科知识,完成进入大学深造所必须具有的预备性知识,高中化学必须强调化学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和深刻性。然而,现实生活中,用我们这种观念培养出来的许多“优秀学生”却不会使用灭火器,油锅着火时惊惶失措,无限制地使用塑料袋,发生火灾时不会自救,马路边上的垃圾桶在燃烧时无动于衷„„这些事例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化学教学目的观的深层思考:化学对每一个学生来讲究竟意味着什么,高中为什么要学化学,学习什么样的化学知识,若干年后,我们所教的完整的化学知识,在已经走上社会工作岗位的学生那里还剩下多少等问题,即化学教学界曾经激烈争论过的关于化学教学是“化学家的化学”还是“大众的化学”等教学观的问题。应该说,新教材的出版和启动明确无误地选择了后者。对绝大多数高中学生来说,学习化学的目的不在于去进一步研究它,而在于应用它,应用它来理解、解决和决策个体在社会、生活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化学教学的目的不在于使学生获得多少深奥的化学知识,而在于使学生获得的这些化学知识具有普遍性、时代性和应用性;化学应该成为每一个有教养的公民都必须懂得的知识,使化学学习不仅对高考有意义,而且对学生一生的高质量生活都有意义。

2.转变化学教学的价值观

高中化学教学的价值,不仅仅是如何使学生获取化学高分,有效地增加高考的总分值,更重要的是在于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如何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应该建立起“学习方法与学习愿望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比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价值观念。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如果他在某些具体的知识点上有所欠缺,将来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得到补偿的。但是,如果没有培养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以及不断探索与创新的欲望,没有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和能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那么,他的这一欠缺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将是难以补偿的。所以中学化学教学的价值观体现在产生兴趣、学会学习,终身学习上。

3.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新型的教学目的观和价值观,要求我们改变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研究和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要积极地创设

和谐的活跃的课堂学习情境和氛围,让学生通过自主地独立地思考得出一些化学原理的结论和规律来。不要事无巨细地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讲全,讲透,不留余地,包办到底。这中间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的思维独创性。假以时日,学生必将养成独立思维的良好习惯。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能由学生发现的问题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能由学生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轻易地包办代替;能由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的结论不要轻易地给出来。总之,要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和时间。

4.重视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个新的课程概念。具有专题性、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和学生自主性等特点。虽然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不是化学教师单独的任务,有些课题也不一定是化学教师单独能承担得了的工作。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化学教师要结合具体的知识点向学生有意识地传输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想,童工信息渠道,当好有心人、宣传者、鼓动者,启迪学生善于发现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至油腻腻挂钩发现问题,才能选择课题。当学生还是提不出课题时,我们可以把教材中的课题让学生去做。把我们发现的问题比如本地生活、生产污水的排放情况及改革方案,本地生活垃圾的处理调查及改革建议,温室效应模拟实验等提供给学生。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中在过程与参与,不在于研究的结果;主要是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动手动脑,提高能力,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态度、精神、品质,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间接经验,在研究性学习中获得直接经验,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完善和谐关系。

由此可对研究性学习作出如下界定:研究性学习时有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性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能力,增长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

略谈初中政治新教材的特点 篇6

一、新教材倡导建立一种新的师生关系

通过新旧教材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新教材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了第一位,同时对以往的教材结构进行了大的改革,提出了三维一体的教材模式。新教材强调的是实现目标的过程,特别是对知识的前后顺序,没有做硬性规定。新教材充分体现了课程目标的规定。新教材模糊了以往教材中的知识体系。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会面临如何选择的问题。那么教师根据什么来进行选择呢?无论选择的依据有多少,不可忽视的一个依据就是学生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与学生之间不断沟通、交流,彼此尊重,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密切合作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的社会建构的目的。

二、政治教师课堂教学的解放

就初中教师而言,新教材和旧教材的本质区别在于:后者已经列出了必须执行的一系列详细指令,而前者则除去了束缚教师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种种桎梏,未知边界的课程空间正带教师的自由心灵去尽情飞翔……最大限度地去展现独特的、不可为他人所取代的教育智慧。从这层意义上说,新教材无疑是对教师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一次真正解放。

1.要由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成为“自己的课”的创造者

所谓“自己的课”,是指教师在兼顾政治教学共性的前提下而自主设计、选择、开发、实施和评价的个性化课堂。这种不同程度的个性化课堂,是展示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优劣强弱的最重要标志。就教学内容而言,教师要对教科书做出适当的“裁剪”,取舍多寡、增删与否,均要依据该校、该班、该生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相宜的安排,切忌盲目照搬学科专家的方案而忽视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活生生的具体的“人”。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拓深、拓宽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就教材的动态性建构而言,教师要以强烈的德育意识主动建构与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的活动设计。诸如让演讲、辩论、新闻事件等活动进入教学活动中来。就具体实施而言,教师要努力改善和优化教学流程,使课程进展充溢创造性的生机和活力。

2.要由学生课程成绩的裁判者而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旧教材在一定程度上重视的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新教材则作了较大的改变,从以前的重知识,轻能力转变成为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第一位的崭新的《思想品德》教材,这是教材的变化,也是教育价值观取向的转变。因此,在这过程中,教师不能向从前那样只是注意学生知识的接受了,更应该注意学生的发展和变化,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最后结果,而应该关注学生的每一天的发展和转变。教师要构建新的评价价值观,教师所关注的不能是通常所谓的灌输知识和道德要求,而是使每个学生自己找到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知识。因此,教师要成为学生品德转化的促进者。由于思想品德课的要求是使每个学生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那么,教师的使命就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的寻求转变。尤其要通过平等和诚挚的对话,为学生个体通过自己的体验发生变化,教师在变化中进行引导。

三、新教材的课堂教学应贯彻新的教学理念

新教材中重点实现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因此,新教材的课堂教学应该蕴含三大理念: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

首先,教学要同学生以及教师和社会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联,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

其次,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任务。在教材中,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不仅面向学生的现在,更要面向学生的未来,只有当教学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这就是新教材中重要的教学理念。

再次,新教材下的课堂教学要渗透人文主义教育。关注人,关心人,关爱人,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也是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新教材在教学目标中强调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淡化了具体的知识点,强调了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在教学的评价中强调的是过程性评价,淡化了以前的结论性评价,这些体现了新教材的价值取向,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教育对人文主义教育的根本要求。

英语新教材特点 篇7

在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它的政治性,忽视了它的“人文性”,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缺少了人情味,远离了初中生的生活,严重地影响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新课改后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则强调:“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新课改后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充分体现了人文精神。

初中生一般都是13—15岁的孩子,是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变得“有用”和“有效”。

以上是对新课标和新教材实施之后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一个分析。但是,在具体教学中,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思维,强调政治教学,忽视人文教学;强调课堂教学,忽视课外教学;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对课外生活的指导。这种固有的、旧的教学思维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现在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开展与实施。这说明,许多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对教材与课标的理解不够透彻。

2. 解决的方法

2.1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改变传统的以说理和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代之以问题、情景或案例为基础,以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新教材的使用搭建了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平台,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促使生生之间也互动起来进行合作学习。

2.2 强调自学。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之后,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并实施自学。教师要给学生以充足的自学时间,为课堂双边互动做好积极准备,否则“欲速则不达”。总结过去失败的教学实践,我得到的最大教训就是学生思维的速度、表达的能力不能适应要求。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如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这种现状就一定能得到解决。

在自学的基础上,学生与教材有了基本“对话”后,教师就教学中的某一问题或案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进行交流,有助于学生形成谦逊的品格和团队合作精神。

2.3 实施体验式教学。

新课标和新教材实施之后,必须改变初中思想品德课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原有的知识不能再实行死记硬背的策略,要重视体验与实践,社会规范也只能通过学生的自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注重与学生社会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体验,促进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

2.4 实施情景式教学。

教师要学会设计和利用情景来教学。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利用能引起学生知识、情感、行为变化的自然、社会现象或人为创设的具体场景,激发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导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陶冶性情,以达到知、情、意、行的最佳统一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是教学中用得最多的一个模式。情境创设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直接经验,提升学生的直接经验。教材上的资料、图片都可构成情境,教师用多媒体播放的电影、音乐、课件等是一种情境,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剧也是一种情境。

2.5 多增加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校园以外的领域安排一个主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为特点的活动,以达到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和陶冶情感的目的。

综上所述,新课标与新教材实施之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只有转换思维,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真正懂得什么是新课标,什么是新教材,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自从使用了新教材之后, 在一线教师的努力下,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了一定的变化, 部分地实现了新课的目标。但是, 由于对新教材的理解与新课的执行不够,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 本人针对新教材下思想品德课出现的问题作几点探讨。

浅谈政治新教材的特点和教学 篇8

全面理解新教材, 转变教育观念。新教材在理念、体系、形式和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求新、求实、求活的探索, 体现了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这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 教师不再是知识体系的传授者, 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教师要找到符合学生特点的, 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为此, 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 与时俱进, 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 给学生创设出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更要与学生共同学习, 共同探究,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新教材基本理念相吻合, 才能更好地使用新教材, 使新教材充分发挥其作用。

探究课标要求, 革新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要求常常是让学生死记硬背, 新教材要求我们必须开拓新的思路, 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切实改变教学方法, 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 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 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的各种政治、经济现象。要善于将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和交流, 进而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 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甚至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求异思维, 使学生解放思想、开阔视野, 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 体现“人文性”。新教材坚持以学生为本, 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人文素养,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 从科学发展观出发, 关注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关注学生的需要与体验,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比如把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写入教材, 就是引导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 将枯燥的政治知识与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 更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亲和力。同其它学科一样, 政治学科不仅仅是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理论, 更重要的是在关心人, 培养人, 塑造人, 一句话, 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一定要充分挖掘新教材中的人文内涵, 注意在对知识和理论的掌握中, 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关注学生的人文成长。

英语新教材特点 篇9

关键词:高一化学,教材特点,教学策略

教材是实现培养目标与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载体。著名教育学家达威多夫曾说:“要解决现代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归根结底要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而改变思维类型。”深入分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一册》 (简称高一化学新教材) 的特点,结合长期教学研究与实践,积极探讨和优化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教材特点分析

1. 新教材版式新。

高一化学新教材以全新国际流行版式展现出来,大开本,双色印刷,图文并茂,有彩图(不含实物元素周期表)21幅,涉及各章节具有代表性的物质和变化,有插图121幅,包括科学漫画、实验过程展示图、生产应用图、物质转化或能量变化示意图、概念或知识间逻辑联系图、化学实物图和科学家照片等,各章节均用双色套印。仅从感官上讲,新教材形象生动,趣味性和直观性强,易于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2. 新教材内容新。

高一化学新教材内容选择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需要,并在原教材基础上进行适当增删和转移处理。主要增加绪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化学反应类型、离子反应中的电解质、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环境保护、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删除氯化氢、硫和硫的氢化物、硫酸的工业制法、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还将离子键与共价键两节合并成化学键一节,将高二硅和硅酸盐工业转移到高一,将氮和磷的有关内容转移到高二。经过处理,新教材充分把握重点、分散难度,更加紧凑和合理。

此外,新教材还在各章节编排“资料”、“阅读”、“讨论”、“家庭小实验”和“研究性课题”等知识板块,力求将课内双基知识和课外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既丰富教材知识内容,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又便于教师灵活组织教学。

3. 新教材编排顺序新。

高一化学新教材以知识逻辑顺序为主线,充分考虑学生认知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对其知识体系作出较大调整。第一,重视初高中教学衔接。新教材首次增加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将化学放在人类进步背景下介绍给学生,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心能源、材料、环境和健康等与社会息息相关的问题。如此安排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进一步明白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并对学习化学的方法加以重视。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系统性较强,既有助于复习初中知识,又有助于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具有极好的衔接作用。

第二,坚持分散难点、分步到位、螺旋上升原则。突出表现在将“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从“物质的量”一章中分离出来,转移至“卤素”一章之中,将“有一种反应物过量的计算”和“多步反应的计算”安排在第二册“氮族元素”一章之中。另外,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安排在第一册,而将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安排在第二册。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则安排在第三册。

4. 新教材学习方式新。

高一化学新教材力求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和实验探究,认识化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教材增加较多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选做实验、家庭小实验和探究性课题,以及“角色扮演活动———小河被污染了”等新型课堂活动形式。这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使其获得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不断训练科学方法,逐步端正科学态度,最终形成科学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

二、新教材教学策略

1. 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切忌一步到位。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教学质量评估的尺度。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起着决定、制约作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当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 复习那些知识,为学习那些知识服务? (2) 学习那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 (3) 培养学生那些能力,达到什么程度,并结合哪些知识内容来培养? (4) 应进行那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观点? (5) 应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实际内容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要制定合理,阐述明确,方便贯彻落实,切忌以高考标准要求高一学生,否则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导致两极分化。例如《卤族元素》教学目标可确定为:⑴在学习氯的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氟、溴、碘的主要性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用途;⑵使学生初步掌握卤素原子结构与其性质的关系,并通过比较卤素性质,使学生初步形成元素“族”概念,为学习元素周期律相关知识作铺垫;⑶通过比较卤素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得出结论的能力;⑷对学生进行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 坚持教学内容系统化,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系统化指依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以及相关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按照系统论观点组织教学内容,以便学生转变学习思维方式,学习科学、系统的化学知识。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处理要求教师熟悉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知识内容,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教学组织管理能力。

例如新教材第二章《碱金属》以“提出问题→分析→预测→实验→讨论→归纳”的方式表述知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描述金属钠、钠的氧化物,以及碱金属元素的日常用途,设疑:“为什么会有这些用途,其依据又是什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大胆分析和预测,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以探索问题的答案所在,并进一步讲解如何巧妙构思H2的检验方法,发动学生创造新实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后教师再和学生一道回顾教学思路与教学过程,归纳总结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提醒学生今后怎样获取、分析、运用知识,教会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自主“研究”、“探索”和“钻研”,使其转变学习思维方式,并学到完整、系统而又有条理的知识内容。

3. 坚持教学过程科学化,精心搞好教学设计。

(1)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通常可以按照时间序列将一节化学课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尾三个部分。在课的开始,教师应向学生阐明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其做好知识和心理准备。课的中心也是课的核心,决定着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因此课的开始和课的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进行。课的结尾,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概括、归纳和强化,以加深理解和记忆和方便以后的教学衔接。

(2)课堂提问设计

提问恰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对于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作用。例如在讲解《盐类的水解》时,我首先设疑:“盐溶液显中性、碱性还是酸性,为什么?”接着通过实验演示,观察、说明实验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再如在学习“氮气的化学性质”时,我首先阐释分子键能,接着提问:“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如何?在高温等条件下,氮气分子获得足够能量后,从氮元素化合价变化角度分析氮气可能发生那些化学反应?”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必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其效果不言而喻。

(3)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设计。

新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当数量的考查学生最基本最主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各种类型的习题……并加强解题指导……不要布置学习解答过深、过难和过量的习题。”由此可见,加强课堂练习与作业设计很有必要。课堂练习着重考查学生对刚学过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及时反馈和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教师要紧密配合上课内容,适时穿插安排,选用难度不大,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答对的习题。课后作业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要结合学生已学知识,以及课外作业综合性、多样性、灵活性和隐蔽性等特点,遵照大纲要求,合理布置,以达到加深理解,综合运用和逐步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的目的。

(4)教学板书设计。

教学板书是教师教学思维的文字表达,既能弥补语言难以表达某些问题的不足,又可达到直观形象的教学效果。板书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体现教学目标性,揭示教学重点和难点; (2) 体现教学系统性,形成完整知识链; (3) 体现教学全过程,成为课堂教学的注意中心。

4. 坚持教学方法多样化,灵活选用恰当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关键是得法。各种教学方法如探索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教学法等,琳琅满目,目不暇接。一堂课究竟选用什么方法要视教师和学生实际情况而定。只要“省时、启智、轻负、高效”就是好方法。化学教学首先要重视各种基本方法,如演示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其次要根据教学要求、教材内容和具体学情,特别领会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挖掘信息和科研探究的能力,着重运用探索法、讨论法、自学法等,并注意各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以保证教学过程最优化。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化学实验,认真开展实验设计,让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例如对于《原电池》一节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设计来完成教学: (1) 观察锌板和稀硫酸反应。 (2) 若锌板和稀硫酸反应,改用铜板接触锌板,有何现象? (3) 锌板和铜板在稀硫酸中不接触,而是通过用外电路导线连接,有何现象? (4) 将稀硫酸换成蒸馏水重复实验,发现什么问题?上述实验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原则设计。学生在完成实验过程中,经教师点拨,不仅能掌握知识,而且能训练和提高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王磊, 胡久华.高中新课程必修课教与学 (化学)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3]张玲.高一化学新教材教学实践的体会与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 13, (5) :143-144.

英语新教材特点 篇10

关键词:高中政治,新教材,教师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不断更新, 对于各学科教材的修改和完善也备受关注, 自从新教材出版以来, 对于如何应对其新特性的研究不断开展。高中政治课程教育是高中教学中重要的部分, 也在不断完善其教学方法和教材。

1 高中政治新教材的新特点

1.1 强烈的时代特性

高中各门学科中, 政治课与社会变革的联系最为紧密, 时代性最强。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随时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经济发展的新动向。主张探究社会生活, 能迅速而直接地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习的过程和终结又能把研究性的成果得以展现和评价, 保证学习内容的更新, 时代性得以体现。而信息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能在巨大信息量的前提下开展学习活动, 同步新闻、滚动信息保证了学习者涉足知识的时效性, 更好地理解教材和生活, 理论联系实际。

1.2 高度的开放性

信息资源是丰富且开放的, 一方面, 当代高中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他们较多地接触日新月异的现实收获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 高中德育教学注重培养完善人格, 发展个性, 而德育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和基本点。通过网络、报纸、电视新闻等可开拓学生视野, 发展学生兴趣, 完善学生人格。

2 高中政治新教材的新特点挑战老师的把握能力

尽管教育部门和学校为了配合课改的顺利进行多次对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 但是由于新课程变化幅度大, 旧有体系使用时间长, 政治教师普遍认为对新课程把握尚力不从心。相对于原来的课程, 新课程增加了文化、法律、伦理道德、科学思维、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这些课程内容中的相当一部分, 特别是涉及到传统文化、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内容都是教师过去所不太熟悉的, 需要教师自身加强学习, 掌握这些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实效。另外, 对于新课改变化最大的也是一大亮点的选修模块的处理方式是学校教师比较困惑的。

教学实践与高考压力如何平衡是最大的问题, 教与考、内容与标准的表现不统一。从新课程的要求和参考书练习给出的样题来看, 教学内容与要求过于偏低、偏易, 这是否达到了将来高考的要求或者说这样的新课程要求下的学生是否能适应高考, 师生甚至家长都存在严重质疑。六个选修模块的内容几乎是新增设的内容, 而且它们以专题形式呈现, 没有明显的教学内容的章节, 这必然将给教师们的教学带来更大挑战。

3 高中政治老师应如何应对新教材的新特

3.1 正确处理学好基础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过去,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 不太重视能力的培养, 总是埋怨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差, 究其根源就在于传统的教学法, 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学生知识积累, 其结果知识只是贮藏在学生的大脑里, 却很少用它来使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都知道基础知识和能力二者密不可分。能力以知识为基础, 有了知识才能不断进取, 有所前进, 有所创造。知识又是以能力为条件, 有了能力才能使知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政治课教学既要讲清概念、原理, 使学生理解概念、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又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和能力不可偏废, 否则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2 政治课教学要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政治新教材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等都是开放性的, 旨在努力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亲自体验、主动探究, 在学习活动中发展, 在发展中学习。

首先, 要开放的课程资源。政治新教材不是供教师讲授的, 它是教师引发学生活动的工具, 是学生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 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其次, 开放的教学形式。政治新教材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 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教学活动形式不拘一格, 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类型。只有形式多样才能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全身心地感受, 在自然和谐中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认识。

第三, 开放的教学时空。政治新教材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上也可以灵活机动, 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个课时内完成, 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 可在课堂上完成, 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这样就给教师捕捉课题, 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留有空间。政治新教材的实践性决定了我们应该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框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观察, 到工厂、农村去参观访问, 到社会上去调查了解。总之, 只要是教学活动的需要, 那里都可以成为教学活动的课堂。

3.3 加强教师的培训

教师是新教材实施成败的关键, 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新教材的教师培训机制, 最终实现由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新教材的讲解工作。

首先,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系统、扎实地做好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除了不定时组织教师到外校集体学习、培训的方式外, 还可以在日常工作中, 多组织教研组集体讨论, 交流心得等活动。

其次, 教师应积极研究新课程, 明确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吃透教材, 恰当运用教材, 努力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点、教学点。正确处理新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材与多媒体教学之间的关系。

3.4 树立新的教育观与学习观念

首先, 政治教师必须明确课程改革是与时俱进的, 是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必然需要。以传统高考为代表的应试教育必然得到改革, 最终转向素质教育。虽然相对其他学科, 新课标对政治学科的变化较大, 但政治教师仍然要坚定树立新课程的教学观、评价观, 保证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其次, 学生是新课程教学的主体, 学生必须树立新课程学习观, 加强对于政治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坚定信念与信心, 跨过高考展望未来, 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准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将新课程的基本内容划分为学生自学和课堂讲学的内容结构, 积极开展自助性的学习活动, 提升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

3.5 政治新教材的教学必须追求以人为本的理念

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培养和人文关怀, 在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中, 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 本课程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 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在课程设计思路方面更是史无前例的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 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这样做既着眼于学生升学的需要, 又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 体现着新教材对人的尊重与关注, 因而洋溢着浓郁的人文关怀色彩。

参考文献

[1]田丽萍.高中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事业, 2010, (2) .

[2]窦迎飞.高中政治新教材教学进度“迟滞现象”之我见[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 2006, (3) .

[3]李文斌.资源共享视野下的高中政治新课程研究性学习[J].教育事业, 2009, (7) .

[4]高春艳.开放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J].新课堂研究, 2010, (7) .

[5]凌坚.浅谈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中的人格教育[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8, (3) .

英语新教材特点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材 例题编写 特点

0.引言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主要载体,是开展教学、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资源【1】。教材特点是指教材中与众不同的地方,或者具有一定的优势之处。例如内在的编写特色、外在的包装特点等。小学数学的例题编写特点主要体现在数学内容、教学活动、问题设计或图文呈现等方面。教材例题编写特点决定着教材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对人教版、西师版与苏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例题进行分析。

1.研究方法

主要根据教材的知识领域、情境倾向、情境类型、有无插图、有无点拨、启发方法、思路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2】。其中知识的领域方面要将教材内容分为不同的部分,分别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其他。情境倾向分为农村、城市与中性。根据不同的地域空间分析教材中是否涉及到相应的情境。情境类型主要分为生活情境、数学内部情境与动画情境。插图主要是看教材中的例题有无设置相关的图像。点拨主要是例题当中是否有点评或提示等内容。启发方法体现在教材是否涉及到关于思考方面与探索方面的方法。思路方法是指例题中有无出现多种解决思路或方法。

2.例题编写特点探析

2.1知识领域

在三个版本当中,人教版的例题共有321道,西师版共有395道、苏教版有332道【3】。再进一步对其中的教材中各个部分的内容进行统计,最后计算其概率,得出这三个版本知识领域的比例为6:3:1。

2.2情境倾向

接着进行情境倾向的分析,这三个版本的教材例题中,人教版的中性情境倾向最高,占据总例题的91.6.6%,西师版达到80.4%,苏教版占有93.5%。因此,这三个版本的小学数学例题适应不同地区的文化,其中农村地区的教材也适应与城市的教材,从而为城乡教学提供了公正的情境基础。

2.3情境类型

在三个版本进行情境的设置分析中,生活情境类型占有63.2%,人教版占有62.2%,西师版占有63.6%,苏教版占有62.0%。从而表明,这三个版本中的例题在设置生活情境方面,能够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到数学知识,符合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互结合的教学体系。

其中属于内部情境类型的例题比例为31.1%,其中人教版占有30.8%,西师版占有29.2%,苏教版占有33.1%。从数据中可以发现内部情况类型的例题少于生活情境。其主要是由于生活情境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在生活情境例题中需要将其转化为数学内部情境。因此,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2.4图文并茂

在图文并茂的分析中,对三个版本的小学数学例题进行比较。含有插图的例题占总数的66.5%,其中人教版占有64.3%,西师版占有67.3%,苏教版占有67.1%。通过数据的对比,三个版本的数学例题中都重视图文的设置。在教材中设置图像与文字相结合,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知识内容,从而更好实施数学的解题,因此,图文并茂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一定的帮助。

2.5解答点拨

在对小学数学例题点拨方面进行分析时,得出点拨的例题占有总例题的22.1%,其中人教版的占有20.6%,西师版的占有26.2%,苏教版的占有17..6%。另外,在例题中涉及到点拨方面的一般是采用点评的形式,其中采取的语句形式多数为陈述句。在数学例题中设置点拨,能够为学生的解决提供思路方向,对学生掌握知识点有着一定的帮助,同时对教师的教学发挥着重要作用。

2.6启发方法

在对三个版本的多元化的启发式分析中,发现人教版的启发方法主要为绘图与寻找,西师版的主要以寻找模式与解决问题,苏教版以寻找模式与绘图居多。从而表明,寻找模式与绘图这两种方法使用最多。在数学例题中设置启发方法能够锻炼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更加快速的解决问题。

2.7解决思路

在三個版本的数学例题中,其中有2种解题的思路方法占总例题的14.2%,3种解题思路方法占有3.3%,4种解题思路的占有0.81%,总共占例题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中人教版的解决问题方法占有15.2%,西师版占有17.5%,苏教版占有22.1%。思路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一定帮助,能够提升学生的解决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3.结语

综上所述,对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特点进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不仅能够为学生提高良好的教学材料,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能够对其中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4】。因此,在对小学数学例题编写时,要全面彰显编写的个性化特色,适当的提高含农村情境倾向的例题比重,增强例题的动画情境,适当的增加例题的提示点拨,制定出优良的小学数学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提升小学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宋乃庆,宋运明,李欣莲.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编写特色探析——以西师版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03:

80-85+183.

[2]宋运明,李明振,李鹏,宋乃庆.小学数学教材例题编写特点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02:47-51.

[3]马云鹏.人教社编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特点[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3,06:45-47+51.

英语新教材特点 篇12

1 探究牛津英语教材的特性

(1) 兴趣性

牛津教材重视在内容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特性。牛津教材中大量地使用了看图对话、讨论、小品、诗歌、网页、E-mail、传真图片、小制作等不同风格来呈现教学内容。如牛津教材7A中提到的节假日﹑食品、社区, 7B中的国家首都、旅游、宠物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2) 交际性

牛津英语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Tasks和Activities。教材在每元中都有Tasks和Activities。在结束完一册书的教学后会给学生准备一个Project。这些活动, 有的必须由学生先设计一个Question, 通过问答方式最后完成文章;有的是通过观察、收集、整理完成Our own school newsletter.

(3) 自主性

牛津英语强调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 通过自身的实践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材在编排中, 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的机会明显增多。

以上这些特性要求课堂教学做出比较大的改革, 为此笔者尝试了以下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

2 探索牛津英语的教法

面对新课标的改革, 教师应准确掌握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应选择调整英语教学策略, 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 结合学生实际, 充分挖掘教材

牛津英语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灵活多样,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利用智慧对教学内容加以丰富的构想, 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 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如教学7B“Unit1 Countries and capitals”这一单元中, 课前我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 或问父母等方式获取相关国家首都的信息, 越多越好。在课中, 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具有象征意义的不同国家。学生不仅能准确地说出课本所提及的国家首都, 而且能讲出其他许多国家及首都, 还介绍了有些国家的著名景点。整堂课下来, 多媒体图文并茂, 学生兴趣浓厚,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2) 创设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的机会, 把问题抛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教材7A“Hom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我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份Survey, 要求学生通过调查完成这份Survey, 最后根据调查内容完成一篇文章。在这调查的过程中, 既增加了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 又激发了学生合作的兴趣, 学生兴致很高。

(3) 利用游戏, 组织词汇教学

以任务型教学为核心理念的牛津英语教材, 词汇量明显大于JEFC教材。笔者经过比较发现, 牛津英语教材的词汇量约比JEFC教材的词汇大一倍。面对教材的改变, 如何加强词汇教学, 让学生越学越有兴趣呢?我尝试了游戏的教学方式。如在教学新单词时, 我采取“强读单词”、“摸宝”、“Bingo”的游戏方式, 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3 摸索牛津英语的学法指导

根据牛津英语教材的特点,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学法指导, 才能促使他们自愿自主地愉快学习。

(1) 活化课堂的即时评价, 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

随着牛津教材的使用, 学生知识面的拓宽, 如果教师仅用“good”、“great”的评价已经很难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与当场的震撼。于是, 在课堂教学中, 我根据学生的特点, 把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体化、准确化。比如, 对于掌握单词多的学生, 我会这样评价:“Can you tell us how you know so many words?”或“You are a good teacher, can you teach us?”对于写作写得好的同学, 我会这样说:“Your composition is very different, can you introduce it to us?”这样, 学生产生了愉悦的心情, 记忆单词和写作热情就变得更浓。

(2) 完善学生的自我评价, 帮助学生寻找自我

结合牛津英语的特点, 我尝试让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夹”, 发展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学习档案夹”主要以单元学习目标、学习主题的过程及学习成果展示为主线来建立。其中单元学习目标与牛津英语的Checkout相呼应, 由学生学习完本单元后自己归纳整理而完成。学习主题的过程来源于每天的学习累积, 而学习成果是在学生学习完本单元的话题后, 由书面作品的形式来展示。

上一篇:传统临床教学下一篇: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