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2024-10-10

物理教学中的一些体会(精选12篇)

物理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篇1

《工程力学》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力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后续所开的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同时对今后的工作能力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院的高职机械类专业,在第一学年开设了《工程力学》课程。学生刚入大学,普遍存在基础不扎实、学习主动性不够等情况,并且到了大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等与中学相比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又对新的学习环境不太适应,作为任课教师,应当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尽快适应高职课程的学习,达到教学要求。以下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在《工程力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上好第一次课,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刚入校的大学生,社会经验匮乏,对今后的前途充满期待和梦想,崇拜在工作中成绩卓著的人。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工程力学的主动性,我感觉第一次课至关重要。上课时,首先我会和学生谈谈企业的技术人员如何利用工程力学的知识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题,如找出产品不合格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的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再如找出工程事故中的原因,告知今后在工作中如何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再如如何设计安全可靠的各种设备等。告诉学生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都需要用到工程力学知识。接着介绍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告诉学生这个专业前途美好,但是没有真才实学是不行的,如果工程力学没学好,将来到工厂,就不能做一个合格的技术人员。然后,我会告诉学生,在21世纪,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号召,培养新一代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时代的呼唤,顺应时代呼唤,为激发更多人才的创新能力,全国每2年会组织一次“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江苏省每2年也会组织一次“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目的是多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大学生学习力学与相关专业知识的热情,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现力学创新人才,为大学生提供展示力学能力的平台。最后我会告诉学生,我院连续参加四届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都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同时希望同学们参加下一届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这样,许多同学从第一次课,就对自己严格要求,对成为创新人才和取得优异的成绩充满了期待和希望,激发了学生学好工程力学这门课的主动性和热情。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工程力学》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对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化繁为简、启发引导、互帮互学,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过以下教学形式。

1.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工程力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用到启发引导性教学方法。如在讲解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时,我会引导学生说出物体平衡时主失、主矩的特点,学生会回答主失、主矩都等于零,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再比如在讲到画受力图时,我会反复强调二力构件受力图的画法,紧接着在黑板上画二力构件受力图时,我故意出现错误,把已知方向的力,画成两正交分力,学生利用所学知识,马上就会指出:二力构件的受力特点是力的方向是沿两作用点连线方向,不应该画两正交分力等等。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一些。

2.采用归纳总结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归纳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很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点,然后教师补充、精简,方便学生记忆。例如在讲画受力图时,我精简为三步:取分离体—画主动力—画约束力;讲平衡计算时,也精简为三步: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计算求解;用截面法求内力时,也精简为四个字:截—取—代—平;等等。学生会很容易掌握所学内容并且记忆深刻。

3.采用分组讨论法教学形式。老师布置任务后,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先进行集体讨论,分析解决任务的方法、方案及其可行性,共同制定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在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帮互助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任务完成后互相检查并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与人分享的生活态度。

三、对学生严格要求,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作风

我们知道,《工程力学》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保证企业产品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实惠的理论依据。学不好工程力学将来就无法成为合格的技术人员。学习工程力学一定要有严谨、认真的意识。大多数学生对作业完成的正确与合理性意识不强,我在教学过程中会注重强调今后工作中设计产品是否合理的重要性,指导学生从现在做作业就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重视作业的质量,对于不合格的作业一定要及时更正过来。

四、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要求

一个班的学生,学习情况总会是参差不齐的,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对待方式,上课时按教学标准讲清相关知识,课后布置作业时,难度以基本题为主,对待差生,难度可适当降低一些,对待优生可适当增加难度,鼓励他们参加力学竞赛,让他们每个人都感觉有收获,有成就。

五、开展第二课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成立力学社团,通过社团活动完成指定的任务,激发学生自学、综合应用力学知识的能力,定期组织系列讲座让学生开阔眼界,定期检查评比学生的小制作小创新,激发学生参加力学活动的积极性。

六、组织工程力学竞赛

为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力学知识,引导学生从新颖创新的角度了解我国科学教育发展的新成就,帮助学生更深更全面地了解力学现象、力学理论,培养有志青年利用力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每学期均组织学院工程力学竞赛,选拔的优秀学生参加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以此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多年来,学生积极参加院级、省级力学竞赛,获奖人数及得奖率逐年上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力学课程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学生普遍对工程力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提高了自主学习力学理论的自觉性,也提高了学习力学课程的自信心,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以上所采用的这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力学应用能力,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连续四届我院参加的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也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物理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篇2

安远中学 颜瑞芳

语文教学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要全面系统地去研究和讲解,不是一时半刻能做到的。在此,我仅从写作、对待学生以及对自己的要求三方面进行一些简单的总结。观点想法不算成熟,有待大家共同探讨和激励。

一、关于写作

几年下来,我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学生语文成绩很好,也写得一手好文章,可是他们中大多数不太喜欢语文课,因此上课也是漫不经心的;另外一些学生很认真,语文课上老师说的每句话,板书的每个字,他们都会记录下来,可是语文成绩却不尽如人意.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结局?原因很简单,前者爱看书,而后者却把看书当成了任务,努力完成,体味不到其中的任何乐趣.针对这种现状,我认为语文教师给自己的定位就十分重要了.首先我们要充当引路人,引领我们的每个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其实,想想我们自己,当你把阅读变成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还用担心读书认真不认真的问题么?所以,面对初一的学生,我并不急着分析课本,而是向他们介绍中外名著,把其中的经典情节用幽默的语言简单的讲给学生听.这样做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吊起学生的胃口,让他们自发的去找名著阅读,这样比你苦口婆心的向他推荐,声色俱厉的强令的效果要好得多.其二,分析课文时没有一个人喜欢板着脸的严肃说教,孔子说的好:“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找到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相关话题后,我尽量让学生笑着听课,随意发言,只要是跟这个话题相关的,你想说就说.慢慢的,学生有了更高一层的要求,他们有了写的欲望,很想把心里话写下来,因为是自发的写作,他们也会自觉的锤炼字词,不厌其烦的改.我想,到了这个程度,我们还担心学生不愿意学习语文么?

其三,注意语文课的深度.我觉得语文学习决不能停留在表面.所以,我经常给学生读美文,引导学生讨论其中蕴涵的哲理,提醒他们其中优美字词句的意境,并要他们写下听后感.这样训练的结果,学生从文章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而且因为听的多,视野也开阔了,写起作文来也是素材多多,观点新颖,经常会有让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出现呢!第四.让学生养成写随笔日记的好习惯。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一方面为将来提供了一个回忆的出口,让大家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另一方面也是为写作积累素材。很多学生一到写作时就觉得没有东西可以写,就是因为缺少了生活的素材。第五,养成摘抄的习惯。但凡平时觉得优美的语句,可以摘抄在一个本子上。还有一些名人名言啦,名人事迹啦,作为写作时的范例引用,增强写作说服力。不至于使文章显得过于空洞。

第六,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要求每一位同学按照学号的顺序,一课一生,在课前三分钟进行一个简短的演讲。一方面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口才。另一方面,他们为了演讲势必要做一些演讲准备,收集材料等。对写作也是有益的锻炼。以上是关于加强写作能力的一些浅见,写出来只是想告诉大家,语文教学效果的呈现必须以老师与学生的完美配合为前提.若忽视这一点,教语文真成了费力不讨好的事了.二、语文和德育相结合,给予人文关怀

语文是综合性最强的一门人文学科。通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更要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强调“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在成长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关爱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智商、情商等都不尽相同,但都有其自尊心,无论他们属于哪个段的学生,教师都应当给予关爱,因势利导。

1.给优生以雄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求他们力争第一,要有向前冲的干劲和勇气。对他们的要求也似相当严格的,因为严是爱,松是害,不可以让他们有居高临下趾高气扬的心理。落后就要挨打,要激流勇进,奋发向上。

2.给中等生以信心 大部分学生都是处于这个阶段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而很多同学乐于或者满足于处在这个位置,懒散消极地对待自己的成绩。在这点上,平时我故意表现得对对优生热情些,让中等生有很大意见觉得我偏心。我告诉他们,老师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情感,多少都会更喜欢某些同学,讨厌某些同学。要让老师喜欢你,偏心你,那么你就要做出点什么让我注意到你,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或讨厌,我喜欢遵守纪律又上进的学生。这强烈刺激了他们的自尊,心里会产生超越某些我偏爱学生的念头。而且我按时他们每个人都有成为我偏爱学生的潜力,都可以做到,增强他们的自信,他们努力赶超,扩大了优生的范围。3.给差生以上进心

当然,差生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我们应当尊重这类学生,不可以嘲笑歧视他们。给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知道自己不必别人差,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并藉此鼓励他,促使他上进。这样,这些所谓的差生就会有上进的干劲了。可以说,我绝对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而且班级中的很多事情,恰恰正是这些所谓差生在起着推动作用的。我把一些学生不太好的学生也纳入班级管理的干部队伍中,因为我发现他的成绩虽然不太好,但却有很强的亲和力和领导能力。所以,这类学生原本是想辍学的,但在担任班干后,有了上进心,不再自弃,还能带动起其他学生努力扮演好学生角色,不放弃学业。“天生我才必有用”是我给他们的座右铭。

除此之外,我觉得课堂上还要顾及每个学生。保持一个适中的教学速度和进度,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听懂,都有所得。上课时也多采取些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多让学生讨论思考,提问涉及优、中、差生,让优生有挑战感,中等生有紧迫感,而差生也不会失去学习的信心。

三、教师对自身的一些要求

除了对学生要求以外,教师也应该对自身提出一些要求,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比如我是一个乡村教师,我就必须注意到学生的城乡差距,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我对自己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指导着我们的教学行为,对于教师而言,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教授新课程。因此,教师除了教授课程外,也应该自身不断学习,更新理念,多参加些培训,不断提高更新自己。才不至于和时代脱轨。

丰富自身的知识。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育者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只有自己的只是厚度增加了,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才能应对学生随时提出的一些问题。

经常做自我反思。每堂课后,根据教学情况,对该堂课的亮点与不足做一个总结反思,这有益与我们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师应该在 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 中 不断进步与成长。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篇3

【关键词】化学实验 实验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87-02

临夏州教育局和康乐县教育局举办的初中实验操作技能竞赛,内容有准备实验及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结论、实验创新等几个环节。通过化学技能竞赛我认识到,化学实验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注重演示实验。(2)注重分组实验。(3)注重实验习题。(4)注重兴趣实验。(5)注重实验的设计及原理。化学学科具有高度抽象、反应原理错综复杂、化学用语枯燥难记等特点,这些都决定了学习化学的艰难性。如果我们从知识背景出发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实验教学,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知识水平出发,让学生用化学眼光看问题,用化学头脑想问题,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化学教学成绩。

一、围绕实验的“三大原理”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

化学实验中的主体内容可概括为:(1)实验原理;(2)装置原理;(3)操作原理。教师在化学实验进程中,引导学生围绕上述“三大原理”探究、理解、辨析,自始至终渗透思维训练。“实验原理”即反应原理,指每个具体的化学实验,反映了或说明了或推断了什么样的物质发生何种变化。三大原理关系是:变化实质——定量关系——反应条件——仪器选用——配套组合——连接顺序——操作技能——观察记录;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实验。学生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出错较多的是:有些仪器、药品、器皿和其他材料选用不合理,实验操作开展不了;不能熟练正确地按顺序组装所用仪器;实验结果明显,但推理结论不准确。也就是对“三大原理”掌握不够,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分析总结。

二、养成细心观察实验的习惯,为创造性思维夯实基础

化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意识到化学源于生活。如讲二氧化碳不供呼吸的化学性质时,引用一段真实事件“半个西瓜三条命”,使学生认识到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是危险的,认识二氧化碳的危害。再举日常生活中用面碱所蒸出的馒头膨松可口,就是碳酸钠能跟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又举例打开汽水瓶盖可见有大量气泡逸出。做二氧化碳易溶于水的实验,塑料瓶变“瘪”,这些现象学生好奇,情绪激动,但观察实验目的不明确,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气体物质的溶解性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思考。在实验技能竞赛中学生表现出小组内成员配合不协调,实验现象及结论描述不准确,小组成员补充的少。我们教师给予学生最大创造性思维空间,让学生自由讨论、设问、分析、教师启发、点拨,让学生真正成为实验现象的发现者。

三、教师应借助典型的化学实验对学生合理规划、分阶段、分层次实施

如物质燃烧时有不同的特征、现象,气体燃烧时产生火焰、固体燃烧时产生火星及火花。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或黄色)火焰,但刚点燃时听到爆鸣声,说明氢气和空气接触,氢气不纯;镁带、细铁丝燃烧产生火花;而硫粉是固体,为什么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而不产生火星呢?原来硫加热先液化后气化,硫蒸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还有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遇火能燃烧;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不是气体而是五氧化二磷的固体。教师特别注意,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直接受到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的影响,内因是变化的基础,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还有凡是可燃烧气体点燃前必须检验纯度。

四、有些演示实验改为实验设计,还可灵活运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演示实验生动、简捷,有效培养观察力;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如讲铁的化学性质时,让学生在10天前准备材料,做铁生锈的家庭小实验,课堂上展示、讨论得出铁生锈的原因。才能想出解决防治铁生锈的办法。在实验技能竞赛中有一组学生用实验方法鉴别四种无标签的物质,但学生对有特殊颜色的物质不知道,不会设计实验,不会探究用哪些已知物质去鉴别其他物质,结果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实验结果不正确。学生对已有知识不会利用,不会思考,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记忆。

五、教师在化学实验中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不要背实验。化学实验离不开实验仪器、药品。但学生在实验时使用仪器不规范,取用药品用量不适中,实验步骤不完整,实验结束时,台面清洁、仪器洗涤、废液处理、仪器药品归位做得不好,实验报告填写不规范,没有实验创新。这些细节我们在平时的化学实验中都做到了,但对学生要求不到位、走过场,养成教育跟不上,学生的出错应成为每位化学教师正视的问题。

总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育学生用化学眼光看问题,用化学头脑想问题。在化学课上传授他们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用化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化学实验教学才能讲的到位、做的到位、学生学的到位。

传感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篇4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 提高学生的自信力

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 激发学习兴趣是创造一种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可见, 能否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学生通过建立自身对知识点的学习兴趣, 就能以更大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成效。开学第一课, 笔者通过2010年上映的大片《阿凡达》剧情片段引入物联网的讯息, 继而引出传感器的概念, 当大家把注意力和兴趣投放到电影上去的时候, 对于传感器的理解也就自然而然掌握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应该引导这种兴趣, 并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模式让学生保持、发展这种兴趣。有一次, 在压电式传感器实验中, 笔者由家用的电子点火器引入, 告诉学生压电陶瓷片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明白了其工作原理, 学生恍然大悟, 操作上更有条理, 学习实践课的热情也高涨。

二、变革教学方法, 实践理实一体化理念

传统教学方法, 首先是安排理论教学, 然后才是实践训练, 从理论到实践。这样做, 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在教学中发现, 学生学习理论比较困难, 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实践与理论衔接不理想。笔者认为, 应该在学中做, 做中学, 不能与数学、语文等理论课一样, 要先让学生实践, 有了认识后再学习理论效果较好。笔者在介绍干簧管磁敏传感器实验所需元件时, 直接在实验室展开课堂教学, 进行元器件的识别、检测。虽然其中一部分是最常见的电子元件, 但由于学生没见过或见过没有注意或注意力不够, 学生在学习时教师只能纸上谈兵, 学生难有感性认识。之后, 笔者让学生进入实验室了解、触摸元件, 讲解、对比、讨论, 学生合作学习, 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识别电阻的色环、二极管的正负极, 并用仪表进行测量。通过学习, 学生学会了识别元器件, 掌握了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江苏无锡●冯晓兰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注意力, 提高其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观察能力, 就能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笔者在光电传感器教学实验中, 首先要求学生每人用自己的万用表进行元器件的检测, 判断三极管的三个电极及型号、二极管的正负、光敏电阻的亮暗电阻值, 由电路原理图分析入手, 先从理论推导上揭示电路的工作原理。其次, 引导学生搭接电路, 观察电路的实际现象。观察区别各小组得出的数据, 并进行思考:为什么不同测量结果下的电路, 最终会得到同样的现象?由此, 在实践过程中去反向验证理论知识,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融会贯通, 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 提高了学习能力。

四、通过学习过程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传感器知识在科学技术及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 没有传感器, 也就没有人类现代化的生活环境和条件。那么, 在传感器的教学中, 如何去引导学生的创造性呢?对此, 笔者摒弃了传统教学中由教师一手安排好实验流程, 学生按部就班去操作的验证性实践。而是让学生先对实验过程进行认真预习, 按照需要实现的现象或目标, 设计出实验电路, 然后写出实验报告设计。这其中, 我们学生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 全班自由组合, 分组进行选择方案、分析电路、计算参数以及列出实验步骤和测试方法等, 然后进入实验室实践。在实践过程中, 教师进行引导,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得出实践的步骤、方法, 要采用哪些工具。每个小组写出实践预案, 报教师批准后实施。这样, 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工作、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了趣味性, 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 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保持学习热情, 进行知识的传授, 还要教给学生知识创造的规律, 教给学生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 授之以渔。虽然职校的学生相对来说自控能力和行为习惯较差, 但是他们的思维还是比较敏捷的, 遇上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强。要让学生从“让我做”变为“我要做”, 使学生由被动转向主动学习, 这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有极大的影响力的。

以上是笔者在传感器教学中的一些感想和心得。传感器知识应用范围广, 知识学习难度较大, 我们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 总结经验,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

摘要:传感器在当代科学技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要分析传感器在当今社会的广泛应用, 让学生了解传感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因为传感器知识学生接受较困难, 所以要优化教学方法, 增强有效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传感器,实践课,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于彤.传感器原理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物理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篇5

素描基础教学最主要的最根本的是解决造型和结构,如果这个主要问题解决不好,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举步艰难,遇到几乎是难以克服的困难,而这恰恰又是在教学中最常遇到的问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遵循素描教育的规律去研究、掌握它,在工作中正确地运用它。

现在的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普遍存在着美术基础差,对形的把握能力弱,对结构缺乏认识,学习主动性较差等问题,但是个体的程度又不一,表现的方式各有差异。我就分层次教学:1~8周(几何体静物组合结构素描)、9~10周(静物素描临摹)、11~13周(静物素描写生,主要要求形体结构准确,会找大的明暗关系,增加难度)、14~20周(提高要求,部分同学半开静物素描,进行深入塑造)。每天安排半小时的速写。第13和20周分别进行静物素描的考试。应该说经过暑期的几何体训练,在这样的基础上这样的教学安排是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的。刚开始时,有的同学不会起稿;有的同学构图起稿很草率、随意;有的同学在对写生对象的观察上,缺乏整体观念。很多同学在画面上表现出用笔生疏、构图零乱、松散、没空间感、构图不美的现象,更主要的是“形”的问题很突出,比例、透视严重不准。有些同学由此而影响了信心,使学习积极性下降,不愿意学,有的同学甚至退出美术班。此时,对这些现象,需要的是和同学一起去找出问题,耐心地去帮助解决,并对他们画面上的一些好的因素加以肯定,而切不可嘲讽打击。当时,班上有位同学造型能力较弱,缺乏基本的练习,作画时不假思索地拿起笔就画,在构图上、比例上反复很大,很难达到基本的要求。但他又有个优点,用笔大胆、线条有力,在画面感觉上很大方。这时,在解决他不足的同时,鼓励不丢掉自己的特点。一个单元结束,在下一个教学单元时,我又提出一个新的“重点”问题,围绕它重点解决,如:学生的观察不细、理解及认识能力不足,在画面上表现出来就是“简单、苍白”,这时要求学生先不要急于去画,首先在观察、理解上下功夫,要充分深入地去认识对象,从内在结构上去了解,结合外在特征,把这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在把握住“形”的基础上,多做“加法”,只有主观上认识到了,才能在画面上表现出来。

在具体教学中结合课程设置分阶段地向学生讲解素描中的一些概念和要求。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和其他著名画家的理论,我归纳为:线条、形体、结构、明暗、空间、质感、效果。

(一)线条

在线条讲解中理解色交界线、面交界线、外边线、轮廓线等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用线条造型。比如用线条来画物体,首先对物体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可以用线条结成网和结成面的方法来表示物体体面结构的转折关系。当一个面转到一定程度,那个面就成为一条线,也就是线条可以表现体面关系。用一根线表示出其面的关系就应该在这根线的头尾用心刻画,同时注意线条的穿插关系和线条的轻重变化。另外,通过指导欣赏一些用线造型的作品和透明物体的写生去感受它。

(二)形体

形体就是物体的轮廓线。掌握形与形的比例、体块与转折细节等。掌握形的比例的几种基本校正法:A、垂直线与水平线的校正法。B、斜线校正法。C、点的校正法。D、对比校正法等。把各种形体分解归纳成几种比较简单的几何形体。

(三)结构

结构即物体的骨架,物体的结构也可理解成物体的构造。利用线条的穿插、轻重去表现形体、前后、虚实。用水平线、垂直线、中轴线、斜线、切线以及曲线等分析手段来表现出物体的结构关系。

(四)明暗

物体受光以后出现的明暗关系,要掌握明暗的形成、明暗五调子、明暗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法等。要求学生在作画时,在涂明暗调子的过程中始终树立形体结构的观念。

(五)空间

静物素描就是要求学生绘画时在一维空间的纸面上表现物体的三维空间。让学生理解实空间和虚空间,注意物体边缘线的处理,物体投影的处理,注意从明到暗或从暗到明的转折处,此处是关键点,起到表现体积和空间的作用。空间的一般表现法:前实后虚,主实次虚,互相衬托。

(六)质感

即是物体的质感。不同的物体质感不一样,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坚硬,有的松软,利用作画不同的表现方法塑造出物体的这些特性。例如:石膏坚硬、光、亮、白,受光面和背光面对比大。又如苹果光滑,高光强,表面细腻等。

另外,在每月月底,我基本给学生进行一次静物素描的默写考试,平时要求学生坚持画静物速写,训练快速抓性能力。同时使学生从相对枯燥的基础训练中获得一点乐趣和培养艺术的敏感性。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素描能力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当然在具体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差异很大,我的教学经验不是很丰富,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期望各位能给予指正。

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我总结了自己在上课时的一些优缺点。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在上画花鸟一课时候我没有单单教他们国画的画法,而是讲有关国画的知识基名家名作以及他们的历史背景,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慢慢吸收我说讲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文化了解国粹是我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

2做为教师的我,没有能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知识没能做太多的延展,只是在自己的美术领域里传输知识,所以以后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识,3 我在上课的时候 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 范画,甚至故事,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4在课堂上我 注重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5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美术课教学反思

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 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 所以光有一个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做哪些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电影录像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电影中所要表达的深层次含义。通过电影他们能够更快的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历程,从而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比如:欣赏课的学习,我使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古今名画,让大家了解两位画家的画风的不同,用笔的不同,内容针对的读者的不同。这比光说要有效果的多。开阔视野, 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8、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

加强了课后辅导工作,培养了一批学生中的美术带头人。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热情。由于学生的基础差、起步慢,且没有接触过此类的专业训练,故训练必须从零开始。我在课中着重抓基础训练,并根据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掌握基础的层次不同而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尽可能使他们感觉到在快乐的玩耍中掌握技术和技能,即乐教乐学。并巧用启发思维,让他们能举一反三,做到有所领悟和创新,掌握一定的训练规律。总之,训练过程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做到精讲多练,处处体现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在课中对他们进行思想规律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锻炼他们的性格特征,做到抓素质训练,促进全面发展,突出一技之长。

突出了学科的特点,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有利于学生发挥个性。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这个教材从观念、结构、内容等几个方面都强调了创新。因而,我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思路上较之以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上“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一课时,我就改变了以往那种教师主动介绍,学生被动听的模式,进行了角色的转换。因为欣赏内容、种类、风格等差异性,且学生自身的限制等因素,故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本课中较具有代表性且为公共所熟识的作品“西方装饰风格”的相关资料;以点引面,提高学生欣赏的兴趣以及求知欲望,解决了欣赏课的乏味性。在引导阶段,首先让学生交流对不同历史时期代表作的看法、认识以及体会。可以肯定的是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确实是很丰富的。在分析阶段,由于事先的准备已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学生们都能且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虽然分析有欠妥当的地方,但已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对于未经证实或者模糊的问题也设置成课后拓展的内容,布置学生课后完成,作为今后交流的材料。在整堂课上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让学生领悟中国艺术的深层意蕴。整堂课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收集资料的能力等等。这种角色的转换,学习方法的变化,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重视评价的作用,以学生发展为本,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随着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我及时对学生的讨论作出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肯定和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感受学习成长的欢乐。以此唤起他们的自豪感和自尊感。进而促进学生发展。

不足之处及改正措施:

一、在教学过程中,虽然绝大多数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评述,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只作探究状,人云亦云,不能积极地参与到课程中来,对这一小部分同学要进一步给与关注,找出他们自身的闪光点,鼓励、肯定,充分在兴趣上做文章,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争取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本节课采用了自主型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节奏的把握上不够张弛有度。要适时做好引导,以控制好课堂节奏。

三、教师自身也要加大学习力度,不断发展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一: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这堂课教学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以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入手,引入主题,突出课中的知识点,背景音乐导入激发兴趣,体验情景教学之乐。来达到以“趣”入题、引路,以“美”入情、入境。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教学过程之中,为深挖教材中的想象因餗作出了铺垫;为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提供了催化和向导。唤醒学生带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参与标志设计的学习活动之中。虽然实际的教学效果和备课的设想有一些差距,例如备课时我预计讲10分钟,后面全部留给学生,但课上学生对前面基础性知识反映的没有预想的好,所以即使调整到了17分钟,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交流、创作中得到较大的发挥做好铺垫。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最大的震撼,进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人文精神。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激励学生大胆创新。学生是创造的主体,又是活动评价的主体。正如“教育的使命是使人变得更自由、更有创造力”,在为自己班级设计设计标志时,学生设计的就很大胆,有特色,并且效果很好。这样的设计给学生松了绑,任想象驰骋、任情感激荡。学生的主体参与、情感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开放、多元的评价作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

2、我在上课的时候 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录像范例画,甚至名言,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3、在课堂上我注重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亿吨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4、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5、教育机智上的处理得当,如即将结束课程的时候,一名学生还要到前面说说自己的作品,我没有因为时间问题而拒绝他等。

6、在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班级特色,夸夸我们的班集体时,同学们体现了极大热情,因为在学生眼里从来都是得到老师的夸奖和表扬,这一次由自己对同学对班级特色和优点进行列举和夸赞。这一环节的设计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了学生为自己班级设计标志的热情。二:反思不足之处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虽然时间不够,但是做为教师的我,没有能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知识没能做太多的延展,只是在自己的美术领域里传输知识,所以以后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识,以满足课堂的需要。

2、学生活动时间相对不足,和预设有一定的差距,3、在标志设计方面学生们对美术形式多样性表现、美术材料的运用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困难,不能将自己的一些很好的创作想法通过作品准确的表现出来。在这些方面,今后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应多加指导和训练。

4、过高的估计孩子们地理解能力,使得孩子没有很快的完成我的设想。这样时间上出现了前松后紧的情况。对制作班级标志,我的要求还应该再具体些,强调标志的特点,它与我们平时绘画是有区别的。

5、学生在自行设计时,我想设计成三四人共同完成一个作品的创作效果这样会更理想。这样不但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也会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班级标志的含义——代表大家的意愿。

6、其实我知道每一堂美术课生成的东西远远比预设的要多的多,在课堂生成时把握的不够即使、不够理想。

7、教学语言有待于进一步简练和提高。三:反思改进措施和教学感悟

1、对待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总结起来还是教学经验的缺乏、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不够和对新课程标准把握不好导致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积极的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多研究课标,多和学生接触、多听友经验老师的课、多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并且及时的总结反思,假以时日我想我会解决以上不足之处的。

2、通过本课我更加坚信美术课堂的生成比预设要多,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思维的个体对于美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有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个蒙娜丽莎,美术教学,从一个主题到作品出炉,可以千人一面也可以千差万别精彩纷呈。《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所以,开始我设想,课前设定越多,课上学生的自由空间也许就越小。教师不要急于教给学生什么,也不要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重要的是,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亿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可事实上,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简单,我特别关注的来自学生自身的“突如其来”的内容并未折射出太多的智慧光芒。我分析是这样的:

1、我认为教学亮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生成”不曾“预设”,突如其来。由于教师没有弹性“预设”,没有为这些“可能”和“不确定”的发生留下了足够的时空、足够的思想和智慧的准备,所以当这些“可能”和“不确定性”发生时,显得惊慌失措,乱了方寸。

2、企图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自我实现发掘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学的生发点,过分相信学生自我生成能力,结果轮番的信息轰炸让学生“狼吞虎咽”,造成“面面俱到,等于不到”的局面以至于丧失美术课特点。

3、面对不可捉摸,虚无飘缈的生成智慧,我唯有不断的增加自己的知识量、课堂实践、在自主学习和教学目标达成之间找到平衡。我相信精彩,在预设和生成平衡之处!

一、反思:以上教学片段,教师是不是对所谓形式追求,对美术课以外的知识重视程度大大超过了对美术本身特点、知识和内容的重视。《美术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学中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物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美术奠定基础”。我体会:美术课毕竟是技能性很强的学科,这是美术课自身的特点所决定,整堂课,学生不停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与美术课不相符合的活动,给人的感觉这堂课就是游戏课。如果教师不能将美术教学的落脚点很好的迁移、回归到美术教学来的话,那么这样的教学形式只能是娱乐游戏,对于美术课来说,这些教学形式又有多少价值呢?

不能突出情感态度,忽视知识技能学习

从开学两周情况来看,初二学生情况更加稳定。不管是教学工具、材料的准备还是上课纪律和要求都能很快进入状态。初一新生由于新到一个环境,对周围的人和事都不熟悉,显得有点稚气、活泼、好动。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积极性还要进一步养成,虽然第一周已经给他们制定了一些上课的要求、纪律和需要携带的工具,但很明显每个班都有几个学生还是没按要求做好。

教学方面,初二以图案为主,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浅出,从学生反应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提笔做,有些作业还相当漂亮,当然,时间上的掌控是比较关键的。初一学生以漫画带入,比较符合学生个性,作业选择有难有易,由于下周才收作业,所以作业质量暂时不知道。从课堂反应看,都比较活跃。

这两周初一美术课以风景画和静物构图为主,初二美术课则以自画像和面具制作为主。从学生课堂反应跟课后作业反馈看来,我有以下思索。

学生的领悟力很强,对生活观察仔细。比如:初一学生学画风景画必须掌握一点透视原理,而透视原理是比较难以讲清楚和实际运用出来的,可是初一学生经过图片和实例,大部分学生都能明白透视的基本原理跟基本表现方法,让本节课作业得以顺利完成。

其次,学生的表现力也很大胆,初二学生的自画像作业也很有特点,敢于把自己的性格在画面中表现出来,很有创意。

物理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质量评价

【中途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1-0-01

教学质量是院校的生命线,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建设与发展的永恒主题,尤其是在当前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的转折时期,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保障问题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1]我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筹建于2005年,2006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我院在成立的时候就很重视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但由于没有太多经验,所以我院采用了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即以学生评价为主,督导评价为辅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为适应现代高校教学管理要求,我院在成立不久后就引入教学管理系统。学生可网上对其任课老师进行评价。但在进行学生评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

第一,一些负责任的教师在课堂和考试纪律方面对学生要求较严,致使部分心智不成熟的学生耿耿于怀,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对该教师的评价较差,导致评价结果不能客观反映老师的真实教学状况和敬业心。

第二,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专业上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还有限,易受到教师态度、考试成绩、学习动机、情感色彩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也导致评分的不公正。[2]

第三,因领导重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而该结果往往与老师切身利益如晋升、申请项目等密切挂钩,有些老师可能向学生屈服,并引发一系列更为严重的后果,如:学生不认真复习而不担心被抓补考,老师上课越来越没有激情等等。

第四,学生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的积极性不高。有的说要参加活动没有时间;有的就直接说这和我有什么关系。总之,学生对教学评价的认识不够,学生参评率就不高。

对于这些情况,我个人认为:

第一,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中心,学生对老师的工作热情、教学方法等有着最为直接的感受,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有较为权威的发言权,所以,在我国有很多高校以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评价标准。但是,重点高校与高职院校的学生又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重点高校的学生相对来说学习态度较好,所以让该学生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时,可能误差值较小。

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与技能,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是不可分离的两个组成部分,其中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教学的优劣和学生对学习的投入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但在目前的教学评价中,教师虽为教学的主导者,却只能被动地接受学生的评价,这种不合理的状况,颠覆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为了让学生打高分,有的教师会照顾学生的反应,尽力让学生感到满意。[3]

就目前我院的情况,我觉得应作以下调整:

第一,在本次的教学质量评价中,我提前一个月发通知,并督促各系部通知学生做好教学质量评价的准备,甚至让辅导员告知学生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性。

第二,虽说教学评价的具体工作已安排给各个系部,但出于全局考虑,我以教务处名义租用了四个大机房,并安排在不同时间段开放给各系部学生进行评教,我要求辅导员陪同学生一起到场以便答疑和维持纪律,不让学生借机利用网络进行无关行为。

第三,我在学生评教的不同时间段向各系部公布了该时刻的各系部各年级各班的学生评教率,并让各系部催促相关学生尽快进行网上评教。

第四,对于那些没有参与网上评教的学生,我采取了一些惩罚措施,如:取消该学生参加下学期的公共选修课的资格等。

由于我院刚成立不久,目前只能按照其他高校的方法进行教学质量评价。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我觉得应建立同时包含学生、同学科教师、评估专家、领导等管理干部、企业用人单位等5个方面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我们应将学生的评价分数比例相对弱化,而且只有对该门课程专心听讲,相对优秀的学生才有资格评价教师。在新举措下,教师就不用担心因严格课堂和考试纪律而得罪那些不爱听讲的学生,就能对学生学习产生更有力的激励和约束效果。在老师的严格的教学下,差生很可能会被教育好。

以前的教学质量评价只是局限在学校内部,这样就造成学校培养与企业脱节的局面。很多学生在经过几年高校学习后,以为一出来就能施展才能,但结果是企业不得不浪费时间和金钱重新培训新近员工,有些高校更是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致使有些学校自以为是,在社会各界人士中声名狼藉。所以,我们在弱化学生评价的同时,应引入并强化企业的评价分数比例。学院好比工厂,老师就像生产工人,学生是老师的劳动产品,而产品的好坏,最终得由顾客即企业用人单位来评价。引入企业评价,可使企业全过程参与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推行“学校育人企业定,企业岗位学生顶”,同时,更能“针对市场设专业,针对企业定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真正通过企业评价来检验并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企业介入的最直接结果就是:对教师工作质量的评价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否适应企业的需求为标准;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就是毕业后能否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和获得较高的收入。评价的主体不再是学校,而是社会、是企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新的“教考分离”模式,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4]

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评教而评教,在各地抨击目前应试教育的浪潮中,我院作为新建的高职院校,更应把握机遇,在一开始就应该总结前人的经验,利用教学质量评价这一工具来促使教师和学生向素质教育积极转变,才能使教学质量评价真正成为教师自我认识和改正的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 赵文辉.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对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9年第1期(下半月刊):24.

[2] 郑玉刚.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与建设问题研究.吉林工商学院报.第24卷第6期2008年11月:77-78.

[3] 吴万敏,李方道.安徽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对改进高职高专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64.

[4] 邓志良,赵佩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引入企业评价 力促质量评价方式改革.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2期:59-60.

作着简介

物理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篇7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六节《生活用电常识》中第一幅插图中有如下内容:户外电线 (火线、零线) 经电能表后经过总开关, 然后分别在火线、零线上接上保险盒 (见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六节《生活用电常识》第54页) 。

我个人认为此处有知识性错误。

1、零线上装保险丝是错误的。

当只有零线上保险丝熔断时, 火线上仍然有电, 用电器会停止工作。例如, 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上如果都装有保险丝, 当零线上保险丝熔断时, 灯泡在开关闭合时也不会发光, 此时我们通常会认为是灯泡坏了, 会去更换灯泡, 而灯泡上却正带电, 这会给检修和更换灯泡等用电器的使用者带来安全隐患。

2、保险盒 (丝) 不是越多越好。

火线上装了保险盒 (丝) , 零线上也装保险盒 (丝) , 容易给学生带来一个错误感观, 以为在家庭电路中安装越多的保险盒 (丝) 越安全。事实上, 只需要在总开关后面的火线上安装一个保险盒 (丝) 就可以了。不谈此处的知识性错误, 在实际操作中的材料浪费也是不可取的。

3、无论电厂、升 (降) 压站, 其零线与大地的电势差皆为零。

因此, 进户后的零线装保险盒 (丝) 从安全角度考虑是没有必要的。

二、教学中的处理

物理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篇8

一、俄语语音阶段的零起点与非零起点学生教学

大学外语专业的教学与中学外语教学最大的区别, 可能就在于教学目标的区别。中学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为高考服务。而大学外语专业的教学则有本质上的不同, 其最终目的是要从听说读写四方面来训练学生, 最终能使学生与使用这种外语的外国人达到自由的、无障碍的书面和口头的沟通。因此, 语音阶段的学习是必须经过的学习过程, 良好的发音是掌握一门语言成功的开端。针对零起点与非零起点的学生, 笔者则提出不同要求:

1. 针对零起点的学生。

就我校的情况而言, 招收的俄语零起点的学生基本以上海的生源为主, 学生都是中学学习英语, 发音条件相对较好。那么在俄语的语音教学阶段, 针对这部分学生的教学相对要容易一些, 只要给他们讲解清楚每个音的发音要领, 提醒他们注意发音部位, 基本上他们可以比较准确地掌握俄语的发音。从教学实践来看, 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是受英语发音的影响:首先, 把俄语音发成近似的英语音, 比较明显的是[т][д]这对清浊塞音, 在发[т][д]时舌尖依傍下齿背后, 舌前部抬高形成阻塞, 气流冲破阻塞成音, 而英语[t][d]在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形成阻塞, 舌面下凹。当[т][д]在词尾及发音组[тя][дя][тё][дё][тю][дю][ти][ди][те][де]时, 英语的干扰尤为明显。还有, 如俄语中的[ш][ж]这对清浊辅音是永远发硬音的, 但学生经常把这两个音发得偏软, 近似英语音。

2. 针对非零起点的学生。

对非零起点的学生而言, 俄语语音阶段的学习则相对来说比较困难。由于种种原因, 普通中学的俄语教学可能是以考试成绩为最终目的, 所以对语音教学不十分重视。另外一些中学教师自身的发音就存在一定问题, 所以对学生而言, 俄语的发音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多数人学的就是“哑巴俄语”。而中学读的是外国语学校的学生, 发音的质量相对较好, 也能开展一定的口头表达和交流, 可能个别的俄语发音存在问题, 所以针对非零起点的学生, 笔者在语音教学中特别注意以下几点:首先, 要对这部分同学特别强调一点, 在语音阶段的学习, 要抛开自己中学学过俄语这个背景, 从零开始, 忘记过去自己所习惯的发音和朗读习惯。因为只有这样, 才能使这部分学生开始更准确的俄语语音学习。其次, 针对这部分学生, 教师要及时做好总结工作, 对每天教学中这部分学生的发音不足及时总结整理, 以便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纠正和提醒学生的不足, 培养他们正确发音的习惯。如:发[о]的时候, 学生就经常发成“欧”。所以要不断提醒学生, 发“欧”的话, 口型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 口型是从大变小, 而发[о]口型则是基本不变的。[э]也是非零起点学生的一个发音不足之处, 不少学生把[э]发成汉语的“ai”或者“ei”。要提醒这部分同学, 俄语的[э]是单元音, 发音时舌位自始至终不移动, 口型基本不变。而“ai”或者“ei”是双元音, 发音时舌位移动, 即舌位由“a”或者“e”的位置移向“i”。从口型上也能发现汉语、俄语元音之间的差别。

二、语音阶段结束后零起点与非零起点学生教学

语音阶段结束后的教学其实也就是侧重语法内容的教学, 在这部分教学内容中, 针对两部分学生在同一教学班的情况,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把知识点讲解清楚, 对零起点学生的要求是要尽快地掌握语法内容, 尽快地适应俄语的语法体系, 因为俄语的语法体系与英语的语法体系有较大差别, 这一适应过程还是比较困难和漫长的;对非零起点学生的要求是精益求精, 更扎实地掌握语法知识点的同时, 要将这些内容融会贯通, 从熟悉的语法点内容变成自己的语言习惯, 从“逻辑变换”转变为“机械记忆的再现”, 从而提高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 提高自己在交流中的反应速度和能力。

三、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注意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结合

1. 在教学最初阶段尽快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知识掌握情况。

在七年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发现少部分学生是主动选择俄语作为自己的专业, 而较多数的学生还是被动的, 不少学生是被调剂的。所以, 在教学最初阶段, 了解清楚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今后的教学是大有益处的。因为只有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内心想法, 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把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另外, 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给他们分析和介绍目前国内俄语的学习和就业情况, 使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知道自己所学的专业是有用的, 前景是可观的。

2. 结合教师自身的英语掌握情况有意识地引入英语因素来促进学生俄语和英语的学习。

零起点的学生以前在中学学习过英语, 且英语掌握程度也较好, 那么在俄语教学中适当地引入英语因素, 使他们在记忆俄语单词时, 针对一些英语和俄语同源对应词, 就相对容易, 而且也能激发他们学习俄语的热情;那么非零起点的学生, 以前没有学过英语, 在大学期间要从零开始, 而且英语学习对他们来说比较难, 记忆单词更为困难, 所以在俄语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入英语因素, 对这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也是大有裨益的。

3. 推荐学生一些俄语学习资料和网上资源, 引导他们更多地进行课外的自主学习。

现代是互联网时代, 外语教学也不可能是封闭的、单纯的课堂式教学活动。给学生推荐一些网上的俄语学习资源,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自主学习, 对课堂俄语教学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另外, 基于校内外国留学生较多的情况, 鼓励学生寻找母语是俄语的外国留学生, 与其结成“语伴”关系, 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中国学生用俄语教外国学生学习汉语, 外国学生帮助中国学生提高俄语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听力, 相得益彰, 各有所获。还有, 推荐和协助学生组织和参与各种与专业学习相关的活动,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语音阶段学习结束后, 组织学生开展俄语诗歌朗诵比赛、俄语歌曲比赛等;在二年级第一学期, 协助学生选取合适的语言材料, 排练小型话剧, 参加学院每年一届的外语舞台剧大赛;针对三年级语言水平较高的学生, 为其提供一些语言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以实践促进课堂学习。另外, 结合学院和学校的一些国际交流情况, 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出国门, 到俄语国家或者其他国家的高校交流学习, 学习他国学习俄语的经验, 增长知识, 开阔眼界, 促进自身的学习, 提高自身的俄语水平。

摘要:从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出发, 以教学活动的时间脉络为线索, 对俄语专业零起点学生与非零起点学生同步教学中应注意的方面发表了个人的体会和看法。

浅谈电工实习课中的一些体会 篇9

关键词:备课,示范,指导,量化,考核

实习教学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且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将教材、设备、器材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活动。专业实习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职业技术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学生通过实习课对所学的专业进行技能训练,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实习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参加工作后能否胜任本工种的工作。经过十几年的现场实习教学,下面结合我校电工专业实际情况,谈一些体会。

1 备好课是上好电工实习课的关键

备好课是上好实习课的先决条件,也是教学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实习操作的各种方法,而且要拟订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案力求从各个方面入手,既要扣紧本课题的内容又要突出讲解重点、难点,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实习教师在备课时,要按着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技能要求全面考虑,并且把安全用电内容备好,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用电安全的讲解。比如:电气作业的安全规程及制度、触电与触电防护、触电急救方法等,同学们必须在实习操作之前熟练的掌握和应用,这样有利于实习课安全、顺利地进行,确保现场教学安全。

2 电工实习课中的示范操作

教师的示范操作是上好电工实习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每一个动作都会成为学生顺利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的榜样。在电工实习中学生对刚接触的新课题感到较难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讲完操作步骤、实习要领之后必须再做好演示示范。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技术要领,教师在做示范时对于关键线路部分要着重示范,难以掌握的线路部分要反复示范,同时要讲解接线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引起学生的重视,便于理解和掌握,必要时可讲些相关知识或设置一定的悬念,启发学生去思考,在操作时分析解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 电工实习课中的巡回指导

巡回指导是电工实习中重要的一环。在巡回指导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实习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课堂巡回中检查学生的用电安全和实习操作步骤是否正确规范,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对学生练习中存在问题及时解决,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及时总结指导,并在此基础上强化技术要领,从而加快技能的巩固和掌握。巡回指导中强调学生要多动手,注重实践操作。重点、难点问题教师要反复示范,使学生对实习步骤得到充分理解,并能根据技术要领熟练掌握。例如:学生在使用兆欧表测电动机、变压器和电缆的绝缘电阻时,一定要注意正确的接线,掌握其测量时有关注意事项,这时,教师应及时讲解测量电缆的绝缘电阻与测电动机、变压器有什么不同,并现场让每一名学生轮流测量,对测量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强调,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仪表的认识,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巡回指导还能及时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实习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典型问题,对教学效果的优劣有所了解,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也成为学生成绩评定全面考核的第一手资料,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予以公正的评定。总之,巡回指导在实习指导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充分发挥教师在实习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作用,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要环节。

4 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的组织和顺利进行不仅要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重视他们的共同发展水平和变化趋势,而且还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使全班同学都能掌握好实习操作的技能技巧。因材施教,个别指导,这在实习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才能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在电工实习指导过程中对于技能掌握较慢的学生,在不影响整体进度的情况下放慢速度,不轻易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不厌其烦的尽心讲解,以使他们充分的对实习线路和步骤进行理解和领会,另一方面通过示范、单个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动手能力,使他们逐步赶上全班学生学习操作的进度,达到完成电工实习的目的。对技能掌握较快较好的同学,在完成本课题实习内容外增加电工实习的难度,激发学生去思考,去分析解决,从而使他们的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5 量化考核

严格认真的电工技能考核是保障电工实习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每个课题在学生实习结束后,都要按照电工技能等级的标准进行量化考核,这样在电工考核前的实习中,学生在近期达标欲望的驱动下,实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会明显提高。学生每做一步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主动的找老师或同学解决,学到的知识会更扎实更容易达到实习目标。经过对学生严格的考核,一方面促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教师也能从考核中总结经验;从考核中发现不足,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高实习效果提供重要依据。

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篇10

一、为幼儿营造一个音乐的氛围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 幼儿对声音的强弱、快慢、高低等抽象概念不理解。只有把音乐融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之中, 幼儿才能轻松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对音乐产生兴趣。

在幼儿一日生活和游戏中, 可根据幼儿活动安排播放一些优美乐曲。如在晨间入园时, 播放优美或节奏明快的童谣、合唱曲等, 以尽快消除幼儿对家的依恋, 自发地产生饱满的情绪。晨间活动先放一些进行曲, 孩子们一般都比较熟悉, 会学着解放军、运动员的样子挺起胸, 摆动双臂, 挺有精神地走步, 再放一些抒情、欢乐的乐曲, 启发幼儿做动作。一般来说, 只要孩子们做的动作同乐曲有一点联系, 教师就应该表扬、鼓励, 并引导他们设想别的动作。在幼儿午睡时播放柔和、安静的摇篮曲、催眠曲, 音量渐弱, 可将幼儿带入甜美的梦乡。幼儿在室内安静的游戏时, 可播放舒缓、流畅的萨克斯曲或钢琴曲等。同时, 在教室内布置一个音乐活动区, 放置一些头饰、道具、磁带和打击乐器, 幼儿好模仿爱动, 他们在活动区通过敲敲、打打、模仿, 做一些音乐游戏, 通过自身参与感受音乐。让音乐声刺激幼儿听觉, 引起他们心灵的共鸣。这种耳濡目染的熏陶能使幼儿在毫无负担的情况下感受音乐的魅力, 从而产生对音乐的兴趣, 为欣赏乐曲打下基础。

二、运用多种形式, 参与教学活动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的、形象的, 为了弥补音乐形象的不具体, 我们在进行音乐欣赏活动中, 辅助地运用图片、舞蹈、录像、诗歌等, 采用听觉、视觉、动觉相结合的方法, 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丰富幼儿的想象。如在欣赏《进行曲》时, 让幼儿随音乐边听、边动。通过动作的体验, 感知音乐的力度、节奏等。在欣赏《采茶扑蝶》时, 由于幼儿学过舞蹈“采茶舞”, 有这方面的知识, 因而我就不用图片, 而采用色彩鲜艳的道具 (一块围袋、一只篮子、一把扇子) , 跳一段《采茶扑蝶》的舞蹈。孩子们个个聚精会神, 听着音乐, 看着舞蹈, 有的孩子咧着小嘴在笑, 有的孩子感叹地说:“啊, 多美呀!”在欣赏活动中, 教师可利用各种形式, 一步一步让幼儿层层深入理解乐曲。同时创设一种与作品协调的带有整体审美情境的教学情绪场, 这种教学情绪场是一种能给幼儿以情绪感染的情绪体验, 其中包含教师的体态、语言、服饰等。只有当教师的教学艺术与幼儿的情绪体验达到同一频率时, 师幼之间才会产生认识、思维、情感上的共鸣。如欣赏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时, 我请豫剧演员到场, 向幼儿介绍豫剧的服饰、鞋子、唱腔、动作等特点, 并当场穿上豫剧服装为幼儿进行表演, 给他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孩子们都跃跃欲试, 想参与表演。

三、合理选材, 对比欣赏

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能力, 有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选择欣赏作品、编排欣赏课程内容时要依据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经验, 考虑到音乐对幼儿的可感性、可接纳性。如在刚开始欣赏阶段, 可选择一些简短的乐曲, 结构清晰、鲜明突出、趣味性强、可参与性强的教材给幼儿。如:“小白兔和大黑熊”, 它包含着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表现小白兔的音调活泼可爱, 伴奏也是模仿小白兔子跳跃的节奏○×|×|○××|大黑熊则是低沉、浑厚优美的旋律。孩子一下子就能抓住音乐里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并很感兴趣。当幼儿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 就可以让他们欣赏有主题的乐曲及一些可接受的器乐曲, 如《森吉德玛》、《赛马》、《狮王进行曲》, 这些乐曲都是幼儿能够参与操作, 喜欢参与操作的乐曲。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在风格、情绪其表现手法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可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和欣赏水平, 合理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 能反映音乐不同特征的音乐作品, 将它们集中起来进行对比欣赏。如, 将摇篮曲和进行曲进行对比欣赏, 让幼儿分辨它们的不同特征, 从中感受到摇篮曲轻柔、安静、优美;进行曲节奏性强, 雄壮有力, 想象队伍操练的情景。了解了这些, 就为区别其他类型的乐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在欣赏歌曲《小白菜》时, 我就把它和《我向党来唱支歌》进行对比欣赏, 启发幼儿听两种歌曲的不同心情和感受, 从而巩固对某一作品的记忆, 提高辨别能力, 按这种心情自己创作一幅图画, 并注意选择所用的颜色。听《小白菜》时, 孩子们都没有了笑容, 有的说:“老师, 我看到了可怕怜的小女孩。”有的说:“老师, 我很难过, 想哭。”这就说明孩子们融入到音乐中去了, 感受到了音乐所表达出来的情感。

四、教师的引导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关键

在欣赏活动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启发幼儿视听、动、多种感觉器官的积极参与。在欣赏教学中, 我们常采用短小的故事或生动的情景描述来诱发幼儿的积极想象。如在欣赏《勇敢的小白兔》这一活动中, 我一改以往的教学方式, 先不告诉幼儿乐曲的名称, 而让幼儿听音乐编故事。先让幼儿听乐曲的第一段, 谈谈感觉。小朋友们都感觉是欢快地跳跃, 是一些可爱的小动物, 如小兔子、小猴、小松鼠等。就用这欢快音乐表现小白兔的形象。再播放第二段乐曲, 让他们说说有什么不一样。小朋友们都说出乐曲给人感觉很低、很慢, 听了很害怕, 好像一些凶恶的动物要出来了如大狮子、大老虎、大灰狼等。就用第二段音乐表现大灰狼的形象。再把一二段连起来播放, 请幼儿根据乐曲所表现音乐形象来编一段小故事。小朋友们自然而然编出了故事 (有一群小白兔在草地上玩耍。做游戏、采蘑菇时, 突然从森林里窜出一只凶恶的大灰狼) 。我启发性提问:那么后来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这时, 小朋友的积极性非常高, 编出的答案也非常多, 有的说:“大灰狼把小兔子吃掉了。”有的说:“小兔子吓得都跑回了家。”有的说:“猎人出现了, 会帮助小白兔了。”等等。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小朋友听第三段乐曲, 乐曲会告诉我们答案。通过听乐曲, 小朋友们知道了小兔子们并没有被大灰狼吓倒, 而是团结起来, 勇敢地战胜了大灰狼。听完第三段乐曲, 小朋友们都高兴地鼓起掌来。从他们的表情、神态中就可以看出, 他们已把自己想到的与音乐的表现结合起来了。根据乐曲内容请幼儿给乐曲取名, 并设置一定的情境, 请幼儿带上小动物头饰, 再欣赏时, 他们边听边做动作, 仿佛真正进入到音乐所表现的情境中去了。这样做不但提高了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分析力、想象力, 而且孩子们在愉快的情绪中, 积极地想象着各种形象, 表达音乐的内容, 语言表达力也同时得到提高。孩子们在欣赏音乐时思维积极, 他们常说:“老师, 再放乐曲, 让我们来编故事好吗?”有的孩子在语言课中发言次数不多, 可在欣赏音乐时发言积极。所以, 经常播放适当的音乐, 让幼儿自由表现并启发他们编故事, 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另外, 教师制定好欣赏乐曲的要求后, 还要考虑幼儿的知识准备, 只有幼儿熟悉、了解的内容, 才能唤起他们的联想。如在欣赏聂耳《卖报歌》的活动中, 我就把音乐家聂耳的生平事迹 (主要音乐方面) 讲给幼儿听, 并指导幼儿有目的地反复仔细听。这样一来, 幼儿就很快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了。

幼儿在教师有目的引导下, 完全能够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形象及内容, 很自觉地进入角色, 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逐步提高欣赏水平。一首好的音乐或歌曲, 听一两次是不够的, 应让幼儿多欣赏, 在反复欣赏过程中加深印象, 每次欣赏都要向幼儿提出新的要求, 启发他们在欣赏过程中不断地感受音乐。这样幼儿的欣赏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五、与各学科活动相互渗透

欣赏教学活动不是单一的, 它与各学科相互渗透, 如欣赏《森吉德玛》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诗歌《美丽的草原》。在活动中我就引导幼儿为诗歌配音乐并朗诵, 感受在活动中引导诗歌与音乐的协调, 并根据两段音乐的不同情绪创编舞蹈。本活动还渗透到美术活动中, 绘画《美丽的草原》, 指导幼儿在构图、用色方面尽力表现音乐的情绪。在《认识各民族》活动中, 在介绍蒙古族时, 我播放《赛马》这首乐曲, 并配上一幅大草原上蒙古包的图片。幼儿看着图, 听着乐曲, 仿佛置身于宽广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上, 强烈地感受到乐曲描绘的节日赛马的热闹景象和欢乐气氛, 从而很好地了解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和习俗。在认识苗族时, 我播放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 同时配以恰当的讲解, 乐曲旋律优美、悠扬, 展现了一幅苗寨清晨的秀美图画, 幼儿随着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认识傣族时, 我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乐曲, 并让幼儿跟随音乐翩翩起舞, 幼儿在动听的乐曲声中, 模仿出孔雀优美的姿势。幼儿无拘无束、活泼欢快、想象丰富, 于不知不觉之中提高了对音乐的感受力。现在只要播放一些少数民族乐曲时, 孩子们很快就能随音乐舞动起来, 并知道是哪个民族的乐曲。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要有一桶水。幼儿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艺术修养, 多参阅有关书籍, 掌握广泛的知识, 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 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尝试, 才能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摘要: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对提高幼儿的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具有显著的作用, 同时还能对幼儿的爱好、情操、审美等产生有益的影响。作者结合教学实践, 谈谈自己进行音乐欣赏活动的做法和体会。

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些体会 篇11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课外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09-01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项新兴的、充满挑战的工作,笔者借亲身体验,在此谈点体会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课堂教学

跟大部分学科的教学一样,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形式。众所周知,教学对象决定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技巧,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是外国留学生,且年龄不一,学习目的各异,因此,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显得特别重要。从将近十年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本人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1.实物、多媒体教学法

对零起点的学生来说,能听懂的极少,教师运用一些非语言性的教学手段和辅助工具,能使教学顺利地进行。用实物或音像解释生词和课文,使学生从看字到看物,从单向的听讲到形象的接触。说说、 看看、听听、摸摸,眼、口、手、耳、脑综合调动。这样 ,学生对语言信息的接受率就会大大提高,同时也给学生造成一种亲临现场的感觉。课堂上适当地利用实物和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对生词的陌生感,缓解学生学习生词的压力。其具体做法是:教师在备课时找出该课的重要词语(主要是实词),并找到实物或模型给学生看。比如,《汉语教程》第七课《你吃什么》,教师可找出“馒头、米饭、饺子、包子、面条、鸡蛋”的实物或图片给学生看,让形象呈现在学生的记忆中,使这些生词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物体。又如在教“我想学太极拳”这一课时,可以放一段打太极拳的DVD给学生看,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生词、句子的学习也变得简单、顺理成章了。

2.游戏法

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初级班的课堂教学,采用模仿和重复手段较多。长达40分钟的课,如果让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枯燥地进行模仿与重复,学生会容易感到疲劳,甚至厌倦。如果每上完一课,老师根据课文、生词,以及所涉及的语言点编排一些游戏,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刺激学生的反应,也能给学生提供多开口说话的机会,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在游戏中,学生那根紧张的学习神经暂时放松了,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这样正好给学习营造一个极好的氛围。例如在学习“前、后、左、右”这几个方位词时,可以用抽签的方法在同学中选出一个“裁判”,由“裁判”喊口令,其他同学按照口令指出方向。指错方向或者动作最慢的同学要受到惩罚,比如要唱一首中文歌或用中文讲一个小故事。又如在练习“谁在哪里做什么”句式时,我们也可以进行一种有趣的游戏形式,既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一组学生在全班同学中任意选一个人的名字写下来,另一组学生任意写一个地点,第三组学生任意写一个动词,然后把所有纸条收上来,放在准备好的三个小纸箱里,由学生从三个箱子里各抽一张组合,然后大声念出句子,其效果常常令人捧腹。比如,会出现“安娜在教室洗澡。”“张东在食堂睡觉。”等句子。

另外,中国小孩常玩的扑克游戏,跳橡皮、击掌等游戏,也可以引到课堂上来。结合课文内容穿插一些小游戏,既巩固了所学词语及句型,又给学生开口练习的机会,提高了说的能力,也调节了课堂气氛。

3.讨论法

课堂讨论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讨论中,学生可以互相提示和纠正错误,遇到不会表达的意思,全班同学一起帮助他,这样学会的词语和句子印象特别深刻。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学生的所懂的词汇量有限,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时,必须将讨论的内容分成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而且讨论的题目,必须要和生活相结合,避免抽象的话题。比如介绍自己的家人,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照片,在小组讨论中把照片中的每个人介绍给自己的同学,说明照片上的人是谁,多大年纪,住在哪里,做什么工作等等。这样,看、问、答,在一个小组中循环,除了练习当天所学的生词和句型,又给课堂注入了一些新信息和感情因数,也拉近了同学之间的距离。营造了和睦的学习氛围。

二、课外指导

第二语言的与其说学来的,不如说是“练”来的。仅仅依靠书本学习、课堂教学容易使学习内容单薄、枯燥,有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生活。相对于课内环境,课外语言环境更加真实新颖、丰富多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语言,心态较之于课堂更加放松,思维更加活跃。学生获得的印象也更为深刻。因此,在课堂教学之余,老师应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课外指导。

在课外训练的指导中,教师要着眼于实际的运用,兼顾语言学习的各个环节,综合地进行安排。当然,课外学习的内容,包括程度的深浅和内容的多少。老师得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不同的设计与指导。例如,对于初学者,可以布置一些较为简单的活动。如:

1.做卡片

用彩色笔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每人画一个时钟,在不同的钟点说说自己活动的内容,比如起床、吃饭、睡觉等。练习可以经常变换内容,比如学生自己的同屋不同的作息时间,以及春节、圣诞节等重大节日的日程安排等。还可以根据日期的变化,让学生做生日卡、圣诞卡、教师节贺卡等,用汉语写上祝福的话。

2.摄影

结合课堂内容,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拍照片。如风景类、人物类、物品类、花草类、建筑类等。同学间用汉语互相介绍,互相交流。

3.学唱中国歌曲

几乎每个国家的学生都喜欢卡拉OK。让学生在课后规定的时间内学会一首自己喜欢的中文歌。从买CD,到听懂歌曲的内容,反复听,直到学会。还可以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举行中文歌卡拉OK大赛,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

4.背诵诗歌

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教师可以挑选一些短小而脍炙人口的诗歌,如一些朗朗上口的四言、七言绝句,让学生反复朗诵,直到能背诵为止。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样不但能让学生练习语音,扩大知识面,更使其了解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达到传播中华文化的目的。

5.写日记

要求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想用汉语写下来。当遇到想表达但又不会表达的意思时,学生自然会查字典或问同学或老师,这样,大大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轻松扩大了词汇量。

6.结交中国朋友

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结交几个中国朋友,以便生活和学习,扩大语言实践的活动范围。教师可以组织“汉语角”、“中外联谊会”等活动给学生创造尽量多的语言时间的机会。

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可以要求学生学会看电视、看报,玩些不太复杂的语言游戏,策划表演一些小节目等等。

综上所述,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指导,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在轻松的语言环境下,在最短的时间内能用汉语进行交际,达到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崔永华,杨寄洲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物理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篇12

我校针对学校发展实际, 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

一、育人环境和谐完善

十几年来, 学校变化是翻天覆地的, 2001 年新建四层教学楼计568 平方米:同时新建教职工宿舍776 平方米, 2003年建教职工宿舍380 平方米, 2007 年新建学生宿舍楼553 平方米、学生食堂1250 平方米, 购置锅炉集体暖器供暖;硬化了人行道、空余场地;形象化了文化品位, 校训“研究为先, 常规为本, 以生定教, 以情施教”醒目, 校歌嘹亮, 校牌亮丽;系统化了教学设备、电脑办公、录像制作、多媒体教学、校园广播、图书阅览、实验室一应俱全。

二、育人队伍配套齐全

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 不断完善教师管理机制, 引导教职工在岗自学, 脱岗进修, 指导教师在岗教学练兵、自觉投身教研教改。

三、育人方法百花齐放

异步教学, 精彩纷呈;创新教育, 热火朝天;通用技术, 方兴未艾。

四、突出重点抓核心, 培养创新精神

上一篇:土壤抗剪强度下一篇:学生的服装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