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高效课堂教学论文

2024-11-25

追求高效课堂教学论文(精选11篇)

追求高效课堂教学论文 篇1

立足课堂 追求高效

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且高效的课堂教学是现今课程改革研究的重点,应该说具体的方法、方式多种多样,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摸索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下面就结合这两年我的低年级教学谈一些自己的做法。

一、创设恰当的情境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通过叙述、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或绘画再现、音乐渲染、课本剧表演等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蕴涵哲理的特定范围,以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一年级识字课《在家里》,课文《小小的船》,上课前教师播放音乐《我爱我的家》和《小小的船》,学生们在轻松的音乐声中放松了情绪,产生学习兴趣,课上能积极和老师配合学习知识。《清澈的湖水》一课,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些湖水的图片,把学生带入优美的自然景色中,学生心中自然会认为这样美的湖水是不能被污染的。

二、教会有感情地朗读

语文课堂与其他学科课堂的区别,就是书声朗朗、朗朗书声,如果没有读书声,几乎就不是语文课堂教学。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技法。

在课堂上教师如果只是单调地强调要有感情,或者教学生怎样读,但学生没有亲身的感受,感情也表达不出来。而如果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情境,让学生有感而发,读起来自然就会声情并茂。如《葡萄沟》一课,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水果和凉棚一般的葡萄架和五光十色的葡萄,说出自己的感受,再带着这种感受去读课文

三、激发学生的情感

儿童的情感非常易于被激起,如果他们产生了丰富的情感,那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会更丰富,更为深刻,更为主动。我们语文教师力求“把感情带进课堂”,让学生喜欢教室,喜欢上课,这也是所有老师所追求的。

要使学生对学习投入情感,首先必须教师要有情感。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于教材的感受和对于生活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的思想与认识的遭遇、联系在一起,产生情感的共鸣,课堂教学就会激情绽放。如学习《快乐的节日》时,让学生谈谈自己过六一儿童节时的感受,说一说热闹的场面,再朗读课文,感情自然被激起,不必做过多的讲解就会理解课文的内容。刘江慧

四、营造想象与合作学习的空间

“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活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多维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展开想象,学生就容易说出自己心里的话。

小组合作学习是引发互动的一个有效策略, 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探索,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的教学氛围。“新课标”下的课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合作的空间,通过阅读探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独立学习的结果加以补充和修正,也可以发挥同伴的监督作用,促使更多的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可以使听的和说的学生都加深记忆,利用多种方法记住生字。

五、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中要切实加强“双基”的教学和训练。加强语文字、词、句、段、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训练,这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把语文课上成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课。课上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但也要避免“贪多嚼不烂”,教学中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就形不成教学重点,难点也难于处置,所以课上要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如《葡萄沟》一课中设计通过比较句子理解“茂密”、“五光十色”、“一大串一大串”等词语,练习用上“因为„„所以„„”和“„„是因为„„”的句式说话。《画家和牧童》一课给学生推荐成语练习说话。这样让学生一课一得,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总之,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课堂里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自主学习,去理解,去感悟,以获得全新的体验。

追求高效课堂教学论文 篇2

一、课堂驾驭和课堂组织, 路在何方

1. 课堂控制, 难。

新教材为让孩子们的学习方式有所转变, 增设了许多操作栏目, 比如苏教版上册, 就新设了许多活动项目, 有探究、实验、演示实验、调查、设计、模拟制作、课外实验……真是不厌其烦。这些活动要得以顺利开展, 首先需要默契的课堂氛围, 要给孩子们民主、愉快的气场, 他们才能大胆独立地进行探索, 才能大胆发表自己个人的见解。但在实践中, 我们却发现, 很多老师在课堂中只讲学生的解放而不求对学生行为的规范, 只讲自由、轻松, 而不求必要的纪律约束, 致使课堂中常出现场面热闹、纪律涣散的现象, 甚至有的课堂经常处于失控的状态, 尤其大班额的班级此现象更加严重。

2. 小组讨论, 难。

新课程十分注重孩子们合作学习, 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 希望他们能够在互相协助的状态下进入学习, 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为了孩子们能够全员动起来, 为了增加那份互相帮助的感觉, 为了体现探究, 就有许多老师, 不管客观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一律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讨论, 进行所谓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 以为这便是新型的教学了。但, 在小组合作中, 我们却发现这样的一些不协调的现象: (1) 气氛很热闹, 孩子们很开心, 但可惜的是, 实质上有的在讨论, 有的在聊天, 有的在玩耍; (2) 气氛很乏味, 很憋闷, 因为在讨论时, 只有个别孩子参与; (3) 有时学生讨论刚进入高潮, 就被老师打断了, 然后由老师详细讲解探究步骤、方法、心得体会等, 也有的老师是“无期”的等待, 过分放任学生; (4) 小组分享交流时, 常常只有几个好生参与, 或学生回答的答案远远偏离主题, 而且总有许多学生不善于倾听或尊重别人的发言, 致使分享效果不如意。看来, 一些盲目的、不适宜的小组讨论, 不但不能实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初衷, 反而降低了教学的效率, 抹杀了学生的个性, 助长了一些学生的不良习惯。

二、定位学生和定位教师, 追求高效

1. 强调课堂的组织工作。

(1) 加强孩子们的思想意识濡染。在进行新课程教学时, 必要急于进行教学活动, 或者展开一些探究, 在活动前, 一定要对孩子们进行必要的纪律、规范、集体荣誉感、以及学科本位知识的讲解, 让孩子们的心首先静下来, 这样, 他们才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 而不是浮躁的状态。 (2) 制定科学的小组分配计划。孩子们之间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的, 因此, 如果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则一定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 了解他们的生物学知识水平, 然后按现在比较流行的也是证明比较科学的小组分配原则, 对孩子们进行分组。 (3) 拟定相应的合作规则为保障。在课堂教学前, 教师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制定适宜的规则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 比如班级规律、学习规则, 并进行必要的训练, 使外在的规则内化为学生内在的规则, 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取向, 学会自我控制。

2. 科学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1) “点”要找准。讨论的“点”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这个“点”牵涉到课堂有效性, 牵涉到孩子们的兴趣, 牵涉到讨论的效果问题。教师应该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昼量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疑点等内容中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 使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进行相互间的交流, 在讨论中获取知识。 (2) “问”要艺术。讨论的过程, 也是一种“提问”的过程, 只有有问题才能进行讨论, 因此, 讨论问题的设定是十分重要的。如在学习“合理营养”时, 我先列举了自己一天的饮食情况, 然后提问, 在你的身边, 你最敬重的人是谁?你很爱他 (她) , 你将为她如何设计合理的“营养搭配”?

3. 正确定位师生角色。

很多人都明白这样的道理, 也就是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参与者, 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又往往不能做到这一点。我觉得, 我们的老师首先要处理好“平等交往”的师生关系, 即教师要主动转换角色, 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多与学生交流, 多表扬和激励学生, 多关心和照顾“弱势群体”, 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主体地位真正的得到弘扬和发展。在组织学生活动时, 教师要尽量地深入到学生中参与活动, 从中不仅可以多帮助和指导基础薄弱的学生, 还可从中特色生物“人才”, 同时增进师生感情。第二, 教师也要履行好“平等中的首席”职能, 既坚决改变过去那种“独霸课堂”的陋习, 又要反对过分放任学生, 谈“讲”色变。我们应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 好好研究“讲”, 正确把握“讲”的作用, 实实在在地构建崭新的课堂, 让学生各抒已见, 教师精心点评, 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适时引导, 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而确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追求高效的课堂 篇3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无论怎样,由教师内涵丰富而外露在教学中的气质——品味是不可以少的!少了品味的教学无论外观如何,身处其中的人们会觉得味同嚼蜡,观课的人会觉得那课堂面目可憎。有品位的教学,犹如一首平凡而悠扬的歌,优美的旋律飘荡,浸润了课堂中每一个时间段。有品味的教学,学习者和教学者彼此之间倾听、尊重,真诚地交流,绝不将学生看成机器。有品味的教学中,教师善于洞察学生的心事(智力活动的挑战,情绪波动的状况),用自己的阅历启迪学生,用理解内化、合适外显的知识丰富教材,从不放弃自己教书育人的责任。有品位的教学,教师或者机智幽默、诙谐调侃,而不失去长者般的宽厚风度;或者冷静沉稳、敏锐洞察,却不失去对生活、人生的热情。

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饱满的教学热情

教师对教学拥有饱满的热情,能使学习充满乐趣。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如:以语感传情。教师的教学语言,严谨、简洁、意深、逻辑性强,坚定自信,快慢得当,铿锵有力或深沉浑厚会形成一种魅力,扣人心弦,能激发学生对教师的敬佩和学习之情,促使其对教师所教内容的吸收和掌握。又如:以情动情。热爱学生,热爱事业,不仅体现在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而且这种热爱会通过饱满的教学情绪,坚韧不拔的教学意志,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以及对学生的耐心帮助和严格要求来体现。学生接受了教师的这种热情的熏陶,会转化为自己对地理的热爱。

二、娴熟的专业知识

教师需密切关注自己专业的发展。不论是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还是有着多年教龄的老教师,请跟上您所學专业的发展趋势。

新课改使得地理教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我认为,地理教师专业知识是指1.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地理学科本身是既文又理这样一个学科,地理教师只有博学多才,才能拓宽视野和角度,把地理课讲的生动形象,饶有趣味,通俗易懂,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与吸引力。因此,地理教师应拓展自己的文化知识,如: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和相关的逻辑学知识;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一般知识,如一些科学技术的一般原理、适用的范围、使用的方法。2.精深的地理学科专业知识。坚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核心。地理教师只有完整、系统、扎实、精深地掌握地理专业知识,才能在教学中通观全局地处理教材,才能教给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技能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智能,举一反三,使地理知识融会贯通。3.不断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在教育工作中,很多情况需要教师机智地对待,这种教育教学的机智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当时的情景有分寸地进行工作,才能表现出教师的教学机智来。在这些情景中教师所采用的知识来自个人的教学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

三、有效的提问

问题(直接向全班或个别学生提问)是一种有力的教学工具,能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一节课是否是好课,就看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好,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问题的愿望,是创新教学的前提,地理教师要创造性地设置问题的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地理有很大的作用。好的问题应该不是从课本直接可以找到答案的,学生应该比较、分析、综合后再进行回答。提出这样的问题后可以组织学生活动,或自主学习,或讨论。好的问题还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教学重点,是学生最有话可说的,这样的问题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避免疲劳,形成课堂高潮,更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化,能力就是在这样的活动或互动中形成的。

四、创造愉悦的氛围

教师不是要创造有魔力的学习环境,而是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这个愉悦的学习环境是学生成功学习的燃烧剂。

根据新课程理念,地理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和问题、人格和个性;鼓励学生提问与概括、假设与陈述”的课堂氛围,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地理课堂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探究,也要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不断的心灵之间的交流,心灵之间的交流能够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师生之间具有融洽的感情,并使学生处于心情振奋的心理状态之中,这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发挥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师生双方情感上的接近与默契,从而减少了人际间的心理冲突,因此“和谐的氛围、积极的情感”是成功教学的重要环节,应该值得教师的关注,为此地理教师应该充分调动情感因素,时时处处从“尊重人、爱护人、促进人”的角度,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如果以爱为出发点,必然得到的是学生爱的回应,如果能够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如果在课堂上充满“和谐的情感、心灵的沟通”,那么学生也就能够感受有趣的课堂,能够感受教师的关爱,学生也就会产生尊师情感和爱学的热情,如果能达到这一点,地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会得到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得到激发。例如,自然地理有很强的思维理性,尤其是学习“日照图、气候、洋流”等思维难度的内容,地理教师要尽可能做到,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教师应该用一弯理解的微笑、一种耐心的态度,来化解学生的焦虑;当学生破解难题时,教师应该用一缕嘉奖的眼神、一种热心的祝贺,来焕发学生上进的动力,教师的这种积极的评价与适时的激励,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感受到课堂的趣味。

立足校本教研 追求高效课堂 篇4

妹冢镇中心初级中学鲍学功

妹冢镇中心初级中学现有36个教学班,教职工117人,在校生2000余名。学校秉承“让每一位学生快乐成长,让每一位教师愉悦工作”的理念,确立了“立足校本教研,追求高效课堂”的工作目标,扎扎实实开展校本教研,切实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师生共同发展。

一、沉下来,寻求飞翔的翅膀

1、开阔视野。几年来,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南赴洋思、南京、永威,东赴潍坊、德州、滨州等地,并多次到杜郎口,同这些学校的师生进行教学、文化、管理上的研讨和交流。同时学校每学期还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每一次考察学习后,学校及时召开学习心得交流会,结合校情合理取舍,科学借鉴。

2、专业引领。我校先后特邀水城名校长吕丁学,水城名师雷玉芳、陶艳珍、许广民,中央教科所韩立福教授等名师专家多次莅临我校,为教师举办专题讲座,深入课堂指导老师备课、上课、评课,有力提升了我校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3、经典阅读。开展“一人一册”的教育教学理论读书工程,促使教师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理念。

二、迈出去,创建校本教研平台

1、跟踪指导,强力推进。县教育局楚局长、张局长等多次亲临我校课堂进行调研指导,把我校定为四个课改试点之一。县教育局教研室魏德华主任、申淑敏老师在我校蹲点跟踪指导,分析当前课堂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明确我校课堂改革的方向,先后组织全员参与逐级推荐的“三轮听评课活动”、全员参与的“随机赛课活动”和课改优秀教师上观摩课、一般教师上汇报课、部分教师上过关课。开展活动的四个月中,县教研室魏德华主任、申淑敏老师不辞辛苦,全程跟踪,细心听评,耐心指导,强力推进了我校高效课堂的创建。

2、多措并举,规范校本教研。上课前一天由备课组长组织议课、级部主任对个人教学设计审查签字;教导处每天严格巡课、推门听课;以备课组为单位每周举行一次公开课活动,活动流程是个体实践——集体研讨——个体反思——课程重构;每周四围绕一个主题进行 “教师论坛”,遵循“梳理问题定主题——读写结合明理念——行动研究求成效——反思总结再提高”的四个环节,“以研促教、研教融合”;每周教师个人、备课组、教研组进行一次教学反思展示交流;每周编辑一期工作简报,内容包括上周常规工作总结、本周工作安排、论坛主题及学习材料等;每学期开展一次全员参与的赛课活动,如以“创新课”、“同课异构”、“一课二上”、“常态课”等为主体的教学研究活动,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三、再沉淀,成就灵动的课堂

我们在实践探索和专业引领的基础上,提炼形成了“三环五步”有效学习模式。三环即“课前、课中、课后”,五步即“预习、自主、互动、拓展、回归”。课前:①教师个人备课、教师集体备课、编制自学导航。②学生课前进行充分预习。师生共同构建课前的探究文化;课中: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展示交流,师生指导;问题训练,总结提升。在“自主学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对话、质疑、提升文化。课后:教师做好课后反思,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学生通过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落实课时学习目标。师生共同构建课后的反思文化!这三个环节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了学习能力,形成了学习技能,提高了学习效率。

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追求课堂的高效,努力实现着传统课堂向新型课堂的转变!付出着也收获着——

(一)学生快乐着

学生上课打瞌睡已成为历史,学生变得大胆自信,爱学、乐学、会学,学会了在竞争中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倾听,在展示中分享思维的火花,实现了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讨论的时间交给学生、把表达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训练的情趣留给学生、把生活实际还原于学生。

(二)教师幸福着

教师逐渐摆脱了“拼时间、耗体力”的疲劳战术,课堂上老师不再是唯我独尊,不再为学生的厌学而烦恼,而是投入到同学生的交流和碰撞中,教师在教学教程中不断增长自己的教育智慧,时时沉浸在教学相长的幸福里。

(三)学校发展着

1、办学理念得到丰富与发展。经过这几年的课改,我们认真总结、提炼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丰富并发展了“让每一位学生快乐成长,让每一位教师愉悦工作”的办学理念,实践“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课堂教学理念,“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

2、教育教学上了一个新台阶。2011年9月,我校被山东省教育厅命名为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县内外许多兄弟学校纷纷来我校学习交流。

穆家中学追求高效课堂反思 篇5

——高效课堂培训反思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是与教学质量休戚相关的。经过两天的听课学习感受很深。

现在教育界都知道洋思中学,教师都知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洋思中学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列,也打造了今天教育界上的“传奇”。之前只是听说,但却为一知半解。今天认真观摩了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内心的感受是“从惊奇到钦佩再到反思”。惊奇的是洋思中学是怎么将差生甚至是什么都不会的学生打造成升入重点高中。钦佩的是洋思中学在从20世纪80年代到今,能独辟蹊径,尝试这种教学理念,取得这么显著的成果。反思的是我校也一直在学习在模仿,但是往往都是在“穿新鞋,走老路。”正如“你可以模仿人的外表,但是模仿不了人的神韵。” 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其实和现在的新课标改革是一脉相承的,主要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思想就是“抓课堂效率,清当日任务。”这两点就是成绩的保证。教师作用就是“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主动教别人学习。”虽然我校也积极探索教改之路,但始终没有更好的模式确立。

如果说,我校的课堂中哪里体现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我们只能惭愧地说,就有那么一个“自学指导”,而且还是个“幌子”。因为我们从心里就觉得我们的学生基础差,老师这么努力的教都不会,让他们自己学简直是在浪费时间,而且几经尝试后,我们也觉得让他们小组讨论就是给他们自由放松,说闲话的机会,根本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所以莫不如老师将知识点一一讲授,至少面对应试教育的今天,这还是个很好的手段。这样一来,我们虽然保住了中上等学生,但是同时也潜在地忽略了下等生。由于教师讲授的时间较多,加之担心学生理解不好,所以时间就这样被占用了,课堂检测的时间就大大缩短了,就没有办法做到“堂堂清”。目前我们老师只是在课堂上单一地使用“自学指导”,只是在课堂上告诉告诉学生做什么,这只是一种形式,但是自学是一种能力,是洋思中学学生长期养成的能力,不是几分钟的作秀。而我们就恰恰缺少去培养这种能力的意识和信心。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能养成这种能力呢?那我们差在哪里呢?洋思中学赢在哪里呢?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观摩了洋思中学董老师的课堂教学和专家讲座后,我又再网上搜索了洋思中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材料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思考。首先我明白了其实我们差在了起点上,也就是我们就没有做好第一步———预习。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因为没有预习,学生对于新授的知识很陌生,造成自学效率低,自学效果差。课堂检测不会做,老师就利用当天的作业来弥补,最后事倍功半。老师就不得不在课下留作业来补漏。这样我们就是一直在用明天的时间来做今天的事情。而洋思中学却是下午无作业,自习时间复习与预习,预习到位,课堂效率高,作业当堂完成,形成良性循环,他们是用今天的时间做明天的事情。这两者的差距就是决定学习成绩和对事情的态度。所以预习势在必行。第二,我们也差在了过程上。我们一直都在想怎么让学生自学,不会自学的学生怎么办?部分学生真的是厌学,何来自学呢?连老师亲自的辅导都不理会,又怎能完成“兵教兵”呢?如果说教师只是个引路人,学生是“挖掘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知识,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总结知识。但是这一切都是基于学生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但是这些怎么去塑造和培养呢?而洋思中学的“传奇”之处就是在于他能够使“后进生”甚至是“弱智生”都能够有很大的提高,使“优者更优,差者进步”。其实我们的老师对差生也进行过课后谈心,赏识教育,个人包保,小组联动,激发热情,但是却没有什么效果。而洋思中学却能改变这一局面。为什么呢?首先,“名校效应”。以目前洋思中学的声誉来说,所有学生能来到洋思就读就意味着一定会有进步,尤其是差生当进入洋思的时候,在心理上就自认为要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就一定会像之前那些学生一样会缔造“奇迹”的,所以他们愿意去尝试,愿意去努力。而且对自己的进步他们充满期待,就好像他们会觉得每位教师就是拿着“魔棒”的人会“点石成金”。其实人就是赢在心理,而这种心理恰恰是我们学生所缺少的“学习动机”,这就为他们赢得了关键。第二,学习氛围。相信环境的感染和舆论的力量,我想在洋思中学,应该是根本就没有人在混日子。如果在一个班级,全班学生都在学习,我想那不学习的人应该不会是如鱼得水吧,这样的气氛就为他们赢得了条件。第三,教师的信心。洋思中学今天的成绩是教师长期教学经验的沉积,面对今天如此大的成就,相信他们的教师更是信心满满,不论什么样的学生问题,相信他们都会从容面对,游刃有余。这种志在必得的决心为他们赢得了气势。最后,合理的时间安排。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洋思中学的学生有明确的时间概念。将学习和休息划分的很清楚,他们是“认真地学,畅快地玩”。由于课堂效率高,课后没有作业,中午就休息一小时,保证了下午的听课状态,提高了下午课的课堂效率。而我们呢,中午的时间还是在弥补上午课堂上遗留下来的任务,弄的学生一直是在学习,但是一直都没有学会。最后学生一直喊累,然后在课堂上溜号,睡觉。这样完全是本末倒置。合理的时间安排为他们赢得了策略。第三,我们还差在了结果上。或许这是必然的,因为我们的起点和过程就是慢了很多。除非在冲刺的时候能乘胜追击,否则无力回天。洋思中学的教学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而我们还是在应试教育。其实达到了素质教育,那么应试教育就是不在话下。洋思中学不仅是“授人以渔,而且是授人以欲。”他不仅教会学生捕鱼的方法,还给予学生有去捕鱼的欲望。而我们还是停留在将鱼捕回来分给学生。所以洋思中学毕业的学生更加适应高中的生活以及社会的生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强烈的反思。今天,当我想到这些问题时,对于洋思中学的教师的钦佩之情再一次油然而生,同时也为自己与这些同仁的差距再一次汗颜。同样是教师,因为理念的不同,信心的不同,我们输了。但是我们现在找到了症结所在,又有这样好的契机来向洋思中学学习,所以我们必须更新思想,抓住精髓,大胆实践,认真总结,及时反思。当我们在起点上就摩拳擦掌的时候,过程中就会游刃有余,结果就会稳操胜券。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天的洋思中学带给我们深刻的思想变革,为我们树立了课堂教学的旗帜和榜样。所以现在就让我们重新踏上教改的征程,为我县明天的教育和我校未来的发展再立新功!

八郎镇穆家中学

谈谈数学教学追求优质高效的策略 篇6

谈谈数学教学追求优质高效的策略

文 余金培

摘 要: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广大教师一生所共同的追求,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

关键词:数学教学;优质高效;教学实践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实施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当前数学教师的共同追求。那么,如何使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呢?

一、恰当地分析和使用教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1.对教材进行准确的分析把握

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更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开发智力和发展数学能力的源泉。不过,教材并不等于教师的讲稿。教师在授课之前,还必须深入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还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以便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在教学中抓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带动全面,优质、高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正确而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凭借,往往呈现一些生活、学习现象和事实,由于学生本身认识的局限性,有些内容不利于学生探索与创新,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重组出具有迁移性、思考性、再生力的数学活动,因此我们要树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例如,在讲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从三个方向看》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选用了大量的生活中大家熟知的题材作为情景,如摩托车、热水瓶、手机以及学生使用的橡皮等,拍摄了它们的主视照片、左视照片和俯视照片,让学生知道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的结果往往是不一样的。由于选择的`题材都是大家生活中熟悉的,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讲,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是现实生活情境,第二种是问题矛盾情境。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设置认知冲突,以情激趣,以趣导思。让学生的注意指向新知,并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数学课的引入不但要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还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要选准新知识的生长点,提供诱因,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的兴趣。

三、设计活动性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学生能否真正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取决于新知是教师给予还是自身探求而获得。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把课堂营造成学生的数学活动场景,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运用过程设计成一定的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求知,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内容时,作为组织者的老师要提供一些问题和思路,让学生去大胆探索研究。如,先提问题(1):在两个三角形中只有一组条件相等(比如一条边的长度都为3厘米),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根据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画图,画好后再剪下来与周围的同学进行对比,最后得出“只有一组条件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的结论。然后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解决以下问题:有两组条件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有三组条件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呢?学生都能够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得出结论。这样大家就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研究者,也成为本堂课的主体,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四、建立合作小组,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提高

例如,在《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的教学中,有一个“测量旗杆高度”的专题,可选择的工具有:皮尺、标杆、小镜子,可以从中最多选两样来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我们可以如何来测量呢?这一问题,有三种解决方法。我们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帮学生分好组,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让他们到旗杆处去实际操作。

学生通过小组内的相互帮助、共同商讨,不仅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小组讨论操作之后,学生热情高涨,教师应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开展组间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示自我,肯定学生的独到见解和鼓励学生的相互争辩。通过议论、争辩,让学生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增强了学生主动参加评价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必然更会学习,更喜欢学习,学习信心也就更足。

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们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发更多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探索。

追求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 篇7

一、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1) 尊重班上的每个学生, 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 促使学生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 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 发展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如:在课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四人一小组, 进行朗读比赛, 会的同学教不会的同学, 在限定的时间之后, 教师从小组中任意抽一位学生代表该小组的水平, 小组之间进行比赛, 从而促使学生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 互相竞争, 体验集体荣誉感以及成就感。

(2) 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如:在教新单词的过程中, 对后进生已经掌握的一些单词, 教师就可以请这些后进生来当小老师, 在班上领读这些单词, 从而树立这些后进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 采用歌曲、歌谣、游戏的形式, 活跃课堂气氛

歌曲、歌谣和游戏的教学形式, 非常受小学生的欢迎。将歌曲作为导入课堂的第一个环节, 给人以丰富的感受, 能使人产生联想和共鸣。比如, 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B Unit 4 Time中, 学生学习了1~12这些数字单词后, 可以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Ten Little Indian Boys这首歌, “One little, two little, three little Indians.Four little, five little, six little Indians.Seven little, eight little, nine little Indians.Ten little Indian Boys.”歌曲中的数字单词在愉悦学生身心的同时, 又帮助学生复习了所学的知识。

与歌曲类似, 儿歌的编排能够降低学生学习语言的难度, 让学生在兴奋的学习状态下掌握知识。学生在刚开始学习书写英文句子时, 很难记得书写的要领。但只要用一首歌谣归纳一下, 学生就能很快地记住了:字母要靠紧, 词词要分开, 首字母大写, 句末加标点。

游戏是英语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英语课上增加游戏活动是给小学生“减负”、但不降低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 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可采用游戏的形式, 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 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2. 通过TPR组织教学, 让学生乐在其中

有声语言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但是有一种语言是通用的, 那就是无声语言, 肢体语言就是一种很好的无声语言。TPR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儿童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着很大的作用, 利用TPR的教学为静态的单词增添一丝活力, 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过程中轻松学习。

3. 利用情境进行教学, 使英语课堂活起来

英语教材丰富多彩, 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 体验角色, 并通过在情境活动中的内心体验来感受英语, 从而提高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例如:在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3 Asking the way中, 教完了句型之后, 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游客和警察互动的情境。游客初到一个地方迷路了, 向警察求助:“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接着警察进行指引:“Go along this street, and then turn…at the…street, the…is on the…”通过迷路和指引的形式, 创设了一个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环节, 提供给学生学英语, 用英语交流的机会, 不仅灵活运用了所学句型, 同时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并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采用科学、适度的评价体系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出发点。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 帮助学生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增强自信心, 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课堂教学中, 学生答对问题时, 可以用“You’re clever”“You’re great”“Well done”来表扬学生。学生答错时, 可以用:“Try again”“Don’t worry”“Never mind”来鼓励学生,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及学习的热情。

追求高效的简约课堂 篇8

简约课堂应该摒弃华而不实的低效,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简约不是简单,是一种韵味,是凝聚大气、智慧、深刻的一种无痕境界。在经济社会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更应该提倡“简约高效”,让课堂理性回归。构建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是我们小学英语教师的不懈追求!

一、目标要简洁明了

现在很多的老师教学目标制定不切实际,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有的老师,不切实际,教学目标制定了一大堆,哪个都想做,结果舍本取末,基础目标都没有落实,就急于谈其它目标。我觉得一节课的目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达成的,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是不可分裂的。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学习态度等等都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应该根据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简洁明了的目标,逐步落实,慢慢升华。例如在教学《This  is  his  head》这一课,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知识目标:(1)能听、说、认读单词:his、head、arm、hand,、leg、foot.(2)能听懂并熟练地运用句型:This is his….在此基础上又制订了能力和情感目标。

二、导入设计应简约自然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许多老师在设计导入时总是绞尽脑汁,尤其是公开课的时候总想出现一情境,让学生兴致盎然,让大家耳目一新。事实上,真实的内容却更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我觉得应该体现以下几点导入设计才做到了简约自然:

1.取材经济便捷

情景创设的素材选取要抱着“节约有效”的原则,可从身边的资源入手。比如故事情景导入;生活中我们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就可以变成我们的教学素材;平时自己随意拍的照片,家里的玩具,生活用品等材料都可以拿到课堂上,很多的情景就会在我们面前呈现。与其花很长时间去想天马行空的情景,不如从我们真实生活入手;与其花很长时间去做 flash,不如将身边现有的东西利用起来。

2.生活化

课堂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一个平台,它应该是快乐的、平等的、和谐的,应该是真实生活的一个缩影。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努力地寻找语言材料和生活的结合点,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例如:教学服装就从学生的着装入手为话题,谈论颜色也可从生活中有的颜色教起。不要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容易接受。

3.真实性

真实的情景更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虚拟的情景总让人感觉假假的,学生的兴趣只能停留在表面,没有进一步内化。而真实的情景更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如创设到商店买东西的情境:让一些学生充当顾客,一些充当店主,再辅之以实物,分组活动,现场表演,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跃跃欲试。

三、教学活动有所取舍

为了使小学英语课上得精彩,不少教师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课堂上新方法、新花样层出不穷,教学活动越来越丰富。但是我们如果静下来,听听学生活动后的感受,我们就会发现,有的活动学生真正参与体验和思考的并不多,学生掌握的语言技能也不扎实。究其原因是教学活动过多、低效。如果活动过多,就会分散学生的精力,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游戏本身上面, 那么活动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活动的设计应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和目标

教学活动应该是有的放矢,是为了某一教学内容,达成某一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听一些老师的课,有时看似简单的活动,其实暗藏玄机。那是活动的背后凝聚了教师的教学智慧。例如:在教学“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时,如果字节让学生互问“Whats your name ?”那么活动似乎有达到效果,但如果让学生给自己取个英文名,再练习句子,学生活动的目的性更强了,效果更佳,这就是不同的教学艺术。

2.活动的安排要适量、适度

一节课的活动不要太多。但形式要有变化。活动与朗读、书写或回答问题等训练方式相结合,做到动后有静,静后有动。如我教人体部位的单词时,就利用一首简单易懂的体操歌,让学生边做体操边学英语,收到好的效果。

一二三 点点头 head head 就是头

二二三 伸伸手 hand hand 就是手

三二三 转转臂 arm  arm  就是臂

四二三 踢踢腿 leg  leg  就是腿

五二三 跺跺脚 foot  foot  就是脚

当然千万不可为了活跃气氛,制定多个活动,学生过多沉浸在游戏本身中,却没有学到真的东西。而且活动多,学生要从上一个活动换到下一个,也要有些准备,尤其是那些腼腆害羞、胆小忸怩或反应相对较慢的同学更无法顾及。

四、巧用教学媒体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教学资源是越来越丰富。这给我们的教学带了很大的便利。在公开课上,多媒体课件被运用的淋漓尽致。动听的声音,漂亮的图片,逼真的flash总是能刺激我们的眼球。然而,有意无意中,我们的教材被忽视了,最传统的教学手段被遗忘了。有的课堂,学生从头到尾都没有翻开我们的语文书;没有用一用录音机,听听最纯的原声磁带;没有做一做我们的作业本;没有让学生上去写一写。只见教师在电脑旁自如点击鼠标。那么过多过滥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就会喧宾夺主,违背了多媒体“辅教”的宗旨。

其实教师应认真吃透教材,用好教材,让学生翻开课文大声读一读,打开收音机听一听,巧用多媒体。从而让我们的英语课返璞归真,体现英语课的简约美!

五、课堂语言要简单流畅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如果言简意赅,简要流畅,就会让学生心旷神怡。教师组织教学语言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听懂我们的话,学生都听不懂你讲什么,那只叫“对牛弹琴”;其次问题语言要有启发性,有助于师生间的交流,提高教学效率;再次过渡语言要自然流畅;最后评价语言要扼要坦诚。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只有追求更高层次的简约求实的境界才会更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善于将各种知识有机整合,用“心”去浇灌,并用最低的教学成本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追求高效课堂教学论文 篇9

——对孟国泰“三标高快课堂”的学习体会

2014年4月,我们柳山镇初级中学的全体教师在县教育局的安排下,有幸聆听了著名新课改教育专家孟国泰教授的教育报告。他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方向和新的教学课堂方法。孟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老师们解释如何做人和如何看待教育这两大问题。同时,也对我们柳山初中的“情智高效课堂”提出了新的方向,并保证力求在今年九月份把柳山初中打造成一所像杜郎口那样的名校。在整个的讲座期间,我们的教师认真倾听孟教授的讲解,积极地吸取课改理念。老师们在听报告时,聚精会神地聆听先生的教诲。从那专注的神情里,可感受到柳山初中的教师对新教学理念的渴求,对新方法的寻觅,对成功课堂的追求。老师们都是好学的,积极上进的,从我们手中带着的笔记本和笔,以及不停做记录的身影,就已感受到了。教授的报告给我们柳山初中教师的心灵带来了一场风暴般的洗礼。

孟教授向老师们提出,教育的真正含义是“引育”、“导育”。由此推而广之,“教师”是“导师”;“教学”是“导学”;“教材”是“导材”;“教案”是“导案”。孟先生为我们诠释了“三标高快课堂”的意义、方向、操作方法等。他认为,在我们的课堂中应具备三声,指充满笑声、掌声、欢呼声的课堂。课堂中的六种氛围:民主、科学、平等、自由、艺术、和谐,这样会使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的更充分,学生之间的生教生,生帮生,生考生,生评生,会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

听完孟教授的“三标高快课堂”我也有了深深的体会。现将体会如下:

一:“我的课堂,我做主”——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三标课堂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真正的活跃起来。将“三标”写在了教室黑板的一角,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之前把“三标”写在黑板上,再让学生一起朗读,从而加深对本节课的理解,在课堂的学习中真正的把知识完全掌握住。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提出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让教师敢于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去成长。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二、转换的教师角色,使其真正成为教育的“引导者”

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怕学生听不懂,理解不了,总是精讲、细讲、大讲、特讲,不敢放给学生。到头来,整节课都是我们教师在讲,学生在听。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云里雾绕。学习也没达到所要求的效果。虽然,教育一直在倡导新的课程理念。但教师的转变确实比较慢的。原因就在于教师不敢放手去做,不敢把问题教给学生。在孟教授的课堂教学中,提出了“三分钟教学”让我们非常的惊讶,也不敢接受。当看到实际教学中我们才真正的理解到什么是“三分钟教学”指的就是,教师怎样真正的做到“引导者”的位置上来。在教学中发挥“小组长”“小班长”的角色,让他们真正的活跃起来。带头辅助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只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导”“辅导”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

三、教材只是教师链接学生的桥梁 孟教授提出了“教师”是“导师”;“教学”是“导学”;“教材”是“导材”;“教案”是“导案”这诠释了“三标高效课堂”的真正含义。教师要“活”用教材,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目标、有目的的去使用教材。真正做的用好教材,必须要完全的分析教材、理解教材,将“教材”运用到课堂中,学生才能兴致勃勃地向一个又一个的新的学习领域挑战,逐渐的将知识和技能掌握起来。这才是真正的运用了教材。

四、教师要不断成长,终身学习

通过孟教授的讲座,使我认识到教师要树立不断成长,终身学习的理念,这也是新的课程理念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境界,它需要教师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持之以恒地贯穿于课堂内外。让我们一起努力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教学相长的课堂;自主学习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高质量的课堂。

听孟教授讲了这么多知识,总结出了先进的教育经验,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追求快乐灵动的课堂教学是值得我们去做的,这也仅仅是为了我们的学生的幸福成长,而非一种功利。我们会用耐心、爱心、童心、责任心,来等待柳山学子们的成功!用心,来聆听花开的声音!

课堂教学永远的追求 篇10

———听王敏勤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2014年12月27号。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原所长,国内著名教学流派和谐教学法的创立人王敏勤教授不远千里,来到我们青州市旗城学校,他在我校停留一天半的时间,给全校教师作专题报告,并听四位教师的课并进行点评,系统诊断、指导我校的课堂建设。据说,今年正月初八以后,他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双休日,始终在全国各地讲学和现场指导。去年他一共飞了56个航班,当然更多的还是乘高铁出行。有时一次在火车站取17张车票,仅去年暑假,他的足迹就遍布了14个省市自治区,包括西藏、贵州等边远省区。作为和谐教学法的创始人,他每到一处都对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活动和三级建模工作进行指导,受益者甚众。

聆听王教授的“课堂高效率,课后低负担”的报告和对老师们的评课,短暂又充实的一天多的时间,让我重新领悟了课堂教学的魅力,收获颇丰,感触极深。

王教授的怎样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怎样进行整体构建、对教材整体贯通把握的必要性等等观点都深深吸引了我。怎么样评价一堂课,如何结构一节课,对我的教学带来新的方法。高效课堂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师生对既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而和谐教学的课堂模式为:

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4、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5、达标测试、课堂小结。根据学科的不同、课型的不同、授课教师对知识的理解深浅不同,课堂模式可以渗透教师本人的思想。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自主的;也只有学生真正的拥有学习的自主权的时候,学习才可能高效。学生的学习是自主建构的,学生是学习的积极主动的建构者。他的观点里体现出了两点:一是每堂课要有既定的目标,师生共同努力达成既定目标;二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持续发展。

“知识树”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极有意义。每位授课老师在教学每一单元的教材内容时,根据每个单元的内容不仅画“单元知识树”,还要画每节课的知识树。这是所授知识的整体轮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静下心来认真钻研每册书、每个单元、每节课的重难点,编者意图,教学目标等,并用知识树把这些内容呈现出来。这样既能使所教的教材内容有条有理,并且能促进所教的知识点不易疏漏。“知识树”是和谐教学法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以树状的形式表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它以其形象直观,脉络清晰,便于教师和学生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线索,是对知识进行梳理的一种好的方法。“知识树”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对整合教材提供了直观性的素材。

怎样打造有效、高效课堂,课堂上高效率,课后低负担,作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一方面,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在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教材内容中的知识点,而忽略其在课标学段中的要求,忽略其在整体知识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知识树”的模式来帮助教师建立知识网络,并以此打通知识与知识、能力与能力、情感价值观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高效的课堂真正落脚点还是课堂,如何让师生轻松、快乐的

教与学,并让学生在45分钟内掌握知识并转化为能力。每个单元的开始也把这个单元的知识树告诉学生,学完一节教材或者一篇课文,还要及时回归上位系统。这样知识在头脑中总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这个自学指导实际上是学习目标的具体化,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用几分钟),明确内容(学习教材的第几页),明确方法(在自学时用什么方法),明确要求(在自学时思考哪些问题),只有做到了四明确,学生才能高效率的学习。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能动性大大的提高了。

真正的高效课堂,首先提倡老师们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效率,当堂解决所有学习问题,这也是自己追求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愿意占用学生课余的时间和精力,只不过因为个人能力水平有限,课堂设计不够精细,大多数学习自觉性欠佳的学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其次是师深挖教材,依据个人对教材的理解组织教学,但不要过于依赖教参,沿用别人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第三是课堂的检测环节,这是非常重要的,王教授提出的不管初一还是初三要堂堂扣中考,这是非常的做法,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大有好处,课堂检测的成绩是判断课堂效率高低的关键标准,对于部分教师提出的课堂无时间检测反馈,还提出来展示答案,学生互批,发现问题,即刻解答的可行性建议。

王教授说倡导的学生分组方法,也非常值得学习,首先,同桌的2人小组,便于讨论问题,其次,4-6人一组的大组讨论,再次是全班的合作讨论。学生遇到的问题,老师不要急于解决,而是让学生通

过合作的形式共同探讨解决。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也避免了差生的形成,差生产生实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形成的,与教师的教学关系很大。王教授对于差生产生的例子形象生动,孩子就像是在斜坡上的小瓶子,作为我们每一个教师要向上拉瓶子,而不能对小瓶子置之不理,更不能推瓶子。

王教授平实的语言,执着的教研精神,永远不脱离课堂的教研精神将久久难以忘记。

追求高效课堂之个人体会 篇11

关键词:高效课堂

以下是我结合自身的一些经验就教师如何教方面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1.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老师要知道该讲些什么,讲到什么程度为止,太难了,学生没办法接受,太浅了就更不行了。新《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当然有些知识点上难易程度还是要进行适当调整的。

2.课堂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传统模式,这样的教学法已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应将教师的作用从“教”提高到“导”,“导”就是引导,即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死板的“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充分地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也就是不要一成不变的将讲授法放到首位,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教学、谈话教学、实验教学,展现式教学,问题教学,点拨教学等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教学方法,创造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以下通过几个课堂教学案例说明浅见。

【案例一】数学问题的研究应重视探究与变式: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讨论问题的教学,

我是这样设置问题:已知关于x的二次方程x2-kx+k+1=0,求:

(1)方程有根时k的取值范围。

(2)方程有两个正根时k的取值范围。

(3)方程有两个大于1的根时k的取值范围。

推广:方程两根均大于(或小于)m时,k的取值范围。

(4)方程有一正根一负根时k的取值范围。

(5)方程一根小于1,一根大于1时k的取值范围。

推广:方程两根分布在m的两侧时k的取值范围。

该题的(2)问学生的一般解法是利用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列出k的约束条件,求出k的取值范围。但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对于(3)、(4)、(5)问求解带来困难。在此应激发学生去思考有无更巧更妙的解法?诱导学生去发现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关系,把问题转化成交点的分布,这样,通过控制二次函数图象,列出k的约束条件,求出k的取值范围。而这种方法适用范围将更广阔。

解:(2)令 f(x)= x2-kx+k+1,则要使方程有两个正根,也就是函数f(x)的图象与x轴正半轴有两个交点。(如图)

△=k2-4(k+1)≥0

k/2>0

f(0)>0

由此解得k的取值范围。

题目的新颖解法来源于观察分析题目的特点,挖掘问题的内在联系。解决一个问题后,通过追问,把问题推广,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因此,教师应从开发智能、培养思维能力这一目标着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想、拓展,平时教学中注意总结解题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案例二】习题的讲解努力做到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用。

高中立体几何题经常有这样一道题:已知三棱锥P-ABC,PA、PB、PC两两垂直,且PA=PB=PC=a,求点P到面ABC的距离。这道题主要是“点到平面距离”问题。

解法一:作图直接求解法;

解法二:等体积法;

解法三:割补法,把该三棱锥补成正方体。

学生由常规思路进行解法一求解,在老师启发下在进行二、三的求解,这样引导学生 “想一想”进行独立思考,概括总结“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的基本解法,达到训练主体思维的目的。该题讲到这里为止,弃之可惜,应该多追问几句,效果更佳。

1、纵向延伸。“求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体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沟通前后联系,弄清知识由浅入深,逐步深化、递进,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2、横向展开。“改变题设PA、PB、PC两两成60,其它不动,再求点P到面ABC的距离和求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体积”,学生解题后,还可以横向展开,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多种途径进行解题(此种方法多适应于练习课与复习课)。思维批判性得到很好锻炼。

3、逆向回转,要求学生小结距离计算时注意转化、化归等数学思想。这样,训练学生从顺、逆两个方向思考问题,有利于认识的提高。这样一个题目多种方法解决,多角度设问,既训练了学生主体思维,又优化了学生思维品质。同时也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案例三】教材中的例题教学切忌就事论事,适当改装,追前挂后,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放。

如:高中教材第二册P48—例4:已知点A(2,1)和直线l:2x+y-10=0。求过点A且与直线l垂直的直线方程。

这个题目在学完直线与直线垂直的一个例题,学生很容易解决。讲完后我把该题进行了以下改装引申:

引申1:已知点A(2,1)、B(6,3),求直线AB的中垂线方程。

引申2:已知点A(2,1)和直线l:2x+y-10=0。求点A关于l的对称点B坐标。

引申3:一束光自A(2,1)点射出,被直线l:2x+y-10=0所在的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经过点B(3,﹣4),求反射光线所在直线方程。

这类题求解的范围、想象的空间是广阔的,思维是开放的。让学生在求解过程中求新、求速度、求最佳,通过对题目的背景的改变,让学生不断思考,互相启发,总结归纳出解题规律。这类题具有很强的严密性和发散性,通过训练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一个广阔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样,通过一题多证和一题多变,拓展了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高中学生来说,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和创新精神。

3.学会反思

反思。可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课前反思会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地行为;课中反思会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地完成;课后反思会使教学经验理性化。尤其对于年轻的教师来说,反思是很重要的,但不能停留与形式,出现“空反思”,即只顾反思,不会“决断”,没有行动,并未解决问题。我认为,要提高教学反思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度训练起,即反思要有广度;反思要有深度;反思要有高度;反思要有创新度;反思要有灵活度。

上一篇:庆祝海南建省心得体会下一篇:班级情况一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