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队伍培训计划

2024-06-07

应急队伍培训计划(共7篇)

应急队伍培训计划 篇1

小孟社区森林防火应急培训方案

针对今年森林防火的严峻形势,为切实做好扑大火,救大灾的应急准备工作,有效、安全、快速、科学地扑救森林火灾,全面检验社区森林防火应急响应机制的可靠性,根据小孟社区森林防火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经社区党委研究同意,特制定并实施本次演练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重兵扑救”的森林火灾扑救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提高扑火技能和安全避火能力,确保及时、快速、稳妥地处置森林火灾,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的安全。

二、应急演练的任务

本次森林火灾应急演练的任务:一是按照《小孟社区森林火灾应急预案》要求,全面检验相关单位应急抢险联动能力和扑救森林火灾的技战术水平;二是检验森林防火指挥部在统一指挥,综合调度方面的能力;三是检验应急预案是否符合实际,便于操作;四是检验社区应急力量和物资储备是否满足实际需要;五是促进各单位、人员对森林防火应急处置流程的熟练掌握,以备实战。

三、应急演练等级设定 本次演练设定响应等级为黄色。

1、等级划分: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四个等级。

2、社区等级标准和应急方案。

红色等级:严重火情,过火面积大且火情漫延难以控制,或火情发生地逼近居民区、人群聚集区、化工厂、有毒物质、易燃易爆品储存地时。全社区所有应急分队全部出动,政府机关工作全面暂停,全员转入防火应急状态。火情发生村居的应急分队与群众力量第一时间投入应急扑救工作,各村居抵场的应急分队转编为扑救小组,社区防火指挥部成员转任各村居扑救小组的组长,在现场指挥长的统一调度下,各小组按划定区域或方向全力开展抢险扑救工作。

橙色等级:较大火情,过火面积较大且火情不易控制。火情发生村居的应急分队与群众力量第一时间投入应急扑救工作,社区应急分队与城乡管理部职工立即赶往现场支援。与火情发生地相邻的村居或与火情发生地间隔距离小于2公里的周边村居立即转入联动应急状态并组织应急分队赶往现场参与扑救或待命。

黄色等级:一般或较小火情,过火面积较小且火情易于控制。火情发生后,所在村居的应急分队与群众力量第一时间投入应急扑救工作,社区城乡管理部职工立即赶往现场支援。社区应急分队和火情点相邻村居的应急分队转入应急待命状态直至火情解除。蓝色等级:轻微火情,过火面积小或火情位于可控区域内。火情发生后,所在村居的应急分队与群众力量第一时间投入应急扑救工作,社区城乡管理部立即赶往现场支援。社区应急分队转入应急待命状态直至火情解除。

四、演练时间及地点 演练时间:2016年1月。演练地点:小孟社区陈亮村。

五、应急演练的组织

(一)成立森林火灾应急演练指挥部 演练指挥长:尹华。副指挥长:彭杰、陈林。

成员:社区班子成员,派出所、卫生院负责人。

(二)参演单位及人员

小孟社区全体职工,社区派出所,社区卫生院,各村

(三)演练设计

阶段一:1月某日,小孟社区陈亮村三组突发森林火情,政府值班室接报后,通过电话中对火情的初步研判,设定为橙色火情等级,立即启动社区、村两级防火预案,向付沟村、社区城乡管理部、社区防火领导小组、社区民兵应急分队负责人发布火情通报,付沟村干部、村应急分队和当地群众立即赶往现场进行扑救,值班室拉响森林防火警铃(一长三短铃声),社区民兵应急分队在应急队长带领下,全体职工在 尹华带领下,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支援。社区火情应急指挥部成立,设置于社区值班室,社区指挥长到指挥部办公,并向火情周边村居下达应急分队集结待命命令,政府外出车辆和驾驶员返回政府集结。

阶段二:社区民兵应急分队抵场。尹华接管现场协调指挥工作,并第一时间向社区指挥部报告现场情况。城乡管理部林业组根据现场情况,设置火场监控点(员)四名,对火场进行全面布控监测,并随时向现场指挥员报告火情、风向等发展趋势,为现场指挥员的火情研判、力量调度、人员安全提供及时信息。

阶段三:受地势和风向影响,火情有继续漫延的倾向,现场指挥员尹华立即向社区指挥部通报情况,社区指挥部立即向火情周边村居迅速下达应急支援命令,向全社区其他村居下达应急分队集结待命命令。社区全体机关干部职工,社区干部防火应急队在尹华集结带领下立即赶往现场,社区派出所、卫生院立即组织力量投入保障工作,社区应急指挥部迅速转移至现场抵近指挥,抵场后由陈林社区长接管现场指挥工作,由班子成员分任各应急分队队长,在指挥部统一调度下开展火情扑救。后方后勤保障组和通讯联络组设置于社区值班室内,负责与各方的联络及后勤保障调度工作,并第一时间向区防火办报告火情,进行上下联络通报。

阶段四:经全力扑救,明火被扑灭。各应急扑救队对余 烬进行人墙式推排确认,各应急分队队长在确认完成扑救任务后,向现场指挥长报告扑救任务完成,指挥长确认后下达应急响应解除命令和火场监测命令。由社区林业组、村干部和村应急分队组成余火监测组,按火场地势和面积分片设置监测警戒点,对火场进行3小时以上不间断监测布控(演练时缩短为10分钟),并向区防火办通报火情扑灭。社区纪委、社区城乡管理部、村干部联合组成火情调查处置组,立即开展火情损失统计和调查工作。其它单位在完成对本次应急扑救参与人员、物资投入和损失统计后,依次撤场带回。

阶段五:现场点评。演练结束。

五、演练程序

(一)演练准备

1、演练开始四天前,召开演练动员会,布置演练任务。

(1)下达演练指挥部组建命令和演练实施命令。

(2)宣布演练流程和要求。

(3)下达科室和人员的演练任务。

(4)演练场地准备:安排专人负责提前设置火源地,准备引火物资,并确保火场的隔离带等安全防护措施做好。

(5)演练物资准备:火场导向牌、各应急组现场标志牌、社区和相关村居扑火工具的点验配置、其它保障物资。

(二)演练开始

1、场景:社区值班室。6月某日上午,陈亮群众来电报告发生火情,值班人员X某接电,迅速记录并询问火情的目测态势,经询问得知火情当前较小,且火场通行条件良好,按社区火情分级,初步研判为社区黄色火情等级。

(1)值班员电话通知顺序:向付沟村委会发布黄色火情应急响应通知,向社区林业分管领导尹华、社区城乡管理部主任朱德志发布黄色火情应急响应通知,向民兵应急分队负责人鲁炳江发布黄色火情应急响应通知,向社区长陈林汇报发生社区内黄色等级火情,向党政办通报发生黄色等级火情,向区防火办上报发生社区黄色等级火情。

(2)接值班员通知后流程:

社区陈林接报后社区火情应急处置指挥部自动成立。办公地转移至社区值班室,实时掌握火情和布置应急工作。

陈亮村:接政府(或群众)通知后,立即启动响应预案。村干部和村应急分队迅速集结并赶往现场,同时村防火专干立即通知火场所在和周边队的队长组织在家群众前往扑救。抵达火场后,立即向社区指挥部报告。

城乡管理部:接报后,在彭杰带领下立即先期赶往火场,进行火情监测和布控,其余中心职工迅速集结,在尹华、朱德志的带领下携带扑火工具快速赶往火场。抵达后,立即向指挥长陈林报告。

社区民兵应急分队:鲁炳江接报后,立即集结社区民兵 应急分队待命,并迅速进行车辆和工具的准备工作,扑火水枪进行充水作业。完成准备工作后立即向指挥长陈林报告。

党政办:接报后,立即向火情周边村居发布各村应急分队集结待命通知,向各站所办负责人通报火情并统计在岗职工数量,向政府外出车辆下达返回待命通知并统计可临时调用的职工车辆数量,立即向社区派出所、卫生院通报火情,做好一旦火情等级提升后的应急响应准备工作。完成后立即向指挥长陈林报告。

2、场景:火场。

(1)付沟村干部、村应急分队及周边群众抵达火场,由村主任(或书记)负责,对火场进行分片或重点部位扑救,村防火专干立即安排1-3名村民,对进入火场的道路进行沿线值守,主要负责对后期抵达的扑救队伍、人员进行道路指引,同时对不符合扑救条件的老、弱、残、幼人员进行劝返。

(2)林业组抵达现场后,由黄旺负责,立即在火场设置3-4名监测员。城乡管理部扑救人员抵达现场后,由尹华接任现场指挥员,黄旺及现场村干部负责人立即向指挥员尹华简要汇报情况,指挥员根据现场火情,立即对扑救力量进行整合分配,全力展开联合扑救工作。现场监测人员全面观察火情、风向变化,随时向指挥员和扑救人员提供火情引导、隔离带设置和人员安全保障等信息。现场指挥员尹华同时向社区指挥部及时报告现场情况。

3、场景:社区政府。

15分钟后。受风向、地势、植被条件影响,某段火势突然增大并开始漫延,经全力突击扑救无效,现场指挥员立即调整安排力量外扩隔离火道,同时迅速向社区指挥部报告,提升火情等级至橙色。如遇火势可能逼近民居、工厂等区域时,现场指挥员还应立即安排村干部1名配合城乡管理部抽调的职工组成疏散组,进行群众疏导和物资转移工作。

(1)接橙色火情等级报告后,社区指挥长陈林立即下达橙色火情响应命令。社区指挥部拉响橙色以上火情应急响应警铃(一长三短)。警铃拉响后,按预案要求,各应急响应工作组自动成立。

①应急抢险组:社区民兵应急分队在鲁炳江带领下立即赶往火场支援,同时将扑火器材随车带往现场(随车将应急指挥部标牌同时带往现场);

②指挥部工作人员立即向火情周边村居和社区派出所、卫生院下达应急响应命令,各村居应急分队迅速前往支援,卫生院、派出所应急车辆和人员立即赶往现场,派出所同时承担沿途疏导交通、保障通行的任务,必要时应在重要路段设置干警执勤保畅;

③社区班子成员、各站所办负责人立即向社区火情应急指挥部报到,接受任务;同时全体职工立即整理着装和工具,在政府大楼前集中等待登车;

④交通管制组组长张世明向指挥长陈林报到后,立即带领管制人员赶往现场,对现场进行交通管制和疏导,确立停车区和禁停区,保障所有应急车辆顺利通行;

⑤通讯联络组立即向区防火办通报火情并承担上下联络和信息通报任务;同时向其他未参战村、单位发布应急响应待命通知,以确保火情一旦继续发展后能及时支援。

⑥后勤保障组立即对政府车辆进行调度安排,所有被调车辆驾驶员全部登车待命,并由后勤保障组快速协调车序和分配乘员,避免无序捅堵;

(2)完成上述响应工作后,各应急工作组立即按预案要求全面快速实施。社区火情应急指挥部立即向火场进行前移指挥。由社区政府全体职工组成的扑火应急队伍也立即按车序登车,在社区火情应急指挥部车辆开道引导下,快速赶往火场进行支援(所有被调车辆应打开双闪跟车前进,禁止随意超车、并行)。

4、场景:火场。

①社区火情应急指挥部和社区应急队伍未抵场前,各先期抵场的支援队伍、人员由现场指挥员尹华负责指挥,指挥长抵场后,由指挥长接替指挥。

②应急抢险组组长鲁炳江率队到场后,应立即与现场指挥员尹华取得联系,并将民兵应急分队进行快速力量投放;同时选择便于观察指挥的位置,将小孟社区火情应急指挥部 的标牌设置在明显位置,以便扑救工作中各村、各单位、各工作组能快速发现并与指挥部取得联系。

③交通管制组抵场后,应迅速与村里安排的道路值守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换意见,第一时间建立起现场的车辆停放区和禁停区,同时与后勤保障组取得联系,了解应急车辆数量,为抵场后车辆的停放、撤场工作进行合理预估安排。所有车辆抵场后,驾驶人员若进入火场参与扑救的,应将车钥匙交付交通管制组统一管理,以便必要时挪移疏通道路。

④社区火情应急指挥部和政府应急支援队伍抵场后,迅速进入火场,以应急指挥部的现场标牌为集结区域。指挥长迅速到达指挥部所在地并接手现场指挥工作,现场指挥员尹华应立即向抵场的指挥长报到并说明火场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各站所办职工由各自负责人带队快速汇拢,社区班子成员立即向指挥部报到并接受分组,随后带领分组的职工和划定区域全速开展扑救工作。各组负责人每15分钟或出现火情重大变化时应向指挥长报告一次分片火情扑救情况,以便指挥员及时进行力量调度。如所分片区火情扑灭,则该组自动向紧临片区火场进行扩展扑救,直至火情全部扑灭为止。

⑤社区卫生院医疗救助人员抵场后,应立即在道路周边择地建立临时医疗救助点,并设置明显的医疗救助点标志牌;

⑥后方的后勤保障组在社区指挥部和应急队伍出发后,应立即转入后勤应急保障工作,快速计算参战人员的饮用水、食物等物资需求量,并与通信联络组建立信息交换,根据现场情况和不同时段需要,及时将保障物资送往现场。必要时,可抽调塘坊社区工作人员参加物资保障和输送工作。

5、场景:火场。

①经过全力扑救,火情最终得到控制,现场明火全部打灭。在接到各组火情扑灭报告后,现场指挥长下达火场排查指令,各组按所划片区,进行人墙式推排,确保无余烬暗火存在。排查结束后,各组长向现场指挥长报告。

②根据排查结果,指挥长下达火情解除命令和余火监测命令。由副社区长尹华牵头,社区林业组、村干部和村应急分队组成余火监测组,按火场地势和面积分片设置监测警戒点,对火场进行3小时以上不间断监测布控(演练时缩短为10分钟),并向区防火办通报火情扑灭。由纪委书记张明牵头,社区纪委、社区城乡管理部、村干部联合组成火情调查处置组,立即开展火情损失统计和调查工作。其它单位在完成对本次应急扑救参与人员、物资投入和损失统计后,依次撤场带回。各组撤离时间按工作组设置中规定的撤离条件执行。

③余火监测任务完成后,监测组负责人向指挥长报告监测任务完成。本次火情应急响应工作正式结束(调查处置组及宣传维稳组工作以实际结束时间为准)。

六、演练结束

1、本次演练的所有参战人员、单位在演练撤场后,由各站所办和单位负责人带到X地(需选择满足集中的场地)集中,进行本次应急演练的考核点评工作。

2、应急演练指挥长宣布演练结束。各单位解散带回。

3、进行小孟社区森林防火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

4、及时编制下发本次应急演练的通报和修订完善后的应急预案。

应急队伍培训计划 篇2

1构建疾病控制领域卫生应急队伍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 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在内部建立一支完善的卫生应急队伍, 在遇到重大事故时, 能在通信、交通及能源中断的情况下, 迅速做出相应反应, 使医疗救援能力大大提高, 因此, 各大医疗卫生机构构建疾病控制领域卫生应急队伍刻不容缓, 可从组建最小工作单元开始[2]。疾病控制卫生应急队伍的构建可参照军事领域中对最小工作单元的定义, 是指应急队伍人员最小数量设置要保证能独立开展工作。从笔者多年来的救援工作经验看, 应急队伍的最小工作单元应要有8人, 关于事故现场, 一般将应急现场分为3个区域及6个岗位。一般来说, 要在应急现场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3个区域, 同时每个区域都要设置一个岗位;另外, 还需要一个负责人, 并且还要在应急现场设置组长及副组长指导全部人员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 互相补充及互相配合, 保证应急队伍能明确分工及责任, 使应急现场的工作程序及工作内容清晰明了。另外, 需要时, 可将应急队伍拆分为2个小组, 独立开展工作。一个重型救援队伍的人员数量至少要包含3个最小工作单元即24人, 这样才能保证应急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如遇特大型突发公共事件, 如突发公共事件达三级以上时, 最小工作单元的人员数量可按处理工作的多少进行人员数量的叠加, 而卫生救援物资的数量也可根据事故的严重性而出现增减。

2卫生应急队伍应具备的素质

卫生事故突发现场的应急处理工作除包括现场采样及调查流行病学, 还要进行现场工作管理, 在现场进行大量的沟通及疏导工作, 因此要求应急人员具备冷静的头脑、清晰的表达能力及综合管理现场的能力, 将现场的情况总结, 及时向上级报告事故进展, 妥善处理事故。

通常, 最基层的卫生应急队伍, 除是突发事故现场的第一应对人之外, 同时也是直接受害人;所以, 基层卫生应急队伍除了要掌握专业的互救技能, 同时还应掌握自我急救及防护的能力, 使设备及人员编制都能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为构建完善的应急队伍, 就必须加大我国卫生应急部门的人员编制改革, 国家对于应急人员的待遇应与公务员的待遇相统一, 使其变得准军事化及专业化, 同时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完善卫生应急队伍的组建。

3卫生应急队伍的工作内容

卫生应急中心是对重大事故及突发事故等进行监测, 同时还要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研究, 探讨现场应急工作的最佳处理措施。当应急工作发生时, 应急中心可根据事故的第一反馈信息, 首先决定该采取何种应急措施, 并且组织相应的人员进行事故处理。通过对事先处理方法的探讨, 能第一时间确定应急处理人员, 及时将事故处理现场进行控制, 进行样本采集工作、合理分配人员, 使现场能第一时间恢复正常。

一般来说, 卫生应急的专业单位及基层单位为疾控中心, 其主要作用是在应急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而管理及协调工作应由行政卫生部门开展, 并且行政卫生部门在现场不但要将疾控系统进行有效的协调与管理, 同时还要协调卫生监督系统及医疗急救系统进行相关的处理工作。最后, 全国各级卫生行政机构应在内部设立相对应的卫生应急办公室, 办公室主要职能是与内部各个部门进行沟通与联系, 协调各部门间的工作, 制定有效的应急政策。

卫生应急队伍人员应保证来自卫生监督系统或疾病预防控制系统, 并且选取的卫生应急人员一定要有>5年的工作经验, 同时还要有相应的技术职称, 当应急人员在卫生应急中心工作>5年后, 可将其分配回原来的工作岗位, 回到原岗位的工作人员可按照应急中心工作开展与组织的方法, 以兼职的形式, 开始为应急中心培养下一批应急人员, 从而保证应急工作有序进行。

4小结

应急处理工作的开展不仅表现在突发事故发生现场的应对能力, 同时还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急事件准备。要保证应急中心的工作效率, 保证事故发生时, 应急中心能第一时间掌控事故现场, 保持现场秩序, 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应急工作的开展与培训, 做好充足的准备, 保证应急处置有效进行。

关键词:疾病控制,卫生应急队伍,模式

参考文献

[1]欧忠敏.提高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医疗救援应急队伍[J].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 2009, 7 (1) :150-152.

依靠档案建设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 篇3

在北京,一支队伍提供了希望和借鉴,这就是日益活跃的丰台区社区地震应急志愿者服务队。他们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肯定。区地震局还代表北京市地震系统出席了2010年度中国东部十省市市县防震减灾工作研讨会,介绍了经验。

他们为什么取得那么大的成效,他们做了哪些工作?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丰台区档案局、区地震局及其马家堡街道枫竹苑社区、东高地街道三角地第二社区等单位。

非恃敌之不来恃吾有以待之

——应时而建的丰台区社区地震应急志愿者服务队

近几年的地震等灾难事故,深刻地警醒着人们:在这个世界里,人类还没有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即便对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我们也还有很多认识盲区,比如地震灾难。我们很难准确预知灾难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危害程度。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时刻警示着人们做好各种意外事件的应对。

实际上,就北京地区而言,其地质构造复杂,防震减灾形势也是很严峻的。它不仅位于燕山地震带与华北平原中部地震带的交汇处,还紧邻汾渭地震带和郯庐深大断裂地震带,自古以来地震就比较活跃。自晋元康(294年)有地震记载开始,北京地区遭受6级以上破坏性大地震就有6次之多,仅294年就连续发生两次地震。在北京地区,距离今天最近的大级别地震有两次,一次是在康熙年间的1679年,地点在三河—平谷一带,最高震级为8级,烈度为11度;一次是在雍正年间的1730年,地点在北京西北郊地区,最高震级为6.5级,烈度为8度。其中1679年大地震,“东至辽宁之沈阳,西至河南之沈阳,凡数千里,而三河、平谷最惨。”仅京城即倒塌房屋12792间,坏房18022间,485人死亡。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也对北京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丰台房屋严重破坏1189间,轻微破坏4721间,占房屋总数的3.7%。但那时房屋和人口都不及当今密集,因而今天的防震减灾就显得尤为必要。而且,即便北京地区不发生地震,志愿者也可以支援灾区。例如,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大地震,北京地区就进行了对口支援。

可以说,把人类对地震等的应急和准备比喻成一场战争,是一点都不过分的。兵法上说:“非恃敌之不来,恃吾有以待之。”就是告诫我们,一定要做到有备无患。而且从实际情况看,灾难发生后的72小时内,如果能做出快速有效地反应,实行有组织地自救和互救,就可有效地减少灾难带来的人员伤亡。

正是基于这种理念,同时也是本着“宁可备而不震、不可震而不备”的原则,丰台区地震局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着手筹建一支常备不懈的丰台区社区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他们针对丰台区基层社区较多、人口密度较大、应对突发灾难救援较为困难的情况,邀请国家地震局和北京市地震局的专家、领导,多次实地调研丰台区的环境,最终选择马家堡街道办事处枫竹苑社区和东高地街道办事处三角地第二社区作为试点。之后,又同国家地震局、北京市地震局和北京市应急办、共青团北京市团委以及丰台区各街道、乡镇、各专项指挥部办公室共计60多人进行研讨协商,形成了社区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试点建设工作计划。

丰台区地震局在社区领导的配合下,通过宣传栏等积极与群众沟通,并邀请地震专家现场讲座,加深了人们对防震减灾的认识。在此基础上,2010年3月,又组织两社区百余名积极分子,到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现场参观。由于宣传到位,群众积极报名。区地震局从中仔细遴选出优秀人员作为志愿者。5月12日,在纪念汶川大地震两周年之际,丰台区召开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大会。有了队伍,丰台区地震局和档案局逐步开展了对志愿者的培训、演练和管理工作,三角地第二社区在怡馨花园、枫竹苑社区在林枫公园建立了应急避难场所并安装了疏散标识牌,各项工作已取得相当成效。

以档案保规范以管理促发展

——卓有成效的应急志愿者管理档案建设

在一般人眼中,志愿者服务队不过是松散的组织,建立一支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应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但丰台区地震局吕广生局长不这么看。“我们的社区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可不是松散的组织。我们的志愿者身兼‘四员——既是地震应急知识的科普宣传员,又是地震异常灾情的信息速报员;既是地震发生后自救互救的组织员,又是政府和救援专业队伍的助理员。我们就是要实现志愿者队伍‘一队多能、‘业余队伍专业化,使之真正成为一支召之即来、来则能战、战则能胜的稳定队伍。”这位海军大校出身的局长,以军人特有的雷厉风行的作风说,“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要求我们从细节抓起。我们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从志愿者服务队建立伊始,区档案局同志在董化斌、安焕敏等领导的带领下,就实现了全程参与。”

区地震局董全义副局长告诉记者,早在志愿者队伍建立前,区地震局和档案局的领导就达成了合作共识,认为为社区志愿者专门建立完整、正式的档案,是一个创举,对地震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会有极大的促进。为此,两局从制度上进行规范,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丰台区社区地震应急志愿者工作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并下发街道、乡镇。随后,狠抓落实。

对地震志愿者工作檔案实行分级负责、共同管理。区地震局负责志愿者档案工作的组织实施;区属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志愿者档案工作的协调落实;居委会、村委会负责本地区范围志愿者档案工作的收集、整理和归档。而区档案局则负责对辖区内社区地震志愿者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此外,还将志愿者工作档案管理纳入相关部门、地区的档案全宗,居委会、村委会要在次年第一季度前,将相应档案移送所在街道、乡镇档案室,集中管理,保证有效利用。

丰台区档案局依托行政管理权限,在志愿者工作档案建立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指导。2010年,在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前的5月7日,两局领导亲自带队,到志愿者所在街道和社区联合现场办公,随后又利用周末,高效高质地完成了志愿者档案建设工作,为防震减灾工作科学化管理打下了基础。

丰台区对社区地震应急志愿者管理档案采取的是专项管理的方式。记者在区地震局看到,《丰台区地震应急志愿者名册》、《志愿者理论培训登记表》、《志愿者实兵演练》、《志愿者相关会议记录》、《志愿者装备登记表》、《志愿者协议书》等案卷排放得井然有序,让观者一目了然。安焕敏副局长告诉记者,区地震局对志愿者组织的每一次重大活动,如2010年在凤凰岭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进行的地震自救互救脱产培训等,都有档案记录。枫竹苑社区田慧娜主任自豪地说,社区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地震应急志愿者建设工作档案,并成立了地震应急志愿者之家,建立了相关制度,使社区对志愿者有效地实现了由人管理向制度管人的档案管理模式转变。

记者在采访中深切地感受到档案管理对志愿者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通过建立规范化的档案,为志愿者信息的存储、调配、使用提供了坚实的专业和技术保证。同时,社区将各种防震减灾工作中的活动、培训、会议等各项记录内容都记录在案,使防震减灾工作有章可循。此外,还建立了信息报送制度,保证防震减灾工作信息在区、街道范围内有效交流和共享。

社区地震应急志愿者工作档案提高了群众防震减灾意识。通过志愿者的工作、经历,不但可以有效地加强社区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同时也宣传了志愿者的工作理念,使防震减灾、自救互救意识深入人心。

社区应急地震志愿者管理档案也提高了队伍管理水平和战斗力。分析、总结这些管理档案的过程,本身就是促进志愿者队伍建设和安全示范社区建设的过程,可以从中找出得失,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和改进。

以档案保和谐以服务促共赢

——求真务实的应急志愿者个人档案建设

“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地震应急志愿者,自觉遵守北京市防震减灾应急志愿者守则,遵守纪律,认真履行义务,弘扬应急救援志愿精神,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为有效减轻地震灾害,保障社会公共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这是记者在采访中看到的地震应急志愿者誓词,从中可以感受到志愿者的拳拳爱心。“社区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及千秋的事业,我们必须创建防震减灾‘社会参与、共同防御、实现共赢的局面。”吕广生局长说,“虽然我们很欣慰志愿者的奉献精神,但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我们还是要尽量替他们多加考虑。”

他指出:志愿者服务队既然是志愿的,如果不严格管理,就有可能流于松散。如何保证志愿者在突发灾难面前真正发挥作用,区地震局和档案局可谓煞费苦心。两局紧密配合,在志愿者队伍建设和志愿者个人档案编制等方面都想志愿者所想、急志愿者所急,人性化地考虑各种情况,一切从抗震救灾的实战需要出发,提供良好的管理服务。就拿志愿者招募审核环节来说。虽然群众报名踊跃,但区地震局并不是全盘接收,而是重点选择收入比较稳定、社會保障比较完善、在今后的训练中不会影响生活的社区部分群众作为候选对象,免费体检后根据情况审慎对待,最终确定90余人,并由社区同志愿者个人签订双方合作协议。考虑到志愿者参加培训是公益活动,区地震局和街道与在职志愿者所在单位签署协议,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

区档案局董化斌、安焕敏等领导还亲临指导。社区为志愿者建立了个人档案,内容包括报名表、体检表、活动登记表、考核表、奖励登记表等。董化斌局长还亲自拟写《应急志愿者名册》等内容,如身份证号、血型、专业特长及资质等,使之更全面真实地反映志愿者个人情况。这样,在突发灾害来临时,就能及时提供志愿者准确信息,开展快速、有效地自救互救。

安焕敏副局长告诉记者,在档案管理中,他们注意到一个事实:随着时间的推移,社区地震志愿者队伍必然出现人员流动。为此,他们采取对档案适时修改、动态管理的办法。他们特别强调,如果队伍中有人员调出,志愿者个人档案将随其人事档案一起转移。这是一项保证志愿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例如,应急志愿者队伍中有一些是部队官兵,他们涉及到转业问题,如果一些单位知道他们有防震减灾方面的知识培训和经历,就可能在招聘和接收时,优先考虑。

马家堡街道办申继民副主任介绍说,枫竹苑社区建立的地震应急志愿者之家,让许多志愿者产生了归属感。“社区每隔一定时期都要免费进行体检,”一位志愿者说,“看着档案里记载的身体状况,我就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变化,从而有的放矢地加强锻炼。”

东高地街道办张成军副主任说,许多人参加队伍后有一种成就感。一位志愿者说:“我退休后,觉得自己没用了,社会不需要了。参加了志愿者队伍后,重新认识了自己。”现在,她已经成为所在社区的安全骨干,她感到自己又能重新发挥光和热,为社会做贡献。

三角地第二社区刘云霞主任说,社区举办的各种防震减灾活动也增加了志愿者的认同感。大家在共同的活动中,增强了友谊和感情,增强了集体意识。他们看着档案里自己的各种活动照片,感到又融入到了一个集体,油然而生亲切感。

“这正是我们要达到的目的,”董化斌局长说,“通过档案管理,保障地震志愿者队伍建设和发展常备不懈。”档案将每一次演练和学习都记录下来,使社会和志愿者本人感受到自己和队伍的进步、发展,就能督促队伍建设不断自我完善。

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制度 篇4

应急队伍管理制度

参照《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办法(试行)》(卫办应急发【2010】183号)和《全国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试行)》(国卫办应急发【2015】54号),根据自治区、通辽市、科区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结合医院近年来实际,制定应急队伍管理制度。

1、根据医院卫生应急工作的需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平战结合、科学应对”的原则,组建人员数量和专业比例适当的卫生应急队伍。

2、应急队伍分为卫生应急专家组、医学救援队、感染防控组、新闻宣传组、器械保障组、药品保障组、财务总务保障组、安全保障组共8个小组。

3、各组在突发事件医学救援中要认真履行各自组的职责。

4、在突发事件救援现场队员应服从指挥、听从安排。应充分发挥本人所具备的应急指挥与决策、应急管理和协调、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现场检伤分类和应急处置、伤员分流转送、后勤保障等技能。

5、做好应急队伍成员的动态管理。建立应急队伍成员基本档案,及时更新队员的通讯信息,并根据队员选拔标准适时进行调整。

6、队员要积极参加上级及医院定期组织的各类培训和演练。通过邀请相关专家、实战经验丰富的一线应急工作人员对应急队伍成员进行统一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素质。在实际工作中熟练掌握各项预案的应急救治流程,提高应急队伍的协同能力及应急处置水平。

7、队员要保持通讯畅通、手机处于24小时开机状态。

8、突发事件发生时按照上级指令,必须按规定时限迅速集结并出队,赶赴指定地区开展工作。

9、将卫生应急一线人员纳入高危职业人群管理,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10、对于重大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中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参照机关事业单位工伤抚恤或工伤保险等有关规定给予抚恤保障。

关于乡镇应急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篇5

镇地处九华山风景区核心景区,成立于1985年,镇域面积13.1平方公里,辖三个社区居委会,常住总人口3727人。全镇森林覆盖率84%,境内庙宇86座,宾馆酒店60余家,其中星级以上宾馆12家。20**年全镇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

多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党工委、管委会总体部署,九华镇紧紧围绕打造“平安文明和谐镇”的总体目标,立足实际、狠抓发展,全镇各项工作全面协调进步。特别是《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以来,九华镇本着人民生命财产高于一切、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宗旨,强化应急体制机制、预案体系和保障能力建设,全面加强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全镇社会政治持续稳定,发展环境日趋优化,应急管理工作相关做法得到国务院检查组及省应急办的充分肯定。二〇一一年,九华镇荣膺省级首批应急管理示范点。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抓领导,明确一个宗旨

按照省里统一部署,市委、市政府及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从召开会议到制定相关政策,从安排部署到具体落实,周密细致、切合实际。作为地处核心景区的九华镇,充分认识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对促进景区发展、维护对外形象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理清工作思路,先后成立了由镇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党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单位及社区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并在护林防火、防汛抗旱、安全稳定、地质灾害、公共卫生等方面成立应急预防和处置组织,负责应急管理措施的落实,初步建立起“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揽全局、专项应急组织负责具体贯彻落实”的应急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以“群众生命安全至上、景区资源保护至上、社会和谐稳定至上”为内容的应急管理工作目标。

(二)强化措施抓落实,整合两级力量

针对应急管理工作面广事多的实际,九华镇在积极强化相关措施的同时,积极发挥景区单位和群众两大主体的作用,整合两级力量,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单位协助、群众参与的群防群治应急管理工作模式。一是突出政府主导。按照风景区党工委、管委会统一部署,九华镇从加强领导入手,先后成立了工作组织,明确具体职责,细化工作分工,做到了应急管理工作有人抓;建立工作机构,配备了1名专职工作人员,做到了应急管理工作有人干;每年投入30余万元,配齐各项工作设施,解决了应急管理工作办公用房,依托气象系统建立起应急管理网络系统,全镇应急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二是整合单位力量。按照驻区单位职能特点,发挥各自优势,做到应急管理工作各尽其责。在宣传发动上,重点整合广播电视、电信、门票管理、旅行社等窗口单位力量,加大对居民僧尼、来山游人香客的宣传,提高应急管理工作覆盖面;在责任落实上,整合各职能部门力量,齐抓共管,特别是在护林防火、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等方面,联合消防、武警、综管、执法、环卫等单位综合管理、成效明显;在保障服务上,明确卫生、交通、公安、缆车、索道等部门单位职责,应急管理工作服务保障充分有力;气象部门利用农网这一平台,建立了乡镇信息工作站,及时提供气象服务,为有效应对自然灾害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是发动群众参与。充分发挥三个社区在应急管理中的一线作用,广泛发动群众,全面筑牢应急管理工作防线。首先是发挥群众的宣传作用,利用社区腰鼓队、歌舞队、老年协会等组织,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宣传应急管理工作,融教于乐;其次是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以“平安建设”为契机,将居民小组长确定为全镇平安巡查员,发挥群众在应急管理工作的巡查、监督、报告作用;再次是发挥群众的参与作用,各社区分别建立起以青壮年、党员为主体的应急队伍,保障了应急管理实战能力。

(四)围绕应急抓人力,建立四支队伍

按照重在预防、综合管理的宗旨,整合各方人力,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应急管理工作人力保障。

一是成立专职巡查队伍。成立一支由32人组成的专职应急巡查队,根据地形图将每名队员定片、定岗,同时为每人配备一部对讲机,加强对全山重点部位、重要时段的巡查,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二是成立兼职信息队伍。以维稳综治工作为契机,按照每30户一名信息员的要求,确定了45名居民信息员,重点加强对全镇范围内森林防火、疾病疫情、信访和矛盾纠纷隐患等相关突发事件的监测,及时掌握情况。

三是成立应急处置队伍。按照区域划分,成立了13个应急分队,队员近200人,主要负责应急事件的处置工作,为有效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了坚强保证。两年来,应急队伍先后开展各类应急演练10余场,执行各类应急任务20余次。

四是成立僧尼应急队伍。根据全镇僧俗共处、庙宇分散的实际,在充分发挥广大居民参与应急管理的同时,协调宗教部门组织广大僧尼成立了2支20人组成的僧尼应急队伍,强化佛教界在应急管理、促进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倡导僧俗两界共驻共建。

五是建立综合协调队伍。按照统一领导、各负其责的要求,协调各部门单位抽调人员,成立应急管理综合协调队伍,不定期对全镇应急管理工作形势进行研判,对应急管理隐患进行排查,积极预防、及时整改。近期,针对“端午节”假日期间道路客流量将大幅增加以及汛期各种事故易发、多发的实际情况。区交通运输局以正在开展的“平安交通”创建活动及“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提前部署,落实责任,认真查找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各种漏洞,积极采取有针对性措施,确保全系统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有序。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前做好部署

交通运输局安委会于6月3日向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相关科室下发了《关于印发XX区交通运输行业2013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的通知》(灞交发〔2013〕36号),就近期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明确了工作重点和工作要求。同时局安委会下发了《关于在2013年安全生产月期间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的通知》(灞交发〔2013〕37号)文件,决定在全局系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要求局属各单位、各科室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进行全面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本次安全生产大检查从6月3日开始至6月30日结束。6月3日至6月15日为企业自查阶段,局属各单位、各科室要督促各自管辖范围的企业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面彻底的自查;20日前为行业检查阶段,局属各单位、各科室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组织对各自管辖范围、管辖企业安全生产进行全面检查,对事故易发生、多发的环节和企业进行重点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全面治理,切实将各类安全隐患和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局安委办同时对全行业安全生产重点部位进行检查

二、进展情况

(一)针对汛期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于年初就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防汛抢险工作预案。进入汛期,进一步加强防汛值班的规范化管理,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期间值班电话、传真不能中断,各单位领导手机要24小时开通,确保通信联络畅通。

(二)“三夏”期间,进一步加强道路养护、巡查工作。把“保畅通、保安全、保清洁”作为当前交通运输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路政管理和运输管理,为“三夏”生产提供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一是搞好公路养护。扎实做好主要公路的维护保洁工作,及时修补坑槽,清除堆积物,完善公路标志,确保县乡道路安全、畅通。二是加大路政巡查力度。针对公路上打场、晒粮等影响交通安全的行为,组织公路路政管理人员广泛宣传,并逐路分片,责任到人。从5月25日开始至6月9日,共出动宣传车11次,车载广播宣传50小时,悬挂横幅5处,出动路政人员42人次。制止清理占用道路39处约430余平方米;处理占用道路碾麦2起,78平方米;清理占道晒粮27户370平方米,说服教育17人。通过努力,公路上乱堆乱放及占道打场晒粮行为得到有效控制,消除了安全隐患。

(三)针对临近端午小长假,水上娱乐景区人数将增加的实际情况。区地方海事处加强了重点地区的安全监管,6月8日,区地方海事处对长安码头、世园会、鲸鱼沟水库等处进行了安全检查。对存在的安全制度不完善、船上无消防设备等安全隐患提出了整改要求,随后将继续关注整改情况。

(四)加大检查力度,针对近期大雨造成的区二级网化工程山区部分路段病害问题,6月5日及时向市交通运输局发文上报。目前施工队正在进行换填处理。

(五)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6月5日、6日,区交通运输局组织全区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管理人员参加了市交通运输局和市安监局在常宁宫举办的安全生产管理资格培训班。全区交通运输系统的分管领导、安全科长、安全管理员以及交通运输行业、企业负责人45人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就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交通运输安全、一岗双责、应急管理和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考评等内容作了专题辅导。培训结束后进行了考试。通过培训,为进一步增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按照“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要求,将进一步加强道路货物运输监管,防火防盗等工作,查漏补缺,确保安全。

镇地处九华山风景区核心景区,成立于1985年,镇域面积13.1平方公里,辖三个社区居委会,常住总人口3727人。全镇森林覆盖率84%,境内庙宇86座,宾馆酒店60余家,其中星级以上宾馆12家。20**年全镇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

多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党工委、管委会总体部署,九华镇紧紧围绕打造“平安文明和谐镇”的总体目标,立足实际、狠抓发展,全镇各项工作全面协调进步。特别是《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以来,九华镇本着人民生命财产高于一切、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宗旨,强化应急体制机制、预案体系和保障能力建设,全面加强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全镇社会政治持续稳定,发展环境日趋优化,应急管理工作相关做法得到国务院检查组及省应急办的充分肯定。二〇一一年,九华镇荣膺省级首批应急管理示范点。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抓领导,明确一个宗旨

按照省里统一部署,市委、市政府及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从召开会议到制定相关政策,从安排部署到具体落实,周密细致、切合实际。作为地处核心景区的九华镇,充分认识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对促进景区发展、维护对外形象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理清工作思路,先后成立了由镇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党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单位及社区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并在护林防火、防汛抗旱、安全稳定、地质灾害、公共卫生等方面成立应急预防和处置组织,负责应急管理措施的落实,初步建立起“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揽全局、专项应急组织负责具体贯彻落实”的应急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以“群众生命安全至上、景区资源保护至上、社会和谐稳定至上”为内容的应急管理工作目标。

(二)强化措施抓落实,整合两级力量

针对应急管理工作面广事多的实际,九华镇在积极强化相关措施的同时,积极发挥景区单位和群众两大主体的作用,整合两级力量,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单位协助、群众参与的群防群治应急管理工作模式。一是突出政府主导。按照风景区党工委、管委会统一部署,九华镇从加强领导入手,先后成立了工作组织,明确具体职责,细化工作分工,做到了应急管理工作有人抓;建立工作机构,配备了1名专职工作人员,做到了应急管理工作有人干;每年投入30余万元,配齐各项工作设施,解决了应急管理工作办公用房,依托气象系统建立起应急管理网络系统,全镇应急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二是整合单位力量。按照驻区单位职能特点,发挥各自优势,做到应急管理工作各尽其责。在宣传发动上,重点整合广播电视、电信、门票管理、旅行社等窗口单位力量,加大对居民僧尼、来山游人香客的宣传,提高应急管理工作覆盖面;在责任落实上,整合各职能部门力量,齐抓共管,特别是在护林防火、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等方面,联合消防、武警、综管、执法、环卫等单位综合管理、成效明显;在保障服务上,明确卫生、交通、公安、缆车、索道等部门单位职责,应急管理工作服务保障充分有力;气象部门利用农网这一平台,建立了乡镇信息工作站,及时提供气象服务,为有效应对自然灾害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是发动群众参与。充分发挥三个社区在应急管理中的一线作用,广泛发动群众,全面筑牢应急管理工作防线。首先是发挥群众的宣传作用,利用社区腰鼓队、歌舞队、老年协会等组织,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宣传应急管理工作,融教于乐;其次是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以“平安建设”为契机,将居民小组长确定为全镇平安巡查员,发挥群众在应急管理工作的巡查、监督、报告作用;再次是发挥群众的参与作用,各社区分别建立起以青壮年、党员为主体的应急队伍,保障了应急管理实战能力。

(四)围绕应急抓人力,建立四支队伍

按照重在预防、综合管理的宗旨,整合各方人力,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应急管理工作人力保障。一是成立专职巡查队伍。成立一支由32人组成的专职应急巡查队,根据地形图将每名队员定片、定岗,同时为每人配备一部对讲机,加强对全山重点部位、重要时段的巡查,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二是成立兼职信息队伍。以维稳综治工作为契机,按照每30户一名信息员的要求,确定了45名居民信息员,重点加强对全镇范围内森林防火、疾病疫情、信访和矛盾纠纷隐患等相关突发事件的监测,及时掌握情况。

三是成立应急处置队伍。按照区域划分,成立了13个应急分队,队员近200人,主要负责应急事件的处置工作,为有效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了坚强保证。两年来,应急队伍先后开展各类应急演练10余场,执行各类应急任务20余次。

四是成立僧尼应急队伍。根据全镇僧俗共处、庙宇分散的实际,在充分发挥广大居民参与应急管理的同时,协调宗教部门组织广大僧尼成立了2支20人组成的僧尼应急队伍,强化佛教界在应急管理、促进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倡导僧俗两界共驻共建。

五是建立综合协调队伍。按照统一领导、各负其责的要求,协调各部门单位抽调人员,成立应急管理综合协调队伍,不定期对全镇应急管理工作形势进行研判,对应急管理隐患进行排查,积极预防、及时整改。在县委、县政府、县应急办的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应对的工作原则,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出发,加强组织协调,完善机构网络和预案体系,做好统筹规划,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和任务,有效维护了全乡社会政治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将我乡应急管理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应急机构的建设

一是成立了由政府乡长担任指挥,分管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担任副指挥的应急指挥部;二是设立乡应急管理办公室。由分管应急管理的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应急办公室现有工作人员4名,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常用设备;三是完善村级应急工作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实现了应急管理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四是组成了专门的应急管理信息报送小组,有1人专门负责应急信息的报送工作,建立健全了信息报送和应急值守制度,当乡里有紧急情况,都在第一时间上报县相关部门,并做到了上报信息内容全面、规范,事件处置过程中,认真做好信息续报工作。

二、应急队伍建设

1、全乡应急队伍共有158人。

其中:乡级应急队伍有30人,大部分由乡干部职工组成。村级应急队伍有6个共128人,其中,华兰村25人,华城村18人,俊仁村25人,那岩村22人,德安村18人,叫宝村20人,主要是由村两委成员、甘蔗专干、村民小组长等组成。

2、应急队员除本身职务工资外,没有其它工资补贴,没有参加任何保险;

三、物资储备和装备配置

我乡应急物质有帐篷20顶,御寒衣物100余件,编织袋2500条等,以保证灾害来临时,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应急装备有:迷彩服50件,铁锨50把,为应急队伍的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保障。

四、应急能力

乡应急办有1人专门负责信息报送,建立信息报送和值守制度,如有紧急情况,应急队伍可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村级安排人员值班,负责收集上报应急信息。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制定有应急预案。因装备较为简陋,人员均为兼职,没有经费和补贴,日常缺 少演练,应急能力有待加强。

五、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缺少物资转备,现有装备配置简陋;

二是经费保障不到位,培训、训练和宣传不能及时开展;

三是村级应急队伍没有工资待遇,队员没有保险,工作积极性不高。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应急办的悉心指导下,我乡应急工作紧密围绕全乡工作大局,认真贯彻省、市、县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和要求,严格严密履行日常值守职责,构建起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全乡应急管理工作实现了高位推进和持续发展。现将我乡应急管理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概括

三板桥乡位于XX县的最南端,是毛泽东引兵井冈的路经地。东南与XX县文竹乡、高溪乡相邻,西南与湖南省XX县秩堂乡交界,西北临神泉乡,属两省三县交界地。“319”国道自东向西穿过乡境北部。全乡总面积30.84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38个村民小组,46个自然村,全乡共有2237户,10853人,均为汉族。全乡耕地面积9084亩,人均耕地面积0.84亩,山林面积2.9万亩。

全境地势西南略高,东北较低,为一峰峦相狭长达10余公里之曲尺丘陵地,中为小盆地。主要溪水有西安溪,发源于大塘尾,自南而北,流经八个行政村,折向东流,下炎陂、入XX县之潞江汇入禾水。全乡基础设施比较齐全,有1座小

(一)型水库,4座小

(二)型水库,2个农贸市场,中学1所,小学3所,医院1所。

境内红色、古色、文化底蕴厚重浓郁,岳飞、辛弃疾、徐霞客、毛泽东、肖克等先后在此留下了印迹,吴楚雄关、山口垅宝塔、界市城隍等古迹见证着沧海桑田的变迁,楹联和三角班戏剧在代代相传的吟唱中传承着千年厚重文化。2011年三板桥乡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中国楹联文化之乡”称号,是江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乡乡。边界民众往来十分密切,特别是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除传统的跨界婚姻、邻里、经营、商贸等关系外,因地界划分、林权确认、交通运输、大型工程建设等关系,给我们的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跟高的要求。

二、应急管理工作情况

(一)健全机构,强化责任 一是领导重视。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并在党政班子联席会将应急管理工作列为一项专门议题,对全乡的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会议要求,根据全县应急管理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全乡各项应急管理工作。二是健全机构。由党政办公室主任兼任应急办主任。分别成立了公共卫生、防汛抗旱、护林防火、食品安全等应急指挥部。三是强化责任。党政班子联席会议明确要求由党委副书记分管应急管理工作,应急办承担具体工作,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的作用,建设我乡应急指挥中心。各村两委、各有关部门层层落实了具体责任。

(二)完善预案,强化措施

一是完善预案体系。制定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森林防火应急预案》等专项应急预案。并按照县应急办的要求,抓紧编制、修订各类应急预案,使全乡的应急预案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二是明确工作措施。每项预案,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各村各部门的具体分工到配合专业队伍具体处置,都制订了详细具体的工作措施,明确了具体任务和工作方法。

(三)开展宣传,强化素质

为广泛深入地宣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等应急常识,切实强化公众应急法规意识,普及公众应急常识,提高全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根据市应急办XX县应急委的指示精神,结合我乡实际,我乡开展了一系列应急宣传活动,并制定了活动方案,采取板报宣传、发放宣传资料、举办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

(四)抓好队伍,强化排查

一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将应急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充实应急救援队伍,乡应急办积极选调一些身强体壮、高素质的人员充实队伍,并通过选派队员参加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人员素质,了解现代应急工作中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二是积极组织应急演练。定期不定期组织乡应急分队进行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2014年9月份在山口垅村举行地质灾害应急演练,近两年,我乡共举行应急演练25次。极大地提高了干部与群众的应急效能,形成了“统一指挥、反映灵活、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三是强化排查和防范工作。在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突发机制,平时切实做好排查和防范工作,争取工作主动,公共事件一旦发生,分管领导作为责任人都能够亲自到现场指挥协调,各职能小组上下联动,密切配合。

(五)加强应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把应急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及时、准确地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我乡采取有力工作措施。一是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加快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水平。在全乡范围内大力开展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重点情报信息的收集、研制和报送工作。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并坚持领导带班制度,值班员当好值班的值班记录,认真做好日常值守应急和信息汇总工作,积极畅通信息渠道,严格信息报送管理,基本做到了在第一时间内准确排查和掌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确保了突发公共事件发现得早、处置得及时,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例如,县城中小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后,我乡及时对辖区内中小学食堂进行排查,确保了全乡师生食品卫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二是建立边界矛盾化解应急责任机制,对发生的各类矛盾,落实责任人,尽力争取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对调处不到位的,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坚决杜绝边界矛盾纠纷的扩大蔓延。三是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左右协调、依靠村组、多方参与”的大调处网格体系,使相邻村乡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对跨界突发事件,不单方面作出调解决定,而是由双方联防联调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充分利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三调联动”机制,协调两地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处理。

近年来,在全乡的共同努力下,共同化解和平处置大大小小突发事件20几件。2015年1月份,三板桥乡棠市村村民贺铁春在我乡镇背村319国道发生交通事故致死亡,通过交警、双方村两委、综治部门等的协调,事故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并签订赔偿协议,事故得到和谐处理。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市、县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部署及要求,紧紧围绕“一案三制”(预案、体制、机制、法制)建设,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我镇应急管理工作的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周湾镇位于我县东北部,距县城65公里,总面积23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9850亩(涧地150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0.3%,梯田山坡地14850亩,其中可灌溉12100亩,占农田的40.5%)。享受国家以粮代赈兑现面积60667.7亩,治理荒山9万亩,人工牧草保留面积2.2万亩。全镇辖15个行政村,81个村民小组,其中涧地村7个,山地村8个,3331户10605人。

二、应急管理工作基本情况

(一)强化领导,完善预案,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建立迅速成立领导机构,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预防处置机制。一是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充实了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救援队伍,各村、镇属各单位均成立了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在民兵巡防队的基础上建立了应急救援小组。确保了我镇能及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二)完善了《周湾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周湾镇实际情况,为使应急管理和平安创建工作真正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形成长效机制,我们修改完善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建立了安全生产、突发重大动物疫情、防洪抢险等预案,并且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应急处置机制,实现内部的平安和谐。

(三)配备必要的应急管理物资。镇政府配备了铁锹40把,编织袋1000个,警报器、扩音器各5件。各村均建立了防汛预警系统,并指定镇中心小学、医院、镇政府驻地为突发事件紧急避难所。

(四)强化培训,广泛宣传,应急科普宣教工作深入开展。我们深知应急管理责任重大,涉及面广,需要全镇上下同心协力才能做到“防范于未然,尽量减少损失”的工作目标。今年来,我们致力于建设一支过硬的队伍,并广泛宣传发动,统一思想,有效提高了全民应急管理意识。一是召开专题党政联席会和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各村、镇属各单位分别召开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应急管理工作,开展应急管理宣传。二是组织开展扑火队、防汛队培训、民兵巡防队点验及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信息员培训,有效提高骨干队伍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管理意识。三是全面开展应急管理宣传。周湾镇开展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应急知识宣传活动,镇属各单位、各村制作横幅10条,书写标语50张。镇领导亲自带队组织道路、食品安全、卫生等部门在镇农贸市场设立了宣传点,发放宣传资料,工作人员现场传授施救方法。

(五)夯实基础,防患未然,应急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应急平台建设是应急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建立和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镇党委、镇政府结合我镇实际,依靠科技支撑,立足于既有资源的整合,本着“实用、便捷、节俭、可靠”的原则,依托电子政务系统,初步建立了镇、村两级监测网络,形成了高效、快捷的信息管理监测预警系统。

(六)强化协作,齐抓共管,应急管理措施进一步落实。为确保应急管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我们实行统一调度,责任分解的管理办法,以镇党委政府为核心,充分调动各村、镇属各单位积极性,在集中力量突出抓好重点隐患治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同时,将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人,做到既分工又协作。一是自然灾害、防汛工作应急处置。二是快速反应处置突发事件。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我们注重信息搜集和上报工作,扎实抓好了值班制度。各村信息员充分发挥作用,及时发现应急突发事件,定期组织隐患排查,严格按照值班巡查制度落实轮流值班和重点时期、重点部位巡查。镇政府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两会”、防火、防汛等特护期值班制度,每天安排一名党政领导、二名干部职工值班,建立了专门值班室,要求值班人员住镇值班。镇应急管理办公室建立了突发事件信息台帐,及时搜集整理应急管理信息,并上报乡镇党政综合办公室。

三、存在的问题

我镇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各村、镇属各单位都能做到识大体、顾大局,在关键时拉得出、打得赢,应急管理工作总的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许多不足: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村委会和镇属单位缺乏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思想和行动禁锢在不出事、不出大事上,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都不够。二是资金投入不到位,经费不足,由于多种原因,我镇应急管理工作经费有限,致使应急物资储备不充分。三是预案落实不到位。目前,我镇已制定的预案还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突发事件,已发布的专项、综合应急预案还需要制定实施方案,部分已制定的预案操作性不强。四是协调管理不到位。应急管理的物资、队伍、信息等资源分散,缺乏统一组织和协调,难以发挥整体效能。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当前,我镇公共安全形势虽然总体平稳,但各类公共事件的突发性、复杂性和特殊性仍然存在。对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基层应急管理的各项基础性工作,稳步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演练。

要进一步扩大应急预案覆盖面,各村、镇属各单位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基层应急预案要符合实际,职责清晰,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并根据需要不断修订完善。要加强对基层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指导,制订编制指南,明确预案编制的组织要求、内容要求和审批程序;加强基层应急预案编制、衔接、备案、修订管理工作。要针对本辖区突发公共事件,组织开展群众参与度高、应急联动性强、形式多样、节约高效的应急预案演练。

(二)加强基层综合应急队伍建设。

要组织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志愿者等,建立基层应急队伍;各村、镇属各单位可根据有关要求和实际情况,做好应急队伍组建工作。要充分发挥镇属各单位等基层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有相关救援经验人员的作用。基层应急队伍平时加强防范,险时要立即集结到位,开展先期处置。要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配备必要装备,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严明组织纪律,强化协调联动,提高综合应对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抓应急保障基础性工作

加强基层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好村镇规划,合理避让隐患区域;加强抗御本辖区常发突发公共事件的基础设备、设施及避难场所建设,提高镇村自身防灾抗灾能力;加强公用卫生设备设施建设,防止农村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各村、镇属各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配备必要装备,强化队伍训练,提高综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教育,使这支队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关键时候能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四)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各村、镇属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广播、宣传单、标语等多种渠道,针对各类易发的公共事件,面向社会公众、进行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村委要充分利用活动室、文化站、文化广场以及宣传栏等场所,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应急知识普及教育,提高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驻镇企业要依法开展员工应急培训,使生产岗位上的员工能够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有关防范和应对措施。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推进应急知识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把公共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五)抓组织领导工作

应急队伍培训计划 篇6

自5月5日我县第二批移民搬迁工作启动以来,在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截止8月26日,圆满完成了第二批移民的集中搬迁任务,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不伤、不亡、不漏一人”和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平安、和谐、按时、全部”的搬迁目标。搬迁期间,作为应急分队的一员,我先后参与了西岭启动仪式、盛湾镇的移民搬迁等工作,见证了第二批大规模移民迁安这一重要时刻。

在移民搬迁过程中,在应急队伍领导的带领和指导下,我做到了“三个始终”:

一是始终冲锋在一线,坚定工作信心。移民无小事,事事大如天。在紧张繁忙的大搬迁期间,我接到集合出发的通知后,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任务和家庭事务,准时到达指定地点集合,接受指挥,积极配合公安干警指挥车辆,疏通道路,查夜巡逻。(举例)

二是始终为移民着想,坚守工作岗位。移民搬迁期间,正值高温酷暑天气。在执行任务中,要能够经受住炎热、暴雨和蚊虫叮咬的考验。5月5日凌晨三点,在大石桥乡西岭村启动仪式现场,我和战友们一道,连续奋战10多个小时,安排搬迁车辆进村入户,连夜巡视,协助装车,维护移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盛湾瓦房村,我们克服蚊虫的叮咬,彻夜守护在长达几里的移民车队旁,轮流巡逻,排查情况,当听到个别司机饮酒后要单独行动时,我和部分队员彻夜未眠,守候在车旁,直至第二天车队

出发。

三是始终从大局考虑,坚决执行工作纪律。移民搬迁是系统工程,只有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才能取得胜利。因此,无论到哪一个地方,我们都严守工作纪律,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在执行任务中,常常是白天协助指挥交通,夜间巡逻,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没有任何怨言,始终站在大局的高度,讲纪律,讲奉献。在盛湾镇搬迁过程中,因大雨造成交通泥泞,车辆严重堵塞,部分群众怨气四起。我协助推车、疏通交通的同时,耐心地做移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平息怨气,化解矛盾。在每一个搬迁现场,组织装车、分头巡逻,排查险情,服从调度,统一行动,坚守岗位,不埋怨,不懈怠,自觉用纪律约束自己,确保任务完成,不出纰漏。

经过第二批大规模移民迁安工作的洗礼,我深深地体会到移民工作的艰巨、艰辛和艰难,但在领导们的高效指挥、高度关心支持下,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我的体会主要有三点:

一是领导坚强有力。在工作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分队领导时时处处所起到的关键核心作用。培训期间,分队领导魏晓书记、王子杰政委亲自带领大家一起训练,不时给队员们鼓劲、加油,努力锻炼队员们各方面的素质。公安局张仕文政委特意抽出时间,查看队员们的训练情况,安排作训事宜。工作期间,分队领导常常身处一线,率先垂范,百忙之中,还嘱咐队员们注意身体,为队员们购买防暑、防雨用品。工作之余,分队领导不时打电话、发短信询问队员们的情况,把组织的关怀传达给每一位队员。可以说,正是应急分队的领导们以高超的领导艺术、坚定的信念和特有的细心把来自不同单位的队员拧成一股绳,团结成一

个坚强的战斗集体。

二是队员团结一致。应急分队的队员抽调自各个单位,大部分是单位的中层和业务骨干,平时工作十分繁忙。按规定,抽调到应急分队后,必须与原工作岗位脱钩。但多数同志坚持一边做移民工作,一边抓本职工作,做到了两不误,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高素质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忠实地干好移民工作。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可以说,正是因为有这样高素质的队伍,才完成了移民应急分队这样艰巨的任务。

三是作风顽强拼搏。应急分队成立后,分队领导随即制定了严格的工作纪律、作息纪律、培训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在对队员们关爱的同时,又提出了严要求。培训期间,又特意请来了县纪委、移民局的领导给队员们讲解纪律要求和移民政策法规。工作过程中,分队领导们又三令五申,再三强调,手把手地教会队员们用纪律严格要求自己,用政策做好移民工作。可以说,正是在严格的纪律约束之下,队员们把服务全县大局、服务移民搬迁工作化作了自觉行动,焕发出了无穷的战斗力,圆满地完成了一次次任务。

企业应急培训探讨 篇7

关键词:应急管理,培训,企业

企业应急培训是构筑整个公司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 是提高全体员工应急意识的基础, 是加强企业应急管理人员职业技能, 提高应急知识水平的重要手段。应急培训工作已经成为推动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

1应急管理与应急培训

应急管理是对突发事件的全过程管理, 根据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发生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 应急管理可分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过程。应急培训是应急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 也是企业在应急管理上一种系统化的智力投资。企业应急培训对于应急管理和应急管理人员有着重要意义。其具体表现如下:

(1) 通过培训能够提升企业应急处置整体水平, 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关系到企业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 关系到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2) 通过应急培训能够使员工职业素质和应急管理工作能力显著增强, 这将直接提高企业形象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

(3) 通过培训使企业员工认识到了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增强了员工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 安全管理意识, 提高应急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4) 员工通过培训熟悉和掌握了一定的应急预防知识和处置程序, 了解了企业有关应急方面的管理制度。

(5) 通过培训加强了企业内部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和应急管理人员间的相互了解, 为今后的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

2应急管理培训要注意的几个环节

应急管理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 要做好应急培训工作,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系统制订培训计划

应急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员工应急管理素质得到提高, 因此企业应在国家应急法律法规的框架下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应急管理工作现状、从事应急管理工作的员工特点, 系统制订适合本企业所需的应急培训计划。同时应急培训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目前的需要, 更要考虑将来的长远发展。所以制订培训计划还要根据应急管理科学的发展趋势和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超前考虑, 也就是说培训计划除了具有系统性外还要有前瞻性。

2.2合理选派培训对象

应急培训的对象涉及到基层应急管理人员以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一些人认为基层应急管理人员是应急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参与者, 其培训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言, 而对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则可有可无。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在知识迅速增长的今天, 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是最需要培训的, 因为对企业发展影响很大的高层管理人员更需要更新知识, 改变观念。对他们进行应急培训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提高了各级领导的应急管理水平, 企业应急管理水平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2.3精心选择培训内容

培训的内容是培训的核心, 把握好内容的选择, 才能有效的实现培训的目的。应急管理培训内容的选择要注意两点。一要重点突出:应急方面的知识、技能很多, 针对应急管理要主要突出国家和企业在应急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的编写与审核以及突发事件信息的报送与对外披露等内容;二要全面兼顾。虽然培训的对象是应急管理人员, 但是如果培训时间充足、培训条件允许那么在培训时还要适当增加应急装备的使用、现场自救和互救以及现场逃生演练等内容。

2.4灵活运用培训方式

应急管理培训方式有许多种, 诸如传统讲授式、部门互动式、师徒传代式、专题案例讨论式等。具体采用哪种方式要根据本企业生产规模、行业特点、师资力量等情况决定。不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做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的投资效益, 力求取得明显培训效果。以最传统的讲授式为例, 虽然这种培训方式是采取“培训师讲, 学员听”的方式进行, 但是如果培训师制作的课件不仅有文字、表格而且还有图片甚至有经典的案例视频, 这样不仅增强了学员的感性认识, 而且还使人感到特别真实贴切。要是培训师再改变照本宣科, 平铺直叙的习惯, 授课时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 让受训者更好地参与其中, 同时多使用一些幽默化的语言、一些肢体的语言就更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2.5切实搞好培训评估

培训评估是培训效果监督、检验的重要环节, 是指企业在培训之后, 采用一定的形式, 把培训的效果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式表示出来的过程。只有对培训进行全面评估, 才能降低培训成本, 改进培训质量, 提高培训效果。目前国内外运用得最为广泛的培训评估方法是培训效果评估模型, 这个模型从评估的深度和难度将培训效果分为四个递进的层次——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效果层。按照这个模型的思路对于应急管理培训的评估采取如下方法比较适合:培训结束时, 根据培训期间的学习内容, 结合学员的掌握程度, 合理设计考试题目进行考试, 同时增加对学员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核。然后将笔试与实际运用考核的分数进行综合评定, 成绩合格者即可颁发培训合格证书。在培训结束后, 还要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员对本次培训的收获和建议以及在今后工作中对学到知识能力的运用, 使培训师能及时了解培训的实际需要, 以便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3应急培训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应急培训工作仅仅注意以上几个环节是不够的, 要想把这项工作搞好还要注意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3.1进一步完善安全教育机制

任何工作要有章可循就必须有一整套规范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为支撑和保障。完善机制就是定标准、定规范、定目标, 就是要确定管理的方向和方法。目前在企业里现有的应急培训制度仍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要从制度上保证应急培训的常态化、标准化。当然应急培训的各项制度的还要具有可行性, 如果制度失去可行性, 制度成了摆设, 那么应急培训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

3.2积极拓展应急培训的阵地

培训阵地也是积极有效开展培训、实施培训的另一重要保障。企业要利用各种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管理的宣传、教育和演练工作。除了课堂教学之外, 要把黑板报、标语、宣传画以及网络电视等宣传媒介作为应急培训阵地的重要部分, 不断完善应急管理所需的资料、图书、教材和设备, 使应急培训有独特的专题氛围、文化氛围、环境氛围和空间氛围。

3.3应急培训要坚持常态化、标准化

所谓应急培训要做到常态化就是要有计划地把集中性培训和日常化宣传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应急管理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 要真正做到应急培训服务于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水平的提高依托于应急培训, 防止和杜绝“培训工作和实际管理工作两层皮”。应急培训的规范化体现在应急培训的各个方面。从培训一开始的计划制定, 一直到最后的培训评估都离不开标准化的操作和实施, 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则培训工作就会杂乱无章、毫无条理, 培训工作就不会顺利开展下去。

3.4要结合突发事件的案例采取培训

日常要注意收集和整理国内外突发事件处置的案例。分析别人在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环节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有哪些不足需要加强, 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本企业员工开展培训, 通过这种实际的鲜活的案例分析, 变学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有利于激发学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还能激发学员思考, 发挥学员潜能, 能够交流学员的学识和经验, 有利于提高学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5建立和培养高素质的应急培训队伍

没有一支专业性强、素质高、观念新的应急培训队伍, 而又要强调与时俱进地开展应急培训工作, 这样是不现实的。要发展成为管理型企业、知识型企业, 就需要培养专门的应急管理培训人才。只有拥有具备更高、更新应急管理观念, 全面掌握应急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应急培训队伍, 才能实现企业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从量变到质变。

4应急培训在实践中的作用

2009年6月, 秘鲁土著居民与政府警察发生暴力冲突, 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某企业在秘鲁的项目停产。该项目按照企业的应急要求与总部保持24小时联系并依遵照总部指令凭借应急培训时掌握的应急知识和技能, 从现场撤离了中方人员, 关闭了主要生产设施, 使项目未受到明显影响, 同时还保证了中方人员的安全。

2009年10月27日, 某企业乍得项目人员在喀麦隆首都采购物品时, 突遭持枪匪徒抢劫。在这危机时刻, 项目人员想到了应急防恐培训的场景和内容, 尽量平静心情, 不与匪徒对视, 按照匪徒要求去做, 没有激怒匪徒, 有效化解了风险, 确保了人身安全。

通过以上事例不难看出, 企业根据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和业务布局情况, 认真编制应急培训计划, 并按计划开展企业应急培训工作, 对于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是何等重要。在实际培训的工作中企业要采用多种方式 (集中办班、送教基层、自主培训) , 针对不同人员 (管理人员、专职人员、操作人员) , 开展全面培训, 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项目管理人员的应急防恐管理能力和紧急状态下的团队管理能力, 才能提高员工的应急防恐意识、个人防卫和应急自救能力, 才能提高员工应对风险的心理素质。

总而言之, 企业的应急培训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要使其真正为企业的应急管理起到切实的推动作用, 就必须从应急管理的理念入手, 正确认识应急管理培训的重要性, 重点在应急管理培训的各个环节上狠下功夫, 再加上行之有效地方法和途径, 应急培训就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湖生, 姜传胜, 刘铁民.重大危机事件应急关键科学问题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8, 4 (5) :13-18LI Hu-sheng, JIANG Chuan-sheng, LIUTie-min.The key scien-tific problem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major crisis emergencies re-spons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4 (5) :13-18

[2]张兴凯.构建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初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J], 2008年增刊:28-30Zhang Xingkai.Advices for right system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ofwork safety.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J], 2008added:28-30

[3]刘铁民.危机型突发事件应对与挑战.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0, 6 (1) :8-12LIU Tie-min.Crisis-typy emergency response and challenges.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6 (1) :8-12

[4]邓云峰, 郑双忠, 刘铁民.突发灾害应急能力评估及应急特点[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5, 1 (5) :56-58DENG Yun-feng, ZHENG Shuang-zhong, LIUTie-min.Reviewofdisaster capability assessment and emergency system[J].Journal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 1 (5) :56-58

[5]罗艾民, 多英全, 魏利军.隐患治理及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 5 (4) :37-41LUO Ai-min, DUO Ying-quan, WEI Li-jun.Management and in-vestigation of accident potential[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Technology, 2009, 5 (4) :37-41

[6]刘铁民.安全生产工作体系建设[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8, 4 (5) :5-7LIUTie-min.Work system construction for work safety[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4 (5) :5-7

[7]李湖生.基于控制论的安全控制系统设计及事故分析方法[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8, 4 (3) :9-13LI Hu-sheng.Safety design and accident analysis method of safetycontrol systems based on cybernetic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and technology, 2008, 4 (3) :9-13

[8]陈宝智, 吴敏.本质安全的理念与实践[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8, 4 (3) :79-83CHEN Bao-zhi, WUmin.Concepts and practices of inherent safety[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4 (3) :79-83

[9]刘铁民.中国安全生产若干科学问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忙忙碌碌又一月美文下一篇:初中秋季开学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