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办学校的基本理念(通用2篇)
兴办学校的基本理念 篇1
兴办学校的六条基本理念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培育和提高人的各方素养的教育。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要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不断养成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和习惯,不断提高理论、知识、艺术、思想、身心、技能和创新等各方面的水平,同时使其个性得以发展,潜能得以开发,特长得到张扬,并且能够终身受益自我发展与时俱进奉献社会。由此可见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兴办中小学的价值追求,便是学校这一特殊的社会结构之所以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然原由。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是顺应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的必然结果。可以说,承担着基础教育工作即“少年儿童社会化”重任的中小学校,如果不实施素质教育,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终将被日新月异的社会所淘汰。因此,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让学生学好知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切实有效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兴办中小学的第一理念。
二“质量立校”的理念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学校的生命线。素质教育求取的全面的育人的高质量。学校要确立科学的教育观,并努力使社会各方达成共识,用素质教育的科学的质量观兴办学校、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导向教育的良性发展。同时,办学者要树立品牌意识,以高质量为基准,争一流,创名牌。
质量形成于过程,要向管理要质量。通过科学严格的管理,加强日常教学工作,并且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律,认清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展人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求取高质量。质量立校的理念,是对学校生存条件的认识。
三“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传统东方管理文化的精华!在学校这不仅是一个管理理念,而且是一个生产”理念。教育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他为社会造就合格的、适应社会生活、以及能够改造和发展社会的人和人才。学校生产加工的对象学生是和教师一样会思考具有能动作用的人,产品依然是人??社会化了的各类层次的人才。学校中师生的活动都是纯智力的活动,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必须受到尊重,主体性必须得到充分的张扬。兴办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具有比其他部门更深刻的含义。其他部门仅仅在领导管理或对顾客服务中讲以人为本,而学校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对加工对象讲以人为本。因此,在学校中“以人为本”的理念主要包括“以生为本”和“以师为本”两个方面的内涵。
以生为本是学校生产以人为本的核心。坚持以生为本就是要实施名副其实的素质教育,使学生自主发展,能动发展,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这正是中小学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以生为本的理念应贯彻在学校生产程序的每一个环节,自始至终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在人性得以张扬的同时而成长成才。当然,学校领导者在治理学校时坚持以师为本,全心全意地依靠教职工兴办学校的理念更是至关重要。
四“教科研兴校”的理念
教科研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驱动力,是学校教育的第一生产力,是办成一流学校培养新一代人才的前提和基础。他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造就名师,促进学校改革的深化和教育事业的科学化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教师必须成为教科研的主力军。学校领导者首先要有强烈的科研意识,紧贴学校实际和发展要求,在学校中创造浓厚的学术气氛,构建教研工作常规化的教学秩序,让教师在研讨状态下工作,在工作中研讨。进而从学校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出发,确立各类层次的科研课题,有规划地组织实施,大兴教研和科研工作,从而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五“以德治校”的理念
以德治校毋容置疑地将成为新时期校长办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德是一种知识资本,是生产力,是人的内涵能量。广泛作用于一个组织中的“德”,是其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其成为该组织文化的“主流”时,便可实现德治。以德治校,校长首先要以德树威,德高而望重,以优良的人格魅力来带领全体师生共创伟业。教职工更要尚德敬业以德育人。教育教学工作要以德为首,让学生首先成为品德优良的人,在成人的同时而成才。学校重德育、班子求德政、教工讲师德、学生修德行,以德治校便会成为现实。
六“创新发展”的理念
“创新发展”的理念要求学校根据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极其趋势,不断地提出新的发展目标、新的方法和措施,使学校自身不断完善、永葆活力、永葆青春。
创新和发展是两个相关概念,有创新才有发展,要发展就必须创新,发展了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创新是学校发展的主动脉!要办好一所学校,就必须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资源、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各个方面,对其要素不断的进行变革和重新整合,个性化地不断的实行创新,与时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兴办学校的基本理念 篇2
关键词:馆刊;图书馆史;刊物编辑
关于图书馆刊(简称馆刊),沈筱璇的定义为:“馆刊是指图书馆主办的,以记录图书馆工作、介绍图书馆资源、开展业务研究为主要内容,面向馆员和读者的非正式出版物。”[1]。该定义的瑕疵在于,馆刊未必都是非正式出版物,内容未必都是图情理论研究。作者定义为:馆刊是指由图书馆主办的,以宣传先进思想、传播科技知识、记录业务工作、介绍馆藏资源、开展学术研究为主要内容,面向馆员、读者及社会的正式或非正式出版物。
一、图书馆刊的历史回顾
中国近代的图书馆刊,是最早的集中宣传近代图书馆思想、研究图书馆学、图书馆业务的阵地,也是近代国内期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宣传新图书馆思想,开展图书馆学、目录学、文献学以及文史等学问的研究,宣传馆藏、积累图书馆业务资料,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和繁荣学术等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20世纪初叶,国内图书馆的数量渐成规模,业界亟需有块阵地来宣传相关知识、研讨专业理论以及记录图书馆的发展情况。图书馆的馆刊就此应运而生了。国内最早的馆刊,是1915年浙江省立图书馆编辑出版的《浙江公立图书馆年报》。1928年5月,《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创刊,由于有一批著名学者,如梁启超、胡适、王国维、陈寅恪、刘国钧、杜定友等热心赐稿,该刊发表了不少极具学术价值的论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国内图书馆界比较知名的馆刊还有:《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周刊》(1928年创刊)、《学风》(安徽省立图书馆馆刊 1930年创刊)、《山东省立图书馆季刊》(1931年创刊)、《燕京大学图书馆年报》(1931年创刊)等[2]。北京的《图书馆学季刊》和《武昌的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季刊》虽非图书馆主办,由于刊物风格相近,亦可归入准馆刊的范畴。
民国以后,创办省立图书馆期刊,始于浙江,后来各馆亦先后出版过不少期刊,但能坚持如期刊行并在国内图书馆界占有重要地位的,恐惟有浙馆和皖馆了,这与两位陈姓馆长(陈训慈和陈东原)的“苦心经营”是分不开的。
陈训慈先生担任浙江省立图书馆长的九年(1932~1941)间,建树颇多,成绩斐然。他将学术研究视为浙图的办馆之本,尤其重视馆办刊物的编辑出版。由于《浙江省立图书馆馆刊》(前身即《浙江公立图书馆年报》和《浙江省立图书馆月刊》)刊载的主要内容为提倡学术、介绍新书、报告馆务、传达文化信息,不能容纳太多的学术论著,故浙馆又先后编辑出版了研究学术的《文澜学报》、辅导读书的《读书周报》、启迪青年的《图书展望》和呐喊抗日的《抗敌导报》四种刊物,以适应学术界人士和广大读者的需求。浙馆的这五份刊物以其丰富的文史内容、权威的学术水平和强烈的爱国精神深深影响了当时的广大读者,在全国图书馆界和学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3]。
作为安徽省立图书馆的馆刊,《学风》从1930年问世,到1937年终刊,仅存续了不足八年,共出版了67期。尽管如此,《学风》还是因其宗旨鲜明,内容丰富,刊载的文章学术水准高,深得学术界和图书馆同人的首肯,成为图书馆界名刊。时任安徽省立图书馆长的陈东原先生,不仅是《学风》的主编,他还是该刊的主要撰稿人。在他的感召和邀请下,馆内同人后生勤勉有为,热衷学术。馆外耆宿硕彦鼎立相援,撰文赐稿。《学风》也因此发表了一批出自诸如胡适、严耕望等名家之手的高质量论文[4]。
对近代图书馆刊在中国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国图的李万健先生归纳为四点:第一,宣传西方先进图书馆理论和实践,促进中国近代图书馆启蒙和发展;第二,研究图书馆学理论,推动该门学科在中国的建立和成长;第三,大力揭示、宣传馆藏,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第四,在公开馆务、交流业务经验和积累资料方面居功至伟[2]。
二、图书馆刊的兴办价值
图书馆刊是检验图书馆综合实力的试金石。小小馆刊,方寸之地,却能管中窥豹,洞察图书馆的学术水平和馆员的智慧能力。兴办馆刊对图书馆而言,其价值在于:
第一,馆刊是宣传本馆的窗口。图书馆是一个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场所,它的一切工作都应始终围绕“读者至上”这个原则。图书馆可以利用馆刊这个自办的宣传媒介,将它的业务工作、馆藏资源和服务项目等介绍给读者,让大家对图书馆有个尽可能全面的了解,起码知道它有些什么,它能做什么,哪位能做等。
第二,馆刊是沟通读者的桥梁。读者不单是图书馆的上帝,也是馆刊的上帝。要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最大限度地与读者交流、沟通。尤其要建立高效、可行的绿色通道,以便更快地得到读者的反馈。馆刊为图书馆与读者的沟通提供了方便。
第三,馆刊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图书馆是个人才相对稀缺的地方,由于专业的局限和学习的中断,不少馆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已无法与时代同步。馆刊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登载的科技信息和文化知识可以让馆员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其二,馆员亦可以利用馆刊这块园地,发表自己撰写的报道或论文。
第四,馆刊是学术研究的平台。有人说:图书馆是学术的殿堂[4],这种比喻其实是很准确和恰当的。当今的图书馆,尤其是大学图书馆,除了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中心、文化中心和教育中心之外,更应成为学术中心。学术引发思考,思考产生创新,创新需要平台,平台孕育精英,精英带来发展,发展才是核心。关系到图书馆的和谐发展乃至良性循环,作为图书馆的学术平台与思想阵地,馆刊的作用无可替代、至关紧要。
第五,馆刊是文化传播的使者。以大学为例,成为一流大学的因素很多,除了有形的之外,还有无形的,如校园文化。哈佛、剑桥、清华、北大的校友回忆大学生活时,都会津津乐道其各自学校独有的一种“氛围”或“场”,这种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且无法复制的东西,就是所谓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养成不可一蹴而就,尽在潜移默化之中。校园文化最精髓的部分就是学风,学风乃学习、学问之风气也!谈到学风,陈东原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图书馆的真正效用,并不是要养成几个书呆子,也不是要有人能利用他作一点纸上谈兵的研究,而是要使人感觉到生活的实质,在行为上发生变化,养成一种向上进取的良好风气。”[4]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传播厚重的校园文化,应是馆刊责无旁贷的重要使命。
第六,馆刊是记录历史的档案。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得益于对历史的回顾和反省,温故知新,古为今用。图书馆的机构设置、人员任免、规章制度等载于馆刊,既可作为消息报道,亦可作为史料收藏。可以说,馆刊是一份不可多得、值得收藏,记录图书馆发展历程的档案。
三、图书馆刊的编辑理念
第一,运作规范。馆刊肩负着记录图书馆发展历程,展示图书馆服务风采的使命。馆刊的编辑出版应遵循办刊的一些基本规范,规范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要确定办刊宗旨。办刊宗旨为馆刊的发展奠定基础,指明方向。只有树立读者至上的原则,竭力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并与其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牢牢地抓住读者,馆刊才不会迷失方向和目标;其次是要进行总体设计。总体设计是对馆刊性质、读者对象、办刊方针、栏目设置、内容安排、编辑规范及版式设计等诸多环节进行通盘考虑,即从目标、内容和形式三个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
第二,特色鲜明。文化先驱邹韬奋曾说过:“没有个性和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1]馆刊的特色并非一纸空谈,夺目的刊头、漂亮的版面、睿智的栏目、精彩的内容,皆可成为馆刊独具魅力、与众不同的特色。
第三,主编精干。馆刊从筹办制作到出版发行,直至形成特色,主编的作用不可小觑。主编的学识修养和综合能力将直接影响刊物的质量与特色。前述民国时期浙、皖两馆的馆刊之所以办得出类拔萃,很大程度受益于有两位学富五车的陈姓馆长作主编兼作者。陈训慈馆长先后在《浙江省立图书馆馆刊》上发表了“达尔文之不朽”、“二十五史补编题辞”、“全国省立图书馆现状鸟瞰”等多篇经典文章[3]。陈东原馆长更是在《学风》上发表了“书院史略”、“中国正式教育如何自汉代产生考”等五十余篇学术论文[4]。数字图书馆时代,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馆刊主编,除了具备前边所说的素质,还需增加“三新”,即:观念和措施的创新、选题和策划的出新、知识和学问的更新[5]。
第四,稿件上乘。高质量的稿件是馆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6](P.38)。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编最期盼的就是优质的稿件能滚滚而来,且多多益善。实现这一期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精神奖励和物质刺激双管齐下,以调动馆员和读者的投稿热情;其次,建立畅通的投稿和反馈渠道,拓展稿源范围;最后,构建宽松、和谐、自由的学术空气。
第五,平台多样。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拓展了馆刊制作、发布和传播的渠道和范围。通过网络,馆刊可以更及时、更全面、更生动、更廉价地呈现给读者,同时读者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在第一时间浏览到电子版的馆刊。数字排版及印刷技术的普及,不仅提高了版面设计、图文编辑的效率,还弥补了电子馆刊的不足,顾及并尊重了中老年喜欢印刷版馆刊的阅读习惯。
馆刊的编辑、发行及运作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智慧的工作,它既需要主编的高瞻远瞩、编辑的卧薪尝胆,更需要馆员的笔耕不辍、读者的鼎力支援。提到馆刊,不由得怀念和敬佩起那些为中国的图书馆事业筚路蓝缕的先驱们,在物资匮乏,设备简陋,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的条件下,前辈们不但创办了那么多馆刊,还把馆刊办得那么精彩,那么“核心”。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进步,图书馆一些传统的功能和部门会逐步弱化甚至淡出,文献无纸化、借阅家庭化、咨询虚拟化、管理知识化、馆员专家化,将成为图书馆由传统向数字转变的必然趋势。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图书馆从传统到数字成为必然。不拘泥于收藏,而逐步向学习和研究中心过渡,将成为图书馆终极的目标。在这一脱胎换骨的变革中,作为图书馆彰显其研究实力和文化品位的平台,图书馆刊及其价值应引起业界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沈筱璇.高校图书馆馆刊网络调查与分析[J].现代情报,2007,(2).
[2]李万健.中国近代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刊[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1).
[3]张素梅.陈训慈先生与其创办的浙江图书馆馆刊[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1,(4).
[4]江贻隆.安徽省立图书馆馆刊《学风》的文献价值[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4).
[5]孙毅.发挥馆刊在国书馆工作中的里要作用[J].中国图书情报科学,2004,(6).
[6]韩丽风.联接“图书馆与读者”的桥梁——新时期的清华大学图书馆刊物[J].图书馆杂志,2001,(2).
【兴办学校的基本理念】推荐阅读:
兴办教育05-25
学校的办学理念10-15
我的管理理念与学校和谐发展05-18
爱生学校理念与规划的学习心得体会05-28
立德树人学校理念07-09
办学理念学校文化09-22
职业学校办学理念08-02
学校理念文化教师感想08-20
学校德育工作理念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