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管理过程中

2024-09-05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通用9篇)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 篇1

班级管理过程中,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

(一)、了解情况,弄清性质。

出现偶发事件,作为班主任,首要的工作是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学生的思想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弄清事件的性质之后去着手解决矛盾,才能符合客观实际。如果一听到或看到某些不良现象,就“眼见为实”,感情冲动,急于表态,其后果往往是情况不明,是非不分。事情即使解决了,也是会给肇事双方的学生带来严重的反教育效果,这必然会使班主任的威信下降,而且,这种不良影响甚至会长期保留在学生内心深处。

在偶发事件的背后,往往存在着复杂的原因,分析原因,把握问题的实质,这是处理偶发事件的重要步骤和方法。分析原因就是要分析偶发事件的起因,分析当事者导致偶发行为的缘由。尽管学生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有其偶然性的一面,但是在这种偶然性的背后,客观上存在某些必然性因素,偶然性包含必然性。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深入到问题的本质中去,不能给偶然的、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不应被某些局部的因素所左右,而应从整体上、本质上分析事件的内在原因和深层原因,透彻地剖析事件发生的因果联系,弄清当事者的思想动机。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肇事者的思想症结所在,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分析原因,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偶发事件的基础上,根据客观情况作具体分析。尽管有些长期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凭借多年的教育经验和教育典型对事件也能作一些比较科学的分析,但是这种分析对偶发事件来说必然是有局限性的。因此,要科学分析偶发事件发生的原因,一定要依据调查研究中获得的情况和材料,对偶发事件的整个过程进行具体分析,从对情况的具体分析中得出正确结论。要认真弄清导致偶发事件的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严格区别认识方面的原因与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方面的原因。

其次,不能脱离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逻辑特点以及思想认识特点,以成人化的模式去评价。这在分析偶发事件发生的原因时,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

例:我校某个星期三下午第三节全体老师开会,四(2)班班长暂时代替老师管好班上纪律,就在值日生到班上检查的时候,第一小组的组长徐丹艳开始带头讲话,使班里扣了分,失去了评本周文明班的机会。因为这件事,班长背着我在全班专门批评徐丹艳“无组织无纪律”,“损坏班级荣誉”的行为,徐丹艳不服,当场顶撞。事后,我得知此事,经过深入了解,发觉这次事件仅是现象,造成冲突的根本原因是班长和徐丹艳因为以前的一点小矛盾而产生隔阂,并在班上分别以她俩为中心形成两个“小派别”,这次事件成了长期隔阂爆发的导火线,徐丹艳的行为只是为了体现她不服从班长的管制,想让班长失面子。班主任针对这一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她俩都提高认识。在一次特意安排的班会上,班长首先发言,高姿态的检查了自己,并主动向徐丹艳道歉,徐丹艳也作了较深刻的检查,承认了错误,班主任还带动了同学们在会上作鼓励性的发言。这样不仅解决了这次事件,而且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小派别问题,增强了班级的团结。

(二)、公平公正,就事论事。

不管事情发生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班主任都要充分调查,了解事实的真相,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不能偏心,不能以老眼光看人,以势压人,降低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在寻求事件处理办法时,可征求学生、家长、校领导的意见,使偶发事件在必然的结果中得到解决。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是处理好偶发事件的有效策略。

处理问题时 “对事不对人”,班主任在同学面前,是非标准要统一,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回想我们做学生的年代,经常会有同学背地里议论老师有偏心,说“某某成绩好,是老师的红人,老师从来不批评”,“老师真不公平”等。造成这些议论的原因,往往是班主任对成绩好、听话的学生批评少、原谅多,而对学习困难生则批评多、表扬少。就算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老师处理不公,学生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长此以往,就会降低老师的威信,也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

例:刚一开学,排定好学生的座位之后,为了便于科任老师较快地熟悉和了解学生,班主任在讲台上贴了一张座位表,然而早上刚贴上去,等到晚自修去的时候,座位表居然被撕地乱七八糟了。辛辛苦苦弄好的表格就这样给人破坏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恨不得把肇事者当场揪出来训斥一番。假如真地那样做,肯定会深深地伤那位同学的自尊心。于是老师就宣布无论谁做了,只要能重新贴一张就不再追究了。果然,第二天一早,一张崭新的座位表出现在了讲台上。在当天的读报课,老师首先表扬这位同学知错能改的做法(没指名道姓)。之后,那位同学主动找了班主任,承认了错误的行为,说明这样做的原因一是抱怨自己的座位太靠后,另一方面自己的成绩也不好,不想被老师叫到。针对他的这一情况,班主任不失时机的进行了思想教育,使他重新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

(三)、因人而异、慎重处理。

然而,处理偶发事件,有时也要因人而异,也就是在教育的具体做法上,要全面考虑学生各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要切实细致地做工作,切忌掉以轻心,疏忽大意。要从教育者教书育人的根本职责出发,以高度的负责精神,深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要根据事件的性质,当事者的个性,学生的特征等,采取不同的妥善的处理方法,决不能马虎从事,“一板一眼”,千篇一律。对性格内向、情绪低落而又犯了非原则性的错误的学生,班主任要本着正面疏导为主的原则,更多地进行个别谈话,有时还适当地对班级、家长做些“隐瞒工作”;对脾气暴躁、逆反心理严重的学生,要心平气和,循循善诱,推心置腹,防止出现顶牛局面和抵触情绪;对涉及学生道德品质问题或违法行为,一方面要切实把问题弄清楚,决不能冤枉学生,另一方面则要严格教育,促其猛醒。特别是学生中出现的早恋现象,不宜公开批评,更不能用粗鲁的语言讽刺挖苦。对某些学生,则应该通过家长来影响教育他们,以切实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我校五(2)班的商沛同学,众所皆知,经常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么多年来受过许多大小的批评,主观上想改好,但意志力不强,有时不自觉的又犯错误。对于这样的学生,不能只用批评来解决问题,而首先是要鼓励他树立改正错误的信心。因此每次在他身上出现了偶发事件,例如上课捣乱课堂纪律、下课和同学闹矛盾等,老师耐心的和他聊天,时刻提醒他,“你心里其实是很想做一个好学生,做一个让老师表扬的、让同学们喜欢的好孩子,是吗?” 这样不断来培养他坚强的意志,要相信他,总有一天,他会成为一个所有人眼中的好学生!象他这种情况,在犯了某种非原则性错误时,进行个别教育后,有时对班级、对家长还要做某些“善意隐瞒工作”;而一旦他做了好事,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也要予以郑重的表扬。有时还要帮他制造某些机会,例如鼓励他写写文章、造句,帮他修改、投稿,有一次他拾到五元钱上交,班主任马上上报给学校,全校进行表扬,对他来说,这是他的荣耀,更在班上大大表扬他那种拾金不昧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并以此为出发点,鼓励他在学习上也应认真些,你会得到更大的喜悦,一次次的表扬,一次次的成功体验,进步是飞速的!

第二,要避免热处理,坚持冷处理。因为偶发事件往往伴随着学生的激情和冲动,犹如钢铁置于高温炉膛里一样,如果以强硬的办法进行热处理,就会犹如火上浇油一样,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相反会促使矛盾进一步激化。

坚持冷处理,首先是要降温、要缓和矛盾、缓和情绪,千万不可粗暴地把学生推到矛盾的对立面,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要给学生留点余地,必要时还要给学生一个下台阶的梯子。不仅如此,班主任还必须善于为学生着想,充分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特点,善于从好的方面去考虑他们的行为。如果班主任一味从坏的方面去估量或批评学生,甚至粗暴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就容易自暴自弃,产生心理上的对抗。尤其当学生和班主任发生矛盾时,从检查自己的工作入手,多做自我批评,要采取容忍和宽容的态度,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和对立情绪,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切忌采取报复行为或强硬手段,或凭一时之怒气随意处之,否则,就会使矛盾“升温”。

其次,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不能急躁。等一等、看一看,给学生以卸包袱,反躬自省的时间,以利于学生把发热的头脑冷却下来,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采取等一等、看一看的冷处理办法,就是要选择良好的教育时机,以给学生“雪中送炭”,从而取得最佳教育效果。如果当学生尚未转过思想弯子的时候,就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欲速则不达”。

同时,在处理偶发事件的过程中,切忌乞求“毕其功于一役”。搞“一次性”处理,转急弯,下陡坡,而应循序渐进,做反复的、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尽管偶发事件是突发性的,但当事者的思想发展有一个过程,因此,处理偶发事件尤其是彻底解决当事者的思想问题、态度问题及认识问题必然有一个工作的过程。对待矛盾双方成见太深和个性、脾气强硬、倔强及思想滑坡太远等学生,要耐心地做工作,任何简单、粗暴的方法,都是不能奏效的。对于男女生之间的早恋,更应该冷静对待,一步一步地做工作,使男女双方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达到控制感情、升华情操的效果,逐步把精力集中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发学习方面上来。

例:一天,班主任打开抽屉时,发现一张折叠好的纸条,上面联名写着要求撤换班长,而这些同学都是同一个寝室的,撤换班长的理由是班长自己不以身作则,对别人马克思主义,对自己自由主义,他们还声称这是班内绝大部分同学的呼声,假如不换就是班级的不幸,势必影响班集体,而且要求老师尽快把它解决。

很明显假如热处理这件事只能激化矛盾,可能会导致班级一盘散沙。于是老师暂时把这事放在一边,接连好几天进行了集体活动和班级凝聚力培养的教育,使每一位同学都懂得作为班内一员有责任把班级建设好,同时也有义务指正班团干部的工作。两三天之后,老师感到跟该寝室成员进行个别交流的时机已成熟。于是先找了寝室长面谈,获悉该寝室有一女同学因为跟班长有矛盾,原因是班长记了她几次名字;另一方面班长对自己也要求不很严格,平时说话也很尖锐,应该说是得罪了一部分同学。因而班长一有什么做得不够的地方,她总在寝室加以宣传,时间一长就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问题症结找到之后,首先跟班长谈了几次,让她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定要以身作则;其次,老师和那女生谈了几次,疏通了思想;最后,在先和那位女同学进行面对面地交流的基础上,再和寝室其他成员座谈,让她们知道健全的班团干部对班风和学风的重要性。经过这次事件后班长对自己越来越严格,班风和学风蒸蒸日上。

(四)、尊重事实,以理服人

处理偶发事件要坚持说服教育,以理服人就是要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对当事者进行教育。摆事实是讲道理的一种方式,也是说服教育的一种具体方法。摆事实,就是根据偶发事件的客观情况,用事实说话,用具体事实教育学生,沟通学生的思想。这是因为具体的事实比抽象的说教容易被学生理解,感性的东西易被学生所接受。我们必须尊重事实,尊重实际,不夸大其词,更不是凭空瞎说,把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强加给学生。尤其对学生所犯错误应负的责任,更应该一是一,二是二。否则,就会加剧矛盾。

讲道理,就是要科学地阐明事理,精辟的分析问题,把问题和道理阐述明白,令人信服。讲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为什么好,为什么错。要启发、引导学生提高认识、分清是非、消除矛盾和隔阂,在处理偶发事件中,应把主要精力放在阐述正面道理上,而不宜把重点放在追究责任和批评方面,这样不利于当事者接受批评,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作用和功能。即使对学生的批评,也应该更多地采取间接的、说理的、善意的方式方法进行。要尊重和接纳犯错误的学生,如对初次拿别人的东西的学生,还必须尽可能给学生留点颜面,不伤及当事者的自尊心,而不应采取简单、武断,甚至是训斥、压制的办法,这样做只能压而不服,即使是表面上服了,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说服教育还必须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不能老一套的政治说教方式,要有的放矢,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尤其对中、小学生,更应该通俗、生动、形象、富于情趣。如开展讲故事、班内先进入人物的现身说法、开讨论会和辩论会等活动,这些最容易把深刻的道理通俗化、具体化、人格化。特别对有些大是大非的问题,开展讨论和辩论,最容易触动学生的心灵,最能促使学生猛醒,使当事者“悬崖勒马”。同时,由于偶发事件其当事者往往情绪处于严重对立状态。因此,在说服教育时,特别要注重感情的教育作用,寓情于理,寓理于情,情理交融,达到“寓义于情而愈至”的教育效果,以增强说服教育的感染力量。

例:某班分班后,由于班内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因此,班主任对他们不是很了解。有一男生平时独来独往,据说也喜欢上网。有一次,班主任在第九节去教室检查时,发现该男生不知去向,原来他在网吧上网。于是,把他带到学校,让他先吃晚饭;之后,把他带到自己的房间里,让他谈谈上网的好处;接着,找了些关于中学生外出上网弊端的资料,让他带回去仔细地阅读。在当天的晚自修,就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话题进行了全班讨论,并且叫该同学谈了自己的体会。从那以后,该同学再也没离校上网了。偶发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出现的形式是五花八门的,我们处理的原则和方法也应该是灵活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要有热爱学生的诚心,要有较强的教育机智。能迅速、正确地做出判断,要有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周密地观察、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每个教师在平时注意观察、了解、研究学生,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总之,正确地处理偶发事件,不论是对班集体的发展还是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成为推动班级工作的动力。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 篇2

一、管理者对教室日志关注少或不关注, 导致班级管理效用低

一些班主任错误地把教室日志理解为班干的工作日记, 认为那是班长或者学习委员的事情, 与自己无关。在实践中, 班主任既没有对教室日志的撰写提出明确要求, 又没有对填写人进行指导与培训, 更不会定期批审教室日志, 利用其中的反馈信息为班级管理服务。班主任每周都应阅读教室日志, 从中发现问题, 及时了解原因, 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对学生群体或者个体的错误行为倾向加以纠正。教室日志在使用中也没有得到级部和职能部门的重视, 分管主任对教室日志重视程度有待于提高。从实际检查情况看, 只是学期结束前, 统一上交学校。新学期开学时候, 再发一本, 再次填写, 再次上交。如此反复, 年复一年, 效用低下, 也浪费资源。所以, 年级分管主任应该把各班级的教室日志管理纳入自己的工作规划, 对教室日志的记载情况每月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主要通过教学日志记载检查任课老师上课情况和学生纪律情况。校长管理层应该对中层的教室日志管理提出明确要求, 以引导、规范和促进教室日志的使用。在必要的时候, 要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理顺级部与职能部门的关系, 把“瘦长型”体制的优势与“扁平化”体制的长处结合起来, 避免体制弊病导致推诿与扯皮现象。

二、教室日志的形式设置脱离实际, 没有充分体现校本化

信息表册的有效设置, 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执行力与实效。笔者在外出听课的偶然机会里搜集了几所学校的教室日志并进行了比较, 发现这些学校的教室日志在设计形式上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教师的教学情况, 包括课程、内容、课堂纪律情况;学生的出缺席情况, 包括出席人数, 请假、迟到、早退、旷课者的姓名;班级常规情况, 包括纪卫生、两操、社团活动等情况;任课教师对上课情况的意见以及班级的要求、意见和建议等。这些以表格形式呈现的教室日志, 基本满足了班级信息反馈的一般需要, 序列和绘制样式也能增强图表的视觉效果。但是, 有的内容确实不符合实际需要, 如, 每一节课是什么科目的课, 任课教师是谁等。在内容上, 一些教室日志显得缺乏管理的校本化, 没有体现学校的校本需要与特色, 比如, 某一级部为了监控各学科的作业布置情况, 专门印制了“作业布置情况反馈表”, 交由各班学习委员填写, 每天填写, 每天上报, 每天分析, 这种做法浪费人力、物力, 不如在教室日志中增加“作业布置情况反馈”, 及时评估作业量与时间, 可以有效帮助分管教学的主任及时监控学生的课业负担情况, 减轻学生负担。又如, 有的学校可以增设“有无教师听课”栏目, 教学管理部门可以及时了解和统计教师听课情况。所以, 教室日志在设置上应该在校本需求上多考虑。

三、教室日志基本由班干填写, 任课教师与班主任不填写

从实际情况来看, 各校教室日志的填写者基本上是单一的, 或班长或学习委员, 这种情况危害较大。首先, 填写者的单一性使教室信息反馈仅仅限于局部, 主观性强, 反馈的信息容易不全面, 也容易失实;其次, 填写者的单一性也使填写者由于长期观察班级负面情况, 失去对集体的信心, 容易导致阴暗的人格心理, 甚至导致填写者处于全班同学的对立地位, 和班级同学人际关系紧张。所以, 教室日志除了可以由班干填写外, 班主任还可以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 轮流填写, 也可以增加教室日志的数量, 由填写1本, 变为几人同时填写, 填写3本或4本。笔者深信, 多本日志上的信息量更大, 更方便于班主任对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分析, 得出的结论会更加真实可靠。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 中小学的任课教师从来就不填写教室日志, 只是在课堂出现大问题后, 到班主任那里“告状”一通就马上离开。所以, 教师日志的填写应该通过学校行为加以规范, 可以对参与日志记录的先进学生进行表彰奖励, 激励学生们更好地做好教室日志的记录, 可以对教师填写教室日志情况检查反馈, 做到填写完整规范, 真实全面反馈教室情况, 为班主任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来源。

四、记录内容以消极信息为主, 缺少积极信息的记录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 篇3

关键词: 情感教育 中职班级管理 运用

人都是有感情的,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和与你感情贴近的人相处办事时,你会心情舒畅并乐于接受对方的意见;你常常从善意的角度理解对方指评,于是许多困难迎刃而解,相反,效率会大打折扣。

班主任要善于“情感表露”,通过“情感表露”,撞击学生心灵,从而达到对学生的“情感激发”,最终获得情感教育的效果。班主任面对的是一群不谙世事的学生,因此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恰如其分地向学生袒露自己的喜怒哀乐,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让学生了解老师、理解老师,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期望与爱,从而反过来激发学生,使学生按老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

那么,班主任怎样才能恰如其分地坦露情感呢?

一、初次见面,激情激励

“第一印象”很重要,因此,在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时,就要抓住机会,用情感捕获学生的心灵。通常这时学生都有一种“重新开始”的信心,只是常常较多地带有一种渴求、盲目、迷惑的感觉。这时,教师就要注意把握好时机,在第一节课上,就要用一种激情的、鼓动性强的、比较亲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期望,激励学生的信心。此时,教师不妨“难得糊涂”一下,用自己的“一视同仁”给学生一个新的起跑线。

二、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情,因材激情

(一)对优秀生的“坦白式”激情

通常意义上的优秀生,他们的特点是经常听表扬。对他们,我坚持“锦上添花”,毫不掩饰对他们优秀的欣赏,让他们进一步巩固“自豪”与“信心”,在情感上与我进一步拉近、亲和。常加批评指点,发现他们的缺点,批评指出、鼓励改正,使之不断进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于“母爱”的“师爱”,进而反过来激发学生情感并付诸行动。

如我班的刘桢柯同学,身为团支部书记,各方面都较优秀,但一次发现她们宿舍卫生成绩不理想,我在班上含蓄地指出,原以为第二天会有改观,结果还是如故。联想到近期宿舍卫生整体不太好,我决定从此着手,于是我找她来谈话,向她指出问题,并告诉她我对一个班干部寄予了多大期望,告诉她我多期望团支书能在这方面做个好的表率,让班级宿命卫生状况有较大改观,告诉她我多希望她能帮老师分担一下重任。第三天,我惊喜地发现,班级宿舍卫生有了很大进步,我向刘桢柯投去了赞许的目光。以后,班级宿舍卫生工作就很少要我操心了。

(二)对后进生的“善意诱骗式”激情

后进生常听批评的话,因而常常会有一种自卑情绪和对老师、家长的对立情绪。如果再对他们用“坦白式”,则往往会适得其反,使之悲观失望,甚至破罐子破摔。这时,如果老师能寻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进步、一件小的好事,然后不失时机地向他表露你的喜悦与欣赏,让他在感受到成功和被赞扬的滋味后,又深深感受并感动于老师对他的真诚、深厚的爱,在后进生心里,会掀起怎样的情感波澜呢?他的心中,又会激起怎样的决心回报老师的“知遇”呢?

我班有个“话唠”男同学,上课影响课堂纪律,谈过好几次话,一转身又忘了,我把他调到女同学边上,对此,他给我写了一封“情绪信”。读了他的信,我最大的惊讶是他的信竟写得相当流畅,且很有真情实感,很能打动人。于是,我再次将他找来,估计他快进办公室时,我和其他老师演了一出“赞扬戏”,让他知道且深信不疑老师对他的文字能力的肯定。我对他说:“从这封信上,我绝对相信,你完全有能力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关键在于是否刻苦。对有能力的人我们的要求就不能太低,你的要求必须由你自己凭能力达到。”他同意了,脸上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喜悦感,从那以后,常见他到办公室找任课老师。不管他在学习上能进步多少,我都深信,我的一场“戏”、一番话对他有益,也许对他的影响不仅仅只是在这件事上。

另外,班主任老师也要善于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使学生“情不自禁”。在情感表露时,老师可以有意无意地表露出自己的博学与才干、风趣和多方面的能力,乃至精于学生关心及热衷的话题:足球、NBA、流行音乐、电脑等,甚至从外表上表露自己不俗的、优雅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更信服你、喜欢你,情不自禁地受你影响。于是,主动权便在你手中了。

我相信,当我们都能灵活地、恰如其分地表露情感,激发学生情感时,情感教育将为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开辟一条光明之路。

参考文献:

[1]双琴.走进学生和家长的心里[J].科技信息,2013(18).

[2]吕玥.如何让学生懂的自尊、自强、自爱[J].科技信息,2014,3.

[3]高平叔.蔡元培美育论集[M].湖南教育出版,1987.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 篇4

文/徐咏梅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班级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教育形势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班主任必须在实践中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经验,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引领作用不断凸显,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存在许多问题,如班主任教育关键滞后、片面追求升学率,缺乏科学的班级工作评价体系等。对于班主任来说,班级事务繁杂琐碎,工作有苦有累,而且并非班主任的辛苦都能换取班级管理的成功。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今天,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培养、个性充分发展,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前苏联着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班主任的班集体管理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己管理。让学生自己管理好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至高境界。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摆正自己和学生的关系,要懂得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妙处。

一、充满激情,确立目标

每个学生都是有上进心和荣誉感,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我发现只要将学生的积极性、上进心调动起来,班级氛围就会朝向团结向上的方向发展。每当我接管一个新班,就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奋斗目标,依据目标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然后在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讨论修改。在讨论中,准确把握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更加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爱,更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的管理。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和校规校纪,更具有义务感和责任感。目标是奋斗的方向,目标的激励可以引发学生把自我实现的需要转化为行为动机,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激发学生潜在的自主意识。正如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集体主义教育的实践,首先在于激励学生自由地自觉地实现集体的目标。”

二、把握时机,规范行为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只有在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教育的情况下,才能产生真正的主动性、创造性和首创精神。”目标锁定,就要有实际行动,行动就要有准则。新生军训期间,班主任首先带领全班同学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让学生明白该怎么做。接着在班主任的引领下,群策群力制定出符合本班学生特点的班规。这样,班规就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情况下产生,每个学生都参与了班级管理条例的制定。这样,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人格上受到尊重,因此从心理上少了叛逆,多了支持与维护,为以后的实施减少了阻力。

三、集思广益,文化立班

班级文化建设,是良好班级形成的基础。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建设包括教室布置、班徽、班歌、班训、班级誓言、班级口号等内容。其建设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突出个性。

1、教室布置要有书香气。

书是传承人类文明的使者,是传播科学的工具,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多了,不用刻意去培养,人的气质自然就提升了。为此,我在班级设置一个图书角。除学校分给每个班级一百五十本以外,我又号召全班同学将自己已读过的、对自己有帮助的图书带到班上,并集中放到图书角,每半个月更换一次。同时我组织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经典诵读比赛,“读书伴我成长”、我读书我快乐等的主题班会,营造浓郁的班级书香氛围,让学生在浓浓的书香气中,潜移默化变得爱读书。爱读书才有书生气,学生有了书生气言谈举止就变得文明了。

黑板南侧是每日格言,要求每个同学按小组的顺序写格言,这样既锻炼了同学粉笔字,又使学生每天掌握一句格言,每个同学积极准备,并暗暗的比赛,看谁格言写得好,粉笔字写的漂亮,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又使学生积累了知识。

墙壁上悬挂由班上同学自己书写的名人警句,用名人名言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女子联盟园地绽放出女生风采,体现女生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主。以女生的韧劲激发男生的冲劲,班中多股力量在班主任那交汇,这时班主任巧妙引领,使分力变成一种强大的合力,推动班级朝着团结、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2、确立积极向上的班训、班级誓言、班级口号。

“诚信、守纪、勤奋、文明”的班训,贴在教室前面的黑板的上方,提醒着每个学生;早自习铃声一响,全体起立高声诵读班级誓词:“守校纪、爱校园、勤学习、争当文明学生,在这里,我们聆听恩师教诲,不辜负父母期望;我们文明守纪,团结奋进;我们自尊自信,勤奋学习;我们珍惜青春年华,我们放飞青春理想,自强不息,永远向前!”

这样,在无形中告诫每个学生该怎么做,让学生记住奋斗目标,声音越洪亮就越能鼓舞士气;在课间跑时高喊班级口号“非比寻常,六班最强,在校园里展现班风的同时,还通过高喊口号达到释放压力、增强自信的目的,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

这样,积极向上的氛围一直充满着整个班级,不良的风气就没有滋长的机会。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弟子所总结的:”要想铲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四、与时俱进,情感育人

时代不同了,学生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不喜欢整天板着面孔训斥人的班主任。师生关系融洽,班级工作才能顺利进行,这也是我们一直研究的课题。经过实践总结,我们发现:只有在了解学生后,才能采用相对应的方式使师生关系融洽。

1、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们的兴趣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

班主任说话做事要注意把握分寸,从生活、学习方面关心学生,从细节入手,以情动人。放学时,叮嘱学生注意安全;变天时,告诉学生注意衣服的增减;学生有困难,班主任想办法帮助,让学生感受到你时刻在关心他们。每次考试结束,找学生谈心,对于进步的同学及时表扬肯定;对于那些退步的或总在后面的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指出问题。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谈话时,多些鼓励,让他们重新鼓足信心。

马尔顿说:”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

2、以柔克刚,巧得人心。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人和的重要。所谓人和是指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治国安邦需要人和,同样,管理一个班级也需要人和。如果班级中的学生对班主任的做法认可,学生就会积极地跟着班主任,打造出一支战无不胜的集体。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纷繁复杂的班级管理事务中,班主任也难免会出错。出错不可怕,怕的是将错误进行到底,这样就会失去人心。”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班主任要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反而能赢得学生的心。班主任偶尔在学生面前示弱,以情动人,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在我所带的班中,调皮学生都是很讲所谓的”义气“的,而受批评最多的也是他们,但并非每次都批评得正确,这时就需要把握火候,在适当的时候承认自己的错误,同时再”摸一摸,哄一哄“。总之,对学生公平、公正,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和爱护,这样,学生就会从心底里感激班主任,并越来越听话,班主任工作就会越来越得心应手,达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 篇5

文/pingping

作为一名班主任,除了教学工作外,还要面对繁重琐碎的班级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成立合作小组是我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很奏效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合作小组式的班级管理方式,给学生提供了符合现实社会合作以及竞争双重特性的学习情境。当我在面对教学和班级管理时,透过学生差异性的分组,合理的安排座位,进步卡得分制度,物质性的或非物质性的奖励等方法。小组成员一起从事学习、活动、班级管理,配合适当的观察,适当的介入和引导,实现发展目标的一种班级管理的方略。

一、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操作方法:

(一)小组的组建:

小组成员的分配主要采用互补式、公平性的原则。按文化成绩、行为习惯、思想品德、性格差异划分。全班68人,共分16组。基本上每组的实力相当。

(二)小组内部管理:

1.小组组织的建立:

①选小组组长:主要由四人或六人当中学习成绩、行为习惯、有责任心的人担当。

②确立小组组名:小组集体确立组名,对此学生往往兴趣盎然,新意叠出。

本班的组名有蓝精灵、水晶组、快乐导航、学习之舰、梦幻组、诗幻组、糖果组等。

2.小组卫生管理:

每周学生在校只有五天,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均有固定的人打扫不同的卫生区域。这样,避免责任不清,推委扯皮现象。值日后,可以根据卫生的打扫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干的好加分,干的不好也不坏,不加分也不扣分,对于干的较差的学生,则必须扣分。利用加分制度调动了学生打扫卫生的积极性,也使其养成了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3.小组纪律管理:

要求每个学生严格遵守的各种规范和规范制度,合理的约束学生。由于小学生天性好动好闹,上课时常管不住自己。而班主任不可能天天跟随其后,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在小组中选出学习好,行为习惯好的人担任组长。每个小组的组长只需做好其组内的五名同学的“监护人”,及时的管理和制止组员的不“法”行为,给予适当警告或处理。表现好的进行加分奖励,表现不好的就扣分。如实记录每个学生每天的表现情况,消除自身不良习惯。

4.小组学习管理:

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导致了学习情况的不同,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一一跟学生及时沟通和辅导。如果学习上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三人行必有我师”,更何况是四人或六人呢,给每个小组的五个成员找一个小老师即组长,及时解决问题。小组内部在学习上的相互竞争、切磋,即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对进步较大的学生,经证实后可以适当的给与加分。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信心,学生会发现不是“学海无涯苦做舟”,而是“学海无涯乐做舟”.这就是进步卡的魅力吧!小小的一个卡片,却凝聚和体现着学生的努力和辛勤。

(三)小组间的班级管理

1.每个小组除了进行自我管理之外,还要参与班级管理,即“值日班长”、等。以小组内座位编号为序,每天轮流管理本班。分别对本班每天的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管理,如实记录。

2.每周还要对各个“争强好胜”小组总评。评比得分最高的小组则被评为“明星小组”、个人得分最高的被评为“最佳学生”、每周进步最大的学生被评为“进步小明星”,这些班级体都要给予物质奖励,人人为努力进步而“战”,促使小组间、成员间的竞争,激励学生们不断努力。

三、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成效:

1、培养合作意识,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小组内部每个人都要对小组负责,维护小组的荣誉利益,这就促使学生首先自己在每一项活动中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积极与同伴合作。在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增长自己的知识,又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增强了竞争意识,培养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合作小组的建立促进了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竞争内容的多样化,使学生一直处于竞争的环境,努力改变自我,展示自我,尽量超越自我,努力为小组争光;在竞争中同组同学也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本职工作,在竞争的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在总体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3、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虽然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但学生可以在这种挫折中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勉励,自主思考,自力更生地解决问题,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4、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为了实现小组及班级的目标,每一个成员每一个小组必然会尽心尽力,通力合作,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竞争与合作中,每一个个体都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关注细节 篇6

细节决定成败,美国著名成功学教育家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往往是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的人能更容易成功。这些话,相信很多人都懂,但是往往我们都没有留心去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每一件小事。小事做不好,更不能提大事了。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注重细节,留心细节,往往你就比别人更容易成功。在班主任工作中,往往一些细节上的功夫,决定着教育的质量。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而又繁琐的育人工作,可谓“大事”。要做好这件“大事”,就必须在细节上下苦功夫,因为细节决定成败。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关注细节是成功的秘诀。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中,我对此是深有体会的。

对于一个敬业爱生的老师来讲,教育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只有花大力气做好小事情,把小事做细,我们的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级无小事,事事要关心。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必须关注细节

我们面对的是几十个活生生的学生,他们个性鲜明,性格不同,心态各异。这就需要教师顾及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时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动力。教师的评价能对他们产生重大影响。

教师对学生获得的成功和进步应给予真诚的肯定与赞扬。鼓励是流淌的小溪,是教师手中的太阳。喜欢鼓励学生的教师,像是清晨的一缕曙光。往往老师一句体谅的话能使学生情绪稳定下来,恢复信心,几句引导暗示的话能帮助学生冲出迷雾,走出误区。

学生的品德养成更是潜移默化的,教师更要在教育中抓住细节处,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一些不经意中流露出来的“小节”,往往能反映一个人深层次的素质。大人是这样,学生更是这样,因为他们不会掩饰,在他们的言行中,多的是真实,少的是虚伪。那些“坏学生”、“差生”,老师往往很难发现他们的优点。但我们只要用爱心去体察,用公正的目光在细节中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的这一面,连我们许多优秀学生也不及的。的确,每个学生都有品德上的至高点,我们往往缺乏发现,原因是我们忽视了细节。

二、身先士卒,做学生的楷模

班主任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是最具模仿的人群,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模仿对象,一个老师为了你的学生能在你的影响下健康成长,让自己成为影响孩子一辈子的人,必须要时刻要求自己。比如我们要求学生上课自习按时,自己却经常迟到,这样的话,对学生的教育就会事倍功半。一位著名的教育泰斗曾说过,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我们希望学生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而老师却不能带头执行。从而让学生行成一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思维,对学校及社会的各项制度就只能是被动的执行,缺乏自觉行,当失去监督之后就不能很好的遵守。具体体现在老师不在场的时候就不能很好的遵守课堂纪律,自习总存在着讲小话的现象。在各校的贴吧里就经常有学生对学校里这种情况的控诉。而老师要做好学生的表率,让学生自觉的养成良好的习惯,我有个很深切的体会。上个学期,我班的教室里总会有一些纸屑,每次我去教室总是要问,一天,我到教室,看到地上有纸屑,我就弯腰把它捡了起来,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我觉得普通的不能在普通,可当我抬头时,一件让我很震惊的事情发生了,我班有很多的同学都在低头捡自己座位边上的纸屑。一个小小的动作,让我突然意识到学生只是在模仿老师的行为,在行为和制度面前,老师不应该只是指挥者,更应该是学生的榜样。无声的行为是最好的教育手段,而老师的一言一行正好是学生学习的表率,所以老师在自己的言行上要特别注意细节。

我们常常说:“孩子是一张白纸,可以画最好的图画。”但我要说,“孩子是一张白纸,可以画最美的图画,但也可以画最糟糕的图画。”这就要看我们如何去引领他,影响他。“身教重于言教”这是我们都明了的事情,那么,就让我们从自己做起——早上到班级,看到地上不干净,赶紧拿起扫把扫干净;课桌不整齐,就赶紧排排整齐;地上有纸屑了,赶紧弯弯腰„„用你的行动为孩子做一个榜样,为孩子创造一个洁美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中熏陶的孩子,一定也会像你一样去做的。

三、把班级日常管理中贯切落实到细处

日常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一个班级是否能形成良好班风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做好日常管理有许多策略,但我认为首先要做好下面三项工作。首先、在安排上关注细节,明确目的和职责

班级日常管理千头万绪,有时候班主任往往会有不知如何入手的感觉,做了这样忘了那样,整个就是一个“忙乱”。那么就是要对班级日常工作进行排队分工,让工作井然有序。举例班级卫生的变化,就是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明确了,同时也及时检查了,所以学生的责任心加强了,效果变好了。其次、关心体贴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学生成长中的各种细节

做班主任的,要眼中有班级,眼中有学生,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如学生的身体状况,情绪;学生对班级是否关心,对同学是否和善„„要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就要在这些“小节”上下功夫。比如,我对班上学生的发型、服饰都有严格要求,绝不许违反学校制定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每看到有学生衣服敞开,我都要提醒他拉上拉链;看到擦黑板的同学图省事,在讲桌边沿上使劲磕灰,我提醒他们这样不仅会在讲桌上留下难看的灰迹,飘洒的粉笔灰还会危害前排同学的身体健康;运动会上,听到有同学为自己班喊“加油!”而对着别班同学大喊“漏油!”时,我提醒他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要学会欣赏对手的出色表现„„教师随时关注学生成长中的这些细节,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帮助学生尽早养成良好的习惯并让他们受益终生。班主任要从学生的这些细节中分析学生的心理情况,以及时做好教育工作。第三、以小见大,以学生的细微闪光点来多激励学生

原来我班有一个男生,上课总是不认真,课后总是于一些不想学习的同学一起玩,不思进取。一次他父亲来看他时他还特意的送了父亲,并对父亲来看他表示感谢。对他的这种孝顺父母的现象我马上提出乐表扬,没想到就在他身上起到了作用,以后他无论是上课还是自习都会想到父母在为自己的学习机会做出了多大的努力,并再三向我表示,虽然他的基础不好,他会努力的赶上来的,不会愧对父母的拳拳爱心的。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丝丝亮点,及时表扬。让孩子们在老师的赞扬中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认可,从而进一步激发上进心。

如果在一个班主任眼中,班主任工作是一个枯燥而令人讨厌的,那他见到的,永远是班主任工作中一些令人讨厌的事、讨厌的人,如学生又犯错了,又扣分了,领导对自己的工作又不满意等等。如果在一个班主任眼中,班主任工作是一件令人愉快的活儿,那么,你眼中的学生个个是那么聪明可爱,你的学生家长是那么的善解人意,你的班级是那么的充满活力,你的工作是那么的富有魅力!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 篇7

用榜样熏陶学生

“教师的职务就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榜样示范是有效发挥德育功能的方法,班主任是授业、解惑者,更是传道者,能率先垂范,深刻领会身教重于言教的哲学意义。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圣人,得体的语言、文明的举止、高尚的情操、默默的奉献精神、积极的人生态度,都会给学生以榜样的示范。“榜样的示范是无穷的”,对学生的说服力是极大的,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有着重大的作用、影响,一个好的榜样胜过千言万语,如果我们能以身作则,那么教师便能用自己的行为规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孩子身上都潜伏着某种才能的素质,这种素质犹如火药,为使他燃烧起来,必须有引火星,而教师的榜样就是引火星。”马卡连柯也曾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与儿童谈话、教育命令他们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和发愁,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意义。”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不仅是一个班的教育者,对一个班的工作全面负责,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往往以教师为人生的标准和社会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默默地感染着学生。无形的教育效果远远大于有形的教育,正如春雨的滋润比暴雨的冲刷更有益于万物的生长一样,教师要把自己的日常行为作为学生的样板和标准,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良好的思想品质的影响和感染。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要以严肃的生活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以此来影响和感染学生,教师要注重形象,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响后,教师就要站到教室门口;黑板没来得及擦,教师自己动手擦一擦;地上有纸,教师随手捡起;地没有扫,教师带头拿起笤帚……,用良好的师德感染学生,用默默的奉献精神去鼓舞学生,是班主任人格魅力的体现。我曾经为班上学生卫生习惯不好伤脑筋,而当我拿起工具动手做起来时,顿时无声胜有声,学生立刻跟着干起来,真是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自己做做看。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也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各科教育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起着重要作用。班主任要教书育人,要挖掘本学科内在的德育因素,寓德育于教案之中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并将其作为各科教师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完成。

把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关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感情熏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进行德育的最好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切忌空洞说教、空谈理论,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如低年级课文《小马过河》、《自己去吧》渗透了自立自强的精神,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引导学生敢于创造;中年级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渗透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课文《争吵》渗透了学会宽容,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由此可见,课堂主渠道的渗透是德育的灵魂,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着学生的道德情操,激励着学生向良好的道德行为方面发展。

用开放的教育去激励学生

班主任要采取民主的方法,满足学生心理上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班主任无论是授课还是组织班级活动,都应该保护和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敢于提问,培养学生的参与和快乐感。班主任是学校进行教导工作最直接的参与者,应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及遵纪守法的教育,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他们的自觉性与坚韧性,如组织学生参观、进行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此外,班主任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要适时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积极进取,坚定不移地把克服困难的方法和决定付诸行动,克服所面临的困难。总之,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通过民主管理,组织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主人翁的责任感。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 篇8

关键词:初中学生;管理意识;学习氛围

一、目前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很多,涵盖学习、生活、惩戒方式等多个方面。对此,可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即集中解决主要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部分班主任缺乏班级管理意识,班级管理能力不足

这是目前我国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涉及班级决策、班级秩序管理、班级氛围塑造的一系列问题几乎全部由班主任负责。这样一来,班主任的素质和能力与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密切相关。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大多数初中班主任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偏重优秀学生、过分注重结果等种种问题。

2.班级管理目的单一,忽视学生个性和全面发展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很多班主任甚至家长一味强调学习成绩是最后的目的,这样就造成所有的管理都只是手段,学习成绩才是最终目的的错误认识。班主任经常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而不是对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方法进行疏导,容易造成学生“高分低能”。

3.班级管理以教师为权威,班级自主管理严重不足

在很多家长和老师的眼中,初中学生独立思想尚未成熟,自主能力弱,因此其成长和教育全部仰仗老师的指导。事实上,如果不给初中生参与管理的机会和能力,他们将更加安于被管理,从而日渐丧失独立自主性,更加造成学生的胆小内向,以至长大后不敢参加管理,不想参加管理。

二、初中班级管理问题解决策略

对于以上这些问题,必须对症下药,有效解决,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班主任要提升自身素质,加强管理能力

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以身作则,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一方面,班主任要注意学习班级管理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加强班级管理。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对班主任的考核机制,对其管理效果进行有效分析,优秀方式在全校推广,不足之处努力改善。

2.制度化科学管理,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我国中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在日常学习中始终被灌输着以学习成绩为中心的观点,这一情况不改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提高。要加强初中班级的科学管理,必须依赖于将各项管理措施制度化、具体化,增强其可行性、有效性。此外,必须改变以成绩为最终目的的思想,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以班干为纽带,加强班级自主管理

在新社会、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学生,不迷信权威,渴求真理,崇尚自由,具有一定的民主平等意识。因此,若对其过分严苛要求,将其套在教师的权威和管理之下,往往会适得其反。班主任可以借助班干的纽带作用,加强和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听取学生的真实想法,一定程度上听取他们的有效建议和意见,这样也有助于班级的有效管理。

综上所述,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问题本身入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与问题相应的有效解决方式。初中是从童年向少年轉变的重要阶段,这一期间的培养和教育丝毫不能马虎。在班级管理中既要强调班主任和教师的作用,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发挥其自主性,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崔江南.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思路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6).

赞美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篇9

世界著名的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赞美。”对热情、向上的中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赞美的目的是把它作为一种积极的强化手段,对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恰当适时的赞美不但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激励其进取和自信,而且还会对其他学生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在近几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赞美是学生进步的阶梯,是教育最主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那么,怎样在班级管理中发挥赞美的巨大作用呢?我在工作中做了以下尝试:

第一,赞美少数学生,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激起其他学生模仿和追赶的愿望。我所赞美的少数学生并不是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而是在某一方面做得比别人好的学生,随时发现,随时赞美,使学生时刻都有学习的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比说服教育更具说服力和感召力,更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给学生以鼓舞、教育、鞭策。近几年来,我一直担任初一或初二年级班主任,初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小学升上来,自控能力差,纪律意识淡薄,经常要组织教学,特别是每周开班会对一周情况进行总结时,会前,我总要反复强调:“发言先举手,别人发言要认真听。”可是,每次一旦有人发言的内容引起某些学生兴趣,就有人议论纷纷,乱成一团,根本听不清发言的学生在说什么。以前,我总是板起面孔训斥他们或手拿教棍敲击讲桌,强迫他们安静下来,可是收效甚微,仍然有部分学生置若罔闻,耽误了许多时间。现在,我改变了方法,在课堂上乱哄哄时,找出最守纪律的一名学生,对他(她)进行赞美:“某生坐得最端正,听得最认真,他知道尊重别人的劳动。”这一招真灵,其他学生听到后,纷纷向被赞美的学生投去羡慕的目光,连忙模仿被赞美学生的样子闭上嘴,坐端正,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被表扬的学生也坐得更端正,听得更认真,而且喜气洋洋。课堂上马上变得鸦雀无声。对于初二学生,他们虽不象初一学生那样明目张胆犯错误,但他们后来,我把这种方法进行了推广:在集体劳动中赞美劳动最积极的学生;在集会时,赞美最守纪律的学生;在上课时,赞美听讲最认真,发言最积极的学生„„

第二,赞美有错就改的学生,端正他们的思想,养成良好的习惯。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改之,善莫大焉。”有些学生思维简单,分不清是非,常常做了错事,还不自知,为自己的错误辩护时,振振有词。如:我班有名学生李某,曾经在放学的路上拾到十元钱,买了许多零食吃,后来,有几名学生向我反映了这件事,我找他询问时,他满不在乎地说:“这十元钱是我捡到的,又不是偷的。”他认为捡到的东西就应该归自己所有。我对他的错误思想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联系他的家长把他已经花掉的十元钱赔偿并交给学校政教处,请政教处帮忙查找失主。看到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有改过的表现,我安排班上的宣传员把这件事写成表扬稿,赞扬他有错就改,拾金不昧的精神,在全校广播中播出。他听到广播中对他的表扬,更坚定了他改正错误的决心,他主动向全班同学保证:以后拾到东西要交公,不占别人的便宜。从此,他不管什么时候拾到东西立即上缴,再也没有据为己有。第三,赞美“问题学生”,激励学生奋发向上,逐渐转化为优秀学生。“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后进生”、“差生”,这一类学生在学校或班级中可谓“弱势群体”,因为他们时刻在老师的眼皮底下过日子,不断地给老师制造麻烦,同时,也不断地被老师“传讯”,除此之外,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他最需要爱,最需要鼓励、赞美的时候。因此,班主任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最美的语言,最实用的方式慷慨地赞美他们,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我班有名学生刘某,父母离异,他和妈妈过,但是他妈妈经常上夜班,无暇顾及他的学习,而他本人又不自觉,经常不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成绩也很差,以致他无心向学,经常在课间与别人疯狂打闹,干出一些违纪事来。每天都有学生来向我反映他的违纪事件。在刚刚学化学听写化学式和元素符号时,他得了满分,我立即在全班对他进行赞美:“刘某,今天的听写又快又好,这说明只要用心去做一件事,一定能做好,大家要向他学习。”我还让他去检查其他学生听写情况,他欣喜若狂。从那以后,他下课后再也不出去疯狂打闹了,而是坐在自己的位上看书、作业,尽快完成学习任务。如今,他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习逐渐取得进步。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使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是荣誉动机。前者表现为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而努力学习,从而获得教师的称赞,增进友谊;后者则是一种更高级的动机,它是人们要求在社会上取得一定地位、待遇的愿望体现,如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赞扬、称颂等,这两种动机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心理基础。基于这两种动机,若要让学生能积极进取,刻苦求学,教师应该毫不吝啬地赞美学生的各种优点。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每个人都需要善意的赞美。善意的赞美实际上是一种投入少收益大的感情投资,是一种驱使人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

上一篇:体育学复习资料下一篇:毕节试验区区情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