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课程更新

2024-09-13

汽修课程更新(共8篇)

汽修课程更新 篇1

汽修专业课程动态调整与更新

“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工艺”和“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是学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最主要的专业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安排中,通常采用将三门课程独立设置,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开进行的传统教法,而在近期的教学结果分析中发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细析其原因分析如下:

一、传统教法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受客观因素限制,传统教学方法的课程设置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存在问题,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1.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缺乏空间想象力,普遍感到困难。尽管加强了直观教学,但对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装配关系及传动关系、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学“修理工艺”时,死记硬背、似懂非懂。学“排故”时,缺乏思路、摸不着头脑、枯燥乏味。学生普遍感到“专业技术理论”难学易忘,厌学心理普遍,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进入修理技能形成的实习教学阶段,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限于模仿性的操作训练,而无法触类旁通,形成系统技能。

由于理论和实习教学的各个阶段认识方法单调,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学习专业技术的方法和能力难以得到很好培养。

2.三门专业技术理论课的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同一个汽车部件总 成(如传动系中的主减速器总成)的“构造”、“修理工艺”、“故障排除”教学时间为两个学期,学生对某一部件成结构的认识是断续、分散的。整体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学习难以深入。而且,人为地将教学分为理论与实习两部分。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涉,各有一套人马。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造成了相互脱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各自为阵”和“相互推诿”的现象,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

3.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容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习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二、一体化教学法的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模块式一体化”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具体做法是:

1.以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为蓝本,在我校汽车专业大纲的指导下,将汽车专业课程划分为:发动机、底盘、电器、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新技术五大模块。各大模块按系统机构的不同,分设各个专业课题,如在发动机模块中,分设有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课程,每课题按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和参照国家技能鉴定规范要求,再设分课题。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教具、多媒体等手段,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过程,转变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体化过程,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目的。形成理解和记忆的良性循环,将“汽 车构造”“汽车修理工艺”和“汽车维护与排除”三门课合并为一门课,实现了一体化。

2、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知识基础较差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利用实物直观演示法,将书本上的零件名称,具体的工作原理,实实在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缩短了认识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较快地将书本上的理论与实践融合,促进了理解,加深了记忆,绕过了以往“死记硬背”名称、原理的暗礁,学习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将来继续认识学习打好基础。

3、以往将专业课程划分为构造和修理,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这样,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认识就人为的分割,使学生难于建立一个清晰、深刻的概念。

如传动系中主减速器的学习,按传统的教学过程,跨度较大,如果,采用了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后,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从传动系的需要引入课题,明确了“减速,增扭,改变传递方向”的作用后,经多媒体示图和实物的演示,使学生建立一个感性认识,再进一步运用机械原理,引出机件的名称及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此时,教师将演示实物逐步解体,将主要机件重复介绍,从名称、作用、构造特点、检修步骤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等,一气呵成,再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解、检验、装合和调整,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加深认识,不明之处,及时提问解决,使学生对各机件的认识达到深入透彻的程度,记忆也就较为牢固了,相对所需课时也缩短,可将课时归还给学生的操 作练习,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理论到实操,均须具备足够的能力,这是实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成败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高级修理技工的操作水平,这才能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规范、准确的操作演示。

三、“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理论论证说明

1.该教学法可使技能操作训练与专业理论相对应,紧密衔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识。

2.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操作训练的有机结合,会使学生有较多机会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反复对照、理解。“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在一段教学时间内,只把一个部件总成结构作为重点的认识对象。从“构造”、“修理工艺”到“维护与排故”,使学生缩小了注意目标,使他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在大脑中形成对该总成结构系统的完整认识。由于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了感知记忆、理解记忆、运动记忆等促进记忆的方法,所以使学生容易在大脑中较快地形成总体结构全方位的表象,技能形成较快。3.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反复交叉,内容不断更新,学生有新鲜感。理论指导下的技能训练,能使学生感觉学到了实在的本领,自信心增强,技能形成进程加快。而且,学生在专业技术理论指导下对各汽车部件总成的解体、零件的检修、组装及按工艺要求调整,既保证了实习教学的质量,又保证了教学设备的完好。

4.“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增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教师能比较直观 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有利切合实际地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5.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努力成为“复合型”教师。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取长补短,使自身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由于实行教师任教科目负责到底的教学管理方法,增强了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有待解决的几个方面 要进一步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需抓紧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要求任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这类教师目前紧缺,所以必须加强现有专业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作为一种过渡的办法,可采用专业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合作授课的形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从“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不是单纯的技能)出发,对现行的教学计划、大纲、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修改。

3.目前缺乏与“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相配套的教材,必须尽快组织精兵强将编写出“模块式”教学的教材。

“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工艺”和“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是学校汽 5 车电子维修与营销专业最主要的专业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安排中,通常采用将三门课程独立设置,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开进行的传统教法,而在近期的教学结果分析中发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细析其原因分析如下:

一、传统教法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受客观因素限制,传统教学方法的课程设置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存在问题,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1.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缺乏空间想象力,普遍感到困难。尽管加强了直观教学,但对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装配关系及传动关系、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学“修理工艺”时,死记硬背、似懂非懂。学“排故”时,缺乏思路、摸不着头脑、枯燥乏味。学生普遍感到“专业技术理论”难学易忘,厌学心理普遍,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进入修理技能形成的实习教学阶段,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限于模仿性的操作训练,而无法触类旁通,形成系统技能。

由于理论和实习教学的各个阶段认识方法单调,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学习专业技术的方法和能力难以得到很好培养。

2.三门专业技术理论课的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同一个汽车部件总成(如传动系中的主减速器总成)的“构造”、“修理工艺”、“故障排除”教学时间为两个学期,学生对某一部件成结构的认识是断续、分散的。整体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学习难以深入。而且,人为地将教 学分为理论与实习两部分。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涉,各有一套人马。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造成了相互脱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各自为阵”和“相互推诿”的现象,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3.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容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习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二、一体化教学法的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模块式一体化”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具体做法是:

1.以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为蓝本,在我校汽车专业大纲的指导下,将汽车专业课程划分为:发动机、底盘、电器、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新技术五大模块。各大模块按系统机构的不同,分设各个专业课题,如在发动机模块中,分设有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课程,每课题按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和参照国家技能鉴定规范要求,再设分课题。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教具、多媒体等手段,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过程,转变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体化过程,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目的。形成理解和记忆的良性循环,将“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工艺”和“汽车维护与排除”三门课合并为一门课,实现了一体化。

2、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知识基础较差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利 用实物直观演示法,将书本上的零件名称,具体的工作原理,实实在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缩短了认识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较快地将书本上的理论与实践融合,促进了理解,加深了记忆,绕过了以往“死记硬背”名称、原理的暗礁,学习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将来继续认识学习打好基础。

3、以往将专业课程划分为构造和修理,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这样,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认识就人为的分割,使学生难于建立一个清晰、深刻的概念。

如传动系中主减速器的学习,按传统的教学过程,跨度较大,如果,采用了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后,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从传动系的需要引入课题,明确了“减速,增扭,改变传递方向”的作用后,经多媒体示图和实物的演示,使学生建立一个感性认识,再进一步运用机械原理,引出机件的名称及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此时,教师将演示实物逐步解体,将主要机件重复介绍,从名称、作用、构造特点、检修步骤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等,一气呵成,再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解、检验、装合和调整,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加深认识,不明之处,及时提问解决,使学生对各机件的认识达到深入透彻的程度,记忆也就较为牢固了,相对所需课时也缩短,可将课时归还给学生的操作练习,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理论到实操,均须具备足够的能力,这是实行模块式一体化教 学的成败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高级修理技工的操作水平,这才能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规范、准确的操作演示。

三、“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理论论证说明

1.该教学法可使技能操作训练与专业理论相对应,紧密衔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识。

2.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操作训练的有机结合,会使学生有较多机会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反复对照、理解。“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在一段教学时间内,只把一个部件总成结构作为重点的认识对象。从“构造”、“修理工艺”到“维护与排故”,使学生缩小了注意目标,使他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在大脑中形成对该总成结构系统的完整认识。由于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了感知记忆、理解记忆、运动记忆等促进记忆的方法,所以使学生容易在大脑中较快地形成总体结构全方位的表象,技能形成较快。3.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反复交叉,内容不断更新,学生有新鲜感。理论指导下的技能训练,能使学生感觉学到了实在的本领,自信心增强,技能形成进程加快。而且,学生在专业技术理论指导下对各汽车部件总成的解体、零件的检修、组装及按工艺要求调整,既保证了实习教学的质量,又保证了教学设备的完好。

4.“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增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教师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有利切合实际地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5.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努力成为“复合型”教师。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取长补短,使自身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由于实行教师任教科目负责到底的教学管理方法,增强了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有待解决的几个方面 要进一步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需抓紧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要求任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这类教师目前紧缺,所以必须加强现有专业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作为一种过渡的办法,可采用专业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合作授课的形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从“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不是单纯的技能)出发,对现行的教学计划、大纲、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修改。

3.目前缺乏与“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相配套的教材,必须尽快组织精兵强将编写出“模块式”教学的教材。

汽修专业课程动态调整与更新

“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工艺”和“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是学校汽车电子维修与营销专业最主要的专业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安排中,通常采用将三门课程独立设置,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开进行的传统教法,而在近期的教学结果分析中发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细析其原因分析如下:

一、传统教法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受客观因素限制,传统教学方法的课程设置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存在问题,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1.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缺乏空间想象力,普遍感到困难。尽管加强了直观教学,但对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装配关系及传动关系、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学“修理工艺”时,死记硬背、似懂非懂。学“排故”时,缺乏思路、摸不着头脑、枯燥乏味。学生普遍感到“专业技术理论”难学易忘,厌学心理普遍,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进入修理技能形成的实习教学阶段,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限于模仿性的操作训练,而无法触类旁通,形成系统技能。

由于理论和实习教学的各个阶段认识方法单调,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学习专业技术的方法和能力难以得到很好培养。

2.三门专业技术理论课的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同一个汽车部件总 成(如传动系中的主减速器总成)的“构造”、“修理工艺”、“故障排除”教学时间为两个学期,学生对某一部件成结构的认识是断续、分散的。整体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学习难以深入。而且,人为地将教学分为理论与实习两部分。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涉,各有一套人马。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造成了相互脱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各自为阵”和“相互推诿”的现象,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

3.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容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习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二、一体化教学法的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模块式一体化”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具体做法是:

1.以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为蓝本,在我校汽车专业大纲的指导下,将汽车专业课程划分为:发动机、底盘、电器、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新技术五大模块。各大模块按系统机构的不同,分设各个专业课题,如在发动机模块中,分设有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课程,每课题按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和参照国家技能鉴定规范要求,再设分课题。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教具、多媒体等手段,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过程,转变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体化过程,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目的。形成理解和记忆的良性循环,将“汽 车构造”“汽车修理工艺”和“汽车维护与排除”三门课合并为一门课,实现了一体化。

2、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知识基础较差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利用实物直观演示法,将书本上的零件名称,具体的工作原理,实实在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缩短了认识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较快地将书本上的理论与实践融合,促进了理解,加深了记忆,绕过了以往“死记硬背”名称、原理的暗礁,学习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将来继续认识学习打好基础。

3、以往将专业课程划分为构造和修理,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这样,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认识就人为的分割,使学生难于建立一个清晰、深刻的概念。

如传动系中主减速器的学习,按传统的教学过程,跨度较大,如果,采用了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后,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从传动系的需要引入课题,明确了“减速,增扭,改变传递方向”的作用后,经多媒体示图和实物的演示,使学生建立一个感性认识,再进一步运用机械原理,引出机件的名称及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此时,教师将演示实物逐步解体,将主要机件重复介绍,从名称、作用、构造特点、检修步骤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等,一气呵成,再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解、检验、装合和调整,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加深认识,不明之处,及时提问解决,使学生对各机件的认识达到深入透彻的程度,记忆也就较为牢固了,相对所需课时也缩短,可将课时归还给学生的操 作练习,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理论到实操,均须具备足够的能力,这是实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成败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高级修理技工的操作水平,这才能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规范、准确的操作演示。

三、“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理论论证说明

1.该教学法可使技能操作训练与专业理论相对应,紧密衔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识。

2.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操作训练的有机结合,会使学生有较多机会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反复对照、理解。“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在一段教学时间内,只把一个部件总成结构作为重点的认识对象。从“构造”、“修理工艺”到“维护与排故”,使学生缩小了注意目标,使他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在大脑中形成对该总成结构系统的完整认识。由于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了感知记忆、理解记忆、运动记忆等促进记忆的方法,所以使学生容易在大脑中较快地形成总体结构全方位的表象,技能形成较快。3.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反复交叉,内容不断更新,学生有新鲜感。理论指导下的技能训练,能使学生感觉学到了实在的本领,自信心增强,技能形成进程加快。而且,学生在专业技术理论指导下对各汽车部件总成的解体、零件的检修、组装及按工艺要求调整,既保证了实习教学的质量,又保证了教学设备的完好。

4.“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增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教师能比较直观 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有利切合实际地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5.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努力成为“复合型”教师。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取长补短,使自身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由于实行教师任教科目负责到底的教学管理方法,增强了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有待解决的几个方面 要进一步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需抓紧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要求任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这类教师目前紧缺,所以必须加强现有专业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作为一种过渡的办法,可采用专业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合作授课的形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从“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不是单纯的技能)出发,对现行的教学计划、大纲、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修改。

3.目前缺乏与“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相配套的教材,必须尽快组织精兵强将编写出“模块式”教学的教材。

“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工艺”和“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是学校汽车电子维修与营销专业最主要的专业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安排中,通常采用将三门课程独立设置,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开进行的传统教法,而在近期的教学结果分析中发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细析其原因分析如下:

一、传统教法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受客观因素限制,传统教学方法的课程设置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存在问题,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1.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缺乏空间想象力,普遍感到困难。尽管加强了直观教学,但对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装配关系及传动关系、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学“修理工艺”时,死记硬背、似懂非懂。学“排故”时,缺乏思路、摸不着头脑、枯燥乏味。学生普遍感到“专业技术理论”难学易忘,厌学心理普遍,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进入修理技能形成的实习教学阶段,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限于模仿性的操作训练,而无法触类旁通,形成系统技能。

由于理论和实习教学的各个阶段认识方法单调,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学习专业技术的方法和能力难以得到很好培养。

2.三门专业技术理论课的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同一个汽车部件总成(如传动系中的主减速器总成)的“构造”、“修理工艺”、“故障排除”教学时间为两个学期,学生对某一部件成结构的认识是断续、分散 的。整体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学习难以深入。而且,人为地将教学分为理论与实习两部分。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涉,各有一套人马。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造成了相互脱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各自为阵”和“相互推诿”的现象,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3.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容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习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二、一体化教学法的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模块式一体化”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具体做法是:

1.以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为蓝本,在我校汽车专业大纲的指导下,将汽车专业课程划分为:发动机、底盘、电器、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新技术五大模块。各大模块按系统机构的不同,分设各个专业课题,如在发动机模块中,分设有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课程,每课题按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和参照国家技能鉴定规范要求,再设分课题。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教具、多媒体等手段,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过程,转变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体化过程,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目的。形成理解和记忆的良性循环,将“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工艺”和“汽车维护与排除”三门课合并为一门课,实现了一体化。

2、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知识基础较差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利用实物直观演示法,将书本上的零件名称,具体的工作原理,实实在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缩短了认识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较快地将书本上的理论与实践融合,促进了理解,加深了记忆,绕过了以往“死记硬背”名称、原理的暗礁,学习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将来继续认识学习打好基础。

3、以往将专业课程划分为构造和修理,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这样,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认识就人为的分割,使学生难于建立一个清晰、深刻的概念。

如传动系中主减速器的学习,按传统的教学过程,跨度较大,如果,采用了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后,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从传动系的需要引入课题,明确了“减速,增扭,改变传递方向”的作用后,经多媒体示图和实物的演示,使学生建立一个感性认识,再进一步运用机械原理,引出机件的名称及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此时,教师将演示实物逐步解体,将主要机件重复介绍,从名称、作用、构造特点、检修步骤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等,一气呵成,再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解、检验、装合和调整,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加深认识,不明之处,及时提问解决,使学生对各机件的认识达到深入透彻的程度,记忆也就较为牢固了,相对所需课时也缩短,可将课时归还给学生的操作练习,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提出了新的 要求,从理论到实操,均须具备足够的能力,这是实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成败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高级修理技工的操作水平,这才能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规范、准确的操作演示。

三、“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理论论证说明

1.该教学法可使技能操作训练与专业理论相对应,紧密衔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识。

2.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操作训练的有机结合,会使学生有较多机会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反复对照、理解。“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在一段教学时间内,只把一个部件总成结构作为重点的认识对象。从“构造”、“修理工艺”到“维护与排故”,使学生缩小了注意目标,使他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在大脑中形成对该总成结构系统的完整认识。由于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了感知记忆、理解记忆、运动记忆等促进记忆的方法,所以使学生容易在大脑中较快地形成总体结构全方位的表象,技能形成较快。3.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反复交叉,内容不断更新,学生有新鲜感。理论指导下的技能训练,能使学生感觉学到了实在的本领,自信心增强,技能形成进程加快。而且,学生在专业技术理论指导下对各汽车部件总成的解体、零件的检修、组装及按工艺要求调整,既保证了实习教学的质量,又保证了教学设备的完好。

4.“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增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教师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有利切合实际地从不同角 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5.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努力成为“复合型”教师。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取长补短,使自身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由于实行教师任教科目负责到底的教学管理方法,增强了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有待解决的几个方面 要进一步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需抓紧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要求任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这类教师目前紧缺,所以必须加强现有专业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作为一种过渡的办法,可采用专业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合作授课的形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从“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不是单纯的技能)出发,对现行的教学计划、大纲、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修改。

3.目前缺乏与“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相配套的教材,必须尽快组织精兵强将编写出“模块式”教学的教材。

汽修课程更新 篇2

关键词:职业学校,汽修专业,课程改革

前言

我国的汽车工业经过50年的发展,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994年以后每年以3——7%的速度持续增长, 现在, 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上升, 全国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近三十万的从业人员, 而且汽车新技术的发展对汽车维修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有了提高。2003年汽车维修与服务专业被国家六部委列入“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化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四个专业领域之一。

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给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职业学校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就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走产教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

一、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传统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没有摆脱传统教育的模式和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相互脱节, 轻实践重理论, 不重视技能培养, 这显然与职业教育要求相差甚远, 从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传统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只做“加法”不做“减法”, 导致了实用的关键的新内容加不进, 过时的无多大作用的传统内容丢不了, 课程越来越多, 书本越来越厚, 内容越来越相对陈旧。学生学非所用, 学非所需, 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生产一线的需求。

2.先理论后实践或技能训练的传统教学安排, 使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 由于缺乏感性认识, 学习起来感到吃力, 对抽象的知识只有死记硬背, 谈不上深入理解;到实训阶段时, 学生对理论知识已经遗忘很多, 往往局限于模仿性操作训练, 而无法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去形成系统的综合技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 造成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 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 结果是越学越乏味, 逐渐失去了学习专业的信心, 专业学习也就成了学生的负担, 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学生的能力在传统教学中得不到提高。过去, 我们注重的是灌输式的传授, 学生体会不到做中学、学中做的乐趣, 因此创新意识被扼杀, 到工作岗位上面对新问题束手无策, 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4.职业教育长期沿用普通教育的课程设置, 以专业理论知识为本位, 忽视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职业教育特色, 使教师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 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符合职业学校专业教学要求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因此, 破除传统的教育理念, 建立现代课程观, 打破学科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适应汽车维修行业需要、具有职业教育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理论脱离实际的课程体系和陈旧的教学内容, 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改革教师队伍重理论轻实践的知识结构, 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教学改革, 不仅非常必要, 而且十分紧迫。

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 构建综合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科学体系与技术体系按一定的课程理论加以综合、改造转化成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要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培养, 并贯彻整个教学始终, 分解到各个教学环节。课改专家指出, 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应该体现三以一化, 即“以能力为本位,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 构建综合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我校从1991年开始招收三年制的汽车维修专业, 一直采用分段式的学科设置, 开设《汽车构造》、《汽车电器设备》、《汽车维修》、《汽车故障诊断与性能测试》、《汽车电控装置结构与检修》等五门专业主干课程。这种分段式学科化的课程设置, 强调了学科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 但是将知识和能力分开讲授, 造成了知识和能力的脱节以及教学内容的重复。因此, 这种课程体系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很不适应。

因此, 我们对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整合和改革, 重新梳理汽车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检测、服务、管理的课程体系, 形成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四门综合化专业课为主干专业课程的新的专业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将原来分段式学科化的课程设置, 变为模块式综合化的课程设置。将专业必修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三大模块。在职业技术课中又设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汽车电气设备、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四个主要专业模块, 再在每个主要专业模块中将每一个子系统或总成作为一个小模块。新的课程体系主要有以下特点:

1. 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突出能力培养这条职业技术教育的主线;教学内容更加新颖实用, 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紧密联系, 适应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 更加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 避免了过去学科化课程中教学内容的重复和脱节, 教学内容的连贯性较好, 减少了基础理论教学课时;这些课时可用来增加实训和实习, 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3. 将知识、能力和技能综合化, 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动手能力, 这就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提高。

(二) 创新教学内容体系, 优化教学内容结构。

我们结合学校实际, 开发校本教材。如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一新教材整个课程内容按不同模块重组后, 形成发动机工作原理、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润滑系、化油器式供给系、汽油喷射式供给系、柴油机供给系、发动机装配调试、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等十章内容, 每章以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技能训练和复习思考题四个层次编写。其特点是:

1. 课程内容综合化:将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原理、维修、检测和诊断在同一课程讲授, 使知识与能力有机结合, 避免了脱节, 减少了重复。

2. 采用了模块化的编制:将发动机的每一个机构或系统作为一个教学模块, 既有利于讲授, 又有利于模块化的考核。

3. 理论教学与实训相结合:每个模块都将理论教学与配套的实训相结合, 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

4. 吸收了汽车新技术、新知识, 使教学内容更加新颖实用:将车型结构从原来的以大货车为主改为以现代轿车为主;增加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方面的内容, 同时删除了一些已经落后或淘汰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尽可能与职业岗位要求相结合, 并适应汽车技术发展的要求。

(三)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

教学内容确定后, 我们又对专业课程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 由于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我们研究学习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如开发使用多媒体课件, 以Power Point为技术平台, 制作幻灯片, 运用大量图片和动画及录像剪辑, 使教学生动直观。在推广多媒体教学的同时, 还根据课程特点, 在讲授部件结构、原理等方面的内容时, 尽可能利用电教板, 结合现场和实物教学, 使教学更加直观明了。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则采用项目教学法, 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如设置汽车钣金、喷漆、发动机、汽车电气、方向控制系统、底盘等项目。整个课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现场和实物教学、实训教学、项目教学等有机结合, 教学手段和方法灵活多样, 教学效果出现了质的飞跃。

(四) 改革考核模式和方法, 建立课程题库和技能考核规范。

1. 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模块化”考核方法

一门课程由一份试卷闭卷考试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法已经不能科学客观地综合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了。我们尝试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多次、多样的“模块化”考核方法。

授课过程中, 每一到二个单元作为一个模块进行一次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训技能考核。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与实训技能考核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作为该模块的成绩;将几个模块的成绩按课时比例折算得到该课程的考核成绩;再将课程考核成绩与平时作业、实训报告进行综合评定得到课程总成绩。课程补考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补考方式, 即哪个模块不及格就补考哪个模块:哪个模块的理论知识不及格就单独补考该模块的理论知识, 哪个模块的实训技能不及格就单独补考该模块的实训技能。理论知识考试可采取闭卷笔试或课堂提问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实训技能采取课内外训练, 抽签进行现场操作与答辩相结合的考核的方式。这样的考核方法才能体现课程评价的过程性。

2. 建立课程试题库

我们组织专业教师编写了理论和实践试题库。理论题库涵盖教材的全部内容, 每个单元都可成为一个彼此独立的考核模块, 每个考核模块都包含名词解释题、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问答题等六种题型。应用题库进行理论考核时, 可以按教材每一个相互独立的单元为模块, 进行单独的单元模块考核;也可以任选几个单元, 作为任意大小的模块来进行考核;还可将整个课程作为一个大模块, 进行综合内容的考核。

实训技能考核试题则是在课程的必开实训项目中选择与职业岗位技能关系密切、操作性强、实训设备台套数较多的项目作为首批考题列入试题库。

3. 考核内容尽可能“岗位化”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我们应该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对汽车维修工的职业岗位要求进行教学和考核。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理论知识方面以“中级汽车维修工”的岗位知识要求为基本, 课程试题库中理论试题基本涵盖了《国家中级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南》中的试题;实训技能方面则以“中级汽车维修工”的岗位技能要求为基本, 实训技能考核主要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南中“中级汽车维修工”技能试题为主。

(五) 购买和制作课程实训设备, 改善实训条件。

我校原有的汽修实训设备少且陈旧, 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为了适应课程实训的需要, 满足课程实训与技能考核的要求, 我院先后投入两百多万元, 购买发动机综合性能测试仪、汽车电脑解码仪、汽车示波器、汽车专用万用表、实训用轿车、电控汽车发动机总成部件等先进仪器设备。另外, 我们还深入企业了解市场, 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通过定单培养, 和企业联合培训。综合实训时, 利用企业的设备资源给学生实习实训创造条件, 不仅使学生更加接近岗位, 而且还减少了资金投入。

我们遵循课程改革的规律, 以能力本位作为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激活学习者的思维, 以学习者为主, 努力调动学生参与, 注意个体的实际, 强调学习过程的创造性, 树立现代课程观。通过两年多的实践, 收到了良好的的效果:

1. 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既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又能满足受教育者生存的需求, 可谓双赢;

2. 教师不再难教, 学生不再厌学, 职业教育的特色更加明显;

3. 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4.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5. 招生就业实现良性循环, 职业教育的路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姜大源.畅谈职教教学改革.

[2]陈文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3]傅筠, 冯渊, 冯建东, 韩冰, 黄捷.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汽修课程更新 篇3

关键词:汽修一体化课程;汽修实训车间;教学;管理形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21-01

根据我国相关的部门统计分析,我国每天都有大量的汽车在生产和维护中,并且我国居民国购车的数量仍在持续的增长中,汽修行业成为了我国较为热门的一个发展行业。中职学校作为我国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专门的培养技术型人才。但是,在不断的发展的今天,如何让学生在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适应社会,和更好的发展,是我国中职教育者应该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在汽修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理论知识和实训课堂有效的相结,并且对实训车间进行有效的利用和管理,将其功能加以充分的体现。

在传统的汽修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训课程分开,这样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带来了很大的弊端,主要表现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使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没有进行良好连接,这样不仅仅导致实训课程的教学资源和场地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也使学生不能将专业技术进行很好的利用,导致教学质量和实现车间的管理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为此,有必要进行科学探讨。

一、汽修一体化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

1、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和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重要的向导。因此,老师的要在正式上课的之前,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一定的了解,由于处于中职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基础也较差,所以老师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在汽修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分为: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操课等教学内容。因此,在实行汽修一体化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融合,并且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设计,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理论课+汽修专业基础课+汽修专业技术课),这样不仅仅可以将汽修一体化课程的优势完全的展现,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质量得到提提高。

2、构建完善的教师队伍。在汽修一体化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完善的教师队伍和老师专业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中职学校要对老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加强老师对汽修一体化课程教学的了解,和汽修一体化课程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对其教学方法也要进行全面的确定。同时,中职学校和当地的一些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例如:4s店、汽车维修厂等,这样可以使老师定期到企业的汽修车进行实习,以此提高老师自身的专业性,在老师的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汽修一体化课程教学的质量。另外,要有效的利用老师听课的模式,在听课的过程中,可以对讲课老师存在的问题,在课程结束以后,进行交流,提高了汽修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质量。

3、利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汽修一体化课程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可以良好的掌握汽修专业技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快速的适应社会。因此,在汽修一体化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例如:小班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形式,将学生由原来的“听”转为“学”的过程。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根据现实工作中的场景,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职场的气氛。另外,在汽修一体化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利用角色转换的形式,将老师变为师傅、学生变为徒弟,完全的按照车间的生产的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适应的能力。

二、汽修实训车间的管理形式

1、和相关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汽修一体化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拥有良好的实训车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和当地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可以为实训教学建立充分的教学资源。并且,中职学校在构建汽修实训车间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企业车间的布置,进行构建,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对实际的工作环境进行充分的体验。汽修实训车间能弥补理论知识讲解中存在的弊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对现有的汽修实训车间进行扩建。由于汽修专业成为我国一门较为热门的教育专业,学生也在逐渐的增多,为了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对汽修实训车间的面积进行不断的扩建。在对汽修实训车间扩建的过程中,要对现有的汽修实训车间面积、设备、实训室等进行全面的整和。另外,在扩建的过程中,势必会影响学生正常上课的进度,为此,可以将学生带领到企业的汽车维修车间去,使学生可以近距离的观看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同时,学生在企业的汽车维修车间中,可以对各个环节的技术形式,进行全面的了解,并针对维修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请教。对于学生而言,可以对自己以后的工作形式,进行全面的了解,也为学生变相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训基地。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综合论述,我们可以知道,汽修一体化课程可以有效的避免了传统教学形式带来的弊端。本文对汽修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形式,与汽修实训车间的管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老师的专业技能,利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汽修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在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卫卫. 浅谈技校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开展[J]. 教育教学论坛,2013,42:117-118.

[2] 陈超杰. 在专业实训车间教学中引入“车间课堂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为例[J]. 中等职业教育,2012,24:36-38.

[3] 杨 斌.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索[J]. 才智,2013,36:86.

[4] 张国强,王中海. 浅谈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在汽修课程中的应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4:295-296.

汽修课程更新 篇4

【摘 要】文章以《汽车电气设备》中起动系统单元教学为例,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才能适应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中职;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一个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并重的复杂应用型专业,涉及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技术要求高,教学难度大。当前,中职学校在教学中仍沿袭传统学科课程的教学模式,虽有实训环节的教学,但仍偏重于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传授,理论和实践有所脱节。中职生生源质量有所下降,文化基础较差,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毕业后直接进入中职校,没有接触过实践,学生学起专业理论和实训操作非常吃力,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这对汽修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技巧提出了更大考验,如果将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有效地组合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效果就会大不一样。笔者近几年在担任《汽车电气设备》课程的教学中,积极尝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将专业理论与实训操作紧密结合起来,经尝试,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就是将专业理论课与实训操作课进行组合教学,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它不仅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

在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讲授和操作示范、学生分组、操作训练、巡回指导、技术纠正及安全事项等等,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组织过程和训练方案,避免讲授大量的教学内容。笔者现以《汽车电气设备》中起动系统单元为例,将理论教材中“起动机的构造”一节与实习教材中“起动机的分解与检查” 课题整合为“汽车起动机构造与拆装”课题,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

1.拿出起动机实物,先向学生展示起动机结构外型,说明起动机的作用,让学生从外部初次认识起动机。

2.教师现场集中指导学生。

(1)一般2至3名学生共有一台起动机及拆装工具

(2)随教师的拆卸操作顺序一起拆卸起动机

(3)拆卸时,每拆一个零件,老师都讲清使用工具、操作方法及零件名称,并指导学生将所拆零件按拆装顺序排列在桌上,让学生开始从内部认识起动机。

3.播放多媒体课件(起动机总成的拆卸全过程)

(1)给予系统性拆卸及零件名称的再次回顾

(2)增强感官认识与重复记忆

4.由教师借助挂图、投影、示教等工具对照实物,讲解主要组成部件构造特点、作用及工作原理。说明包括起动原理及起动特性,此时类似于课堂的理论教学,但是学生已对零件有了认识,因此比原先的教学方法较为容易掌握该部分内容。

5.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随教师一起装复所拆的起动机。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反复练习拆装,并对照书本,仔细研读教材内容。

7.当堂进行课程测评

检查测评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为主,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具体测评方法如下:

① 口试:教师提问学生口答。例如,教师提问:起动机主要由哪几大部件组成的?学生回答:一般由直流串励式电动机,传动机构、控制装置组成。

② 笔试:教师发给学生提前打印好的试卷。例如,测试之一:简介汽车起动机的拆装步骤?学生答完试卷后,当堂交试卷,教师批阅后马上讲解。

③ 现场操作技能测试

教师指定某一位学生按教师讲述和演示的拆卸操作顺序,拆卸汽车起动机。拆卸完成后由当时在场观看学生和教师共同打分。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例可见,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质就是借助一定的手段,通过教师的传授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过程。该教学模式旨在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融为一体,将理论学习和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大胆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使学生感到既抽象又繁琐的部分专业课知识易学易懂,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协作及动手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与人际沟通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实施还有较多不太完善的地方,需要不断反思,努力改进。

1.教师整体水平要进一步提高。提高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水平,它要求教师既为讲师又为技师,即教师必须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时具有丰富的实践指导经验;既要能整合教学资源,又能组织整个教学活动。

2.教学场所的建设与完善还有待加强。传统的理论教学在教室进行,实践教学在实训室进行或实习室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别在两个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完成,这种传统的教室和实训室分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把教室搬到实训室,实训室和教室应合二为一,实训室里面不仅要有足够的工位,还要有足够的坐位以及相应配套的各种教学设备和资源。

3.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建设数字化的环境,既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实现教学模式的有效转变。同时,又能服务于教学改革的需要,优化教学环境,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服务。因此,中职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办学经验和优势,建设一个规范的、内容丰富的、开放性的和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校内外广泛共享,以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求,转变单

一、封闭式的办学模式,推动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开展的深化发展。

总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修改、探讨,要不断地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而开拓进取。

参考文献:

[1]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与实训室建设培训班研修资料汇编[Z].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012.12.作者简介:

更新课程理念 提高保教质量 篇5

——丹凤县龙中双语艺术幼儿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材料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我园把推进均衡发展作为我园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坚持贯彻《纲要》精神。一直以来以“给幼儿一个金色童年”作为我园的办园宗旨。以“爱”的教育作为我们的核心教育思想。以健康更自信、礼貌会交往、好奇乐探索、独立善合作为我们的幼儿培养目标。对照标准,查漏补缺,整合资源,深挖内部潜力,改善办园条件,强化园所管理,促进教育公平,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园所基本情况

我园创办于2010年,位于县城北新街东段,附设于龙驹中学园内,是龙驹寨镇中心幼儿园,是陕西省一类幼儿园。全园占地面积3575平方米,三层框架教学楼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活动区域1500平方米,绿化面积200平方米,可容纳12个教学班。幼儿园现有专业教师31名,现有11个教学班,日托班4个,定时班7个,在园幼儿276名,班均28名幼儿。实行小班化教学,以双语教学和艺术教学为特色,按省级标准化幼儿园标准设计规划。我园主要服务水泉、凤麓、中街社区的幼儿,我园的创建缓解了城区幼儿入园难、解决了班额过大的问题。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情况

1、普及程度

本辖区适龄幼儿人口总数为263人,本辖区入园 263人,入园率为100%;

现有在园幼儿276人,学前三年入园率均达到100%。园所还接收了13名在本辖区务工和临时居住的适龄幼儿,确保这部分幼儿也能享受到均衡的教育资源。

2、教师队伍建设

园所现有教师31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28人,专科学历3名,岗位合格率100%。现有教职工与幼儿比是1:8。园领导(园长、保教主任)2人,均参加了岗位及提高培训,岗位合格率100%。有教师、班主任培训计划,有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年教师培训经费3万元以上。

3、园所文化

园所在各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给幼儿一个金色童年”为园所文化,以“办园思想现代化、教师技能专业化、园所管理规范化、教学个性化、幼儿发展多元化”为总体目标,以“爱”为园所的核心保教思想,精细化管理,着力使园所的处处体现“爱的教育,爱的氛围”。以“一日生活皆课程”作为我们的课程理念。在探索与发展中成长,在开拓与创新中奋进,每位教职员工都力争用爱心、童心、精心、耐心、细心去服务于每位幼儿。

4、办园条件

(1)绿地和种植面积400余平方米,生均1.5平方米。

(2)幼儿厕所设蹲位男1:20,女1:15,男厕设小便槽长达到1:20。(3)活动场地1500平方米、生均5.5平方米,环道设置200米、直道50米;大型玩具两个,教师自制体能玩教具达到了70%。

(4)园所占地面积3575平方米,生均13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生均10.14平方米。

(5)活动室11个,每室面积53平方米,每个教室日光照明420瓦;多功能厅1个,图书2000余册,生均10册;阅览室1个,报刊杂志30余种;园所设有种植园1个。

5、保教质量

园所现有幼儿276人,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严格按照《纲要》要求,坚持保育为重的思想,在日常教学中严格执行《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为我们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一年来,园所的保教工作得到了省市县专家的一致肯定,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园所开办了网站,为家园共育搭建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优质信息共享。

三、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做法

(一)、广泛宣传动员,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园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前三年的入园率达到100%,确保适龄幼儿全部接受学前三年教育,园所每学期都要组织人力深入社区进行社区亲子活动,同时还深入到适龄幼儿的家庭中,对幼儿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研,并进行一些育儿知识方面的教育和国家政策宣传,使社区的3——7岁的幼儿都能接受到均衡的学前教育,同时在每年暑期都免费开放园所,在园所里举行一系列的亲子子教育活动,帮助新入园的幼儿尽早的适应园所生活。

(二)、不断加大现代教育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办园条件。

我园依照“高标准、有特色、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多方争取资金,不断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努力增加内部设施,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近一年来,园所先后投资10余万元软化了幼儿的活动场地、在建幼儿沙池和攀岩墙种植

区、养殖角等。

(三)、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在落实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园所重点抓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坚持《纲要》和《规程》,园所还大力倡导学习之风,为教师培训、进修大开方便之门,逐步培养起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2、健全激励机制,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园所健全了一套科学的、操作性强的量化管理方案和考评、奖惩细则,鼓励教师大胆、积极、主动地进行课程探索与实践。

3、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园长庄丽婷同志主抓此项工作,以教育支部为龙头,坚持“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树标教育,坚持每周2小时政治学习不动摇,要求每位党员每期记学习笔记不少于10000字,写心得体会不少于2篇,每位教师记学习笔记不少于10000字,写心得体会不少于1篇。

二是大力开展“讲师德、练师能、铸师魂”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园所利用周日例会,组织教师观看师德报告,学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开展师德师风演讲等系列活动,每期评选“幼儿最爱戴的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不断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敬业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

三是做好教师的考核评价工作。按照园所的量化考核细则,对照教师的工作过程、工作绩效,认真考核,体现在评优树模、绩效工资发放上,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

4、加强业务培训,促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学校制定有《龙中双语艺术幼儿园教师培养实施方案》和《龙中双语艺术幼儿园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每期按照计划,实行“一帮一”结对子工程,逐人落实帮扶培养工作。同时于省市一些示范园建立了结对子的活动;获得了杨凌示范区高新幼儿园的教师浸入式培训支持;与武汉亿童早教中心建立了教师入园培训合作模式,下学期有望与南京师范大学的学前教育培训中心建立教师入园和浸入式的双向培训模式。

二是大力开展示范课及教研活动,每期从园长到中层再到教研组长,实行公开示范课观摩教学,从教研组内听评课,再到片区、县级比赛,层层学习评比、层层选拔优秀,每周四对教师的基本功实行“周周练、人人过”,大力开展教学基本功技能比武活动,从而推动教师专业化素养不断提升。

三是领导班子深入一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亲自带班,包年级组、教研组,坚持听评课,查阅教师备课、活动观察反馈等教育教学情况,了解教情,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是积极参加网上培训和外出项目培训。

5、注重目标管理、过程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

一是关心爱护全体教职工,全力做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支持和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给他们“指路子”、“搭梯子”、“给位子”、“压担子”,促使其早日成熟,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积极推荐并支持教师外出听课学习,本期先后派陈晶、张丽、李华、刘莎等10余人人赴省、市、县参加业务培训和课程研讨,使他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

(四)高度重视课程质量,着力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基。

我园一直以来以“给幼儿一个金色童年”作为我园的办园宗旨。以“爱” 的教育作为我们的核心教育思想。以健康更自信、礼貌会交往、好奇乐探索、独立善合作为我们的幼儿培养目标。

我园教师根据我园的教学实际,本着“一日生活皆课程”的课程理念,把我们现有课程中的艺术、健康、社会和安全课程做了一个小整合的园本课程。根据大、中、小班幼儿不同的年龄特征,生成一些生活化、自然化的课程,利用园内的自然资源、教师创设的情景资源、幼儿生成的资源,让每个幼儿在参与中学习、在活动中体会、在体会中认知。把教师的“预设课程”打破,让教师在幼儿五大领域课程的指引下自己生成更符合幼儿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课程。把生活变成课程,把课程融入生活当中。

每年还定期举办一次艺术节、一次故事会、一次亲子运动会。每月进行一次教学主题活动成果展示。

(五)、高度重视园所安全工作,确保园所稳定和谐。

1、园所分层签定各种安全责任管理书,园所和教职员工分别签订了各时段管理责任书;班主任代表园所和幼儿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协议书。园所健全了各类安全制度,落实了园舍安全、饮食安全、用电防火安全、交通安全、周边环境安全、教学安全等一系列安全管理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配备了2名专职门卫。细化安全管理,夯实安全责任,从制度、源头、教育和管理等方面着手,做到逢会必讲安全,安全工作警钟长鸣;并把安全课程作为园所的特色课程,定期对园所的大型玩具进行检修,开展园所及周边安全整治和隐患排查,严防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环境。做到真正让幼儿健康成长、家长满意、社会信任。

2、幼儿每天到园,主班教师实行晨检和午检制度,对幼儿的一日活动进行跟进式记录和观察。

3、邀请家长进行家长助教活动。为幼儿讲解各种安全常识。

4、根据季节性安全工作特点,在抓好常规安全督检的基础上,对幼儿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

(六)、面向全体幼儿,共享教育公平

1、园所不设立兴趣班和特色班,确保每个幼儿享受到的课程资源的都是相同的。

2、教师人人都把“爱”的教育核心思想倾注到每位幼儿的身上,让每个幼儿都享受“爱”的教育。

3、认真落实好国家“学前一年免费和补助”的政策。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幼儿都享受到政策的普惠。

总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工作,我们虽做了很大的努力,但离上级要求和创建标准还差得很远,今后我们将再做更大的努力,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把创建工作做实做细,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真正推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丹凤县龙中双语艺术幼儿园

汽修课程更新 篇6

摘 要:长期以来,在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中奉行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致使课堂中教师的讲授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轻视甚至否认主体活动给予学生素质发展的真正价值。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必须要实施课程改革。正如叶圣陶所说,“教育和社会本当互相适应,脱离了社会,教育便失去根据。”为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教师必须要形成新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新课程、学习方式、自评、合作、信息技术

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最根本认识。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为上位的东西,二者类似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基于此,本次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即为典型),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因此成为本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三、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不断进行自我评价

《纲要》明确提出,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倡导教师评价以自评为主。近年来,教师自我反思能力成为世界各国备受关注的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首先,自评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评价通常会带来压力,压力会促使被评价者进行反思,当评价的权利掌握在自己手里,自评带给被评价者的压力则变得具有建设性。这将有助于教师增强其内省的自觉性,促进其反思能力的提高。其次,自评改变了教师原来消极被动的被评价地位,成为评价主体的一员,这一转变将极大地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从而以一种主人翁的方式主动、自觉地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重视自己行为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活动、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变得注重教育教学观念和技巧的内化,促进自己向专业化发展。此外,通过自评,教师对照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表现、进步和努力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不仅是一次自我提醒、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促进成长的过程。

但教师自评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限制。例如,教师自评的客观性如何,毕竟那是教师个人的主观评价与报告;人都有追求社会期许的本能,如何避免教师自评步入“报喜不报忧”的误区等等。因此,教师必须掌握科学自评的方法。包括如何理解自评的原则、内容、程序和方式并进行有效执行等,同时注意帮助教师避免在自评中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无法正确评价自己的不足,因担心评价的后果而弱化或粉饰自己不足的方面。这是教师自评的大忌。教师自评主要是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全面发展状况进行反思,包括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其目的不在于评优评劣,而是在于由此形成改进计划,促进教师自身的提高。因此,教师应胸襟坦荡、勇于面对不足,以公正、客观的态度进行评价,并通过认真思考提出改进意见。二是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优点和成绩。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些教师在面对自己的优点和成绩时,因谦虚而给了自己较低的评价,造成不公正的结果。这时需要帮助教师学会肯定自己,正确评价自己的优点和成绩,这同样需要坦荡的胸襟。同时,建议评价标准尽可能用清晰、客观、可测量的目标术语来描述,将有助于减少上述两种错误倾向的发生。可见,评价作为一种技术,本身也是一门学问。

四、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与其他教育者应加强合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发生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教师之间一定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这不仅具有教学的意义,而且还具有教育的功能。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要尊重学生家长,虚心倾听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见;其次,要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的、密切的联系;再次,要在教育要求与方法上与家长保持一致。

五、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也是本次课程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问题,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各国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现在,各个学校都在加强硬件建设,如我校现在有若干台学生电脑,每位教师几乎都配备手提电脑,教室配备“三机一幕”,学校建有校园网,但这些都没有得到我校教师的充分利用,造成资源上的很大浪费。我经过统计分析,许多青年教师接受并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课堂效率,但有少部分中年以下的教师仍然信奉自己手中一支粉笔。

参考文献:1.《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

2.《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汽修课程更新 篇7

一、现有的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 学科课程由于没有将“工作”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无法实现认识的“关联性”和“全面性”, 因此很难培养人的全面的工作能力。

2. 教师一言堂类型纯理论课效率极低。

3. 职业教育培养方案总是按部就班、面面俱到, 结果总是事与愿违。

4. 在考核上, 无法体现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职业能力培养思路分析

首先明确培养目标, 其次要明确教什么, 最后决定怎么教。企业需求就是我们的目标, 因此我们把中职培养目标定位在:“受维修企业欢迎、具有健康身体和敬业精神、扎实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这不仅符合中职毕业生培养目标, 同时也与国际职教培养目标接轨。要实现培养目标, 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课程设置, 明确教学内容, 实现“双基”的培养。二是教学方法改革, 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教学方法是最好的改革方向。但师资职业能力、教学能力和敬业精神, 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哪些技能属于基本技能, 哪些知识属于基础知识, 如何实现“双基”的培养。我们知道汽修专业就是修理汽车, 那么修理汽车全部流程就是学生必须学习的过程, 而在修车全流程中每一步检查、检测、拆卸、装配等, 需要学生将来会做的每一个环节, 都是我们学生必会的基本技能。而与这些基本技能相关的基本理论道理, 就是学生必会的基础知识。把修车能力培养设计成学习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的载体, 重点落实在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的培养上。这样学生就会明确学习每项技能的目的, 可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 如何界定?理论知识够用就行, 多少是够用?在过去学科型课程体系下, 我们浪费太多有效教学时间。因此我们希望在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下, 采用倒推法, 通过培养目标倒推出基本技能内涵和理论知识内涵。凡是修车需要的技能就是基本技能, 能够理解基本技能的用途的相关知识就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应包括可操作和不可操作的两类技能, 基本知识是修车过程中经验积累和理论总结出的结论性的知识。在老师引导下, 学生通过操作能够利用这些基本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 这就是我们的目的。“教给学生如果仅仅是一杯水, 那么我们老师必须准备一桶水”。

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内涵。《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是汽修专业终端课程, 是学习目标。以汽车部件为单元, 每个部件又以常见故障项目展开, 通过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分析学习部件的构造、原理, 通过对故障一般排查步骤学习, 落实基本技能操作培养。一般情况下, 学生通过一次或两次课的学习, 就掌握这里故障诊断与排除所有知识是不可能的, 学得再好也仅是初学者。但是如果我们仅要求学生落实每个故障中的排查项目如何操作还是可以实现。这样就形成教学标准:故障诊断与排除仅是教学的载体, 具体的检测和排除项目才是重点。学生培养的最低标准就是要掌握汽车维修过程中的各个检测和排除项目的基本技能。如果学生学习热情很高, 他能把故障诊断流程中原理部分掌握, 那我们的学生收获将是巨大的。

教改成功与否, 要看毕业的学生受企业欢迎的程度。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 最低标准就是中职的培养目标:“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如果学生能够掌握修车的流程, 学生质量就上升一个层次, 认真努力的学生, 能够掌握故障检测与推理, 那是最理想的结果。我们培养过一个中职教育的骄傲“陈勇”, 陈勇是我校2009届毕业生, 毕业1年就参加2010年全国一汽丰田企业服务技能大赛, 荣获一般维修科目冠军, 受到教育部职成司领导的高度评价。2011年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最年青的国家级裁判。如果能够实现这种模式的教育, 将来何止是一两个“陈勇”的诞生。

三、新课程体系

1. 总课程方案

把核心课程改革为维修课程, 就是为了实现以工作过程为核心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专业基础课程仅设两门, 内容目标要重新审定, 并进行学习领域课程改造。文化基础也有同样要求, 解决学习领域课程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要改就要全面改革, 这是教改成功的保证。

2. 核心课程方案

这里仅列两个核心课程的常见故障项目。每个核心课程通过若干个常见故障诊断项目的教学, 实现对核心课程的学习。故障项目个数多少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 教学效果, 做适当增减。

3. 核心课程的要点

教育过程就是教人做事过程, 学习修车就是要学习对故障汽车检查、检测、诊断和故障排除的全过程。我们把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故障一般排除步骤作为学习的载体, 可以教会学生完整的修车知识。重点还是这三项的内涵, 每一项都包含许多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4. 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把整个故障项目的诊断与排除过程作为一个大的学习领域课程, 让学生感受汽车不能起动是怎么修理的。每一个小项目都可以建立一两次课的学习领域课程, 用以落实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教学。对于具体小项目比如“点火系检查与分析”在不同的项目中都会出现, 这种重复有利于学生对这项基本技能的巩固和提高。

四、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教材建设与上课条件

按照我们这种体系的中职教材目前还没有出现, 但高职高专类似教材已经出版, 我们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自己开发, 二是暂时借用高职高专教材。

学习领域课程上课, 一般来说需要理实一体化教室, 学生因“工作”需要, 必须准备工具、检测仪器、整车设备等, 但由于学生“工作”前的理论准备和操作程序准备还可以在普通教室进行。基本条件是一间教室三部车, 两个老师带。

五、师资建设

师资是教改成败关键, 在学习领域课程中教学, 对师资要求很高, 不仅要求老师教学能力, 而且还要求老师的职业能力。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的师资水平要达到这种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但只要我们认定这个方向, 通过培养或集训还是可以做到的, 也不能等到什么条件都具备了再来做这个项目。例如我校通过与宝马、奔驰、通用等汽车公司的合作, 学校的教师得以接触最前沿的培训理念与方式, 掌握最先进的汽车技术, 通过合作企业阶梯式的培养与认证, 提高了整个师资团队的教学水平, 已经基本能胜任上述项目化课程改革。

六、本方案的优点

1. 汽车修理专业, 教给学生的必须是修车的技术, 修车过程怎么做, 就怎么教, 只要技术的结论, 不要探究技术的来源。

2. 不是因为学生学习困难, 就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删减。而是根据“工作过程”需要, 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组合, 自成体系。

3. 培养出来学生质量是下有保底, 上不封顶。学生只要掌握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就达到中职汽修毕业生的培养目标, 对于有潜力的学生他可以学得更多。

4. 课程体系体现了汽修专业的专业性。七门核心课程均为维修课程, 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 每门核心课程都由若干个典型故障案例组成。学习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 就是学习如何修车。

5. 课程体系体现了汽修专业的工程性。根据典型案例学习修车, 从故障诊断分析, 到检测排除具体步骤的实施, 就是一个严密的修车过程, 每个步骤就是一项基本技能, 把这些步骤完整地做一遍就是一个工程。

6. 课程体系体现了很好的教育性。首先要求学生进行故障排除, 让学生自己找答案, 找排除故障方法, 并且要实施。改变过去按部就班, 填鸭式教学, 让学生感觉被动, 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7. 把“工作”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实现认识的“关联性”和“全面性”。

8. 学生的工作过程就是考核过程, 不仅可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也可考核学生的工作能力。

七、结束语

我是一名有二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 我经常进行教学反思, 也经常与同事交流, 不断探索问题的症结, 到底是“学生、老师、教材、教法”中哪里出了问题?其实都有一定问题。我在思考, 当生源问题不能改变的情况下, 能否找出一条适应现在学生教学的路。自从听了赵志群博士讲座后, 明确了专业的改革目标, 汽修专业就是要学修车。只要我们把上课模式的改革作为抓手, 解决教法问题;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为基础, 解决教材问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解决教学能力问题;那么我们就能实现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教改的核心,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 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是教学方法改革的灵魂。

参考文献

汽修课程更新 篇8

【关键词】职业院校汽修专业 常用机构项目课程 教学改革

一、情景描述

人类为了适应生产中的需要,创造和发展了各种各样的机器,其中汽车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它将燃料燃烧产生的动力转变为机械能,驱动汽车行驶,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转向传动机构、刮水器等机构在汽车行驶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本项目中,我们结合一些汽车常用的机构来认识机器、机构、运动副、平面连杆机构等一些机械概念。

二、知识与技能要求

1.理解机械、机器、机构和运动副的基本概念。

2.理解平面连杆凸轮等汽车常用机构的分类、特点和作用。

模块一:怎样拆装刮水器

(一)模块背景

刮水器是汽车,必不可少的一件辅助装置,刮水器出现卡死、不能正常工作时,我们要对刮水器进行拆装和调整。汽车中常用的电动刮水器是将电动机输出的转矩通过曲柄摇杆机构带动刮臂作摆动,从而使刮臂上的刮水片刷去玻璃上的雨水、雪或灰尘。为了了解刮臂如何做摆动,我们尝试进行刮水器的拆装。

(二)模块分析

1.仔细观察完整的刮水器装置,它由哪些构件组成?

2.观察电动机的转矩是通过何种方式传到刮臂的?

3.观察刮水器上的各构件是怎样连接的?

4.观察刮水器由哪几个铰链四杆机构组成?

三、方法与步骤

(一)电动刮水器的组成

一般的电动刮水器由电机总成、底板、拉杆、摆杆、刷架、刮臂和刮水片等组成。如图1所示。

(二)电动刮水器的拆装

1.所需器材

螺丝刀、棘轮扳手、丁宇扳手。

2.操作步骤

(1)打开汽车的引擎盖,并取下引擎盖如图2所示

(2)拔下前罩板好的3个卡夹,撬下挡风玻璃边缘的前罩板。如图3所示。

(3)取下刮水片,用螺丝刀撬下刮臂上的2个盖帽:松开六角螺母,取下刮水器臂。如图4和图5所示。

(4)拔电机总成的按线插件。如图6所示,

(5)松开刮水器总成底板的紧固螺钉,取下总成。如如图7所示

(6)按拆卸的反顺安装复好刮水器。

四、学习支持

(一)机器和机构

人类为了适应生产中的需要,创造和发展了各种各样的机器。我们经常见到的汽车、内燃机、起币机、机床以及缝纫机、洗衣机筹都址机器。机器的种类很多,构造、用途和功能也番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发电机主要由转子和定子组成,当转子回转时,发电机就把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单缸内燃机气缸体、活塞、进气门、排气门、连杆、曲轴、凸轮、顶杆:和齿轮等组成,当燃气推动活塞运动时,进排气门有规律地开闭,把燃气的热能转换为曲轴转动的机械能;汽车由发动机经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和驱动桥等带动车轮滚动进行工作的。从上述可以看出,机器具有下列3个特征:

特征一:它们都是人为的实物组合;

特征二:它们的扦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特征三:它们能代替或减轻人类的劳动,以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能量。

机构仅有机器的前两个特征,即机构也是人为的实物组合,并且各实物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在电动风窗刮水器中,蜗轮、拉杆、摆杆等组成曲柄摇杆机构,将蜗轮的转动转变为摆杆的摆动。由此可见,机器是由机构组成的。

若不讨论做功和能量转换方面的问题,仅从结构和运动的角度来看。机器和机构并无区别,所以习惯上把机器和机构统称为机械。

(二)零件和构件

从制造的角度来看,机器是由若干个零件组成的。零件是机器组成中不可再拆的最小单元,是机器的制造单元。按使用特点,零件可分为通用零件和专用零件两大类。

从运动角度来看,机器是由若干个构件组成的。各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其运动形状和尺寸主要取决于运动性质。所以,构件是机器的运动单元。构件可能是一个零件,也可能是若干个零件的刚性组合体。如内燃机中的连杆就是由连杆体、连杆盖、螺栓和螺母等刚性地连接在一起的,在机构的运动过程中。这一刚性连接体就是一个构件。

(三)运动副及其分类

机构是由两个以上的构件以一定的方式连接而成的,这种连接既不问于螺栓连接,也不同于铆接、焊接之类的刚性连接,而是在连接处保持一定的相对运动。这种由两构件直接接触并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连接,称为运动副。如风窗刮水器中蜗轮和拉杆、拉杆和摆杆、刮片架和拉杆之间的连接等都构成运动副。

由于运动副中两构件间的接触形式不同。运动副又分为低副和高副。

1.低副

两构件通过面接触所构成的运动副称为低副。根据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是转动或移动,又可分为转动副和移动副。

(1)转动副。若组成运动副的两构件之间只能绕同一轴线作相对转动。则该运动副称为转动副,也称铰链。

(2)移动副。若组成运动副的两构件之间只能沿某——轴线方向做相对移动,则该运动副称为移动副。如内燃机中气缸体与活塞之间连接构成移动副。

2.高副

两构件之间以点或线相接触所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组成高副的两构件间的相对运动为转动兼移动。如两齿轮啮合的连接、配气机构中凸轮和顶杆的连接都是高副。

(四)平面连杆机构

平面机构是指机构内各构件的相对运动都在同一平面或互相平行的平面内。平面连杆机构是指由若干构件用低副(转动副和移动副)连接组成的机构,其构件间的相对运动都在同一平面或平行平面内。

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很多。最简单的是由4个构件组成的铰链四杆机构。常见的平面机构有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

1.曲柄摇杆机构

曲柄摇杆机构的4个构件之间都是用转动副连接而成的,其中固定不动的杆称为机架,与机架相连的杆称为连架杆,连接两连架杆的杆称为连杆。当连架杆能绕与机架相连的固定铰链按周回转时,则称该连架杆为曲柄,不能整周回转的连架杆称为摇杆。

若铰链四杆机构两连架杆之一为曲柄,另一连架为摇杆,则称该四杆机构为曲柄摇机机构。

曲柄摇杆机构能将曲柄作整周转动转换为摇杆的往复摆动,或者将摇杆:的往复摆动转换为曲柄的整周转动。

曲柄摇杆机构中曲柄存在的条件有两个:一是连架杆和机架中必有一杆为最短杆,二是最短杆和最长杆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之和。

2.双曲柄机构

若铰链机构的两连架杆均为曲柄,则称为双曲柄机构。当两曲柄长度相等,连杆与机架的长度也相等时,称为平行双曲柄机构。常见的机车车轮联动机构,就是平行双曲柄机构的具体应用,此外。还有反平行四边形机构,如公共汽车车、门的启闭机构。

3.双摇杆机构

若铰链机构的两连架杆都是搖杆,则称为双摇杆机构。

五、实践模块

请在汽车中找出另外一些常用的铰链四杆机构,并指出哪些是低副、哪些是高副,看它们是如何工作的。

上一篇:爬树摘果作文700字下一篇:《我为节水做宣传(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