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管理办法

2024-09-27

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管理办法(通用8篇)

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管理办法 篇1

Q/KDZ6.3/6.4-01-2005

1目的基础设施是组织实现产品符合性的物质保证,必要的工作环境是我厂实现产品符合性的支持条件,为确保产品满足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和术语定义

适用于本厂对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管理和控制。

2.1基础设施

a)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如水、汽、电供应设施);

b)过程设备(如各类过程运行控制和测试设施等);

c)支持性服务(如交付后的维护网点、配套用的运输或通讯服务等);

2.2工作环境——是指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这种条件可以是物理的、社会的(如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心理的(如发挥组织内人员的潜能)和环境的因素(如温度、湿度、洁净度、粉尘等)。

3职责

3.1财务科负责基础设施的登记、建档、拆旧(成本核算)合理摊销工作。

3.2厂办负责建筑物、工作场所、工作环境和相关设施的维护管理,监督检查工作,为产品满足要求营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3.3生产科、车间分别负责过程设备及其工作环境的维护和保持。

3.4供销科负责支持服务的管理工作。

4工作程序

4.1财务科应按《会计法》及有关经济核算办法建立《固定资产帐》及《基础设施明细帐》,并依照相关的《资产折旧办法》分别对基础设施进行折旧或增值入帐,并按规定提高维护费用。

4.2生产科应从多种渠道收集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需求信息,经综合分析,向主管领导提供改进的建议及建议被批准后的组织实施工作。

4.3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的建立和保持是一项持之以衡的工作,更是一项提高全员意识,共同建立和保持的一项任务,为此,本厂决定采取以下措施使基础设施,工作环境持续满足实现产品符合性的质量保证要求。

4.3.1工作场所、生产现场、生活服务区所一律实行定量、定类、定人管理,由生产科设置责任区及责任目标制度。

4.3.2实行日维护、周检查,实行工作环境达标活动,生产科统一考核、评比实施奖罚。

4.3.3安全文明生产,是组织实现产品符合性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

4.3.4过程设备的维护执行Q/KDC7.6-2005《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4.3.5支持性服务由供销科纳入《测量、分析和改进评审框架一览表》内容一并实施和考核。

4.4基础设施、工作环境达标是部门负责人、员工岗位职责、权限的一项指标,各级人员必须认真落实。

4.5本厂领导层,将采取多种形式与各职能、层次进行沟通,提供产品符合性的基础设施,并营造超发挥各级人员潜能的工作环境。

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管理办法 篇2

关键词:环境会计基础工作问卷调查

1996年, 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以下简称《规范》) , 该《规范》根据当时的会计环境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等问题做出了全面规范。而目前的具体环境与1996年制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时相比, 无论是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法律、教育等方面, 还是在会计模式、会计人员素质、会计工作技术和方法、会计行为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 会计基础工作应根据所处的环境, 把握环境的时代性、交融性与动态性, 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改进。对此, 本文就环境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影响进行相关研究。

一问卷设计

我们设计了“环境对会计基础工作影响”的调查问卷。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问卷中, 我们根据现有文献与专家意见, 列出了6个方面, 16个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环境影响因素, 详见表1。

二问卷的发放及回收

本次问卷调查, 我们面向株洲市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士, 共发放问卷550份, 回收问卷438份, 其中有效问卷为396份, 回收率为79.63%, 问卷有效率为72%。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和回收率高特点。具体情况见表2。

三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关于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及其执行力度的调查结果统计情况如表3所示:

关于国家经济情况、单位经济效益的调查结果统计情况如表4所示:

关于计算机硬件、会计核算软件和互联网技术的调查结果统计情况如表5所示:

关于会计人员学历、会计人员专业技能、会计负责人综合素质、单位领导人对会计工作重视程度的调查结果统计情况如表6所示:

关于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继续教育情况、单位对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的调查结果统计情况如表7所示:

关于外部监督、内部监督的调查结果统计情况如表8所示

四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表8中, 有72%、15%的会计人员同意、非常同意法律法规对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极为有利, 有1%、9%的会计人员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有78%、17%的会计人员同意、非常同意会计准则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重要依据, 有1%、3%的会计人员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有68%、12%的会计人员同意、非常同意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执行不到位, 有1%、16%的会计人员非常不同意、不同意。这说明:1.我国的会计基础工作, 必须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不能各行其是;2.随着中国日益深入的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客观与主观环境发生着深刻变化, 会计信息化发展如火如荼、经济全球化热潮愈演愈烈, 经济形势的发展呼唤新的法规、准则, 对会计基础工作予以规范, 以适应现实的工作需要;3.现行会计准则已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但仅在上市公司中全面推行, 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让广大的中小企业按照国际接轨的会计准则进行规范的会计工作, 尚须时日;4.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只是会计基础工作好坏的前提。提高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的执行力才是会计基础工作好坏的关键。

表9中, 有68%、11%的会计人员同意、非常同意经济实力越强, 会计基础工作相应的越好, 有2%、14%的会计人员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有47%、14%的会计人员同意、非常同意单位经济效益越高, 会计基础工作越到位, 有3%、30%的会计人员非常不同意、不同意。这说明:1.经济越发展, 会计越重要;2.单位经济效益越好, 对会计工作的投入越多, 会计工作的软、硬件设施越容易得到保障;3.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一项长期、经常性的工作, 离不开单位总体管理水平的增强、各部门的支持和会计人员的共同努力。

表10中, 有57%、23%的会计人员同意、非常同意计算机硬件、设备是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基础的保证, 有14%的会计人员不同意;有66%、27%的会计人员同意、非常同意良好会计核算软件能够显著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有3%的会计人员不同意;有61%、23%的会计人员同意、非常同意互联网技术的采用对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极为有利, 有8%的会计人员不同意。这说明:1.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已经逐渐得到普及;2.随着会计信息化的深入推进, 制度嵌入软件之中, 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 使整个单位的会计工作流程得到优化, 为单位带来了实质上的管理革新。

表11中, 有51%、19%的会计人员同意、非常同意会计人员学历越高, 会计基础工作就越好, 有1%、19%的会计人员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有67%、26%的会计人员同意、非常同意会计人员专业技能越高, 会计基础工作就越好, 有2%、2%的会计人员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有63%、34%的会计人员同意、非常同意会计负责人综合素质越高, 会计基础工作就越好, 有1%的会计人员不同意;有56%、41%的会计人员同意、非常同意单位领导人对会计工作越重视, 会计基础工作就越好, 有1%、2%的会计人员非常不同意、不同意。这说明:1.会计人员学历对会计基础工作有积极的作用, 但作用效果不显著;2.会计专业实行持证上岗已有多年, 但仍有一些无证、无学历人员工作在会计岗位, 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新的会计准则、法规频繁出台, 由于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 缺乏对财经政策和财务会计基本知识的了解, 影响了会计工作的知识性、严肃性, 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质量; (3)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 企业单位领导总是把主要精力放到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基础工作做得怎么样, 没有什么关系, 将会计基础工作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

表12中, 有67%、21%的会计人员同意、非常同意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继续教育情况对于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十分重要, 69%、27%的会计人员认为单位对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是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的保证。这说明:1.无论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 还是上市公司、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其他企业, 均认为职业道德对会计基础工作有重要的影响;2.会计的职业道德环境与一些腐败的社会道德环境的反差现象太大。会计职业道德环境明确告诉我们:明晰、客观、公正、严谨的工作态度, 真实可靠、有责任感。这些工作作风与职业道德, 自动驱使我们去增产节约、开源节流、廉洁自律、奉公守法。但社会上的腐败现象严重动摇着会计主观环境, 上级领导批准的“白条”、远超标准的招待费用、天文数字的出差出国费用等与上述要求形成了较大的反差;3.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明哲保身”等观念在会计人员心中仍占有很大市场, 这种观念削弱会计监督职能, 产生不负责任的会计行为。

表13中, 有65%、32%的会计人员认为外部监督是完善会计基础工作的有力措施, 有66%、26%的会计人员认为内部监督是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的基石。这说明:1.会计人员不具备监督者应有的独立地位和基本条件, 时时受制于人, 会计监督职能软化;2.良好的外部与内部监督是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保障, 只有完善相关的监督措施, 才能保证各项会计基础工作按预定目标开展。

参考文献

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管理办法 篇3

关键字:适应;工作环境;网络工程;实践

【分类号】G642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越来越重要地成为了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小到快餐店,大到集团办公室,都能看见计算机网络的身影。网络的高普及率对高校网络工程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在很多高校,对于网络工程的教学还在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工作环境的需求。如何才能使网络工程实践教学符合工作环境的要求,这是很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一、密切关注社会需求,培养网络工程人才

现当代,应用型人才是各大公司争抢的对象,应用型人才吃香的原因是他们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从职业的角度来说,对于网络人才的需求是不一致的,根据职业需求,网络工程人才大致被分为三类: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指的是能够执行技术操作任务,对于网络工具熟悉,能够使用自如。研究型人才则是侧重于技术发明和知识理论的创新,一般是研究型学院培养进行网络研究的人才。应用型人才在社会上表现最多的就是网络工程师、网络技术维护人员等等,偏向于技术实践应用。这是网络工程专业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向。

目前,很多地方院校,依据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人才进行多样性培养,在对不同的网络公司进行调查了解后,对学校培养目标进行调整,相对应的开设相关的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不断更新的学校办学地位,既符合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又顺应地区经济发展,更是满足学生理论直接指导实践的基础,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二、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高职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力。围绕更好适应工作环境为基础的网络实践教学的要求,构建出从教学内容到课程形式再到课程性质、实验类型以及教学方法上,全面的人才培养计划。

在教学内容上,按照从基本技能——初步综合技能——高级综合技能——创新技能的层次型梯度模式,培养学生全面的理论知识。开设不同的实验课程,加紧与相关行业企业的联系,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假期实习机会,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践技能,加大实践技能在整个学时学分上的比例。

在课程性质上,采用高校使用最广的分类方法:必修与选修。根据必修与选修的课程性质,将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对于经典的、主流的技术教学内容采用必修课,对于新兴的各种技术应用,采用选修的方式,供学生们选择学习了解。

在教学方法上,设计简单的基本技能和初步的综合技能的课内实验环节,采用直接演示、讲解的方式来完成。涉及更高级的综合技能和创新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就需要在实习期间,与专业网络工程人员配合下来完成学习任务。

三、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是保证实践教学顺利开展、实施的保证。

1、加大实验室的投入力度

实验是一项技能掌握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并且实验能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由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适应社会环境的创新能力。实验室的开放力度的加大,能够减少实验室的资源浪费,做到物尽其用。

实验室可以开展定期的实验选题,供学生自主钻研,对做出结果的学生发放一定的基金奖励。加大对实验室的资金投入,提升实验室的设备性能,吸引学生对于学校实验室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把实验室变成巩固课堂知识、提升自身能力的理想场所。

2、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立足点在于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必须有专业知识背景和实际网络工程工作经验的高素质教师。打造一支高效精干、有钻研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提升学校办学实力的关键保证。

3、完善实践考核体系

传统的实验考核体系,只是侧重于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但是这一考核方法明显的缺陷就是,大部分学生都不是真正自己动手完成实验的,只是在网上窃取实验结果。逐步改变这一考核机制,就是要从学生学习态度、操作能力、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核。针对各个部分制定出详细的评分标准,由授课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共同进行评测。培养学生全面的实验素养。

四、深化实践教育改革

深化实践教育改革就是把培养学生的侧重点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上来,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工作环境适应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

1、工程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在工程领域最具体的要求和表现就是工程实践能力,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具体要求。网络工程的学生想要达到创新的境界就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践能力。学校培养能够适应工作环境的网络工程实践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进行实际调研,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能力提出合理的评价标准,以便于对毕业生做出测试,检测毕业生对于工作环境适应的程度。

2、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地区性高职院校办学宗旨是培养能够为城市发展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专业型技术人才。对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1)采取合理方式组织教学实践。教师要对讲授课程的内容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组织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贯穿到教学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立足于培养理论结合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带领学生在对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科研论证开始到社会经济效益的评价全方面实地学习研究。融知识于实践中,营造逼真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素质。

(2)展开专题讲座。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指的是动手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工程实践的认识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学会在工作中独立处理事务的思路和方法。结合实际需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开设专题讲座。专题讲座邀请专家教授完成,包括介绍学科的前沿动态、发展趋势等。邀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讲解网络工程技术的最新运用,专题讲座的开设紧紧切合实际,使学生對新的技术的应用有更深刻的理解。

(3)校企联合进行实践教育。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校实验室是不够的,实验室由于多种条件的限制,只能完成特定的课题。很多院校由于经费不足,实验室投入不足,与企业的联系松散,很多毕业生毕业之后处于“空白”状态,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是培养适应工作环境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的必然出路。在企业实践训练过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备受企业欢迎。

结语

没有任何一项改革是一蹴而就的,教学改革尤是如此,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也是在摸索中不断前进的。在实践教学中需要多方的合作配合,才能更好的实现适应工作环境的网络工程实践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管理办法 篇4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加强对校园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有效管理,创建文明、和谐、整洁、有序的校园环境,确保证学校基础设施安全、完整,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校园环境和基础设施包括校园土地、校园道路、校园建筑物、校园绿化设施、校园供电设施、校园供水排水设施和供暖设施、校园路灯路牌和建筑物标识牌、校园空气、声音以及公共环境等。

第二章

校园土地

第三条 校园土地属国有资产,未经学校资产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出借、租赁、转让或抵押所使用的学校土地。

第四条 经学校资产管理部门授权使用学校土地的单位或个人,有责任保护所使用的土地不被侵占,使用过程中若被侵占,使用单位或个人须及时追回。

第五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占用校园土地堆放杂物,严禁在校园内倾倒或掩埋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未经校园管理部门批准,不得在校园内随意栽立电杆、牌碑或其它标识物,不得随意架空拉线。

第三章

校园道路

第六条

未经校园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对校园道路进行占道、改道、设障或封道,如因安全、防疫或施工需要占道、设障或封道,须事先向校园管理部门履行审批手续,申明持续时间、恢复日期和责任人,以确保校园道路畅通。

第七条

未经校园管理部门批准,严禁各类建筑或维修项目在施工时随意开挖道路,确因施工需要开挖道路,须事先向校园管理部门履行审批手续,且须在事后10日内恢复道路原貌;对于因自然原因破损的道路,物业管理部门有责任主动、及时向校园管理部门报告,校园管理部门须及时予以修补,以确保校园道路完整。第八条 全校师生、家属和住户人人都有责任维护校园道路的整洁卫生。禁止行人随地吐痰、随意丢弃烟头和其它杂物;禁止通行车辆抛洒垃圾和其它杂物;禁止在道路或人行道附近施工时随意涂抹污染道路,且须对路面采取保护措施;校园管理部门应加大对道路的美化净化力度,对因非主观原因造成的道路污染须立即自行清理,以确保校园道路整洁卫生。

第九条 行驶在校园的各类车辆都要按校园交通标志行车,载重车辆须按校园道路设计可承载重量通行,不得超负荷碾压。

第四章 校园建筑物

第十条

校园建筑物包括办公用房、住宅楼、学生公寓、教室、实验室、经营性用房、园林景点建筑等。

第十一条 办公用房的管理

1.办公用房属于学校的公共资产,校内各单位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2.各单位使用的公房只能按规定用于教学、科研和办公,不得擅自改变用途,不得将公用房出租或将非经营用房用于经营和投资联营;除因管理、治安等因素需设置值班室以外,不得将办公用房改作宿舍。

3.用房单位对公房的拆除、改建或维修装饰,须事先向房产管理部门书面申报事由、资金来源和装修方案,经房产管理部门审核并报请主管校领导审批立项后,方可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招投标、遴选工队、签定合同并监督施工。

第十二条 住宅楼的管理

1.住宅楼是校园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获得个人住房产权证之前,住户只有居住权而没有所有权。

2.所有住户均有责任保证住宅楼的整体安全和美观。住宅楼的外墙、散水、楼道和楼顶等空间均属公共空间,未经学校房产管理部门批准,任何住户不得在公共空间改建、增建任何设施,不得搭建私房和圈建围墙,不得侵占私用楼内过道、楼顶屋面,不得随意扩大或改动门窗位置;封闭阳台时不得向外延伸,三层及以上住户一般不允许加装防护网;安装空调、电话、太阳能等室外设施时,凡可能影响楼体美观和住户安全,均须事先向房产管理部门申办手续,经批准后方可施工。3.住户对房屋及附属管线等公共设施有维护其完好、确保其安全的责任。住户的个人权益仅限本套房屋的内空间和非公用设施设备,装修房屋时,不得改变室内建筑结构和共用设施设备,不得改变厨房、卫生间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上下水主管道;不得破坏或拆改厨房、卫生间的地面防水层,不得凿除客厅、居室地面水泥面层,二层以上的住户不得使用大理石、花岗石等超重材料铺装地面;不得打钻打凿楼顶板、横梁和楼柱,在承重墙上凿沟埋线深度不得超过2公分;不得大量使用易燃装饰材料。

4.住户必须遵守学校物业管理相关规定,尊重物业管理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在获得个人产权证以前,住户不得私自转让、出借、调换住房,不得以任何形式出租住房。

第十三条 学生公寓的管理

1.学生公寓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公共场所,学校授权物业管理机构对学生公寓实施管理和服务,所有学生必须遵守公寓管理的相关制度或规定,尊重物业管理机构的管理和服务。

2.学生公寓必须保证计划内学生住宿,未经学校资产管理部门批准,不得安排非计划内学生居住;物业管理机构原则上不得出借、出租宿舍,凡临时使用宿舍获得的收入必须归入学生公寓主管部门专用账户。

3.学生和公寓管理人员有责任维护公寓的安全和整洁,禁止在公寓楼顶板、横梁和墙面上打钻打凿,禁止在楼体墙壁上涂写乱画,禁止随意污染宿舍、楼道、楼梯、卫生间等公共区域。

4.学生公寓内的床、书桌、衣柜、椅凳、灯具、风扇、门锁等各种设施和用具,除正常耗损外,使用人有责任维护其完好无损,如因主观原因损坏或丢失,须由责任人予以赔偿。

第十四条 教室的管理

1.教室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公共场所,学校授权物业管理机构对教室实施管理和服务,全校师生必须遵守教室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定,尊重物业管理机构的管理和服务。

2.教室必须按计划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使用,未经学校资产管理部门批准,物业管理机构不得私自安排非计划性教学活动,不得出借、出租教室,凡临时使用教室获得的收入必须归入教室主管部门专用账户。3.师生和教室管理人员有责任维护教室的有序和整洁,禁止在楼体墙壁上涂写乱画,禁止随意污染教室、楼道、卫生间等公共区域,禁止在课桌或其它教学器械上涂写乱画或刻痕。

4.教室的桌、椅、书写板、电脑、投影仪、灯具、开关、风扇、地板等所有设施和用具,除正常耗损外,物业管理机构有责任予以保管保护,如因主观原因损坏或丢失,物业管理机构要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五条 实验室的管理

1.实验室是进行教学和科研实验的场所,未经学校资产管理部门批准,使用单位不得将实验室挪作它用,不得在实验室内居住、做饭或放置非本实验项目需要的其它物品。

2.各使用单位是实验室安全的责任单位,有关责任人须严格要求并经常检查实验室的各项安全注意事项,实验室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管理的相关规定,确保实验室的防火、防水、防盗、防辐射、防中毒、防爆炸等措施落到实处。

3.各使用单位必须保证实验室及其仪器设备始终处于可使用状态,对需要维修的仪器设备须及时报告主管部门,落实维修责任并及时维修。

4.各使用单位须充分有效地利用实验室和实验仪器设备,对于长时间闲置的实验室或实验仪器设备,学校实验室管理部门有责任和权利收回重新安排使用。

第十六条 经营性用房的管理

1.经营性用房是指产业部门、后勤集团、外事服务中心、机关服务中心等单位用于开发经营的学校公房,有关单位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2.经营性用房的使用单位无权出借、转让、转租所使用的公房,不得把从学校低租或免租金获得的服务性资源转租而获利。

3.经营性用房的使用单位有责任保护房屋及其设施的完好无损和外观的整洁美观,在对经营性房屋进行美化装修时,要与校园整体环境相协调;同时,要按学校房产管理部门对房屋外观风格和颜色的统一要求,定期进行清扫和刷新。

4.经营性用房的维修、清洗、刷新费用由使用单位承担。第十七条 园林景点建筑的管理

1.校园园林景点在美化环境、增强环境育人功能、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校园环境管理部门负责对园林景点进行管理和维护,全校师生员工都有责任爱护园林景点。

2.校园环境管理部门要定期对校园石刻、古亭、小屋、围栏、石桌石凳、水景、喷水池以及景观广场进行清洗刷新和清理维修,保证石刻刻痕清晰、器物洁净、字迹保持原有色度,保证古亭、小屋、围栏、石桌石凳等形状完好、常新洁净,保证水景、喷水池水体洁净、无异味,保证景观广场地面、道路、道沿、楼梯、台阶及景点小道的破损之处能及时得到修补复原。

3.禁止利用校园水道或水池洗涤车辆或其他物件,禁止在水池、水景垂钓和损害、移走水体内养殖的动植物。

第五章 校园绿化设施

第十八条 校园环境管理部门负责对校园绿化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定期对树木、绿地、绿篱施肥浇水和修整清理,入冬前用生石灰水涂白树干,使树干无杂枝、乱枝、枯枝,悬挂在树木上的标牌规范、洁净,绿地和绿篱内无杂草垃圾、整洁有序,确保校园绿化植物健康生长。

第十九条

全校师生员工都有责任爱护校园绿化设施。禁止毁坏、焚烧树木、绿篱和绿地,禁止在树干或树枝上刻写乱画、攀折树枝,禁止在树身拉绳、钉钉和张贴,禁止在树木、绿篱和绿地上悬挂、晾晒衣被或其他物品。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砍伐、迁移校园内的绿化设施,如因学校建设等因素确需迁移,须事先到学校绿化管理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一条

切实管护好校园各类花卉、果树和果实,维持其自然开花、结果和衰落过程,不得人为采摘、攀折和毁坏,使其充分发挥校园风景的功能和作用。

第六章 校园供电设施 第二十二条 校园供电设施是保证全校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正常运行和师生员工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的重要基础设施,学校供电管理部门须确保供电设施和线路安全,开闭所须有专人24小时值班,除特殊紧急情况外,不得随意拉闸停电。

第二十三条 未经学校供电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接入学校电网。学校各类基本建设或设备安装施工前,须事先向供电管理部门进行用电申报,提前做好电力配套安排,保证电力供应到位;用户增加用电容量,要考虑原布线承载能力,如一次性增容在10KW以上,须经供电管理部门批准;校园电力线路须地下埋设,不允许架空穿行。

第二十四条 校内供电计量一律采用低压计量方式,未安装计量表,原则上不予供电。住宅楼一户一表,不得套接;学生公寓楼一舍一表,按舍计量,走廊灯、公用水房灯、公用厕所灯等公共用电另行装表计量;各类公房使用单位按单位装表计量,公共场所的走廊灯、电梯、生活用水加压、消防用水加压、采暖加压等相对集中装表,分类计量;如有动力装置,单独计量。

第二十五条 校内各类场所安装照明灯须执行不同标准。教学用房安装不大于40W的双管日光灯,其它公用房安装不大于40W的单管日光灯,学生宿舍安装不大于30W的单管日光灯;安装日光灯原则上采用单灯控制,安装灯套数多的大厅应不少于3路控制,公共场所提倡采用红外线或声控开关;校园主要路段安装路灯单头灯不大于250W,双头灯主灯不大于250W、辅灯不大于125W,生活区非主要路段安装不大于100W庭院灯,且路灯应分前夜、后夜自动控制并安装计量装置。

第二十六条

凡安装有集中采暖设施的办公和其它公共场所,不得再安装双制空调机,如确需安装双制空调,须报后勤管理部门批准;办公和其它公共场所夏季使用空调,温度最低不得低于26度。

第二十七条

学校供电管理部门须加强对全校供电设施的有效管理。经批准开挖的施工项目如损坏供电设施,须由施工单位出资恢复,未经批准开挖损坏供电设施,须由施工单位出资恢复并承担同等数额的罚金,由此造成的其它经济损失亦须由施工单位承担;严禁非专业供电人员动用供电设施,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配电室,不得在配电室住宿、堆放杂物,不得将食物带进配电室。

第七章 校园供水排水设施和供暖设施 第二十八条 校园供水排水设施和供暖设施是保证全校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正常运行和师生员工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的重要基础设施,学校供水排水和供暖管理部门须确保设施安全通畅运行。

第二十九条 切实加强水库的安全管理,加压泵房24小时须有专人不间断值班,水库井口盖须做到封口严实、安全带锁,确保无法投入异物。

第三十条

校园内所有下水井盖须完整盖严,对于破损、上翘或下陷的井盖须及时修补或更换,以免造成人身伤害;除管理部门外,任何单位或人员不得随意开挖供水排水管道,不得随意开口、接口。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或人员不得在校园及楼内消防管网设施上加接日用水接口,安全管理部门须经常检查,确保消防设施可以随时启用。

第三十二条

未经供暖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拆装改装供暖管道或在供暖管道上接口,不得随意变动供暖设施;采暖用户不得在采暖管道或采暖设备上加装取水装置;供暖管理部门须加强巡查,保证暖气管沟盖板齐全盖严,管沟不长时间外露。

第八章 校园路灯、路牌和建筑物标识牌

第三十三条 校园路灯、路牌和建筑物标识牌是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置位置和方案须经主管部门论证并报经主管校领导批准后方可施工。

第三十四条 新建筑物投入使用前,房产管理部门须提前做好建筑物标识牌的设计安装工作。

第三十五条 校园路牌、建筑物标识牌和其它指示标识牌须随时保持完整、洁净、端正,校园管理部门须定期对其清洁和刷新,保持其原有彩色和风格;校园路灯须按学校规定时间开放,保持路灯设施完好无损,灯泡、灯罩、灯杆整洁美观。

第三十六条 学校相关部门因工作需要在校园内栽立的杆、牌等,原则上应按要求定期进行维护和刷新,否则校园管理部门有权予以拆除。

第九章 校园空气、声音等公共环境 第三十七条 校内各单位、全校师生员工和社区住户都有责任保护校园的空气环境、声音环境等公共环境,使校园空气清新,安静无噪音。

第三十八条

严禁在校园内焚烧树枝枯叶滋生烟雾,严禁扬尘施工,严禁大范围喷洒农药,严禁露天堆放散发臭味和异味的物品;校园内各类施工须尽力保持安静、减少噪音污染,家属区和学生生活区晚上11时至次日零晨6时禁止噪音,办公区和教学区在上班、上课时间禁止噪音。

第三十九条 除学校爱卫会设定的垃圾接收点和垃圾集中压缩站以外,禁止私自乱倒或随意堆放垃圾;除用于教学科研实验养殖的动物外,禁止在校园内饲养狗、猫、鸡、鸭、鸽子等动物和禽类。

第十章 学校管理

第四十条 学校成立由主管后勤工作的校领导和后勤管理处、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基建处、公安处、后勤第一集团、后勤第二集团等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的“陕西师范大学校园环境和基础设施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后勤管理处,负责履行相关职责,处理日常事务。

第四十一条

学校授权后勤管理处管理校园环境、校园景观、校园道路、路灯路牌、供电设施、供水排水设施、供暖设施、绿化设施以及受理以上基础设施临建审批等事宜,授权资产管理处管理校园土地、围墙、房屋建筑和各类其它建筑以及受理资产性临建审批等事宜,授权公安处管理校园安全设施、消防设备、车辆通行与停放、犬类动物饲养等事宜,授权爱卫会管理校园卫生、除犬类外的各类动物饲养等事宜。上述部门分别独立承担其相应的管理责任。

第四十二条 建设单位在校园内进行施工前,必须先向后勤管理处申报,办理相应手续,并按规定交纳押金,(工程总价10万元以下,需交纳3000元押金;工程总价10-100万元,需交纳5000元押金;工程总价100万元以上,需交纳押金为工程总价的0.5%),施工过程中对校园环境未造成影响,无损坏情况时,将全额退还押金。建设单位凭后勤管理处书面批示与所在区域物业管理单位协商建筑垃圾堆放位置,并在规定时间到期前将建筑垃圾清理出校园。

第四十三条 凡学校主要领导批示必须办理的涉及上述相关规定的特殊事项,当事部门可不必履行申报和批准程序,直接执行,但须主动向主管部门书面说明情况,并办理备案手续;凡学校主要领导批办的涉及上述相关规定的紧急事项,当事部门可不经主管部门批准立即办理,但须在事中或事后一周内补办相关备案手续;当事部门或个人如不按照上述规定办理备案手续,主管部门有权按违规处理。

第四十四条

学校所有涉及建筑结构、电力布线、供水排水管网、供暖管网、网络通信线路、安全消防等有关管线设施的新建或维修工程,在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前,须将完整准确的建筑结构图和管网布线图交由主管部门和使用部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核对验收、签字认可,并由主管部门交存学校档案馆归档备查。

第十一章 违规处理

第四十五条 对于违反上述规定的事件或行为,主管部门应及时通知责任单位或责任人予以纠正,若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接通知后仍继续违规或自行纠正不符合要求,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有权利进行制止,制止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费用由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承担,学校财务处予以配合处理。同时,由主管部门根据事件类别和性质,对责任单位或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

第四十六条 对于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校园环境造成的影响,依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校园内的花、草皮、树木、道路、基础设施等造成损坏的,经查实后,扣除相应押金,一切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由后勤管理处开据处罚通知交学校财务处,由财务处直接从施工项目经费中扣除。接到通知逾期未处理的,再次处罚。对于建设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未清理的建筑垃圾,物业将予以清理,清理费用从押金中扣除。

第四十七条 若主管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借故推卸职责或不作为,学校将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并结合工作业绩考评,对相关部门和责任人予以批评处理。

第十二章 附

第四十八条 本暂行规定自校务会议通过之日起施行,执行过程中若与此前相关规定冲突,均依此规定为准。

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管理办法 篇5

自动连续监测设施运营资质分为乙级资质和临时资质两个级别,其他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分为甲级资质、乙级资质和临时资质三个级别。

第五条 【监督管理】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并对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持证单位(以下简称持证单位)及其运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 【运营培训】 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的现场管理人员和现场操作人员,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参加专门的培训与考核。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统一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现场管理人员和现场操作人员培训、考核规范。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现场管理人员和现场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

第二章 申请与审批

第七条 【申请条件】 申请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甲级或者乙级资质的单位,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资格;

(二)具有规定数量、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以及运营现场管理人员和现场操作人员;

(三)具有1年以上连续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的实践,且能够保证设施正常运行;

(四)具备与其运营活动相适应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分类、分级条件规定的其他要求。

申请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临时资质的单位,应当具备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所列条件。

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的具体条件,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八条【提交材料】 申请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的单位,应当向本单位登记地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填写资质证书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

(二)上一年度本单位财务状况报告或者其他资信证明;

(三)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复印件、现场操作人员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岗位培训证书复印件和聘用合同复印件;

(四)实验室或者检验场所及其检测能力的证明;

(五)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六)有关规范化运营质量保证体系的证明;

(七)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实例,包括运营项目简介、委托运营合同、用户意见、委托运营项目备案表、有资质的单位出具的委托运营合同期间设施运行监测报告;

(八)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分级、分类条件要求的其他证明材料。

申请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临时资质的,可以不提交前款第(七)项规定的材料。

第九条【甲级资质审批程序】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甲级资质的审批。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甲级资质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签署意见,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和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签署的意见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作出审批决定,并通知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颁发资质证书,并予以公告;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批准,并说明理由。

对申请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甲级资质的,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严格控制的原则,从严审批。

第十条【乙级、临时资质审批程序】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乙级资质和临时资质的审批。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乙级资质或者临时资质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作出审批决定。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颁发资质证书,并予以公告;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批准,并说明理由。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自批准颁发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乙级或者临时资质证书之日起30日内,将资质证书复印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将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十一条【现场核查】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对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申请签署意见或者审批过程中,应当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核查。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审批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申请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对申请单位及其运营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进行现场核查。

第十二条【资质证书内容】 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法人名称、法定代表人、工商注册登记或者事业单位登记地址;

(二)运营类别与级别;

(三)有效期限;

(四)发证日期和证书编号;

(五)审批部门的名称、印章。

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三条【资质效力】 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甲级资质、乙级资质和临时资质全国通用。各地不得在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条件之外,以任何名义设置资质审批前置条件,也不得在审批过程中收取任何费用。

集团公司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分公司,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分别申请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

环境污染治理设施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得要求持证单位及其非独立法人的分公司重复申领运营资质证书或者申请其他类似的运营许可。

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不得转让。禁止伪造、变造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

第十四条【资质有效期及其延续】 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甲级资质和乙级资质有效期为5年,临时资质有效期为2年。

持证单位在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甲级资质或者乙级资质有效期内的各年度管理考核中,没有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可以在资质有效期满前60日内,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资质延续,换发证书。

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临时资质有效期满后自动失效,不予延续。具备相应条件的,临时资质持证单位可以按照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申请乙级资质或者甲级资质。

第十五条【资质重新申请】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持证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向原发证机关重新申请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

(一)增加新的运营专业类别的;

(二)临时资质升级为甲级资质或者乙级资质的;

(三)乙级资质升级为甲级资质的;

(四)资质有效期满而未获延续的。

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临时资质有效期满,不符合升级为甲级资质或者乙级资质条件的,2年内不得重新申请同类别的临时资质。

第十六条【资质变更】 持证单位分立、合并,或者变更法人名称、法定代表人、登记地址等事项的,应当在领取新营业执照或者新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后30日内,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手续,填写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变更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变更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复印件或者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颁发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

(二)原发证机关颁发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正、副本;

(三)单位发生分立、合并的,还应当提供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复印件、现场操作人员岗位培训证书复印件和聘用合同复印件。

第三章 运营管理

第十七条【运营要求】 持证单位可以按照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规定的类别,在全国范围内承接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业务。

第十八条【技术评估】 持证单位接受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委托运营前,应当对该设施是否具备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必要条件进行技术评估,并以此作为签订委托服务合同的依据。

第十九条【委托运营合同】 持证单位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活动,应当与委托单位签订委托运营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持证单位应当在委托运营合同签订后30日内,填写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委托运营项目备案表,报设施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对持证单位要求】 持证单位应当依照委托运营合同的约定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保证环境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确保排放的污染物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防止产生环境污染。

第二十一条【年度评估】 持证单位应当在每年12月31日前对所运营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设施完好情况、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二次污染防治情况、设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整改方案等进行年度评估,并填写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情况年度报告表。

第二十二条【运行考核】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对在本行政区域内登记的持证单位及其运行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项目情况进行年度管理考核。

持证单位应当在每年1月底前,向本单位登记地的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交上一年度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情况年度报告表。在单位登记地省级行政区域外有运营项目的,持证单位应当同时将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项目年度报告表抄报项目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情况年度报告表和日常监督管理与现场检查情况对持证单位做出考核结论,于每年3月底前将持证单位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状况和考核情况上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并予以公告。

第二十三条【事故应急】 持证单位应当协同委托单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有关规定,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运行监督】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将对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活动的管理纳入日常执法监管工作范围,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通过书面检查和实地核查等方式,对持证单位的运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并将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存档;发现违法行为的,责令其限期整改,依法予以查处,并通报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发证机关。

异地运营的持证单位发生违法行为时,违法行为发生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依法查处的同时,应当将违法事实、处理结果等情况,向其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发证机关通报。

第二十五条【监管措施】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除可以依法采取有关监督检查措施外,还可以要求被检查的持证单位提供运营资质证书正本或者副本原件、技术人员专业资格证书复印件、现场管理人员和现场操作人员岗位培训证书、劳动关系证明、有关运营业务的文档、内部管理制度文件、运行检测和运行操作记录、设施运行评估报告等材料,并进入被检查的持证单位及其负责运行的设施进行现场核查。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日常监督和现场核查时,持证单位应当如实报告设施运行情况,提供相关资料,不得以任何理由阻碍检查,不得隐瞒真实情况,不得提供虚假数据和资料。

第二十六条【资质撤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发证机关可以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举报,或者依据其职责,撤销本部门作出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

(一)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单位批准核发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的;

(二)违反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审批程序或者超越本办法规定的审批权限作出审批决定的;

(三)在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资质审批过程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

(四)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的;

(五)应当依法撤销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的其他情形。

异地运营的持证单位发生违法行为,需要撤销其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的,违法行为发生地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向发证机关提出撤销许可的建议。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对监管人员的处罚】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向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单位颁发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的;

(二)发现未依法取得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的单位和个人,擅自从事运营活动不予查处或者接到举报后不依法处理的;

(三)对持证单位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发现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不予查处的;

(四)在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管理工作中有其他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滥用职权行为的。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管理工作中有前款所列行为的,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通报批评。

第二十八条【对持证单位的处罚】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处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委托不具有运营资质的单位运行其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

(二)未取得资质,擅自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活动的;

(三)超出资质证书许可范围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活动的;

(四)持证单位擅自修改原始监测数据,提供虚假信息的;

(五)持证单位提交虚假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情况年度报告表的;

(六)伪造、变造、转让运营资质证书或在申请资质证书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持证单位有前款第(三)、(四)、(五)、(六)项规定的行为且情节严重的,或者有偷排、不正常运营污染治理设施等严重环境违法行为的,发证机关应当收回其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

依照本办法规定被收回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的单位,3年内不得重新申请。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企业平等条款】 外商投资企业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取得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后,方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活动。

第三十条【特别设施】 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经营活动的,应当依照《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获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十一条【文件格式】 下列文件的格式和内容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统一规定:

(一)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

(二)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申请表;

(三)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变更申请表;

(四)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情况年度报告表;

(五)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委托运营项目备案表;

(六)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人员岗位培训和考试合格证书。

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管理办法 篇6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谨代表中共........镇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五年来工作回顾

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工作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县政府“一条主线、两个抓手、六大产业”的基本思路,结合我镇工作实际,紧紧围绕“一水四线三区一龙头”(一水即文江;四线即922县道、黔桂铁路、贵广快速铁路、厦蓉高速公路;三区即........昌明经济开发区、移民搬迁项目区、........〃.....60公里山区特色生态高效农业开发区;一龙头即小城镇建设为龙头)优势,以“六抓六促”(抓观光农业促结构调整、抓园区规划促城镇建设、抓古城文化促旅游发展、抓村庄整治促社会和谐、抓综合 治理促社会稳定、抓党的建设促经济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为抓手,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团结和带领全镇党员干部和群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本届党的各项工作任务,促进了经济稳步增长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一、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1、抓好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五年来,........镇党委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严格按照创先争优和“三实三创”的要求,以提高素质为关键,以完善镇党委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机制为重点,全面加强镇党委班子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创建“勤政廉洁、执政为民”的党政班子,不断提高领导班子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一是抓镇党委中心学习组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建立和健全了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四全会精神以及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七一”重要讲话。通过学习,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二是抓思想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干部形象。

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四 个长效机制”文件和省委“1+9”文件精神,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以创建“四线百乡千村万名党员示范工程”为载体,全面提高党员素质,实现示范带创。我镇于2007年被........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评为........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示范乡镇,2009年黄土村被列为州级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

2、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年和基层组织拓展年活动,有效推动了我镇基层组织建设的发展。达到了党委提出的:“党建牵头,项目搭台,产调凸显”的党建模式,并得到了州委和县委的认可。2011年黄土村党支部被评为十星级党支部。

3、认真开展“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猛安村作为州政协等单位“四帮四促”和“党建扶贫”联系点,群众得到了实惠,农业得到了发展,基础设施得到了加强,干群关系不断融洽。

4、全面实施干部下基层记民情日记建民情台帐活动,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干部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树立了良好的干部形象。三是抓制度建设,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原则。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干部请销假制度》、《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委民主生活会制度》等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事管人。建立健全了《镇 党委议事规则》,对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不搞一言堂、不开家长会。班子成员讲党性、讲大局、讲原则,能认真执行党委的决议,正确处理好责任与权力的关系,自觉维护班子的团结。通过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了班子成员的沟通,增进了团结,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班子氛围。

2、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一是加强基层干部力量。镇党委始终把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贯穿于党建工作始终,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2010年,按照县委的安排,全面完成了全镇村支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通过依法民主选举,把一批政治素质好、廉洁奉公、年富力强、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优秀党员群众选进村级领导班子,优化了村支两委班子结构,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通过向上争取资金,2007年完成了古城村、桐荡村、猛安村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2009年完成了文江村基层组织活动场所的维修。2010年完成了黄土村、白 马村基层组织活动场所新建工作。确保村村有组织活动场所,丰富党员群众生活。

3、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一是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严格按照“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发展党员,五年来共发展党员80名,消除了党员发展空白村。二是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对外出半年以上的党员进行了调查摸底,建立名册,流动党员得到有效管理。

4、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认真抓好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制度,强化民主监督机制,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一是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州、县有关文件精神。播放党风廉政建设电教片,用典型案例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通过多渠道的宣传教育,增强了党员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定期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镇党委班子以及各支部每年召开两次以上民主生活会,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和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党务政务公开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 会审制度》等,从源头上扼制了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四是转变职能、确保民生。为转变干部职能,镇党委严肃考核纪律,实施考核与平常考核相结合,确保了全镇干部在2008年的凝冻灾害、2010年的旱灾中奋勇向前,战胜了凝冻和旱灾,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社会的好评,特别是2010年的抗旱救灾工作得到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政府网、金黔在线等媒体的相继报道。我镇在年终综合目标考核中,2006年获得全县二等奖、2007年获得全县三等奖、2008年获得全县 等奖、2009年获得全县三等奖、2010年获得全县三等奖的好成绩。(最好不要这一段了或者修改为:五年来,全面完成县委、县人民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各综合目标考核中均取得可喜成绩。)

二、镇域经济不断发展

1、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各项指标圆满完成。五年来,镇党政班子紧紧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组织动员和引导全镇上下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006年至2010年,全镇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经济指标实现年均增长15.21%、8.91%、14.13%。

2、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综合实力全面提升。五年来,我们紧扣发展这一主题,用发展聚人心、树形象,呈现出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良好势头。一方面,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紧紧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效利用“........〃.....60公里山区特色生态高效农业开发区” 建设项目和“两高”“一铁”及昌明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逐步打造旅游、观光、赏花、品果、养殖于一体的农业乡镇。另一方面,加大项目争取力度,重点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重点加大了人畜安全饮水、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农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和顺利实施,其中年增长1500亩以上的有机茶园已进入采收阶段,2.5万亩的速生林项目长势喜人。

三、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山、林、水、田、路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围绕道路建设、水利整治、校舍危改、基础产业、社会事业各个方面,大力争取项目资金投入,取得了可喜成绩。抓好村级道路硬化,从2006年开始,通过争取和整合各种资金,共硬化道路13条、3.5万平方米。顺利完成投入960万元的农发项目。按时完成2010年投资177.6万元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投入550万元的文江和古城人畜饮水工程已投入使用。通过协调“贵广”高速铁路项目部投入260万元的文江连心桥工程即将竣工。投入300余万元的黄土大桥已开工建设,实现了村寨道路硬化85%以上。

2、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奖扶政策全面落实。全面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了基础工作,规范了收费项目,加大计划生育经费投入,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及计划生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服务水平。针对我镇计划生育工作的严峻形势,镇党委、镇政府审时度势,进一步健全制度,强化责任,夯实基础,顺利通过各省、州、县的检查验收。五年来,全镇人口出生率保持在13.26‰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在94.58%以上,多孩率在0.58%以下,手术落实率在85%以上。同时,全面落实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采取公平、公正、公开评议等方式,把奖励扶助金及时发放到位。推行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倡导少生快富奔小 康思想,切实转变了群众的计划生育观念,全面认真落实“双降”目标任务,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3、综合治理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始终把确保一方平安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来抓。逐步加大对综治工作经费的投入,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活动,强化公民法律意识,“平安镇(村)”创建工作成效显著。进一步完善了司法、政法、治保调解等一系列防控体系,强化管理;打击违法犯罪和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确保了黔桂铁路和“两高”建设的顺利实施。加大了对非煤矿山和道路交通安全的整治力度,每年对镇内的非法矿井、采石场进行地毯式的清查,没收非法产品和作业工具,对盗采人员移交司法机关严肃。加强对“黄、赌、毒”的整治,重拳出击取缔了新场街黑网吧,严肃处理涉毒人员。确保了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为打造平安、和谐........奠定了基础。

4、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各项工作齐头并进。五年来,学校办学条件、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明显改善,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两基”顺利通过验收。五年内新建了坤主王小学教师宿舍、黄土小学综合楼、........中心校综合楼、猫耳井幼儿园。文江村柿花树和猛安村掌虎坝校点。新修了镇文化站和卫生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参合金自筹金额居全县之首。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的五年,是镇党委带领全镇人民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五年;是排除一切困扰,战胜各种困难,工作取得新进展、产业取得大发展的五年;是各项改革不断深入,镇域经济加快发展的五年;是发展势头明显好转,城镇面貌突出变化的五年;是全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位代表、广大党员干部和全镇一万四千多人民群众团结努力、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镇党委对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对各位代表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并通过你们向全镇10个基层党组织和战斗在农村第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及所有关心........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镇财力有限,资金筹措困难,创建规模产业基地难度大;二是由于地理位 臵的特殊性,小城镇建设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三是经济发展后劲虽足,但产业化水平较低,种养业科技含量不高;四是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的薄弱环节,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五是一些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六是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项目难以推进,影响了........的对外形象。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工作

今后五年,是“十二五”规划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五年,是推动我镇这个特殊的地理区域工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五年。搞好这五年的工作,对于全面建设、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意义重大。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创新发展思路,强化工作措施,有效发挥“143”区位优势(“一水四线三区”,一水即文江;四线即922县道、黔桂铁路、贵广快速铁路、厦蓉高速公路;三区即........昌明经济开发区、移民搬迁项目 区、........〃.....60公里山区特色生态高效农业开发区)推动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今后五年........镇党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优环境、强基础、兴产业、促发展”为战略,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发展园区建设为重点,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手段,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提升镇域经济综合实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执政能力和工作推动力;进一步壮大支柱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普及惠民工程,促进城镇建设上水平,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全镇GDP达2.5亿元以上,财政收入达6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900元以上,工业总产值达5238万元以上,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农村人口参合率达到95%以上;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控制在1%以下;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率达到100%,90%的基层党组织达到“五好”标准。人民 生活总体上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优化环境,推动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从一定程度上讲,优化经济环境就是生产力。今后五年,我镇要把优化环境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要强化农村政策法规宣传教育。着力解决群众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让人民群众明白优化环境与发展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把群众思想统一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就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高度上来,形成人人加入整脏治乱工作的良好氛围,全镇60%以上的村寨实现民居包装。二是要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利用村支两委换届的契机,配好配强村级班子,坚持公开、民主、合法、择优的原则,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选进村支两委队伍,为村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夯实基础,促进基础设施体系合理布局。

1、优先发展农田水利。结合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抓好我镇水利工程普查摸底工作。对全镇所有水库的维修加固进行立项并全面治理;搞好山塘河坝水利工程的维 修;抓好全镇范围内的水渠整治;确保农业生产用水和人畜安全用水。

2、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结合园区建设和古城旧貌建设完成........小城镇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挖掘古城文化,尽全力恢复古城原貌,发展旅游业。结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进一步完善........镇村寨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寨道路硬化率达95%以上。

三、调优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增收。

1、稳定传统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紧紧抓住........〃.....60公里山区特色生态高效农业开发区建设,稳定水稻、玉米、油菜三大传统主导产业,确保粮油安全的基础上,加快农业产业提质升级,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区域布局,集中发展专业化、区域化、特色化的优势产业。重点发展花卉、剌梨、茶叶、蔬菜、大鲵养殖等产业。确保年平均发展速度为花卉300亩、剌梨1500亩、茶叶2000亩、蔬菜2500亩、大鲵养3000尾以上,至2015年实现花卉种植2000亩、剌梨种植10000亩、茶叶18000亩、蔬菜7500亩、大鲵养16000尾以上,确保在满足因开劈 “两高”“一铁”“一区”(........昌明经济开发区)市场的基础上,打入“两广”和省会贵阳市场。

2、落实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收入。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民致富能力;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或向第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和劳动力就业转移。进一步优化返镇农民工创业环境,鼓励和引导积累一定资金、掌握一定技能的返镇农民工自主创办各种实体,引领群众致富。

3、推行农村综合改革,促进产业规模发展。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推行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组织;组建茶叶、花卉、红米、剌梨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构建与外界进行农业技术交流与产供销一条龙合作的平台,为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统筹兼顾,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1、发展教科文卫事业。着力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实际出发,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完成........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任务,全面提升办学条件与教 学水平。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级卫生体系建设全覆盖。建设各村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农民健身工程等文化活动中心,繁荣农村文化生活。继续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政策,力争农民参合率达到100%,让党的惠民政策真正惠及民生。

2、创新人口计生工作机制。坚决按照“双降”的目标要求,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4.5%以上,积极探索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机制,进一步强化“以村为主、村民自治”工作机制,抓好“两术”和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宣传“少生快富”思想,推行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继续降低和稳定低生育水平,确保在省、州、县计划生育工作评估排名中,进入“先进”行列。

3、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一是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坚持打防结合的方针,深入开展扫黑除恶、禁赌禁毒扫黄等专项治理。建立健全镇、村、组三级安全防范和社会矛盾调解网络,强化安全责任追究,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进一 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依法按政策及时妥善解决群众诉求,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特别要妥善处理中马长青园区土地征用、拆迁安臵、山林水势纠纷、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高度重视并处臵好群体性事件。三是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开展专项整治,突出抓好非煤矿山、烟花爆竹、道路交通、食品药品和重点领域监管整治,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四是关注民生。重点关注五保户、特困群众和孤寡老人的生活,在低保评定、社会救助等保障机制中切实保护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五、创新机制,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行党务公开,扩大基层民主;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勤政型、廉洁型、节约型机关;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继续深化农村基层组织“三级联创”活动,把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成为机关干部联系群众、为民兴办实事的载体与平台。充分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向上级争取实施全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民主选举、民主 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政务财务公开。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搞好村支两委换届工作,配好配强村支两委班子;做好干部的培训工作,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努力做好党员发展和后备干部培养工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加强在职干部的教育管理和考核工作,探索建立制度与教育并重的监督体系,建立干部监督考核机制,突出抓好党政班子和干部作风的监督,积极探索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打造优良的党员干部队伍,确保全镇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管理办法 篇7

1监测资料收集的注意问题和建议

在建设项目竣工后的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监测工作中需要收集充足的资料, 方可展开后续工作, 相关的建设项目的技术资料等是直接关系能否妥善开展环保验收监测工作的直接因素, 必须保证其真实、完整、齐全和有效。一般在资料收集中主要收集和关注以下资料。

1.1收集建设项目过程中对环境影响的相关评价文件, 包括环保行政部门对于该项建设项目审批的情况, 还包括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对于环境评价影响的审批意见。

1.2该建设项目在建设之前初步设计的关于环境保护的文件资料。

1.3该建设项目建设的具体的地理位置和相关地图。

1.4该建设项目在建设时的总体平面布局图纸, 包括其关于环保的设施设计图纸以及周边的环境布局和具体管线, 若最初的设计图纸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有过变化, 则应当注意按照建设完成之后的总平面布局图为准。

1.5该建设项目建成后的生产工艺流程图以及有关环保设计防治污染的工艺流程图, 此外还有建设项目的实际生产内容和性质, 包括其规模和生产工艺对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过说明的批复资料。

1.6在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有环境工程监理持续检查和出具的文件资料。

1.7在建设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的各项支出记录资料。

1.8建设项目相关的企业进行三废处理的合同和文件, 包括其在建设过程中关于环境管理的制度规定、操作规则、人员具体配置等书面文件。

2监测现场查看的注意问题和建议

简而言之, 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现场查看其实便是对收集资料的核实和审查情况, 需要确认该建设项目对环境造成影响的评价和批复情况进行勘察;对三废实际处理情况以及其排放进行确认;对周边的环境和敏感目标物进行确认和调查;对该建设项目工程的实际环保设施运行进行确认;对于环保风险管理的应急设施的实际放置和使用进行核实等。一般在现场查看时的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2.1在实地勘察时, 要对应收集的资料确定项目工程的建设情况, 包括其建设的性质、目的、规模、所在地以及其生产工艺流程和产生的污染, 与生产和环境有关的一系列要素包括设备、人员等均需要进行检查确认。

2.2确认环保设施实际运行情况时, 要特别注意三废的排放情况, 尤其是废水的处理和去向, 对于其环保设施需要检查其实际对于废物的处理情况, 包括环保设施处理时涉及到的工艺、流程、效果、实际投资和工作原理;还要检查环保设计运行过程中的工作人员的相关记录情况以及观看其日常操作的顺序;此外还要查看其废物排放的监测点的位置、指标, 以及监测仪器的相关情况, 确定是否合乎国家标准。

2.3对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和现场查看时要确认对于周边环境有无影响, 包括是否对居民生产造成的影响和造成的污染纠纷情况, 同时要检查环境事故应急措施是否到位和准备是否完善。

2.4在调查的过程中, 应当按照现场查看的标准执行, 不能随着企业走, 对于验收合格的项目予以通过, 对于查看不合格指出其存在问题, 并要求其及时予以整改, 同时若发现重大的环保问题应当向负责环境保护的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汇报。一般若出现以下情况需要进行更改和报告:工程项目建设没有通过环保行政部门进行批复;环保部门批复通过但是现场查看发现对环境产生影响, 以及评价文件没有准确预测出实际的影响情况;在实际建设中环保项目未按照实际批复文件落实到位的;现场建设未按照实际工程项目批复文件进行实施或者环保“三同时”执行不到位。

3监测生产工况核查和注意事项和建议

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监测生产工况核查时, 需要保证工况稳定和实际负荷达到75%以上情况进行, 同时要从两个方面综合把握其工况监测情况。

3.1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工况进行监测

在对生产工况进行核查时, 不能仅仅通过其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产量确认生产工作的实际情况, 重点应当监测在实际的整个生产过程中由主要的生产设备加工生产产品中的情况, 还包括其生产工艺和排污的主要的设施实际工况。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的全生产过程的工况监测需要确认生产工序和成本生产的配套情况, 尤其是半成品加工为产品所消耗的情况均会造成工况核查的不一致等问题, 因此需要依据现实情况对应分析。

3.2对于污染物处理设施工况进行监测

对于污染物处理设施工况监测时主要针对实际数据和监测设施进行工况确认, 例如在某一建设项目工程的废水处理设施工作进行监测时, 若其处理设施的污水处理能力为60t/h, 应当重点检查该污水处理能力是否与实际生产设施能力所配套, 同时若企业进行了污染物处理设施改善, 提升其污水处理能力和效率, 需要对其工况进行实时监测, 确保其设备改善后运行的稳定性, 检查其处理的最终效果。要确保污染物处理设施运行数据真实性、准确性以及与实际对应性。

4监测仪器的注意事项和标准

在建设项目环保设施验收监测中, 监测仪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标准与否关乎最终实际的数据, 只有准确、标准的监测仪器才能保证最终监测结果的可靠和准确。所使用的仪器需定期进行检定或校准, 在实际监测仪器使用前需要对重要参数进行标定。

4.1气体分析仪监测仪器的标定

在进行气体分析前需要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 首先要确认其运行状况是否正常, 一般会按照国家标准气体作为对照气体对气体分析进行标定, 再确认好气体分析仪器后的准确性后方可投入使用, 一般气体测试仪器用标准气体校准结果如表1所示。

4.2气体采样设备流量仪器的标定

气体采样仪器也是环保设施验收监测仪器中必备的设施, 一般不同的校准仪器其校准流量值不同, 其中实验室常见有两种流量校准器, 分别为孔口流量计和皂膜流量计, 分别用于中流量和小流量气体采样标定, 具体如表2所示。

5结语

为保证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监测结果的真实、有效性, 在其验收监测过程中一定要依据标准, 注意重点事项科学合理的展开验收监测工作, 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章制度, 确保最终的监测结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梁继荣, 陈学玲.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科技风, 2013, 05:174.

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管理办法 篇8

一、建立城市区域环境综合管理标准刻不容缓

(一)区域环境综合标准是避免环境管理缝隙、消灭环境问题死角的关键

现代国际化城市科学管理应该有一套由行业标准与区域标准结合的标准体系。行业标准体现了行业管理规律的专业性特征,具有技术和专业指向。区域标准是属地职能部门根据区域管理实际和市民的需求,整合各类行业标准而制定的,具有解决问题指向。城市环境问题具有综合性,难以完全用单一的行业标准来包含。因为,第一,行业标准过于注重作业与管理的规范性,容易产生“一刀切”现象,造成各行业标准之间落差大等问题。第二,一些行业单位缺乏制定环境管理标准的能力,导致环境标准的缺失。第三,行业标准容易受行业自身发展利益的影响。比如,公共建筑向市民开放卫生间的要求标准,必须由上级部门和属地制定监督检查和运行维护标准来支持。区域标准以解决区域环境综合问题为导向,以兼顾管理资金、资源的优化平衡及实现管理范围全覆盖和无缝隙为原则,可以避免行业标准的不足。因此,由纵向的行业标准与横向的区域标准结合,可以实现城市环境管理的无缝隙、全覆盖。

(二)目前城市管理行业标准健全,区域标准空缺,导致环境精细化管理难以落实

2000年以来开始的政府机构改革突出了城乡一体化和专业化分工,促进了城市管理各部门作业、管理和技术标准的完善。但是行业标准的制定更多强调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人员经费定额要求,而对行业管理责任和管理效果却体现不够。由于城市管理专业化改革后市、区、街道的统筹管理功能弱化,以属地管理为核心的区域标准还没有形成,属地在环境管理中依据行业标准进行管理。

目前,行业和部门标准对解决区域性环境问题支持不足。一是同一个问题不同行业管理标准要求不一致;二是对综合性问题的解决缺乏有针对性的标准支持;三是现有标准框架下缺乏应对和解决环境新问题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变通性。使属地难以依据行业标准分解责任和开展工作。区域标准空缺使得行业管理标准难以落地,属地管理粗放化,环境问题死角难以消灭;只能借助一些重大活动的契机,在运动式的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加以处理,过后又出现反弹,无法形成环境管理的长效机制。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建立区域环境综合标准来解决。

(三)以“精细管理”为契机,研究完善区域环境综合标准

要充分发挥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的工作职能,组织区县、行业部门,在环境建设专家团的参与下,研究整合各行业管理标准,分区、分类、分层制定区域环境综合管理标准。属地环境管理责任部门全程参与标准制定,能够使标准更符合属地精细化、全覆盖、无缝隙管理要求,同时,也加深属地责任部门对标准的理解,便于后续实施。区域环境综合管理标准的类型包括主要大街环境标准、重点地区环境标准、街巷胡同环境标准、大院环境标准、社区环境标准、老旧小区环境标准、城乡结合部环境标准、河道流域环境标准等。标准内容涵盖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市容环境、秩序环境、生态环境等各个相关领域。

二、强化区域环境责任制是城市环境建设的关键

(一)要紧紧把城市环境问题同直接责任主体的责任相挂钩

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的基础是落实环境管理责任。目前产生的环境问题有的是规划不当、建设管理缺位带来的末端管理问题,有的是市政、公用、环卫、交通、园林、绿化等公共管理服务不到位带来的属地管理问题。这里面既有主体责任不清、存在责任边界缝隙和责任交叉的问题,在制度安排上留下了部门间相互推诿的口实;又有实现精细管理所需要的科学的时序安排、联合行动和统筹控制机制缺失的问题。过去的环境整治多由部门主导,往往突出了解决部门行业职责内的问题,而忽略了属地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与综合性,规避了可能触及的深层次矛盾。结果,部门各行其是,行业管理责任难以落地,环境问题的解决难以真正落实。

(二)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提高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效率

属地是城市环境问题的发生地,是处置环境问题最快捷、最有效的环节。属地管理是实现精细化、无缝隙管理的关键。属地管理责任到位,将提高环境管理的效率,最大程度减少环境问题的影响。但目前属地环境管理职责定位不清,既缺乏足够的直接管理资源,又缺少协调调度行业部门管理力量的必要权限,还缺少对行业部门的监督反馈机制。可以说属地管理是北京市多年强调,但一直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完善属地为主的责任体系是实现精细化管理、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环境管理的关键。目前北京市环境管理相对较好的地区,主要经验是在落实属地责任制方面进行了突破与创新。因此,需要以“精细管理、美化市容”为契机,完善属地作为第一责任主体的制度体系。

三、抓好城市精细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第一,明确属地为城市环境管理第一责任人,建立属地全权、全时、全管、全责的职责权力体制。研究职能部门权力下沉的体制机制,建立属地对职能部门的责任倒逼机制,整合现有管理资源,为属地提供政策法规、人员、资金、网格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实现管理责任与管理权限的对等。

第二,完善属地落实城市环境管理责任的工作制度。建立属地开展自我监督和环境问题及时处置的管理制度,落实各行业部门在环境维护、作业、管理、监督、执法各个管理环节的责任机制,明确属地实施环境管理统筹协调的重点是实现日常管理无缝隙,强调属地管理绩效评价标准是环境问题的解决率和发生率。促使属地把解决深层次问题作为环境管理的突破重点。

第三,研究建立以区域环境建设考核为基础的城市环境综合考核评价指标,开展区域环境建设指标性考核评价。要积极研究抽取城市环境建设的指标,用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引导性的指标引导城市环境建设,城市环境考核评价指标,指标要以点带面,不宜过多过细。要便于管理和实操,要能充分调动区县自主管理的自觉性。通过指标性考评,实现城市公共环境基本管理标准与分区分类特色管理标准的有机结合,城市环境建设效果考核与环境管理效能考核的有机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区域环境建设管理投入水平的有机结合,提升社会公众对城市环境建设的满意度。

上一篇:冬日的夜,好冷美文下一篇:多愁善感的反义词及近义词是什么_释义及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