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起点为话题的议论文(精选14篇)
以起点为话题的议论文 篇1
人生是一次漫长的旅行,每一日都是一个新的起点。
夕阳安静地落下,让烦恼和忧伤跟着它一起沉下地平线,因为明天的黎明又将是一个新的起点。
跟着落日一起消失的还应该有那些喜人的成就和荣耀居里夫人夜以继日地工作,尽管她已多次获得诺贝欠奖的至高荣誉,尽管她的价值已得到世界的肯定她安静地将身上的光环卸去,放下怀中的鲜花,稳步向前她明白,荣耀只属于昨天,新的一日又是新的一个起点。
放下肩上的包袱,悲伤痛苦,或是光辉荣耀,轻装上阵,开始新一日的旅程永远记住,新的一日是新的起点,不让昨天羁绊你追逐的脚步。
不要担心或是忧虑今日的无限好的夕阳已沉沉坠下,不要因美好的暂时褪去而恐惧,因为明天又将是一个新的起点正如“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正如“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只要有心,什么时候都不晚,只要进取,明天就又是一个充满机遇的起点。
不要埋怨今天的时光太匆匆,不要埋怨今天你还距你的梦想太远,明天便是新的起点,有着新的机会,有着新的奇遇在等待你。
海子沉重的悲伤让他在山海关的风中,将生命丢弃在了冰冷的铁轨上,方仲永的不思进取,让他过人的.禀赋天资被时间消磨殆尽朋友啊,不要羁绊,满怀憧憬地上路吧,每一日都是一个起点,也许明天,你会找到新的满足,也许明天,你会看到更美的风景。
人生何尝不是一次旅行,新的一日何尝不是一个充满未知的希望的起点!
以起点为话题的议论文 篇2
建筑中存在很多矛盾的东西, 这种对立矛盾的东西不胜枚举。从职业角度出发, 作为一个建筑师, 都希望依靠建成建筑留下自己的名声, 毕竟作为一种独特的“精英职业”, 要想在这个行业中立足, 光有一门好手艺是远远不够的。
然而, 与画家、文学家、电影导演等文艺创作者相比, 建筑师似乎或多或少要多那么一些社会责任感在身上。这大概是因为建筑的实际建成要涉及繁杂的过程和庞大的相关人群, 以及长久的使用年限, 因此不像许多现代艺术那样可以依靠一种“瞬间”的快感来作为卖点和吸引人的要素。
那么, 在这种背景之下, 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援建建筑”, 似乎更加值得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建筑师自身的思考。因为它本身蕴含了上述的那种矛盾——援建更多的是一种无名奉献, 不以获奖为目的, 不以留名为宗旨, 而它又切切实实在服务于人, 这实乃建筑最崇高的出发点。
或许一个“成功”的建筑师, 并不仅仅要求能够展现自我意志, 同时还要在各种矛盾的取舍中游刃有余。所谓“虽屈伸无常, 所因时异” (《后汉书·班固传》) , 建筑师的角色也就是这么个介于自我和社会之间的人物。
在过去的两三年中, 工作室接受的项目类型和内容越来越多。这里展示的主要是工作室最近的五个援建项目, 其中三个来自于“5·12”汶川地震之后对口援建项目, 一个援疆项目和一个援藏项目。除了“援建”这个共同的核心词以外, 地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也是我们设计中所思考的共同的核心议题。
当然, 由于项目性质不同, 我们对于地域性的回应和设计策略是各不相同的, 在援川项目中, 绵竹当地的民居和年画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援藏项目中, 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藏式建筑的传统用色和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细部特征上, 但是并不期望完全照抄“仿制”一座布达拉宫或者大昭寺;而在援疆的改造项目中, 我们又采取了保留原来的村落肌理的策略, 并加入一些新的元素进去, 使城市的空间形成一种“编织”形态, 充分回应原有的建筑。
可是, 地域性到底还是一个模糊不可清楚界定的事情。不仅不同的设计人员之间有不同的认识, 当地人和外地人也有不同的认识。除此之外, 援建项目由于政府的介入, 必然带有政府承建的特点, 既不同于刘家琨的“再生砖, 再生屋”, 也不同于谢英俊的“协力建造”。如果说刘、谢所强调的是经济性、适应性, 那么政府承建或许强调的是实用性、示范性。这里其实带来了一个新的困难, 这也是“地域性”本身所蕴含的矛盾——地域的不可复制性。
援建项目的设计往往受制于设计周期, 可是为了追求设计效果所耗费的精力却并不少。建筑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性”和“实用性”的这一固有矛盾在“援建建筑”这一特殊的类型中得以放大突出, 而对建筑师的更大考验也蕴含在其中。每次接受这样的项目, 我们都希望能设计成属于“当地当时”的一座建筑, 因此考量建筑的“地域性”就成为我们设计的最初出发点, 依靠对当地建筑的调查研究, 形成我们对方案的构思和基本建造方式, 也最终影响我们对建筑的深化和细部推敲。
需要说明的是, 对于地域的思考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在形式的层面上, 而应该更多地反映出当地的人文习俗、城市肌理和建造方式。
援川项目——四川民居的启示
“5·12”汶川地震后, 工作室进行了三个对口四川绵竹板桥镇对口援建项目, 这三个援建项目分别是板桥镇小学、板桥镇卫生院和板桥镇幼儿园。这些建筑基本都位于四川的集镇中。成都周围的小城镇, 民居大都形成聚落, 疏密有致, 结构轻巧, 人们注重户外的生活, 因此檐下空间、院落空间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 高低错落的坡屋面也给人以格外深刻的外观印象。
新设计的三座建筑自然就采用了这种成都平原上常见的坡顶建筑, 但在设计中, 我们试图使坡顶元素有新的变化。小学建筑较大, 我们将平行的坡顶打散、成组布置, 形成一定的韵律感;卫生院的坡顶强调纵横交错, 入口的屋脊处将两个坡面拉开, 赋予传统坡顶以新的表达形式;更有意思的是幼儿园的坡顶, 我们原设想是将坡顶一直延伸到地面 (后由于安全的原因, 在靠地面处改成了构架) , 使建筑的“第五立面”成为造型的主要元素。
绵竹当地的年画富有盛名, 艳而不俗, 是当地民居外墙上一种重要的装饰内容, 我们在外墙设计时刻意“留白”了一些地方, 供当地用户作“第二次创作”, 实践证明, 效果相当不错, 幼儿园外墙上后来绘制的年画, 既营造了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活动场所, 也给建筑增添了靓丽的色彩。
较为可惜的是, 我们原来给建筑设计的一些外墙材料, 如竹墙、清水砖墙等, 后来在施工中没有得到实现, 但我们从一开始强调的院落、坡顶和构架等基本要素, 还是在这组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援藏项目——藏风建筑的探索
2011年工作室开展了江苏对西藏达孜的援建项目——西藏达孜工业管委会办公楼。这是一幢现代功能要求的办公楼, 场地四周开阔, 几乎没有什么限制条件。当地政府和援建单位提出的要求是:藏风、现代、文明。
印象中西藏高原的碉楼建筑, 敦实而凝重, 色彩亮丽,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与现代化办公楼要求的明亮、简洁有着一定的差距, 我们在设计中努力想寻找这两者间的共同之处。因此建筑的外观在再三推敲后, 采用了传统碉楼形式, “三段式”的比例符合藏风建筑, 并在色彩上与当地建筑一致。
传统碉楼是封闭的, 外墙很少有大面积的窗洞, 为满足建筑的使用要求, 我们在不损害外形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在外墙上开了组合式的长窗、角窗, 更有特色的是, 我们结合藏式建筑平顶的特点, 在中庭设置了大面积的天窗, 使新藏式建筑的内部空间更为明亮而通透。
援疆项目——北疆肌理的呈现
去年工作室还参加了一项对口新疆伊宁的援建项目——新疆农四师62团安置房设计。为这个项目所做的前期调查中我们看到, 近年来, 在当地住宅项目建设中, 很多住宅楼受内地的影响, 已丧失新疆建筑原有的风格特色。
规划设计的范围有1.6平方公里,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住宅杂处其中, 当地想开发成网格状的住宅楼盘, 我们在调查后认为, 体现地域的特色不光在单体, 总体上也应与原来的城市肌理相呼应。为此, 我们提出了“编织城市”的概念, 保留了原来地块中两条斜向的道路。该规划获得了201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保障性住房居住区规划设计一等奖。
在单体设计中, 结合这块地的特点, 我们希望形成一种“混杂”的风格, 既有新建的, 也有改造的, 既有浓郁民族式样的, 也有汉地别墅, 两者交融, 形成具有北疆特色的一个生活居住区。
结语
回首GKStudio这些年的援建设计工作, 不难发现:这几个项目各有特点, 但又有一条明晰的脉络贯穿其中——即我们一直在设计中强调的“设计的研究”和“研究的设计”。
设计的研究:不论从援川工作中对于地震灾害预案的积累;援疆工作中对于场地文脉的寻觅、建筑改造模式的总结;还是援藏工作中对于藏族文化的建筑符号探寻都体现了工作室对于设计方法的关注。真实项目有很多限制, 最终能实现的往往和最初构想有出入。这三个项目, 我们努力追求建筑地域特色的呈现, 但又尝试着用不同方式来实现:援川工作中, 针对当地地域特色的坡顶和院落空间提炼、重构;援疆项目中, 通过“织补”场地文脉的方式回应场地;援藏工作中, 工作室对于“藏族建筑原型”的案例进行研究从而发展出最后的方案。通过以多种方式解读地域特色, 使工作室成员们在“设计的研究”过程中, 实践设计的同时又能在设计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研究的设计:工作室在设计这些项目时, 同时也在进行着实地调研、读书汇报、案例分析、设计头脑风暴等等, 因为分析的过程也就是研究的过程。在援川项目中, 我们曾开展过对于“是否将学校建成‘最安全、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就必须不计成本?”的研究, 由此引起了工作室对于援建建筑经济性以及材料、施工等等方面的关注, 工作室成员在这个过程中都加深了对于相关概念的理解, 受益匪浅。
以能力为起点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语文考试;方式;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146-02
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是学习专业技术的,但并不是说文化课不重要。由于职业教育的现状和长期的历史原因,导致一些教师和学生片面重视专业课而忽视文化课。面对这种状况,我认为采用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考试方式,以此促进教学,应该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在此就职教语文学科考试方式谈一些看法。
一、职业教育语文教学考试的现状
语文学科在一些学校已经沦为了可有可无的“鸡肋”。语文学科不受重视固然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语文学科本身和语文教师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职业学校语文教改的步子迈得很慢,语文教师教得吃力,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逐渐消退,原因何在?我归纳为以下两点:
首先,试题形式机械呆板,既不能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不能正确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由于客观题的引入和兴起,现在职校语文试题日益机械化,选择题和判断题几乎占试题总量的60%。这些试题的最大特点是答案的固定性,用它考查学生的记忆力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考查语文其他方面能力却很不科学。正是由于这类题的大量出现,增大了学生失分的偶然性,往往语文能力强的学生不一定考得好,语文能力差的学生却由于偶然的机会考了高分,使学生产生了“考试恐惧”。这是其一。其二,试题的机械性限制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考及格和考高分就是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学生平时不注重语文阅读,不注重积累,整天沉迷于死记硬背知识点之中,用机械的方法学习语文,语文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素养的形成成了一句空话。其三,试题的机械性掩盖了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的差别。现在有的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考试顺利过关,就让学生把练习册上的题目反反复复地做,让学生把练习册上的“知识点”记牢。更有甚者竟然让学生背题目和答案,无须讲究课堂教学水平和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素质的高低对教学和考试没有影响,有些素质不怎么高的教师“教学成绩”反而很好。
其次,考试结果呈现的所谓“繁荣”客观上阻碍了职校语文教学改革。现行考试模式不能正确反映职校语文教学的真实情况,掩盖了学生语文能力的真相,掩盖了素质教育和机械操作教育的区别。有这样两个教师,一个每堂课都精心创设合理情境,把学生带进语文艺术天地,让学生走进文本,倾心阅读,因而学生语文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他的学生却因为没有死记硬背知识点,考试成绩总不理想。另一位教师,上课就是讲练习,对答案,甚至连课文都不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阅读,只把知识点告诉学生,让学生死背,结果学生每次考试都得高分,这种现象令人费解。
从学生能力发展的长远方向去思考,我认为过去这种“压迫式”的考试方法已经行不通了,这是与我们一直追求探索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的。
二、设计一种科学的考试方式 机遇与挑战共存
面对这样的局面,改变势在必行。新课改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它可以使得语文教学走出一贯的文本教学和应试教育模式,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让学生不再厌恶语文课,教师也乐在其中,学生还能学以致用,发挥最大的潜力,将语文学科的魅力发挥到前所未有的极致。但是挑战也是存在的,因为毕竟现在的教学方式还比较陈旧落后,教学设施和教学对象素质的参差不齐,都对改革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所以最简便的方式就是从课堂的效果验收场所:考卷上进行改革,是最切实有效的方式。
我认为寻求一种教为合理的试题形式应是可行的。遵循这一原则,职校语文考试试题分类分为“积累 运用”、“阅读理解”、“写作”三个部分较为合理。三个部分试题题型以主观题为主,目的是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当然,难度应适中,难度系数大约0.70~0.75左右,保证大多数学生能考好。
我们的学生毕业出去走上社会绝大多数都是工人,他们不需要有多么深厚的文化底蕴。上班的时候,不会有客户要求他先背诵唐诗宋词才开始谈合同。更不会让他们翻译一段文言文然后才开始谈业务。他们需要的是能力,而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养成,必将对他们将来的创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所以在有限的学校学习生涯中,我们语文教师首先应该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而“积累 运用”、“阅读理解”、“写作”三种方式最能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理解、筛选、概括、写作、分析等语文综合能力。平时的教学过程和最后的考试中,都应该以这些为目标和标准,去展开教训工作。切实对孩子的将来负责和服务。
“积累 运用”主要可以考查学生对“音、字、词、句”等小语素单位的掌握情况,尽量杜绝选择默写这类过于机械的题型。例如:不用选择题的形式让学生判断对错,给出一小段文字,其中有五个生字给出了注音,要求学生根据注音写汉字。这样就可以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得分,避免选择题造成全对全错的偶然性。
“阅读理解”考查学生阅读能力,这一部分题型应全部采用主观题型。考查学生的筛选概括分析归纳等能力。而“作文”则应贴近他们所学专业和生活。我认为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应用文写作和一般作文。应用文写作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和将来工作实际,着重考查“通知”、“请假条”、“求职信”、“总结”等文体的写作。一般作文主要采用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形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话可写。
以起点为话题的作文 篇4
忘不了蒙蒙细雨中你递一把伞的情谊;忘不了军训中你倒一杯水的友谊;忘不了军训中你洒水震灰的师谊。一个月的生活,一个月的相处,一个月的凝聚,是那样的难舍难分……
我背着沉重的书包,沉着脚步,来到了我的新教室。一眼望去,全是陌生的面孔,我禁不住眼泪的偷袭,落叶的飘絮,心里裂出一道深深的沟壑,这也许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代沟”。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我无法适应新的一切。沉重的包袱厚厚地压在我的肩上,我开始自闭,自寻烦恼。每天面临的学习任务似泰山一般,做不完的题海,听不懂的深奥,学不了的知识,握不住的学习方法,我无法调控自己。
天是那样蔚蓝,依然还是那“天”,那“云”,那“情”。
在那一刻,我们从起点走向了分道,带着自己的梦想开始创就自己的蓝天。
一天,两天……时间渐渐过去,我的心思渐渐静下来,也渐渐在寻找那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梦想,即将绽放,三年也会很快过去。三年内,我们还会经历班与班的分离;三年后,我们又会经历省与省的分离;七年后,也许想要寻找的身影都会蓦然消失。上天就是这样捉弄人,一时之别,却变成了一世之别。人与人的缘分短暂,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呵护,去珍惜。
不管以后道路有多长,我们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信念,自己的选择,带着梦想远航,带着希望放飞,带着知识遨游,带着那永不言弃的情走完这段属于自己的人生。
人生之路漫长,辉煌却是自己的历史;朋友之情难忘,珍惜却是自己的选择。抓住现在,放飞梦想,走向未来,是我们每个人必有的经历。
以起点为话题的高中作文 篇5
小树在阳光雨露的呵护下渐渐变得粗壮挺拔,秋儿在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渐渐长大。
秋儿是个羞涩的女孩,做什么事都要母亲陪在身边。到了上学的年龄,秋儿不愿意去,但母亲说文化一定要有,所以,义无返顾地把她送进了校门。那里有很多陌生的面孔,秋儿很害怕,下课之后就躲在墙角掉眼泪。好心的老师就给她讲有趣的故事,母亲也让秋儿变得勇敢些。秋儿还是哭,但比以前好了许多。
小树又长高了,秋儿也长高了。她早已不再像小时侯那样哭鼻子了,但秋儿却常问母亲——父亲在哪里。每每此刻,母亲总是不做声,最后就告诉秋儿记住她是妈妈的女儿就足够了。秋儿长大了,也懂事了,她就不再多问。可她隐约明白了,她也许没有父亲。
时光荏苒,秋儿已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母亲总是微笑着看着自己的女儿,她时时以自己的女儿为自豪,因为秋儿不仅成绩好,尤其是文学创作很突出,她的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每次,秋儿把奖状拿回来,母亲都会激动得流下眼泪。
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母亲病了,而且很严重。弥留之际,母亲交给秋儿一封信,秋儿拆开她,那张纸已被母亲的泪水浸透:“秋儿,妈妈知道上天要将我收回了。唯一放不下的就是你,从小到大,看着你健康成长,我很欣慰。秋儿,你过早地懂事,从不追问父亲的事。秋儿,哪有没父亲的孩子呀。你有爸爸,当年他嫌弃你是女孩,离开了我们。那时,我很绝望。可看到你天真的笑颜,我决定自己将你养大。秋儿,我要走了,不能给你做早饭了,不能给你补书包了……你要学会照顾自己。秋儿,记住绝不能放弃生活,那是懦弱者的表现。妈妈的生命已到了终点,你却站在起点上。秋儿,你要学会坚强。妈妈会在天上注视你。”
出人意料的是,秋儿没有哭。没有母亲陪伴的日子,秋儿不哭。
以起点为话题的议论文 篇6
在一个新的起跑线上,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一切意味着重新开始,去接受同学发出的挑战,互相勉励,这样不是更美好、更精彩吗?
走进了一个新的学校里、我不再是那个不懂事的小女孩,我从一个幼稚的小女孩慢慢的走向成熟,走完了第一条人生道路,我又来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开始我新的`旅途。为我的明天创造一片辉煌的天空,为我的未来打造一座新的城堡,里面是我的知识宝库,里面也仿佛有我的对手在对我说:“进来啊,凭你的本事踏进这座城堡啊!里面有你想要的东西,有本事就进来啊!”一句句想魔鬼般的话语,吸引着我,让我有勇气走向光明大道,不惧怕眼前的困难,一步一步朝着那座一直吸引着我的城堡靠近。一步一步去接受挑战。
我们也许会遇到各种不幸,但是,我不会因为一点点困难而退缩,我要克服困难,这样我才能站在最高的山峰上,望着正在往上爬的人群,为自己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告别了以前的困难,但是却要面对新的困难,只要我们相信,努力就会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鼓励自己不断向前克服一切困难,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那时,你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是多么的漫长,多么的不容易。你便会自豪的为自己鼓掌,为自己而骄傲。
以起点为话题的议论文 篇7
山东海力实业集团是在原宁阳正大煤业有限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 而宁阳正大煤业有限公司又是在原国有企业宁阳县石屯煤矿的基础上, 按照《公司法》改制创建的, 至今已有37年的发展史。过去的正大煤业, 涉足的是单一的传统能源行业。公司拥有石屯、石桥两个煤矿, 企业规模小, 综合实力不强;长期单一产业的运作, 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开拓意识和创新能力十分薄弱。因此, 要想破解企业发展的问题, 必须首先打破企业员工传统思想观念的“瓶颈”, 统一思想, 形成合力。而要解决这一问题, 建设新型企业文化建设成为必由之路。
2 海力实业集团新型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海力实业集团新型企业文化的诞生和发展秉承了企业文化大概念的基本框架, 由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部分组成。
2.1 海力精神文化在企业文化体系中, 精神文化处在深层的位置, 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文化系统。海力精神文化基本内容包括:
(1) 企业发展思路:“以煤为主、多业并举、集团化运作”。 (2) 企业精神:认真观察、专注事业、追求变化、强力突破、升华境界、贡献社会、永恒发展。 (3) 企业发展目标:管理体系化、运行规范化、决策科学化、规划现代化、发展多元化。 (4) 企业经营理念:速度立足效益, 管理立足发展。 (5) 企业境界:放眼世界、永恒发展、开拓前进、永不满足。 (6) 企业宗旨:“发展经济、回报社会”。
2.2 海力物质文化海力集团围绕生产经营活动鼓励技术创新, 不断加强企业基础设施投入, 改善员工生产、生活环境, 加强载体建设, 丰富“窗口”文化等方面入手, 从而提高了企业整体文化水平。
2.3 海力制度文化海力集团从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形式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入手, 把精神文化理念融入到企业运行体制和管理机制中去。特别在管理制度方面, 企业先后修订、增补并完善了42项共167条管理制度, 逐步建立起了符合海力自身运行特点的全新规范制度体系。
2.4 海力行为文化海力集团从企业家行为、企业模范人物行为、企业员工行为三个方面入手构建企业行为文化,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着力打造企业优秀员工队伍风貌、团队精神、和谐人际关系, 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员工队伍素质。
3 新型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效果
大胸襟铸就大气魄, 大气魄拓展出大格局, 大格局托起大企业。新型企业文化建设逐步推进和不断深化, 成功地破解了海力实业集团面临的发展难题。
2003年6月, 集团投资金1.5亿元, 兴建了山东同创汽车散热装置有限公司, 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日本制造NOCOLOK氮气全自动温控氮气保护钎焊炉、德国SCHOLER (肖拉) 公司制造的自动铝质高频焊制管机, 开发、制造汽车散热器、中冷器、层叠式蒸发器、平行流冷凝器、汽车暖风器、机油散热器及车用空调等产品。同时11月, 集团又投资1300多万元对集团原药用空心胶囊生产老厂进行了兼并技改、规模扩张, 组建起了康利尔药用胶囊有限公司。公司车间和化验室全部按照医药生产的国际GMP标准进行设计, 主要生产设备全部采用了国际领先水平的全自动生产流水线, 年可产药用空心胶囊28亿粒。2007年, 集团又与美国黛安娜国际公司合资筹建山东国美联航空部件维修有限公司, 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6000万美元。
经过近八年的发展, 海力集团已发展成为注册资本2亿元, 资产10亿元, 下属10个企业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2009年, 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3.65亿元, 利税1.22亿元, 利润7759万元;煤炭产业共产原煤22.2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9亿元, 利税3475万元, 利润1868万元, 非煤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56亿元, 利税8686万元, 利润5891万元。
以学习起点为基础构建高效课堂 篇8
关键词: 学习起点 高效课堂 教学智慧
一、起点分析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打电话”综合运用是在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优化”的基础上安排的一个数学活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优化”中教材安排了有关优化思想的学习,让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五年级下册“打电话”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写的:学生对于优化思想并不是一片空白。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关经验,四年级上册也学习了“数学广角——优化”,这里的“每个人尽量不空闲”和“同一时间内能同时做的事情同时做”“锅尽量不要空着”本质上是相同的。教师可以在课前带领学生简单温习数学广角的知识,为学生的知识迁移做好铺垫。在活动过程中,由于个体差异,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有达到最优策略的能力。如,分组通知时,学生可能出现分3组、4组、5组等,即使分3组,也可能出现(5,5,5)(6,5,4)(7,5,3)等情况。所以,不少教师认为分组打电话方案会很丰富,有平均分的,也会有不平均分的,有分3组的,也会有分4组、5组甚至是6组的。其中,“打电话”方案优化的教学,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点都估计得过高,认为只要老师提醒学生就能想到,其实不然,所以这节课很多老师上得不尽如人意。
二、起点把握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怎样才能上好“打电话”一课呢?有位老师是这样上的。
1.初步探究
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数学广角——优化”的知识,谁来说说,怎样沏茶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怎样烙饼才是最快的方法?
师: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问题也是需要用到优化方法的,比如下面这个问题。
出示:一个合唱队共有15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做?
生:一个一个通知。
生:一个一个通知太慢了,分组通知更快。
师:为什么分组通知比逐个通知用的时间少?
生:因为分组通知是组长也在打电话,就更快了。
师:请你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在本子上画出来并算出需要多少分钟。
老师选择学生方案投影展示(结果学生都设计成平均分成3组,每组5人)。
师:能不能不平均分呢?
有一个学生说:可以,把第3组的最后一个同学拿到第1组,这样能节省1分钟。
师:能不能不分成3组呢?(学生沉默)
老师展示准备好的分成3组7分钟、3组6分钟、4组6分钟、5组5分钟的分组方案展示在黑板上。
师:如果分6个组最少要几分钟?7个组呢?是不是分的组越多用的时间就越少?
2.调整优化
师:能不能再缩短时间呢?(学生沉默)
师:我们选择分5组用时5分钟的方案来研究,为什么这个方案在这些方案中用时最短?
生:第1组通知人数最多,第5组只有1人。
师:这就说明,怎么做能缩短时间呢?(学生沉默)
老师等待着、思考着,突然问道:第5分钟通知了多少人?(生:5个)如果要缩短1分钟,这5个人就要由前面的人通知,能不能做到呢?小组讨论。
生:可以由前面接到通知的同学来打。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接到通知的同学可以接着打。
老师和学生一起寻找空闲的同学,调整优化方案,再从第1分钟开始把每一分钟接到电话的同学用不同颜色标注出来,再次确定最优方案。
师:为什么这种方案最省时?
小结:老师和知道消息的队员都“不空闲”,这种方案用的时间最少,方案最优。
3.完善方案
我们制订的方案要切实可行,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做什么?注意什么?(先要设计好打电话的流程图,确定谁打给谁,不能重复和遗漏。)
三、教学智慧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条件
低年级数学课堂,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对学习内容似乎都会了,都懂了,但教师由于事先已辛辛苦苦地备了很详尽的教案,只好生拉硬扯地把学生拉回来,让学生“懂装不懂”,学生跟着老师走,老师被教案牵着走。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预设时对学生的学习起点估计过低。而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师往往对学生的学习起点分析过高,上课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常常达不到老师的预期。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这样写道:“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引发的认识结构的重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
上面案例中教师在设计预案时,认为分组方案会有所不同,最起码不会千篇一律,结果课堂上意料之外地出现了平均分成3组的千篇一律的方案。还好,老师准备好了,将不同分组方案展示在黑板上,顺利完成了这一环节。而在方案优化环节,老师的预案是“接到电话的队员不空闲接着打,请你把方案画出来。展示学生方案图,在黑板上师生一起画方案图并用不同颜色标注”。老师期待学生说出“让前面接到通知的空闲的同学接着打”,可是学生没反应,沉默了。怎么办?老师灵机一动突然问道:第5分钟通知了多少人?(生:5个)如果要缩短1分钟,这5个人就要由前面的人来通知,能不能做到呢?(生:可以由前面接到通知的同学来打。)顺利地将方案调整为最优方案。
以起点为话题的七年级语文作文 篇9
人生中有无数个起点,每一个人都会站在自己的起跑线上,自然就会有很多不同的方向。我觉得第一次是人生的起跑线,人生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意味着美好的开始,好的开始正式成功的一半。那天,是元旦的联欢晚会。同学们邀请我和她一起去讲相声。同学们的邀请,我不好推辞,只好接受。勇气便在第一次登台讲相声中锻炼了出来。
经过和同学们每天坚持不懈地训练,我们之间的默契越来越好。表演的时间终于来了第一次上台的我,不免有些紧张和激动。刚开始,我还是十分紧张,仿佛心中有着千斤的石子。尽管在台下练习时表现得流利与连贯,上台便结结巴起来。这时,台下细心的蒋睿彤小声说:“加油”。台下我们组的成员在为我,用手轻轻打节凑。我也鼓励自己,声音渐渐响亮起来,也慢慢富有表演的感觉,我开始边讲边做动作,台下不断响起鼓掌,还时不时传来被我逗笑的欢笑声。站在台下的邱老师也为我竖起了大拇指。表演完了,一声声掌声把我鼓励送给了我和同学。
我在这个舞台上,慢慢成长,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的勇气。以后,无论是第一次演讲,还是第一次上台解题,我都把它看作人生的起点,因为我明白在无数个第一次后,就会磨练出毅力来。我还需尝试人生中的很多第一次,更多的挑战,这里才是我的起点。
以起点为话题的议论文 篇10
一、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一) 优势分析
1. 贫困大学生普遍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
在家庭经济贫困和条件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贫困大学生, 在长期环境的影响和父母的影响下, 普遍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
成长条件艰苦, 家庭经济困难, 贫困大学生从小就形成了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良好思想品德素质。他们不与别人攀比物质上的享受, 不铺张浪费, 不盲目消费。他们珍惜勤工俭学的机会, 不怕吃苦, 踏实本分刻苦地工作。
因为家庭无法给他们的成长提供太多帮助, 所以大多数贫困大学生具备自尊自立自强的个性和勇于战胜困难, 抗挫折能力强的良好思想品德素质。他们渴望被理解, 被尊重, 具有极强的自尊心;他们成长所处的艰苦环境及挫折和困难培养了他们独立解决问题, 战胜困难, 对抗挫折的能力, 同时也让他们形成了比同龄人更成熟的心理和更积极的思维方式。
从对家庭的承担到对父母的体贴, 贫困大学生自小就有些早熟。他们具备较强的是非观念, 懂得体贴关爱他人, 能够自我约束, 服从大局, 社会责任感强。
大部分贫困大学生珍惜学习机会, 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中小学阶段便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积极端正的学习态度, 并将之带入大学学习中。他们勤奋刻苦、学习动力强, 普遍成绩优异。
2. 贫困大学生普遍就业欲望强烈
社会的帮助、家庭经济状况、父母的期待和贫困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都促使贫困大学生希望自己早日成才就业, 早日摆脱贫困改变命运, 表现出强烈的就业欲望。
(二) 劣势分析
1. 贫困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贫困大学生受环境的影响, 从小就认为考上大学便可以找到好工作, 获得高收入, 但学校和家庭并未对他们进行早期的生涯规划。他们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兴趣爱好, 也没有给自己明确未来的职业目标, 对市场经济和高校扩招造成的严峻的就业形势感受甚少。一些贫困大学生未能充分认识到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 在择业时没有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评价, 淡薄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导致部分贫困生在就业竞争中失利。
2. 贫困大学生就业综合能力普遍较低
就业综合能力不仅指专业知识和技能, 还包括创新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等等。近年来, 各中小学都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学校和家庭都在努力改变以往的教育模式, 不断丰富教育资源, 努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然而, 来自农村或者城市低保的贫困学生, 并没有享受过与之相同的教育资源, 综合能力相对较低。进入大学以后,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的压力, 将大量课余时间花在了勤工俭学上, 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大学校园里丰富的科技文化与实践活动, 失去了很多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 在就业竞争中因综合能力较差而处于弱势。
3. 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普遍“亚健康”
一方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了冲击。同样的, 对中小学阶段受环境限制未能接触太多新鲜事物的贫困大学生来说, 这种冲击尤为激烈, 某些学生产生了功利思想, 导致人生价值与目标的偏离, 在择业的时候更多地将眼光放在高收入、高福利的竞争激励的热门职业上。另一方面, 部分贫困大学生存在敏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他们羞于表现自己, 错过很多提高自己综合能力的机会。另外, 强烈的就业欲望会给他们带来就业焦虑, 导致他们不能正确面对在就业竞争中的屡次失败, 进而产生失落、茫然甚至抑郁心理。这些心理“亚健康”的问题如果能在大学初期进行正确的调适和疏导, 就可以减少其对贫困大学生择业就业的负面影响。
二、在贫困大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贫困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准确认识自身条件的基础上, 科学评估现实环境, 明确自身职业发展目标, 制订相应的行动计划。贫困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一方面有助于贫困大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能力和价值观, 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评估所处的社会环境, 增强就业竞争的紧迫感, 强化自我管理和自我规划的意识, 并结合实际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和规划。另一方面有助于贫困大学生了解社会和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对人才的要求。现代企业招聘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全面, 越来越看重应聘者的综合能力和个人发展规划, 评估其是否适应企业的发展, 因此贫困大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 应关注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 随时调整目标和规划, 不断使自己的综合能力与企业要求相匹配, 确保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
三、从贫困大学生入学时就应着手准备职业生涯规划
(一) 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讲座、案例展示和讨论等形式, 在贫困大学生刚入学时便营造浓厚的职业生涯规划氛围, 打破其中学时代固有的“只读圣贤书”的观念, 形成自我管理和自我规划的意识, 全面认识自我、剖析自我, 结合自己的专业让以往空泛模糊的职业目标现实化、具体化, 使其从入学开始便学有目标, 学有动力。
(二) 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是长期的, 高校应在四年不同的阶段, 结合专业学习、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和就业或者深造等, 进行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 大部分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只在低年级的某个学期中开设, 辅导员及班主任需要做好后续工作, 引导贫困大学生在学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 大一期间侧重环境的适应、职业的初步了解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大二侧重考虑未来是就业、创业还是考研, 积极参加校内外科技文化及实践活动, 辅修其他专业知识, 全面提高综合能力;大三重点关注就业目标, 全力提高就业竞争力或升学能力;进入大四时, 尽力做好工作申请, 积极参与就业竞争。
(三) 将贫困大学生的勤工俭学与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
学费生活费的压力导致大部分贫困大学生必须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勤工俭学, 失去了参加校内外科技文化活动的机会, 却能让他们更早地走出校园, 接触社会, 接触职场。如果能将此与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 那么将更有利于贫困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首先, 大学期间勤工俭学可以更好地锻炼贫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扩大自己的交际圈, 增加见闻, 获得更多来自社会和职场的信息;其次, 及早地接触社会, 走进职场, 能让贫困大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社会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有助于总结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最后, 可以通过实践评估自己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并根据实际做出相应的调整。
(四) 做好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指导
个体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本就具有多样性, 加之贫困大学生的情况相对特殊, 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相对薄弱, 我们要针对贫困大学生的特点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指导。首先, 有助于帮助贫困大学生成长成才, 在其规划过程中结合他们自身情况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 能够使他们少走弯路, 减少失误, 从而更有效地实现目标。其次, 有助于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多样合格的人才。在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 因缺乏个性化的指导, 学生容易忽略自身特点而普遍存在“从众”心理, 导致规划千篇一律, 使之不符合社会和企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的指导, 能够将生涯指导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结合起来, 为社会第一、二、三产业培养和输送多样化的合格人才。最后, 有助于贫困生工作的全面开展。个性化指导的前提是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家庭的情况有全面了解, 我们在工作中要多与贫困生接触, 多关心帮助他们。在平时的交流交心中, 可以适当地融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 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这不仅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的指导, 更有利于贫困生工作的全面开展。
摘要: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涉及其家庭幸福、高校发展和社会稳定, 贫困大学生薄弱的就业竞争力迫切要求重视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本文在分析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基础上, 阐述了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并提出了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起点, 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彦萍.比较优势理论在贫困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3) .
[2]张丰, 耿红梅.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起点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科教文汇, 2009 (3) .
以起点为话题的议论文 篇11
一、开展创建活动为动力,激发搞好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高昂热情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改革要有新突破,发展要有新思路,开放要有新成果,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为使全县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有新的发展和新的创意,进一步激发新的活力,从年初开始,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就专门召开了会议,明确了要以贯彻国家民政部、司法部《关于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的精神为契机,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民主法制建设模范村”创建活动。以此推动全县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新发展。为此,县委、县政府转发了县司法局、县民政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全县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在全县农村开展“民主法制建设模范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县委、县政府并决定每年评出5至8个“民主法制建设模范村”,对评出的模范村由县委、县政府进行命名表彰,同时,“民主法制建设模范村”的创建纳入了县年终对各镇两个文明千分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创建活动调动了镇村干部的积极性,激发了大家争先创优的工作热情。各镇都分别抓了一个村的创建活动的试点,永阳镇在南京市百强村的戴家村率先抓了创建活动的试点,村党支部为使创建活动卓有成效的开展,把模范村创建活动分为“动员部署、法制教育、建章立制、民主评议、查漏补缺、总结提高”等6个阶段进行。村重点开好“党员、干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千人村民会议”等3个会议。“民主法制建设模范村”的创建活动,给全县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全县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二、开展创建活动为契机,提高全县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整体水平全县以开展“民主法制建设模村”创建活动为契机,着力提高全县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整体水平。一是统一制定规范的创建标准。为把全县94个村的创建活动放在一条起跑线上,县研究制定了统一的创建评比的8项标准:
1、创建活动组织网络健全。村建立了“民主法制建设模范村”创建领导小组,自然村建立了创建活动联络员队伍。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成员以依法治县领导小组成员为主体。党支部、村委会要把创建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总结。
2、坚持依法建章立制。根据本村的实际,制定出上符国家法律法规、下合村情~的村规民约或村民自治章程。
3、普法教育取得成效。村干部法律学习每月一次;每季度组织一次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参加学法讲座,听课人员达90%以上。普法教育做到有登记台帐。法制宣传有标语匾牌。80%的农户家庭有一本相关的法律法规书籍。学法考试及格率达90%以上。
4、民主管理规范有序。党支部、村委会要积极引导村民参与依法治村和村务大事的管理。凡村务大事都要事先由村民小组长征求村~见,然后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作出决定,切实保证村务管理做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5、村级经济发展状大。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农业结构调整,村级经济增长和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逐年发展。
6、矛盾调解得力有效。村级调委会组织得力,各种矛盾化解及时,没有民转刑案件和5人以上的上访事件发生。
7、社会治安环境优良。村无发生严重的偷盗、斗殴、赌博等违法犯罪案件,无发生严重的封建迷信活动和邪教组织活动。群众生活安逸,全村风气良好。
8、村干部团结廉洁。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廉洁奉公,办事正派、作风严谨、为民服务、工作有创新、有突破。二是统一制定规范的创建制度。共制定了10项制度。
1、依法治村制度。按照创建的8项评比标准,开展依法治村活动。党支部、村委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依法治村工作会议,并做到有规划、有计划、有总结。
2、民主选举制度。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一人一票直接选举产生村委会成员,并进行差额选举。有五分之一以上有选举权的村~名,可以要求罢免村委会成员。
3、村委会工作制度。村委会是自治性组织,依照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管理村级事务,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4、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每年至少召开2次,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参加,村民代表会议主要讨论研究村务大事。村民代表形成的决议应到会人员的半数同意才能通过。
5、村务公开制度。村务公开主要是财务收支、土地征用、宅基地使用、计划生育、集体财产的租赁等10个方面的内容。村务公开一般按季度、半年和年终等时间段进行公开。
6、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村民代表每年两次,对村干部的德、能、勤、绩4个方面进行民主评议,作出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的评定。
7、村干部勤政廉政制度。村干部必须带头遵纪守法,全心全意为广大村民服务,不以权谋私,不优亲厚友,不侵吞集体财产,开拓进取,带领群众致富,确保全村稳定。
8、民主理财制度。村建立由5至7名村民代表组成的民主理财小组,监督村委会的财务收支情况,并按月或季度审核财务帐目,村里的一切开支须经村理财小组审核,并签字盖章后才能报销入帐。
以起点为话题的议论文 篇12
一、社会变革与贫富分化的交互关系
社会变革分为两种:一是政权更替,社会性质不发生变化:二是社会革命,社会性质随之变化。但,不论哪一种方式,都不曾也不可能有效地消灭贫富分化。所谓&“有效&”,是指在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前提下。
贫富分化包括权力和资源的不平等两种。资源,在口语习惯中,&“钱&”是同义词。权利和资源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因此才有&“有钱就有权,有权就有钱&”的俗语。
政权更替的主要形式包括两种:一是被统治阶级取代统治阶级,如农民运动,这是贫富分化不断加剧的必然结果: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争斗与交割,如弑君夺位,这是人性的贪婪使然。社会革命,则是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需要新的生产关系加以适应,其变革的结果一定是统治阶级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能代表新兴的社会力量、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社会变革与贫富分化两者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贫富分化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诱因,而社会变革总会带来社会资源整体或局部的再分配,一定程度上抑制贫富分化的加剧,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抑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得到优化,生产力得到提高,是永恒的必然的趋势。但贫富分化并没有伴随着社会经济大蛋糕的膨胀而缓解,只是变得越发严重。其一,在每一个社会阶段,既得利益者没理由也没可能战胜贪婪的欲望,甘愿与穷人分享资源,使自己与他人再无差距而达到平等。其二,地球资源有限,人口众多欲求众多,即便将来生产力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为了人类不确定的欲求而进行所有产品过剩的生产并最终大量浪费,也不符合资源的合理利用。其三,精神层面上,既然人是有感情诉求的,那么人的感情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稀缺资源,因为感情具有不可替代性。综上所述,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并不能阻止贫富分化的加剧,更不可能消灭不平等。
二、不平等的起因
人类进入原始社会晚期,民众由若干血缘相近的.宗族、氏族结合而成部落,共同生存。在部落中,有首领、有社会分配,这便是人类社会不平等的开端。只要涉及分配,就几乎不可能平等,分配的过程中总要融入捕猎的功劳大小、部落的成长需要等诸多考量,人们或许可以协商,但最终决定权很可能落在首领手中。而人类在进入群居生活以前,虽然个体生存能力有限,但各凭实力,是一种生存机会的平等。因此,有了权力者和社会分配的群居生活,是不平等起源的社会背景。
有人认为,私有制的产生,才是不平等的起源。笔者不这样认为。其一,学界所探讨的不平等,只是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不平等,视角还有些狭隘。现代生物学己经告诉我们,人类与地球上任何一个物种,都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那么我们所理解的平等,其终极意义上也不应该仅局限于人类,而应当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灵。然而,从客观现象上看,地球上的不同物种之间,始终依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律存在和发展过来。可见,不平等是大自然的地理差异性、物竞天择的规律和偶然因素所导致的,根本上说,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即是不平等起源的根本原因。其二,即便是人类社会中的不平等,以不同人占有不同份额的资源为不平等的标准,也是不正确的。只有先有了权利的不平等、分配的不平等,然后才可能在有剩余产品的条件下,出现私有财产占有的不均等。也就是说,因为剩余产品的出现而产生的私有制,只是不平等的一个表现,成为了贫富分化的起点。
三、现代法治下的平等与正义
自然法中最基本最朴素的内涵,就是平等。然而,据此论证,不平等却是不可逆的,是人类文明发生发展的必然结果。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探讨的都是绝对意义上的平等与不平等。现代法治的追求早己不再是绝对的平等,只是相对的平等、机会的平等。也就是说,每个人生存在社会中,都有依照个人喜好,在不严重妨害他人生活的前提下,借助社会公共资源,依靠个人努力,实现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的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自然法,是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宇宙发生、发展、变化所遵循的基本准则及其各种表现。它是贯穿西方文明发展始终的一条主线,也是人类文明不断前行的元动力和思想源泉。以自然法为基础(或者说,以自然法为框架),人类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创设并不断更新着人定法。而不论如何更新,正义,永远都是法律不可能放弃的价值追求,也是法律最基本的价值追求。
以承诺为话题初中话题作文 篇13
历史的一瞬让我看见了一个人,他在城门口摆着一根大木头,对周围的百姓说:“谁要是能把这根大木头扛到北门去,赏十金。”大家轰的笑了,说:“卫(商鞅)大人真会说笑,就这么一根木头扛过去就能给钱?该不会是把我们当猴耍吧!”可以想见,没人愿意这样被“耍”一回。
卫大人笑了,开出的价码也是一路飙升,最后价位升格到“五十金”。真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人二话没说,扛起木头就走,一直扛到北门口。最后足额拿到了赏金,五十金啊,笑弯了腰。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商鞅“立木为信”的典故,看起来让官府破费了一笔开支,但它的意义却非同小可:商鞅变法被坚决彻底地推行下去,使秦国的GDP猛增,一跃而为战国七雄之首。
静言思之,如果商鞅变法采用孙武训练百姬的做法,来个杀一儆百,固然能震慑天下,但那样做就不能取信于民。须知民心向背是制约政府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前推行新政遭遇阻力,就因为没有最大限度地取信于民,而“立木为信”正是化解此类痼疾的有效手段,是一块民心试金石。铁的事实证明,只要能取信于民,世上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难怪有人说秦国的强大是从“扛木头”开始的。
往事越千年。当历史的尘埃悄然淡去,人们惊讶地发现,那些一诺千金的君子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轻诺寡信”之徒,他们攫取扬名立万的机会,大开金口,允诺给一座金山或银山,待风头一过又矢口否认。综观当今娱乐圈众生相,此类“人才”真是辈出,且愈演愈烈。他们或是认而不捐,募而诈捐;或是言而无信,强词夺理。至若有人到电视台风风光光举着牌子走一遭,待汇款时大打折扣,然后开出“空头支票”,玩起“捐款秀”,更是让人大跌眼镜!难道这就是国民素质?难道这就是明星效应?
古语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们啊,请善待承诺吧,千万不能背弃曾经的约定。须知承诺是一柄双刃剑,它能让你掌声四起,也能让你名誉扫地。
旧酒新瓶内容巧。借助商鞅变法时“立木为信”的做法,达到一诺千金的实际效果。一个人若是信守承诺,他就是一座值得信赖的金山,是任何力量也难以撼动的。这可以说是印证“承诺”的最佳材料,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会觉得承诺的无形力量,在心间悄然生根。
以起点为话题的议论文 篇14
(1)半命题作文《记忆中的 》或《无法忘怀的 》或《怀念 的日子》
(2)半命题作文《 的精彩瞬间》或命题作文《温暖时刻》《那一刻,我的世界鸟语花香》
(3)半命题《不该忽略的 》 或 命题作文《原来你也在这里》
二:成长类
(1)话题作文“成长”或 半命题作文《在 中成长》
(2)材料作文 杨绛“读书” “想和做”
(3)半命题作文 《丢掉 》或“舍”与“得”为话题或“拥有与享有”话题
三:其他类
(1)命题作文《遇见》或《难忘的一次邂逅》或 《原来你也在这里》
(2)命题作文《消逝的时光》或《时间都去哪儿了》或以“时间”为话题
(3)材料作文 “换位思考”等材料
感激、感谢、回报、感恩
开头:
1.感恩是白云对风的微笑;感恩是叶离开树枝后的圆舞;感恩是羊儿对青草的眷恋;感恩是鱼儿对溪水的缠绵.
2.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
3、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的关键在于回报,鸟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作为儿女我们也应该学会感恩。
4、绿草如茵,那是草儿在回报春天;鲜花缤纷,那是花儿在回报阳光;白雪千里,那是雪儿在回报朔风。生活,因回报而美丽。
5、感恩,是心灵成长的一剂营养。它播种的是爱的种子,盛开的是希望的花朵,收获的是幸福的果实。感恩的心,自然能够过滤许多的浮躁与不安,消融许多的抱怨与不快,因此让你体察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培养善待万物的美好情操。
7、感恩,是具体细微的一次行动。感恩,是温馨的话语,是体贴的搀扶,是关切的眼神,是无言的支撑。
结尾
1.生活中没有了感恩,正如大地没有了甘泉的滋润,正如大海航船失去了指航标,正如鱼虾失去了溪水的家园。
2.生活中我们需要感恩,是它让心灵的寒冰融化,是它让人与人更贴近,学会了感恩就学会了生活,学会了感恩就学会了让别人感恩,让感恩之光洒在每个人的心间吧!
3.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4 在感恩的日子里,让爱回归。只有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才会快快乐乐;只有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才能得爱无限。
以上这些要根据你作文的内容进行修改、删减。
【素材积累】
一、名人名言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
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
3、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谚语
4、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英·萨克雷
5、我是春蚕,吃了桑叶就要吐丝,哪怕放在锅里煮,死了丝还不断,为了给人间添点温暖。 ——巴金
二、诗句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
【以起点为话题的议论文】推荐阅读:
以起点为话题作文400字05-28
以“起点 ”话题作文08-22
关于起点为话题小学作文400字09-09
以思考为起点的作文09-09
以简单为话题的议论文10-22
以习惯为话题的议论文05-27
以博学为话题的议论文05-29
以沉淀为话题的议论文07-21
以懒惰为话题的议论文07-21
以读书为话题的议论文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