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科的工作总结

2024-08-15

设备管理科的工作总结(共10篇)

设备管理科的工作总结 篇1

20xx年设备管理科在事务部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事务部各机关及基层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较好完成了设备管理科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设备责任事故率为0、设备完好率为99.2%等各项工作业绩指标。下面将20xx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持续加强设备管理,强化本质安全,为事务部顺利完成生产任务提供坚实保障。

运输事务部现有车辆211台,原值16.9亿元,净值0.56亿元,新度系数0.33,设备平均完好率99.2%,无重大、特大机械责任事故。事务部在设备管理工作中,根据车辆的运行特点,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狠抓设备检查、保养工作,并对特殊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做到对故障隐患的提前预防处理,保证了车辆在生产运营中的良好使用状况。

1、结合QHSE体系管理的各项要求,持续做好各项管理工作。根据QHSE管理体系的要求,设备管理科一是组织各基层站队针对工艺安全及机械完整性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并对审核清单内的各项要求进行宣贯解释,结合实际工作进行一一对应,做到将QHSE体系管理的各项要求融入实际管理工作中去。二是定期开展月度设备管理考核工作,按照管理要求对基层车队、维修车间进行基础管理工作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了各项设备管理工作持续有效的开展。

2、全面开展事务部设备检查及基层站队设备自检自查工作。今年事务部结合春、秋季换季保养开展了设备检查工作,对所有在运行车辆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共检查车辆398台,发现25个问题,全部进行了跟踪整改,车辆总体技术状况基本良好。此外,设备科还通过日常设备抽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车队加强车辆的日常检查维护工作。另外各基层车队每月进行设备自检自查,共检查车辆986台次,通过设备检查工作的开展,及时发现和整改车辆存在的问题,消除了故障隐患,有效地保证了车辆良好运行。

3、坚持车辆强制维修保养,杜绝车辆超保、漏保。

车辆强制保养工作始终是事务部设备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各车队每月根据车辆的运行情况及时安排车辆进厂保养,今年共保养车辆978台次。另外,在春秋、季组织开展了换季保养工作,对季节性使用的一些功能部件进行清理维护,通过对保养工作的监督实施,切实保证车辆强制保养制度的顺利执行,杜绝车辆超保、漏保现象的发生。

4、全面组织协调,加强过程控制,优质高效完成车辆整修及大修工作。

根据事务部今年年初的车辆整修计划安排,设备管理科与车队、维修车间充分交流沟通,并结合以往车辆常发性的故障和隐患,对6类运行均超过10年的老旧车型进行了抽检和整修,对于问题较为严重的中东版丰田4700底盘传动系统进行了全面检查整修,恢复了车辆的基本性能。对其它基本状况良好的车型也制定了相应的监控措

施。整修计划于1-4月份全部完成。

车辆大修是事务部设备管理的另一项重点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是加强修理、检验和物资供应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精细管理,做好配件保障工作,尽量减少大修工期,降低对正常生产的影响;二是根据事务部领导要求,对进厂大修车辆严格把关,落实车辆进厂的检查检验,做好维修过程检验以及材料更换的控制,组织好出厂检验,严把质量关;三是设备科结合车辆的生产情况以及车辆维修进展情况,合理有序的安排车辆进厂大修。截至10月底,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全部?台车辆的大修工作计划,为事务部运输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支持。

5、依据事务部培训需求,组织开展各种设备技术培训工作。一是结合体系管理的相关要求组织各车队及维修中心进行关于安全及机械完整性相关知识的培训;二是根据安全科准驾证考核的相关要求,进行考核前的技术培训;三是组织驾驶员进行新车上车前的操作和使用培训,四是进行车辆日常操作使用知识培训。

6、做好其它各项设备管理重点工作:

1)及时协调解决车辆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针对路虎新车故障协调惠通陆华进行索赔工作,并与惠通路华公司就车辆正常后期维修工作存在的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另外对车辆的其它无法解决的问题协调送外修理或来人排查解决。

2)、及时组织做好乌办、北办、综治办等单位调拨至我单位的25台车辆移交手续办理工作。

3)、组织车队管理人员根据车辆的综合使用条件对新增的十种车型油、材料定额进行测算,并下达试行通知。

4)、对原有的工时定额标准进行补充完善工作,将工时定额从按照类别划分拓展到按具体车型划分,与运输管理系统程序结合,实现了维修工时的程序化管理。

二、加强GPS系统日常维护管理,为事务部运单结算和安全监控保驾护航。

在GPS日常管理中,设备科一是加强对技术服务人员的监督管理,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二是加强自检自查力度,及时GPS终端故障,并及时组织进行消除;三是配合调度中心、车队每日核对GPS里程,对有误差的数据进行仔细排查,找出出现误差的原因并及时上报各队长和修正;四是针对发现的问题,定期进行汇总和分析,提出改进要求。

通过上述努力,GPS系统故障较以往大幅度降低,驾驶员报动态里程准确率大幅度提升,并基本杜绝了超速现象。截止到目前,事务部GPS系统除为本部200余辆提供GPS服务外,还发展了油田甲、乙方五家客户共400余量车。GPS系统的稳定运行不但为事务部车辆安全监控及路单里程统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而且还为事务部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运输管理系统》软件项目顺利完成,事务部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事务部联合艾特兰博公司自主开发的《运输管理系统》软件项目自2013年底立项以来,历时9个月,圆满完成了各项开发任务,并于11月底顺利通过了验收。集成融合了油田ERP、网上报销、资金平台、运输事务部车辆GPS监控等信息系统的部分业务,减少了数据冗余、实现了数据共享。系统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功能全面,涵盖了生产调派、自动报表、设备修保、配件管理、安全管理、成本及考核、人员管理等七大模块,包括总成件自动管理、驾驶员报销、油料考核、证照管理等几十项行之有效的功能,基本覆盖了运输管理的主要关键环节和管理难点。二是软件比较先进,应用了互联网、车辆GPS、智能手机短信等最新科技成果。比如信息管理部领导建议的手机短信自动导入报表的建议,仅此一点每天就可以节约近一小时的工作量。三是软件部分主要功能具备较强的推广价值。

通过这套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实现了事务部生产、经营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大大减少了人为管理的工作失误,提高了运输管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受到了事务部领导、各部门员工及上级领导的广泛好评。

(三)、《运输管理系统》软件项目顺利完成,事务部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事务部自主开发的《运输管理系统》软件项目历时一年半,圆满完成了各项开发任务,并于11月底顺利通过了验收。系统一是功能全,涵盖了生产报表、设备修保、配件管理、安全管理、成本及考核等七大模块,包括总成件更换、驾驶员报销、油料考核、证照管理等几十项行之有效的功能,基本覆盖了运输管理的主要关键环节和管理难点;二是效率高,应用了互联网、车辆GPS、

设备管理科的工作总结 篇2

一、点检的职责分工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根据设备维修及操作复杂程度对设备进行了分类, 同时结合设备的功能性及操作工、维护工、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 采取图文结合的方法, 制定了设备操作工及维护工点检表和专业技术人员精密点检表, 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点检。

针对不同的设备操作者及维修人员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 提高维修和操作人员的点检水平。根据设备点检层次的不同, 制定合理的设备点检管理组织和职责。

(1) 设备日常点检由操作者及维修者在设备正常工作前对各个重点部位进行检查, 维修者检查确认, 设备管理人员定期修订。

(2) 设备管理部门有负责维修的工段直接对口车间设备管理人员, 对操作者进行监督和指导, 并且要求设备维修人员每天对操作者的点检进行确认, 做到信息及时沟通。

(3) 设备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组织技术人员就操作人员提出的建议进行统一汇总、评估。

(4) 设备精密点检由设备技术人员利用仪器对设备精度进行定期标定, 及时调整恢复。同时设备管理人员监督实施, 组织技术人员对检测出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两层点检制度

1. 日常点检

根据设备说明书和工作经验, 结合工艺、生产、质量、设备本身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操作工需点检的内容进行梳理, 同时结合操作工人水平制定相应的设备点检卡, 使操作人员能够合理正确地点检, 维护人员进行点检确认。如图1中的乘用车二厂总装车间四轮定位仪设备点检卡, 由于该四轮定位仪是杜尔申克进口检测设备, 对操作者素质要求较高, 且操作面板是外文, 通过对需要点检的项目研究后筛选出以下点检项目。

(1) 信号灯和显示屏点检。信号灯点检比较直观, 可以反映设备报警情况, 显示屏反映的参数也较直观, 两者均可反映出设备异常所造成的设备故障隐患。

(2) 电柜空调点检。通过对检测项目标准及方法的确定, 使操作者更易执行。

为使点检准确高效进行, 制定图文并茂的相关设备点检卡 (表1) 及指导卡 (表2) , 有效杜绝点检错误的发生, 提高了工作效率。

2. 精密点检

对关键设备除了点检外, 专业技术人员还要用测量仪器进行精密点检。关键设备包括真空传感器标定仪、标定架、测温仪等。点检可预知设备隐患, 提前做到预防和维护。表3为进口加注机关键设备的定检项目。

三、点检问题的解决

针对操作工点检中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传递的情况, 在设备点检表中设计维修工确认栏, 每天上班后10min由维修工进行点检确认。

为解决每天点检出现的问题, 每月统计分析 (表4) , 采用TOP10分析方法, 找出排名前10位的故障进行跟踪, 派专人定期、定点跟踪10天。在10天内不再发生故障则结束跟踪, 否则再跟踪10天, 直到问题得到解决为止。针对设备定检项目及检查频次难确定的问题, 组织技术人员评估每台设备定检的检查项目及检查的频次, 并通过不断修订和完善, 使其标准化。

四、结语

设备两层点检的实施使设备停台逐步降低, 设备完好率达到98%以上, 同时对设备管理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 使设备维护人员能早期发现设备隐患, 及时采取措施, 减少故障发生。

(2) 点检制度的标准化易于执行, 提高了操作工和维修工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3) 有利于设备前期的选型工作, 提升设备性能及使用寿命。

(4) 积累了设备状态信息, 便于实现预知维修。

论医疗设备维修、维护工作的管理 篇3

1.医院设备维修、维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故障设备自行无法修复能力差,请厂家来人维修成为主流

医院的医疗设备种类多,结构原理千差万别,涉及的专业技术领域广泛,95%以上的生产厂家根本不给提供设备技术图纸或设置维修密码,有些设备的检修需要特殊的器材或环境等。因此维修人员要想学会维修所有种类的医疗设备是不可能的。

1.2维修人员的技术价值不易体现,造成多数人不愿意深入学习和掌握各种新技术

医疗设备的维修价值难以准确评估,比如,一台设备的长期维修、维护费用低,是与维修人员的维修维护能力强有关,还是与这台设备的质量好有关,或者是与科室使用人员的日常维护有关,这些都无法准确的进行评估。

1.3维修人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工作积极性不强,高技术含量人才引进、培养难

现在医院为了更好的促进临床科室的工作积极性,所以设备的维修支出归入使用科室的成本核算,维修人员在维修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一种隐性的效益而难以得到医院的认同。进而一些高技术含量的维修工作的经济价值无法具体体现。

1.4大型设备维修,购买设备厂家的保修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大型医疗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医院内部工程师在维修中,就会面临更多的问题,缺少技术资料和维修密码、缺少高水平的维修人员,往往会引起停机时间较长,会影响到病人的诊治,进而影响到医院的医疗秩序。进而使医院的相关领导和维修人员面临的各种压力很大。

2.医院设备维修工作管理现状

(1)对于因误操作引起的简单的设备故障可以及时处理并对操作人员加以简单的培训。

(2)对于能自行修复的中、小设备故障可以尽快修复,不致于影响临床的正常工作。

(3)对于解决不了的设备故障能够尽快联系厂家,准确地告知故障状况和配合做些故障的初步检查,厂家工程师可以进行简单的电话指导或带上配件一次性修复故障设备,最大程度缩短故障设备停机时间。

(4)常规的、技术复杂程度有限的的中、小型医疗设备,医院以自行维修为主,可以节约一定的维修费用。

(5)对于维修难度和技术含量较高故障设备,可以做到电话通知厂家,并在工程师到场维修过程中给予陪同及协助,可有效防止维修单位乱收维修费用及有效的缩短维修时间。

3.对医院设备维修管理的几点建议

3.1进行合理的年维修费用预算,提高对维修技术人员的重视程度

只有对医院的年维修费用进行科学的、合理的预算,才能把维修人员通过维修、维护直接创造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进而使医院提高对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的重视程度。

3.2针对维修工程师的额外维修价值给予适度体现,调动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医院的维修人员在维修过程中,对于某些故障电路板或故障模块组件,厂家来人也是以更换新的板块或组件来完成维修的,通过努力自行修复这类故障配件,应认定为维修人员额外创造的价值,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度的奖励,以调动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3注重医疗设备维修资料的收集,减低维修难度

在医疗设备的采购阶段,把要求供货商提供的厂家维修技术资料和对机器可能设置的维修密码作为采购的重要内容之一写入合同。以减低自行维修的技术难度。

3.4采用多元化维修模式

不同特点的医疗设备采取不同维修模式:

(1)对于使用耗材的医疗设备,如激光相机、血透机、血球分析仪等,在耗材采购谈判中可以考虑将此类设备的维修任务和维修费用转由耗材供应商承担。

(2)对于受维修条件限制无法自行维修的医疗设备,应该加强操作人员的操作培训,尽量减少人为故障发生的概率。如腹腔镜的光学试管磕碰受损,摄像头连线头部扭曲折断等。

(3)对于医疗急救设备和50万元以上价值较大的医疗设备要加强预防性维护管理工作。尽可能避免此类设备出现故障或由小故障演变成大故障。

(4)对于大型医疗设备,买保修的费用很贵,考虑到设备在经过1年的磨合运行后会有个3~5年较平稳的运行期,昂贵配件损坏的概率较小,这段时间应考虑不买保修。

3.5针对维修人员的技术程度进行合理化分工

按照维修技术的难度安排不同级别的工程师承担不同的维修任务。技术高、有经验的工程师可以不直接或少直接参与一般医疗设备的故障检修,以确保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大型医疗设备的技术钻研和对初级维修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能力评估。

3.6实现维修工作量与收入挂钩,提高工作积极性

按设备价值和使用情况设定一定维修系数,对每次维修进行量化管理,将维修人员的一部分收入与维修工作量挂钩,以鼓励维修人员多参与维修,进而提高维修人员的整体工作积极性。

3.7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

在为维修人员积极争取合理待遇的同时,还要做到奖罚并重。如对于因工作拖拉等导致维修任务未及时完成的或引起使用科室有效投诉的维修人员,可根據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部分奖金少发或停发等方式处理。

3.8加强维修人员的技术沟通和学术交流

定期组织医院的维修人员对有价值的维修内容进行总结和交流维修心得,鼓励维修人员外出参加各级学术交流活动,以此来带动整个维修队伍理论水平的提高。

国资处设备管理科工作总结 篇4

2007年,设备科在处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本着“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原则,改变观念,锐意进取,勤奋努力,为管好全院国有资产脚踏实地的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组织开展全院资产清查工作,保证国有资产完整安全

1、继2005年清产核资后,今年财政部开展了全国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清查暂行办法》和国家民委《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校于2007年3月—5月对全院所有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查,设备科承担了学院资产清查任务,我们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从组织程序、工作步骤、人员分工等各个细节入手,对各部门所使用的资产全面的帐帐清查和帐物核对。工作中全科同志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吃苦耐劳、乐于奉献、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地做好资产清查核实工作。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辛勤付出,在不足三个月时间里,对校内58604 台件,近三亿元的固定资产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分别按十六大类录入财政部提供的管理系统软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资产清查工作。

2、为强化资产管理工作,设备科于9月—11月又进行了资产标签检查。由于我院资产种类多,在加上一校两区地域分散等原因,检查工作量大、任务艰巨,全科同志上下一心,克服困难,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开展了对全院42个资产使用部门的资产条码签的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真正使检查工作做到“见物就查、以物对帐、以帐查物、以物查签、是帐就清、不留死角,对于错贴、重贴、漏贴资产,及时纠正,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确保资产条码签检查结果的真实完整、准确无误。做到检查全面彻底,一帐一物、一物一签、不重不漏、达到帐实相符。通过这次检查,发现个别部门均有不同程度的资产损失情况,经过整理统计损失资产共计:1032台件,价值2220602.54万元。其中:丢失资产,54台件;价值99065元;待报废资产976台件,价值2109994.54万元;被盗资产2台件。价值11543元,达到固定资产标准:417台件,价值2074007.78万元,417台件。更进一步摸清了“家底”,弄清了现状,理顺了资产管理关系,确保各项实物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为实现资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严格按规定和程序办事,认真做好固定资产的入帐与登记管理工作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民委关于加强和改进物资管理的实施办法》、《呼伦贝尔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呼伦贝尔学院固定资产验收、入帐、报废、损坏、丢失、调剂管理办法》等规定,在固定资产登记和报销过程中,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把好验收、入帐关。根据使用单位领用人和资产管理员的验收单以及购买合同等项目,核对其实物的型号、厂家、数量及发票金额等,验收无误签字后,我们再进行固定资产入帐和粘贴标签工作。做到反复认真核对,项目清楚无误,手续齐全,数据准确。其次是深入基层,克服重重困难,及时对

固定资产进行验收和资产贴签。

2、截止2007年12月,共登记入库资产11908304.05万元,4919台件,价值11908304.05万元。其中;教学设备5124385万元,606台件,家具835051万元,3620台件,车辆713634.84万元,5台件。已完成2007年购置的大部分设备核对、建帐、建卡工作。

三、加强对闲置设备的调拨、入库、妥善处置不能再利用的废旧设备

1、为了厉行节约,防止固定资产的积压浪费,我们尽最大可能掌握校内各单位固定资产闲置情况,有部门需要购置时,及时进行调拨。本共办理调拨资产:61778元,116台件。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率最大化,更好地为学院节约开支。

2、在资产报废工作中,坚持专家技术鉴定制,做到经办人、单位负责人填表签字等手续齐全。清理回收一批报废淘汰设备,共计635台件,价值2092224.68元。缓解了使用部门的报废设备长期积压等困难。

3、办理闲置入库资产价值16126元,3台件;充分利用闲置资源,以解各单位使用之急。

四、其他工作

1、协助图书馆进行教学部门的图书清查工作。

2、协助党政办回收专家公寓,并对其所使用的资产进行了全面清点、交接工作。

3、协助党政办一年一度仪器设备上报提供有关数据。

4、协助教务处为学生学士、学位授权评审材料提供相关数据。

5、协助宣传部思政评估提供相关数据。

6、协同教务处完成了自治区报表工作。

八、做好年终各部门本新购资产的帐物核对工作。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抓住教学评估这一契机,针对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全方位、多层次的强化国有资产的管理力度,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利用率,保证学院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将进一步拓宽思路,完善办法,拿出新措施,实现新突破,为明年我院教学水平评估做出贡献。

国资处设备科

设备管理工作总结 篇5

2014年在公司领导正确的领导下,公司设备整体运行状态良好,满足了生产任务需求。

一、2014年生产设备整体状况:

1、新增设备

新增添钢筒车间螺旋焊机一台,成型搅拌站更换主机系统,增加SE132A空压机一台,排水车间双管芯模机组一台,钢筒车间圈圆机一台。新增添的设备运行正常,能够达到预期生产目标。

2、生产设备状况

由于生产任务紧急,故障设备多,设备除了去年年底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检修外,全年设备主要任务还是以抢修为主,由于去年年底设备的检修充分,和新设备的添加,设备故障率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时间。

3、生产设备主要故障分析

公司全年设备故障发生概率最大的主要为吊装事故,设备主要部件损坏,动力线路老化三个方面。

(1)吊装事故,通过对全年发生吊装事故分析总结,主要是生产任务紧迫,对设备的安全操作意识淡化,是导致各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通过对车间主要负责人,操作工安全意识的提高,严格按照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操作设备,避免事故隐患。

(2)设备主要部件损坏。如设备的主要电器原件、传动机构等,这些部件原因除设备自身的一些原因外,还有一些是平常的隐患造成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平时加强对设备的检修、维护润滑管理以便及时消除隐患;加大对操作员的管理力度,把机械效益与员工利益挂钩;(3)动力线路老化,全厂存在问题的几条动力线路:缠丝机组、排水车间

以上几个车间的动力线由于各种原因,都存在电缆绝缘阻值太低的隐患,尤其是在雨季时,为正常生产埋下隐患。

设备的正常运转,保证了生产任务的完成,但是公司设备管理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针对公司各车间设备生产工艺、工作性质不同,公司迫切需要能够对各道生产工艺,各车间设备结构性能比较了解的管理人员对公司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制定和贯彻实施公司各车间设备的安全操作管理规程,日常保养维护等设备管理基本工作。随着设备的更新换代,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2014年的工作经验与不足,也给我们明年工作指明方向,确定工作重点,以下是2015年工作计划:

一、设备管理目标

1、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95%,其它类设备完好率≥90%;

2、完善各车间设备规章制度,强化设备现场管理,进一步落实现场设备的保养润滑、检点、维修职责;

3、加强设备运行管理、进一步完善设备技术资料,加强设备备件管理;

4、制定月度、检修计划,到年底检修计划实现率100%;

二、主要工作

1、首先结合各车间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落实《设备安全操作规章制度》,明确日常保养检点职责。设备部与人力资源部在开工之前以车间为单位对各个车间主要设备操作工进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日常检点、保养的培训,各车间主要负责人负责监督日常保养、检点润滑等具体工作的落实情况,设备部每月派专员进行检督检查,并实行考核制度,把机械效益与员工利益挂钩。公司各车间的大部分设备己经运行了5、6年了,已进入了故障多发期,要求操作人员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要细化,对设备的日常点检工作不能只限于形式,车间负责人对车间主要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要进行认真监督检查。

2、加强对设备的运行管理工作。(1)结合公司设备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健全完善设备技术资,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帐物相符,做好固定资产的转移、年中的资产盘点工作;(2)加强对设备备件管理力度,主要生产设备和日常的易损件等必须明确标有规格型号和库存,每月必须与库房管理员核对实物库存,避免因备件缺少带来生产的延误。(3)统计设备故障发生概率,摸清设备运行规律,采取针对性措施,适时修理,降低设备停机时间,提高设备运转率。(4)维修人员要进一步提高自身技术水平,要边学边练,边干边学,进一步深入了解各种电气机械设备的性能,加快维修时间,提高维修质量,提高对设备的修旧利废程度,节约维修成本。

3、根据生产任务和设备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月度、检修计划,强化检修计划统计工作,合理检修费用,确保检修最大经济效益化,提高设备完好率。

XXXXXXXXXXXX

设备管理工作总结 篇6

20xx年设备管理工作的突出特点是,以创新为主线,以标准化作业为基础,以落实各项专业管理、逐级责任和自主管理为重点,以综合治理和文化建设为保障,以人为本,注重科技进步,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推动和促进了全车间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并取得了新的成效。

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具体如下:

首先,车间加强了设备管理,提高了备品备件互换性,降低了维修成本和备件储备量,减少了公司的资金积压。

对各个备品备件及设备堆放仓库进行了彻底地归整与清理,对设备备品备件做到了“三清”(即数量清、材质清、规格清),“两齐”(即库容整齐、堆码整齐),充分掌握了车间设备物资的供需信息,搞好了设备物资的综合利用与修旧利废,在保证设备的检修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选用价额低廉的设备备件和代用品,有效地利用物资和降低成本。5月份由专人统计出了所有减速机、电机以及轴承的规格型号,以便能够在设备检修与维护时尽可能采用同一规格的备品备件,而且在装配时,不经钳工修配或其它任何辅助加工及调整就装上机器(或部件),并完全符合原定使用要求。

其次,列出了设备主要故障,评价设备故障原因、特点,找出故障突发还是渐进,是否能够用辅助器具及人的各类器官检测等,并按照行之有效地方式选择了维修策略。

有专人每月整理检修及值班记录,统计每月设备故障一览表,表内有发生故障的时间、对设备的故障做了一个简单的原因分析、采取的临时措施以及对生产是否造成了影响等内容,如果造成设备停机时间过长,则由设备主任主持召开诸葛亮会(即设备故障分析会),针对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找准问题的关键,并做出最佳处理对策。针对设备所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有目的性地冲床、机械手、模具设备进行了大修;于4月对机械手进行了大修,更换了损移送杆内老化的电线、信号线、轴承、等,并对各润滑油管道疏通,清洗过滤器;于7月对冲床进行了大修,更换了损坏的换向阀、针阀、安全阀、减压阀、油缸、油缸密封、等零部件,并对连杆、油泵、电器元件所有螺丝等检查处理等等。在这过程中,坚持了“该修必修,修必修好,也不过修”和“修旧利废”的原则,保证了设备以最佳状态运行,为车间生产起到了保驾护航。其三,加大设备管理创新力度,进一步做好节能降耗工作,使设备管理工作更加量化。

(1)对机械经常出现抓料抓不起来进行了改善,将原

来的一组电压回路改为两组,(即增大变压器容量增加整流桥,移送杆内重新布线)

为设备赢取了宝贵的停歇时间。

(2)通过QC活动对冲床的各个泵浦密封进行了改造,效果比较明显,从一定程度上治理了液压油的泄漏。一年以来,车间设备管理人员及检修润滑人员花大力气现场治理各台设备及管道泄漏点,认认真真对每一台设备进行了自查、整改工作并当月进行了兑现考核。如变速箱、传动箱、齿轮箱等用膜膏取代润滑油,用7019―1高温脂、一坪7903等密封脂替代油,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这种以脂治漏不但可以文明生产,减少维护和环境污染,还远比机械设备上下功夫简单,且造价低,见效快。

经过一年来的不懈努力,车间共治理了各种泄漏300余个,使设备的静密封泄漏率降为90‰,动密封泄漏率降为100‰,管网动静密封泄漏率都为0,远远低于厂内指标设备及管道动、静密封点泄漏率分别保持在5‰和10‰以内。其二,车间的主要设备完好率均达到98%,综合设备完好率平均达到99%。如冲床全年可开动率平均达到了97%,机械手全年可开动率平均达到了100%,比往年均有所提高。其三,车间还紧紧抓住设备润滑这一环节,统计出了车间共有300多个润滑点,绘制了设备润滑图,表明设备需要润滑的部位及设备零部件等,并认真记录了每次的加油、换油以及清洗油箱的时间,把设备管理的每一项工作真正落实到了实处。

第四,搞好设备档案,规范设备管理工作,减少工作的随意性,提高技术资料的利用率,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维修作业准确性和科学性。

自8月份开始,车间就以设备管理“四达标”考核细则为标准,重新建立了设备档案;建立了特种设备一机一档(即建立特种设备台帐、安装修理和验收记录、使用维护保养记录、设备及人生事故记录、设备问题及评价记录等);建立了固定资产台帐,及时准确上报了设备管理报表;建立了健全设备事故管理台帐和点检台帐;建立了检修工作票制度和检修质量自检、复检制度,并创建了无泄漏工作巩固、提高、发展措施等。根据每月拟出的检修计划,月末检修完成情况填写检修记录、综合报表,上报机动科,并逐条记入设备档案,为分析设备状况,掌握设备的故障规律提供资料。

第五,狠抓现场管理和标准化作业,制订“三位一体”。大力开展“5S”管理活动,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为手段,通过了形式多样的评测活动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在设备点检、设备维修、岗位操作等各方面推行标准化,通过标准化操作保证安全生产,保证工作质量,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在设备修理中严格执行设备检修规程,广泛开展设备点检,坚持以状态维修为主的维修方式,努力缩短停修时间,并用文明、整洁、舒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来促进生产指标的完成;制定了文明现场和标准化作业标准,干部跟班作业到设备的整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班班搞评比,人人搞竞赛,使设备器具整洁卫生。二做好了操作工、维修工为一体,分工协作共同负责,保证了设备的运转率和完好率,并做到了“两个结合”,设备管理与强化劳动纪律相结合,设备管理与提高员工技术素质相结合,有效地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总之,通过全员管理,经过设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设备的利用率有所提高。

第六,以“人为本”科学管理

科技是企业成功的翅膀,管理则是企业成功的基础,然而各项制度的落实,离不开做人的工作,任何工作人都是核心,只有管住了人,认真落实各岗位质量责任制。从基础入手,加大设备管理工作力度,实行设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分块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并强化监察,严格管理为原则,以设备保养、润滑、操作、交接、安全为主要内容,加大了设备现场管理检查考核力度。同时坚持“点检”、“巡检”、“定检”制度,确定验收标准,不断提高车间员工对设备使用质量和养修能力。另外还重点对检修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培育了全能员工队伍,狠抓了安全文化,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安全生产。

第七,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促进车间整体水平的提高。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一时发展”。无论车间生产任务有多重,设备维护与检修有多难,车间都强调了抓创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团结活泼的精神状态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促进生产任务的完成。

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工作 篇7

1 医院设备档案的形成

设备档案是医院在购置设备过程中形成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文字材料, 它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各种文件:如设备申请材料、可行性论证报告、有关调查材料、批复文件; (2) 各种记录:如谈判记录、招标记录、定货合同、协议等; (3) 各种原始凭证:如到货通知、提货单、发票影印件;装箱清单、操作使用说明书、厂家提供的安装图纸; (4) 开箱报告、安装调试记录、验收记录、验收报告; (5) 设备使用操作章程、维修管理办法、制度; (6) 人员培训记录、设备布置平面图、线路图纸、故障维修记录[1]; (7) 设备报废申请及处置结果。从设备档案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设备从立项申请到最终报废, 其时间周期长, 中间环节多, 参与人员杂, 因此, 设备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既耗时又耗力且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

2 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首先, 建立医疗设备档案, 能为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及设备的引进提供有力的证据, 为同类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由于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功能多样、价格不菲, 在引进时领导和专家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证, 包括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 就能为此工作提供证据和参考。

其次, 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是设备维修、检修和管理的必备条件。机器设备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 由于热力、化学原素的作用, 一些零部件会磨损、腐蚀和松动, 将会影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工作效率, 这就必须维护和检修, 要维护和检修, 设备档案是必备的条件, 它能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第三, 利用设备保修期和维修期的区别, 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3 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原则

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 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 这样才能保证其完整性和利用效率。因为医疗设备档案有其特殊性:一是档案材料多, 归档时间长, 如一台大型医疗设备, 从论证、购置到安装将会形成大量材料, 并且还有以后的使用和维修直至报废, 有一个很长的周期。二是多种多样, 设备有国产的、进口的, 档案材料势必牵涉到多种文字, 如中文、英文、日文等;其载体有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三是档案使用牵涉多个科室, 特别是设备的构造图表、操作和维修说明书等一类材料, 使用很频繁。因此, 如不集中统一管理, 很容易造成文件的破损和丢失, 破坏档案的完整性, 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

4 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4.1 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设备档案的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的原则, 便于开发利用, 确保设备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设备档案工作必须纳入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 与设备计划管理、设备采购、使用等工作紧密结合, 保证设备文件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完善管理网络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 强化各级管理人员依法治档的意识。我院成立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的档案管理网络小组, 实行医院、科室、操作人员三级管理网络, 定期召开有关人员会议, 明确工作目标, 修订和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将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部分, 纳入院部对科室的目标考核, 及时与有关人员的考评、职称晋级、年终评优挂钩。明确设备操作者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 做好日常设备记录;每次使用后, 要将使用情况认真做好记录;每半年将整理好的记录上报给设备科负责人, 经核查后交档案室存档, 在全院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

4.2 确定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

我们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 结合医院实际, 明确了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随着设备从申购到安装使用, 其相应的材料由设备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再移交医院档案室。

同时将有关材料复印下发有关使用科室, 让各科的设备操作者都了解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和要求, 使之配合档案部门, 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

4.3 建立健全归档制度

首先要明确管理范围。对于中等以上医院, 凡是1000元以上的教学、医疗、科研仪器设备, 不论其资金来源、购买渠道如何, 均要建立设备档案, 纳入管理范围。其次要确定归档范围。上述管理范围的仪器设备, 在其选购、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 以及随机技术资料, 均应归档保存。设备档案主要形成于申购过程与运行过程。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申购单、论证报告表、政府采购计划报批表、医疗仪器生产许可证、购销合同、协议书、发票复印件 (原件保存在财务档案中) 、装箱单、运输单据、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设备安装使用说明、维修手册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等。特大型的设备还包括招标的有关材料、卫生资源配置许可的有关资料。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进口设备, 还有海关免税证明、质量保证书、报关单、外贸合同、发票、商检报告等。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操作规程、维修保养情况记录、医疗仪器设备档案卡、使用率和完好率记录、每年的经济效益分析、最终的报废表等。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

5 小结

当今医疗设备技术飞速发展, 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有关医疗设备的发展动态和产品现状, 以主动、积极、周到的服务来保证档案资料的有效完整, 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 以此来促进有关工作的进行, 使医院的各种医疗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投资得到良好的效益回报, 促进医疗各项建设的发展。S

摘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高低, 所以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极其重要的。要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 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多形式、多途径开发利用医疗设备档案资源。

关键词:医疗部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史维新.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 2000 (6) :340.

[2]郑新敏.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和管理[J].浙江档案, 1998 (7) :28.

[3]陈娟.如何搞好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J].浙江档案, 2006 (9) :35.

设备管理科的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高职实践教学;设备管理;深化改革

一、高职院校教学设备管理体系中遗留的阻因

1)缺乏对教学设备的重视

因为不同的管理手法的不同,导致高职院校在教学设备的管理工作上也有各自的差异性,从而在成效方面也有着较大的区别。某些管理阶层利用陈旧的思维去进行设备管理工作,既不能推动教学的进展,也遏制了管理手法的提高。由于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对教学设备管理的重视,导致相关的设施跟不上教学科研的需求。

2)亟需提高教学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对于教学设施的管理来说,并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任务,不同职能人员需要负责不同的工序,这样才能带动整个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但是由于当前设备管理部门的在职人员并没被纳入到正常教师的职评行列中,所以其受到的保障也十分之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管理者的积极性,导致后续很多人员并不乐意担任设备管理一职。面对这种情况,很多高职院校都是聘请一些退休教师来任职的,不过因其缺乏相关工作经验,所以对教学设备的管理也起不到良好的成效。

3)落后的管理体系

随着教学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愿意从教学设备上花心思,不断扩张买进的教学设备一方面提升了教学质量,一方面却加大了教学设备管理的难度。从前沿用的陈旧管理体系现时逐渐变得不再适应发展的需要,面对日益多样化的设备增加,造成了管理者难以调适的情况。正是由于这种情况,后期不断购进的设备仪器甚至会出现重复购置或者买错的可能。因其分属管理的部门划分不一,管理体系的过分落后,所以不能很好的反馈到设备管理的职能效益上,最终形成了资金浪费的局面,而且严重阻碍了正常的教学运作。

二、对高职院校设备管理体系进行改革

(一)深化落实教学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对高职院校设备工作的管理运行的成果实行,需要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旨在校方上级阶层的广泛关注和深化落实下,才可推动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领导阶层首先要做的是确立设备管理部门在校内的地位,还要分出一部分职权予以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对于后期工作的运营,一般要依仗其管理理念和相关章程的界限和带领,尽最大可能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设备管理工作可以在校内有序发展,并贴合教学所需。

(二)构建完善设备管理体系

现时随着高职院校大量购置教学设备,从而令到管理项目量不断增大,面对这种现象,管理机制迫切需要得到跟进提升。建立完善的管理设备体系,需要严格依照管制监督一体化的理念运行。上级领导和有关工作单位要切实把握管理工作是有序进行,不光是对教学设备的购置数量,还是对买入后的设备的登记,维护保管方面,都要设立专门的备案细则,务求让设备管理体系可以覆盖到校内的多个方面。而具体划分教学设备的管理工作上来说,可以先制定一个明确的指标,期后对不同的职权人员作出相应的工作安排,明确的分工可以带动人员的工作热情,降低错误的发生。除此之外,校方领导或者上级统筹部门还要定时作出检查工作,对校内的设备管理进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确保教学设备的使用购置符合基本的教学需求,且不至于造成浪费。比方说,规定对各项设备设立购置条款及后期养护工作的账目表等,通过不同的账目表,可以让人一目了然的掌握到教学设备管理后续工作的方向。

(三)促进教学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大部分高职院校聘请的设备管理人员都是从教师从岗位上退下来后补缺的,其并不完全符合设备管理人员的基本指标,从而就需要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为了更好的带动高职院校的设备管理日程的开展,就需要有相关专业水平的引领,只有当教学设备管理人员具备了一定的工作素养和职能水平,方能够在后续的管理工作中如鱼得水。

(四)推进教学设备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

我们认知中的教学设备管理工作不光是旨在对不同设施的使用的监管,同时还包含了对设施从采购,检收,进仓,维护,报废等多个阶段,不同的阶段紧密相连,从而才促成了工作的完整性。往大的方面来讲,对于设备的买入先要进行查询,避免发生重复购置的机率,同时还要再三核实所买设备的型号性能等信息,避免买错,此外,对于购置设备而言,多进行比较可以择优而购。另一方面,提升管理的透明度也是相当有必要的。当设备通过了买入阶段和检收使用阶段后,使用到一定年限的设备需要及时确认其性能的运作性,并对不能维持正常运行的设备进行报废登记处理。

总结

对推进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发展而言,其离不开先进教学设备的支持,从而为了更好的保障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就需要提升教学设备管理工作部门的地位。只有当设备管理工作做到位,才能为教学工作添砖加瓦,并为高职院校的良好前景垫下坚实的基调。只要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高校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平 黄燕 黄岚 田丽军 本科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11期。

[2]张岩 杨婷婷 网络环境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体系的构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以全新的理念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篇9

设备使用状况良好是企业正常生产的基础,良好的管理是发挥设备效能的前提。目前我国企业设备管理多实行单位领导分管下的专门管理部门负责制,这些部门一般只负责设备的购置,使用和后期管理,仍然采取的是由生产使用部门、维修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各管一段”的分散性管理模式,缺乏统一组织和管理,不利于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因此,当前企业需要探索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运用现代设备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

树立全过程管理的理念

企业设备的管理,是一个从论证到报废的不间断运动过程,即从调查研究、编制规划、计划、论证选型、订购、验收、安装调度、使用维修、改造到折旧处理及报废处理的全过程。全过程管理,就是根据设备管理是一不间断过程这一基本特征提出的,它既是一种管理思想,同时又是一种管理方法和手段。

1.设备的全过程管理是分散管理的发展和提高,是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应当看到,设备的不间断管理过程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这种内在规律性的反映就是设备管理的科学性。而这种科学性的认识、实践和发展的过程,则构成了单位设备的管理艺术。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设备管理还仅是融于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资产管理及财务管理等各方面管理中的一项内容,还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的学科,没有树立相应的科学管理理念。因此,各企业的设备管理部门人员,一方面要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引进吸收国外成熟、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并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另一方面要开拓创新,积极探索适合国内企事业单位现状、符合现代化要求的设备管理方法。政府有关部门也应组织设备管理的专家,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和已有的实践经验,尽快编著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备管理学,以促进设备管理的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设备的全过程管理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全过程管理的目的,就在于提高设备的利用效能,由此一方面达到设备利用率的最大化,在使用过程中实现节约,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设备的制造,从全社会范围内实现节约。目前由于管理上的“各自为政”,不仅在各单位之间设备不能共用共享,就是在一个单位内部也很难做到“资源共享”,造成重复购置下的大量闲置,形成极大的社会资源浪费。因此,从政府有关部门到各单位,都应当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高度来认识树立全过程管理理念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建立健全设备全过程管理的体制

全过程管理,是对设备一生的管理,包括前期管理、使用维修保养管理和报废处置管理。体制是管理的基础,全过程管理的体制应该达到这样一种效果单位内部能够统一组织和协调,各部门之间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紧密联系,部门界限消除,资源配置优化且实现共享,管理和使用紧密结合,有监督有反馈,层层有人抓,件件有人管,设备经常保持良好技术状态设备效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结合我国设备管理的现状,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全过程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做到从前期论证到最终报废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都有责任人都能进行追溯,即责任的可追溯性;建立科学、完善现代化的管理流程,能追踪设备每一时刻的所处位置价值状况、使用性能和利用状态等。

1.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能。

设备管理一般涉及采购、资产管理、生产和维修保养等部门,有的单位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分散管理,有的单位则将除使用外的职能都归于一体,成立“设备管理中心”,后者是前者的发展,是设备科学管理的内在要求,应当成为一种方向。但无论采取那种方式,明确职能、建立健全责任制都是必须的。设备的前期管理是指设备计划、论证、购置、安装的管理。有关研究表明,设备前期管理决定了其寿命周期费用的90%,设备安装定位时,未来问题的70%已被确定。设备的后期管理是指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调配和报废等管理工作。设备的后期管理对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提高设备利用率有着重要影响。

2.建立完善的管理流程。

流程管理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设备的全过程管理也着重体现在流程管理上。在设备的前期管理中,要建立包括计划的提出、纳入规划、计划论证、采购招标、验收和安装等在内的流程管理程序,任何部门都不得跨越流程添置设备。而且每一个子系统中也都要有相应的流程控制,如招标中必须经过由使用部门、管理部门和技术专家组成的市场考察小组考察,必须有三家以上参加投标,必须有单位法律事务部门、合同管理部门等参加并签署意见等。在使用和维修保养管理中,应建立使用人员必须按设备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操作规则操作的制度,维修保养的日常工作计划和突发性故障的排除工作流程和制度等。在设备的报废处置方面应当建立提出,鉴定、审核、批准的控制流程,做到既不让设备“超期服役”,又不让设备“提前退役”,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

3.加强设备的档案管理。

设备档案指反映各种设备运动变化过程的档案,是在设备的购置、验收、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以及报废等全过程中形成的。根据我国各单位的实践及国家有关规定,单位设备档案管理应采用集中统一管理模式。这里的“集中统一管理”一方面是指将设备从购置到报废全过程中形成的材料集中统一保管在档案部门,由档案部门对其进行管理,另一方面是指档案部门要将设备档案作为一个独立的分类进行管理。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一是入档设备的起始点,是以价值还是以其稀缺性或其它指标;二是入档的内容,是仅限于设备的基本情况,如设备类型、购置日期、价值、使用部门等,还是要求其购置过程材料、使用说明以及其它随机文件等全部材料;三是入档的工作流程,各部门的义务;四是查阅档案的权限和销毁档案的权限等。这些问题都必须在设备管理制度中加以明确。

4.引入现代设备管理手段。

建立设备管理资源电子数据库,采用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开发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是设备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要将设备管理的各个方面集成为一个规范化的体系,形成科学、高效的设备管理机制,使设备管理工作得到高效能的组织和实施。实现信息共享,从静态管理转向动态跟踪和分析,达到设备物质形态与价值形态管理相统一的目标。简化日常事务处理,快速高效地处理设备管理中的各类账表。为设备投资和技术改造提供经济分析和论证依据,提高设备投资的科学水平。

例如,在设备管理中引入条形码技术。条形码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融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体的新兴技术,是迄今为止最经济、实用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可以实现快速、准确的数据采集,一张小小的条形码,即可将过去设备管理必须填写的一式三份的设备管理卡片及相应的标有名称、型号、编号、分类号等的标签取代,且条码输人的速度是键盘输入的5倍,误码率低于百万分之一。其灵活实用,既可以作为一种识别手段单独使用,也可以和有关识别设备组成一个系统实现自动化识别,还可以和其他控制设备联接起来实现自动化管理。只要用扫描器一扫,并通过建立的相应数据库和相关的软件就可以实现对账、下账和盘点工作,速度快,操作简单,正确率高。

设备管理处工作总结 篇10

回顾2011年,我处在公司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各项管理工作进展顺利,为公司安全生产运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并就年初确定“长周期、低消耗”的目标展开全面管理工作。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设备管理工作 全年设备运转情况呈现良好态势,年平均运转率达98.4%,超出去年0.8个百分点

1、定期召开设备例会,对各分厂主要设备的运行、维护、保养情况和目前主要设备存在的隐患及时汇总记录,并提出防范措施和处理意见加以协调解决。

2、为保证全公司设备稳定高效运行,不发生设备事故,本共组织检修7次。其中老区4次,新区3次。各次检修在我处协调及各分厂和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按时保质完成。

3、本无重特大设备事故,发生二级事故23起,并对其进行了通报处理;一般事故62起,对其中有影响的一般事故、典型事例,也进行了通报处理。通过对事故的分析和处理,使广大干部职工受到教育和警示,减少和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对因设备维护管理不到位,操作失误等主观原因造成的事故,我处将予以重罚并通报,从而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4、现场管理员每天深入现场,查找问题及隐患,及时上报。收集点检信息,在现场落实,并将情况反馈相关单位,要求其总结和整改。减少了事故的发生率,为生产保驾护航。

5、定期组织设备联查,及时查找隐患,并对设备保养、现场备件摆放岗位工的操作技能进行抽查。对表现好坏的单位做出奖惩和考核,从而提高岗位工的素质。落实安全操作,安全生产。今年伊始,大力开展“长周期、低消耗”。对分厂设备维护保养及润滑加强了管理,并加大了考核力度。制定下发了《设备润滑管理规定》、《液压油、润滑油系统油质化验标准》、《关于油品在线取样检测的通知》等针对设备维护保养、润滑的专项管理规定。对各分厂油耗量进行了认真统计,对大型设备的油站、油品实施跟踪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呈报公司领导,并提出解决办法。增设净油设备提高油品品质,减少了设备故障率。

6、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引进技术为我公司借鉴,在我公司开展节能降耗小革小改项目,为进一步减低成本做贡献。如:一炼钢电除尘项目,2*75㎡、198㎡脱硫实现外包运营等项目。

二、备件管理工作

1、备品备件科本着“确保生产、避免浪费”的原则,上报计划后,计划员通过ERP编码,核对库存,查找备品备件台账,对各单位不合理计划进行删减,严格控制备品备件计划数量,尽量减少物资闲置和资金占用,截止至11月底,已为公司节省8000多万,创下了新的记录。

2、为控制成本,鼓励各单位降低易耗品的消耗,我处特下发《易耗品“最高限额”的管理规定》,自该规定下发之后,严格督导各分厂执行,起到很好的效果。

3、为切实保障采购物资进场质量,防止不合格物资进入生产环节,我处参与了工程物资到货验收并存档了物资验收跟踪卡,为质量提供保障和建立设备台帐留下素材。

4、对于计划检修外协项目,我处积极组织招标项目,以节约资金为目的,选取服务质量好的施工单位,为公司提供“低投入、高质量”的检修,并得到了各分厂的好评。

5、及时落实经理批复的采购合同,对物资有无采购必要及采购数量实事求是,严格落实、把关。

6、落实年初孙总提出的技改降耗项目,我处号召各单位大力开展设备技术改造活动,在各分厂进行全面动员。制定了一些列改造方案和措施,公司在4月份进行了全面汇总并认真组织实施。除小革小改外,由公司组织实施的共42项,已实施34项,有3项因投资大、效益不明显而取消,其余项目逐步实施。一些改造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一炼铁渣池加反冲洗,二炼铁棒条筛改造,热风炉加自动燃烧控制系统,高线油气润滑,带钢带箱车磨等。经过统计,这些项目每年为公司创造效益约640万元。

三、大中修技改完成项目

为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2011年我处共组织了5次大中修项目,包括:《2万制氧大修》《老区竖炉中修》《1#、2#炉热风炉中修》《轧钢厂带钢大修》《5#炉中修》,除轧钢厂带钢大修外,其余均已圆满结束。大中修期间,积极组织相关单位开会讨论,并深入现场考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大中修方案,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大中

修项目。

总体上讲,我处在公司的领导下,圆满完成了2011年初的既定目标和工作设想。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处将继续发挥职能,再接再厉,为公司的安全顺产而努力!

上一篇:教师资料检查总结下一篇:针灸 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