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文之生活卷

2024-09-23

创新作文之生活卷(共8篇)

创新作文之生活卷 篇1

创新作文之生活卷

双休日日记

扬州 梅倩如

×月×日 星期六 天气晴

今天是我的16岁生日。刚巧是星期六休假,爸爸妈妈都在家,欢欢喜喜为他们的宝贝女儿过生日。中午,我最喜欢吃的菜上了一桌。当我正津津有味大嚼特嚼的时候,爸爸妈妈拿出了祝贺生日的礼物。妈妈送我一双鞋,要我脚踏实地。爸爸送我一本秋雨先生的散文集,要我更上一层楼。我穿上新鞋,捧着新书,看着扉页上的一行字:祝女儿生日快乐!我高兴得连呼三声:万岁,万岁,万岁!

现在是晚上了,新鞋放在床下,新书就在手边,我忽然觉得肩头重了些。我是爸爸妈妈生命的延续,是他们的希望。对,我长大了,我要为他们争气!

×月×日 星期日 天气晴

早晨醒来,闻着床边茉莉的清香,心里舒畅极了。忽然想起昨天的日记,我已经16岁了,一个鲤鱼打挺爬了起来。

瞥见书桌上的秋雨散文,忍不住走过去,轻轻打开,慢慢翻动书页。油墨香伴着余先生笔下厚重的文化气息,我感受到一种凝重的美,甚至自失起来。

小心收好书,我拿出作业,开始自习。一种责任感驱使我认真完成每一道题目,而时间也过得真快!中午,吃完饭,我主动收拾碗筷并帮妈妈洗涤干净。我敢打赌,现在妈妈还在吃惊:怎么宝贝女儿这么懂事?以后我要坚持这样做,让爸妈对我刮目相看。16岁了,再不懂事,更待何时!

一天又过去了,这一天过得很充实。但愿我16岁的每一天,不,我生命的每一天,都过得丰富而精彩。另外,别忘了常翻翻这两天的日记。

【特色评析】写日记就是真实地记录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记流水帐,应从平凡的生活中认真挖掘,此文作者便做到了这点,她以自己的真实情感付之于笔端,流淌的是甘冽的清泉,拾取的是闪光的金子。

半夜,有人敲门

江苏 杨云雨

一个寒冷的冬夜,外面下着鹅毛大雪,爸爸上晚班了,我独自一人在家写作业。我胆小,平时爸爸不在家,我就不敢上床睡觉,生怕有什么意外发生。写完作业已经十点多钟了,爸爸还没回来,我心里不由得着急起来。“也许他今天忙,事情多,回来晚吧!”我安慰自己说,“再等一会儿!”于是我就关紧门,趴在桌子上等爸爸回来。可也许是胆小的缘故,刚等一会儿,我的心就“怦怦”地跳起来,尽管自己不住地自我安慰,也无济于事。“冬冬冬……”有人在敲门,“啊,是爸爸!”我飞快地跑去开门;忽然又一想,不对,爸爸自己

有钥匙,自己能开门,而且为什么不叫我的名字呢?猛然间,我的脸变了色,慌忙问:“你是谁?”也许是门关得太紧了,一点儿声音也没传进来。“会不会是歹徒……”我不敢往下想了,一下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敲门声似乎更大了。门外,雪还在纷纷扬扬地下着,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着。夜,黑黑的,静静的,可怕极了!爸爸这时候回来该多好呀!我望了望那扇门,真希望它关得再紧些……我的心还在不停地跳着,而且越来越厉害了。对了,会不会是爸爸在试探我的胆量呢?爸爸不是常说不要做胆小的孩子吗?想到这里,我也想打开门去看个究竟,可是那剧烈的心跳最终使我望而却步。我干脆把头埋进被窝里,那敲门声虽然渐渐变轻了,但是我依然听得是那样的清晰。

不知什么时候敲门声停止了。歹徒走了吗?我不能断定。又过了一会儿,敲门声始终没有响起来。啊,歹徒真的走了!我从被窝里钻出来,悄悄地走到门旁,用颤抖的双手打开这扇紧闭的门,缓缓地伸出头去探望,突然一个熟悉的人影映入我的眼帘,原来是学校看大门的聋哑人张伯伯。他看见我了,用冻得通红的手,递给我一把伞。那是我的伞,放学时丢在学校的。我看到这里一下子全明白了,全明白了…… 此时的门是开着的,我心里的门也是开着的,永远都是开着的。我终于明白了:世上毕竟好人多!

【特色评析】“半夜,有人敲门”是个极富悬念的题目,让人很想看个究竟,看看到底是谁,为什么敲门,于是作者的目的便达到了。“有人敲门”,想来不过几分钟的事,但由于文中细致的心理描写,读者和作者一起感受到了那一刻的漫长难挨,这是本文最成功之处。

另外,作者在文末特意交代看门的张伯伯是“聋哑人”,是对前文的一种细心的照应。

第一次当家

江苏 邓小燕

今天是星期天,因为奶奶、爷爷、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们姐妹三人决定当一次家。

早晨,我们挎只篮子,走向大街。路上,青蛙为我们擂鼓,小鸟为我们唱歌,花儿向我们张开了笑脸。到了菜市场,我们看见摊靠摊,人挤人,车碰车,热闹非凡,各种各样的菜应有尽有,任你挑选。我和二姐长得瘦,一下子就钻进了菜市场。大姐长得胖,好不容易才挤进了人群中。卖主可能看出了我们是第一次买菜,热情地向我们介绍着。我看得眼花缭乱,一时真不知该买些什么菜好,我想:这青菜看起来特别新鲜,还是先买两斤吧。二姐一边走,一边看,眼睛睁得大大的,挑得很仔细,忽然发现中意的菜--竹笋,经过一番激烈地舌战,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大姐随着人流挤来挤去,却始终没有发现自己喜爱的菜,快到尽头时,突然看到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她不禁眼睛一亮,连忙掏出钱将它买了下来。我们把各自买的菜放在一起:鱼、肉、青菜、笋……我们看到买的菜已不少,便提着喜气洋洋地回了家。到家后,我们立刻忙起来,洗的洗,拣的拣。鱼最难弄,刮鱼鳞时,鱼活蹦乱跳,我一时无法下刀。最后,我们姐妹三人来个“强制执行”:大姐最有力气,我们就让她抓住鱼尾,我按好鱼头,二姐拿着刀刮鱼鳞,一条大鲤鱼

终于被我们制服了。可是鱼胆却被我们弄破了,怎么洗也将苦汁洗不净。一条新鲜的大鲤鱼变成了苦鱼,真是前功尽弃。

拣青菜也麻烦,青虫的颜色跟青菜差不多,稍不留心,青虫就将成为我们嘴里的“美味佳肴”。

快到中午了,菜要洗的洗了,要切的切了。大姐年龄最大,学问也比我们深,所以就由她担当厨师,我和二姐成“小帮手”。大姐按照从妈妈那里看来的方法,该炒的炒,该煮的煮。一会儿工夫,一阵阵香气就扑鼻而来了,我与二姐馋得直流口水。我和二姐一会儿送糖,一会儿递盐,忙得不亦乐乎。这时,一盘热气腾腾的红烧鱼端上来了。“小馋鬼”二姐迫不及待地用手拈了一块扔到嘴里,马上她又将它吐了出来,嘴里还不停地说着:“呸!呸!又苦又咸!”原来粗心的“厨师”又把盐当成糖了,这真是“雪上加霜”!

过了许久,菜全端上来了:烧焦的鸡蛋、水煮的冬笋、咸得不能入口的青菜、又苦又咸的红烧鲤鱼……花样繁多,品种齐全。看着这顿丰盛的午餐,我们都笑着摇了摇头……

这个星期天,我们虽然很疲劳,但心里却甜滋滋的。如果下次当家,我们一定会干得比这次出色,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嘛!

【特色评析】这篇作文的可取之处在于小作者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姐妹三人第一次当家的情景。开头交代背景,星期天,大人不在家,孩子们便可以当家做主了。接下来便是具体的描写,在菜市场姐妹们买菜,都很内行,显示了姐妹们管家的本领。回家洗菜、刮鱼,干得也很熟练,人们会想象出姐妹三人定有一顿“美味佳肴”大饱口福了,然而由于三姐妹没有掌握好做菜的本领,结果鸡蛋烧焦了,鲜鱼做得又苦又咸。这一部分也描绘得生动形象,使人看了,如临其境,不禁哑然失笑。这都得力于作者生动的描写。这顿饭让三姐妹做坏了,人们看了感到有些失望,但是小作者在结尾处却把希望留给了未来“如果下次当家,我们一定会干得比这次出色。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嘛!”这样的写法,确实能够让人接受,“失败乃成功之母”,作文写出了这样的生活哲理,是能令人信服的。

我的星期天

海南 杨弘毅

嘿!又是一个星期天,真棒!刚考完试,我要让爸爸妈妈带我好好玩一玩!

回到家,爸爸妈妈已经给我做了好多好吃的。为了祝贺我考试成绩又有了进步,他们答应星期天带我去桂林洋游泳。沐浴着阳光,我们来到了我向往已久的桂林洋。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清澈的海水衬托着金色的沙滩,一排排浪花像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拉着手蹦跳着跑来,沙滩上的太阳伞像一朵朵盛开的美丽的花朵,轻捷的海鸥在海面上不时飞来飞去。远处,人们在水中嬉戏,传来一阵阵欢笑声。一幅多么美妙的图画啊!

我换上游泳裤,和爸爸下海游泳。我曾多次下海玩,但还是不太会游泳。我向爸爸请教,爸爸说:“学游泳,像学习文化一样要掌握方法,要先学会在水中憋气。”说着,给我做了个示范。我看了后想“这太简单了,不就是吸一口气,钻到水里吗?”我想着,就按爸爸的样子,吸了口气,把头钻到水里。可是不知怎么回事,这鼻子一到水里就不听使唤,吸起水来。我顿时慌了手脚,眼睛也睁开了,嘴里也呛了好几口水,四肢乱扑腾。爸爸连忙把我提起来。看着我的狼狈相,爸爸没有笑,而是耐心、严肃地对我说:“学什么都要有耐心,你不是学过《达·芬奇画蛋》的课文吗?他的老师每天让他画鸡蛋,他认真地、耐心地从不同角度画了上百个鸡蛋,最后,他终于成为了一位著名的画家。可是,像你这样缺乏耐心,像猴子似的,怎么能学好呢?”我站在水中,红着脸,低下了头。空中的海鸥冲着我乱叫,像在嘲笑我。爸爸反复教我动作要领,又做了几次示范。我认真地看着,学着,然后自己练。开始时还是做不好,但我不灰心,不泄气,耐心地练。慢慢地,我学会了在水中憋气。

学会了憋气,学游泳就容易多了。我仍然认真地听爸爸讲动作要领,看爸爸做示范、自己耐心地练。时间慢慢地过去了,经过许多次的失败,我终于学会了游泳。洁白的海鸥在我头上叫着、飞着,像在为我祝贺。

我吃了一些东西,又蹦跳着投进大海的怀抱。

傍晚的余晖撒在海面上,晚风在平静的海面上荡起微波,远处满载而归的渔船传来收获的渔歌。我们告别了带给我欢乐的美丽的桂林洋,结束了一个我觉得最有趣、最有意义的星期天。

【特色评析】小作者为我们介绍了他家三口人是怎样度过星期天的--到桂林洋游泳。其最大收获不仅是学会了游泳,而是在爸爸的教育下明白了做任何事都应该有恒心和毅力,这样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这也是文章的中心所在。

文章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将“我”从在水里乱踢腾到学会了憋气最后学会了游泳的全过程写得具体而生动,显得内容充实,层次井然。

在记事的过程中,文章还穿插了一些景物描写,如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就细致地为我们刻画了桂林洋的美丽景色,使文章增色不少。

创新作文之生活卷 篇2

一、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瓶颈分析

农村中学生作文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无话可说, 千人一面, 而学生无话可说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材料的积累。阅历与视野的限制使得农村中学生的作文写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在这种情况下, 日常写作训练中教师所拟制的题目又大多陈旧而脱离实际, 离学生的生活体验甚远, 学生在经历了若干次的范文仿写之后容易丧失写作动力, 写作对他们而言成了“为赋新词强说愁”, 难以激发出创作的快感。

没有了情感动力的写作活动在学生的心理反应中会积累成一种情绪上的负反馈, 使得学生对作文写作有了无奈、厌倦、自卑甚至畏惧的体验。当学生对写作丧失了热情与动力之后, 学习过程中最宝贵的主动性也就丧失了。在被动形塑的情境下, 作文成了一种应对考试的差事, 学生写作水平提升的空间就十分有限。要言之, 缺乏积累下的强制性训练就会使得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教学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到, 农村中学生作文教学的核心障碍是学生的日常积累不足, 但是, 这种积累工作单靠课堂教学难以完成, 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 而且多被照本宣科式的课文讲解所挤占。在这种被动的填鸭式教学中, 学生所摄取的有效养分不足, 而且遗忘速率颇高, 因为这些文章距离农村现实生活较远, 在学完一段时间之后, 学生要想在写作中重新调动起这些库存知识十分困难。

既然如此, 那么关键问题就是要把握住学生的大量课外时间, 设法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完成写作材料的积累, 从而克服写作过程中的难题。然而, 中西部农村欠发达的经济与当前高度流动的农民工生活使得农村中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信息资源非常有限, 同时缺乏浓厚的文化氛围。在当前的村庄生活环境中, 学生除了看电视和上网吧之外, 能够接触到的外部信息几乎没有;而在看电视和上网的活动中, 他们的自制力较差, 在缺乏父母监督的情况下, 容易一味地满足感官刺激而难以吸收到有用的素材。

尽管近年来农民收入有所提高, 但农村家庭藏书极少, 强调经济效益的父母不愿意投入钱财给孩子购买书籍。农村没有书店、图书馆、阅览室、博物馆, 且报刊杂志等纸质刊物对农村中学生而言接触频率极低。这些因素都使得农村学生的生活缺乏文学滋养, 缺乏时代文化的熏陶, 反映在作文写作上, 就是文字干瘪枯涩, 拾人牙慧, 少有创新。

二、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创新之道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的瓶颈与三个突出因素有关, 这三个因素分别是农村中有限的信息资源、单薄的文化氛围以及农村中学语文教育中单一的教学手段。那么, 如何对症下药, 挖掘现有资源, 从而扬长避短, 有效克服社会宏观结构下的不利因素, 提升农村中学生作文写作的水平呢?

1. 发掘学生生活中的情感要素

人类行为的直接动因有理性的利益诉求、感性的情绪体验, 以及审美活动中的灵魂升华。对于中学生而言, 如果要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积极探索写作规律, 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利益诱导势必无效, 而通过情感与审美则是可行的途径。具体而言, 就是要使作文的材料搜集与写作训练活动贴近学生的本能与直觉, 让学生表达自己、描写生活。

举例来说, 笔者曾让班上的学生写这样一篇作文“爸爸妈妈, 我想对你说”。由于学生多是留守儿童, 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他们享受不到父母之爱, 内心充满了各种复杂的情绪体验, 笔者以此作为契机, 要求学生描述父母的生活, 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说明他们与自己的关系, 抒发自己内心的想法。没想到, 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写作时当场流泪。一位平时表现很懒散的学生动情地写道:“妈妈, 日日夜夜的思念让我的枕头每天早上都是湿润的, 所以, 今年过年你一定要回来!昨天爷爷刚杀了一头猪, 你知不知道我多想你回来和我一起吃肉啊!”

通过发掘学生自身生活中的情感要素, 可以激起他们自己的表达欲望, 进而拿起手中的笔来书写内心的感受。这个时候, 写作可以慢慢成为学生的兴奋点, 如果老师此时对写作技能进行一番引导, 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当学生发现自己比从前善于表达的时候, 他们会继续主动学习以使自己的表达能力更为完善, 让内心的情感得到更为充分的抒发。

2. 积极利用农村现有的文化资源

通过激发情感, 可以提升学生写作的主动性, 克服写作时的畏难情绪, 使学生将作文视为一种宣泄而不是一种负担和压抑。在此基础上, 可以尝试定期创办班级小刊物, 并将比较优秀的文章在学校的黑板报上公开, 进而激起学生写作时的上进心。

不过, 从长期来看, 仅仅通过贴近生活激发情感让学生主动写作并不能克服学生无话可说的困境, 因为时间一长, 学生就会感到他们的写作成了一种单调的重复。这个时候, 就需要不断有阅读的素材以及生活的感悟来作为写作活动的“源头活水”。

(1) 教师可以通过电视、报纸或者去农村的网吧搜集一些最新的时事和社会新闻来给学生讲解, 并从中提炼一些有利于写作的元素来向他们传授。只要引导学生去关注国家、社会和人生, 并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 从而扩大其思维的视野, 培养思考的兴趣, 就可以算是一种成功。学生的见解不需要有多么深入, 但只要他们有想法、有涉及时事, 这些都会是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

(2) 重视农村的传统民间文化资源。如各种仪式、庙会和宗族活动, 以及族谱、民谚、民间传说、古典诗词等, 这些事物虽然在一段时间内曾被视为封建迷信, 但却正是农村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 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值得珍视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因素就在农村学生的身边, 唾手可得, 只要引导学生去主动记录和学习, 成为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就可以让这些文化内涵扩散到他们的作文中, 成为不同于城市学生的“比较优势”。

(3) 积极整合农村中学现有的教育资源, 在班级中成立阅读兴趣小组, 让有限的图书、报刊、杂志等文化资源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共享, 并有效地进行管理。这些阅读材料不必强调时新性, 由于它们贴近生活、贴近心灵, 同样可以大大充实学生的求知欲。

3. 引导学生观察当代村庄生活的变迁

农村中学生在写作素材的积累上较之于城市学生的另一项短处是生活时空相对狭窄。他们的生活局限于一个很小的范围, 无法参加诸如参观博物馆、参加夏令营、旅游、出国等活动。由于他们的生活重复性太高, 缺乏新鲜事物的注入, 因而对生活本身的感受不太敏锐, 而日复一日的课文教学又进一步抹杀了他们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针对这一弱项, 农村教师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甚至可以把写作课堂移到田野上, 放在活动中。比如, 组织学生轮流照顾村庄中无人照看的留守老人、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组织学生参观庙宇、宗祠;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务, 比如婆媳吵架等, 然后让他们在作文中分析这些事情产生的前因后果;观察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之后在穿着打扮、言谈举止、思想观念上有哪些变化;观察村庄红白喜事上的仪式变化、活动流程, 等等。

通过引导和帮助学生来观察身边发生的事务, 从而让他们在文章中对自身的生活进行描述和反思。这些活动在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 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而当他们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在某些方面遭遇困难的时候, 又会主动去寻找资料来充电。久而久之, 作文的写作就不再是一个难题。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内心的真实情感、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则是写作兴趣的源泉。农村中学生的作文写作本质上不是一种应试的手段, 而是他们文学素养、观察能力、感知能力、思维能力、思考范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古人将文章的写作训练提高到了人格修养、道德修炼、审美志趣以及性情陶冶的高度, 这其中蕴含的道理可谓深奥。

创新作文之生活卷 篇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考题解析

2016年山东卷的作文命题可以说基本遵循命题规律,即“保持多年连续性和一贯性”的原则,并没有步入当下嘈杂的“任务驱动型”的闹市,仍然坚持山东高考的一贯命题风格,选择了新材料作文,重在引导考生对人生哲理、精神成长的深入思考,无论立意的高下,还是说理的深度,亦或是在语言表达的力度上,对考生来讲,都存在很好的梯度,有利于选拔人才。

2012年至2016年均采用新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融入对社会生活或文化现象的思考,写作中渗透人文思考元素,关注人生成长与经验体会。2012年为“孙中山箴言”,2013年为“莫言等作家挑错”,2014年为“开窗看风景”,2015年为“丝瓜藤与肉豆须”。总体而言,今年的山东卷作文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和进步性。

2016年山东卷无论在命题方式、命题内容、思维价值取向等方面都体现了一定的进步性,值得考生研究备考。

山东卷作文属于隐喻型材料作文,人生旅行中,行囊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他们会伴随旅程很久乃至一生。行囊在不同阶段可能会有不同作用。从阅卷者反馈情况来看,考生普遍能够从材料中分析观点,但有相当一部分考生不能紧扣“行囊”来分析或延伸,导致写出的作文太浅显,观点不能鞭辟入里,没有把问题说到点子上,没能抓住材料最关键最本质的倾向性。

这里从最常用的两种方法入手。其一,抓取关键词句法。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为“行囊”“准备”“用到”“用不上”等。进一步提炼和总结,不难发现,第一关键词为“行囊”,第二关键词为“准备”。由此来立意,应该比较准确、到位。其二,比喻分析法。材料作文,尤其是新材料作文,当材料中有比喻性关键词时,弄清比喻的本体和喻体至关重要。这里的“行囊”“旅程”显然与人生是紧密相关的,人生就如旅程,人生成长中需要提炼和准备的东西,当然就如行囊。那么这些东西有哪些呢?物质层面如行程中必备的水、衣服、钱、工具等;精神层面如坚强、自信、执着、果断、诚信等品质。如此思维,我们的立意就可拓展开来,并且极容易写得深刻、辩证、有思维深度。

思路一:人生之旅的准备与未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准备好人生行囊,从容前行每一刻等等。

思路二:让行囊为不同的人生之旅助力,让人生更加精彩;清点行囊,让人生之旅更畅通!

思路三:人生中有很多不可预知的东西;“不可预知”正是人生的魅力所在;“暂时没用”的东西;有用可能将来更有用助我们一帆风顺,无用伴我们走向远方等等。

思路四:人生成长中需要物质行囊,更需要那些看似不重要的精神行囊;让你走得更远的不是你的体力,而是你的行囊储备。

从2016年高考阅卷现场来看,不少考生缺乏关键词的扣题和分析,比如题目中的关键词“行囊”,部分考生只在开头提及,行文中根本就没有出现,越写越远,由此可见,平时的审题训练尤为重要。当然,还有部分考生没有把“行囊”的比喻义剖析出来,只是写外在的行囊,文章写得比较浅显。

一类文

看似无用 实则助你前行

□山东一考生

高晓松有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诚然,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的“行囊”总会有意想不到的变故,但这种不可预知正是人生魅力所在。看似无用的行囊,助你走向远方。

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因为不存在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米兰·昆德拉说过,“人活过一次就等于没有活过”,没有彩排,这就是我们的人生!我们唯一能做的,也只是背上那未知的行囊,向着远方奔跑。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作家,他只是在一天下午“喝着啤酒,惬意地看着棒球赛”时突然想到“好吧,就去写小说吧”这个念头,才开始了写作之旅,他凭借着自己的《且听风吟》获得新人群像奖,从此名声大噪,终成一代文学巨匠,他将文学装入行囊,陪伴他走向远方。

鲁迅是伟大的,他的一生呐喊过也彷徨过,但他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为救中国,他去仙台学医,因为偶然的际遇,他终于放下手术刀,拿起纸和笔,成为中国人灵魂最尖锐的解剖者,中国的思想文化界,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招致密集的刀剑,因此,也就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获得更为光辉的战绩。因为偶然,鲁迅在看不见的险恶战场里,建立了超人的殊勋。

人生恰似一张单程车票,充满随机,人生也类似由狂人主办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我们必须在同人生的抗争中学习那未知的人生。如果有人对这种荒唐的比赛愤愤不平,最好尽快退出场去,但决心留在场内的,便只有努力拼搏,背上那未知的背包,奋力向前。

行囊的不确定性,也正是人生的不确定性,如芥川龙之介说:“人生近乎严重缺页的书,很难称其为一部,却仅此一部。”但正是因此,我们每人的人生才会丰富多彩,我们也会有继续努力下去的干劲,因为一切未知,前方总会有美好在等着你。

背起行囊,上路吧。看似无用的行囊,助你走向远方。

评点

1.举例详实,重点突出。围绕中心论点,作者精心选取村上春树、鲁迅的例子作剖析,重点分析他们将那些看似无用的行囊发挥到极致,最终成就另一方面的精彩。这种议论切合主旨,新颖有力。

2.开头精彩,角度独特。文章以高晓松的名言导入,以米兰·昆德拉的话语照应,写生活中那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可能会隐藏魅力,生活中的行囊总会有精彩的时间和地方,读来生动,这种写作角度在考场中相对新颖,令阅卷教师耳目一新。

3.哲思小语,有我文章。文章多处总结个人对“行囊”的感悟,这些话语类似心灵鸡汤,也突出考生的独特思想。如“人生恰似一张单程车票”“行囊的不确定性,也正是人生的不确定性”等等语句,可谓精彩。

(内容19+表达20+发展18=57分)

(编辑:于智博)

创新作文之生活卷 篇4

而残酷的现实总将你从梦想中唤醒,你身陷于这喧嚣的都市中,何处才是自然?但不必惆怅更不必悲戚,闭上双眼,听听灵魂的声音。城市的躯壳挡不住向往自然的心,只要有了一颗善感而自然的心,这个城市便会披上一层茸茸的绿意。

清晨,走在路上。岸边的柳树,在风中轻轻地抚摸着微微颤动的水面,却没有一毫柳絮的飘飞,大概他们早已在春风中飞尽了吧。在匆忙的脚步中,我们不知错过了多少生命中的美好。为何不抬头望望天边呢?柔美的朝霞是仙女遗落的霓裳,金色的阳光正透过薄雾向你微笑。阳光打着卷,慵懒地躺在树叶上,让那翠绿的血液闪着诱人的光。刹那间,都市在你眼中融化了,一栋栋高楼仿佛成为了热带雨林中的棵棵参天大树,耳旁不绝的车鸣变成了鸟儿的悦耳歌唱。你在参天古木中漫步,而阳光轻轻把你围绕。原来,在自然中生活只需一刹那的感动。

连绵不绝的雨丝让计划好的周末泡了汤,你靠在窗边百无聊赖地打发时间。这时一颗调皮的雨珠从它浩浩荡荡的队伍中逃了出来,在你手臂上溅起一朵晶莹的小花,你抬起头望着烟雨朦胧,恍惚间如置身于江南小巷中,撑着油纸伞默默前行。走过一片池塘,雨连成了线,在水面上打出一个又一个圆圈;一只小小的青蛙坐在荷叶上,静静地看着这生命的流逝。多情的流水正从你脚边绕过,不远处,一朵红莲开得正盛,微风拂过,它一低头的温柔深深打动了你的心。突然就觉得心中一片开阔,这自然中的生活,如此美好!虽然你仍身在这都市里,但你的心又在大自然里做了一次深呼吸。原来,在自然中生活,只需一颗诗意的心。

把自然收藏于胸,这个都市里便处处弥漫了自然的呼吸。

【名师点评】

这个作文题目生活化味很浓,要求考生从自己的生活感悟出发来写作。本文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本文取材于考生自己的生活体验,立足于自我感怀,所选材料都来自考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且情景渲染细腻真切。作者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景物描写活灵活现,将作者的感情、体验融入其中。“多情的流水正从你脚边绕过,不远处,一朵红莲开得正盛,微风拂过,它一低头的温柔深深打动了你的心”,读着这样的文字,也随着作者一起体验到了在大自然生活的绿意。

创新作文之生活卷 篇5

他曾经说过,会永远守候着她,做她的护花使者,不离不弃,今生今世,矢志不渝,

 

那时候,情窦初开的她,哪儿懂这些,只知道点头,当着他的面展露出如花般倾城的笑颜,她喜欢被他就这样搂着,相爱一时,不需要千古流传,万古不朽,只要彼此之间都有爱就好了

只是她从来没想到过,有一天,他会绝情地离去,杳无音信,徒留某人感伤

不求朝朝暮暮,只求曾经拥有!

每每轮回,梦到有你的一刹那,便满足了!

此爱,刻骨铭心;此爱,矢志不渝!

创新作文之生活卷 篇6

盘春在老师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伟大的中华民族从历史的草原走来,穿越时代的风沙,代代维新,绵延至今。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更应薪火相传,奋斗不息,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历史已昭示一切,没有革故鼎新,就不会有炎黄子孙的发奋图强,日新月异;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突飞猛进,欣欣向荣。商鞅变法为秦国灭掉六国奠定了基础;王安石变法为北宋富国强兵收到了最初的实效;戊戌变法为民族救亡图存发出了呐喊;而改革开放,为党和国家的发展进步注入了无穷活力。“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奋力搏击的深圳人在这句口号的激励下,为改革开放创造了一种模式。人人珍惜时间,人人热爱生命,生活也变得越来越美好。深圳,是多少人寻梦的方向,是多少人立业的热土。今天,难道我们不应循着先人的脚印,再踏新长征吗?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是国家传给我们的清醒呼唤。改革开放40年来,国内形势和国际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模式不可持续,必须寻求新的发展理念和方向。在此背景下,“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口号应势而生,破空而来,响彻大江南北。“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习主席的经典 阐述,说明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道理。国家已然发出清醒呼唤,这是信号,这是灯塔,这是方向,我们只有如此向前,才有希望。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是人民交给我们的殷切重托。习主席强调,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将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把改革进行到底。耐人寻味的是,“我们”包括谁?“我们”是谁?“我们”是黄大年、潘建伟、施一公、陈

十一、李东升、陈清焰、南仁东,“我们”是官东、秦玥飞、张超、王锋、宋玺、雷海为、杨科璋,“我们”更是新时代的“世纪宝宝”和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继往开来?“我们”还有什么借口不去放飞梦想?“我们”还有什么托词不去自强不息?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需要我们不忘初心,勇挑重担;需要我们啃硬骨头,打攻坚战;需要我们砥砺前行,奋斗不息。

创新作文之生活卷 篇7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学生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 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 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 努力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 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良好习惯。

二、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多接触社会

由于“作文来源于生活”, 所以作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教师可以借鉴西方小学生的一些做法, 让学生跨出教室, 跨出校园, 跨入社会, 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 这样做更能发挥写作的功能: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

作文课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 可以在图书馆查资料或调查访问, 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美国作文课关注人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 与社会、生活是沟通的, 注意处理好作文与生活源头的关系, 并且追求真实和实用。这样, 学生就会在作文中寻找到乐趣, 不会“为了作文而作文”了。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诉, 拓宽作文训练空间

书读多了, 生活积累丰厚了, 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 于是就开始写作了。学生有许多美丽的幻想, 甚至包括荒诞无稽的, 教师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 而应鼓励他们写出来。语文课就要解放人的心灵和才智, 让学生们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1. 涂涂画画。

涂涂画画是低年级小朋友非常喜欢做的事, 把涂涂画画和作文有机结合起来,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精心安排各个节目。

每人制定活动方案, 安排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用笔写一些自己的感受。在学雷锋的日子里, 让学生走出教室, 走向社会, 在争做好事中, 出现的许多生动的事例, 会成为作文的好材料, 经过指导, 学生又多了作文的机会。

四、对学生“三放开”

1. 放开内容。

学生所接触的一切, 看到的、听到的、亲身实践及感受到的都是学生已知的信息, 这些信息都可以成为文章的内容。现在, 我每周都让学生写一篇文章, 不定内容, 自由发挥, 学生松了绑, 十分活跃。

2. 放低要求。

学生刚学写作, 能写、愿写已经很不错了。本来都很幼稚的心灵, 本来就学的东西不多, 你非要他注意怎样选材, 怎样立意, 怎样开头, 怎样结尾, 怎样突出中心, 就好像刚栽下的树, 都不知道能不能成活, 你还每天去摇一摇, 再拔高一点, 再怎么有生命力的树也很难成活。我也曾经做过这样的蠢事:学生交来的文章, 总觉得有很多缺点, 因此辛辛苦苦地改, 认认真真地批, 改得文章面目全非, 还认为学生会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深受教育。没想到, 学生只看一下分数就塞进抽屉。原来他们觉得自己的文章一无是处, 才被老师改得体无完肤, 反而失去作文的兴趣。从此, 我每接手一个班级, 对学生交来的第一篇作文, 都从学生原有的作文水平出发, 发现其优点, 写上一些鼓励性的批语;实在不像作文的, 只要字写得好, 格式正确或者卷面整洁, 甚至有一个词用得好或用了一个新词等都会得到肯定。尤其是那些表达了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 尽管错字病句很多, 甚至不够通顺, 我也在班上宣读, 并张贴出来, 告诉学生:文章就是要写自己的生活, 它是一种心灵的对话, 你怎么想就怎么写, 完全可以自由自在, 无拘无束。

3. 放开表扬。

表扬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最好方式。学生有了写作兴趣, 就能顺利闯过写作的难关。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 最好的办法是多发现学生在写作中的点滴进步、与众不同的闪光点, 时时表扬, 事事表扬。只有这样, 写作教学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五、训练学生作文的批改技能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时要重视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和技巧, 使学生善于修改作文, 并在修改习作的训练过程中, 逐步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 形成能力, 提高作文水平。

1. 面批面评。

在学生写完作文时, 当面批示, 在遇到学生表达不够完美的地方, 及时启发学生自我修改, 虽然费时费力, 但效果明显, 这也是十分必要的。

2. 自写自改。

要求学生作文完成后自己及时修改, 在批改栏内写出修改的理由, 以此引发学生深思, 使之“知其所以然”, 让学生有效地避免了犯同类失误。

3. 互批互改。

让学生自己寻找合作伙伴, 互批互改, 并备注批改说明和简要评语, 把作文的修改权让给学生。这种方法有新鲜感, 易于吸引学生注意。

4. 揣摩深究。

作文的学习要注重循序渐进, 再说文章贵在“精练”。为此, 我常要求学生同一篇作文要多次修改, 反复揣摩, 集体探讨, 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审题立意、篇幅构思、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反复推敲的习惯。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检测卷 篇8

一、最佳选择题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的是b

①2020年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②2021年4月19日-21日,联合国举行“聚焦象形文字”主题活动

③《外商投资法》、《外商投资法司法解释》自2020年1月1日施行

④2020年6月23日,我国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2.中国茶文化由来已久,古时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有客来访时,可征求意见,选用适合来客口味的茶待客。喝茶,不仅仅是满足生活需求,更能体现中国人的道德、文化、伦理等方面特质。这表明

①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A.①③ B.②③ C.②① D.③④

3.2021年春晚一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一时风靡大街小巷。有人说这首动人的歌曲打开了人们尘封的思绪,让人感动于久违的深情。也有人说,通过这首歌的传唱,可可托海已经和新疆的喀纳斯、吐鲁番等等热门景区一样家喻户晓,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这说明(b)

①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③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方向保证

④人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给我们指出了2035 年的文化发展目标——建成文化强国,这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重要步骤。我国大力建设文化强国,这说明(d)

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决定于文化的繁荣

②文化为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直接转换为物质力量

④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国家的发展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中国航天2020年完成了超40次的“超级2020”宇航发射计划,以及首次火星探测、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3型火箭新型号首飞等重大航天任务。这些成就为我国跻身于航天强国莫定了扎实的基础。这表明()

①当代国际竞争实质是以科技实力为基础的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航天科技的飞速发展确保我们的国家安全

④航天科技新成就能够增强我国的文化自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中宣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做好2021年全民阅读工作,对推动书香社会建设,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凝聚全国人民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意义。做好全民阅读工作是基于(B)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推动社会发展

③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湖南省怀化市某镇,被国家确定为非遗传统产业强镇。镇政府实施“编织农户+加工大户+非遗创意+市场“的联体发展模式,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这说明(D)

①文化产品实质上是物质力量 ②文化软实力决定国家综合国力

③文化与经济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④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这一励志寄语,尽管寥寥数语,却胜过千言万语,让人震撼,激励了无数的人。这说明()

①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这说明(C)

①书籍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②书籍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③书籍引导人们的世界观,传递正能量 ④优秀的书籍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0.改革先锋、歌唱家李谷一始终将自己的艺术实践与改革开放进程紧紧相连,用歌声见证改革开放的豪迈壮举,用作品抒发祖国的豪情、民族的豪迈、人民的心声。她演唱的歌曲《乡恋》被誉为“改革开放后第一首流行歌曲”,《难忘今宵》给千万个中国家庭送去欢乐和祝福,《我和我的祖国》倾诉了对祖国的真情挚爱。这说明(B)

①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社会发展进程 ②文化作为精神力量促进社会的发展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④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完全同步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世代中国人通过经典阅读汲取了多方面的营养,传承了中华文化,创造了新的生活经验。阅读经典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从而为走向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这说明()

①阅读经典是提高个人素养的可靠保证

②优秀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

③阅读经典决定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

④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是基于(A)

①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价值,能够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②劳动观念和劳动素养是青少年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③劳动精神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劳动精神鼓舞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诗词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寓意。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④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2021年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第十六个“一号文件”,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重要遵循。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是基于(C)

①文化能够促进贫困群众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思维方式

④人的文化素养可以在自觉学习中得到提升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5.幽幽书香,百年沧桑。建馆90余年,藏书10万多册,其中古籍和珍本1万多册,内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隐匿于边陲古镇的和顺图书馆就像一部古老的史书,触目尽是乡愁,咀嚼全是文化。和顺人坚守对文化的执着,谱写出一部边陲古镇的儒雅传奇。和顺人的坚守是基于B

①优秀文化能浸润心灵,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②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能直接推动乡村的发展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往往依托于一定的物质载体

④积极参与健康的文化活动能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21年初,《觉醒年代》的播出吸引了大量90后、95后观众。该剧从历史纵深处回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在对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中,在人生价值的选择中,描绘出气势庞大的爱国群像。“信念感”、“触动”、“震撼”、“使命感”、“做有为青年”等成为年轻观众观剧后的心声。这表明B

①文艺作品回应时代要求、主导时代方向

②优秀的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使人深受震撼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④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决定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在唐诗里,我们可遇见忧思中的李白,登上凤凰台一抒惆怅;在宋词里,我们可跟随辛弃疾的步伐,感受沙场秋点兵;在元曲里,我们可在关汉卿的锐利目光下,观察世间百态。由此可见B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对人产生的影响难以抹去

③优秀文化作品总能让人力量倍增 ④文艺作品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浙江嘉兴南湖岸边的“红船”,真实地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场景,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心目中的革命圣物,更被公认为“党的摇篮”,向人们诉说着建党伟业的“红船精神”。从材料中可以清楚地看出(D)

①文化与经济具有相互交融的特点

②政治往往决定于一定的社会文化

③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京剧演“技”,还是演“戏”?王国维说,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中国戏曲始终都在非常认真地描摹生活。“技”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戏中之“技”从来不能脱离剧情和人物而存在。一旦“技”成了最高理想和唯一追求,戏剧就失去了灵魂。当“戏”被忽视,“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无法精进了。材料说明(D)

①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技”与“戏”可单独存在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戏”是“技”的物质手段

③“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要丰富“戏”的内涵

④要积极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统既重“戏”又重“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这一论断是基于(C)

①新时代文化的独立性增强,不再决定于经济与政治

②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③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在唐诗里,我们可遇见忧思中的李白,登上凤凰台一抒惆怅;在宋词里,我们可跟随辛弃疾的步伐,感受沙场秋点兵;在元曲里,我们可在关汉卿的锐利目光下,观察世间百态。由此可见(B)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对人产生的影响难以抹去

③优秀文化作品总能让人力量倍增 ④文艺作品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被誉为中国人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一套播出。当主持人宣读颁奖辞时,台下无数观众用掌声与泪水向获奖者致敬。多年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总能使人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到净化。这说明(D)

A.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C.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23.2021年1月10日是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也是全国第35个“110宣传日”。某校开展了以“我为人民警察点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人民警察的崇敬之情,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A)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无形的、非强制的④开展文化活动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优秀文化之所以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是因为其(C)

A.使人身心愉快 B.成为心灵的火炬、前进的旗帜

C.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D.激励人们不断创造个人美好幸福生活

25.疫情期间.某县教育体育局开展了”非常时期·非常课"活动。以此引领教师理解线上教育、增强信息技术素养,同时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其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材料表明(D)

①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优秀的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就“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潘鲁生指出,民间文艺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的智慧创造,来自生产生活,内容非常丰富。要盘活传统文化资源,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力乡村振兴;要尊重传统文化资源自身的发展规律、内涵和特色,必须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资源的本元、本质、本真价值,以原真性为基础,避免破坏性开发。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着眼当代生活,文化的传承发展,只有存续在老百姓的生活里才是“活”的文化。我们要充分认识传统文化资源在今天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充分考虑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需求和审美习惯。总之,我们需要植根生活,遵循文化规律,发挥创造力,不断创意、开拓传统文化资源在今天生活中的发展空间、发展路径和发展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原因。

27.近年来,全国各地学校都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旨在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引导学生参与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生活,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西安高新一中第三届校园文化节拉开帷幕。文化节活动是同学们精神凝聚、智慧整合、能力展示和素质提升的过程。此外,学校每年还举办体育节、艺术节、英语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为校园增添了文化气息,也营造了团结、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依据。

28.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一大批矢志进取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

为了隆重表彰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为党和人民事业一辈子孜孜以求、默默奉献,贡献突出、品德高尚的功勋模范党员,激励全党坚守初心使命、忠诚干净担当,党中央决定,授予马毛姐、王书茂、张桂梅、陈红军、黄大发、黄文秀等29名同志“七一勋章”。这次受表彰的“七一勋章”获得者,是我们党各个时期、各条战线党员的杰出代表。他们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矢志不渝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一切;他们践行宗旨,为了人民根本利益和美好生活,呕心沥血,拼搏奋战;他们勤勉务实,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忘我工作、奋发有为,成就非凡功绩;他们不怕牺牲,保持革命者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用生命践行使命,赢得全党全社会广泛赞誉。

我们要向英雄模范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说明本次“七一勋章”荣誉称号颁授活动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1-5 BDBDD 6-10 BDACB 11-15 CADCB

16-20 BBDDC 1-25 BDACD

26.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为乡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发展乡村特色文化有利于促进旅游产业的经济增长,推动旅游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③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优秀文化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发展乡村特色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7.答案: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优秀文化影响人提供了土壤。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进行人际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拓宽学生认识的角度、深度和广度,进行正确的目标确立和行为选择,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校园具备浓厚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正向刺激,使学生精神愉悦,审美提高,道德素质提升等。而因此受到的影响深远持久,对学生一生发展具备重要作用。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开展各类有益文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塑造健全人格,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8.【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表彰英雄人物,能够凝聚全民族的战斗精神和必胜信心,鼓舞我国人民团结奋斗,取得新的胜利。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表彰英雄人物,有利于强化国家信仰与民族记忆,汇聚起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力量,增强综合国力。

上一篇:河北省2003年中考试题语文下一篇:给鸡蛋做美容小学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