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创新

2024-06-08

作文的创新(共12篇)

作文的创新 篇1

学生作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学会观察事物, 真实、客观、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但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问题上, 传统的应试教育通常做法是:教师照本宣科, 让学生背诵几篇新作文, 然后照猫画虎, 以获取较为满意的分数。不能培养出学生真正的写作能力, 禁锢了学生创新精神, 往往事与愿违, 适得其反, 误人子弟, 结果学生并未获得实际的写作能力。

一、从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需要的反映。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我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开学初的作文往往让学生写假期的所见所闻。或“开学断想”、“我想给老师说几句知心话”。抓住学期初这个关键时期, 从学生实际出发, 引导学生有话就说, 不要说俗话、套话, 禁说假大空话。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非常重要, 学期中抓住学校或班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来写作。如“运动会”、“体操比赛”、“假如我是班长”、“国旗下演讲”, 这些实实在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 学生有内容可写, 言之有物, 写出的文章各呈千秋, 且极有新意, 同时在作文的评改中及时交流并多褒扬好的, 指正不足, 提出努力方向。有成就感的学生, 兴趣愈浓, 此时趁热打铁, 鼓励学生努力做学习型人才, 倡导勤观察, 看书看报和积累, 达到“腹有诗书语自华”。

二、凸显新意, 彰显个性, 与时俱进

作文教学的创新并不是容易的事, 因为我们生活在普通平凡的社会现实中。不能有矫揉造作, 虚情假意。例如让学生写《给父母或朋友的一封信》, 学生中“有的觉得无话可说, 或有的觉得有话可说, 无从谈起, 语气不连贯”。我要求学生以独特的视觉去观察、去思考, 善于从平凡的小事中努力发掘真、善、美, 发掘人所未想, 人所未言。让学生写时以主持人的独特开场白形式或写短信集句的形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而写。结果学生情感投入真挚, 新颖具有个性。在“庆祝国庆60年”习作中, 学生大多数文章写得语言表达鲜活, 体现了鲜者常新, 新者常鲜, 富有创意。

三、抓住“练”字, 求实创新, 鼓励创新

学生作文是练出来的, 好的学生是“夸”出来的。我在教学生作文时, 提倡学生勤下笔。平时要多交际, 综合练习, 善于积累, 注重体现一个“练”字。参加活动, 观看电影 (视) 或书籍, 要善于“捕捉”写作信息, 善于提炼。如教学生写《和同学过生日》、《参加姑姑或表哥的婚礼》、《一个老村民的葬礼》。这些农村孩子生活中的事, 都要求学生及时写出自己的体会之类的习作, 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 同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给自己的父母或其他亲人朋友共享, 以求第一个读者的反映。这样多次的练, 在求实中力求创新。在作文的讲评时, 发现有创新或标题拟定新颖, 使人耳目一新的;设置悬念启发思考的;情节起伏, 不落俗套的;倒叙开头, 穿插补叙的;修辞手法运用得当的;结构布局, 引人入胜的, 我都给予较高的得分并予以鼓励, 刺激学生上进, 下次有更积极或新的表现。

四、生活是源泉, 变中求新

人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积累是写作的基础, 又是学生兴趣的反映。指导学生作文创新并不是简单的做法, 而是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搜集、整理, 把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积累下来, 在积累的同时, 把素材通过鉴别、选择、提炼、升华, 它既来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 既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又给人们揭示了事物的规律, 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深刻。生活是写作积累素材的“窗口”, 通过“窗口”汲取大量的新鲜的写作素材, 然后通过加工展现给读者的才是一个广阔的天地。生活这个写作平台在我们指导学生写作中绝不能疏忽。

学生的写作的源泉是生活, 它来自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 大处着眼, 小处落笔, 它的基础来自于生活中的观察和积累。

我在指导学生创新作文中还特别注重教和写的结合, 写和读的结合。

它也是作文创新的必要方法。在创新作文中, 我教会学生“以写带读, 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和“以练促新”, 练中学习, 练中提高。

作文反映的是学生的表达, 要让学生树立自信, 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以写作来带动自己的自觉阅读。表达需要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充电器”, 是助力的手段。这就促使了学生去阅读大量的书刊, 来充实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同时通过平时的阅读和积累, 如手抄报、短句、集句、日记、周记等形式来促使自己的写作能力的提高, 把读和写结合起来了。

在学生的写作训练中, 每次作文都要有提高明确的要求, 不断地提升, 是学生作文创新的必要。学生作文一次一次内容表现的不同。在写作训练中去汲取营养, 扬长避短, 在以后的习作中不断提高写作的水平。因此, 我在指导作文时, 很重视学生作文的评改。

在指导学生创新作文时, 我还要求一个“变”字, 体现一个“活”字, 凸现一个“新”字。

要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能力, 要锻炼他们写作思路的敏捷、灵活, “变”是活跃思想的有效途径, 可以变题目, 题为一半文。可以运用修辞手法、公式法、字母符号法等拟题, 使人耳目一新, 达到新颖别致之效。可以变顺序, 顺、倒、插、平、补综合运用。我要求学生构思新颖, 篇篇布局迥异, 不落俗套, 变化多端, 体现新境新意, 作文表达活起来了, 显得生动自然, 效果不凡, 感染力强, 作文才有生命力。

作文的创新 篇2

我一直认为,从来就没有天上掉黑丝的好事.正如同巴神从来不给巴黑发功一样.不论在这么“哎哟卧槽”,外面的世界总是天黑的.黑的一踏糊涂.我 一直认为我对现实是无能为力的,有时候,你甚至连“你要骂下来骂”都说不出口.而如今,当我看到这个题目,“这也是一种”的时候,我顿时觉得眼前光芒万 丈.我不禁要大喊,瞎了我的狗眼.我领悟到,原来,天亮是不分场合的.

什么是天亮?是微笑不语的巴神?从来不耍大牌的大帝?还是戴着顶写的“赖”子的绿色帽子的肛肛?不,天亮是一种感觉,就像你在东京会觉得热一样.这就是天亮.在茫茫人海里追寻着从松岛吹来的风,这也是天亮.

天亮更是一种姿态,不向现实屈服的姿态.像切 格瓦拉一样战斗,最后哪怕连魂魄都无法回归故里,仍然不会后悔.五帝孤军战棒子,老毕和结巴远征11区,他们把天亮传播到亚洲其他国家,乃至最后传播到整 个世界.马丁 路德 金说,他有一个梦想.而我的梦想就是,天亮能传播整个世界.甚至在最天黑的韩度投诉,天亮的冠狸猿能和伪玉米们幸福的求合体.强X犯科比和软蛋麦迪不在高 调.易帝在马勒戈壁上嚼着绿箭.冠(和谐)西和阿娇骑着草((和谐)泥((和谐)马,到野外拍照.构建河((和谐)蟹社会,需要的就是天亮.

然而,要天亮全世界是个艰巨的人物.那些伪玉米们不怕春哥的愤怒,和神犬的爪牙们狼狈为贱.这些一小挫别有用心的敌对(河蟹)势力煽动不明((和谐)真相的人民群众45度的制造天黑,妄图抹杀天亮的光芒.我相信,这种违反历史潮流的举动一定会被巴神扎小人头.

此刻,我已经泪流满面.我开启了天亮光环,停下了笔.巴神依旧慈爱的摸着我的头,笑而不语.我听到大帝对我说,这是一种循环.我回答他,是啊,天亮了,恶有恶报.都TM要赖肛肛.

作文的创新 篇3

首先要指导学生自觉增强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不要人云亦云。至少要能“反弹琵琶”;不能亦步亦趋,至少要敢辟蹊径。力争体裁样式新颖别致。这说的是形式创新。

其次,要指导学生自觉培养关注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是写作的内容。内容创新的重要意义就是要选择新、鲜、活而有味道的各种材料,即你的文章所写的内容,所用的材料。是平常人们所不提及的或没说透的,是一种别开生面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内容。当然,内容的“新”还体现在立意的“深”上,这是个深层次的要求。是要我们多一点儿理性的思考,找出材料所能体现的价值。需要我们有丰富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康德认为:“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它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在经验看来平淡无味的地方,想象力却给我们提供了欢娱和愉快。”(《批判力批判》)而华滋华斯则告诉我们世人:“想象力最擅长的是把众多的合为单一以及把单一分为众多。”这是大家们多么具体的指导啊!有了这样的指导,还需要我们放宽心灵,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去想象去联想。因为是搞创新,还允许有幻想,不妨想他个石破天惊、地老天荒,想他个再生地球、人造太阳。比如写空间,可以飞人“银河”、钻人海底世界,骛寻八极洞天、聚宇宙神奇于万花筒间……写时间则可用古往今来,时间隧道,瞬息万变、分秒之闪……写形象则可以光怪陆离、异彩分呈、气吞山河、气象万千、……写成就则可以写三峡绮丽、“鸟巢”壮观,自己曾经的辉煌,他人明日的灿烂……不要怕别人说异想天开、不着边际、荒诞不羁。当然,最好是把这些变成别人的认可、称赞。因为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强烈的情感。

再就是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并坚持不懈。俗话说: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一暴十寒不行。要知道,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会起到不同的表达作用,收到不同的表达效果。行文中,记叙文段的作用是交代清楚是什么,比如时间地点等。描写的作用是提供事件发生的环境,布置衬托人物活动的背景;说明的作用是标明特征,区别事物的性质、用途等;议论的作用是明辨是非、明确褒贬、明定旨意等,让人作出理性化判断;抒情则是明确情感态度倾向,赋予人、事、物以情感,使之人性化。抒情句出现的情况也是多种多样的。有议论中的抒情。多是为了鼓动。叙述描写中的抒情,多是为了渲染。还有直抒胸臆的抒情等,直抒多是为了直观表明自己的情感态度倾向。各有各的妙用。还有各种修辞格的使用,都会使文章锦上添花。

要真正得到读者的认可和称赞,还在于观察技能、审题立意技能、结构技能的创新,更在于行文语感美、美感的体验,更在于如何点化亮化吸引读者审美的着眼点,在于妙趣横生、幽默含蓄、的词句推敲琢磨。旧素材可以写出新立意;有了新素材,新立意更能使文章熠熠生辉,更需要创出新的表达形式。可以用求新求奇的眼光去审视素材;用求新求异的思维去组织题材;用求新求趣的意识去使用表达方式;用求真唯美的情感体验去用心刻画人物描写细节。为此,我们提倡选材上体现开放性,事、情、感、悟向多极发展。体验、感悟要真、珍、奇,体现时代性,立意上也要体现多向性,为文章锁定内容选择最佳的表现形式,力争做到收放自如。放,主要用于选材,应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收,就是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逐步缩小选材范围,直到确定具体写作范围。包括组材及主题的确定。论证表达要新鲜、灵活,尽可能选择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挥笔洒墨。

鉴定作文创新的标准应以看其是否给人以新的美感,新的启迪。看其能否给人一个明晰的哲理认识,一个恰当的价值认定,一个明显而又正确的情感态度倾向。

作文教学之所以发展缓慢,大概是因为缺乏开放性写作探索。要开导学生不要拘泥于写作的条条框框。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另外,还须指出,没有借鉴的创新未必都是美的东西。

创新作文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篇4

一、反弹琵琶, 引发逆向思维

“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 为一李姓男寿星写贺诗, 适逢滂沱大雨, 寿典难以为继, 众人皆叹奈何, 板桥提笔便写:“奈何奈何何奈何, 奈何今日雨滂沱”。此时, 旁观者嘘声四起, 板桥不以为意, 接着写道:“滂沱雨为李公寿, 李公寿比雨更多。”当郑公停笔, 掌声四起。郑公能赢得一片掌声, 是因为他能出其不意, 出奇制胜, 做出了令人羡慕不已的突破性创造, 这是板桥的逆向思维助他赢得掌声。

逆向思维, 是指采用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 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 看似荒唐, 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 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 如果, 我们创新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方法, 写出来的文章就有独创性, 以达到立意深刻的目的。

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 作文常依赖《作文宝典》等拐杖, 根据范文割割补补, 拾人牙慧, 毫无新意。因此,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的思维的束缚, 大胆地反弹琵琶, 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 写出人人心中皆有, 而个个笔底全无的文章。

其实, 这种逆向思维, 反弹琵琶的手法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以意料之外的惊人手法, 达到深刻表现的目的。当然教师在启发学生时, 应加以强调, 不能随心所欲, 随意逆向, 毫无根据地怀疑一切, 否定一切;在立意求新时不脱离实际。

二、旁敲侧击, 引发侧向思维

宋徽宗时的一次科举考试, 主考官出了一个画题《深山藏古寺》, 画师们经过构思, 有的在山腰间画座古寺, 有的把古寺画在丛林深处。寺呢?有的画得完整, 有的画出寺的一角或寺的一段残墙断壁……主考官连看几幅均不满意, 原因是这些画均体现了半藏而不是全藏, 与画题无法吻合, 正当主考官失望之余, 却有一幅画深深吸引了他;在崇山之中, 一股清泉飞流直下, 跳珠溅玉, 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 正一瓢一瓢地舀着水倒进桶里。仅这么一个挑水的老和尚, 就把“深山藏古寺”表现得含蓄深邃淋漓尽致:和尚挑水, 不是浇菜煮饭, 就是洗衣浆衫, 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寺;和尚年纪老迈, 还得自己挑水, 可见寺之破败, 可见寺一定藏在深山之中, 画面尽管看不到寺, 观者却深知寺是全藏在深山之中。主考官连连点头, 称:“好, 这才是‘魁选’之作呀!”这位画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运用了旁敲侧击, 曲径通幽的侧向思维, 选择了和尚挑水的新颖角度来表现主题。

侧向思维, 是指在特定条件下, 通过旁敲侧击、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 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 从侧面扩展, 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与逆向思维的区别在于, 侧向思维是平行同向的, 而逆向思维是逆向的。其特点是不受消极定势的影响, 对一个问题从侧面进行换角度思考, 随机应变地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易想到, 比较隐蔽的方向去, 以求突破现有的论证和观点, 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 获得新的结果, 产生新的创造。

美国著名科学家, 电话的发明人贝尔说过:“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 潜入森林, 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作文中运用侧向思维, 可以使学生“离开常走的大道, 潜入森林”, 见人所未见, 发人所未发, 收到独辟蹊径的效果, 达到文章出新意的目的。

有次学生作文, 是学生司空见惯的文题《可爱的家乡》, 很多学生思维呆板僵化, 产生“套板反应”, 都写家乡的山美、水美、人美, 写家乡的土特产, 写家乡的……当然写这些东西未尝不可, 但写多了, 会觉得腻味, 毫无新颖感。惟有一位学生妙用侧向思维, 摒弃从众心理, 避开大道走小径, 写家乡人民毁掉神庙建文化楼, 反映家乡在精神文明方面的变化, 体现了时代风貌, 创意新奇, 别开生面。

引导学生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运用侧向思维。

三、纵横驰骋, 引发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的形式和其他发散形式的综合, 它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 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 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 它能散发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来。

创新的作文题目 篇5

怎样才能拟一个新颖别致的好题目呢?我主要从巧用修辞这方面谈谈标题创新:

有人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拟题目也一是样,标题中运用某种修辞方法,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使你的文章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此类情况极为常见。

1。运用比喻

比喻常常使标题生动形象,易于接受,且能引起人们广泛的联想和想象。如:以“诚信”为话题:《永远的人生彩虹》《诚信,腾飞的基石》《诚信是金》;以“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走出感情的沼泽》《感情不是保险绳》《放下感情的叶片》;

以“相信自己与听取他人意见”为话题:《自信的手杖》《信心是帆,意见是船》;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阳光与风雨同行》《意外花开在情理枝头》。

2。运用设问或反问

以“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感情的亲疏对事物的认知有影响吗?》《岂以亲疏辨好恶?》《怎一个情字了得?》

以“相信自己与听取他人意见”为话题:《敢问路在何方?》

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偶然?必然!》《“什么?”一一“是该这样!”》通过设问拟题,能引人注意;用反问拟题,可加强语气。

作文教学创新的价值 篇6

一、促成素质全面发展

实施作文教学创新有利于学生自身潜能的生成,促进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

作文教学创新中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的“创新” ,它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发现和认识生活中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能够挖掘其中蕴涵的规律,隐含的道理,从而提高自身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使受教育者文化、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作文是复杂的心智技能的体现。学生完成一篇作文,一般都要经过审题、立意、选材、谋篇、表达、修改等阶段,都需要观察力、记忆力、联想力、想象力等心理因素的积极参与。就这一点而言,要使学生完成一篇上佳的习作,必须是以诸方面素质全面发展共同提高为前提,包括培养他们联想力、想象力等。作文和思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任何形式的作文都是思维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思维是无形的作文,作文则是有形的思维。因此,一切作文创新训练都必须伴随着思维训练,没有科学的思维训练,作文创新教学就好象闭着眼睛捉麻雀——瞎碰。由此看来,要让学生写出有深度的文章就要先让学生学会想。倘若学生的思考有广度深度,文章的立意才有可能准确深刻;倘若学生的思考是辩证的,文章的论述才可能周密严谨,倘若学生的思考能冲破“思维定势”,文章内容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倘若学生的思考有条理,文章的结构就可能是合理的。因此在作文教学创新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求同思维、求异思维、辩证思维、整体思维、形象思维、层次思维、扩展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思维力、观察力、认知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思维力的训练和培养可以促进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的提高,而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的提高,反过来又可扩展写作的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实施作文创新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

作文教学创新,这和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全面性、全体性和基础性的本质是一致的,有利于学生自身潜能的生成,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能量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

二、有助于克服畏惧心理

通过作文教学创新,扭转人们对作文教学的看法,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克服“一提到作文就头疼”的心理,摆脱传统教学的羁绊,彻底解决传统作文教学中的积弊。

传统作文教学,由于在“应试教学”的影响下,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体验和感受,导致大批学生失去了写作的热情,把写作文当作任务来完成,有的同学甚至开始害怕、厌恶写作文。

创新作文教学应是引导学生从心灵体验出发,真实地显现生活的内涵,真诚地拥抱生活的亮丽。教师要深入启发学生观察生活,积累情感。生活并不是学生遥不可及的,并非只有通过旅游、参观才能涉取,才能感悟。其实“处处有生活”,只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去体会身边的平淡生活,教会他们不仅能观其表面,还要去思考、透视其间蕴涵的生活的真谛和道理。不但要发现其优点,而且还要揭露其“缺点”。不能只着眼于“大事”,还应着眼于细微、琐碎之事,从生活的“原始状态”中摄取写作素材。这种来自细心观察、亲身体验的感情抒发,才会有纯度,才会具有感染力、冲击力,才能够使学生运用文字尽情描绘他们眼中的生活,抒发他们的真实感情,展示千姿百态、百花齐放的内容。

引导学生突破旧的传统思维的禁锢,建立一个发散、开放的思维方式,自觉的追求创新思维。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作文不论是形式、内容、还是体裁都难以摆脱“仿写”的窠臼。为了适应21世纪的创新教育的要求,作文创新教学中要有意识、有步骤的培养学生的质疑求异、深刻新锐的思维品格。首先要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透过现象探索本质,挖掘蕴涵的真理,切忌让思维从事物的表面轻轻划过。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质疑求异,诸如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已成定论的自然社会现象做发散思维,以图打破思维定势,开拓新思路,获得新发现。在此,教师能够给学生创建一个和谐、宽松、愉悦的写作氛围,以催生具有深度有创见、闪烁智慧火花的、具有思维穿透力的优秀习作。

三、引导学生运用凸显个性化的语言,彰显个性

随着时间的变迁,校园文化日趋丰富,社会风貌日益更新,学生的语言风格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无论词语的数量,还是言语的组合,都发生了巨大的变更。但是真正富有个性、来自心灵深处的语言,却落后于时代的变迁。基于这个理由,创新作文教学应该鼓励学生追求作文语言的个性化,引导学生在遣词造句、文体的选择等方面,去找寻符合自己的特点,能张扬自己个性的语言,或轻快活泼,行云流水,或深沉练达,意味深长;或清新质朴,朗月清风;或华美高雅,风姿万种如此等等,凡率性而作,无所粉饰,一任才情,皆无不可。创新作文教学尤其鼓励下述三种直露个性的语言:突显激情,泼洒胸臆之语;敢露锋芒,犀利入骨之语;铺陈排比,张扬个性之语。

通过作文的教学创新解除了诸方面对学生的束缚和禁锢,让学生获得轻松、解放,喜欢用从笔管里汩汩流出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把写作当作一种快乐,从而克服畏惧作文的心理,提高写作的兴趣。

作文语言的创新 篇7

一.激励孕育创新, 萌芽作文语言

大量的说理, 比不上行之有效的激励。作文的作者是学生, 作文的读者大部分也是学生。创新的灵感从哪来?我就紧抓激励, 或者口头激励, 或者书面表达;多到一段话, 少到一个字, 一个感叹号, 在学生眼中看来, 这都是很了不起的。今年, 我执教的年级是初三, 班上有一位叫于萌萌的学生, 当学完第一单元现代诗歌后, 便大胆尝试, 学写诗歌。她的第一首诗歌这样写道:这是无际的轨道/也是人生的路途/离别的车儿走了/留下我一个人/只有惋惜, 没有忧伤/只有默默的思念, 深深的祈祷/伴着蒙蒙细雨/在知了鸣叫的季节/请让我真诚的献上/那存留心底的祝福。当这首小诗映入我眼帘时, 我便被深深吸引住了, 一种清新的感觉涌入心头。尽管也有不尽之处, 但对于还未涉世的中学生来说, 诗中所流露出的淡淡忧伤, 幽幽情思溢于言表。因此, 我不但在她作文本上写下“这是一首荡人心肠的小诗……或许不久的将来, 你会像冰心一样, 家喻户晓”的评语, 并且打印出来, 作为范文。学生每人一份, 互相传阅。之后, 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于萌萌本人不断有新诗问世, 班级的写诗热如雨后春笋一般, 一发而不可收拾。其中, 最优秀的当属周小琳的《珍珠》:你是一粒沙子/你无意中溜进了贝壳缝里/你不想伤害贝/你拼命的想钻出/贝渗出了痛苦的血/血将你团团包围/你周围闪着光/因为那是贝心上的泪。小诗人站在独特的角度, 冷静的叙述了珍珠的形成, 语句干脆利索, 直截了当, 意味深长。

类似这样的作品还很多, 作为语文老师, 我只是尽了一位普通老师最起码的职业责任, 说了几句表扬的话, 就换来如此巨大的收获。何乐而不为?学生的作文语言就在不经意间孕育, 悄悄萌芽, 潜资暗长。

二.沟通锤炼创新, 凝聚作文语言

人对人的管理, 可能是这个世界上一门最生涩的课程。老师和学生, 无疑是这门课程中两个重要的角色。语文是情感学科, 作文更是理性付诸于感性的东西, 教师如果不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零距离沟通, 作文便没有飞跃, 表现在语言上便没有创新。

为此, 我选择周记做为与学生交流的载体。那可真是师生沟通的好地方。印象当中学校团委组织一次演讲赛, 班里让穆盖宇参加。其结果以级部倒数第二的成绩而失败。那天晚上, 本来没有语文作业, 可她却有感而发, 写下了题为《春天, 你来了》的文章。有一句话这样写到:日子的变暖使我的心胸却非常寒冷, 我天空中的乌云何时散去?一如太阳那灿烂的脸庞, 把那冻僵的心灵渐渐融化。文章后记中写着:老师, 我的心下雨了, 你能为我撑一把伞, 一直等到冬天的离去吗?读罢, 我不禁黯然神伤。立即为她写了几句话:只有成熟的、坚忍不拔的你, 才懂得如何去摆脱得与失的砝码, 才懂得生活的艺术原来就是得与失的艺术。成长就是如此, 它在一次次的挫折中磨砺自己。雨过天晴, 让心灵接受雨的洗礼, 何常不是一件好事。后来, 我又找她谈心, 从谈话中, 发觉她已从失败的阴影中渐渐走出。交流、沟通使学生在语言的练习上更进一层楼, 使师生互动, 触动创新神经, 作文语言清新、凝聚。

三.关爱熔铸创新, 升华作文语言

关心和爱护学生, 是为人师表必修之课。有爱就有希望, 有爱就有收获。尽管他们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 可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总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天平的两边, 给以母性的爱。爱他们, 同时也潜移默化叫他们爱别人。理解父母之爱的艰辛, 学生写下了经典名句“母爱是牵手的爱, 父爱是放手的爱” (姚远《父母之爱》) 。“父爱如太阳, 予我刚强和热情, 让我意志获得磨炼;母爱如月亮, 予我温暖与诗意, 让我的灵魂得到洗礼” (纪硕《太阳和月亮》) “有人说母亲是一所港湾, 孩子是港湾中的小船, 那父亲就是港湾中的海水, 它承载着母亲与孩子, 一辈子默默无闻” (倪朋《父爱同样伟大》) ┅┅这些富有创新的语言, 这些独到的爱的诠释, 更让我对“润物细无声”有了全新的认识。

作文先做人, 做人先有爱, 一个具有爱心的人, 他笔下的语言永远是瑰丽灿烂的。做为教师, 我只是毫不吝啬的把爱心给了学生, 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一句不经意的表扬, 一个善意的眼神, 他们都会根深蒂固。班里有一叫王莎的高个漂亮女生, 由于父母离婚, 便破罐子破摔, 学习特差。甚至和些男生混得火热。老师都非常讨厌她。我对她也没好感, 只是有一次课间闲着没事, 正巧她路过我身边, 我叫住王莎, 说:“用点功, 将来做个模特多好。”几天后, 她特意给我写了一封信, 诉说自己以前的辉煌和现在的自暴自弃, 也说了父母的离异给她幼小心灵带来的伤害。她这样做的目地是报复, 因为世界已不再爱她。我很惊异王莎的不幸遭遇, 同时又为她的现状感到优虑。我只对她说一句话:“当全世界都不爱你的时候, 别忘了要懂得自爱。”以后的语文课堂, 她的眼睛比以前亮了许多。更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团委组织作文赛, 她竟然获得了二等奖。这件事令许多师生瞠目结舌, 都认为是天方夜潭。其中原因, 只有我和王莎最清楚。在升华语言的同时, 也升华了一个人的灵魂。

作文立意的创新 篇8

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 要求考生放开手脚, 尽情驰骋在想象的空间, 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寻求多种答案, 从中选择最新最佳的角度来立意。比如话题“风”, 你可以联想到自然界的风:微风、大风、狂风、飓风、龙卷风等等;你还可以联想到社会风气:拍马风、送礼风等等;你可以联想到一种像风一样的流行时尚:金庸热、韩寒热等等;你甚至可以联想到假如你是风, 假如你遇到风等等。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寻求多种答案, 从中选择最新最佳的角度来立意, 虽是同一话题, 切入角度各

是被人欣赏的渴望。”何况少年儿童都是“兴趣至上”的。如何制定恰当的作文评价目标, 让评价提高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让每个学生“心动”,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乐于写作, 我设计了以下一系列活动:

(1) 开展佳作交流会。对在作文中出现的学生优美的词句、精美的文段, 我都会利用评讲课或班会活动的时间让他们进行交流, 让学生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2) 班级优秀习作选, 每次交流的佳作、精彩片段都让学生抄录在上面, 在班级上展示, 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3) 发表学生习作。帮学生把优秀作品投到学校校报或《小学生天地》上, 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通过一有特色, 读来让人倍感新颖。

2. 要从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中选取素材, 化大为小。

文章内容不一定要是大事, 只要我们善于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就可以写出好文章。有时, 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可能就是一个典型;一声轻语、一次微笑, 可能有着丰富的内涵。

3. 立意要新奇。

学生在考场上要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确非易事。文章要想出新, 就要打破常规, 想出新的东西, 立意一定要新奇。比如高考满分作文《这个名字最贱》, 一开始极力描写亲朋戚友给小孩取小名的情景:爸爸认为“名字越贱越好”, 于是

系列的展示活动, 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学生在初次尝试到展示评价的甜头后, 对写作的兴趣高了。个别同学经常利用课余的时间投稿到学校的广播站, 他们的写作热情日益高涨, 写作水平也日渐提高。

六.强化学生作文评语, 多以鼓励为主, 以评价促学生作文素养的提高。

作文评语是作文评价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式, 是教师对学生作文从内容到形式作出的整体评价, 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直接影响着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一段好的评语, 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与热情, 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使之获取进步的信心与力量。

我在作文评语中, 除了纠正一般性错误外, 还多以鼓励性评语为主, 让学生体会到教师是在认认真真地批面对围过来的客人, 老人挣扎着坐起来, 口里吐出了几句话:“我看, 就叫……‘爷爷’好了, 那‘野草’、‘狗儿’, 都没有‘爷爷’这两个字贱!”文章从反面着笔, 巧妙地点出了人们对待小孩与老人的不同态度, 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当今社会上某些人漠视老人的不良现象, 起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考生在考场上要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确非易事。文章要想出新, 立意必须新奇。在写作时, 立意上要有独特的感悟, 善于“独辟蹊径”, 不人云亦云, 要独具匠心, 不平铺直叙, 泛泛而谈。综

阅自己的习作, 我总是将学生的好的语句, 加上波浪线给予肯定。对于有待改进的地方, 给以提示, 告诉学生用另一种方式或方法, 效果是不是会更好。这样有针对性地评价, 让学生明白了作文改进的方向。

总之, 小学生作文素养要从言语、语句抓起。功夫在课外, 只有从多处着眼, 全面培养学生的习作素养, 才能为他们今后的语言积累和文章的进一步提升, 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在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采用多种形式、多角度的方式, 培植学生的作文素养, 充分发挥作文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 放飞学生的心灵, 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乐于用脑, 用笔在作文的广阔天空里自由展翅翱翔。综

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9

第一、丰富的知识积累

古人云:“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 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 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的。一般说来, 一个人的知识面越广, 知识越多, 其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 创造能力就越强。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巧意, 博物使人深沉, 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因此, 教师要教育学生, 学好课本的同时, 要多读课外书籍, 特别是那些名著。自然科学知识, 也要了解一些, 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这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有计划的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如:

(一) 开设阅览信息课:

每周一次让学生进阅览室进行自由阅读, 要求做好读书卡片, 写好读书笔记, 并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信息交流;

(二) 开辟班级剪报栏:

重点剪帖报纸的社论、短评, 各方面的重大成就, 先进人物的重大事迹, 优秀时文, 热点话题等。

(三) 开展社会调查:

接合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要求学生向工厂、农村、商店等进行社会调查。如有条件,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上网阅读。

第二、发展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它的灵活性, 而思维的灵活主要是通过想象、重要内容, 也是写作的基础之一, 没有想象和联想, 也就没有作文, 两者是写作的翅膀。

我们的语文课本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中的想象因素, 尤其是文学作品提供的材料, 抓住文中的想象点, 设计训练, 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 进行再造想象。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让学生在头脑中绘制文中描写的图画, 并根据文中清新淡雅的色调, 去描绘当时朱自清的心情;教学《项链》可让学生根据情节续写路瓦栽夫人后来的发展命运。

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力是十分重要的。

(一) 相似联想。

指两种不同的事物, 因在某一点上有所相似而展开的联想。

相似而不同质是其特点。《庖丁解牛》中梁惠王听了庖丁一席谈, 悟出了养生之道。这“养生”与“解牛”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但梁惠王却明白了, 这就是相似联想。高考作文考题, 不少都用得上这种联想去构思文章。如2003年高考作文“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 有很多学生利用联想, 把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李清照的词《如梦令》写进作文, 邹忌的妻子与邹忌的关系近而认为他漂亮, 李清照更关心海棠花而知道“应是绿肥红瘦”。这就是对课文的再创造。

(二) 对比联想。

见到一种事物, 头脑中自然地浮现出与之相对立的另一种事物;见到事物的一个方面, 头脑中浮现出与之相反的另一方面;见到事物的此时, 头脑中浮现出该事物的彼时。这种心理现象为对比联想, 也叫反向联想。这种相关的两性事之间的逆向联想, 可以是一正一反, 鲜明对比, 也可以此

第三, 打破思维定式

在日常生活的大部分场合, 并不需要创新, 只要用思维的惯常定势来处理问题就可以了。

但是当需要创新的时候, 惯常定势就成了“思维枷锁”, 阻碍创新思维的产生。因此, 必须打破思维定式。

(一) 敢于怀疑是创新思维的第一要素。

只有那些对未知世界有浓厚探知兴趣的人, 敢于大胆提出疑问的人, 才能出现独立思考的过程, 得到新的发现。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桎梏, 敢于对素有定评的东西问个“为什么”和“对不对”。面对作家及现成观点不要迷信不要盲从, 不要满足已有的答案, 而要引导学生善于在有疑或无疑处质疑, 大胆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敢于否定现成的看法, 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与名家探讨。班门弄斧何尝不是一种创新。

(二) 要具有抗压能力。

独立思考, 难免超出众人, 而众人以其“众”, 权威以其“威”给人产生一种无形而强大的压力。独立思维必须抗制这股压力, 即使权威都这么说, 大家都这么说, 该修正的就修正, 该否定的就否定。在作文教学中, 要鼓励学生善于感应时代的脉搏, 善于接受新事物, 站在新的高度去审视、评定一些旧的观念, 或向旧的观念注入新的内容, 从而使自己的思想积极活跃, 不断更新。

创新作文的个性训练 篇10

立意要创新, 材料也要创新, 要写出鲜活有灵魂的文章, 就必须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避免与他人的选材雷同。看到《电脑》这幅图画, 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写电脑的用途, 但我们还可以联想到一个同学因为迷恋网络游戏而成绩下降, 还可以写农民购买电脑, 通过网络寻找科学耕作养植新方法等等。《鱼》这个题材, 首先浮现于脑海中的是鱼的大小种类、生长历程或者生存环境等, 这都在读者的意料之中, 要想独辟蹊径, 我们可以写菜市场的鱼———任人宰割, 写鱼缸中的鱼———向往自由, 还可以通过一个鱼家庭的兴衰来写水资源的破坏等等。作文中, 我还会写时尚的小青年和歹徒英勇搏斗, 写朴素的老人正是事业有成的知名人士, 这不正告诉我们“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这个道理吗?总之, 他人写“狗咬人”, 我便写“人咬狗”。百读不厌的文章是极少的, 喜“新”厌“旧”的读者却大有所在。

语言是作文的灵魂, 一篇文章的好坏, 语言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同样要新颖生动有创意, 要简明精炼有渲染力。“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 在于给予, 而不是接受, 也不是在于争取 (巴金) ”———这些语句, 历来被认为使文章主题得以深化、内容得到升华的点睛之笔。结合我自己的创作, 语言的创新还可以运用以下一些方法:

<一>结合现有的经典词, 创作自己的特色句:握紧勤奋之桨, 掌稳毅力之舵, 扬起理想之帆, 开辟出自己灿烂的航道。———结合前人的观点写出自己的人生信条。

<二>适当地运用拟人、回环等修辞手法:感动中山感动心, 中山人民中山行。人民教师人民敬, 教师感动教师情。———《感动中山人民教师》评选有感。

<三>结合修辞手法话中有话, 一语双关:上联:珠海饮酒饮海珠, 下联:中山下雨下山中。横批:上山下海。———中山珠海作协成员雨中聚餐有感。

<四>巧妙地改编诗歌、俗语、名言警句等:一去二三里, 造访四五家, 助手六七个, 八九十人“夸”。——评地方官员慰问“作秀”。

<五>借用古典或俗语, 取其精华, 挪为己用:展天使之翼, 轻舞飞扬;吟天籁之韵, 神采风逸。看花谢叶落, 观雾舒云集, 叹槐南得失, 悟沉浮人世———评歌舞双星。

<六>结合实际, 广举事例, 提炼语言:“四大发明”的辉煌已成过去, 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俱为云烟, “东亚病夫”的侮辱早已让炎黄子孙不能忍受……邱少云、黄继光牢固了我们的根;王进喜、焦裕禄挺立了我们的干, 任长霞、洪战辉滋润我们的叶;钱学森、杨利伟则孕育了我们的花和果———建国六十周年有感

小学作文创新的初探 篇11

关键词:小学作文;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9-0151-02

作文是作者内心积淀的自然凸现,是现实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交流感情的方式。作文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作文的主体是学生。作文教学中必须确立“自己写,写自己,自己改,改自己”的主体意识。写作“作为一种自觉的精神生产活动”,它的写作主体是驾驭整个写作活动的角色,从对客观世界的选择,到谋篇布局、立意成篇,到修改推敲,无一不凸现写作主体的个性与创造。怎样进行作文创新呢?笔者对此浅谈几点个人看法。

1冲破传统作文束缚,培养学生创新作文意识

有些老师看到学生想问题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就不高兴,致使学生不敢有自己的想法,思维受到压制。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应该突破了。老师讲愚公移山时,学生则提出愚公不应“搬山”而该“搬家”,老师讲松树象征革命者时,学生则提出松树一年四季只一个颜色,太单调;教师讲焦裕禄为革命被病魔夺去生命时,学生则提出:焦裕禄应及时治病,多活一年可以为革命做出更大贡献。从这些提问中可见,他们的思维确实相当活跃,是有创造性的,要大胆提倡并予以鼓励。

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小学作文创新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力求认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爱不释手、废寝忘食的地步。正如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之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份,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写作兴趣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从内心对写作喜爱。而写作如果单纯是为了分数,则无论如何也无法激发起兴趣。只有从内心深处使学生感到写作的兴趣,才能有兴趣去写作。

3小学作文的创新注重作文题目的创新

多数情况下,是对题目进行分析、比较、综合,以便正确理解题目的内涵和外延及其关系,把握其题意。然而,使用创新思维往往能出奇制胜。因为题目言简意赅、意颖,出人意料,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灵活性,有时需要一定的直觉和灵感,是一个发散与约束的寻求过程。所以思维的方式越多,思维的领域越广,思维的触角越灵活,可供选择的机会就越多,突然间得到一个最佳的选择,应立即下笔成文。

(1)命题作文即以想象为主体的命题,也包括半命题想象作文。如命题作文《眼睛、耳朵、鼻子、嘴》题目的要求是以它们为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各有什么长处和短处,编一个故事,叙述要清楚,语句要通顺。

(2)看图想象作文,凡看图作文,要求学生根据图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看图作文,实际上是看图想象作文。

(3)提供材料想象作文。提供不定期的材料创设某种情境,让学生在材料、情境的氛围中,激起习作的愿望,并通过丰富的想象,写成一个完整的片断或一个完整的篇章。

(4)视听操作想象作文。如让学生仔细观察某种实物(含几何体等),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作文;让学生认真听某种声音(或几种)或欣赏一段音乐,引发学生想象作文,把视和听的活动相结合,在视听中激发想象作文,让学生操作某种玩具、开展某项趣味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玩中展开想象作文。

4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作文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作文的基础,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使思维更具创造性,教学《井底之蛙》时如有的学生说青蛙看到了美丽的山水、花草;有的说看到了天真的很大,还有白云呢!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激发,创造的欲望被调动了,他们一个个大胆的想象,纷纷描述自己脑海中浮现的景象。这充分证明,学生作文的积极思维是靠教师调动、培养起来的。如果孩子说了:“树上能结出面包”,大人会说:“傻瓜,树只能结苹果!”于是孩子不说了。这无疑对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有阻碍作用。相反,一个学生画了一个方苹果,教师看了不但不批评反而启发孩子,方苹果有什么优点?学生说:“方苹果装箱时,可以一个紧挨一个,装得多。”于是教师鼓励学生:“你将来长大后一定会培植出方苹果”。这种积极鼓励的态度无疑会激起孩子的想象力,因此,老师不怕学生想的离谱,就怕学生不动脑。所以语文教学时培养学生大胆想象是创新作文的重要途径。

5小学作文教学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的学习方式是创新作文的关键

小学生凡事爱问为什么,这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好时机。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遇到这样的情景:一个学生读课文提出: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为难他,为什么敢答应三天拿到三万支箭呢?另一个学生也提出了问题:“诸葛亮为什么有那么高的聪明才智呢?”对于学生的提问,我首先进行了表扬,然后引导全班学生进行思考、发表见解,教学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当军师多年,作战经验丰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预测天气,最后补充到,诸葛亮善于分析观察,有先见之明,他知道曹操多疑,不会贸然出兵,他也知道鲁肃憨厚,能帮他的忙。诸葛亮因为知己知彼,所以百战百胜。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们对这篇课文理解的相当深刻。所以,我认为,允许学生“不知天高地厚”地提问题可以活跃学生思维。正如叶老所说:“学生眼前要阅读,要写作,至于将来,一辈子要阅读,要写作。”

6小学作文教学创新注重作文评语的创新

为使学生尽可能地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尽可能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如老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可不断提出以下一些评价:“讲得好、讲得真棒、说得不错、很好、很聪明、很肯动脑筋……”这样,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尊心,为学生的主动独立学习创设一个愉快的气氛,减少紧张和危险的学习情景,帮助学生调节他们在学习中的焦虑水平,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愉快的感觉,感受到写作的无穷乐趣。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由此可知,作文的外延和生活外延也是相等的。如果把学生限制在一个狭窄的作文空间内,显然是不符合教育的原理,也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使作文融入生活,使生活融入作文,才能给作文带来勃勃生机,作文教学才能登上一个台阶。

The Elementary School Thesis Innovation Initially Searches

Zhang Miaochun

Abstract: The thesis is nature in reliefing which the author innermost feelings accumulate, is in the real life the most universal one exchange sentiment way. How does this article create the recent work shallowly 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thesis one theory, only supplies the reference.

创新作文的教学探索 篇12

透过以上表述可以看出,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对作文的改革要求突出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追求个性化写作这一目标上。的确,在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中,教师“限题”、“限体”乃至“限旨”,对于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结尾等 ,讲得有板有眼。整个写作过程就是教师掌控下的集中定向训练,让学生拿腔拿调一成不变地作文,千人一面,众口一词,这样如法炮制地进行作文教法和学法的演练, 忽视学生的生动个性和创造力,很大程度上压抑学生的写作欲望。因此,创新作文的灵魂就是把学生的创造力从重重束缚中解放出来, 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那么,怎样才能激活学生生机勃勃的写作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呢?

一、为学生开辟创新的沃土———生活和阅读

“鱼无水不能泳 ,炊无米不能食”,学生写作文何尝不如此呢? 学生之所以“憋”作文、仿作文,无不是因为无素材。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学校、家庭、社会的生活,让他们关注国内外新闻、留心校内外生活,从生活中提取创新写作的材料,积累在自己的日记中。也可以让他们带着命题深入生活,或者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归纳命题,笔者在这方面确实感触颇深。《暑假见闻》本是一个老话题,但学生从繁华而人情淡漠的城镇来到偏僻的农村,那里秀丽的山水、朴实的民风、和睦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把眼睛一直睁得大大的。他们带着命题寻美,结果满载而归。这样看来,教师要教给学生筛选素材、及时捕捉灵感的方法,使学生创新作文的土壤越积越肥沃。

同时, 还应转变纯语文教学观和为写而读的功利化的读写结合训练方式,将阅读内容拓展到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中外名著、名人名言,丰富自己的知识量,提高自身的素质等。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获得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和信息,增强认识事物的能力,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吸纳精华,达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效果。

二、写自己缘于生活真实的新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今后的作文教材建设中, 首先要更新观念。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要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反对套话、空话、假话;要引导学生切实体会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与做人密切相关;要使教师认识到,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也是‘立人’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看来,真实是文学作品的生命, 感情是文学作品的血肉, 要写出血肉丰满、有灵气有个性的作品,就必须鼓励学生释放心灵,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内心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这里有喜悦也有忧愁,有甜蜜也有苦涩,有高昂也有低沉,有阳光也有阴霾。把曾经强行设置的“禁区”完全开放,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不必一味地唱那些所谓积极向上的假腔假调,相信学生肯定会很兴奋地自由挥洒内心的真实世界,写出有感情、有个性的好文章。

三、“新”———鲜活的作文流程

真诚感受生活,充实源头活水,作文就是这个理。教师应教会学生关注身边那些看起来细小琐碎的事情, 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体味人生的酸甜苦辣,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生命力。但一篇优秀的作文除有真情实感以外,还要有过人之处的“新”奇。翻一翻近年来的高考满分作文,不难发现,这些文章写作总在力求凸现一个“新”字。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新”起来呢?

1.题目要新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常规做法是教师命题 ,写“我的老师”、“校园一角”、“桥”等,这些老掉牙的题目,学生写烦了,很大程度上难以达到练好笔的目的。有时候老师想到要变个花样,出点有新意的有特色的题目,可一旦题目“新”起来,学生就无从下笔。更多的时候,则是老师们难以命出一个有新意的题目。那么创新题目的第一步,就是要把命题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写作的需要,根据自己对众多创新类作文的借鉴,拟出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题目。

2.“视角”要新 。有一个全新的题目 ,仅仅是创新作文的第一步。接下来,要确定写作的新视角。从哪里入手,怎样围绕话题立意,这是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如2004年围绕“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为话题创作的新类作文《两把钥匙一扇门》,2002年围绕“心灵的选择”话题创作的新类作文《老张算命记》,就从拟题到行文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指导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构思作文,就要切实要求他们善于捕捉生活、情感、理性等方面的瞬间感受,深入挖掘。

3.语言要新。 近几年的满分作文都在语言上占据先天优势,有的靠风趣幽默取胜,有的靠清新明丽夺魁,有的靠婉曲动人得宠……总之,在创新类作文中,语言本身的魅力无疑是成功的关键。因此,语文老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有意识地借鉴和模仿,修改锤炼,努力打造文质兼美的文章。

4.故事要新。好故事总能抓住人心,《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等之所以能流传至今 ,就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好故事 ,而好的故事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皆学问”的深刻道理,关注现实生活这个巨大的写作“故事库”,写出让人久读不衰的文章。

上一篇:课堂如何多一点生成下一篇:地方稻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