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教学效果的几个因素

2024-10-21

浅谈影响教学效果的几个因素(精选8篇)

浅谈影响教学效果的几个因素 篇1

浅谈影响教学效果的几个因素

一、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方法多是以教师为主,台上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台下的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对于这种“满堂灌”式的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评价:“在教学和教育工作实践中,在许多教师看来,‘知识’这个概念就意味着会回答提出的问题。这种观念就促使教师对学生的脑力活动和能力作出片面的评价:谁能把知识储存在记忆里,一旦教师要求,立刻就把它‘倒出来’,那么,他就被认为是有能力、有知识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那么在教学中就应该牢牢树立起这一信念,并围绕这一信念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今日推行的新课改就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注重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出发点的。实践证明,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改实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动力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百分之百地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那么我们的成绩就全优了。兴致勃勃地学习,不仅是学生的幸福,而且是教师的幸福,这就是当代教育和教育者思想的主旋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兴趣、态度,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

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较盛行的是“启发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状态,让学生从中得到劳动后成功的快乐,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时刻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就是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可见好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四、重视情感教育,提高学习效果

青少年由于年龄小,在学习中常常带有较强的情绪性,不善于用理智支配情感,却常常用情感支配理智。课堂上情绪好时认真听讲,一听就懂,一学就会;情绪不好时,一个字也听不进去。碰上喜欢的教师,功课再难也不在话下;遇到不喜欢的教师,就会拒绝“为这位老师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教育,多给学生微笑、关怀、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爱护和尊重,从内心对教师产生好感、信赖和敬爱。没有情感的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五、注重学习成效,提高学习效果

人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对学习产生影响。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学生从学习的成功中获得满足感,从而把学习当作乐事,成为推动学习的诱因。而学习中多次的失败,屡遭挫折的情绪体验,会使学生焦虑、烦躁,情绪低落,把学习当成苦差。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取成功的机会,都能品尝取得成绩的快乐。尤其对于后进生,更要设法调动其积极性,努力发现他们的长处,给他们以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对他们提出适当的要求,让他们有成功和获得自我实现的可能,这样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效果的因素还有其他一些方面,如教师教学明确目的,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学生学习要注意反馈,教学过程的设计等。

由此可见,如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教学领域中对各方面的规律的掌握问题。仅就当前一般教师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来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等,是教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

浅谈影响教学效果的几个因素 篇2

一、传统学习习惯的影响

传统的外语教学习惯从语法教学入手, 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教材为主线, 讲解课文中的语法、句法、词汇等内容, 课堂交流、互动较少, 学生主要以听课为主, 在课后做大量的语法、阅读等练习。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可以归纳为“被动接受”和“埋头做题”两大板块, 并且他们习惯于通过笔头形式来评估语言水平。这种从中学延续下来的学习方式, 然而进入到大学, 语言专业开设了专门的口语课, 口语教学模式主要以口头形式开展, 教学方式和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截然不同, 很多学生都暴露出开口难的问题, 对口语课感到不适应。

二、课程设置问题

在安徽高校法语专业课程设置中, 一年级口语课程每周仅为两个课时, 二年级口语课程虽然有所增加, 但每周不多于四个课时, 课时量少, 无法让学生达到一定的训练强度。与一周十二课时左右的基础法语课程相比, 口语课程并不能让学生引起足够重视, 很多学生对掌握语法、词汇等内容更感兴趣。因此, 大多数学生在低年级并没有在口语上打下扎实基础。到了三年级, 基础口语和听力课程合二为一, 变为视听说课程, 一周仅有四个课时, 该课程主要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某一段视频后, 再以影评、辩论、讨论等教学形式开展口语教学, 对学生的听说能力是更高层次的考验, 也让本身口语能力薄弱的学生更加茫然失措。

三、口语课程的难度

目前, 安徽地区法语专业口语课授课教师大多为母语为法语的外籍教师, 他们都用法语开展教学, 这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除了听懂并理解以外, 还需要快速反应出所传达的话语并开展互动, 很多学生都觉得上口语课很累, 稍不留神就跟不上课堂节奏。笔者通过对安徽省高校法语专业低年级口语课程多次课堂观摩发现, 外教大多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常常通过和学生交流、做游戏、表演对话、即兴发言等方式开展教学,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调动学生,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除此之外, 口语课程不单单局限于某个教材内容的教授, 口语素材具有多样性, 除了法国人编写的法语原版听说教材以外, 教师还会收集一些语言场景或语速较流畅、自然的口语素材开展教学, 课堂的灵活性让一向忠于书本内容的学生们感到不适应。在课堂上, 一些学生表现出不自信, 总是低着头害怕老师提问, 积极主动发言的学生占班级人数的极少部分。对这些状况稍做分析后不难发现, 口语课程有别于传统的基础课程, 对师生间的协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口语课堂更是运用语言的平台、语言实践的场所, 它的实践性强, 打破了传统课堂模式, 因而让学生既期待又生畏, 期待每次口语课带来的新鲜元素, 却又害怕力不从心, 无法完美表达的尴尬局面。

四、法语本身的难度

从语言本身的角度出发, 虽然法语和英语同为拼音文字并有大量单词拼写一致, 但一些表达方式也与汉语、英语大相径庭, 以法语的数字为例, 数字“七十”在法语中用六十加十来表达;“九十五”的表达方式为四乘以二十再加十五, 对于一年级刚开始接触法语的学生来说, 说出法语的数字让他们感到头疼, 往往要事先在脑海里思考并计算一下才能回答出来, 而不能脱口而出, 有的学生甚至到了二年级还在犯数字的错误。从语法上说, 法语比英语更加严谨, 语法比英语复杂很多, 如名词阴阳性、动词变位、性数配合、时态语态配合等这些复杂因素的叠加更是给口语表达增加了难度, 出错率成倍上升。并且, 相对于书面语, 口语的难度更大, 它需要快速做出反应, 受到时间的限制, 法语本身的难度确实给学生制造了诸多障碍, 不经历千锤百炼和无数次的犯错, 确实无法在口语上取得较大进步。

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几个因素 篇3

一、趣味性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

兴趣是个人对事物所持的选择态度,它是属于感情和情绪的状态。兴趣是产生注意的源泉,而学生的兴趣,则是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因素中最明显的一种。在体育教学中,有兴趣与无兴趣所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学生对于感兴趣的活动,可以持久集中注意力,还可以有效缓解紧张,降低焦虑情绪,有助于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习时主动积极,即使碰到困难,也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而努力去克服。而没有兴趣,则会使学生情绪低落,感到厌倦。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活动,就可能会出现意外伤害事故,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在很多情况下,趣味需要营造,兴趣需要培养。因此,体育教师要具有设计趣味性练习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能力,使教学内容妙趣横生,令体育课堂充满快乐。

学生对体育活动一般都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兴趣,但如果体育课总是千篇一律,一个学期重复同一内容,就是再有意义也会令人感到索然无味。如果教师能经常变换练习的内容、形式、要求等,就可以促使学生对活动产生兴趣,因为人们总是容易对新鲜的事物产生探究的欲望。队列队形、跑步路线、徒手操动作、游戏规则、器械特征等等,都可以经常加以变化,不断出新,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参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很多的,如教师的目光暗示,适当的表扬、鼓励与批评,及时纠正错误,教师的正确示范,生动形象的讲解,不断更新游戏和竞赛内容,以及制作直观教具等。

二、困难性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

体育教学只有具备一定的困难性,才能使学生付出必要的意志努力去克服困难,完成练习。当体育练习的困难是学生经过努力之后可以克服的,当他们可以基本掌握动作要领和完成练习的时候,就可以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与自尊。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身体发展的实际状况,选择具有适当困难性的练习内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当然,对身体练习困难性的理解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提高动作技术的难度之上。实际上,动作技术难度很小,但具有特定要求的练习也具有一定的困难性。例如耐力训练,尽管其动作技术很简单,但若要达到一定标准的强度,学生就必须付出足够的努力。

当身体练习的困难性略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时,对他们身体和心理的促进作用最为有效。体育教师应精心选择动作,根据学生现有水平确定身体练习的困难程度,包括动作难度、动作数量和动作质量等。由于所有学生的现有水平不可能一致,因此,提供不同困难程度的练习供学生选择是必要和必需的。体育教学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这是培养学生自信和自尊的有效方法。

三、合作性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

体育教学应创设良好的环境。首先,应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其次,教材的选用除生动有趣、适合学生的特点外,还应主动设计和选择具有合作意义的身体练习内容和形式。这应成为体育教师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应引起体育教师的高度关注。在集体练习中,多向性的人际交往和互动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当身体练习对人的相互合作、相互信任有特定要求时,人们会在相互协作的练习中感受到来自他人的支持,增强对他人的信任,享受到助人与被助的快乐,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和合作的愉快。

各种双人、多人和集体的运动形式表现出较高的合作性,这些练习应成为体育课常用的练习形式。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适时营造合作情境,对学生提出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要求,让学生在共同参与、协作配合的练习中相互沟通,建立信任、互助的人际关系。如体操运动中的帮助与保护,相互协作的集体游戏,球类竞赛中的战术配合,各种合作跑等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道德感、理智感和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人际交往均具有良好的作用。

四、惊险性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

身体练习的惊险性是指练习者在异常练习过程中存在脱手、跌落等危险因素,或者练习者的身体处于非同寻常的位置以至于使人产生某种程度的恐惧感。

运动的惊险性是对练习者勇敢精神的一种挑战。运动的惊险性会让练习者会产生刺激、恐惧的心理体验,从而对练习者的勇敢精神和自信心产生影响,练习者只有克服恐惧心理,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表现出足够的勇气,才能完成练习任务。只要运用得当,就能使练习者产生一定的担心和焦虑,而这种担心和焦虑一旦被克服,勇敢精神也就自然形成。有了足够的勇敢精神,练习任务才能完成。比如,学生在进行双杠支撑行进时,教师暗示学生,他们正在通过万丈深渊,一旦失手就会摔得粉身碎骨。这些心理暗示,可使练习者获得新奇的感觉和惊险的体验,这些感受一旦被勇敢的精神所战胜,练习者就能完成规定的练习任务,从而获得胜利的快感。这种快感又吸引他们迎接下一个惊险的练习任务,形成良性循环,最终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惊险性的运动还能使人的潜能得到开发,使人产生前所未有的体验。然而一味强调运动的惊险性就好吗?不,因为恐惧感是不利于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因而,练习时就必须一方面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既有惊险性但又不会发生危险;另一方面又要创造轻松活泼、气氛热烈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气氛,力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这才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恐惧情绪。例如在跳高练习之前先让学生观看跳高名将的录像,课堂上再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示范,同时运用好保护与帮助的手段,以使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增强安全感,大胆并充满信心地进行练习。此外还要帮助学生科学地分析动作,增强信心,使他们顺利地完成动作。采取这些措施可以使学生消除恐惧心理,以勇敢、顽强的意志,去完成规定的技术动作。

五、竞争性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

竞争性是体育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没有竞争的体育课不是真正的体育课,没经历过或胜利或失败体验的学生就不知道什么是体育,一群面对竞争而无动于衷的学生是体育教师的悲哀。练习者在竞争结果的刺激下产生强烈的心理体验,在胜利中体验成功、品尝快乐,在失败中体验挫折、调节情绪,这正是体育的魅力所在。

胜利有喜悦,失败有懊丧,成功有快乐,挫折有焦虑。也正是在这种快乐与烦恼中,人们才一步步成长起来。

在身体练习的竞争性和竞争结果的共同作用下,练习者的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得到提高。体育教师应积极创设竞争氛围,适时安排竞争性练习,如球类竞赛、各种接力赛、双人对抗赛、游戏中的竞争等。正确引导学生对待竞争结果,使学生在竞争中适应,在竞争中成长,在竞争中成熟。同时,体育竞争中的规则限制和公平竞争精神,对提高练习者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浅谈影响教学效果的几个因素 篇4

1、对远程教育工作的认识不到位。部分办学机构尚未走出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局限,对现代化远程教育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一是没有把远程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并突出其在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在人力物力的投入上力度不够;二是没有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存在重招生、轻教学、轻管理的倾向;三是教学管理中没有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四是对提高现代远程教育质量的意义认识不足,措施乏力,没有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教育教学质量只停留在重结果、不重过程的传统教育教学质量管理阶段。

2、硬件与远程教育要求不相适应。许多远程教育的主办机构还存在着网络设施条件与远程教育日益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情况:已有的网络及教学资源如供学生使用的学生平台、电子图书馆利用率不高;网上教学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大;网络维护、管理和技术开发跟不上形势,技术手段的运用不能更好地为学员提供网上支持;教学视频节目播出的效果不好,如网上视频教学时音像不清晰、声音不清楚;教学课件制作粗糙;电子版的文字教材不清晰……这无疑会影响远程教育的教学效果。

3、软件与远程教育要求不相适应。软件与教育要求不相符,也是当下远程教育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

(1)师资质量和结构。远程教学的教师不仅肩负着教书的职责,还肩负着培养远程学员的自学能力与指导学员学习方法的育人职责,在远程学习中,教师的因素是最为关键的。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是面对面的,师生之间可以无障碍沟通,遇到问题可以即时处理。但在远程教学中,由于讲课的教师是在摄像机前讲课,眼前没有学生,不能形成互动,部分主讲教师的教学就缺乏吸引力,照本宣科,言辞乏味;有些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不科学,未有针对性地安排学员做课堂练习,以达到消化知识、温故知新的目的;还有些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缺乏新意,来能针对学员个体差异的特点组织教学,所授内容千篇 一律,乏善可陈。以上这些情况都反映出远程教育在教学方式上未能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自主学习造成了极大干扰,学习效果不明显。

(2)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课程的设置相对滞后,所设专业几年不变,未能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开设热门或实用的专业。适用的教学资源匮乏,主要表现在:①各个远程机构所用的教材都千篇 一律,基本都是在校生所用文字教材的重复和翻版,适合网上学习的专用教材很少,有利于学员自主学习的教材更是少之又少,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教师网上授课后,学员需要做相关的练习以巩固学习的内容,但远程教育机构没有提供与课本配套的练习教材,学生自主学习难度加大。③没有配备相关的统考复习资料,学员复习不到位,给统考设置了阻碍,导致部分学生多次参考均未能通过。

(3)教学管理。远程学习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员的自主学习,应该是教学管理与自主学习的有机统一,学员学习的同时需要依靠整个远程教育的组织与管理,因此,教学管理对远程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如今多数远程教育机构管理不够细致、到位,缺少创新,如:入学时专门针对学员的网上培训缺失,使得学生在使用网上教学资源、选课、下载材料、统考报名及缴费、加虚拟学分等环节时有不小的难度,最终许多工作都由学习中心代替操作,加大了学习中心的工作强度;不能实现网上监考、阅卷,现在仍然是办学机构派人将试卷送到各个教学点,再取回试卷由学校教师统一阅卷;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力度不够,上传下达不到位,许多工作的重复运作,造成学员与学习中心甚至办学机构本身巨大的浪费;缺乏对教学环节的监控,对教学质量的评估管理力度不够。

二、校外学习中心的因素

校外学习中心是根据远程教学计划的`安排,利用寒暑假或节假日组织学员集中学习、传递教学内容、实现远程教学过程的教学机构,是办学方提高管理效率、对学生加强服务的重要手段,是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营造教书育人环境的重要渠道。自远程教育创办以来,校外学习中心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可是其弊端也在发展的同时逐步显现。一方面,由于各校外学习中心在软硬件设施上投入力度不一样,教学配备各有不同,质量参差不齐,有些中心播放的课件效果不好,存在图像模糊、声音不清晰等现象,在不同程度上给学员的学习造成了影响;另一方面,部分校外学习中心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没有积极学习和掌握远程教育所必需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为学员服务的意识不强,在部分学员客观条件受限的前提下,未能及时主动帮助学员完成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网上操作,造成工作的滞后,影响了远程学习的质量;最后,有个别学习中心为了生源及升学率,既降低新生入学的门槛,对学员的要求把关不严,影响了远程学员的整体素质,又对学生的在校学习、课程考试、专业实践等环节提供多种“便利”,造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严重下降。

三、学员的因素

1、缺乏明确的学习动力。

远程教育的学员大多是成人,学习的功利性较强,有不少学员抱着“拿文凭”的态度来学,学习的态度不端正,动力不足,畏难情绪又严重,学习没有成效。

2、缺乏计算机等设备。很多学员非常想通过远程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及学习能力,但由于单位和个人没有计算机等设备,加之地处边远乡镇,上网受到限制,远程学习成为空谈。 3、缺乏自律性,考试投机取巧。部分学生为了课程通过率,在考试过程中投机取巧,加之学习中心没有严格考试纪律,学生轻松过关,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工学矛盾和经济负担重。许多远程教育的学员,由于受到家庭情况、工作性质、职业特点等条件的限制,经济负担重,工学矛盾突出,集中学习的时间不能保障,造成了他们学习的进度与全程听课学员的脱节,严重影响了学习。

提高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相应对策

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是远程教育机构与学员的一种不可或缺的信任关系,需要通过科学地设计、运行和管理整个教学环节,并不断地完善教学设施与环境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现针对影响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三个方面的主要因素,提出如何提高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几个可行性途径。

一、远程教育机构方面

1、加大硬件设施建设投入。务必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硬件设施配备,加强网络维护、管理和技术开发的力度,充分利用现代化传媒手段,建立各种教学及管理设施平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严把教学视频、课件、电子版文字教材的质量关;加强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电子图书馆的利用率,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网上支持,弥补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条件不足的缺陷。

2、建设高素质的现代化远程教育教师队伍。远程教育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能熟练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实施教学,同时,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知识结构。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办学机构可通过加强师德建设、加大科研工作力度、开展教学质量评估等一系列的举措不断提升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必要的条件。

3、重视教学环节。自主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大部分学习者还不能完全独立自主地在网络环境中学习,仅靠学员自主学习还不足以确保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因此,集中学员学习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它是自主学习的有益补充。

4、系统化的教学质量管理。现代远程教育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良好的系统化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不可能形成良性的循环,质量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这需要办学机构制定科学可行的质量监督机制,强化教育质量的常规管理工作,依靠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实时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帮助每个学员建立起教学信息档案,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做出调整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确保学员能在一个正常有序健康的教学环境下学习。

二、校外学习中心方面

1、严把入学教育关。要严格按照远程机构的办学要求择优录取新生,利用新学员入学的机会,对他们进行入学教育,组织学习有关远程教育学籍管理等规章制度,逐步提高他们对远程教育的认识,努力使学员自觉按照有关规定规范自己的行为。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远程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要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开展远程教育的设备标准,建设好远程学习的机房和多媒体教室,为广大学员提供良好的网上学习的环境;要开放机房,安排专业辅导人员为学员提供答疑,弥补网上教学的不足。

3、做好集中教学的组织和考勤。由于目前绝大多数学员不具备自主学习的条件,集中学员学习时,管理人员要做好学习期间的组织与考勤工作,提高学员的出勤率。

4、强化学员作业管理。学习中心应严格执行远程教育关于作业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好学员作业的收交、登记与反馈工作,对迟交作业的要催交,通过强化作业管理,提高学员学习的质量。

5、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辅导教师队伍与管理人员队伍。对于辅导教师,要聘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高、学员满意的教师担任;管理人员则应牢固树立为学员服务的思想,掌握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现代教育基础知识,切实为远程学员学习提供各种便利,全力为学员创造一个严格、温馨的学习环境。

6、严格考试纪律,端正考风。远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学习让学员掌握知识、提高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考试既是全面检查教学质量的一种方式,也是保证培养人才规格的有效手段。因此只有严格考试纪律、端正考风,才能切实提高学员的学习质量。

三、学员方面

要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般而言,参加远程学习的学员多数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弥补工作中的知识不足、实现自我价值而来的,但也有少数学员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文凭的。远程机构与校外学习中心要利用各种时机,帮助远程学员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把远程学习与完善自我、提高素质作为学习的主动力,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教师还可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对学生学习情况做出反馈,给以恰当的指导,使学生逐步完善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许振立适应开放教育需要.全面提高教师素质[J].中国远程教育,200l.08。

[2]刘 炎李革才试论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的课堂教学[J].中国远程教育,.12。

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几个因素 篇5

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几个因素

随着公路建设规模的扩大和质量要求的提高,对路面平整度的要求也自然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本文针对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几个因素,分桥其成因并提出有效方法和预防措施,从而使沥青路面平整度外观质量大大提高.

作 者:杨素红 作者单位:新疆塔里木建筑安装(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路桥二分公司,新疆,阿克苏,843000刊 名:中国新技术新产品英文刊名: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年,卷(期):“”(10)分类号:U4关键词:沥青路面平整度 分析 预防 处理

制约课堂教学高效的几个因素 篇6

甘棠中学

陈大春

一、是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具体

一节课到底该让学生学会哪些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过程该让学生掌握哪种学习方法、分析方法和技巧。这些知识技能、方法和技巧在中学中具有哪些作用,老师心中无数,学生心中无底; 二是对学情掌握不透

教师课前关注的是教材、大纲内容,对千差万别的学生的心理、认知准备了解甚少,课上只顾一味地把“备”的东西倒出来,一味地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完成任务,课堂检测、反馈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课堂上存在的问题; 三是重教不重学

没有创造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课堂上老师“一统天下”的惯性、“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依然严重制约着课堂。“三讲三不讲”落实不到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模式没有建立;或者是根本没有考虑。

四是课堂“一潭死水”。没有活力

浅谈影响教学效果的几个因素 篇7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态度、好奇心以及情感在促进学生智慧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这些方面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教师本身的感染熏陶, 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都代替不了的。”因此, 教师要主动搭建与学生交流的平台, 平时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 从学习和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 与学生打成一片, 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譬如, 我在教肄业班时, 常常与学生打羽毛球或篮球, 玩魔方, 下跳棋, 也曾去野外踏青。到了高三, 我经常在晚饭后跟学生在校园散步谈心, 学生也乐意同我交流学习和生活情况, 甚至有些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主动找我谈心。通过这些活动, 拉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学生在我面前无拘无束, 畅所欲言, 这种师生情谊自然内化为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的动力源泉。融洽的师生关系还表现为师生平等, 互相尊重, 既有学生对老师的尊敬, 又有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 老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不能厚此薄彼, 要懂得宽容和赏识学生。与优等生相比, 我觉得中下游学生更值得老师关注和付出。一方面要宽容他们在学习上的失误, 要让他们敢于尝试, 不因失败而退缩, 要有一种屡败屡战的勇气;另一方面在学习上应多加指导并给予鼓励, 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在重视他们。同时教师要坚持自我教育、自我充实和自我提高, 以模范表率感召学生, 以真情实感温暖学生, 以渊博学识征服学生, 让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 从而“亲其师, 信其道, 学其理”。师生间的关系融洽了, 距离拉近了,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自然就增强了。反之, 如果我们教师平时在学生面前表情严肃, 居高临下, 对学生无关爱之情, 缺乏包容心, 上课时匆匆而来, 下课后匆忙而去, 很少与学生进行勾通, 那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自然就疏远了, 可想而知, 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合作交流”的机会也会大大降低,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切智力方面的工作, 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动力。无论我们做任何事情, 只有对所做的事情产生了浓厚兴趣, 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即使困难重重, 也在所不惜。学习数学也是如此, 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发生了兴趣, 才会吸引他们自觉地刻苦学习。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说, “有了兴趣就乐此不疲, 好之不倦, 因之也会挤时间来学习。”当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 在课堂上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老师设计的问题, 不但心情舒畅, 兴致盎然, 而且注意力集中, 观察力敏锐, 想象力丰富,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明显提高, 其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因此,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也深感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故而做了一些探索。

(一) 让学生体验成功

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 可分层设计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解决相应层次的问题, 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 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动力会自然增强, 学习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

(二) 给学生及时的表扬与鼓励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 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要付出很多努力, 会碰到许许多多的困难, 因此要有坚强的意志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 教师要及时引导和鼓励, 让学生坚持学下去;当学生取得哪怕是一点点成绩, 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让学生生活在“希望”之中。

(三) 以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是一种运算工具, 它在经济预算、工程设计、社会生活等各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在教材上, 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数学问题很多。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掘和整理这些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要经常向学生灌输学以致用的思想, 让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从而使得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提高了学习能力, 又培养了学习兴趣。

(四) 以数学史料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关国内、国外的数学史知识不仅内容翔实而且非常丰富, 里面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数学故事, 中学教材里的很多概念、定理、公式都能引出一段故事。因此, 教师本身要多了解一些数学史知识, 在教学中讲解有关概念、定理、公式时, 若能讲述相应的数学故事, 则能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也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讲得多, 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低。例如, 有的教师上课为了赶时间、抢进度, 仓促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上课照本宣科, 将课本知识机械地教给学生。如此, 学生在课堂上思维的空间很小,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课堂气氛显得沉闷, 因而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效果肯定不佳。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既要继承传统教学中的优点, 又要有所创新。“新”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即怎么样让学生“动”起来去解决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得想办法营造课堂气氛。那么, 如何去营造课堂气氛呢?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 促进多向交流, 重视探索过程

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确定好自己扮演的角色, 即教师如何以主导促进主体的发展。一般来说, 优质的课堂教学必然会重视师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的过程。一方面, 教师通过设问、质疑、答疑、点拨、指导、引申、补充、评价等方式主导教学过程;另一方面,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提问、讨论、发现、修正、反思、归纳等过程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掌握新知识。在课堂上, 教师要注重促进多向交流, 让学生自己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探究途径, 同时要尊重学生的探究结果。假如学生得出的结果是错误的, 教师要及时点拨, 引导学生修正探究方向, 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努力得到了正确的结果时, 教师要及时肯定和表扬, 这对学生而言, 就会有一种成就感, 心中会充满愉悦之情。这种效果是教师直接将结论教给学生所无法达到的。随着多向交流不断地深入, 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些问题独特新颖, 有创新性, 进而会引发师生共同讨论、共同思考, 从而掀起一股探索热潮, 甚至延伸到课堂之外, 这种课堂气氛是那些缺乏交流的教学模式无法形成的。

(二) 合理使用教学辅助设备

现在一般的学校都配备了电化教学辅助设备, 如电脑、投影仪、幻灯以及各类教学模型, 教师上课时若能合理使用, 可活跃课堂气氛。例如, 我在上“三视图”这节课时, 先利用投影仪演示了三视图的成图过程, 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三视图的概念, 但是如何由三视图还原成立体图形, 学生则感到比较困难, 于是我事先精心挑选了几个立体图模型, 又自制了几件简易模型, 在课堂上结合三视图展示相应的立体实物图, 结果学生既感到新鲜好奇, 又觉得直观好懂, 因而探求的积极性很高, 课堂气氛很好。当然, 教学辅助设备不能滥用, 应根据各章节不同知识点的内容特征适度使用, 才会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 教师要有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 认真钻研教学方法, 加强各种技能的培养, 经常反思和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 同时, 要虚心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经验, 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 真正成为专业过硬、教学有方的行家里手。当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之后, 反映到课堂教学上就是举手投足都会引起学生的强烈关注, 课堂气氛自然而然就营造出来了。当然良好的教学风格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上课要有激情。激情来源于教师备课时对教材把握的深度, 若课堂准备充分, 胸有成竹, 则讲课时自然会激情澎湃, 声如洪钟, 感染力强, 能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我曾经听过我校有经验的教师的公开课, 他们讲课时很有激情,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语言要清晰、风趣。教师必须要用普通话教学, 语调要抑扬顿挫, 讲话能让学生听得清晰, 听起来心里舒服, 这是教师必备的条件。在教学中, 教师要态度和蔼, 平易近人, 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交流, 学生才会放松心态与教师尽情配合, 学生的积极参与会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讲课热情, 这样往往会使教师在讲课中乘兴发挥而妙语连珠, 趣味横生, 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3.板书要工整。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要条理清晰, 书写规范, 字迹工整, 至少要达到学生能够辨认, 教师若有书法特长, 板书能让学生赏心悦目, 教学效果则更佳。反之, 若教师板书潦草, 学生不易辨认, 则往往使学生失去听课的耐心。我曾经碰到过一位英语教师, 他讲课很透彻, 但板书潦草, 学生很难辨认, 结果学生意见很大, 课堂气氛可想而知。

四、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课堂教学首先得考虑如何开头, 课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 如何去突破?涉及的例题与习题有几种解法,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以及归纳问题的一般规律, 这些也都要通盘考虑。课堂教学环节应服从教学目标, 要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若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则可以牢牢地吸引学生不断地去思考、去探索, 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

教学环节的设计与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实践中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教学环节。

(一) 精心设计课堂开场白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如何去开好头确实需要动一番脑筋。首先教师要展示第一印象, 即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要精神饱满, 神态自然, 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轻松自信的感觉。开场白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 但好的做法往往是从一开始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譬如, 可以通过讲述一段精彩的数学史引入相关概念, 也可以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入有关公式或定理, 等等。

(二) 精心设计难点突破环节

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难点, 难点问题是学生急于想解决的问题, 因为综合性比较强或者过于抽象而难于理解, 这时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 这些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要让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做得出来, 然后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若是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 教师可将一个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 然后按难易程度设计梯度, 或按内容的关联性补充其他的小问题。小问题易于理解, 学生容易接受, 因此学生参与程度就高。当教师引导学生逐个解决这些小问题后, 难点问题也就不攻自破了。对于抽象问题, 教师可设计几个易于理解的具体问题, 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找出规律, 进而解决抽象问题。教师设计的相对简单的小问题或具体问题, 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在问题由简单过渡到相对复杂的过程中, 教师应适当点拨或提示, 要舍得留足时间给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以主导促进主体的发展。

(三) 精心设计课堂结局

课堂结局好比围棋中的收宫阶段, 一招不慎, 满盘皆输, 所以不能马虎了事。完美的结局能让学生回味无穷, 课后还能长久地思考。当课程即将结束时, 教师可以将重点或难点进行高度概括, 也可以让学生归纳总结, 教师做些补充, 然后留些问题制造一些悬念, 这些问题可以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出的新问题, 也可以是某个特殊结论能否一般性推广的问题, 还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问题, 等等。

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的因素还有其他许多方面, 比如教师可以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既相互合作又开展竞争活动, 有助于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 当然也可以把竞争引入课堂, 充分利用学生好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特征, 激发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学习, 广泛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总之, 课堂教学应促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勇健.高中数学学生自主探索法[J].中学数学, 2000 (4) .

[2]晏萍.课堂上提高学生兴趣的几点尝试[J].中学数学, 2002 (6) .

影响教学质量的几个因素 篇8

【关键词】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063

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特殊的心理发展特征导致教学不同于初中、高中教学,因此有其独特的教学模式和影响因素。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手段上不断进行优化。那么,结合课程改革要求和学科发展特点,数学教师如何进一步完善教学过程,科学组织教学活动,提高自己教学质量和水平,实现学科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目的?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密切关注学生学习情况,依据观察恰当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这一途径来实现,具体而言,可以就以下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

一、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教师备课质量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以前必须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其学习个性也都比较鲜明,因此,面对学生自身发展的特征,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备课工作:1.学生原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我国教材的编订要求教师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开展教学,同时表明,学生前一阶段的学习是后一阶段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在开展新课程,教授新知识以前需要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掌握情况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及时进行复习和补充,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2.钻研教材,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钻研教材时需要将教材知识结构和基础知识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体系中,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进行新知识的传授,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教材进行自我解读和自我建构。比如说,当教师在教授乘法知识时,如何引入乘法,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去解决问题,而这都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尝试教学。3.做好教学计划。教师教学计划与学生知识掌握进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此同时,教师在计划的制定中能够充分了解本节知识在整个小学数学阶段的学习中占据的位置以及它的重要性,这为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为教师教案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做好备课工作,做好整个教学工作的基础。

二、完善课堂教学组织

课堂教学组织的成功能将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教学组织的认识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面对教学方法,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方法来科学组织教学活动的开展。比如说,教师在讲授实际应用的知识时适宜采取谈话法来组织教学活动。因为实际应用的知识能够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是学生生活中随处用得到的知识,也是学生实践过的知识,所以学生具有与教师谈话的经验基础,由此,教师也能在谈话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生活与知识的联系上。这种组织教学的方式一方面能够紧紧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毫无疑问,小学生由于其自身心理发展特殊性导致其注意力保持持续在10~20分钟,谈话法能促使学生一步步紧跟教师的引导,保持对学习内容极大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密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将来知识的迁移奠定基础。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依据教材知识和学生实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三、学生作业的布置与反馈

作业就其内容而言包括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和操作作业等,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中适宜以书面作业为主。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如今,学生的智力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并且部分家长从小学开始就要求孩子参加数学补习班,因此,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参差不齐是教师在作业布置中应该密切关注的一个问题。针对此问题,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中需要采取科学的办法进行作业量和作业难度的区别对待。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多布置一些能够提高其答题能力的题目,当然,对其基础能力的掌握也不能掉以轻心。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则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宜,在其能力的逐渐培养中加大其作业的难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促进个性教学。此外,学生作业的反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非智力因素,是需要引起教师注意的一个教学问题。前文提到,教师在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布置不同质与量的作业后就需要对学生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并及时反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进一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学生在教师的反馈中能够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针对自己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不断提高答题能力。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小学生不同于初中生和高中生,其自我控制能力比较低,因此需要教师的监督和约束。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建立与学生的密切联系。小学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不是指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朋友的关系,不是指教学中良好的民主氛围的形成,而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从心底就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认可和喜欢。小学生对教师的认可能夠帮助其主动参与教学,而对教师的喜欢是促使其学好本门课程的强大动力。因此,小学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交往的方式和态度,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有效地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

上一篇:简单平淡的爱情的说说下一篇:襄阳区2008上半年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