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几个方面(精选12篇)
体育教学中的几个方面 篇1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一书, 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T·威林厄姆的重要著作, 他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 详细分析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作者指出, 学生是否喜欢上学,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校能否持续地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那一种愉悦感;如果一个学生必须一直做有难度的问题, 那么难怪他会不喜欢上学了。作为一名中职数学教师读后感受颇深, 因为我们常常面临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中职学生不喜欢数学。
一、对中职数学教学问题的审视
1. 中职数学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
据教育部课题组的一项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5886位刚报到的中职入学新生参加的数学水平测试 (试题难度低于相应年级中等生水平, 即在难度系数为0.75的基础上适当降低) , 46.60%的学生数学未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 59.69%的学生数学未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 20.92%的学生达到初二优秀水平。据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近三年入学摸底测试统计, 中职的入学新生中, 约28%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好或尚好, 约38%的学生存在明显的缺陷或不足, 约34%的学生缺乏起码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学习能力。且伴随着“全民职业教育”大职教观的推进, 中职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数学的起点会更低, 差异更大。不仅如此, “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 使得数学课的总课时相对减少 (180学时或240学时减少到160或182学时) , 学习周期相对缩短 (时间跨度从过去的3—4学期, 缩减到1—2学期) , 节奏相对加快已成为必然。在此背景下, 我们的难度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
2. 中职数学教学的枯燥度是否超过了学生所能承受的极限
数学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 (高度的系统性、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等) 使得部分数理逻辑智力相对较弱的学生 (中职学生大多属于这一群体) 原本就感到枯燥、吃力, 加之长期以来由于学习方法、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学生相关事实性知识”严重缺乏, 而教师未能按照认知阶段特点为学生还原教材知识的背景, 未能使学生“在已知的环境中理解新事物”, 教学过程只是知识的灌输, 日复一日的机械重复。对此, 我们应扪心自问:我们的教学枯燥度是否超过了学生所能承受的极限。
3. 中职数学的教学过程是否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愉悦感
由于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常常是依据计划、大纲及教材的要求, 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教学目标、内容、进度与方法, 统一性有余, 个性化不足, 内容与要求严重脱离学生实际。课堂上教师关注更多的是教学任务的完成, 很少关注学生的基础与积极的情感体验。于是课堂上学生常常表现为无精打采、打瞌睡、做小动作而游离于学习之外。在长期被忽视情况下, 更有少部分学生往往通过恶作剧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由于长时期学生处于听不懂、学不会、跟不上的状态, 且缺乏有效干预, 进而导致学生“望数生畏”的现象, 形成“习得性无助”等心理障碍, 严重影响他们的后继学习。对此, 教师常常简单抱怨学生基础差, 却很少意识到学生厌学的根源在于未能持续地让其体验到解决问题的那种愉悦感。
二、中职数学教学应关注的几个方面
1. 关注学生的成功体验
为了让学生有效思考, 喜欢学习, 应该使他们能持续地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愉悦感。教学时要注意以下方法和技巧:确保提出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要意识到学生的认知能力限制;要解释待解决的问题;考虑提出问题的时机;接受并应对学生间的差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等。
(1) 优化目标, 强调学有进步。我们在制定中职数学课程与教学目标时, 既要克服简单的工具论 (即狭隘的理解数学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 , 又要防止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素养论 (过分强调数学教育基础的重要) , 从学生基础出发, 优化数学课程与教学目标, 使得所有学生“跳一跳, 够得到”。进而把数学课程与教学目标定位在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有所进步, 并通过学分制的实施来体现这种目标差异。
(2) 优化内容, 确保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对教材内容进行生本化改造, 确保符合学生认知能力。通过适度降低起点, 减小坡度, 控制难度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基础、认知水平, 适合学生进一步发展需要;根据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专业化改造, 强化与专业相关内容, 弱化被现代数学教育逐步淡化的数学课程内容、学生接受确有困难的内容;丰富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 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 提出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 改变学生数学学习和生活世界相脱节的状况, 突出“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思想。
(3) 优化过程, 从学生实际出发。“当你备课时, 从希望学生下课时能掌握的知识开始。下一步, 应考虑什么困难是这堂课的中心问题, 并考虑如何提出这个问题, 使得它既有吸引学生参与的一定的难度, 又顾及学生的认知限制。”为此, 教师要做好以下环节。
“备”学生, 寻求有效契合点。根据学生基础安排教学内容与节奏;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 根据学生的积极因素, 找准有效教学的契合点;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与心理需求, 力求在设计过程中考虑这些因素。
“看”学生, 选择有效的方法。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态, 并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对基础较差的学生, 教师要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入手, “扶着学生走”, 学习内容主要是一些基础知识, 并初步掌握知识的应用;对基础一般的学生, 教师要从学法指导入手, “领着学生走”, 学习时应着重放在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上, 基本掌握知识的应用;对基础较好的学生, 教师要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入手, “放手让学生走”, 学习时强调掌握知识的方法, 熟练掌握知识的应用。
“研”学生, 做好培优扶差。面对学生中的基础差异与认知差异, 仅仅依靠课堂肯定不够, 必须使课堂得以延伸。倡导在学习活动中, 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提问、大胆交流就该给予表扬与肯定, 无论答案正确与否;注重纵向激励, 淡化横向比较, 在激励一个人的同时, 让更多的人获得上进的信心。
2. 强化事实性的知识学习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一书指出, 事实性的知识先于技能;想要凭空让学生拥有分析能力或者归纳能力是不可能的;知识体系在先, 评判性思考在后;具有浅显性知识比没有知识强等等。对此, 我们需要关注下列问题。
(1) 关注事实性知识的储备。事实上, 中职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无能为力 (不会推理、不会解题) ,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方法与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相关事实性知识准备严重不足, 即数学概念的定义、相关的定理、公式、适应条件与氛围等相关知识不知道或不清楚, 影响了数学的推理与应用。因此, 我们需在摸底的基础上, 了解学生相关事实性知识的储备情况与缺陷, 对事实性知识的缺陷可用讲义的形式做好相关知识的修补链接, 供学生有选择地个别学习与记忆。在学习过程中, 要求并帮助他们关注事实性知识的储备, 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梳理、记忆。通过事实性知识的强化记忆, 为数学的有效学习奠定基础。
(2) 按照学生认知特点, 为学生还原教材知识的背景。思维发展是连续的、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经常要回到低水平思维中去, 依靠具体的经验获得对新知识的相应水平的理解。因此, 教师要利用教材提供的线索, 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实物、图、表等,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具体事务进行操作, 使他们获得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具体经验。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或专业相关情景出发, 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 提出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 把重要的数学知识内容融会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当中,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 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 我们需要利用旧知识, 衔接新内容。特别是在中职教育的起始阶段, 适当降低教材的起点, 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 要注意旧知识的复习, 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如在讲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时, 要先复习初三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进而提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而引入坐标定义法。要善于利用旧知识, 挖掘新知识。如平面几何中, 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到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是相交, 也有可能异面。其实, 有不少结论在平面几何中成立的, 但到了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成立了。如果能一步一步挖掘、深入, 不仅可使学生巩固初中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生能逐步得以接受、理解新知识。
3. 注意发挥练习的作用
(1) 关注核心知识与技能的练习。“总的来说就是, 需要自动化的过程往往是自动化后效益能达到最大值的技能的基础。”因此, 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每节课、每单元、每学期的内容进行及时的梳理、归纳, 提炼成最核心、最基础的知识、技能, 要求学生反复练习。
(2) 量力而行, 作业、练习层次化。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与阶段, 选择作业、练习的层次。基础较差的学生的作业、练习以记忆领悟式为主、理解应用式为辅, 达到“依葫芦画葫芦”的水平。基础一般的学生的作业、练习以理解应用式为主、综合应用式为辅, 达到“依葫芦画瓢”的水平。数学基础较好或有志对口升学的学生的作业练习以理解应用式和综合应用式为主, 探讨创造式为辅, 达到“依猫画老虎”地步。
(3) 彰显个性, 练习形式多样化。教师要注意把数学最核心、最基础的知识、技能分散练习, 同时, 要善于创设不同的练习情境, 学生可在阅读中练习也可在活动中练习, 可在交流中练习也可在独立思考中练习, 还可在游戏中练习、实践中练习等。对练习效果的测试也可广泛采用一试多卷考试:允许学生选择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试卷 (可采用A、B、C三种由易到难的试卷) 参加考试, 并通过学分制体现这种差异;一卷多题考试:在同一份试卷中可采用选做题的形式;一科多项考试:如分设基础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专业相关的数学、动手操作的数学等, 使练习与测试成为彰显个性的舞台。
4. 有效帮助后进生提高
(1) 对学生抱有热情与信心。学生成绩差常常伴随着自卑心理, 表现为望师生畏, 教师要通过课内外主动接近、了解、研究学生, 关心、帮助学生, 教学过程理解、尊重学生的差异, 对学生有更多的信任与期待, 使课外的关心、帮助与课内的包容、尊重相得益彰, 创设“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育意境。
(2) 及时肯定学生的努力过程。帮助学生正确归因 (心理学研究表明, 就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内部来说, 他们之间学习成绩的差异与非智力因素水平有显著关系, 而与智力水平关系较小) , 努力帮助他们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寻找突破, 及时肯定学生的努力过程。
(3) 制定切合实际的努力目标。教师要针对学生基础, 帮助学生一起设定阶段性努力目标, 借用“低起点、小步子, 多活动, 快反馈”的策略, 从记忆最基本的事实性知识 (即数学概念的定义、相关的定理、公式、适应条件与氛围等) 做起, 逐步提高要求, 使学生在经常性的成功体验中增强学习的信心, 提高学习的兴趣, 改进学习的方法与学习习惯。
在探讨有效教学时, 人们常常引用杜威一句名言:一个有效的反应就是能完成一个可以看到的结果的反应。对此,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中的一句话更值得我们谨记:为了确保学生跟随你, 你需要让他们时刻保持兴趣;为了确保他们有兴趣, 你需要期待他们的反应, 你需要了解他们。这或许是该书对中职数学有效教学的最大启示。
参考文献
[1]丹尼尔.T.威林厄姆.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2]蒋乃平.文化课应该让中职生“学得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4) .
[3] (美) 卡罗尔.安.汤姆利桑.差异教学的学校领导管理[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体育教学中的几个方面 篇2
通过网络学习《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初步》这部分内容后,结合我们学校推行的“七环大课堂”的教学实践,认为初中物理教学设计要从以下2个方面改进:
1.制定教学目标
每节课设计前,不仅是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更要注重学情分析,包括对学生知识、经验、思考、能力等方面的了解。不能只凭主观揣度,认为讲了学生就掌握了来安排学习的顺序和创设教学环境。我们要为学习者设计教学。要注重分析学生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比如“运动的快慢”一节,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速度的基本知识,基本公式,所以在设计本节教学时对学生已经掌握的我们就要少讲或不讲,而对学生公式的应用以及各个字母的单位要重点强调。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再比如“光的直线传播”一节,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早已认同,但对其如何证明的探究过程却没有真切体验,所以在制定本节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避免重复讲解。并在教学活动前必须把教学目标明确告知学生,使师生双方都明确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以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2、确定教学内容
物理教师要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和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地加工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课本中的例题、文字说明和结论等书面的东西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比如在“机械效率”一节课教学中,就需要把教材再加工。需要补充两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即竖直安装和水平安装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这样学生在做基训和其它练习题时便会得心应手。这样,教师以新教材为基石,既充分利用教材又不被教材所束缚,必然会使新课程理念具体地落实到教材的处理中。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几个方面 篇3
【关键词】小学生;品德与社会;有效性;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8-0091-01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思想品德还没有完全形成,对社会的认识也停留在一些童话故事或同学之间的交往,以及自己和老师之间的一些交往和教学活动中。为了,能让小学生在受教育的同时,有效提高思想品德和对社会的认识,教育部专门为小学生设置了《品德与社会》这样一门课程。这门课程主要以情感、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教学的目标,教育和引导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对社会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为学生安排丰富的活动,使学生有表现的机会,从而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使学生在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行判断中明辨是非,认识善恶,加强道德认识,促使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提高他们感知社会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本人结合多年在工作中的研究,总结,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了尝试,希望能给大家研究这一课题提供有效的帮助。
一、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起的作用
(一)教师的榜样作用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小学生的情感、认知、行为在一定情况下往往受教师的影响比较深。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思想单纯、敏感,模仿性强,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大等特征,一方面要用自己的热情对待学生,感染学生,用老师的行为影响学生;另一方面我们要在教学中用自己丰富的道德情感和形象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让学生的认识、品德和行为得到正确引导。
为此,作为一线老师要在教育教学中严格以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仪表给学生树立形象榜样。当然,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对社会、对他人、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以自己的思想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达到我们的教学要求。只有这样,在思想品德和社会教学中,老师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从思想上引起学生的共鸣,使整个教育过程对学生起到感染、教育的作用,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二)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很在乎老师的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在他们心里感觉比较亲近的老师,在他们眼里形象、仪表、言行和个人魅力都有偶像和榜样效果的老师,对他们的评价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作用。所以,老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做积极的评价,树立学生阳光的心态,增强学生的自信,使学生无论在情感、认知、和思想上都有一定的提升。
二、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应采用的有效方法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无论在哪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氛围都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特殊性,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意方法方式,避免说教,万不可误入一讲到低的模式。《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内容,离不开说教,但是教师要注意说教的方法,结合教学内容,用生动有趣的说教,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境来启发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兴趣。
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内容,通过有趣的语言描绘、游戏、实物演示、看录像片段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集中精力,注意听讲,从老师讲解中吸取思想精化,增强社会认识,让学生始终都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我们也可以采集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把它与课本上的图画结合起来,使课本上的教学内容鲜活起来、生动起来,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目的,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有所提高。
(二)巧用明理激情引导的教学模式
《品德与社会》中有一种明理激情引导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从传统讲解模式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更加适合于新课程标准下的品德与社会的各种课型的授课。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主要是以老师通过口头讲解、直观演示、评价行为、文字阅读、激发情感等手段给学生传递一定信息,让学生在教学的参与过程中,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达到动情明理、自我剖析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道德知识,提高思想认识,而且还能从一定程度上纠正学生的行为、语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如,我在给学生教《我送老师一支花》这一课的内容时,我在“老师像园丁,辛勤培育现代化建设人才”、“老师像红烛,无私奉献青春年华”、“我们要尊敬老师”这个观点的支撑下,真心实意地把自己在上学阶段,如何在老师关怀、呵护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故事与学生分享。然后,我让学生谈谈他们心中的老师,或者某个让他们感动,在他们成长的道上留下特殊印的老师。通过这样的明理激情的教学,很容易使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促使学生主动地以实际行动来尊敬老师,让老师和学生之间架起和谐、友谊、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桥梁,从而提高教與学的实效性。
(三)运用情景再现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不但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运用情景再现模式,创设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进入角色,从角色相应的情绪反应和变化中,真切地感受情境教学的意义,使自己在思想品德上有新的认识。
比如,在学习《我学会与人相处》这一课时,我为了让同学生充分掌握与人相处一些方法和道理,给他们设计了两个主题:(1)如何巧妙地指出别人的错误。(2)如何自然地夸将别人,表扬别人,使别人因你的表扬而提高自信。并且我以这两个主题,设计了两个小故事,让学生进入角色,感受与别人交往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老师不但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接触社会的能力,而且还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热情,从而实现真正有效性的课堂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3
体育教学中的几个方面 篇4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教师应如何改进传统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如何完善教学督导制度,积极监督、协助教师工作,加强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也成为高等教育工作中的一项挑战。
1 教师教学问题
1.1 作为大学教师,其基本的职责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教授本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二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有意识地改变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教学课堂气氛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加强互动教学也能使学生更好的与教师交流,教法与学法并重,注重教授学习的本领,以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1.2 改进考试制度,重在考核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应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积累和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而不仅仅是重视考试结果。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拓展学生实践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所学知识,最大地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考试制度也应向多元化、多样化转变,从多角度来测评一名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加强对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1.3 加强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
其主观能动性,重视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重视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有利于信息的顺畅沟通和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在学生进行多角度地分析事物和现象并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过程中,也促使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助于拓宽思路,扩大视野,促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认识、理解事物,大大地增强教学效果。
2 教学督导制度建设问题
2.1 高校教学督导是由教学督导组织和教学督导人员依据教
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措施,对本校内部的教学活动进行检查监督、诊断评价、指导帮助、信息反馈等一系列工作。教学管理部门应该积极监督、协助教师的工作,构建长期稳定、经常化良性循环运作的教学督导机制及模式,协助教师改进教学方式,获得显著教学效果。使学校的教学及管理工作不断走向科学化、现代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2.2 督导评估以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为基础,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和不断完善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与效果的重要标志,所以督导评价教师教学质量主要就是督导其课堂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质量。要坚持深入教学第一线检查教学工作,建立听课制度,对教师教学是否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学是否保证了教材处理的科学性和方法手段的合理性以及教学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方面要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与教学管理部门沟通改进,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3 加强教学督导队伍建设。
首先,教学督导人员是教师与学生的有效联系人,学校要选聘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较高学识、品德素质和较高威望的专家教授担任。作为督导人员要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实事求是。其次,教学督导人员是学校领导和教师之间的桥梁,通过教学督导使学校领导和教师之间在教学问题上有更全面、更系统和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就要求督导要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和学识水平。因此,督导要自觉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提高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胜任督导工作。另外,督导队伍应是动态的,要注意吐故纳新,这样才能在教学方式改革过程中给予客观评价,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给予一定的有力支持。
3 正确处理教学督导工作中的几个关系
3.1 教学督导的监督职能是指教学监督部门对行政部门、各层
级教学单位、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进行的检查和督促,以使学校整个教学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督导工作与教学管理工作既要紧密结合、相互配合,又要保持相对独立,避免替代管理部门的行政职能。
3.2 教学督导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评价过程,通过评价既可以发现教学质量水平高的教师,又能发现教师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要对被督导单位或个人进行公正、客观的全面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3.3 教学督导活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督导工作要取得良好成效,首先就必须从被督导对象的客观实际出发,作出客观合乎逻辑的评价,提出恰当和行之有效的指导建议。教学督导活动中要坚持民主性原则,督导者不能做“钦差大臣”,“教学警察”,而要以导入手,导督结合,成为师生的良师益友,在教学督导活动充分尊重被督导者的意见、愿望和要求。特别注意对年轻教师的指导工作,要循循善诱,耐心细致。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提高教学质量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它需要教师、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督导等一系列与教学质量提高密切相关的部门、单位、个人之间紧密配合才能予以完满解决。大学本科教育应以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各方面因素相互协调配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指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应予重视的几个方面。着重讨论教师应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以及监督教师教学工作的各项措施应如何进一步完善。在此基础上指出教学督导制度是一种加强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补充形式和必要措施。
关键词:教学方式,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教学督导
参考文献
[1]董宇艳.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
[2]曹大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2(09).
[3]高桂桢.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S1).
体育教学中的几个方面 篇5
【摘 要】教育教学中,“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教学方法的设计关键在于“任务”的设置,只有了解了任务设置的意义、目的,把握好任务设置的方法,创设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才能真正实现“任务驱动”式教学,达到培养学生键盘演奏的方法和操作能力的目的。【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注意方面 职业教育教学中,“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学方法的设计关键在于“任务”的设置,只有了解了任务设置的意义、目的,把握好任务设置的方法,创设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才能真正实现“任务驱动”式教学,达到培养学生键盘演奏创新的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协作精神。本文就如何设计好“任务驱动”教学提出以下几点思考意见。
一、“任务”设计时要符合学生的特点
“任务”设计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任务。设计“任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以及个体差异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基本任务和一个创新任务,保证绝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基本任务,而能力强的同学又可以在创新任务中发挥自己的特点。这种任务的设计体现在既保证了基础,又发展了个性,避免了以点带面,以个性代替全体的局面。
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能力
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同时,在培养能力、领会思想方面应重在“渗透”和“潜移默化”。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完成的“任务”要注重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产生学习迁移。
三、“任务”设计要注重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的,因此,学习者带着真正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能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模拟幼儿园音乐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你是一名幼儿园音乐教师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景”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的联想,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及处理能力。
四、“任务”设计要注意激发学生求知欲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引导学生进入生疑、释疑的情景,使其生理上处于悱奋状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积极心理状态。在键盘演奏教学中,提出任务后,不是平铺直叙的介绍完成任务的每一步操作过程,而是分析任务,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与当前所面临的任务之间的差异、矛盾和冲突,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奋,激发学生积极投入的强烈欲望。探求欲被激发出来,思维便会更敏捷,联想也会更丰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解决任务的乐趣。
五、“任务”设计要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还强调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在键盘演奏的教学中,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以适当的比例分别设计出适合个别学习和协助学习的“任务”。对于个别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立能力。对于协作学习的任务,则要求由多个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协作完成。多媒体电钢教室为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协作学习以小组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把键盘乐器歌曲弹奏引向深入,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规律。协作学习把个别学习环境下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把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体育教学中的几个方面 篇6
【关键词】高中生物 “细胞分裂”知识复习 教学策略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学中细胞分裂是一大难点,它主要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大类,而细胞分裂的知识又非常容易让学生们混淆,因此在“细胞分裂”的复习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在知识讲解方面要深入探究,忌“重练轻讲”;在复习做题时要引导学生们巧用图像,忌“重文轻图”;在训练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时要点面俱到,忌“重难轻易”,只要充分注意,细胞分裂的知识一定会被学生们牢牢掌握。
一、深入探究,忌“重练轻讲”
在日常的生物复习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为了快速提高学生们的成绩,很有可能会让学生们陷入一个误区,就是所谓的“题海”战术,但是很显然这是不科学的,我们应当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禁忌“重练轻讲”。
比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细胞的增殖》时,我们会向学生们讲解到细胞的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重点是有丝分裂,这是相对较难的一部分,需要学生们的理解与记忆能力相结合。在这一部分的复习教学中,我们会引导学生们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学生们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所以有可能会忽视了课堂讲解答疑的重要性,但是部分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中很有可能只是随波逐流,对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要不断重复且详细地向同学们讲解课本内容与其所延伸的知识,让同学们对最基本的知识有一个非常牢固且准确的掌握。只有这样在遇到题目的时候学生们才不会一头雾水,而是有条理地去分析解决,这都需要我们在课堂上多次对知识进行重复的讲解与探究,让同学们掌握知识之根本,只有这样才可以解决枝叶。
在上面的案例中,通过我们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的不断的深入探究与讲解,可以让学生们避免一味地盲目做题,也避免了我们在复习教学中可能会犯的“重练轻讲”的禁忌,一举两得,对我们细胞分裂的复习教学而言是大有好处的。
二、巧用图像,忌“重文轻图”
在细胞分裂知识的讲解与复习过程中,学生们所接受的知识与所做到的题目都离不开图像,但是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图像这一大重点,犯“重文轻图”的错误,这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比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复习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重点讲解到细胞分裂中的减数分裂,这是高中生物一大难点。我们在这一部分的讲解与复习教学过程中必然离不开图像,譬如减数分裂中的细胞形态变化过程示意图、染色体数目、姐妹染色单体数目或者DNA含量变化图像等等,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万万不能“重文轻图”,必须要教会学生们图文结合,巧妙运用这些图像。只有这样学生们在解决具体的题目时才可以快速把握题干重要信息,而非一味钻研于文字,找不到题目的突破口。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重复向学生们传授图像的意义、由来与运用方法,将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图像详细地讲解给学生们,不断提高学生们对于图像重要性的认识与巧用图像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上面的案例中,我们需要在复习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们巧用图像的能力,尽量避免犯“重文轻图”的错误,这样不但可以让同学们在解决细胞分裂的问题时更加快速准确,还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生物教学质量。
三、点面俱到,忌“重难轻易”
常言道,切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在细胞分裂的复习教学中也是同样的道理,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教导学生们在复习做题的时候统筹大局,点面俱到,我们在教学中也切莫犯了“重难轻易”的错误。
比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细胞的增殖》中,我们会重点讲解有丝分裂,在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中我们会重点讲解到减数分裂。但是在细胞分裂的复习教学中,学生们遇到的问题往往是将这两种分裂方式结合起来考查,而学生们在做题的时候也往往因为题目太难会直接放弃,或者钻研太难的几个小问题而失去了简单问题的分数,这都是非常不利于我们的复习教学的。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多次在课堂上强调简单题的重要性,以及重复讲解难题中的简单部分,不但可以提高同学们点面俱到的能力,也可以避免我们以及学生们犯了“重难轻易”的错误,升华了我们的生物教学课堂。
纵观全文,在细胞分裂的复习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避免“重练轻讲”,也要注意教导学生们巧用图像,忌“重文轻图”,同时也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们点面俱到的能力,切莫犯了“重难轻易”的错误。如果我们在细胞分裂的复习教学中注意到了这三个方面,而且做得非常到位,我们的教学质量必然大有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与学习成绩也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这不但升华了我们的生物教学课堂,也让我们的优质教学之路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 钱红燕. 高中生物教学中激发与保持学生热情的方法探究[J]. 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4(7).
[2] 吴邱荟.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思维导图的应用探析[J]. 教育界,2014(23).
[3] 朱登基. 高中生物习题教学有效策略分析[J]. 新校园(上旬刊),2013(8).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篇7
一、让信息化教育融入教学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信息化时代, 信息化时代为语文课程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手段, 也提出了新的任务, 这个新的任务就是语文的听说读写要体现出信息化。实际上语文课程培养的能力, 就是一种信息能力, 它包括信息的搜集、加工、传递和创造。我们要让学生从小建立信息化的概念, 因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处处离不开信息网络。有人说, 不懂电脑是21世纪的文盲, 语文教学在信息时代必然要得到更现代化工具的帮助。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 信息网络开始普及, 如何对待互联网相对于传统教育的优越性是我们要关注的方面。一方面, 对于学生来说, 互联网是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是生存的空间;另一方面, 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录像机等, 能把书本的知识以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 而是寓教于乐, 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素养
社会的高速发展对现代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教育工作的好坏。培养人才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因此, 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增强知识结构, 提高学习的能力, 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
1. 教师要有扎实的语言文学知识
(1) 语言学知识。语文教师要懂得汉语的拼音、声、韵、调;对汉字的理解要深刻, 了解词的意思、词的构成和规则;熟悉语法和修辞。语文教师要用普通话去教学, 不能用方言、土语, 那样会误导学生。 (2) 文字学知识。教师要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熟悉笔画、笔顺、结构和形、音、义之间的联系, 要积极培养小学生识字习惯, 使他们掌握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3) 文章教材知识。教师要知道文章的题材、要表达的思想、结构、作者相关知识等, 对阅读和写作有较高的认识和体会。 (4) 文学史知识。小学语文教材涉及各种体裁, 这就要求教师要做一个“杂家”, 对各种各类知识都有所了解, 这样才能教会学生, 并补充很多新的知识。
2. 教师要有不断学习的意识
有的教师认为要把自身精力多用在观念转变上, 用在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上, 认为只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的素质。其实, 这是教师对新课改的一种曲解, 在当今社会, 新的事物层出不穷, 学习是永恒的主题。俗话说, “活到老, 学到老。”一个教师如果眼睛只盯着教育政策和教材书本, 不注重扩大自己的知识结构, 就会落后于现代教育。如果教师要想与时俱进, 必须要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使自身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这样才不至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三、从多角度培养阅读语感
语感主要是指在长期的实践和积累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的敏感性, 这种对语言的敏感性行为, 能够直觉地把握语言本身的隐含意义。在具体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语感:一是积极激活学生想象, 触发语感。作品中的形象只有借助丰富的想象、联想才能在读者头脑中再现, 读者头脑中呈现了作品中的形象, 才算真正感知了课文的内容。二是通过对阅读材料的词句欣赏来培养语感。我们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 语言是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的。因此, 教师在语感训练体验式学习时, 要注意抓典型例子, 引导学生分析品味, 使学生具备把握语言的能力。
四、注重课堂教学的细节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衡量教师教学效率的尺度, 我们不能以为完成了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了, 学生就学会了, 还要要注重在教课细节上去深思, 下工夫。教师不仅仅要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训练其基本技能, 还需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等等。教学细节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 是构成教学行为外显的最小单位。细节正因为它小, 所以教师上课经常忽视它的存在, 忽视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其实, 教学细节可能是学生困难时的帮助、迷茫时的指点;是教师在解读文本、课堂实施过程中表现出的教学智慧;是师生对文本的深度开发, 鉴赏玩味。因此, 教师要注重教学细节。
1. 教师要放开手脚, 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 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 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 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实施的“自主”与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只是“形似”, 自主学习浮于表面, 徒有形式, 没有实效, 只是表面上的自主而已。
2. 作业评语
很多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忽略了用评语和学生沟通, 表现为以下误区: (1) 对作业的评价只是对钩、叉号的符号表示, 没有评语;或者给出等级和分数, 学生得不到教师的反馈。 (2) 评语没有根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形来考虑, 而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 导致后进生看不到自己的进步, 丧失学习的信心。
现代教育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口号, 教师要从学习的结果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 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这是对学生评语的指导思想。具体要做到以下两点: (1) 激励性。教师要发现学生作业中的优点, 提出表扬、鼓励, 让学生对做作业没有抵触心理。 (2) 过程化。评语要从学生作业的思维上去指导, 提示学生出错的原因, 让学生学会学习。
3. 引导学生质疑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能一味地去讲, 让学生被动地去听, 而是要让学生多动脑、多练习、多读书, 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上课要求细, 根据文本的特点设计问题, 让学生去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
4. 引导学生自学知识点
字、词、句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教师除了讲解外, 还要让学生自己查找工具书, 做练习。
体育教学中的几个方面 篇8
一、集体性与个性相结合
对于3-4岁的儿童, 模仿是他们的主要学习方式。在模仿的行为中, 家长, 老师, 同学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 他们非常喜欢集体游戏, 这样也可以使他们的注意力尽量在一个时间段内有效集中。因此, 如果在钢琴教学中, 能够将此特点得到充分发挥, 让该年龄层的孩子像上幼儿园一样, 上钢琴的集体课, 充分发挥他们互相影响的积极性, 使用游戏、抢答、声势等手段, 势必会比将幼儿单独放在钢琴凳上死板地弹奏要有趣的多。
幼儿集体课的优势在于兴趣方面, 对于音乐知识上, 更多地侧重于音乐的体验、音高的认知、节奏的感受等等方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 幼儿集体课, 对于幼儿乐理知识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而对于钢琴演奏这一方面, 则需要与钢琴个别课相结合。建议改年龄层的幼儿每周上一节集体课加一节个别课。当然, 幼儿钢琴个别课的时间也要与其注意力水平相符合。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 建议3-4岁比较小年龄的幼儿, 个别课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
二、以培养兴趣为主
兴趣是成功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 它将幼儿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使幼儿长期专注于某一方向, 才能够有可能造成孩子今后长期坚持学习钢琴, 并且为后期取得成果具备条件。对于大部分3-5岁的幼儿来说, 让他们在这个学习阶段进行大量的钢琴技巧练习是不实际的, 甚至是不科学的。因此, 在此阶段产生的教学, 应当以兴趣培养为主, 练习为辅。
在幼儿阶段,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对钢琴演奏本身产生乐趣, 能够激发孩子想要弹奏美妙音符的冲动。这就要求, 上课的过程, 必须是满足了幼儿审美的需要, 伴随着愉悦的体验, 才能够让孩子对钢琴音乐产生比较稳定的兴趣。因此, 在这一阶段, 不建议钢琴教师过于严厉, 同时, 也不建议将考级等等社会功利性的评比放在这个教学阶段。
三、侧重审美感受
在幼儿阶段, 他们的听觉非常敏感, 对于美的认知, 反应非常直接。这一阶段是幼儿音乐感受能力, 特别是听觉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因此在这一阶段, 更应在钢琴课上体验优质的音乐, 引导正确的审美认知。这样, 不仅为幼儿将来的钢琴学习发展奠定了基础, 更对幼儿的综合音乐素质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 在这一阶段的钢琴教学, 教师的演奏、演唱示范的优质性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时, 在该阶段强调音准、节奏的准确性, 对和声色彩的认知, 对音色的认知, 都应在钢琴课上予以强调。虽然幼儿自身演奏未必能达到这样的色彩变化, 但在幼儿阶段培养了敏感的耳朵, 专业的审美, 对幼儿未来的音乐发展极其重要。同时, 在这一阶段强调音乐想象, 将音响的形象具体化, 能够加深幼儿对音乐感受的印象, 对钢琴教学非常有帮助。
四、可以尝试奥尔夫教学法与钢琴教学的结合
奥尔夫教学法的音乐原本性教育理念、整体艺术性理念、即兴创造性理念对于幼儿钢琴教学非常具有指导性, 同时, 奥尔夫的游戏模式、节奏教学、模唱创作、肢体创作教学等等的教学方法对幼儿钢琴集体课非常具有可操作性, 而且教学效果良好。
在幼儿钢琴教学中, 教师应该始终倡导快乐教学, 因此, 教师可以用游戏的模式向孩子传授节奏知识, 同时运用肢体律动这一方式让孩子更深地体验到节奏感。这不仅使孩子从枯燥的学习中解放出来, 又真正地进行了全身的协调工作, 一方面对于加强孩子的节奏感有很大帮助, 另一方面, 对孩子的协调配合能力和智力开发都是有益的。
五、柯达伊教学法与钢琴教学的结合
在柯达伊的教育体系中, 认为歌唱是器乐教学的基础。学习钢琴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技术训练, 而是一门综合的艺术, 更重要的一点是为了体验和创造美妙的音乐。因此, 在幼儿钢琴教学中, 重视歌唱的教学, 能够帮助学生做到各种音乐能力的准备。比如识谱、音准、节奏、旋律的感觉等等。
和奥尔夫教学法一样, 柯达伊教学法非常重视即兴的音乐行为。即兴创作正是我国琴童最薄弱的环节, 如果在幼儿阶段的钢琴教学就可以重视并且鼓励音乐创作, 诱导幼儿的音乐创造潜能, 一定能够让我国的钢琴水平更上一层楼。
同时, 柯达伊教学法重视对音乐要是的感知力, 对钢琴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 柯达伊对幼儿听觉能力的训练方式对钢琴教学非常有帮助, 比如将听觉训练配合唱歌游戏来完成, 将听觉训练与歌唱活动相结合, 能够训练孩子对音高、强弱、音色等等各种内心听觉的认知。
综上所述, 在幼儿钢琴教学中, 钢琴教师应更加关注幼儿认知心理的发展, 重视兴趣的培养, 更多地综合多种教学法与钢琴教学相结合, 才能够在孩子的幼儿阶段埋下一颗热爱音乐与创作的种子, 将来成长为音乐家的大树。
参考文献
[1]曹辉.柯达伊音乐教学方法在我国幼儿钢琴教学中的时间初探.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5.
[2]彭敏茹.浅谈幼儿钢琴心理教学模式.知识经济, 2009, 18.
[3]乔馨.幼儿钢琴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中央民族大学, 2007.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组织的几个方面 篇9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 理论知识的源泉是生产实践, 反过来又为生产实践服务。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结合, 既使学生理解掌握科学知识, 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数学理论来源于现实世界, 它的抽象性、严密性和系统性, 都是为了更精确、更广泛、更有效地刻画世界, 更好地为改造客观世界服务, 而决不意味着可脱离实际。因此,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数学理论知识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 可以使他们看到理论知识的用处, 适用范围和用法, 在教学中穿插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题目,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师要联系学生和教材的特点, 尽可能启发学生联系实
际去阐明概念和规律, 学生从实践活动中概括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上“垂线”这一课时, 要学生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 如何测量?通过一些类似的例子, 学生就从实践中, 体会到“垂线”的存在和作用。
2. 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让学
生在实际应用中去发现、探索数学命题, 例如, 有时需要把弯曲的河道改直, 根据什么公理可以说明这样做能缩短航程?这种联系实际的习题, 可以作为课外活动的内容, 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灵活地思考问题。
3. 数学思想方法是在具体的数学认知过程中提炼出来的,
在后继学习中被反复运用和证实其正确性的、带有普遍意义的和相对稳定性的认知特征。通过数学思想方法, 使数学科学成果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 深深植根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土壤之中, 从而能为各行各业的人所理解和应用。因此, 数学教材的内容体系应当用数学思想方法把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外界现实的生产、生活实际等联系起来, 为学生形成所谓的“数学头脑”去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三、把握数学教材特点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蓝本,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教材内容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优点, 教师首先要认真把握教材, 这样才能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科学施教, 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具体表现为:数学语言抽象度加深, 离学生的感性认识有距离。如集合、函数、映射等概念和定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再是机械的、按部就班地解题, 不能用统一的思维模式去分析知识, 学习变得更加灵活, 对学生的要求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 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思维。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材知识的量增加, 单位时间内学习的信息就增多, 课上消化的时间减少了, 课后要做大量的辅助练习来巩固和理解;教材各个章节内容有内在联系, 往往一个例题会涉及不同的知识点, 新旧知识都会用到。
四、指导学生做好复习阶段的学习
复习是学生重要的学习环节, 直接关系到考试的效果。通过复习, 学生能加深对知识记忆和深化理解, 训练自己的学习技能, 从中查漏补缺。复习是教师教学要重视的方面, 要多对学生进行督促和指导。因为教师平常讲的内容都是零散的, 针对单一章节的, 而复习起到了真正地考评学生整体学习的作用, 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学生在复习中要做好以下方面: (1) 抓牢基础知识, 认真读书。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 要弄懂, 不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动脑思考为什么。 (2) 对零散知识的复习效果不好, 因此每隔一段时间, 我们就要进行一次总结。每一节、每一章、每一个单元、每一门学科学完后都要进行不同层次的总结。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 形成板块结构, 并熟记教材前面的章节、目录, 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练习, 建立纵横框架, 以便答题时与教材对应起来, 快速迁移, 应用教材知识。如表格化, 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类化, 由一例到一类, 由一类到多类, 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 (3) 找出重点和难点, 这些往往就是考试的内容。 (4) 对自己的学习有全面的认识。复习前, 要清楚自己哪些知识掌握得不好, 哪些是已经掌握的, 最有希望通过复习可以掌握更好, 成为提高分数增长点的是哪一部分?自己把复习的重点放在什么地方 (重视哪些类型的问题) , 才能提高总分等等, 做到灵活复习, 有的放矢。 (5) 备个错题本, 把你做错的题目摘抄到本子上, 先改错, 再进行分类整理, 找到自己的不足, 针对题目的错因对症下药。千万不要认为订正麻烦, 要养成习惯, 学习成绩优秀稳定的同学, 往往很重视订正和收集错题。如果针对错题一定能很好地做到查漏补缺, 那复习的效果会更好。 (6) 加强对学困生的复习指导和激励。学困生表现在知识匮乏和知识运用能力弱, 教者对他们不仅要补知识, 同时要转化他们的思维方式, 要让学困生开口讲述知识和解题思路, 从中看出他们知识的盲点和思路的误区, 从而对症下药, 另外, 学困生学习不好, 思想压抑, 缺乏自信心, 他们更需要教师的激励。所以学困生回答问题即使是错的, 教师也不要全盘否定, 而要发现他们身上的一些亮点, 进行激励, 启发他们攻正错误。当学困生心灰意冷时, 教师要从思想上对他们进行疏导, 激励他们重拾信心, 勇敢面对困难。
五、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品质的优良与否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必须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 研究思维的有关类型和功能、结构、内在联系及其在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在教学中,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的方向, 又有自己的见解;既有广阔的思路, 又有发现问题的能力;既敢于创新, 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从这个角度讲, 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 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以上, 是我对数学教学组织的几个看法, 每个教师都是教学的组织者, 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万变不离其宗, 不论什么样的组织手段、组织角度、组织方式等都是为了让学生学到知识。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积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 进行创新, 以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体育教学中的几个方面 篇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明确提出, 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科学探究是初中物理新课标提倡的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使之与科学探究过程有效融合。近年来, 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在其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与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 都反复强调: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信息技术, 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因此, 开展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目的是针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对象学生这个重点, 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深化基础教育的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推进物理教育向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二、信息技术的理论
信息技术 (IT即Information Technology) 就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感测技术就是获取信息的技术, 通信技术就是传递信息的技术, 计算机技术就是处理信息的技术, 而控制技术就是利用信息的技术。因此这个定义不但给出了信息技术的内容, 也明确了信息技术的获取-传递-处理-利用的体系, 还摆清了感测、通信、计算机、控制这些概念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三、信息技术对物理教学的支撑
1. 信息技术对引入环节的支撑。
物理应该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但对现在的独生子女一代, 娇生惯养, 很少接触自然, 哪儿来的什么生活实践。利用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对图、文、声、像等多媒体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 通过将多种媒体信息有机地融为一体, 实现有声、可视、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 进而为物理教学创设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良好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 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发现问题环节可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用多媒体投影在大屏幕上看魔术一个碗里从侧面看什么也看不到, 往里倒水, 奇迹出现了, 变出了一枚硬币,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2. 信息技术对实验探究的支撑。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实验学科, 视觉尤其重要。在教学中, 概念的建立, 规律的验证, 都要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物理现象。尝试自建网站进行物理课堂教学, 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做法是:选择较适宜于网络教学的课题, 搜集大量的资料、图片, 并制作相关的动画, 建立资源丰富的网站,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网站上进行探索研究, 有效地实现自主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光的折射规律》教学过程中, 学生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时, 一边实验一边填写网站上的实验报告单, 对探究的过程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利用网站的提示, 并利用网站的提交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探究对错, 从而实现同学与网络的互动, 通过网上人机对话, 学生可以一边操作一边获取新知识, 还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这种虚拟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开放性的操作环境, 既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模拟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 又能培养学生由实验现象归纳、总结、抽象出所需知识的能力, 使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3. 信息技术对物理知识应用环节的支撑。
知识应用环节内容较多, 信息量较大, 而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连续时间又是非常有限的。教学课件的设计和播放, 以图像、动画、幻灯片形式代替语言的描绘, 化虚为实, 化繁为简, 能把较多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处理, 既可以给予学生新鲜感, 又可以进行高密度的知识传授,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课堂效率, 优化复习效果。把这些课件等内容做在一个专题网站中, 可供同学课上使用, 也可以课下登陆使用。比如我在《光的折射规律》一节教学时使用的专题网站有一个栏目叫《科学博览》, 链接了海市蜃楼、如何插到鱼、硬币重现、水中看岸上树、神奇的彩虹、光导纤维、光控门、红外线、紫外线、照相机、放大镜等课件, 同学们自主浏览获取信息, 人机互动, 收到很好的效果。
4. 信息技术对知识反馈环节的支撑。
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信息技术正好可发挥其强大的交互性和多媒体对感官的刺激性, 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的多方面、多兴奋中心的刺激, 达到培养兴趣、增强记忆、加深理解的目的。但具体使用过程中, 绝对不是课本习题的搬家或是利用了大容量的特点搞什么“题海战术”。而应采用适宜的声音、图像、图形、视频等模拟出较为真实的物理现象, 并利用其交互性, 展开教师与学生、正确与错误的对话和反应。如在《光的折射规律》一节检测中, 利用网站的在线测试题, 学生做完后及时提交给网站及时反馈, 如果对有的题存在疑问, 可以回到科学博览等去查阅, 这种形式人机互动好, 还可以同学之间的互动, 提高课堂的效率。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几个方面谈信息技术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支撑问题。
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篇11
【关键词】英语教学 兴趣 渗透 素质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07-0032-02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我们大部分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轻视能力的培养,造成很大部分学生“高分低能”;随着社会不断改革,科技日益进步,我们要求的是“全面发展”,就是要使学生在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知识、心理、劳动技能等方面素质都得到提高,使学生的身心获得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英语教学,就是要求学生能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以达到英语素质教育的目的。本人认为,一位教师要搞好英语教学而不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就必须注意下几个方面:
1 英语教学同样注重德育的渗透
随着学生的知识、能力的不断增长,其思想品德也在形成之中,。所以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如教材第八册第五课“But in some places people are cutting down too many trees.This brings about floods and sandstorms ”时,培养学生保护树木,不要乱砍伐树木,要多种树木,以避免发生水灾或沙尘暴。又如教第八册第十课“These animals in China are rare ,too.But do we all do our bese to protect them?”时,培养学生树立爱护和保护动物的思想意识,让他们知道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不要随便伤害身边的小动物等。与此类似的内容很多,这就要要求我们教师随时注意引导,不只是完成教学任务,德育教育同样是我们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2 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往往是为了培养一批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而升不了学的学生就得不到重视,而被忽略;这样与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是不相符合的。同时也违背了教育的培养目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性格差异、知识水平差异设计不同类型、层次的教学训练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手段,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运用英语知识的机会。对一些英语能力差的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英语对话来增强他们对英语的好感,一旦有成绩,老师应及时给予鼓励或表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多设置有声的语言环境,扩宽英语的运用范围,增加信息,让他们心情表露,达到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3 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英语兴趣
不知道谁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如果一个人对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浑厚的兴趣,便会激发各种潜能,主动思考和学习。那样学习起来将是“事关功倍”,比其它任何方法都有效。所以培养兴趣,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一环。
首先,英语教师应树立良好的形象。一个小动作也足以影响一个人的形象。教师要有高尚的人格。教师的口才、教态、知识水平等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英语教师要有良好的教态和教风,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从培养兴趣着手。尽量通过适合儿童需求的活动形式来学习英语,提高英语能力,如听、说、读、写活动。可以通过图画、歌曲、游戏、表演等学生喜欢的活动进行,同时教师也可以创设一些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自己制作成生动形象的电脑画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达愿望。在教学第七册第七课时,我觉得就这样照常规模式教学,肯定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于是我利用双休天的时间,将整课内容用Flash做成了动画片的形式,上课时,学生感挺新奇,兴趣特别浓厚。一节课下来,没有一点疲倦的感觉。
4 注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素质教育的环境有多种形式,包括课堂外的广大空间,包括家庭、社会,但是中心环节,仍然在我们的课堂上。所以教师在课堂的教法、组织形式上下功夫。
英语是一种语言教学,除了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由于我们的教育偏差,学了几年英语的学生,还是讲不了几句英语。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必须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有声的语言环境,教师尽可能发挥言简意赅、娴熟流利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充分利用录音机、电脑等电教设备,甚至自己制作软件,去组织辅助教学,让学生天天在各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从而达到培养英语的交际能力的目的,真正体现英语教学的“五性”原则中实践性和交际性的教学原则。
5 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教育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事业,教师要适应这一变化,就必须努力学习,提高教育者的素质。所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英语教师的素质,是提高学生英语素质的前提条件。
首先,老师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有较强的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其次,老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系,包括英语的各种基础知识(口语、词汇、语法等)及各种适应当前英语教学的教学体系。如愉快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再次,教师要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必须具有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如多媒体、制作教学软件),使课本中的内容以生动、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能以愉快的性情获取知识和技能。
以上是我对目前英语教学提出的几点看法,当然存在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勇于去探索,发现。一定能促进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一定会扭转“高分低能”的局面。
In English teach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several aspects
【Abstract】Reforms unceasingly along with the society,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es day by day, what we request is “the full scale development”, is must enable the student at aspect qualities and so on thought personal character, science and culture knowledge, psychology, work skill to have the enhancement, causes student's body and mind to obtain, the spirited development initiative.
体育教学中的几个方面 篇12
1. 走上讲台之前应做的准备
青年教师站上讲台,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必须知道怎样说好课堂上的第一句话,怎样把自己要讲的知识点引出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才能容易理解。也就是说,青年教师必须快速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青年教师走上讲台以前,培养熟悉教材的能力、备课能力尤为必要,同时助教岗位的设置也必不可少。
1.1 熟悉教材、认真备课
熟悉教材是一个青年教师的基本功所在,也是对教学内容形成总体印象的思维过程。每个青年教师在授课前,必须静下心来研读教材,并查阅相关的资料,若能做到“书越读越薄,再越读越厚”,基本上对这本书的内容完全理解了。然后根据对内容的理解形成归纳知识的思路,并在以后的应用中逐步完善、充实、延伸教材所覆盖的内容。
备课是一个青年教师在对教材的熟悉的基础上,对知识归纳、概括、综合能力的一个集中体现,也是向学生讲解知识的“蓝本”。在备课中,青年教师一定要注意层次之间的关系以及层与层之间的过渡,在备课时有时可以利用常见的一些例子引出所讲的内容或对内容进行巧妙过渡。比如我在备《化工原理》这门课的传热章节时,在傅里叶定律引出后,就是对导热系数的讨论。导热系数反映的是材料导热能力的一个参数,是不是在什么情况下,导热系数高的传热就快呢。可以利用同等材质薄厚不同材料的传热效果以及厚度相同材料不同的材料传热效果进行比对,得到的结论是传热的快慢除了和导热系数有关外,还和厚度有关,很自然地就过渡到了傅里叶定律的应用。在备课中还要把握好难点、重点,并把自己掌握的其它方面的知识或例子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备课中,如:利用做豆腐、捕鱼的例子引出过滤的相关概念;利用酒的制作引出蒸馏的概念等等。鱼儿在气压低的情况下更喜欢浮上水面,其它条件下相同情况下,高温或有风衣服晾晒的更快从而形成比较通俗易懂的教案体系。
1.2 助教程序不可缺
助教,指的是在大专院校及中小学内,协助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种职务。但这里指的是青年教师学习如何授课的一种途径。很多学校用新老教师结对子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充分发挥学术造诣高、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尽快达到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基本要求。跟着有经验的老师听课,可以快速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本”,使自己心里有底气。笔者进入高校后,就跟着本院一位有30年教学经验的老师听了一年课,听课的过程中知道讲到那些内容应该停顿,那些内容又是应该多次强调的,那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犯错的,一年下来受益匪浅。因此青年教师助教制度是青年教师成长与提高教学经验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是提升学校专任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2. 在讲台上的应该重视的几个方面
青年教师在对教材非常熟悉且备课完善的前提下就可以顺利走上讲台,走上讲台并不代表是一个合格的授课教师,课程教授的效果还可教师的语言表达效果、师生双方的交流以及使用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2.1 重视语言表达和语速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能灵活运用教学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嗓音要洪亮,绝不能让讲课成为学生的催眠曲;另外普通话要过关;在表述时还要词语丰富、明白易懂;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准确严谨、遵循规律;量体裁衣,讲究策略。
青年教师由于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刚开始上课的一段时间内基本上靠背熟的方式完成备课。初上讲台,担心说话连贯不起来,尽可能把自认为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一股脑儿说出来,或者怕没有话说时学生五花八门的问题自己招架不住,通过多说话来避免学生的提问。过快的语速,必然导致有些重点、难点的地方没有讲透,或者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本赶不上老师的讲话速度,使得学生难以听明白,甚至不愿意听进去,也就很难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也就是平常说的“面面俱到等于没到”。青年教师在讲课时一定要有适当的停顿,观察一下学生的反应或跟学生来一个互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消化知识。
2.2 重视与学生的交流
教师在讲课时,除了老师的讲解外,师生双方的互动交流对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帮助。师生双方的互动交流有两个:一个就是目光交流。很多青年教师在刚走上讲台的一段时间,由于害怕忘掉自己要讲的知识点,有的老师眼睛一直盯着教案或教材,目光根本“无暇”顾及下面学生在干什么,这样学生就觉得老师讲课“没水平”,慢慢就降低了对这个老师甚至是对这门课的兴趣。老师在讲课时,目光也应时不时放在学生身上,从学生的肢体语言可以看出学生对正在讲课内容的理解,如果学生皱紧眉头,又或者靠着或趴着时,便表明你的语速已经过快或过慢了。只有当学生频频点头、眉宇舒展,对老师的一些提问有反馈才表明他们正在思索或者理解老师所讲到的知识点。学生也可以从老师的目光中看到鼓励和肯定,自然对这门课程就重视起来,甚至盼望着下一次课的到来,那达到这种情况的老师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另一个就是语言交流,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师生互动。老师讲课的目的是教学生知识,不是老师讲到的每一个知识点,学生都能准确无误的掌握,怎样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呢,那最好跟学生来一个互动。可以在一节课的开始时用几分钟的时间回顾上节课讲到的知识点,并找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做适当的补充,并对重点内容强调。对刚讲到的知识点可以举例子给学生几分钟时间的考虑或讨论,然后由学生讲解自己的理解,这样即锻炼了学生在众人面前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又复习了课程的知识点,还加深了师生或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从事教学8年来,我一直采用这种方式与学生的交流,从学生反馈回来的效果还不错。
2.3 有目地引入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由于其形象性、直观性和丰富性等特点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青年教师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他们是各高校改革的先锋,也是使用多媒体的主要人群,但对于多媒体的引入要有目的。就《化工原理》来说,对于初涉工程领域的学生而言,由于对化工过程及设备缺乏必要的认识,所以不易讲清复杂设备的结构、物流内部运动状态以及工作原理等内容。引人多媒体后,可以利用仿真动画和投影进行形象化教学,这样不但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难题,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如泵的工作原理、换热器的结构、干燥器的结构等内容的讲解。但青年教师对多媒体教学不能过分依赖,不能出现“一停电就不会讲课”的状况。引入多媒体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消化吸收”学到的知识,而不是让学生走马观花似的看课件,老师在制作课件时不能过于追求课件的精美而忽视了内容。在引入多媒体的同时,应结合讲授内容(如:重点内容)和学生反馈信息,在必要的地方还要利用我们传统的“粉笔+黑板”模式,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2.4重点、难点地方应多次强调
任何一门课程,根据不同的专业都有重、难点之分,对于这一部分内容,老师要在课堂上应多次强调。而青年教师岗上讲台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可能强调得不够。我记得刚走上讲台的那个学期,学生期末考试当中有一个知识点,我已经讲了几次,但学生错的还是有很多,当时觉得我是一个失败的老师,没能把学生教会。沮丧的我随后就找一位老教师请教,她说学生是不可能人人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的,但重点部分多强调一次,学生掌握的比例就会增加。我现在讲课时,都会巧妙地多次强调重、难点部分。
3.走下讲台后应注意的事项
教师从讲台上走下以后,并不是万事大吉,尤其是青年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刚开始的时候,还有很多事情要学习,很多方面需要改进。
3.1聆听学生的想法
我在给每届学生上课时,尤其是刚接触的头几个星期,我会多次与学生交流,询问他们讲课速度能不能跟得上,课堂上讲解的内容能不能理解,讲课方法能不能接受等问题,以便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因为每届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差异,只有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跟上进度、能够理解课堂讲解的内容,我们的教学才达到目的。
3.2根据课堂上的讲解完善讲义
青年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在讲完一节内容之后,可能自己也会发现某些地方的不足:有可能是知识点讲的不透,也可能是某个知识点讲解的方式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老师在走下讲台之后,除了听有经验的老师讲课意外,还可以利用网络,查找同样的知识点别人是怎么讲解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教案。整理讲课思路,以便为自己“站好”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青年教师成了高校教学的中坚力量,但缺乏教学经验成为广大青年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高等教育注入“营养”,也是各个高校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岗位上的成长经历,谈谈青年教师在上讲台前、讲台上以及下了讲台应该重视的事情。为顺利站好讲台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岗位,重视
参考文献
[1]张琦,潘孟春.青年教师需要认真处理的关系和环节.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3,71-73
【体育教学中的几个方面】推荐阅读:
有效教学中的几个摒弃05-09
作文教学中的几个误区01-04
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几个重要环节05-09
《AutoCAD》教学中的几个重难点突破11-22
如何把握好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几个环节10-10
分析高中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的几个方法论文11-02
教学设计的几个原则07-24
作文教学的几个误区论文11-06
古诗文教学的几个技巧08-10
浅谈影响教学效果的几个因素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