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集团融资融券

2024-10-14

庞大集团融资融券(共6篇)

庞大集团融资融券 篇1

【庞大集团】庞大奥特莱斯汽车园简介

庞大奥特莱斯汽车园是庞大集团董事长庞庆华先生受名品折扣店启示,创意开发的一种汽车新兴流通业态

该园占地100余亩,汇聚了国内外商用车和乘用车众多汽车品牌,共搭建“三个交易平台”:一是国内汽车生产企业与国内客户的终端交易平台;二是国内汽车生产企业与国外客户的终端交易平台;三是国外汽车生产企业与国内客户的终端交易平台。庞大奥特莱斯通过实施折让销售,可以满足广大消费者性价比最高的购车需求,并能有效解决国内外汽车生产厂家库存积压问题,促进国内外汽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这种销售模式为中国首创,必将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欢迎,成为庞大集团的第一销售品牌和服务品牌。

我们愿以优质的品牌,满意的价格,热情的服务迎接八方来客,并真诚希望得到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让庞大奥特莱斯响彻全国、走向世界!

庞大奥特莱斯汽车园销售车型

庞大奥特莱斯汽车园依托厂家,利用庞大集团的品牌大区及管理公司优势,采取常规销售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现车摆放与厂家库存相结合、国内销售与国外销售相结合的销售方式,面向全国及周边国家进行代储代售。销售车型及服务如下;

一、商用车品牌,主要包括重汽、陕汽、欧曼、霸龙、红岩、解放、东风、日野等。

二、乘用车品牌,主要包括现代、海马、进口大众、道奇凯领、莲花等。

三、完善庞大奥特莱斯汽车园服务功能开展汽车配件、汽车维修、汽车装饰用品、代储代运、商务咨询等业务。

庞大奥特莱斯汽车园销售模式

庞大奥特莱斯汽车园将整个市场划分为各大品牌单独交易区,实行一对一的专业销售和服务。同时搭建信息平台,按照不同品牌,分别建立信息交易系统,成立统一的后台管理中心,实现网上与网下、现车交易与厂家库存的统一,加强信息的整理、录入和发布,充分发挥有形市场和虚拟市场的良性互动。此外,还设有维修保养车间作为销售车辆的内部保证设施,让客户买到可放心的车辆;客户选定车辆以后,可以结合厂家库存情况及客户所在地,从工厂直接发车,建设二次发运,节省相关费用。

庞大奥特莱斯汽车园在“折扣+优惠”的基础上,主要有以下三种销售模式:

一、整车销售。客户可以直接在市场内提车,也可以通过网络完成整车销售。

二、消费贷款。客户通过缴纳一定比例的首付款,庞大集团担保,客户向银行申请贷款,按月付本息完成购车。

三、融资租赁。客户通过缴纳一定比例的首付款,庞大集团融资租赁公司提供贷款,客户向庞大集团租赁公司按月付本息完成购车。

庞大奥特莱斯汽车园前景展望

庞大奥特莱斯汽车园作为庞大集团新兴销售模式,将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面向全国乃至世界逐步推广。

目前的庞大奥特莱斯汽车园只是庞大集团汽车奥特莱斯销售模式的实验田。庞大集团对这种销售模式充满信心,将依托北京分公司十多年的销售经验和市场优势,将该市场做大做强,打造第一销售和服务品牌。随着市场的扩大,庞大集团将在京津高速附近(北京朝阳区)建成占地500亩、具有国际地位和产业形象的奥特莱斯汽车文化广场,使其成为集汽车文化、产品展示、汽车交易、总部经济为一体,品牌齐全、服务优质、内涵丰富、管理先进、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化师范园区。

根据形势发展,庞大集团也将会把这种销售模式推向全国乃至世界,形成买全国、卖全国;买世界、卖世界的营销局面。

官网地址:

庞大集团融资融券 篇2

4月1日,庞大集团(601258.SH)发布了《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修订版)》,拟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不超过30亿元。这是庞大集团上市3年以来,第4次(将IPO计算在内)向资本市场伸手要钱,这4次融资全部完成后,总募资额将超百亿。

此前不久,即今年1月,庞大集团发行不超过10亿元公司债的募资计划刚获得证监会核准。10亿元公司债尚未到账,庞大集团为何又伸出融资之手?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3年来,庞大集团虽募资超百亿,但其给投资者的回报却少得可怜:其3年来累计分红额还不足1亿元、累计创造的利润也仅1亿元左右。

巨额融资为何收效甚微?《投资者报》记者调查后发现,其背后有两大原因,一是上市后的这3年,庞大集团疯狂买地、盖房,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和扩张,3年来基础设施的增量达88亿元;二是公司期间费用飙升吞噬了部分利润。

公司近年来的疯狂扩张导致资金链紧绷,融资成本高企。在此情形下,公司此次定增拟投入15亿元募集资金用于汽车融资租赁项目,从而进一步占用公司自有资金,这无疑将加剧公司的财务风险。

3年融资122亿创利仅1亿

庞大集团于2011年4月在A股IPO上市,共募集资金60.4亿元,其中超募资金41.9亿元。仅11个月后即2012年3月,庞大集团又发行长期债券22亿元。如果再加上今年证监会核准的10亿元债券和此次定向增发拟募集的30亿元,短短3年,庞大集团便从资本市场融资高达122.4亿元。即使剔除此次定向增发的募资额和将发行的10亿元公司债,庞大集团也已从资本市场融资82.4亿元。

虽然融资不断,但公司上市以来分红却极少。庞大集团仅在2011年度现金分红0.8亿元,2012年度因公司亏损未分红,上市3年分红额还不足1亿元。

与巨大的融资额不相称的是,庞大集团的业绩却并不让人满意。其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55亿元、578亿元和451亿元;同期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6.5亿元、-8.2亿元和3.0亿元。根据庞大集团财报,2010年~2012年,公司营业收入仅增长7.4%,年均增长3.6%,增长十分缓慢。

公司今年1月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13年净利润为2亿元~3亿元。这意味着,2013年四季度,公司经营可能又陷入亏损的困局。

据此计算,上市3年以来,庞大集团创造的利润总和仅在1亿元左右。这与已完成的两次融资额82.4亿元相比,形成巨大的反差。

募资多用于买地短期难见收益

巨额融资产生的收益甚微。投资者不禁要问,庞大集团融资那么多钱去哪了?

根据公司公告,庞大集团2011年4月上市时共募集资金60.4亿元,其中拟投募集项目资金18.5亿元,超募资金41.9亿元。在拟投募集项目资金中,9.5亿元用于新建、改建经营网点项目、5亿元用于永久补充公司流动资金、4亿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在超募资金中,13.4亿元用于支付公司经营网点工程款、5.0亿元用于支付购车款、9.3亿元用于支付银行保证金,14.1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2012年3月,庞大集团发行固定利率5年期债券22亿元,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其中20.3亿元用于偿还银行借款,剩余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我们将“新建、改建经营网点项目”、“支付公司经营网点工程款”、“支付购车款”统称为实体运营项目;将“补充公司流动资金”、“补充营运资金”“支付银行保证金”、“偿还银行贷款”统称为资金运营项目,则可发现,庞大集团已募集到手的82.4亿元中,实体运营项目用了27.9亿元,占比1/3;资金运营项目用了54.4亿元,占比2/3。

如果说实体运营项目是为了扩大公司的运营效益,资金运营项目是为了保持资金链的顺畅,但庞大集团在这两点上做得却并不让人满意。

实体运营项目方面,公司疯狂买地扩张短期无法产生收益;资金运营方面,公司期间费用猛增吞噬利润,资金负债率过高,资金链极度紧张。

实体运营项目方面,截至2013年6月30日,庞大集团共有1357家经营网点,包括1117家专卖店(其中4S店773家、豪华车城市展厅35家)和240家汽车市场。而在上市前,截至2010年12月31日,庞大集团共有926家经营网点,其中包括汽车专卖店699家、汽车市场216家及专业车市场11家。两年半的时间,庞大集团经营网点数量增长46.5%,年均增长16.5%。

庞大集团的经营网点所用土地大部分是购买得来,买地、盖房是新开经营网点的基础性支出。我们将公司财务报告中的无形资产(主要为土地使用权)、其他非流动资产(主要为预付征地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四项统称为“基础设施存量”。上市前的2010年12月31日,庞大集团基础设施存量为67亿元。而2013年9月30日,庞大集团基础设施存量高达155亿元,比2010年高出88亿元。

短短33个月,庞大集团的基础设施存量增长近1.3倍,年均增长35.6%。而基础设施的增量88亿元,甚至比庞大集团已完成的两次融资额82.4亿元还要高出5.6亿元。这些数字显示出,在上市后的这3年,庞大集团在疯狂地买地、盖房,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和扩张。

三大费用飙升吞噬利润

公司上市得到巨额资金后,为何营业收入增长缓慢、利润大幅下滑?

nlc202309051209

公司在2011年财报中解释称,“公司各项期间费用增长较多(尤其是与经营网点、人员相关的费用),同比增加8亿元,增长19.7%,从而导致公司营业利润减少”;同样在2012年财报中,有一条类似的解释,“2011年以来,为了占领市场,公司网点扩张较快,网点、人员数量增加,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各项期间费用增长较多”。也就是说,公司承认,期间费用(尤其是网点、人员相关的费用)的快速增长是造成公司利润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期间费用一般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类。庞大集团2010年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之和为32.3亿元,两年后即2012年,这一数字跃升为47.6亿元,增幅高达47.4%,年均增长21.4%。2013年前三季度,该数值为34亿元。

与此同时,公司财务费用从2010年的8.33亿元,增长至2012年的15.3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6%,财务费用居高不下并持续上升。2013年前三季度,公司财务费用为10.4亿元,是同期净利润的3.5倍。

一位与庞大集团常有业务往来的黄先生告诉记者,“我觉得庞大集团不像民营企业,倒特别像以前的国企。员工中午下班,吃完饭回宿舍躺床上睡一觉,下午再回来。你看,这么大一个集团,总部办公的地方连个前台都看不见。”

本报记者在庞大集团北京一家4S店探访时,看到偌大的展厅空荡荡的几乎没有什么人,而销售人员对仅有的几个客户表现得也并不热情。这与庞大集团将近50亿元的销售和管理费用形成鲜明的反差。

负债率高达85%资金链紧张

事实上,尽管不断从资本市场融资,但是庞大集团的资金链却一直紧绷着。

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期间费用迅猛增长并吞噬毛利,融资中高利率的信托类贷款和长期债券又占较大比例,大股东和二股东不断将所持股权进行质押融资,所有这一切都显示出庞大集团的资金链极度紧张。

2014年3月4日晚,“11超日债”正式宣告违约,标志着中国债市零违约神话的破灭。“11超日债”的违约引发市场对公司债的担忧,近期有媒体列出了“10只风险系数最高的企业债名单”,其中庞大集团发行的“11庞大02”名列第六。

而庞大集团2013年1月5日发布公告称,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日前决定将庞大集团的主体信用等级由“AA+”下调至“AA”,同时将其发行的2011年公司债的债项信用等级也下调至“AA”。下调的部分原因是,“公司业务快速扩张,经营网点增长迅速,但新开设经营网点仍有较大部分处于市场培育期,收入规模相对较低而费用水平较高。加之债务规模增长及融资成本上升影响,在宏观因素不景气时,收入明显放缓,利润水平大幅下滑。”

2013年9月30日,庞大集团资产负债率高达85.32%,不但高于A股上市公司整体的平均资产负债率水平,在A股同行业中资产负债率水平也明显偏高。

负债过高导致庞大集团融资难度增加。为了给庞大集团及下属子公司的银行借款提供质押担保,公司控股股东庞庆华先后将自己所持股份质押给国开证券、中国民生信托、华润深国投等。截至2013年12月31日,庞庆华持有庞大集团25.99%的股权,其中累计质押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4.49%。而庞大集团第二大股东唐山盛诚企业策划股份有限公司也于2013年6月17日将5.93%的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为庞大集团及下属子公司在交通银行开发区支行的银行借款提供质押担保。

在融资成本方面,庞大集团2012年3月公开发行的22亿元5年期固定利率债券,票面利率为8.5%,同期央行贷款基准利率为6.9%。

根据庞大集团2013年半年度报告,在金额排在前五名的长期借款以及1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中,中航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的利率最高,为9.6%,借款金额10亿元;其次是兴业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利率为8.4%,借款金额合计15亿元。

而长期贷款利率较低的商业银行给予庞大集团的贷款金额却比较低,比如中国建设银行唐山分行营业部,利率为5.0%,借款金额仅为1亿元。

因此,在庞大集团的长期借款中,利率较高的信托类贷款和长期债券的占比较高,从而导致庞大集团整体的融资成本高企。

融资租赁刀口舔血

令人不解的是,在资金链极度紧张,融资成本高的情形下,庞大集团还在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务。

4月1日,庞大集团发布的修订版定增预案中,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0亿元,其中拟投入15亿元用于汽车融资租赁项目,7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在其此前发布的定增预案中,拟募资总额不超过30亿元,其中24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两个预案最大的不同就是,最新预案拟将一半募集资金用于大力发展汽车融资租赁业务。

关于发展融资租赁的原因,公司给出了部分理由,“随着汽车经销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剧,新车销售的毛利率将不断降低,未来行业利润将逐渐转向汽车后市场、汽车金融等有关的衍生服务。各类汽车金融服务产品,如汽车融资租赁业务等,将逐渐成为推动汽车销售的主流手段,其带来的附加价值和收益正成为众多汽车经销商的主要利润获取渠道之一。”

据了解,融资租赁就是把标的物从厂家买下来,再通过租赁的方式提供给客户使用,客户用支付租金的方式还清本金及利息后再获得标的物的产权。

以汽车融资租赁为例,庞大集团需要先用自有资金把汽车购买下来,再租给客户使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进汽车的销售,还可以赚利差,但是这需要庞大集团有强大且低成本的资金作为支撑。

在公司资金链极度紧张、融资利率高的情形下,一旦客户无法还款,由于财务压力的逼迫,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因此,在资金链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发展融资租赁,可谓“刀口舔血”。

记者在实地调查中还发现,在乘用车方面,公司的融资租赁业务无法与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竞争。在北京地区庞大集团的一家乘用车4S店内,一位姓赵的汽车销售员向记者介绍,购买同一款车,如果采用银行一年期汽车消费贷款,需要缴纳的手续费为贷款额的4%(手续费需先付),而庞大集团的“租赁贷”需要客户缴纳的利息为9.9%。“因此,我们都不推荐客户用庞大集团的‘租赁贷’。”该销售员说。

nlc202309051209

在另一家庞大集团乘用车4S店,销售员小崔告诉记者,除了银行汽车消费贷款和庞大集团的“租赁贷”两种融资方式外,汽车厂商本身也会提供一种金融贷款,基本情况是购车人先首付购车全款的50%,另外50%只要购车人一年内还清即可,没有任何费用和利息。“因此,我们基本向客户推荐银行汽车消费贷款和厂商金融贷款,庞大集团的‘租赁贷’的优势是容易批下来,毕竟卖车和贷款都是自己家的嘛。但是,利息太高了,我们店近一年都没做过了。”小崔向记者如是表示。

由此看来,在乘用车方面,庞大集团的融资租赁与银行消费信贷相比,费用(或利息)要高很多,并没有竞争优势,甚至目前该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如果是这样,庞大集团拟投入15亿元募集资金用于汽车融资租赁项目的理由就显得苍白无力。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庞大集团的融资租赁业务主要用于商用车和工程机械。小崔告诉记者,购买商用车或者工程机械的客户很多都有不良信用记录,因此银行是不给贷款的,需要用庞大集团的“租赁贷”。

同时,庞大集团北京地区工程机械销售员马先生向记者表示,工程机械尤其是二手的工程机械,银行不给贷款,因此购买人在无法全额付款的情况下就得借助于庞大集团的“租赁贷”。“月息1分(折合年化利率12%),同时需要交一个月应还款额的保证金,防止你不按时还款。如果最后实在没钱还,就收车!” 马先生说。

同时,前述乘用车销售员小崔还告诉记者,在卖乘用车之前自己也卖过工程机械,“客户不还钱,我们那的法院一判,就收车,我就收了二三十辆。收的车一拍卖,把欠公司的钱补了,剩下的还给客户。”小崔说。

庞大集团这种收车拍卖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融资租赁款项的收回,但如果在整个融资租赁的执行过程中,由于具体操作上的问题,比如公司与客户所签协议条款不清晰、权责不明确,客户未能明晰融资租赁的具体含义,一旦收车拍卖,极易引起庞大集团与客户之间的纠纷。

记者梳理庞大集团的财报后发现,报告中将“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和“长期应收款”这两项内容的变动主要解释为融资租赁的变动。我们不妨将这两项财务数据之和作为庞大集团应收融资租赁款项余额,截至2013年三季度末,该值竟达37.8亿元之多。

在资金链极度紧张,融资成本高的情况下,庞大集团修改定增预案,将此前方案中的24亿元偿还银行贷款的募资投向改为15亿元用于汽车融资租赁项目,从资金“解渴”到继续“吞噬”公司自有资金,而融资成本高导致公司融资租赁业务在乘用车领域缺乏竞争力。修改后的定增方案显示出诸多疑点。

本报记者就此问题与庞大集团联系,但截至发稿时,庞大集团尚未作出任何回复。

庞大集团融资融券 篇3

大宗交易市场上,3月1日-7日,5个交易日里沪深两市共发生交易195笔,较上周增加30笔,其中沪市65笔,深市达到130笔,总成交量3.54亿股,成交金额37.48亿元,较上周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本周从单笔成交金额来看,金额最多的为智飞生物(300122),3月6日该股成交600万股,成交金额2.07亿元,成交折价率为12.37%,卖方营业部为国泰君安证券南京溧水中大街营业部,买方营业部为国泰君安交易单元(010000)。成交金额排名第二和第三位的分别为方正证券(601901)和东吴证券(601555),分别成交1.84亿元和1.42亿元。

这些交易中,折价率最高的为18.11%,较上周成交折价率最高的成发科技17.37%的折价率下滑了0.74个百分点。该笔交易发生在3月5日成交的荣信科技(002123)上,当日荣信科技成交44万股,成交金额374万元,买卖双方营业部均为宏源证券北京东四环中路营业部。此外,折价率超过10%的股票有34只,较上周增加6只,包括方正证券、霞客环保、东吴证券、利德曼、盛运股份、岳阳兴长、华星化工、置信电气、飞利信和中信证券等。

此外,本周有三只ST股发生大宗交易,包括ST贤成(600381)、*ST西轴(000595)和*ST关铝(000831)。其中,*ST关铝在3月4-7日连续四个交易日发生大宗交易,合计成交1015.16万元,成交金额2.37亿元,成交折价率从1.03%-8.79%不等,买卖双方均为东莞证券东莞鸿福路第一国际营业部。

这些交易中,以下交易值得关注:

庞大集团频繁现身大宗交易:3月4-7日庞大集团(601258)连续四个交易日现身大宗交易平台,合计成交4100万股,成交金额2.2亿元,成交折价率最低的为1.81%,最高为1.11%。买卖双方均为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

庞大集团主营汽车经销及维修养护。公司自2011年上市以来,一直被业绩亏损、陷合同欺诈门等负面新闻缠身,受到市场各方面的质疑。受困于乘用车消费市场整体增速放缓,汽车销售业绩未达预期,且新开网点难贡献利润等影响,公司2012年前三季度出现高达5.16亿元的亏损,公司同时预计2012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000万元到-75000万元,将出现亏损。

另一方面,今年2月份,公司第三大股东北京英维特汽车服务连锁有限公司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公司股份1097.5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42%。而此前英维特已累计减持公司股份1.20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58%。有分析人士认为,英维特密集且大幅度地减持庞大集团,大有逢高减磅,全身而退的意图。

从本周庞大集团发生的大宗交易买卖双方来看,看不出更多的端倪,不过由于席位是QFII的大本营,不排除机构在进行调仓。

二级市场上,庞大集团2月20日出现涨停,但其后股价也展开调整,目前股价仍在上市以来的底部区域,但由于公司基本面在不断恶化中,因此不建议投资者关注该股。

谁能拥抱融资融券? 篇4

全新盈利模式

何谓融资融券?证监会7月初颁布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定义。

融资融券业务,是指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证券、出借证券供其卖出的经营活动。客户向证券公司借入资金买入证券、借入证券卖出的交易活动,则称为融资融券交易,又称信用交易。融资融券交易又分为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两类。投资者向证券公司借入资金买入证券,为融资交易;投资者向证券公司借入证券卖出,为融券交易。

申银万国研究所蒋健蓉表示,融资融券给市场带来的正面影响更大。由于率先实施的是融资,因此市场的资金供给得到了拓展,同时券商在开展该业务时也能增加收入。

“8月1日,融资融券试点开始后,创新类券商根据自身净资本的比例率先开展融资业务,这对加大市场波动、提高市场活跃度具有正面意义。”马建分析说,“融资融券对市场起到助涨助跌的作用,目前大盘处于涨势之中,融资业务有望增加入市资金,这也体现出管理层积极增加市场资金供给,开展券商业务创新,加强股市制度性建设的意图。”

联合证券研究所张大威表示,融资交易者是市场上最活跃的、最能发掘市场机会的部分,对市场合理定价、对信息的快速反应将起促进作用。欧美市场融资交易者的成交额占股市成交18%到20%左右,中国台湾市场有时甚至占到40%。因此,融资融券的引入对整个市场的活跃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卖空机制的引入将改变原来市场单边市的局面,有利于市场价格发现。

银河基金市场总监、高级经济师李国旺表示,融资融券制度的推出,将使中国国内的券商进入第二次更为彻底的洗牌,券商的经纪业务有可能逐步形成“数强共治”的新格局。

李国旺表示,融资融券制度的设立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融资使投资者可以在投资中借助资金杠杆,扩大投资量和交易量,从而形成新市场势力,在牛市阶段会获得“垄断收益”。这种垄断收益的实现是基于能够获得融资权的机构投资者资格限制而形成的。垄断收益加上正常的资本利得的获得,使部分具备融资权的机构投资者强者愈强。

同时,融券的制度安排彻底改变了机构投资者的单向做多盈利模式。他们可以借助其强大的研究力量和资金力量,在市场下跌即熊市的时候或者单一股票下跌时也能实现盈利,因此融券为投资者带来了牛熊或多空双向的全新盈利模式。

管理层严控风险

“一提到融资业务,让我先想到的就是透支炒股。”一位有着十多年股市投资经历的民间高手谈到,“作为一种信用交易,目前试点的融资融券,显然更为规范,从颁布的各项规则来看,风险控制得比较严格。”

不过,这位人士也表示,上世纪90年代的透支炒股害了很多投资者。目前的融资融券与前者完全不同,并不适合散户参与,倒是更适合研究实力雄厚的机构,通过融出股票换来资金,放大自身的资金操作,达到杠杆效应获取更多的收益。反之,在看空后市情况下,融来股票卖空赚钱。

“融资融券也属于信用交易的一种,不过融资融券的风险是可控的。不像以往的透支炒股,1∶3、1∶5,甚至更大的透支比例,那样的话,风险被急剧放大。”马建指出,“融资融券所涉及的券商客户要求更高,而且风险控制各项规范更加严密。”

他透露,在香港市场上,融资融券给二级市场带来的成交量,在增加券商融资融券业务收入的同时,也增加了券商的经纪业务收入。而且,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客户可以通过向券商融到资后做申购新股之用。这样,在不扩大风险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扩大了新股中签的可能性。

中原证券研究所王容表示,融资融券在这个时点上推出,显示出管理层对券商的扶持,该业务有望成为券商新的盈利增长点。不过,从目前管理层出台的几项相关政策看,管理层还是把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的。

日前公布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中,第二十四条明确表示,“证券公司为客户买卖证券提供融资融券服务的,必须符合下列规定:(一)对单一客户融资业务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5%;(二)对单一客户融券业务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5%;(三)接受单只担保股票的市值不得超过该股票总市值的20%;(四)按对客户融资业务规模的10%计算风险准备;(五)按对客户融券业务规模的10%计算风险准备。”

“由于管理层通过动态监测券商的净资本变化情况,得以直接控制券商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和规模。目前情况来看,试点期间融资融券业务的规模应该非常有限。”她这样向记者表示。

制度创新的“导火索”

在蒋健蓉看来,由于目前正处于试点阶段,仅仅依靠券商自有资金来开展融资业务,其市场规模难以做大。估计在8月1日以后,仅2至3家券商会尝试这项业务,而且资金量应该不大,估计每家券商仅投入几亿元。通过对相关规则的研究,她认为目前融资融券方面制度上还存在一些细节上的不足。

“首先,券商开展这项业务的资金如何来界定,除了自有资金,其他渠道融来的资金可不可以呢?其次,是否考虑成立一个证券金融公司,来解决转融通的问题。此外,我国的融资融券到底采纳哪种模式,是美国模式、日本模式、中国台湾模式或是其他模式?”蒋建蓉表示,“融资融券在控制风险方面还是有一定的问题。以融券为例,假设一个客户因为看空后市向券商借来股票沽空,券商把股票借给他。事实上,如果券商是看多的,那么把股票借给他符合常理,但这样一来券商实际和客户形成了一种博弈关系。反之,如果券商也看空该股票后市,那么他把股票融出去又是出于怎样的目的呢?这种情况下,融出股票岂不是自己承担了巨大的风险。”

蒋健蓉表示,在国外,融资融券涉及到更多的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券商把股票借出去,所获得的保证金可以运用到其他业务上,客观上券商通过融券放大了交易资金供给,提高了自身收益率。但在国内,由于客户给券商的保证金存在指定的商业银行,并不直接给券商,这主要是避免保证金被券商挪用。但是,这样一来,券商承担了风险却得不到太多的收益,在同样看空一只股票后市的情况下,券商似乎没有借出股票的太大动力。

还有一点问题值得引起注意。假设券商借出股票后,该股票分红派现,这部分分红到底归谁所有。从所有权角度来看,借出去的股票,所有权还在券商,股票分红所得现金应该归券商所有。但是,由于派现除权的因素,股票价格自然除权,如果现金分红归券商的话,借来股票的客户岂不是白白受到股票折价的损失?在国外,不同国家的融资融券制度中,对这部分分红资金的归属界定也是有区别的。蒋健蓉表示,目前的融资融券在试点后,应该会有逐步完善的过程。

小心操作为上

面对即将开始的融资融券业务,中信证券是最积极的一个。7月25日,中信证券公告称,“2006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公司经营融资融券业务的议案,同意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据了解,中信证券股东大会还授权负责融资融券业务的业务执行部门根据上述基本管理制度,进行具体管理和运作,制定融资融券合同的标准文本,确定对具体客户的授信额度,对分支机构的业务操作进行审批、复核和监督。

事实上,按照净资本不得少于12亿元的融资融券高门槛限制,目前有13家创新试点券商符合标准,其中中信证券以40.89亿元的净资本额排名第一。

中信证券方面表示,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总规模将控制在监管部门规定的范围之内。股东大会授权G中信制定融资融券业务的基本管理制度,决定与融资融券业务有关的部门设置各部门职责;制定融资融券业务操作流程,选择可从事融资融券业务的分支机构,确定对单一客户和单一证券的授信额度、融资融券的期限和利率(费率)、保证金比例和最低维持担保比例、可充抵保证金的证券种类及折算率、客户可融资买入和融券卖出的证券种类。

据了解,中信证券可能初步确定投入5亿元用于融资融券业务,而其他创新类券商也只是小资金试水。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各个证券公司流动资金有限,自有资金一般集中于自营业务,因此即使是有雄厚的净资本,在市场行情依然偏好的情况下,自然不会放弃收益相对丰厚的自营业务,而且一旦进入信用证券账户,其资金调动相对繁琐。

从今年券商的中报来看,由于市场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随着大势转牛,券商的自营收入激增。以东方证券为例,其2006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8亿元,盈利5.5亿元(去年上半年亏损2700万元)。其中,自营证券差价收入约4.4亿元,约占营业收入总额的45%,而在去年上半年,东方证券的自营证券差价收入仅为2300万元。截至今年6月底,东方证券自营规模为22.6亿元,相比去年的13.8亿元大约增长了63.8%。

一定要做“融资融券” 篇5

自称“大散户”的闻先生,被圈里朋友视为“融资融券市场上最早吃螃蟹的人”。他1997年就投身股市,提起融资融券的“尝鲜一年”,可谓又爱又恨。

去年3月31日,融资融券开闸迎客当天一大早,闻先生就赶到国泰君安上海江苏路营业部。9时15分,他就融资买入浦发银行和西山煤电,随后融券卖出另外两只股票,成为名副其实的试水融资融券业务的“第一人”。他小试牛刀,各有盈亏,“也算熟悉了交易系统和交易流程”。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闻先生意犹未尽,又做了20多笔交易,自我感觉“做得很好”。但“蜜月期”很短,在去年4月16日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后,他的投资火力转向股指期货。他比较这两种投资方式后发现,想在融资融券上赚钱似乎没有股指期货方便,交易机会也不易捕捉。“比如去年下半年,创业板和中小板连续创出历史新高,明显有泡沫。当时我就想,如果能融入中盘股的标的证券再卖出,稳赚收益且风险极低!但让人郁闷的是,目前允许融资融券的股票就那么90只,还都是些蓝筹或者白马股。想卖空赚钱,一券难求啊。”

回忆这一年的交易经历,闻先生坦言自己虽然多次动了心思,但除了首月外,真正下单操作的次数寥寥无几。

“不爱做融资融券最重要的原因是去年行情不好。”他把过去一年的行情总结为“牛皮市”、“震荡市”。“你有没有发现,股指期货推出后,市场规律和以往不太一样。大盘去年有好几次放量大涨,眼看就要出现大行情时却哑火了。有时候市场接连暴跌,让人绝望时又开始走稳,指数在一个范围内来回震荡。投资者既不敢空仓,又不敢满仓。如果我都没有满仓,又怎么可能去融资?”

此外,股指期货的火爆吸引走了众多关注卖空机会的敏感资金。闻先生所在的营业部,是“涨停板敢死队”出没的地方,诸多逐利大资金和股指期货投资者藏匿其中。闻先生敏锐地发现了股指期货的投资价值。“股指期货交易规则比融资融券灵活,操作便利,允许T+0交易,跟踪沪深300指数,只要判断对大趋势就能轻松卖空。”他在去年4月后的那波猛烈下跌期间,毫不犹豫地将火力转移到股指期货上。

与闻先生操作经历相似的投资者不在少数。在推出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与股指期货的火爆相比,融资融券表现得不温不火。目前,共有25家券商获准进行融资融券业务试点。业界预计这些券商为铺开融资融券而备用的资金规模达千亿元,但截至今年3月24日,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不足200亿元,券商准备的巨额资金沉淀在账户上乏人问津。

不过,闻先生反思这一年的卖空经历,慢慢地又开始惦记起融资融券。他在操作中发现,股指期货投机性太强,赚钱容易亏钱快,让他“恨多于爱”。沪深300指数与个股走势往往存在差异,对于意欲通过卖空来对冲风险的投资者而言并非最佳渠道。“比如说,我买了新能源题材股,同时卖空股指期货对冲。如果此时大盘上扬,而新能源股逆势下跌的话,我就会两头亏钱。但如果政策允许,我直接融券卖空新能源股,就能更完美地对冲风险,避免两头赔本。”

“我们这些投资者希望转融通机制能早点推出来,或者先让标的证券覆盖沪深300指数。”有十余年交易经验的闻先生如是说。尽管交易寥寥,但他时刻准备进入融资融券市场投资。“现在市场走向不明朗,暂时没有趋势性行情。但哪一天真正大牛市或大熊市来了,我会增加担保物和额度,一定要做融资融券!”

融资融券将带来什么 篇6

是救市更是市场建设

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融资融券在现在这个时候推出,的确包含有救市的含义。近一年来,中国股市出现了持续的大幅度下跌,如此长时间的单边大幅回落,显然是超出了正常调整、理性回归的水平。也因为这样,在今年的9月份,国家多个部委联合行动,采取了多项救市措施以期稳定市场。然而,此间又遇到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新一轮的震荡(人称金融海啸),周边市场的暴跌对境内市场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亟需增添救市的措施、加大救市的力度。融资融券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无疑,在管理层的视角里,这是一项有利于市场稳定的举措。

有人根据融资融券本身的特点,以及这一举措推出以后境内市场的反应,认定管理层出台这一政策并不是为了救市。从大道理来讲似乎也能说得通。毕竟,既然进行的是融资融券试点,那么其效应也确实应该是中性的。而且市场基本上也是这样来认识的,消息公布后股市也确实没有因此而上涨。但是,在这里人们是忽视了这样的现实:从海外市场的经验来看,融资的规模通常要数倍于融券,因此虽然推的是融资融券。但实际上两者的分量是不相同的。另外,就目前的市场实际而言,大家都认为股市的点位已经比较低了,只是对后市还缺乏信心,所以没有形成有效的买盘。但是,反过来在目前的点位上做空,其风险显然也是相当大的。在这种情况下推出融资融券,当然更容易为市场引入资金,有利于做多。因此,就这次推出融资融券的时间以及其所处的背景来看,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救市的特征是明显的。

不过,话也要说回来,现在搞融资融券,尽管具有很强的功利性目的,但是换个角度来说,毕竟也是在市场建设上跨出了一大步。从海外成熟市场的实践来看,融资融券是为投资者提供的基础性服务之一,同时也是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抑制市场过大波动的重要手段。可以说,一个不能进行融资融券的证券市场,一定是不完整的,其功能的发挥也是受限制的。

熊市不可能永远存在,救市也不会是市场的常态,但是通过完善市场建设而建立起来的规范、营造出来的操作空间,它对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是很有价值的。所以,现在搞融资融券,的确是有救市的色彩,但它在市场建设方面的功能,将来一定会比现在的救市作用更大。

有利多也有利空作用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讨论一下融资融券对股市行情的实际作用。事实上,如果人们更多地是从救市的角度来看待融资融券的话,那么首先关注的也就是这一点。

如果说,凡有利于股市上涨的因素都可以称之为利多的的话。那么首先应该承认,融资融券中融资这一部分,其利多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简单来说,这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由于融资的开展,一部分本来不会进入股市的资金,因此获得了入市的机会。融资操作者通过必要的手段,借到了资金,直接用于购买股票,这就很现实地扩大了对股票的需求。有人算过这样一笔帐,中国股市现在的流通市值大约是5万亿元左右,总市值则是14万亿元左右,以目前的资金供应状况而言,恐怕很难承担流通市值达到10万亿元时的压力,而以时下的股价推算,在明年限售股大量解禁以后,流通市值就要达到10万亿元的水平。这样一来,供求矛盾就会十分尖锐,股市的稳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怎么办呢?如果有一个发达的融资体系,就能够大规模地为股市引入资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供求关系。当然,这种推算是比较粗糙的,但是通过融资操作,确实可以引入增量资金,从而改善供求关系。

其次,由于在融资操作中一般需要相应的股票作为抵押物,而且通常从控制风险的角度出发,借出资金的一方通常也会对借入资金的一方在所购买的股票上有所限制。而一般来说,能够作为融资抵押物的股票与被允许作为融资购买对象的股票,往往都是市值比较大、业绩相对稳定,同时估值水平不太高。这样一来,此类股票自然就获得了较其他股票更多的关注,事实上它们的内在价值也会有相应的提高。特别是能够作为融资抵押物的股票,其范围相对会更小一些,持有这些股票,因为能够用于融资,那么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有了超越普通意义上的投资价值以外的特殊的使用价值。这样一来,无疑会提升它们的估值水平(在附袁中我们给出了根据一定的标准,筛选出来的85个最可能被有关部门确定融资融资标的的股票名单),使之具有一定持久性的热点,这当然也是股市的利好。

最后,融资操作的进行,将在很大程度上活跃股市的交易,从而产生多方面的利多效应。经验显示,凡通过融资购买的股票,其持有的时间一般都会比较短,这样也就意味着它们的换手率比较高。股票换手率高,成交放大,这当然对行情的运行是有利的。而且现在市场上已经有不少券商股,市场活跃显然有利于它们业务量的拓展,提升其效益。从这个角度来说,融资操作的利好作用,不但是整个市场的,也是某个板块的,甚至可以聚焦到特定的个股。但不管怎样,这都是对股市有明显利多作用的。

讲了利多,当然也要讲利空——融券的本质是借出股票用于抛售,这会增加股票的供应,抑制行情的上涨。就这个层面而言,它的确对股市构成了利空,所以有人把它和融资合在一起评论,认为融资融券本身是中性的政策。不过,这里需要补充两点,一点是就目前的融资融券制度安排来说,并没有真正解决融券品种的来源,因为券商现在手中有几十亿元现金的不少,但是有十几亿元股票的也并不多。由券商提供融资融券所需的资金与股票,显然是资金要大于股票。而且券商是否会把自己很看好的自营股票借给别人用于做空,这本身似乎也不那么能够理解。因此,在现行模式下,融券的规模不可能大,这样其利空也就是有限的。另外,在股市出现大幅上涨,超出了理性的范围时,这个时候融券操作可能会比较有吸引力,若较大规模地进行,会对股市的过度上涨起到某种抑制作用。这看上去是利空,但是却是符合市场根本利益的,也有利于其稳定发展。因此,这样的利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利空了。

其实,融资融券是借助杠杆效应,在放大风险的同时也放大收益,而根据风险与收益相对应的规则,它的实施会对行情的极端走势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在广义上它能够发挥一个市场稳定器的作用。

短期影响有限长期作用明显

从证券市场运行的角度来说。融资融券作为市场建设的一部分,它更多地是以一种投资工具的形式而存在。既然是这样,它的效用的发挥,就有赖于大的环境。这次管理层推出融资融券政策,由于正好遇到海外市场暴跌,大环境不利于股市上涨,因此也确实没有在市场上表现出明显的作用。同时,人们也应该看到,融资融券现在还处于可以进行试点的阶段,而真正什么时候开始进行,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同时,以现行的操作模式而论,其规模很有限,因此也就难以带来足够的增量资金,改变股市的资金供应状况。在这个角度上,应该承认目前它还不可能给市场带来太多的东西,其短期影响是比较有限的。

上一篇:语义分析实验报告下一篇:毕业论文答辩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