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发展五年规划

2024-05-17

外科发展五年规划(共8篇)

外科发展五年规划 篇1

外科发展五年规划

一、目标:

按二甲医院的要求进行管理及学科建设,不断提升水平,打造“平价、微创”的品牌,增强医院影响力。争取在3年内分出普外泌尿外科和骨科神经外科2个大科,5年内分出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神经外科4个科室。争取承担梅州市部分的医疗教学和科研。

二、人才培养

医疗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爱惜人才、重用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医院的发展才会有出路:

(1)通过每年引进素质好的应届毕业生或调入确有专长的实用型人才不断充实外科的人才队伍。

(2)加强自我造血,通过业务学习,培养本科室医生成长。请院外专家讲学、指导手术及其他业务,尽快提升我院年轻队伍的技术业务水平。

(3)选送思想品质好、业务基础强、具有开拓精神的中青年业务骨干去上一级的医院进修学习。现已派出何中华主治医师进修泌尿外科,拟委派张政委医师进修神经外科。

三、学科建设

按照二甲医院科室配置要求,外科分四个专科发展,普外科、骨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将微创的观念渗透各个专科,树立专科特色,相应地委派相关医生护士进修,争取建立梅州市重点专科。让每一位员工都认识到个人的发展与医院的发展息息相关,让每一个医生在均衡发展的同时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为之努力奋斗。

四、科学管理

医院的发展,包括任何单位的发展都离不开管理,科学的管理其实就是生产力。科室主任、副主任、护长不再参与一线排班,让科室主任、护长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管理中,更加注重管理,参加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五、改革分配制度

拉开管理层与普通员工、有证与无证人员、有经验与无经验医生的距离。引入绩效管理、缺陷管理,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防范医疗差错。

六、设备投入

现代化医院的发展,除了人才培养与管理手段的重要以外,必要的、符合医院发展的各项仪器设备的购置与技术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建议医院投入泌尿外科发展需要的器械,包括膀胱镜、输尿管镜、钬激光、气压弹道碎石机等器械。

七、教学科研

贯彻执行好“三级查房、术前讨论”等制度,保证科室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带动科室的学习氛围。坚持每两周一次业务学习,由科室各位医师制作课件并授课,科室医生参与讨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引进大学院校的实习生参与临床实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做到教学相长。以科室的身份或者合作的方式申请市、县科技局和/或卫生局的科研项目,积极推动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八、宣传工作

利用参加学术会议、网站、媒体等从多方面对学科进行宣传,提高我院及我科的知名度。

外科将紧紧围绕在院长周围,以医院的发展宗旨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将学科的发展方向吻合在医院发展的大局上。外科的发展离不开院部的支持,希望医院能够给予外科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我们将付出十分的努力推动医院的发展。

外科发展五年规划 篇2

关键词:园艺专业,规划,特色,目标

一、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为落实此有关精神, 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加快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 各高校及各专业都在调研制定新的发展规划。高校发展规划的核心中学科专业规划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它可以折射出一所高校的全貌, 也可以反映出当今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高校的改革和发展中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扮演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且会对学校的专业总体布局、建设发展打下基础。

二、琼州学院园艺专业特色

(一) 园艺专业定位

确立实践能力强、应用型、具有热带特色的园艺专业。

(二) 热带园艺的研究内容

支撑本专业建设的学科包括热带观赏园艺学、热带蔬菜学、热带果树学、热带食用菌。避开其他高校具有传统强势的蔬菜学科、果树学科和观赏园艺学等, 以海南特殊的地理优势为依托, 以热带园艺为研究重点, 因此, 在省内的优势和特色尤为鲜明, 从而为我校园艺专业学生就业奠定了竞争优势。

(三) 面向海南等热带地区园艺产业发展需求, 确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

园艺产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高, 从而使得社会对园艺专业人才与园艺科技的依托的需求也逐渐增长, 我国海南是典型的热带地区, 也是冬季全国园艺产品供应发源地, 在海南和全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园艺产业发挥着日益突出和重要的作用。

三、专业建设总体目标与思路

(一) 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培养实践能力强、基础好的应用型人才。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确立“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强化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 重视创新能力和学生实践的培养, 利用五年的时间建设成为有一定影响的热带特色专业, 每年争取到部省级项目2~3项, 横向合作项目5~6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必须从教学改革和科研着手。加强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以及目标特色的定位研究, 为进一步提高人才质量的培养, 需加强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建设, 将现代园艺建成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 省级课程改革实验点。

(二) 专业建设主要思路

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 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引进和培养相结合,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专业建设带动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为专业建设打好基础;建立任务驱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 拓宽知识面, 强化实践, 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建立教学管理平台, 规范教学管理。

主要措施:

1. 加强领导, 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 为保证该项工作按照既定的规划顺利实施, 把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每个细节纳入统一的领导之下, 所以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 (2) 保持与企业、行业、专业、公司户和社会各界的合作与深入联系, 从而可以更深一步了解人才培养需求, 做到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调整专业建设规划, 适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3) 建立健全管理与专业建设的规章制度。按照教育部门对学院重点专业建设的要求和建设标准, 制定本专业建设的一些列计划, 落实任务, 分解目标, 定期对专业建设的质量和进度进行检查、评价和整改。 (4) 为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 需充分发挥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 广泛听取行业、产业和教育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2. 投入加大, 改善办学条件。

(1) 为营造良好的教学工作环境, 应进一步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力度, 完善条件和功能, 建成具有模拟现场或仿真特点的实验实训场所, 从而能满足教学需要的。 (2) 加强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且通过共享机制, 使现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与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 创建新的校外实训基地。

3. 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1) 全方面地开展社会调查和教学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 大力推进课程改革, 着力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 尤其应用教育发展方面的经验。全面安排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系统设计、素质结构, 整体优化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 (2) 完善教学设施条件, 加强教学与管理。通过对教学的质量检查与评估, 提升主干课程的教学效果。 (3)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加强校本教材建设。组织专业团队, 划拨教材建设基金, 使得先进生产技术的发展得以有效展现, 开发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教材, 从而可以满足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4) 采取激励机制, 专业建设应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创新, 开展科研和教研。

4. 大力推进校企联合办专业和加强产学研结合。

要想与同相关的县、市及行业、公司、企业、专业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我们应下大力度, 通过各种方式和多种渠道, 共同建设专业实训基地, 开发专业课程, 开展职业培训等。与此同时, 围绕经营发展需要、企业的生产, 应一同建立技术研发中心, 努力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

四、师资队伍

人才是第一资源, 紧紧抓住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 需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核心, 遵循开放、创新、精干、高效的原则, 通过体制、观念、政策等创新, 建立一套完整的促进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 开发和利用优秀教师的有效机制, 着力打造一支结构优化合理、师德高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专业水平较高、善于创新、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能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落实措施:

1.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 到2015年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上的比例达到90%以上, 高级职称的比例达到50%以上, 优化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

2.大力实施“名师工程”, 加大对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实施“青蓝工程”, 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进程。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围绕专业办产业, 办好产业促专业, 培养教师“双师”能力。二是加强教师职业资格培训, 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三是选派专业教师到实验实习基地锻炼, 专任教师每两年必须保证两个月以上的专业实践时间, 每位专任教师至少要有1个以上稳定的行业或企业联系点, 本专业把此项工作作为晋升职称、评优的重要条件, 且与年终津贴挂钩。力争“双师型”教师在专业专任教师中比例达到30%以上。

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服务地方经济。充分利用专业教师自身的科技优势, 参与当地农业的“110”, 为农民解疑答难;成立科技讲师团, 送科技下乡;选派科技特派员, 到经济薄弱村帮扶;挂职科技副乡长, 服务地方经济。

五、实训基地

为各种技能教学和训练提供相应的保证, 应首先确立“以能力为本”的教育思想, 致力于实习、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

落实措施:

1.加强实验室建设, 建立园艺专业专门的实验室, 使课程设置的实验都能进行。

2.加强校内基地建设, 建立热带花卉基地、热带果树基地、热带蔬菜基地等, 以便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 同时积极参与企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改造, 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等途径, 建立校企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 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4.积极参加省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 努力争取一定数额的专项经费, 重点建设一批高标准、可共享、实用性强的校内实训基地。

5.与兄弟学校按开放、联合、共建、专管专用的原则, 建设实训基地, 提高实验实训基地的综合效益。

六、课程建设

为适应我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根据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要求, 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逐步构建适应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个性发展的较为完善的应用型大学的课程体系。

主要措施:

1.根据应用型大学的课程体的特点, 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 在培养方案、过程和制度等方面, 积极研究应用型的大学教育教学规律。

2.根据学生的特点, 把握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 集成研究、系统思考、整体设计应用型大学的专业教学计划, 优化人才的培养方案。

3.加强体现应用型大学特色的教材建设, 要充分体现教材的先进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4.拟建立校级、省级精品课程4~5个, 如蔬菜栽培学、花卉栽培学、食用菌栽培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等。

5.积极推进课程设置模块化建设, 形成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组合, 活化人才的培养制度。

6.优化课程教学, 课程和相应的老师基本固定, 充分发挥教师研究方向上的特长。

七、教研科研

我们要集中力量, 加强教学科研, 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积极探索应用型大学教育发展。要想带动教师队伍建设, 就需要积极争取参加省级以上课题的研究, 通过政策倾斜, 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 不断推进教学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罗文华, 罗平.高校专业规划在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州大学学报, 2011, 28 (2) .

[2]何秋钊, 魏林红.学院专业规划与建设的思考[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04, (3) .

区域发展“五年规划”对比 篇3

总体目标

十一五: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部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十二五:

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政策框架

十一五:

对四类主体功能区,在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和人口管理政策五方面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

十二五:

建立健全“新”的区域政策体系框架,研究制定符合主体功能区理念的区域政策体系,提高区域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优化开发区,严格限制污染,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对重点开发区,增强人口和产业的集聚能力;对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增加用于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鼓励生态移民。

国土开发

十一五: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十二五:

推动形成多极带动的国土开发格局,积极培育若干带动力强的发展轴带,引导重点城市群(带)集聚发展。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主线,以省会城市为核心,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特色产业体系,形成若干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增长极。

区域联动

十一五:

提出要“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健全四个机制:健全市场机制,引导产业转移;健全合作机制,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健全互助机制,发达地区帮扶欠发达地区;健全扶持机制,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十二五:

提出“积极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具体分为三个方面: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体系,破除不利于市场一体化的行政性规章和管理措施;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立法:完善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东部开放

十一五:

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率先发展和改革中带动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

十二五:

对东部地区来说,要做好区域发展的领头羊和对外窗口——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综合运输通道建设,加快海洋开发步伐,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部崛起

十一五:

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支持山西、河南、安徽加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支持发展高技术产业: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五:

中部地区要成为中国各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劲内核——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提升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加快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推进重点经济带(区)加快发展,加强两型社会建设。

东北振兴

十一五:

重在产业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发展现代农业,发展高技术产业。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加强铁路通道和跨省区公路运输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与毗邻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十二五: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仍是关键——加快发展先导产业和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西部开发

十一五:

大打“交通牌”。依托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实行重点开发,建设出境、跨区铁路和西煤东运新通道,建成“五纵七横”西部路段和8条省际公路,建设电源基地和西电东送工程。

十二五:

学校发展五年规划 篇4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精神,立足本校发展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本着积极、务实、开拓的原则制定本规划,力争通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把市**中学建成能适应二十一世纪教育要求的创新型学校。

二、总体目标:

未来五年,我校将按“校有特色、师

有特点、生有特长”的思路,创“规范+特色”学校、建“敬业+专长”师资、育“合格+特长”人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的氛围,共同打造和谐校园。

一年目标:教育教学秩序规范,学生行为习惯良好,校园环境优美,创建省级文明校园。

三年目标: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教师形成“学习、研究、创新”的科研意识和工作习惯,校园文化富有特色,教育质量稳中有升,建成省级重点中学。

五年目标:打造一个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学校。

三、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一)学校概况:

*市第***中学是**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重点中学,省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学校位于****东北角,居于***之间,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校园面积约20亩,校舍面积约21000平方米。现代化教学大楼和南综合楼宏伟壮观,实验大楼设施先进,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音室、电子备课室、形体训练室、琴房等一应俱全,功能超前的校园网络已投入使用,200m环型塑胶环保跑道、东综艺楼、地下体育馆、校园电视台也在积极筹建中。现有在校学生数1087人,23个教学班。现有在职教师人。其中高级教师27人,中级教师35人,初级教师人7,研究生学历7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

(二)学校发展的优势:

1.学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学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教育工作管理制度和培训体制,注重艺术实践活动,屡获国家、省、市金银奖,向许多高校以及各级各类艺术团体输送了一批又一批艺术特长生。

2.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师德、教风。多年的文化传承,形成了一支团结协作、奋发向上、敬业爱岗、严谨爱生的具有良好师德和教风的教师队伍。

3.学校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社会认同感强。由于学校教学质量过硬,在社会中的声誉高,也赢得了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家长们的广泛支持。

4.学校内部管理运作良好,三风优良。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大部分教师精力旺盛,思想开放,安于工作,乐于奉献。教师工作和学习的自觉性较好,参与教研的积极性较强。

(三)学校面临的问题:

1.学校场地严重不足。这影响了教育活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课程的改革,如活动场地不够,专用教室缺乏等。

2.师资队伍整体年轻,名师不够。学校教师平均年龄39岁,学校中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只占教师数的15 %。由于教师队伍的年轻,在管理上、教育教学上干劲足,但却缺乏经验。教师队伍的年轻化既为教师培养创造了条件,也为教师培养产生了许多困难。

3.随着农村务工人员的迁移,我校有许多外地学生,家庭教育相对薄弱,管理难度大。

4.学校教科研力量薄弱,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科研的水平的提升。

四、工作措施:

(一)学校综合管理:

--一年目标

完善制度建设。汇集出台市****中学各处室、年级组、教研职责。

--三年目标、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政治素质。大力宣传和推广师德先进典型。每年推出1-2名师德先进典型,通过召开现场展示会、举行演讲报告会等形式对先进典型加以宣传和推广。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建设的主题活动。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于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师,在教师评优评模、竞争上岗、职务评聘、晋升职称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2.建立***中学网站。申请公开网址,成立网站工作领导小组和编辑部,畅通信息交流渠道,提高我校的整体形象。

3.推进无纸化办公的进程。试行网上公文起草、传递、审批、下发、存档和查询,改进公文传递方式,提高行文办事效率、--五年目标

4.逐步实施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职工聘任制。在岗位设置、职称评定、晋升工资、绩效考核、文书档案服务方面急师生之所急,想师生之所想。

5.大力推行校务公开。在基建招标、收费、招生、干部任用、重大决策等各个方面全面实行校务公开,使我校的民主政治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德育管理:

--一年目标

1.建立健全学生会组织。要加大学生自主管理力度,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优势,增强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并使学校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教师个人发展五年规划 篇5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过: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学思行中不断提升自己。同时,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感受到个人综合素质的不足,为适应课改的需要。同时,也为自身价值的体现,我认为教师应该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和具体的发展规划,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我特制定此长远规划。

一、现状分析:

(一)社会背景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提升,对教师的理论素养、个人素质及教育教学观念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与新课改同行,适应新课程要求,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究、积累、更新,促进自我的发展。

(二)个人分析:

参加工作已经3个年头了,3年来在教学岗位上从一个稚嫩的毕业生逐步走向成熟。从教以来担任语文教师的同时积极担任班主任至今。工作中敢于创新,积极响应参与学校的课改工程,课堂上大胆实践,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同时,我时刻牢记着学校的规章制度,并严格自律,以积极的主人翁姿态对待学校的各项工作,责任感强,工作中认真踏实,努力做好学生的表率,高质量地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待学生严格有爱。但是随之在工作上也慢慢的出现倦怠感,刚参加工作时的拼劲和热情渐渐退去,教育教学工作往往是简单的重复,进取心、进取意识不强,文化底蕴不够丰厚,在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上有许多不足,尤其缺乏工作中的思考。同时,我还需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反复研读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潜心投入教学实践,留意抓紧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理性思考

回顾自己几年来的工作,有收获,也有失落,既有在工作中取得成绩得到肯定而欣喜,也有迟迟不能取得突破而懊恼。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严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关心爱护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做到为人师表,以优秀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平时 1 工作中注重理论学习,汲取先进的教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积极参与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自己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对于教科研方面缺乏探讨研究的积极性,教学研究往往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面,没有很好的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教科研能力还要加强。

2、对新课堂模式教学操作还需要改进,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在教学方法手段上应该有新意些,应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论文创作很少,3年来写了三四篇论文,但是,没有一篇在正规的报刊上发表。教学的得失没有及时总结,形成经验性材料。

4、理论功底薄弱。对于教育方面的专著阅读较欠缺,只是阅读些教育方面的期刊,也没有阅读的计划与目的性,随意性较强。三、五年发展规划

(一)总目标

“多做”、“多想”、“多听”,在未来的五年时间中,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善自身的坏习惯,将自己改变成一名主动学习者,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具有亲和力、轻松、快乐、幽默的老师,并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使自己的课堂成为诗意的课堂,是学生向往的精神家园,并能和学生在趣味的语文世界中共同学习成长,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

(二)具体目标

1、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系统扎实的掌握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因此,在此期间专注学习《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等书目,边学习边反思,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和反思,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一篇。主动了解相关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积极探索并逐步形成凝聚现代教育理念、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

2、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学习意识和创新学习技能。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一大批优等生、特长生。

3、要认真学习先进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方法,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利用网络优势,充实个人教学工作博客,及时浏览教育网站和教研专家和优秀教师的博客,学习优秀教师教学风格。每学期在个人博客上发表至少12篇个人教育教学方面的体会、感受和思考,积极承担示范课、观摩课等公开教学任务。每学期至少在校级以上(含校级)范围执教一次示范 课或观摩课。同时利用网络优势,通过个人的博客,及时发布个人示范课或观摩课信息,欢迎更多教育同仁指导教学工作,同时积极开展课后反思活动,努力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4、“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只有不断加强理论、业务学习和继续教育,才能经受住极限的考验。在超越自我的同时,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提高本人的创新教育能力和科研能力,争取成为一名具有创新素质、有内涵的教师。

5、做好班主任工作,优化所任班级的教学环境,协调其它科任的工作,共同促进所任班级学生的学习质量。争做一名优秀的班级教育工作者。

6、在课题研究方面,围绕主题,积极撰写相关论文,并在计划在一些杂志上发表获奖。

四、具体实施方案:

1、继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注意搜集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

2、多媒体现已被运用到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大大推进了社会的发展,效率的提高。所以当今的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及驾驭课堂的能力,向35分钟要质量。要能够制作一些分散教材难点、突出重点的课件使用,无疑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要在以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钻研制作课件技巧,服务于我的学生,使我的学生受益。

3、教师如能写一笔好字,不仅看着潇洒悦目,更能影响可塑性强的学生。因此在本学期除了学校规定的练字任务外,我会利用闲暇时间多多练习,使自己的三笔字有突飞猛进地提高。

4、教学反思要及时积累,并及时整理,同时也应真正为今后教学服务。

5、可以用读书笔记,学习心得,案例反思等形式进行记录。最好用博客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并不断与人交流,让博客真正成为自己成长的工具。

6、积极训练口语,做一个知识充沛,有思想的老师。

7、多读书、多积累,一个学期要做到至少读一本专业书籍,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两篇读书心得。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及文学素养,更好的做好科研工作。

8、请同行多听课、多指导,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五、预期效果

(一)通过五年对规划的实施,应达到如下预期效果: 1.学习专业化知识、提高专业化技能的自觉性有明显提高。2.能够产生比较强烈的自我提高欲望。

3.成为思想素质高,改革意识强、专业结构合理、教育教学水平高的资深教师。4.成为能够适应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所需要的教师。

(二)时间 具体目标 实践措施 预期成果

一年 :

1、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2、通读教育理论著作,充实自己的教育理论储备。

3、积淀自己的文学素养。研读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观看名家课堂教学实录,熟练掌握40篇课堂教学案例;坚持每天读书一个小时以上,勤写读书笔记,撰写读书心得。

二年至三年:

1、能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经常反思,提高自己对教育教学的反思能力。

2、能从学情出发备课,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苦练教学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阅读与课堂教学、课改步伐一致的书籍、刊物;能对教材进行认真研究、解读,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每教完一篇课文,及时进行小结、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四年至五年:

1、认真研读教育理论著作,并做笔记,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多篇教学论文发表。

2、在实践中总结教育经验,多听取别人的意见,结合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方式。

3、细化课堂教学,自己独到的教学方式能用课堂上,提高课堂实效性。

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篇6

团结乡永远小学 2012年8月29日

永远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一、规划期:2012年8月至2017年7月。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贯彻上级指示精神,让全校师生共同发展,精心打造人文校园、平安校园、习字校园、书香校园、特色校园,走可持续发展的品牌战略之路,不断增强竞争力,为实现“一年具规模、三年显特色、五年创示范”的办学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学校现状分析

永远小学地处讷谟尔河北岸,在五大连池风景区世界地质公园附近,人杰地灵。我校办学历史悠久、教学成绩斐然。学校创建于1956年,1996年初次改建,2008年重新维修更换了门窗。我校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60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460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160人,在职教师15人,其中专任教师13人;现有6个教学班和1个学前班;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0人,一级教师3人,二级教师2人,大学以上学历11人。

学校创办几十年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质量立校意识,努力构建师生成长平台,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现在都已成长为社会上的有用人才。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四、规划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遵循“以特色办学,以质量取胜”的指导思想和可持续 发展理念,广聚教育资源,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彰显办学效益,培植特色。以创建现代名校为目标,以形成特色为突破,以全面发展做示范,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把握机遇,以全新的理念和视角理性审视学校、设计学校,力争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形成“职责分明、目标明确、调控及时、成效显著”的目标管理,以一流的管理彰显办学质量,一流的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品位,一流的师资实现学校的发展,把学校打造成一所学生自我教育、教师主动发展、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现代化教育的窗口学校。

一年目标:通过创特色、提质量等做法控制学生流失,生员数量初具规模。规范学校管理,教学秩序规范、充满活力,学生行为习惯良好,校园环境优美,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提高师资水平,培养一支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本科学历达到20%,大专学历教师达80%。学校创建乡级特色示范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三年目标:学校的办学特色建设形成板块品牌,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教师形成“学习、研究、创新”的科研意识和工作习惯,规范化建设逐步实施。建设一支有一定教学风格和科研水平的优秀教师队伍,培养出在本市、本乡有声誉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成为有一定特色的小学。师资水平,大专学历教师达100%。

1、校舍:学校布局、教学用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逐步改善。

2、校门规范。

3、围墙完好、美观。

4、课桌椅标准化。

5、操场平整,排水性能好,有简易跑道。

6、厕所达标。

7、升旗设备齐全、达标。

8、开设计算机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上机实践。

9、教学仪器达到2级标准。

10、图书资料超过2000册套。

五年目标:不断加强现代化管理,实行校园闭路网,加强学校、社会、家庭多元化联系。扩大校园面积,绿化美化校园。建设一支研究型教师队伍,每位教师至少具有一项专业特长,学校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把学校打造一个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可持续发展的、规范化建设初具规模全市一流的特色示范学校。

1、教师队伍:五年内在原有基础上,培养一批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100%。同时打造一支理念前瞻、师德高尚、教艺精湛、富有创意的教师群体队伍。

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课堂链接学生生活、社会、自然,通过特色建设实现学科融合、培植特色、彰显办学效益,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使师生广泛享受教育、享受课堂。

3、育人环境:实现两大突破。一是有限向无限的突破,建立“大课堂”理念,以特色建设为纽带。二是有形向无形的突破,通过网络开辟时空园地,实时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校际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4、学生群体:具有五种能力,实践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往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具备四大优势,基础扎实优势、艺体特长优势、英语口语优势、可持续发展优势。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前列,申报市级特色示范学校。

五、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策略

1、师生发展策略

(1)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德育实践为重要载体,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①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大力倡导“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的师德风范;积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热爱学生、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成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和竞争激励机制,促使教师高度自觉遵守师德规范,切实履行岗位职责,树立良好形象。

②狠抓小学生养成教育。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 深入开展创“文明班级”、“先进集体”活动;坚持从小事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德育小星星、优秀学生、各项标兵的评选,从不同层面树立学生行为规范的典型,让学生从身边学起,从小事做起,逐步形成富有校本特色的常规教育。

③着力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不断完善班主任考核细则,各班制定具有自我约束的班级公约,形成“诚实、文明、团结、守纪”的班风和“会学、乐学、博学、勤学”的学风;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努力形成班级文化建设特色。

④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增强师生的净化、绿化、美化意识,进一步规范言行、改善人际关系,着力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 风;努力改善校园环境,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使校园时时处处凸现教育性。

⑤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⑥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家教培训活动,成立家长委员会,积极争取家长的协助和配合,努力形成合力。

⑦强化法制、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校长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不断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确立“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搞好以校长信箱和结对帮扶为主要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特殊家庭学生、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爱。积极探讨行为不良学生的教育挽救措施,不断总结有效的教育模式。

(2)以规范教学管理为着眼点,以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为抓手,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①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严肃执行教育政策法规,认真实施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严格按课表上课,不擅自更改或挤占活动型课程。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时间和质量。定期或不定期对教学常规进行随机抽查,坚决杜绝松、懒、散、应付了事现象,努力走“轻负担、高质量”的课改之路。

②深入推进课改实验。切实转变教育理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扎实推进课改实验工作。积极探索对“新教材、新理念”的教研新路,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素质、课堂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大力提倡每位教师写教学反思,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交一篇教学案例,一篇论文,并通过各种交流活动实现资源共享。

③做好评价工作。修订学生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发展过程特点的描述,重视学生发展过程的全面性评价。发挥检测的评价与反馈发展功能。实施月月清制度,还要认真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及时反馈,查漏补缺。建立竞赛(比赛)制度。定期组织计算、朗读、书写、作文、英语、美术、书法、计算机等知识、技能和素质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以建设校本教研制度为出发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努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①加强校本培训。健全校本培训体系,营造学习、研究氛围,做到统一要求和按需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定期讲座和个体自学相结合,定期组织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时事政治和有关的重要文章,认真组织开展现代教学技术和各类业务培训,力求教、研、训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教育理论水平。

②强化校本教研。各教研组每周集中一议,及时讨论、解决遇到各自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则记录下来,月底在学校教研大组活动时汇报交流。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节以上公开课,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并积极参加评课活动。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有一次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市级以上听课回来,必须在一周内上好汇报课。开展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③大力推进现代化技术教学。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一次以上多媒体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学习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能力,发挥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育设备的特有优势,使之达到与课程、教材、教学的有机整合。④积极实施“名师”工程。对教师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学水平、班队工作、基本功水准、科研能力以及教育理论的掌握与运用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要求。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途径,精心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促使优秀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积极探索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并让教师自主评价自身所获得的专业发展水平。

2、学校发展策略

(1)狠抓教育科研。不断壮大教育科研骨干队伍。教科研骨干成员每学期撰写一篇自己在教科研方面的心得体会,每学期指导教师论文1—3篇,学校根据得奖、发表情况进行奖励。每学期组织一次科研论文的交流与评比。完善教科研奖励机制。把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取得的科研成果列入专业考核内容,加大奖励力度,以激发教师科研热情,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学校科研层次。

(2)以打造优势品牌为着眼点,积极推进学校经典文化诵读建设,努力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化的兴趣,继续搞好经典文化诵读展示。制订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编写校本培训教材,建立评估体系。实行目标管理,不断扩大优势,并能在各类比赛中提高知名度。

(3)以提升教育服务品位为增长点,以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设施、优化育人环境为保障,提高学校办学信誉。根据学校经济状况,逐渐改 善师生办公学习条件,建立微机室。保证教室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的完好率,提高使用率,更新更换部分设施设备,逐步达到规定标准和要求,健全管理、使用和维修等制度。重视图书、阅览室等专用室的建设与利用。

六、完成目标的保障

在今后三年中,我校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要得以顺利实施,需要以下几方面提供保障:

(一)更新教育观念。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强化进取意识。进取意识能否强化,凝聚力向心力能否形成,最终关系到学校的发展目标能否如期实现。

(三)增加办学投入。在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的同时,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争取社会各界的援助。努力开源节流,不断提高办学经费的使用效益。

(四)推进依法治校。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综合治理,进一步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做到知法、守法,依法履行职责和规范行为,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健全完善学校各类规章制度,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建立学校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努力营造学校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良好氛围,推动学校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五)强化安全工作,努力打造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严格执行安全教育工作制度。

七、实施规划的组织和评价

(一)组织机构。学校成立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督促检查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反馈信息,有效地促进规划的健康有序实施。

组长:李凤林

成员:尹宝华 李金霞 高桂芬

(二)实施与评价办法。

1、本规划经学校教代会审议通过后执行。

2、报请上级有关领导指导,参与规划实施、指导和评估。

3、建立目标管理考核制。将目标按分解给各部门,由部门负责落实,将目标完成情况与考核挂钩。每年由校长向教代会报告规划实施情况。

4、将规划有关内容向全体学生及家长汇报,每学期听取一次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吸收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实施规划。

外科发展五年规划 篇7

1“十一五”农业机械化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显著优化、政策法规不断健全、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地位作用持续增强的五年, 是“农民自主、政府扶持, 市场主导、社会服务, 共同利用、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得以确立并丰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 全国农机化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努力, 克服困难, 解放思想, 大胆创新, 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各项任务, 成功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由人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青壮年劳力短缺对粮食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持续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及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1) 政策法规建设取得新突破, 农业机械化扶持力度加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 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先后发布实施, 与《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地方相关法规共同构建起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农业部和各地相继制定的配套法规和规章, 基本涵盖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各个领域。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力度不断加大, 农机作业补贴政策实现重大突破, 若干涉及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大建设规划启动实施, 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机试验鉴定、技术推广、安全监理、教育培训、信息宣传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各地陆续出台财政专项、作业补贴、基本建设投资、税费减免、信贷优惠、政策性保险、农机设施农用地管理等一系列扶持措施,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2)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深入实施, 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升。

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逐年大幅增加, 受益范围不断扩大。“十一五”期间, 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51亿元, 带动地方和农民投入超过1 105亿元, 补贴购置农机具1 078万台 (套) , 受益农户达906万户。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 农机装备总量较“十五”末有大幅增长, 提前实现规划目标。2010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9.28亿kW, 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 大功率、多功能、高性能及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增长迅速。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获机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2.9%、33.1%和15.8%, 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年均增长70.5%;大中型拖拉机与小型拖拉机保有量比例从1∶11提高到1∶4.6。经济作物、畜牧水产养殖、林果业及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保有量快速增长,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装备稳步发展。

(3) 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加快推进, 农业生产方式实现新跨越。

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3%, 较“十五”末提高16.4个百分点, 年均提高3.3个百分点, 远高于“十五”期间年均0.7个百分点的增速。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人畜力作业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快速推进。水稻机械种植和收获水平分别达到20.9%和64.5%, 较“十五”末分别提高13.7和31个百分点, 年均提高2.7和6.2个百分点;玉米机收水平达到25.8%, 较“十五”末提高22.7个百分点, 年均提高4.5个百分点, 进入提速发展阶段。马铃薯、油菜、棉花、花生和茶叶等主要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取得突破性进展。畜牧水产养殖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及农产品初加工等机械化全面发展,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极大增强。

(4) 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 新机具新技术应用范围逐年扩大。

农业机械化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力度不断加大, 部分“瓶颈”环节技术与集成问题得到解决。大功率拖拉机研发取得明显进展;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装备基本成熟;油菜收获、甘蔗收获、牧草收获及节水灌溉等作业机具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建设了一批部省级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和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示范县。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育插秧、玉米收获、高效植保、秸秆还田及畜牧水产养殖等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范围显著扩大, 技术集成度逐年提高。设施农业面积大幅度增长。全国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深入开展, 农机操作人员技能不断提高。以公益性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 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为基础, 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及生产企业为支撑的技术推广体系基本建立, 农机鉴定检测、质量投诉监督和标准化等质量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平安农机”顺利开展, 农机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下降, 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5)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 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农机社会化服务呈现出组织形式多样化、服务方式市场化、服务内容专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特征, 服务能力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国拥有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17.2万个, 组织化水平持续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总收入达到3 665亿元, 较“十五”末的2 273亿元增长61.2%, 年均增长10%以上。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 达到2.2万个, 入社人数达43.3万人。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龙头, 农机大户为主体, 农机户为基础, 农机中介组织为纽带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以财政资金为引导, 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 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逐渐形成。订单合同作业、承包租赁服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 农机作业环节从产中向产前、产后扩展。玉米机收、水稻机插等跨区作业蓬勃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已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突出亮点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

(6) 农机工业和流通业快速发展, 农业机械化发展基础更加牢固。

随着国家鼓励政策、资金投入、财税优惠等扶持政策和措施不断加强, 科研开发、生产制造体系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农机工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并保持快速发展态势。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工业年总产值达到2 838.1亿元, 较“十五”末增加162%, 年均增长21.2%。农机工业产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 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产品先进性、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含量和售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的大型农机企业加速成长, 高性能、大功率农机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有所改善, 大中型拖拉机和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产销量持续高速增长。主要农机产品产销量位于世界前列,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农机制造大国。农机流通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连锁经营、专卖店等现代流通方式蓬勃发展, 以民营农机流通企业为主体, 多种经济成分、经营方式、流通渠道、流通业态并存的流通格局初步形成。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 农机出口增势强劲。农机工业和流通业健康快速发展, 为农业机械化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设施装备保障。

“十一五”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实践表明, 推进农业机械化必须把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首要任务, 加快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必须把强化法制建设和优化政策环境作为重要保障,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 强化政府支持, 促进农业机械化规范、高效、持续发展;必须把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作为工作主线, 强化科技支撑和农机农艺融合, 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必须把培育发展主体和创新完善社会化服务机制作为主要抓手, 着力培养以农机手为代表的新型职业农民, 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 不断增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活力。这些宝贵经验对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水平、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农业机械化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1) 面临的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 法律法规政策不断完善,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优化。国家财政支持能力增强, 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日渐成熟,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济基础更加坚实。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 农民渴望有尊严的生活和体面劳动, 农村青壮年劳力短缺矛盾日益突出,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求更加旺盛而迫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农机工业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现代流通体系逐步构建,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主要农作物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瓶颈不断攻克,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技术装备支撑更加有力。

(2) 面临的挑战。

尽管我国农业机械化在“十一五”期间取得长足发展,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整体水平依然不高;与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要求相比尚存诸多差距;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要求还不相适应, 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和技术有效供给整体依然不足, 研发投入少, 基础性与原创性开发能力不强。二是农机装备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 丘陵山区和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滞后, 老旧农机报废更新慢, 不能充分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的要求。三是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紧密, 一些先进适用技术集成推广受到制约。四是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公共服务能力不强。五是农业机械化发展基础设施不配套, 农机作业条件总体较差。六是农机作业服务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有待进一步提升。

综合判断, 我国农业机械化正处在加快发展、结构改善、质量提升、领域拓宽的重要阶段。进入“十二五”,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在新的起点上, 进入了为基本实现机械化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加快提升发展质量, 关键在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农业机械化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全面提升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3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1)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 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以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调整优化农机装备布局结构、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和装备为重点,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 落实完善政策, 促进技术创新, 培育发展主体, 壮大人才队伍, 强化公共服务, 进一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 努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2) 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禀赋、耕作制度和经济条件, 采取相应的技术路线和政策措施, 推进不同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

——重点突破, 科学发展。以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实现重大装备技术突破等为重点, 加大协同攻关和工作力度, 加快实现粮食主产区、大宗农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 带动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发展。

——鼓励创新, 完善机制。创新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 提高农机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快农机工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搭建以企业为核心、科研为基础、示范推广为推动力的科技创新平台, 提高研发能力和制造水平。

——市场主导, 政府扶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引导社会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投入, 继续加大对农业机械购置、使用、维修和农机工业的财政、金融等扶持力度, 调动企业研发生产和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

(3) 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 农机总动力达到10亿kW, 主要农机装备数量稳步增长, 装备结构更加合理, 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作物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 水稻、玉米等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长足发展, 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和现代设施农业取得明显进展, 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协调推进。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明显提升, 农机农艺融合度、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度进一步提高, 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技术广泛应用。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万台死亡率持续下降,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

4 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农业机械化各项工作要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 切实加大宏观引导力度, 持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要更加注重调整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 重点促进大功率、高性能、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发展, 加快老旧、高耗能、高排放、安全不达标农业机械的报废更新;更加注重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机手素质, 加大科技创新与技术培训力度;更加注重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 提升农业机械利用率和经营效益;更加注重推广应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技术, 大力发展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能和环保低碳的农业机械;更加注重创新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机制,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 推进管理机制创新;更加注重构建综合配套的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体系, 切实增强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和针对性, 全方位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主要任务有。

(1) 全面提高农机装备和作业水平。

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 坚持农机装备总量稳步增长与结构优化并举, 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 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要重点提升大功率、高性能、复式作业及适合丘陵山区作业的机械保有量;加快老旧农业机械的更新报废;促进作业机械和拖拉机配套机具的发展, 改善配套比, 提高利用率, 降低单位能耗。在小麦全程机械化基本实现的基础上, 继续集中力量提升水稻育插秧、玉米收获、马铃薯播种和收获、棉花育苗移栽和收获、油菜播种和收获、甘蔗和甜菜收获及主要农作物产后处理等环节机械化水平, 并由耕种收环节机械化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机械化延伸。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 因地制宜加快推进经济作物、畜牧水产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机械化水平。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以生产种类丰富、生产手段改善、生产过程规范、生产供应均衡为目标, 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提高设施农业装备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按照全力普及机耕、大力发展机收、努力突破机插机播的思路, 鼓励企业研发生产和支持农民购置使用经济实惠、轻便耐用的粮食作物和特色作物生产机械, 推动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实现跨越发展。

(2) 努力推动科技创新及技术推广。

建立农机农艺科研单位协作攻关机制, 制定科学合理的机械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 将机械适应性作为科研育种、栽培模式推广的重要指标, 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整合农业机械化科研资源, 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和装备配套水平, 促进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加快普及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生产技术, 有针对性地推广一批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品种和种植模式。加大小型园艺机械研发推广应用力度, 提高蔬菜、水果、茶叶等劳动密集型园艺产业劳动生产率。大力推广精量播种、播种后镇压、化肥深施、高效植保、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清洁环保生产方式, 积极推进农机节能减排, 全面挖掘农业机械化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能潜力,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 不断壮大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

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农业机械化 (农业) 技术学校等教育培训资源, 培育和壮大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加强对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干部职工的培训, 加快知识更新, 提升服务意识, 提高行政能力。广泛开展农业机械化科技、推广、安全监理和试验鉴定等技术人员的交流和培训, 提高技术支撑和保障能力。结合阳光工程等各类农民培训项目, 切实加强农机作业、维修、经营等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农机操作使用等技能培训和科普宣传, 提高农民对先进农业机械及技术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水平。创新教育培训内容, 优化师资队伍, 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教育培训制度, 构建长效机制。

(4) 加快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

将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作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主体, 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力度, 强化技术指导, 进一步增强社会化服务能力。把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 带动高性能机械、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创建品牌, 支持引导开展跨区作业等产前、产中、产后农机社会化服务, 发挥农业生产主力军作用。大力发展农机维修业, 规范农机维修点发展, 支持企业与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联合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维修技术。

(5) 深入推进安全发展。

全面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以提高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检验率和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为重点, 以创建“平安农机”为载体, 完善配套规章制度, 推进农机安全保险、免费安全检验、机具报废更新。增强关键生产环节、重点机具和重要农时生产的安全监管能力, 依托“金农工程”, 加快推进农机安全监理信息化。加强农业机械使用安全教育, 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农机安全标准执行检查, 加大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 预防和减少农机安全事故发生, 保障人身财产安全。加强农机安全监理队伍建设, 满足农机安全执法服务工作需求。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机安全互助和保险补贴。完善农机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组织开展在用特定农机产品质量调查与重点检查、公布调查结果, 引导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6) 大力促进农机工业和流通业发展。

以提升技术装备有效供给能力为重点, 促进农机工业和流通业发展。密切部门配合, 推动落实扶持农机工业和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提升农机工业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推动优化农机工业产业结构, 形成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相配套的产业体系。引导调整农机产品结构, 鼓励开发生产高效、节能环保、多功能、经济型农机装备。鼓励支持优化农机市场布局, 培育一批辐射面广、服务质量好的大型农机流通企业、品牌农机店和区域性农机市场。督促指导生产企业落实农机产品“三包”制度, 提高售后服务质量。

5 区域发展重点

按照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突出重点的要求, 围绕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 协调推进不同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

(1) 东北地区。

强力推进水稻、玉米、马铃薯、大豆等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着力提高水稻机插、玉米机收及深松整地机械化水平, 重点发展大功率、高性能农业机械, 提高大型农业机械使用效率。努力提高甜菜收获机械化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 大力推进蔬菜瓜果等园艺作物生产机械化, 以及生猪、奶牛、肉牛等家畜养殖机械化。大力发展草原畜牧业生产和农作物秸秆收贮加工机械化。积极发展农用航空, 大幅度提高飞防灭蝗能力。

(2) 华北平原地区。

重点巩固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成果, 推进应用小麦抗旱节水机械设备和技术, 进一步改善装备结构, 提高作业效益。强力提升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 率先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大花生收获机械化示范和推广力度, 扩大花生机械收获面积。加快研发推广棉花育苗移栽机械, 探索棉花机械收获有效途径。全面发展设施农业, 积极推进蔬菜瓜果生产机械化和生猪、奶牛、蛋鸡等家畜养殖机械化。提高草原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稳步发展农用航空, 提高飞防灭蝗能力。

(3) 长江中下游地区。

重点普及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建立油菜生产农机农艺协调发展机制, 积极发展油菜种植和收获机械化, 加大直播机械和联合收获机械推广力度, 推动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大棉花育苗移栽机械研发推广力度。提高设施农业装备水平, 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与畜禽水产养殖机械化, 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园艺作物育苗、种植、采摘机械, 提高园艺作物机械化水平。积极研发、推广新型植保机械和小型秸秆收贮加工机械, 降低劳动强度增强应用效果。稳步发展农用航空, 提高飞防灭蝗能力。

(4) 南方低缓丘陵区。

重点发展水稻、油菜生产机械化, 努力提高水稻、油菜栽植与收获机械化水平。加快突破甘蔗收获机械化“瓶颈”制约, 提升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因地制宜发展茶叶、林果等经济作物及生猪养殖机械化, 推广应用小型秸秆收贮加工机械, 积极发展设施农业。

(5) 西南丘陵山区。

强力推进丘陵山区主要粮油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 重点推广轻便、耐用、低耗的中小型耕种收机械和植保机械。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生产机械化, 推广小型秸秆收贮加工机械。加大灌排设备更新改造力度。加快藏区特色作物生产机械化进程, 努力改善农牧民生产条件。

(6) 黄土高原及西北地区。

加快发展玉米、马铃薯、棉花等作物生产机械化, 重点发展大功率、高性能农业机械, 大幅提高棉花采摘机械化水平和农用航空服务能力。加大抗旱节水机械设备推广应用力度。大力推进苹果、梨等林果业生产机械化。提高鲜活农产品贮藏装备保障水平。努力提高苜蓿等草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生产水平。积极推进新疆和藏区农牧业机械化实现更大发展。

对于地形地貌有交叉的地区, 要因地制宜加快提升水稻、玉米、马铃薯、油菜、甘蔗等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 立足当地实际, 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生产、畜禽水产养殖等机械化。

6 主要工程和重大专项

(1) 主要工程。

——保护性耕作工程。根据《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 (2009—2015年) 》, 支持511个项目县 (场) 完成保护性耕作工程示范区建设任务。到“十二五”期末, 建成600个高标准、高效益保护性耕作工程示范区133.3万hm2 (2 000万亩) 。通过项目建设与辐射带动, 新增保护性耕作面积约1 133万hm2 (1.7亿亩) , 占我国北方15个相关省 (自治区、直辖市) 及苏北、皖北地区总耕地面积的17%。

——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依托《全国新增1 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 (2009—2020年) 》, 在24个省份的800个粮食大县 (场) 实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安全监理等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推动开展农机试验鉴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安全监理、农机维修、教育培训等公共服务条件建设, 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改善农业航空站和农航作业起降点基础设施条件。大力支持大型复式和高性能农机具发展, 支持适宜地区示范推广中小型先进适用农机具, 适当支持适宜地区购置国内尚不能批量制造的大功率拖拉机、大型喷灌机等农业机械。在规划、用地、投入等方面积极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机具停放场 (库、棚) , 改善农机存放和保养条件。

——农业机械化生产服务管理信息工程。依托全国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 开展农业机械化生产管理信息化示范, 加强农机作业管理, 提高作业水平和安全水平, 推进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利用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及时发布机械和市场分析、形势预测、政策动向、农机质量保障等信息。继续开展农机服务电话和手机短信服务, 免费为机手提供天气、供求、价格、交通等信息, 增强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针对性, 促进农业机械有序流动。

(2) 重大专项。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继续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 科学合理确定补贴资金规模。统筹兼顾, 全面促进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关键薄弱环节及经济落后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公开公平公正确定补贴对象, 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服务组织以及农机大户、种养大户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创新完善补贴运行机制, 加强监管检查, 促进补贴政策规范有效持续实施。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与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农机装备结构布局优化等工作紧密结合, 切实发挥补贴政策宏观调控作用。

——农业机械化重大技术试验示范推广补助。继续增加财政专项投入, 以各级农业机械化示范区 (基地) 为主要对象, 以农机装备结构布局优化为主要目标, 支持开展水稻育插秧, 玉米、甘蔗、花生收获机械化, 以及棉花、油菜、马铃薯播种和收获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在适宜地区实施深松整地、秸秆还田、水稻育插秧等农机作业补贴试点。鼓励地方对当地关键薄弱环节的农业机械化技术给予作业补贴。继续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和试验示范, 推广应用秸秆综合利用等节能环保型农业机械化技术。积极促进畜禽水产养殖机械化、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粮食仓储技术及设施农业的示范推广。鼓励支持土地经营规模较高地区大规模应用农用航空技术, 提高飞防灭蝗效率。推动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的创新和试验示范。

——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专项。加大农业机械化关键技术创新投入, 促进基础理论研究和产品应用开发相结合, 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 集中力量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新型农机产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 以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推紧密结合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 探索完善多方协作、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机制。

——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建设专项。结合有关农民培训项目, 培养农业机械操作能手、维修能手和经营能手。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 培养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完善教育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体系, 开展相关基地建设。加强农业机械化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7 保障措施

(1) 完善扶持政策。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提出的财政、税费、金融、保险、用地、基本建设等各项扶持政策。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进一步规范操作, 严格管理, 提高效率。积极开展农机作业补贴, 进一步扩大农机作业补贴规模和范围, 大幅度提高深松整地、育插秧、秸秆还田、节水灌溉、高效植保等增产效果显著、生态效益突出的机械化技术应用面积。建立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制度, 制定农机以旧换新办法。积极推动开展农机保险业务, 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参保农机给予保费补贴。结合当地实际, 创新完善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 加大扶持力度, 努力健全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体系。

(2) 改善基础设施。

支持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 将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机耕道路、排灌及抗旱设施等建设内容纳入相应规划。继续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 加大对农机安全监理、鉴定推广等公益性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机停放场 (库、棚) 。实施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 落实年度建设投资。落实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 将设施农业发展和农机具存放场所建设用地按农用地管理。制定农业机械维修质量标准, 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农业机械维修服务网络, 积极发挥生产企业作用, 建立高性能农机具维修站点和区域骨干维修网点。加强农业机械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开发基地建设, 鼓励培训机构更新教学机具与仪器, 为农业机械化人才教育培训创造条件。支持现代农业机械产品物流体系建设。

(3) 提升服务能力。

以满足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需求为根本目标, 以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质量监督、教育培训、安全监理和信息宣传等五个体系为主要内容, 努力打造依法规范、综合配套、机制灵活、便捷高效、保障有力的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运行机制, 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到户率和普及率。改进部、省级农机鉴定机构检测手段, 拓展检测领域, 保证鉴定的科学性、权威性。健全以县级机构为主体的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体系。改善农机安全执法手段, 提高安全监理服务能力。支持培训机构分层次、多渠道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完善农业机械化信息搜集、整理、发布制度, 推动形成以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为龙头, 省级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为纽带, 横向相连、纵向贯通、综合性强的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体系。

(4) 推进依法行政

深入宣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不断提高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普法教育, 开展法制宣传培训, 增强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干部职工的法治意识, 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强化依法行政的主动性、自觉性。加强配套法规、规章制度建设, 完善配套的部门规章, 把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具体化, 增强可操作性。各地依据法律法规和本地实际, 制定完善地方性农业机械化法规规章。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严格执法, 文明执法, 坚决打击违反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的各种行为, 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切实维护农民和农机企业的合法权益。

(5) 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要求, 各级地方政府要把发展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建立工作责任制, 结合本地情况, 将农业机械化发展纳入各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建设规划, 明确发展目标, 加强组织协调和相关机构队伍建设, 充实工作力量, 改善工作条件, 保障工作经费, 切实解决农机科研、生产、流通、推广应用、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扎实推进本地区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职能, 做好技术推广、生产组织、安全监理等工作, 抓紧修订完善农业机械化统计指标体系。积极协调发展改革、财政、科技、工业、水利、商务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 通力合作, 共同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充分发挥有关行业协会的协调、服务、维权、自律的作用。要加强农业机械化信息宣传, 积极营造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利环境。

外科发展五年规划 篇8

关键词: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思考

过去五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文体教育局的无微关心和实质指导下,我校科学地制定了《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并认真贯彻执行,在引领学校发展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实际,谈几点体会和设想。

一、上一轮学校发展规划的几点体会

1.规划真的很重要

学校发展规划,简称SDP(School Development Planning),20世纪80年代初发源于英国,由一些学校和地方教育当局提出。20世纪90年代,英国科学和教育部颁发了《学校发展规划实践指南》,呼吁全国中小学推广这一方法,从而使SDP项目在英国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学校管理改革项目。随后,美国等发达国家也开始推广这一项目,产生了持续的国际性影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也积极推荐“学校发展规划”这个项目,旨在通过校本管理、社区参与以及提高学校的自制能力,来提高各国中小学的综合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现在,学校发展规划已成为国际教育界的研究热点,成为中小学学校管理领域普遍为人们所采用的一种管理工具。很多实践证明,规划对于促进学校的发展、提高学校的效能等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我们觉得,学校发展规划真的很重要。

2.效果真的很明显

就个人的感受而言,首先,规划改变了我自己的思维方式,使自己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从发展的角度看教育。这一方面是由于主管部门的有效督导,另一方面是由于学校自我认识的提升和内部发展的需要。其次,规划帮助我更加全面地了解和管理学校。五年前,为了制定好学校的五年发展规划,我通过观察、了解、访谈、问卷等方法,对学校的办学环境、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课程开发和学生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看清了学校发展的优势和劣势。针对校园面积和办学规模比较小的特点、管理不够规范和粗犷的问题、教师专业水平整体不高的弱点、课程内容比较单一的不足和培养效果不够突出的情况,提出建设“精品学校”的办学目标。在领导们、专家们的悉心指导下,学校集体的努力下,通过阶段目标、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分解,逐年有计划地落实措施和效果反馈,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升,五年后在办学环境的优化、师生的发展、课程的丰富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方面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就全镇来说,通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校长们的规划意识都得到了大大地增强,校际的差异也在不断缩小,每所学校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全镇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在整体提升。

因此说,学校的发展规划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3.校长真的要领头

无疑,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一定是要集老师、专家、领导、家长、社会、学生等智慧于一身,但是对于普通学校来说,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校长。这是由于:一是大家的潜意识里制定规划的主角还是校长,普通老师甚至有些行政参与规划的意识还不是很强;二是普通老师主要忙于上课、带班,对他们来说能做好这些本职工作就满足了,时间和精力也有限,所以,参与的热情也并不一定高;三是普通教师的角色决定了其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有限,比较难起到主要的作用。所以制定规划期间,校长一定要发挥核心作用,一定要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其中,尤其是要重点思考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思想或者核心教育价值观、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等重点要素,发挥引领的作用。

二、新一轮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的几点思考

如果说在上一轮的发展规划中自己主要做了校本性和针对性的工作的话,这一轮我计划在发展性和创造性方面下功夫,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此来推动学校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1.传承教育理念,培育和践行学校核心教育价值观

当前,我校要进一步持续地有特色的发展,一方面要有传承“以人为本”即“尊重人”“发展人”和“完善人”的教育理念。同时,结合学校的办学思想、时代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要培育和践行“诚信”这一核心教育价值观,以“诚信”这一具体的有特色的内容去尊重人、发展人和发展人,形成个性鲜明的同乐人的组织精神文化。

2.丰富“五精”内涵,大胆改革、创新,打造区域内优质学校

上一轮五年发展规划,学校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办“精品学校”的具体目标,着重进行了“校园精致”“管理精细”“教师精干”“课程精彩”和“学生精灵”五项工程的建设。这“五精”基本涵盖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学校要把“精品”意识传承下来,以巩固前一阶段的办学成果。

新一轮的五年发展规划要在传承、巩固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使之继续发展和提升,逐渐形成“精进”的同乐精神。同时要用“诚信”这一核心教育价值观来丰富“五精”建设的内容,用它来统领新校舍的校园(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文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创新,赋予“精品学校”新的内涵。通过具体的发展措施,经过五年的努力,让同乐的校园看得到“诚信”的影子,同乐的教师流露出“诚信”的品质,同乐的管理体现出“诚信”的思想,同乐的课程闻得到“诚信”气息,同乐的学子蕴含着“诚信”性格,让“诚信”教育成为同乐小学的特色。并以点带面,发挥辐射作用,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把学校打造成区域内有影响力的优质学校!

参考文献:

上一篇:乡镇安全生产资料下一篇:社会服务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