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集三五年发展规划

2024-06-22

岳集三五年发展规划(共3篇)

岳集三五年发展规划 篇1

岳集中心学校教育五年发展规划

濉溪县岳集中心学校位于濉溪县铁佛镇西南部,始建于1959年。学校所辖初中X所,九年一贯制学校X所(含民办X所),完小XX所。为进一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现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精神,结合学校区域教育发展实际,特制定岳集中心学校 “三—五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教育“三个面向”,以“发展、管理、改革”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质量活校”的办学理念。围绕“坚持科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彰显教育特色,实现跨越发展” 的工作思路,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创办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教育要求的新型农村示范学校。

二、基本原则

注重内涵、科学操作、彰显特色、体现人本、稳妥持续、分段实施。

三、目标定位

1、办学思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办人民满意教育。

2、办学目标:创建一流的领导班子、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营造一流的教育环境、争创一流的教育质量,打造乡镇一流学校。

3、办学理念:以德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质量活校

4、办学宗旨:让每一位学生实现心中的愿望、让每位教师成就理想中的事业。

5、办学思路:抓德育工作,创“文明校园”;抓教学工作,创“人文校园”;抓课题实验,创“特色校园”;抓读书教育,创“书香校园”;抓学校管理,创“和谐校园”;抓信息技术,创“数字校园”;抓安全教育,创“平安校园”。

6、校训:今日我为岳中争光,明日岳中以我为荣

7、校风:尚德、博学、励志、笃行

8、教风:悉心任教、诲人不倦、徳学兼行

9、学风:勤奋好学、切问多思、力行守纪

四、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确立强烈的服务意识,树立现代办学理念,以发展为主旋律,以质量为生命线,以创新为推动力,坚持以强化管理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坚持优化办学条件和内涵提升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形成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和学校特色,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教育条件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使办学理念、素质教育的成果、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水平和办学水平等方面彰显特色,促进学区内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到2016年把我校建设成濉溪县农村初中先进学校。

(二)阶段目标

2011-2012年度:(1)加快教学设施的基本建设步伐:重点做好以下建设工程:①综合楼项目的破土动工并投入使用、男生宿舍楼投入使用。②XX学校、XX小学、XX小学等新建教学楼投入使用,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完成辅助工程。③落实中心幼儿园、XX小学教学楼的项目建设计划。(2)规范常规管理,夯实小学基础,稳步提升初中教育质量。(3)逐步深化人事体制改革与分配体制改革。推进校长负责制、部门领导负责制、在中心中学和中心小学推行教职工聘任制,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4)继续加强学区内已建的五所留守儿童之家的管养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留守儿童活动,完成学区内的XX初中、XX小学、XX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新建项目。

2012-2013年度:(1)进一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争取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的启动,进一步改善教师住宿条件;争取梁庄小学教学楼项目的尽快落实;利用闲臵校舍资源扩大XX幼儿园、XX幼儿园、XX幼儿园规模,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园行为;提高设施的规格标准,实施中心中学、中心小学标准化建设规划。(2)稳步实施教育信息化软件建设。加强农远网、计算机的学习培训,保证信息软件类资源的维修和利用的质量,创建学校网站,提供学区教育管理学习、经验交流推广的平台,实施学校信息化管理。(3)加强常规管理评估,致力提高教育质量。充分发挥中心中学和中心小学区域示范作用,名师引领,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有成效。(4)加大师资协调力度,力保学区内师资均衡化。

2013-2014年度:(1)与有关部门协调,积极争取土地,完成中心中学校园扩建。(2)实施XX校、XX小学寄宿制的基本设施建设计划,确保学区生源不辍学流失。(3)加强学前教育的指导,进一步扩大办园规模,实现一村办一所幼儿园(班)的目标,且办园(班)行为规范。(4)加强师德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专业化队伍,激发学校发展活力,真正体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彰显学校特色。(5)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力争三年内“保八争五”的目标得以实现。

2014-2015年度:(1)优化办学条件,积极筹集资金,做好中心校教学楼新建项目、厕所改建项目的建设。(2)落实校园绿色、健康建设规划,设臵景点、建设校园文化走廊、点缀草木花香,彰显学校蓬勃向上的生机,体现校园绿色生态、人文赏观的文化底蕴。(3)加大力度,办好学区内小学寄宿制试点工作。

2015-2016年度:(1)稳妥实施岳集学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建立全部撤并教学点、两个以上行政村组建一所完小的办学格局,合理发展寄宿制学校。(2)实施中心学校操场改造,包括篮球场、足球场、塑胶跑道建设,扩大学生活动与技能培训基础设施的规模,提高其设施的规格标准。(3)进一步扩大中小学校园绿化面积,彰显绿色校园特色。(4)鼓励学科冒尖,加强特长培养,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新型农村的品牌学校。

(三)、具体目标

1、办学规模

巩固“普九”成果,提高“两基”水平,小学入学率达96%,初中毕业率达100%,升学率达85%,辍学率控制在5%以内。办学规模适度扩大,初中达

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1800人左右。加强学前教育指导与规范,学前一年入园率达99%,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0%以上。

2、学校管理

建立“以德兴教、以法治校、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体系,树立科学发展观,逐步推进校长负责制、部门领导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绩效考核制、结构工资制,改革评价制度,完善奖惩制度,建立激励机制,落实各项措施。建立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加强民主管理,以制度促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完善家长委员会。

3、校园设施

合理规划校园布局,建立绿色校园;提高基础设施的规格标准,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规划;建立校园信息网络,实施学校信息化管理。

4、师资建设

加强师德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专业化队伍。教师本科学历达90%以上,能独立操作、使用电脑和制作课件,能基本运用网络实施教学。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全校培养出2名市级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20名县级骨干教师,50名校级教学骨干。

5、教育科研

全面实施“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的发展战略,全面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完成现有课题的结题工作,继续向市、县教育科研部门申报课题,组织教师参与课题研究;集编各科教育、教学、科研论文集,发挥教科室的教学引领作用。

6、办学效益

创建“濉溪县平安学校”“濉溪县文明学校”、“濉溪县示范学校”。加强英语、音乐、体育、艺术和计算机教学,加强特长培养,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新型农村的品牌学校。

五、实施策略

努力实现学校“三——五年”发展规划,是社会进步、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全体师生的共同心愿与一致目标。全体教职工要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的态度,提高认识,凝心聚力,谏言献策,努力实现“三——五年”发展规划的各项任务,通过五年努力,将我校办成具有一定内涵与鲜明办学特色的学校。

(一)坚持以素质教育为灵魂,不断推进德育工作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要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公民道德教育为基础,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基本道德规范和良好行为习惯。进一步抓好诚信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坚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质量为核心,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质量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课程改革的根本要义之一,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中心所在。我们必须继续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重视体育教育、艺术教育、审美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会学习、会操作、会创造的能力,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努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三)坚持以强化管理为中心,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我们要牢固确立管理出效益的意识,切实加强常规管理,突出重点,抓出实效,彰显特色。积极推进学校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的创新,提高办学效益。

管理机制的创新是学校快速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学校管理文化的宝贵财富,为实现发展目标,必须对现有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继续完善中小学校长、各处室工作责任负责制,搞好文明处室、文明班(组)文明个人的评比工作。力争把我校中小学的“有效教研组”推向全县乃至全市。

(四)坚持以人为根本,不断推进队伍建设

提高素质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任务。人才是立教之基、强教之本,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教育发展的快慢都取决于人才素质。我们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努力为教育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加大校园教育文化建设,注重文化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要把握当地经济发展的脉搏,以精神文明建设和特色德育建设为主导,办好校园文化展报,办好学校网站,办好学校广播站。体现文化管理的光辉、体现学校的气质、丰富学校的内涵。实现管理者与职工的和谐,教师与教师的和谐,教师与学生的和谐,让整个校园成为洋溢文化气息的倾心校园,成为充满智慧灵光的和谐校园。

总之,学校在县教育局、镇政府的领导下,面对机遇与挑战,以强烈的时代意识、责任意识、优质服务意识、改革创新意识,凝心聚力,励精图治,迎难而上,强化内部管理,坚持优化办学条件和内涵提升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形成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和学校特色,加强教育网络建设,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教育条件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促进学区内各校均衡发展,努力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促进我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办人民满意学校。到2016年把我校建设成濉溪县一流乡镇名校。

岳集三五年发展规划 篇2

1 0月2 6日至2 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主要议题将是制定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十三五”之所以意义特殊,是因为到“十三五”末的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五中全会就将为“全面小康”绘制路线图。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在即将完成的“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位,进出口贸易总量从世界第二位上升到第一位,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在2014年首次达到世界第一位,对外直接投资也由2010年的688.1亿美元增加至2014年的1231.2亿美元,达到世界第三位。而预计到“十三五”末,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进出口贸易和资金双向流动规模在全球的比重也将进一步上升,通过开放型经济走向全球经济的中心大国,既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所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都将与“开放”紧密相连,全球的资源都会被“请进来”到中国参与配置,而中国也将“走出去”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十三五”,将是中国第一次站在世界地图前制定五年规划。

“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

“站在世界地图前制定五年规划”,集中体现在“一带一路”进入“十三五”规划。这一战略构想将树立“十三五”规划中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东南沿海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一步扩大开放,我国的对外开放以“引进来”为主。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已经步入“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阶段。有人预计,未来10年,我国新增对外直接投资将达到1.5万亿美元左右。这要求中国更自觉地梳理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规划对接,在“一带一路”的规划中至关重要。这也是中国的五年计划第一次要和沿线国家展开互动。这就要求中国经济从各个层面上都会涉及与“一带一路”有关各国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是大国的大事业。

作为全球第一工业大国,“中国制造”是中国经济的基石,也是中国建立创新驱动型国家并“走出去”的根本。“十三五”期间,将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第一个五年,对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升级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制造2025》着眼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战略,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当前,中国出口结构中,高技术产品占28.2%,中高端产品则超过60%。在全球全部5313种商品(按全球统一的海关编码计算)中,中国有超过1600种产量占全球第一,超过第2-5名国家的总和。而在解决了“量”的问题之后,中国制造还面临“质”的考验——这个“质”就是创造新的需求并使之引领全球市场的能力。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布局,“十三五”期间,中国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中国制造”将实现从制造引领到创新引领、从供应链战略到价值链战略、从全球销售到全球经营的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还需要完成从产品“走出去”深化到服务“走出去”,而遍布全球的自贸区网络就是为这种深化搭建的一座座桥梁。自贸区战略也将成为我国用全球化视野谋划国际经济合作新方略的重要形式。“十三五”期间,我国自贸区战略将在广度上不断扩展,双边、多边、区域开放合作将全面展开。我国将在已与22个国家签订的14个自贸协定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推进中日韩、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中国—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中国—以色列、中国—斯里兰卡、中国—马尔代夫等自贸协定谈判和建设进程,稳步推进亚太自贸区(FTAAP)建设,适时启动与英国、欧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等其他经贸伙伴的自贸协定谈判。在深度上,中国将不断深化开放与合作的水平,建设高标准自贸区,实现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并将积极探讨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竞争政策等“21世纪经贸议题”,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型。

联通全球的自贸区网络,还将在“十三五”期间为中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带来巨大的机遇。当前,世界各国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发展中经济体工业化进程加快,对技术装备的需求强劲;发达经济体的基础设施面临更新改造,投资需求不断增大。从各自比较优势看,发达国家掌握关键技术,但成套装备和产品价格较高;发展中国家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但产业较为低端;中国拥有中端装备产能,综合配套和工程建设能力强,但产业亟需转型升级。因此,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可以有效对接各方供给需求,推动全球产业链高中低端深度融合。国际产能合作,就是要推动我国外贸从“大进大出”转向“优进优出”,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重塑有利于发挥各国比较优势、更加均衡和普惠的全球产业链,从而凝聚未来5年全球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动力,也将使中国迈上从“产品出口国”到“资本出口国”的新台阶。

迈上“资本出口国”的新台阶

成为“资本出口国”的中国,将迎来从工业经济飞跃到金融飞跃的新机遇。“十二五”期间,我国金融业取得长足发展,金融机构综合实力显著提高,抗风险能力大幅上升,金融业附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由2010末的5%增加到2015年(第2季度)的9%。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由2010末的5%增加到2015年(第2季度)的12%。一系列重大金融改革措施陆续推出,如存款保证金制度,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汇率改革,允许民营资本组建商业银行等。与国内金融业改革相呼应,我国金融业国际化的进程也大大提升。随着“走出去”国家战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内金融机构开始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截止目前,中资银行已在海外设立上千家分支机构。在更好为中资企业、个人提供海外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增强了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化视野。目前,人民币已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四大国际支付货币。人民币有望近期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篮子,并成为唯一一个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据估算,如果人民币成为SDR篮子货币,全球国际储备将会将1万亿美元转换为人民币,这将极大提高人民币资产吸引力,进而支撑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国还会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建设。亚投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成立,充分显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为改革国际金融秩序所做出的努力。“十三五”期间,上述金融机构将陆续投入正式运营,必将为中国和全球金融开创新局面。

缔造美丽中国

全方位的开放将带来全方面的新福祉,而这种新福祉的集中体现就是生态化的人居环境。环境是全球系统,环保就需要全球视野的努力,中国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超越了片面强调碳元素的“气候变化”思路,具有“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发展”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等多个方面,蕴含的道理是:人类活动既包括生产,也包括消费,涉及多种自然资源、多个环节层面,需要在把握各个环节基础上追求人与自然关系的整体、动态和谐。从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到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再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已经基本明确。“十三五”期间,中国将通过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形成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从而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制度保障,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形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赢之路,缔造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诗意栖居的“美丽中国”。

1.5万亿美元

岳集三五年发展规划 篇3

绿色转型培育新的增长极,促进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多年的高速增长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经济进一步的发展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十三五”必须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升级。“十二五”期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幅度从2011年的2%稳步提高到2015年的5.6%。通过提升“十三五”期间资源能源在经济系统的利用效率,不仅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回应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的关切,还能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把绿色产业培育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加快传统的产业改造提升,止住经济的出血点,降低资源的漏损率。针对当前一段时期工业产值增速下降、企业效益下滑的状况,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为抓手,加强“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高碳排放”企业的绿色升级改造,特别是淘汰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煤炭等行业的低端和过剩产能,有效控制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推进企业的关停并转,鼓励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提升资源能源的集约化管理和利用。

二是强化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减少单位产出的物质消耗,提高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推动把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增长模式转变为物质闭环流动的可持续发展系统;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提高电动车产业化水平,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实现碳排放的主动有效控制。

三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为新的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动力。节能环保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节能环保产业不仅能为其他产业绿色发展提供装备、产品和服务等,而且自身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是我国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和产业生力军。

绿色消费策应供给侧改革,拉动经济增长

绿色消费,是指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崇尚勤俭节约,减少损失浪费,选择高效、环保的产品和服务,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十二五”绿色消费成效显著。2015年中国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3.0亿吨标准煤,比2010年增长19.2%,5年平均增速为3.6%。与2005~2010年相比,分别下降18.8%和3.1%;少增6.8亿吨标准煤,相当于10个北京市2014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其中,被视为环境污染重要来源之一的煤炭的消费量在2015年实现首次下降,比2014年下降3.7%;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稳步上升,从2011年的13.0%提高到2015年的17.9%。大力发展绿色消费,不仅顺应国内消费升级的趋势,不断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通过总需求管理,适度扩大需求总量,积极调整改革需求结构,促进供给需求有效对接,策应供给侧改革,形成对经济发展稳定而持久的内需支撑。

推广绿色消费产品。继续推广高效节能电机、节能环保汽车、高效照明产品等节能产品,到2020年,能效标识2级以上的空调、冰箱、热水器等节能家电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鼓励选购节水龙头、节水马桶、节水洗衣机等节水产品;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公共机构利用内部停车场资源规划建设的电动汽车专用停车位比例不低于10%,引进社會资本利用既有停车位参与充电桩建设和提供新能源汽车应用服务,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在公共机构配备更新公务用车总量中的广泛应用。

扩大绿色消费市场。加快建立绿色产品专门的流通渠道,鼓励建立绿色批发市场、绿色商场、节能超市、节水超市、慈善超市等绿色流通主体,推动市场、商场、超市、旅游商品专卖店等流通企业在显著位置开设绿色产品销售专区,拓展绿色产品农村消费市场。

增加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引导和支持企业利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加大对绿色产品研发、设计和制造的投入,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资源环境效益。大力推广利用“互联网+”促进绿色消费,推动电子商务企业直销或与实体企业合作经营绿色产品和服务,鼓励利用网络销售绿色产品,推动开展二手产品在线交易,满足不同主体多样化的绿色消费需求。

绿色外贸打造出口新优势,跨越贸易壁垒

中国在2010年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但近年来,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以环境保护为幌子,对我国设置绿色贸易壁垒、限制我国出口的现象屡屡出现。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2015年货物净出口(出口减进口)36770亿元,占GDP的5.4%。发展绿色外贸,推动符合较高环境保护标准的产品出口,不仅顺应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遵循国际贸易的规则和目标,而且能够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遏制进出口下滑势头,把出口重塑为我国经济增长引擎。

加强出口企业环保达标审核,推动国内环境标准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开展相关国际绿色产品认证。加强出口企业环保监管,促使企业严格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环境标准和技术法规体系,与国际标准衔接。推动出口产品进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环境标志认证,满足有关国家和消费者在市场准入、标准标志上的要求,打开其贸易保护的篱笆,攻克绿色壁垒。

优化外贸结构,提升绿色产品占比。调整出口退税率结构,提高绿色出口产品的退税率,减少出口审批和退税程序。加大对绿色产品出口的金融支持力度,优先增加绿色出口的信用保险规模,特别是以高铁为代表的、具有显著绿色环境效益的成套技术装备的出口融资。

“十三五”这五年,在供给侧改革的主线下,贯穿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经济、环境、社会共赢发展,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在绿色消费、绿色出口等需求侧精准施策,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力——绿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绿色消费和绿色外贸继续成为我国经济的增长引擎,从而不仅拉动我国经济走出下行压力的雾霾,迈向中高端,而且促进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上一篇:婉约唯美的古风句子下一篇:鲁迅药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