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理能力生存能力作文

2024-11-13

自理能力生存能力作文(共15篇)

自理能力生存能力作文 篇1

没有自理能力就没有生存能力小学作文

在我的生活里,我只注重学习和much,对于自理问题我并不是很关心。因为到了宾馆,只需要钱;要想成绩好,只需要学习,但在这些问题的背后都离不开自理。自从读了《鲁滨孙漂流记》之后,我才慢慢地懂得了:生活离不开自理。

这本书主要写了:鲁滨孙是一个非常爱航海的小伙子,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航海生活也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生活。在一次航海中,鲁滨孙和他的`同伴遇到了危险,只有鲁滨孙幸存了下来,别的人都被夺去了生命。鲁滨孙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逃到一座荒岛上。就是在这手无寸铁的情况下,鲁滨孙就是靠着坚强地自理能力生存了下来,他在这片荒岛上打鸟、种庄稼、养动物。后事在荒岛上认识了一叫星期五的野人,一步一步地从黑暗走向光明,最终获得了救援。

和鲁滨孙相比,我过着神仙般的生活,如果让我去那片孤岛上,我可能早就饿得骨瘦如柴了,而鲁滨孙却靠着自己一双勤劳的手,生存了下来,真让人佩服!我以后要学会自理,不再做家里的“小公主”,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没有自理能力就没有生存能力。

自理能力生存能力作文 篇2

我经常在幼儿离园的时候,听见有幼儿向家长要求买这买那,小到零食,大到高价玩具,满足不了就开始哭闹了。家长呢,有碍于面子直接妥协的;也有不讲情由,拉着就走的;更有甚者,被孩子闹得不耐烦了揍孩子的;难得遇到几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耐心地给孩子解释、说教的。

工作中,曾遇到家长碰到这类问题,对孩子的哭闹实在是没辙了,请求老师帮助的。就我个人的看法,纠正幼儿的这种行为,提高幼儿合理购物的能力,既需要老师参与,让孩子学会合理购物、学会理财,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带孩子去实践、体验生活。

对孩子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购物”这一能力也不例外。在幼儿园教学中,我是分三个阶段进行的:

第一阶段:学习数数、认识货币,了解和爱护人民币。

会数数是幼儿学会理财的第一步。对幼儿而言,学会购物最基本、最实用的就是要认识人民币上的数字和元、角单位。其次,我们要告诉幼儿,人民币是我们国家唯一的合法货币,它是国家政权的象征。人民币是可以不停地循环使用的,所以我们要保持好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等。

第二阶段:学会简单的货币运算,用区域游戏吸引孩子参与活动。

会简单的运算是幼儿学会购物的关键,而有效的区域活动,也能很好地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利用这一教育契机,我在班级上设置了区域《娃娃超市》的活动区,每隔两周就会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现场模拟“购物”的同时,加强幼儿简单的货币运算。

第三阶段:学会合理地分配货币,自主购物,端正幼儿的消费理念。

在幼儿的心中,去买东西是他们最开心的事情。他们渴望自己能成为“大人”,想做一些爸爸、妈妈那样的“大人”们能做的事情。在他们的眼中,能读出他们很羡慕“大人”们,因为他们能自如地运用钱币购物。然而幼儿对于钱币的价值、它与物品之间的联系却是模糊不清的。

幼儿对货币的了解现在还仅仅局限于它是可以买东西的。于是,每次“购物”时,我都给每位幼儿规定了消费的限额;另外,在游戏中,我还适时教给幼儿一些观念,比如助人、节俭、不贪婪、不随便叫别人买这买那等。使幼儿既学会合理购物,又端正了孩子的消费理念,学会理财。

陶行知先生就曾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对幼儿来说,幼儿园就是小社会,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学到的本领,需要成人带领他们到现实社会中去实践、去运用,才会得以融会贯通,形成自身的无法丢失的能力。这就需要家长们的配合了。

第一点:家长应为孩子的实践活动提供条件。

一个人不论是何种能力,都离不开多想、多做的实践过程。因此,家长应带着孩子一起参与生活实践,体验生活,更好地诠释“生活即教育”。

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虽然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挑战,但这也是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一种好途径。家长要认真对待孩子每参加任何一项实践活动,支持和鼓励幼儿多想、多做。

比如:买菜时,带上孩子一起挑选;超市购物时,带上孩子一起合理规划;给孩子10元、20元,让孩子自主采购……

第二点:家长应该大胆放手,让幼儿勇于尝试。

孩子们终于有机会做了一回“购物”小主人。家长在每次实践前,都给孩子提出几条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你今天想买什么?”“你想怎么做?”“剩下的钱,还能买什么?”“你今天购物开心吗?为什么?”

让孩子大胆实践,是为了诱发出孩子那充满灵性的创造活力;让幼儿带着待解决得问题去实践,是为了让孩子明白生活的意义,提高幼儿的合作、分享、选择、判断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孩子们的社会生活能力。让孩子体验收获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让她们拥有最大的空间来发挥自己的热情,深入地去体会生活。

第三点:家长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面对困难、解决问题。

家长要认真关注了幼儿的每一次实践过程,在提高了孩子的思考力、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激发幼儿的感悟和从书本走向生活。

当孩子遇到,喜欢的某商品品种太多,很难抉择买哪个;幼儿想买某品牌商品,可钱不够,但可以买其他牌子的同类商品等等困难需要解决时,家长要尽量做一个旁观者,做到退一步,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社会实践,是书本中没有的,是幼儿真实的生活体验。

自理能力需从小培养 篇3

但是有些智力开发很早的孩子,在学习上却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而有些并没有在开发智力上下很多工夫、但自理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反而在学习上用不着家长太操心。这是怎么回事?有些家长糊涂了,我们做错什么了吗?

这是因为大家都忽视了一个问题,那些生活自理方面的事情,对于幼儿来说同样是学习。其实,那些日常生活中看起来很平常、很琐(suǒ)碎的小事,对于幼儿肢体的协调、肌肉灵活性的提高、手脑的配合,都有很好的锻炼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尤其是责任感。责任感对于幼儿来讲是一种成长的表现,是幼儿独立意识发展的体现。这时,幼儿不再依赖成人,已经能够把自己的事情和周围的事物区分开来,并且对自己的事情开始有了自己的意见。

所以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其实是孩子综合素质的一个外在表现,家长们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从幼儿初期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着手培养。比如,提醒孩子定时喝水、大小便、睡觉,看管好自己的物品,放好自己的衣服,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原来的位置,等等。

很多家长常常抱怨(yuàn)自己的孩子太粗心,总是马虎,犯一些小错误,其实这就是孩子生活自理不强,投射到学习上的一个表现。孩子能把自己玩过的玩具放回原来的位置,那么他再做其它事时,比如写一道算数题,就同样可以完整地做完,而不会丢三落四,忘记写某个运算符号什么的,学习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自理能力很重要作文500字 篇4

我在幼儿园时自理能力就不错,现在也还可以。但是前几天,妈妈有事去桐庐了,我好像一下子失去了一个依靠的人,不免有点不习惯。平时,妈妈在家,我总是叫:“妈妈把凳子拿来,把开水瓶拿来。”自己很少拿,可今天不得不自己来。

我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的报道:10个一年级学生中有8个或以上自己不会穿衣服;10个三年级学生中有7个不会整理房间;10个六年级学生中有6个不会洗碗!这些数字为什么这么高?因为小孩子们不会自理,还因为有些孩子家长对孩子过度地溺爱——拿在手上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只能顶在头上。因而导致孩子们的自理能力“退化”了。

自理能力非常重要,是影响你一身的。初中、高中有的同学可能住校,衣服裤子都要自己洗。读大学更不用说了,一学期只回家一次,床单、被子等也要自己洗,如果自理能力没有,那将来找工作都很困难。“路是自己铺出来的”,长大后,不可能再靠爸妈来养你,要自己去创业,就像小鸟长大了,翅膀硬了,要自己飞,自己觅食。如果你自理能力不强,怎能走上社会?

自理能力很重要作文500字 篇5

没办法,死马当作活马医,战死也要上战场。我问老师:“输了怎么办?”老师说:“输了就输了,比赛嘛,重在参与,享受比赛中的乐趣。”乐趣?我不被同学笑话,只要不是最后一名我就已经很开心了。

令我十分烦恼的比赛开始了,我本来就没什么信心,加上一紧张,心里就更没底了。尽管我之前练习过很多次,似乎做了充足的准备,而现在的我,大脑一片空白。

轮到我了,我把衣服和袜子放在脸盆中,静静的等待着老师说开始。顾不了那么多了,管它三七二十一,先把衣服浸湿再说。这时,我听见老师和同学们为我加油呐喊的声音,我不再害怕,不再紧张——因为那加油声中有一种期盼,一种鼓励……

我熟练地操作着,先沾点洗衣粉,不停地揉搓着,再放入清澈明净的水中。不一会儿,水很脏,但衣服都十分干净亮丽,像新的一样。我把衣服拧干,再晾在凳子上,完成!

“1分22秒!”裁判老师宣布我的成绩。奇迹——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竟然只花了一分多钟,而且我的裤子没有被弄湿。

小班自理能力计划 篇6

一、首先要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现在由于在家庭中父母包揽了所有家务,只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而没有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口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吃饭了,妈妈会喂;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根据这些事例,我想通过故事“我是乖宝宝”“好孩子”“我长大了”等,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自己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让幼儿判断对与错,通过分辨哪个图片上的宝宝最棒,我们要他学谁,为什么?学什么?还可以举例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较,从而激发幼儿上进的意识,又增强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让幼儿学习认真盥洗:学会正确地刷牙和使用手帕、毛巾、便纸等,熟悉地使用勺子、筷子;能独立做力所能及的事并逐步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例如:摆放桌椅、洗脸、把自己玩完的玩具放回原处等等)。

二、其次用一些富有童趣的儿歌、故事,激发幼儿自己动手尝试的兴趣。

我们知道,孩子不是一出生就会做任何事情的,都是由成人教了从不会到会的。我们在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方面的技能时,要先将动作的要领直观地演示给孩子看,把动作的顺序、方法解释清楚,边讲边示范,如果配上富有童趣的歌谣效果更好。比如:学习漱口时,配上歌曲《漱口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来;教给孩子洗手的方法,配一些生动形象、琅琅上口的儿歌:“手心手心搓搓、手背手背搓搓、手指缝搓搓、手指间搓搓、小手洗个澡、用力甩一甩!”又如,孩子学习叠裤子时,可说“两个好朋友(裤腿)要互相拥抱,并一起弯弯腰”等等,这些都会激发幼儿亲自动手尝试的兴趣。

三、利用生活和游戏给孩子练习的时间和机会。

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获得,那么如何提供给孩子各种练习的机会呢?我们可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例如在幼儿小便、洗手、喝水时,我们都尽量让幼儿自己动手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幼儿小便后提不上裤子,就教他用两手向上提前边和后边;还有洗手的正确方法,如何洗,怎样打香皂。我们抓住孩子生活的每个细节去指导、监督幼儿使其形成习惯。游戏是幼儿自愿参加的轻松愉快的活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游戏来加强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在孩子在玩桌面玩具时,我们提供雪花片、积木等,让孩子练习搭雪花片、积木等动作来训练幼儿小手的灵活性:在课间活动时,我带领幼儿一起玩手部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提高手指的灵活性,从中也可学到一些生活小知识(如;吃饭、穿衣、穿鞋等)。

四、开展适当的自理能力比赛,在竞争之中促自理。我们知道幼儿小肌肉群处在发育中,动作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比较差,于是设计一些有趣的比赛活动,以竞争促发展,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如举行“穿衣比赛”、“洗脸比赛”“穿鞋子比赛”等;还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找朋友”的游戏,目的是让幼儿认识自己的茶杯、毛巾:首先为幼儿准备各种形象生动有趣的小标记,让幼儿自由地选择喜欢的标记,看一看,玩一玩,说一说,然后根据手中的标记去寻找自己的茶杯和毛巾,先找到的幼儿给予表扬。同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教给幼儿如何正确洗手,并用毛巾把小手擦干;教会孩子擦脸的顺序:用毛巾擦眼睛、脸部、鼻子、前额,然后擦耳朵、耳背,最后擦颈部等。这样,幼儿可以在愉快的活动中学到这些生活技能,在活动中感受比赛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五、给孩子肯定,树立其信心。

根据我班幼儿内向的特点,我们班上的老师应对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极大的肯定,让孩子品尝成功快乐,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所以当孩子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特点,逐步提出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学习折叠被子、整理床铺以及自己照料生活,洗脸洗手要洗得很干净等;还要逐步教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浇花等。

六、家园配合,共同教育

依托寄宿优势培养自理能力 篇7

保山市永昌小学是隆阳区教育局经过布局调整, 在城区新建立的一所寄宿制小学。校址虽然建在城区, 但生源90%来自农村和进城务工的子女, 其中还有20%的学生是属于留守儿童和单亲子女。不同的学校背景、不同的家庭氛围, 导致生源的复杂性远远超过城区的其他学校。尤其是在寄宿制背景下, 一些住宿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差、集体观念淡薄。再加上从农村初来到城市, 从走读变成寄宿制生活, 环境变化引起思想和行为上的波动, 一些住宿学生比吃穿、乱花钱、进网吧, 不良习惯的定势作用与新环境下行为的不定性, 交错影响, 纠结干扰, 给学校的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因此, 学生自理能力培养就成为学校工作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 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就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研究内容

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 学校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制定出各年级的管理目标:一二年级以全面照顾为主;三四年级以指导性帮助为主;五六年级以引导帮助为主。自理能力培养目标:

1.生活自理目标:使学生学会一些浅显的生活知识, 让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2.学习自理目标:使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学习技能,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劳动自理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研究措施

1.注重实践, 家校合作

为避免“5+2=0”现象的发生, 学校必须把对学生的培养向家庭和社会延伸, 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配合中把“家校合作”不断引向深入。

(1) 在学校生活中, 学会生活基本自理。学校是学生生活体验、自理能力培养的第一课堂。学生在学校中, 应该了解日常的生活礼仪和日常生活的科学知识, 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的动作要领, 养成良好的基本生活习惯。但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 更生活化的生活技能无法在学校培养中得以传授, 如上街买菜、清洗厚重外套、清洗床单被套、缝补针织、烧菜做饭、待人接物等, 必须在社会、家庭中才能得以锻炼。

(2) 在家庭生活中, 学会家务基本自理。通过布置家庭生活作业、家校反馈等形式, 使学校生活能力培养向家庭延伸, 使学生明白我是家庭一员, 做家务是我的义务。进一步自觉强化自理自立意识, 才能学会担当家庭、社会的责任, 这种教育与实践, 学校是无法替代的。

(3) 在社会生活中, 学会基本角色适应。与整个现实社会生活相比, 学校、家庭的范围小, 情况单一, 而现实的大社会则情况复杂, 要了解、学习的东西更多。为此, 学校经常组织学生, 利用节假日主动参加各种活动, 努力让学生在社会上充当一个角色, 找到自己的位置, 从而锻炼自理、自立能力。

2.制定目标, 管理制度化

在自理能力的养成教育过程中, 学校必须分别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 让他们明白奋斗目标, 这样他们才会产生原动力。因此, 要围绕养成教育的系列内容, 结合学校的实际, 拟订《寄宿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住校生标准》《星级寝室评比制度》《文明用餐评比规则》, 使个人和集体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既便于执行, 又便于检查。通过规范管理, 使寄宿学生很快适应和融入集体生活。

3.开展活动, 训练自理能力

通过对宿舍的清洁卫生、床铺整理、物品摆放等进行评比, 评出“文明寝室”“星级宿舍”, 使学生在成功中享受快乐, 在快乐中回味成功;在餐厅开展“文明餐桌”“文明桌员”“全能标兵”等评比活动。通过一系列的评比活动, 有力地强化训练了学生的自理能力, 调动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从自理能力上升为锻炼学生的生活能力、学习能力。

四、培养方法

1.通过多种渠道培养自理能力

(1)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自理教育。小学语文、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等各种教材中, 蕴含着十分丰富的自理教育内容,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 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自理教育。如《语文》教材中“劳动的开端”“学会看病”“动手做做看”“特别的作业”等;《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家庭小账本”“做生活的小主人”“吃穿用哪里来”;《品德与生活》教材中“让我们教室清洁又美丽”“美化家园”“花草树木点头笑”等, 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有度、有效地渗透自理教育, 增强学生生活自理能力。

(2) 在教育活动中培养自理能力。围绕“学习自理、生活自理、劳动自理”三个方面内容, 扎实有效地在学生中开展“热爱学校、安心生活”“学会适应学校生活”“战胜挫折从我做起”“学会自理, 争做能手”“学会相处, 做文明舍员”“学会生活争做强者”等系列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心理辅导活动、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 增强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学会适应学校生活, 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安心住宿生活, 学会交往能力和自理能力, 养成良好习惯。

(3) 在学习生活中强化自理能力。学生实践的主要方面就是日常学习生活, 为此, 学校十分重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强化学生的自理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 学校具体细化学习、生活、劳动三个方面的内容, 便于教师从细节入手, 从小事抓起。如我们把生活自理分为洗脸、刷牙、洗脚、穿衣、洗碗、叠被、洗头、剪指甲、洗小件衣物、扫地等20个具体内容;把班级公益劳动分为擦玻璃、扫地、打水、领饭、擦黑板、摆桌子、打扫卫生、整理器物等8个具体内容;把学习自理分为削铅笔、包书皮、整理书包、写作业、查字典等12个具体内容。在训练中, 我们定时间、定内容、定目标, 开展指导和训练, 定期评比表彰, 由于强调一个“细”字, 突出一个“严”字, 把握一个“实”字,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理能力。

2.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

(1) 榜样示范法。以自理能力强的学生为榜样, 通过他们的亲身交流、现场表演, 让其他学生学习和模仿, 增强教育的形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同时, 学校也十分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 引导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 掌握教育技巧, 对待学生要“爱、细、导、哄、严”, 让学生适应集体生活, 健康成长。

(2) 实践锻炼法。围绕“学习自理、生活自理、劳动自理”三个内容, 组织学生亲自参与“整理书包”“包书皮”“削铅笔”“叠被子”“洗衣服”“钉钮扣”“种菜”“种花”等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动脑动手, 在实践中提高自理能力。

(3) 行为训练法。围绕“学习自理、生活自理、劳动自理”三个内容, 强化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的行为训练, 通过“具体指导———反复训练———督促检查———行为评价”等步骤, 达到提高自理能力的目的。

(4) 规范制约法。通过制定培养自理能力目标, 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 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 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 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 评价激励法。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 采取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方法, 对学生的自理能力进行分项评价和综合评价。同时, 每学期都要评选“文明宿舍”“学习自理标兵”“生活自理标兵”“劳动自理标兵”。

五、研究成效

1.完善了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内容和目标。两年来, 学校探索了培养自理能力的“一个前提”“三个途径”和“五种方法”, 培养了学生自理意识, 提高了学生自理能力。

2.提高了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水平。通过实验, 在学习上, 学生的主动意识应明显增强, 能自主获取知识;在处事上, 大多数学生能为他人着想、做事有较强的责任感;学生们不怕吃苦, 具有较强的毅力。而且通过实践, 学生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2010年至2013年度的全区统测中, 学校教学质量一直遥遥领先, 成为全区办学特色较为鲜明的示范小学。

3.强化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课改精神。学校积极围绕研究课题撰写研究成果, 两年来共有270多篇教学论文获奖, 其中20多篇在省市级教育刊物上发表。通过课题研究, 带动了大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迅速成长起来。

家园合作 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篇8

针对上述问题的认识,我们在工作中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与家长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下面谈谈具体做法:

一、问卷调查

新学期开始,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发放问卷,以小班为例,调查对象是小班年级的家长160人,问卷涉及进餐、如厕、穿衣、午睡、自我保护等方面的内容。调查结果显示:有36%的幼儿不能做到独立进餐,需要家长喂饭,有62%的幼儿会掉饭粒、剩饭;有67%的幼儿不能掌握洗手、洗脸方法;有91%的幼儿不能独立入厕大便;有21%的幼儿分不清左右鞋,会穿倒鞋;有约78%的幼儿不能自觉地把用过的东西放会原处;92%的幼儿睡觉需要人陪。我们还对小班的16位老师发放了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是针对老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培养方法提出问题。22%的老师会帮孩子喂饭,原因是孩子吃的太慢;36%的老师没有训练孩子分清楚左右脚,起床后,也没有检查督促孩子穿鞋情况;2%的老师在孩子尿湿了裤子还不知道;67%的老师帮孩子穿脱衣服;49%的老师在幼儿区域游戏结束后自己收拾游戏材料,没有训练指导孩子自己收拾材料。

二、分析思考

针对问卷进行分析,在家庭中,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家庭成员对孩子过分溺爱,事事“包办代替”,认为孩子小,能力差,自我服务是孩子以后的事,这些事等到孩子长大了也就了自然会了,现在最要紧的是发展孩子的智力和对孩子进行各种特长的教育、训练;家长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如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到处都是,家长嫌脏,认为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有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只好帮他洗。在幼儿园中,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对养成教育的教育价值认识不够,其次;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方法比较单一,枯燥;在训练时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缺少沟通,家园不能同步教育。

三、途径和方法

(一)多管齐下,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

1、发放家长家园联系手册。学期初,拟好孩子在自理能力方面的内容及要达到的目标发放给家长,内容具体到每月、每周,如对于幼儿穿脱衣服、系鞋带方面要求,小班、中班和大班分别有不同要求,这样使家长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内容有一个具体的了解。

2、召开家长会。家长会是幼儿园与家庭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学期初,我们集中召开家长会或个性化家长会,介绍幼儿在园一日活动内容,其中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又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着重讲解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运用事例,指导家长如何训练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目的让家长明白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始终贯穿在一日生活中,真正让家长感受到处处是教育。

3、定期组织家长沙龙。我们会定期举行家长沙龙,让每位家长介绍自己对孩子进行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认识及自己平时所采用的教养方式。会上,家长们畅所欲言,互相交流自己的育儿经验,通过这个平台,逐步使家长认识到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二)方法灵活,强化教师课程理念。

1、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幼儿自理能力培养不是依靠几次主题活动、几个教育活动就能养成的,从幼儿入园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将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渗透到一日生活中,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根据孩子年龄特点,采用不同方法指导。

对于小班的孩子,我们则采用讲故事、念儿歌等形式让幼儿掌握一些方法。而对于中大班的孩子,我们更多的采用了示范、榜样教育、比赛等形式,让孩子在自己观察学习中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

组织幼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充分利用社会和自然的教育环境,结合主题让幼儿走出园门,广泛接触社会。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社会经验,提高了与人交往的技能,还培养了幼儿动手实践能力。

举办家长开放日。家长开放日是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观摩幼儿在园的生活,了解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安排,教师在每个环节是如何训练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如:请家长观摩幼儿进餐,使家长了解教师用哪些方法来培养孩子在餐前、餐中、餐后的卫生习惯;邀请家长一同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增进了家园沟通,缩短了家园距离,更重要的是家长的育儿观念在逐步转变,育儿方法逐步科学。

举行竞赛展示活动。各年级组定期举行自理能力竞赛展示活动,如小班举行“扣纽扣”、“拉拉链”、“折手帕”,中班举行“系鞋带”、“穿衣服”,大班举行“整理玩具”、“整理书包”比赛。有趣的比赛活动,不仅增强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体验了自我服务的快乐,同时通过比赛培养了幼儿的团队精神,促进了他们的和谐发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和家长应该密切配合,為幼儿提供自我服务的空间,在同步的教授、指导、协助、监督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大赛主持稿 篇9

亲爱的各位家长还有我们可爱的宝宝们,下午好!

今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大家期待已久的生活自理能力大赛即将开始啦!

为全面提高小朋友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大家自立、自理方面的良好生活习惯,全面提高小朋友的的独立能力,此次比赛我们要来让爸爸妈妈看一看,我们坚强的孩子不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我们是自立、自强的小主人。

1、下面有请园长妈妈为自理大赛的开幕致辞。

2、下面,我宣布比赛规则:

1.我们的比赛项目有穿袜子,穿鞋子,拉拉链、背书包和搬凳子比赛,小朋友在听到江老师的口哨声响起来之后马上动起你们的小手哦!

2.请各位在座的家长在比赛途中不要帮助你们的孩子,给他们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最棒的!

2、现在,先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的小选手们加加油,来我们一起大声的打打气,跟着我喊:“加油加油,我最棒!” 下面我宣布比赛开始

3、首先我们进行的是穿袜子,看我们的小朋友把袜子拿在手上了,小朋友听到江老师的哨子声之后马上动起你们的小手把袜子穿上,穿好的小朋友马上举高你们的小手让老师看到你是第一名!准备。。

4、结束语:

大班生活自理能力方案 篇10

一、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2、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

二、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

1、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没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

3、秩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

4、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的方法。

为了更好的落实《纲要》精神,依据我国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的特点,我们把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特制定自理能力计划如下:

1、会独立迅速的穿衣服和鞋袜,并穿得整齐。

2、独立盥洗,并学习洗头、洗澡、洗脖子。

3、会独立进餐,正确使用餐具。

4、会整理床铺(叠被子、叠毛巾被、扫床、套枕套)。

5、会做一般服务性劳动(扫地、擦凉席、学擦地、擦玩具柜、洗袜子、刷凉鞋)。

6、知道一般的生活卫生常识(保护眼睛、保护牙齿、保持公共场所卫生及个人卫生、会看日历、会看钟表)。

7、会整理文具和书包。

8、知道一般的交通规则。

大班分月培养项目

九月份 会提鞋子 , 能分清左右脚 ,会正确使用餐具 , 不吃手指,不抠鼻子, 将餐具摆放整齐 , 饭后主动擦嘴 , 饭后主动漱口 , 会摆餐具。

十月份 会洗胳膊, 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 知道怎么样保护牙齿 , 坐姿基本正确, 基本不挑食 , 会叠被子、会整理床铺, 会卷衣袖 ,会用手绢。

十一月份 把鞋子脱放整齐 , 会干净进餐不弄脏衣服, 咽完最后一口离开座位, 会独立进餐 , 能保持手清洁 , 会翻衣领 , 知道怎么样刷牙 , 知道简单交通规则。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篇11

关键词: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388-01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要发展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其对环境的认识,培养幼儿有益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发展智力。这里明确指出了要把培养幼儿有益的兴趣和动手能力作为我们的主要教育目标之一,同时也是对幼儿进行智育的根本任务。

动手能力,顾名思义,就是需要幼儿动手,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小班幼儿刚入园,手部肌肉协调性差,他们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但又时常对自己缺乏信心。所以,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他们进行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

一、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趣味性将使教师组织的各种活动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刚入园,特别是对于3岁多的孩子来说,往往连自己的茶杯、毛巾认不清,虽然都有标志,但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造成这样那样的结果,很大因素在于这些标志都是老师事先做好的,等幼儿入园后指定给他们。相反,我们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幼儿根据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并把这些图案粘在幼儿身上,然后逐一让幼儿去茶杯架,毛巾架上找到相应的茶杯、毛巾。幼儿建立初步印象后,在通过平时的经常检查、督促进行强化。有时幼儿拿错了茶杯,别的孩子就会说:“我的‘小白兔茶杯不见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建立了最粗浅的对应概念。

又如,幼儿进餐前,洗好手后往往不能自觉养成保持手清洁的习惯。于是,我们将双手捏紧做大炮,幼儿开心极了,也学着架起“大炮”,我马上说“以后我们洗好手就来开大炮,好吗?”孩子们同意了。以后,如果幼儿忘记了,我们只要做一个手势,他们马上就会改正。

二、幼儿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成人的耐心帮助

孩子年龄越小,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就越没有准确的标准。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教师不能简单的指责、阻止,而应正确、耐心的讲解、示范,让孩子有一个可效仿的榜样,如幼儿在入园初,许多孩子拿椅子时只用一只手拖着椅子走,不懂得轻拿轻放,而且时常翘起椅子或以弄翻椅子为乐。“小椅子为什么会哭呀?”“小椅子生气了,不愿意和我们做朋友了,怎么办?”孩子们说:“不拖椅子,不把椅子弄翻。”幼儿的感情一下子投入到故事中去。然后,我们给孩子们做了示范,并详细的讲解怎样双手拿椅子,怎样轻轻放下椅子,又请小朋友做给大家看。孩子们模仿着我们的样子双手轻轻拿起椅子,小心翼翼的放回座位,从此,拖、撞的现象减少了。就这样。教师的示范帮助幼儿建构了正确的概念。每一次搬椅子时,总会有一些孩子望着我们说:“老师,是这样搬吗?”看到我们微笑的延伸,他们很自豪。

教师的示范不是一概而论的,有集体示范,也有个别示范,对小年龄孩子来说,个别示范指导尤其重要。就说洗手问题,在工作中,我们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分析每一步骤,思考幼儿可能出现的困难,将洗手的顺序配上简单上口的儿歌,幼儿边念边做出动作。平时以个别教育为主,通过和老师一起洗手,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幼儿便会“习惯成自然”了。

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好模仿,是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句话说的好,抓住典型事例进行教育是有效的方法。如:幼儿喜欢玩积木,但却不懂得玩完后将积木收好。这是现在孩子的通病。一方面,我们采用游戏的形式,拟人化的语言“把积木送回家”来帮助幼儿养成好习惯。另一方面,我们细心观察,捕捉典型,及时鼓励。如:每次户外活动时,许多孩子玩玩具的持久性差,一种玩具玩一会儿就随手丢在一边,又去玩别的玩具的现象时常出现,只有梁楠小朋友每次都能把玩具收拾好,还会帮助别的小朋友放好玩具。我们采取了及时表扬她、亲亲她的方法,并在她的额头上粘上一颗红五星。第二天,许多孩子也学着梁楠的样子认真的收拾玩具,我们就表扬并奖励了孩子们,他们摸着红五星,开心极了。渐渐的,“把玩具送回家”这句话成了孩子们自觉行为的座右铭。

四、家长工作是幼儿园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内容

很多幼儿在幼儿园里能够在老师的经常提醒与同伴的同一行动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但回到家却完全变成了另一副模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一)、家长包办的思想严重,“宠、纵”。(二)、家长虽有要求,但方法欠妥。(三)、要求不明。因此,教师不但要在幼儿园注意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更应和家长多沟通,家园同步,让幼儿真正养成良好的习惯。正如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两方面结合方能获得充分的功效。”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工作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同时,家长园地、家长学校,是我们帮助家长获取家教方法了解教育目标的阵地。有了目标,有了好的方法,便是成功的开始。

家园联系册,家访,是我们和家长对幼儿进行评估的纽带,是老师和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家园的表现,这样能及时肯定幼儿的进步,也便于个别教育,“对症下药”。家长开放日,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形式,深受家长的欢迎。在这里家长可以看到孩子的一日生活,可以和孩子一起活动,可以和老师互相交流,畅所欲言,只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让我们的下一代真正的成为高素质的人。

幼儿自理能力培养之我见 篇12

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可以帮助幼儿建立独立性和良好的自信心, 对于他们一生的发展都有着良好的基础作用。所以, 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始点, 我们就必须对幼儿教育引起充分的重视, 努力帮他们建立良好的自理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 对我们帮助幼儿建立自理能力的过程中的困难和可行性做了分析, 表述如下。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1. 家长多度溺爱, 对孩子的大小事务一切都大包大揽, 本

该由孩子自己来做的事情, 家长都帮忙代办了, 从而减少了孩子动手的机会, 降低了他们生活自理的能力。

2.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 很多事情都做不了, 以后再大点学也是一样的。

3. 怕麻烦。

很多家长在教孩子的过程中都会认为很麻烦, 孩子有时候一次做不好, 两次做不好, 他们就没有了耐心, 或者嫌孩子动作慢, 做不好, 或者就嫌孩子玩耍时把自己身上弄得很脏。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和必要性

幼儿时期的孩子基本动作都已经发展的比较灵活自如了, 他们能够运作各种动作来进行模仿和操作了, 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时期对他们进行很好的自理能力的训练。比如, 让他们进行独立的进餐、梳洗、睡觉、穿脱衣服等活动, 如果我们在此时还对孩子的一切大包大揽, 那无疑是忽视了孩子的智慧。试想在同一个年龄段的孩子, 国外的孩子从3岁就能拿拖布去擦地, 或者洗衣服, 我国的孩子这个年龄段还不会脱穿衣服, 今后的差距在哪里, 会有多大?

幼儿是成长发育的关键期,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要通过幼儿的参与、训练, 让他们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样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幼儿时期又是培养他们能力的最佳期, 有一个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他们终身受益。所以, 在幼儿教育中, 我们要结合幼儿年龄的特点, 做出相应的措施。

1.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适应集体生活的需要, 是融入幼儿园生活的前提。

幼儿从迈入幼儿园的第一天开始, 就相当于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天地。这个集体生活的天地对于之前他们的生活圈子而言扩大了很多, 新的环境, 更多的玩具, 一切的一切都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他们对新奇的事物有着强烈的了解欲望, 他们喜欢尝试新奇的东西和事情。但是, 如果幼儿在集体生活中不会洗手, 不会独立吃饭, 或者不会脱穿衣服等生活的基本技能, 那他们就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来。

2.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对于促进幼儿生理健康及协调性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太梭利指出, 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 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幼儿参加更多的活动, 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动作技能的协调发展。比如吃饭, 幼儿不仅仅通过吃饭学会了自己吃饭的动作技能, 同时还锻炼了身体的灵活性和手眼的协调性。所以我们可以说, 孩子的每一项动作的培养, 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身体协调性的发展。

3. 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形成独立的人格。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是需要一个过程, 可能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做的并不是非常好, 但是我们能够看到他们也在不断地进步当中。成人都是从幼儿过来的, 因此我们学会换位思考, 给孩子更多的机会, 让他们把要做的事情, 要学的动作一一学好。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的过程中, 我们要给予及时的鼓励, 比如鼓掌并对他说“你做的真棒!”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我亲眼看到过一个孩子, 第一次摆积木的时候, 他每摆高一个, 我就给他鼓掌一次说“真棒”, 到后来发展成, 他自己每摆高一个积木, 自己笑着就给自己鼓掌。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 我们也要培养他们敢于面对困难, 敢于克服困难, 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自信, 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

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我们要看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经常反思自己工作中做得不够的地方。俗话说:“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也不是短期就可以看到明显效果的, 我们要从思想上和意识上正确对待。孩子还小, 只要他们想做, 只要是他们能做的, 我们要尽可能地给他们创造机会, 鼓励他们参与, 让他们得到锻炼的机会。在这个基础上, 对我们的孩子施以言传身教, 加上耐心的讲解,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把培养孩子的自理生活能力变成现实。

幼儿自理能力比赛活动方案 篇13

我园一贯重视幼儿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的培养,并把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当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部分,为了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增强幼儿的自我管理意识,开学初组织教师学习蒙台梭利生活自理篇,年级组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确定了本学期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重点,为了检验效果举办此次全园性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比赛。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有趣的比赛活动,让孩子感受到自己长大了,引导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通过比赛训练幼儿健全的体魄,促进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的发展,从而落实老师教育幼儿生活技能。

二、比赛时间:11月1日上午9:00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计划 篇14

我们中国现代的孩子是家庭的中心,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都围着他们“转”。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能力逐渐在退化。我们班幼儿刚入园,不会吃饭,饭粒掉一桌子;不会自己接水、喝水;不会穿脱衣服,起床时衣服裤子扔的到处都是;不会自己洗手、洗脸;不会自己上厕所,需要老师抱着、扶着,有的小朋友甚至入厕后连裤子也不提,光着屁股就跑去玩玩具。事事需要成人帮助。美国儿科权威詹姆斯博士曾说:“依赖本来就滋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于思考,易受他人左右等弱点。所以,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这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抓住这个秩序的敏感时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培养其生活的自理能力,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儿童的生理看,随着幼儿的身体发育他们已具有一定的简单自理能力的生理基础;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自我意识的形成,把自己从周围环境中脱离出来,使她们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纲要》中健康目标中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使幼儿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且对促进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

一、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反复练习

自我服务能力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特别是小孩子,生活中有很多进行自理能力培养的时机,如,早入园换鞋、进餐、入厕、盥洗、午睡、离园等环节,处处充满了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培养的机会与条件,是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练习的最好时机与场所,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教幼儿幼儿学习自我服务的技能,并不断的引发幼儿自主的进行巩固练习,要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使这种良好的习惯不断的得到强化,促使幼儿逐步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1、示范讲解教会幼儿。

由于小班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所以教师在交给幼儿每个技能时,要反复示范讲解并引导幼儿进行模仿。例如,在穿脱衣服训练时,教师首先要示范讲解穿脱衣服的方法与顺序。让幼儿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指导幼儿幼儿进行练习。

2、图示指导幼儿。

将穿脱衣服的顺序,贴在墙面上,这样幼儿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巩固穿脱衣服的顺序和方法。

3、故事儿歌提示幼儿。

故事和儿歌都是幼儿喜欢并易于接受的,教师创编儿歌提醒幼儿。如,孩子刚上小班,第一次接触饮水机,饮水机内有滚烫的热水,如果拔掉电源,孩子们在冬天便喝不上热水,如何让幼儿能掌握正确和水的方法呢? 我便编了一首小儿歌。《喝水歌》内容是这样的:手握水杯把,来喝清清水。先按蓝色水龙头,再按红色水龙头。摸摸水杯底儿,不烫也不凉,喝了吧。孩子们可喜欢了,喝水的时候经常边说儿歌边接水。

4、反复强化训练。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加强指导。要做到前有要求,后有小结,指导、监督幼儿的自理行为,使其形成习惯。

5、游戏中练习。

在日常生活中的小游戏中加强幼儿自我能力技能的训练。例如,在饭后活动中,教师安排幼儿进行系扣子小活动(见图)。使幼儿既学习系扣子又发展了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又如,组织幼儿进行穿衣比赛,虽然年龄小但是都很努力的自己去穿,生怕让别的小朋友笑话。

二、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成长的需要,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教师根据幼儿活动情况有针对性设置、指导的活动。

1.创设适宜的活动区,引导幼儿主动活动。

角色促进幼儿主动进行自我服务技能的提高。扮演爸爸妈妈过家家是小班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扮演中由于角色的特点需要幼儿自发主动地进行自我服务活动训练,使幼儿在角色中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因此重点创设了娃娃家,在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活动。

教师将爸爸、妈妈、孩子、奶奶、爷爷等各种角色的工作,通过图式的形式布置在区域的墙面上,使孩子们在扮演中有“法”可依。活动前,教师通过谈话,唤起幼儿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幼儿有意识的回忆父母长辈的劳动。孩子们在区域中扮演爸爸妈妈,有的做饭,有的扫地、有的洗水果、有的擦地、有的喂娃娃、有的给娃娃穿衣服……(见图)孩子们在活动中做着各种各样的“家务”。 使幼儿在扮演的游戏活动中,学习了系扣子、学习了一口一口的吃饭,学习了用小抹布擦地等等自我服务的技能。《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通过区域的创设,引发幼儿回忆生活经验,运用图示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游戏,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教师将活动的内容通过照片的形式展示在区域的墙上,幼儿可以根据照片提示进行活动。例如,幼儿穿衣服练习,在劳动区教师将小熊、小狗不同服饰的照片布置在墙面上,幼儿根据小熊的服饰为它穿衣服。使幼儿在游戏中练习了穿衣服,在玩中学。

2. 投放有利于幼儿手部肌肉发展的活动材料,为自我能力的培养打好物质基础。

小班幼儿手部肌肉发展不完善,但是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需要有一双灵活的小手,这就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许多有利于幼儿手部肌肉发展的活动材料。因此,在我们班的巧手区内,我由易到难有层次的为孩子投放适于幼儿手部肌肉灵活性发展的材料。如,舀豆子,让幼儿用勺子将豆子舀来舀去,发展了诱人的动手能力,并为自己吃饭做好铺垫联系。有如,串珠子,夹夹子、穿线板、喂娃娃等等,使幼儿在活动中锻炼了小手的灵活性,为幼儿顺利的用勺子吃饭、系扣子等自我服务打好基础。

3.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宝宝学习简单的规则。

《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对规则的掌握,按规则活动是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一种。

在区域的创设时,教师便引导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简单规则的制定。例如:玩完玩具要怎么办?小朋友说,放回去。教师在投放材料时投放材料的v种类要少,数量要多。便于幼儿整理,在玩具筐上贴上不同标记,在相应的玩具柜也贴上了相同的标记,让幼儿进行对照后取放,希望运用不同标志作为幼儿取放玩具材料的提示。

然而很快就有老师发现,虽然有标记但是在活动中不同的标记对幼儿的作用不同,例如:教师在一些玩具盒中画的实物标记最能被幼儿接受。小小的标记很难起到提示幼儿的作用。适合小班的标记幼儿实物或是圆形、三角形、方形等简单的图形等,图案要大而简单。因此 运用明显的标志粘贴在玩具盒和玩具柜上,教师示范引导告诉幼儿活动后要将玩具送回家。这样降低幼儿在整理活动区材料的难度,使小班幼儿能够完成。

小班幼儿入区标志我设置成小脚印,孩子在进入活动区时,要脱掉鞋子放在脚印上,活动后自己将鞋子穿好。

通过区域中的图示,引导幼儿进行活动。例如,将如何看书的步骤照成照片,引导幼儿自己掌握看书的方法。

4.教师循序渐进指导幼儿按照规则进行活动。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力差,教师要在区域活动中不断的对幼儿进行指导。 在 组织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要为幼儿介绍各区域的内容,引导幼儿讨论重申活动区的规则、注意事项。活动中,由于各种材料的吸引与突发事件,孩子们在活动中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情况,例如,孩子们急于去玩,小鞋子软扔,玩完玩具着急出来,玩具乱放等等。因此教师始终要观察幼儿活动情况,对于幼儿自理能力方面进行适时的指导。活动后教师指导按照规则整理区域的活动材料与用具,最后小结幼儿的活动情况。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篇15

在我们幼儿园,部分家长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认为孩子小,很多事情都替孩子干了,这是家长的一个误区。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从小做起,逐步培养。在美国,规定一岁多的婴儿要学习自己吃饭、独睡自己的房间,三四岁的幼儿进行自理的教育,要求四五岁的孩子能把房间收拾整齐。在日本九岁就被送到一个荒岛上独立生活七天。作为中国的家长也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也是可以的。在我们幼儿园,有一个孩子在家的全靠父母喂饭,父母说不喂孩子就不会吃,因此给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在幼儿园我们要注重对孩子自理能力方面的培养,孩子不仅会吃而且吃得很好。家长开放日时妈妈看到孩子自己能吃饭感到非常的惊讶,也意识到了自己教育孩子的不足。这样的例子很多,好多孩子在家不做的事情,而在幼儿园这些事情全部都能处理,所以请家长相信自己的孩子,给孩子一个成长的机会。我们应该认识到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幼儿期是一个重要的开发期,所以我们不要忽视这个阶段的培养,从而抓住这一关键期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观念端正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支持鼓励孩子自理的要求

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新奇的事往往都有探究的欲望。当他们有这种欲望时我们应该积极的支持和鼓励他们。同样在生活自理方面也是如此,当孩子看到父母刷牙、洗脸时可能会说: “我也刷牙。”这个时候请您支持孩子的欲望,不要担心孩子会弄湿衣服、弄洒水。

二、激发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对某些事情产生了兴趣才能更加喜欢去做某些事情。我们可以利用讲故事、唱儿歌、做游戏等形式,使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利用自己的小手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从而激发孩子生活自理的兴趣。

三、教给孩子生活自理的技能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是在不断的探索—学习—学习—探索中学会一切的,因此要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应当教给孩子劳动的技能并给予正确的引导,让他观察妈妈是怎样洗手绢的、爸爸是怎样刷牙的,从中掌握正确的方法。

四、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逐步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

在大纲中要求教育孩子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要求。教育不能超越孩子的能力范围。把孩子不能完成的任务交给孩子,孩子没有成功的喜悦容易产生自卑感,从而失去信心。比如说,洗衣服,如果开始就让孩子洗一件上衣,孩子尝试之后感觉非常困难,会对洗衣服产生厌烦和恐惧心理,也许以后再也不愿洗衣服了。如果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孩子一块手帕,他也许会感觉很轻松,再加上大人的表扬,孩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孩子自我服务的兴趣。

五、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要持之以恒

一种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天天做,时时做,持之以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更始如此。我们不能今天让孩子去自理,明天觉着孩子太辛苦或者太麻烦就一切代劳,这需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把教育孩子当成我们的事业。

六、家园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当前我们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是让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在超前理论的指引下需要家长密切的配合,家园统一思想,统一教育,共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孩子学会了自理,人生就成功了一半,就为以后进入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够坚强的面对生活,坚强的自立于社会。

上一篇:申报地名命名更名须知下一篇:学生工作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