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能力创新教育

2024-09-18

生存能力创新教育(共6篇)

生存能力创新教育 篇1

能力是个体在现实职业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才智、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 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和成功率, 使社会活动顺利完成的心理特性。能力包括认识能力、操作能力、方法能力、技术能力、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等。在高速发展的21世纪, 新技术、新产业迅速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职业频繁更替, 失业、职业转换成为社会的常态。在高考竞争白热化的今天, 在“大学毕业即失业”的当下, 培养学生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校申报的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研究专项重点课题《农村普通高中地方特色通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运用研究》, 开设适合本校学生的通用技术课程, 就是要结合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进一步拓展技术学习的视野, 学会或掌握一些通用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方法, 具有一定的技术探究、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 来使学生从高中起就培养生存能力, 提升今后竞争实力。使我校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健康发展, 推进我校高中教育发展。

生存能力是指劳动者能适应环境, 胜任职业赖以生存的能力, 它主要包括社会能力、后续能力和创业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高中要开设技术类课程”, 要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 形成初步技术能力”。普通高中阶段的通用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 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 注重学生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 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 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为今后生存和更好生活奠定基础。

一、社会能力是学生在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能力

一般的高中教育都以升学为目的, 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强调各学科的学习和成绩, 方法能力的培养往往不够自觉和主动, 而对社会能力的培养则大多被忽视。高中教育不应该只把学生培养成应付高考的“机器”, 而更应该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融于社会、改造社会并能在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人”。

社会能力主要是指人的社会适应能力, 是指人为了在社会更好生存而进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 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的一种执行适应能力。一般包括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人类的劳动是许多人共同参与的, 一个人的事业成功及目标的实现, 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及各类人员的帮助。社会交往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工作的杠杆之一。所以, 工作者协调好上下、左右、内外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 创造融洽、和睦的人际环境和工作氛围, 及时增进感情、缩短距离的“桥梁”, 又是减少摩擦、消除对立的“纽带”。社会能力是高中学生学会生存, 适应社会的有效方法。

学生社会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交往合作的能力、适应变化的能力、组织和执行任务的能力、推销自我的能力、判断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通过开设通用技术课程, 大量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参观访问、模拟训练、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撰写调查报告这些提高社会能力的有效方法, 使我们在培养学生交往合作能力时能帮助学生做到:在学校尊敬师长, 团结同学, 互敬互让, 互相帮助。让学生更清楚明白今后走向社会后, 则应做到对待上级要自觉维护上级的威信, 服从而不盲从, 摆正自己的位置, 出力而不越位;与同级之间要做到坦诚相待, 积极配合, 权利不争, 责任不推;对待下级要了解下级的特点, 发挥下级的特长, 尊重下级的职权, 支持下级的工作。让学生从高中起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只有建立起交往和合作的能力, 今后才能心情舒畅、卓有成效地开展学习、工作及各种社会活动。

二、后续能力给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增加活力

知识经济时代生产技术的发展及其迅速, 直接导致工作岗位技术含量的增加和责任范围的扩大。这就要求高中学生清楚明白考大学读大学不是终点。要能够更好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建立终生教育理念。每个人必须终生不断学习, 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变革。要想使学生能够终生学习必须使学生具备后续能力, 后续能力就是指学生在高中毕业后的继续发展能力, 包括继续学习能力和继续工作能力。

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曾明确指出, 普通高中是在9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 也就是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因此, 高中教育的育人目标, 是人格健全有智慧, 全面发展有特长。”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 尽管对以塑造人性为核心还是以培养技能为核心的两种教育目标的争论尚难分难解, 但是打破唯分数论的传统学生评价标准已日渐成为共识。然而, 让人尴尬的是从实践看来, 打着素质教育旗号仍走传统路线的案例不在少数。分数、升学率还在继续束缚老师、学生的身心。对此, 我们学校认识到现代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内涵, 教育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而不是只追求三年短期教育成果;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促进个人专长的发挥等, 应是学校教育学生的主要标准。

我校除了狠抓高考成绩这一大众普遍关注的业绩之外, 在通用技术课程中, 依托学校现有通用技术教室, 学生基本能使用金工、木工、电工工具, 制作简单技术作品。如:简单相框的设计制作、常见桥梁模型的制作、简单建筑物模型制作、航模制作、简单机器人的拼装等作品。现代农业技术模块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和学习一些实用的农业新技术的机会, 如淡水鱼, 生态鱼, 冷水鱼养殖;汽车驾驶与保养模块的开设初步让学生了解汽车的主要构造和主要系统的作用;熟悉汽车驾驶的有关法规和驾驶员行为规定, 知道汽车的主要操纵机件、仪表与开关的名称, 熟悉其位置, 了解其作用, 并掌握其正确的操作方法;了解汽车例行保养项目, 初步学会汽车例行保养的基本操作方法, 并形成保养和管理汽车的意识。这一系列课程的开设,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拓宽了学生学习范围, 使学生在以后有较大的选择范围。

教育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 学生从高中毕业后有很多不同的人生选择, 还有很多新知识、新技术需要不断的学习。没有较厚的知识基础, 没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就难以完成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 难以得到生存和发展。后续能力强调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注重奠定学生继续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以引导其“学会生存和发展”。所以, 后续能力的培养也是高中教育的重要一环。

三、创业能力是能使学生得以发展的关键

现在, 高中毕业以及大学毕业的学生都清清楚楚的明白:没有谁能给自己分配现成职业, 工作应该由自己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去谋取。这需要学生从高中起就树立全新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 培养创业能力。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创业教育, 采取措施鼓励自主创业”。因此, 我校在高中阶段开设通用技术课程, 目的就是在高中阶段就开始树立创业意识、创业精神, 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一种以智力为核心的具有较高综合性的能力, 是一种具有突出的创造性的能力。它是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冒险精神, 从事某种事业、商业、企业活动的能力。

对高中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简单的说就是培养学生在高中毕业后或大学期间 (毕业后) 自我谋职能力, 这应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 包括需要、动力、兴趣、思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我校通用技术课程中淡水鱼, 冷水鱼, 精品鱼养殖, 富硒大米种植, 酿酒和竹编教学, 汽车维修等板块的开设, 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丰富了的创业信息, 让学生高中毕业后在自主创业意识上领先别的学校学生。创业精神是指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自强的“四有”精神。我们在通用技术课程的开展中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及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

培养创业能力是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重要内容, 培养了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创业的精神, 避免了学生“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 也避免了学生考不起大学后无事可做、人生迷茫现象的出现。

在面对科技日新月异和竞争激烈的今天, 努力培养学生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适应更加激烈的人才竞争、适应职业频繁改换、为走向社会后更好地生存和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这同样是普通高中学校创新教育面临的一个深刻而严峻的课题。我们应该在抓高考的同时加强这方面的探索与研究, 并努力付诸实践。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高中要开设技术类课程”, 要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 形成初步技术能力”。普通高中阶段的通用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 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 注重学生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 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 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为今后生存和更好生活奠定基础。

关键词:普通高中,学生,生存能力,创新教育

生存能力创新教育 篇2

【关键词】创客教育 小学教育 创新能力 指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028-01

当创客精神和教育精神相互碰撞的时候,创客教育便随之诞生。我们国家对于创客教育的应用还处于发展,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将会越来越重视创客教育的发展。当下我们国家针对现阶段的社会发展和时代特点,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我们希望可以通过适当的改变教育方式来更好的培养下一代。曾经学习为了考试的时代已经过去,小学教育在创客教育的背景下,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因此,对刍议创客教育在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指导作用研究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创客教育概述

当创客精神与教育精神相互碰撞之后,创客教育便随之诞生。简单的来说,创客教育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学科,它的发展是由众多思想相结合人产生。我们之所以说创客骄教育对于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因为创客教育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小学生好动、好奇、好创造的天性。它是基于创客空间的平台下,以课程为教育载体,融合科学、数学、物理、化学及艺术等知识,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且这个环境中具有开放性、资源广阔性、机会多样性的特点。

我们可以从小学生具有的性格角度出发来对创客教育进行总结:创客教育对于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的作用,符合我们国家现阶段的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应用创客教育十分必要[1]。

二、刍议创客教育在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指导作用

鉴于我们国家现阶段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当下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了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情况,将创客教育在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指导作用通过创客教育在小学生教学中的应用来进行简要论述。我们对创客教育在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指导作用的基本总结如下:

(一)创客教育与学习方式结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最为明显的就是的多媒体教材的应用。通过对于多媒体教材的应用,将原来死板的书面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得视听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到了充分的发挥。随着创客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国家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需要现阶段的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2]。

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认为应该落实到日常教育的实处。而对于创新能力培养也就是对学生思维的培养。

针对小学生现阶段的教育情况,结合创客教育的理念,对小学阶段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如下的完善,例如在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对于“水的科学”这一张可以这样进行了,首先,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中寻找关于水的知识,然或在课堂上面进行展示,或者是将知识做成PPT。这样促进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学生见识的多,则想法就越多,想法越多创新能力就会随之增强。

(二)创客教育与小组教学方式结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国家的教育中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方式应用,越来越多。基于创客教育的理论,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多的接触教学仪器。例如,在小学课本中“有趣的不倒翁”一课中,就可以让学生到学校的3D打印室或是激光切割机进行创造。在创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集思广益,不断思考,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3]。

综上所述,创客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因此,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应该得以普及应用。

小学生是我们国家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的主要原动力。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了对于下一代的教育。创客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的方法之一,因此应该引起我们必要的重视。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应该坚实的迈出每一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我们应当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02:23-34.

[2]张虹,陈琳.智慧性导向的中小学创客教育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04:11-15.

生存能力在职业教育中的培养 篇3

一、职业教育应以生为本, 生存能力应贯穿职业教育的全过程

从目前职业教育学校来看, 构建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是:构建以能力为本位, 以就业为导向,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但作为一个社会角色, 从工作过程中获得课程内容相对于学生承担社会责任所需要的知识是比较狭隘的。而对于职校学生整个职业生涯来讲, 该能力就应该是广义上的能力,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存能力。所以, 课程目标应该由职业岗位扩展到职业生涯, 能力内涵应该由任务能力转换为整合能力, 知识技能结构要具有应变综合和创新特征, 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要结合并侧重于创造性智力技能。

二、生存能力在职业教育中的培养

职业教育中生存能力主要指基础性能力、专业性能力和差异性能力三个方面。

1. 基础能力的培养

从第一堂课开始, 就应该要求每一个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 使他们意识到今天的学习状态将决定以后的生存能力, 引导他们学习掌握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等正确的学习观, 从而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快乐的人。

2. 专业能力的培养

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技术、业务管理知识竞赛来扭转或影响学生的志趣走向, 强化职业技术院校的特色。通过技能教育塑造学生自信、健康、乐观、敬业的人格品质, 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育人过程中, 感悟重于告知、发现重于传授, 要竭力克服重知识、轻能力, 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 重理论说教、轻行为养成, 重共性、轻个性的“四重四轻”现象。

3. 差异能力的培养

为技能大赛或某一模块表象表现突出的学生单独制订培养方案, 经常举办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科研、创作、策划等竞赛活动, 或举行头脑风暴以打破旧的传统观念, 解放思想、开阔思路、独立思考、树立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综上所述, 我们知道能力包括承受能力、竞争能力、合作能力、社交能力、创造能力、独立能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力等等;同时还包括有对他人和社会的爱心及奉献精神。因此, 在这样一个知识更新迅速、职业更替频繁、竞争激烈的社会里, “生存能力”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职业教育是贯穿于职前和职后的教育, 我们培养的学生应放在碗里, 是碗的形状;放在杯子里, 是杯子的形状, 有非常强的适应能力, 这种使命能保障我们的学生适应岗位变动的频率, 保障我们的学生适应技术能级提升的速率。因此, 生存能力在职业教育中的培养尤为重要。

摘要:职业教育发展的内涵体现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生存能力在职业教育中必不可少, 生存能力的培养与教育应贯穿整个职业教育。

关键词:职业教育,生存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冯国凡.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 (12) .

生存能力创新教育 篇4

一、在体育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

目前大多数学生由于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及父母的呵护, 造成其生活上求安逸, 欠缺吃苦精神, 自理能力差, 对家长的依赖性强, 缺乏防范意识等现象。他们对生存能力的重要性, 既无感性体验, 又无理性认识。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和科学素养教育的主渠道, 人文素养教育和科学素养教育从根本上讲, 就是培养生存意识、生存习惯和能力的教育, 所以, 课堂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的主阵地, 因此, 体育教师应该努力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技巧, 培养其对生存意义的认识。例如, “抬杠”游戏, 让学生体验要对他人负责, 他人的生命健康与你直接相关, 不要因为你的失误而成千古遗憾;被抬的同学要注意, 不管碰到什么情况, 都不能松手, 只要手不松, 头就不会先着地, 明白脑袋是生命中枢的道理。

二、在体育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新时代人才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 “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是新世纪的新特点。生存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能够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能力。孩子生存适应能力的强弱, 虽然有先天遗传的影响, 但后天的锻炼则显得更为重要。

生存教育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存意识、生存环境、生存能力教育, 培养学生从小适应今后社会发展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 是素质教育在中小学学习阶段的具体化。学会生存是当代社会及未来世界对人的要求。因此, 体育教师应该努力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生存意识。例如, 利用体育课进行一次“野外生存挑战赛”———即野外登山活动。这是体育课程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生存技能培养的一项活动。它将会接触到安全、急救、包扎、攀爬等一些生存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野外登山活动中, 学到生存技能, 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充分体现了体育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求发展的体育教学理念;使学生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能以良好的心态主动与他人、与社会沟通和交往。同时, 也使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提高, 应急状态下能自我保护, 逆境下能自我心理调节。

到目前为止, 尚未建立有效的生存训练机制, 学生对生存训练内容的掌握更是微乎其微, 由此导致的校园群死群伤的事件屡见不鲜。在人多拥挤的地方, 走楼梯不慎摔倒;火灾发生后, 慌乱逃生导致互相踩踏;面对意外伤害者, 绝大多数的人只能求助于专业救护机构, 结果白白丧失抢救的时机……因此, 体育教师将生存技能的培训融入我们的体育教学, 不仅可以弥补国内生存教育的空白, 更是对新时期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全新诠释。例如, 利用体育课进行一次“森林探险”———即野外探险活动。这是体育课程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生存技能培养的一项活动。它将会使学生接触到安全、营救、攀爬等一些生存技能,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野外探险活动中, 学到生存技能, 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同时, 通过这种生存技能的培养, 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得到了增强。

三、在体育教学中,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不断对学生进行生存能力的理性教育, 使他们明白, 一个有较强生存能力的人, 至少应该具有自强、自信、自立、自护、自救、自防等多方面能力, 有了这“六自”, 在人格上能高洁儒雅, 在心理上能坦荡磊落, 在品德上能傲岸独立, 在体魄上能康健强壮。

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自主运动的时间和空间, 使他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并在无拘无束的自主环境中磨炼个性。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多让学生参加体育活动, 让他们吃点苦, 受点累, 受点难,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可以提高他们对突发事件的承受能力, 也使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例如, 体育教师在进行耐力跑教学的时候, 可以组织学生在做好准备活动的基础上进行耐力跑比赛。这个项目不仅可以提高耐力跑成绩, 发展心肺功能和耐力素质, 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和自强自制的个性心理品质,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能力, 为适应以后日益竞争的社会环境打下了扎实的身体基础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基础, 实现了学校体育进行生存教育的必要性。而参加团体项目运动有助于形成和发展学生机智勇敢、团结协作、勇于拼搏和永不服输的个性心理品质, 从而使学生在性格、气质、能力上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体育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仅是运动的教育, 而是把运动作为一种载体, 其教导生活的承载力、其对生存教育的意义将是其他任何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参考文献

[1]钮则诚.生命教育——学理与体验[M].广州:高宝国际有限公司出版社, 2004 (1) .[1]钮则诚.生命教育——学理与体验[M].广州:高宝国际有限公司出版社, 2004 (1) .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04)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04) .

[3]蔡克勇.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 (10) .[3]蔡克勇.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 (10) .

生存能力创新教育 篇5

生存质量又称生活质量,是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健康测量技术。生存质量是由个人或群体所感受到的躯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良好状态的一种综合性测量指标[5],它已作为评价慢性病预防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慢性病是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6,7,8,9,10],而不健康的行为及其生活方式又是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原因[11]。

自我护理是个人为了维持生命、增进健康、确保自身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而进行的自我照顾活动[12]。自我护理能力是Orem自我护理理论系统之中的概念之一,是指人进行自我护理活动的能力,即从事自我照顾的能力[13]。自我护理能力在维持个人健康及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立足于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的综合干预,旨在探讨健康素养综合干预对慢性病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9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心内科1病区、消化内科1病区、呼吸内科1病区及内分泌科1病区住院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入组标准:(1)所有病例均符合慢性病的诊断标准;(2)无昏迷及严重的躯体障碍;(3)无智力障碍,无语言障碍及无精神疾患;(4)知情同意,愿意参加本研究。其中心内科1病区住院患者28例,其中高血压13例,冠心病8例,心肌梗死7例;消化内科1病区住院患者25例,其中慢性胃炎10例,消化性溃疡15例。呼吸内科1病区住院患者23例,其中支气管哮喘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5例。内分泌科1病区住院患研究组者24例,其中慢性肾炎10例,糖尿病14例。同期选取在我院心内科2病区、消化内科2病区、呼吸内科2病区及内分泌科2病区住院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入组标准同研究组。其中心内科2病区住院患者26例,其中高血压11例,冠心病7例,心肌梗死8例。消化内科2病区住院患者26例,其中慢性胃炎10例,消化性溃疡16例。呼吸内科2病区住院患者25例,其中支气管哮喘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6例。内分泌科2病区住院患者23例,其中慢性肾炎8例,糖尿病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所有受试均由患者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健康素养知识培训

课题确立后,前期聘请有关专家对研究组健康教育护士进行《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简称健康素养66条)相关内容知识培训。培训时间为10个学时。使其能够熟练掌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的基本内容知识。

1.2.2 干预方法

两组均按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对照组给予普通性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素养知识教育,时间为4周,健康教育方法采用讲授、座谈、讨论及录像电化教育等方式。

1.3 评价工具

1.3.1 2009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14]

主要包括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等。问卷中关于健康理念和健康知识18题,每题1分,满分18分;关于日常行为习惯14题,每题1分,满分14分;关于健康技能5题,每题1分,满分5分。

1.3.2 健康问卷(short fro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15]

该量表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共36个问题,包括8个健康概念: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情感职能(RE)、精力(VT)、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总体健康(GH)。此外,还包含另一项健康指标:健康变化,用于评价过去1年内健康状况的总体变化情况。计分方法:各领域分数取值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所代表的功能损害越轻,生存质量越好。得分换算的基本公式为:换算得分=(实际得分-该方面可能的最低得分)/(该方面的可能最高得分-该方面的可能最低得分)×100。最大可能评分100分,最小可能评分0分。

1.3.3 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16]

该量表由1979年美国学者Kearney和Fleische根据Orem的自护理论设计的自我护理能力测量工具。目前被认为是自我护理能力较为可靠的测量工具之一。该量表由自护技能(12个条目)、自护责任感(8个条目)、自我概念(9个条目)和健康知识(14个条目)4个因子组成,共有43个有效条目,量表采用Likert 5分制计分,由“非常不像我”到“非常像我”分别给予0~4分,总分为172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护理能力越好。自我护理程度依据得分高低分为高等水平、中等水平、低等水平。其中,得分>总分的66%为高等水平,33%~66%为中等水平,<33%为低等水平。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测查指标的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居民健康素养得分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健康素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健康素养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护能力得分结果比较

干预前,两组ESCA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ESCA各维度和总分分值明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比较

干预前,两组SF-36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F-36各维度和总分分值明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3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健康教育对促进身心疾病的意义和作用将越来越显著。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系统教育过程,使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促进个体及社会的健康状况,提高生存质量[17]。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以健康素养知识为内容的健康教育鲜有探讨和报道。众所周知,慢性病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健康行为关系密切,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能够引发慢性病。健康素养是健康素质的组成部分,大量研究表明低健康素养与不良健康密切相关,评估健康素养可以作为反映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利用多种传播手段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普及“健康素养66条”,对提高我国公民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4]。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健康素养水平具有可比性。干预后,研究组健康素养总分就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研究组患者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是由于研究组患者接受了护士给予的健康素养知识教育,对健康素养知识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而对照组因没有接受健康素养教育,而对健康素养知识知之较少。

慢性病患者由于病症对躯体和心理的长期影响,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受到相应影响和降低[18],如活动减少、心理抑郁、治疗和控制疾病的需要等,加重患者日常生活的负担和内容,扰乱患者的生活秩序。疾病是影响人们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而疾病又与个体的健康素养有关。健康素养高的人,不仅疾病康复的好,而且生存质量亦高,反之就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慢性病患者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可比性。干预后研究组SF-36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是由于研究组患者接受健康素养教育,不仅掌握了良好的健康技能,培养了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而且,在提高健康知识的同时,对生存质量有了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人们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及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健康行为能够帮助人们提高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是一个趋于成熟或已成熟的人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个体为维护和促进身体健康和身心发展所学到的一种复杂的活动能力,是个体拥有认知、心理动力、必要的评估干预和采取有目的的活动,以保证维持个体的健康和完好状态的感情调控技巧[19]。

自我护理能力是生活质量影响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20,21],慢性病患者自我护理及监测能力低,生活质量亦较低,提示护理人员应采取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尤其是在自我护理技能和健康知识水平方面,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影响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正确认识及自我护理技能的提高,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2]。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ESC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两组患者自护能力具有可比性。干预后研究组ESCA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研究组患者自护能力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是由于研究组经过健康素养教育综合干预后,在疾病自我护理知识及技能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因而表现为较高的自护能力。对照组因未接受健康素养知识综合干预而表现为较差的自护能力。

综上所述,本研究资料表明,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素养知识综合干预,有助于提高疾病自我护理能力及其生存质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关注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素养教育,以促进去疾病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素养教育对慢性病患者自护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0例慢性病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法随机分为研究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按普通护理,接受一般性健康教育,干预组实施系统性健康素养教育,干预时间为4周,干预前后,采用《2009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健康问卷(SF-36)评定两组患者健康素养水平和生存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健康素养和ESCA、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健康素养和ESCA、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健康素养教育能够帮助慢性病患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促进身心康复。

生存能力创新教育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74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1) 符合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 (2) 经内镜确诊; (3) 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精神障碍、意识模糊、听力障碍、语言障碍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7例, 对照组男20例, 女17例;年龄18岁~80岁 (45.6岁±3.2岁) ;病程6个月至15年 (6.3年±2.5年) ;文化程度:小学6例, 初中12例, 高中12例, 大学7例。观察组男19例, 女18例;年龄18岁~78岁 (46.2岁±3.7岁) ;病程6个月至15年 (6.3年±2.5年) ;文化程度:小学7例, 初中13例, 高中10例, 大学7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病人住院期间行消化内科常规性护理, 同时给予病人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自我护理教育方案。 (1) 自我护理教育方案:根据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 并结合循证护理理论制定自我护理方案, 方案经院内外消化内科医生反复修订。内容包括自我日常行为管理、自我饮食管理、自我情绪管理、自我护理技能 (包括腹痛护理、腹泻护理、饮食护理、日常护理、用药护理及情感控制) 、病情监测、疾病认知、运动锻炼及中医养生等知识。 (2) 教育方法:选出消化内科年资>3年的护士进行系统化培训, 让其充分了解自我护理教育内容后方能对病人实施宣教。护理人员干预前应向病人解析自我护理教育的目的及意义, 以获得病人支持及配合。教育方式可多样化, 包括集中授课 (主要向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病情监测、用药注意事项、示范自我护理技能、指导病人中医养生) , 每周举行1次, 持续时间为3个月。定期向病人发放溃疡性结肠炎健康宣教资料, 提高病人疾病健康知识。定期组织小组讨论, 并邀请康复效果理想的病人进行病例讲解, 以增强病人康复信心, 改善病人不良情绪。 (3) 教育时间:病人干预时间为3个月, 干预次数不少于12次, , 住住院院期期间间干干预预次数不少6次, 出院后采用电话随访或上门随访的方式定期邀请病人进行培训或参与小组讨论, 出院后干预次数不少于6次。

1.2.2 评价指标

(1) 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 (ES-CA) [4]:该问卷是在Orem自我护理理论的基础上制定的, 具有良好信效度, 量表共包含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等4个维度共43个条目, 总分为172分, 分值越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越好。 (2) 健康调查简易量表 (SF-36) [5]:该量表共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8个维度, 各维度得分是将所有条目分数相加后所得的平均值, 并根据公式计算转化分值, 即转换分数= (原始分-最低得分) /分值范围×100。分值越高病人生存质量也高。

1.2.3 评价方法

分别于入院时及干预后3个月向两组病人发放ESCA、SF-36量表, 并让病人独立填写, 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干预前后两组病人均发放问卷37份, 有效回收37份, 有效回收率均为100%。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两组病人干预前ESCA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干预后ESCA总分及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心理功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3 讨论

美国护理学家Orem认为护理可有效预防及治疗人们生理及心理缺陷, 当个体发生创伤或疾病时病人常会出现自我护理能力不足的情况, 护理人员对病人加强引导, 改善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对提高病人疾病认知水平、消除病人不良情绪及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6]。刘之超等[7]研究也指出, 自我护理能力是个体为了保持生存、维持及促进健康而采取的措施或行为, 是维持正常生命过程、满足自身需求及保存个体健康的一个经后天学习并受个体心理状况及环境因素影响的能力。本研究为了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自我护理能力, 对其进行了自我护理教育, 经教育后观察组病人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及总分均得到提高。表明自我护理能有效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及自我护理能力。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该教育方案是经院内外消化内科专家反复修订而获得的, 从而使得教育方案更具有针对性, 提高了教育效果有关[8]。也可能本研究教育方式采用多样化教育, 使病人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健康教育知识, 从而提高了教育效果[9]。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心理功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 。提示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进行自我护理教育能有效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刘晓春等[10]研究发现, 当病人掌握自我护理技能及疾病相关知识时, 病人可有意识、主动地进行自我保健, 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 合理调节自我情绪, 遵医用药、饮食。这可能是教育能让病人建立自我概念, 使得病人能充分认知疾病的危害及提高病人疾病管理意识, 充分调动病人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 使得病人积极参与健康决策及自我行为管理中, 有助于促进病人身心健康, 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 自我护理教育可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自我护理能力, 改善病人生存质量, 有利于病人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李冰冰, 胡芳.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远期肛门功能恢复的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 (4) :299-301.

[2]王岚, 许燕玲, 胡三莲, 等.改良保留灌肠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16) :1501-1503.

[3]梁惠萍, 何深文.自我护理教育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调查[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 20 (7) :1030-1032.

[4]王萍萍.直肠癌结肠造口康复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18) :2118-2121.

[5]靳文正, 虞慧婷.SF-36量表应用于居民自我健康测评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 2012, 15 (3) :265-267.

[6]郝婧晓.Orem自理模式应用于1例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坏疽性脓皮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增刊1) :158.

[7]刘之超, 勾玥, 雷雨, 等.自我护理教育在PICC置管治疗间歇期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 2012, 11 (12) :51-53.

[8]于红.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 (24) :109-110.

[9]胡丽茎, 吴洁丽, 龚未池, 等.自我护理教育对全喉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31) :3800-3802.

上一篇:德育的情感化教学下一篇:土地利用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