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导尿管护理(通用13篇)
留置导尿管护理 篇1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留置尿管是临床常用的侵入性护理操作,常用于手术,截瘫或昏迷等患者。目的是避免术中误伤,术后引流,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减少并发症。目前临床常用气囊导尿管,其优点是易固定、不易脱落、易于会阴清洁。
留置气囊导尿管常见并发症:尿路感染、尿道损伤、拔管困难、尿潴留等。
1.保持良好功能,预防尿道损伤:(1)嘱病人翻身时注意保护勿脱出,集尿袋内尿液达1/3-1/2时即倾倒,防止重力作用使尿管脱出。对烦躁病人约束固定好四肢,预防病人强行拨管,使膨大的气囊强行拉出,致尿道粘膜撕裂出血。(2)更换集尿袋时,避免用力牵拉导管,观察尿管是否扭曲、受压、移位或插入过深过浅;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2.防止逆行感染的措施:(1)将集尿袋固定在床旁,集尿袋不得超过膀胱高度并避免挤压,防止尿液返流。(2)保持外阴清洁,用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外口,每日1-2次,以减轻尿道口粘膜损伤和水肿及预防感染。(3)尿管长期留置时,每日更换集尿袋1 次,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硅胶导尿管可酌情延长更换时间(2周或一个月)。(4)保持导尿管与引流管连接部位的清洁。观察尿量和颜色,若尿色深或混浊,应加量饮水并及时送尿标本检查,每天保持尿量在2000 ml以上,以达到膀胱自净作用;(5)卧床病人应经常变换体位,使尿液尽量排出;若有尿盐沉渣或血块,可用生理盐水、1:5000呋喃西林液或3 %硼酸溶液低压冲洗。一般一周内不主张冲洗膀胱。感染病人可根据医嘱用药液冲洗,每日2-4次。
3.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并观察尿液情况,发现尿液浑浊、沉淀、有结晶时,应及时处理,每周尿常规检查一次。
4.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由于机械刺激,尿道及膀胱粘膜对感染的防御能力降低,易引起粘膜损伤。因此,应增加营养及给予抗菌药物,给病人安慰,减轻留置尿管对病人的心理影响和不适,亦有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尿管第一天持续开放,以后改为4小时或病人有尿意时开放一次。
5.拔管及预防拔管后尿潴留:留置导尿影响膀胱蓄尿功能,且可发生过敏反应;文献报道,长期接触乳胶制品,过敏者达34%,所以应尽早拔管,一般留置1-3天,小儿最长7天。拔管应在患者精神和体力较好的晨间。拔管后2-3小时内督促和协助病人排尿一次,以后每2小时排尿1次,尤其当天值夜班的护士应督促排尿;对排尿困难或排尿频繁的病人应做好心理护理,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2次,同时行会阴部肌肉收缩锻练,增进括约肌功能,逐渐恢复膀胱容量。
6.尿管脱出处理:应立即检查脱出原因,若球囊完好脱出,检查尿道有无渗血损伤,若球囊破裂且不完整,立即查找,若未发现应及时汇报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同时必要时重新留置尿管。
留置尿管护理健康宣教
一、目的:(1)采集患者尿标本做细菌培养。(2)为尿潴留患者引流尿液,减轻痛苦。(3)尿道损伤早期或手术后作为支架引流,经尿道对膀胱进行药物灌注治疗。(4)用于术前膀胱减压以及下腹部、盆腔器官手术中持续排空膀胱,避免术中误伤。(5)患者昏迷、尿失禁或会阴部有损伤时,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尿液的刺激。(6)抢救休克或危重患者,准确记录尿量、比重,为病情变化提供依据。(7)测量膀胱容量、压力及残余尿量,向膀胱注入造影剂或气体以协助诊断。
二、可能出现的问题 1)尿管脱出。
2)尿管堵塞引起急性尿潴留。3)发热(尿路感染)。
三、特殊指导:
(1)切勿牵拉过紧,保持尿管通畅,防止尿管脱出、扭曲、受压,以利于尿液引流。
(2)集尿袋及引流管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反流。(3)如尿管脱出,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4)多饮水,学会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5)保持会阴部清洁。(6)学会监测自己的体温等。
体表静脉留置针的健康教育
一、目的
1.避免多次穿刺,减轻患者痛若,保护血管。2.合理用药,提高疗效。
3.保护静脉通路的通畅,便于抢救。4.快速补充液体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二、可能出现的问题
1.静脉炎。2.输液反应。
3.意外拔管引起出血过多。4.静脉留置针阻塞。
三、特殊指导(病人配合事项)
1.采取舒适的体位和肢体功能位置。
2.告知家属注意看护小儿避免自己拔出,假如留置针脱出时立即用手压着针眼的上方并告知护士。3.勿自行调节滴速。4.局部皮肤保持清洁。
5.注意保护使用留置针的肢体,不输液时,也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6.有注射局部皮肤或全身不适及时告知医务人员。7.避免纱布潮湿,如有潮湿及时告知护士
留置导尿管护理 篇2
1 预防导尿管伴随尿路感染的研究
1.1 留置导尿管的选择
硅胶管与传统橡胶管相比, 有降低感染发生率、减轻对尿路刺激的优点[2]。气囊导尿管 (硅胶) 因操作简便、内固定稳定、刺激性小、无需胶布固定、插入后与尿道密合程度大, 目前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操作中硅胶气囊尿管成年男性一般用F12~F16, 女性宜选用F16~F18[3], 尿道松弛者可选用较粗的尿管。米智慧[4]认为, 尿管型号应视病人的病情而定, 成人以F16~F18为宜, 使用相对较小型号的尿管虽插管容易, 但若长期保留可因尿管外径细小, 而致尿液从尿管外溢出, 只要插管方法正确, 型号大小不会导致尿管插入或拔除障碍。对前列腺肥大者可选择相对较小型号的尿管。张莉等[5]将国产硅胶导尿管改良, 结合涂抹一种能缓释抗生素的润滑胶, 经临床应用, 有良好的防治感染效果。张萍等[6]采用被覆银导尿管也有抗感染作用。
1.2 润滑剂和消毒剂的选择
李德桂等[7]采用抗菌止痛润滑剂与液状石蜡润滑剂涂擦导尿管进行比较, 证明抗菌止痛润滑剂不但能减轻病人导尿术中疼痛, 而且能有效地预防术后尿路感染。用0.1%乙烯雌酚无菌棉球做润滑剂比用液状石蜡润滑剂可明显降低泌尿系刺激[8]。尿管外涂上水杨酸可抑制95%以上的革兰阴性杆菌, 阻止细菌和酵母菌黏附到硅胶导尿管上, 达到预防泌尿系感染的目的[9]。尿路感染部分病原体来源于尿道口, 尿道口常见细菌有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0.1%苯扎溴铵为抑菌剂, 杀菌能力差;0.5%碘伏为广谱杀菌剂, 能有效杀灭尿道口周围细菌, 防止感染, 因此宜采用0.5%碘伏溶液消毒会阴[10]。
1.3 尿管插入长度
由于气囊尿管与普通尿管结构不同, 气囊前部有1.5 cm, 气囊长度约3.0 cm, 因此插管时需见尿再进5 cm~8 cm, 一般成人男性插入22 cm以上, 女性8 cm以上, 注水后牵拉尿管能外滑2 cm~3 cm。留置气囊尿管在膀胱充盈时进行。米智慧[4]认为, 置入尿管的长度加气囊远端至尿管尖端的长度 (5 cm) , 男性插入约25 cm, 女性约10 cm, 若无尿液流出可于耻骨上加压, 或经尿管注入无菌的生理盐水再回抽, 以证实尿管插入的正确性。
2 留置尿管时机
传统手术病人留置尿管均由病房护士在术晨进行操作, 常在术前1.0 h~2.0 h置尿管[11,12]。孙海玲等[12]在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效果满意后, 手术消毒前行留置导尿, 明显优于麻醉前留置导尿。蒋芝英等[13]在注射麻醉药物如苯巴比妥、阿托品15 min后行留置导尿, 效果满意。赖梅等[14]认为, 全身麻醉病人可在气管插管后立即进行导尿, 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病人在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操作完成后即可进行, 而硬膜外麻醉病人宜在注射麻醉药后15 min进行, 会阴部松弛良好方可达到预期效果。王桂娣等[15]通过对留置导尿管术后舒适度的比较, 认为妇科手术病人留置尿管最佳时机应该在麻醉前5 min。
3 导尿常见问题及对策
3.1 前列腺肥大病人导尿
老年前列腺肥大致使尿管不能顺利插入, 郭霞等[16]认为, 当遇到阻力时可稍等片刻, 让病人做深呼吸, 减轻腹压, 使膀胱颈部肌肉放松, 再徐徐插入, 切不可用力插入增加病人的痛苦, 甚至造成损伤, 硬膜外麻醉后插管可减少疼痛及疼痛反射引起的尿道括约肌痉挛, 有利于插管成功。
3.2 高龄女病人导尿
高龄女病人由于会阴部肌肉松弛, 尿道肌肉萎缩牵拉, 使尿道口陷于阴道前壁中, 同时阴道黏膜缺乏雌激素作用而显得苍白、光滑, 阴道口变小, 使尿道口显露困难。解决办法:常规消毒外阴, 戴手套, 左手食指、中指并拢, 轻轻插入阴道1.5 cm~2.0 cm时, 将指端关节屈曲, 而后将阴道前壁拉紧外翻, 同时左手拇指压于前庭上方协助前壁外翻, 即可找到尿道口[17]。
3.3 双腔气囊尿管与引流袋的连接
双腔气囊导尿管与引流袋有时连接不紧, 容易发生脱离, 不但造成尿液污染被褥浸湿手术台, 而且有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为了克服此缺点, 刘冬华等[18]认为, 采用翻折尿管接口再接引流袋的方法, 收到满意效果, 将双腔导尿管的连接口处, 由内向外翻折0.2 cm, 消毒后再与引流袋相连, 最后将翻折的部分伸展、放平, 这样尿管与引流袋便牢牢连接在一起, 从而避免滑脱。
4 预防尿道损伤的研究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研究进展 篇3
三腔气囊导尿管:一种单向冲洗式三腔气囊导尿管研制成功,其方法是:将三腔气囊导尿管中的一个引流腔固定为冲洗腔,将特制单向阀塞入冲洗腔内,再在冲洗腔外表套一胶圈,套入后胶圈远端与单向阀远端平齐,起固定单向阀作用。单项阀凹面与输液器乳头匹配,起单向冲洗作用。尿袋接头固定器的制作:将导尿管的引流端外套入另一胶圈,套入后胶圈远端离引流端1~2cm,起固定尿管接头的作用。其优点是有一专用于治疗的单向冲洗腔,管腔不用时可保持尿管密闭状态,并使腔内保持无尿,导尿管的尿袋接头固定器可使连接的尿袋内容纳1000ml水而不会脱落。
新型导尿套管临床应用研究: 新型导尿套管的导尿成功率和尿液冲洗引流效果均明显优于普通气囊尿管。通过试验对比,与应用普通气囊导尿管相比,使用新型导尿套管病人的尿流率、导向强度显著增加,而膀胱造瘘手术率明显降低。
置入尿管的方法
尿道口消毒方法的研究:① 消毒液的选择: 0.5%碘伏、0.1%苯扎溴铵溶液、0.1%新洁而灭等。② 消毒的顺序:对于男病人,初步消毒的顺序是: 阴阜、阴茎、阴囊,自阴茎根部向尿道口擦拭,接着用无菌纱布裹住阴茎将包皮向后推,自尿道口螺旋擦拭龟头至冠状沟数次,每个棉球只用1次 。 对女性导尿,常规消毒第1次用0.1%苯扎溴铵溶液,由外向内,自上而下;第2次消毒用苯扎溴铵酊,自上而下,由内向外。国内护理界对女性导尿术尿道口消毒的两种不同方法存在争议,一种是先消毒尿道口,再消毒小阴唇;另一种方法是先消毒小阴唇再消毒尿道口。对此卢氏对妇科病人进行了试验,结果提示细菌培养阳性发生率较接近(P>0.05),表明两种方法均可应用。 尿道梗阻病人置管法研究:①选择合适体位:采取平卧位,两腿分开约30°,两腿位置保持对称,以尽可能消除尿道受压和弯曲;估计操作比较困难者,可采取截石位。②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成人一般选用F16~18,前列腺增生病人选用F20,儿童选用小儿专用导尿管。③插管方法:石蜡油充分润滑气囊尿管全长及尿道口,左手食指和中指捏阴茎龟头并背伸,右手握持血管钳推压导尿管,当遇到阻力病人疼痛难忍使尿管无法插入时,请助手用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3~4ml;由尿管尾端注入,血管钳握持导尿管距离外口的长度应<2cm,以确保推压力量有效传导。导尿管进入膀胱后将全长导尿管插入尿道,并用手按压耻骨联合上方膀胱区,见尿后再往气囊中注入生理盐水,然后将导尿管缓缓往外牵拉至遇到阻力为止。
全麻手术病人置管的研究:一般情况下,全麻手术病人均于术日在病房行导尿术,但往往由于各种因素使导尿不能顺利进行,甚至失败。清醒状态下导尿,由于病人紧张、恐惧、焦虑及疼痛的刺激,能引起心率、血压的变化和尿道黏膜损伤,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而全麻后导尿可减少上述不良刺激及相关的各种应激反应,因此全麻手术病人应选择在全麻后维持期行导尿术。
膀胱颈梗阻病人置管的研究:① 原因分析:a.先天性膀胱间叶组织发育障碍所致,颈部的平滑肌纤维增生肥大造成颈部括约肌的增生肥厚,产生功能性梗阻。b.慢性炎症致使颈部黏膜下层及肌层的纤维弹性组织增生与挛缩。②置管方法:导尿时若插管有阻力,不要急于硬插,应该仔细询问病史,了解阻力产生的原因,做出相应的处理。若为膀胱颈挛缩、尿道狭窄,向尿道中注入2~3ml石蜡油,用金属尿管或金属尿道探子轻轻扩张后再插入尿管。
充盈气囊的方法研究:有注入空气和注入生理盐水两种方法充盈气囊。前者由于空气为气态,分子间隔较大,吸引力相对较弱,容易外泄,致气囊塌瘪,而引起内固定失败,气囊导尿管自行脱出;后者向气囊内注入10~15ml生理盐水至气囊膨胀,起固定和预防尿液外渗的作用。研究表明:用空气充盈气囊,随着尿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尿管自动脱出的发生率也增高,采用生理盐水充盈气囊者均未发生尿管自行脱出的现象。对重度水肿患者,因尿道狭窄,水囊内常规注水10ml以上,病理情况下组织肿胀和水囊同时压迫尿管,使尿管更为狭窄,致导尿失败,实践证明,水囊内注入7±2ml液体时,效果令人满意。
留置导尿常见并发症的研究
留置尿管的护理 篇4
熊佳欣 一:留置尿管的定义:
指在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管插入膀胱内引出尿液,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二:留置尿管的目的:
⑴抢救危、休克重病人是正确记录24小时尿量、测量尿密度,以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⑵盆腔手术前排空膀胱,避免手术中误伤。
⑶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后留置尿管,以便于引流和冲洗,并减轻手术切口的张力,促进切口的愈合。
⑷为尿失禁或会阴部有伤口的病人引流尿液,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⑸为尿失禁患者行膀胱功能训练。【评估】
⑴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留置尿管的目的等。⑵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⑶膀胱充盈度及局部皮肤情况。【计划】 目标
⑴病人能说出留置尿管的目的,主动配合。
⑵病人未因留置尿管发生泌尿系统的感染等并发症。⑶病人尿管引流通畅,局部皮肤清洁干燥。⑷病人及家属掌握留置尿管护理的相关知识。三:留置尿管病人的护理:
⑴在行导尿术中,用物严格灭菌,按无菌操作进行,预防尿路感染。
⑵在插管过程中,选择粗细适宜的导尿管,插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失尿路粘膜。
⑶对膀胱高度膨胀且又极度虚脱的病人,第1次放尿不超过1000ml。因为大量放尿可是腹腔内压急剧下降,血液大量滞留在腹腔血管内,导致血压下降而虚脱;又因膀胱内压突然下降,导致膀胱粘膜急剧充血,发生血尿。
⑷引流管要牢固在床沿上,避免翻身时将尿管拉出,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而影响尿液流出。出现引流不畅时,应及时检查并调整尿管位置,酌情处理,使尿管保持通畅。
⑸倾倒尿液时,不可将引流袋提高于床沿,以防止逆行感染。
⑹防止泌尿系统逆行感染的措施:保持尿道口清洁:女病人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外阴及尿道口;男病人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尿道口、龟头及包皮,每天1-2次。每日定时更换尿袋,及时排空尿袋,并记录尿量。每周更换导尿管1次,硅胶导尿管可酌情延长更换周期。
⑺鼓励患者多饮水,向病人解释多饮水的重要性,指导病人每天摄入液体2000-3000ml(开水瓶1瓶水),多饮水以利尿,达到膀胱冲洗的目的。
⑻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并观察尿液的颜色和性状。尿液突然减少应首先检查尿管是否通畅。如果尿液颜色和性状改变,应立即通知医生。⑼训练膀胱反射功能,可采取间歇性夹管方式。夹闭导管,每3-4h开放一次(患者想排尿时),是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促使膀胱功能恢复。⑽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询问有无烧灼,疼痛等膀胱激惹症状。
留置导尿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篇5
摘要 留置导尿是一项常见的护理操作,但操作中易出现尿道疼痛,尿道损伤,出血,尿路感染,尿管滑出等护理问题。本文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护理措施。
关键词 导尿; 常见护理问题; 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技术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是观察病情变化、治疗疾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诊断和治疗急、危、重症患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临床上使用的留置导尿管固定性能好、不易滑脱、刺激性小,使病人减轻了痛苦,提高了生存的质量。常见护理问题
1.1 尿道疼痛
1.1.1 解剖因素 男性尿道全长16~22cm,有3个狭窄,2个弯曲,且副交感和交感神经分布于整个尿道,上尿管时,尿管刺激尿道括约肌,引起其强烈收缩,增加了插管的难度,给患者带来痛苦。
1.1.2 操作因素 操作粗暴,插管速度过快,尿管型号过粗,润滑准备不够均会损伤尿道,而造成疼痛。
1.1.3 患者身体因素 男性患者因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尿道炎症等,增加了插管的难度及尿道机械损伤【2】。
1.1.4 患者心理因素 患者高度紧张使腹肌不能放松,进而引起尿道痉挛,使尿道阻力增大,插管时引起疼痛【3】。
1.2 出血
1.2.1 气囊导尿管未进入膀胱 完成常规导尿操作步骤后,导尿管气囊尚在尿道中,向气囊注入液体,致使未进入膀胱的充液气囊嵌顿在尿道内【4】,膨胀的水囊就会将尿道膜部撑破,而致黏膜出血。
1.2.2 尿管牵拉过度 使气囊滑入尿道狭窄处嵌顿,损伤尿道,造成出血。1.2.3 气囊导尿管型号不合适 实施导尿术时导尿管过粗,导尿管插入深度不够,囊内注入液体,造成患者尿道损伤,引起出血。
1.2.4 气囊导尿管质量不合格 拔管时不能将气囊内的液体完全抽回,致使拔管时造成患者尿路黏膜损伤;气囊漏液,导致尿管滑出,需反复插管,以致黏膜水肿、出血【5】。
1.3拔管损伤
①注水管阻塞,气囊内液体未能完全抽出,直接拔管损伤尿道。②气囊表面形成尿垢,使体积增大不易拔出。③患者烦躁不安,自行将尿管强行拔除。
1.4 尿管滑出
相关因素 ①气囊注水不足;②气囊破裂;③外塞松动,气囊慢性漏水;④操作前没有检查气囊是否完好,其本身漏水;⑤气囊注入了空气。
留置导尿管论文致谢语 篇6
时光如梭,如歌。硕士研巧生的愉快学习生活即将进入尾声,但是在校的点点滴滴、丝丝缕缕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每一幕都让我记忆犹新。回望身后的经历,心中感到踏实、开心,当我完成这篇毕业论文的那一刻,禁不住感到一身轻松,感慨万千。本课题研究以及学位论文的每一步是在我的导师周成超教授的悉心指导和亲切关怀下进行的。导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为我指导论文的撰写,言传身教,不仅令我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树立了远大的科研理想,使我终身受益。对周老师的感谢无以言表,我将谨记于心!我还要感谢本届一起撰写论文的同学们,尤其是山大校友群中的同学们,虽然只是网上交流,我们未曾谋面,可正是由于来自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解决一个一个的疑惑,感谢你们!在我学习和实践期间,我的同事和护士长李红梅给予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尤其是在撰写论文期间,由于我是在职学生,工作跟学习总有冲突的时候,是同事帮我顶班,才能让我腾出时间专心研读。在此,由衷的感谢我的同事和护士长!还要感谢父母、公婆、爱人在我研读期间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支持和鼓励。感谢你们孜孜不倦的鼓励,感谢你们总是无私的奉献,感谢你们为我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坚实的基础。感谢一直以来你们对我的理解、支持与关心!最后,我要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和精力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的老师,感谢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
留置导尿管护理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近期来我院进行住院治疗并留置导尿管的神经内科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入组对象按照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对照组50例患者。观察组50例患者,其中男34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22~75岁,平均年龄为(44.8±5.7)岁。50例患者中,30例为脑出血,16例为脑梗,4例为其他神经内科疾病。对照组50例患者,其中男33例,女17例,患者年龄为24~73岁,平均年龄为(42.5±5.9)岁。50例患者中,29例为脑出血,18例为脑梗,3例为其他神经内科疾病。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的时间均超过10 d时间。两组患者在临床研究前,对其基本资料及病情资料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临床方法:对照组实施留置导尿管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使用单向活瓣集尿袋、气囊导尿管插入深度增加6 cm、气囊内注水15 m L、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使用活力碘膀胱冲洗等护理措施。具体如下:①使用单向活瓣集尿袋,单向活瓣集尿袋最大特点就是在集尿袋与导管的连接处有单向活瓣,能够很好的防止袋内的尿液逆流入膀胱。这样就可以极大地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3]。②气囊导尿管插入深度增加6 cm,临床研究发现,气囊导尿管如果插入过浅,会导致患者发生医源性尿道损伤。因此,在进行气囊导尿管插入操作时,在见尿后,导尿管应该再继续插入6 cm以上,时气囊完全进入到膀胱内,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在操作时对尿道造成的压迫性损伤[3]。③气囊内注水15 m L。气囊注水在5~10 m L时,气囊多为不规则圆,会导致患者发生尿液渗漏,尿道坏死等并发症。因此,气囊注水应为15 m L,使气囊充盈为正圆形,从而能够均匀覆盖膀胱颈处与尿道口嵌合好,且受力均匀,有效避免漏尿及尿管脱出。④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严格掌握患者的导尿指征,缩短导尿管的留置时间,保持导尿管系统的密闭性。⑤使用活力碘膀胱冲洗,活力碘冲洗膀胱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降低尿路感染的护理方式。有研究表明,与采取普通抗菌药液冲洗相比,活力碘冲洗膀胱可显著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4]。
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记录数据采取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取(±s)形式进行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其中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3例,漏尿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尿路感染12例,漏尿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0%,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33例,基本满意16例,不满意1例,整体满意度为98.0%,对照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24例,基本满意18例,不满意8例,整体满意度为84.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导尿管留置过程中,十分容易滋生细菌,极易引起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及漏尿等并发症。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一旦引发尿量感染及漏尿等并发症,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也会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5]。
本次研究中,笔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了使用单向活瓣集尿袋、气囊导尿管插入深度增加6 cm、气囊内注水15 m L、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使用活力碘膀胱冲洗等措施进行护理干预,显著的降低了患者的尿量感染、漏尿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的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徐晓娜.内科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0,1(12):121.
[2]凌秀菊.内科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2):246.
[3]汪玲怡.预防留置导尿管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1):1715.
[4]崔国峰.留置导尿管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8):1825-1826.
留置导尿管护理 篇8
【关键词】留置导尿管;尿路感染;原因及護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48-02整理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留置导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留置导尿管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及其护理方法,现将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整理我院外科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因泌尿结石、前列腺病变等疾病须留置导尿管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3.0±9.1)岁,留置导尿管前尿细菌培养均为阴性。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1例与治疗组29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严格的密闭式引流,行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对照组患者留置导尿管后给予常规护理,但不给予抗生素;治疗组患者留置导尿管后,配合全身应用抗生素,及局部抗生素冲洗,采用0.5%碘伏行会阴及尿道口消毒比0.1%新洁而灭防止尿路感染。
首先,对患者进行一定的留置导尿管的作用,消除使用导尿处理的紧张心理,在插管操作时,做好隔离,保护患者的隐私。结合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尿管应用方法,如果插管后发现尿液引流不畅,仔细观察原因,是否是插管深度不够或脱出膀胱、插入过深及阻塞等问题。可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如冲洗液自导管周围渗出,则表示插管深度不够或脱出膀胱,消毒后再行插入,见尿液流出后再行固定。
本组2例前列腺病患者第一次插管失败,这时医护人员让患者做深呼吸,放松膀胱肌肉,并给予移多卡因尿道黏膜麻醉,减轻患者疼痛,抑制尿道括约肌痉挛,再慢慢插入导管,以防拉伤。对患者进行一定的留置导管教育,每日嘱咐患者摄入充足的水分,增加排量,预防结晶与感染的发生;指导患者加强膀胱功能、骨盆底肌的训练,增加患者控制排尿能力,减少留置导尿时间。
插管隔日起按无菌操作收集尿液送细菌培养,分别于第2天、第4天、第6天、第8天、第10天、第14天观察并比较两组尿液细菌感染阳性率。分析细菌感染阳性率产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1.3数据处理: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14天观察发现,随着留置导尿管时间的延长,细菌培养感染阳性率不断增高,但治疗组感染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全身抗生素及局部使用抗生素冲洗可有效降低留置导管的尿路感染机率,具体详见表1:
表1 两组细菌培养感染阳性率对比
组别例数第2天第4天第6天第8天第10天第12天第14天治疗组290/290/290/291/292/293/293/29对照组212/215/219/2112/2113/2117/2119/213原因分析及护理讨论
3.1留置导尿管尿路感染原因分析
3.1.1尿路操作因素:尿道是无菌环境,而导尿作为一种侵入性的操作,常导致尿道黏膜损伤,破坏黏膜的保护作用,如导尿使用不当,易造成尿路感染。尿管过粗则刺激尿道及膀胱,增加损伤程度;尿管过细则使尿外溢,尿管脱落,增加插管次数。
3.1.2病毒感染因素:本组试验发现,配合一定抗生素使用在抑制尿路感染有一定作用,这是由于导尿管留于尿道中,破坏了正常的生理环境,削弱了尿道及膀胱的细菌防御作用,易导致细菌侵入。如果导尿操作过程中无菌观念不强,尿管污染,则相当于将外在菌直接种植于尿道及膀胱内,尤其女性,由于其尿道短、直且易扩张,导尿使细菌侵入及增殖,易造成尿道及膀胱的逆行感染。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在不使用任何药物抵制细菌侵入的情况下,留置导管时间越长,尿路感染阳性率越大。
另外,人体尿道口由于接近肛门,易受粪便、分泌物等的污染,且与内衣裤被褥直接接触,成为造成尿路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如果留置导尿管时,尿道口消毒不严密,操作不规范,则尿道口周围的细菌会沿尿管与尿道间隙逆行、侵入膀胱,导致尿路感染。
若导尿管与接尿袋连接处反复打开,且消毒不严密,则可能人为地造成细菌自开口处进入管腔,进而侵入尿道及膀胱。研究发现,每天更换一次接尿袋的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每三天更换一次尿袋。因此,尿管与尿袋要紧密连接,以引流通畅为宜。
留置导尿管后,膀胱冲洗也会增加膀胱黏膜受损的机会,增加感染率。
3.2留置导尿管的护理要点
3.2.1规范操作,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教育工作:在对患者行留置导尿护理前,要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尿管的作用,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取得患者的配合。在插管前要保持隔离操作,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成人尿管选用10、12号尿管,小儿选用 8~10号尿管,女性插入5至7cm,男性22~24cm。如果双腔气囊导尿管,则须见尿后再插入4至6cm,轻拉导尿管有阻力感,表示导尿管已固定于膀胱内,可使气囊不会因插入太浅而导致损伤尿道。插入过程中动作应尽量轻柔,防止二次损伤。指导留置尿管患者进行一定的膀胱功能训练,及骨盆底肌锻炼,增加患者控制排尿的能力。可指导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摄足充足的水分,预防结晶与感染。
3.2.2保持尿管及操作过程的卫生,预防逆行感染: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污染。一般来说,加强导管外细菌防范与清除是降低感染发生率的关键。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情况,尤其检查尿管通畅与否,观察尿管引流液颜色、量的变化,旋转空贮尿袋,防止由于尿液过满,病菌随尿液逆行而导致导尿管腔内逆行感染。尿袋的高度应保持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防止逆行感染。
3.2.3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观察发现,留置导尿时间越久,尿路感染机率越大。因此可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尽量减少留置导尿管的时间,或可采用其他方式代替留置导尿管,如女性患者可使用尿不湿,男性患者使用男性尿袋或加长塑料袋。使用留置导尿管的,可训练患者的自主排尿功能,尽量恢复膀胱收缩功能,减少留置导尿管的时间。
参考文献
[1]李锐.不同干预措施对留置导尿管引发的尿路感染的影响[J].全身护理.2008(12).
[2]王永娟.留置导尿管致尿路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
留置导尿管护理 篇9
1、严格掌握导尿和留置导尿的适应症,除非有强烈指征,否则应尽量避免插尿管。医务人员在进行导尿是应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操作或护理前后均应洗手或用消毒剂擦手;插管时戴无菌手套,插管前,使用消毒剂消毒会阴。选择适合于尿道腔内径的导尿管(男性以F16号导尿管为宜),留置导尿管者应选择二腔或三枪硅胶气囊导尿管,尽可能避免过去常用的橡胶导尿管。应限制导尿的持续时间,尽量避免长期留置导尿管。
2、导尿应妥善固定,防止滑动,每日应采用碘伏清洗尿道外口。
3、自导尿管引流至储尿袋,应使用一次性密闭式集尿系统,除因梗阻需要冲洗外,任何时候均不宜任意将引流导管与导尿管脱离;若需冲洗,可采取密闭式装置,切勿使用开口玻璃输液瓶。
4、应保持引流管系统自由流动,无论病人处于何种体位,引流管道的任何部位的位置不能高于膀胱水平,避免导尿管和收集导管扭转,规律排空集尿袋内尿液,定期更换集尿袋。
5、引流管道不宜太长,以病人翻身不致拉扯太紧或接头脱落为宜。导尿管和引流管及集尿袋均为一次性使用,不宜重复使用。
6、封闭式引流系统连接尿道内留置导管已成为常规措施,尿路感染已有下降趋势。
7、尽量避免尿道留置导尿管,替代导尿管措施有(1)阴茎套导尿管;(2)趾骨上插管;(3)尿道内支架管;(4)尿道改造;(5)减少尿尿管的应用。
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措施
留置导尿是目前治疗排尿困难的主要手段。但在医院尿路感染中与导管有关的菌尿症可达37.3%~56.0%,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留置导尿时间的延长,菌尿阳性率逐日增加,从第2日的11.1%上升至第10日的100%。因此探讨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已成为我们护理人员所关注与研究的问题,现探讨如下。
1、严格掌握导尿指征、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
树立插入尿管就会引起感染的观念,不能用留置导尿解决尿失禁和记出入量的问题。对于尿失禁者应了解尿失禁原因,重视心理护理,耐心训练患者排尿。不能自行排尿时,女性尿失禁患者用尿不湿,男性患者采用男性尿袋或加长塑料袋接尿。对已留置导尿的患者,注意训练自主排尿功能,采用个体化放尿方法,根据患者尿意和膀胱充盈度来决定放尿时间,尽早恢复膀胱收缩功能,缩短留置导尿时间。
2、选择合适的尿管,插入动作要轻柔
目前广泛采用气囊硅胶尿管,对粘膜刺激小,气囊的内固定也避免了胶布外固定易污染及固定不牢的缺点。一般情况下每月更换1次。气囊导尿管的头部到气囊的距离为4~6cm,再将气囊完全送入膀胱,必须见尿后将尿管插入6cm以上,再慢慢往回拉,这样气囊才不会因插入过浅而损伤尿道。在确定气囊完全送入膀胱时,根据患者情况一般注入10~20ml生理盐水,方能防止尿管脱出和尿漏。
3、保持尿道口相对无菌
导尿前先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会阴部,再用0.05%碘伏消毒尿道口两遍,然后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留置导尿后,每天用0.05%碘伏或0.1%新洁尔灭消毒外阴及尿道口周围2次,每次大便后及时清洗会阴及擦洗尿道口,保持尿道清洁无菌。
4、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
进行尿管护理时,操作要认真,特别是固定导管的左手必须保持无菌,绝不能接触消毒后的皮肤,保证见尿后再插入尿道的尿管绝对无菌。避免表皮细菌的带入,造成尿道口内的感染。
5、保持引流尿液通畅
随时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尿量,注意避免尿管、引流管弯曲受压,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和集尿袋的位置切忌高于膀胱,发生尿道口污染后,应进行早期局部治疗,防止细菌逆行感染。一般不主张进行膀胱冲洗,以保持导尿系统通畅及更好的密闭性。冲洗膀胱无防感染的作用,相反增加了感染的可能。
6、留置导尿管时间的选择
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尿路感染发生率增加。留置时间与尿路感染发生成正相关关系。原因是长期导尿患者更换导尿管破坏了系统的密闭性,为细菌感染提供了机会。因此如须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在正常饮食之外,24h饮水量应>300ml,以改善留置导尿所致的菌尿状态。
7、拔管时间的选择
为预防拔管后病人出现尿潴留,对留置导尿病人拔管时间进行研究,结果提示膀胱充盈时拔管比空虚时拔管优越,利于患者自行排尿的尽早恢复,可减少尿管的复插率,对预防院内泌尿系统感染有积极的意义。
导尿管护理 篇10
主要目的
1、抢救危重、休克病人时正确记录每小时尿量、测量 尿比重,以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2、为盆腔手术排空膀胱,使膀胱持续保持空虚,避 免术中误伤。
3、某些疾病手术后留置导尿管,便于引流和冲洗,并减轻手术切口的张力,促进切口的愈合。
4、为尿失禁或会阴部有伤口的病人引流尿液,保持 会阴部的清洁干燥。护理措施:
1、妥善固定 固定好各种导尿管及集尿袋,防止牵拉和滑脱。尿道内置气囊导尿管者,气囊注水10~20ml可起到固定作用;肾、膀胱造瘘管于术后2周内严防脱落,否则尿液外渗到周围组织间隙而引起感染,造成手术失败。
2、定时观察 根据病情定时观察尿的颜色、性状,分别记录经造瘘管及尿道排出的尿量,24小时总尿量,以判断双侧肾功能。
3、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长度适中,勿使导管扭曲,受压或堵塞。对急性尿潴留、膀胱高度膨胀的病人,应缓慢解除,一般先放出500ml尿液,其余部分在几小时内逐渐放出,并采用间歇性引流;危重病人或肾功能不良者,采用持续引流,若引流不畅,先用手指挤压引流管,必要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肾造瘘管冲洗必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操作。
4、防止逆行感染
①无菌集尿袋应低于尿路引流部位,防止尿液倒流。
②保持造瘘口周围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渗湿敷料。尿道内留置导尿管者,每日会阴护理2次,除去 分泌物及血痂。
③定时放出集尿袋中的尿液,每天更换连接管及集尿袋。
④长期置管者定时更换。肾、膀胱造瘘管,首次更换时间为术后3~4周,此后每2~3周更换1次。尿道内导尿管每周更换1次,拔管后间隔4小时再安置。
⑤尽量不拆卸接口处,以减少感染机会,冲洗及更换管时严格无菌操作。
⑥每周作尿常规和尿细菌培养1次,以便及时发现 感染。⑦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2000~3000ml,以保证 足够的尿量,增加内冲洗作用。
5、根据病情拔管 ①肾造瘘管需在手术12日以后拔除,拔管前先闭管2~3日,若病人无患侧腰痛,漏尿,发热等不良反应,或经肾造瘘管注入造影剂,证明肾盂至膀胱排出通畅,即可拔除肾造瘘管。
②膀胱造瘘管应在手术10日以后拔出,拔管前应先行夹管试验,待试行排尿通常2~3日后,才可拔除,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的病人,可采取适时夹管,间歇引流方式,以训练膀胱排尿,储尿功能,避免发生膀胱肌无力。
留置导尿管护理 篇11
【关键词】气囊导尿管;漏尿;原因分析;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43-01
导尿术是医疗诊治过程中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导尿后留置尿管广泛用于排尿困难、尿失禁、大手术前后及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尿量记录观察等。目前我院此操作使用的气囊导尿管均为硅胶管,其具有管壁柔软,对粘膜刺激性小,易于固定便于活动,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不易滑出等优点。但在临床使用中也常常会有漏尿的现象发生,给治疗护理和患者带来诸多不便,本人根据临床应用中漏尿发生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促使了病情观察和护理操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2012年收治的220例应用留置气囊导尿管治疗及观察的病人中,发生漏尿36例,其中因膀胱冲洗漏尿18例,尿管堵塞29例,膀胱痉挛10例,尿道松弛6例。
2 留置气囊导尿管尿液外漏原因分析
2.1导尿管堵塞引流不畅:
2.1.1急性细菌感染时,尿液混浊,尿沉淀产生。
2.1.2泌尿系检查或手术后膀胱医源性损伤导致小量出血,血凝块堵塞尿管。
2.1.3长期留置导尿管者,一方面未常规冲洗或定期更换导尿管,另一方面因为饮水量、输液量不足等导致尿液浓缩钙盐沉积而致尿管堵塞。
2.1.4导尿管气囊偶见畸形使注满液体的气囊压迫堵塞了导尿管的侧孔,导致尿液引流不畅。
2.2导尿管与尿道内口贴合不严密而致漏尿:
2.2.1导尿管选择过细或气囊内所注注射用水过少致漏尿:如老年男性伴前列腺增生肥大患者在选择导尿管时常规只能选择型号较小的导尿管,一般气囊的大小与导尿管的粗细成正比,若尿管较粗而气囊内注入的注射用水太少,使膀胱颈处于一个开放状态,当膀胱内压大于尿道夹闭能力时即可出现漏尿[1]。
2.2.2导尿管气囊漂浮于尿道口之上与尿道内口贴合不严密:如果气囊内所注的是气体时,有可能导致气囊浮于尿道内口之上,而贴合不严密,当膀胱储尿达一定量时会漏尿。
2.2.3尿道括约肌松弛:老年患者特别是长期卧床者或昏迷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盆底肌肉弹性差。
2.3膀胱因素导致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
2.3.1膀胱废用性萎缩:膀胱具有储尿和排尿的双重功能,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常采用开放式引流和定时间歇式方法排尿,不论是哪种都使得膀胱处于非正常排尿模式,造成膀胱充盈及收缩的正常功能改变,导致膀胱储尿功能废用,成为空虚及惰性状态,一旦夹闭导尿管可使尿液顺尿管外漏。
2.3.2膀胱痙挛:一般导尿管气囊与膀胱颈直接紧密贴合接触,气囊内注水太多,压力过大,过大的气囊压迫双输尿管开口,使输尿管蠕动加剧,输尿管传下来的蠕动波会引起三角区收缩以致膀胱痉挛[2]。
2.4病人角色适应不良导致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
2.4.1神志清醒的老年患者,尤其是初次留置气囊导尿管,大多不适应已留置尿管的角色变化,对尿管存在异物感,不自主的用力做排尿动作松弛尿道口减轻不适感,此动作使膀胱括约肌、逼尿肌等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张运动,致使球囊处于封闭不严状态,尿液自尿管旁流出。
2.4.2病人好动或更换体位等导致导尿管扭曲、折叠等,引起膀胱内压增高导致漏尿。
3 护理干预
3.1心理护理:关心体贴患者,尊重患者人格,向患者讲解留置导尿管的目的和护理方法,使患者提高认识,消除紧张恐惧。
3.2导尿前选择好粗细适宜的导尿管,检查导尿管外观质量是否完好无损,气囊是否漏气、漏液、畸形等,插入尿管成功后注入气囊内注射用水10-20ml,并牵拉导尿管,使气囊与膀胱颈处紧密贴合。
3.3对长期卧床的年老体弱患者,尤其是女性,因盆底肌肉弹性差,尿道括约肌松弛,应选择型号偏大导尿管,既能防止漏尿又能保证引流通畅。对特殊只能选择较小型号导尿管的患者,可垫一次性中单以保持会阴清洁干燥,并加强臀部护理,防止压疮的发生。
3.4妥善固定尿管,卧床时保证尿管始终处于耻骨联合下,下床活动时,尿管尿袋不宜提起超过膝关节以上,避免尿液逆流。
3.5对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除每天定期用0.02%呋喃西林液冲洗膀胱外,每周还行2-3次5%碳酸氢钠100-200ml冲洗膀胱,预防钙盐沉积,或遵医嘱口服碳酸氢钠片以碱化尿液,以减少粘液分泌保持引流通畅[3]。膀胱冲洗时注意几个要点:一次性冲洗量不宜过多,以200ml左右为宜,冲洗滴速不宜过快,压力不宜过高,冲洗液悬挂高度与床面注意低于60cm,冲洗前指导患者尽量排空膀胱内残余尿。
3.6导尿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反复多次插入和不必要的导尿管更换,减少尿道损伤及感染机会。
3.7及时观察病情,保持引流通畅,在行膀胱冲洗时有血块堵塞时可加快冲洗速度,必要时根据医嘱应用止血药或更换导尿管。
3.8针对2.2.2的问题,选择不向气囊里注入空气固定,而应注入与尿液比重相近的液体如呋喃西林或注射用水。
3.9预防感染,每日用0.5%碘伏擦洗尿道口及周围导尿管,每天更换引流袋,更换时用0.5%碘伏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接口。并鼓励患者多饮水,起生理性冲洗膀胱的作用。
3.10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要对患者膀胱功能进行训练:神志清醒的患者指导正常生理排尿意识进行排尿,即有尿感时开放尿管排尿,至尿液排尽夹闭尿管;对神志不清者实行定时放尿锻炼其膀胱功能,可每2h-3h开放尿管一次;在应用利尿剂或大量输液时,可适当缩短放尿时间,但必须保证膀胱有一定容量后再行开放排尿。
3.11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留置导尿后不可用力排尿,教会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行夹闭或开放尿管的方法和技巧,充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指导患者带管活动适度,防止过渡活动而造成尿管折叠致使膀胱内压增高的漏尿。
4 小结
在临床使用气囊导尿管过程中,引起漏尿的因素很多,但不论何种原因,只要我们细致观察、精心护理,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防治干预对策,均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漏尿的发生,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护患和谐。
参考文献:
[1] 李为兵.漏尿点压测定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28(2):142-143
[2] 杨红娟.气囊导尿管应用中漏尿的原因分析与处置[J]中国实用医药,2008,3(9):47
患者留置导尿的心理护理 篇12
关键词:留置导尿,心理,护理
留置导尿是临床上常用的一项侵入性操作。在临床护理中, 尤其在泌尿外科中应用较为广泛。泌尿系统的任何一个部位发生病变引发梗阻, 即能导致尿液排泄障碍, 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 最终可引发尿毒症, 从而危及生命, 在这种情况下借助导尿管引流尿液是极为重要的。同时根据尿液的颜色和量, 还可协助诊断和治疗。如直接导尿测残余尿、通过导尿管可作膀胱造影、冲洗膀胱内血块、膀胱内作化疗等。现将2010年1—12月泌尿外科419例留置导尿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留置导尿的目的
(1) 抢救休克、危重病人时正确记录尿量, 以观察病情; (2) 对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的患者应确保尿路畅通; (3) 排空膀胱预防尿液逆行导致上行感染; (4) 尿路的检查与治疗; (5) 预防尿液可能引起局部皮肤损伤及感染。如褥疮、外阴部皮肤损伤等; (6) 手术后留置导尿管, 便于引流和冲洗。 (7) 避免麻醉后尿潴留。
2 留置导尿的操作
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病情选择质量较好的双腔或三腔气囊导尿管。在操作时, 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插管时动作要轻柔, 操作要熟练, 掌握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生理解剖特点, 以避免损伤尿道粘膜。膀胱高度膨胀的尿潴留患者, 首次排尿不宜超过1 000 mL, 以防止腹压骤减导致虚脱及膀胱粘蟆急剧充血而引起的血尿。
3 导尿管留置时间
前列腺增生术后留置7~10 d;肾、输尿管碎石后留置3~5 d;尿道断裂留置8~10周;尿道下裂留置7~10 d;膀胱全切可控膀胱术后留置9~10 d;其他, 如持续硬膜外镇痛术后留置48 h防止发生尿潴留等。
4 留置导尿的临床护理
4.1 引流管的使用与护理
引流管要稳固地固定在床沿上, 防止翻身时将导尿管拉出和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而对尿液流出产生影响。发现引流不畅时, 应及时检查并调整导尿管的位置, 酌情处理, 使导尿管保持通畅。倾倒尿液时不可将引流袋提高于床沿, 病人下床活动时应嘱咐引流袋不能高于尿道口, 必要时夹击住引流袋管道上的控制夹, 病人回病床后再开放, 以防引起逆行感染。
4.2 尿道口的清洁
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2次, 用稀释后的活力碘棉求擦洗尿道口2次, 保持尿道口清洁。每天更换引流袋1次, 更换引流袋时, 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严防污染;在分离导尿管和引流袋的接头前, 应首先用止血钳加住导尿管;分离后, 管口应用0.5%的碘伏消毒, 以防尿液倒流而引起逆行感染。
4.3 留置导尿管过程中的观察
(1) 随时检查导尿管是否脱出, 连接管有无滑脱, 导尿管是否阻塞 (如身体压迫导尿管、导尿管扭曲、管腔内有组织碎屑和血块等梗阻) 。同时检查导尿管引流液是否通畅, 如发现引流不畅或完全没有尿液流出应立刻仔细检查, 及时处理。 (2) 注意导尿管插入部位和周围是否有溢尿。 (3)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 如有异常随时与医生联系并且立刻处理。 (4) 每周更换导尿管1次, 做尿常规检查1次。
4.4 膀胱冲洗
膀胱冲洗常用于前列腺摘除和前列腺电切术后, 常用0.9%的生理盐水持续冲洗, 根据尿液的颜色调节冲洗速度。对昏迷、危重患者和长期留置导尿管的的病人, 每天用0.02%的呋喃西林冲洗2次, 200~300 mL/次。如果病情允许, 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量, 达到膀胱自然冲洗的目的。
4.5 留置导尿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护理
(1) 尿道口溢尿和膀胱区胀痛不适, 应检查导尿管是否插入过深, 轻轻牵拉导尿管, 使其气囊卡住尿道内口。膀胱痉挛可用利多卡因5 mL加适量生理盐水行膀胱灌注缓解症状。 (2) 尿道口疼痛, 用山莨胆碱加利多卡因湿敷可减轻疼痛。
4.6 拔出导尿管的护理
(1) 时机的选择。为预防拔管后患者出现尿潴留, 应选择膀胱充盈时拔出, 拔出导尿管后, 患者可利用膀胱的压力排除尿液。一般在输液快结束的时候拔出最合适, 因这时患者的尿液较多、浓度较低, 对尿道的刺激性较小, 患者的痛苦也较小。 (2) 对留置导尿管时间较长的病人, 在拔管前要训练膀胱反射性功能:夹闭导尿管, 每2~3 h后开放1次, 让膀胱定时充盈排空, 1~2 d后拔出导尿管。 (3) 拔管前要尽量抽空气囊内的液体或气体, 以免损伤尿道内膜;导尿管拔出后, 检查管道是否完整, 特别是气囊部分;拔管后嘱患者多饮水。
5 心理护理
认真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 使患者充分了解留置导尿的目的和重要性, 掌握留置导尿的护理及注意事项, 协助患者调整心态, 保持室内安静、舒适, 激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应亲切和蔼, 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 以最佳心理状态渡过留置导尿管的时期。
总之, 留置导尿是临床上一项简单而又经常性的护理操作, 每个护理人员必须熟悉了解导尿管的性能和男女尿道的特点, 熟练操作技术, 严格无菌观念, 并掌握留置导尿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确保留置导尿的成功, 避免操作不当造成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邱玲.多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7) :539-540.
留置针的护理+ 篇13
脉留置针于20世纪30年代已在欧美国家普遍使用,前亚洲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也逐步推广和应用,目前临床上也开始广泛应用。它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减轻苦,为危重患者的抢救开辟了静脉“绿色通道”,减轻护工作量等优点。1 留置针的穿刺方法 1静脉的选择
血管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穿刺的成功率,与渗液、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有着较大的关系。应选择粗大弹性好的血管,不宜选靠近神经、韧带、关节部位,以上肢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为佳。尽量避免下肢静脉,由于人体下肢静脉瓣膜最多,血流缓慢,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婴幼儿患者宜选后静脉、颞浅静脉及其额角分支等较粗直的血管。额正脉穿刺成功率虽高达85.37%,但大量输液时间过长易发出,最好不采用此静脉留置。
穿刺操作方法
不同类型留置针的操作方法也不一样。直型针头留置针成功后,按压套管近心端血管连接输液装置。而Y型头管针先连接好输液装置再穿刺,操作更为简单易行,便于单独操作,穿刺成功率高。两者均在严格消毒后,转动针60度角(避免留置针前端与钢针连接处粘连导致退针难),右手拇指与食指夹住留置针两翼,与皮肤呈15~30对准血管进针,进针速度宜慢。进针后要注意观看回血见有血液回流时降低穿刺角度,将留置针继续沿血管前行2mm,松开两翼,然后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成功率5%),或缓缓抽出针芯2~3mm后,再持一侧针翼,缓慢将送入血管保留5mm套管在外,(过度活动导致导管扭曲时便于快速取出),然后将针芯全部抽出
留置针封管问题封管是留置针输液的重要环节,与堵管、出血、血栓、静脉并发症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封管维持时间和留置时间。扩大留置针的使用范围,延长留置及封管维持时间,减轻 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同行对封管液种类、剂量、封法与封管维持时间、留置时间、并发症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封管液种类的选择
目前公认的封管液有生理盐水和肝素稀释液两种,对其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验证。封管液在使用效果上无明显差同时盐水作为血液病患者留置针的封管液,在很大程度免了患者的出血倾向,扩大了血液科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肝素封管液(50μ/ml)2ml封管对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无明显影响,静脉留置肝素封管液对于凝血机制正常患者是安全可靠的。但使用肝素冲发生疼痛占27%,而用盐水者仅7%主诉局部疼痛。封管方法
封管方法得当,可延长留置时间,减少护理工作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采用相同的封管液,但封管方法不同,效果有明显差异。我们发现,推注完后退针堵管率为20%,边推边旋转退针堵管率为3%,较前下降17%;平均留置天数为5d。同时发现封管速度与堵管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与局部静脉炎和外渗肿胀率有一定的关系,快速封管天数为1·5d,慢速封管为5d。同时我们又发现用生理盐水5ml,从肝素帽处的输液针内先缓慢推入3ml后,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封管,其有效率为93.10%,明显高于生理盐水5ml从肝素帽处的输液针内缓慢全部推完后拔出输液针封管(有效率为64·93%)。在进一步研究发现封管针的针头斜面进入套管针内,均匀推注3ml肝素溶液留置的天数明显高于将封管针头2/3进入套管针推注2ml后,再将剩余1ml边推边退正压封管留置的天数。前者留置4d堵管率为7%,前3d无堵管发生。后者封管后第2天即发生堵管,堵管率为3%,4d堵管率为40%。3 并发症的防治
留置针常见的并发症有静脉炎、液体渗出、套管堵塞等。静脉炎是最常见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6%。导致原因大致有疾病、年龄、所用药物、注射部位、无菌操作技术、留置时间等。留置针并发症的防治是广大临床医护人员高度重视的课题,力求杜绝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3.1 下肢静脉炎发生率高于上肢
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药物滞留时间长,对下肢血管刺激大。如术后采取半卧位更易导致下肢化学性静脉炎。所以我们提出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留置针,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度,输液肢体给予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缩短药物在下肢静脉的滞留时间,减轻药物对下肢静脉的刺激。3.2 免疫力低下者静脉炎发生率明显增高
疾病导致免疫力显著降低,对静脉壁因机械、化学刺激导致创伤的修复能力,及细菌所致局部炎症的抗炎能力也随之降低,此时使用留置针易发生静脉炎。消耗性食管癌因饮食限制、营养差,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高于肺癌 3.3 输液的药物性质
高渗液如20%甘露醇、能量合剂、高营养液、脂肪乳剂、氨基酸、缩血管药等对血管刺激大,也是导致静脉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输此类药物时应减慢输液速度。如需药物持续维持血压的患者,应每隔2~4h将升压药液体与不含升压药液体交换一次。3.4 留置时间
随着留置时间延长,静脉炎发生率也随之增高。而我们认为留置天数的长短与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并提出在注意保持穿刺部位的相对无菌和周围皮肤清洁的情况下,只要没有发生堵管和渗漏,留置7d是完全可行的。因此仍提出5d作为常规留置时间,并配合完善的穿刺护理常规。3.5 无菌操作技术
【留置导尿管护理】推荐阅读:
留置导尿管病人的护理11-30
11留置导尿管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01-07
小儿留置导尿管09-19
术后留置导尿05-10
留置导尿时间12-19
留置导尿术教学07-24
拔除留置尿管09-18
长期留置尿管12-27
留置气囊导尿术01-12
留置尿管研究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