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留置尿管

2024-12-27

长期留置尿管(精选11篇)

长期留置尿管 篇1

长期留置尿管是因为患者在某种情况下无法自解小便, 又或者因为身体某些原因无法进行手术治疗从而需要长期留置尿管的。但在此中有些患者会因为各种原因或者护理不当导致出现并发症[1]。

1 临床资料

我科室因长期留置尿管而出现的并发症有:尿路感染、拔管困难、漏尿、尿道狭窄、血尿等一系列并发症症状。泌尿系感染却是所有并发症中最为常见的。

2 并发症

2.1 尿路感染:

长期留置尿管患者中尿路感染占到很大的比例。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是因为导尿管不规范插入, 使尿道黏膜损伤, 导致尿道黏膜的天然屏障被破坏。且导尿管属于外来异物, 插入后可能刺激尿道及膀胱黏膜[2], 反而降低了膀胱及尿道对细菌的防御作用以及防御机制, 从而大大增加了逆行感染的机会。

2.2 拔管困难:

在部分患者中会造成拔管困难, 综合以往的病例有以下几点: (1) 导尿管末端结石形成。由于导尿管长期与患者膀胱内的尿液接触, 结石盐容易堆积在尿管末端内, 经过长时间的沉积, 当结石盐达到一定的量时, 就容易形成结石。 (2) 由于盲目的拔管, 导致尿道痉挛, 从而造成拔管困难。 (3) 气囊回缩不良, 体积增大。

2.3 漏尿:

老年生理退行性变化导致的漏尿;膀胱痉挛导致漏尿[3]。

2.4 尿道狭窄:

由于尿管是异物, 迫使尿道口被长期压迫最终导致局部缺血坏死。同时还可能与尿管材料、尿道损伤、反复感染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这里就不一一说明。

2.5 血尿:

在临床中, 由于个体的差异、疾病的影响等一系列因素使得留置尿管长度不当引起尿道损伤, 或气囊回缩较差, 正因为以上的原因可能造成拔管的时候尿道黏膜出血;第一次放尿过程中因掌握不当使放尿过快过多, 从而引起撤退性膀胱出血。

3 处理措施以及预防

3.1 尿路感染

(1) 预防留置尿管并发尿路感染的关键在于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 加强护士的业务水平, 达到熟练操作, 在保证操作准确无误的情况下缩短操作时间, 避免反复插入, 造成患者的痛苦。 (2) 合理选择尿管:在选择尿管中应选择光滑、长短粗细都适宜的导尿管。日常中以14~16号硅胶尿管为佳。引流系统的密闭性则是决定感染率的高低。 (3) 应保持尿道口的清洁, 最好是每天清洁2次。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每月更换1次导尿管, 每周更换1次引流袋。 (4) 避免不必要的膀胱冲洗, 鼓励患者多饮水, 水量应控制在约2000~3000m L。通过饮水使患者达到增加尿量, 稀释尿液, 减少细菌进入尿道发生感染的机会[4]。

3.2 拔管困难

(1) 留置期间应多饮水, 清洗膀胱。长期留置尿管可能引起结石的形成造成拔管困难, 在气囊内则需注入无菌注射用水。如果已经有结石形成, 应采取体外碎石。待结石粉碎后再拔管。 (2) 如果气囊内的水不能完全抽出, 则向气囊内注入无菌注射用水或者空气, 直至气囊涨破, 便可将尿管进而拔除。

3.3 漏尿

漏尿的原因可分为: (1) 老年患者因年龄原因尿道口有所萎缩或松弛使导尿管型号小于尿道, 达不到完全吻合也会漏尿。此类患者应通过实际情况选用适合老年患者的导尿管。 (2) 患者有强烈的尿意, 尿道口有尿液溢出, 则考虑是膀胱阵发性痉挛性疼痛, 此情况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应与患者多沟通, 转移或分散患者的注意力[5]。

3.4 尿道狭窄

为了预防尿道狭窄, 长期留置尿管患者应定期对尿管的摆放位置进行更换, 此目的在于通过对摆放位置的不停更换使得尿管压力不会长期的停留在一个位置, 尤其是将尿管固定在下腹部的方向, 这样尿道口受力就在龟头海绵体丰富的部位。如尿道狭窄已经形成, 则需要定期对行尿道进行扩张, 必要时则需做尿道口切开术。

3.5 血尿

通常第一次放尿不能超过1000mL, 正常的时候按照2h放尿1次的原则。或如遇插管困难时则考虑型号小、较坚韧的尿管。或冲洗膀胱时, 速度尤其要慢。为了减轻患者疼痛而引起的尿道括约肌痉挛, 降低对尿道黏膜的刺激和减少损伤而导致的出血, 便于插管的成功, 可考虑在导尿的时候通过尿道口注入利多卡因凝胶。

4 结论

作为医护人员对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更应该做到密切观察, 熟悉各种并发症的情况。同时应处理妥当及时, 争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由于长期留置尿管的原因会直接影响患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 使得心理产生变化, 如果长久下去可能会使患者产生自卑、尴尬等不良情绪。对于此类患者我们在业务水平上有所提高, 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同时也要与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多进行沟通, 达到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 通过对长期留置尿管患者产生的并发症以及对不同的并发症采取不同的相应措施进行探讨, 找到最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法案。方法 针对各种存在的不同的问题, 采用相对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在实际病例中针对患者产生的并发症从而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后,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出现很多常见的并发症, 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对策后对于患者所发生的并发症有明显的好转, 使患者能安心的接受治疗。

关键词:长期留置尿管,并发症,护理,进展

参考文献

[1]周淑群, 周定球, 刘滨.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患者感染生物被膜菌及药敏分析[J].抗感染学, 2009, 6 (1) :37-39.

[2]黄芳.留置气囊导尿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当代医学, 2008, 15 (7) :115-116.

[3]严艳, 魏敏, 刘巧玲.双腔导尿管留置导尿致尿路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 22 (4) :471.

[4]刘秀丽, 张录, 王红宇, 等.谈如何防止留置尿管患者泌尿系统感染[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3) :135-136.

[5]林世红, 黄琦.留置气囊尿管拔管方法的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33) :8100-8111.

长期留置尿管 篇2

留置尿管是临床常用的侵入性护理操作,常用于手术,截瘫或昏迷等患者。目的是避免术中误伤,术后引流,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减少并发症。目前临床常用气囊导尿管,其优点是易固定、不易脱落、易于会阴清洁。

留置气囊导尿管常见并发症:尿路感染、尿道损伤、拔管困难、尿潴留等。

1.保持良好功能,预防尿道损伤:(1)嘱病人翻身时注意保护勿脱出,集尿袋内尿液达1/3-1/2时即倾倒,防止重力作用使尿管脱出。对烦躁病人约束固定好四肢,预防病人强行拨管,使膨大的气囊强行拉出,致尿道粘膜撕裂出血。(2)更换集尿袋时,避免用力牵拉导管,观察尿管是否扭曲、受压、移位或插入过深过浅;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2.防止逆行感染的措施:(1)将集尿袋固定在床旁,集尿袋不得超过膀胱高度并避免挤压,防止尿液返流。(2)保持外阴清洁,用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外口,每日1-2次,以减轻尿道口粘膜损伤和水肿及预防感染。(3)尿管长期留置时,每日更换集尿袋1 次,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硅胶导尿管可酌情延长更换时间(2周或一个月)。(4)保持导尿管与引流管连接部位的清洁。观察尿量和颜色,若尿色深或混浊,应加量饮水并及时送尿标本检查,每天保持尿量在2000 ml以上,以达到膀胱自净作用;(5)卧床病人应经常变换体位,使尿液尽量排出;若有尿盐沉渣或血块,可用生理盐水、1:5000呋喃西林液或3 %硼酸溶液低压冲洗。一般一周内不主张冲洗膀胱。感染病人可根据医嘱用药液冲洗,每日2-4次。

3.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并观察尿液情况,发现尿液浑浊、沉淀、有结晶时,应及时处理,每周尿常规检查一次。

4.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由于机械刺激,尿道及膀胱粘膜对感染的防御能力降低,易引起粘膜损伤。因此,应增加营养及给予抗菌药物,给病人安慰,减轻留置尿管对病人的心理影响和不适,亦有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尿管第一天持续开放,以后改为4小时或病人有尿意时开放一次。

5.拔管及预防拔管后尿潴留:留置导尿影响膀胱蓄尿功能,且可发生过敏反应;文献报道,长期接触乳胶制品,过敏者达34%,所以应尽早拔管,一般留置1-3天,小儿最长7天。拔管应在患者精神和体力较好的晨间。拔管后2-3小时内督促和协助病人排尿一次,以后每2小时排尿1次,尤其当天值夜班的护士应督促排尿;对排尿困难或排尿频繁的病人应做好心理护理,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2次,同时行会阴部肌肉收缩锻练,增进括约肌功能,逐渐恢复膀胱容量。

6.尿管脱出处理:应立即检查脱出原因,若球囊完好脱出,检查尿道有无渗血损伤,若球囊破裂且不完整,立即查找,若未发现应及时汇报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同时必要时重新留置尿管。

留置尿管护理健康宣教

一、目的:(1)采集患者尿标本做细菌培养。(2)为尿潴留患者引流尿液,减轻痛苦。(3)尿道损伤早期或手术后作为支架引流,经尿道对膀胱进行药物灌注治疗。(4)用于术前膀胱减压以及下腹部、盆腔器官手术中持续排空膀胱,避免术中误伤。(5)患者昏迷、尿失禁或会阴部有损伤时,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尿液的刺激。(6)抢救休克或危重患者,准确记录尿量、比重,为病情变化提供依据。(7)测量膀胱容量、压力及残余尿量,向膀胱注入造影剂或气体以协助诊断。

二、可能出现的问题 1)尿管脱出。

2)尿管堵塞引起急性尿潴留。3)发热(尿路感染)。

三、特殊指导:

(1)切勿牵拉过紧,保持尿管通畅,防止尿管脱出、扭曲、受压,以利于尿液引流。

(2)集尿袋及引流管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反流。(3)如尿管脱出,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4)多饮水,学会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5)保持会阴部清洁。(6)学会监测自己的体温等。

体表静脉留置针的健康教育

一、目的

1.避免多次穿刺,减轻患者痛若,保护血管。2.合理用药,提高疗效。

3.保护静脉通路的通畅,便于抢救。4.快速补充液体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二、可能出现的问题

1.静脉炎。2.输液反应。

3.意外拔管引起出血过多。4.静脉留置针阻塞。

三、特殊指导(病人配合事项)

1.采取舒适的体位和肢体功能位置。

2.告知家属注意看护小儿避免自己拔出,假如留置针脱出时立即用手压着针眼的上方并告知护士。3.勿自行调节滴速。4.局部皮肤保持清洁。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研究进展 篇3

三腔气囊导尿管:一种单向冲洗式三腔气囊导尿管研制成功,其方法是:将三腔气囊导尿管中的一个引流腔固定为冲洗腔,将特制单向阀塞入冲洗腔内,再在冲洗腔外表套一胶圈,套入后胶圈远端与单向阀远端平齐,起固定单向阀作用。单项阀凹面与输液器乳头匹配,起单向冲洗作用。尿袋接头固定器的制作:将导尿管的引流端外套入另一胶圈,套入后胶圈远端离引流端1~2cm,起固定尿管接头的作用。其优点是有一专用于治疗的单向冲洗腔,管腔不用时可保持尿管密闭状态,并使腔内保持无尿,导尿管的尿袋接头固定器可使连接的尿袋内容纳1000ml水而不会脱落。

新型导尿套管临床应用研究: 新型导尿套管的导尿成功率和尿液冲洗引流效果均明显优于普通气囊尿管。通过试验对比,与应用普通气囊导尿管相比,使用新型导尿套管病人的尿流率、导向强度显著增加,而膀胱造瘘手术率明显降低。

置入尿管的方法

尿道口消毒方法的研究:① 消毒液的选择: 0.5%碘伏、0.1%苯扎溴铵溶液、0.1%新洁而灭等。② 消毒的顺序:对于男病人,初步消毒的顺序是: 阴阜、阴茎、阴囊,自阴茎根部向尿道口擦拭,接着用无菌纱布裹住阴茎将包皮向后推,自尿道口螺旋擦拭龟头至冠状沟数次,每个棉球只用1次 。 对女性导尿,常规消毒第1次用0.1%苯扎溴铵溶液,由外向内,自上而下;第2次消毒用苯扎溴铵酊,自上而下,由内向外。国内护理界对女性导尿术尿道口消毒的两种不同方法存在争议,一种是先消毒尿道口,再消毒小阴唇;另一种方法是先消毒小阴唇再消毒尿道口。对此卢氏对妇科病人进行了试验,结果提示细菌培养阳性发生率较接近(P>0.05),表明两种方法均可应用。 尿道梗阻病人置管法研究:①选择合适体位:采取平卧位,两腿分开约30°,两腿位置保持对称,以尽可能消除尿道受压和弯曲;估计操作比较困难者,可采取截石位。②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成人一般选用F16~18,前列腺增生病人选用F20,儿童选用小儿专用导尿管。③插管方法:石蜡油充分润滑气囊尿管全长及尿道口,左手食指和中指捏阴茎龟头并背伸,右手握持血管钳推压导尿管,当遇到阻力病人疼痛难忍使尿管无法插入时,请助手用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3~4ml;由尿管尾端注入,血管钳握持导尿管距离外口的长度应<2cm,以确保推压力量有效传导。导尿管进入膀胱后将全长导尿管插入尿道,并用手按压耻骨联合上方膀胱区,见尿后再往气囊中注入生理盐水,然后将导尿管缓缓往外牵拉至遇到阻力为止。

全麻手术病人置管的研究:一般情况下,全麻手术病人均于术日在病房行导尿术,但往往由于各种因素使导尿不能顺利进行,甚至失败。清醒状态下导尿,由于病人紧张、恐惧、焦虑及疼痛的刺激,能引起心率、血压的变化和尿道黏膜损伤,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而全麻后导尿可减少上述不良刺激及相关的各种应激反应,因此全麻手术病人应选择在全麻后维持期行导尿术。

膀胱颈梗阻病人置管的研究:① 原因分析:a.先天性膀胱间叶组织发育障碍所致,颈部的平滑肌纤维增生肥大造成颈部括约肌的增生肥厚,产生功能性梗阻。b.慢性炎症致使颈部黏膜下层及肌层的纤维弹性组织增生与挛缩。②置管方法:导尿时若插管有阻力,不要急于硬插,应该仔细询问病史,了解阻力产生的原因,做出相应的处理。若为膀胱颈挛缩、尿道狭窄,向尿道中注入2~3ml石蜡油,用金属尿管或金属尿道探子轻轻扩张后再插入尿管。

充盈气囊的方法研究:有注入空气和注入生理盐水两种方法充盈气囊。前者由于空气为气态,分子间隔较大,吸引力相对较弱,容易外泄,致气囊塌瘪,而引起内固定失败,气囊导尿管自行脱出;后者向气囊内注入10~15ml生理盐水至气囊膨胀,起固定和预防尿液外渗的作用。研究表明:用空气充盈气囊,随着尿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尿管自动脱出的发生率也增高,采用生理盐水充盈气囊者均未发生尿管自行脱出的现象。对重度水肿患者,因尿道狭窄,水囊内常规注水10ml以上,病理情况下组织肿胀和水囊同时压迫尿管,使尿管更为狭窄,致导尿失败,实践证明,水囊内注入7±2ml液体时,效果令人满意。

留置导尿常见并发症的研究

留置尿管综合护理分析 篇4

关键词:留置尿管,综合护理措施,并发症

由于留置尿管可以解决各种原因引起的排尿困难、尿潴留, 起到防止损害邻近器官、保持会阴局部清洁及干燥的作用, 且操作简单, 故现已成为基础护理中最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但如果护理人员对尿管技术操作不够熟悉、留置尿管时间过长、护理工作不当, 均会导致患者出现感染、出血、疼痛、尿管脱落或不通畅等一系列并发症, 不仅无法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临床疗效, 反而会增加患者的痛苦, 因此, 对留置尿管患者实施有效、周到的综合护理措施显得至关重要[1,2]。为分析综合护理措施对于留置尿管患者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选取2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 并进行比较, 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留置尿管患者202例, 其中男110例, 女92例;年龄18~69岁, 平均 (40.8±3.5) 岁。其中泌尿外科85例, 骨科68例, 神经外科49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重大身体疾患及认知障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0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 对患者进行留置尿管健康指导, 做好导管护理、并发症防控、会阴部清洁消毒等护理工作。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措施, 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强调保持良好情绪的重要性, 帮助患者做好负性情绪疏导, 举成功病例现身说法。插管前向患者讲解留置尿管的目的、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插管后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尿训练, 同时注重患者隐私。

1.2.2插管护理

插管操作全程必须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做好常规会阴部、尿道口、铺巾的消毒。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双腔硅胶导尿管, 首先用消毒石蜡油充分润滑导尿管, 从尿管插入气囊尿管, 插入成功后将10 ml生理盐水注入气囊内, 连接尿管并固定好。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避免反复多次插入, 全程操作动作应轻柔, 避免损伤黏膜, 使患者产生疼痛感。

1.2.3 导管护理

(1) 保持引导通畅:引流管和集尿袋的位置必须低于膀胱, 密切留意尿管、引流管是否弯曲受压, 同时每两天更换1次尿袋。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并观察尿液情况, 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发生, 应及时予以处理。 (2) 防止尿管脱落:导尿前严格检查导尿管是否为合格产品, 严格掌握好球囊内注入的液体量。如尿管脱离, 应对尿道接口进行严格消毒, 并重新更换集尿袋。 (3) 预防拔管后尿潴留:因反复插管及长期留置尿管, 导致气囊里的水或气体被抽空, 使拔管困难, 因此拔尿管前采取早期护理措施: (1) 锻炼患者自主排尿意识, 每3~4小时放尿一次; (2) 应在膀胱充盈时拔管, 同时用温度适宜的热毛巾敷下腹以诱导排尿; (3) 对于留置尿管在3 d内的患者, 在拔管后即可自行排尿。

1.2.4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饮食以清淡高营养为主, 可食用瘦肉、鱼类、牛奶等食物, 同时蔬菜水果应适量食用, 以防止便秘。每餐进食不宜过饱, 可少吃多餐, 忌辛辣刺激食物。病情允许情况下可多饮水, 利于稀释尿液、冲洗膀胧, 有效防止尿管阻塞, 避免泌尿系感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插管疼痛、第一次拔管后自行排尿成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不同护理后, 观察组的插管疼痛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和9.9%,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8%和38.6%, 第一次拔管后自行排尿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4.1%和98.0%,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4%和77.2%,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留置尿管是为患者解除充溢性尿失禁、尿潴留、留取尿标本、记录尿液出入量的重要手段[3], 已成为临床上基础护理技术之一。但留置尿管也存在以下缺点: (1) 尿管插入时损伤尿道黏膜, 增加患者的痛苦; (2) 由于尿管刺激, 使尿道阻力增加, 导致排尿困难; (3) 多数患者会对尿管的存在产生顾虑及害怕, 无法正常排尿[4]。因此, 留置尿管的应用已经不单单是要求医护人员熟悉掌握操作技术, 对插管前、插管中及拔管的护理工作更是有着更严格的要求。常规护理模式多为护理人员机械性操作, 针对性不强, 健康教育不系统, 让患者无法对宣教内容全部掌握, 达不到患者理想的满意度。

例 (%)

综合护理措施具有针对性强、灵活性大的特点, 能够为患者提供真正所需的护理需要, 不仅提高了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 也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护理质量, 以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需求。对留置尿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1) 通过心理护理取得了患者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配合, 使膀胱肌肉紧张感降低到最大限度, 使插管顺利进行。 (2) 加强插管护理,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熟悉掌握导尿适应证及对合适导管的选择, 可避免医务人员操作不当或技术不娴熟给患者带来的不必要痛苦, 为后面插管之后的护理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3) 实行饮食护理, 不仅使患者营养供给到位, 且避免了泌尿系感染、腹部不适等问题。 (4) 针对性的导管护理措施是确保整个插管过程顺利完成的关键, 不仅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又避免了感染、出现、尿潴留等一系列并发症。本组研究中,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插管护理、导管护理、饮食护理) , 结果表明, 观察组的插管疼痛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和9.9%,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8%和38.6%, 第一次拔管后自行排尿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4.1%和98.0%,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4%和77.2%,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文献[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对留置尿管患者实施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 对预防发生院内感染率、拔管后自行排尿、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不仅能够直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 同时也能提高护理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素娟, 张来霞, 史克华, 等.新法消毒与护理预防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 2009, 19 (4) :59-60.

[2]步红兵, 严翎, 储建耘.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J].全科护理, 2012, 10 (2) :160-161.

[3]林宝红, 罗子龙, 陈秋菊.综合护理措施在留置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全科护理, 2011, 9 (14) :132-134.

[4]张建荣.手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生 (医学专业) , 2012, 14 (17) :330.

留置尿管的常见问题及护理措施 篇5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4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27-01

留置导尿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护理操作技术,其不仅仅是观察病情的需要,也是诊断、治疗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护理措施,还有截瘫所致尿潴留或尿失禁患者需要留置导尿管。由于留置导尿管时间较长,为了防止逆行感染或治疗某些膀胱疾病等需要进行膀胱冲洗;但临床上常因操作和导尿器具的原因合并症较多。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相对应的护理对策。

1 长期留置尿管常见的并发症

1.1 尿路感染 留置时间与尿路感染成正比,约占整个医院感染的40%。有2%-4%的患者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病死率可高达l3%-30%。80%的医院内泌尿道感染与导尿有关。因正常情况下,尿道是一个无菌环境,完整的黏膜是防止细菌侵入泌尿系统的有力屏障,导尿管的插入,常导致尿道黏膜损伤,破坏了尿道黏膜的天然屏障。且导尿管是人体的异物,刺激尿道及膀胱黏膜,削弱了膀胱及尿道对细菌的防御作用,同时的防御机制,增加逆行感染的机会从而引起感染。

1.2 脱落 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床旁引流袋固定太短,太紧,如护理不当极易造成尿管脱落,其主要原因多为自行拔脱。

1.3 拔管难 造成拔管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3.1 尿管末端形成结石 导尿管作为异物长期滞留于膀胱内与尿液接触,易将结石盐沉积于尿管末端,形成结石。

1.3.2 气囊回缩不良,体积增大。

1.3.3 盲目拔管,致尿道痉挛,导致拔管困难。

1.3.4 气囊活塞失灵,导致气囊内液体不能抽出,引起拔管困难。

1.4 膀胱痉挛或挛缩 气囊对膀胱三角区的压迫刺激,尿管的部分堵塞、泌尿系感染等也是较为常见的因素。另外,长期留置尿管,使膀胱长期处于空虚状态,膀胱逼尿肌废用性萎缩,导致膀胱挛缩。

1.5 尿道狭窄 均发生于男性,由于尿管长期压迫尿道口致使局部缺血坏死。还有与尿管材料、尿道损伤、反复感染等有密切关系。

1.6 血尿 在临床工作中,往往由于个体差异、疾病影响因素导致置管长度不当而引起尿道损伤,或气囊回缩较差,拔管时致使尿道黏膜出血,第一次放尿过快过多,引起撤退性膀胱出血。

2 护理措施

2.1 尿路感染

2.1.1 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留置尿管并发尿路感染的关键 尽量缩短操作时间,避免反复多次插入。

2.1.2 合理选择尿管 选择光滑和粗细适宜的导尿管,根据尿道内径于尿管直径的相关联系选择合适的导尿管。一般以14-16号硅胶尿管为佳。

2.1.3 避免反复插管,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可使感染率明显降低。

2.1.4 每日清洁尿道口2次,可在导尿管与尿道连接处喷洁悠神等。每3天至1周更换引流袋能更好地控制尿路感染。

2.1.5 避免不必要的膀胱冲洗,鼓励多喝水约2000-3000ml。控制尿液的pH值在6.5-7.0,可预防感染的发生。

尿管脱出,把好尿管质量关,规范操作程序,气囊内注水不宜过少,一般成人常规注入10-20ml,儿童5-8ml,前列腺增生患者8-10ml。把尿管固定于一侧大腿外侧,避免尿管来回移动,减轻尿管对尿道口的摩擦,减少水囊摩擦,避免引起脱管。

2.2 拔管困难

2.2.1 留置尿管期间多饮水,以稀释尿液,冲洗膀胱 为避免长期停留尿管的结晶形成,造成拔管困难,囊内注入注射用水和呋喃西林为佳。如有结石形成,可采取体外震波碎石,待结石粉碎后再拔除尿管。

2.2.2 如仍不能拔除,可将体外部分剪除,将尿管推入膀胱内,然后行膀胱大力碎石术。

2.2.3 对于气囊内的水或气不能完全抽出者,可用注射器向气囊内注入盐水或空气,直至气囊破裂;也可在超声定位下行膀胱细针穿刺刺破气囊,或经尿管末端插入导丝,刺破气囊。

2.2.4 用20ml注射器在抽取气囊内液体或气体时,感负压后,再向气囊内推注液体或气体0.4-0.5ml,然后将导尿管拔除,可提高拔管成功率。

2.3 膀胱痉挛或挛缩

2.3.1 注意气囊注水不要太多,常规8-10ml。膀胱冲洗时液体温度不宜过低,以20℃-30℃为宜。注意配合心理疗法,放松技巧,转移分散注意力,对缓解膀胱痉挛能起到一定作用。

2.3.2 留置尿管期间定期更换尿管摆放位置,使尿管压力不长期作用在一个位置尤其可将尿管固定在下腹方向,使尿道口受力在龟头海绵体丰富的部位。如尿道狭窄形成,则定期行尿道扩张,必要时行尿道口切开术。

2.4 血尿 第一次放尿不可超过1000ml,正常可每2h放尿1次,或插管困难时选择型号小、较坚韧的尿管,或冲洗膀胱时,速度要慢,压力要低。或导尿时尿道口注入利多卡因凝胶,减轻疼痛而引起的尿道括约肌痉挛,减轻对尿道黏膜的刺激和损伤而导致的出血,利于插管成功。

3 结 论

留置尿管的研究进展 篇6

1留置导尿管的选择

1.1蔡惠珍等[1]比较观察了橡胶导尿管与硅胶导尿管所引起的尿道炎, 结果尿道炎的发生率前者为22%, 后者仅是2%。

1.2李鹏翔等[2]研究表明, 硅胶导尿管组织相容性较大;头端较硬, 便于顺利插入;管壁柔软, 对粘膜刺激小, 毒性很小;乳胶导尿管、塑料导尿管毒性中等;橡胶导尿管具有较大的毒性并与机体相容性差, 已趋淘汰。

1.3陈绮虹[3]等观察留置硅胶、乳胶尿管对患者舒适度、溢尿、尿道灼痛、焦虑等影响, 结果显示硅胶管明显优于乳胶管,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硅胶管还可减少管壁的尿盐沉着。

1.4张莉等[4]将国产硅胶导尿管改良, 结合涂抹一种能缓释抗生素的润滑胶, 经临床应用, 有良好的防治感染的效果。

1.5张萍等[5]报道采用被覆银导尿管也有抗感染作用。

1.6方秀莲[6]认为对初次留置尿管者, 不宜选用过粗的导尿管, 尤其是心肌梗死病人, 应选择较细的导尿管, 以减少插管时的阻力, 避免发生阿斯综合征而猝死。

1.7郭晓霞[7]认为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病人可选择弯头导尿管。

1.8冯素萍[8]等提出, 全身麻醉后阴茎及尿道口肌肉松弛, 阴茎大于正常状态, 选用的导尿管偏粗, 拔管时易导致尿道黏膜损伤。

1.9孔雁荣[9]认为老年人尿道口括约肌较为松弛, 收缩力差, 尤其是卒中病人, 存在神经调节障碍, 宜选择粗一些的导尿管, 一般为20~22号, 以防漏尿。

2尿管插入的长度

严格掌握尿管插入深度是防止尿道损伤的关键。关于插入深度各说法不一。

2.1吴钟琪[10]认为, 男性患者插入导尿管约20~22cm, 见尿后再插入2cm;女性插入尿管约4~6cm, 见尿后再插入1cm。

2.2方秀莲[6]认为, 男性插入20~22cm, 女性插入4~6cm。见尿后都再插入2cm。

2.3黄球香[11]认为, 见尿后再插入4~5cm。

2.4李均[12]认为, 见尿后再插入6cm以上。

2.5李淑迦[13]提出, 见尿后再插入5~7cm为宜。

2.6吴显和等[14]实验提示, 操作时见尿后继续插入7~8cm, 气囊能完全进入膀胱内, 这样既可有效避免尿道压迫损伤, 又能减少尿管长时间插入后往外牵拉对尿道黏膜损伤的程度。

2.7李业梅[15]比较两组男性导尿见尿后再插入不同深度对尿道的损伤, 见尿后再前送6cm者未见尿道损伤, 而只前送2cm有10%的病例可见尿道出血。

2.8应霞艳等[16]采用常规置管法将尿管送入膀胱后, 继续全长送入, 然后用手指按压耻骨联合上方的膀胱区, 见尿后充盈气囊, 再将尿管缓缓往外牵拉至遇有阻力为止。这种改进的气囊导尿管留置术在膀胱不充盈的情况下也可引流出残余尿液, 避免因不见尿液流出而无法断定导尿管是否在膀胱, 而盲目充盈气囊导致尿道损伤。这种改进可在膀胱不充盈时也能引出残余尿液。

2.9刘优珍[17]认为, 剖宫术留置导尿管孕妇导尿管留置长度应为见尿后再插入8~10cm, 才能使膀胱彻底排空, 有利于手术和护理。

3气囊内注入成分及注入量

3.1孔雁荣[9]若囊内注入气体则易引起气体泄漏, 致气囊塌瘪, 起不到固定作用, 另外气囊充气后在尿液中易上浮, 与尿道内贴合不严密, 易引起漏尿。

3.2曾维[18]注意气囊内不能同时注入气体和液体, 以免发生气囊部分粘连, 造成拔管困难。

3.3殷磊[19]护理教材认为气囊尿管注水量以3.5ml为标准。按此方法常致尿管脱出。

3.4陈雪芹等[20]认为成年男性常规向气囊注水10~15ml, 女性注水15~20ml。注水量过少使气囊不能充分与尿道口相嵌, 易致溢尿或尿管脱出。

3.5来玉民等[21]认为气囊注水15~20ml, 当>20ml时气囊呈对称性膨胀, 易损伤尿道粘膜。

3.6劳雪英[22]认为囊内注入液体应以蒸馏水、无菌注射用水为佳。生理盐水、葡萄糖属于晶体溶液, 易形成结晶致拔管困难。

4留置尿管和集尿袋的更换时间

4.1潘建华[23]的研究表明, 集尿袋应一周更换一次, 导尿管每周更换一次。

4.2郭晓霞等[7]认为长期留置导尿时, 应每周更换一次导尿管。

4.3唐瑶[24]认为可每月更换尿管一次。

4.4何克芝[25]认为留置导尿管高危堵塞类患者 (尿液p H值>6.8) 更换导尿管的最佳间隔时间是2周, 非堵塞类患者 (尿液p H值<6.7) 是4周。

4.5陈培红等[26]认为橡胶导尿管每周更换1次, 乳胶导尿管2周更换1次。硅胶导尿管每月更换1次。更换一次性集尿袋的最佳时间应为三天更换一次。

4.6蔡景芬[27]经查阅文献后得出的结论是, 留置导尿时间<3天没必要更换集尿袋, 留置3~7天以集尿袋更换1次为宜, >1周集尿袋更换以每周2次为宜。

4.7沈子楠等[28]介绍, 置管1周以内集尿袋更换1次为宜, 置管10天以上患者集尿袋及收集管内出现混浊或结品现象, 集尿袋更换以2次/周为宜。

5小结

留置气囊导尿管的护理体会 篇7

留置气囊导尿管因其操作简便, 内固定稳定, 刺激性小, 无需胶布固定, 插入后与尿道密合程度大, 能有效地保持外阴干燥而深受医护人员及患者欢迎。但在临床工作中往往由于操作护理不当易产生一些并发症, 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近年来我科在置管长度、气囊充盈、预防尿路感染等方面加强护理,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置管时机

对于手术患者, 普遍认为导尿最佳时机应在麻醉后10min。若加强局部麻醉和尿道润滑作用效果会更佳。我科多为内科老年患者留置尿管则选择在病情需要时。

2置管长度的护理

传统置管长度是男20~22cm, 女4~6cm, 一般在导尿管插入尿道见尿液后再置入1~2cm (3~4cm) 。但在临床工作中, 往往由于个体差异、疾病影响等因素导致置管长度不当, 进而引起尿道损伤及尿液引流不畅。另外, 由于妊娠其孕妇的子宫逐渐增大, 使膀胱向上前方移位, 尿道延长, 因此, 孕妇留置导尿管长度以8~10cm为宜, 可使膀胱彻底排空, 有利于手术和护理。

采用改进的气囊导尿管留置术方法是常规置导尿管进入膀胱后, 将全长导尿管插入尿道, 并用手指按压耻骨联合上方膀胱区, 见尿后再充盈气囊, 然后将尿管缓缓向外牵拉至遇有阻力为止[1]。该方法在膀胱不充盈的情况下也可引流出残余尿液, 避免了因不见尿液流出而无法断定导尿管是否在膀胱, 而盲目充盈气囊导致尿道损伤的情况。

3气囊充盈的护理

3.1 空气与生理盐水充盈气囊的比较

气囊内注入空气比注入生理盐水可明显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原因是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后, 由于重力作用, 气囊压迫尿道内口及膀胱三角区, 刺激膀胱三角使患者出现憋胀、尿意及膀胱刺激征, 而注入空气后, 由于空气较盐水比重轻, 气囊在膀胱内被尿液的浮力作用浮起, 减少或不刺激膀胱三角区, 从而减轻不适感。而有人认为注入气囊内的空气, 因其极易弥散、外溢, 尤其时间较久后, 气囊逐渐瘪小, 导致内固定失效, 导尿管容易脱出。故气囊内注入空气与生理盐水的选择, 应根据留置导尿的时间长短权衡利弊后决定。

3.2 气囊充盈剂量的研究

向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 量以3~5ml为宜, 既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又可以防止尿管自行脱出。有报道:用于固定注入10ml;用于压迫目的时可注入30~50ml。注水过多可压闭引流腔造成尿道口漏尿。

3.3 气囊内生理盐水应定期更换

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我科每周更换囊内生理盐水1次。原因是生理盐水为晶体, 注入气囊后停留时间长, 易结晶沉淀, 可造成有机沉淀物形成结石, 拔管前无法将气囊恢复原状而导致拔管障碍。

4人性化置管的护理

前列腺增生患者, 可先从尿道口注入3~5ml液体石蜡油或注入1%地卡因5ml, 再选用尖头气囊导尿管置管, 可起到润滑止痛, 避免尿道损伤的效果。

手术患者开展了术前麻醉后无痛导尿, 也取得了满意效果。手术室实施无痛导尿不仅未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适感, 还因手术室环境要求较病房高, 更能有效地保证无菌操作及保护患者隐私, 缓解紧张心理,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宗旨, 值得在各手术科室的患者中推广。

5拔管方面的护理

拔管困难是留置气囊导尿管患者的突出并发症, 拔气囊导尿管的新方法:常规用注射器在抽取气囊内气体或液体时, 感负压后, 再向气囊内推注气体或液体0.4~0.5ml, 然后将导尿管拔除。原理:向气囊推注少量气体或液体后, 气囊外部的皱襞消失, 气囊壁平整, 拔管时与尿道黏膜不会产生强烈摩擦, 从而达到减少尿道损伤及减轻患者疼痛的效果。注意推注的液体或气体不宜太多, 否则适得其反。

留置尿管拔除后, 患者易发生尿潴留。预防拔管后尿潴留关键是尽量缩短置管时间, 在置管期间采取个体化放尿方法保护或训练膀胱的储尿和排尿功能, 拔除尿管的最佳时间是膀胱充盈时。拔管前直接将开塞露注入膀胱, 可促使患者自主排尿, 有效防止尿潴留的发生。

6预防伴随性尿路感染的护理

据报道尿路感染是医院内最常见的感染之一, 约占医院感染的36%~40%, 其中80%~90%的尿路感染与导尿管插入有关。而导尿管引流部分连接不良、引流系统不密闭是导致伴随性尿路感染的重要环节。因此, 为有效保证集尿系统的密闭性, 应尽量减少集尿袋的接头打开。

6.1 导尿管与尿袋的连接

使用改进的气囊导尿管与尿袋连接方法, 较以往标准连接方法抗拉效果明显提高, 有效地防止了集尿袋接头松脱与漏尿现象。方法是先将气囊导尿管尾端向外翻折0.7~1.0cm, 再进行连接, 待翻折后的导尿管口边缘达接头基部时, 再将翻折部分推回原状套上接头基部止位环。

6.2 尿袋更换时间的选择

传统的尿袋更换时间为每天1次, 导尿管应每周更换1次。硅胶留置导尿管患者更换一次性集尿袋, 以每3天更换1次为最佳。在保持尿液pH值6.5~7.0的情况下, 气囊导尿管可每月更换1次[2]。

6.3 膀胱冲洗的作用

传统膀胱冲洗是既耗时又浪费的措施, 冲洗液不仅可对膀胱壁产生机械性损伤, 又破坏了集尿系统的密闭性。笔者采用生理性膀胱冲洗, 即鼓励患者多饮水, 增加尿量, 达到稀释尿液, 冲洗膀胱, 利于引流的目的。

综上所述, 留置气囊导尿管是临床上一项常见的基础护理技术, 加强留置尿管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留置导尿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素娟.气囊导尿管插管方法的改进与护理[J].天津护理, 2004, 12 (2) :94.

老年女性患者留置尿管的护理体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我科收治50例老年 (≥60岁) 女性患者 (除外老年痴呆, 精神病及意识不清者) 为干预组, 其中腰椎骨折12例, 股骨颈骨折12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8例, 膝关节置换10例, 人工股骨头置换8例。对照组为2010年5月—2011年4月我科收治的50例老年女性患者其中腰椎骨折13例, 股骨颈骨折10例, 股骨粗隆骨折10例, 膝关节置换8例, 人工股骨头置换9例。均需留置导尿管。

1.2 方法

对照组的护理方法:常规留置尿管的护理方法, 未经过干预, 尿管在术后1 d~5 d内拔除, 拔除前1 d行膀胱逼尿肌训练, 如排尿困难给予诱导。干预组术日麻醉期过后给予膀胱逼尿肌训练, 术后第1天拔除尿管, 嘱患者自行排尿的同时拔除尿管, 鼓励患者自行排尿, 有困难者进行诱导。

2 护理方法

2.1 一般护理

遵循女性一次性导尿管导尿法的护理操作常规, 使用气囊尿管, 比普通尿管插入要深, 见尿后再进入5 cm~6 cm, 气囊尿管型号均为16号, 气囊无漏气。严格无菌操作, 保持尿道口清洁, 尿道口护理每日2次, 观察有无尿液渗漏现象。留置尿管期间嘱咐患者多饮水, 每天摄入1 500~2 500 m L, 宜上午多饮, 下午、晚上少饮[1], 以免尿量增多, 影响睡眠。王金英[2]对61例颅脑损伤留置尿管患者研究发现, 置管1周以内集尿袋更换1次为宜, 频繁更换集尿袋只能造成密闭系统的开放, 增加感染机会。指导患者术前练习床上大小便。

2.2 术后护理

在麻醉期过后 (约术后1 h~2 h) , 给予膀胱逼尿肌训练, 引流管开放后, 让患者有意识地参与排尿过程, 锻炼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 术后第1天拔除尿管, 尽早拔除。嘱患者自行排尿的同时拔除尿管, 鼓励患者自行排尿。

2.3 拔管后尿潴留的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使患者处于接受、配合治疗的最佳状态。 (1) 尿管插入及拔管对尿道黏膜机械性刺激, 留置尿管期间不恰当的牵拉, 造成黏膜损伤, 引起尿道炎性反应和水肿, 排尿时尿道口疼痛使患者害怕排尿。 (2) 尿管插入后膀胱内环境发生改变, 正常排尿功能不能发挥, 逼尿肌功能下降。 (3) 术后排尿姿势和体位的改变, 排尿困难。 (4) 有的患者不习惯卧床排尿。在不影响病情的前提下, 可扶住患者站立或坐位排尿;在患者耻骨上区热敷, 刺激膀胱收缩以促其排尿, 可给患者听流水声进行暗示;也可轻轻按压耻骨上膀胱区, 帮助排尿;凉开水冲洗外阴等辅助措施, 诱导排尿。

2.4 心理护理

(1) 一部分老年患者排空膀胱后出现尿潴留需要重新留置尿管,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老年患者精神高度紧张, 对导尿产生依赖感, 又怕牵拉伤口引起疼痛, 使大脑皮层高度兴奋, 从而抑制排尿反射, 使排尿不能自主控制。 (2) 尿潴留患者十分痛苦, 心情烦躁, 并有不必要的恐惧心理, 护理时应先安慰患者, 让其情绪安定下来, 以免因焦急紧张情绪而加重尿道括约肌痉挛, 使排尿更加困难。应该体贴鼓励患者, 并帮助创造良好的环境, 避开人多乱杂, 使患者不好意思排尿, 引起尿潴留。

3 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患者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困难6例, 经诱导排尿处置后, 4例自行排尿, 尿潴留1例, 尿失禁1例, 重插2例, 重插率4%。对照组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困难10例, 经诱导排尿处置后2例自行排尿, 尿潴留6例, 尿失禁2例, 重插8例, 重插率16%。

4 体会

由于老年女性生理结构, 随着年龄的增加, 器官的老化, 老年女性膀胱括约肌收缩无力, 膀胱容量减少, 50岁后膀胱容量减少40%左右, 60岁以上女性尿道括约肌萎缩, 收缩无力, 多妊娠, 使膀胱、尿道周围组织遭到破坏或变薄, 引起内压力传递障碍。绝经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 盆底膀胱出口周围组织变弱, 随着增龄尿道收缩和压力降低, 手术体位等变化, 害羞, 引起自行排尿困难。由于女性尿道短而直, 且老年女性患者因盆底肌松弛, 易引起尿失禁尿潴留, 反复留置尿管易引起泌尿系感染, 留置尿管时间超过7 d, 尿路感染率明显上升。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尿管留置1 d, 泌尿系感染率为1%, 留置2 d, 感染率为5%, 大于14 d, 感染率为100%, 年龄大于70岁发生尿路感染的概率大于70岁以下者。尿潴留的预防: (1) 术后麻醉过后肌张力、膀胱反射开始恢复, 应定时开放尿管, 防止膀胱痉挛, 次日有两次尿意即可拔除尿管, 尽早拔除。 (2) 长期留置尿管者, 应每2 h~3 h或患者有尿意时开放尿管, 并让患者有意识地参与排尿过程, 如此反复训练膀胱功能1 d~2 d后方可拔除尿管。 (3) 拔管后排尿困难时, 应积极采取诱导措施, 如腹部热敷, 凉开水冲洗外阴, 耻骨联合上膀胱底部按摩, 听流水声, 改变体位等方法, 防止发生尿潴留。

综上所述, 对老年女性患者留置尿管早期的护理干预, 可使患者尽早拔除尿管, 预防尿潴留, 避免对留置尿管的依赖, 减少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 减轻护理工作量, 减少护理耗材,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董正婷.浅谈留置导尿管患者的家庭护理[J].当代医学, 2009, 15 (32) :134.

留置尿管减轻尿道疼痛的护理措施 篇9

1 疼痛原因

(1) 个别护士操作技术不娴熟, 要点掌握不好, 护士的爱伤观念不强, 也会引起患者的疼痛。插入的深浅度不正确, 会引起患者的疼痛。石蜡油润滑的长度不够, 增大对尿道的摩擦引起疼痛。尿管的类型和型号选择的不合适, 引起患者疼痛。固定方法不正确, 气囊尿管注入水太多, 或一次性尿管固定位置不对, 过度牵拉尿道, 都会引起疼痛[2]。 (2) 由于紧张、恐惧的心理激活了交感肾上腺系统, 使体内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多, 导致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加, 周围血管收缩, 血压升高, 血液动力学改变, 内分泌及代谢功能紊乱。 (3) 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是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患者心理紧张, 害怕疼痛, 产生恐惧。由于患者精神紧张及隐私部位暴露后的恐惧情绪会增加膀胱颈肌肉紧张、痉挛, 导致尿道狭窄, 易引起疼痛。紧张的情绪状态可刺激导致影响患者的痛阈, 导致患者对疼痛敏感性增加, 耐受性降低, 以至轻微的疼痛即引起剧烈的反应。

2 操作和护理

加强岗位练兵, 熟练操作, 掌握操作要点, 加强护士的爱伤观念, 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

2.1 选择合适尿管

选择光滑, 粗细适宜尿管。选择尿管过粗会引起患者疼痛, 过细患者会从尿道口漏尿。一般男性18号为主, 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易选10~14号带导丝的气囊导尿管, 女性选16~20号, 小儿8号尿管。如遇成人尿道畸形也要选择细的尿管, 如小儿一次性尿管。对初次留置尿管者不宜选择过粗的尿管, 成年男性一般选择12~16号尿管, 以减少太粗又插不进去给患者带来的疼痛。

2.2 正确应用石蜡油

正确的润滑导尿管的前端, 女性用石蜡油润滑导尿管前端3~4cm即可。因男性导尿管插入较长, 因此润滑的长度要稍长一些。还可以铺洞巾后用注射器从尿道口注入10ml石蜡油轻揉会阴部, 再用消毒石蜡油润滑尿管后插入尿道, 这样可使患者疼痛减轻, 心情放松, 尿道润滑, 阻力消失, 尿管顺利通过, 对尿道黏膜损伤明显减少, 从而减轻患者疼痛。

2.3 正确掌握导尿管应插入的深度

根据解剖男性插入20~22cm见尿再插入1~2cm, 女性插入4~6cm见尿后再插入1~2cm, 对于气囊导尿管也可见尿后再插入>10cm, 切不可插入过浅, 如用气囊尿管, 打气后会损伤尿道, 给患者带来伤害。

2.4 正确固定尿管

气囊导尿管在插管前试气囊的大小和是否漏气, 插入后向气囊内注入液体。男性尿管一般注入10~12ml, 前列腺肥大的患者一般注入8~10ml, 孕妇主张3~5ml, 14号尿管注入10ml液体, 16号尿管注入15ml液体。一次性导尿管固定:女性用胶布剪成3条, 中间1条贴在导尿管上, 另2条分别交叉贴在对侧大阴唇上;男性用碟形胶布妥善固定, 减少尿管的滑动。

2.5 做好心理护理

向患者解释目的, 取得合作, 用屏风遮挡, 使患者放松, 愿意配合。也可以与患者交谈, 分散注意力, 从而减轻疼痛。

2.6 正确处理个体差异

对于个体差异, 我们在操作时应动作轻柔, 选择合适的导尿管, 熟练操作减少痛苦。必要时使用尿道黏膜止痛剂, 其优点是可润滑尿道, 减小损伤, 保护尿道黏膜。另外, 尿道黏膜止痛剂使胶浆不容易流失, 故作用效果持久, 多数患者可以保证术中导尿管对尿道的刺激很小, 术后不需要留置尿管者可尽量早拔除尿管以减少患者的不适[1]。还可采取尿道局部热敷的方法, 此法能缓解留置尿管造成使尿道刺激症状, 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

2.7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导尿前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2遍, 然后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 留置尿管后每天用0.5%碘伏消毒外阴及尿道口周围2次, 每次大便后及时消毒会阴及擦洗尿道口, 保持尿管清洁无菌。按时更换尿袋, 防止尿液逆流, 以防逆行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 以达到自然冲洗膀胱的目的, 有利于膀胱功能恢复和有效排尿反射的建立。

参考文献

[1] 田秀珍.留置尿管的护理研究进展[J].局部手术学杂志, 2004, 13 (3) :200-201.

长期留置尿管 篇10

一、临床资料

本组36例,男32例,女4例,平均年龄74.5岁;其中因脑卒中导致排尿困难19例,前列腺增生症伴尿潴留16例,术后排尿困难33例;留置导尿管时间最短18小时,最长29天,平均14.6天。

二、常见并发症与原因分析

1. 尿路感染:占第一位,下尿路感染最常见,34例/36例;包括膀胱炎与尿道炎。原因:(1)细菌直接侵入感染:无菌操作不当或导尿管消毒不严格导致。(2)留置导尿管时间长,异物刺激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局部抵抗力减弱,细菌侵入导致感染。留置导尿管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细菌进入机体的发生率每天增加3%~10%[1]。正常情况下,人体尿道有少量细菌生存不引起发病,但在黏膜受损与局部抵抗力降低时该寄生菌作为条件致病菌“乘虚而入”导致感染。

2. 尿道损伤:3例/36例,多发生于前列腺增生症与尿道狭窄患者。操作人员缺乏经验,对尿道生理解剖结构与病理改变知识了解不足,导尿管选择不当或操作粗暴造成损伤,或者插管不到位即充盈气囊,扩张撕裂尿道,表现为尿道出血与排尿困难,继之可出现尿液外渗、会阴部血肿,甚至继发感染或形成尿瘘。

3. 脱管与自行拔管:3例,脫管常见原因为导尿管气囊破裂或气囊漏水、漏气。自行拔管见于一些昏迷或意识模糊患者,因留置导尿管带来尿道刺激症状或膀胱痉挛,导致患者心情烦躁,强行拉破气囊拔出导尿管,有时可带来尿道损伤。

4. 拔管困难:本组有6例出现拔管困难,多见于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与文献报告一致[2],原因为:(1)导尿管作为异物长期与尿液接触,造成尿中草酸盐与磷酸盐等成分沉淀附着于导尿管表面,形成异物性结石, 造成拔管困难。(2)气囊中混有杂质堵塞管道,在气囊注水中混有血迹或杂质,长期留置导尿管时, 尿中杂质渗入气囊,抽水时堵塞管道,造成拔管困难。

三、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 心理护理与临床指导:病情较重需要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与家属心理往往比较紧张,有一定的心理压力,作为临床护理工作者,应首先配合主管医生,向患者与家属做好心理沟通,谈明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及可能的并发症,进行有关知识的卫生宣教与心理指导,让其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与心理承受能力,以便更好地接受此项治疗,配合好医护工作。

2. 尿路感染:(1)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插导尿管时将细菌直接带入。(2)尽量避免长期留置导尿管或反复插入导尿管,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3)导尿后应采用密闭引流系统,定时放尿,减少细菌侵入机会。(4)尿道口定时清洁消毒:留置导尿管后因异物刺激,尿道分泌黏液增多,为细菌感染带来机会,用络合碘清洁、消毒尿道口,可减少细菌上行感染机会。(5)多饮水增加尿量,24小时尿量保持在3000毫升以上,冲刷尿路减少细菌停留机会。长期留置导尿管时,如有尿路感染或导尿管堵塞时,应及时保持引流通畅,及时给予细菌培养,依据细菌敏感情况,合理选用抗生素以控制尿路感染。如有霉菌感染时可选用抗霉菌药物,局部冲洗膀胱或全身用药,以控制霉菌感染。

3. 尿道损伤:首先要熟悉尿道的正常解剖特点与病理改变的有关知识,尤其对前列腺增生症与尿道狭窄患者导尿时更要小心。李均[3]认为,导尿管插入膀胱见尿后再插入6厘米以上。操作者对膀胱空虚无尿者可从导尿管口内注入生理盐水。如尿道外口有水渗出,则需继续插入直至导尿管有水抽出,再注入气囊内的气体或液体固定。具体操作方法:首先选择合适的导尿管,一般F14~16号导尿管为宜,无菌石蜡油充分润滑后轻轻试插,动作要轻柔,如遇阻力较大时,可经导尿管注入石蜡油,边注边插,一般多能成功。如仍不能插入时,可先用一导丝(血管介入用)插入尿道至膀胱腔,再沿导丝将导尿管导入膀胱。一定要确认导尿管的气囊进入膀胱腔后方可充盈气囊。方法是:(1)进入膀胱后导尿管有尿液流出。(2)导尿管有尿液流出后,将导尿管插至双腔分叉处再充盈气囊,这样即可避免尿道损伤。如发现尿道已损伤插管不成功时,应放弃尿道插管,及时行耻骨上穿刺造瘘暂时尿液改道,以减少尿液外渗与感染带来的并发症。

4. 避免脱管与自行拔管:由于脱管常见原因为导尿管气囊破裂或气囊漏水漏气,自行拔管见于一些昏迷或意识模糊患者[4],首先要检查导尿管质量,注意气囊有无漏气、漏水,选择优质导尿管,最好选择硅胶或硅处理乳胶管,因其组织相容性好、刺激性小,且气囊不易破裂,适于长期留置。气囊不易注水过多或过少,一般15~20毫升即可。定期检查导尿管长度与位置,对昏迷或不合作患者,应及时向家属与患者耐心解释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加强心理护理,如尿路刺激症状较重,可加用解痉药物或肛门塞入止痛栓剂以减轻症状,防止脱管与自行拔管。

5. 拔管困难:了解气囊导尿管正确拔管方法,拔管前一定要将气囊内的液体抽净,否则将出现拔管困难或尿道损伤。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多饮水,根据尿液混浊与感染情况定期进行膀胱冲洗,减少尿盐沉着与结石形成。如果已形成结石,应先行体外碎石再拔导尿管。如果气囊不能抽出液体,应先行B超探查,在B超监测下往气囊内注气或注水使气囊破裂,然后再拔导尿管。如果管道堵塞气囊不能破裂,可在B超监测下经腹穿刺将气囊刺破再拔导尿管较为安全。

总之,在临床工作中留置导尿管是一种常见的诊断或治疗措施,如观察、操作、护理不当,对病人是侵入性损害,必须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应加强责任心,熟悉男性尿道的解剖特点,了解气囊导尿管结构,严格规范技术操作,加强对留置导尿管的观察及护理,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对不同患者留置气囊导尿管所导致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与处理,配合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进一步减少了患者的并发症与痛苦。

参考文献

[1] 丁永献,杨燕,欧小云,等.抗生素对脑卒中病人留置导尿并发尿路感染的预防作用[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6):200.

[2] 郎文平,李素娟.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J].职业与健康,2006,22(3):228-229.

[3] 李均.气囊导尿管插入深度不够可造成男性病人后尿道损伤[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2):724.

长期留置尿管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07~2009年,选择本院手术患者120例,年龄10~72岁,其中选择60例是进入手术室行导尿术,作为观察组,同期对照组60例,在病房常规操作行导尿术,成人均使用统一品牌的一次性双腔气囊导尿包,10~14岁用同一品牌的12号Foleg尿管,两组患者排除胸腰椎疾病有截瘫症状者,其他因素、年龄、疾病、文化程度、体质量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导尿时机的选择,观察组,硬膜外麻醉患者,在硬膜外置管成功出现麻醉平面手术开始进行前行导尿术;全麻患者用静吸复合麻醉,即先用镇静止痛药、依托咪酯、芬太尼、咪唑安定、肌松药维库溴铵诱导麻醉,气管插管后行导尿术;对照组患者常规在病房进行导尿术。然后对两组患者根据评价标准进行对比。

2 结果

观察组插尿管较容易,出现嵌顿插管困难者有2例,对照组有12例,粘膜损伤观察组未见,对照组有3例,观察组均插管成功,对照组有5例不成功。

2.1 评价标准

导尿途径导尿过程中导尿后尿道刺激症状分级:完全无不适(0级);轻微不适,轻度疼痛(1级);中度不适,刺激样疼痛,但能忍受(2级);烧灼样疼痛,几乎不能忍受,使操作难以进行(3级)。

2.2 导尿后尿道刺激症状分级

完全无不适(0级);尿道有异物感(1级);尿道疼痛,尿急,但能忍受(2级);尿道疼痛,尿急,几乎不能忍受,即可将尿管拔出(3级)。

3 讨论

3.1 尿道有丰富的神经支配,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布满整个尿道,交感神经传递痛觉、触觉、温觉。因此,清醒状态下留置导尿,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适、疼痛感,由于患者恐惧易造成导尿术的失败。导尿属于隧簧性操作,尽量避免二次重复操作。大脑皮层对术前留置导尿镑致不适、疼痛这一过程有着记忆。

3.2 常规方法行导尿术时,是在患者清醒状态下进行,尿管插入的刺激引起尿道括约肌强烈收缩,增加尿道阻力,导致尿管插入困难,尿管与尿道黏膜摩擦致尿道损伤、疼痛,导致恶性循环,甚至增加了尿路感染的机会[1]。尤其是老年伴前列腺肥大患者常因导尿管插入时阻力大,肌肉紧张造成尿管通过困难,甚至导尿数次失败,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患者全麻后导尿,由于药物的作用,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不规则的下行性抑制,产生意识消失,镇痛完善,肌肉松弛及神经反射迟钝的效果。患者肌肉松弛,尿道无阻力,无痛觉。疼痛程度评估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导尿疼痛程度与实验组患者导尿疼痛程度比较有差别。在患者清醒状态下导尿,由于患者紧张、恐惧和焦虑易引起随意肌系统紧张,这种刺激和疼痛能引起患者强烈的应激反应,从而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特别是老年人、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有加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患者全麻后,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肌肉松弛及神经反射迟钝,对血流动力学无影响。传统方法导尿时,由于尿管刺激尿道黏膜而引起疼痛。选择麻醉后导尿,使尿道黏膜对尿管的刺激敏感性降低,疼痛减轻,可使尿管顺利通过该狭窄部.防止尿道黏膜损伤而引起血尿。

3.3 麻醉后插尿管,由于麻药沿着神经浸润到所支配的区域,痛觉减少,也就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曾有1例这样的接台患者,经过完善的治疗及护理,患者精神愉快地准备接受第2天的手术,可是当第2天凌晨,夜班护士按医嘱给其留置尿管后,整个人都变了,表现得焦虑、暴躁、少言、走路姿态改变,像害了另一场病似的,由于护士没有及时发现问题,直至患者在术后向其他病友倾诉他的痛苦不适,护士才偶尔知道这个情况。另外还有一位提前接到手术室的患者,也因为上述原因表现更为激烈,强烈要求拔除屎管甚至自己动手拔尿管,经劝导无效反应激烈而被迫取消手术。由此而知,麻醉前留置尿臂可以使患者遭受身心损害,严重时还得取消手术,增加患者负担。

3.3 本院手术室使用空气层漉消毒方法,菌落数均在标准范围内,操作环境明显优于病房,加之手术室护士特有的无菌观念,感染机会必定少于病房,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与现行护理模式相呼应:患者进入手术,待麻醉后再行插尿管术。虽然增加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量,但在当今整体护理模式广泛开展的形式下,从患者角度出发,减少了痛苦,减少了感染,符合现代医学护理模式,这项改革值得探讨。笔者建议:凡采用全麻、硬膜外麻醉、骶麻的患者都可以到手术室待麻醉后再行留置尿管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3]。

参考文献

[1]文登斌.简明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7.

[2]张日惠,马良华.手术患者麻醉前后导尿效果的临床观察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19(6):925-926.

上一篇:小型餐饮企业成本管理下一篇:工作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