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早期教育

2024-09-21

大学专业早期教育(共8篇)

大学专业早期教育 篇1

美国大学专业介绍:儿童早期教育专业

1.简介

儿童早期教育专业研究如何教育从婴儿期到八岁的儿童,你将通过实习,系统学习如何照顾儿童,幼儿园学前教育,学前班教育等等。

2.是否适合你

你是否喜欢以下内容:喜欢和儿童在一起,并观察他们成长和改变,社区和托儿所的自愿服务,做游戏,手工艺,木偶戏,团体运动,有创造性,喜欢做辅导工作。

你是否擅长以下内容:主动倾听,照顾别人,作指导,沟通,批判性思维,理解儿童的想法和感受,动手能力,耐性,体力好。

3.典型课程设置

Child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Parent-child relations Curriculum methods in early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children’s literature Music methods Arts and the child Early childhood mathematics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la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behavior Instructional resources and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issues or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Inclusion methods for special-needs students 针对特殊需求学生的教育方法

Diversity of learners’ methods Early childhood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4.概述

很多大学要求早教专业学生要有一个广泛的学识,因此会安排类似于文理学院的基础教育课程,比如人文科学,数学,生物和物理,社会学,历史,健康,体育,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你可能会被和要求辅修或者研究上述某一个具体学科,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学生的四分之三的本科教学课程将由基础教育课程组成。在专业课课程里,将学习早教的历史,教学哲学以及儿童的成长和发育,学习如何计划,实践和评估适合于儿童的教学计划。

很多大学都会要求学生在大三,大四时,花一个学期的时间在从学前班到三年级的班级里的实习。

教学方式通常为课堂教学,小组互动项目,讨论,演示以及个人陈述。你还会通过远程学习来观摩一些视频教学和专家演讲。

各大学的早教专业可能会强调不同的教学哲学,然后由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哲学,有些大学会则重于一种教学哲学,比如班克街或者是蒙特梭里教学法。

其他相关专业:

Elementary education 初等教育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Special education 特殊教育 Teacher assistance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沟通紊乱学 Sociology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Behavioral sciences Psychology Social work

Child development Child care management 5.早期儿童教育专业职业导向和就业前景:

助教,学前班教师,幼儿园教师,儿童教育管理者,家庭服务协调员。公立学校的助教工作以及教师的辅助人员通常需要有大专学历,他们会负责较小的儿童或者年长一些但有残疾的儿童。中心主任通常会有研究生学历,虽然不是必须的。

美国教师数量一直是短缺的,早期儿童教育教师也不例外,虽然相比之下短缺情况没有那么严重。南部和西部的几个州由于儿童数量的增加对于早期儿童教师需求比较大。就业前景在城市和偏远乡村将持续看好。对于那些愿意搬家,并持有多个教育证书(如早期教育证书,特殊教育证书或者ESL证书等)的教师来说,就业前景和优势会更明显。

文章来源:启德教育

大学专业早期教育 篇2

一、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内涵

普通教育 (General Education) , 又译为通识教育。该思想的古典先驱是古希腊的“自由教育” (Liberal Education) 。普通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理念, 又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其目标是培养一个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 而不仅仅是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专精型人才。最早明确提出“通识教育”概念的是美国博德因学院 (Bowdoin College) 的帕卡德 (A·S·Packard) 教授, 我国最早提倡通识教育的是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教授。普通教育是由自由教育演变而来, 国内学者在对通识教育这一概念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有学者认为:“广义的通识教育既包括非专业教育, 也包括专业教育;狭义的理解只包括不直接为学生将来的职业作准备的那部分教育, 即非专业教育。”[1]有学者指出:“就性质而言,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 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 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其内容而言, 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2]还有学者指出:“通识教育是一种建立人的主体性, 并与客体情境建立互为主体性关系的教育, 它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3]总之, 普通教育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 它既是“如何做人的教育”, 又是“非专业性、非职业性、非功利性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教育”, 还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

专业教育 (Specialized education) 起源于十一二世纪在城市和行会中进行的职业训练。随着18世纪工业革命的爆发, 科学知识逐步取代了宗教、哲学的知识。知识爆炸、社会分工、高等教育的普及使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 从而专业教育的思想广受欢迎。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古典教育的局限性逐渐体现出来, 而专业教育逐渐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主流。专业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种模式, 是专门教育形式中的一种, 它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 是为学生从事某一领域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作准备的高等教育。专业教育以科学主义、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为取向;以培养社会职业所需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强调专门性、特殊性、实践性和职业性。[4]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将专业教育解释为“为工作而接受的教育或训练”, 即通过专门教育, 让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使之成为该专业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演变

从古希腊到18世纪工业革命之前, 自由教育思想绵延数千年, 几乎没有任何“异端邪说”与之抗衡, 是当时代表了人类智慧的主流教育思想。当然, 自由教育的传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显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在中世纪, 教会把“自由教育”改造为宗教版, 自由变成了对神性的皈依, 教会学校仍设自由课程, 即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者高举“人性”的大旗, 重新倡导古希腊式的自由教育, 恢复了古希腊的经典课程。由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们在古希腊和罗马作家的著作中重新发现了自由教育的整个理想, 因此把自由教育与希腊、拉丁文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就成了一种时尚。这些文学作品或我们后来所说的“古典作品”便成了自由教育课程的主要教材。这种教育主要是人文学科的教育, 它赋予了自由教育以“文科教育”或“人文教育”的含义。[5]

19世纪以后,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膨胀, 以及民主政治的广泛确立, 工业革命导致人人都能参加工作且人人都需要接受教育以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 此时, 专业教育逐渐取代自由教育成为主流。“这些事件深深地动摇了在此之前一直是自由教育哲学基础的政治经济基础。它迫使那种绅士的、尖子主义的传统处于被动地位, 并开始从根本上动摇了自由教育只为少数有闲阶级服务的观念”。[6]然而, 工业社会的劳动分工和知识分化使高等教育变得十分专业化、狭隘化, 致使整个教育模式出现了背离社会发展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 “普通教育”这一名词出现并与专业教育形成对立, 其二者的相互关系成为教育界长期争论的话题。

可见, 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对立是随着社会的分工以及进步而逐渐出现的, 至今其在大学本科教育中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仍然是学界探讨的问题。

三、现今大学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与对立

(一) 关于增设通识教育课程

目前, 很多学者提出通过完善课程设置来实现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最典型的就是增设通识教育课程。如, 实行学分制, 增加选修课的学分比例, 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鼓励教师钻研为非专业学生开课的问题, 并鼓励不同专业的教师在一起对学科之间的异同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 以便为选修课的整体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等等。这些建议在理论上可行,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我国高校公共必修课 (“两课”、体育、外语和计算机等) 占了约40个学分, 再加上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学分, 可供学生选修的通识课程学分少之又少, 可见学分制背景下强调的还是专业教育。

另外, 目前很多高校在概念上将“通识教育”等同于“通选课”, “通识教育”包括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方式、学业评估、学生管理等一系列重要内容, 而不只是一系列课程。将一种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与一类课程相提并论显然是对普通教育的错误认识。而且, 高校普遍重视专业课程, 对专业课程的开设、实施、考核等都有严格的程序, 但通识课的开设有时只是一种“摆设”。一方面学生对这些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学生只是抱着“凑学分”的态度而选修此类课程。另一方面, 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对待选修课也只是敷衍了事。教师很少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如何上好此类课程, 部分教师直接用专业课的课件来讲课, 外专业学生自然很难听懂;部分教师对待此类课程的课堂组织也较为松散。因此, 从整体来讲, 通过开设通识课程、增加选修课的比例来进行普通教育是一种较普遍的提法, 但在专业教育的大背景下, 学校、教师、学生对此重视程度不够, 而且这给学校的管理也带来了很多困难。

(二) 关于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

为克服专业划分过细的弊端, 实现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部分高校开设了新的专业或者对原有专业的内涵加以修改, 将原来的几个专业综合为一个新的专业, 但这些综合专业是将原有的专业进行“融合”还是“叠加”?目前, 很多高校开设这些综合专业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涉猎了更多的知识,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创设了更高的平台。但实际上, 由于综合专业是一些新设的专业, 尚处于试点阶段, 其人才培养模式等还不成熟。很多综合专业就是将原有的几个专业的课程进行叠加, 其结果是, 学生的课程任务繁重、学习压力较大。但由于受总学分及学生个人时间精力的限制, 很多课程的学习也是蜻蜓点水。原来4个学分的课程压缩成2个学分修完, 学生学得广而不精, 到头来反而觉得自己既没有“通识”又没有“专业”, 在就业大军中显得很没有竞争力。因此, 高校在增设综合专业的同时, 应考虑如何实现原有专业的融合, 使学生能够发现学科专业之间的联系, 将这些知识进行整合, 从而达到“通”与“专”的结合。

(三) 关于先“通识”后“专业”模式

目前, 学者提得较多及在部分高校已开始试点的一种模式就是先“通识”后“专业”模式, 如北京大学曾为实施通识教育制定并落实了元培计划: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 在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学生在一、二年级不分专业, 到了三年级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专业, 进行专业教育。目前在部分高校的“文、理强化班”也实施了该种模式。笔者走访了该专业培养模式的部分学生, 发现该专业培养模式也是一把“双刃剑”。其优势在于首先学生在高中毕业选择专业时, 对自己的兴趣及专业概念还比较模糊, 该模式给学生一个过渡期, 以实现与高中的衔接;其次, 两年的基础课增加了通识教育的分量, 避免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在时间、精力等方面的冲突, 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接受通识教育;再次, 由于该专业的学生在高年级选择了不同的专业, 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和不同专业的老师、同学交流, 扩大自己交际圈的同时使自己的专业了解、思想认识等都提高了一个台阶。但另一方面, 该专业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却暴露出很多问题, 比如由于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较广, 但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 这势必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而且深感知识结构凌乱;在低年级应不同学生的需求而开设课程, 这给高校排课及学生管理造成很大的压力, 甚至出现学生选课顺序颠倒、先难后易、先修课还没学就学后修课的情况;高年级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后又回到传统的专门教育模式而且学生学习缺乏连续性和归属感。

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议的话题, 如何在专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实现普通教育、如何使学生做到一专多能也是高校在改革中不断探索的问题。普通教育的理念值得倡导, 但实现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不管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8.

[2]刘剑梅.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冲突与结合[J].文化与教育技术, 2010 (2) :232.

[3]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7.

[4]唐琼一.高等教育哲学视野下的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J].复旦教育论坛, 2007 (3) :23.

[5]赵淑岩, 王海义.论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现实意义[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5) :88.

大学专业早期教育 篇3

关键词:专业教育;人文教育;人文素养

目前我国大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最关心、花时间和精力最多的往往是专业教育和课程,专业教育占据了高校教育的核心地位,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和全民的认可。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过分强调专业科学知识的传授,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的视野受到了局限,以致一些理工科学生缺乏必要的社会科学知识,而一些文科类学生则不了解自然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一些高校在加强素质教育,促进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方面都作了有益的尝试,比如为本科生开设“大学语文”、“经典文学鉴赏”、“中外艺术欣赏”等课程。有些工科院校采取措施,强化人文师资的配置,以促进人文教育的实施。但从多数高校的现状来看,大学生素质教育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许多认识还停留在较低的理论层次,甚至有人将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仅仅看成是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缺陷的补偿,以致在大学阶段学生的人文素质并未得到明显的提高。而在国外,许多高校的情况就好得多了。无论是哈佛、耶鲁这样的综合性大学,还是麻省理工学院等理工科院校,都非常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以培养真正的创新人才。所以,加强人文教育,实行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迫切需要。

一、通过高等院校实现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效融合,能够培养适应

2l世纪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等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通专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开拓精神的创造型人才和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当我们在高谈阔论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会给我们带来如何多的益处的同时,应该认认真真的好好思考怎样才能是两种教育能够有效的融合。虽然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从属于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但它们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把这两种教育有机融合并不是很困难的工程。在众多方法中,重点推荐几种:

(一)科学设置人文课程

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不仅可以通过专门课程的教学及举办学生参与度较高的人文讲座和社会实践等方式,还可通过在专业课和公共必修课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这一方式来进行。而后者起到的是潜移默化的作用,效果会更好。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既能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又能从人生观、价值观上积极引导学生,使得师生在共同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提升人文精神。因此,如何在公共必修课、专业课的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文化素质教育的关键。

(二)营造人文教育氛围

要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高校必须营造一种和谐的人文教育氛围。一方面,要加强教师个人的人文道德修养,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整个校园充满浓厚的人文氛围。

(三)切实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是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实施者,因此,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融于一体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言行中自然彰显的人文与专业精神。为此,一要靠宣传引导,提高教师加强自身修养的必要性,在教育教学中渗透人文与专业精神的自觉性;二要靠政策激励,调动广大教师进行人文与专业教育的积极性;三要靠管理督促,对教师的行为进行管理和约束,增强其工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唯此,才能使教师人文与专业素养的提高真正落到实处。

(四)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

每个省、每一地区都有自己的优势文化资源,如历史名人、文化事件、文明成果、优良传统、优美故事等,都可以成为地方高等院校进行人文教育的好材料。地方高等院校应该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和人才优势对这些既有的资源加以开发、改造、提炼,使其成为具有人文内涵的精神养料。

二、当然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在当前的大背景大环境下,要行动就会有困难,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人文学术及教育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在现代大学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仅在专业和课程量上大大超过人文学科,而且其思维方式和学术规范也对人文学科形成了强大的压力。至于目下许多高校以数量、经费、效益等等为指标的考核体系,对人文学术的伤害也许更加深重。人文学科主要面对的是价值和意义的世界,与科学面对的事实世界即便不能说有绝对的不同,至少是有很大的差异。二者在方法、目标、功能、表述形式、评价标准等方面各有其特殊性,不应用等齐划一的标准去要求,更不能厚此薄彼。

(二)发展人文教育需走出一些误区

误区之一,是把人文教育完全等同于人文学科专业的教育,以为一所大学只要设了人文学科的专业,就是有了人文教育;

误区之二,是把人文教育理解为只是人文知识的教育,以为人文教育就是开设一些课程,或组织一些讲座。毫无疑问,人文教育当然包括如上两个方面,但这并不是人文教育的全部。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性的完善、提高。如果把人文教育仅仅简单等同于以上两个方面,将是很不恰当的。人文教育不完全等于人文知识的灌输,注重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注意“隐性课程” (hidden curriculum,即课程以外的具有教育作用的景物与活动)的作用,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人性训练和培养,注意文化艺术活动、社团活动等等的开展,都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形式。

尽管实践中存在着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有方法,有去实践的条件。不论专业教育,还是人文教育都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之间有相通的桥梁,这是我们的研究的最好的基础条件。另外,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参考,在帮助专业教育的同时更能够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深厚的文化背景,陶冶情操,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是有路可走、有章可循的,我们也坚信它必将推动我国大学的教育,为祖国的建设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大学专业早期教育 篇4

创业教育非但不排斥专业教育,而且必须依赖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由此可知,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承担的基本职责。如果只是片面地强调创业教育,弱化和忽视专业教育,则是舍本求末、缘木求鱼,创业教育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无法达到我们期望的目标。细数近年来评选出的大学生创业标兵、年度人物,无不是在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才成功创业、服务社会的。比如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江利斌就是在刻苦学习了蘑菇种植技术和核桃嫁接技术的基础上,才走上了“核桃+食用菌”的创业致富之路。事实证明,大学生只有接受了扎实的专业教育,才能为成功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没有科学严谨的专业训练,没有专业知识的积累,而以荒废专业知识学习为代价的创业,必将半途而废,不会长远。所以,高校要树立以专业教育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过程中。

创业教育的实施,对专业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作为高级专门人才的大学毕业生不能仅仅是求职者,还应在创新精神的引领下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必然要求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置于高校教育教学的中心地位,教育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而展开,把学生培养成视野开阔、学习主动、反应敏锐、勇于创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专业教育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专业教育的教育思想、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考核模式等还远远不能适应大学生创业的需要,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大学生创业的要求。另外,作为高级专门人才的大学生创业,应该是有创新的创业,应该是站在所学专业领域的最高端、最前沿,走学术创业或专业创业的创新创业道路,以区别于社会上一般的创业模式,彰显大学生创业的特色与活力。因此,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该秉承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开创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途径、方法,努力将教育的触角从专业教育延伸至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说,扎实开展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有效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才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唯一出路。

促进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是高等教育的新使命

开展创业教育,高校面临着新的使命,即要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首先,高校应该转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一方面尽快改变传统单一的专业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深刻理解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化,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新使命,两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厚此薄彼、顾此失彼。

其次,建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机制。高校应以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应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创业需求紧密对接;应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价标准,细化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要求;应以系列“卓越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等为契机,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

再次,健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课程新体系。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实现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交叉、渗透、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同时,全面系统开发开设提高学生创业意识、精神、能力等创新创业指导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并纳入学习认证和学分管理。还有,组织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有针对性地开设学科前沿、市场需求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专题讲座、报告等,提高学生专业创新创业的敏锐性。借助发达的网络媒体渠道,推出资源共享的创新创业教育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丰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只有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地开发开设课程群,创新创业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最后,搭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新平台。为了让大学生在专业创业实习中更好地认识创业艰辛、历练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高校应积极搭建有利于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新平台,如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以实实在在的创业项目对学生进行实战训练,最终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落在创新创业实践中。

全国首个创新创业课程体系——ETC创业课程体系于2015年6月1日正式发布,它是全国大学生创业培训项目多年来在高校创业教育领域的积淀,包括“教育Education、孵化Tutor、投资Capital”三阶课程,共涵盖十六门课程。真正实现以创业教育融合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创新教育的理念,将创业结合产业、专业,首创“创业+”系列课程。

★ 一流大学开展创业教育 不是为了帮学生开公司

★ 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 为了创业还是通过创业的教育论文

★ 大学生创业教育心得资料

★ 如何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 创业要学会

★ 大学生返乡创业要过几道关

★ 大学生创业教育实习讲座心得

★ 创业公司如何创新

数学教育专业大学生实习总结 篇5

时间过得飞快,在疲劳与充实中,我顺利地完成了两个月的教育实习。

从小以来,在我的心里,老师犹如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老师犹如雨露,孕育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老师是伞,为学生遮风挡雨;老师是虹,为学生搭起走向成功彼岸的桥梁。对于老师,学生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学生的进步就是自己的进步;对于老师,酸甜苦辣才是真正的生活。教育实习,可以说让我更近一步地接近了这个职业,也更深刻地认识了这个职业。

实习期间,和每一个实习生一样,经历了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面对一个班四十多张陌生而又热情的脸庞;第一次走上讲台,拿起粉笔,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换;第一次批改作业;第一次听到有人对我喊:“老师好!”的声音,这些尝试使我的成长有了一个新的飞跃。教育实习是我们大学生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的必需环节。通过实习,接触了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这三个月的体验,我收获了很多,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体会了作为一名老师的艰辛与劳累,也明白了作为一名老师的光荣与责任。

现将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科教学实习

(一)听课

因为初到实习学校,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细节情况不熟悉,实习学校首先安排听课。此时此地的听课和在大学课堂上的听课是不同的,因为这种听课的重点是学习老师怎样备课、讲课,学习怎样传授知识,怎样驾驭课堂。我积极听课学习,并试着备课、试写教案,并与指导教师的备课教案,进行对比学习,积极与指导教师交流想法以及心得体会,并请老师给与指导。这一举措,使我受益匪浅。与此同时,我还积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成绩、个人喜好、性格特点等,其中以了解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状况为重中之重。同时还要批改班级的数学作业,批改作业使我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认识更加准确。

(二)课堂教学

实习期间,我一共备了70个课时的教案,上了100节左右的课,并且经常在自习课时去给学生做课外辅导。我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每节课都是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寻求最适合的方法传授知识,并虚心向老师询问细节问题。由于准备充分,上课思路清晰,课堂气氛活跃,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与要求。课后与指导老师共同探讨教学效果,查漏补缺,认真分析,努力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错难懂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如在教材的挖掘程度上还需努力。这反映出我的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还需要积累更多的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回想第一次登上讲台的时候,内心的激动无法言说。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直视着一双双眼睛,我的心怦怦直跳。但同学们毫不怀疑的眼神,完美的配合,使我紧张的心放松下来,轻松地完成了第一次讲课。在同学告诉我说:“老师,我喜欢你上的课。”的那一刻,我感到为人师长的骄傲。就在那一刹那,我真正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指导老师评价我的课上得较好,教学态度认真,教学基本功好,上课很受学生欢迎。

在教学过程中我总结出一点,上课不难,上好课才难。上好一堂课,需要准备好充足的教学资料,不断地试讲,推敲,提炼,升华。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是不断进步的,所以老师为了不落后于时代,也要不断的充电、不断的完善。我们要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应该学好理论知识,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的提升组织能力与应变能力等,不断提升个人素质,不断完善各项能力,为成为优秀的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习期间,指导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教学方面,得到了指导老师很多的指点和建议,特别对于基础较薄弱的班级。首先,整个课堂知识点内容要条理清晰,板书工整;其次,对自己所上内容的重难点有个准确的把握度。再次,授课过程中,一个知识点的传授,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该值得研究。最后,批改作业是老师了解一个班级学生对当天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 况的最好工具,因此,在每天的批改作业中我都很认真的完成。

同时,在实习期间,我也听了很多优秀教师的课,从他们身上,他们的课堂上

也学习到了很多。明白了要让一节课获得理想的效果,首先,内容要丰富多彩,并且对所上内容非常的熟悉;其次,课堂纪律的维持很重要,一旦课堂哄闹,那么这节课将很难顺利进行下去;再次,教师在讲台上的语态应该抑扬顿挫,以区分重难点,肢体语言应该丰富、协调自然,语速要适中,那么课堂就会很顺畅了;最后,老师要善于调动班级气氛,利用边角的时间,以弥补课后花更多的时间。

二、教学感受

这次的教育实习,我的感受颇多: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兴趣是学习入门的阶梯,它孕育着愿望,溢生动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设法地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发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知心朋友。

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两个月,让我清楚地懂得: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使我想到了传统医学中“望、闻、问、切”四诊法。于是,我总结出四点:细心“望”其表,耐心“闻”其声,真心“问”其想,准确“切”其脉。学生需要“爱心”。一次次真心实意的交谈,一句句亲切入微的话语,一份份暖意融融的爱护,学生会产生对老师的亲近感与仰慕心理,将他们所信任与爱戴的老师作为模仿的榜样,让他们发现爱其实很容易,爱就在身边。要知道,每

个孩子都有自尊心,老师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助于“后进生”的转化。教师应该在消极因素中寻找积极成分,在失败中点燃希望之火。

总之,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师只要认真投入教学,孩子就会积极配合。这种过程是很开心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通过这次实习,我的教学实践技能得到明显提高。我第一次发现自己真的长大了,不是一名学生,而是一名老师;第一次发现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学生中引起那样大的影响。也许,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会淡忘他们的脸孔,但这种美好难忘的师生之情将永驻我心。在这段时光中,我付出了很多,但得到学到的更多。不管将来我是否成为一名教师,这些都使我终身受用。篇二:数学教育实习总结(完成)教育实习个人总结

时间过得飞快,一个多月的教育实习即将结束。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让我尝试了身为一名教师的苦与乐,更让我体会到当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在实习期间,我能以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仪表,关爱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全力做好教学及班主任的每一项工作;同时,作为一名实习生,能够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通过实习,我接触了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在此我向实习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以及学生表示深深的感谢。

这次实习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

(一)学科教学工作

一、听课

因为初到实习学校,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细节情况不熟悉,所以实习的前两周都在听课。听课,此时此地的听课和在大学课堂上的听课是不同的,因为这种听课的重点是学习老师怎样备课、讲课,学习怎样传授知识,怎样驾驭课堂。我积极听课学习,并试着备课、试写教案,并与指导教师的备课教案,进行对比学习,积极与指导教老师交流想法以及心得体会,并请赵老师给与指导。这一举措,使我受益匪浅。与此同时,我还积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成绩、个人喜好、性格特点等,其中以了解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状况为重中之重。同时还要批改两个班级的数学作业,批改作业使我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认识更加准确。听课、试备课、试写教案、批改作业,使我的生活突然间变得异常的忙碌。

二、备课与上课

两周的听课时间转眼即逝,在科任指导老师的安排下,我们开始进行备课。备课不是简单地看教材,而是认真地梳理教材的内容和想方设法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实习期间,我一共备了四个课时的教案,上了8节课。我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每节课都是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寻求最适合的方法传授知识,并虚心向赵师询问细节问题。由于准备充分,上课思路清晰,课堂气氛活跃,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与要求。课后与指导老师共同探讨教学

效果,查漏补缺,认真分析,努力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错难懂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如在教材的挖掘程度上还需努力。这反映出我的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还需要积累更多的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二)班主任实习

在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积极负责,认真到位,事事留心。从早晨的卫生监督,仪表检查,作业上交,早读到课间纪律,课间操,课堂纪律,午休管理,眼保健操,自习课等等,每样事物都负责到底,细致监督。当然,在监督他们的同时不忘结合他们的个性特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目标,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也是学校管理的中间力量和骨干分子,对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习期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有这样一个认识,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质上是一个与学生实行心理沟通的过程,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有的放矢,方法得当,才能达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对教师的工作给予配合支持的目的,从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下面谈谈自己切合学生心理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本人在实习班级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1、奖罚适当。

我知道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时刻应该用“爱”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个笑容,一个课余诚恳的交谈,有时是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都会对学生产生长久的影响,你爱的奉献会得到爱的回报,但我们细想一下,这样的学生有多少,真正能感悟到你老师的爱的学生,绝对孺子可教也。常有的是你对他的宽容增加了他的放纵,淡薄了纪律的约束,这在实习中我也是有所体会的。今天我们面对的不是几个学生,而是六多人的班级,没有严明的纪律,如何有良好的班风?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惩罚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当然,惩

罚特别要慎重,我认为当我们惩罚学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先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好的就是好的,错的就是错的,不要一错百错,全盘否定;②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学生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惩罚而惩罚学生,而是为教育学生而惩罚学生,换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

2、组织开展活动的魅力。

良好班集体的建设必须依靠活动来实现,活动可以产生凝聚力,密切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发挥主体的积极性,这时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健康的竞争心理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抓住“活动”这个最佳的教育时机,精心设计教育内容,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3、主题班会

在实习期间,我开了一次主题班会。经过一天的准备,我主持了我实习的第一次班会,这也是我第一次主持的班会。这次班会的主题是“手机的危害”。在班会上,同学们积极发言,让我深深的体会到现在的中学生已经有了很丰富的手机危害常识。这不仅让学生自己找出用手机的害处,更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远离手机的诱惑,更有目的地进行学习。这也培养了学生上讲台的心态。虽然没有每一个学生在班会上都发言,但是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新的计划、新的打算。每一个学生都对上台发言的同学都深有感受。

4、师生间的关系

当看见那些十六、七岁青春活泼的学生时,我们都感觉自己似乎时光倒流回到四年前的高中时代。高中的学生还不失去童真,善于思考问题,但是在道德、情感方面还有待发展。也许我们的年龄与之相近,他们既把我们当作老师,还当作朋友,许多心里的问题都愿意与我们交流。

(三)感受

这次的教育实习,我的感受颇多:

是:当好一名老师真不容易啊!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完善自己,争取做一名真正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再次,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教师所面对的不只是一个世界,而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世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性。教师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加以教育。有学者很形象地把学生比作大理石,把教师比作雕刻家。作为雕刻家,要雕出好的作品,就要根据大理石的形状、质地、色泽等不同条件,通过精细的加工,把它们雕刻成各不相同、各具特色的工艺品。这个过程是一种创造的过程,也是很艰苦的探索。

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设法地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发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知心朋友。

总之,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师只要认真投入教学,孩子就会积极配合。这种过程是很开心的!

通过这次实习,我的教学实践技能得到明显提高,让我了解了教师的伟大,教师工作的神圣,教师真的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学生,帮助他们成长。在教授他们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做人,这才是教师工作最伟大的意义所在!篇三:数学专业教育实习总结报告

教育实习总结报告

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号 xxxxxx姓名 xxx 实习学校:桂林市兴安县第二中学

实习时间:35天(2011.10.08-2011.11.12)

指导教师:xxxx、xxxx 指导班主任:xxxx 实习生:xxxxx 实习班级:高110班

实习内容:高一数学教师、实习班主任

实习目的:实习是大学教育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使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我们怀着难以诉说的心情以及对教师这种职业的神圣的向往,随着飞驶的列车来到了我们的实习目的地——兴安县第二中学。让我根本没有想到的是,在之后的一个月里,我会在这里收获一段快乐而难忘的时光。我不仅从老师和学生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和他们成为朋友,更重要的是,我在实习过程中感觉所学的到东西远远要比三年里在校园里学到的更丰富、更精彩。当然,这并非否定老师的教学和自己的学习,只是实践中收获到的远比书本来得真切和实在。

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基情况如下:

1、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为16份,上课节数为12节数学。

2、班主任工作:组织学生参加运动会,组织一次“感恩,从我身边做起”的主题班会。带领学生进行体检。

3、对个别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带领学生参加兴安县法制教育大会。

这次实习使我受益匪浅。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备课、上课、改作业??日复一日,无数琐碎平凡的事构成的我实习生涯的主旋律。在原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蒋老师的耐心知道和帮助下,我较好的完成了教育实习任务!在班主任工作方面,首先,我请班主任给我一份名单,因为我知道,记不住学生的名字,看似小事,其实它在学生眼中是很重要的,如果记不住学生的名字,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在老师心中没有地位。觉得老师不关心自己,甚至会产生隔阂。因为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关系靠近的一种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认识一个人,首先要记住对方的名字。了解一个人,则需要深入的交流。而这些,都要自己主动去做。下课后,孩子们经过我时,都亲切地喊一声:“蒙老师好!”,我也带着按捺不住的羞涩和欢喜应着,原来快乐竟如此简单,只因被一群天真的孩子们认可并充满亲切地一句问候。作为班主任,每天早操和课间操维持秩序和监督到位是必不可少的任务。在实习期间,刚好学校举办第四届校园科技体育文化艺术节。其中的活动就有广播操比赛、各项体育运动的比赛、手工制作及绘画

比赛、校园“十佳”歌手比赛和文艺晚会。我积极配合原班主任鼓励我班学生多多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或者比赛。在比赛前和学生们一起训练,在比赛过程中关心和鼓励他们,为他们加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个女学生参加200米比赛,预赛的时候她就有点小紧张,和我诉说着不敢与其他班的学生比赛,我就鼓励她:“我们是重在参与,而不是比赛名次;我们是重在能够挑战自己,而不是和谁比速度,只要能过自己那一关,别人都不在话下,只需向前冲,我会在终点期待你的到来。”后来她通过了预赛,进入决赛,虽然在最后的决赛只拿到第4名的成绩,但是她能够冲破障碍,坚持到底!经过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比赛,从中我了解到:作为一名班主任,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或体育或文艺活动,激发他们各个方面的存在的潜能;应当考虑学生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同时做好各种幕后的工作安排。以此体现对学生的重视和关心,激发学生的个人荣誉感、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同时从蒋老师那里我也领悟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句话的真谛!

在课堂教学方面,第一周,我就听了二中高一各个班数学任课教师的课,学习有经验的教师的授课技巧和知识讲解方法。蒋老师和周老师的上课提问方式让我学到最多。他们能够在该问学生的地方很巧妙地用提示性的问题问学生,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得到规律,学得知识。这让我在备课的时候更加注重提示性问题的发问。我上的第一节课是高一数学第二章第一节函数的第1~2课时。在上课前3天我把准备好的教案交给指导老师检查无误后开始准备上课。指导老师还建议我在初中和高中的函数的概念上加以区别和联系。上课前,我的心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鹿般怦怦跳着,我只能不断的告诉自己不要紧张。我人生当中的第一次上课,从我走进高110班喊着:“上课。”同学们回答:“老师好!”开始了。课堂上,我小心翼翼的讲着每一个知识,深怕自己讲错,也深怕自己讲得太快,更怕学生在下边听不懂。我也学着蒋老师和周老师在每个知识点加上提示性的问题,希望学生们在听到问题时能够跟着思考,学到知识。课上,我发现有几个学生睡着了,我开始有点慌了,是不是我讲得太没意思了,学生都睡着了?忽然想起前一节课是体育,为了练习广播操的入场,他们整节课都没有休息,于是,我就说:“上节课大家练习入场式是不是太累了呀?我也在场的,但是现在我还是坚持给大家上课,希望同学们也能坚持听课,而且这一节的内容很重要的。”说完有好几个学生就起来了。我很高兴,又继续上课了。一整节课算是上过来了,两位指导老师对这节课提出了不少意见。我询问了不少学生是否听懂,让我欣慰的是情况还不算太坏。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上一节课容易,上好一节精彩的课却很难。要下很大的功夫。

人文教育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篇6

人文教育专业

排 名 高校名称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杭州师范大学 11
2 怀化学院 11
3 长春师范大学 11
4 百色学院 11
5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11
6 信阳师范学院 11

专业概述

人文教育本科专业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为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的新兴师范类本科专业,整合了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地理学、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形成了核心学科覆盖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的综合性人文教育课程体系。重视人文教育也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如美国MIT、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等都纷纷增设人文社科专业与课程,实行文理渗透,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培养目标

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技能,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能胜任中学综合文科“人文与社会”课程教学需要,又能适应历史、中文、政治分科教学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人才。

培养规格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当具有宽厚扎实的历史、中文、政治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胜任中学语文、历史、地理、政治、人文与社会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继续提高和深造的基本条件。具体规格为:

1、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忠诚党和人民教育事业;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国情意识、开拓意识和乐于奉献的精神,道德高尚,为人师表。

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历史、中文、政治、地理等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本专业的学科发展有所了解,初步具有从事中学综合文科课程教学能力和历史、语文、政治分科教学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调查能力和分析解决社会历史问题的能力。

3、掌握古代汉语、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古代汉语、一门外语阅读古今中外历史典籍、文学作品和相关资料;能够熟练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检索、分析电子资源,制作网页、课件等;能掌握历史学、语言学、文学、政治学、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

4、具有本专业以外的较广博的人文艺术、自然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修养,具有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从而具备职业迁移的智能基础、持续发展的潜在能力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素质以及文明的生活习惯。

授课方式

人文专业强调学生广泛阅读文化经典,以批判的精神和态度对待其独特的研究对象,树立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建立研究方法、模型。课程安排由课堂理论教学、实习、实践教学组成。实践调查一般安排在大学一、二、三年级的假期进行,而专业实践实习安排在大学四年级。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基础教育文科教师,从事中小学综合文科、历史与社会、地理等人文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务员、新闻、秘书等其他社会工作,在各级党政机关部门,旅游、各类企业、服务业等经济实体从事多方面的管理或服务性工作。

主要课程

自然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人文地理、地理教材分析、地理微格教学、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史(含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世界历史、古代汉语、政治经济学、文学基本原理、史学理论与方法、法学理论与实践、中国古代文献教程、中学人文学科教学论、人文科学概论、中外历史比较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社会学、现代汉语、地理学概论、心理学、教育学、专业论文写作等。

相近专业

教育学(040101)、学前教育(040102)、特殊教育(040103)、教育技术学(040104)、小学教育(040105W)、科学教育(040108W)、言语听觉科学(040109S)、华文教育(040110S)

开设院校

会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分析 篇7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正确认识与定位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 是素质教育的拓展, 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使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事业上有所发展;并鼓励有创业意愿与能力的大学生, 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去创业,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创新教育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力或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另一类是相对于接受教育、守成教育或传统教育而言的一种新型教育。创业教育则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视角来理解:广义的为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 通过相关的课程体系,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业能力, 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狭义的则指为创办企业所接受的职业教育。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紧密相关, 创新教育使创业教育融入了知识技能的要求, 创业教育则使创新教育变得更具体更实在。

二、当前会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会计专业是当前各高校开设最为普通也相对成熟的一个专业, 但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却还比较薄弱, 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属于选学内容, 未能与专业相融合。

1. 未能与会计专业教育相结合, 课程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各学校虽然有许多教师在做创业教育探索, 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仍处于“两张皮”的状态。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未能针对各专业特点设置, 侧重在基本知识的介绍。而会计专业是以理论为基础且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也是集金融和管理于一体的复合应用型学科。这些知识在会计专业课程中都有系统学习, 已为会计专业学生所熟知。当前大多数学校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在课程设置方面, 缺少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方面的培养, 以创业知识为主, 创新方面内容较少, 忽略了创新才是创业的前提, 未开成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的课程体系。

2. 未能充分结合会计专业学生“文科生居多, 女生比重大”的特点。

虽然在千千万万的创业大军中, 会计人因拥有令人羡慕的风险预测能力和谨慎的投资观念, 成为受人关注的一部分。但会计专业文科生居多, 女生比重大的特点, 却使他们在独立性、敢为性、适应性、坚持性等创业心理素质要弱一些。因此, 不少会计专业学生认为:创业虽然可以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但自己是学文科的, 没有一定的技术背景, 更适合找个稳定的工作, 所以我自己不会去创业;另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创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有较大风险, 且太累了, 还不如找份工作来得轻松。因此, 当前的创新创业课程应结合以上特点, 在相应心理和精神方面培养有所突破与强化。

3. 未能在创新创业实践环节有所突破, 以理论知识讲授引导为主。

会计专业虽然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但却仅限于本专业知识的实践, 在创新创业实践方面未能有所突破。一方面, 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参加实践和接触社会的机会很少, 缺乏实践锻炼, 动手能力与社会经验不足。即使有机会到实践现场, 会计专业学生也大多在办公室, 很少有机会到一线现场。另一方面, 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也都是从学校到学校, 他们也较少有机会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实践。

三、加强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 笔者结合多年会计专业教学及创新创业教育认为, 要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应在以下方面有所加强:

1. 形成会计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为更好地强化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应注重课堂的改革, 改变传统的接受性教育模式, 把培养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会计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中。会计专业应增加开设创新理论与实践、创业理论与实践、创新创业政策制度、市场营销学等方面的课程, 加大选修课, 增加实践课程。在教学方式上, 应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在考核方面, 应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 鼓励学生选择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建立合理的考核激励制度, 把创新创业作为学生考核指标。

2. 结合专业特点, 强化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达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笔者认为:在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同时, 要突出创新创业教育, 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 正确地理解创新创业, 把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内容融入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科学提升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及基础能力。首先, 树立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新理念, 注意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从本质上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 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是重点会计专业学生相对其他相关专业来说, 总体上学习较认真、踏实和努力, 但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需要通过典型案例的宣传引导等方式, 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思想, 引导会计专业学生和教师价值观和就业观的转变, 树立创新创业新理念, 形成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其次, 发现和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积极创造和提供相应的平台, 重视个性化发展, 把学生的个性作为一种潜在资源来挖掘与培养, 并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平台, 给学生个性发展予以宽松的环境, 让学生发现和发挥自己的优势。第三, 宣传本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会计专业往往在人际交往、协调沟通、团队合作、组织管理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才华和活力, 这些因素在创新和创业方面有较大的专业优势。同时, 作为年轻人, 会计人也渴望通过创新创业展示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才能, 为社会和自己创造财富。同时, 在创业活动中, 会计专业学生更能发挥专业特长, 综合运用专业中所学的财务、会计、管理、金融等知识, 使创新创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强化实践教育。

(1) 对师资进行进一步培训, 强化实践教育。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所以, 必须采取一些可行的办法打造一支具较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首先可以通过鼓励教师开展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为教师提供参加国际国内创新创业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研究的条件。其次, 可以选派有潜质的教师直接参与创业实践, 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创业教育水平。第三, 可以聘请一些有学术背景的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到任兼职教师, 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多的实践指导。 (2)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到现场一线, 拓展创新思维。创新创业来源于实践, 但应高于实践。会计专业学生在参加专业实习实训或社会实践时, 要组织引导他们, 不仅要使之了解会计业务的流程和特点, 掌握专业技能, 更应该使之到生产一线去参观, 与一线工作人员沟通, 并组织会计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加强交流, 开阔眼界, 拓展思维。此外, 还要引导会计专业学生通过各种途径, 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创新创业的闪光点, 为创新创业做好准备。 (3) 积极组织会计专业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计划大赛, 践行创新创业实践。这方面一是要鼓励支持并组织会计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创业计划大赛, 参赛时可以同其他专业 (尤其是理工科专业) 学生密切配合, 充分发挥各专业学生的优势。通过比赛的模拟创业, 既可以让会计专业学生积累经验, 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创业不光是一个人的创业, 更应该是一个团队的协作, 会计专业学生在其中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 不可小觑。此外, 还可通过举办一系列院系级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创业计划大赛等, 让更多的会计专业学生可以参与其中, 通过比赛的开展, 全面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风险意识、团队精神等, 为以后自主创新创业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和思想准备。

总的来看, 对会计专业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创新创业教育, 一方面可以使本专业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可以具有更好的社会适应性, 另一方面还可以缓解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 使他们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去创业, 充分展示自身的才华, 创造人生更高的价值。但同时, 我们也应注意, 不同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千篇一律, 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 更要结合专业特点, 突出针对性。对会计专业学生, 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到会计专业在创新创业中的的重要性, 把会计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 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同时也应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并积极引导会计专业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 为将来进一步的创新创业做好充分准备。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创新创业被提到了一个较高的位置。文章从创新创业的教育的正确认识与理解入手, 分析了会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及现状, 认为当前未能形成针对会计专业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且在实践方面应有所加强, 并对此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会计,大学生,创新创业

参考文献

[1] .杨华.对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鸡西大学学报, 2010 (2)

[2] .胡潇.推进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初探.中国商界, 2009 (3)

[3] .赵红梅, 廖果平.以构建核心竞争力为导向的会计本科创新创业教育.会计之友, 2010 (4)

大学专业早期教育 篇8

当前谈及教育,无一不谈素质教育。不论是幼儿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主要的教育理念还是围绕素质教育展开的。“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并召开了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举措。由此,素质教育开始作为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进入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新阶段。”

在知识经济爆炸的今天,在就业浪潮疯狂冲击着80后、90后的今天,高职院校的学生提高综合技能迫在眉睫;而即将走上讲台,即将成为国家幼苗培育园艺师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如何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就是当务之急的大事。

一、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

那么素质教育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在说素质教育之前,要先谈谈素质。根据《辞海》的解释:“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可见,素质是一种与人随形的能力和素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素质教育应该是可以提高人的能力和素养的教育。

关于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我国对于素质教育有着明确的、本土化的定论。结合当前的教育现状来理解,素质教育就是提倡学生适应社会、提倡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

那么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是什么呢?在《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一文中提出:“关注人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和目标。素质教育注重在教育过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注重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个性发展以及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提高,发挥人的潜力和能力,为人的发展提供条件,并使人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发展,将个体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素质教育强调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统一、个体本位与社会本位的统一、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统一。”可见,如何培养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社会的适应力和可持续发展力是素质教育关注的核心所在了。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素质参差不齐,对于这样的学生应该采取怎样的教育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呢?

二、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语文教育

当前的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纷纷提出了“适岗”“适应社会”的要求,于是对学生的技能要求越提越高。这种现象不免类似于“应试教育”中的为了考试一面倒的现象,不同的是高职教育中倒的方向是技能。响应国家的号召,也为了能够跟上社会改革和发展的步伐,高职院校应该在重视技能训练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动手和动脑同步发展。只有两手抓且两手都抓的紧了,才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

在高职院校中有个专业相对比较特殊,那就是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就是幼儿教师。幼儿教师在教师行业中也是比较特殊的。相较于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和高校教师而言,幼儿教师要求教师本身具备较广泛的技能:艺术方面的能力,诸如弹(琴)、唱(歌)、跳(舞)、画(画)、写(书法)等;体能方面的能力,诸如体操、诸项基本体能项目、武术等;文化方面的能力,诸如说(话、故事、普通话)、写(文章、教案、自编故事)、读(朗读、朗诵)等。这些技能的要求对于本身动手能力强于动脑能力的高职学生而言,弹、唱、跳不在话下,要训练多久都是没有问题的;笔者曾做过调查,技能训练和文化教学相比,82%的学生更喜欢技能训练;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整个周末用于技能训练都是快乐的。可以说,对于这些学生而言,文化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就不亚于“地狱”了。可是,正是这些学生,文化素养正是最薄弱的,也是最迫切需要提高的。试想,一个错字百出的幼儿教师站在讲台上,又有哪位家长可以放心地把自己宝贝的幼子放到幼儿园呢?

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国家明确提出了:“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对于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学生的事、学校的事,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具体到人,相信这也是广大幼儿家长的心声了。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这些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呢?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和大学语文教育的改革,就非常必要了。要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通过一门两门课程就能完成的;但正是这一两门的课程构成了它的枝干,正是这一天天的教育丰沛了它的枝叶。大学语文对于提高这些学生的人文素养而言,就如那树上粗壮的主干,它长的好了,树自然也就茂盛了,充满生命力了。

三、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这重中之重的大学语文教育,当前又是怎样的一个现状呢?可以说是基本不“适岗”,也缺乏人文特色。首先是课程地位,大学语文的存在不亚于鸡肋,由于长期忽略“适岗”的社会需要,不少学前教育已经取消大学语文课了。其次是师资力量,大多是兼职教师或相对薄弱的教师任教,教学力量无论如何比不上专业课。这些教师常常为了完成任务,而一味地采用惯用的传统教学法,忽略了“人文化”的专业需求。其三,从教材来看,基本上还没有“适岗”“适合专业”的学前教育专业专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其四,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好技能训练不好文化课学习;好玩不好静;大多学生本身的基础也非常的薄弱,更有甚者,一篇文章下来20%的字的识读会有偏差。更不用提有多少“人文素养”了。最后,还有教学法,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受到前面几个因素的影响,不少老师大多采用满堂灌的模式,平平淡淡灌完就好,很难兼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可见,大学语文教育面临的问题有许多,从课程地位、师资力量、教材选用、教学对象到教学法,都多少有些不足之处。主要可以概括为不“适岗”,缺乏“人文”特色,不能很好地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大学语文教育的若干建议

结合上文提出的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有些许建议想要提及。首先,关于课程地位的问题,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已经开始正视大学语文了,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发展的更好。只是,希望不是一时的冲劲,过去了就再次放弃这门课程。其次,从师资来说,希望能有更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研综合实力都比较强的教师加入大学语文教育队伍中来。

其三,关于教材,现在的教材改革正在徐徐进行,希望教材改革能够充分地结合专业特色展开,能够“适岗”“适应社会”。只有编订出完全“适专对业”的教材,才能有效地对提高这些学生的综合素质添砖加瓦,才能培养出素质较高的学生。此外,最好选用“人文化”较强的作品,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她们的“人文素养”。

其四,关于教学对象。既然教学对象不可选择,那么山不来就我,就只有我去就山了。在面对这些学生的时候,要尽量地结合她们的个性、特色和专业需求来开展大学语文教育。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尽量地渗透为人处世、谦恭礼仪、博学广识、文化习俗传统等等方面的知识;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进行人格、修养、内涵的培养和提高,使她们的“人文素养”能够更上层楼。

最后,是教学法。有道是教学无定法。诸如任务驱动教学法、师生共同研究式教学法、对话式教学法、讲授法、阅读指导法、实践训练法、情境教学法、立体教学法等。结合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甚至是日本的七田真氏提出的七田式教学法都是可以尝试的。只是,不论采取什么教学法,都不能忽略的是:教学法终究是为了教学效果服务的,千万不能舍本逐末,只是追求课堂中的花团锦簇而忽略了学生最后的学习效果是怎样的。

五、小结

要想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要想我们的80后、90后们能不辱先辈,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很重要,将来会成为国家基石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素质的提高就更为重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会走上幼教岗位,将成为祖国幼苗的培育者。这些学生“适岗”能力的提高,特别是薄弱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要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每一门课程教学的努力,而肩负着文化教学重任的大学语文教育就更应该冲在最前线。在荆棘较多的大学语文教育道路上,需要我们每一位人文课程教师的耕耘和努力。只要不断地适应社会需求、适应时代需求进行改革,大学语文教育的前路就一定会光辉璀璨。

参考文献:

[1]方晓东.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发展[J].教育史研究,2006,(4).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3200.

[3]“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课题组.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J].教育研究,2006,(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1185&infoid=4263,教高司[1998]2号:1998年4月10日

[5]何以聪,王必辉.语文教学法散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225.

[6]姚竹青.大语文教学法(修订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425。

[7]谢先模、徐冰云编.语文教学法集锦[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104.

[8]周仁济编著.语文教学法[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307.

上一篇:小学生的优秀写事作文下一篇:在乡镇机关办公大楼乔迁仪式上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