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八单元检测题

2024-12-10

九年级第八单元检测题(精选6篇)

九年级第八单元检测题 篇1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期第八单元检测题

一、填空

1.鲁班根据发明了。

2.年轻的在苹果树下读书。一个从树上掉在地上。

3.牛顿根据发明了。

4.同学发明了充气雨衣,获得了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奖。

5.同学发明了抓鱼手套,获得了第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

二、判断

1.科学家发明是应该的工作,我们小学生不用发明。()

2.我们小学生不懂发明,不可能出发明成果。()

3.林恒韬同学发明了充气雨衣,获得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一等奖。()

4.在2002年,我国陈凡发明了抓鱼手套。()

5.我国的王永民在1978年发明了汉字输入法“五笔字型”。()

6.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还会发明更多更好的物品。()

三、选择

1.()观察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

A.阿基米德B.伽利略C.富兰克林D.牛顿

2.发现浮力定律的科学家是()。

A.阿基米德B.伽利略C.牛顿

3.()发明了充气雨衣。

A.陈凡B.步骄C.林恒韬

4.汉字输入法“五笔字型”是()发明的。

A.王永民B.陈凡C.林恒韬

5.下面哪些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1)观察(2)实验(3)提问(4)抄袭(5)猜想(6)生搬硬套

A.(1)(2)(3)B.(4)(5)(6)C.(1)(2)(3)(5)

四、连线

公元前3世纪伽利略五笔输入法

1978年鲁班游泳加速器

1715年阿基米德万有引力定律

18世纪琴纳锯

公元前5世纪牛顿浮力定律

1583年富兰克林钟摆定律

1666年王永民天花疫苗

2002年林恒韬抓鱼手套

1982年陈凡充气雨衣

九年级第八单元检测题 篇2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5个问题,每个问题后有3个答语,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个问题后,你都有5秒钟的时间来作答和阅读下一小题。每个句子仅读一遍。

()1. A. No, they aren’t.

B. Yes, they are.

C. Yes, they will.

()2. A. In China.

B. In Australia.

C. In England.

()3. A. To visit the zoo.

B. To study hard.

C. To give them more space.

()4. A. Tigers.

B. flowers.

C. Planes.

()5. A. The Bird Nest.

B. The Summer Palace.

C. The Palace Museum.

第二節(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6.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Friends.

B. Classmates.

C. Strangers.

()7. Where are they?

A. In a cinema.

B. In a zoo.

C. In a museum.

()8. What does the man mean?

A. He’ll throw the bag away.

B. He’ll collect broken bags.

C. He disagrees with the woman.

()9.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A. Playing with toys.

B. Recycling.

C. Making cans and bottles.

()10. Where are they?

A. In an aquarium.

B. In a restaurant.

C. In a park.

第三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听下面4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11段材料,回答第11至第13题。

()11. Why did the man buy lots of Chinese food?

A. He liked Chinese food very much.

B. His parents liked Chinese food a lot.

C. Chinese food was good and cheap.

()12. How often does the man go back to his hometown?

A. Once four years.

B. Four times a year.

C. Twice four years.

()13.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the man’s hometown at thistimeof year?

A. It’s not hot in his hometown.

B. It rains a little.

C. It is hot and dry.

听第12段材料,回答第14至第16题。

()14. Why did the man move to France last week?

A. To look for a job.

B. To visit places of interest.

C. On business.

()15. When did the man travel to New York?

A. Last Saturday.

B.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C. Last night.

()16. Where did the man have his dinner?

A. In France.

B. In Tokyo.

C. In Hong Kong.

听第13段材料,回答第17至第20题。

()17. How did Jane hurt herself?

A. Maybe she fell down from the ladder.

B. She must be beaten by someone.

C. She wanted to kill herself.

()18. What’s the matter with Jane?

A. She walks slowly.

B. She couldn’t run.

C. It’s difficult to walk.

()19. Where is Jane now?

A. She is in hospital.

B. She is at home.

C. She is on her way to hospital.

()20. What does the man worry about?

A. The picnic.

B. Her leg.

C. Her study.

听第14段材料,回答第21至第25题。

()21. Why can’t birds fly high up in the sky?

A. It’s difficult for them to breathe.

B. They can’t fly easily in the thin air.

C. A and B.

()22. When do many birds fly to a new place?

A. In winter and autumn.

B. In summer and autumn.

C. In autumn and spring.

()23. How can’t birds get lost?

A. They fly near the ground.

B. They fly together.

C. They fly in the daytime.

()24. What happens to the birds which fly low over the ocean?

A. The birds get hurt.

B. The birds get food.

C. The birds get lost.

()2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 The birds fly near the ground to look for places they know.

B. The air in the high sky is too thin for birds to fly.

C. The birds are easy to get lost when they fly.

筆试部分(共95分)

Ⅱ. 选择填空(本题共15分,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答案。

()26. — When do you have the guitar class?

— I just have it ______ Sunday morning.

A. inB. on

C. atD. for

()27. — Waiting for her made me ______.

— So did I. She always comes late.

A. angryB. happy

C. pleasedD. glad

()28. — ______ you ever ______ to a concert?

— Yes, I have. I went to the National Day Concert last year.

A. Have; beenB. Have; gone

C. Have; comeD. Did; go

()29. — What ______ people in Korea supposed to do when they first meet?

— They usually bow.

A. doB. have

C. areD. would

()30. — 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your sparetime?

— I usually ______ my friends’ homes.

A. come acrossB. pass by

C. drop byD. look at

()31. — Manatees are ______ animals. There aren’t many of them in the world.

— What a pity!

A. interestingB. common

C. endangeredD. playful

()32. — Seeing the national flag of China ______ me feel ______.

— I agree with you.

A. let; pride

B. makes; proud

C. keeps; confidence

D. have; tiny

()33. — I am very sorry. I can ______ understand what you said.

— It doesn’t matter. I can say it again.

A. everB. hardly

C. hardD. always

()34. — I visited the zoo last week and I couldn’tbelieve ______ I saw.

— What did you see?

A. thatB. what

C. whereD. which

()35. — We should urge people ______ driving cars.

— Yeah. We should walk or ride a bike.

A. stopB. stopping

C. to stopD. stopped

()36. — There ______ a lot of manatees, but now they are endangered.

— We are supposed to save them.

A. were usedB. used to be

C. used toD. used to being

()37. — Peter could hardly see the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______?

— No, he couldn’t.

A. did heB. couldn’t he

C. can heD. could he

()38. — Have you ever ______ Li Ming?

— Yes. He is clever and friendly to others.

A. heard ofB. heard from

C. hearD. hear for

()39. — Last month Jack ______ an award at

school.

— Really?

A. winB. won

C. beatD. hit

()40. — Which would you like, tea or coffee?

— ______ is OK.

A. EitherB. Both

C. NeitherD. None

Ⅲ. 完形填空(共25小題; 每小题1分,满分25分)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41~6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A

One day a lawyer’s wife fell ill. The lawyer went to get a doctor. The doctor knew that the lawyer was well-known for not paying41 . So he said to the lawyer before he entered the house, “If I do cure your wife, I am afraid that you 42 not pay me.”

“Sir,” replied the lawyer, “Here is $500. No matter whether you cure my wife43kill her, I will give you all this.” The doctor believed him and went into the house. When he reachedthewoman’sbedside, itsoonbecame 44to him that he could do little. She was badly ill, and though he gave her some 45 , she soon died. He toldthelawyerhewasvery 46 , andasked for themoneywhich hehad 47 . “Did you kill my wife?” asked the lawyer.

“Of course I48 ,” said the doctor.

“Well! Did you cure my wife?” said the lawyer.

“I’m afraid that was 49,” said the doctor.

“Well then,” said the lawyer, “Since you neither killed her nor cured her, I have50to pay you.”

()41. A. taxesB. bills

C. businessD. medicine

()42. A. can B. must

C. shallD. may

()43. A. but B. yet

C. orD. and

()44. A. clean B. clear

C. fineD. easy

()45. A. adviceB. food

C. medicineD. examination

()46. A. terribleB. sorry

C. helpfulD. sad

()47. A. given B. paid

C. promisedD. agreed

()48. A. didn’t B. have

C. didD. haven’t

()49. A. impossibleB. hard

C. difficultD. uneasy

()50. A. something B. a bit

C. nothing D. a little

B

Life is not easy, so I’d like to say “When anything happens, believe in yourself”.

When I was 14, I was51nervous to talk to anyone. My classmates often52me. I was sad but could do nothing. Later, 53happened. It changed my life. It was an English speech contest. My mother asked me to54part in it. What a(n)55idea!

It meant I had to 56 in front of all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my school!

“Come on, boy. Believe in yourself. You are sure to 57.” Then, Mother and I talked about many different topics. At last I 58 the topic “Believe in yourself ”. I tried my best to 59 all the words of the speech and practised it over 100 times. 60my mother’s great love, I did well in the contest. I could 61believe my ears when the news came that I had won the first place. I heard the 62 from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ose 63who once looked down on me, then all said “Congratulations!” to me. My mother hugged me and cried64 .

65then, everything has changed for me. Whenever I do anything, I try to tell myself to be confident and I will believe in myself. This is true not only for a person but also for a country.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篇3

【考点知识表解】 表91-4-1:文艺复兴 时间 14-16世纪

地区 开始于意大利,15-16世纪,文艺复兴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背景 经济基础 地中海区域是欧洲贸易最繁荣的地区。意大利兴起了很多城市国家。

阶级基础 商业发达,手工工场也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发展工商业富裕起来,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理论武器 他们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广为流传。

运动形式 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著名代表 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

意义影响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表4-2: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一览表 代表人物 国别 主要作品及其成就

但丁 意大利 长诗《神曲》,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天主教会的厌恶,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但丁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达•芬奇 意大利 伟大的艺术家,他把艺术创作与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 英国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一生创作了三十多部剧本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表91-4-4: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航海有什么不同? 航海名称 中国郑和下西洋 欧洲开辟新航路 时间 1405年-1433年 1487年-1522年 规模 船队庞大,船多人多 船队很小,船少人少

目的 宣扬国威,扩大明朝的影响加强海外联系 为了开拓市场,掠夺财富

性质 是与各国友好交往的义举 属殖民扩张活动

影响 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 开辟新航路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表91-4-5: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文献一览表

文献名称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国别 英国 美国 法国

发布时间 1689年 1776年7月4日 1789年 发布机构 议会 大陆会议 制宪会议

主要内容 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團,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的国家。宣称人们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作用或意义 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这样,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求,肯有进步意义。

表91-4-6:历史人物评价 姓 名 主 要 事 迹

华盛顿 1732年-1799年,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美国第一任总统。1775年,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后,大陆会议任命他为大陆军总司令。在人民群众的推动和支持下,他率领的大陆军经过萨拉加大捷、约克镇等战役,击败了英军,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赢得了人民的爱戴。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拿破仑 法国大革命期间,拿破仑支持革命,24岁当上将军。他在平息国内叛乱、抗击外国军队的许多战斗中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1799年底,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5年后,他加冕称帝。在位期间,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法典》;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盟的军队,乘胜扩大了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1812年,远征俄罗斯失利,元气大伤。1814年,拿破仑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法国的封建王朝在外国军队的保护下复辟。表91-4-6: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影响 革命名称 历史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的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表91-4-7: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一览表 领域 发明创造 发明者 效率或影响

棉纺织业 珍妮纺纱机 哈格里夫斯 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珍妮机的发明是这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动力部门 改良蒸汽机 瓦特 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交通运输业 火车 史蒂芬孙 1825年,“旅行者号”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此后,铁路交通迅速发展,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轮船 富尔顿 1807年,“克莱蒙号”第一次在美国哈得逊河上航行成功。

表91-4-8: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开始标志 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称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涉及领域 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发明,出现了更多的更先进的纺织机器。后来,其他如冶金、采矿等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完成时间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法国、美国等国也都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影 响 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一、单项选择题

1.文艺复兴最初发生于(D)A.法国 B.英国 C.德意志 D.意大利

2.在诗里表达自己对善恶标准和对天主教会厌恶的是(A)A.但丁 B.彼特拉克 C.维吉尔 D

3.达•芬奇一生最大的成就是(B)A.音乐 B.绘画 C.雕刻 D

4.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是(B)A.拉伯雷 B.莎士比亚 C.塞万提斯 D

5.最早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的航海家是

(C)

A.迪亚士 B.达•伽马C.哥伦布 D6.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是(A)A.苏格兰人民起义 B

7.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制定《权利法案》的意义在于

(A)

A.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

B.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C.实现了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的转变

D.实现了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

8.标志北美独立战争开始的事件是(A)

A.来克星顿的枪声

B.大陆会议召开 C.《独立宣言》发表

D

C.内战开始 D.查

9.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标志是

(D)

A.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B.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 C.1787年宪法制定

D.《独立宣言》发表 10.标志美国独立战争转折点的事件是

(C)

A.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B.来克星顿枪声 C. 萨拉托加大捷

D.1787年美国宪法的制定

11.美国独立战争是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又具有(A)A.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B命的性质 D.农民战争的性质

12.下列关于《人权宣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

C

13.世界近代史上,清除封建法规,确立资本主义立法规范的法律最早产生于(C)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14.英国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产生于

(B)A.毛纺织业 B.棉纺织业 C.冶金业 D

D.体现了要求反对君主专制和等B.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

C.无产阶级革15. 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机器的发明,最早的是(A)A.珍妮纺纱机 B.水力纺纱机 C.骡机 D16.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的发明是(C)A.火车 B.珍妮纺纱机 C.蒸汽机 D

二、列举题

17.列举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名人及其成就

但丁:《神曲》;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哈默雷特》

18.列举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通过的重要法案、宣言。(6分)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 19.列举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1)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三、识图题

20.图中所示是工业革命中的哪项发明? _______ __。图中的发明者是_________人,叫_______ _ 史蒂芬逊

四、21•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以上材料出自何处?是哪一年通过的?有什么意义?

《权利法案》 1689年 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五、根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史实,完成下列任务: 22.完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大事年表:

(1)苏格兰人民起义:(2)查理一世招集议会开会:(3)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4)英国成立共和国:

(5)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复辟王朝的专制统治:(6)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23.叙述下列历史人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表现:(1)查理一世(2)克伦威尔(3)查理二世

22.(1)1640年;(2)1640年;(3)1649年;(4)1649年;(5)1688年;(6)1689年

23.(1)1640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希望能够筹集军费,镇压苏格兰发生的人民起义;查理一世挑起内战;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2)英国内战时期,克伦威尔率领的座谈会军队打败了国王军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共和国时期,克伦威尔掌握了政权,担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3)克伦威尔死后,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复职。查理二世及其继承者进行了疯狂的反攻倒算。

六、简答题 24.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25

九年级第八单元检测题 篇4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D)(2分)A.妖娆(yáo)

田圃(pǔ)

栖息(qī)

成吉思汗(hán)....B.微漾(yáng)风骚(sāo)树篱(lí)数风流人物(shǔ)....C.朦胧(méng)喑哑(àn)蓑衣(suō)红妆素裹(zhuāng)....D.襁褓(bǎo)颤动(chàn)留滞(zhì)弥足珍贵(mí)....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2分)A.经过他一番精心的洗礼,原先布满灰尘的小汽车焕然一新。..B.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获得里约奥运会冠军,朱婷被评为MVP和最佳主攻手,人们因此称她为排坛的“一代天骄”。....C.这个女孩很腼腆,与人讨论问题时,总是温声细语的。....D.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诚信显得弥足珍贵。....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A.我们必须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把“提高”改成“养成”)

B.不管朦胧派的诗歌难理解,可是从诗歌的写作背景入手,就能找到突破口。(把“不管”改成“尽管”)

C.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对接交会成功。航天员景海鹏、陈东进入“天宫二号”。(将“进入”改为“进驻”)D.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在“一个人能”后面加“否”)

【解析】“对接交会”应改为“交会对接”。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2分)A.《雨说》的作者是台湾诗人郑愁予,这首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诗人笔下的雨,被赋予人的灵性,是爱的使者,春的信使。

B.美国诗人叶赛宁的《夜》这首小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C.朦胧派诗人江河的《星星变奏曲》表达了经历过心灵劫难的人,对精神自由和安宁生活的执着追求。

D.《蝈蝈与蛐蛐》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诗人捕捉了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

【解析】叶赛宁是俄罗斯诗人。

5.(2016,随州)续写诗句。要求与原诗在结构、修辞、情感等方面和谐一致。(3分)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第三样事,我仍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那清泉见了我笑得叮咚咚地响

只要清泉笑,夏天的热烈就有了

只要你们笑,中国的梦想就实现了

6.鲁达是古典名著《水浒》中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梁山英雄,他的故事家喻户晓,其中一个精彩的场面是帮助金翠莲父女打抱不平。请仔细思考,回答以下问题。(3分)(1)这段故事名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拳打镇关西)》。(2)根据该故事情节简要概括鲁达的性格特征。嫉恶如仇、见义勇为、爱憎分明等

7.请在下面横线上分别填写含“雪”“雨”“星”“夜”四字的古诗文。(6分)(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6)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8.(2016,宿迁)学校正在开展“手机悄然影响生活”的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6分)(1)【活动一 漫画手机】学校组织了一次漫画比赛,要求用漫画的形式表现手机对生活的影响。下面漫画是一幅获奖作品。请用简明的语言说出漫画反映的社会现象。(2分)

人们迷恋手机,以至于疏远了彼此的关系。

(2)【活动二 他山之石】活动中大家就校园手机管理问题搜集了大量资料,认为以下两所高校的做法值得借鉴,请你分别指出其值得借鉴之处。(每空不超过12字)(2分)①北京某高校在教室门口放收纳袋,要求学生把手机放进收纳袋之后,再到座位上学习。此举已取得一定成效,校园里出现了“不做‘低头族’,专心把书读”的新气象。

②浙江某学院开设了“云班课”,在全校范围内开通免费wifi,鼓励学生用手机签到、听课、答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效率大为提高。

①养成暂别手机的习惯

②发挥手机的积极作用(3)【活动三 愈辩愈明】学校组织了一次“中学生有没有必要带手机进校园”的辩论赛,正方认为“有必要”,反方认为“没必要”。请你选择立场并简述理由(不少于两点)。(2分)示例一:正方。手机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有了手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有效。通过手机进行交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手机进校园无可厚非。__示例二:反方。现在大多数同学已经成为“低头族”,缺乏对手机的控制力,带手机进校园,使得学生上课玩手机,分散学习的注意力,导致学生成绩的下降。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14分)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9.请你分别写出这首词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4分)上阕侧重写景,描写祖国大好河山;下阕侧重议论,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者。10.“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表达了作者对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热情歌颂,以及对无产阶级革命英雄胜过前人的自信。11.“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句话中的“略输”和“稍逊”两词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作者委婉地指出了他们在文化方面取得的成就稍微差了一些。

12.请你仔细品味上阕,分析作者在写景方面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并结合词句作简要赏析。(4分)上阕写景生动形象,既做到了动静结合,又做到了虚实结合。比如“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静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化静为动。写眼前的雪景,是实写,“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

(二)(16分)

会走路的花(2016,台州)

毕亮

①我在昭苏高原垦区住了四年,见了四年昭苏的云起云落。当我意识到昭苏的云是一道风景时,我已经快要离开了。

②昭苏的云每时是不同的,常常让我应接不暇,让我的笔尖落在纸上,凌乱不堪。而昭苏的云有时也是凌乱的。凌乱只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地上的人的观感,说不定他们正在汇聚,向雨水即将落下的地方靠拢,给亟需雨水的干涸土地来一场透彻的漫灌,让需要的土地都湿润,让这片土地上的牧草都能喝到水,让麦子和油菜在该有雨时就会落雨。

③高原上的人,大多都可以分辨出哪一片云可以下雨,甚至下在什么地方都心知肚明,比天气预报都准确。他们抬头看看云,再看看天,用手一指,喏,山那边有雨,还不小呢。有一回我正巧路过落雨的地方,算是去验证,结果当然准确无比。这是在昭苏高原生活多年的经验积累吗?

④在昭苏高原,踮起脚尖就能扯下一块云,抖抖就是一阵雨。

⑤有一年的雨水真是多。看见云就是雨。雨说下就下,有时滴下几滴就停了;有的时候下得没完没了,许多人就会喝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走在雨水中,就像是麦地里的麦子在风雨中被吹的样子。

⑥雨停了,云还在。

⑦乌鸦似乎和雨水相约而来。雨水多的年成,乌鸦也特别的多。我在昭苏生活到第四个年头的时候,乌鸦在高原周围绕来绕去,到处都是乌鸦的影子和声音,在空旷的草原听着乌鸦啼鸣,丝毫没觉得瘆人,草原实在太安静了。不光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多的乌鸦,那些在高原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军垦也见得不多。夏天的清晨或者晚饭后的黄昏在漫步时,就常听到他们在讨论乌鸦之多,带着许多地方口音的老人,走在高原的路上,云跟在他们身后,默默看着把青春和子孙奉献给高原垦区的老人。云跟在他们身后,不断地看着他们往更远的地方走去也无能为力。

⑧乌鸦并不是一直都在空中,更多时候都停在树上,树是老军垦们初来高原的五六十年代栽下的。五六十年过去了,树上停歇的乌鸦和落下的叶子一样多吧。乌鸦也并不是一直歇在树上,天气正热的正午,他们会成群地落在草地上,喝草地喷灌、滴管洒到地上的水,也会踱步,黑压压的一片落在草地上,绿色就成了点缀,这时候再抬头看天上的云,黑白相映。乌鸦们在草地上不会待得太久,就会一齐飞走,几乎和云层相碰。

⑨乌鸦飞走了,云还在。⑩云一直都在。⑪云在许多人的手机和视线里。我的手机里、电脑里就存着近千张昭苏的云。上班路上,散步路上,去连队的路上,看到云漫不经心地在天上飘啊飘,就拿出手机随便拍几张,随手发到微信朋友圈,引起的赞和评论出乎我的意料。在我看来,这是我生活中的云,再普遍不过了,完全无须大惊小怪。当越来越多的人评论说从来没看到这么干净清澈的云时,我才慢慢意识到,生活在这里我是幸福的。不用为空气担忧,也无须担心喝的水,吃的菜蔬和粮食。

⑫当工业文明发展到许多人随手可以用智能手机记录下每时每刻云的不同姿态,也让许多人想看一片没有杂质的云而不得,许多人从出生就未见过蓝天,更未见过诗句中的白云万里,“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真的只成了一句歌词。

⑬当我每天面对着不同的云,苦闷于无法描述时,有一天在一家哈萨克人的切面店里买鲜面,店主五岁的女儿正拉着她妈妈的衣角说:“妈妈,快看,会走路的花。”她的手指的正是天上在移动的云群。我知道,这一刻,她是天生的诗人。

13.阅读全文后,请以“云”为陈述对象概括文中关于云的“风景”。(3分)①乱云汇聚→②云雨交加→云与鸦黑白相映→③白云映蓝天→云是“会走路的花” 14.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6分)(1)体会第④段“踮起脚尖就能扯下一块云,抖抖就是一阵雨”这句话的表达效果。(2分)“踮起脚尖就能扯下一块云”,用夸张手法,说明云很低,“扯下”一词将云形象化,“抖抖就是一阵雨”写出了雨水之多,写出了雨与云的关系。

(2)文章以“会走路的花”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云比喻为“会走路的花”,形象地写出了云的美丽和动感。②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揭示了文章的描写对象——云。③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表现了“我”对云的喜爱,对昭苏的热爱。④表达了对那些把青春和子孙奉献给高原垦区的老人的敬意。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A.第②段画线句反映了“我”面对不同的云无法描述的情形,文章结尾呼应了这句话。B.“云一直都在”独立成段,与第⑥⑨段一样,只在行文中起过渡作用。C.第⑪段朋友圈的反应与“我”的“随便”“随手”形成反差,突出昭苏的云干净清澈的美。

D.文章第⑫段作者由昭苏的云引发出对环境状况的担忧,丰富了作品的意蕴。

16.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和链接材料都有“云”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说出它们各自运用的手法和作用。(4分)【链接】

材料一: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高尔基《海燕》)材料二:北边的半个天乌云如墨,仿佛有什么大难来临,一切都惊惶失措。(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云人格,用云象征把青春和子孙奉献给高原垦区的人们;材料一中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乌云象征了黑暗的反动势力,使抽象事物具体化,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写乌云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险恶环境;材料二中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手法,乌云表现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为下文写暴风雨做铺垫,进而表现人物的命运的悲惨。

(三)(14分)

雪花的心跳(2016,常州)

杨琳芳

①雪花是一种精灵、一种凄美。喜欢雪花飞扬的姿态,喜欢雪花清纯的模样,总之,方医生认为一年四季,雪是世间最美丽的景致。

②当方医生在晨幕四罩中打开房门,想融进雪儿飞舞的欢乐之中去感受雪花的心跳时,不远处雪光映照下有一个黑影一闪不见了。方医生的神经一紧,低头发现自家的门口台阶上放着一个长长的软软的包裹,方医生马上意识到这里边包的是一个孩子,他急忙把包裹抱到房屋温暖的火炉旁,掀开褥子一角,一个大约三个月大的可爱女婴还在甜甜地睡着。医生本能的责任,促使他快速对小女孩做了一个身体检查,五官端正,心肺跳动正常。此时,小女孩睁开紫葡萄一样的双眼,绽开一脸玫瑰般的笑靥。

③可当方医生扯下套在小女孩脚上的毛袜时,突然发现女孩的脚有残疾,他无奈地苦笑着想,谁让自己被人称作针灸大师呢?方医生喜欢雪,从此就给小女孩起名叫雪儿,把拣到雪儿这一天的日子定为她的生日。

④三年过去,雪儿在方医生的精心治疗下,脚已基本正常。活泼可爱的雪儿在房间里奔来跑去,不时给方医生一家和病人带来阵阵的笑声。但让方医生感到困惑的是,三年来,他总是感到有个黑影幽灵一般在他周围徘徊,这个黑影到底是谁呢?他究竟要做什么?

⑤又是一个雪天,方医生一家正给雪儿过生日,一对中年夫妇提着一大兜礼品来到方医生家。中年男人说:“方医生,去年冬天我来城里办事,突然犯了胃病,是你一针扎下去,治好了我的病,还没要我一分钱,你瞧,一直到今天,我才来向您表示感谢。”方医生搜寻了所有的记忆,最后还是记不起来,只好很含糊地应答:“那没什么,那没什么。”中年男人说:“是啊!您看好了那么多的病人,记不住他们的情况了,可病人一辈子不会忘记您啊!”末了,和中年男人一块来的女人抱起雪儿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眼里噙着泪水说:“你们的女儿可真漂亮呀!”雪儿用手擦拭着她的泪说:“阿姨,你哭了?”女人放下雪儿,把脸扭了过去。

⑥中年夫妇走后,心生窦疑的方医生忙打开礼包,只见里面有三套不同季节的女孩服装和一些零食,下面还压着一封信。他急忙展信细看,只见信中这样写道:

⑦尊敬的方医生,我是三王庄的一个养蜂人,几年来,在你眼前晃动的那个黑影就是我。三年前女儿出生,我和妻子就发现了她的脚有残疾,要治好女儿的病需要花很多的钱。知道你是方圆百里的针灸名医,治好了不少有脚疾的人,于是我们心一横,就做出了这样不道德的事,想再要个健康的男孩传宗接代。之后,我们如愿以偿,可儿子不久前又因病夭折了,我们的生活灰暗到了极点。我无数次跑到您家门口远远望着聪明、乖巧、跑来跑去的雪儿,还无数次整晚守候在你家的窗前,聆听雪儿的笑声。有几次,我甚至萌生了趁你们不注意偷走她的念头,但每当听到你们全家人的欢声笑语,看到雪儿幸福健康地成长,良心就会受到谴责。我很惭愧,后悔自己无情地丢弃了义务和责任,从此永远失去了女儿……方医生,我已和妻子订好了南下的火车票,准备到南方放蜂发展去,等到雪儿上大学的时候,为她准备一笔丰厚的学费,也好弥补我们一生的过失,弥补对您和雪儿的亏欠,这是我们夫妻唯一的心愿了!王心悔。

⑧未看完信,方医生早已泪盈眼眶。雪儿像为亲生母亲擦拭泪水一样为方医生擦去眼角淌下的泪,稚气地问:“爸爸,你为什么也哭啊?纸上写的什么,给我念念好吗?” ⑨方医生抱起雪儿缓缓站起来,凝望着窗外翩翩起舞的雪花,像往日感受雪花的心跳一样,感受着雪儿的心跳,他亲了亲雪儿红苹果般的脸说:“等到你考上大学的时候,一定会念给你听的。”

(选自《精选小小说》,有删改)17.请从方医生的角度,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2分)领养弃婴——困惑黑影——了解真相——感受心跳 18.仔细品味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揣摩“女人”此刻的心理活动。(3分)通过“放下”“把脸扭了过去”等动作,写出了女人掩饰内心的痛苦和愧疚,不想让雪儿知道真相的心理。

19.联系全文,说说你对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雪花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文章以“雪花”开篇,又以“雪花”收束,全文贯穿“雪花”。雪花的美折射出人物的心灵之美,见证了方医生高尚的情操和养蜂人的愧疚、亲情和自我救赎,医治了雪儿父母的思想残疾。

20.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方医生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方医生是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被人称作针灸大师,医好了雪儿的残疾。他还是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他收养并医好了雪儿,理解和体谅了养蜂人的“救赎”行为,并被养蜂人的行为所感动。

2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分)A.文中两处写雪儿擦拭大人的泪水,前者表现雪儿的乖巧,后者表现方医生的担忧。B.那封信的作用主要有:解释雪儿被抛弃的原因,推动情节发展,升华小说主旨。C.小说题目形象深刻,雪花高洁,故事曲折,揭示出激荡人心的复杂的人性人情之美。D.方医生不仅医治了雪儿的身体残疾,更医治了雪儿父母的思想残疾。

【解析】分析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文章内容,找到相关的文字,比较判断正误。A错,后者表现方医生是被感动得“泪盈眼眶”,而非“担忧”。

三、作文(50分)22.有人陶醉于春日的和风细雨,有人惊心于夏日的狂风暴雨,有人伤感于秋冬的凄风苦雨……风雨是大自然的抒情诗。其实,人生之旅并非一路阳光,也会有风雨相伴,所以有了“风雨同舟”“风雨兼程”“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劝勉和激励……

九年级第八单元检测题 篇5

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60分)

1.香港之子“阿福”(黄福荣),从2002年开始在内地做慈善工作。在青海玉树地震中,他 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4个孤儿院师生的安全。这说明“阿福”()

①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②能亲社会,服务社会 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④个人荣誉感太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2.下列行为属于很好地履行责任的是()A.小雷同学答应帮班级出黑板报,结果忘了 B.在网络论坛和贴吧中随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C.小区保安对进入小区的陌生人不管不问 D.老师对考试作弊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

3.2011年2月14日晚,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0人物颁奖晚会上,组委会授予 王万青这样的颁奖词:“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风雪行医 路,情系汉藏缘。四十载流年似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春风今又绿草原,曼巴的故 事还会有更年轻的版本。”在看到王万青的新闻报道后,网民们纷纷发表看法,其中正确 的有()

①宁仔:生活中的他扮演着多种角色,“医生”这一角色,他演得最出色。佩服!②嘟嘟:我认为履行责任有先有后,应该先“小家”后“大家” ③小米:面对责任,我觉得王万青作出了无悔的选择 ④大李:王万青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他这种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活雷锋”郭明义无私奉献、勇担责任的事迹获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这告诉我们承担责 任收到的回报是()

A.良好的自我感觉

B.获得新的知识

C.获得他人、社会的赞许

D.获得新的技能

5.对于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下面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是那些最富有责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 B.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C.我们不应该承担那些没有任何回报的责任

D.我承担,我无悔,我不计较得与失

6.在温馨的班集体里,每个人与集体间都是荣辱与共的。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就会相互间比学习、比奉献、比爱心、比责任、比服务„„上述材料启示我们()A.承担责任会付出代价

B.要主动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建设出力,使集体成为我们依恋的家 C.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

D.关爱集体表现在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

7.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徐光宪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获奖的工作都是我的学生和 研究团队完成的,我只是这个集体的代表。”这告诉我们()A.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冲突的

D.①②③④ 学而思网校 B.简单的个人力量相加,可以形成强大的集体

C.集体能离开个人,但个人离不开集体 D.团结的集体能使个人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8.新学期刚开始,某校九年级(2)班进行了班委改选,小丽同学被选为劳动委员。没想到 她的爸爸却坚决反对:劳动委员是一件苦差事,不仅会得罪人,还会影响学习。此时,小 丽的正确做法是()

A.与爸爸大吵一架,坚持担任劳动委员

B.向班主任申请辞去劳动委员一职

C.说服爸爸并努力把这一工作做好,为班集体作贡献 D.勉强应付劳动委员一职,尽量不影响学习

9.“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敬业奉献模范”„„从每年的“全国道德模范”身上 我们对责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下列对责任的理解正确的是()A.责任全部来源于法律的规定

B.承担责任获得的回报都是精神上的

C.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和不应该做的事情 D.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社会身份负有相同的责任

10.为了报答在困境中收留并关爱过自己的村民,万其珍造了条小木船为村民摆渡,并许下诺言:不收村民一分钱。从此,万家四代,百余年深山摆渡,分文不取。万家“百年义渡”的事迹告诉我们()①每一个选择都会带来相应的后果,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②承担责任就意味着只有付出,没有回报 ③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是负责任的表现 ④在作出错误的选择后,及时调整就可不再承担责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1.下列哪句名言不能反映“关爱社会、承担责任”这一内容()A.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D.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

12.由5 600多万网民推荐出的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都来自志愿服务一线、来自群众身边,长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是在世博志愿服务、亚运志愿服务和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中,事迹突出、群众公认。下列对青年志愿者的评价错误的是()A.履行社会责任需要不言代价与回报

B.这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具有强烈历史使命感的集中体现 C.在帮助他人、关爱他人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D.他们在作出选择时,没有对承担的责任和回报进行正确评估

13.一位普通农民张正祥,屡次身陷困境,仍坚持信念,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家庭乃至 生命健康,30多年来义务守护滇池环境。他用实际行动证明()A.每个人都应主动承担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B.只要承担社会责任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C.保护滇池环境只能依靠国家有关部门

D.生命只有一次,应该把个人生命看得高于一切

14.九年级学生周某在帮同学值日关窗户时,不小心打破了教室的玻璃。事后,他主动用自己积攒的零用钱为教室补换了一块新玻璃。对这种做法评价正确的是()

①有过失后,勇于承认过失是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②做事不能失信于人 ③是帮别人值学而思网校 日时打碎的,不必承担责任 ④承担自己的过失所导致的后果更能考验人的勇气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小时候,责任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里头,父母在外头;长大后,责任是一块黑板,我在下头,老师在上头;后来呀,责任应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外头,女儿在里头。”这告诉我们()A.不同的人,承担的责任完全不同

B.一个人只有长大成人后才需要承担责任

C.每个人在同一时间段内,都只有一种社会角色

D.人的一生扮演着许多不同角色,也会承担许多不同责任

16.我们应该自觉地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青少年要做到自觉承担责任,就必须()A.按照严格的标准要求别人与自己一起去承担责任 B.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从而更好地承担责任 C.在父母和老师的监督下履行责任

D.积极和同学、朋友合作,共同承担责任

17.原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为了兑现自己“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 承诺,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务植树造林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对此,你的认识是()

①他具有信守承诺、言而有信的优秀品质 ②他为了获得更多的荣誉和利益 ③他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④承担责任就意味着只有付出、没有回报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18.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要求。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数百名志愿者走上街头,协助交警和协勤员维持交通秩序 B.聊城大学学生积极参与“地球一小时”低碳节能环保活动 C.班长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本班同学认真开展文娱活动 D.一些不法分子非法加工生产瘦肉精

1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新的时代精神,我们应该()A.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考虑任何个人利益 B.在国家危险时刻,肩负起救国的重任

C.发扬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无需任何帮助

D.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个人承担的责任完全不同

B.积极承担责任是模范人物应该做的

C.每个人在同一时间段内,都只有一种社会角色 D.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2012年5月1日,株洲市第二医院护士何瑶在护理80岁的患者时,突然遭到失去理智患者的殴打,头部和肘部多处受伤,被打晕在地。醒来的瞬间,发现患者正在跳楼,面对危急,何瑶强忍痛苦,不顾一切死死抓住跳楼的病人,成功挽救了一条宝贵的生命。何瑶的事迹感动着株洲,感动着湖南,中共株洲市委向全市人民发出了向何瑶同志学习的决定,省共青团授予她“湖南省优秀共青团员”的荣誉称号。

(1)何瑶感动着你的优秀品质是什么?(5分)

(2)何瑶从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这对你有何启示?(6分)

22.小魏是某校九年级(1)班的学生。一天,他在上学途中看见一位老人倒在地上,急忙把学而思网校 老人扶了起来,并求助路人呼叫“120”。等医护人员赶到后,他说明了情况,就匆忙地赶到学校,被值班老师登记迟到了。小魏所在的班一直是学校的“文明班”,同学们对他迟到的事都非常气愤和失望,班长抱怨地说:“因为你的迟到可能会影响我们文明班的评比!”小魏深感内疚,再三道歉,并把迟到的原因告诉了同学们,班长马上向他表示歉意和认可,同学们也投来赞许的目光。

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对小魏同学的言行所体现的优秀品质作简要概括。(6分)(2)班长和同学们得知真相后的言行表现了哪些优秀品德?(6分)(3)请你简要评析小魏和班长的上述言行。(6分)23.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位普通的拾荒老人,因为救助一名被汽车碾压的女童,被广大媒体和公众亲切称为“最美婆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说:“我只是做了一个人应该做的事情,从来没有想到别人会给我什么样的回报,我也不要别人给我什么回报。”

材料二 2012年2月28日,教育部公布了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全国青少年学生要广泛开展以“弘扬雷锋精神,做全面发展一代新人”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要将学习雷锋活动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1)请从生命和责任两个角度,谈谈“最美婆婆”带给你哪些启示。(5分)(2)我们青少年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至少3点)(6分)学而思网校 第一单元

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检测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香港之子“阿福”的所作所为说明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亲社会、服务 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①②③都是对题干的正确解读;“阿福”这样做并不是 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个人荣誉感太强说法不正确,排除④,选C。

2.D 解析:本题考查负责任的表现。A项把承诺的事情忘记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B项 随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是错误的,也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小区保安 对陌生人进入小区不管不问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排除C项;D项老师本着认真负 责的态度对待学生,是负责任的表现。应选D。

3.C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认识和理解。①生活中的他扮演着 多种角色,“医生”这一角色,他演得最出色;③面对责任,王万青作出了无悔的选择; ④王万青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他这种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这些都是对“承 担责任,服务社会”的正确认识。②中先“小家”后“大家”说法错误。排除含②的选项,本题选C。

4.C 解析:承担责任,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这些回报可能是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社会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等。本题中郭明义获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说明 他得到了他人、社会的赞许,所以C项正确。

5.C 解析:承担责任不计较代价与回报,是有责任感的体现,A项正确;奉献精神,是社 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B项正确;我承担,我无悔,我不计较得与失,D项正确;不论承 担责任是否有回报,我们都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因为没有回报就不去承担责任,应做到承担责任不计较代价与回报,C项错误。本题是逆向选择题,应选C。

6.B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的认识和理解。B项“要主动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建设出力,使集体成为我们依恋的家”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A项“承 担责任会付出代价”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C项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D项关 爱集体表现在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本身说法错误。因此本题选B。

7.D 解析:本题考查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这一知识点。A项“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在根本上是冲突的”和C项“集体能离开个人,但个人离不开集体”本身说法错误;B项 “简单的个人力量相加,可以形成强大的集体”说法绝对化,也不准确;D项“团结的集 体能使个人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因此选D。

8.C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的认识和理解。A项“与爸爸大吵一架,坚持担任劳动委员”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会加剧与爸爸之间的矛盾,不可取;B项“向班主任申请辞去劳动委员一职”和D项“勉强应付劳动委员一职,尽量不影响学习”都是没有很好地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的表现,也不可取;C项“说服爸爸并努力把这一工作做好,为班集体作贡献”既承担了关爱集体的责任,又很好地解决了与爸爸的分歧,是正确的做法。因此本题选C。

9.C 解析:在对责任的理解中,A项是对责任来源的认识,责任的来源有很多,不仅仅来 自法律规定,还有道德要求、职业特点等,所以A项错误;B项围绕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 价来认识责任,承担责任的回报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所以B项错误;C项正确 表述了责任的含义,正确;D项错误,因为不同的身份责任是不同的。应选C。

10.C 解析:万家“百年义渡”的事迹告诉我们,作出选择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①正确; 承担责任既有付出也有回报,②错误;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是负责任的表现,③正确; 出现错误就要承担相应责任,④错误。因此应选C。11.B 解析:A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C项“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D项“捧 学而思网校 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都能体现“关爱社会、承担责任”这一内容;B项“横看 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说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 的结论,与“关爱社会、承担责任”不符。本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因此选B。

12.D 解析:本题考查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A、B、C三项都是对志愿者行动的正 确评价,D项是错误的。本题要求选择错误的认识,应选D。13.A 解析:本题考查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这一知识点。题干中农民张正祥的行动说明他主 动承担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A项正确;B项“只要承担社会责任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说法错误;保护滇池环境既靠国家有关部门,也靠集体和个人,C项错误;D项“生命只 有一次,应该把个人生命看得高于一切”说法错误。

14.B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勇于承担责任的认识。承认过错,并用实际行动来纠正错误,这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①正确。②的说法与材料无关,③不是勇于负责的表现,②③ 应排除。故选B。

15.D 解析:材料告诉我们人的一生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A、B、C三项观点错误,故选D。16.B 解析:本题考查青少年应该怎样承担责任这一知识点。A项按照严格的标准要求别 人与自己一起去承担责任说法不准确,因为题干强调的是“自己自觉地承担责任”;C项在父母和老师的监督下履行责任,没有做到主动自觉地承担责任;D项积极和同学、朋友合作,共同承担责任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题干说的是自己怎样做,不是共同的做法;B项“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从而更好地承担责任”是自己正确履行责任的做法,入选。

17.A 解析:杨善洲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体现了他言而有信的品质,他义务植树,保护了 资源、环境,反映了他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付出了自己的辛勤劳动、时间等,收 获的是人民的爱戴、尊重。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说法是错误的。18.D 解析:“数百名志愿者走上街头,协助交警和协勤员维持交通秩序”“聊城大学学生 积极参与‘地球一小时’低碳节能环保活动”“班长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本班同学认真 开展文娱活动”都是积极承担责任的做法,A、B、C三项不符合题意;D项“一些不法分 子非法加工生产瘦肉精”既是对社会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本题是一道逆向 选择题,因此选D。

19.D 解析:本题通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考查我们应该怎样承担对社会、对 国家的责任。A项“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考虑任何个人利益”是不正确的,个人 正当利益也要考虑;B项“在国家危险时刻,肩负起救国的重任”说法不准确,不符合新时期的要求,承担对国家的责任不仅是在国家危险的时刻,而是在任何时刻;C项“发 扬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无需任何帮助”说法错误;D项“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担负 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是今天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正确认识。故选D。20.D 解析:人的一生扮演着许多不同角色,也会承担许多不同责任,因此A、C两项错误; 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要求,B项错误。学而思网校

二、非选择题

21.(1)见义勇为,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尊重生命,无私奉献等。(2)答案一:①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创造生命的价值(或在于对社会的奉献);②我们应该创造生命的价值:珍惜时间,勇于创造,乐于奉献。答案二:①对社会负责是责任感的最高体现;②我们应该学会负责:增强责任意识;积极承担责任,做到敢于负责,善于负责。答案三:①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是我们人生的积极选择;②我们应该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最重要的是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按照制度、规则和程序办事;需要战胜许多诱惑。答案四:①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②我们应该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在平凡的岗位上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解析:本题具有开放性,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分析。第(1)问注意从题干材料中列举的事迹进行归纳。第(2)问更具开放性,我们可以顺承第(1)问深入分析,从实现生命价值、承担社会责任、维护公平正义、立足本职工作、勇于承担责任等方面回答。22.(1)乐于帮助他人,敢于承担责任。(2)①理解、宽容他人。②换位思考,与人为善。③欣赏他人,赞赏他人。(3)对小魏的看法:①他及时帮扶老人的行为,是积极维护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表现,是正义的行为。②敢于负责任。当他被大家指责时,他没有推卸责任,而是主动承认错误。③做到理解和宽容他人。小魏对同学们的指责,表示内疚并道歉。对班长的看法:①能自觉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和利益。班长能从班集体利益出发,敢于指出小魏同学的违纪行为,是维护集体利益、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正义感的表现。②做到理解和宽容他人、欣赏他人。班长能够主动向小魏道歉,并认可小魏的做法,表现出他宽容豁达的胸襟。

解析:本题为分析说明题,考查多个知识点,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入手分析。第(1)问,需回答出乐于助人和勇于承担责任、扶危济困、服务社会、奉献爱心、虚心承认错误、敢于担当等知识点中的任何两点。第(2)问,能够答出宽容、换位思考,欣赏他人、赞赏他人均可,同时注意联系材料说明。第(3)问,对小魏的看法,答出维护生命健康权,敢于负责任,承认错误,理解和宽容他人等其中两点均可。对班长的看法,答出树立集体主义的观念,维护集体利益,具有正义感和做到理解、宽容他人,赞赏他人等其中两点均可。23.(1)从生命的角度看,“最美婆婆”的行为体现出了对生命的关爱。我们应该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更要珍爱他人的生命,当他人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要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从责任的角度看,“最美婆婆”主动承担了社会责任,是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我们应该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承担起社会责任,不计较代价与回报。(2)①以雷锋为榜样,热爱生活,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②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提升生命价值。③树立崇高远大理想,把个人的前途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立志成才等。

九年级第八单元检测题 篇6

本单元以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为主线,讲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成就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的快速发展,使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社会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程标准】

1.第二次工业革命。

(1)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2.第一次世界大战。

(1)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2)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知识梳理】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能力提升】

1.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的特点。

(1)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革命紧密结合,科学发展促进了技术革新,进而推动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进行,其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逐步取代蒸汽机,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使人类历史进入到“电气时代”。电力被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条件。

(2)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成就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的快速发展,使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社会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3)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最终形成了两大对立的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并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两次工业革命的启示。

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4.两次工业革命的概况。

5.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6.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近代工业产生(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7.正确认识萨拉热窝事件。

(1)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导致了四年多的世界大战。

(2)塞尔维亚青年热爱自己的祖国,反抗外来侵略是正义之举,但他采用暗杀这种恐怖主义的方式,不值得提倡。

(3)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协商或一些国际机构和平解决。

(4)我们反对霸权主义,主张国与国之间平等交往,和平共处。

8.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觊觎全球,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虽然塞尔维亚顺应战前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

9.如何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1)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垮了俄、德、奥匈等帝国,即使是战胜的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也被削弱了。

(2)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十月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3)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军事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带动了民用科技的发展。

【图文历史】

1.爱迪生——电灯泡。

(1)爱迪生:美国科学家,正式注册的发明有一千三百种,被誉为“发明大王”。

(2)电灯泡:1879年,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3)名言: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2.卡尔·本茨——内燃机、汽车。

(1)卡尔·本茨:德国工程师,他的主要发明是内燃机和汽车,被誉为“汽车之父”。

(2)内燃机:①19世纪80年代,由卡尔,本茨设计。②用石油作燃料的动力装备。

(3)汽车:①1885年,由卡尔·本茨试制成功,以内燃机为动力。②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3.莱特兄弟——飞机。

(1)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2)今天飞机已经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4.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1)德国向英国提出挑战(图1):①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②左边是德国,右边是英国,它们分别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核心国。

(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2):①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②性质:两大军事侵略集团。③后果:它们疯狂扩军备战,致使大战一触即发。

【直面中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江苏盐城)马克思曾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文中“另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应指()

A.珍妮机的发明B.火车机车的发明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飞机的发明

2.(2011·湖北荆州)世界石油产量在1870年为八十万吨,到1900年达到二千万吨,导致这一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B.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c.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D.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

3.(2011·江苏徐州)南北战争后的几十年对美国来说,是勇于创新的时代,也是开始腾飞的时代。以下体现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勇于创新”的是()

A.蒸汽机车的发明B.蒸汽轮船的制造

c.飞机的成功试飞D.无线电报的问世

4.(201 1·四川攀枝花)以下科技发明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2011·山东临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1年1月lo Et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800万辆,不仅蝉联世界第一,且创全球历史新高。世界上第一辆投入实际使用的汽车诞生于()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6.(2011·天津)因1885年成功试制汽车而被称为“汽车之父”的是()

A.瓦特B.史蒂芬孙c.爱迪生D.卡尔·本茨

7.(2011.广西桂林)2011年3月19日,美、英、法等国联手,对利比亚发动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空袭,利比亚战争由此拉开帷幕。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利比亚这么感兴趣,其核心利益就在于石油。你知道石油开始成为重要的能源是在()

A.文艺复兴期间B.新航路开辟期间

c.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D.“一战”期间

8.(20ll·福建泉州)1870年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速度显著提高(见右图),其决定因素是()

A.资本原始积累增加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开始采用大机器生产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9.(2011·山东滨州)“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根源于一种愈来愈恶化、而且逐渐超出各国政府所能控制的国际形势。慢慢地,欧洲分成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文中的“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是指()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同盟

C.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

D.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

10.(2011·湖南岳阳)2011年5月初,制造了9·11事件的世界头号恐怖大亨本·拉登被美军击毙。下列历史事件中,同样带有恐怖主义活动色彩、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发动战争的借口的是()

A.萨拉热窝事件B.凡尔登战役

c.珍珠港事件D.古巴导弹危机

11.(2011·山东聊城)某同学利用右边的漫画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的研究结论应该是()

A.巴尔干是欧洲战争的“火药桶”

B.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c.协约国必将战胜同盟国

D.凡尔赛体系确立

12.(2011·四川南充)有人把经济上的竞争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为了重新分割世界而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是()

A.日本B.塞尔维亚C.俄国D.德国

13.(2011·广东汕头)近代英国政治家亨利·帕麦斯顿说:“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一战中为自身利益而望风使舵、背叛“盟友”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德国D.意大利

14,(2011,浙江杭州)某同学的听课笔记中记载了以下信息:“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万人,有‘绞肉机之称。”据此我们可以判断,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A.凡尔登战役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南京大屠杀D.三大战役

二、非选择题

15.(2011·四川成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后半期)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好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恩格斯《反杜林论》

(1)材料一中“横扫整个法国”的“革命风暴”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英国进行的“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又是指什么事件?请简要概括这场“变革”给世界带来的彭响。

材料二新的钢铁材料、新的内燃机……带来了铁路、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等电讯手段的出现及其大发展,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王斯德《世界通史》

(2)请从材料二中找出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新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3)请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任举一例)。

16.(2011·山东东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1)材料一中“生产的革命”指什么?为什么说“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发明创造分别是哪种新能源和新动力的应用?

材料三

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3)依据材料三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1.C 2.A 3.C 4.C 5.D 6.D 7.C 8.D 9.A 10.A11.A 12.D 13.D 14.A

二、15.(1)法国的“革命风暴”是指法国大革命。英国的“变革”是指工业革命。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了强大的工业国。(2)相关新成果:内燃机、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3)答案示例:轮船的发明使得远洋运输更加广泛、便捷。

16.(1)工业革命(或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最早进行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2)电力;内燃机。(3)环境污染。(4)科技进步,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使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言之有理即可)

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

【单元概述】_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这个时期不但在经济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而且在政治制度和思想理论上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上取得了辉煌成果。

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同封建专制制度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成为时代的要求。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将启蒙运动推向高潮,启蒙运动所宣传的思想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如法国大革命等;启蒙思想运动对19世纪以后的亚洲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如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

近代,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超过了以往所有时代的总和,牛

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资本主义的先进性和残酷性决定了这一时期世界文化的迅速发展,托尔斯泰、梵高和贝多芬等举世闻名的大师用他们的智慧、心血和佳作共同构建着人类文化的圣殿。

【课程标准】

1.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了解伏尔泰等人的基本主张,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3.知道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

4.说出《最后的晚餐》和《向日葵》两幅名画的作者和艺术风格。

5.知道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初步理解作者创作这一作品的历史背景。

【能力提升】

1.认识思想解放斗争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1)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做了思想动员。

(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比较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3.近代科学革命成功的原因。

(1)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使自然科学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这是近代科学革命成功的根本原因。

(2)启蒙思想的传播,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使人们去积极思考与探索,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3)科学家的个人因素,没有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辛勤忘我的实践探索,科技的进步是难以实现的。

4.区分近代文学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

(1)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反映了俄国人民反抗拿破仑的入侵。

(2)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讴歌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革命精神。

(3)梵高的《向日葵》,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

(4)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揭露了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5)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6)欧仁·鲍狄埃的《国际歌》,反映的背景是巴黎公社失败。

注意:《战争与和平》和《英雄交响曲》都反映了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直面中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广东清远)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17至18世纪,有一批思想家对封建制度和教会进行批判,并提出民主、人权、法制等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大力倡导科学理性。他们燃起的思想火花是()

A.文艺复兴B.启蒙运动

c.空想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

2.(2011,广东)请你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完成“姓名”一栏的填写()

A.但丁B.达·芬奇c.伏尔泰D.达尔文

3.(2011·广东佛山)历史学家怀特在为《纽约时报杂志》撰写纪念美国建国日的文章中说,“到杰斐逊起草宣言时,人们已在战场上为那些新学到的自由而战”。美国人新学到的“自由”来自()

A.杰斐逊B.马克思C.华盛顿D.伏尔泰

4.(2011·山东济宁)小明同学搜集到四个人物图片,欲将他们的活动归纳到一个专题中,这个专题应是()

A.资产阶级革命B.国际工人运动

c.近代文学艺术D.思想解放运动

5.(2011·广东佛山)他的著述“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此谓天道自然之理。”此著述的作者是()

A.达·芬奇B.牛顿c.达尔文D.爱因斯坦

6.(2011·江苏扬州)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流言,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权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

)

A.经典力学B.进化论c.相对论D.日心说

7.(2011·山东潍坊)2011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导致核泄漏、核污染,再次引起人们对原子能利用的持续关注,如何利用科技成果造福人类成为热议的话题。历史上为原子能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打开原子时代大门的科学家是()

A.牛顿B.达尔文c.爱因斯坦D.邓稼先

8.(2011·湖南怀化)下列各项成就,属于下页图人物的是()

A.提出了生物进化论思想

B.提出了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C.提出了相对论

D.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9.(2011·江苏苏州)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发展。下列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正确对应的是()

①牛顿——电磁感应现象②达尔文——进化论③爱因斯坦——相对论

④爱迪生——万有引力定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2011·河南)下列哪部作品描写了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赞扬了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展现了俄国社会广阔的生话画面()

A.《战争与和平》B.《老人与海》

c.《百年孤独》D.《人间喜剧》

11.(2011·山东泰安)荷兰原是郁金香的故乡,梵高却不喜欢此花,反而认同法国的一种花,为此他为这种花专门画了一个画册,并且成了他著名的作品。这部作品是()

A.《蒙娜丽莎》B.《向日葵》

c.《墨葡萄图》D.《最后的晚餐》

二、非选择题

12.(2011·山东滨州)思想解放是伟大社会实践的先导,中外历史上的重大社会变革都与思想解放有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时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在此运动期间,意大利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诗人但丁的作品强调了人的价值和理性的伟大,闪烁着人文主义最初的光辉,体现了这场运动的核心主张。

(1)材料一中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指14—17世纪欧洲的哪场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但丁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材料二17—18世纪,一批先进的思想家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的哪场运动?其核心主张是什么?这场运动对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何作用?

材料三20世纪初期,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了,但民主共和制并没有真正实行,一批知识分子秉承西方启蒙运动的理性之光,以《新青年》杂志为阵地,发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3)依据材料三写出这场运动的名称,并列举两位主要代表人物。

(4)概括上述三大运动的共同性质。

参考答案:

一、1.B 2.C 3.D 4.D 5.C 6.B 7.C 8.13 9.C 10.A11.B

上一篇:基于城市建设的百色市龙景新区发展态势分析下一篇:寻找春天2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