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怎么上(精选8篇)
小学数学课怎么上 篇1
1小学数学课怎么上
1.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气氛。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小学生有着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在课堂中创设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激发学生思维去思考,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知识,并掌握数学知识。
3.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新课程提倡在课堂上,生与生、师与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教育从“文本教学”回归到“人本教育”,老师不再是真理的化身、绝对的权威,而是学生的朋友和伙伴。老师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一方面要尊重、保护、关爱学生,另一方面又要激励、发展学生。老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
4.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及时鼓励,使其尝到喜悦。渐渐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5.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堂的添加剂。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辅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
2小学数学教学体验
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边,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1、提供“玩”的机会,让学生在玩耍中体验。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 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在教学中,可以把课本中的一 些新授知识转化成“玩耍”活动,创造这样的氛围以适应和满足儿童的天性。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拿着36本书让学生按第一 小组分得这些书的1/3,第二小组分得这些书的2/6,第三小组分得这些书的3/9,进行分书游戏。学生从争论这样分不合理,到结果每组分得的书一样多,从中体验分数的基本性质。 通过把课本中的新授知识转换成“玩耍”活动,不仅使学生心情自然愉快、厌学情绪消失,而且还能从“玩耍”中自觉地探求有关知识、方法和技能,使“玩”向有收益、有选择、有节制、有创造的方面转化,所以会玩的过程也是一个体验学习的过程。
2、提供“做”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也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创造一 个愉悦的学习氛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体验学习的一 种方式
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1.创设的情境要具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所要探究的知识产生兴趣。如,在教学“整10数的乘法特征”时,利用游戏开场,创设这样的情境:一上课,我便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数字游戏,看谁能考倒老师。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整10数的乘法,老师不用计算立即说出结果,你们也可以用手中的计算器去验证。”游戏开始了,学生们争先恐后,有的想难倒老师,说的数比较大,但我却对答如流。学生们都震惊了:“为什么老师比计算器还快呢?”惊叹之余,便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究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呢?老师又有什么绝招呢?”学生们都急于想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于是,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在老师的引领下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
2..创设的情境要具健康性。情景的创设必须是健康的,最好蕴含品德教育,这样既教书,又育人。我上的《元、角、分与小数》时,其中设计的问题情景是这样的:为了减少白色污染,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回收废纸和塑料瓶,然后课件展示几个同学的数量,给出回收价钱,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解答,这样既有利于对知识的探究,又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
3.创设的情境要具启迪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的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设法创设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知识间的联系和矛盾,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背景中积极思维,产生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情感。如,在教学“面积”时,我设计了如同学们自己感受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等。要求在我们教室里铺地砖,该如何铺呢?这样由浅入深不断施问的情境,诱发了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激发了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4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课标”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就要求教师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地观察、思考、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再用于指导生活实践,体验研究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着好奇。老师就应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导他们积极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如,在教学“时、分、秒”时,由于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因此,我设计了与生活密切相关,又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有数跳绳、拍皮球、晃扶拉圈等活动,让学生能亲身体验到1分钟、1秒钟的长短,较好地建立时间概念。尔后,再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填一填时间单位:(1)小华每天睡9;(2)小红跳绳10下用了7();(3)小亮吃饭用了20();(4)小明跑50米用了12()等。这样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活动情境,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在教学中,我经常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摆一摆、比一比等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习的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小棒、木板等材料各做一个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学生之间通过两种图形的拉伸后的图形的比较,直接感悟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学生经历自我操作过程后,兴趣激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再如教学“加减法简便计算”时,我先出示这样两道题:6348+999,462-198。让学生不用竖式计算,很快说出得数。
学生面面相觑,表示不能很快说出得数。我说:“老师不用竖式计算就能说出得数。”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题的加数、减数有何特点,但没有让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仿照这两道题的样子,出题考一考教师。这时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极了。学生纷纷举手表示要出题考我,我都马上给予答复。有的学生还在默默地检验我的答案,当确认都是正确无误时,学生的目光由怀疑到敬佩,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学生把学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这一知识内容变为自身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课的教学活动中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数学课怎么上 篇2
一、“玩”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
人们常说: 教育是件严肃的事情。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思维的发展, 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 我们发现严肃的教学并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环节。要积极应用正确的教育观作为指导, 把小学生“玩”的天性融入他们的学习中、课堂里。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将其进行实践证明。
我们以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为例, 设计教学游戏, 玩转数学课堂。
( 一) “玩”进入课堂, 认识长度
通过查找约1 厘米的物品游戏, 建立长度概念。
师: 大家拿出尺子, 把你的手指放到尺子上量一量, 看看你的哪只手指大约是1 个大格子那么长? 这个刻度就代表了1 厘米的长度。
师: 好了, 大家知道1 厘米大约是多长了, 让我们用刚才那只手指来找找, 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大约1 厘米吧。
( 二) “玩”深入新知, 了解单位
通过长短对比游戏, 认识不同单位。
师: 如果大家用手指来量笔盒、书本这么长的物体是不是很麻烦啊。
师: 大家可以把拇指和食指撑开, 这个长度大约就是10 厘米, 我们可以用这个手式来量一量我们的笔盒、书本的长度。
师: 如果我们要量黑板这么长的物体怎么办呢? 我们都知道自己的身高吧, 一般是1 米多, 我们把两手展开, 长度大约就是自己的身高, 我们可以用臂展来量一量, 黑板大约有多长, 这样, 就可以估算黑板的长度了。
( 三) “玩”实践新知, 掌握精度
通过实际测量游戏, 掌握量算方法。
师: 我们现在可以用小尺子, 来量一量你同桌的嘴巴多宽, 耳朵、眉毛多长, 大家记住一定要从0 刻度开始量。
师: 当我们要量很大的物体时, 我们小尺子不够长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利用米尺、卷尺来量, 大家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 用这些工具量自己家里的10 件物品吧。
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使他们了解和掌握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 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持久性差, 在教学《长度单位》的过程中, 设计以“比”“量”等游戏为主线的“玩”,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建构知识。让学生在“玩”中, 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 并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充分实践了新课标中“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用于生活”的精神实质。
二、“玩”出积极的目的思维, 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技能, 良好的观察能力,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 对任何事物都觉得新奇, 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充分利用他们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 引导他们懂得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 同时加以动手操作, 进行深层次的探究。
培养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注意观察, 在平时生活中也同样要培养观察的好习惯。课后, 让学生动手画一个自己的钟表, 和爸爸妈妈一起自制一个可以旋转指针的钟表模型, 并通过自制钟表认识时间。如此, 既达到了学生对钟表的认识观察的教学目的, 也让他们在动手实践操作中了解了钟表的基本原理, 锻炼了他们自主探究、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举两得。
观察力的培养要让学生懂得有序性, 首先要让他们知道观察的目的是什么, 只有带着目的去观察事物, 才会自觉的在观察过程中注重细节及内容, 才能获得一定的广度和尝试的锻炼。反之, 如果无目的地观察, 走马观花, 东张西望, 忽视对事物细节的探究, 锻炼观察力也就无从谈起, 同时也失去了观察事物的意义。所以, 有效的观察, 才是提高学生观察力的有效保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事先提示学生观察的目的,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 然后再动手制作和“玩”, 最终达到观察时有所思, 动手时有所获, 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三、“玩”出新奇的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向前推进的,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去刺激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认真思考, 鼓励他们在课中提出不一样的意见。当学生走入“误区”时, 不急于纠正创造中一些学生产生的“错误”想法, 要引导他们大胆冒险, 敢于提出想法, 而后引导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论证自己的想法, 把机会留给学生, 在修正错误思维的同时, 促进和开发创造潜质。
生活离不开数学, 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让学生在数学中“玩耍”, 在无形的学习中、良好的教学氛围中, 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细致观察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无限创造的能力。数学是学习的基础和工具, 我们要把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与孩子“玩”的天性相结合, 让他们“玩”在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为素质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要:通过多年教学积累, 阐述在教学实践中利用“玩”活跃课堂氛围,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观察力, 启发其创造性思维和无限创造力, 进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
高中数学课怎么上? 篇3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新课改 规律 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6-074-01
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各科教师也是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新课程改革的丰硕成果逐步展露。在整个探索过程中,笔者对新课程改革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此,笔者就如何以课改新理念为指导,正确处理备课与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扎扎实实的数学课,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略见解,权作抛砖引玉。
一、数学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改也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我们高中数学老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我们的很多老师教不好数学的原因不是没有认真备课,也不是因为学生都不想学,之所以教不好高中数学,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没有转变教学观念。我观察发现有很多上不好数学课的老师都对新课改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他们依旧保持的以前的“唯老师至尊”的观念,备课也都是也都是一板一眼严格按照整个学期的课程进度安排每课时所用时间,在预计时间段内完成计划的教学任务,便自以为是责任尽到了。在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也都是按照备课时选取的例题一路讲下来,整个教学过程顺畅无比,按计划举例,按计划挑人回答问题,按计划布置作业,一节课到此也就算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可是整个过程中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备课的时候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整体水平与接受能力,课堂上又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节课下来学生仿佛是置身事外的观众,教学效果如何好的起来?第二,没有尊重客观规律。教育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任何事物总是按照其客观规律发展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急功近利。数学教学也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认知规律基础上的,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划分出不同层次,举例要突出层次,由浅入深,逐步深入,让学生有一个接受理解的过程。如果学生的心理规律没有发展到可以接受同水平知识的程度,就算老师再怎么讲,学生也还是转不过弯,数学学习效果又怎么好起来呢?
二、数学教学要讲究技巧性
上好一堂数学课的立足点应是尊重、关心、理解、信任学生,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给学生乐趣无限的“数学环境”,同时尊重学生应是建立在如何让学生在数学上有所发展基础上的。但也不是全都要一味的迎合学生的心意,比如现在比较流行“赏识”教育,不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怎样,老师一律以“轻柔细语”正面语言来评价他,甚至有过这样的报道:学生解错了题目,老师不应打错号,理由是应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刺激学生。同时还应表扬他,认为他有上台解题的勇气。殊不知这样“尊重学生”恰恰是不尊重学生,现实生活有明媚阳光,也有狂风暴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的。适当的“挫折教育”恰恰是今后社会激烈竞争所必需的。
三、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明代学者陈献章也曾说过:“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有疑有惑,便出现了“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的情形。这说明生疑、发问很重要,尤其是能够在“不疑处有疑”。而在事实上,我经过长期观察发现,我们许多数学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都会有一个通病: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时间。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也会考虑在课堂上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思考,但是也仅仅十几分钟而已,毕竟课堂时间有限,我们需要在课上多讲几道例题,至于思考的时间嘛,我们都觉得学生完全可以在课下自己抽时间去琢磨,反正高中数学解题方法无非也就是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思想,整体思想,构造函数,赋值等等,数学思想方法又经常在课上总结,就觉得无需赘言。
细思量下来,其实数学老师也是想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多教给学生一点儿知识,知识有点儿急功近利了。这些问题的产生是有原因的,解决这些问题也并不难,数学老师在备课时尽量精简例题,有选择性的讲解经典例题,可以在课堂上适当留白,多留点儿时间给学生思考消化,学生也可以提前预习新课,做好预习工作,选择听课重点,提高听课效率。
四、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制胜法宝
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开发者,是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探索者和创造者。长期教学经验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应自然升华形成别具一格、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但是教师要明确一个老师的教学风格是稳定的,但并不是适用于一切学生的。“法有可采何论东西,理所当明何分新旧”。课堂教学应尊重我们教师自己的判断,从而进行明确与正确的分析与实施。数学教学艺术应当在课堂实践中逐步完善与发展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能听得进去意见。切不可故持己见,固步自封。真正的优秀教师必定是与学生经常沟通,共同进步的。
五、结语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要怎么上? 篇4
略读课文怎么上?
《卡罗纳》是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一般被安排在精读课文的后面或者说是单元的最后,它是精读课文的延伸,目的是让学生自读自悟,提升独立阅读能力,将精读所学方法进行实践运用。同时也是联系课内外的工具。最大的两个特点一个是自主一个是运用。
那么略读课文应该怎么教呢?
首先,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学目的要根据“阅读提示”设计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自主讨探,或根据学情,便于学生体悟单元思想,运用单元所学技能,略读课文一般有三项目标:一是了解“写了什么”二是说说“有什么感受”三是看看有哪些地方印象特别深刻。
其次,略读课文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年级阶段不同对预习的要求也不同,比如三年级要求其读准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概内容;四年级在三年级基础上抓住关键句子展开想象,领会课文的表达方法等。
第三,略读课文可以主题课文整合,将表达同一主题的几篇略读课文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如人教版第九册第八组课文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伟人毛泽东的风采和情怀。在精读了前两篇文章的基础上,可以将两篇略读文章整合在一起运用“主题阅读法”。让学生在精略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毛主席哪些事情让你感到十分敬佩,哪些事让你认识了一个拥有朴素情怀的毛泽东?”研读文本、进行交流。这就使得毛泽东主席的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第四,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可以多样化,比如对比阅读,可以是同一主题的不同作品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内容不同作者、同一内容的不同体裁、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等进行比较。略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比较:如教学第十一册《跑进家来的松鼠》时,可以让学生回顾第九册《松鼠》,温故知新,再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对比阅读,提升学习效果,开阔思路。比如阅读时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积累的语言,感悟写法,略读课文一般十分重视课内外的拓展延伸,如语言积累、写法感悟、情感升华、课外阅读等等。学生在自读自悟和交流探讨中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体会描写的精彩绝妙、感受文本呈现的生动形象、习得写作的基本方法。总是,略读课文是读写结合有效的训练点。
小学数学日记怎么写 篇5
写一天关于数学的事情,如:错的题,买卖东西,新学的公式·························、一、数学日记的内容
1、精彩的课堂日记。
可以记录在课堂上发生的事,在课堂上自己学到哪些知识,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哪些能力得到锻炼。
2、操作探索日记。
现在很多新授课上,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在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思考,然后自己得出答案。如果学生把操作过程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不仅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知识升华。
3、数学作业后的日记。
评价自己做作业的态度,评价自己哪些习惯是好的,哪些是做得不够的。检讨题目错在哪里,怎样改正。这样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4、课前预习的日记。
现在我们提倡课前预习,如对自己的预习情况用写日记的形式写下来。比如通过预习有哪些收获,哪些问题。在老师新授时有哪些问题需要弄懂,这样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也让预习更有实效性。
5、数学故事的日记。
让学生谈谈从数学故事中学数学知识的体会。
6、考试后的反思日记。
总结自己的答题情况,从中吸取教训,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数学日记的要求
1、写数学日记时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能虚构,不能夸张。
2、尽量做到语言简练,不说废话。
3、形式多样化。
三、如何引导孩子写
1、引导孩子写数学课堂上自己经历过的,印象深刻的内容。只有孩子自己亲自经历过的,才会印象深刻,才会有内容可写。
2、引导孩子找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的。
3、引导孩子写对数学最感兴趣的地方。
当我们把要求、题材告诉孩子后,先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写,这样才有新意,才能写出孩子的那一份童趣、童真。当我们在帮孩子修改时,也一定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修改。
总之,写数学日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及语言表达数学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做事有条理,事后进行反思的习惯。
数学日记就是记录自己在学习中的活动、不同的想法、收获等;也可以写生活中的看到的一些数学现象;还可以记叙自己异想天开的质疑和创造性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想法和过程等。要写好数学日记我们要学会收集、整理写作素材,平时我们要备有一本“我的金素材”,把自己在平时的学习、观察、讨论中的一些金点子和突然爆发的灵感记录在素材本上,以备数学习作之用。通过这样的方法,你就会发现发现数学日记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陌生,其实它比写作文更自由、有趣。数学日记是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和数学有关的内容,那么记录的内容是方方面面的,一般我们可以写写以下几个方面:
写写自己的课前预习
每次新课前,我们都会预习书本,并记录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所以我们可以记录一些自己已经理解的数学知识,模仿例题练习一两道练习题;也记录了自己不理解的知识,提出预习中的疑问等。
写写自己的课堂表现
新课结束后,我们可以及时记录新学知识的要点;举例说明自己对新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情况;指出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说说自己的见解、观点、疑问;也可以对书本例题进一步研究,提出创新方法。这样我们就通过数学日记也就对数学知识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复习,起到了巩固数学知识的作用。
写写自己的数学情感
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学习数学的感觉,我们可以在日记里大胆说出学习的真实体验,谈谈学习数学的感受。可以说说一下自己学习的心情是否愉快,是否有收获。对自己今天的表现是否满意?从别人那里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也可以谈谈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数学?你讨厌学哪个单元?哪部分的知识你学得不扎实等等。
写写生活中的数学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现象,许多数学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着。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及时的记下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遇到的感兴趣,并有亲身体验的有关数学问题的场景;也可以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说明生活中的有些问题。
写写自己的数学实践
在平时或许老师会布置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让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学习能力。这样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创造出有关的数学知识,可以与同学合作一起研究,并把研究的过程、方法、结果记录下来。这也是一篇很真实、而且很有价值的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
小学数学新授课怎么教 篇6
----小议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步骤
一、教师要掌握新知识教学的基本环节。
教师对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办法不多,教学的环节简单,除了齐读、一问一答(也仅是集体问集体答)外,似乎没有别的办法了。本人认为,小学数学新知识的教学可以安排如下几个小环节:1、出示例题;2、弄清题意;3、尝试练习;4、交流讨论;5、汇报展示与矫正;6、质疑问难;7、总结方法和规律。
教师可以安排这样的具体教学环节: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到过小卖店买东西吗?说说你见过的小卖店都卖些什么?
让学生说说见过的小卖店,激起学生的回忆,浮现买东西的情景。这时,老师相机引出:今天,小军和小倩也要到小卖店买东西,我们看看他们去的小卖店都有些什么?
出示图片,引出例题。
(二)弄清图意。
观察图片,说说你都看懂了什么?还有哪些看不懂?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分析图意。
(三)提出问题。
师:看懂了图意,说说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有专家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还重要,让学生提提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提了一些问题之后,老师引导:同学们提了很多很好的问题,我们来看看今天小军和小倩买东西遇到了什么问题?从而引出文字部分的条件和问题。
(四)弄清文字部分的题意。
让学生说说小军和小倩遇到的问题,在说中弄清题意。(五)尝试练习。
师:图意弄明白了,文字意思也搞清楚了,下面大家就用自己的方法,动笔算一算,看怎样解决小军的问题,不懂算的同学可以跟别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再做。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试试,体现了先练后讲的思想,又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讨论交流。
先要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七)汇报展示与纠正。
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法和书写过程向大家汇报或展示,注意展示有创意的方法,强调创新,并在汇报展示的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八)质疑问难。
师:对解决小军和小倩的问题,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让学生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九)总结规律和方法。
师:回顾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强调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新规律或新方法,必要时,把它板到黑板显目的地方,再让学生读一读。
(十)巩固练习。
检查学生是否达标。对于新知识的教学,教师心中要有一个基本的模式或环节,哪一环到哪一环,哪一步到哪一步,要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组织好课堂教学,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当然,我们也要注意要模式但不能模式化。
二、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
在这节数学课中,学生在巩固练习之前,完全没有动手、动笔,仅仅是滥竽充数的跟着大家一起回答老师的简单问题,方法的选择、过程的书写等,都由老师一人来完成,虽有一问一答,问题也非常简单,说白了,老师只是给学生传达一个信息:象黑板那样做就对了。学生的思考和意见完全没有。这里,教师要注意,学生能做的一定要放手让学生做。比如,分析题意让学生说,解题思路让学生想,解题策略让学生找,计算过程让学生写,汇报过程让学生展示,总结过程让学生归纳,还有不明的地方让学生提,有意见发表的让学生说。如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笔、动脑(动口说、动笔写、动手做、动脑想),需要我们老师好好思考。
三、每一个教学环节要落实到位,有效。
这节数学课的例题是图文应用题,由于农村学校没有挂图,老师又不善画画,也没时间画,结果上课时,老师只抄了例题中的文字部分,让学生读一下文字部分,就开始解题了。有的学生翻看了课本图片,知道了题意,就列出了算式;有的学生只看黑板,不看课本,只能糊里糊涂,人云亦云,不知所以然。这里老师犯了一个错误:出示例题不完整。故事,小学数学课上的美丽风景 篇7
1 课前故事,兴趣倍增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数学课也需要一个精彩的起点,这个起点必须具备两个特点———短小、漂亮.短小,为后面的数学教学赢得了时间;漂亮,才能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学习“比轻重”一课,我是这样开讲的:
星期天,天气非常 好,小猴子想 玩跷跷板.它东看看西瞧瞧,看见一只大象,于是有礼貌地上前问道:“大象伯伯,你好!你能和我一起玩跷跷板吗?”“好啊!”大象伯伯答应得非常爽快,而且快速地抬起一只脚踩住跷跷板的一头.它的脚刚落下去,就只听见小猴子的尖叫声:“救命啊,救命……”你们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孩子们听了哈哈大笑,纷纷发言:“因为大象伯伯太重了,小猴子太轻了,被飞到天上去了……”从而轻松引入了轻重的认识.
2 课中故事,化解难点
小学生的注意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不易持久.在一节课的中间,教学内容进入了关键阶段,而此时学生的注意力最容易分散.我们可以利用数学故事激发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再次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并用故事内容化解难点.
比如,在上“分类”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自编的故事———“苹果告状”:
“小马虎”午睡时迷迷糊糊地感觉到自己被带到了“数学法庭”上,带他的人浑身挂满了“加减乘除”符号.还没搞清什么情况,就听到原告“苹果”指着自己说:“就是他!就是他让我无家可归的.”说完就哭了起来.
“你!为什么要把苹果赶出水果家族呢?你有什么权利让苹果伤心呢?”头戴金冠的数学国王大声责问小马虎.小马虎这才发现原来告状的人就是自己最喜欢的苹果.“我从来没有做过呀!”小马虎辩解道.
“你看,这个是证据!”苹果拿出了早上小马虎写的作业:
“你为什么要认为苹果是不同的呢?”国王问小马虎.小马虎仔细看了看题目“把不同的用○画一画”,马上跳了起来,大声说:“错了错了,应该是帽子.”说完就想抢过作业,毁灭“证据”.
“大胆小马虎,竞敢扰乱法庭秩序!念你是初犯,只要你能说出理由,就饶你这一次.”小马虎看着自己最喜欢的苹果,脸红了.他走到苹果面前,诚恳地说道:“苹果,对不起!我根本没看题目就做了.你是我最喜欢的,所以误把你圈起来了.”接着,他指着自己的作业,说出了理由:“我们老师说过,分类一定要有标准.这5样中,都是水果,只有不是,所以正确的是把帽子圈出来.”
他的话音刚落,苹果就恢复了自由.小马虎的作业变成了:
“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国王原谅了小马虎,“以后做作业可要仔细看题目哟!特别是分类的题目,一定要先想好标准,再动笔.下不为例!”从此以后,小马虎做作业时,读题目超细心,再也没有被带上“数学法庭”了,数学王国举国上下一片和平.
通过这个故事,本节课的难点迎刃而解.学生对于分类的方法和标准掌握 得非常扎实,理解十分到位.
3 课末故事,回味无穷
心理学研究表明,临下课前的5分钟左右是学生最易疲劳、注意力最无法持续的时候.这个时候,数学故事能再度唤起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让学生在故事中巩固本节课知识,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
比如,“轴对称图形”一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自己创作轴对称图形.在动手创作之前,我给他们讲了一个名为“对 称国的‘腰牌’”的自编故事:
“对称国”的臣民都是对称图形.现在是对称国的上朝时间,来了好多的大臣: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国王说.
“据情报,最近咱对称国有一些不明身份的图形混入,严重影响我们国家的审美和声誉.”丞相忧心忡忡地向 国王禀报.国王说:“那你有什么对策呀?”丞相答道:“能不能给每一个良民都配一个代表我们身份的腰牌?”
“这个办法不错,”国王点点头说,“由谁来做这件事呢?”
大家都把眼光投向“对称星”,它可是对称国的设计师和画图高手.
只见它随手拿了一张纸,对折了一下,用彩笔靠近折痕边慢慢画着,接着用剪刀沿着画的痕迹,剪着剪着,一个漂亮的星星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太神奇了.”掌声雷动.
“对称星,你是怎么做到的?”国王问道,“你刚才就只画了半边,剪下来的就是整个星星了呀?”
于是,对称星说 出了它的 “四字口诀”:“一折、二画、三剪、四开.”它解释道:“一折,对折一定要对齐;二画,画出图形的一半,描线一定要描得像;三剪,一定要沿边线剪;四开,展开剪下的图形就可以了.”
国王听完,马上下旨在全国上下征集对称国的腰牌,只要能按照“对称星”的办法设计制作的作品都可以参赛.
亲爱的小朋友,赶快行动起来吧!说不定你的作品也会成为对称国的腰牌,让你的大名永留史册噢!
学生对故事中出现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解题欲望,既理解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阐述、使用、把握数学语言的能力.
4 课外故事,乐编不疲
数学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自我创作的欲望.课后,学生自己编写的故事琳琅满目,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在2014年的“江山市小学生数学作文比赛”中,我班选送的5篇作文全部获奖: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1篇.其中,“坏了的‘温度计’”是在我上完“正负数”后学生主动创作的,获二等奖:
数学王国曾经是最不起眼的王国.他们只有“+-×÷”和一连串的数字.因此,数学王国经常被人嘲笑.
“呼———呼———”刺骨的寒风刮起了漫天的雪花,隆冬到了!淘气的家里,却是春天般的温暖.淘气站在火 炉旁边,拿着智能 温度计:“呀,屋里有20℃哩!”他突然心血来潮,想测一测外面的温度.
淘气拿着智能温度计,气喘吁吁地跑到楼下,注视着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温度计的度数急剧下降,最后降到最低———0℃.突然,智能温度计发出红色警报,“嘟嘟嘟……”最后,一下子碎了.站在旁边的妈妈肯定地说:“这个温度计一定早就坏了,温度最低只显示了0℃.”淘气不相信,认为里面一定藏着什么秘密.他一连买了好几个智能温度计,结果都证明妈妈的话错 了.可这又是 为什么呢?淘气百思不得其解,决定去请教数学国王.
听了淘气的疑惑,数学国王也懵了:这是什么温度计啊?正当他们 俩冥思苦 想的时候,一道红光出现了,接着跳出了一支一眼望不到头的“跳蚤队伍”.最前面的“跳蚤”先发话了:“国王,我们是属于数学界的负数.我们负数表示0以下的数字,譬如淘气的温度计,0℃以下的就需要我们来帮忙.从此以后,你得把我们纳入数学王国.如果您认不得我们,瞧,我们兄弟姐妹都有一个标志‘-’呢!”说完,“跳蚤”们———不,是负数们,一个一个都跳开了.淘气和数学国王也揭开了这个谜.
从此以后,数学王国 多添了新 成员“负数”的秘密,被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地传开了,整个数学世界炸开了锅,数学王国也因此一夜成名.
当然,这少不了淘气的功劳.
学生自编的故事反映出孩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是透彻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创作潜力是无限的.此时,学生真正地把数学当成了乐趣,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学得轻松、愉快、扎实.
小学数学课怎么上 篇8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与传统的“师本教育”相对应的新型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提倡“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的价值观,从学生这一生命实体的基本意义出发,高度尊重学生,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独立性。笔者结合理论学习和长期的实践经验,提出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体现生本教育理念的三方面。
一、课堂内容设计充分考虑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堂内容设计充分考虑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教育从学生这一实体出发,是生本教育理念的基本意义所在。如何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设计课堂内容,使教学内容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授课中的重要问题。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应当做到以下两点:
1、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进度,学习效率提升幅度高度敏感,根据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课堂节奏。
2、课堂内容贴近农村生活。例如角的认识一课,不少学生对角的认识只停留在课桌、练习册等小物品角度的感性认识上,对于比较抽象的角的度数和直角锐角等进一步的知识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笔者结合农村铁塔、房屋、家具等特点,通过實地观察让学生廓清了对实物直角、锐角和钝角等概念,并且还通过考察让学生对矩形、三角形的稳定性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可以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计算时,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一直是一个不好演示的过程,运用多媒体,再现了圆分成若干小扇形的过程,一步步操作,学生也在一步步操作中感知了圆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面积公式,并且印象深刻。
3、根据农村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专题教学。教师应时刻把握学生的接受状况,对于复合性比较强的知识点在教材以外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测验资料,组织进行专题教学。
4、课堂要巧妙地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生动的画面,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现实的生活材料。让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增加学习的实效性。例如我在教学当中的环节一“复习回顾,创设情境”:①复习4-9的乘法口诀(电脑展示九个四边形):你会看图列算式吗?并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电脑画面依次显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及乘法口诀。)②情境引入:今天小同学和老师一起到操场场举行拔河比赛。比赛就要开始了,大家请看(出示课件):1个队站了8个人,2个队站了?个人,那3个对呢?7个队呢?让学生将个数填在表格里。
二、课堂环节安排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高度尊重学生,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培养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独立性,是生本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这一教学理念运用于农村小学数学教育课堂中,主要体现在通过课堂环节的安排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以学定教的原则。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外,还应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思维方式,领悟学习方法,最终掌握“学法”,具有自学、主动学习的能力。比如在《分类》一课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把书包、文具和衣服通通拿出来统一堆放,然后问学生这些东西能分成几类呢?不少学生感到很迷惑。教师引导学生先拿出第一件物品,作为一类,然后逐渐取出,学生认为和上一件一样的就归为一类,不一样的另归一类,并在黑板上做记录。活动结束后物品竟然高达几十类之多。教师再指导学生进一步归类,逐渐从几十多类归整成书包、文具、图书、衣服等物品,学生的抽象思维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充分体现出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2、坚持先学后教的原则。所谓先学后教,就是指教师先在课堂上确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充分调动手脑进行学习探索和尝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扮演观察者的角色,通过观察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凸显的学习兴趣点、兴奋点进行有效引导。以“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课为例,人教版实验教材课后练习较少,学生学习后普遍出现了对数字缺乏敏感热情的情况。笔者为此合理拆分了该课时中的知识点,并针对相关的知识点布置了合理数量的课后练习题,强化学生对该知识内容的亲切感。同时,笔者在课堂上开展了除法心算小竞赛,把学生分为三组,各组报出除数、被除数和结果,各组之间轮换角色,都有报除数、被除数和结果的机会,让学生在游戏的引导下加强练习密度,牢固掌握知识。
三、课堂评价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性
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学生最为关注的教学环节。在课堂评价中引入学生主导元素,有利于形成学生学习、检验、提高的良性循环状态。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可以调整评价顺序,先安排同学互相评价,再安排学生自我评价,把教师评价作为一个总结放在最后进行。在学生做出课堂表现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家觉得某某同学哪些地方做得最好,最值得大家学习?我们为他的优点给他热烈的掌声好吗?”“和某某同学相比,大家觉得自己哪方面还可以提高?应该怎么样改进呢?为了自己的进步,给自己一个掌声,好不好?”通过互相评价与自我评价结合,引导孩子发现同伴的优点,改进自己的缺点,让孩子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人格也得到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导性。
总而言之,只要课堂内容设计充分考虑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环节安排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课堂评价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性,就能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生本教育理念与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目标。
【小学数学课怎么上】推荐阅读: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作业07-13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期末07-28
小学数学四上期中试卷11-06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07-11
数学小学二年级上《游乐场》教学反思10-17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数学伴你学答案06-05
第三课时小学数学二上优秀教案《镜面对称》07-23
凌云小学五上数学第八单元教学设计11-04
2011-2012上学期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11-07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学期第十单元总复习测试题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