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绩效评估

2024-11-15

财政绩效评估(精选8篇)

财政绩效评估 篇1

财政支出绩效目标申报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特别注明本单位最近三年有无财会违规行为;

2.项目的概况、实施依据;

3.项目基本性质、用途和主要内容、涉及范围;

4.项目的实施方案,以及方案各阶段的时间安排。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

1.申报项目的可行性、紧迫性;

2.项目调研论证过程,包括对其它方案的考虑和比较,从人力条件、社会条件、技术能力等方面分析项目是否可行;

3.项目规模分析,是否与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匹配(可与有可比性的其他地区、部门相比较);

4.申报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

三、项目预期投入资金分析

1.项目的资金预算分析,包括预算总额和标准的计算依据、各子项目具体预算额度的计算分析;

2.上年同类资金的使用情况分析。

四、项目申报的绩效目标

1.项目绩效目标(跨项目细分各阶段性目标及总目标),1对项目的预期产出和效果进行明确、清晰的描述;

2.预期主要的投入、业绩和社会综合目标;

3.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和对社会的持续影响。

五、项目的管理分析

1.项目管理的计划安排或工作方案(包括财务管理、工程管理等);

2.项目以往的管理情况,对本单位以往相同或类似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简单的描述,包括项目的管理制度建设,是否体现效率,项目实施取得的效果;

3.申报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政府采购目标、计划调整情况及采取的相关措施;

4.项目存在的问题和有关说明。

六、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

1.申报项目的相关批文等文件;

2.项目的预算依据、标准等有关文件;

3.项目实施单位的有关管理制度、财务制度文件;

4.财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有关材料。

财政绩效评估 篇2

(一) 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要求通过一定的途径可以搜集到评估指标所需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 要保证指标评估办法具有可操作性, 通过评估人员运用评估指标对相关资料数据的计算分析, 能较准确反映一定时期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合规性, 能综合评估其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 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原则。

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原则要求所设置的指标能全面客观反映资金使用单位从项目申报、资金拨付、资金使用、效果评估等资金管理使用的全过程, 既有经济效益指标, 又有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指标;既能反映当前、局部和直接效益, 又能反映长远、整体和间接效益。同时, 对主要信息的评估要设置内容详实、分类明确的指标体系, 对次要信息可以设置一个综合指标进行评估。

(三) 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是从评估主体的角度考虑设计的, 其含义是在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时, 要考虑评估成本和评估效益。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便于财政资金绩效评估, 而不是为设计指标而设计指标。根据这一原则, 评估指标的建立既不能过粗也不能过细, 评估指标的设计力求简便易行, 具有可操作性。

(四) 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原则。

设置指标时, 应当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 用定量指标反映财政资金效益的大小, 定性指标反映财政资金支出与产出的因果关系以及同其他因素的相关性, 如环境效益和社会满意度分析等。

二、财政资金绩效评估指标的设置

定性指标没有明确、直观的计算公式, 对于难以量化的定性指标, 只能由评估人员利用自己的经验, 结合有关专家论证或对社会公众进行问卷或抽样调查的方式, 将由于该项目带来的与之相关的效益赋予一定权重, 或用文字形式从宏观层面加以描述。并且由于财政资金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呈多层次、多因素立体结构, 评估标准也应构建为以通用指标为主导、专用指标为辅助、补充性指标为补充的立体结构的指标体系。为了使评估结果更具有直观性, 本文主要以定量评估为主设置一套指标评估体系, 对于环境效益指标, 由于不同项目评估内容不同, 本文未列出细化指标。

(一) 通用指标。

1. 经济效益指标。

(1) 规模效益指标体系。该体系着重于评估财政资金支出总规模效益及其分类别支出的规模效益, 是财政支出和分类别总效益的体现, 可用如下三个指标予以表示:

财政资金 (分类别支出) 占GDP的比重=当期财政资金 (分类别支出) /当期国民生产总值×100%

财政资金 (分类别支出) 贡献率=当期GDP的增加值/当期财政支出 (分类别支出) 总额×100%

财政支出 (分类别支出) 公共产品产出率=当期公共产品总额/当期财政支出 (分类别支出) ×100%

(2) 结构效益指标体系。该体系主要评估财政支出结构效益, 包括各支出费类结构及支出类别项目间的结构, 可用下列指标表示:

本级财政支出占本区域比重=当期本级财政支出总额/当期本区域财政支出总额×100%

各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当期某类支出总额/当期财政总支出×100%

各项目支出类别的比重=当期某项目支出总额/当期类别支出总额×100%

在结构效益指标的评估中, 关键是要建立“标准值”, 即各类比重的最优值, “标准值”的建立, 应在综合各有关因素的基础上, 进行比较分析, 并且比较各类支出 (项目) 的综合效益, 以“标准值”作为其评估标准。

(3) 公共部门 (单位) 效益指标体系。对公共部门 (单位) 效益的评估主要是考核其行政效率和履行职能的成本, 可用下列指标进行评估:

履行职能的标准成本率=履行某项职能的实际成本/履行某项职能的标准成本×100%

政策目标 (计划) 完成率=政策目标 (计划) 数量/政策目标 (计划) 完成数量×100%

对公共部门 (单位) 的评估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无论是行政管理成本的高低还是政策目标 (计划) 的完成情况, 影响因素多种多样且具有不确定性。“标准成本”的制定也只能是一个大致的状况, 要进行准确的评估具有一定的难度。

2. 社会效益指标。

社会效益指标属于宏观效益指标, 对于该项指标的计算, 主要以当地居民的满意程度和专家评判得分两项内容分别赋予一定权重综合评估, 按照惯例, 笔者将两项权重作同等重要来处理。其计算公式为:S=当地居民满意程度×0.5+专家评判得分×0.5。其中:

(1) 当地居民满意程度=项目区被调查居民满意人数项目区被调查居民总数×100%;该指标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或随机社会调查的方式求得。

(2) 专家评判得分。专家对具体项目社会效益的评估主要结合以下内容:

社会就业系数=项目实际安排就业人数/项目计划安排的就业人数×V1×100%

该指标反映财政资金项目在促进当地社会就业、安排剩余劳动力方面发挥的作用, 在计算就业人数时要充分考虑与项目相关的产业实际增加的就业人数。

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系数= (有项目时居民生活消费额增长速度-无项目时居民生活消费额增长速度) /无项目时居民生活消费额增长速度×V2×100%

该指标反映项目对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数据可从当地统计部门获得。

居民与项目相关生活成本费用及损失的减少系数= (无项目时相关生活成本费用及损失-有项目时相关生活成本费用及损失) /无项目时相关生活成本费用及损失×V3×100%

当地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系数= (有项目时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无项目时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无项目时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V4×100%

以上四项计算公式中V1-V4分别代表实施财政资金项目而带来的社会就业、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居民与项目相关生活成本费用及损失减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四项内容的重要程度, 数值大小由专家结合实际情况而定。

(二) 专用指标。通用指标已经考虑了财政资金使用的共同社会效益, 因此在专项指标中只列出经济效益指标。

1. 基本建设投资的效益评估。

财政基建投资效益主要是指财政基建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与所取得的有用成果之比, 它反映财政基建投资领域全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包括直接效益和最终效益。

(1) 财政基建投资的直接效益=新增固定资产/财政基建投资。财政基建投资直接效益高, 表示在最短的时间内用一定的投资增加较多的固定资产, 或增加一定的固定资产耗费较少的投资。

(2) 财政基建投资的最终效益=新增GDP/财政基建投资。运用这一公式时, 应该确定新增固定资产或新增国民收入中属于由财政投资所引起的部分。这样计算的结果能更准确、更客观地评估财政基建投资的效益高低。

2. 科学研究费支出的效益评估。

科学研究费的支出效益, 就是如何用最少的费用支出取得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的问题。可以通过一定科学研究费支出所产生的科技进步来进行评估。科学研究费支出效益=科技成果/科学研究费支出总额。其中, 科技成果包括每万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社会劳动生产贡献率、年授予重大科技成果、新设的重点实验室等。对于整个社会来说, 当该项科技成果在凡是能够应用它的一切范围都得到应用, 它的价值量充分发挥出来时, 所节约的社会劳动总量或创造的超额收益总额就是该项科技成果的使用效益。

3. 教育经费支出的效益评估。

教育成果就是培养出具有一定知识的人才, 直接表现为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数量。因此, 评估教育经费支出的效益, 可以将支出量与合格毕业生数量进行比较。教育支出效益=教育成果 (年合格毕业生数) /教育经费支出量 (教育人力、物力、财力消耗总量) 。

4. 行政管理费支出的效益评估。

评估行政管理费支出的效益, 可以运用行政管理费的收益弹性系数, 它说明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相对变化与其收益相对变化的影响作用关系。行政管理费支出效益=行政管理费所得收益增长率/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率。该弹性系数大于1, 说明行政管理费每增长1%, 所取得的收益增长超过了1%, 效益较好;弹性系数界于0到1之间, 说明行政管理费支出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弹性系数小于0, 则说明行政管理费增长不仅不能带来产出的增长, 相反还阻碍产出, 效益较差。

另外, 还可以通过设置行政管理费与财政支出或GDP的比例、行政人员与行政管理费比例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所组成的指标体系, 以全面评估行政管理费支出的效益。

5. 国防费支出的效益评估。

国防费支出是为了保卫国家安全而用于与军事有关的一切耗费, 包括军需品生产的耗费和军队活动的耗费, 也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以合理有效地运用政府所提供的国防财力。军力的增强和国家安全度的提高即是国防支出的效益。但应明确的是, 评估国防费支出效益, 不能单纯用经济观点来考察, 节约费用并不等于军费支出效益好。只有在能够保卫国家安全前提下的节约,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节约。

(三) 补充性指标。

补充性指标是根据财政支出评估对象以及当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而设置的可选性评估标准。一方面是根据国家对财政支出管理时效性较强的政策和要求设定, 另一方面还可以结合具体评估项目的实际需要进行个案选择和确定。如对环保项目可以设环保投资率补充指标, 设置该指标反映资金使用单位将多大比例资金用于购买环保设备以及非生产用费用在全部投资资金中占多大比例, 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资金被随意挤占、挪用, 环保投资率=环保设备净值/固定资产净值×100%。

三、需进一步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 财政资金绩效评估探索需循序渐进。

目前财政资金绩效评估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均在进行探索, 因而既无成熟的理论框架设计, 又无较全面的实践经验可循。目前我国部分地区进行了一些试点工作, 但也仅仅是对部分经济性项目进行了试评估, 要全面铺开试点, 显然难度很大, 只能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同时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参与各个阶段的试点工作,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 逐步建立支出评估指标体系, 可能会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 评估机构及评估职责问题。

开展财政资金绩效评估工作必然要有专门的机构来承担, 从职责划分来看, 财政部门是组织者, 也是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承担者, 公共管理部门则负责对所属财政支出范围内的单位进行评估。对财政资金绩效评估则应由财政部门组织公共管理部门共同进行。

(三) 定性指标的设置问题。

财政绩效评估 篇3

浙江省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起步较早,2005年起积极展开工作探索。2009年开始探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加强项目绩效目标管理,开展财政扶持政策和财政支出项目的评价。从原来的财政支出项目事中、事后绩效评价,向逐步构建“事前目标设立、事中绩效跟踪、事后绩效评价”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转变,从原来单纯的财政支出项目评价,向财政政策和项目评价转变。

绩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加强评价结果的应用,因此评价报告的质量尤为关键。影响评价报告质量的因素很多,从评价方法上看:有评价工作组评价和委托中介机构评价。对于评价工作组评价,无论是财政部门,还是部门(单位)开展的评价,都是抽调与项目有关的专家或人员进行的评价,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评价,客观上使评价结果“报喜不报忧”。因此,要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信力,第三方评价是方向、是重点,即委托中介机构评价是主要选择。浙江省从2006年始,对中介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做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为配合全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浙江省资产评估协会多次与省财政厅相关处室进行沟通,详细了解该项工作的思路和要求,积极推荐相关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参加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2006年,省财政厅下发了《浙江省中介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暂行办法》,对中介机构参与绩效评价的条件、工作内容、评价程序、委托协议、委托费用、回避制度等方面作了规定。同时,省资产评估协会及时把相关信息向行业进行传达,配合省财政部门举办全省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培训班及专题研讨会,加大全省资产评估、会计中介机构参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力度。该项工作自2006年开展以来,已逐渐进入良性运行的轨道,注册资产评估师从事绩效评价的专业胜任能力逐步提高,各级财政部门对注册资产评估师从事该项工作的信任感增强。可以预计,今后我省将有越来越多的财政支出项目需要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会计师来进行评价。

据统计,目前全省共有218家中介机构入库,其中专营资产评估机构23家,兼营资产评估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195家,2010年,全省共有98家中介机构参与了338个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绩效评价工作业务收入达1000万元左右(其中,省级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收入约300万元,市县区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收入700万元左右)。资产评估机构积极参与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不仅拓展了资产评估的业务领域,锻炼了资产评估机构和从业人员参与绩效评价的工作能力,评价报告的质量也得到了逐年提高。现将浙江省资产评估机构积极参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做法作一介绍,与同行探讨。

二、浙江省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规范制度

2006年,省财政厅下发《浙江省中介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暂行办法》,并从2006年起着手建立和完善全省绩效评价中介机构库。为进一步规范中介机构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评价工作质量,2008年,省财政厅制定了《浙江省中介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规程》,对中介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的操作流程作了具体规定,并要求在具体实施评价时,严格按工作流程进行操作,填写绩效评价工作底稿,以规范有序地开展评价。

(二)加强培训

绩效评价不同于审计,中介机构审计侧重于财政资金合法性、合规性的审查,把审计情况和发现的问题描述清楚,并提出相关建议。而绩效评价不仅评价财政资金的合法性、合规性,更主要的是评价项目实施各环节相应人、财、物的支撑及项目的执行情况,总结项目实施绩效,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因此绩效评价范围更广、要求更高。为提高中介机构的业务操作能力,浙江省评协和省财政厅绩效管理处采取业务培训与继续教育相结合、专家讲解和中介自身现身说法相结合、案例分析与工作要求相结合的方式,先后4次共8期,对中介机构近2000人次进行了培训。邀请绩效评价工作做得好的机构针对接受委托任务后如何组织实施评价、如何把握工作重点及应注意的有关内容,在培训班上作了系统的、现身说法式的讲解。2010年,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在认真整理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如何撰写评价报告”为专题进行讲解,得到了学员的充分肯定。

(三)提高评估工作质量

绩效评价目的在于应用,促进部门合理使用财政资金,提高预算管理和财政支出的绩效,推进财政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因此评价工作的质量是关键点、是生命线。为切实提高中介机构评价工作质量,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1.站准工作角度。部门(单位)是政府具体公共职能的受托人,也是公共资金的使用人,因而他们对公共资金的使用效果负有责任。根据受托责任原则,部门(单位)理应对委托方——政府负责,加强对本身和所属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通过绩效评价来促使其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中介机构评价也应对政府负责,无论是财政部门委托,还是部门(单位)委托,中介机构都应站在政府角度客观公正地实施评价,这一点非常关键,在每次项目委托、培训班或座谈会时也都被反复强调。

2.稳定评价人员。要求中介机构加强绩效评价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勤钻研、肯吃苦的绩效评价人员,原则上在杭入库的中介机构里从事绩效评价的人员不少于6人,非在杭入库的中介机构的不少于4人,并确保人员的相对稳定。

3.确保公平参与。鉴于当前委托评价项目数量少,当地入库中介机构多的实际,为确保中介机构公平参与绩效评价工作,省级财政部门及部分市、县采取公开招投标、邀请招标等形式确定需委托的中介机构。如省财政厅、杭州市、诸暨市等委托政府采购中心进行公开招投标,来确定评价需委托的中介机构。

4.严格工作流程。根据《浙江省中介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规程》规定,要求中介机构严格按接受委托、方案设计、实施评价、撰写报告、提交审核等工作流程进行评价。特别是评价指标设置要全面,既要反映项目实施全过程,又要反映项目可持续影响;既要反映直接效益,又要反映间接效益;对于民生项目或有特定受益对象的项目,通过设置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社会公众的满意度,并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进行评价。评价标准要细化,原则上不少于四档;根据指标的重要性赋予相应分值;通过学习分析、座谈、实地勘查、查阅资料、问询访谈等方式实施评价。

5.真实反映问题。无论是谁委托,作为中介机构不能把工作重点放在肯定成绩上,更重要的是揭示项目实施各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予以核实,在工作底稿上予以真实反映。至于评价报告如何反映,由委托者与中介机构协商确定。如果中介机构出具的评价结论,绝大部分是毫无问题的,会让政府领导或管理者对评价结论感到怀疑,甚至怀疑评价方式、方法是否到位,长此以往,评价工作也将失去意义。因此,真实反映问题应作为具体评价工作的出发点和重点。

6.提高归纳水平。评价报告是评价工作的综合体现,是为政府领导或管理者决策服务的。面对厚厚的一本评价报告,作为领导或管理者不可能有很多的时间来阅读和分析。如何让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了解项目实施绩效、存在问题和建议,报告的文字阐述非常关键。为此,省财政厅反复强调中介机构在总结项目实施绩效、揭示问题和提出建议时,每一段文字开始都要有一个归纳句,并予以简明扼要表述,不要让领导或管理者摸不清头脑。从中介机构评价情况看,较好的文字分析归纳能力,恰恰是大多数中介机构所缺乏的,为此,采取案例分析、座谈、经验交流等形式,以不断提高文字分析归纳水平。

7.加强抽查考核。一方面,不定期组织人员对中介机构评价工作底稿开展质量抽查,以规范评价操作流程,促进评价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对中介机构评价报告质量进行考核。如2010年上半年,省财政厅对2009年全省94家中介机构出具的325个项目评价报告进行整理分析,并聘请5名专家,从15个方面进行考核评分,将考核结果以文件形式在全省进行通报,对天健、同方、新中天等8家机构进行了通报表扬,揭示了所出具评价报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意见和建议,并作为下一年度招投标评分的主要依据。对评价报告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评价指标和标准进行汇总,充实完善全省绩效评价指标库,供各地部门(单位)、中介机构参考。

8.注重回顾总结。评价工作结束后,要求中介机构对整个评价工作进行回顾,提出修改完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总结工作得失,发现工作薄弱环节,以便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不断提高评价工作质量。鼓励评价人员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所思考,撰写研讨文章,研究提出改进评价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近年来,不少参加绩效评价人员先后在《浙江财税与会计》、《浙江注册会计师》等刊物上发表研讨文章,提出一些好思路、好建议,也有力推动了全省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

过去的几年中,浙江省评协在引导资产评估机构拓展新领域业务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培育资产评估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各方面工作还处于探索之中,还存在中介机构的参与面不广、部分市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委托费用过低、肯定成绩多揭示问题少等问题。但随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和部门(单位)自评覆盖面的扩大,中介机构不仅要参与项目事中、事后评价,更要在项目绩效目标和财政扶持政策评价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任务更艰巨,意义更重大。总之,资产评估机构参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相信通过不断规范操作流程、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资产评估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的业务范围必将进一步拓展,工作质量也必将进一步提升,财政支出绩效必将进一步提高。今后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推广典型经验,把资产评估机构参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财政绩效评估 篇4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开展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

2004年12月23日 财建〔2004〕729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有关中央管理企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加强中央政府投资项目(主要指中央预算内基建资金和国债项目资金)预算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强化投资项目资金全过程监管,现根据《预算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等规定和要求,就开展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

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开展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既是改进和加强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部门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各部门、各单位进一步调整投资结构、优化投资方向、加强资金管理、改进资金拨付方式,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措施。

各部门、各单位要将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充分认识开展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加强学习、深入研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好此项工作。当前可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重点行业的重点项目作为试点,通过试点工作,在指标构建和评价方法上积累相关经验,待条件成熟后,对本部门或行业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全面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

二、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以部门(或项目单位)为主体,财政部门指导、监督

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本部门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具体包括:(1)依据财政部的统一规定和要求,制定本部门绩效考核的具体实施办法,组织实施本部门所属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2)指导本部门项目单位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审核本部门所属单位的绩效自评报告。(3)编报本部门投资项目绩效报告,向财政部汇总报送;根据绩效评价的实际情况,提出改进绩效评价方式方法的意见和建议。(4)将绩效评价的结果及相关信息反馈给项目单位,督促其改进投资预算编制及投资项目管理工作。

财政部除了选择部分有影响或有代表性的重点投资项目委托财政投资评审机构进行绩效评价工作外,主要是发挥指导、监督作用,具体包括:(1)制定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的指导意见和参考办法。(2)督促主管部门按财政部的规定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报送绩效评价报告。(3)总结绩效评价的相关经验,建立项目资料库,依照绩效评价的结果改进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编制、预算批复及资金拨付工作,并将绩效评价的结果抄送有关部门作为项目主管部门和投资主管部门对今后同类项目立项审批的参考依据。(4)对评价工作中涉及财政部与投资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职能关系需协调的,由财政部负责进行协调沟通。

三、开展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原则

(一)要坚持公正、客观原则。保证绩效评价的结果真实性;保证项目决策的科学性;保证概算、预算的准确性及决算的真实性;保证项目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项目投资效益。

(二)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原则。对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讲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项目。

(三)要坚持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绩效评价的原则。从项目立项、可研、概算、建设过程、竣工决算、环境保护、后续运营等诸方面依照基本建设程序和建设管理制度、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评价。

(四)要坚持国家政策导向原则。绩效评价要充分考虑国家产业政策,具体实施中对政府鼓励和限制的产业、产品,要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上加以区分。

四、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的内容

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要贯穿整个项目周期,具体内容包括项目前期、项目建设期、项目竣工运营期。

(一)项目前期绩效评价是在安排项目投资预算前,采用科学的方法对项目在社会、经济、财务、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效益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评估,判断项目是否值得投资,效益、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风险等。

(二)项目建设期绩效评价是对建设期项目工程及财务管理等方面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建设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工程进度及质量、各项合同执行情况、投资概算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建设资金到位和使用管理情况、建设工期及施工管理水平、洽商变更签证情况、管理制度、对环境的影响等。

(三)项目竣工运营期绩效评价是对项目建成投产(或交付使用)的建设项目实际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及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估、评价。主要从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或达到目标的程度、成本效益分析评价、对社会经济实际影响、项目可持续性等方面对项目进行评价。

五、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要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尽量采取定量分析方法,对于定性分析方法宜聘请权威机构和相关专家进行指标选取和分析评价。由于绩效评价的内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操作难度大,因此建立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十分必要。

评价指标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定量指标包括一般性指标(见附件1)和个性指标。一般性指标包括社会效益指标、财务效益指标等被广泛应用在公共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个性指标是一般性指标未列入、结合投资项目不同特点和具体目标而设置的特定指标。定性指标指无法通过数量计算分析评价内容,而采取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来反映评价结果的指标。

各部门、各单位在进行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明确项目的绩效目标(即评价指标的目标值)、评价指标和评分依据(依照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确定评分标准),并将其向被评价部门和社会公众公布。财政部要在广泛试点的基础上,依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绩效评价工作的可操作性,分类设立评价指标库,利于今后各部门在评价时针对不同项目、不同评价内容选取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

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做好绩效评价工作的关键之一,不同类型的项目有不同的评价指标,各部门、各单位应构建动态、可扩充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践不断加以完善补充,形成体系。

六、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方式

各部门、各单位可以根据管理需要、项目特点、介入时点采取以下方式进行绩效评价:

(一)项目投资评审。既可以对项目全过程进行绩效评价,也可以对项目实施的某个阶段进行绩效评价,侧重于对单个项目建设成本、工程造价、投资控制和行业投资分析。为部门预算编制、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提供参考依据。既可委托财政投资评审机构进行评价,也可委托具备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价。

(二)项目执行绩效考评。包括建设项目达产能力、实际运行能力、设计能力、差异分析、项目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进行评价。侧重对项目建设实施过程和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过程评价结论可作为监控资金拨付的依据,项目实施结果评价结论可以作为审批同类项目立项的参考依据。

(三)项目后评价制度。是对投资项目投产后或投入使用后一定时间,对项目运行进行的全面评价,侧重对项目决策初期效果和项目实施后终期效果进行对比考核,对建设项目投资产生的财务、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效益与影响及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评估。

(四)项目效益分析制度。侧重于对项目财政性建设资金使用和效益情况及对经济社会影响进行分析。对定性指标由于无法直接计量其效益,可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抽样调查及与其建设规模、建设内容、资金来源大致相同的类似项目相比较,以评判其效益的高低。

(五)专项检查。侧重于对项目资金进度、使用、管理和财务管理状况的监督考核。

七、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报告

各部门、各单位应在审核项目单位绩效自评报告的基础上,按照财政部制定的参考范本(见附件2)出具绩效评价报告,并向财政部汇总报送。目前各部门可依据实际情况自行选取评价指标进行绩效评价,并按照重要程度排序分派权重进行评分,待条件成熟后由财政部对其进行明确规定。各部门应根据前述绩效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组织本单位人员或委托专业机构从项目概况、综合评价结论诸方面,如实反映绩效评价所得出的结果,认真编报绩效评价报告。

八、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的结果运用

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重视绩效评价工作,财政部要逐步把绩效评价的结果运用于改善投资预算管理和资金拨付工作,以增强绩效评价工作的规范性和约束力,发挥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对财政资金的跟踪问效作用和决策信息反馈作用,不断提高投资项目决策管理和资金使用效益。

对于一般项目,财政部要依据绩效评价的结果作为今后年度预算安排和资金拨付的参考依据;对于重点项目,在财政投资评审复核的基础上,作为今后年度预算安排和资金拨付的重要依据。财政部要加强对绩效评价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不断扩充评价指标库和完善评价方法,对好的做法加以表扬,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 篇5

中央公共财政支出预算为74880.00亿元,预算数为执行数68509.39亿元的109.3%。公共财政支出分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外交支出、国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技支出等24项支出类型,并且其中绝大多数财政支出又分为中央本级支出和对地方转移支付两种支出方式。在24项支出类型中,除了商业服务业等支出、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城乡社区支出三项公共财政支出的预算数低于去年的执行数,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未做出预算外,其他20项公共财政支出预算都相比于20的执行数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见表1)。而伴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支出预算数额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如何使财政资金的使用更加满足公众的需求,取得更多的社会效益,是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管理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是指根据公共财政的目标设置公共财政支出预算,将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的资源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分配、使用、管理并通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监督和评估,实现公共财政资源的有效利用,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的过程与活动。

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以结果为导向。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更加注重公共财政支出的效果,更加注重满足社会需求,以期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而不仅仅以投入作为评价指标,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投入。二是将中长期预算具体化。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的中长期战略性目标通过年度、季度和月度的细化,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三是鼓励创新和节约。由于预算的基层管理者掌握更多关于财政支出的信息,能够促进支出预算的实现,因此应适当加大其裁量权及对其的激励措施。四是注重科学化和民主化。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的管理不再只是财政部的职责,而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及社会公众参与。

二、我国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我国的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如管理制度框架基本形成,改革范围不断扩大,管理机构更加健全,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高等,但是在财政支出预算的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很显著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绩效管理认识不到位

一方面,虽然对于绩效管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传统的投入控制性预算管理理念仍占有主导地位,“重投入、轻绩效”的传统观念仍没有改变,很多公共部门及人员仍然认为财政资金只要按规定使用就可以,其使用效率或者社会效益与自己无关,对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的绩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有些部门对于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绩效评价上,未处理好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之间的关系,出现舍本逐末的问题。

(二)法律制度尚未建立健全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地方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没有统一的法律制度进行规范和保障。而财政部印发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也只是作为部门规章,法律位阶较低,其中也只是对绩效目标、绩效评价指标、绩效评价的标准和方法等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各地具体的执行制度不同,缺乏统一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三)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充分

绩效评价机制不够合理和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地方的财政支出预算绩效评价报告质量差别大,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也有待考究。评价结果也仅仅作为反映问题和情况的手段和方法,并没有真正与下一阶段财政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及提高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加强公共部门管理有效地衔接起来,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

(四)缺乏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

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和完善不是单一的改革,需要其他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但是,目前我国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如公共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尚未与公共部门人员绩效挂钩,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人大、审计部门和纪检部门的合作力度不够等。

三、我国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对策分析

(一)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把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即重视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和结果而不是只重视投入贯穿于财政预算管理的始终,运行事前有目标、事中有管理、事后有评价的管理系统。通过管理系统的不断循环运作,不断完善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的目标、管理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推动绩效管理的流程再造。通过不断强化公共部门的责任意识,提高其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彻底打破“重投入,轻绩效”的传统观念。

(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法律制度

我国至今沿用的仍是1995年1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在大程度上仍有计划经济的色彩,法律中的部分条文和内容并不适合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所以,为了推动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需要把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内容纳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当中,同时提升财政部所颁布的《政府绩效管理办法》的法律位阶,使得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有法可依。

(三)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

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绩效预算管理要想成为制度化和常规化的工作,需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和保障,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政府要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使其在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过程中更加注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二是将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管理目标进行量化和细化,进而实现财政支出预算资金使用的绩效化;三是完善财政支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使得绩效评价有标准可依,有程序可以遵循;四是实现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管理的流程再造,建立以“制度保障,结果导向”为原则的绩效管理制度体系。 (四)注重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绩效评价的结果不只是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落脚点,而且可以作为下一个预算年度良好的起点。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评价结果的充分利用:一是建立绩效管理数据库,通过数据的上传和传递,实现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共享;二是将绩效评价结果向各个主管部门通报,发现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和完善;三是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公开和公示,尊重公众的知情权,提高财政支出的透明度,便于社会监督;四是将评价结果与下一阶段的预算挂钩,激励各部门实现财政支出预算的绩效化。

(五)加强各项配套改革的实施

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不是某一个部门或修改某一项政策就能实现的,需要多方面的协调与改革相配套。一是要完善会计制度,把权责发生制作为统一的会计基础,建立完善的复式预算会计制度。二是加强组织内外部协调。预算管理改革不只是财政部门的职能,还需要与人大、纪检部门、审计部门及预算单位的合作与监督,保证绩效管理的规范化。三是加强财政支出预算分配方面零基预算制度的应用,注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四是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加强对公务人员的绩效评价。

四、结语

传统的“重投入,轻绩效”的计划经济观念在我国的公共财政支出预算中根深蒂固,打破这种传统、实现财政预算方面的绩效管理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的法律制度,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促进配套改革的实施,把财政支出预算方面的改革作为一个重点来抓。不能仅仅把这项改革作为一项简单的事情来看待,要对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有足够的重视,并且要有足够的决心做好绩效管理工作,攻坚克难,通过对公共财政预算改革的推进,逐步形成完善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邓毅.绩效预算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天津市财政局监察局.构建绩效预算管理体系:财政预算与绩效捆绑的视角[J].财政监督,(11).

[3]宁旭.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研究[D].辽宁大学,.

[4]马蔡琛.论阳光财政视野中的公共预算绩效管理[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03).

[5]马强.公共预算制度改革路径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03).

计生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篇6

2010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按照市财政局工作部署,根据《关于印发《XX市财政性资金绩效考评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X财绩„2011‟1 号)文件精神,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原则,对XXX市人口计生局财政支出绩效实施了评价,形成本评价报告。

一、绩效目标

按照XX市政府《XX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要求,社抚费全额用于计生事业,我市社抚费1062.6万元及时到位,并按20%用于全市计生对像户奖扶,65%返回各计生办15%用于市局,通过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各项指标任务圆满完成。遵义市政府2010工作目标考核,我市计生工作被评为党政线、业务线均为一等奖。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和实现的效益

各项指标任务完成良好,工作健康有序稳步推进,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创造了良好人口环境。

1、万元(20%)入财政计生奖抚专户;确保全市各项计生优先优惠政策对像人(户)所需奖扶资金准时发放到位;

2、拨付各计生办万元(65%)以及专项补助万元;

3、购车补助万元;

4、市局支付万元:其中购置费元(网络平台)、维修费 万元(市局顶楼)、印刷费 万元(协会出书)、办公水电邮 万元(行政运行及基层网络租金)、考核奖励费 万元、交通费 万元、宣传培训费 万元、劳务费 万元、其他费用 万。

三、本年项目支出预算与实际支出比较

本年年初预算万元、上年结转万元,由于增大社抚费征收力度以及根据与XX市人民政府签定责任状要求社抚费全额用于计生事业于9月追加指标万元,共计支出万元

四、本年实际支出与上年实际支出比较

上年支出万元,本年支出万元,本年多支出万元。(1.增大入奖扶投入万元;

2、全国计生协成立30周年、我市计生协成立20周年全市组织5.29大型宣传庆祝活动增大投入;

3、加强依法行政,推行“阳光政务增大投入;

4、镇乡村计划生育服务站(室)建设持续投入,极积开展了科技大练兵活动,为全市农村育龄妇女免费普查增大投入)

五、自评结论

(一)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

2010年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指标任务完成良好,工作健康有序稳步推进,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创造了良好人口环境。XX市政府2010工作目标考核,我市计生工作被评为党政线、业务线均为一等奖。

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为%;流动人口符合政策出生率为%;出生率 ‰,自然增长率为‰,多孩率为%。出生人口性别为。完成手术例,综合避孕率为%。全面落实计生优先优惠政策,全年共发放各项优先优惠政策对像人(户)。社会抚养费征收完成万元,无恶性案件和手术事故。村民自治推行村个,实现村个。

(二)项目执行情况的评价

一是加强领导,实行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综合考核。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坚持宣传教育为主的指导思想,构建大宣传、大联合的宣传教育新

格局。全年设置宣传点个,参加人员人次,发放宣传资料份,发放入户宣传物资。三是全面落实优先优惠政策,提升工作整体水平。全年配套上级奖扶专款共发放各项优先优惠政策对像人(户)发放奖扶金万元。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和高度赞誉,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和社会效应。四是加强依法行政,推行“阳光政务”。加大对“两非”案件的打击力度,查处案件件,处罚金元,处理相关人员人。严肃查处违法生育行为,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万元。建立永久公开牌 个,普通政务公开栏3 块,村务公开栏 个,投入经费 万元。五是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计生网络平台和夯实流动人口夯实“户况图标”管理模式以及计生协会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提升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水平。六是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水平。坚持镇乡村计划生育服务站(室)建设持续投入,极积开展了科技大练兵活动,为全市农村育龄妇女免费普查人数达 人次,乳腺普查 人次,免费电子阴道镜检查 人次。七是深化以协会为承做主体的村民自治工作,创新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村(居)民自治,全市建立完善各村(居)公开栏 个,会员之家 个,新建“五生家园” 个,村民自治推行村1 个,实现村 个。

六、问题与建议

(一)低生育水平巩固艰难,群众的生育愿望与现行生育政策存在较大差距,要稳定和降低目前的生育水平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市、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设备陈旧、落后,难以适应优质服务“国优”需要。

(三)新情况、新问题矛盾突出,增加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

财政绩效评估 篇7

关键词:资产评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优势

资产评估是一种独立的、公正的中介机构, 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以及多年的经验水平, 将其应用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去, 能够发挥较大的优势条件, 对财政资产绩效评价具有重要发展作用。

一、资产评估知识结构的优势分析

(一) 资产评估的综合性的学科

资产评估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 具有综合性特征。它不仅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工程技术有关, 还融合了建筑领域、机械领域、经济、法律以及管理等各行各业。无论哪个学科, 都与财务管理形成紧密联系。要控制好资产评估的质量, 就要根据相关的经济基础, 利用一个合理的财务管理方法, 将资产评估放在会计资产管理中去, 将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发展的基本条件, 然后与其他行业进行紧密联系, 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论基础。

(二) 资产评估方法体系的多种构成

资产评估体系方法的构成要素比较多, 它能够评估出资产的价值。资产评估方法的形成是在技术、统计、财务以及会计基础上, 根据自身形成的基本特点, 将理论性与定量性方法进行结合并应用。由于资产评估体系方法是在多种理论形成上构成的, 根据一些原理分析以及技术形式, 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如:市场法、收益法以及成本法, 将这些方法应用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 都能确定一些指标。

(三) 注册资产评估师的完整知识结构

对于资产评估师来说, 要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在该行业发展初期, 资产评估师在知识结构以及专业能力上, 都表现了较强的专业性, 如:在资产评估师进行考试期间, 还要掌握财务科目、机械设备、建筑、经济等知识。而且, 资产评估师还要具有一定的数量财会、经济以及工程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能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不断更新并应用。对于财务支出绩效评价, 它与各个学科也存在较大联系, 特别是信息的处理, 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外部与内部信息进行处理, 并促进综合性人才的管理方式。其次, 资产评估师还掌握文理知识的综合利用, 能够将知识结构形成实践化发展, 并适合较强的市场变化, 从而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形成更大范围、更多领域。

二、资产评估的专业优势分析

资产评估具有专业的评估价值, 根据市场上的变化规律, 能形成标准的评估准则。根据产权内的多种价值属性, 利用相关的技术形式, 保持与市场上的公平特征, 并实现有利的市场价值功能。要求资产评估具有专业性, 就是要求资产评估机构在服务方式以及应用形式上都要具有一定的技术手段, 资产评估机构是技术性比较强的, 它能实现专业分工化, 能够将技术划分为多个领域, 并对社会中的各个领域进行评估, 从而在财政支出行业得到较大优势[1]。

三、资产评估的行业优势分析

资产评估的行业优势表现为:能够形成高素质的资产评估队伍以及机构队伍, 能够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不同, 能够公正、优质的将任务完成。能够根据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的有机结合, 建立行业管理机制。能够制定出比较系统的、有效的资产评估管理制度以及完整的评估体系。能够根据评估行业建立的相关标准, 不断积累评估理论以及相关的实践管理经验, 从而增强行业实力、增加凝聚力, 并不断扩大国内外影响力[2]。因此, 资产评估行业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具有较大的现实作用以及较深的潜在优势。

四、资产评估与绩效评价的内在优势分析

(一) 学科因素

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分析过程, 绩效评价是组织根据确定的标准以及一定的程序, 利用科学的评价方法, 对评价内容、评价对象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进行评估, 并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考核形式[3]。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相关的财政部门、预算部门根据设计的目标, 利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对财政支出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方式。资产评估是相关的资产评估机构、资产评估师根据相关法律、相关的资产评估标准选择合适的价值类型以及科学方法。

(二) 内在联系

资产评估与绩效评价方法存在共同性, 收益法是资产评估的主要方法, 它主要通过三个指标进行计算分析, 并将其应用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使用。由于财政支出能够形成一项资产, 因此,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要利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 根据统一的评价标准, 对其财政的支出行为进行科学、合理以及综合性判断, 并实现资产评估的核心价值[4]。所以说, 资产评估与绩效评价在财政支出结果中具有相同的理论方法以及资产价值, 并在一定形式上, 将绩效评价作为一种特定的资产评估。

(三) 功能因素

资产评估具有发现价值、确认价值的功能, 并使之实现了国企的服务改革, 特别是资产的增值与保值、服务金融企业的改革、国家金融资金的安全、资本市场的安全交易以及投资者的合法维权意识等, 都成为红色评估。绩效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财政支出的科学化以及精细化, 能够产生一些官僚主义以及腐败、浪费现象, 并实现相辅相成的积极结果。

五、总结

根据以上对资产评估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的优势进行分析, 无论在实践角度, 还是在理论发展角度, 相关因素以及工作特点都能展示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具体要求。因此, 评估机构就要利用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经验, 发挥独立性、客观性的职业特征, 并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作出更深层次的信息结果, 从而为科学决策的建立提供有力依据。

参考文献

[1]汤淮.发挥资产评估专业优势客观评价财政支出绩效[J].中国资产评估, 2012 (9) :10-12.

[2]杨伟暾, 赵仕坤.发挥资产评估专业优势助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J].中国资产评估, 2014 (7) :24-26.

[3]刘淑琴, 刘天婵.资产评估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的优势分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13, 15 (6) :8-12, 16.

财政绩效“插件” 篇8

在不改变原有预算申报程序的基础上,仅在“一上”与“一下”之间插入一个小程序,就是在预算申报时,部门单位必须先申报四项基本要素,通过细化的预算申报标准确立分配的标准,以细化的申报标准实现部门单位的自我承诺,树立起用钱要负责任的意识,并引入专家智能解决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及资金预算的准确性问题。

责任的缺失必然导致执行力的下降。廣东省财政绩效管理的机制体制,让相关责任人树立起“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绩效观念和意识。

专家评专业

专家是财政绩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和条件保障。专家利用自身精熟的业务知识和行业从业经验进行评价,确定支出项目能否立项,解决“该不该花钱”和“该给多少钱”的问题。

根据财政局与科研所商量的评价工作协议,由财科所负责组织专家组对相应的专项资金类别开展评审。主要分为:技术专家和政策专家两级评审。

1从项目评价角度看,分为技术评价和政策评价。

技术评价阶段:技术专家解决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及资金预算的准确性问题。

技术专家评审主要是对单位申报的预算报告内容,尤其是“依据”、“实施方案”、详细的“预算”进行评估,一是依据是否充分(成立)、理由是否正当、是否与部门单位职责一致;二是单位在项目实施前是否准备充分:任务标的与工作量究竟有多大?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和实施方法是否恰当?单位实施计划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是否匹配?三是根据任务标的、工作量和实施项目方法的一致性来核定出应该给予的预算资金量建议。专家组可对项目提出否决性意见,并须提出充足的理据。专家组的意见还包括对每一个项目提出改进单位管理工作的建议。

政策评价阶段:解决项目的排序问题。政策专家评审主要是根据“大事优先、民生优先、绩效优先”原则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与单位申报中的目标进行比对评审打分,目的是对申报项目进行轻重缓急的优先秩序进行排序。

2从专家评价工作角度看,分为个人独立评价和小组集中评价两轮。

根据多年实践工作的经验,在目前的评价过程中,对专项支出基本上固定划分为信息化类、基建类、设备购置类和大额专项类四大类别,之所以要这样划分,是因为这样划分类别后的支出性质比较相近,可以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聘请专家,因为专家的评价意见和建议是要反馈到部门单位的,而且在评价过程中还要与单位进行绩效面谈,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是不能适应这项工作要求的。

个人独立评价,专家单独阅读材料进行个人评价并出具评价意见和建议。照类别分组,每个组分派一定数量的评价项目,一般配备3个专家,独立评价阶段每组的专家只能看见自己的评价项目,不知道同组的其他专家,这样就能保证评价时的独立性,且评价结束后容易评价每位专家的工作水平。在信息化平台上,财政部门会给专家密码和用户名,登陆后就能阅读评价项目的信息,并且在平台上面直接输入评价意见和建议。手工操作则需要向科研所提交电子版及纸质版评价意见。科研所专门人员从后台监督专家评价的进展和意见的认真程度。

小组集中评价,在个人意见提交后,按照预定的时间进行小组集中讨论,综合吸收小组所有专家的意见后,形成小组评价意见。个人独立评价阶段,每一个专家的偏好和习惯都有差异,关注点也有不同,通过结果讨论总结可以得出一个相对客观、公正的、全面的评价。小组评价意见也是财政部门向部门单位提交和反馈的最终评价意见。

根据项目的目标和方案,专家对部门单位指出项目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帮助解决部门单位做事的一般性方法,给予部门单位以批评,督促其不断地完善方案质量;促使部门单位提高做事的科学性,不但把事情做好,而且做得有效率、有绩效;在执行方案过程中,运用中间过程管理,及时问责和评价,追踪项目进展情况,发现偏差,即刻纠正,积极调整,强化了绩效观念和责任意识,提高了其作为执行主体的执行力。

这样,通过绩效预算建立起了分配的科学标准,把部门单位要钱、花钱的依据、实施过程和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完全清晰展现出来,这样财政部门既实现了科学分配和制度分配,部门单位花钱的过程和目标有了科学支撑,更容易被社会公众所了解和掌握,为其监督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提高政府执行力

通过财政绩效管理,要求部门先申报详细的用钱立项依据、可行性方案、资金使用计划及绩效目标等,这种管理制度倒逼部门单位细化工作内容,设计合理的绩效目标,提高预算的准确性。资金使用后还要进行绩效评价、绩效问责和绩效审计。在这么多外在约束的压力下,要钱的部门单位自然就会把主要精力花在想工作、干工作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上。

通过财政绩效管理,能够提高政府各部门的管理能力,最终的效果是从管理上改变了上级部门“单一的被动管理”和“上有想法下面没有办法”的局面,充分提高了政府各部门和单位的政策执行力。

上一篇:基建文件管理流程下一篇:2018投资工作总结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