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情况汇报

2024-11-06

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情况汇报(精选8篇)

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情况汇报 篇1

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情况汇报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15年在积极做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的同时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分工作负责制的基础上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好宣传工作,规范劳动关系。在面临全球、全国经济疲软的大环境下,全县各类工程项目资金明显出现紧张,很多工程项目面临停工,因此建设领域劳资纠纷突出,各类劳务纠纷层出不穷,为能从根本上规范我县劳动市场,把纠纷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我县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工作人员,深入基层认真宣传《劳动法》、《社会保险法》、《云南劳动监察条例》、《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加强宣传。对在劳务关系中心存疑虑人员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认真详细的答复,并向社会公布了劳动举报投诉电话,使广大用工企业和务工农民增长了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规范约束了彼此的劳务关系。

(二)严把执法年审关,从源头上杜绝侵权行为。通过对用人单位用工情况的审验,从源头上减少违法违规行为。2015年劳动保障年审完成803户,纠正用人单位规章5件。

(三)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全程监管,确保施工企业及时足额发放工资。主动加强与纪委监察、建设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联动机制,在工程立项审批、工程招投标、开工建设、竣工

签订劳动合同、规范劳动关系,规范劳动力市场管理、查处非法用工、劳动者工资支付情况、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妇女权益保障法》贯彻落实情况等。充分发挥了劳动保障监察的执法职能,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人员和车辆配备不足。目前劳动监察股有工作人员8名(其中公务员4人: 3人50岁以上,有2人有监察证;工人3人:只有1人有监察证;公益性岗位1人),固定性给予专用车辆1辆,整个部门没有配备制服,工作中不能体现执法的严肃性和震慑性,不能引起用人单位的重视。

二是工作人员能力提升不足。加大执法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势在必行,但相关上级部门不了解基层实际,无法满足基层工作人员的集体培训,从而制约了工作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

三、下步工作打算

2016年,我们将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大劳动合同订立监察力度,进一步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我们将继续加大劳动合同订立监察力度,切实做到早动员、早部署、早宣传、早检查,要深入到用人单位,特别外事施工企业,采取边宣传边监察的形式,让用人单位熟悉法律法规,对不按法规订立劳动合同的、在招录过程中收取风险金、抵押金、扣押有效证件的要按规定进行处罚。

(五)加大对各类建筑施工企业的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杜绝拖欠工资现象的发生。劳动保障监察要主动与建设行政部门联系,建立联动机制,在工程招投标、施工企业开工、工程竣工验收上实行全程监控,每个月深入到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人数、劳动合同签订、工资发放等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处理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2015年10月14日

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情况汇报 篇2

(一) 人社系统的内部协调、衔接问题

劳动监察隶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也就是所谓的人社系统, 这个系统涵盖比较多的二级机构, 例如社保局、医保局、失业中心、工伤科等。对于劳动监察执法来说, 可能涉及比较多的就是社会保险案件, 对于投诉或者举报企业未进行社会保险登记、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或者未给员工进行参保等案件时, 监察员无论是进行调查取证还是报请行政处理、行政处罚, 都需要查询社保数据, 而社保数据就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甚至是工伤保险等, 这些数据的获得就需要以上这些人社系统的二级机构来配合, 但是往往在现实中, 这些数据的调取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些二级机构的各个业务窗口, 只认法院或者公安局的函, 对劳动保障监察员来调取数据并不进行提供和配合, 致使监察员调查取证出现瓶颈。

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需要法律赋予劳动监察执法人员更多更正当的权利, 也需要人社系统内部做好协调与沟通, 比如规定统一的调取社会保险数据介绍函;公布各个业务窗口主管领导的电话;交代各个业务窗口, 要认可劳动监察的调取函、劳动监察法律文书、劳动监察执法证、监察证等。只有畅通内部的社保数据查询途径与调查渠道, 做好与各个业务机构的衔接、接洽, 才能从内部真正走出一条良性的劳动监察调查之路、执法之路。

(二) 当事人的阅卷权

投诉人或者举报人在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之后, 就进入了劳动监察的办案程序, 这个时候, 投诉人或者是举报人就成了案件的当事人, 与案件的结果息息相关, 他们对案件的关注度是理所当然的高。如果案件正常立案了, 随着案件的逐步展开调查, 被投诉方或者被举报方也会提交相应的证据材料, 最后案件得以解决的话, 没有什么问题;如果因为各种原因, 案件无法正常结案, 没有达到当事人理想的结果的话, 当事人就会闹, 就会要求查看卷宗甚至是复印卷宗, 然后走所谓的“信访”“上访”之路。如果案件不能正常立案, 当事人就会觉得难以理解, 就会提供各种无理要求, 要求劳动监察部门出具书面的证明材料, 来说明为什么不予立案、为什么不能解决等, 一旦遭到拒绝, 就可能出现新的社会动乱因素, 导致聚众上访、堵门、静坐等事件。这些情况下, 一个很关键的诱因就是当事人的阅卷权, 不是说卷宗里有什么猫腻儿, 不能让当事人看, 而是法律并未赋予劳动监察部门出具相关书面证明材料的权力, 对于行政机关而言, 法无授权不可为, 没有哪个办案人员敢冒法律之大不韪。这就在平息当事人怒火和遵守法律之间出现了两难, 到底是当事人的权益重要, 是社会的稳定重要, 还是法律的精神、法治的理念更重要, 如何取舍, 真的成了一个难题。

二、出口问题 (落实和执行)

(一) 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认定及移交、衔接问题

恶意欠薪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入刑, 对于劳动监察执法来说是一件好事, 对那些老赖终于可以有强制和威慑的手段了。但这往往是在理论上, 在实践操作上, 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认定, 公安局和劳动监察存在着不一致和差异, 罪与非罪的认定两机关存在偏差, 而且没有有效的沟通机制;在劳动监察经过调查取证认为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提交给公安局时, 却被以各种理由拒收, 这就出现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移交的困难;基层的劳动监察大队或者支队, 作为一个受委托执法的事业单位, 却被以“另眼相待”不能引起公安部门的重视, 所以导致在劳动监察执法中,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认定、移交以及衔接通道不畅, 致使该罪名在劳动监察这一块, 形同虚设, 难以落实, 不能有效地以此手段来维护劳动者权益, 惩治老赖。

(二) 时效性问题

按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的调查, 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情况复杂的, 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 可以延长30个工作日。也就是说, 正常情况下, 不需要行政处理或者行政处罚的案件, 基本上2个月左右的时间能够顺利结案。这个时间对于劳动监察部门来说并不长, 因为一起案件在立案之后, 要经过调查取证, 下达《询问通知书》《限期改正指令书》等, 对时间的要求很紧迫, 但劳动监察的调查手段和权力却很有限, 而且常常遭遇“抗拒执法”, 因此, 并不能很有效地制约违法企业, 导致投诉人的迫切需要, 不能马上得到解决, 时效上满足不了投诉人或者举报人。

以上是在案件不需要报批行政处理或者行政处罚情况下, 处理案件的时效。如果案件走到行政处理或者行政处罚, 时间上会更长。前者的时间还需要加上报批行政处理、行政处罚的时间、违法企业申请听证的时间、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的时间, 这些时间算起来至少有3个月。如果都走完了程序, 违法企业依然拒不执行行政处理、行政处罚文书的话, 劳动监察部门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强制执行的申请。最终法院能不能执行、什么时候执行, 多长时间执行完毕, 这个执行结果就要靠人民法院了。也就是说, 一个投诉人或者举报人在遇到比较无赖的企业拒不配合、拒不执行劳动监察部门的调查和法律文书的时候, 这个投诉人或者举报人维护自己权益, 讨要到自己工资的时间至少得半年。这样的时间对于劳动者来说相当漫长, 尤其对于广大的农民工而言, 在他们急着返乡收麦子、收玉米或者回家过年的时候, 对工资的需要是迫切的、急切的, 根本等不了半年的时间。他们在这个时间内会情绪不稳、聚众上访、静坐、围堵政府, 甚至采取更加激烈的手段, 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

所以, 建议缩短这些行政程序的时间或者试行劳动监察方面的行政简易程序, 就像人民法院小额诉讼的简易程序、先予执行程序等。只有这样, 才能给劳动者及时、便捷、快速、有效的救济, 让劳动者能够第一时间拿到自己的血汗钱, 让违法企业能够即时得到相应的处理、处罚, 让劳动监察的执法成果能够得到展现, 把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扼杀在摇篮里。所谓“迟来的正义非正义”, 试行行政简易程序, 让劳动者感悟到国家和法律的及时的正义救济, 势在必行。

(三) 执行手段

劳动监察相对于人民法院、公安局等机关而言, 力量很薄弱, 惩治老赖企业手段脆弱, 强制性差, 对老赖企业约束性不够, 威慑力不够。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力和保障, 行政处罚、行政处理走到最后, 也是申请人民法院来执行。如果法院不予执行或者是执行不来的话, 这些文书就等于一纸空文, 劳动者经过那么漫长的等待, 结果却是一场空。在实际操作中, 这样的情形屡见不鲜, 行政处罚和行政处理走到最后, 人民法院执行庭以要求劳动监察来查明财产状况为由执行中止或者执行终结, 这对劳动监察来说, 却是额外的负担, 因为劳动监察没有强制手段, 它是委托执法, 没有能力和办法去查询企业的财产状况, 更没有权力去银行或者其他机构要求有关单位来配合查询, 这些都是无法做到的, 更是劳动监察无力承受的。

目前, 我国惩治老赖的手段日趋成熟, 包括建立个人、企业信用体系;设置老赖名单, 在城市核心显著位置曝光老赖;甚至是限制老赖高消费等, 这些手段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但是这些手段的运用, 法律只是赋予了人民法院和公安系统一个平台, 只是在司法系统得到了共享, 却把劳动监察阻挡在了门外。这对于劳动监察执法来说等于折断了翅膀。没有强制力作为后盾, 劳动监察的很多法律文书就等于没了执行保障。建议资源共享, 将惩治老赖的这些手段和途径扩展至劳动监察。司法系统和劳动监察系统互通有无, 编织密不透风的法网, 一定会让各方面的老赖无逃遁之地。

(四) 文书送达渠道

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情况汇报 篇3

关键词: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队伍建设

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是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颁布实施,进一步规范了劳动保障监察行为,为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提供了执法依据,标志着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一、认真学习,广泛宣传,提高对《条例》施行的认识

《条例》的公布施行,是我国劳动保障系统的一件大事,是维权维稳、凸显执政为民的重要保障。单位要学习好、宣传好,积极响应劳动保障部、省劳动保障厅布置的《条例》宣传月活动,继续深入学习《条例》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一是组织劳动保障系统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条例》。二是要通过举办企业劳资管理人员专题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以及在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办案过程中,引导用人单位正确理解和自觉遵守《条例》规定,通过依法用工来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三是要通过街头宣传、深入企业上法制课等形式,增强劳动者运用《条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四是要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深入宣传《条例》知识,提高各类企业和广大劳动者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认知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五是单位在学习、宣传《条例》的同时,要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联系实际,注重研讨,把握《条例》的正确施行

单位在学习领会《条例》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劳动保障工作实际,分析劳动用工形势,剖析几年来劳动保障违法案件大幅攀升的原因,对照《条例》,开展研讨。一方面就《条例》的出台,练好内功,提升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理论的研究水平;另一方面利于监察人员对各类用人单位实施劳动保障监察过程中,准确把握《条例》中规定的原则,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执法办案能力。通过研讨,督促单位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正确施行《条例》,不断地总结经验,使之有效地指导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实际。

三、完善制度,践行职责,规范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行为

单位要将《条例》的贯彻实施与落实《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工作结合起来,明确职责,狠抓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与专职监察员履行职责的问题。一是完善监察执法程序制度。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劳动保障监察权,杜绝监察缺位、越位、错位和不到位的现象,杜绝因执法办案过程中出现程序错误而导致执法主体程序违法此类行为。二是完善监察执法责任制度。要建立公开、公正的评议考核和错案追究制,对监察人员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错案的,要追究相应的行政和法律责任,杜绝因适用法律不当而导致执法主体实体违法此类行为。三是实行劳动保障监察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全面公开执法依据、程序、期限和职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四、健全组织,提高素质,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队伍建设

为保障《条例》的贯彻实施。一是要落实人员。凡是在编制内没有配齐的,尽快要选配到位;凡是有兼职人员占编的,一定要改变过来,专职专用;如因劳动保障监察任务繁重、人员力量不足的,应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支持。二是要提高素质。各单位也可以根据实际,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提高监察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要研究解决辖区内劳动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五、夯实基础,狠抓管理,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效能

单位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狠抓管理,进一步做好基础工作。一是依托推行诚信制度建设,准确掌握辖区内各类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方面的信息资料,按诚信等级建立重点监督目录和重点监察目录,并按要求对其实施有效的指导服务和监督监察。二是针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四种形式:劳动保障年审、日常巡查、举报投诉专查和专项执法检查活动中形成的有关资料,要注意收集归档,切实能够反映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成效,保证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良性运行。单位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没有配备微机的,要抓紧配置,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

六、加大力度,严格执法,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条例》的公布施行,加大了对用人单位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处理力度。单位要充分利用贯彻实施《条例》为契机,继续以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清欠农民工工资为重点,抓好维权维稳工作。一是要认真受理和查处举报投诉案件。经查实,不仅要处理好投诉人反映的问题,而且要以此为线索,对被诉单位整个劳动用工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必须依法进行纠正和处理。二是依托诚信制度建设,建立好重点监督、监察目录,加大对目录内用人单位的监管力度,逐步规范其劳动用工行为。三是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用人单位的巡查,强化对职业中介机构的监管,对拖欠农民工工资、拒缴社会保险费、使用童工和非法职介欺诈求职者等案件,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

参考文献:

[1]李建,张成,王文章.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和完善立法的建议[J].中国劳动,2007(5).

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情况汇报 篇4

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工作情况汇报

为了贯彻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和《省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等法律法规,我们通过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劳动保障书面审查以及投诉举报专查等劳动保障监察方式,对企业实施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年以来,全市接待女职工投诉举报人次,调查处理涉及女职工的案件余件,责令用人单位为女职工补签劳动合同万余份,社会保险扩面涉及女职工余人,切实维护了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一、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女职工法律意

识。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开展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首先,要求每位劳动保障监察员始终坚持将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贯穿于劳动保障监察全过程,增强用人单位和女职工的法律意识。其次,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国家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和监督作用。第三,在市区主要街道、社区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现场咨询活动,发放有关宣传资料,接受群众咨询,增强女职工学法用法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第四,劳动保障主办监察员在日常巡查的同时,加强对辖区内用人单位进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政策咨询,并主动上门提供服务。随时掌握企业动态,提高女职工法律意识,帮助企业规范用工行为。

二、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大投诉举报专查力度。实行劳动保障监察“110”和24小时受理投诉举报制度,确保来电、来

访、来信、来邮等各类维权渠道畅通无阻。对于女职工的咨询、投诉和举报,我们热情接待、耐心解答,坚持使用文明用语、做到首问负责,并且向女职工免费发放宣传资料。对于受理的案件,我们加大劳动保障监察举报专查力度,依法规范投诉、举报案件的受理、查处程序和管理办法,保证符合立案条件的各类案件立案率100%,使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维护。

三、加大监察力度,依法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为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根据《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以及《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我们依法对用人单位使用女职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于用人单位有违反国家规定,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行为的,我们加强宣传教育,责令其限期改正。根据各类用人单位和行业特点,加强日常巡视检查工作,及时掌握用人

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情况汇报 篇5

关于劳动监察机构及队伍

建设的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劳动保障工作直接关系社会民生。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及队伍建设,是基层劳动保障部门长期以来的迫切期盼。今天,部和中央编办组成联合调研组莅我市开展专题调研,这是上级部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此,首先向各位领导表示

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根据调研组的要求,我先将我市劳动监察工作开展、队伍机构建设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以及进一步加强劳动监察机构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向中央编办、部各位领导汇报。

一、我市劳动监察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市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逐步形成了三资外资企业多、个体企业多、外来劳动者多的特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是劳动、社保部门的重要工作,对推进劳动法律法规的切实贯彻执行,改善就业环境,消除劳资矛盾,促进稳定就业提供了重要保障,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劳动监察机构是实施这一重要工作的具体机构。一直以来,我们高度重视发挥劳动监察机构和队伍的作用,积极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快、流动就业比例大、劳动监察机构不健全、劳动监察人手少的情况,大胆探索,努力创新,大力加强劳动监察工作,切实抓好普法教育、监督检查、信访咨询投诉、劳资突发事件处理等工作,较好地推进全市劳动权益保障工作扎实开展。

(一)坚持开展劳动普法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和增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劳动法制观念。

《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我们一直将开展劳动普法宣传作为推进劳动法律实施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逐年掀起劳动普法宣传活动高潮。

一是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广泛普法宣传。1994年以来,每年以宣传咨询、普法讲座为主要形式,集中开展大规模普法活动,积极借助各级媒体、部门网页、12333劳动保障服务热线建立普法宣传阵地,开展经常性的普法宣传。在普法工作中,市镇劳动部门根据一段时期劳动用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与市内广电媒体合作,制作以案说法等节目,直观、生动地向劳动者讲解劳动法律法规,宣传劳动执法工作。

二是加强对企业的普法教育。近年来,根据企业劳动法制意识相对落后于劳动者法律意识提高的情况,我们逐步将普法重点从“引导维权”向“引导守法”转变,在坚持全面普法的基础上,突出对企业用工主体的普法教育,重点抓好企业厂长、经理劳动法律知识培训,引导企业自觉树立劳动法制观念,依法开展劳动用工管理,主动消除劳资隐患,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2003年来,我们先后联合外商、台商、民营等政府主管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机构等举办了153场劳动法宣讲会、座谈会,共有7650家企业1.3万人次参加了普法教育,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我们还将普法宣传贯穿到劳动监察执法工作当中,通过劳动监察日常巡查,边查边纠,纠教并举,督促企业深入贯彻实施劳动法律法规。如,2005年,根据全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要求,我们结合普法宣传、日常巡查等工作,集中利用3个多月时间,开展最低工资标准的专项宣传和指导,印制了2万多份新标准调整指引派发到全市企业,为2756家企业举办了41场专题普法宣讲会,深入4583家企业进行具体指导,引导企业平稳渡过调资关。

(二)坚持抓好劳动监察日常巡查,及时纠正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劳动监察日常巡查,是劳动部门加强企业基本情况掌握,主动开展监督检查的一项日常性工作。在人手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我们实行分组分片管理的方式,将日常巡查责任落实到每个劳动监察员身上。在加强劳动监察日常巡查的同时,市劳动监察大队和各劳动分局在没有专门机构和编制的情况下,想法设法抽调劳动监察员、仲裁员开设信访窗口,设置信访专线电话,积极接受群众咨询投诉,并承担12333服务热线的接听接访工作。十五期间,全市劳动部门主动巡查企业6.4万家次,处理群众来信7955封、来访16527批49900人次,立案查处举报违法案件5200多宗,依法纠正部分企业的违法行为。2005年,主动巡查企业19430多家次,完成企业劳动年审17730家,处理群众来信1059件、来访4879批次11978人次,接听12333服务热线咨询、投诉电话16万多个次,受理群众举报案件1813宗,立案处罚违法案件551宗。

(三)积极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活动,认真开展突出问题的集中整治。在切实抓好劳动监察日常巡查、投诉举报违法案件专查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每年都在全市组织2-4次联合执法专项检查活动,上半年的专项检查在春节后企业生产逐步恢复正常的2-4月份举行,针对企业新招员工多的特点,以劳动关系建立情况为重点,抓劳动合同签订和劳动权益保护措施的落实;下半年的专项检查在10月份至年底举行,重点检查工资支付、工作时间等基本标准的执行情况,切实解决春节前企业欠薪问题,保证员工工资权益,做

好春运期间外来员工有序化流动工作。经过集中检查行动,逐年促进各项劳动管理制度的落实和巩固,劳动合同、招用工管理,工作时间、最低工资、特殊劳动保护等劳动管理制度在各类企业得到普遍建立,较好地推进了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推进了拖欠工资等突出问题的逐步解决。2005年,我们在全市开展了节前拖欠工资清理、劳动力市场整治、最低工资标准执行

情况、《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与《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贯彻情况、《劳动法》贯彻情况等5次全市性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共检查企业19310多家次,涉及企业员工245.6万人次,为18.3万人追回被拖欠工资1.55亿元。

(四)加强企业工资发放日常监控,积极抓好企业欠薪防范和处理工作。拖欠工资、欠薪逃匿,是最容易引起劳动关系不稳定的突出问题之一。《劳动法》实施后,劳动监察部门积极创新管理制度,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积极依托基层部门,建立企业欠薪报告制度,加强企业工资发放情况的日常监控。劳动监察部门逐月通过企业主管部门、村劳动服务站的情况报告,掌握企业工资发放的实际情况。目前,纳入劳动用工备案的企业有1.7多家,企业欠薪报告制度的实施,虽然一方面加大了劳动监察机构的日常工作量,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劳动监察机构的欠薪防范和监控能力,及时对欠薪企业提前作出跟踪处理。经过多年的实施和总结,今年,我们将在市政府支持下,以网络信息化为手段,建立全市的工资支付监控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劳动监察机构的工资监控工作效率。

(五)积极参与群体性劳资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参与处理企业员工集体上访、罢工等群体性劳资突发事件,是劳动监察机构的重要职责。多年来,我市劳动监察队伍在这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5年,全市劳动部门共处理各类大小的群体性劳资突发事件2536宗,较好地化解了影响企业劳资关系稳定的突出矛盾。在群体性劳资突发事件的处理中,欠薪逃匿引起的突发事件处理难度较大,对此,我们认真贯彻省有关法规和文件规定,积极落实欠薪垫付制度,通过督促企业厂房业主、产权主管部门先行垫付工人工资,切实促进事件的及时、妥善处理。2004年以来,市劳动部门共处理企业欠薪逃匿案件199宗,督促垫付工资8749万元,涉及欠薪员工7.29万人。由于劳动监察人员积极介入劳资突发事件的处理处置工作,使突发劳资矛盾基本在当地基层得到协调化解,基本没有发生企业员工集体到省委、省政府上访的劳资信访案件,较好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二、我市劳动监察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情况

(一)经编制部门批准,在市劳动局设立了市劳动监察大队。

1991年3月,经市编委批准,市劳动局成立了市劳动监察大队,1992年5月批准按科级建制,人员编制20名。2001年9月机构改革,市编委重新核定市劳动监察大队的编制和职能,市劳动监察大队隶属市劳动局管理,专项编制16名,主要职能是:依法行使劳动行政监督检查权,监督检查劳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依法监督企业职工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制度和女工、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政策的实施;组织查处劳动违法案件,处理劳动关系方面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负责企业劳动年审工作;负责劳动信访工作;负责劳动普法工作。

(二)市劳动局根据全市劳动监察工作的需要,在各劳动分局内设了仲裁监察办公室。

根据2001年机构改革要求,市劳动局对全市32个劳动分局实行垂直管理。机构改革后,为适应全市企业主要集中在镇村的实际情况,我们特别注意加强基层劳动分局的监察执法和仲裁等工作,自主完善系统内部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在各劳动分局内部设立了仲裁监察办公室,组建了劳动争议仲裁分庭,委托劳动分局依法行使劳动监察、仲裁的职能,以及协助市完成对企业开展劳动年审、办理劳动合同鉴证等日常办公业务。

由于各劳动分局人员编制有限,32个劳动分局总共才185个编制,每个劳动分局为5-6个,承担的工作包括信访、监察、仲裁、培训、就业(包括城乡就业)、行政办公等,各项工作任务都比较重,各劳动分局仲裁监察办公室人员只有从分局内部、镇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调配,劳动监察工作只作为分局工作人员兼负的其中一项业务。目前,从基层分局编制内自行安排划出协助劳动监察工作开展的人员为64人,平均每个劳动分局2人。另外,市机编办核准全系统市财政供给的临时工作人员105人,部分镇区政府支持聘用、经费由镇区财政供给的261名劳动监察协管员,也被安排到监察执法管理的辅助岗位上配合开展工作。但随着近年就业再就业、技能人才培养、劳动权益保障工作被各级党委政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来抓,基层劳动部门承担的任务难以同时兼顾和推进,劳动监察工作人员不足的矛盾日渐突出,劳动监察工作难以得到全面深入的开展。

三、我市劳动监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我市企业多、员工多,劳资案件处理任务重,专职劳动监察员配备不足的问题突出,劳动部门经常被形容为“救火队”,劳动维权民心工程的实施难以切实落实到位。

如前面汇报所述,目前,经编制部门批准,全市劳动系统专门设立从事劳动监察工作的机构只有市劳动监察大队1个,挂靠在市劳动局劳动监察科。以市劳动监察大队专项编制16个,加上系统内部自行划出从事劳动监察的64个公务人员编制,组成80人的专、兼职劳动监察员队伍,承担起管理全市35万户企业、个体工商户及584.5万外来劳动力的任务,劳动监察员与用工单位、外来劳动力的配置比例分别是1:4375户和1:73063人。根据省劳动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拖欠工资等劳动保障违法案件的预防和查处工作的通知》(粤劳社〔2002〕153号),专职劳动监察员与在职职工应按1:8000的比例配备,按照这一要求,我市应配备731名专职劳动监察员,但实际上目前我市专、兼职劳动监察员数仅占这个数字的10.9。显然,我市专职劳动监察员严重不足。

(二)在专职劳动监察员不足的情况下,安排公务员编制以外的人员从事监察执法工作,容易引起行政诉讼。

根据《劳动监察员管理办法》(劳部发〔1994〕448号)第七条规定,劳动监察员的任职条件之一是在劳动行政部门从事劳动行政业务工作三年以上,并经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或省级劳动行政部门劳动监察专业培训合格;又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释义),关于对劳动监察员的任职资格规定:劳动保障监察员要符合国家公务员条件,这是因为执法监察是行政职责,受委托的劳动监察组织中的劳动保障监察员依法实施监察,是依法履行行政职责,因此也应具备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的条件。

目前,全市劳动系统的专、兼职监察员只有80人,还有大部分是镇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的干部职工。按照劳动监察员的任职条件,全市超过80从事劳动监察工作的人员不符合任职资格。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在不符合劳动监察资格的前提下,劳动监察人员、辅助人员在开展执法或者配合执法时,难免会底气不足,影响执法工作的开展。此外,我们劳动监察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别有用心的“黑律师”、无良记者,他们会想方设法地找我们的“不足”来做文章,这样一来,劳动部门就很容易会成为行政被告。

(三)进一步推进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需要有健全的机构和队伍提供保障。

2005年11月11日至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劳动法执法检查组在李铁映副委员长的带领下,到我市开展劳动法执法情况检查。经过检查后,检查组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我市劳动监察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另一方面对劳动监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要求推进做实劳动合同签订工作,劳动合同签订率要达100(目前只有82.6);切实解决企业克扣拖欠员工工资,员工工资及时发放率达100等。从依法行政的角度,这些要求是应该要做到的,但要达到这些要求,实际工作中难度非常大,仅靠全市80名专、兼职劳动监察员的努力,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应当在劳动监察人员力量方面有相应的保证。

四、加强劳动监察机构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健全劳动监察机构、增加人员编制的部门设想。

1、健全机构的初步设想

目前,我市劳动监察机构只有市一级的劳动监察大队,且没有内设部门,镇一级又没有分支机构,这种机构建设状况与我市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员工主要分布在各镇(街)的实际情况极不适应。2003年,广州市已将劳动监察大队更名为劳动监察支队(正处级),内设5个科室和1个机动分队,人员编制55名,且各区县均设劳动监察大队。深圳市劳动监察大队是正处级建制,人员编制43名,内设5个科室。据了解,深圳、河源、惠州、肇庆的劳动监察大队已先后更名为支队。

根据上级的要求,并借鉴深圳等市劳动监察机构建设的成功经验,我们的设想是:将市劳动监察大队从建制上升格为副处级机构(可以称劳动保障监察支队,也可以称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局),内部增设综合科、劳动监察一科、劳动监察二科、案件审理科和机动大队;镇一级劳动监察机构为副科级建制,市、镇两级劳动监察机构均直属市劳动局管理。

其中,市级劳动监察机构内设各科室的主要职责是:

(1)综合科:负责劳动监察工作计划和文件的起草;负责劳动监察政策调研和发展预测工作;负责劳动监察领域地方性规章的草拟工作;制定劳动监察部门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劳动普法宣传;协调机构内部各科室和下一级劳动监察机构的日常工作;负责组织本机构人员和专、兼职劳动监察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发证;负责企业的劳动监察年审工作;负责本机构的会议、文电、档案、信息、统计、分析、保密、接待、后勤等文秘和行政事务工作。负责劳动监察机构经费管理的指导、协调和财务监督。

(2)案件审理科:负责案件的审查、复议、诉讼;协调法院实施强制执行工作;负责听证会的准备工作;负责案件执行情况的跟踪回访工作。

(3)劳动监察一科、劳动监察二科:各负责16个镇区的劳动监察工作,包括:组织开展日常巡查、举报专查、专项检查等监察行动;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查处劳动违法案件,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负责对下一级劳动监察机构进行业务指导。

(4)机动大队:负责处理劳动关系方面的群体性突发事件。

2、增加人员编制的初步设想

(1)市级劳动监察机构增加编制54名;

(2)镇级劳动监察机构初步增加编制3名,32个分局共增加96名;在完善机构设置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基层劳动监察员编制。

3、经费来源

所增加人员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由市财政核拨。

(二)向上级反映的意见和建议

加快完善劳动监察机构体系,加强劳动监察队伍建设、增加劳动监察人员编制,是推动《劳动法》深入贯彻实施、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重要保障,是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由于各地对劳动监察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同,推进劳动监察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力度难以一致,因此,建议上级有关部门从更高的层次上进行统筹规划,出台规范性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劳动监察机构的定位,理顺劳动监察工作体系,统一各地的做法,规范地方的机构设置,增加劳动监察机构编制,扩大劳动监察队伍,提高行政执法能力。考虑到劳动监察机构的职责要求,建议劳动监察机构在设置上按照中央到地方统一建立“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局”的模式,明确劳动监察机构行政职能,赋予行政执法权力,机构人员列入公务员编制,使机构和人员在设置上更符合行政执法的要求。

以上汇报不够的地方,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情况汇报 篇6

保障监察工作

北京市劳动保障局劳动监察处处长 吴安泰

几年来,北京市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认真贯彻实施《劳动法》,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推进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使我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整体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开创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新局面。现将我市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有关情况向诸位会员代表汇报如下:

一、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

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是推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重要条件。我们的体会是:保持《劳动法》的严肃性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必须建立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劳动保障监察队伍。认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和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建设不能单纯的就问题而就问题。推进劳动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过程,也是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的过程,同时也是逐步探索和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管理手段的渐进过程。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作为劳动保障领域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也有逐步被认识的过程。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在初创阶段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在困难与矛盾面前,是积极努力、找准定位、克服困难、大胆创新,还是消极被动的工作,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我市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和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之所以在这几年发生了一连串根本性的变化,就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结果。在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建设上,我们不是就问题抓问题,而是坚持工作上有所为才有地位的硬道理,真正从抓工作的主要矛盾入手,从大力推进工作做起,通过推进工作取得显著效果,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扩大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影响。为了开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扩大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影响。为了开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新局面,在统一全市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认识上,我们提出了四个坚持、三个转变的工作思路,即:坚持从全局上把握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总体思路;坚持“突出重点、主动出击、预防为主、查防并举”的指导方针;坚持为劳动保障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服务的指导思想;坚持为保持首都社会稳定服务的政治意识。三个转变是:在工作推进方式上,由被动就监察工作而抓监察工作转变到积极主动的围绕全市劳动保障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的完成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上来;在加大工作力度上,由最初的侧重滞后查办案件,转变到点、面结合,把查办案件、巡视检查、开展专项监察、劳动保障年检工作形成一个相互衔接互为条件的运作整体,在更大的范围内营造一个有声势、有气势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局面;在执法观念上,把依法行政和执法为民相统一,转变对管理对象的认识,把执法对象看作既是我们的管理对象更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提高执法境界,讲究文明执法,树立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良好形象。在此基础上,我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提出 了唱主旋律、打主动仗的口号,紧紧围绕劳动保障领域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大力推动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主要表面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选准工作的突破口,唱响做好“两个确保”工作的主旋律,大力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是做好“两个确保”工作的重要基础,这几年北京市的扩面征缴工作一方面面临基金支出逐年增加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全社会用人单位离做到应参、应收尽收仍有很大差距。在这种局面下,必须加大依法推进全社会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工作力度,保障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确保下岗职工稳定。根据市政府的有关精神,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展开了一场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的攻坚战。从1998年以来,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把扩面征缴工作作为全年的执法工作重点,已连续五次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执法大检查,总计检查的用人单位已达21.22万户(次),通过开展执法大检查已累计责成10.77万户用人单位参加了社会保险,新增参统职工已达35.78万人,每年社会保险方面的执法检查就占到全年执法检查任务的60%以上,几年来已累计追缴社会保险费21.16亿元,每年执法追缴的社会保险费占到当年净增社会保险费的50%以上。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在扩面征缴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仅受到了全市劳动保障系统的肯定,而且得到了我市财政部门的肯定,充分显示了劳动保险监察队伍在推动重点工作上的突击队作用,展示了全市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广泛赞誉。二是围绕保持首都社会稳定打主动仗。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加大监察执法力度是做好首都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既能显示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影响,又可以提高各级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执法水平和达到锻炼队伍的目的。几年来,我们根据首都每年“两节”、“两会”、“五一”、“十一”和遇有重大的政治活动期间,往往也都是劳动违法案件发生最多和最集中的时期,且这一时期发生的劳动违法案件大都带有突发性、群体性的特点,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中适时的提出“突出重点、主动出击、预防为主、查防并举”的“十六字”指导方针,并围绕做好特定时期的社会稳定工作,我们总结和形成了“隐患问题提前查、普遍问题全市查、重点行业专项查、重点地区重点查”的基本方式,把一些可能发生劳动纠纷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每年“春节”前后开展的清理整顿非法职介活动和拖欠民工工资执法大检查、“春节”、“五一”、“十一”期间开展的服务行业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支付情况执法大检查、政治敏感时期针对一些困难企业和易发生拖欠工资违法行为的用人单位开展的执法大检查,都突出的表现出全市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在维护首都社会稳定工作上坚持打主出的表现出全市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在维护首都社会稳定工作上坚持打主动仗的工作姿态和政治意识。从2000年以来,全市仅在这些时期查处的劳动保障违法案件就达4407件,占到每年查办案件工作量的15.62%。近三年为有效遏制非法职介活动蔓延的势头,保持首都劳动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我们连续8次在特定时期开展了集中清理取缔大检查。通过大检查取缔的非法职介就达783家,为职工追发的工资达2.21亿元,占到为职工追发工次待遇数额的66.83%,为职工追发节假日加班工资达560多万元。从2000年以来,我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已连续处理因劳动关系紧张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举报案件236件,涉及人数1.8万人。在特定时期发生的这些人数较多的群体举报案件,从没有因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查处不力而产生不好的社会影响,充分说明了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围绕保社会稳定工作所报的动态信息,提高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在政府部门的影响。

三是能过组织开展大规模专项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大检查的有效形式,形成起伏跌宕的工作局面,积极扩大劳动保障工作的社会影响。在推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组织方式上,既要兼顾主次工作的相互协调,统筹兼顾,还要根据形势需要和各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形成一个起伏跌宕的局面。我们适时的根据劳动保障领域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在全市范围内定期开展有特定内容的专项监察执法大检查。采取这种方式推进工作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既体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监控管理上的高压态势,又可以促进一些持观望态度的用人单位尽快去按照国家出台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自身的用工行为。这也是几年来我们推进工作的成功做法。尤其是近三年,我们进一步加大了这方面工作力度,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每年都要围绕社会性保扩面、劳动合同签订、规范用工秩序、企业工资支付情况、取缔非法职介、规定工种持证上岗等内容开展四到五次全市范围的专项监察执法大检查,内容含盖了劳动保障工作的方方面面。基本上形成:“根据形势搞专项、围绕中心搞专项、重点任务搞专项”的工作模式。在组织形式上形成了“专项推动有动员、严密组织出成效、营造声势搞宣传”的运作机制。近三年全市通过开展专项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大检查,检查的用人单位数量累计达18.04万户(次),占到这三年检查用人单位数的85.01%;在大检查中追缴的社会保险费就达13.78亿元,占到三年累计追缴社会保险费用的70%以上;通过专项执法大检查责成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的人数就达26.11万人;为9.83万名职工补发工资等待遇达1.34亿元,通过连续不断开展一系列专项监察执法大检查活动取得的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扩大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内外影响。大力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抓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必须从全局上把握工作思路,要善于做到把握大局、重点切入,也就是:工作定好位、思路想到位、措施做到位、宣传讲到位,这是我们推进工作的基本经验。几年来,我们北京市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已有了一个较好的局面,受到了全市劳动保障战线的普遍赞誉,充分说明了工作有为才有其位的道理,也只有这样才能争取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地位,才能大力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和组织机构建设,为改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条件创造一个好的基础。

二、建立健全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组织网络体系

随着劳动保障领域立法工作的逐步完善和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向纵身推进,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大量非公有制企业的迅速增加,使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面临的执法环境更加复杂,尤其是任务繁重与组织机构不健全、执法人员少的矛盾显得十分突出,已严重制约了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空间,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但在目前大量缩减行政编制的背景下,向上要编制显然难度很大。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根据客观情况实事求是,找出一条能够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做法是既实事求是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结合首都特点和基层政府的组织结构状况,市劳动保障局于2001年在管辖地域范围较大的朝阳区进行健全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组织网络体系,强化街道(乡镇)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职能,发挥街道(乡镇)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积极性的试点工作,与此同时在全市展开了对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监察业务干部总体情况的全面调查。朝阳区通过在街道(乡镇)任命一批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的做法,扩大了全区的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形成了一个地域范围内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有效监控网,充分显示出了街道(乡镇)在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上的地域管理优势。在探索总结朝阳区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写出了《关于街道(乡镇)一级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状况的调查报告》,并获得当年调查报告的“一等将”。在调查报告的基础上,我们研究制定并向全市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若干意见》,并对加强街道(乡镇)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召开了专项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明确了基层街道(乡镇)一级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职能,提出了一整套加强街道(乡镇)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各区、县根据市劳动保障局的统一部署,展开了建立健全街道(乡镇)一级劳动保障监察组织的落实推动工作。在推进这项工作上,我市有以下几点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不打破现有机构管理体制格局,不涉及增加人员编制;在街道(乡镇)任命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是在区、县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直接指导下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街道(乡镇)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做到守土有责,保持所辖地区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的基本原则。二是形成“强化街道监察、扩大监察队伍,区县加强指导、人员区县任命,坚持守土有责、工作相互协调,严格办案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处罚区县批准、加强监督考核,坚持文明执法、从严加强管理“的工作格局。

三是在展开工作上,发挥街道(乡镇)地域情况熟、掌握各类企业情况变化及时的优势,建立起区、街两级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情况的信息沟通制度;在辖区内对用人单位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在辖区内开展对用人单位的日常巡检查;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大力开展专项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活动;发挥街道(乡镇)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参与劳动违法案件的调查与处理。

根据上述工作思路,经过去年半年时间大力推进,北京市建立健全了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的劳动保障监察组织网络体系,在283个街道(乡镇)任命了803名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使全市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人员数量达到1023名,是原来的5倍,彻底改变了全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面临的任务重与人员少的矛盾,扩大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覆盖范围,形成了有效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监控网,使全市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局面有了一个根本性改观。据统计,2002年街道(乡镇)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完成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任务已占到全市工作量的三分之一,街道(乡镇)的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在区、县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指导下,对20385个用人单位进行了执法检查,查处了1018个用人单位的劳动违法案件;经过区、县劳动保障局的批准,对276个用人单位的劳动违法案件实施了行政处罚;督促用人单位为15.91万名职工补缴社会保险费近1亿元;责成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9.39万人;追发工资1010万元;补办《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就业证》1.3万个。实践证明,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和搞好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组织建设,同样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观念,要根据形势,结合实际,才能开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新局面,才能把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工作落实到实处。

在线访谈劳动保障监察 篇7

2016年9月22日15:30, 福建省劳动保障监察总队黄立群调研员接受福建省人社厅在线访谈栏目专访, 就劳动用工维权与网民进行在线访谈。本刊摘其访谈内容, 以飨读者。

主持人:什么是劳动保障监察?

黄立群:劳动保障监察, 是劳动保障行政机关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 并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行政处理或行政处罚的行政执法活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对于促进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贯彻实施、监控劳动力市场秩序、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以及推动劳动保障部门依法行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持人:劳动保障监察的法定职责是什么?

黄立群: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条规定,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履行下列职责: (一) 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 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 (二) 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 (三) 受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举报、投诉; (四) 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

主持人:劳动保障监察的具体事项有哪些?

黄立群: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一条规定,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下列事项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一) 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 (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 (三) 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 (四) 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 (五) 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六)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 (七) 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八) 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遵守国家有关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规定的情况; (九)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保障监察事项。

主持人:劳动保障监察的范围对象有哪些?

黄立群: (一) 用人单位, 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 以及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 (二) 职业中介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 (三) 其他有关组织和个人。

主持人:目前我国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是如何设置的?

黄立群:目前, 我国在国家、省、设区市、县 (市、区) 四级均设立劳动保障监察机构, 一些地区还把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延伸到了街道、乡镇。如福建省省以下四级机构分别为省劳动保障监察总队、XX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XX县 (市、区) 劳动保障监察大队、XX街道 (乡镇) 劳动保障监察中队。

主持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方式有哪些?

黄立群: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相关规定, 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方式可分为主动监察和接受举报、投诉两种, 其中主动监察又可以分为日常巡视检查、书面审查、专项检查三种形式。

主持人:劳动保障监察投诉和举报的区别是什么?

黄立群:劳动保障监察投诉和举报的区别是:投诉人是劳动保障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当事人, 举报人则非劳动保障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当事人。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 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 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

主持人:劳动保障监察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有何不同?

黄立群: (1) 劳动保障监察权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行使,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内设职能机构;劳动争议仲裁权由劳动仲裁委员会行使,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保障部门、工会、用人单位代表组成。 (2) 劳动保障监察是行政执法活动, 劳动争议仲裁是一种准司法行为。 (3) 劳动保障监察以查处违法行为, 督促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遵守劳动法律法规为目的;劳动争议仲裁以解决劳动纠纷为目的。 (4)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可以通过日常巡视主动进行检查活动, 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只能依据申请人的申请启动仲裁程序。 (5)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必须依据法律规定处罚违法者,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处理案件时可以法律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劳动合同为处理依据。 (6) 劳动保障监察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有行政处罚权, 劳动仲裁机构只有调解权和仲裁权。 (7)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对监察决定没有行政强制权, 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劳动仲裁裁决的强制执行由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8) 当事人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监察决定不服, 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 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主持人:劳动者利益受到侵害时应该到哪里进行投诉?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在管辖上是如何规定的?

黄立群: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福建省劳动保障监察管辖的通知》 (闽政文[2005]482号) , 福建省劳动保障监察管辖权具体规定如下: (一) 设区市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设区市城区内经市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用人单位, 市属及其以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劳动保障监察。 (二) 县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经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用人单位, 本辖区内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劳动保障监察。县 (市、区) 行政区域内经设区市及其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用人单位, 由县 (市、区) 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 (三) 对无营业执照或者已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有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 由其用工所在地的县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 (四) 用人单位用工所在地与其单位所在地或登记注册地不一致的, 由用人单位用工所在地的县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 (五) 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的劳动保障监察, 由行政许可审批的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省级审批的机构, 由机构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

主持人:劳动者投诉劳动保障违法违规行为需提供哪些证据材料?

黄立群: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 应依法理性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具体来说, 劳动者进行劳动保障监察投诉, 需携带以下证据材料到所属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投诉:1.本人身份证原件 (若非本人, 应当携带授权委托书、委托人身份证原件、被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 ;2.劳动合同书, 若未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者应尽量提供工作证、服务牌、考勤记录、用工登记表、工资单、各项社会保险缴费记录、工资支付凭证、收取押金凭据、拖欠工资结算单或欠条等, 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间存在劳动关系和用人单位存在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的书面材料。

网友问答———

夜如笼:请问, 三年前发生的拖欠工资问题现在能处理吗?

黄立群:这个问题涉及的是劳动保障监察的查处时效问题。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条规定:“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在2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 也未被举报、投诉的,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查处。”

假动作:请问投诉举报后多久能处理好呢?

黄立群:这是劳动者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实践中影响案件办理时间长短的因素有很多, 如案件的复杂程度、劳动者掌握证据的充分程度、案件双方当事人对劳动监察执法的配合程度等, 都会影响到案件办理时间的长短。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规定的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的最长办案时限为自接到投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 受理的, 于受理之日立案;自立案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取证;情况复杂的, 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 调查取证可以延长30个工作日;案件调查完成后15个工作日内作出行政处罚 (行政处理或者责令改正) 或者撤销立案决定;特殊情况, 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因此, 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的办案时限是一般案件80个工作日、复杂案件110个工作日, 特殊情况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

柠檬味妹纸:我是在校大学生, 请问勤工俭学或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发生劳务纠纷该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吗?

黄立群: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 不视为就业, 未建立劳动关系, 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因此, 在校大学生因其学籍、学生档案均在学校, 不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 其不适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劳动保障类法律法规, 建议通过民事诉讼等渠道解决纠纷。

剪刀手:退休后回聘人员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报酬纠纷, 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吗?

黄立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 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 劳动合同终止。另据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企业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涵义的复函》 (劳社厅函[2001]125号) 规定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 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正常退休年龄, 即男年满60周岁, 女工人年满50周岁, 女干部年满55周岁。因此, 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继续从事工作, 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劳动报酬纠纷, 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范围, 建议通过民事诉讼等渠道解决纠纷。

心凉:我已经在公司工作满一年了, 可是公司迟迟未与我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该如何维权?

黄立群: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 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 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遇到此类情形, 可以收集如考勤记录、工资条等能够证明其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书面证据, 到用工所在地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投诉。

青醉:辞职需要用人单位同意吗?

黄立群: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劳动者履行了30日的预告期后即可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 无需经用人单位批准。

憨厚的小么熊:公司拖欠工资, 老板逃匿, 我要如何维权?

黄立群:劳动者可以携带身份证、劳动合同、考勤记录、工作证、工资条等相关书面证据材料到用工所在地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投诉。根据《刑法修正案 (八) 》及最高院司法解释, 若用人单位在欠薪后, 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数额较大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将移送公安机关, 追究该用人单位或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眼泪流不停: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予劳动者是否合法?

黄立群: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 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 由人社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 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策马路:公司规章制度未经公示, 对员工有法律约束力吗?

黄立群:《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 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 提出方案和意见, 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 或者告知劳动者。”因此, 公司规章制度未经公示也未告知员工的话, 对员工没有法律约束力。

奋斗的小青年:公司扣押劳动者的证件是否合法?

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情况汇报 篇8

一、当前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以我院为例,院纪检监察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是:①部分干警对纪检监察工作存在认识误区。认为纪检监察部门是专门挑刺、整人的,影响了业务工作的开展;而纪检监察工作在执行过程中,面对的都是自己的同事兄弟姐妹,容易得罪人,有时碍于情面难以深入开展。②工作力度不够,业务培训少。工作多以考勤考核和开展较为抽象的整顿、教育活动,或例行公事的纪律巡查,公车使用情况督察,有些工作停留在应付上级要求,完成上级任务的层面。另外,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员大多数是“半路出家”,以前从未干过这项工作,要精通该业务,需要一定时间的锻炼,也需要必要的岗前培训及各种专门技能训练。③监督范围不广,对办案人员监督相对较多,对综合部门人员相对放松,对干警工作时间内监督较多,对8小时外、因公出差监督较少。④监督方式滞后,存在重事后监督,轻同步监督问题。较多注重结案后的监督审查,对于在具体办案过程中,办案人员是否有贪赃枉法、滥用职权、刑讯逼供、是否办关系案、人情案等违法违纪行为,发现的时间往往较晚,即使事后有相应的惩戒和责任追究机制,但不当行为所造成的损失和后果已无法挽回。此外,在监督方式上多采用书面监督,主要依靠审查侦查卷宗的形式进行,使得自侦部门侦查活动虽名义上接受侦查监督部门的约束和制约,但事实上却游离于侦查监督之外。

二、保障检察权正确行使的对策

为了充分发挥好纪检监察的监督的作用,促进公正执法、规范执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自身建设,树立纪检监察干部形象

打铁还需自身硬,检察机关纪检监察人员,肩负着对干警行使检察权进行监督的重任,没有过硬素质,难以胜任监督工作。因此,作为纪检监察人员一是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二是要加强道德修养,作风正派,工作积极主动,敢于担当,办事严谨,处事公道,切实做到“自省、自警、自励、自律”;三是要加强对专业知识和纪检监察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执纪水平。总之,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工作作风,达到“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境界,才能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促进纪检监察工作的顺利开展。

2.扩宽监督渠道,进一步加强与业务部门、家庭、社会的联系,实现全面监督

一是纪检监察部门要协助、会同院党组和政工部门经常对干警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使党员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二是要及时向其他部门了解掌握干警工作和思想动态,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建立好检察官和后勤人员工作档案和廉政档案,及时发现其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前教育、未雨绸缪,防止和减少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确保检察权的正确行使。三是要构筑家庭、社会联通机制。具体做法是建立家访制,定期与干部家属沟通联系,通过走访座谈,召开家属“连心会”,及时向家属通报干警的工作情况,同时向家属了解干警生活、交往情况,促进良性互动;畅通社会监督渠道,认真受理群众来访,对涉及干警违法违纪案件,深入调查、及时查处,促使干警不断规范自身行为,树立检察官良好形象。

3.丰富监督方式,实现实时动态监督

紧紧围绕检察工作的大局和执法办案活动的中心任务,加强对检察权运行全过程和重点执法岗位、重点执法环节、重点执法人员的监督,尤其是本院自侦、不捕、不诉类案件,要加大监督审查力度,为检察中心工作的规范、安全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要从实体型监督向程序型监督转变。要牢固树立“实体与程序并重”的理念;要把监督的关口前移,把事前监督、过程监督纳入监督的视角,做到既注重结果监督,又注重程序监督。具体措施是:①做好案前警示预防。在线索初查之始,要求办案部门对作出立案、撤销案件、采取或变更强制措施决定的案件三日内将有关法律文书向纪检监察部门备案,同时向办案人员发放“办案纪律提示卡”,办案人员向纪检部门签订“个案公正廉洁执法承诺书”,从源头上做好办案人员可能出现的违纪违规问题的预防工作。立案后,到案发单位张贴“检察人员办案纪律公示”,公布检察院监督举报电话,主动引导发挥案发单位群众的监督作用。②案中同步介入。在办案人员接触被调查人或立案开始,纪检人员同步介入侦查过程的现场监督,通过对审讯、询问证人过程的远程监控,并对搜查、扣押工作的现场监督,与犯罪嫌疑人谈话等方式,监督办案人员是否依法规范办案,防止刑讯逼供、诱供、不文明办案、超期羁押等违法办案情况的发生。此外,可以探讨建立邀请人民監督员参与案件回访考察制度,进一步提高回访质量和执法办案公信力。

4.建设廉政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廉政文化建设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治本之策,是推进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应该为广大干警营造一个廉洁高效的工作环境。①在办公楼的大厅、各个楼道、会议室和办公室沾挂反腐倡廉挂图、牌匾、警句等,并动员干警亲自动手创做廉政作品。②可以利用网络设置“廉政文化”专页,促使干警树廉政新风、以史为鉴、警钟长鸣。③经常组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活动,从而寓教于乐增强队伍的亲和力和凝聚力。④要用健康向上、先进的廉政文化占领干警的思想阵地,订购各种与检察业务有关的书籍、学习教材,增加他们的精神食粮。扩大廉政文化的影响力、吸收力和渗透力。

5.从小事做起,规范日常工作行为

上一篇:低密度校验码下一篇:持之以恒 严防死守筑牢生态安全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