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依据

2024-05-29

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依据(通用11篇)

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依据 篇1

劳动保障执法监察程序

1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由两名以上劳动监察员共同进行,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监察证件,说明身份。

2告知用人单位检查的目的、内容、要求、方法,了解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情况,并巡视劳动场所,制作调查笔录。

3发现用人单位有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行为,并经过审查由劳动监察机构确认有违法事实的,应当登记立案。登记立案应当填写立案审批表,报劳动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查批准。

4登记立案后,劳动监察机构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

5承办人员完成调查取证后,应向劳动监察机构提出处理意见,并填写案件处理报批表。

6对违法案件做出处罚决定之前,要告知当事人做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根据及依法享有的权利。

7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劳动监察处罚决定,并制作劳动监察处罚决定书。

8劳动行政部门在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七日内,应当将劳动监察处罚决定书送达被处罚单位。

9劳动监察处罚决定送达后,用人单位必须在法定期限内履行。对处罚决定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的,劳动行政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依据 篇2

2012年, 河南省兰考县人社局共接受群众举报投诉35件, 结案35件, 结案率100%, 下发责令改正24件, 行政处罚2件, 强制执行案件1件。主要特征:

1. 接受举报投诉数和案件数均同比减少。

自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 接受举报投诉数和查处违法案件数曾一度上升。直到2012年, 该年接受举报投诉数与2011年基本持平, 查处违法案件数同比减少29.4%,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举报投诉数和查处违法案件数上升的趋势得到明显遏制。

2. 投诉立案率、举报投诉案件占比均同比上升。

近来年接受的投诉中, 符合立案条件的在60%以上, 举报投诉案件数在全部案件数中的比率为68.1%, 而2011年投诉立案率仅为12.5%,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局劳动保障部门开展的指导服务活动措施起到了明显效果, 不少举报投诉都能在立案前的被查阶段得到满意答复或妥善解决。

3. 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和劳动合同三类案件占绝对多数。

2012年, 排在劳动保障监察案件案由前三位的是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和劳动合同, 2012年工资支付案件占58.97%, 社会保险案件占21.37%, 劳动合同案件占10.2%。这说明, 这三类案由是劳动者举报投诉的热点, 也是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执法的重点, 也说明目前用人单位违法行为侵害的仍是劳动者的最基本权益, 劳动保障监察的执法维权任务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仍将较为艰巨。

二、执法效果分析

1. 追发劳动者工资等待遇数额明显增长。

2012年, 为农民工追发的工资等待遇数额同比增长135.64%, 而人均追讨工资待遇数额从2389元降至1986元, 降幅高达23%。分析其原因, 主要是2012年两节期间全县开展的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活动, 以使用农民工较多的建筑企业、加工制造型企业、中小企业为重点, 集中人力物力, 切实加大整治力度, 取得了明显效果, 2012年追讨工资数额是2011年同期的114.92%。

2. 补签劳动合同人数减少。

该县补签劳动合同人数为3000人次, 同比增加10%, 保持了2012年第一季度以来的增加趋势。从执法中掌握的情况看, 由于《劳动合同法》规定不签订劳动合同将承担支付双薪等较重的法律责任, 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重视并主动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签订率明显提升;同时, 各级监察机构抓住《劳动合同法》及条例实施的关键时期, 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的指导和监控, 对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3. 社保违法单位数及涉及劳动者人数持续增加。

督促办理社保登记涉及用人单位及劳动者人数同比分别上升61.9%和231.23%, 督促依法申报缴费涉及用人单位及劳动者人数同比分别上升14.32%和842%。随着劳动合同签订率的上升, 社会保险参保率也呈上升趋势, 违法单位数及所涉及劳动者人数增加。

三、基本结论

2012年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各项数据总体平稳, 反映出用人单位违法情况的指标相对平衡, 从一个重要侧面证明了当前该县劳动关系总体和谐。

现阶段, 该县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参与处理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与往年基本持平, 居高不下, 成为劳动关系不稳定的隐患。二是部分涉及劳动者经济权益案件的处理难度加大, 对监察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切实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水平, 成为当前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维权工作的迫切需要。

四、工作建议

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依据 篇3

关键词: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思想政治

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是国家行政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地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克服了人少事多的困局,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做出了应有贡献。但是,个别劳动保障监察人员在执法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作责任心不强、为民服务意识欠缺。这与党的十八大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存在差距,为进一步做好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下面就如何做好此项工作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要围绕理想信念,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做文章

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执法人员要是没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很难正确地执行法律法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只有掌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对执法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对执法工作有一个正确的立场;只有掌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对我们的执法工作作出正确的评估,进而选择正确的方法。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凝聚力量。二是要密切联系群众。要时刻把群众利益作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时刻牢记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权是人民赋予的,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能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三是要严格廉洁自律。严格廉洁自律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尤其要严格廉洁自律,提高反腐拒变的免疫力,做到见利不争、见钱不贪,切实做到法为民所执。

二、要围绕新形势、新要求,在提高执法能力上下功夫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劳动关系的主体及其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劳动关系矛盾已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劳动争议案件居高不下,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任务艰巨繁重。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作为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法能力。

一是要提高业务能力。当前,部分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费、违法超时加班等违法行为仍时有发生,使用童工、强迫劳动等严重违法行为尚未完全杜绝。随着新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不断出台,劳动保障监察的监管范围不断扩大、监管对象和监管事项不断增多,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任务更为艰巨,责任更为重大。这就要求监察执法人员要进一步提高执法能力。二是要增强团队精神。开展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既要“高手”,更需“联手”。劳动保障监察人员必须具备全局观念和团队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推进工作相互搭台,发现疏漏相互补台,取得经验相互交流的良好局面。三是要激发创新活力。发展源于创新,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也是如此,要主动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投身创新实践摇旗呐喊、加油鼓劲,激发劳动保障监察人员在实际监察工作中的创新热情。

三、要围绕信息社会要求,在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上动脑筋

面对信息传播大加速、思想文化大激荡、价值观念大混杂,做好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善于因势利导、求同存异、灵活多样,最大限度地凝聚正能量。

一是要注重平时教育引导。身处信息开放社会,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的思想活动无时无刻不受到现实的影响。要保他们的思想活动和执法行为,符合主流价值和执法法纪要求,防止受到不良社会风气污染,就必须重视做好经常性的思想工作。通过谈心活动经常化、思想汇报制度化、思想分析规范化、教育疏导随机化,时刻把握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的思想脉搏,及时发现思想实际问题,采取个性问题对口做、共性问题集中抓、敏感问题大家解的办法,把大道理讲实、把小道理讲活、把歪道理驳倒,不断矫正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的思想偏差和行为偏差。二是要注重工作中的成就感。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重视解决思想问题,更要让他们在严格执法中体会到成就。当前,由于全国各地的劳动监察建制和级别层次不齐,有的是事业单位,有的是参公管理事业单位,有的是机关的监察科,有的是机关事业合署办公,干同样的甚至更多的事情,因身份不同,待遇差距太大,挫伤了劳动监察执法人员的工作热情。三要注重发挥榜样的力量。榜样传承着社会的正能量,雷锋、焦裕禄等之所以受人们敬仰,就因为他们是“正能量”的优秀代表。做好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要善于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感召作用。尤其要在一线执法人员中树立榜样,让大家亲身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从而营造一个人人争当榜样的良好氛围。

总之,做好新时期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与时俱进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及时性、灵活性、科学性,才能牢牢把握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强大的组织力量支撑。

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依据 篇4

文明执法

——xx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执法情况汇报

xx纪委:

我队2011年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统一部署,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人社系统“五心精神”,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切实履行劳动保障监察职能,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宗旨,以贯彻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为重点,以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软环境为目标,以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查处各类违反劳动合同法案件为突破口,积极工作,奋发进取,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在各职能部门大力支持配合下,通过全体劳动保障监察人员的共同努力,在维权、法律法规宣传、劳动用工备案、劳动合同签订、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持证上岗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建立健全了劳动用工管理长效机制,社会反响良好。

一、注重法律法规宣传

不断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特别是《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等的宣传力度,印发《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手册》10000册,相关资料、传单50000余份,利用巡查、并及时把宣传手册、资料、传单发放到用工单位和农民工手中,耐心细致给他们讲解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了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对劳动法律、法规的认知度,增强了广大农民工合法维权意识和用人单位依法用工的自觉性,为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奠定了

据、执法职责、工作流程明确、清晰,我们严格落实《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办理规范》的各项规定,并收集整理完善了《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办理常用法律依据》汇编材料,做到了执法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法规准确,实现了“监察行为法制化、监察程序合法化、监察方式规范化、监察服务文明化、监察文书标准化”的目标,公开办事、依法执法、敢于执法、善于执法、文明执法,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到目前未发现野蛮粗暴和吃拿卡要等违纪行为。

五、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及时维护社会稳定

在日常工作中,坚持“提早介入,教育疏导,区别对待,快速处理,就地解决”的原则,特事特办,提早判断事件可能发展的方向和状态。一方面及时加强与当事双方沟通,做好教育解释和疏导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和上级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协商,进行信息反馈与案情通报,共同采取灵活务实的方法,及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由于我们提早介入,先期劝导,杜绝了多起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妥善解决了今年9起突发事件共1386人、涉及金额20余万元的突发事件,及时化解了矛盾,切实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xx劳动保障监察大队

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依据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我区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实现行政执法全程留痕、可追溯,促进我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保障劳动者、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我区行政区域内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第三条 本细则所称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是指我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及其劳动保障监察员在行政执法整个过程中,通过文字记录和拍照、录音、录像、视频监控等音像记录的方式,对日常巡视检查、执法程序启动、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执行、归档管理等行政执法整个过程进行跟踪记录的活动。

文字记录方式包括向当事人出具的行政执法文书、调查取证相关文书、鉴定意见、听证报告、内部程序审批表、送达回证等书面记录。

音像记录方式包括采用照相、录音、录像、视频监控等方式进行的记录。文字与音像记录方式可同时使用,也可分别使用。本细则另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第四条 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应按照相关规定要求,根据执法需要安装、配备音像记录设施、设备。

第五条 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应坚持合法、客观、公正的原则。记录应当全面、准确、真实、完整,执法文书应当符合文书制作规范的要求,声像信息不得剪接、删改。

第二章 日常巡视检查

第六条 日常巡视检查全过程记录是劳动保障监察员在对管理相对人进行现场巡视检查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字和音像记录。

第七条 劳动保障监察员在日常巡视检查过程中应当按规定统一着装,佩带证章、标志,使用规范用语,拍摄或记录表明身份、主动出示执法证件、当事人对执法文书签字确认等过程。

第八条 劳动保障监察员对管理相对人进行现场巡视检查,应自到达检查地点开启执法记录仪,对检查地点门头及周边环境进行拍摄后,进入检查单位;检查完毕后应再次对检查地点门头进行拍摄后关闭执法记录仪,检查过程中不得中断拍摄。

第九条 检查结束后使用移动执法装备制作《劳动保障监察检查记录》、《劳动保障监察限期责令改正决定书》或《劳动保障监察建议书》等行政执法文书,采集监督检查的电子数据,并按照有关要求保存。

第十条 日常巡视检查形成的文书应当符合国家和省相关执法文书制作要求,所有文书应当有相关责任人、责任单位和有关人员签字或盖章,不得缺项漏项。行政执法文书记载的时间应当与录音录像资料反映的起止时间一致。

第三章 程序启动记录

第十一条 劳动者投诉、举报应依照有关规定填写《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登记表》。证据不足的,劳动保障监察员应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内容。

在受理地点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实时记录受理、办理过程,对登记、受理或不予受理、出具书面凭证或回执以及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内容等,填写《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登记表》、《劳动保障监察一次性补证告知书》、《劳动保障监察不予受理决定书》等文书予以记录。

第十二条 启动行政执法办案程序的,由劳动保障监察员填写《立案审批表》,报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批准。情况紧急的,可先启动行政执法程序,并在行政执法程序启动后48小时内补办相关手续。

第十三条 对投诉、实名举报,经审查不启动行政执法程序的,应依据相关规定告知投诉人、举报人,并将相关情况作书面记录存档备查。

第四章

调查与取证的记录

第十四条 劳动保障监察员应在相关调查中全面反映调查过程及内容,《劳动保障监察调查询问笔录》应记录执法人员数量、姓名、执法证件编号及出示情况,并由当事人或有关在场人员签字或盖章。

第十五条 除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口头告知外,劳动保障监察员在执法过程中对告知行政相对人陈述、申辩、申请回避、听证等权利的方式,应制作告知书或者在询问(调查)笔录、行政强制措施现场笔录中予以记录。

第十六条 调查、取证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文字记录,并填写相应文书:

(一)询问当事人或证人,应制作询问笔录等文书;

(二)向当事人调取书证、物证的,应制作调查询问通知书、证据登记保存清单等文书;

(三)现场检查(勘验)等,应制作现场检查(勘验)笔录等文书;

(四)需要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的,应制作权利告知书、陈述申辩笔录等文书;

(五)举行听证会的,应依照听证的规定制作听证全过程记录文书;

(六)指定或委托法定的鉴定机构出具鉴定意见的,鉴定机构应出具鉴定意见书等文书;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调查方式。

上述文书均应由劳动保障监察员、行政相对人及有关人员签字或盖章;举行听证会的,应由参加听证会所有人员签名或盖章。

当事人或有关人员拒绝接受调查和提供证据的,行政执法人员应通过文字或音像进行记录。

第十七条 采取调查询问、现场检查(勘验)、听证等调查方式的,应同时进行音像记录,不适宜音像记录的除外。采取其他调查取证方式的,可根据执法需要进行音像记录。

第十八条 当事人向劳动监察机构提供证据,应制作证据清单,并签名或盖章,或者在询问(调查)笔录中予以记录。

第十九条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事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采取证据先行登记保存的,应填写相应文书,记录以下事项:

(一)先行登记保存的启动理由;

(二)先行登记保存的具体标的;

(三)先行登记保存的形式,包括先行登记保存证据法定文书、复制、音像、鉴定、勘验、制作询问笔录等。

第五章

审查与决定的记录

第二十条 案件承办人在草拟行政处罚(处理)事先告知书、行政处罚(处理)决定书时,应制作《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罚(处理)事先告知报批表》、《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罚(处理)报批表》,载明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承办人和审理人、决定形成的法律依据、证据材料等内容。

第二十一条 局内设法制机构对行政处罚(处理)进行审查时,应填写行政处罚案件合法性审查意见,并载明法制机构审查人员、审查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二条 集体讨论应制作《集体讨论记录》进行全面客观记录,参加讨论人员应签名。

第二十三条 负责人审批记录包括负责人签署意见、负责人签名。

第二十四条 行政处罚(处理)决定书、先行登记保存决定书等决定性文书应符合法定格式,充分说明执法处理决定的理由,语言要简明准确。

第六章

送达与执行的记录

第二十五条 直接送达行政执法文书,由送达人、受送达人或符合法定条件的签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盖章。

第二十六条 邮寄送达行政执法文书应用挂号信或特快专递,留存邮寄送达的登记、付邮凭证和回执。

第二十七条 留置送达方式应符合法定形式,在《送达回执》中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盖章,把执法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地,并采用拍照、录像、录音等音像记录方式记录送达过程。

第二十八条 依法采用委托、转交等方式送达行政执法文书的,应在《送达回执》中记录委托、转交原因,由送达人、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盖章。

第二十九条 公告送达的,应制作《公告送达审批意见书》,记录已经采用其他方式均无法送达的情况以及公告送达的方式和载体等内容。留存书面公告,以适当方式进行音像记录。

第三十条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执法决定需要强制执行的,应填写《履行行政处罚(处理)决定催告书》,并送达当事人。

当事人进行陈述、申辩的,应填《陈述申辩记录》记录当事人的陈述、申辩中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劳动保障监察员对陈述、申辩内容进行复核的,要填写《陈述申辩复核意见书》记录复核及处理意见。

第三十一条 经催告,需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制作《强制执行申请书》,保存法院受理通知书及相关材料,对法院强制执行结果等全过程进行记录。

第七章 执法记录的管理与使用

第三十二条 案件受理地点的视频监控数据每日保存一次,并标注日期。保存期限为2年。

第三十三条 对行政执法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和音像记录进行立卷、归档和保管。音像记录制作完成后,应在2日内将全过程记录的录音录像资料信息储存至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或者专用存储器,标明案号、当事人姓名或者名称、承办人姓名等信息,并定期进行异地备份。案件承办人不得自行保管。

第三十四条 案件承办人在行政执法行为终结之日起30日内,应将行政执法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和音像记录资料,形成相应案卷,并按照有关规定归档、保存。第三十五条 当事人根据需要申请复制相关执法全过程记录信息的,经行政机关负责人同意,可复制使用,依法应保密的除外。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调用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须经主管领导同意并签署《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资料调用单》后,方可调用。任何个人不得私自调用已归档的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

非本机构人员(单位)需要调用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须经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并签署《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调用单》后,由管理员提供复制信息,并记录在案。

第三十六条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执法记录信息,应严格按照保密工作的有关规定和权限进行管理。

第八章 监督与责任

第三十七条 实施行政执法工作的劳动保障监察员是落实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的第一责任人,负责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文书、设备装备管理和资料整理工作。

第三十八条 在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中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责令改正,通报批评,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不制作或不按要求制作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的;

(二)对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信息进行随意删改,弄虚作假的;

(三)违反规定泄露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不按规定储存致使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信息损毁、丢失,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其他违反相关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三十九条 同步录音录像资料信息保存期限为两年,其他文书信息按照有关规定的时限保存。

下列情形之一的,因长期保存:

(一)当事人对劳动保障监察员现场执法、办案有异议或者投诉、上访的;

(二)阻碍劳动保障监察员依法执行公务的;

(三)其他重要情况的应长期保存的。

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依据 篇6

执法、效能监察管理制度

现行版本:A[2009]

目录

56目的…………………………………………………………………………2 范围…………………………………………………………………………2 职责…………………………………………………………………………2 过程描述……………………………………………………………………2 相关文件……………………………………………………………………5 记录…………………………………………………………………………5目的为加强公司的执法、效能监察工作,充分发挥监察的职能作用,提高工作效能,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2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执法、效能监察工作。3 职责

3.1 纪监审工作部是公司执法、效能监察工作的牵头部门。在执法、效能监察工作中,加强与有关业务部门、专业监督部门的联系,搞好协调配合。

3.2执法、效能监察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原则,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保证政令畅通,促进廉政勤政,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公司的改革、发展、稳定服务。3.3执法、效能监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依法监察的原则,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在适用法律和政纪方面人人平等。

3.4执法、效能监察要依靠群众,依法监察,坚持教育与预防相结合,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奖励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3.5监察人员必须熟悉执法、效能监察业务,掌握生产经营管理、法律法规和市场经济等方面知识,忠于职守,秉公执法,清正廉洁,遵守纪律。

3.6各部门要重视、支持执法、效能监察工作,与纪监审工作部积极配合,密切协作,为执法、效能监察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4 过程描述

4.1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分级管理,分级监察的原则,对监察对象进行监督检查。纪监审工作部在公司总经理的领导下,开展执法、效能监察工作,并接受集团公司监察部的业务指导。执法、效能监察的对象是公司行政管理部门、部门负责人和管理人员。

4.2纪监审工作部根据情况可以直接办理公司的执法监察项目,并将上级监察部门确定的执法、效能监察项目纳入公司的执法、效能监察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4.3公司主要在以下方面开展执法、效能监察:

4.3.1 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决定、命令的情况;

4.3.2 执行国网公司、集团公司和公司的规章制度以及政令、重大决策的情况;4.3.3 检查管理部门、部门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情况;

4.3.4 检查监察对象在围绕公司的中心工作中,是否做到了以加强管理、提高效益为中心,保证资产保值、增值,防止资产流失的情况;

4.3.5 上级监察部门统一部署的监察工作; 4.3.6其他需要监察的事项。4.4 监察的工作方式:

4.4.1 根据监察工作计划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察;

4.4.2根据上级监察部门的部署以及公司的工作需要进行的专项监察;4.4.3根据工作需要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监察;4.4.4其他方式。

4.5监察可采用的承办方式

4.5.1由纪监审工作部提出监察建议,公司统一部署,纪监审工作部参与;4.5.2由纪监审工作部主办,吸收有关部门参加; 4.5.3其他部门主办,纪监审工作部参与。4.6 专项监察流程

4.6.1选题立项

根据公司领导部署、有关部门要求,围绕改进管理、提高效益以及公司反映突出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认真分析选题,确定执法、效能监察项目,提出监察项目计划,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上报集团公司。

4.6.2 制定方案

根据监察项目计划,纪监审工作部制定执法、效能监察实施方案。内容包括:工作内容、指导思想、目的要求、政策依据、组织领导、方法步骤、时间安排等,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4.6.3 组织实施

4.6.4确定参加执法、效能监察的工作人员,组成监察组,必要时可以请有关部门人员和具有专门知识、技能和技术的人员参加。

4.6.5组织参加执法、效能监察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政策、规定和实施方案,明确目的、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充分做好实施前的准备。

4.6.6将有关事项通知被监察单位(部门、项目部),被监察单位按通知要求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总结材料报送监察组。

4.6.7监察组按照实施方案,对被监察单位进行监察(全面或抽查),监督检查项目落实情况,对执法、效能监察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查清事实,分析问题的性质、原因、危害及后果。

4.6.8发现重大问题,应及时向公司领导和上级监察部门报告。4.6.9评估总结

4.6.9.1全面、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估执法、效能监察情况,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和改进意见。

4.6.9.2写出执法、效能监察工作报告,报公司总经理批准。

4.6.9.3向被监察部门和有关人员正式下达执法、效能监察建议或决定,被监察部门和有关人员无正当理由必须执行或采纳,并在规定期限内将执行或采纳的情况报纪监审工作部。对建议或决定有异议的,可在收到监察建议或决定的次日起十五日内向纪监审工作部申请复议。

4.6.9.4将执法、效能监察工作中形成的文件、资料立卷归档。4.7跟踪反馈

4.7.1监督检查监察决定或建议的落实情况。4.7.2调查了解执法、效能监察的效果。

4.7.3征求有关人员对开展执法、效能监察工作的反映。

4.8纪监审工作部在执法、效能监察中根据有关规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4.8.1查阅、复制有关文件、资料,了解情况。

4.8.2暂予扣留或封存能够证明违法违纪行为的文件、资料、物品和非法所得。4.8.3要求被监督、检查的部门和有关人员提供文件、资料和其他必要情况。4.8.4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执法、效能监察监督事项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

4.8.5责令被监察部门和有关人员停止正在或有可能损害国家利益和公司、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

4.8.6对发现有严重违法违纪嫌疑的人员,建议其主管部门暂停其公务活动或职

务。

4.8.7对涉及违法违纪案件人员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可以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核查。

4.9执法、效能监察工作中有关问题的处理。

4.9.1表彰、奖励或建议表彰、奖励模范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上级有关决定、命令,忠于职守,履行职责,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

4.9.2纠正或建议纠正不执行或不正确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上级决定、命令及公司规章制度的行为。

4.9.3对于积极开展、参与执法、效能监察工作并作出突出成绩的部门和人员,给予表彰和适当的物质奖励。

4.9.4对于干扰、影响执法、效能监察工作开展的部门和人员给予批评教育,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4.9.5建议纠正或撤消不适当的决议、命令、指示。

4.9.6分析带有普遍性、突出性问题的原因、危害及对策,提出改进管理、完善制度的建议。

4.9.7对于给国家、集体和职工利益造成损害的,要求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4.9.8对执法、效能监察中发现的案件线索,按有关规定处理。5 相关文件:

5.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 5.2《国家电网公司效能监察办法》 5.3《监察管理程序》6 记录:

煤炭大省“监察执法经” 篇7

煤矿建设项目面临威胁

一是自然灾害严重, 特别是瓦斯灾害威胁安全生产问题非常突出。安徽省煤矿开采条件复杂, 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地温等灾害一应俱全, 特别是瓦斯和水害问题尤为突出和严重。根据2009年瓦斯等级鉴定的初步结论, 安徽省国有重点煤矿正常生产的46对矿井中, 瓦斯突出矿井有27对, 高瓦斯矿井有11对;低瓦斯矿井大都受严重的水害威胁。

二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近几年来, 安徽省煤炭企业特别是淮南、淮北、皖北、国投新集四个矿业集团不断扩大建设规模。2003年以来, 安徽省新建并竣工投产的矿井有14对, 总设计生产能力为3265万t/a, 预计到2012年, 安徽省煤矿生产能力将超过1.5亿t/a。

三是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大量采用, 使矿井建设工期大大缩短。多年的实践经验验证, 矿井的安全高效开采与井筒位置、开拓部署、开采顺序、采区划分、安全生产装备、安全管理水平关系密切。因此, 几年来, 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在企业大力推进瓦斯抽采、水害预警系统等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应用, 这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大量采用, 大大缩短了建井工期, 单井建设工期由原来的10多年缩短到现在的2~5年。

安全监察在摸索中前进

强化源头治理

一是严格落实“四个不准、三项制度”。“四个不准”, 即项目未经核准的, 不准受理安全专篇;安全专篇未审批的, 不准开工建设;未通过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的, 不准进行矿井竣工验收;安全设施和条件未通过竣工验收的, 不准受理安全生产许可证。“三项制度”, 即安全设施设计专家评审制度、局长办公会审批制度和定期监察制度。

二是严格要求设计单位按有关设计规范编制建设工程安全设施设计专篇;严格要求施工及监理单位按已批准的安全专篇进行施工和建设;严格要求建设单位按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要求的程序和标准, 进行联合试运转。

三是严格施工队伍准入条件。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要求从事煤矿建设工程的施工队伍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安全生产等条件, 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 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要求从事基建矿井揭煤的施工队伍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 具备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专门机构、专业人员和相应的施工管理经验。目前, 安徽省内合法建设的高、突出矿井均配备了通风副总, 存在水害威胁的矿井配备了地质副总, 突出矿井成立了专门的防突机构。

四是严格组织安全专篇审查和安全设施竣工验收。2009年, 在审查由南京设计院编制的淮北矿业集团杨柳煤矿安全专篇变更设计时, 由于该矿对瓦斯等灾害重视不够, 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要求其重新编制专篇。对安全设施和条件达到竣工验收条件的矿井, 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坚持组织专家审查, 对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 并经分局复查回函后再予批复。规范建设行为

完善的制度是规范建设工作的前提。为了规范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 2003年, 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结合安徽煤矿建设项目实际, 制定了《安徽省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实施办法》。2008年又对其进行了修订, 进一步明确了全省煤矿建设项目申报程序、审查和竣工验收程序、问题跟踪整改和批复程序。

为了进一步规范矿井基建秩序, 落实建设项目安全主体责任, 强化安全管理, 2006年, 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与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煤矿矿井基建安全工作的意见》。该意见从规范建设程序、健全管理机构、严格资质条件、强化现场管理、提高设计质量、完善建立制度、加强监管监察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为了进一步增强建设项目监察的针对性, 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于2008年5月制定了《安徽省煤矿建设项目监察预案 (试行) 》, 明确了建设项目监察的内容和具体要求。近期, 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了《安徽省煤矿建设项目安全管理规定》, 该规定目前正在征求意见。

夯实基础管理

2004年至2005年, 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发现, 基建矿井存在建设单位和外委施工队伍安全管理严重脱节问题。建设单位只是与外委施工队伍签订安全管理协议, 有的甚至没有签订协议。对此, 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于2006年提出基建矿井必须实行“一井一制”制度, 其主要内容是把施工队伍、特种作业人员、机电设备和材料、安全仪器仪表、安全培训、安全设施等纳入煤矿统一集中管理, 煤矿集团公司加强监管, 避免外委单位单独运作。“一井一制”制度, 进一步明确了安全责任, 夯实了基建矿井的安全生产基础, 遏制了基建矿井事故多发的势头,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6年, 安徽省有基建矿井15对, 发生事故13起, 伤亡28人。2009年至今, 安徽省有基建矿井11对, 发生事故3起, 死亡3人。

加大检查力度

严格要求, 超前防范。针对冻结法凿井冻结后停建给企业带来较大损失的现状, 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于2007年6月下发了《关于界定煤矿建设项目开工时间的规定》, 明确界定了钻井法、冻结法凿井和采用斜井或平硐开拓的煤矿建设工程项目的开工时间, 并要求监察执法时以此为据, 履行执法程序, 加强对即将开工矿井的执法监察。

近年来, 为了督促企业认真吸取基建矿井事故教训, 严格贯彻落实煤矿建设项目“三同时”的规定, 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开展了一系列重点监察和专项监察, 不断加大对基建矿井依法建设、施工队伍资质、“一井一制”制度及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等的监察执法力度。

严格基建矿井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一旦发生事故, 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对事故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的处理, 不论是建设、施工单位, 还是设计、监理单位, 坚持从快、从严、从重的原则追究事故责任, 起到很大的震慑作用。2009年4月18日,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板集煤矿 (基建) 副井井筒发生突水事故, 造成矿井被淹, 1人失踪。这起事故中, 受处理的矿级干部就有4人, 公司部门负责人1人, 设计单位1人。

完善市场机制

以执法监察长效机制促矿业发展 篇8

关键词:矿业经济;资源整合;长效机制

娄底市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百里煤海”、“世界锑都”等美称。如何完善矿产资源执法监察长效机制,有序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助推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而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四化两型”的重中之重。

1 有序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娄底地处湘中腹地,煤炭和锑矿资源尤为丰富,煤炭资源保有储量10.2亿吨,占全省1/3,是全国19个年产千万吨原煤的地市之一;锑矿资源累计探明储量3238万吨,居全国之首。全市现有各类矿山企业667家,其中煤矿257家、锑矿5家、其他非煤矿山及采石场、砖瓦粘土、硅灰石企业405家。矿业及以矿产资源为依托的相关产业,长期以来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矿业经济约占全市GDP总量的1/4强,有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娄底坚持重典“治乱”,整合“治散”,有效维护了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1.1 坚决取缔无证非法采矿

为防止非法矿反弹,全市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巡查监控网络,发现非法采矿行为,24小时内取缔到位,并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严格责任追究。2005年整规工作开展至今,全市共查处无证非法采矿案件177宗,收缴罚没款400多万元,行政拘留10人,移送公安机关7人,非法开采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1.2 深入开展越界采矿专项治理

国土资源部门组织专业测绘队伍,每年对全市257家煤矿、5家锑矿及部分非煤矿山进行现场控制测量,并结合群众举报、储量动态检测、采矿许可证年检年审,煤炭、安监等相关职能部门反馈的信息,对越界开采情况进行全面清查,摸排登记造册,分类处置。2010年,娄底组织突击执法行动15次,出动执法人员84人次,检查矿山企业19家,责令停产整顿2家,经济处罚54万元。

1.3 全面推进资源整合

圆满完成了金竹山、斗笠山等8个重点矿区和煤、锑2个重要矿种的资源整合工作,全市减少矿山325个,其中煤矿279个,煤矿数量减少52.1%,但资源利用率从原来的50%提高到70%。

2完善“三项机制”,助推娄底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矿产资源执法监察不能仅靠一个部门被动执法,而是要将执法监察关口前移。对内应落实集体会审制度,加强对探矿、采矿许可证发放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对外应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强化矿业权跟踪监控,从而构筑起既对形成事实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又着眼于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监管,实现国土资源管理全程监察新模式。

2.1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组建矿产执法“联合队”

⑴市领导挂帅、各职能部门参与的市整规办及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成为推动矿产执法的“坚强后盾”。

⑵各职能部门联合执法成为助力矿产执法无坚不摧的“锋利宝剑”。在加强国土资源、煤炭、安监、财政、公安、电力、工商、水利、环保等部门联合执法的基础上,将纪检监察纳入联动机制,分工协作,及时沟通,互换信息,对突出问题、难点重点问题联合执法,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⑶ “12336”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平台成为举报矿产违法违规行为的“绿色通道”。

⑷ 国土资源部门各科(股)室通力协作筑起矿产执法的“铜墙铁壁”。对探矿权审批、采矿权审批、项目核准、生产许可、安全许可、企业设立等进行集体会审,从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凡不符合国家规划、产业政策和技术规范以及开采回采率低、矿产资源不能合理利用、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破坏环境的,一律不批。

2.2 创新矿产监管机制,编织矿产执法“立体网”

⑴ 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建好“日常监管网”。完善动态巡查、矿山申报、年检年审、群众举报奖励等制度,推进执法关口前移和重心下移,对重点区域、问题矿山重点盯防,不定期突检,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形成严密的动态监控网络,有效防止非法采矿及越界采矿等违法行为的反弹。综合动态巡检、矿山申报和部门反馈信息对采矿许可证进行年检,年检不合格的,责令整改,连续两年年检不合格的,注销采矿许可证。

⑵ 档案为媒,资金作保,织起“守法诚信网”。定期对矿山企业进行实测形成“矿山采掘工程平面图”,并要求采矿权人编绘采掘工程图件,向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部门报送“井上井下工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等资料,将日常监管中发现的矿业权人违法行为记录在案,建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守法诚信档案。同时,建立守界开采保证金制度。

⑶全面公示,阳光操作,拓展“社会监管网”。要求采矿权人必须在开采作业场所的明显位置设立采矿权标识牌和超深越界公示牌,接受政府各职能部门和社会监督。

2.3健全案件查处机制

⑴ 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案件查处负总责,分管副(局)长为主要责任人,执法监察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及案件承办人为案件查处具体责任人的责任机制,并层层签订责任状。

⑵ 健全案件督办机制。加强对下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案件查处工作的检查。将是否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是否依法履行查处职责以及处罚决定落实情况作为检查的重点。对交办下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查处的违法案件,跟踪督办。

⑶ 健全重案上报机制。根据矿产资源违法案件查处分类规定,对影响国有大矿生产、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及情况严重、影响面大的矿产资源违法案件,由市局督办或直接立案查处,要求所辖县市区局每年上报一二宗重大典型案件,情况特别严重或查处执行难度大的,上报省国土资源厅执法监察总队。

⑷ 健全案卷评比机制。要求所辖县市区局每年选报1-2宗优秀案卷,由市局组织评审,提高办案质量。

3 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深入整顿与规范矿业开发秩序

目前,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矛盾十分尖锐。由于利益驱动与矿界圈定的历史遗留问题,越界采矿、非法采矿仍有反弹,安全生产监管风险责任重大,资源整合任重道远,矿产执法监察任务仍旧十分艰巨,应重点做到“五个强化”。

3.1 强化监管防反弹

进一步加大监管与执法力度,提高矿业违法成本,彻底打消采矿权人的侥幸心里,保证持证、守界开采,扎实做好基础测量工作,从管理层面把住审查关,杜绝因技术等客观原因造成越界,督促矿山企业及时办理年检变更登记,有效防止无证、越界采矿行为反弹。

3.2 强化执法严打击

进一步加大对矿产开采利用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查处力度,重点查办重大典型越界采矿刑事案件,追究一部分人的刑事责任,加强舆论监督。

3.3 强化整合优布局

部分规模不大、开发利用率不高的非煤矿山及采石场、砖瓦粘土、硅灰石企业未进行资源整合,在继续推进煤矿与锑矿整合的同时,重点关闭整合大批采石场,逐步关闭老式砖瓦窑企业,大力主张新办新型环保砖厂,统筹规划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优化矿业权布局,推动资源向规模企业、优势企业聚集,促进矿产资源集约利用和规模开采。

3.4 强化整规求规范

开展深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专项行动。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从2011年5月开始至2012年5月,在全省范围内集中一年左右的时间,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无证无照开采等违法行为,实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明显好转,矿山安全事故明显减少,矿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3.5 强化宣传提认识

监察执法汇报 篇9

12011年以来,矿山监察队在局领导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深入开展了金属非金属领域监察执法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地处山区,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分布广、品位好、价值高。目前,全县有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65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37家,10家企业按设计施工。

二、主要做法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为迎接建党90周年,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执续稳定好转,我局高度重视监管执法工作,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主抓领导为副组长,监察队参与的工作小组。要求把监察执法作为当前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手段,每位成员牢固树立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同时,制定了工作方案,把检查过程分为检查、整改、复查验收三个阶段,对每一阶段提出具体目标。

2、“三不准”把好复产复工门槛

按照南召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责令南召县贯沟金矿等32家金属非金属矿山停产停业整顿的通知》(召政安【2011】6号)要求,对节后申请复产复工矿山企业按照

企业申请,乡镇政府签署意见,安监局复查,报请县政府安委会批准程序积极验收。在实施验收过程中,严格实行“三不准”:

一、是未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的不予批准,二是未进行隐患排查治理或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的不予批准;三是施工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不予批准。企业按照要求自查整改完毕后,现场核查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方可恢复生产(施工)。止目前,已复产复工38家。

3、依法做好日常检查

我县是矿产资源大县,安全监管任重道远,矿山监察队经过认真分析确定了“抓重点、重点抓”工作思路。近年来我局以《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法》、《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为执法依据,重点查按设计施工情况,特种工持证上岗情况,地采矿山机械通风情况,排土场安全情况等,对全县非煤矿山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今年以来查出安全问题110处,下达执法文书80份,责令立即整改82处,限期整改28处,隐患整改率达到98%以上。

4、加强企业安全教育培训

今年以来,我局以“四个带动”为契机,加强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服务企业发展。节后,针对从业人员思想麻痹,安全意识淡薄的特点我局适时到企业开展法律法规咨询活动8场,送《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400余册,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4月份召开了全县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业主座谈会,传达当前有关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落实企业主体责任。5月11至13日,根据《安全生产法相关规定》我局邀请市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培训中心专家到我县授课,共培训主要负责人安全员188人,经考核全部合格,提升了矿山本职安全水平。

5、严厉打击非法违法采矿行为

今年以来,我局根据南阳市安监局《关于开展非煤矿山领导带班下井制度落实情况和打非治违专项执法检查行为的通知》(宛安监【2011】11号)精神,对非法采矿采取高压态势,在金属非金属矿山开展了打击非法采矿、乱挖滥采、证照过期继续从事采矿等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通过日常检查、乡镇上报、群众举报,对无证勘查开采行为,一经发现立即查封,迅速向有关领导汇报,按照有关规定,向主管部门发函移送案件,同时上报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督促职能部门和属地乡镇政府予以打击。今年配合国土局、公安局等部门打击非法采矿行为2次;向国土局发函移送案件3起,同时报请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分别对皇后乡等3个乡镇下达了要求严厉打击非法违法采矿行为的通知,较好维护了我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5、“三步走”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城建监察执法巡查制度 篇10

二、城建监察执法人员在规划区域内、对责任书中主要职责进行巡查,切实履行职责,并在辖区重点路段保持不间断巡查,提高巡查密度,避免巡查盲区,严禁对发现的违章行为视而不管,造成管理疏漏。

三、对各类违法行为应在违法行为发生后24小时之内及时发现并查处。

四、城建监察执法人员值勤巡查时须遵章守纪,坚守岗位,不做与执勤无关的事情,工作细致认真,严格执行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

五、城建监察执法人员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执法程序办事,纠正违章时,应按照法规,讲明道理,文明执法。

六、城建监察执法人员查处违章时,规范填写法律文书,严禁使用不符合法定程序的单据。

七、城建监察执法人员应将罚款和暂扣物品在当天上缴入库,不得挪用和擅自处理。

八、城建监察执法人员应爱护交通工具和有关装备,保持联络畅通,巡查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上报,并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

九、城建监察执法人员执勤时,举止端正,文明执勤,做到“三理”(纠正违章有理、宣传教育讲理、处罚尺度合理);“四心”(调查核实要细心、说服教育要诚心、对方不服要耐心、纠正违章要公心);“四不准”(不准打人、不准骂人、不准搜身、不准体罚)。

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依据 篇11

关键词: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问题;成因;对策

安全生产执法是国家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和政府赋予执法部门的神圣使命。安全生产执法的执法范围十分庞大,内容多样,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近年来,国内很多地区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再次证明,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已经刻不容缓。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领域发展面临着许多新形势,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背后的成因也值得我们去深入分析和研究,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之策。

一、新形势下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察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从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来看,其后果和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强,都给社会秩序的稳定造成严重破坏和影响。究其原因,是因为社会生产的各个行业与领域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的也将是连锁性的反应,所以其社会危害性后果也愈加严重,刚刚发生不久的“天津港”安全事故就是很好的例证。因此,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二)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是践行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动依法治国,并将其上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立法监督工作取得了切实成效,先后有多部法律法规制定并实施。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是落实依法治国的重要措施,也将会极大地提高现有法律法规的有效性。

二、当前我国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主要问题

当前,国内部分地区在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中依然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对各类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现象不闻不问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1、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当前,我国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面临的一个突出性的问题就是执法监察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各类突击检查、阶段性检查和临时检查依然是执法监察的主要形式,还存在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执法监察形式上还比较被动。

2、行政处罚不规范。行政处罚是安全生产执法监察的重要形式,也是法律规范性和威慑力的重要体现。由于部分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领域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行政执法部门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加之对部分安全生产执法监察的流程规定不够严密,导致了很多安全生产相关的行政处罚不够规范,“人治”和随意化的执法处罚非常普遍,处罚尺度前后不一致,严重影响到执法监察的质量。

3、执法者队伍素质层次不齐。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者队伍的总体素质与执法监察工作的质量密切相关。部分执法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淡漠,对于监管职责范围内的违法现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切实履行监管职责。甚至有部分执法人员道德品质败坏,利用监管职权实施权钱交易,触犯了法律规定。还有一些执法者的执法观念较为陈旧落后,存在着“以罚代管”等认识。由于部分职能部门的执法者素质参差不齐,才导致了大量安全生产事故的频繁发生。

4、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依然存在。当前,很多地区为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对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企业和生产单位给予了特别照顾,并以此作为招商引资的“政策优势”。这些地区的政府和有关部门会要求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机构对这些生产单位网开一面,要对这些单位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和责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本地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扩大。

(二)主要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造成现阶段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存在问题的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地方政府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地方政府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是制约安全生产监察的根本因素。很多地方政府依然存在着“唯GPD论”的错误政绩观,而将安全生产作为可有可无的事情,不做硬性要求。很多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将安全生产监察的“免检”作为优惠政策和条件之一,从而造成了安全生产监察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的选择性执法。由于得不到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很多地区才出现了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2、企业安全生产观念不明确。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和存在安全隐患和各类企业中,集中存在着安全生产观念不明确的问题。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只要大致注意一下就不会发生安全事故。还有部分企业管理者没有安全生产观念,过分追求产量和短期效益,忽视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更有甚者竟然根本不了解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企业管理者的职责范围,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三、问题及对策

为了有效解决现阶段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当采取下列对策。一是要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考核机制,落实政府和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按照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和监察。二是要强化行政执法的有效化和规范化,建立完善的行政执法主体制度、行政执法程序制度、安全“三同时”评价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行政执法救济制度等。三是要提高安全生产监察工作者队伍的专业素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将安全生产监察的责任有效地落实。四要转变政府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树立可持续发展和安全发展理念,优化安全生产执法监察环境,切实有效地提高监察工作水平。(作者单位:辽阳市安全生产监察支队)

参考文献:

[1]乔庆梅.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问题探析.中国软科学.2006(6)

上一篇:闽教版五年级上册制作图文并茂的幻灯片教案下一篇:高二物理寒假作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