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课程介绍

2024-08-02

书法课程介绍(共12篇)

书法课程介绍 篇1

书法室介绍

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我是书法室管理员盛森,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多年来我校教师坚持书法艺术学习与创作已成为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一大特色。教师们在书法艺术中陶冶性情、涵养心灵。每天课余时间爱好书法的教师们都会在这里研习书法,无论是刚毕业的年青教师,还是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他们都在这里找到了乐趣,找到了宁心静气的法宝。

我们的书法室面积54平方米,每周三书法兴趣小组大课间在这里活动。虽然只有6张小桌子,但是孩子们围在一起观摩和书写更能展示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的浓厚氛围。如今,在教师的引领下,我们又将书法教育引入课堂,在四五六年级开设毛笔书法课程,希望在我们的带动下,能够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我们能力水平很是有限,希望各位领导为我校教师示范引领。

书法课程介绍 篇2

上海市青浦区珠溪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该校利用古镇丰富的人文资源以及教师的个人特长,开设了—系列具有浓厚水乡文化特色的拓展课程。以书法、拳操、腰鼓、水乡画、剪纸等为主要内容,建设具有古镇特色的拓展型课程体系。

该校十分重视书法教育,除了在师资、硬件、机制等方面加大投入,该校还通过建立相应的校本课程体系、教学实施先行教材建设跟进、营造环境氛围及民间互动交流等实施方案,努力创建书法实验学校,传承历史文化,建设教育品牌。目前由该校教师共同参与研究的《中小幼书法教学内容、方法及有效衔接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获得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十二五”课题立项。作为《珠溪苑》系列丛书之一的《水墨丹青珠溪苑》汇聚了该校师生书法、水乡画、剪纸等作品,反映了浓郁的育人文化。该校的校园展厅、教室走廊、书法专用教室错落有致地悬挂着师生创作的书画作品,翰墨飘香,构成了校园里一道特有的艺术风景线。

该校先后被评为“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先进集体和“上海市书法教育实验学校”等。

中小学应开设书法课程 篇3

书法是从实用中发展起来的。我国书法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传统。据说,在以前读私塾。学生手握毛笔写字时,教师会悄悄地站在后面,冷不丁地抽学生的毛笔。以此检验学生是不是卯足了劲写字。要是谁的毛笔被抽了出来,轻则被训斥一顿,重则戒尺伺候。

现在的学生再也不用面对这种严苛的教育模式了。但是,书法衰落则使书法由一项大众艺术、一项基本功变为日渐式微的纯粹小众艺术。学生们避免了戒尺之苦。却丢了文化之魂。翻开初中、高中生的作业本,教师们目睹到了什么?一半学生的书写是笔画不规范,结构凌乱。错别字层出不穷,要么乱草一堆,要么斜风一片。要么大小不等。这样的书写让教师苦不堪言。

教师不妨冷静下来追根溯源。

从低年级开始,学生们年龄小,自制力差,班级人数多,为了便于管理,一部份教师想出了一个绝招,那就是多布置书写作业。抄课文五遍,甚至十遍。一节课下来,学生的书写只求数量,而不求质量,疲于应付。本来学生的拿笔姿势就不对,笔画不规范,教师又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造成汉字写不好的弊病。而到初中、高中.学校更是忽略了书法的教育,这很大程度上跟功利教育有关。如今。家长、学生、教师和学校关心的是学习成绩、升学率,重视的是分数和排名。既然中考、高考都不考书法,那学它干什么?再看看中学课程表的安排。英语、语文的课时,令人疑惑,英语每周5节课,语文也是4至5节,但找不到书法课在何处。这样开课的合理性在哪里?是不是要培养我们每个^都成为翻译家呢?大部分人学了英文之后,在日常生活中又会用上几次呢?花那么多时间值不值?如果是英语学好了也罢,可偏偏是许多学生英语没学好,语文水平也不见长。

与中国当前的教育相比,日本、韩国等邻国更重视书法教育。日本中小学校都开设书法课,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书法,到初中6年时间足以打下坚实的书法基础知识和技法技能。但是,中国绝大多数中小学生却没有接受这方面的系统教育,使书法黯然失色。

随着电脑的普及,书写继丧失了书法的艺术性之后连传播信息的功能也在退化。汉字虽然难写,但这可是自己的母语,“儿不嫌母丑”。其实。也正是这方方正正的汉字体现出了中国人的骨气与伟岸,是在告诫我们方正做人,更何况每个汉字就是一幅至情至美的画。汉字的每—个笔画,都流淌着炎黄子孙的血。有谁能够想象,一个民族丢了自己的民族符号,那会是怎样的无“家”可归。据史载,法国人移民美国,却固执地坚守自己的语言习惯,以至于美语中也会有法语词汇。怪不得都德在《最后一课》里借韩麦尔先生的口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而我们的汉语比法语要悠久得多,如今却受到各式各样的冲击,中小学生对汉字的书写更是令家长、教师担忧。因此,教师对汉字的书写教育应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中小学设书法课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

面对现状,不管将来做什么工作或学习哪一门学科,都应该把汉字写好。

第一,中国书法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古人聪明和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是我国独有的一门艺术。作为教育者。有责任让她传承下去。

第二,中小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能训练手指,手腕和手臂的动作,达到协调和灵活。

第三,书法有严格的书写规则,少年儿童,尤其是小学阶段,主要是识字,在学习文化的同时又学习书法,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促进文字书写水平的提高。而在高中阶段。字写得好。卷面整洁大方,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好,分数自然有所提高。

第四,学习书法需要耐心细致。持之以恒。对于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中小学生来说,通过书法学习可以逐步养成细致耐心、自觉认真的良好习惯,同时有益于意志的锻炼,进而促进文化课的学习。

黄庭坚书法的介绍 篇4

黄庭坚的大行书代表作有《苏轼黄州寒食诗卷跋》及《松风阁诗》等,其中《松风阁诗》现在珍藏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馆。这篇文章总共有一百五十三个字,这书写的是黄庭坚当时经过松林期间的景物,借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之谊。其中所用的书法具有庭坚自己独特的写法,笔劲有力,下笔抑扬顿挫。小行书则有《王长者墓志稿》,现在保存在东京的博物馆,这文是黄庭坚为了纪念一王姓亲属所书,表达了庭坚平实及沉静的笔法。

黄庭坚的草书代表作有《李白忆旧游诗卷》及《诸上座法帖》等,《李白忆旧游诗卷》整篇文章大约有三百四十多个字,经过后人的考证,这书法是庭坚晚年时期的作品。文中的字体有着怀素的痕迹,却又是庭坚自己特有的风格,结构变化多,堪为黄庭坚的草书代表作。《诸上座法帖》现保存在北京博物馆,全文总共有四百七十七个字,也是庭坚晚年的书法作品之一。

书法家马堆荣个人介绍 篇5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甘肃改琴书法教育奖励基金会首批签约书法家 1993年结业于天津茂林书法学院书法专业 2010年结业于甘肃省第五期书法创作提高班

2011年结业于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第四期导师工作室。作品入展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书法篆刻作品展等 获首届甘肃入选“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展”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作者书法作品展三等奖 甘肃省第四届新人书法展优秀奖

书法校本课程纲要 篇6

设计日期:2013年9月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适用年级: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培育小学 小学一年级

课程目标:

1.通过书法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爱国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2.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创造力,审美能力,使学生掌握书写的基本方法,会写一手字,培养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3.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书法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课程内容:

(一)写字课程的教材体系

1、开发写字本教材 是课程的核心问题,选编适合学校和学生特点的教材至关重要。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校本课程必须借鉴现代美育的先进方法,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改变以前比较枯燥死板的内容编排,使学生从相同的主题中领悟各种字体的意蕴,感受提高写字速度带来的快感。让学生觉得主动,做到主动地欣赏美、探索美和表现美。

2、校本课程的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的定位,我们开设写字校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进行写字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我们将围绕写字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比如: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的书法名家、讲讲他们勤学苦练的故事,观看有关书法家的影片,欣赏他们的作品,了解书法各大流派的特点,带学生去参观书法展,举行学生作品展和家长参与的写字竞赛等,以丰富写字课程的内涵,拓展其外延。

3、教材选择与开发意图 目标要求适中;体现写字规律;密切联系语文教科书;合理设置板块;引导自主探究;注重写字兴趣;技能、欣赏并重;注重评价激励。

(二)课程的内容框架:

根据总的目标,“写字”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年级写字训练

掌握正确握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学会写规范字。培养良好写字习惯,学会选择及使用、保管写字工具。

基本笔画及与之相关的偏旁、独体字、结构的学习。每节课学习其中一项内容,共安排了点、横、竖等笔画及与之相关的偏旁、结构、独体字。

每课包括四个板块:

“新课学习”——含有相应笔画的汉字,供课堂教学之用;

“活学活用”——含有相应的汉字6个,供学生边学边练,每个汉字摹写1遍、临写2遍;

“临写创作”——含有2个汉字的例字剖析,供学生分析练习、揣摩感悟,临写一句、创作一句,为学生提供一显身手的习作园地,内容均为经典诗文,旋子响应的语文教科书;

“佳作赏析”——含1幅经典作品,配以简明扼要的解读文字,供学生欣赏。

练习与评价:期中期末各一次,结合平时的学习情况和创作实践,参考《写字学习评价表》,采用自我评价和同学评、老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写字学习情况如实作出阶段性评价,以利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字热情和灵感,领悟书法艺术的魅力,认识书法的表现力,养成良好写字习惯,掌握硬笔的书法技巧,形成自己的特色,有一定的书写速度。提高审美能力,丰富审美情感,体验成功喜悦。

(三)围绕写字教育,开展一系列活动:

1、参观书法会展,利用网络资源,欣赏中外优秀书法作品。

2、邀请书法家做书法讲座,上书法示范课。

3、对学生的书法作品进行展评,组织全体学生参加全国各级各类写字竞赛,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举办师生座谈会。

实践活动 一年级

①学习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执笔要领.②掌握横,竖,撇,捺等28种笔画的书写,逐步进入简单汉字书写的教学,具体内容根据书法教学的特色并结合教材的安排自行编排.③学习使用和保管书写用具,初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①激发书法兴趣,做好对学生书法的启蒙教育.②以故事介绍,图片欣赏,说话交流等形式介绍文房四宝的知识,了解历代书法家的故事.③初步学会专题收集.积极参与并表达个人意愿.如:收集书法家故事,欣赏书法家的作品……

课程实施: 第一阶段:激发写字兴趣,培养书写习惯,练好基本笔画 第二阶段:陶冶学生性情,教给写字方法,提高写字能力 第三阶段:了解各大流派,形成独特风格,热爱祖国文字 课程评价: ①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评价,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和课题组评价,专家评价有机结合.②对学生成长的评价.把书法教学作为一项科研课题来研究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这一载体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精神,创造美的能力.因而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要杜绝以往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功利价值,只需要学生在比赛中获奖便万事大吉的传统观念,而将目光放在了学生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心理品质的锻炼.课程实施

1、基本知识

(1)从学生的特点,兴趣和实际出发,体现儿童的教育特点,以描、临、画、说、看、听、记,多方位体现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兴趣,建立审美观点。

(2)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是书法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优秀自主学习的情境,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增加学生书法实践的机会。

(3)体现娱乐和情趣,课堂要充满生活气息。

(4)重视情感的导向与能力的培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书法教学的目标,老师要用美的人格、美的字体、美的形象影响学生,使他们受到熏陶和感染,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字型的积累,多种能力的培养。

2、基本技能

掌握最基本的握笔姿势和写字方法。要求以规范化的训练为基础。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精神。发展审美能力。

3、实践活动

让学生能从书法练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能从书法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一定要走出教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评价方式

评价方法多样化,学生采用自评、互评、师生集体评的方法。

(一)基本知识(评价内容及评价方式)

1、教材的选择:是否按照老师要求选择教材。

2、交流中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交流,相互学习。

3、参与的态度:是否有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

(二)基本技能(评价内容及评价方式)

1、姿势的准确性:是否有习字姿势的准确程度。

2、练习过程中的投入程度:是否认真书写。

3、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评价标准

对中小学书法教育课程定位的思考 篇7

一、课程地位有无必要开设书法课程

(一) 书法的课程地位受到质疑

中国书法成为独特的艺术, 有两个基础条件, 一是汉字是象形文字, 有生动的形象感染力;二是书写工具毛笔、墨汁等, 有丰富的技术表现力。时代发展, 汉字书写工具的变革, 让中国书法经受了两次大的冲击。第一次是以钢笔为代表的“硬笔”走进人们的生活, 毛笔“退居二线”, 动摇了书法一统江山的地位。第二次是以“键盘”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 颠覆了汉字书写的方式, 有逼迫“手书”退隐江湖之势, 让中国书法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曾几何时, 书法为“六艺”之一, 被普遍看成是读书人的“门面”, “字是敲门砖”。但网络、手机的普及, 我们进入了“少纸”的信息时代, 汉字输入技术为“藏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 用电脑制作“艺术字”也是信手拈来, 学习书法的必要性似乎越来越小。一些“学者”认为, 将已经不再“实用”的书法纳入中小学课程, 违背了教育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是在浪费时间。这些选择性迷失, 让中小学书法的课程地位受到冲击。

(二) 书法课程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

书法教育课程是其它任何课程无法替代的。书法是国之瑰宝。丰子恺先生说:“中国人都应该学习书法, 须知中国的民族精神寄托在这支毛笔里头”。书法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高的地位,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如果要了解西方艺术, 就要抓住建筑;如果要了解中国艺术, 就要抓住书法”。书法将汉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 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美学价值超越了国界。

技术取代人类劳作是把“双刃剑”, 在服务人类的同时, 也在毁灭人类, 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在艺术领域, 信息技术永远无法取代人有感情的创作, 键盘中不会产生王羲之, 不会产生颜真卿。繁荣中国文化, 弘扬民族文化离不开中国书法, 离不开依靠传统工具的“手写”, 离不开书法教育。因此, 在中国书法面对挑战时, 救救书法, 也是在拯救我们自己。

(三) 书法的课程地位不能动摇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 学习汉字必然就要书写汉字。从文字书写中升华形成的中国书法, 承载了宝贵的民族文化基因, 需要我们传承与弘扬。书法教育在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 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以及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意志品质方面的具有独特的功能。让我们坚信, 中小学书法教育不可缺失, 中小学书法的课程地位不能动摇。

二、课程性质是“书法”还是“写字”

(一) 书法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书法艺术是在实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所以“实用性”和“艺术性”之间的冲突, 由来已久。如果说“行书”是为了提高书写速度, 那么当“草书”特别是“狂草”等极具个性的艺术形式出现之后, 书法“实用”和“艺术”之间的距离渐行渐远。

在毛笔一统天下的时候, 实用和表现工具一致, “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冲突被掩盖起来。临习碑帖, 慢慢的越来越熟, 有了自己的特点, 自然地有了雅俗、美丑和个性的区别, 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艺术”。很多伟大的书法作品就是日常的信札、文稿, 书写之初也不是出于艺术动机, 实用和艺术融合在一起, 表情达意的书法作品是用毛笔创作的, 大家也习以为常。

现在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硬笔”和“键盘”的出现, 拉开了书法“实用”与“艺术”间隙, 它们在实用领域取代毛笔的地位, 将以毛笔为主要工具的“书法艺术”从实用中分离出来。书法艺术被迫走向追求纯粹的个性和表现, 书法作品常常是“数易其稿”, 精心创作, 各种各样的展览和竞赛, 成为展示书法作品的主要舞台。尽管“硬笔书法”的出现, 也无法弥合书法“实用”和“艺术”的裂痕。

(二) 书法课程性质的摇摆

书法“实用”和“艺术”的分离, 给中小学带来的问题是, 书法教育是注重工具性的“写字”?还是强调艺术性的“书法”?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关注汉字书写规范性, 是语文工具性学科的性质决定的。在语文教学中的书写部分, 称为“写字”也是合适的。当我们从传承民族文化的角度, 审视汉字书写的存在, 又决定用“书法”更恰当。写字与书法之争, 各有各的道理, 让中小学书法的课程性质摇摆不定, 困扰书法教育的发展。

(三) 名正言顺地称书法课程

书法是在“实用”的书写中慢慢提炼和升华起来的, 要化解争论, 必须认识到“实用性”和“艺术性”在本质是一致性。我们除了将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之外, 还希望我们写的字更好看, 更美, 这正是书法艺术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源泉。“实用性”和“艺术性”是书法两个不同的阶段, 互为补充, 不可偏废。

书法是“书写的法度”, 也是“书写的艺术”。当对汉字书写进行独立的课程意义上的探讨时, 为了准确的界定“实用”和“艺术”的统一, 也为了和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我们应该停止争论, 明确书法教育是艺术课程的性质, 名正言顺地将课程称之为“书法”。

三、课程设置是否独立开设书法课程

(一) 徘徊在语文课程和美术课程之间

有无必要将书法列为一门独立的课程, 也是纠结的问题。一方面,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书法单设课程是必要的, 对书法教育发展的意义, 是不言而喻的。另一方面, 在当前的中小学, 课程数量较多, 学生课业负担较重, 又让是书法课程单设的信心不足。书法教育在语文和美术课程中徘徊, 走上了一条折中路子。

(二) 课程不独立制约书法教育发展

书法不是独立的课程, 导致当前的书法教育“四缺”。一缺课程标准。虽然在语文课程标准中, 对写字有比较明确的规定, 但离真正的书法“课程标准”相去甚远。因此, 教育部在2013年, 出台“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 让书法教育“久旱逢甘露”。二缺书法教材。学习指导看似琳琅满目, 但要从教材的标准看, 差距很大。三缺师资培养。在中小学专业书法教师严重不足, 无法保证书法课堂的教学质量, 各级的师资培养体系急需建立和完善。四缺管理落实。考核评价不到位, 书法教育可有可无, 自生自灭, 许多学校课程表上的“书法课”, 形同虚设。

(三) 让书法成为独立的艺术课程

将书法作为独立的艺术课程纳入课程计划, 对书法教育的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此, 北京、重庆等地方的教育已经行动起来。其实, 开设独立的书法课程, 早已没有课时安排的障碍, 在许多省市的课程计划中, 每周都有一节“书法”或者“写字”。只需要进一步的明确这节课的课程定位即可。

开设独立的书法课程, 每周一课时肯定是不够的, 还需要校本课程或者兴趣活动的补充。这正好契合书法“实用性”与“艺术性”两个层次有机统一的规律, 也符合孩子“普及”与“提高”的成长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的书法课, 应该强调规范, 按照艺术课程的特征, 开设练习课、欣赏课, 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等。校本课程、兴趣活动中的书法, 引导喜爱书法的孩子, 向更高的艺术性方向迈进。

开设独立的书法艺术课程, 提高书法教育的质量, 对提高孩子的书写水平一定会大有帮助。但是, 并不需要将孩子人人培养成书法家, 也不苛求人人都写一手好字。如同美术课程、音乐课程, 不可能人人都成画家或音乐家, 人人都绘制美丽的图画, 都演奏美妙的旋律。把美术、音乐学科做不到的要求, 强加在书法课程上, 是不现实的, 也不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

全面的挖掘书法的育人价值, 提升孩子的书法素养, 让孩子学习书法, 感受与认同民族文化, 将民族精神永远继承和发展下去。努力实现中国梦, 做个真正的中国人, 是开设书法课程真正的意义所在。

摘要:随着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出台, 书法教育再一次来到十字路口, 面临新的机遇。书法教育的课程定位, 是解决中小学书法面临的所有问题的“牛鼻子”。本文试就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课程定位, 做较为深入的剖析, 促进书法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书法教育,课程定位,思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R].2011.8。

[2]孙富民, 当今书法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1.5。

书法课程介绍 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校本课程特色教育探索

近年来,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坚持学科教学与特色教育并举,积极探索书法艺术教育特色,通过实施书法校本课程,学生的书写能力不断提高,三十多名学生参加江苏省书法艺术考级,其中八名学生达到八级,二十多名学生达到六级以上,学生的作品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奖。2006年5月学校在侯北人美术馆举办了师生艺术作品展,其中展出学生书法作品20件。2008年11月,学校结集出版了第一本师生书法作品集;2010年底通过苏州市书法特色学校验收;2011年10月通过“江苏省硬笔书法实验基地”验收;2011年12月通过江苏省书法特色学校验收,成为省内唯一一所获此荣誉的特殊教育学校,得到了兄弟学校以及书法界的一致好评。

一、完善课程体系,实现书法教学的课程化

在书法教学实践中,我们曾面临种种困难,如缺乏系统的硬笔与软笔教材,教师大多缺乏书法方面的专业知识,学生练习时间得不到保障。这些都直接制约了书法教学的有效开展。因此,我们一方面通过讨论提高对书法教学的认识,另一方面自编教材,使书法教学逐步走上课程化的轨道。

1.充分认识聋校开展书法教学的意义。聋哑孩子由于听力损失,接收到的信息大打折扣,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却比常人要强,这可以弥补他们的先天不足,所以非常适合诸如写字、画画、刺绣、刻纸等的练习,有利于他们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1)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习的成绩。在书法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眼、手等感官认真观察汉字,细心比较,找出特点和规律,反复练习,就会逐渐掌握汉字的构成规律,巩固对汉字的识记,减少错别字。

(2)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训练,聋生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逐步发展为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在书法教学中,可以选择同一类型的字让学生练习,再放在一起分析比较,找出规律,思维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3)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一手好字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欣赏古代书法家书法作品的同时,还可让学生对古人的优美诗文进行书法再创作,做到艺术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4)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聋生的意志薄弱,做事难以持之以恒,遇到困难就会退缩,书法教学是改变聋生这种缺点的有效途径。教学中让学生明确写一手规范、漂亮的字必须坚持不懈。教师一定要多鼓励,正面引导,帮他们树立信心、坚持练习、养成习惯。因此,书法教学的意义超出了练字本身,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2.系统编写适合聋生特点的书法校本教材。我校根据近十年的书法教学实践,在《中学生字帖——颜体的写法》一书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编写了一本适合聋校三四年级学生学习的书法教材。全书分成两大部分,三年级重点学习8种基本笔法,由基本笔画衍生出的笔画和基本笔画的组合变化,初步接触书法作品的形制和章法。上学期安排20学时,下学期安排20学时。四年级重点学习偏旁部首和字的结构,进一步学习书法形制和款印常识,让学生在学会欣赏作品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书法作品的创作。上学期安排20学时,下学期安排20学时。

二、构建课堂模式,实现书法教学的规范化

编写校本教材是实施校本课程的基础,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着力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实施校本课程、取得课程实效的关键。

1.激发学生书法兴趣。学习兴趣能推动学生自觉和积极学习。只有当学生对书法学习感兴趣时,才能积极主动而又愉快地投入。所以在书法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校本课程教材中丰富新颖、富有情趣的教学内容,如让学生欣赏古今名家名帖及观看名家表演视频,讲些书法家学书法的轶事或展示各种字体的用笔和结构规律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加强引导、及时鼓励、树立榜样等方法使学生保持持久而稳定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灵活多样、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来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同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又可以转化成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2.营造良好书法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书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热情、实施校本课程的重要条件。首先,在课堂教学起始阶段,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如在教室里张贴书法作品,或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书法作品,引导学生对书法产生愉悦情绪和美感体验,产生强烈的书写冲动;其次,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学习中发展、提高思维能力,形成思维的习惯,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次,教师应重视自身的感染力,从尊重、关心学生出发,做到表情和蔼、语言生动、示范准确,尤其是自身的深厚的书法素养将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学生因为榜样的作用,会对书法产生强烈的兴趣。

3.加强书法课堂教学。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校从地方课时里安排三至六年级每周一节书法课,由专任教师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运笔方法和书写技巧的训练,努力提高书法课堂教学的效率。

(1)在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要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颜体字的8种最基本笔画。在练习中分别安排一些相关的常用汉字,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熟记。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运笔方法与书写技巧,而且能提高他们对字形、结构的掌握和理解。

(2)在教学中,充分重视教师示范的作用。对于聋生来说,在写字时教师用语言来讲解写法理解起来有困难,但他们善于模仿,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写字的规范性,一丝不苟,有严谨科学的态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书法技巧等。

(3)在教学中要加强写字训练。在书写过程中要让学生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要让学生仔细观察范字的笔画、字形;认真分析范字的用笔特征、字形结构特征和各种笔画位置,做到心中有数;下笔临写,把眼中看到的、心中体会到的用手表现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练习中还要注重比较点评,让学生写好后与范字进行比较,知道哪儿接近了,哪儿不对,再书写,再比较。在反反复复的训练中,让学生的书写能力不断提升。

(4)在教学中要加强对汉字的辨别。要教会学生认识古碑帖中繁体字、异体字以及多笔少画、笔画变形或易位等的字,并明确与之相对应的简化字、正字或本字的规范写法,再让学生按照

字帖的本来面目去写。这样,学生不仅能正确处理好习字与用字的关系,还能让学生的临帖与古帖形神兼似,让学生更准确地练好笔画,学会结构。

(5)在教学中要加强书法创作教学。鼓励学生尝试书法创作不仅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书法艺术水平。比如当学生练笔画到一定的程度后,可以让学生认识一下书法作品的形制和章法,尝试让部分进步较快的学生写大字和简单的三四个字的作品。这样更能激发他们学习书法的积极性。学生都有不服输的精神,可以先带后,从而达到学生整体进步的目的。

4.规范五步教学。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根据聋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通过几年的摸索,我们形成了书法课堂教学“五步教学法”:①“导”,通过各种方法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②“讲”,交代学习内容,明确主题,采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教学方法进行示范书写,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书写的基本知识;③“练”,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通过各种形式的书写练习,使学生掌握运笔方法,感受书写规律,熟练书写;④“评”,师生间、学生间互评,肯定优点,激发写字兴趣,指出不足,让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此培养他们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书写美观的效果;⑤“举”,课堂的最后环节。如在教三点水这个偏旁时,让学生举出类似的字,通过举一反三找出同类字的书写规律,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建立评价体系,实现书法教学的常态化

在实施书法校本课程过程中,我们还十分注意建立符合聋校特点的评价体系,组织开展活动,科学评价学生,促进书法教学广泛深入开展,并逐步形成学校的特色。

1.开展经常性的书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人对事物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因此,丰富多彩的书法实践活动是提高校本课程实施水平的重要途径。

我校经常组织学生欣赏书法作品,参观书法展览,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书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学生只有兴趣来了,眼界宽了,才会唤起学习激情,投入到书写中去。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字也要有一定的练习时间。每天中午半小时的“天天练”是学校对每位学生的要求,并由教师专人负责批改,以表扬为主,把学生每天的练习成绩记录下来,开展评比活动。天天坚持书写,坚持评比,从不间断。

为了检验学生的书写成果,激发书写热情,学校经常开展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竞赛活动,如每月一次的黑板报比赛,办手抄报比赛,每个学期一次的书法比赛,每年一次的书法考级,校园里的环境布置;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书法比赛,让学生的书写能力在各种活动中得到提升。

2.建立科学性的课程评价体系。书法教学中的评价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教学中,我校努力改变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通过指导学生自主评价,采取观察比较法、题跋评价法、反馈评价结果等方法,确立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书写技能、情趣和美感,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探索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书写质量、执笔方法、写字姿势及其作业书写习惯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价。根据几年来的实践,结合学校实际,我们构建了一套学校书法(写字)教学评价体系,每个学期末对全校学生进行写字测试并评奖,重在激励。

书法课程实施方案 篇9

2017年9月宋池学校书法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开发背景及意义

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具有很强的美学意义。书法教育的功能不仅对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还可以通过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对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 大的意义和作用。我校把书发教育作为校本课程主要基于一下几方面的考虑。

1.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艺术的需要,在我国以书法作为教育手段已有相当长的历史。隋唐以后是书法发展过程的鼎盛时期,人们更是以书法作为取仕的条件之一,不仅提高了书法的地位,也增强了人们对书法技艺的追求热情。唐代楷书的镌美,被人们誉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书法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也是以一种审美的眼光看待书法的。人们都是以审美的眼光来衡量其艺术价值的。

改革开放后吸收外来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先进文化确实给中国社会带来了 发展,给中国人带来了实惠,但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泱泱华夏,几千 年的文化沉淀,几千年的传统精髓也应继承与发扬,民族性的东西属于世界 性的。

2.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增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到中国高等 院校进修或考书法学位的韩、日、新加坡等国的书家日益增多。这也促使我们 要更加重视书法教育。否则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公民如何将祖国灿烂的文化与外 国学者交流。目前,国家科委定书法为二级学科。书法学科也形成了专科、本 科到硕士、博士的完整体系。随着我国的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书法教育 更应有连续性与系统性,这也是时代的要求。新一论全国课程改革,在借鉴国 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的同时,应结合我国的国情走中国特色的教改之路,中小学 生应继承我过传统文化精华,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是有 裨益的。

3、是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

我校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把书法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为教师的专

业发展提供平台,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舞台,不断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二.课程目标

1.通过正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坐姿与正确执笔方法。

2.通过书法的基础知识学习、掌握书法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基本智力 即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

3.通过书法史的学习了解博大精深的书法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使 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 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

4.通过对优秀书家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好的书品要有好的人品。

5.通过学习写字学会做人做事。通过书法教学,让学生认识笔画的弹性、节奏、力感,能用中锋、藏锋、回锋等笔法写出具有美感的笔画方法,养成良 好的写字习惯,具有独立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形象、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通过指导学生临 摹书法名碑法帖,从中可以汲取文学素养,提高文字修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通过学习书法,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并自觉地承担起继承 发扬的责任,从写字的进步中得到学习的动力。

7、在一笔一画的训练中,培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耐心稳妥、善于 体贴人的良好品质,克服马虎草率、不负责任的不良习惯。在书法练习中,学 生通过自身刻苦努力获得艺术上的提高,使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有耐 心、有意志才能获得成功。三.课程内容

1.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发秦书法(甲骨文、金文)--秦汉书法(篆书)--三国两晋南北朝书法(篆、楷、隶)--隋、唐、五代书法(草书)--宋(金)代书法--元代书法--明代书法--清代书法。2.书法各体的艺术欣赏。

小篆小篆是篆书发展至高峰期的标准体,它用笔纯净、圆润、稳健、流 畅笔画均匀,结体规范,转多折少,主笔次笔不明显向上或向下引长的线 条成为其强调纵势的主要特征。

大篆主要代表是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书写时当留意表现刚挺的基本 特征,与小篆共同的特征是强烈的纵势感。

隶书由粗细轻重之分,用笔又提顿,起笔有方圆,最重要的是有了明显 的主笔次笔之分。楷书

字形极为方整,尤其典型的标志是在点画形态上。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a.二王行b.颜行c.魏行 草书用简化的点画符号或引带来替代文字的结构和部首。用连笔的方法 加快书写的速度。一般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种。3.书法作品鉴赏与创作。

书法艺术创作的文字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警 句名言、成语等皆可入书,若自作自书则更佳。少则一、二字,多则长篇均 可写成书法作品。

书体甲骨、金文、篆、隶、草、行、楷皆可。

样式中堂、对联、条幅、屏条、横幅、长卷、斗方、册页、扇面。落款落4.书法笔画训练。(欧阳询《九成宫》选字)执笔、用笔

运笔中锋运笔、偏锋运笔、侧锋运笔、藏锋起收、露锋起收、平移、提 按、转折、换锋。

墨法浓墨、淡墨、涨墨、枯笔和渴笔 选帖--读帖--临帖--摹贴--出贴

5.书法结构的训练。(欧阳询《九成宫》选字)重心的安排、态势的表现、黑白的布置、点画的呼应 6.书法用品“文房四宝”知识。款也是书法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应与正文相映衬,但不能喧宾夺主。笔

毛笔有硬毫、软毫之分。硬毫有狼毫、紫毫等类,笔毛刚健,富有弹性利于起到适宜些小楷或行草书。清代以前书家多用纸。软毫以羊毫为主。笔毛柔软、细腻、含墨量大,宜于写大字或楷、隶、篆书。软毫少弹性。行笔有一定难度。另为将软、硬毫按一定比例制成的毛笔叫“兼毫”,其性能在软硬毫之间。

纸书法用纸一般用宣纸。宣纸分生、熟两种。生纸吸水更能写出枯湿浓淡的效果。宣纸以安徽所产的为佳。此外还有元书纸、皮纸等用于临写或创作。砚细腻而又容易下墨者为上品如端砚等。初学者也不妨用小碟子盛墨汁来蘸墨,同样可以学习书法。7.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四、课程的组织实施(一)、组织机构

1.实验班级全校书法爱好生。2.建议家长主动配合教师。

(二)学校书法课程的落实。

学校将各班的阅读课改为书法教育课。每周三最后一节,为书法练习课。

(三)教师的落实。有三名书法教师,为学生上课,落实实施方案。教师 可以通过网络等渠道,去获取书法的书写方法,做好上好每节课的准备。

五.评价方式

以小组活动的模式进行课堂练习、课余练习、实际活动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自我对比评价,书法作品评价,比赛成绩评定等等。1.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具体方式自我阐述与评定、其他同学推举与评说等。2.成果展示具体方式

调查报告、成果展示等。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具体方式实际操作(课堂练习、课余练习、实际活动)、活动记录等。4.教师评价

具体方式评语、档案袋、活动记录等。5.书法作品评价

具体方式资料收集、个人感受等。6.比赛成绩评定。六.实施过程存在问题

1.有一部分同学,对学习书法不感兴趣,,也很难入门,课堂上信手涂鸦。" 2.破坏卫生。有的学生不小心把墨汁弄到脸上、手上、衣服上等等。

书法欣赏课程论文 篇10

摘要:书法欣赏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过程,而这种过程是不断循环往复,不断上升。书法虽然是具象的作品,但作为艺术品欣赏时,必须透过这些表象领略其意境美,所以书法欣赏是在具象中抽象的过程。欣赏书法还要对不同的书法家作品进行研究,分析其独到之处,在比较与中鉴赏,能更好的领略和体会不同的书法流派的艺术特点,最后归为己用,这是提高鉴赏能力至关重要的一步,也是进行书法创作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

关键词:书法发展的历程及规律、欣赏书法艺术的方法、对书法欣赏课程的建议 正文: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艺术宝库的文化瑰宝。通过书法欣赏课程的学习,我对书法艺术的产生、发展以及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如何欣赏一件书法作品,如何进行书法艺术创作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认为书法学习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学习欣赏书法的方法,二是学习如何进行书法创作。欣赏书法、进行书法创作都应该在了解书法的基础上进行。

1书法发展的历程及规律

1.1文字与书法

书法是文字的书写艺术,因此在了解书法创作的同时,必须要对文字有所了解。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的文字经历了数次深刻的变化,从有史记载的最早有文字出现的殷商时起,经过周、秦汉、唐宋等时期的发展,相继出现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丰富的文字形式,而每一种文字的出现,同时也伴随着新的书写工具和新的书写方式的出现,比如现在的书法创作广泛使用的毛笔和宣纸,前者起源于秦汉时期,后者起源于隋唐时期,而不同的书写方式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升华,在实践中产生其特有的体系,从而形成不同的书法创作形式。

书法创作不仅限于文字书写,传统绘画、篆刻等艺术形式都与其有着深刻的联系,因为所用的创作工具不同,所以不同的书法创作形式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但是其中的基本规律是相通的。这是因为书法创作的对象是文字,所以文字的特点决定了书法创作的基本规律。

1.2书法的艺术性

汉字来源于象形文字,以图形来示意,虽然现代汉字已经属于表意文字,但是仍然没有丢失其图形感和空间感。艺术的创作需要空间和尺度,需要用点线面作为基本要素来构建作品,而汉字恰恰具备了所有的条件,适于成为艺术的载体。文字的这些特点体现在书法艺术的很多方面。比如在进行书法创作时,要讲究线条本身的美感,这是笔画的具象表达,需要充满力感和动感,所谓点如高峰坠石、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等;而笔画的意象组合则要求线条组合的美感,讲究点画的疏密、虚实、线条之间的呼应、连带等。

书法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文字的发展,而比较重要的转折时期应该是东汉中后期,从那时起书法的创作开始自觉化。艺术的创作应该也必须是从内而外,以精神力量为动力的劳动创造过程,艺术能够从从普通的劳动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特殊的劳动形式,其根本原因是艺术创作的结果往往不能够提供人们的生活生存所需的物质条件,而是为满足人们思想、情感等非物质表达的载体。因此,如果艺术的创作是自觉的行为,没有艺术创作的内在需求则不会有艺术形式的存在,自觉性是艺术产生和创作的必要条件。

1.3承前启后的时代

书法从最初单纯的书写文字来记录事件这一实用劳动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同样遵循这一规律。东汉中后期,文人阶层对文字的审美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并普遍开始进行自觉的艺术创作,纵观历代书法作品,我们能够发现,以东汉为一个分界点,在相同的历史跨度中,东汉之前优秀的书法家和书法作品表较少,比如秦代李斯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书法家,也是东汉之前有名子记载的为数不多的书法家之一,这个时期的作品形式多为铭文和碑,秦开始出现一些竹简和帛书作品,但是数量极少。东汉后期书法艺术进入飞速发展时期,涌现出一批书法大家,优秀的作品也如雨后春笋。以两晋时期为例,经年战乱之后,社会相对稳定,艺术创作的热情空前高涨,书法作为一种较为简单的艺术创作形式,得到文人阶层的青睐,这个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王羲之、王献之、陆机、钟繇、王洵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二王”,其作品更是书法艺术的瑰宝,仅流传下来的作品就比较丰富.如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十七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等,又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鸭头丸帖》、《中秋帖》等。仅“二王”的作品就如此丰富,这个时期的书法创作热情和成果是前无古人的。

东汉之后,历代书法家在从事艺术创作的同时,也将其不断推向新的高度。书法创作的巅峰时期毋庸置疑是在唐宋时期,这个时期对于书法创作的意义不仅在于优秀的书法家和书法作品层出不穷,更在于进行书法艺术创作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书法得到空前的关注,这点从科举考试对考生的书写的要求中可以体现。书法与书画等其他传统艺术形式结合的更为紧密,“琴棋书画”成为对文人阶层评价学识的依据。

2欣赏书法艺术的方法

书法欣赏可遵循一定的方式方法,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

2.1书法欣赏是循环上升的过程

书法欣赏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过程,而这种过程是不断循环往复,不断上升。书法虽然是具象的作品,但作为艺术品欣赏时,必须透过这些表象领略其意境美,所以书法欣赏是在具象中抽象的过程。欣赏书法还要对不同的书法家作品进行研究,分析其独到之处,在比较与中鉴赏,能更好的领略和体会不同的书法流派的艺术特点,最后归为己用,这是提高鉴赏能力至关重要的一步,也是进行书法创作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

2.2书法欣赏是“与作者交流”的过程

书发欣赏实际上是在与作者对话、和自我对话的一个过程,这些“交流”是在欣赏者主观的意识下进行的联想和想象。前文已经论述过,书法欣赏是从具象的文字作品中抽象出意境美的过程,审美的过程如果缺少了想象和联想,就无法称之为艺术欣赏。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能否解读作者的思想和艺术手法,能够领悟到多少,要看能否与作者交流,能够交流到什么程度。事实上,作者是无法直接给你解答的,质疑、提问、解答、分析等等过程始终在想象进行的。因此欣赏书法艺术仅仅依靠视觉是不够的,而应该从视觉捕捉到的具象“符号”中进行思想上的“交流”。

2.3书法欣赏是“与自我交流”的过程 在与各个作者的“交流”所得到的信息,经过删减、归纳、整合最终成为能被自我所理解和接受的经验,这是一个与自我对话的过程,是一次艺术的再创作,主体是欣赏者本人,因此也是一次“自我对话”的过程。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作品之所以会有不同的领悟,是因为人与人的意识形态不同,而书法欣赏是有明显的主观性的创造过程。但是说书法欣赏有其客观的标准,任何艺术作品本身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是无法用主观意识去改变的。

2.4书法欣赏的内容

书法的线条、结构、整体风格等是我们欣赏的内容。

1线条和结构是针对单个字而言的。汉字是由点画组成的。点是线的浓缩;线是点的延○伸,点画的线条是指书法艺术的材料。这种线条美是书法艺术形式美之一,比如书法家运用提按、顿挫、轻重、粗细、强弱、缓疾等用笔技巧,结合用墨的枯、湿、浓、淡等丰富变化,使点画线条富有力感和情感的美。

字形的结构也是审美的要点,点画线条的组合形式决定了一个字整体的效果。线条是书法艺术的材料,而结构则是书法艺术的样式。

2书法欣赏不是欣赏单个字,而是欣赏作品的整体。字的结构是线条的组织,而作品整○体效果则是字与字之间巧妙地组织与搭配。组织得是否适当,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也是能否给欣赏者提供广阔的审美想象天地的重要条件。“承上启下,左顾右盼,参差变化,以及落款合理,钤印得宜”等都是达到较好整体效果的方法。

3风格指的是个别书法家在创作过程中所融入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不同的风格给人○不同的美感是因为书法能够反映作者人格的特点,如果说欣赏一件作品,能够领悟到作者创作时的心境,那么能够说已经对这件作品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如果能够赏出作品的风格,那么可以说已经对作者的人性思想有了一定的体悟,这是更高境界的鉴赏水平。

3对书法欣赏课程的建议

通过书法欣赏课程的学习,我了解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知道了许多书法大家及其代表作品,掌握了一些书法欣赏的方法,提高了自己的欣赏水平,也认识了许多热爱书法艺术的朋友。个人认为,虽然课堂上的内容很丰富,能够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对于日常的学习生活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指导练习的机会不是很多。我认为书法欣赏除了学习如何去欣赏一件作品外,还应该学会如何去创作一件作品,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运用欣赏作品所得到的经验,才能跟好的理解一件作品的技巧和艺术价值,然后再次提高欣赏水平。书法学习应该是这样一个以欣赏和创作为主线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参考文献

书法课程介绍 篇11

(1)以学习者为中心。要以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围绕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创设符合学习者个性化特质的学习任务与活动,提供丰富的参与机会,引导学习过程;以充分的支撑性条件集,灵活地辅助和促进学习者的参与过程;通过恰当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帮助学习者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督促有效学习的发生。

(2)课程制作精良且开放访问。粗糙低质量的课程会使得学生的在线学习效率低下,没有充分发挥在线课程的优势,所以应该尽可能提供制作精良的课程并且是开放访问的。

(3)教学内容微型化与课程结构模块化。教学内容趋于小而精,由易到难、由浅到深,逐步地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易于控制教学过程,有及时反馈的优点;单一、僵化的课程结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难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化需求,应该课程结构模块化,设置灵活多样化的课程结构。

(4)学习活动的时效性和社交化。学习活动的意义在于能够及时的消化和理解学习理念和激发创新思维,学习活动的时效性尤为重要;学习活动社交化,学习活动应促进学生之间关注、沟通、分享、交流和互动等行为产生,学习过程更加充分。

(5)自动化评测与同伴互评。作为在线课程一种必备的功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可进行自动化测评与同伴之间的相互评价。

(6)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学习分析。学习分析不应是单一的,利用好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形成综合性学习分析。

二、面向共享开放的在线课程建设的需求

(1)内容能够快速迭代。要求已有数字化资源尽快上线,更新速度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

(2)评测中学习活动设计。教师的教学要求体现在给学生的任务序列上,教师通过发布一系列有规划的教学任务,这些教学任务能够清晰地反映出该阶段教师的教学要求。

(3)支持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改革过程中在线课程的动态生成,平台上的在线课程不是静态的,而是可以在优化教学的过程中动态的更新和替换,与教学改革步伐保持一致。

(4)提供给过程数据用于分析。分析用于反馈,并调整教学过程,也可用于平台反馈,发现教学平台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优化。

根据需求,面向共享开放的在线课程建设首先应了解信息模型,再设计学习活动,组织教学内容,及时记录互动信息,最后将分析反馈信息回归应用到了解信息模型这一环节,形成良性循环。

三、在线课程的信息模型

在线课程的信息模型考虑到了在线课程在不同学习平台之间的迁移,以在线课程包的形式展开如下图。

书法课程介绍 篇12

一、书法课程已经受到普遍重视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我们的教育体系和制度越来越完善, 随着政府的导向和各界人士的努力, 人们对书法重要性的认识也越来越成熟, 虽然相对于古代教育对书法的重视程度还相去甚远, 但我们毕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书法教学不再局限于民间的力量, 而是上升到有国家体制制度的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由于上个世纪的那场民族灾难, 技术与意识的落后导致人民错误地对自身民族文化形成了怀疑甚至全盘否定的态度, 种种历史上的原因造成了几代中国人对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继承上的断层。改革开放之初全国人民把精力都放在了经济建设当中, 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虽然号召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双丰收, 但不可否认的是物质的文明在这段时间内还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不断地追求物质, 导致了社会上享乐主义、贪污腐败、富二代富三代道德品质沦丧等等不良风气的蔓延, 其中原因不是简简单单地就能说个明白。随着三十年岁月的磨砺, 我们还是清醒地看见在过往道路上的这些种种弊端, 而急功近利、追求物欲、道德沦丧等不良品行又恰恰是中华民族的许多优秀传统文化所抵制的。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发现, 在研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 能潜移默化地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书法, 就是这么一种优秀文化的典型, 他让人们在越来越浮躁, 越来越功利的今天把行走的脚步放缓下来, 给予人们一个喘息的, 进行自我心灵抚慰的机会。从这一点上说, 惠州学院将美术类学生的书法课扩展为十二周甚至十六周的时间, 每周上课时间虽然不多, 但将大量练习的时间留在了课外。笔者认为有关的领导和决策者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且是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的。

二、书法课程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的尴尬地位

我们知道, 研习书法贵在坚持, 书法这门艺术, 由于其高超的技巧性与要求学习者具备相当的领悟力, 因此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他的长期性和困难度导致课程一旦结束, 大部分

琴教学实践的机会, 可以用高年级学生为低年级学生作辅导的形式进行, 促使学生“教学相长”, 培养其教学能力, 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结语

高师钢琴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整个钢琴课程的方方面面, 并对提高钢琴教学的艺术水平、科学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可以使钢琴教学工作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学生就会因为不能在相对的短期内尝到甜头等各种原因而终止练习。据我和学生们探讨的结果, 发现学生们普遍存在以下的想法:首先, 学生们认为自己并非书法专业的学生, 毕业以后不靠这门手艺吃饭;其次, 短期内无法看到明显的效果, 学生普遍缺乏毅力和等待的耐心;第三, 即所谓的“实用性”不高, 无法在将来的生活中与社会接轨;等等。综合分析, 其实还是整个社会群体的意识和文化素质没有跟上, 对学生观念的形成产生相当的误导性, 导致大学生的功利主义过强, 对于学习的知识以功利性做为判断的标准, 价值观走进了误区。因此, 在这个民族意识苏醒与实用功利主义至上相互存在的时代, 书法, 实在是一位身份尴尬的贵族。

现时中大学校园既要面向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还必须在某些学科上保持其学术的独立性。我们知道, 不是所有的学科研究都具备商业价值, 而一些纯粹的学术研究又常常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与预见性, 其研究的成果短期内不能形成产品或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 又甚至未必能形成可以量化的物质价值, 比如人文与道德学科的研究。以古代高等教育为例:古埃及著名的海里普利斯神庙、卡拉克神庙和孟菲斯神庙教授的内容包括宗教、道德、文学等;古代中国分为官学和私学, 其中南朝的官学设立有儒学、史学、文学、玄学四个学馆, 唐宋时期的私学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等与官学一样主要进行的是儒学教育, 以经史为根本, 以“明人伦”为中心, 通过“四书”“五经”的学习, 本质上是一种人文教育和道德教育;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弟子入学前需保持5年的沉默, 过极端简朴的生活, 入学后上午在神庙边散步沉思、学习, 下午学习, 晚上散步沉思, 睡前听音乐, 以慰藉心灵的创伤和解除烦恼……诚然, 古代高等教育并不能与现代高等教育的体系与科学性同日而语。通过以上列举我们不难看出, 古代高等教育还是以人文与道德为主, 强调人性的关怀, 我曾惊异于古代高等教育中传统习俗、道德也是一门必修的课程;而雅典大学的伦理学教育竟然包括爱智、公正、节制、勇敢等知识。所谓“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这个道理我们都懂, 但是需要花费十几年甚至一辈子普及学习的传统、习俗、道德、伦理, 在今天的教育中却不多见了, 或者说已经让位给了寿命短暂的分数。我们的教育机构在拿一些似是而非的、超前教育的, 笔者更愿意理解为没有人性的爱与智慧的知识在构建我们自己的人性。从小学开始, 我们就一直在冰冷的分数中长大, 绝大部分的家长、绝对比例的学校只看重分数的意义, 全国几千万学生学习过奥数, 难道都要当数学家?我们的大学生学了十几年英语, 却无法用英语与外国人沟通;讲了一辈子中文, 却又有几个人能写出一首七言律诗?我们的书法作为传统优秀文化的典型, 他的境遇和现状, 由于民族意识与文化觉醒的暂时滞后状态同样是令人着急的。

三、书法的真正目的

1. 书法不是练字

社会在飞速发展, 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发生。有些变化甚至

也更加顺应高校教育改革和不断提升自我的总体趋势。

参考文献:

[1]邱旸;浅析在音乐教育中钢琴的教学方法;[J]大众文艺2011 (17) ;

[2]孙艺辉;对高师钢琴教学改革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 (9) ;

[3]孙艺辉;高师钢琴普修课教学形式改革初探;[J]文教资料2007 (33) ;

还来不及预料, 就已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 我们只能慢慢地适应。二十多年前当我还是小学生时, 记得那时班里组织春游, 有同学少带了水而渴得嗓子冒烟时, 我半开玩笑地对同学和老师说:“说不定将来商店和野外的小店里就有白开水卖了。”结果招来大伙的一片笑声, 老师说:“无色无味的水也能拿来卖钱吗?反正我是不会浪费这个钱的。”那时的我也只能笑笑聊以自嘲, 我确实有些“异想天开”了。谁又能想象今时今日的小店里若缺少了矿泉水我们又是否能适应呢?估计不久的将来街边小店里就会有纯净的空气卖了, 对于这一天的到来我们现在也不必不屑一顾。发展存在于每样事物当中, 练习书法的意义也是如此。今天我们对书法的认识程度和要求已不同以往, 自然练习的目的也会有所改变了。

我们大部分人都知道练习书法是有益处的, 可是具体的益处是什么?绝大部分人认为可以把字练好, 而笔者认为这一目的发展到今天恰恰是最需要改变的。练习书法和写好字存在必然联系吗?上书法课时笔者经常向学生介绍张旭、怀素的书法如何如何好, 可是学生却有共同的疑问:他们的字很多看不懂, 至少是很难辨认, 算是好字吗?书法讲究的是书写的法度, 而好字的标准在现代社会中恐怕很大程度上就只是一笔一划地把字写清楚了。比如中学时期老师就要求我们写字不能潦草, 但又得一笔一划地把字写漂亮, 其实说到底就是把字写得规规矩矩, 大家都能看得懂。这和写书法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书法的法度包含提按、顿挫、转揉……墨色有秀润、干渴、浓淡……辅以个性的内敛、张扬、敦厚……其结果与目的并不是写出来让人认字的, 认清楚字的那是字典。书法让人认识的是书写者个性、才情的流露, 是与观赏者在笔墨挥洒中达到对美之认识的和谐统一, 这种共鸣穿越时空。笔墨之中蕴含一切可变性与不确定性, 其玄机恰恰在“似与不似”之间, 说不清与道不明, 也不必说得清与道得明。因此在很多字的结构与内容形式的处理上, 大家往往总是“不拘小节”的, 所谓“不拘小节”, 有两个极端, 就是该斤斤计较时绝不含糊, 该洒脱放纵时则“解衣般礴”。由此可见, “好书”和我们现在的“好字”自然已经不是一个概念了。以现代“好字”的标准, 张旭、怀素、黄庭坚、徐渭等等估计很难入流, 而恰恰相反, 他们正是中国书法史上登峰造极的鹤立鸡群之人。因此, 笔者以为, 在给大学生上书法课时, 首先要改变与“破坏”掉的, 是学生们脑子里根深蒂固的把字练“好”的观念。

2. 过程重于结果

学生们每次上书法课, 都是抱着“上课”这一概念而来。所谓“上课”, 不外乎认真听讲, 做好笔记, 积极思考。笔者以为, 书法课, 不能这样单一地开展教学。当然, 书法里很多技巧、章法、布局需要老师的传授, 而学生最缺乏的却不是这些。学生缺乏的是进入状态之中的一种类似于宗教信仰般虔诚的心态。笔者曾在电视上看见一位印度佛教信徒修炼, 令人震惊的是, 他始终举着一只手臂, 一举就是十几年不曾放下, 这是一种苦行修炼。有时很惊异于这些修炼的行为, 为常人所不解。但换一种角度看, 忍耐极端痛苦的过程, 得到的却是一种虔诚的愉悦, 这种愉悦, 或许是对自我的满足?抑或是抚慰自己的心?不得而知。笔者有每天清晨早起写书法的习惯, 已经坚持了十余年。当天刚蒙蒙亮时, 大地一片寂静, 遂展纸磨墨。随着砚里的清水慢慢变稠, 心里便油然而生一种满足感, 提笔落墨之时, 这种满足感到达了极限, 至于写什么, 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书写的过程, 只是这种满足感的不断延续。随着砚里的墨用尽, “作品”完成, 天光大亮时, 却没有了愉悦的满足, 取而代之的, 是怅然所失、无穷无尽的失落!通常此时笔者不会去观看写好的字, 而是放眼窗外, 思绪万千, 心生恨不得能永远留住黎明前那一片黑暗之意。因为忙碌的一天又将开始了, 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安静, 又得复待明日。

这种感觉, 与苦行修炼似乎及其相似!我们都有在行为过程中发自内心的愉悦和对虔诚的满足, 而对内心宁静、释然的向往, 正是在这种愉悦、满足当中得到体现。徐复观先生曾提出“澄汰”一词, 他对此解释为:“则在这种生命根源之地的冲动, 好像一股泉水, 能平静安舒而有情致地流出来, 把夹带的泥沙, 即是把冲动中的盲目性, 亦即佛家所说的‘无明’, 自然而然地澄汰下去了……”笔者认为, 徐先生“澄汰”一词之贴切, 恰如我们书写的过程, 犹如这股泉水, 发自生命根源 (即内心的需求) , 平静安舒地缓缓流淌, 不断地往前, 此时愉悦感越来越大, 而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自己也不甚了解的、并不安静和舒缓的“泥沙”却在流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澄汰”下去了。复归内心深处的, 只有——安静。由此, 书法课教学的意义, 就已在书写过程中全面体现。我们需要引导和帮助学生的, 正是进入这样一种类似于佛家里“坐禅”与“冥想”的境界。最熟悉自己身体的, 莫过于自己。但是我们无法看见自己身体的部分远远比看得见的要多得多, 何况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更何况我们这颗比宇宙还大的心?我们的内心深处, 还有多少不为我们自知的一面?人类社会, 就是在对未知 (包括自己和宇宙万物) 的探索中不断繁衍生息。而更多时候, 我们太需要停下匆忙的脚步, 心平气和的对自己进行了解和参悟, 真诚的和心灵沟通, 想一想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不需要什么。练习书法, 其实就是和心灵对话的一个最佳方法。因为通过书法自身对笔墨、对境界的要求, 可以影响和改变我们个人在性格、心态、人生观等等诸多方面的状态;而对书写线条迅疾、舒缓、厚重、轻盈、古拙、飘渺、青涩等等的体会, 恰恰就是心之语言通过笔墨造型的外在张扬, 所谓的“相由心生”。

高等教育课程中的书法课, 正是给了同学们这样一段时间, 一段和心灵对话的时间。准确地说, 是一个奢侈的时间。在一个资讯爆炸, 全球一体的年代, 我们的大脑, 每时每刻都在无条件的被动接受数以千计的信息。曾几何时, 我们渴望了解世界, 现在却又反被世界所累。我们的视觉、听觉、味觉甚至感觉, 全都被充斥填塞, 混合搅拌, 许多是非曲直已呈晦涩难辨之态。追求经济利益的脚步中, 又有谁舍得把步伐放慢一些, 给自己一个稍停喘息、和自己对话的机会?因此, 当我们的大学生进入纯真、青涩的校园, 一头又面对纷繁、吵嚷的社会, 困惑之时, 每周都有一个安安静静的环境, 闲适宽松的时间提起毛笔, 嗅着墨香, 面对素纸, 于一笔一划中体会沉稳厚重、柔中带刚、悠然舒缓、别有情致……对于一个人生来说, 这个过程难道还不够奢侈吗?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知道, 书法不在于把字写“好”, 而是要在书写的过程中体会笔墨与人的联系。通过笔墨, 认识自己;透过笔墨, 给自己一个净化心灵、修养生息的时间。当你的心真正安静下来的时候, 于不知不觉中你的书法就已经有所成了。因此, 我们教授学生写书法, 关键在于如何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实用主义、功利主义, 既要与社会接轨, 又不能被这个社会的不良之风所左右。需抱着虔诚的、积极的认识自我和正视自我的态度, 学会在过程中享受快乐, “澄汰”泥沙。这便是练习书法的正确法门, 也是坚持不懈的内在推动力, 便是“授人以渔”了。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至于学习什么书体, 认识什么风格, 成就如何的成绩, 只要勤奋加以天分, 便是假以时日的事。而对于我们老师来说, 引导学生从认识方法、笔墨之法入门之后, 最重要的就莫过于言传身教了。只有老师以身作则, 知行合一, 才能时刻给学生以榜样, 以激励。所谓“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学问的研究和探索是一辈子的事, 老师与学生一样, 教授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教授。授人以鱼是一时的事, 授人以渔是一辈子的事。我们应该格外珍惜每次练习书法的时间和过程, 在这个人心普遍浮躁的时代, 这样的时间和过程真的是有些“奢侈”了。

参考文献

[1]王振德.李天庥.齐白石谈艺录[M].河南: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8.

[2]陈绶祥.国画讲义[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4.

[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上一篇:全国网络知识安全竞赛下一篇:孙悟空微服私访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