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行业合作破解农村用电安全难题

2024-09-18

跨行业合作破解农村用电安全难题(精选5篇)

跨行业合作破解农村用电安全难题 篇1

跨行业合作破解农村用电安全难题

农村用电安全问题已经重视了很多年,几乎每家都安装了漏电保护器,但这两年还是会出现触电事故!在刚刚召开的全国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改善交流会上,来自不同行业的代表们关注点都集中在农村住宅的安全问题上。安全不能保证,何谈人居环境改善?谁能担起保证农房用电安全的重任呢?

农村用电隐患多

来自《农村电气化》杂志社的高级工程师陈淑芳是参与过国家农村安全用电标准制定的专家。她介绍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用电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最严重的省一年就电死上千人。国家对农村用电安全问题非常重视,从1992年起,要求每个用电末端都安装漏电保护器,并要求保护器运行可靠率达到100%。但农村用电基础设施欠账太多,农村电工又缺少理论知识,造成农村用电安全问题仍然很突出。建设部村镇建设办公室盛宏伟也向记者介绍说,今年上半年,建设部村镇建设办公室与公安部消防局联合在浙江湖州市召开了一次农村消防安全的会议。在江浙地区农村,不少农户家里楼上住人,楼下就是小作坊,一旦发生火灾,就很容易因为人员无法疏散造成群死群伤事故。而农村用电中的消防安全问题,一直是农村消防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困扰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消防安全问题之一。资料显示,梧州市今年上半年的火灾统计表明,农村电气原因火灾占了农村火灾的70%%以上。随着农网改造的全面结束和低压电网的延伸,在农村用电实现“村村通”,给农民带来生活和经济实惠的同时,农村用电中的消防安全问题也呈现出不容乐观的态势。

缺钱少人是通病.建设资金缺乏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最常遇到的问题。农村安全、可靠、充足、经济的电力供应,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作为以投资、建设和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进“户户通电”工程、新农村电气化“百千万”工程、农村生物质发电工程、农村电工素质能力提高工程等工作,对推动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对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国家电网公司农电所副所长郭炳庆介绍说,国家电网公司在农村投资巨大,肯定是入不敷出的,虽然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有责任为国家的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但要完善农村的用电安全保障体系,还需要相当长的过程。另外,农村电工的技术水平普遍不高,也造成了农村用电安全问题的隐患。而国家电网公司没有权力去管理

那些不属于公司员工的农村电工,也不可能去管理公司电网以外的农村住宅内的用电问题。农村用电点多面广,农网改造后,设备更新改造、维护维修及用电管理由原来的村级组织管理变为供电所直接管理,从施工检修、事故处理、抄表收费、正常运行维护到安全管理,全部由农村电工来完成。而农电工往往只凭工作经验办事,走“捷径”,怕麻烦,人为简化手续,安全意识淡薄,习惯性违章时有发生,装置性违章屡见不鲜。

建设系统分管农村住宅的质量安全,缺钱少人的问题,对于他们就更加突出。在城市里,建筑工程从规划、设计到施工、监理,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在农村,这样的体系基本不存在:过去有一支村镇建设助理员队伍,现在不是撤销了编制,就是由其他岗位的人兼职,很难做到指导具体的农房建设工作。农民盖房子一般都是农村工匠靠经验设计建造,农民自己监控质量,农村工匠没有执业资格的管理制度,施工队伍没有资质管理,农民也缺乏质量监控的经验,即便是结构安全都很难监控。像用电安全这样的问题,就更难解决了。

安全意识待提高

除了资金和人力不足,农村用电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也需要提高。陈淑芳介绍说,某市曾经对外宣传在选用漏电保护器时节省了大量资金,他们采购的保护器只有4元一个。如果是内行,肯定知道这样的价格连做个合格的保护器壳子的成本都不够,可想而知整个保护器的质量。

据了解,当前农村安全用电中面临的消防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和农村电工的消防安全意识上,表现在电改后农户的线路和电器仍然薄弱的环节中。农户的线路、电器安全性能差,农民安全用电意识淡薄。农网改造的范围属农村日常用电的户表以上,而未对农户室内用电设施进行改造,农户内的电气线路安全状况仍然较低,加之农村是“假、冒、伪、劣”电器的重灾区,所以,经常容易出现由于短路、过负荷、漏电等原因引发火灾,使农村成为电气火灾的多发区。同时,农民安全用电意识差,安全用电知识缺乏,违章操作,也是诱发农村电气火灾的重要原因。陈淑芳介绍说,农村违规违章用电,私自退出安全保护装置的问题比较严重。农民不用漏电保护器原因是因为自家的用电器具不合格,线路绝缘老化,私拉乱接造成线路故障或者保护器本身选用不当致使三级保护频繁动作跳闸,无法正常用电。

交流会主办方之一国际铜业协会电气安全与智能化项目

经理张伟介绍了他们调查农村用电使用电线的情况:农村住宅多用铝线或者不规范的铜线,农村工匠对于户内安全布线的知识匮乏。虽然用合格铜线更安全合理,但农民往往认为那样会增加投入。

多方联动或可行

用电问题严重地影响到农民生活的安全和质量问题。为了全面提高我国农民的电气安全意识,从2007年开始,由国际铜业协会(中国)主办,联合各地方建设、电力系统,以及各行业专家和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咨询中心共同开始有计划地推进“新农村安全用电示范点”的建设,在建设部领导的支持下,首批示范点已于今年年初在江西赣州建成。

据江西赣州南康市规划局的领导介绍,示范点建成以来,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与会代表均认为:无论是试点活动还是举办多方参与的交流会,目的都是要让参与农村建设的各方形成一种战略同盟。国际铜业协会的代表也在发言中表示,虽然国际铜业协会更加关注铜的问题,但参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各方,都应该放下个体的利益,只有大家都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才能做成事。

河北省建设厅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任赵志林、安徽省合肥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张礼如都是带着正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开发商一起参加交流会。他们建议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政府的作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制定政策让开发商参与,鼓励全社会积极支持。水、电、道路等建设,都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上海万松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洪焕松也建议,可以由政府或者协会牵头,选择国内有实力、讲信誉的企业,联合设计部门,形成联盟性质的组织,从规划、设计、人员培训等方面统一解决农村住宅的用电安全问题。

跨行业合作破解农村用电安全难题 篇2

地处成都市西部的崇州市是成都市粮食主产区。面对种田农民老龄化, 甚至无人种田、粗放种田等问题, 崇州市从2010年初开始探索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 通过合作社、政府、农户三者共同合作, 推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 较好地解决了“谁来种田”的问题, 既提高了粮食单产, 又提高了种粮效益, 探索出了粮食生产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

1 崇州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思路

社会发展了, 带来的是生产方式的转变, 农民曾经赖以为生的土地如今“鸡肋”的味道越来越浓。种吧?收入不理想, 还影响打工的稳定性。不种吧?放在那里是浪费, 还不符合国家政策。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崇州市“1+4”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核心, 其作用是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矛盾, 促进土地增产、农民增收, 提升土地效益。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好与不好, 直接关系到崇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成败, 只有理清发展思路, 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在认真总结完善提升土地股份合作社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运作机制的基础上, 崇州市按照“搭建平台、农民自愿, 科学种田、保护耕地, 粮食高产、持续增收”的工作思路, 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 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 计划到2014年全市2.67万hm2水稻基本实现土地股份合作社规模经营, 实现粮食生产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

(1) 搭建合作经营平台。搭建合作经营平台, 既是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基础, 又是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载体。为解决农民不愿种田和种田难的问题, 把农民从土地中彻底解放出来, 安心外出务工, 崇州市积极引导搭建了一个公开、公平、公正、公信的服务平台, 通过广泛宣传和公示, 动员不愿意种田的农户把田交给合作社, 由合作社聘请职业经理人进行统一经营管理。

(2)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 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做好宣传引导和发动工作, 更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 做到引导不强迫、服务不干预、支持不包办, 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 不愿种田农户可将土地交给合作社, 由合作社统一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合作社种植一季或一年后, 不愿意继续加入合作社的农户, 可申请退社。

(3) 提升职业经理人作用。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 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应用, 使农业新技术能够真正落到田间地头。合作社通过聘请农业职业经理人负责生产管理, 解决了农业科技指导面对千家万户的不利局面, 确保了科技服务真正落实到田块, 由传统的一家一户农业科技推广方式转变为向土地合作社推广, 加速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步伐。土地股份合作社采取良种统供、技术统训、物资统配、病虫统防的方式, 开展“四制”示范建设、推进“六良”配套, 开展订单生产、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生产, 实行科学种田, 既节约生产成本, 又提高生产效益。

2 影响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模式选择的现实因素

(1) 现有经济、地理条件。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选择何种发展模式首先是基于自身现有的条件来进行考虑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所考虑的经济条件主要包括资金、地理位置、产业集群程度等。资金是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的基础, 在合作社成立之初由于资金拥有度和筹资能力的不同, 会选择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发展规模和模式。如果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自身筹资能力有限, 积累的资金不多就不会盲目扩大规模;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所在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合作社的集群程度都影响着合作社的经营业务, 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发达, 合作社集群程度好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在销售方面的压力相对就小, 发展可能也要顺利和完善些。

(2) 合作经营对象。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对象的不同直接决定了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后在选择合作对象时, 会根据主要经营方向以及在发展中最缺乏或者遭遇瓶颈来考虑, 而只有这样才有合作的空间, 通过合作实现互补。如果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组织松散, 这时可能需要一个有领导力的能人来带动发展;如果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在销售方面遭遇瓶颈, 也没有属于自己的销售平台时就可能会趋向于与专业农产品销售公司或者大型农业企业合作, 来稳定自己的销售渠道。

(3) 发展规模程度。并不是所有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都能选择和专业农产品销售公司或者大型农业企业合作, 根据各个合作社发展程度、发展规模、发展需求的不同, 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选择的合作对象并不会是一个固定主体, 而是会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发展的成熟而转变。比如, 合作社刚刚起步时考虑和专业农产品销售公司或者大型农业企业合作, 但专业农产品销售公司或者大型农业企业在理性判断下认为自己的收益并不会很大, 而不愿意与合作社合作。因此, 由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本身的发展还不成熟, 承担风险能力弱, 合作就无法进行, 但合作社做强后, 专业农产品销售公司或者大型农业企业可能会改变之前的判断, 而作出合作的决策。

(4) 政府支持力度。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的支持, 政府支持力度的不同对合作社的发展和合作社与其他主体合作的机会有重要影响。政府的支持包括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比如, 近年来国家一直提倡“两型社会”的建设, 向生态农业、新能源倾斜, 进行专项补贴, 对于这类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社鼓励发展, 放宽成立条件, 这样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在主要经营业务的决定上有很大的影响。

(5) 自身运行状况。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对于发展模式的选择最关键的是根据自身的运行状况来考量。内部的运行主要是指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内部的经营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合作。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内部的运行情况、农户对土地股份合作社工作的配合和支持程度以及合作社收益等都影响着能否顺利合作。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合作主要是指合作双方利益获得程度以及监督情况, 一旦遭到破坏, 合作将会中止, 而发展模式最终可能也会转变。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在选择发展模式时会考虑各种因素, 而每一种因素在对合作社模式选择上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现有经济条件、发展程度、运行状况都是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从内部进行考虑, 而政府的支持力度、合作对象的选择都是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对外部条件的考察。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现有经济条件决定了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起点和发展程度, 内部运行情况影响着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完善程度。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3个内部因素直接影响着合作对象的选择, 而合作对象选择决策的作出又直接决定了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模式, 政府作为外部因素, 其支持力度引导着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模式的选择。总之, 这5个因素互为前提, 互相影响, 内外结合, 共同决定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模式。

3 崇州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人员构成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主体是社员, 社员参与决策, 种什么, 由社员说了算, 确保了耕地不撂荒、农业用途不改变。土地股份合作社统一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 不会改变或破坏土地的结构和渠系, 从而更能有效地保护耕地。同时, 通过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 整合项目资源, 建设高标准农田, 改善社内沟渠、道路等基础设施, 增强了农业生产能力。

崇州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由农业职业经理人经营管理, 实现规模化生产, 采用社会化服务, 选用优良品种, 推广农业先进技术, 土地股份合作社粮食产量明显高于未入社农户, 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带动了全市粮食生产, 实现了“合作共赢”———社员安心外出务工增加收入、职业经理人高产高效增加收入、集体经济发展达到壮大、干部服务能力得到增强。

4 崇州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模式的现实选择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之一, 具有地域的差异性, 具有阶段性, 每个地区每个时间段发展的模式可能会不同, 因此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在选择发展模式时应因地制宜, 从实际出发, 不能一刀切、一种模式, 要分阶段进行。

(1) 初建阶段——能人发动模式。初建阶段具体指的是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后的1年时间内, 土地股份合作社生产设备、人员、管理方面还很欠缺, 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规章制度很不完善, 社员对组织的向心力不强, 对合作社工作配合度不高, 此时可以选择“能人带动型”的发展模式。能人大户可发挥其主导作用, 围绕优势产业组建专业合作社, 扩大外部市场, 提高市场竞争力。能人带动下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较易为农民所接受, 加之能人大户具有较强的典型示范作用, 能充分调动农民合作的积极性。从桤泉、隆兴果蔬专业合作社这几年的运行情况和其他乡镇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的经验来看, 由能人大户带动的这种“强者发起, 弱者响应”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前景普遍较好。

(2) 过渡阶段——农超对接模式。过渡阶段是指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1~2年的这一阶段, 这一阶段至关重要, 初建阶段的发展使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开始回笼资金, 但各种问题也逐渐积累, 慢慢暴露。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利润的获得, 农民收益的增加主要是生产的农产品卖出去所赚取的利润, 因此销售成为过渡阶段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所考虑的主要因素。而“农超对接型”可以利用专业农产品销售公司或大型农业企业销售渠道, 在农村中建立的经营网点, 借助于政府的支持, 有效地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此外, 对于周边出现不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社或者已形成产业集群的还可组建综合性的专合经济组织, 集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 采取多元化发展战略, 这样既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也可以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 节约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运作成本。

(3) 发展阶段——企业带动模式。发展阶段是指发展超过3年,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投入资金已经逐步收回, 慢慢盈利, 但盈利的增长幅度逐渐减慢, 发展呈水平状态, 发展动力较之以前有所减弱, 缺乏核心竞争力。发展的产业无优势是缺乏竞争力的根本原因, 因此应因地制宜, 采取“企业带动型”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或入股农户和企业应立足当地的资源和产业特点, 积极发掘新的优势产业, 发展特色产业, 配合政策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扶持, 为农民提供资金、技术、农资、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通过技术培训和示范引导, 带领农民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这一阶段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在发展中要坚持“专”、突出“优”、强化“特”。“专”就是要实现土地适度规模集中经营、专项农业产业化经营, 建立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特”就是要以特增效, 在市场竞争中以特色取胜;“优”就是以优质产品创名牌效应, 扩大知名度, 抢占市场份额。只有立足当地的资源和产业特点,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才能具有强劲的生命力, 才能够持续发展。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除了分阶段选择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模式外, 还应该大胆创新, 形成有特色的发展模式。如桤泉镇群安土地股份合作社与文井源公司、互惠超市形成的“农超对接”模式;隆兴镇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 依托“企业+合作社+农户”种植优质水稻单产达525.5kg, 每公顷收入2.3万元, 比周边未入社土地增产675kg/hm2。

5 促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的具体建议

为了促进合作社更好地选择发展模式, 适应所选择的模式, 需要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的配合, 有效地发挥合作社、政府、农户三者各自的作用。具体而言, 合作社自身在发展中要正确定位, 政府要加大支持和监管力度, 农户要积极配合, 广泛参与。

(1) 合作社要正确定位发展模式。第一, 发展程度的定位。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在发展中要明确自己的发展处于何种阶段, 发展是否成熟, 可以通过设立部分硬性指标进行考察, 如通过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规模、入社成员、资产总值、所得利润等来进行判断。通过明确发展的程度, 在每个阶段选择具有竞争力的发展业务和适宜的发展模式。第二, 内部成员的角色定位。角色定位主要是指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理事长以及社员要明确自身的职责、自己在合作社中所发挥的作用。各个角色之间应该有明确的界限以及规章制度来规定, 角色之间各施其职, 相互配合。第三, 发展潜力的定位。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中理事长应对合作社的发展有一个规划, 社员对于合作社将来的发展也应有一个预期, 要根据合作社现有发展情况科学预测未来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2) 政府要加大支持和监管力度。第一, 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资金是合作社发展的关键, 由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筹集资金有限, 政府要给予财政补贴, 对于发展好的或者具有创新性的合作社要进行资金奖励。政府还可以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如农机、种子、化肥、农药的购买, 以去掉税收的低价格卖给农户等。第二, 政府要在政策上鼓励倡导发展合作社。如:政府可以对于那种低碳、环保型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放宽注册条件, 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蔬菜类、粮食类的土地股份合作社, 要鼓励发展, 提供技术、人才方面的帮助等。第三, 加强监管。在政府鼓励的同时也要注重监督。政府相关部门在土地股份合作社登记注册时要严格审核, 还要派遣工作人员定期到合作社进行考察, 了解合作社发展的情况, 同时对合作社人员也要进行素质考察。通过加强监管, 杜绝挂牌经营、虚报隐瞒的现象。

着力破解发展农村党员工作难题 篇3

近年来,XX市始终把做好发展农村党员工作作为党建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围绕提高发展党员质量这一重点,进一步加强指导,创新模式,破解难题,增强了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度,有力提升了发展党员工作质量。三年来,全市共发展农村党员219 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45.53%。

深入指导,着力解决少数村发展党员工作滞后的问题。针对少数农村党支部不愿发展、长期不发展,造成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一些农村优秀青年入党难的问题。2006年初,组织调研组对全市93个村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摸底排查,全面掌握了基层村支部发展党员工作的总体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制定了具体工作措施。对两年及两年以上没有发展党员的村分别建立了台帐,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单,进行限期整改。建立了乡镇领导干部包村、党员干部驻村、村干部联系积极分子工作法,重点对发展党员工作滞后的村进行重点包扶和全程指导,限期做好培养发展工作。同时,在全市发展党员计划宏观控制指标上重点向农村倾斜,特别是向发展党员空白村倾斜。这些措施的落实,有力推进了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解决了个别村“长期不发展”的问题。

强化监督,着力解决发展党员“近亲繁殖”的问题。当前,个别村党支部书记私心较重、不坚持原则、只发展自己的亲属子女,培植“家族势力”,导致出现发展党员“近亲繁殖”现象。对此,市委组织员办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村干部主要社会关系台帐,掌握了村干部的近亲关系,与村干部有直系亲属关系的发展对象暂不与发展,为有效规避“近亲繁殖”现象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加强了对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全程监督,试行了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回避+干预”制度,规范村干部亲属入党工作,回避对象主要是村干部的配偶、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如有亲属要求入党,村干部必须主动向组织说明并进行回避,不得利用职权影响发展党员工作。推行了乡镇党委干预和参与制度,包括考察、公示和审批三个方面。村干部的亲属确需发展的,须报乡镇党委审查,由乡镇党委考察认定其是否具备培养条件,并实行全程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华蓥市破解农村客运网络化难题 篇4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四川省华蓥市的农村客运依托农村道路的发展不断创新突破,强力实施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农用车载客已成为历史,中巴车穿梭在乡村之间已成为农村致富奔小康的一道亮丽景致.

作 者:邱思 海鹰 蒋成  作者单位:四川省华蓥市委 刊 名:交通企业管理  PKU英文刊名: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年,卷(期): 23(2) 分类号: 关键词: 

跨行业合作破解农村用电安全难题 篇5

为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逊克县委组织部加大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多措并举推进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健康发展。

一是制定目标,破解()难制定《逊克县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实施办法》,下发文件到村党支部,针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农村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在坚持“十六字方针”的基础上,要求各农村党支部每年至少发展党员1名,两年内必须发展35岁以下党员,三年必须发展女党员。力争两年内使全县农村党支部达到“四个没有”。即:没有一年以上未发展党员村;没有无35岁以下党员村;没有未发展女党员村;没有无党员村民小组。

二是建立机制,破解责任落实难建立和完善发展党员工作机制。一是明确责任,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并把发展党员工作与支部评先和年终考评奖罚相结合,对两年内没有发展党员的党支部,不评先选优,不予提名和任命为下一届党组织书记。确保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全面落实。二是落实检查、汇报制度,做到支部每季度向党委汇报一次,党委每半年向县委组织部汇报一次,做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三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工作做法。全面推行票决、预审、公示制、责任追究等制度,用制度来保证发展党员工作的健康进行,既保证质量,又确保“入口”畅通。

三是突出重点,破解结构优化难针对党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青

年、妇女偏少的党员队伍结构失衡状况,结合我县实际,重点在农民、妇女、致富能手、科技示范户中培养发展党员。注重在知识青年、妇女和致富能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尤其注重把“双带”能力较强的农村致富能人纳入发展对象进行重点培养,改变党员结构失衡现状。并积极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户的评比等活动,使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带动和影响致富能手、科技示范户入党的积极性。

四是畅通渠道,破解队伍壮大难实施“培源工程”努力壮大积极分子队伍,保障发展源,注重从村级优秀青年干部、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优秀外出务工人员等五类群体中选拔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尤其对外出务工人员实行双向培养,定期反馈,及时发展。填补发展党员工作真空。在乡镇党委建立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适时进行调整和补充,充分利用行业协会、合作社为载体,建立联动培养机制,优秀份子可由党委直推荐,实行由下而上,由上而下,上下结合,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发展,及时把农业一线优秀青年吸引到党组织周围。全面激活党员发展源头,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

五是加强教育,破解素质提高难首先是加强党务工作者培训教育,党员工作搞得好不好,关键在于党务工作者素质的高低。我县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党务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建立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培训等制度,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强化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水平。其次是加强预备党员和积极份子的教育培训工作,努力

提高队伍素质,吸引他们参加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意识地让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承担一些急、难、险、重任务,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坚定思想,增强党性,提高集体荣誉感。

六是有效监督,破解程序规范难加强组织员队伍建设,乡镇委书记任县委兼职组织员,每乡镇选派2-3名事业心责任感强、熟悉党建业务的机关党员干部担任农村党建工作指导员,指导所在村党组织制定和实施发展党员计划,参加村党支部发展党员的相关会议,指导做好发展对象的培养、教育、考察工作,对发展党员工作实行全程监督。对不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发展的,进行通报批评,并不予审批;对弄虚作假、提供虚假记录或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失察失误的,依据记实结果认定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逊克县“五举措”加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

上一篇:申贷书范文下一篇:照片里的故事作文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