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合作(精选12篇)
行业合作 篇1
一、产能过剩的定义与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处于长期的 “短缺”经济时期,后由于国家一些政策的调整,产能过剩的现象开始逐渐在我国蔓延开来。 近些年来,一些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都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不仅给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而且给产业结构升级和金融安全带来了潜在和现实的危害,这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人员关注的事情。 然而,至今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好都没有很清楚的认识。
2013年,国家发改委明确指出,我国仍有11个相关行业存在产能过剩,其中钢铁、汽车、电解铝、电石、焦炭、铜冶炼、铁合金等7个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非常突出,水泥、电力、煤炭、纺织等4个行业存在潜在的产能过剩问题。
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 政府部门针对相关行业产能的过剩问题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先后进行了几次集中治理(第一次:1999— 2000年,第二次:2003—2004年,第三次:2006年,第四次:2009—2010年)。 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我国部分产业改善了生产结构、有效整合了资源,提升了部分行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一些宏观调控政策实现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为企业长远平稳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健康的成长环境。
但是,解决产能过剩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的同时,一些治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 相关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得不到根本根治,一些行业过剩的产能虽然缓解了短期内的矛盾,但却加重了长期矛盾的严重性。 国家的一些宏观调控政策后知后觉,并未有效地根治产能过剩问题,这也突显了总体效果治理的欠佳性。
当前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的出现, 很多程度上是由于中央与地方调控取向上的不一致和手段运用的不合理。 目前,国家的宏观调控依旧采用的是传统国有企业调节方式,对民营、国有、外商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实体缺乏调控的政策工具。
(一)缺乏调控目标的政策工具保证
自21世纪以来, 部分行业投资过度产能的过剩现象日渐严重,虽然国家经贸委曾多次公布控制总量的指标等方法, 但是收到的效果却是年年限产年年失控。 即使我国的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后,调控却依旧采用旧模式的手段,过分依赖公布限产的指标,但是却并没有使目标和工具到达一致性协调性,不自觉地离开了丁伯根法则。
(二)缺乏调控多种经济成分的公共政策工具
宏观调控政策的工具较为单一, 缺乏对民营和外商投资全面调控的多样性。 在以往的调控中,国家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货币政策,但是仅仅依赖货币政策也暴露了极大的政策缺陷。 单一性的政策工具无法实现调控目标,这也是与违背丁伯根法则相悖的。
(三)集权与分权政策的使用不当
学术界公认为历次宏观经济失控的策源地就是地方政府的推动, 因此现行宏观调控体系的重大政策缺陷之一便是对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的失控。 集权与分权政策协调使用是济政策学中的重要思想。 因此,对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应高度重视这一缺陷。
如何紧握企业创新的精神,使企业使命不断强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生存质量和发展速度。 可做到以下几点:
(1)改善企业文化的精神状态,营造有创造性的企业文化氛围,不断地激发团队的创作热情,开展创造力培训活动,讲创新意识灌输到每一个员工心中。
(2)把培养团队创新能力渗透到各项业务中。 通过各个部门的星湖学习和交流,加强员工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是其在企业各项业务的管理中都有创新型技术的支持。
(3)在实际业务中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 在企业中提倡科学管理,培养和激励优异员工的科学创新能力, 通过优秀的激励机制创造创新动机,企业制度的灵活性激励和拓展性思维开发训练,核心层领导掌握和运用一些创造性激励方法和激励制度, 在各层组织中创设创造性产品和服务环节情境引导关键员工来解决等方式培养团队中优异分子的创新能力。
(4)构建新型的团队组织人际关系。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平等公平,创造良好的人性化的人际关系的,树立民主型领导方式,在互助和谐的合作氛围下,促进员工间的相互沟通,促进团队间的团结合作, 培养良好的合作同伴关系。
(5)创新企业组织管理制度。 给员工足够的工作时间和空间氛围保证,积极实行分层管理,根据员工不同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消除人力资源的浪费,摆脱传统管理模式,对管理中存在的不良影响,进行改进和创新。 给企业创造新的活力。
对于企业来说,要摆脱产能过剩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应该加大对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能力,尽快实现关键、核心、重大技术的突破。
摘要:近几年,产能过剩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政策部门高度关注的一个经济问题,并将产能过剩问题列为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可以刺激市场经济的发展,激励企业之间技术竞争,实现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但超过一定限度的产能过剩就会给市场经济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鉴于此,本文将对跨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加强各行业的密切合作,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产能过剩,经济问题,跨行业,合作
参考文献
[1]汪进,尹兴中.流动性过剩、全球经济再平衡——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金融新格局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0(06)
[2]孙巍,李何,王文成.产能利用与固定资产投资关系的面板数据协整研究——基于制造业28个行业样本[J].经济管理.2009(03)
[3]韩国高,高铁梅,王立国,齐鹰飞,王晓姝.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测度、波动及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2011(12)
行业合作 篇2
甲方:XX展览策划有限公司()
乙方:()
“2009中国(成都)糖酒会”将于2009年X月X--X日在成都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甲乙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相宣传、服务行业”的原则;以“携手共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本着互惠互利、双方自愿互换的原则、特签定以下合作协议,双方需共同遵守。
一、甲方权益与义务
1、甲方授权乙方为糖酒会专业推广媒体;冠名“”为大会宣传媒体。
2、甲方在本次展会会刊显要位置为乙方免费刊登彩色整版广告(210mm*145mm))1页及会刊
300字的文字广告,稿件由乙方设计提供,此图片文件须在11月2日之前提供于甲方(如因未及时提供资料而造成刊登遗漏,责任由乙方自行承担)。甲方及时将展会进展告之乙方,甲方在会后寄两本会刊给乙方。
3、甲方承诺:甲方提供给乙方的广告内容符合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
二、乙方权益与义务
1、乙方在其经营的网站首页或显要位置免费发布甲方展会logo图标以及展会信
息链接,链接内容均以甲方电子邮件为准
2、乙方在其经营的网站及时报道展会新闻,内容由甲方提供。
3、投放时间:从签定协议至展会结束。
4、乙方承诺:乙方提供给甲方的广告内容符合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
三、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如有未尽事宜,经双方协商后签订补充协
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成都XX策划有限公司乙方:
代表人签章:代表人签章:
电话:电话:
传真:传真:
签署日期:年月日签署日期:年月日
《百万粉丝》开启行业合作新玩法 篇3
“作为一个素人节目,又在竞争激烈的周五黄金档取得这样的排名,基本是成功的。”微博名人“舞美师”如是说。11月28日,《百万粉丝》首播csm34城收视率0.86,排名第六位,节目播毕,微博话题量突破7.1亿,疯狂综艺榜单上,《百万粉丝》超过大热的《奔跑吧兄弟》排在第一位。
但这档节目的“野心”和势头不止于此。它用“全球首档台网联动社交真人秀”的定位告诉业内,这个项目不仅是崭新的,而且是创新的、颠覆的、符合当下电视节目发展趋势的;又通过三家“共同投资、共同出品、共同制作”的捆綁式合作表达对项目的一致看好,体现“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魄力。
定义真正的“台网联动”
网络时代,“台网联动”是一直被热炒的一个概念。但目前,国内的“台网联动”仅停留于简单的互动或根据电视节目特性开发网络衍生节目的初级阶段。2014年,《女神的新衣》将电视与电商以及线下销售捆绑在一起,让人们看到了跨界“台网联动”的一种可能性。到了《百万粉丝》这里,“台”与“网”唇齿相依,达到了真正的协作。这点,正是中广天择、天津卫视以及新浪网三方一致认为的节目最大的创新亮点。
“大家都在讲网台联动,但有什么联动的地方呢?电视上播了互联网播,没有任何交流,这种应该叫做网台联播。《百万粉丝》这个节目则是真正的网台联动。”中广天择总经理傅冠军表示。
《百万粉丝》中,12位选手要在一座封闭的“能量城”中完成90天的互联网生存考验,选手们在“能量城”中进行的一切活动都会通过近百台多角度高清摄像头记录下来,新浪视频对其进行24小时、90天、2160小时的多机位直播,电视节目则于每周五晚在天津卫视播出。90天中,互联网是他们唯一与外界联系的渠道。选手在“能量城”中的一切行动,包括获取基本的生存物资(吃喝拉撒睡),都需要都要依托“能量值”来完成,“能量值”的唯一获取方式是通过新浪微博与网友互动。
网民不再只是一档综艺节目的观众或者象征性的参与者,他们可以通过微博切身参与到节目中,进而影响到节目最终的走向。能量城设有餐厅、会议室、减压室、作战室、游泳池、KTV等生活空间,如果选手有足够的能量值,将可以在城内过着惬意、舒适的生活,所有的境遇完全由粉丝决定。节目每期还会发布一个大任务,12位选手分为红队和蓝队进行团队PK,他们需要发动自己的微博粉丝做出实际行动帮助自己所在的团队完成任务,输的一队不仅要消掉一定的“能量值”作为惩罚,组长还要指定一位队员与能量值排名最末位的队员一起接受其余10位选手的投票,最终淘汰一个人。
“选手自己真的是无能为力的,他只能通过他的影响力去影响他的粉丝,让他们去做某些事情,粉丝是不是愿意为了选手去做这些事情会影响到选手。这种用行为串联所谓网络和电视的才是真正的、我们想象中的台网联动。”新浪网首席策划师吴俊德说。
天津卫视副总监、《百万粉丝》总制片人王屹表示,“这样的制作模式对于中国现有真人秀节目是一次革命性的改变,将彻底颠覆电视人群固有的收视习惯,将互联网人群与电视受众进行有效的捆绑。大家不再是被动地观看电视,亿万观众将第一次成为节目组成的一部分。无论是在看网络直播或看电视直播,他们能够通过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全程参与节目,每一个小的举动都可以改变节目的进程,从而成为主导节目走向和结果的幕后推手,观众具备双重身份。”
多屏联动促使电视和网络双平台互相导流,据统计,《百万粉丝》收视群体呈现年轻化态势,其中,14—28岁的年轻用户占到54.48%,28—40岁的成熟用户占到20.07%,高于其他综艺节目。为电视面对互联网的冲击让观众重回客厅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出路。
密室真人秀再升级
密室、男女、任务、规则、淘汰、互动……本世纪初就出现了具备这些元素的《老大哥》《阁楼男女》等经典室内真人秀大片,随后,中国版本出现,但好景不长,由于欧美真人秀刺激人性斗争、窥探隐私等问题并不符合中国国情,节目推出后引起很大争议,随后即被叫停。时隔十年,《百万粉丝》来到中国,不过这次,它是本着颠覆而来,这种颠覆适应并引领了当下的电视节目创新。
密室不再是一栋简单的别墅,而是根据节目组特别打造的能量城,将赚取和消耗能量值的游戏式生存嫁接于电视节目之上,符合喜欢游戏的年轻一代的口味,科技感十足。王屹介绍:“《百万粉丝》能量城占地8000米,由200人历时两个月时间建造而成,造型风格中西合璧。外部城墙使用古代城池造型,突出历史厚重感;内部构造体现高科技元素,多维空间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能量城打破了以往单场景内容,形成了一座立体化无死角的密闭空间。”
对于互联网的充分运用是节目最大的颠覆,节目把“网络生存”这件事借由电视荧屏进行更为直观的展现,在全球电视真人秀范畴中首开先河。同时,节目摒弃了欧美真人秀常见的性、隐私、勾心斗角等不适合国情的要素,在任务设计、淘汰环节、互动等方面充分体现符合当下主流价值观的正能量思维。12个未知的大任务力求突显具有社会话题性、公益性的内容,用娱乐的包装、互联网的力量影响社会思潮。
能量城有三大法则:能量生存法则、大任务法则以及人际关系法则。能量生存法则依靠的是互联网粉丝的力量,大任务法则依靠粉丝和团队集体的协作,人际关系法则则主要体现在日常的相处以及最后的淘汰环节。
这三大法则的制定兼顾理性与感性,节目从而变得有刻度、有温度。正如城主郭敬明所说:“人情是温暖的,规则是残酷的,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风险,也要为自己的失败承担责任。面对失败,就一定要有人要离开。无论你想要留某人,无论你想要淘汰某人,规则就是规则”。
在進入能量城的第一天,为了节省能量值,只有两人点了早餐,好几个人靠吃免费的米饭来维持,有选手把自己的苹果用刀切成小块分给所有人,也有选手独自坐在角落享受套餐。密闭的空间里,12名个性各异的人共同生活在一起,面对同一规则,优胜劣汰并进行实际的人际交往,补充能量值则必须依靠发微博吸引粉丝进行互动来实现,考验着参与者的虚拟社交能力。
王屹认为,这些行为释放了人的本能,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生存的社会化属性,对于人际心理学的研究有着参考价值。12位选手之间既是朋友又是对手,他们要从对方的支持中获得留下来的可能;他们也需要与自己的粉丝进行交流,来完成每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些矛盾点叠加在一起就是节目最值得关注与揪心的地方。“希望通过《百万粉丝》的力量去搭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桥梁,这种全实景密闭录制方式将开辟又一全新的真人秀模式。”
三方受益,行业合作新玩法
此次网台联动战略合作,天津卫视作为卫视播出平台,新浪网作为网络互动及播出平台,中广天择作为共同制作方,三方均参与到了节目的出品、投资环节。节目播出后,对天津卫视周五晚间时段的收视提升效果明显,也成为新浪网试水综艺娱乐节目的转型之作。但困难的地方在于,它是完全没有过的类型,也没有一个现场的操作版本让你去批判或者把它本土化。
《百万粉丝》原本是2013年戛纳秋季电视节上某西班牙公司推出的一个创意。“它只提供了一个概念,就是十二个人在哪里生存,通过新媒体获得粉丝的支持,最后胜出。”中广天择总经理傅冠军说。
“这个节目理念确实超前,但是电视制作、视频制作的创新意识非常重要,你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东西才可能出好作品。”这也是中广天择从发现这个好的创意到力推节目播出的原因之一。
节目从立项到真正推出来跨越一年多时间,对于合作三方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其中,网台如何联动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连做十二期,如何在后面加入更多的元素使得粉丝不感觉到乏味是个挑战。“网台联动的点除了加粉增加能量值之外,还能做什么?”天津卫视和新浪网都在思考。吴俊德透露,后面的玩法已经有几个案子在实施中。但这也涉及到网络和电视活动的差别,“网络活动可以复杂些,电视节目的规则则需要从简,有时候我们觉得想明白了,可一旦用画面语言去解释的时候发现15秒说不明白,又回来修改规则和玩法。”
《百万粉丝》的合作上,天津卫视、新浪网与中广天择三方投资过亿,将按照出资比例进行分成。节目招商由天津卫视和新浪网负责,招商规则为双方一起做出整合的资源包,双方联合售卖这些广告资源。
中广天择是个以内容立身的机构,此次也参与到《百万粉丝》项目的投资中,借由这个项目进一步坚定了从单纯的内容承制到版权内容运营商的转变。
行业合作 篇4
船舶行业转型步伐加快
2011年以来, 我国船舶制造企业调结构、转方式的步伐明显加快, 并购重组、转产、淘汰落后成为造船业调整的主要内容, 一批不适应船舶市场发展的中小船舶企业开始逐渐退出市场。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介绍,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瞄准高端船型的开发, 陆续承接、交付了系列新船型。二是有技术实力的大型企业纷纷加大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力度。三是国内出现了一批产品定位得当、细分市场准确、特色化发展的中型造船企业。四是为规避周期性行业风险, 国内一些船舶企业更加重视多元化发展, 在风电安装、煤矿机械、铁路车辆、地铁设备、自动化物流设备等非船业务方面扩大了市场份额。同时, 2011年, 我国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抓住国际船市变化的时机, 加大了结构调整力度, 通过兼并重组增强了企业实力, 并通过收购海外品牌企业、设计公司等, 提高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 我国造船行业取得了较大成绩的同时, 也存在着一些亟待提高的问题。
2011年以来, 国际船舶市场的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散货船、油船的需求量和价格急速下跌, 而超大型集装箱船、LNG (液化天然气) 船等“双高”船型在整个市场需求结构中所占比重显著提升。韩国造船业凭借技术、产品结构优势和政府金融支持等手段, 承接了超大型集装箱船、LNG船和大型海洋工程装备的大部分订单。在当前船型市场走势明显疲软的情况下, 我国造船业发展长期高度依赖散货船的产品格局遭受重挫。我国船舶工业研发能力薄弱、速度缓慢, 研发产品不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等问题亟待解决。
与此同时, 随着国际社会对安全环保问题的关注度提高, 近年来, 国际海事组织频繁出台了一系列新规则、新标准, 使我国造船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技术门槛大大抬高。诸多企业反映, 2011年, 在新船合同洽谈中, 船东更关注营运成本大幅度下降的绿色环保新船型。如果不加快研究, 未来几年, 不少船厂将面临退出世界船舶市场的风险。
为实现船舶行业的转型升级,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提出, 要以国际科技发展新趋势、海事规则新规范、船东需求新要求为驱动, 以技术先进、成本经济、建造高效和为目标, 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同时, 有效推进行成工程。在船价大幅下跌、制造成本上涨的双重压力下, 通过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提高钢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等措施, 降低企业成本, 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据介绍, 2012年, 船舶工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将更加严峻, 船舶供需失衡的状况将更加严重, 甚至可能恶化, 接单难、交船难的困境不会逆转, 新船价格将可能继续下滑, 但万箱级集装箱船、LNG船等船型价格有望保持相对稳定。由于2012年我国交付的船舶中高价船比例大幅下降, 而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没有明显改观, 预计船舶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将出现下滑。“盈利难”将成为我国船舶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
《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 “十二五”期间, 船舶工业的发展重点将从保增长转向调结构, 我国造船行业将由做大转向做强, 不再单纯追求产量的增长。预计2012年, 我国造船完工量将会小幅下降, 新接订单不会有明显起色, 手持订单将持续减小, 但是凭借手中约1.5亿吨订单的储备, 船舶行业仍将平稳发展, 造船完工量可保持在6000万吨以上;用钢量或与2011年持平或略有下降, 保持在1800万吨左右。
深入推进行业间战略合作
面对未来的复杂形势, 造船行业将深入推进与钢铁行业的战略合作作为重要的应对方式之一。在此前召开的用户行业座谈会上,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信息部副主任谭乃芬对于推进造船和钢铁行业战略合作深入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1. 探讨新的船用钢材的采购与定价模式
谭乃芬表示, 造船行业的生产周期长, 一条5万吨以上的船从合同签订到交船一般需要两年时间。钢材采购成本占整船成本的1/3以上, 目前船价已比最高峰时下跌了30%~50%, 钢材价格的上涨和船价的下跌给造船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成本压力。船用钢板稳定, 给船厂承接新船订单增加了预算上的困难, 不利于中国船厂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船厂希望能与愿意承受价格波动压力的钢铁企业建立长远的战略合作关系, 制定半年或年度长协价, 能在资源紧张时优先保障供应, 目标在于锁定成本、降低风险, 而不在于投机经营。
2. 多方合作合资建设船用钢材配送中心
以17.7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为例大约需要钢材1000种、2.2万吨, 占造船企业采购成本的40%。因此, 钢材物流管理对船厂的成本和效益影响巨大。船厂钢板的管理分为分段订货和单张板管理。分段订货能控制船厂的订货节奏, 降低库存, 减少仓库翻板工作量, 有效提高周转速度。单张板管理保证了钢板先进先出, 避免了仓储过程中出现的混乱, 使钢板通畅流动, 实现钢板物流精益化。
在日、韩等造船发达国家, 钢厂和船厂之间均有长期、稳定的合作, 两个行业建立技术联合体, 从研发和规划阶段就密切合作。造船业的钢材供应基本上是采用配送的方式解决, 特别是分段配送, 可在降低船厂库存、提高资金周转、缩短造船周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分段配送要求船板供应商按照船体分段所需的船板规格、数量在发送船厂前进行集配, 分段堆垛, 按船厂生产需求时间发送。这种船板配送方式对钢厂组织生产和仓储物流都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 一个钢厂很难提供分段所需的所有规格钢板。建立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将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这也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船板可在加工中心按船厂的技术要求进行预处理、切割加工成零件, 并按照船厂的生产顺序及时送货上门。目前, 鞍钢、湘钢、宝钢、沙钢、中海江都、中船重工物贸集团等企业的船用钢材配送中心已经投建运行, 并向具有国际化标准的配送中心看齐。
3. 尺寸公差要求更高
为了降低船舶的空船重量, 船厂希望船板的尺寸公差更小, 比如20mm~40mm钢板的厚度公差平均控制在-0.2mm~0.15mm;40mm以上钢板厚度公差平均控制在0mm~0.4mm之间。钢板剪切平均宽度余量为6.43mm。钢板平均长度余量为22.2mm, 长度余量合格率为48.2%, 比过去的35.7%大幅提升。
4. 建立更畅通的信息化协同网络
钢铁企业与造船企业之间建立供应链 (销售) 协同信息系统, 通过互联网实现快捷的客户服务。目前, 华菱湘钢同中船集团公司已建立供应链协同信息系统, 利用网络就可以直接完成下订单等操作, 可以实时查询生产状态和物流中转信息。同时, 谭乃芬建议, 钢铁企业要推进船板电子质保书服务。她表示, 过去国内船板的质保书一般要等货到后20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寄达, 有时会影响船板的生产使用。积极推进电子质保书系统的建设, 能够保障用户通过信息系统方便、快捷地获取质保书, 不仅能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而且更加绿色环保。目前, 宝钢已经率先推出船板电子质保书服务, 鞍钢、湘钢船板电子质保书服务也在积极推进中。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担保行业) 篇5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第一条 合作基础
为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双方在各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探索担保企业之间的新型战略合作关系,经协商一致,甲、乙双方在自愿、平等、互利和诚信原则的基础上,签署本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下称“本协议”)。
第二条 业务合作领域
本协议项下的业务合作领域包括以下方面(下称“合作范围”)。甲、乙双方授权各自有关部门根据本协议相关约定,对合作范围内的具体业务合作进行具体洽谈,签订具体的业务协议。
(一)金融业务
根据甲、乙双方的金融服务需求,为对方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包括为对方提供结算、授信和中间业务服务等。
(二)资金互拆
在一方资金剩余另一方有资金需求的情况下,甲、乙双方同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商定合理的价格,给予对方优先进行资金拆借支持。在具体的合作中,另行签署具体协议。
(三)资源共享及市场开发
甲、乙双方同意在互惠的基础上将各自拥有的客户优先向对方推荐进行业务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进行联动营销和联合市场开发。
(四)行业协作
甲、乙双方同意联合兄弟单位行业优势,力促行业协会等政府部门协调制定(如:诉讼保全担保业务等)有关担保业务的市场准入机制。
(五)其他业务合作模式
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今后可增加双方认可的业务合作模式。第三条 营销推动
(一)共建品牌
为推动业务合作深入开展,共建合作品牌,双方同意就合作范围内的业务合作共同进行市场宣传、营销推广和商务公关活动,必要时可以互相使用对方拥有的商业标识。
(二)互为营销
甲、乙双方同意利用自身的优势互相推介、代理销售包括但不限于本协议合作
范围内的对方各项产品。
(三)互惠待遇
双方同意在不与对甲、乙双方各自具有约束力的合同或协议相抵触的前提条件下,给予对方合作优先权,即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选择对方为合作伙伴,在业务发展和开拓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以增强各自的市场竞争能力。
(四)培训支持
甲、乙双方可根据业务需要定期、不定期进行业务交流和培训,对现有业务品种、业务操作模式进行改进,使双方业务合作模式更适合市场需求。第四条 双方义务与责任
(一)甲方义务与责任
1、甲方有义务将其客户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通过乙方办理本协议项下相关业务。
2、甲方有义务将乙方提供的客户优先予以评审,对于符合条件的客户优先予以授信申请。
3、甲方有义务敦促客户向乙方交纳保费、利息等相关费用。
4、甲方有义务向乙方提供业务合作过程中的相关信息。
5、甲方有义务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监督其相关部门开展合作业务,对其相关部门在合作业务因过错给乙方造成的损失承担一般保证责任。
(二)乙方义务与责任
1、乙方有义务将其客户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通过甲方办理本协议项下相关业务。
2、乙方有义务将甲方提供的客户优先予以评审,对于符合条件的客户优先予以授信申请。
3、乙方有义务敦促客户向甲方交纳保费、利息等相关费用。
4、乙方有义务向甲方提供业务合作过程中的相关信息。
5、乙方有义务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监督其相关部门开展合作业务,对其相关部门在合作业务因过错给甲方造成的损失承担一般保证责任。
(三)甲、乙双方义务与责任
1、在合作业务开展过程中,由于客户或第三方对甲方质权或抵押权造成不利影响时,甲、乙双方应携手处理危机事件,采取积极措施保全资产、追索债务。双方应针对质物或抵押物首先、及时、充分、善意地行使质权或抵押权,如果仍有损失的,由甲、乙双方中的责任方承担。
2、甲、乙双方有义务为对方披露市场动态信息,但对业务合作中了解的对方的商业秘密,包括内部管理资料、客户资料以及其他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下称“保密信息”)负有保密的义务。未经对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将保密信息披露给第三方,依据法律规定进行披露或向其专业顾问(包括律师、会计师等)披露的情形除外。双方同意,本款规定的保密义务在本协议有效期内及本协议终止后[两年]内一直有效。
3、甲、乙双方同意指定专门的部门及人员,定期沟通双方的管理制度和作业流
程。
4、甲、乙双方签订的各项业务协议均为本框架协议的附属协议,对各项业务协议内容的增加、修改、删除、补充自动构成对本框架协议的修订,当修订后的协议与框架协议不符时,以修订后的协议为准,无须再重新签订框架协议。
5、甲、乙双方的相关部门可按照协议要求将操作事宜具体化,但均无权对框架协议和附属协议进行修订,否则对双方增加的任何责任和义务均无效。第五条 免责条款
(一)甲、乙双方应对自己所提供的信息、数据、资料来源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因资料问题发生的法律纠纷由提供方承担。
(二)因不可抗力导致的责任,双方互不承担责任。第六条 其他事项
(一)合作期限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并盖章之日起生效,本合作协议有效期限两年,若本协议项下具体业务跨越两年期限的,则本协议的终止不影响该具体业务合作的继续履行。本协议到期前,任何一方要终止该协议,应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对方,接到通知的一方应在一个月内做出是否同意终止本协议的书面回复,逾期未回复,本协议自动终止。若双方没有异议,本协议自动续期一年,如此类推。
(二)争议处理
甲、乙双方同意在本协议具体执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三)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或授权代理人)年 月 日
乙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行业合作 篇6
高勇在会上表示,随着全球化贸易的深入,外资企业不断“走进来”,中国企业也已经“走出去”,产业融合越来越广,会谈让双方增强了对彼此行业发展的了解,促进双方的合作。
李陵申表示,此次欧洲非织造布协会来访,是基于我国非织造布行业和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广阔前景。今后双方将在统计、信息互换与合作,测试方法与标准,信息共享与国际会议,市场开拓与展会等方面进行合作,共同推动中欧非织造布行业的发展。
会上,李陵申与Pierre Wiertz共同签署了未来三年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本次会谈,中欧非织造布行业更加加深了了解,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陆健)
行业管理创新成果大奖评选启动
10月30日,第三届全国纺织行业管理创新成果大奖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杨峻介绍,本次管理创新成果大奖评选活动将重点挖掘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经验,着眼于企业实际案例的搜集与鉴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创新管理的优秀经验同样需要行业关注与推广。”杨峻表示,本届全国纺织行业管理创新成果大奖将侧重于挖掘企业特殊的创新实践案例,收集行业先进管理理念、分享交流经营管理经验,拓展纺织行业转型发展方式,逐步实现企业带动行业转型,行业引导企业发展的常规化转变。
全国纺织行业管理创新成果大奖是为了树立一批行业管理创新典范,带动和促进行业转型升级。该活动面向全国各地纺织企业,对创新成果及经营经验进行专业评审与鉴定,并通过评选活动分享企业管理经验。此项活动于2011年和2012年先后开展了两届,无锡市第一棉纺织厂等12家企业凭借在提高劳动生产率、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节能减排及可持续发展、产业链商业模式创建、精细化管理和企业战略创新等方面的典型经验获此殊荣。
(欧阳潇 任倩)
废旧纺织品回收及利用论坛举行
10月23日,以“建立废旧纺织品回收及利用体系,实现纺织业永续循环发展”为主题的废旧纺织品回收及利用论坛在北京服装学院举行。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副秘书长王书文致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促进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淮滨就“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大有可为”进行了发言。国内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纺织服装企业、废旧纺织回收企业和再利用企业、部分高校和研究机构等百余人出席论坛。
孙淮滨表示,如今纺织服装行业步入深度调整期,调结构成为重中之重。2012年我国纺织原材料的消耗量达4500多万吨,占全世界的52%。其中原材料的进口量达65%以上。原料短缺是现实,迫切需要开拓新的纤维原料来源。而4500多万吨中,每年都有一部分成为废旧纺织品。所谓废的概念是生产过程的一些边脚料,旧则是已经进入消费领域,被人消费过了的纤维制品、纺织制品、服装。如果这些能够重新回到纤维,回到产业链,就是大产业,成为原生纤维的巨大补充,甚至两者合为一体。这个链条如果在中国能够打通并且形成一定的规模的话,这就是一个巨大的产业。这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院校以及媒体共同努力,同心携手才能够最终取得成功。
(吕杨)
天津大港帮助水泥行业合作升级 篇7
天津大港有一家水泥企业是大港区域内大型水泥生产企业, 设计产能360万t/a。由于市场需求下降, 目前实际产量维持在60万t/a, 经营面临很大困难。企业迫切希望与当地水泥制品企业加强合作, 产需对接, 释放产能。座谈中, 几家水泥搅拌企业和管桩生产企业负责人对天瑞水泥的产品质量表示了高度认可, 并在以往合作的基础上达成了新的合作意向。其它企业也表示会后将和天瑞水泥深入接触, 争取成为合作伙伴。同时各企业对合作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座谈会上, 管委会有关领导表示举办此次行业座谈会是管委会推动产业对接系列活动之一, 今后还将进一步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加大力度促进企业发展。同时, 也希望企业之间增进了解, 加强合作, 共创商机, 共谋发展。
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构建探讨 篇8
1. 构建校企人才互聘合作模式
行业院校有着独特的行业背景, 依托行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 通过在校内外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 为行业内输送高级工程人才和管理人才。一方面, 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必须有精深的与行业相关的理论知识水平, 同时也需要一定的行业工程实践经验, 这就需要行业院校拥有丰富的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 企业在生产实践环节中也会遇到瓶颈和困难, 需要有高等院校提供智力支撑解决工程实际困难。
基于行业院校和相关企业双方的现实需要, 校企双方可以实行人才互聘能有效地解决学校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不足和企业在生产运营中面临的实际工程问题。因此, 行业院校可以在企业聘请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业务骨干和中高层管理人员为客座教授或讲师, 来学校为授课, 主要讲授实践类课程或工程管理经验, 经过我校多年的聘请客座讲师、客座教授的经验证明, 此种做法受到学生一致好评。与此同时, 企业也可以聘请高校教授为技术顾问, 通过设立科研横向项目等手段, 充分发挥高校作为企业智囊团的作用, 为企业克服技术难题, 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校企双方实行人才互聘模式, 成为校企业务交流纽带。
2. 构建“学生实习、就业———青年教师挂职锻炼———员工培训、在职教育”的互赢模式
高校学生不仅需要精深的理论水平, 还需要一定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学生在学校主要是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校园内获得工程实践经验毕竟有限, 为使受教育者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就必须到企业生产一线去实习。
刚入职的青年教师, 几乎都是从校园毕业就走上讲台, 知识理论和科研水平相对较高, 可是工程实践水平亟需提升。为了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需要青年教师到生产实践中去, 向企业生产一线员工学习, 同时搜集丰富的教学案例, 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水平, 并最终转化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让青年教师牢固树立“实践出真知”的理念。
而企业在学生的实习期, 可以挑选优秀毕业生签订就业合同, 使企业降低了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与此同时, 学校协助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开发计划, 鼓励企业将员工培训委托学校进行, 使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学校教学环节紧密结合, 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培训、员工修读在职学位成本。
3. 构建企业帮助高校专业修订培养方案、课程知识体系
高等院校各专业制定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 是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 是回答“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关键。高校开设的专业制订培养方案时, 应该紧密结合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 以需求为导向, 制订切合行业院校自身特色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涵盖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理论课程设置、实践实验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文档。
从客户关系来讲, 学校的客户就是企业、学生, 培养方案就等同于企业产品生产标准和目标。企业要求员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学校就应制定能实现企业对员工需求的相对应的培养方案。同时, 行业院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 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把握行业发展动态, 注重引领行业发展潮流。
4. 构建“企业品牌价值提升———学校影响力增大”互赢模式
企业为解决生产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经常跟学校联合开展一些校企合作的项目, 通过校企合作项目, 企业将自身文化与理念传输给教师和学生, 扩大了企业品牌与无形资产的影响, 造就了企业的潜在合作伙伴和客户群体。同样,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向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 对企业展示其科研水平实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能够增强学校在社会和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 构建学校对毕业生回访的反馈机制平台
行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去向大多在行业内, 而且各专业毕业生工作单位和地点相对集中, 更有利于学校对企业进行毕业生回访调查、校友座谈, 校友与学校沟通更加顺畅, 对扩大学校知名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同时也为校友对学校发展献言献策提供交流平台, 形成良好的信息循环机制。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和良好声誉的获得, 需要校友的诚恳意见和建议。
6. 结语
对于行业院校和企业而言, 校企合作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高校最基本的使命是“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 这一项使命的背后都直接或间接离不开学校、学生和企业这三者。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合理的合作模式构建, 是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共赢的重要基石。
摘要: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 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可另一方面, 企业却亟需人才。可以看出, 高等院校办学必须结合社会发展, 满足社会需求, 不能与社会脱节, 行业院校办学更应注重与本行业企业构建多渠道合作模式, 最终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面互赢。
行业合作 篇9
在国家和地方的大力支持下, 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大刀阔斧地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工厂”、“教中学、学中做”、“顶岗实习”、“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校企合作方式应运而生, 校企合作大大地促进了教学改革, 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案例式教学模式”、“教中学、学中做”等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 这些都在推动着我国从高职教育的大国向高职教育的强国迈进。但目前的校企合作主要以学校与企业“一对一”直接合作的形式出现, 两者直接合作往往会因为双方利益对立而产生矛盾, 导致校企合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不够密切和深入, 实习学生得不到实质性的锻炼。
一、传统“一对一”校企合作的问题
目前, 我国校企合作的形式普遍以 “学校与企业直接合作” 一对一的形式出现。校企合作在很多方面产生了双赢效果, 但也产生了不少问题。
在引企入校的实践与探索中, 学生通过真实的企业环境、真实的岗位上轮流锻炼, 较为全面地了解了企业电子商务的工作流程、岗位设置、岗位要求, 对个人的发展潜力也有了深刻的认识。他们在课堂上会更加主动地思考和寻找相关知识, 明显地促进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力的培养。这些学生在毕业答辩时已经显示出较高的优势, 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出企业工作流程的缺陷及改进措施。特别是在就业时, 相对于没有参加过半工半读的学生, 竞争优势非常明显。
尽管引企入校带来了很多促进教学的因素, 但也出现了校企合作中不可调和的矛盾。比如, 学校会安排每个学生在岗位上轮流锻炼。而从企业的角度, 以企业赢利最大为原则, 要求在不同的岗位上安排固定的合适的学生, 不允许学生轮岗, 给学校的人才培养造成障碍。又比如, 以订单式培养为目的的校企合作, 在订单班学生毕业就业时, 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不肯就职于合作企业, 或者合作企业因为某种原因不肯招录订单班的某些学生, 也产生校企合作双方不可调和的矛盾。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传统的“一对一”校企合作模式如图1所示。
二、依托行业协会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
各级行业组织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 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推进企业发展的“第一任务”, 将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与生产经营、市场开拓放在同等重要地位, 积极发挥行业组织的组织、协调和服务作用, 推动行业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的快速发展。 因此,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中, 必须依托行业协会, 加强与行业协会的合作, 推动校企深度接轨。
行业协会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行业协会为我国经济建设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开拓国际市场、推动政府产业政策、协助企业调节与职工利益关系行业协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特别是近年来, 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和协调行业的教育、培训、师生技能竞赛、学生就业等方面工作, 成绩显著。
传统的校企合作, 由单一的企业和学校间签订“一对一”合作合同, 达成培养人才和用人的互惠条件。但由于人才培养的过程长和不可控的外界因素影响, 以及校企之间利益对立的矛盾, 影响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必须由第三方——行业协会来化解这些矛盾, 使校企合作深入稳定发展。以行业协会为支点的校企合作模式如图2所示。
在图2所示的以行业协会为支点的校企合作模式中, 各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通过行业协会这个纽带进行的,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将由行业协会这个中介来化解。比如, 在订单式培养的校企合作中, 各个企业相同岗位需要的人才可以通过行业协会汇总, 委托某一高校进行培养。相同岗位的学生在毕业时, 如果不喜欢这家企业, 必定要选择所学岗位的其他企业, 根据概率分布原理, 每家企业最终都会招到合适的人才, 之前在传统的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中的矛盾就得到解决, 使得校企合作可以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又比如, 在传统“一对一”的校企合作中, 如果某学校某一年某个专业的人数变大, 或者合作企业对应实习岗位因为某些原因萎缩, 不能满足合作学校实习要求而产生不可调和的校企合作矛盾。在以行业协会为支点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中, 有实习要求的校方可以及时委托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把学校实习任务分派到多个不同的企业进行, 解决了传统校企合作中企业实习岗位不够的矛盾。
由多个学校、多个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以行业协会为支点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 由行业协会来组织和协调传统校企合作中的问题, 将会是一种宽口径、便于操作、可落到实处、可深度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
三、结语
传统的“一对一”的校企合作模式, 由于校企合作双方存在利益上的冲突而不能互相调解, 导致校企合作双方互相妥协、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使学生的实习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本文提出的以行业协会为支点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 学校和企业不是直接合作, 而是通过行业协会为纽带进行比较松散的校企合作, 由行业协会解决传统校企合作中的矛盾和冲突, 促进校企合作稳定深入的开展, 大力促进行业的人才培养, 真正达到学校和企业双赢的效果。
摘要:校企合作对于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已被普遍认可, 我国各级政府和高校正在大力推动并实施。高职在校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到企业实习, 了解企业实际工作流程以及岗位设置、岗位要求, 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增强学习动力和热情, 大大促进教学效果。令人遗憾的是, 目前的校企合作大多是企业和学校“一对一”直接合作的模式, 校企利益对立而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导致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学生得不到实质性的锻炼。以行业协会为中心的校企合作方式, 通过行业协会来协调校企合作中的矛盾, 有利于校企合作更加顺利开展, 学生得到充分锻炼, 教育质量实质性提高。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一对一”,行业协会
参考文献
[1]耿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1.
[2]李亚春.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 2012, (6) :128-130.
[3]徐小英.校企合作教育对技能型人才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2.
[4]邓颖翔.吸收能力对校企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1.
[5]刘曙霞.旅游饭店人力资源管理中校企合作研究[J].中国商贸, 2011, (2) :179-180.
行业合作 篇10
1 养猪行业人才奇缺已成为制约养猪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湖南是养猪大省, 近年生猪的规模化、工厂化养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对养猪人才的需求猛增。2007年湖南省生猪年出栏数达到7 955.6万头、外销3 200多万头, 其中年出栏5 000头以上的专业大户有450户, 年出栏万头以上的有53户。2007年以来, 国家大力扶持生猪生产, 加之猪价高位运行, 引来民间资本大量涌入养猪业, 规模养猪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2009年湖南省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53.0%, 其中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达1.9万个。
一般养猪规模达年出栏2 000头以上的需要聘请专门的养猪技术人员。相对于规模养猪的大发展, 畜牧兽医人才培养规模的增长却显得非常缓慢。湖南省开办畜牧、兽医类专业的本、专科院校有10所, 每年招生规模只有1 000人左右。学习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就业途径广泛, 有的进入宠物医护行业, 大部分进入饲料与兽药企业, 少数放弃专业参军、考公务员、创业经商或从事其他行业。高职毕业生选择从事养猪行业的比例约为25%左右, 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很多选择考研, 真正能进入养猪行业的更少。
面对养猪行业高素质实用人才短缺的现实, 养猪企业不得不用各种权宜之计解决养猪的技术及管理等问题。但是这并不能真正解决人才短缺造成的规模养猪发展受阻的问题。
2 养猪行业人才奇缺成因探析
2.1 养猪行业待遇低吸引力不足, 使得人才数量不够
养猪行业人才供不应求, 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养猪行业缺乏对养猪人才的潜在吸引力, 导致人才的数量不足。
(1) 养猪企业的薪资水平相对偏低。据了解, 某大规模养猪企业工资水平, 饲养员每月约1 500~1 800元, 普通技术员每月约2 000~4 000元, 大专生实习期每天30元, 本科生每天40元。中小规模的猪场工资还要略低。而同样的毕业生如到饲料、兽药企业做业务员月收入可达2 500~5 000元。
(2) 养猪企业的工作环境有特殊性。一般为了防疫和环保的需要, 养猪场总是建在较偏僻的地方, 并且猪场必须采用封闭式管理。员工的社交活动空间受到很大限制, 而一般年轻人都喜欢自由。此外, 猪场的卫生无论怎么改善, 多少有些气味。中小规模的猪场, 精神文化生活单调往往让实习生、技术员难以忍受。
(3) 某些中小养猪场管理者的文化观念及管理方法, 与当代大学生难以相容。部分中小规模养猪场, 管理者小农意识严重, 没有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实习生常觉得与主管的沟通有障碍, 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无法实现, 但却要承担不该承担的责任。有的家族企业, 管理层关系复杂, 技术员无所适从。有的猪场, 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发展没有愿景规划, 实习生感觉做下去没有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这样的养猪企业往往留不住人才。
2.2 人才培养理论实践相脱节, 导致人才质量不高
养猪人才, 除了数量不够之外, 还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突出的表现是实习生或毕业生的敬业精神不强、动手能力较差。
现在学校培养人才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一方面, 学校具有丰富养猪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不足, 来自养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缺乏;另一方面, 学生在学校时没有足够的实习机会, 而走向实习猪场就被当员工使用, 没有专人进行培养和教育。
3 加强校企合作是开发养猪行业人力资源的战略选择
3.1 开发养猪人力资源, 靠养猪行业或院校单打独斗难以成功
一个养猪企业, 要完全由自己培养人才, 从聘用初、高中生进入猪场当饲养员开始, 培养的时间会很长, 猪场不可能系统地传授专业理论知识, 培养的水平也会受到限制。还要增加培养成本, 并且人才是可以流动的, 加大培养成本不一定合算。
单靠涉农院校为养猪业培养人才, 没有养猪企业的合作, 人才培养的数量有限, 人才培养的质量也达不到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几个关键:一要有适应就业岗位群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二要有合格的双师型教师;三要有完备的实训条件和严格的技能训练。高等学校通常在人口稠密的城区, 学校解决实训条件, 可以把工厂办到学校, 但是, 由于养殖业的特殊性, 不可以把猪场办到学校来。因此, 学校不与企业合作, 无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2 养猪行业与院校深度合作, 前景光明
如果学校与大规模养猪企业联手合作, 养猪人力资源的开发一定会有所突破。有些企业对校企合作还存在片面的认识。以为校企合作就是企业给学校一点资金设个奖学金、搞个冠名班, 或者提供实习岗位、就业岗位, 在人才供不应求时要求学校推荐给企业多少人等。其实, 校企合作有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含义。
首先, 学校和养猪企业要共同做好专业形象和行业形象的宣传工作, 消除人们对猪、对养猪场、对养猪人的种种偏见。养猪行业有了好的形象, 才会吸引更多有志之士投身养猪行业。
第二, 大型养猪企业要把与学校合作培养人才作为战略选择。不能到需要人时才想到找学校。大型养猪企业从中小企业挖人和自己全程培养都不现实。只有和学校合作培养最节约成本、最符合自己的要求、最有质量保障。学校也只有和大型猪场合作才能保障养猪人才培养的质量, 并且为学生就业和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前途。
第三, 大型养猪企业要率先提高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 实行人本化管理, 提供更快的晋升通道, 增强对毕业生的吸引力。整个养殖行业对人才有了吸引力, 才会构成畜牧兽医专业对高中毕业生的吸引力。
第四, 校企合作, 要做到真正的深度融合, 合作办学、共同培养人才。企业应当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企业可以与学校共同开发特色课程及教材, 可以为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 可以派技术骨干到学校宣传企业文化、介绍最新技术等。学校与企业要共同研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重点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难的问题;可以利用单独招生及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 为养猪企业现有员工进行学历教育和员工培训。学校有专长的老师可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创新、解决技术难题。
行业合作 篇11
关键词:校企合作;利益驱动;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9.2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高职院校如何能够与市场紧密对接,培养出符合岗位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关键。除加强自身专业建设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无疑是应对这一转变的极佳路径。然现实是校企双方虽期望合作能获得共赢,但大多数校企合作都终将停留在合作的纸质协议上或在合作一段时间后便不了了之,无法实现长效合作。究其原因,在于利益无法达成,尤其是企业方面的利益诉求无法达成。
行业协会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掌握经济发展与生产技术进步的脉搏,了解企业意愿与需求,它的专业权威性、与企业联系的紧密性、服务的广泛性等特点都决定了它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调动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和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的职业教育发展任务”。可见,行业协会是校企双方合作有效的桥梁,同时也可对利益双方实施有效的干预。同时,也希望政府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和政策支持,为校企合作创造良好激励制度和舆论环境。同时,高职院校应主动回应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利益需求,以利益共赢为标尺,构建并完善校企合作各项保障机制。
一、校企合作利益保障机制的构建路径
1、政府和职业院校应积极宣传校企合作对企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重要意义
调查发现,大多数企业缺乏参与校企合作的内在驱动力,认为参与校企合作
对于企业来说并未实际具体的利益,所以并不愿意投入大量的资金或者精力用于开展校企合作。反观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例如德国。在德国的双元制中,企业培养的学徒最终也不一定都在该企业就职,但他们仍愿意提供培训岗位,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人才虽不能尽为自己的企业工作,但终究是在为整个国家工作。也就是说,德国的大部分企业把职业院校当做自己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他们相信教育的进步有利于国家的进步,最终使企业受益。由此可见,政府与高职院校主动利用社会舆论引导企业投身教育的价值观对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有积极意义。
2、在政策和法律上明确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责任及其所能获得的利益,以
利益驱动合作。
校企合作应建立在互惠共赢的基本准则上,只有校企合作的相关主体的利益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和保证,才能实现长效合作。校企合作就像是一个业务,需要双方谈判,而谈判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满足各自的利益需求。而具体的合作就像是一项工程,需要双方投入人力、财力、物力及有效的管理。所以,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和尊重企业在合作中的利益诉求,努力加强自身内涵建设,提高自身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国家和政府应从政策和法律上明确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责任及其所能获得的利益,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激励企业主动积极参与到高职教育中。
3、高职院校应强化内涵建设,以提高自身对企业的内在吸引力。
企业之所以不愿意参与高职教育及专业建设中,除所期许的利益无法得到满
足或者保障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大部分高职院校自身实力不足,或者所培养的学生素质和能力不满足企业岗位职能需求;或者学校实验设施和师资力量薄弱,无法为企业提供管理或者技术上的服务;致使企业看不到合作能为自己带来的任何利益保证。因此,高职院校应从自身抓起,强化内涵建设,重视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学生素质能力教育等,做实做强自己,以提高自身对企业的内在吸引力;另一方面,各级政府,也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支持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并完善师资培训体系,以帮助高职院校增强对企业的内在吸引力。
4、建立为校企双方提供利益诉求的第三方约束平台。
校企双方在合作中都有自己的利益需求,一般来说,企业希望通过合作得到
稳定的用工来源、技术支持或科研开发、为员工培训提供便利一级社会声誉等;学校希望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解决学生的实习、就业,师资培训以及专业、课程建设等。而学校和企业属于不同性质的组织,存在明显的组织界限。如果没有规范化、正规化的沟通平台,双方会因各自的工作方式、价值判断或目标的不同而产生分歧或争议,从而影响合作的积极性与有效性。因此,建立第三方沟通平台,传达双方的利益诉求,并约束双方的行为,可有效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不必要的冲突。行业协会就是第三方沟通平台一个合适并有效的机构,更有利于实施有效干预。
二、行业协会参与下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
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应以各国的办学优势、企业资源为基础,通过学校办学
理念的推动、政府法律法规的保障、企业资金、人力资源的支持,从而形成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1、行业协会发挥自身影响力吸引或干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行业协会由本行业内企业组成,协会领导或是该行业的政府主管部门或是该行业的龙头企业,对协会内企业单位起模范带头作用,更是企业的利益相关体。据调查,企业对行业协会都较为认可,对协会的工作支持力度较到位。因此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身影响力可有利于吸引或干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比如:美国的行业组织非常发达,而且有些组织影响力巨大,所以一些行业组织便发挥其自身影响力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例如:制造业职业生涯联盟和全国零售业联合基金之类的组织实力雄厚,能够吸引大量地方、州、面的利益相关者参与职业教育。另外,美国还鼓励校企双方通过签订“企业一职业教育契约”的模式,规范学校与企业之间在合作培养人才方面的权利与义务。比较典型的契约模式是“波士顿教育协定”和“底特律契約”。endprint
2、成立行業技能委员会,制定行业标准,使行业、企业、院校自成利益共同体。
行业技能标准通常是将企业和学校联系起来的中心环节。许多行业协会将行业技能标准作为建设教育课程、规划经济发展、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等方面的基础。例如:美国萨克拉曼多地区“教育与经济发展组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组织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该组织合作学区的所有高中将该组织制定的技能标准纳入其职业生涯教育。以此来指导课程开发。同时,该组织直接吸纳200家企业,间接吸纳1500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训项目。其中,有500多家企业提供与技能标准结合紧密的工作实习机会。[2]
因此,若能成立独立的行业技能委员会,独立于政府,但接受政府对其实施监督管理。在行业技能委员会中设立董事会和专门的委员会。由各种规模类型的企业代表、工会代表、行业协会代表、培训机构代表和专业院校等组成,使行业、企业、职业院校成为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比如,澳大利亚培训署成立了国家培训质量委员会,由行业和政府代表组成,负责审批行业技能委员会制定的资格认证培训包,并直接向联邦教育科学和培训部长委员会报告工作。澳大利亚政府还为各行业技能委员会提供205万澳元的经费,其他经费由参加其他竞标任务的大型企业、行业协会等提供支持。
3、借鉴德国”双元制”体系下的校企合作机制。
德国的“双元制”是世界上比较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它是一种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职业教育内容。行业协会负责质量监控的职业教育模式。它的最大特点是整个职业教育学习过程是在企业和职业学校交叉进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的实践密切结合。在德国职业教育被企业看做是他们的特权,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可以举办职业教育,只有通过行业协会审核的企业才能举办职业教育。行业协会是“双元制”职业教育运作机制的关键环节。其中,周凤华指出德国的行业协会是以地区划分的,凡是在某一区域的企业、商会、个体经营者或工商企业界的法人单位,都必须在本地区相应的行业协会登记注册和缴纳会费。[2]
邓志军和李艳兰指明了德国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途径有:参与职业教育的管理和决策、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的资格认证、参与职业教育培训过程的管理与实施、参与职业教育教师管理、获取职业教育经费、自理能力强[3]。
因此,在合作运行上,我们一方面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监管保障校企合作机制的运行。比如:学生到企业实习、考取职业技能资格证等事项均要得到行业协会的监管。另一方面,在校企合作上,逐步建立完善的立法体系,从政策上保障校企双方利益,促进了合作的长效运行。比如:德国在1938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从法律角度确立了“双元制”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2005年修订后的《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条例》、《框架教学计划》、《青年劳动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条例,以进一步保障校企合作主体的利益。
另外,像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也有值得借鉴学习之处。此模式创新了学校与企业的存在形式,学校的建立既不依托于企业,也不在校外独立办厂,而是创建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就按企业的工作环境、生产线环境建设,最终实现“学校就是工厂,工厂就是学校”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振洪,王亚南.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利益机制及构建路径[J].2012(4):66-68
[2]周凤华.德澳美三国行业组织与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5):63-65.
[3]邓志军,李艳兰.论德国参与职业教育的途径和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9):60-64.
规划项目:本文为2015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与区域性行业协会长效合作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5SCG276。
以行业协会为中心的新型校企合作 篇12
校企合作是学校寻求实习基地的最好方式和途径, 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 校企合作已经在高职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 校企合作为高职院校提供了实习场地, 大大地提高了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 校企合作为企业提供了人力资源, 企业通过校企合作了解合作院校的专业设置和毕业生数量、质量, 为企业招聘人才打开了方便之门。如今, 校企合作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学校和企业的重视, 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正被大力推动和实施, “工学结合”、“做中学”、“学中做”、“校中厂”、“厂中校”等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不断涌现。但随着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普及和深入, 校企合作正面临不少问题。
目前, 校企合作主要以学校与企业“一对一”直接合作的形式出现, 由于双方存在利益对立的因素导致合作中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如果没有第三方来协调, 矛盾难以化解, 造成校企合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实习学生得不到实质性的锻炼。
1“一对一”校企合作及问题
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普遍是学校与企业“一对一”直接合作。如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尽管与阿里巴巴、纳维电子商务、豆豆龙、小怡女装等众多的电商企业合作, 但学校每个校企合作项目都是只与一个企业单独签订一份校企合作合同, 合作内容可能涉及订单班、顶岗实习、认证培训等多方面。由于合同双方只涉及一个学校和一个企业, 在企业岗位数不足或是学校专业设置变化时, 合作双方无法协调解决问题, 学校只能终止合同另求合作。而对于企业, 常常希望招收多个学校的生源, 与单一的学校合作本来就有悖初衷。因此, “一对一”的校企合作有很多的弊端。
纳维电子商务公司与我校已经密切合作多年, 去年被我校列为“引企入校”重点项目。根据校企合作的协商, 纳维公司被允许在我校创业园设置工作室, 我校在校生允许在该公司以半工半读的身份工作, 每个实习生每周有6个单元的时间学习, 6个单元的时间工作 (每个时间单元为半天, 也就是4节课) 。公司设立了消费者服务部、推广部、平面部、SNS部、官网设计部、办公室等六个部门,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派出78名大二学生分别在这六个部门的岗位上进行一年的半工半读, 由我校8名专任教师和纳维6名员工轮流负责学生的授课和工作指导, 每个学生每周有一天休息。
学生经过一年的半工半读学习和工作实践, 通过真实的企业环境、真实的岗位轮流锻炼, 较为全面地了解了企业电子商务的工作流程、岗位设置、岗位要求, 也掌握了各个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 对个人的发展规划也有了深刻的认识。他们在课堂上会更加主动地思考和寻找相关知识, 半工半读明显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些学生在毕业答辩时已经显示出较高的优势, 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出企业工作流程的缺陷及改进措施。特别是在就业时, 相对于没有参加过半工半读的同学, 竞争优势非常明显。
校企合作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但在合作过程中由于校企双方利益的对立产生的矛盾也是不可调和。众所周知, 从培养人才的角度, 学校安排每个半工半读学生在六个不同岗位上轮岗锻炼是合理而必须的。而从企业的角度, 盈利最大是基本原则, 企业坚决不同意学生轮岗, 企业要求每个岗位安排最佳人选 (以岗位以能力定人) 并且长期固定员工, 越熟练越好, 不同意实习生轮岗。这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造成巨大的冲突, 而且双方很难协调此类矛盾。又比如, 以订单式培养为目的的校企合作, 在订单班学生毕业就业时, 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不肯就职于合作企业, 或者合作企业因为情况变化或某种原因不肯招录订单班的某些学生, 也产生校企合作双方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 传统的“一对一”校企合作模式存在诸多缺陷, 必须引入协调机制。传统的“一对一”校企合作模式如图1所示。
2 以“行业协会为中心”的校企合作优势
行业协会介于政府、企业和学校之间, 并为政府、企业和学校服务, 提供协调、咨询、监督、公正、自律的功能, 它虽然不属于政府的管理机构系列, 却是政府、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行业协会依托同行业众多的企业, 众多的行业专家、行业资源和标准, 如果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 就能协调校企合作双方的多种矛盾, 在校企合作中发挥核心的协调作用。以行业协会为中心的校企合作模式如图2所示。
在以行业协会为中心的校企合作模式中, 各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通过行业协会这个中心纽带进行的。在该模式下, 我们把多个参与校企合作的学校 (学校A、学校B……) 放入学校组, 将多个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 (企业X、企业Y……) 组成企业组。
当某个学校A需要与企业有某方面的校企合作时, 可以通过行业协会寻找最合适的对口企业X进行, 如果单个企业X不足以满足学校实习等要求, 可以通过行业协会寻找多家企业 (如企业X和企业Y等) 合作, 这样一方面节省学校寻找优质合作企业的过程和费用, 又能尽快找到合适的满足要求的实习岗位。另一方面, 由于行业和企业的密切关系, 行业协会了解企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 学校可以利用行业协会发布毕业生信息给对口企业来推荐毕业生就业, 促进学校的就业工作。
对企业来说, 校企合作的直接目的是为招聘实习生和毕业生等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由于有行业协会参与校企合作, 行业协会知道行业内各个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情况、实习和就业的计划要求。企业通过行业协会发布企业的实习岗位、要求、人数, 招聘计划等, 就可以吸引到行业的学校组中的相关学生, 从而大范围挑选专业对口的、优秀的实习生和正式员工, 满足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以行业协会为中心的校企合作, 能协调传统校企合作中因合作双方利益对立而产生的矛盾, 较好地弥补了传统校企合作的不足。我校一直重视与行业协会的合作, 积极参加电子商务行业协会、中国商业联合会、浙江省商业集团等多家行业协会的活动, 并保持广泛密切的关系。实践证明, 由多个学校、多个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以行业协会为中心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 由行业协会来组织和协调传统校企合作中的问题, 将会是一种宽口径、可落到实处、可深度合作、便于操作、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
3 结语
传统的“一对一”校企合作模式, 由于校企合作双方利益上的冲突而产生不能调解的矛盾, 致使校企合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甚至不得不合作终止, 学生的实习锻炼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和影响, 无法达到培养计划的目的。以行业协会为中心的校企合作, 利用行业协会后面众多的学校和企业资源以及行业协会本身的协调能力, 化解传统校企合作双方的矛盾。实践证明, 以行业协会为中心的校企合作是一种值得肯定和推广的较好的校企合作模式。
参考文献
[1]邓志军.澳大利亚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要举措[J].职教通讯, 2010 (08) .
【行业合作】推荐阅读:
专业与行业合作08-23
跨行业合作破解农村用电安全难题10-22
金融行业与房地产行业05-22
合作学习务求合作高效10-10
入驻合作协议书:产品合作06-13
金锣引领肉制品行业发展方向的行业标杆07-21
火电行业07-14
行业转型07-15
行业周期07-15
殡葬行业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