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育杯论文

2024-11-03

校外教育杯论文(共8篇)

校外教育杯论文 篇1

河北省教育厅

关于举办河北省第二届“校外教育杯”中小学生绘画

书法作品比赛的通知

冀教政体[2012]7号

各设区市教育局:

为引导青少年合理安排业余时间,培养青少年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提高青少年文化艺术素养,进一步促进我省校外教育活动艺术育人工作的开展,经研究,决定举办河北省第二届“校外教育杯”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书画作品主题 围绕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环境和事物变化,鼓励青少年去发现身边的新事物、新精神,以“发展〃希望”为主题,引导中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培养少年儿童关心祖国、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集体精神,树立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参赛对象

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学员。设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含中等专业学校)。

三、比赛形式

国画、色彩(油画、水粉画、水彩画)、儿童画、卡通漫画、素描、速写、硬笔书法、毛笔书法等作品。

四、作品要求

1、内容

以“发展〃希望”为主题,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表现社会的发展变化,描绘身边的美好生活,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2、规格

①绘画作品不超过40×60厘米(四开大小),使用材料和表现形式不限,参赛作品必须是近期完成的原创作品。

②书法作品软硬笔均可,作品不超过四尺(对开),参赛作品必须是近期完成的原创作品。

3、报送作品的要求

①报送作品的数量:每个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可报送绘

画作品不超过30件,书法作品不超过10件,每名学生只限报送一幅作品。

②作品必须按规定尺寸报送。国画和书法只需宣纸拓裱,而无需其他装裱;彩画需内框装裱,不要外框。

③报送的作品不退还作者,统一由河北省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收藏展出;有权将参赛作品刊登、展示于媒体,或用于非商业性推广,不支付作者报酬,作者享有署名权。

五、评选原则及奖项设立

在本次比赛组委会的领导下,聘请书画家、美术教育专家和优秀美术教师组成作品评选委员会负责全部作品的评选工作。根据独特的创作思路和符合年龄特点的表现形式为基本原则进行评选,鼓励表达自己真实感受和表现形式具有创意的作品。

1、组织奖:将根据各设区市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区的组织情况进行评选。

2、作品奖:分组设立绘画、书法的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3、指导教师奖:获得一等奖作品的指导教师给予优秀指导教师奖。

六、比赛注意事项

1、参赛时请随作品写清作品名称、类别、姓名、年龄、组别、学校、地址、电话、辅导教师等。作品右下角加盖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公章。

2、参赛作品以县(市、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为单位上报,作品及参赛选手登记表于2012年6月1日前报送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本次比赛不收取任何费用。

3、报送地点:河北德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石家庄市裕华东路148号国际名邸A-1601)

电话:0311-85693347邮编:050031

联系人:朱老师Email:dehanjiaoyu@163.com

二0一二年二月十四日

主题词:中小学生绘画书法比赛通知共印50份 附件:

河北省第二届“校外教育杯”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

比赛登记表

(单位)

校外教育杯论文 篇2

1.拓展课堂空间促进学生实践学习

生活处处皆学问, 学生学习的空间不应局限于课堂和学校。 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后、双休日等课余时间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亲近自然,广泛开展科技创新、社会调查等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 并让学生通过手抄报、学习报告等形式展示活动的内容及成果,让学生在活动中吸收好的经验,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 根据课外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各自所在地的自然及人文情况成立活动小组,并让学生选取合适的小组研究课题,建立起研究团队,并针对所选的课题进行具体方案的制订,然后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体验题为山楂的生命历程探究的活动。 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课题确定活动目的,制订方案,然后让学生从春季山楂树发芽时进行观察,并通过拍摄图片、观察日记、手抄报、报告等形式对山楂的生长过程及采摘、加工的全过程。同时可以 让学生利 用假日与 家人一起 到田间地 头剪枝 、除草、喷药,让学生体验照顾山楂成长的过程。 同时让学生关注山楂加工的相关信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山楂加工企业进行相关的参观和采访,体验山楂的加工过程和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让学生更了解社会。 通过这种探究性活动,学生从实践中获知识和经验,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校外教育观念与传统课堂教学存在很大差异,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所改变, 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好的提升,并有效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扩展教师范围丰富学生学习目标

学校应适当拓展教师范围, 学校可以邀请一些行业专业和社会名人进入校园,让学生更靠近校外的名人名家,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到这些人渊博的学识和人格魅力, 让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和成长的目标。 学校可以邀请校外知名专家为学生做专业指导。 如邀请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孔屏,邀请其到学校和家长及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对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进行指导,在交流中家长学生等可以与教授建立长期联系。又如聘请一些社会知名艺术人士暂为学校的艺术教育顾问,并适当地请其为学生授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同时学校还可以请一些本地的专业人才到学校进行授课。 如一些退休的老教师、本地的“土专家”等,这些本地专业人士都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丰富的见识, 对本土的文化及相关资源信息都有深刻理解。 学校可以邀请这些人登上学校的讲台,为学生讲解生动的民间故事或者谈自己的独特见解和生活实践经验, 这些深刻的生动的讲解能够打动学生的心, 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见识, 并从中总结出有益于自己的言论和经验。 同时应充分发挥学生家长的教育资源优势,学校可以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 开展家长会使得学校与学生家长建立起广泛联系,并进行优秀家长的评选,让学生家长将自己的奋斗历程通过演讲及文章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丰富学校课程资源,让学生从家长身上学到更多。 并且这种方式能加强家长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共同进步,拓展学校的育人途径,并鼓励教师改进自身教育观念,改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3.拓展德育途径加强学生品行培养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应加强学生孝文化的教育。 百善孝为先,培养学生的孝心和孝行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实际情况进行孝文化进校园的活动。首先应安排学生访孝,调查自己身边的孝行事迹,学生的生活中存在很多孝敬老人的典型事迹,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实际,进行家庭的调查采访。 同时让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并通过访问亲身感受,产生思想共鸣,受到良好熏陶。 同时学校可以开设有关孝文化的课程,让学生能够学习孝文化知识,同时其他学科中的教学中也应合理体现孝文化教育。 学校还应安排评孝的活动,评选小孝星。 小孝星的评选可以通过采取学生、家长及教师综合的评价进行,首先参与评选的学生应先写出申请,并写出自己在家孝敬父母及在校尊敬师长的表现, 然后家长写出学生的推荐信, 并根据学生在学校及在家的具体表现进行综合考察,最终选出合适人选。 同时学校为选出的人选的具体信息和材料制成刊板进行展示,并制作光荣榜,让其他学生也能受到感染,深刻体会孝文化的意义,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同时借助校外教育资源, 拓宽学校的育人途径,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充实学生学习内容

主题教育活动方式包括课题研究拖带式、活动切入式、线索引导式及学科拓展式等方式。 课题研究拖带式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生活、 社会及自然等的观察和思考, 进行问题的发现、分析与解决,有计划地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这种研究式方式能够让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实践行动、劳动制作、才艺竞赛等活动,合理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资源,拓展校外教育的空间,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 活动切入式的组织形式涵盖很多内容,如地图绘制活动,活动参与者自主选择绘制的内容和类型,选择生物、环境、人文、道路交通等,并且常见的绘画、摄影、主题设计、形象设计等都能在这种活动中体现出来,这些都包含很多不同内容,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线索引导式主要是教师在组织主题活动时需要具有一定的线索,这种线索一般为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价值理念,这些主题可以是关于环境保护、科技进步、尊老爱幼、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合理利用、珍爱生命、自我挑战等话题的。 学科拓展式是指让校外教育和学生学习的学科有机结合, 让各学科教师都根据学科的内容进行延伸,设计活动的主题。 教师在让学生整合资源时, 自身应密切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状况,并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恰当主题,并充分体现本地文化及学生身边的生活, 形成学校的校外教育特色。

谈校外教育的发展 篇3

【关键词】校外教育;青少年宫;素质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他们应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创新的精神、全面发展的能力,这些单靠学校教育是很难实现的,需要来自各界的综合力量共同发力,才可能培养出能为社会效力的实践性人才。

一、增强意识,提升地位

现如今每个家庭大多一个孩子,他们除了正常的学校时间以外,没有课外活动安排的孩子在家基本就是电脑、电视、手机一条龙服务,家长工作忙,没有时间过多的陪他们,这就造成了孩子的思想懈怠,本应利用此年龄阶段的黄金时光学到更多的技能,但在家长和社会意识不强的情况下延误了。有好多家长认为校外教育没有意义,它其实不是额外的课外辅导,而是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与发展特长的一种有效途径,这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为他们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竞争铺路。只有先提升观念,行动才有可能落实,首先应从一线教师、广大家长、教育高层与服务人员入手,进行理念上的革新,让其重视。校外教育机构本身也应将自身的教育进行强化,增强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式,让其在社会教育的地位中不断攀升。

二、拓展阵地,构建平台

教育的实施必须要有适合的平台和场地,同时整合当地可用的教育资源,采用、征集现代化、先进化的教学方案,并不断学习青少年心理,让校外教育更专业,在教育中渗入思想道德内容,让他们在保证课外学习成效的同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比如青少年宫的工作就是进行校外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但自己的力量毕竟是单薄的,应努力集合各界的优势让校外教育形式多样化,思想深入化,让人们更加认可校外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形式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校外教育机构可在教育中渗入亲情教育,并留亲情作业,帮家长做家务,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家长看到孩子在校外教育中的出色表现和一步步成长;时常去敬老院关爱老人;与消防队、交警队、博物馆等进行有效联系,让学生的校外教育更加丰富多彩且意义十足;跟学校携手打造校内校外一体化的有效教育形式,经常沟通,互相学习,交流研讨,取长补短,让校外教育更加专业化,并被广大民众认可;校外教育机构设立丰富多彩的兴趣特长辅导站,努力去满足每个孩子的兴趣需求,让其在辅导站中真正收获技能和快乐。拓展性的校外教育阵地是一个完善的教育组织,让家长口碑相传,让学生乐不思蜀,真正做到服务于民。

三、改进方法,注重实效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校外教育机构的管理者应努力把握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活动设置方面应努力做到符合规律,满足需求,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改进方案,以他们的认知水平、身体素质程度、趣味偏好等为研究对象,逐步提升教育质量,找寻出最适合的教育方法,并将方案落到实处。首先要从教师素质方面入手,教师要有不断创新的决心和积极学习的恒心,逐步增强个人修养,除教学专业素质以外,职业道德也要有严格要求,应对课外教育事业有满满的爱心与责任心,对待家长的态度要谦和有礼,有效沟通,努力做到做前问,做中学,做后思,让每一次方法革新都能顺利进行下去。

四、完善规章,建立机制

参与校外教育的孩子压力较小,学习状态比在学校的时候要轻松很多,若没有一个严格的管理,很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懈怠,最终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即使是校外教育,也需要一个严密的规章,合理的制度来制约教师的怠职与学生的放纵,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落实健全、完善、科学的规章制度,才能确保校外教育的有效进行。这些也可以大幅度提升教职工的积极性,比如《校外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职工日常工作制度》、《校外教育奖惩制度一览表》等,可以有效提升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为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对每次的上课情况都记录下来,每周或每月给家长汇报一次情况,或根据记录进行奖惩,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在一个阶段内能做一个透明化的了解,进而知道该朝哪方面去努力。完善规章制度与机制的建立,是校外教育高效行进的保证。

总之,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校外教育更好的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知识,端正了人生观,为祖国培养了更加优秀的接班人。但现如今许多教育活动落不到实处,不能真正显现出校外活动存在的真正意义,这就需要社会各界加以关注,并给予物质和理念上的支持,让校外教育真正发挥出其作用,让其能更好的为有理想、有追求、有生活情趣的孩子们打开一扇希望之门!

参考文献

[1]沈勤,刘波.对全人教育理念下校外环境教育的思考[J].学园(教育科研),2012(12).

[2]赵殊.关于校外教育办学方向的几个问题[J].中国校外教

育,2010(09).

[3]钱景霞.浅谈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J].中国教

师,2011(09).

校外教育论文 篇4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技术的进步,在教育下一代的系统工程中,学校教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就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三方面的联系与配合展开论述,以便发挥教育的整体作用。

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与配合

(一)互访

互访包括教师访问家长和家长访问教育。互访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了解孩子所在学校、班级和家庭的基本情况。老师大体上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条件、家庭主要成员的职业、文化水平、有何特长,以及学生在家庭中成长的基本过程、学生在家庭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等。而家长要了解学校、班级的环境和学习条件,了解学校老师对孩子所提的条种基本要求以及学校要求家长为孩子提供哪些学习和活动的条件等。

2、互相通报在学校、家庭近来发生的重要情况,以及孩子在家庭、学校中的主要活动、表现和进步状况。

3、共同协商今后教育孩子的步骤和方法,做到互相协调和配合,防止不一致现象的发生。

怎样才能使教师和家长的互访起到真正的作用呢?我认为一是要坚持经常化,及时通报学生的现实现表,及时进行教育。不要等问题成堆了,一方才去找另一方。二是双方都应当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全面反映学生的表现,不要各执一端,固执己见。三是教师、家长互访,切忌变成“告状”,使学生产生反感。

(二)书面联系

书面联系是学校或班主任用书面形式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的一种常用方式。书面联系有定期和不定期联系两种。定期联系主要是每学期结束时,将学生手册或成绩单送交家长,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和学习成绩,并请家长签署意见。我每带一个班首先会设立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卡,一个月与家长联系一次,这种形式能使双方及时了解小孩情况,教育效果就为明显,也拓宽了定期联系的形式,不定期联系,一般是指当学校、班级准备开展重大教育活动时,或学生做出了某些突出成绩或出现较大问题时,采用书面报告方式报告家长。

(三)召开家长会

家长会是学校领导、班主任及各科任老师对集体进行教育工作联系的一种有效方式。召开家长会可以使学校和老师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与绝大数家长取得联系,且联系面广,效率高。因此召开家长是目前我校与家长保持联系的主要方式之一。家长会一般在学期期中召开。其主要内容是向学生家长通报本学期学校教育工作基本情况、班级基本情况、小孩在校表现和家长协商如何配合进行教育学生的要求。召开家长会,我认为事先要做充分准备,目的明确,内容充实,时间紧凑,要讲究教育实效。

(四)成立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是近十年出现的社会、家庭和学校配合的重要形式。家长委员会是指学生家长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参与学校教育工作。一般有学校家长委员会和班级家长委员会两种形式。入选主要由家长相互推荐,并与学校方面共同协商产生。家长委员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参与性很强,既表现出家长对学校工作和教育学生的责任感和高度热情,也有利于争取社会各方面共同支持学校工作。

(五)举办家长学校

举办家长学校也是近十年来出现的社会家庭和学校配合的重要形式。我校也不例外,至今把家长学校建设当作一项常规工作来抓,由于我国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家长和教育素养较低,他们对子女教育问题往往心有余力而不足。举办家长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有一些是从社会聘请的)和教学条件,向家长们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识,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办好家庭学校是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和搞好家庭教育的现实而提出来的。家长应当把家长学校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讲究实效,力争办好。

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联系与配合

(一)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和”的校外教育组织,它一般是由学校若干名教师、学生主要居住区分管校外教育的干部和和家长代表共同组成。其主要任务是互相交流情况,研究学生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的表现;制定、实施、推广好人好事和帮教后进生的计划和措施;在学生主要居住区范围内组织各种校外活动小组,共同协商解决学生进行校外文娱活动所需的器材、指导教师和场地问题。校外教育组织如何选派人员得力,活动开展得较好,就能够有力推动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在教育学生方面的配合和协调工作。目前,我校仍在运作的社区教育管理委员会就是其中的一个组织。

(二)教育系统与宣传部门建立联系,共同对学生开展有益的教学活动。

我认为学校与校外宣传机构建立联系相当重要,而这一点往往被忽视。学校与校外宣传机构建立联系,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一是及时向宣传部门反映开展活动的情况,力求出版部门、电台、电视台反映学生对各种读物和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提出哪些读物或节目结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争取有关部门为学生出版和制作更多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读物和节目;三是与报社、杂志社、电台、电视台以及少先队等组织共同举办青少年智力、作文、美术、书法、摄影、小发明等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共同组织各种演讲会,专题报告会,广泛推动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

(三)学校与社会文化机构建立、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这一点也是当今许多学校容易忽视的内容,我校也同样出现这种情况。学校与社会文化机构建立联系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安排学生到社会文化机构进行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展览馆进行参观;安排学生到影剧院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视和文艺演出,为学生办理图书馆阅读卡,帮助学生办理使用体育场、公园等设施和场地的手续,以及请这些部门的同志到学校进行辅导;二是请这些部门的同志帮助把好关,有效的选择社会流行文化的内容,柔软阻学生阅读或观看不宜接触的读物、录像、电影等,禁止学生参与不适合他参加的活动。同时还要求社会文化机构,及时把学生在公共文化场所的表现反映给学校。

(四)学校与专门性的社会机构建立稳定联系。

学校与专门性的社会教育机构建立联系,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青少年宫、文化宫、少年科技站、业余体校的专职教师讲学校进行有关技能训练的辅导;二是帮助这睦专门性机构物色和选拔有发展前途的苗子。

(五)学校与有关工矿、企业、村镇、部队建立联系

学校与有关工矿、企业村镇、部队建立联系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请这部门的优秀代表到这校作报告,或聘请他们担任校外辅导员;二是组织学生到这些单位进行参观,访问或劳动,这种联系,同样可以利用社会上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因素,配合学校教育工作。

在我国、学校、家庭、社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统一的组织领导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的目的愿望、体现了我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一致性。这一切都是促进教育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教育工作成效的有力保证。也正因这一点,我校虽建校13年,“三结和”教育所取得的教育实效却璀灿夺目。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条件的限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各自的教育责任理解还不完全明确,各自的教育思想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配合工作的具体过程中有时也会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分歧,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培养。我们必须正确地解决这些矛盾和分歧。搞好三方面的联系,保护发挥整体教育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当前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知识、重技能”,而“轻品德、轻做人”。中国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知识、重技能,中国家长对孩子智力培养投入的物力和心血更是竭尽全力,一些家长不惜重金请家庭教师,进行填鸭式的学习,家长只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好环,直接影响到家长的喜、怒、哀、乐。学习成绩成为评价好孩子、好学生的唯一标准。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出现了越俎代疱,家长样样可以代替,忽视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出现了拔苗助长,以智育代替德育、体育,使孩子身心发展失调;也出现了不顾孩子的兴趣个性特点,强迫孩子学不愿学的内容,做不愿做的工作。由于不恰当的注重学习成绩,又给孩子以沉重的心理负担,束缚了孩子在其它方面的发展,甚至产生了心理不平衡,使孩子过早地失去了童趣,享受不到孩子的自由天地,从而使一些孩子身心疲乏,对学习厌烦,对家长的要求产生反感,甚至失去对生活的兴趣。

据《了望》周刊报道,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女孩,太喜欢养猫,连做作业间也不忘给猫添食,还在本子上勾画几笔吃食时的“猫态”。一心只想让女儿考重点中学的父亲,认为“有罪”的猫分散了女儿的学习精力,得制止。一天他让女儿抱着猫随他到工厂一去。突然,他猛地从女儿手中抢过猫扔进锅炉,让她亲眼目睹那可怜的小生命的下场。女儿还来不及判断父亲的用意,只听得小猫留给她最后那声凄厉的叫声。她眼泪汪汪地看着自己心爱的猫在通红的火中挣扎,瞬时化作轻烟和灰烬„„愚蠢而残忍的父亲以为从此为女儿扫清了进重点中学的障碍,根本不知道善良幼小的心灵随那小动物的被消灭已成碎片。此后,无数的夜梦里,她都惊叫着爬起来,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最终积郁成疾,不得不休学。

纵观家庭教育现状,反思种种教训,我们不得不承认:忽视教子做人确是今家教的最大失误!我们不妨先举一个典型的事例:李静是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别看她才九岁,可在少年宫舞蹈班里已是一个顶尖的学生。她父母是普通的工人,为了培养孩子,父母双双辞职。母亲做了“专职保姆”,父亲去开出租车,赚钱买营养品,并便利孩子训练、演出时接送。有一次李静去市礼堂演出,父亲早早的就候在外面了。好不容易看见女儿与同伴出来,他便迫不及待地迎了上去,嘴里喊着女儿的名字。李静抬头一看,淡淡地对旁边的小伙伴说:“我叫的出租车来了,再见!”她径自朝出租车走去,也不朝父亲看一眼。一直到坐定车开,她父亲才憋不住问道:“你为什么不睬我?”女儿没好气地回答他:“你也不看看,那么多小朋友看着我,我好说爸爸是开出租车的吗?人家爸爸都是经理、老板,都有人给他们开汽车的。”做父亲的心里只感到一阵冰凉„„教育专家早就指出:身体不好是“残品”智力不佳是“次品”,而品德不良则是“危险品”。遗憾的是不少家长至今仍沿着“重智轻德”的邪路跑,认为只有“智”才是“硬”的、“实”的,而德却是“虚”的、“软”的,甚至是“左”的。因此,使不少一部分少年儿童不学好,不知耻,不懂法,精神空虚,胆大妄为,感情脆弱,意志薄弱,甚至一顶撞就出走,一批评就吃敌敌畏,更有甚者把违法犯罪当“游戏”,杀人手不抖,做贼心不虚„„我们的家教如果不尽快走出这个最大的“误区”,不仅会毁了孩子,毁了家庭,还将危及社会且后患无穷!现代科学的研究表明,在早期的家庭教育的年龄段中形成的人格、道德价值标准等,在最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一生,忽视这一点,就有可能错过培养孩子完美的个性。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关键期。

“爱而失度,严而无格”,现代家庭一般都有较丰厚的物质条件,加上当前做父母的不少因自己小时候生活较艰苦,便想尽办法使孩子尽情享受,以得到精神上的补偿。不少家长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和情感的要求,因而出现了过度的保护,过度的迁就,过多的忧虑。他们将孩子置于“保险柜”里,使其生活在“安全圈”中,生怕孩子受“委曲”或挫折。有的家长不但不让孩子做家务劳动,而且还替孩子参加学校的公益劳动。报上曾有一幅漫画:一群家长在教室内汗流浃背地大扫除,而讲台前一群孩子在动情地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颇有讽刺意味。北京曾调查2294名小学生参加家务劳动的情况,结果发现这些学生平均每天干家务的时间只有0.2小时,远远低于美国同龄孩子的人均1.2小时。《郑州日报》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一个十六岁的少女在商店看到一个头花,因为母亲不给买,就当街打了她母亲一耳光。实践证明,被“溺爱”、“宠爱”的孩子是很少成才的。然而也有一部分年轻的家长,因自己失去深造的机会,而把出人头地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类家长对孩子极为严厉,或对孩子期望过高,一旦期望不能实现或暂时不能实现,就给予打骂、训斥,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听孩子的意见,不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的要求;企图用棍棒打出一个“高才生”来。沈阳一位八岁的孩子,被父亲一记大耳光,猛踢两脚送上了西天;武汉一个孩子被父亲连捆数道吊在梁上致死;贵阳一位七岁孩子死里逃生,身上有22道被父亲用火钩烙的伤痕。三个惨案里三个孩子的“罪名”都差不多,是“逃学、贪玩”,而三个父亲对各自犯罪行为的口供都一致,都是因为自己对孩子的爱——“恨铁不成钢”!除了体罚,还有一种“看不见的灾难”——心灵施暴,扭曲孩子的心灵。一些家长不顾孩子心理发展特点和孩子的个性,严格控制孩子的一举一动,使其绝对服从大人的意志和愿望。例如,有一位具有大学学历的父亲自儿子三岁起就逼儿子学艺,而且颇炫耀其教子经验:“我规定他每天必须干什么,不准干什么。不依,我就不罢休„„”到十岁时,儿子不仅弹得一手好琴,书、画亦略通一二,并有一幅画着许多自由飞翔的小鸟图在当地比赛获头奖。一时令这位曾怀一腔抱负而终不得志的父亲很是自得:我10年心血没白费!突然有一天,父亲看见儿子画的一幅画:一乖巧的小羊在弹琴,一大灰狼呲牙咧嘴站在琴旁,说:“你得一直弹我爱听的曲子,不然我就吃掉你!”聪明的父亲恍然大悟——乖巧的小羊,还有自由飞翔的小鸟,这是儿子在控诉啊!其实,溺爱与打骂如同跷跷板的两端,此起彼伏,实力一体,都是失败的教育方法。“爱要有度,严要有格”,这才是育人成才的科学思想。

遭受污染的家庭环境,现在不少家长不甚注意家庭环境的保护,使少年儿童生活在一个不良的家庭环境中。据统计,某市一条街道有户人家,每到掌灯时分,竟有约160桌麻将大战。住家居住面积小,“方城”一开,洗牌声、吆喝声、笑骂声充斥整个空间,少年儿童根本无法安静地学习。一位当父亲的每次在家打麻将时,不许女儿在其身后看书,因为“书”与“输”同音。女儿身后“看输”,岂不是要倒霉吗?报载一个抢劫杀人少年犯,是因赌博走上犯罪道路,被判无期徒刑的。监中的他痛哭流涕,他恨父亲的那副麻将牌害了自己。他说开始是父亲教他打麻将,再是让他打麻将,后是看他打麻将„„以至最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也有少数家长文娱趣味低下,随意把不健康的书刊、录音录像制品带进家庭,孩子对恐怖、凶杀、色情等种种表现缺乏识别和抵制能力,幼小的心灵很容易受到伤害。少年儿童生活在被污染的家庭环境中,耳儒目染,受到的负面影响是可以想象的。上海市控江街道辖区内的中小学学生联名写信给他们的父母,倾吐一个共同的心声:请给你的孩子营造一个温暖的家。这封信不仅深深地触动了千千万万个父母,也深深地触动了千千万个孩子。孩子们在信中说:“爸爸妈妈,我们有许多心里话要向你们倾吐。你们希望把各方面的知识都往我们的小脑袋里塞,然而有时候你们又只管自己搓麻将、打扑克,使我们根本无法安心做作业。一旦成绩不好了,又要遭你们的打骂。而对这一切,真不知怎么办!”孩子们还向父母们坦露了他们心中“最理想的爸爸妈妈”的标准:“像朋友般地交流,像知己般地理解,像同志般地帮助。当你的孩子遇到挫折时,要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人生;当你的孩子心情烦躁时,要倾听他们的心声。”孩子们在信中还呼吁:“我们真心盼望与爸爸妈妈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温馨的家,这里有满屋的书香、朗朗的笑声。”所以家庭教育的现状呼唤学校家长工作必须加大力度,为提高我国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作出贡献!

校外教育论文 篇5

每一种语言都与某一特定的文化相呼应。同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特定的思维模式走向。然而文化之于语言也是有着深远的影响,绝不是单单指文化是语言的载体那么简单。语言和文化的联系运用能使我们在不同的情境中得心应手地进行交际和沟通,在外语教学中,文化作为一个基本教学内容可以出现在语言教学中。

二、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习得的一部分。人类思维的过程或结果体现在语言的词汇和语言的架构里。语言词汇中除一部分核心词汇外,主要蕴含在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我们在英语的学习与研究中不应该只针对于课本中的知识,更应该注重于语言中的文化了解与研究。

1、语言与文化间的关系

学习一种语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交际,这一点是不可否定的。而是不是记忆了大量的词汇、短语、句型就意味着能够正确使用这种语言进行交际了呢?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就真正学到语言了呢?实践告诉我们,答案是否定的。由于人们生活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非言语交际都带上了民族的独特性,具有很大的文化差异。文化交流的非言语交际方法进行交际,求同存异通过比较分析发现自己与对方不同文化间的相同与相异之处。准确地说,学习、掌握、并能够正确使用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同时了解、精通这种语言的文化。学习外语的根本目的在于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操不同语言的社团里的人进行文化交际。

2、不同文化中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

英语与文化相结合学习的这种创新只是我们前进的一小步。我们要在同一方面进行不同创新,更要在不同方面进行创新。词汇作为句子的组成成分在语言中是仅次于字的基本单位,同时词汇的差异也更能体现语言的差异。对待同一件事情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思想,自然有不同的词汇及语句来表达。不同文化中运用词汇所体现的含义,价值,意义都有所差异,这就是文化带来的深远影响。

3、语言和文化的相互影响

在这个国际化的世界,交流越发重要,而英语也越发重要了,只有交流才会带来强大,带来发展。而中国在近几十年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方面都发展得很快。但是,不容置疑的是我们有很多方面比西方国家落后,所以我们需要向国外学习,我们需要交流经验,所以我们需要语言这个平台,我们需要英语这个工具,为我们的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而现在随着各国的发展,新生的小语种越来越多,而我们需要的是了解,当一种文化发展起来,必然有它发展的理由,所以作为新生代的我们需要学习,需要去研究,需要去开阔新的文化。所以现在我们的学习也越发受更多人的瞩目。文化的差异通过语言来展现,语言并不仅仅是一种冰冷的符号,通过灌注了民族思想与文化,自然也就变成特色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通过文化自身将这种民族的`文化流传开来。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层面,看见的不仅仅是人们赋予它自身的含义,更加显现出这个民族甚至这个国家自身多彩丰富的文化底蕴与艺术形态及民族思想。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同的文化自然会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

这种文化形态的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对待同一个问题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习惯,通过这些习惯能够了解这个民族的主张和民族风格及其自身的传统逻辑思维方式。就像对某个人的赞赏,中国人会含蓄的表扬避免直接以本意直接表达所造成的尴尬,这体现中国人民具有温婉含蓄的处事作风以及婉转含蓄的思想理念。而西方人则是会直接夸奖他人,同时对于他人的夸奖也会欣然接受。这显示了西方率直坦诚的民族风格。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当我们跨越文化去研究某些问题时我们绝对不能以本国文化为依据来考察语言的差异,这只会把我们导入错误的盲区,遮蔽语言真实的美感和理念,就像被翻译成英语的古诗,那些字字珠玑的诗句对于外国翻译者来说根本别无差别,所以少了这份推敲的诗自然就没有其本身的韵味与意境,只是一个死板的文章,毫无新意。同理我们翻译的外国作品也缺少对文字与文化的联系,真可谓是文化交流上的一个瑕疵。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将文化与语言结合,运用当地的文化和视角去赏析文字里所包含的含义,这样才能使文化间自由的沟通使人们更好的了解文字所带来的文化内涵。对于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国来说,封建制度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等级制度深入人心,对于老幼尊卑都有着明确的文化约束。在封建主义时期中国十分注重亲属关系,同时讲求等级制度并对礼仪进行细致的规范,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亲属称谓以及职称,这种严格的区分导致了汉语的复杂化。然而西方则认为年龄界限并不可以阻挡人们追求平等的渴望,他们认为能力及权威才是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志,所以单是在亲属职称上就没有汉语那么麻烦。发达的词汇含义及大量的相近词汇造就了汉语的神秘与独特的韵味就像一片幽林让人执着的探索同时感叹于他的神秘与浩大。西方简约易学易懂的语言形式促使他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的一种语言,例如英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也是事实上的国际交流语言。

三、结论

语言的差异可能引起语言交流时的不便和误解。是最重要的文化传播工具,同时文化在语言的调整和发展中也有很大影响。想要学好一门语言,需要有充足的时间、足够的精力和毅力。他们都无法独立在对方之外生存。同时,因此,学习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将有利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们解除沟通障碍。要想完成自己学好一门语言的梦想,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抓住一切机会加深对文化的了解,为学好语言,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语言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学习英语的人数庞大,越来越多的人对英语感兴趣,各个高校的学生花在学英语上的时间及精力都是相当多的。

校外活动安全教育教案 篇6

44班

活动目标:

1.在学校外,同学们时常会去郊游、实践活动、游戏等,活动的空间更广阔,接触的事物更加复杂多样,存在的危险因素也随之增加了。因此,这课告诉孩子们该怎样在校外注意安全,让孩子们能有所防范。

2.通过活动,初步知道交通安全知识,能够遵守交通规则,增强安全意识,树立交通安全文明形象。

3.通过安全教育,提高我们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头饰(红绿灯、行人、汽车、电瓶车、自行车、摩托车、卡车等)。

2.学生收集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在校内应该怎样注意安全,我们除了在校内活动,还有很长时间是在校外活动,那么在校外活动时,我们又该怎样注意安全呢?

二、以事论事,让孩子明白道理。

1、、郊游、实践活动时应该注意的事情有哪些? ①需要带什么东西? ②应该穿什么样的服装? ③听从老师指挥,注意安全。④多喝水。

⑤游泳、滑冰时注意安全。

⑥去游乐场要有家长或老师带领。2.去公园玩要注意安全。

3.在商场不能乱跑,乘电梯时注意安全。

4.不到建筑工地、危房、断墙等有危险的地方玩。做游戏时,要远离铁路、公路、建筑工地等危险的地方,不做危险游戏。

5.过马路要注意安全。

① 小品表演:模拟行人过马路。

(老师当红绿灯,一组学生当行人;然后场地进行划分,每组在组长带领下进行模拟表演。)②分角色模拟十字路口过马路:老师当红绿灯,其余带上头饰当行人、汽车、电瓶车、自行车、摩托车、卡车等。

6.遇到危险该怎么办? ①迷失方向时,该怎么办? ②不慎掉进水沟里,该怎么办? ③被蛇、猫、狗咬伤该怎么办? ④发生骨折时该怎么办?

⑤被蜜蜂、黄蜂蜇伤后该怎么办?

7.遇事冷静,应付对策。(模拟练习)

在参加实践活动时,当有同学从高处摔下该怎么办?

三、诵读小学生安全知识歌

小朋友,仔细听,安全常识有本经,时时注意言和行,家长老师才放心.过马路,眼要明,一路纵队靠右行,车辆靠近早避身,举手行礼表深情.拐弯处,莫急跑,以防对方来撞倒,夜晚走路更小心,不碰墙壁不碰钉.细小物,注意玩,千万别往口中含,一旦下肚有麻烦,快找医生莫拖延.饥饿时,嘴莫谗,吃饭之前洗手脸,细嚼慢咽成习惯,这样身体才康健.照明电,不要玩,千万不能摸电线,电线处处有危险,用电常识记心间.遇火灾,119,火警电话记心头,速离险境求援助,生命安全是关键.家来人,不认识,接待不可太随便,哄你出门找爹妈,他就趁机来做案.闪电亮,雷声鸣,自然现象不虚惊,高墙大树不靠近,导体抛开地下蹲.遇匪徒,110,匪警电话要记清,机智灵巧去周旋,歹徒被擒快人心.接热水,要小心,壶倒瓶翻烫坏身,误时花钱且哀痛,医好皮肤不匀称.大热天,走远程,切记莫把生水喝,肚子痛来头发昏,途中哪里找医生.青少年,莫玩火,星星之火可燎原,烧了房子烧了山,一不小心要坐监.冬天冷,要取暖,火区电器要检点,乱七八糟遍地摆,出了火灾后悔晚.药醋瓶,要收好,千万不能乱了套,老人小孩分不清,误食会把命丧掉.不打架,不骂人,文明礼貌树新人,德智体美全发展,人人争当接班人.坏故事,莫要听,影响学习误青春,黄色书碟更莫看,不会分析会受骗.安全事说不完,时刻小心理当然,偶出事故总难免,自觉自愿入保险.倡保险,促平安,安全知识记心间,园丁精心勤浇灌,安全硕果分外甜.说安全,道安全,安全工作重泰山,教师学生齐参与,校内校外享平安

四、总结

理性迎接校外教育的春天 篇7

前些年, 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 校外教育机构一直在为生存而“苦斗”、为发展而“拼争”。他们有过困惑与无奈:本来中小学生的活动阵地, 后来幼儿园孩子却成了“主体”;本来就要培养成形的“苗子”, 进入小学高年级却悄然“退出”。当然, 他们也有过偏误与挫折:本来是特长培养的方向, 却不得不“放开”学科补习;本来是公益性质的工作, 却不得不“模拟”市场经营。应该说, 有一段时间, 校外教育该干什么、该怎么干, 别说局外人看不明白, 就是他们自己也心里打鼓。这三届的两地交流活动, 使他们从自己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背后, 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更看到了自己的活力。用他们自己的话说, “迎来了校外教育的春天”。

其实, 津苏两地校外教育交流活动的意义, 绝非仅此而已。在政府公共教育服务已成定局的大背景下, 校外教育理所当然列入其中。如果理性思考这个活动, 可能起码还能从三个方面获得深层次的启示。

启示之一:坚信“自己”很重要。

有人说, 没有校外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这话既不是官话, 也没有过时。平心而论, 校外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 对于人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谁也很难准确判断学生的潜能优势到底在哪里。是大量的教育实践告诉人们, 潜能优势是从一个人少年时期的诸多爱好中发现、挖掘出来的。一个人的兴趣一旦稳定下来且成为特长, 才会形成他的潜能优势。大概这就是教育理论常说的兴趣“取向”吧!正是由于每个人具有不同的潜能优势, 才满足了社会的多样需求, 构成了社会的多彩画面。校外教育尽管只在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发挥了特长培养的作用, 补充了学校教育的不足, 但他们对构成社会的“多样”和“多彩”已经不可或缺。所以, “完整”的教育根本就应该涵盖校外教育。校外教育不能忽视, 更不能放弃。

让人十分不解的是, 不知从哪里“冒”出一种“理论”———素质教育不等于“写写算算”加上“唱唱跳跳”。虽然这里的“写写算算”和“唱唱跳跳”都是人们熟知的“泛指”, 但它组成一个“不等式”以后, 也把为数不少的人弄蒙了。一直以“唱唱跳跳”为“主业”的校外教育, 如坠云里雾里。本来打着素质教育的大旗还能勉强维持的校外教育机构, 更是备受冷落了。

细想起来, 提出这种理论, 其实就是为应试教育找“词儿”。这些年,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博弈”已是人人担忧的现实, 连那些权威人士都承认“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 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经过了多年艰辛的努力, 以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 才在业内开始形成共识, 怎么“唱唱跳跳”就不能算作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呢?试想一下, 如果连“唱唱跳跳”也不要了, 咱们的教育不就只剩下“写写算算”了吗?难道这就是素质教育吗?

津苏两地校外教育机构的三届交流, 虽然还仅限于“教研”的范畴, 还在培训科目的内容、方法、技术的层面进行研讨和展示, 但他们以自己取得的成果, 告诉人们这个“不等式”并不成立。因为他们的研究成果让人们从不同领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唱唱跳跳”的贡献。说得再“实质”一点儿, 是他们揭示了特长培训和人才培养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一定意义上, 这种联系往“小”里说是“助推”, 往“大”里说就是“支撑”。建国以来, 到底这里的学员出了多少“大家”, 这里的教师出了多少专家, 恐怕哪个校外教育机构也能道出一批。看来, 只有坚信“自己”很重要, 大家心里才会更加有底儿。

启示之二:坚信“自己”有基础。

说起校外教育的基础, 应该是多方面的, 包括工作的、专业的、社会的和政策的等。但是, 这些基础当中, 政策基础是最根本的基础。不然, 校外教育机构凭什么开展教学、实施培训呢?远的不说, 仅近10年先后出台的政策, 已经给出了答案。特别是去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010-2020年) 》又专门明确指出“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 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 而且这一政策性要求, 又是专门结合义务教育三大任务之一———“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出来的, 不能不发人深思。谁都知道九年义务教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但谁都知道偏偏在这方面是存在问题的。因此, 可以肯定地说, 不断完善的政策基础为校外教育根据“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个“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充分利用减负“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 服务学生, 发展“自己”, 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当然, 其他方面的基础也很重要。比如, 建国以来长年积淀的工作基础就比较雄厚。尽管当时可能是基于少年儿童福利的考虑, 但校外教育机构的建设一直没有停止。至今有些老人对于上个世纪50年代“少年之家”仍有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后来的那些“宫”、“馆”以及再后来的那些“中心”, 逐步构成了校外教育的网络。至于它们是姓“教”、姓“青”, 还是姓“妇”, 或是姓其他, 其实并不重要, 因为校外教育同样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又如, 近几年不断强化的专业基础, 从教师队伍的构成就能体现出来。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 为校外教育机构配置的专业教师, 无论是来源渠道还是学历层次, 别人已经有些“嫉妒”。两地交流的研究成果及一些教师的个人成就, 足以凸显校外教育机构扎实的专业基础。至于社会基础, 在教育日益开放的今天, 应该是更加广泛了。即便家长的企盼是“望子成龙”, 也已经不再是“一条道儿跑到黑”了。客观分析孩子的情况, 合理发挥孩子的潜能, 已经逐渐被社会所接受。更何况校外教育的社会基础并不仅仅限于家庭的追求, 更多的还是社会的需求。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的走势与校外教育的内容, 关系日益密切。可以说, 大到传承、创新, 小到入职、创业, 校外教育都有所涉及, 乃至大有作为。这应该是更加坚实的社会基础。总之, 对于校外教育来说, 无论是哪些方面的基础, 也都是“自己”的基础。只有坚信“自己”有基础, 大家心里才会更加有准儿。

启示之三:坚信“自己”能创新。

俗话说, “有为才能有位”。“有为”又必须着眼于创新、着力于创新。校外教育连续三届的两地交流, 其实最大的亮点就是创新。如果认真推敲他们的创新成果, 大概可以这样概括:长于“深”而囿于“窄”。长于“深”, 主要体现在开展培训科目的“教研”。比如, “课程”开发就引进了大课程的新理念。他们可以把过去的朗诵、演讲、写作揉在一起, 创建一个“主持人”的新科目。其实, 这个新科目又与揉进来的那些老科目并不完全搭界, 因为诸如知识整合、现场应变、气质外化、形体配合、场景控制、合作互动等新的教学“元素”已经蕴含其中。他们可以把“讲故事”引入“儿童画”, 让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展开想象, 在想象的天地里丰富创作。从此, “儿童画”在这里打破了旧的模式, 焕发了新的生机。他们可以在“舞蹈”教学中嫁接“戏曲”。学生不仅从中学习了我国的传统舞蹈, 还共同参与了编舞创意、舞美设计、道具研发和服装制作。当一个全新的“戏剧舞蹈”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 人们为学生们的艺术创作惊叹了。他们的创新, 已经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和学科的概念, “西洋”与“民族”、“传统”与“现代”、“世界”与“家乡”, 彼此的表现形式、表达内容, 经过他们的创新已经相互融合并得以升华, 这样的创新还不够“深”吗?然而, 这种创新仍然囿于培训教学的范畴。目前, 一些校外教育机构的培训教学已不仅是“重点”, 似乎就是“唯一”。存在这样的思维定式, 创新能不“窄”吗?恐怕长此以往, 就是再有“为”, 也很难有“位”。

按说通过培训教学进行特长培养, 作为校外教育的职能或职责, 确实无可非议, 但素质教育需要各类教育机构通过合作而形成合力。学校教育负责培养兴趣、发现“苗子”;校外教育负责培养特长、发展“苗子”。最终, 让这些某一方面的“苗子”成为某一领域的“尖子”。双方必须要把“合作”发展成为“合力”。这样, 校外教育必须以自己的专业优势对学校教育给予系统支持。当前, 学校教育最需要支持的就是课外活动。学校开展课外活动已经是他们的法律责任。近3年, 在创建义务教育现代化标准学校的过程中, 尽管课外社团和兴趣小组初步实现了“全覆盖”, 但由于辅导教师不很“给力”, 所以大面儿上仍然项目单调、水平偏低。在这个关键阶段, 校外教育机构完全能够延伸和拓展自己的创新成果, 责无旁贷地去帮助学校解决问题、克服困难。通过开展教师培训, 帮助学校开发项目、提高水平。正如有些校外教育机构那样, 向学校提供包括文本和光碟在内的教学参考, 包括“带团”、“进组”在内的现场指导, 包括观摩、合作在内的区域交流等。一句话, 只有坚信自己能创新, 大家心里才会更加有数儿。

校外教育的春天已经到来, 看来用这些启示去理性地迎接春天, 可能更加必要。如果能够算作对校外教育机构的一点建言, 似乎也说得过去。

在政府公共教育服务已成定局的大背景下, 校外教育理所当然列入其中。……平心而论, 校外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 对于人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校外教育杯论文 篇8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要把“三爱”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活动中。各地各学校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向工厂和田间地头,积极参加劳动体验活动,并在制度化上下功夫。城市中小学校要在每个学段至少安排一次农业生产劳动和工业体验实习,让学生获得劳动的切身体验。要深入研究建立和完善党委部署、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学校主导的社会实践机制,建立一批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学工、学农、学军等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尊重劳动人民和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

我校作为面向广州市中小学生的校外教育基地,教育资源丰富,有劳动与技术教育、科技教育等。教育辐射面广,每年接待学生前来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数保持在7-8万人。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校通过丰富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劳动热情等多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本课题旨在立足于学校取得的现有成果基础上,根据当代学生的时代特点,在目前课程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充分调研,完善符合学生需要的课程设计,不断渗透、深化“三爱”教育。为此,本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访谈,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以及根据实操过程中的经验提出深化“三爱”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一、调查概况

本研究采用自编《利用校外教育基地深化三爱教育的研究调查问卷》。该问卷包含9个单选题,5个多选题以及6个开放式问答题,内容涉及学生对学农各课程的感想与收获、“三爱”教育的了解程度和了解途径、学农对“三爱”教育促进程度以及对学农基地开展“三爱”教育的建议等方面。调查对象是前来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学农综合实践活动的广州市中学生,为了兼顾调查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我们选取了市直属学校、越秀区学校、天河区学校、荔湾区学校、白云区学校以及民办学校的学生参与本次调查活动,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86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学生进行学农综合实践活动之前,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的相关调查发现,真正听说过,很熟悉“三爱”教育的学生仅占调查总数的6.5%,只听过,具体不清楚“三爱”教育的学生占调查总数的46.4%,而没听过的占调查总数的47.1%。这一调查说明在普通中小学校“三爱”教育的推广与普及做得并不是非常好。

在学生了解“三爱”教育的途径方面的调查显示,通过本学校和教师了解“三爱”教育的学生占调查总数的13.2%,通过学农基地了解“三爱”教育的学生占调查总数的66.9%,通过电视报刊,家人和朋友交流,以及网络新媒体了解“三爱”教育的学生各占调查总数的7%左右。约7成的学生通过学农基地了解“三爱”教育的数据说明学农基地已经成为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的主要阵地,而我校的育人环境和各种课程成为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的主要载体。

在学生基地与自己学校开展的“三爱”教育的区别方面,63.1%的学生认为是形式上的区别,33.5%的学生认为是内容上的区别,3.6%的学生认为是效果上的区别。这一调查数据说明学农基地在上课的形式上、内容上与普通学校有很大的区别。这导致在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的渗透方面,学农基地有一些独到的做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调查问卷哪里的“三爱”教育对学生触动更大、感受更深、效果更好的调查中:70.8%的学生选择了学农基地,1.2%的学生选择了自己学校,而28%的学生认为两者的效果差不多。这说明学生更喜欢在学农基地的优美环境中,在各项生动有趣,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中去接受,深化“三爱”教育。

“三爱”教育有三个方面,即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具体到每一个方面,调查显示在学农对促进学生“爱祖国”是否有帮助方面,76.4%的学生认为有帮助或者有很大帮助,23.6%的学生认为没有变化或者有很少帮助,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学农促进自己“爱祖国”的认知方面是有较大的提升作用。根据调查显示,具体能促进学生“爱祖国”的课程主要有法制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防震减灾教育。

调查显示在学农对促进学生“爱学习”是否有帮助方面,79.8%的学生认为有帮助或者很有帮助,20.2%的学生认为没有变化或者很少帮助,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学农促进自己“爱学习”的认知方面是有较大的提升作用。根据调查显示,具体能促进学生“爱学习”的课程主要有药用植物、花卉栽培、现代农业、消防安全教育、树林生态教育等。

调查显示在学农对促进学生“爱劳动”是否有帮助方面,90.6%的学生认为有帮助或者很有帮助,9.4%的学生认为没有变化或者很少帮助,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学农促进自己“爱劳动”的认知方面是非常大的提升作用。根据调查显示,具体能促进学生“爱劳动”的课程主要有锄地(草)劳动、施肥劳动、砍柴劳动、野炊劳动。

三、校外教育基地深化“三爱”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三爱”教育属于德育工作的范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开展“三爱”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因时代的不同而不同,德育方法、德育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当今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必将引起德育工作的重大变革。可以说德育工作也已经处于新常态时期,这要求我们开展“三爱”教育,要与时俱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多途径、多策略,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出发,设计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课程,为青少年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机会,以活动为载体,以实践为切入点,丰富青少年的知识视野、实践经验,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反思、总结,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增进对学习、劳动和祖国的认识,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对劳动的热情、对祖国的感情。

(二)营造氛围,润物细无声

当代中国,虽然国家高度重视对学生、青少年一代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但当代中国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时期,市场经济秩序还没有真正地建立起来,整个社会可以说是物欲横行,价值失调,教育没有承担起其应有的职责——重塑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加强对“三爱”教育的宣传并营造相应的氛围。在学生接触频率较高的地方,比如接饮用水处、饭堂、宿舍等地张贴海报和宣传标语,号召人人争做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三爱有为青年。因地制宜,利用学校新建设的风雨走廊,向学校提出建设爱国主义长廊的建议,经过学校的研究决定后开工建设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长廊采用图文并茂的灯箱详细介绍了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风景保护区,通过深厚文化以及大好河山的美好呈现,大大提升学生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在中草药种植园地入口处设李时珍的半身像和个人简介,园地命名“百草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祖国中医药文化的了解,通过学习中草药的识别和利用的知识,学习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总结和积累的经验,对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劳动的价值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树立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意识,让“三爱”教育真正的入眼、入脑、入心。

(三)少说多做,量变引起质变

学农综合实践活动杜绝容易引起学生反感的简单空洞的说教,而应对学生上课、学生生活的情况进行恰当的反馈,以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中,我们一般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有足够的实践动手去实操,去感受,去体会。在小组讨论中碰撞、生发,在实践体验中体会、思考,在探索劳动方法、完成劳动任务、反思劳动感悟的过程中,收获对自我成长的肯定、对劳动意义的认同、对自我价值的实现。让学生通过劳动实践,发现理论知识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而是能够引起改变发生,能为我们生活的社会和环境带来变革的能量,能够推动整个国家的发展。从而激发起学生想要通过学习、实践去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些什么的内在驱动力,这也正是“三爱”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

(四)兴趣引导,树立责任意识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我们在学农基地进行学农的过程中除了设计丰富多样的课程,还穿插了各种各样有趣的活动:篮球比赛、拔河比赛、文艺晚会、手抄报评比、黑板报评比、内务评比、包干区卫生评比等等。各种趣味活动与比赛激发和促进学生的班级的集体感和荣誉感。同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我们也通过传统体力劳动和现代农业之间的强烈反差对比,让同学们认识到“爱劳动”对人类生存繁衍的必要性、理解到“爱学习”对提升生产力的重要性、感受到“爱祖国”对实现全国人民“中国梦”的使命性。

[本文是广州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利用校外教育基地深化三爱教育的研究”(编号:14A02)的成果。]

上一篇:初三动员大会学生发言下一篇:庆祝祖国 70 周年生日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