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育

2024-09-19

校外教育(精选12篇)

校外教育 篇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校外教育得到普及,洪泽湖地区也在不断挖掘校外教育资源,拓展校外教育空间,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全面发展。

1.拓展课堂空间促进学生实践学习

生活处处皆学问, 学生学习的空间不应局限于课堂和学校。 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后、双休日等课余时间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亲近自然,广泛开展科技创新、社会调查等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 并让学生通过手抄报、学习报告等形式展示活动的内容及成果,让学生在活动中吸收好的经验,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 根据课外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各自所在地的自然及人文情况成立活动小组,并让学生选取合适的小组研究课题,建立起研究团队,并针对所选的课题进行具体方案的制订,然后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体验题为山楂的生命历程探究的活动。 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课题确定活动目的,制订方案,然后让学生从春季山楂树发芽时进行观察,并通过拍摄图片、观察日记、手抄报、报告等形式对山楂的生长过程及采摘、加工的全过程。同时可以 让学生利 用假日与 家人一起 到田间地 头剪枝 、除草、喷药,让学生体验照顾山楂成长的过程。 同时让学生关注山楂加工的相关信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山楂加工企业进行相关的参观和采访,体验山楂的加工过程和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让学生更了解社会。 通过这种探究性活动,学生从实践中获知识和经验,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校外教育观念与传统课堂教学存在很大差异,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所改变, 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好的提升,并有效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扩展教师范围丰富学生学习目标

学校应适当拓展教师范围, 学校可以邀请一些行业专业和社会名人进入校园,让学生更靠近校外的名人名家,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到这些人渊博的学识和人格魅力, 让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和成长的目标。 学校可以邀请校外知名专家为学生做专业指导。 如邀请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孔屏,邀请其到学校和家长及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对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进行指导,在交流中家长学生等可以与教授建立长期联系。又如聘请一些社会知名艺术人士暂为学校的艺术教育顾问,并适当地请其为学生授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同时学校还可以请一些本地的专业人才到学校进行授课。 如一些退休的老教师、本地的“土专家”等,这些本地专业人士都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丰富的见识, 对本土的文化及相关资源信息都有深刻理解。 学校可以邀请这些人登上学校的讲台,为学生讲解生动的民间故事或者谈自己的独特见解和生活实践经验, 这些深刻的生动的讲解能够打动学生的心, 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见识, 并从中总结出有益于自己的言论和经验。 同时应充分发挥学生家长的教育资源优势,学校可以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 开展家长会使得学校与学生家长建立起广泛联系,并进行优秀家长的评选,让学生家长将自己的奋斗历程通过演讲及文章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丰富学校课程资源,让学生从家长身上学到更多。 并且这种方式能加强家长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共同进步,拓展学校的育人途径,并鼓励教师改进自身教育观念,改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3.拓展德育途径加强学生品行培养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应加强学生孝文化的教育。 百善孝为先,培养学生的孝心和孝行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实际情况进行孝文化进校园的活动。首先应安排学生访孝,调查自己身边的孝行事迹,学生的生活中存在很多孝敬老人的典型事迹,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实际,进行家庭的调查采访。 同时让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并通过访问亲身感受,产生思想共鸣,受到良好熏陶。 同时学校可以开设有关孝文化的课程,让学生能够学习孝文化知识,同时其他学科中的教学中也应合理体现孝文化教育。 学校还应安排评孝的活动,评选小孝星。 小孝星的评选可以通过采取学生、家长及教师综合的评价进行,首先参与评选的学生应先写出申请,并写出自己在家孝敬父母及在校尊敬师长的表现, 然后家长写出学生的推荐信, 并根据学生在学校及在家的具体表现进行综合考察,最终选出合适人选。 同时学校为选出的人选的具体信息和材料制成刊板进行展示,并制作光荣榜,让其他学生也能受到感染,深刻体会孝文化的意义,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同时借助校外教育资源, 拓宽学校的育人途径,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充实学生学习内容

主题教育活动方式包括课题研究拖带式、活动切入式、线索引导式及学科拓展式等方式。 课题研究拖带式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生活、 社会及自然等的观察和思考, 进行问题的发现、分析与解决,有计划地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这种研究式方式能够让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实践行动、劳动制作、才艺竞赛等活动,合理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资源,拓展校外教育的空间,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 活动切入式的组织形式涵盖很多内容,如地图绘制活动,活动参与者自主选择绘制的内容和类型,选择生物、环境、人文、道路交通等,并且常见的绘画、摄影、主题设计、形象设计等都能在这种活动中体现出来,这些都包含很多不同内容,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线索引导式主要是教师在组织主题活动时需要具有一定的线索,这种线索一般为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价值理念,这些主题可以是关于环境保护、科技进步、尊老爱幼、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合理利用、珍爱生命、自我挑战等话题的。 学科拓展式是指让校外教育和学生学习的学科有机结合, 让各学科教师都根据学科的内容进行延伸,设计活动的主题。 教师在让学生整合资源时, 自身应密切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状况,并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恰当主题,并充分体现本地文化及学生身边的生活, 形成学校的校外教育特色。

总之,我国校外教育水平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学校不断改进和完善。 相关教育人员应密切关注校外教育发展状况,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挖掘校外资源,拓展校外教育空间,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校外教育 篇2

校外的天空

校外教育是青少年学生在课余和学校以外的广阔时间和空间里,由校外教育机构、文化教育单位和各种社会教育团体,依据国家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旨在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校外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益事业,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校外教育专家献计家庭教育发展 篇3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就中国传统文化与自己创作《新三字经》的经历对道德教育进行了阐述,高老认为中国是个重视哲学的国家,道德与国家兴亡相连,一个国家的发展一定要有良好的道德教育。高老在《新三字经》中提出“兴道德,国运昌”的观点,并提出进行道德教育必须使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要从具体的、基本的内容八手,打好基础。

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我爱我家》《家有儿女》等电视剧的编剧臧里女士认为。要“用爱的办法教育孩子”。第一,对孩子的教育要从教育老师开始,只有老师学会用爱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才能接受教育。学会爱人。第二。要强化感恩教育。目前我们大量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享受家里所有人的爱,这种爱使他们已经习惯爱、漠视爱,造成爱的缺失。校外教育和家庭教育应该让孩子在社会生活中认识生活,热爱生活,懂得感恩。第三。家庭教育中的精神关爱与物质满足失衡。应试教育下,家长们更多地重视分数,只提供尽量好的物质满足,却缺少对孩子的精神关爱。第四,孩子成长中主动太少。被动太多,家长和老师没有真正尊重孩子,孩子的成长完全被家长设计与安排。第五。家长教育孩子时,总拿自己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别人如何自己孩子就要如何,没有对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个性化教育。造成孩子只有知识却没有能力的现象,没有形成真正的自我。

来自法国的乐万年(Alexis Vannier)先生,是一位致力于在中国开展企业社会责任与儿童校外安全教育推广的公益人,他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以道路交通安全为例分析了如何对有孩子的家庭、年轻的父母、医务工作者和教师等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思想理念和方法的教育。

《幻想艺术》杂志总编辑张莹女士认为,我们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观念,校外教育不是校内教育的延伸,更不应该是校内教育的附庸,应该作为校内教育与社会的有机接口,培养出真正意义上能适应社会需求的杰出人才。家庭教育。是校外教育中一直被忽视的一个部分,因为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封闭性与持续性的特点,使得外部教育力量很难延伸进入家庭教育环节。而且由于众多家长家庭教育观念不强。教育目的不明确,致使家庭教育成为整个校外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而这个环节的薄弱,使得我们整个教育失去了最宝贵的品德及人格教育机会。改变家长本身的意识,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就能够从一开始为孩子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最优良和最适合的环境。现在,我们有必要对家长进行教育,解决了家长意识的问题,才能使孩子遵照每个人的特点得到最好和最有效的培养。而只有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长处,用兴趣引领他们自己学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能够为社会提供大量技艺专精的人才。儿童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儿童的创造性也是丰富的,但是权威性、不可撼动性以及答案绝对性的教育,正是扼杀儿童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罪魁祸首。我们急需做的就是正确引导孩子们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及他们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性思维的杰出人才。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体美处副处长、北京校外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向红女士结合北京市在校外教育和家庭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围绕论坛主题做了进一步阐述,对推动校外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对今后要做的精心设计的业务进行展望。

论校外合唱教育 篇4

现在举国上下都在提倡素质教育,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审美教育, 其教育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国民教育水平, 反映出青少年学生的精神素质和精神面貌。而校外合唱教育正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1 校外合唱教育的现状和思考

我国的童声合唱教育是在解放以后才建立起来的, 这种艺术形式在少年儿童歌咏活动中一直起带头作用, 特别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的童声合唱逐渐开展起来, 但是全国各地的童声发展并不平衡。北京、上海、广州都出现了一些有一定水准的校外童声合唱团。而此外城市的校外合唱团水平则多停留在中等的水平, 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校外合唱教育还处在萌芽状态, 所以, 中国校外合唱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 还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因为校外合唱教育也和教育一样, 受到各个地区的经济状况、社会背景、民族、宗教、信仰、价值观, 思维方式的影响。

针对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来说, 校外合唱教育的缓慢发展主要是受到人们传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现有的教育模式和考试制度的影响。中国漫长的封建教育桎梏了人们的思想,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的论调占据了家长的思想。在高考指挥棒指挥下的应试教育仍占据主要地位的背景下, 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将课外的宝贵时间用在唱歌, 特别是合唱上很不支持, 产生了一些片面的错误的想法。诸如小学阶段时还可以让孩子玩玩, 等到上了初中, 学习压力一大, 就不乐意让孩子参加了;唱歌是“不务正业”, 会浪费时间, 时间应该用在学习上;合唱就是大齐唱, 大家一起唱, 没意思, 要唱就要唱独唱……上述的想法直接导致校外合唱团的生源危机和训练中的人员不稳定等等因素, 加大了校外合唱教育的难度, 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校外合唱教育的发展。所以要从根本上改变校外合唱教育的现状, 必须改变家长陈旧的观念, 为孩子创造一个学习的宽松氛围, 为校外合唱教育的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2 校外合唱教育的特点和优势

校外合唱教育的发展固然有着一些外在的困难, 但是内环境的成功创设也会反作用于外环境, 逐渐改变人们的陈旧观念, 我国相当一批优秀的校外合唱团体的受欢迎程度就是明证。只要充分把握校外合唱教育的特点和优势, 在“内功”上多下一些工夫, 就能在校外合唱教育的发展上迈进一大步。校外合唱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如下:

2.1 学生来源广泛但人员稳定性较差

学生来源广泛, 人才济济, 不乏有相当一批声乐条件优异的学生, 但由于学生来自于各个学校, 管理上存在较大的难度。与学校合唱团相比校外合唱人员流动性大, 缺乏稳定性。只有加强科学管理, 增加合唱团的吸引力, 才能使合唱团的人员趋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只有保证人员的稳定, 才能有效的利用人才的优势, 提高排练的效率。

2.2 教学设备较先进, 师资力量较强

校外教育机构的教学设备一般来说, 都强于普通学校的配置, 有宽敞的排练室和较为完善的教学设备等硬件, 另外还有良好的师资力量, 丰富的教学资料和各种音乐比赛、活动的信息。

2.3 活动的舞台大, 实践的机会多

相对于一般的学校, 校外合唱团的舞台更为广阔, 实践的机会也更多。俗话说得好“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所以只有在平时踏实训练, 有一定水平的团队才能把握机会。另外, 机会有时并不是别人拱手相让的, 在社会团体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惟有主动出击, 不断寻找和开拓新的机会才是明智之举。

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大舞台进行积极地锻炼, 对稳定合唱团的优秀生源和增强合唱团的吸引力是十分重要的。在严格管理和科学系统训练的前提下, 我们必须大胆改变固有思路, 勇于创新, 狠抓质量, 不放过每一次演出和实践的机会, 主动地和各种社会团体联系, 送“戏”上门, 让学生在一次次实践中得以不断磨练技艺, 提高专业水准, 得以充分的锻炼。

合唱团只有通过内环境的成功创设, 化劣势为优势, 用严谨的学风, 踏实的训练和广阔的舞台实践才能保留优秀的生源, 并吸引了更多优秀的学生加入我们的行列。

3 校外合唱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

正因为校外合唱教育有着校内合唱团所不具备的优点, 所以当一支合唱团在科学地管理, 有效地训练, 丰富地活动后, 他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和影响便可见一斑, 具体作用如下:

3.1 进行审美教育, 陶冶情操, 净化心灵, 完善人格

在人类发展史上, 合唱以其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被人们所接受, 它是一种普及性最强, 参与面最广的高雅艺术品种之一。系统、科学的合唱训练会使人真正感受到艺术的美、和谐的美、生活的美、健康人格的美;感悟到个人在艺术小舞台乃至社会大舞台中的角色位置;感悟到个人对集体、对生活的责任, 体现了艺术育人的特殊功能。而校外合唱

教育因其广泛的活动对象、较强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演出交流活动等特点, 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合唱教育不仅教会了学生欣赏美、创造美, 更教会了学生做人的真谛, 让人终身受益。

3.2 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美好空间

学生在紧张的校园生活之外, 如何合理的安排课外生活, 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娱乐活动, 是一件让全社会都为之关心的问题。但是在双休日等课外时间, 我们惊讶的发现社会上并没有很多适合学生的场所, 各种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社会团体和机构少之又少, 青少年宫等一些校外机构的数量与广大学生的需求相比, 实在是杯水车薪。更多的学生要么被繁重的课业、各式各样的文化培训压的疲惫不堪, 要么在课余时间无所适从, 很容易就被社会上一些庸俗文化所包围, 整天沉湎于电子游戏、上网聊天、或加入一些无聊的追星一族等, 有些学生甚至已经陷入不可自拔的地步, 时间长了, 就会导致精神极度空虚, 失去了生活和学习的目标, 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这样的情况在现在的学生中有一定的数量, 个别的学生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 这一现象已引起了教育界的担忧和关注。所以, 如何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美好空间是一件全社会都为之关心的问题。

相反, 参加校外合唱团的学生较少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因为校外合唱教育正好提供了学生一个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在课外的时间将热爱唱歌的学生聚集起来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 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阔了眼界, 加深了对学生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体验。

第一, 他们在课外时间有了明确的任务, 有事可干。第二, 合唱训练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开拓视野, 提高音乐修养和技巧, 扩大音乐视野, 培养审美情趣。在合唱训练和学习中, 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到音乐的乐趣, 在感情上得到满足。第三, 合唱训练, 使学生在无形之中体会到合作精神带来的巨大魅力, 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 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如伟大的音乐家普罗柯耶夫说过:“音乐歌颂人们的生活, 引导人们走向光明的未来。”所以学习合唱的学生有一定的审美素质, 他们能对美作出界定, 对不良文化有一定免疫力, 因此能有选择的吸收有益的音乐来丰富和提高自己, 促进自我综合素质的提高。第四, 合唱团的排练、演出、交流、出访等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协调能力, 使学生的特长得以较为全面的展示, 充分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

因此在校外合唱教育能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目前心灵空虚, 精神上无所寄托的状况, 使学生逐渐建立起良好的审美素质, 得以主动的抵制社会上的不良作风, 远离游戏机, 毒品等危害青少年成长的东西。正如伟大的乐圣贝多芬所说“音乐具有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谁能参透音乐的意义, 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 当你能感悟音乐的美, 也就会同时理解生活很多美好的东西, 所言所行都会向着美的标准前进。

在新世纪之初, 校外合唱教育正以崭新的面貌和昂扬的姿态迎接未来, 为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美好空间继续努力。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 能在全国建立一个校外合唱团的网络, 通过更科学、更系统、更完善的机构建设让更多的青少年朋友参与到校外合唱团的行列中来, 一起领略其中的魅力, 共同建立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使校外合唱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孟大鹏.童声合唱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2]沈建军.音乐与智力[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87.

[3]沈建军.音乐与思维[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

校外教育论文 篇5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技术的进步,在教育下一代的系统工程中,学校教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就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三方面的联系与配合展开论述,以便发挥教育的整体作用。

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与配合

(一)互访

互访包括教师访问家长和家长访问教育。互访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了解孩子所在学校、班级和家庭的基本情况。老师大体上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条件、家庭主要成员的职业、文化水平、有何特长,以及学生在家庭中成长的基本过程、学生在家庭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等。而家长要了解学校、班级的环境和学习条件,了解学校老师对孩子所提的条种基本要求以及学校要求家长为孩子提供哪些学习和活动的条件等。

2、互相通报在学校、家庭近来发生的重要情况,以及孩子在家庭、学校中的主要活动、表现和进步状况。

3、共同协商今后教育孩子的步骤和方法,做到互相协调和配合,防止不一致现象的发生。

怎样才能使教师和家长的互访起到真正的作用呢?我认为一是要坚持经常化,及时通报学生的现实现表,及时进行教育。不要等问题成堆了,一方才去找另一方。二是双方都应当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全面反映学生的表现,不要各执一端,固执己见。三是教师、家长互访,切忌变成“告状”,使学生产生反感。

(二)书面联系

书面联系是学校或班主任用书面形式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的一种常用方式。书面联系有定期和不定期联系两种。定期联系主要是每学期结束时,将学生手册或成绩单送交家长,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和学习成绩,并请家长签署意见。我每带一个班首先会设立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卡,一个月与家长联系一次,这种形式能使双方及时了解小孩情况,教育效果就为明显,也拓宽了定期联系的形式,不定期联系,一般是指当学校、班级准备开展重大教育活动时,或学生做出了某些突出成绩或出现较大问题时,采用书面报告方式报告家长。

(三)召开家长会

家长会是学校领导、班主任及各科任老师对集体进行教育工作联系的一种有效方式。召开家长会可以使学校和老师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与绝大数家长取得联系,且联系面广,效率高。因此召开家长是目前我校与家长保持联系的主要方式之一。家长会一般在学期期中召开。其主要内容是向学生家长通报本学期学校教育工作基本情况、班级基本情况、小孩在校表现和家长协商如何配合进行教育学生的要求。召开家长会,我认为事先要做充分准备,目的明确,内容充实,时间紧凑,要讲究教育实效。

(四)成立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是近十年出现的社会、家庭和学校配合的重要形式。家长委员会是指学生家长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参与学校教育工作。一般有学校家长委员会和班级家长委员会两种形式。入选主要由家长相互推荐,并与学校方面共同协商产生。家长委员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参与性很强,既表现出家长对学校工作和教育学生的责任感和高度热情,也有利于争取社会各方面共同支持学校工作。

(五)举办家长学校

举办家长学校也是近十年来出现的社会家庭和学校配合的重要形式。我校也不例外,至今把家长学校建设当作一项常规工作来抓,由于我国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家长和教育素养较低,他们对子女教育问题往往心有余力而不足。举办家长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有一些是从社会聘请的)和教学条件,向家长们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识,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办好家庭学校是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和搞好家庭教育的现实而提出来的。家长应当把家长学校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讲究实效,力争办好。

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联系与配合

(一)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和”的校外教育组织,它一般是由学校若干名教师、学生主要居住区分管校外教育的干部和和家长代表共同组成。其主要任务是互相交流情况,研究学生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的表现;制定、实施、推广好人好事和帮教后进生的计划和措施;在学生主要居住区范围内组织各种校外活动小组,共同协商解决学生进行校外文娱活动所需的器材、指导教师和场地问题。校外教育组织如何选派人员得力,活动开展得较好,就能够有力推动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在教育学生方面的配合和协调工作。目前,我校仍在运作的社区教育管理委员会就是其中的一个组织。

(二)教育系统与宣传部门建立联系,共同对学生开展有益的教学活动。

我认为学校与校外宣传机构建立联系相当重要,而这一点往往被忽视。学校与校外宣传机构建立联系,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一是及时向宣传部门反映开展活动的情况,力求出版部门、电台、电视台反映学生对各种读物和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提出哪些读物或节目结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争取有关部门为学生出版和制作更多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读物和节目;三是与报社、杂志社、电台、电视台以及少先队等组织共同举办青少年智力、作文、美术、书法、摄影、小发明等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共同组织各种演讲会,专题报告会,广泛推动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

(三)学校与社会文化机构建立、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这一点也是当今许多学校容易忽视的内容,我校也同样出现这种情况。学校与社会文化机构建立联系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安排学生到社会文化机构进行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展览馆进行参观;安排学生到影剧院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视和文艺演出,为学生办理图书馆阅读卡,帮助学生办理使用体育场、公园等设施和场地的手续,以及请这些部门的同志到学校进行辅导;二是请这些部门的同志帮助把好关,有效的选择社会流行文化的内容,柔软阻学生阅读或观看不宜接触的读物、录像、电影等,禁止学生参与不适合他参加的活动。同时还要求社会文化机构,及时把学生在公共文化场所的表现反映给学校。

(四)学校与专门性的社会机构建立稳定联系。

学校与专门性的社会教育机构建立联系,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青少年宫、文化宫、少年科技站、业余体校的专职教师讲学校进行有关技能训练的辅导;二是帮助这睦专门性机构物色和选拔有发展前途的苗子。

(五)学校与有关工矿、企业、村镇、部队建立联系

学校与有关工矿、企业村镇、部队建立联系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请这部门的优秀代表到这校作报告,或聘请他们担任校外辅导员;二是组织学生到这些单位进行参观,访问或劳动,这种联系,同样可以利用社会上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因素,配合学校教育工作。

在我国、学校、家庭、社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统一的组织领导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的目的愿望、体现了我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一致性。这一切都是促进教育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教育工作成效的有力保证。也正因这一点,我校虽建校13年,“三结和”教育所取得的教育实效却璀灿夺目。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条件的限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各自的教育责任理解还不完全明确,各自的教育思想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配合工作的具体过程中有时也会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分歧,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培养。我们必须正确地解决这些矛盾和分歧。搞好三方面的联系,保护发挥整体教育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当前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知识、重技能”,而“轻品德、轻做人”。中国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知识、重技能,中国家长对孩子智力培养投入的物力和心血更是竭尽全力,一些家长不惜重金请家庭教师,进行填鸭式的学习,家长只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好环,直接影响到家长的喜、怒、哀、乐。学习成绩成为评价好孩子、好学生的唯一标准。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出现了越俎代疱,家长样样可以代替,忽视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出现了拔苗助长,以智育代替德育、体育,使孩子身心发展失调;也出现了不顾孩子的兴趣个性特点,强迫孩子学不愿学的内容,做不愿做的工作。由于不恰当的注重学习成绩,又给孩子以沉重的心理负担,束缚了孩子在其它方面的发展,甚至产生了心理不平衡,使孩子过早地失去了童趣,享受不到孩子的自由天地,从而使一些孩子身心疲乏,对学习厌烦,对家长的要求产生反感,甚至失去对生活的兴趣。

据《了望》周刊报道,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女孩,太喜欢养猫,连做作业间也不忘给猫添食,还在本子上勾画几笔吃食时的“猫态”。一心只想让女儿考重点中学的父亲,认为“有罪”的猫分散了女儿的学习精力,得制止。一天他让女儿抱着猫随他到工厂一去。突然,他猛地从女儿手中抢过猫扔进锅炉,让她亲眼目睹那可怜的小生命的下场。女儿还来不及判断父亲的用意,只听得小猫留给她最后那声凄厉的叫声。她眼泪汪汪地看着自己心爱的猫在通红的火中挣扎,瞬时化作轻烟和灰烬„„愚蠢而残忍的父亲以为从此为女儿扫清了进重点中学的障碍,根本不知道善良幼小的心灵随那小动物的被消灭已成碎片。此后,无数的夜梦里,她都惊叫着爬起来,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最终积郁成疾,不得不休学。

纵观家庭教育现状,反思种种教训,我们不得不承认:忽视教子做人确是今家教的最大失误!我们不妨先举一个典型的事例:李静是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别看她才九岁,可在少年宫舞蹈班里已是一个顶尖的学生。她父母是普通的工人,为了培养孩子,父母双双辞职。母亲做了“专职保姆”,父亲去开出租车,赚钱买营养品,并便利孩子训练、演出时接送。有一次李静去市礼堂演出,父亲早早的就候在外面了。好不容易看见女儿与同伴出来,他便迫不及待地迎了上去,嘴里喊着女儿的名字。李静抬头一看,淡淡地对旁边的小伙伴说:“我叫的出租车来了,再见!”她径自朝出租车走去,也不朝父亲看一眼。一直到坐定车开,她父亲才憋不住问道:“你为什么不睬我?”女儿没好气地回答他:“你也不看看,那么多小朋友看着我,我好说爸爸是开出租车的吗?人家爸爸都是经理、老板,都有人给他们开汽车的。”做父亲的心里只感到一阵冰凉„„教育专家早就指出:身体不好是“残品”智力不佳是“次品”,而品德不良则是“危险品”。遗憾的是不少家长至今仍沿着“重智轻德”的邪路跑,认为只有“智”才是“硬”的、“实”的,而德却是“虚”的、“软”的,甚至是“左”的。因此,使不少一部分少年儿童不学好,不知耻,不懂法,精神空虚,胆大妄为,感情脆弱,意志薄弱,甚至一顶撞就出走,一批评就吃敌敌畏,更有甚者把违法犯罪当“游戏”,杀人手不抖,做贼心不虚„„我们的家教如果不尽快走出这个最大的“误区”,不仅会毁了孩子,毁了家庭,还将危及社会且后患无穷!现代科学的研究表明,在早期的家庭教育的年龄段中形成的人格、道德价值标准等,在最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一生,忽视这一点,就有可能错过培养孩子完美的个性。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关键期。

“爱而失度,严而无格”,现代家庭一般都有较丰厚的物质条件,加上当前做父母的不少因自己小时候生活较艰苦,便想尽办法使孩子尽情享受,以得到精神上的补偿。不少家长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和情感的要求,因而出现了过度的保护,过度的迁就,过多的忧虑。他们将孩子置于“保险柜”里,使其生活在“安全圈”中,生怕孩子受“委曲”或挫折。有的家长不但不让孩子做家务劳动,而且还替孩子参加学校的公益劳动。报上曾有一幅漫画:一群家长在教室内汗流浃背地大扫除,而讲台前一群孩子在动情地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颇有讽刺意味。北京曾调查2294名小学生参加家务劳动的情况,结果发现这些学生平均每天干家务的时间只有0.2小时,远远低于美国同龄孩子的人均1.2小时。《郑州日报》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一个十六岁的少女在商店看到一个头花,因为母亲不给买,就当街打了她母亲一耳光。实践证明,被“溺爱”、“宠爱”的孩子是很少成才的。然而也有一部分年轻的家长,因自己失去深造的机会,而把出人头地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类家长对孩子极为严厉,或对孩子期望过高,一旦期望不能实现或暂时不能实现,就给予打骂、训斥,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听孩子的意见,不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的要求;企图用棍棒打出一个“高才生”来。沈阳一位八岁的孩子,被父亲一记大耳光,猛踢两脚送上了西天;武汉一个孩子被父亲连捆数道吊在梁上致死;贵阳一位七岁孩子死里逃生,身上有22道被父亲用火钩烙的伤痕。三个惨案里三个孩子的“罪名”都差不多,是“逃学、贪玩”,而三个父亲对各自犯罪行为的口供都一致,都是因为自己对孩子的爱——“恨铁不成钢”!除了体罚,还有一种“看不见的灾难”——心灵施暴,扭曲孩子的心灵。一些家长不顾孩子心理发展特点和孩子的个性,严格控制孩子的一举一动,使其绝对服从大人的意志和愿望。例如,有一位具有大学学历的父亲自儿子三岁起就逼儿子学艺,而且颇炫耀其教子经验:“我规定他每天必须干什么,不准干什么。不依,我就不罢休„„”到十岁时,儿子不仅弹得一手好琴,书、画亦略通一二,并有一幅画着许多自由飞翔的小鸟图在当地比赛获头奖。一时令这位曾怀一腔抱负而终不得志的父亲很是自得:我10年心血没白费!突然有一天,父亲看见儿子画的一幅画:一乖巧的小羊在弹琴,一大灰狼呲牙咧嘴站在琴旁,说:“你得一直弹我爱听的曲子,不然我就吃掉你!”聪明的父亲恍然大悟——乖巧的小羊,还有自由飞翔的小鸟,这是儿子在控诉啊!其实,溺爱与打骂如同跷跷板的两端,此起彼伏,实力一体,都是失败的教育方法。“爱要有度,严要有格”,这才是育人成才的科学思想。

遭受污染的家庭环境,现在不少家长不甚注意家庭环境的保护,使少年儿童生活在一个不良的家庭环境中。据统计,某市一条街道有户人家,每到掌灯时分,竟有约160桌麻将大战。住家居住面积小,“方城”一开,洗牌声、吆喝声、笑骂声充斥整个空间,少年儿童根本无法安静地学习。一位当父亲的每次在家打麻将时,不许女儿在其身后看书,因为“书”与“输”同音。女儿身后“看输”,岂不是要倒霉吗?报载一个抢劫杀人少年犯,是因赌博走上犯罪道路,被判无期徒刑的。监中的他痛哭流涕,他恨父亲的那副麻将牌害了自己。他说开始是父亲教他打麻将,再是让他打麻将,后是看他打麻将„„以至最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也有少数家长文娱趣味低下,随意把不健康的书刊、录音录像制品带进家庭,孩子对恐怖、凶杀、色情等种种表现缺乏识别和抵制能力,幼小的心灵很容易受到伤害。少年儿童生活在被污染的家庭环境中,耳儒目染,受到的负面影响是可以想象的。上海市控江街道辖区内的中小学学生联名写信给他们的父母,倾吐一个共同的心声:请给你的孩子营造一个温暖的家。这封信不仅深深地触动了千千万万个父母,也深深地触动了千千万个孩子。孩子们在信中说:“爸爸妈妈,我们有许多心里话要向你们倾吐。你们希望把各方面的知识都往我们的小脑袋里塞,然而有时候你们又只管自己搓麻将、打扑克,使我们根本无法安心做作业。一旦成绩不好了,又要遭你们的打骂。而对这一切,真不知怎么办!”孩子们还向父母们坦露了他们心中“最理想的爸爸妈妈”的标准:“像朋友般地交流,像知己般地理解,像同志般地帮助。当你的孩子遇到挫折时,要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人生;当你的孩子心情烦躁时,要倾听他们的心声。”孩子们在信中还呼吁:“我们真心盼望与爸爸妈妈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温馨的家,这里有满屋的书香、朗朗的笑声。”所以家庭教育的现状呼唤学校家长工作必须加大力度,为提高我国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作出贡献!

德国弗莱堡市的校外教育 篇6

校外教育的概念是指在学校以外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学生通过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政治活动、科学技术活动、公益劳动、社会服务、文化娱乐活动、体育活动以及个人的课外阅读、栽培花草树木、自我服务等等所接受的教育。这种教育的内容比较广泛.一般均在学校教育各科教学大纲范围之外。笔者首先介绍德国弗莱堡市的校外教育的基本情况及其理论基础,进而提出加强我国校外教育的几点思考。

德国弗莱堡市校外教育的基本情况

1.参与校外教育的机构众多

在德国弗莱堡市,参与校外教育的机构分别有自然博物馆、动物园、图书馆、生态站、少年宫、社会青少年局、普教中心、科技协会、大学、游乐场,甚至私人电台。他们各自根据自身拥有的资源优势,在不同的季节里,向学生提供有组织的校外教育活动项目。机构之间有时是独立开办节目,有时是协作举办,尤其是在学生的暑期长假里,学生参加的活动必须同体育、科技协会、博物馆、游乐场、大学、青年旅社、公交公司等部门联系。有些机构还长期固定日期专门接待孩子们参观学习。比如弗莱堡市的动物园,开设了一个“孩童与动物”活动中心,专门为孩子提供与动物接触的机会。这个项目是从1992年开始启动的,活动小组总是在每周三下午进行活动。十几年来,这个孩童与动物中心的活动日趋规范科学,上午时间用来接待在校小学生,下午和周末对外开放。

2.校外教育内容有趣

在弗莱堡市,参与校外教育的机构根据不同学龄段孩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向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有趣的活动。如每年的复活节期间,弗莱堡的自然博物馆推出的“由蛋变鸡”的展览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展览项目直观、生动,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因此成为博物馆每年固定的展出项目。为了方便读者直观地理解,笔者在此介绍其具体的展览过程:

2002年的复活节,郭立和她的女儿走进了这个“由蛋变鸡”的展厅。展厅中是一个高高的、两米见方、由塑料玻璃隔起的孵鸡展台,展台里有一些刚孵出不久的小鸡正在“叽叽”叫着啄食。展台的一角,还有一个小小的孵化间,一些鸡蛋还在里面孵化;有一只鸡蛋,它最令孩子们着迷,蛋壳的一处已经开了一个小口,里面的小鸡正在积聚全身的力量去琢破蛋壳。人们依稀可以看到壳内小鸡蜷曲着的身躯、湿漉漉的头部,还有那个小小的尖嘴。它啄几下,又会疲惫地停下来,开始养精蓄锐。这个啄破蛋壳的过程,在我们看来是极其缓慢的,小鸡可能半天纹丝不动。不过这丝毫不能影响孩子们的兴致,他们照样目不转睛地观察着,生怕错过一个小小的细节。小小的展厅里,墙面上还挂着由蛋变鸡全部过程的放大照片,并配有详细的图解说明。由蛋到鸡,由一个静止的物体变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这个永恒的神话,永远令人着迷。这样的活动不仅对孩子们来说生动、有趣,对成年人来说,也是一次基础知识的再强化。

3.暑假校外教育活动丰富多样

到了暑假,孩子可参加的活动就更多了。由市政府主管教育的部门一社会青少年局牵头,所有的少年宫、普教中心还有社会各界都会联合起来,为孩子提供各式各样的活动。德国中小学的暑假一般是六个星期,这个期间许多孩子会同父母外出旅游,留在家里的孩子自然也闲不了。每位想参加活动的孩子只需花十欧元买一张“暑假证”,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活动参加了。这些活动都详细地编在了一本《暑假活动簿》里,参加每项活动也需交纳一定的费用,但价格都很合理。用这个“暑假证”在指定的游泳池游泳,或在指定的电影院看电影,都会得到优惠入场券。2004年的《暑假活动簿》是一个有230页厚的小册子,共有380项活动,参加活动的人数达7000多人。组织这些活动的老师、教员,除了很少的专职人员外,很多都是师范专业或其他专业利用暑期打工挣钱的大学生和其他自由职业者。活动大概有14类:从参观游览到美术手工,从环境保护到女孩小组,从糕点制作到步行、登山、游戏、体育、自行车运动、骑马、舞蹈班、收音机班、计算机班。德国校外教育的理论基础

德国弗莱堡市丰富多样的校外教育活动,其背后有着深刻的教育理论基础。西方社会自古以来就有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传统。当代的教育家、心理学家们从理论上证实了儿童向动物学习的必要性。德国心理分析学家米切利希就是这一理论主要的倡导者之一。他指出,动物、水流、灌木丛、树林和泥泞,是孩子游戏空间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他认为:“如果一个人对自然现象及其过程缺少观察,如果他们通过接触来满足好奇心的愿望被激发出的不多,那么他们心灵的发展便会受到限制,他们也难学到处理他们内在冲动力的适宜的方式。”

众多的科学研究也做出了同样的证实:那些在幼年同大自然有过密切联系、并同动物建立过友好关系的孩子,成年后比没有这些经历的人更关心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同动物游戏,也会帮助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的关系。而且那些会关注动物需求并尊重动物要求的孩子,比起缺乏这种能力的孩子也要自信得多,性情开朗得多,较少会有暴力或消沉的倾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米切利希的这种思想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科学工作者的共识。

另外,德国19世纪末的教育改革新思潮中,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提出了游戏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倡导直接从自然中选取物质材料进行学习。德国教育家奥托的自然教学法是要按照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要求顺其自然进行教学。这个自然教学法指出,应该以教学内容的本身为教材进行教学,比如要向孩子介绍田野、森林、城市、河流、树木……最好能带孩子亲自前往这些地方,进行实地教学。奥托的自然教学法仍然被当今的德国学习采用,在柏林、科隆、法兰克福等城市还有以贝尔托德·奥托教学法为主导,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学校。厚实的理论使得今天德国校外教育事业异常繁荣。

给我国校外教育的启示

校外教育的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多次发文要求各地加强校外教育工作。上文介绍了德国弗莱堡市的校外教育情况,就是为了从中吸收对于我国校外教育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思想,使我国的校外教育沿着既吸收外国教育的成功经验,又适合我国国情的路子健康发展。

1.校外教育的理论研究为关键

从德国弗莱堡市的校外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丰富、有效的校外教育活动背后有着深刻的教育学理论基础,德国人大胆地应用理论,创办出经久不衰的项目,也说明了其理论旺盛的生命力。我国教育科研机构很多,但校外教育的科研机构和从事校外教育的科研人员却很少,专门研究探索校外教育的书籍和杂志屈指可数。校外教育的理论研究是滞后的,存在许多空白,特别缺少关于科学管理、拓展功能等的研究。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终生教育思

想的深入,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充分重视起来,按照素质教育的理念,借鉴别国的校外教育经验,加强校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探索,研究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组织管理、活动设施、法律地位等,为我国的青少年校外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2.必须加强对校外教育资源的整合

校外教育机构是校外教育活动开展的载体,从对德国的介绍中,让我们看到其校外机构是如何热衷于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教育活动的。我国在建国后的几十年里,也在全国各地建立起多种校外教育机构,包括综合性的校外教育机构,如少年宫、少年之家等;专门性校外教育机构,如儿童图书馆、少年报社、少年科学技术指导站、儿童公园、儿童运动场等。这两类组成校外教育机构的主体和骨干力量。但这些机构的教育活动利用率却很低,尤其近些年,许多校外教育机构经费紧缺、设施老化等问题突出,导致许多机构工作目标异化。办成商业性的“特长班”等。笔者认为,必须及早改变这种状况。首先‘,政府管理部门应该整体掌握本辖区的校钋教育资源情况,做好校外教育发展规划,统一管理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和整修力度,规范校外教育机构的行为职责。其次,校外教育机构的负责人也应该认真负起责任来,转变观念,摆正目标,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主动研究中小学的教材,精心打造自身的品牌项目。并拓展项目的“营销”手段,每学期都主动向学校和家长、社会宣传、推销自己的项目,让家长和学校教育者来选择、组织。机构以优惠的价格适当收取一定的场馆维护费和活动成本费。在活动结束后,及时做好调查反馈工作,把受欢迎的项目每年都固定下来。我国的暑假假期长,参考德国的经验,特别应该开发和办好暑假期间的活动项目。如此,校外教育机构才真正发挥社会教育的功能。

3.学校和家长应转变观念,还孩子们校外教育的权利

校外教育 篇7

一、懂教育, 是舞蹈教育家

教师要掌握教育的一般规律、方式、方法, 还要掌握校外教育的特殊性, 并在实际工作中利用这些理论知识, 服务于实践活动。

1.做会学习的教育家。

我认真研读各种教育方面的书籍, 找到符合新的教育理念、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也拜读金融经济、现代管理和成功人士成长史记类的书籍, 了解社会现状和学生未来发展的关系, 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将先进的理念、方法运用到教学实际中。学生不光学会了舞蹈方面的知识, 还通过舞蹈学习体会总结好的学习方法, 并养成习惯在舞蹈社会实践活动中, 更多地了解社会, 关注社会与个人成长的密切关系。

2.做研究型教育家。

在学习中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在北京市校外舞蹈教研组进行《在舞蹈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研究时, 我创编了体现传统文化、有原生态底蕴, 又有创新、符合现代审美的《家人喜》;在区教研室进行《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校外小组活动中的实践》研究中, 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 提高了舞蹈小组活动的效率。

3.做有人格魅力、丰富学识的教育家。

我曾利用角色转换方法, 转换心态去做一名学生, 体会学生的直觉感受, 去寻找学生们愿意接受的授课方法。从自己亲身的社会经历以及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 并且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 融到的教学中去。

4.做智慧型教育家。

我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我学习了《全脑通速记法》, 研究人的记忆规律和方法。例如, 记忆英语单词是通过记住词根词缀, 从而推测含此类词根词缀的新词的意思, 加以强化记忆。我将这种方法借鉴到舞蹈教学中。在教舞蹈《家人喜》的动作时, 将其中骨干动作按动作元素进行分解, 找到其中类似词根的部分,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然后, 再组合起来, 加以演绎。这样, 学生的学习速度及动作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5.做校外教育家。

校外舞蹈教育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具有开放性。在舞蹈教学内容、活动形式、组织方法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在充分了解这一特点的基础上, 近年来, 在遵循校外舞蹈教学规律, 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的基础上, 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根据《校外舞蹈教学辅导纲目》, 自编普及教材和特色教材, 使我指导的校外舞蹈小组活动充满了活力, 从根本上提高了校外舞蹈教学的质量。

二、要有特长, 是艺术家

校外舞蹈老师, 不仅应具备全面的舞蹈专业素质和技能, 掌握不同民族、国家、风格特点的舞蹈, 还要掌握新的编舞技法和舞台灯光、服装设计等舞蹈专业要素, 更应具备舞蹈创编的功夫。校外舞蹈教师, 不应该只满足于教学, 而要成为真正的艺术家。要实现这一跨越, 就应从理论到实践上做大量功课。

校外舞蹈工作, 归纳起来有两类:一是舞蹈培训, 二是社会实践活动。舞蹈培训是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 社会实践活动是展现成果的平台。在培训中, 教师所传授的理念是先进的、知识是前卫的、方法是学生喜爱的;社会实践活动则需要舞蹈作品, 需要有创造力的教师。

近年来, 我创作了很多儿童舞蹈作品。如舞蹈《戏中戏》, 表现的是现代的孩子学习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慷慨气概, 体现女子当自强的时代特征。这个作品既表现了童真童趣, 又继承了优秀传统。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院隆荫培先生在《舞蹈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形式——1998年北京市校外教育机构舞蹈会有观后》一文中称赞《戏中戏》是十分不错的舞蹈作品。我选择了体现佤族原生态风格的舞蹈, 将动作、编排和舞台调度都赋予现代内涵, 编创了群舞《家人喜》, 2009年获北京市学生艺术节一等奖, 2011年全国小荷风采展演获“小荷新秀奖”, 并出版了光盘。还有体现学生与环境共同成长的《快乐的芭蕉林》、把传统藏族韵味和与风靡世界的踢踏舞风格结合一起的作品《雪域高原我的家》都获得校外艺术节一等奖。《哪吒》等获新加坡国际音乐舞蹈比赛金奖, 等等。

三、校外舞蹈教师要有社会活动组织能力, 是社会活动家

随着当今交流活动的日益丰富, 各种社区公益演出、中小学艺术节比赛、国际青少年公益文化交流活动也不断增加, 这就要求校外教师必须具有社会活动的管理和策划能力。为了充分体现校外舞蹈教育的优势, 我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 提高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舞蹈表现力, 增强了自信心。

每年年初, 我都对全年的活动做出策划。了解国内外演出、比赛的日程,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安排, 选择对教学起促进作用的适合学生参加的活动。

首先, 我遵循尊重家长、学生的原则, 把各类演出、比赛的消息告诉每个家长, 学生自愿报名后再排练。其次, 遵循不给学生增加负担的原则, 还要保证演出质量。我对排练时间、教授进度和方法做了周密的安排。在平时的授课中教授舞蹈的骨干动作, 让每个学生都掌握;然后, 对参加演出的同学找出时间进行联排, 这样就提高了效率。而且如果有学生出现特殊情况, 则有人替补上场。最后, 活动结束后, 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表演能力的提高、合作意识的增强等方面进行量化总结, 为将来组织活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我在组织学生活动时, 及时发现人才, 为高等的舞蹈教育提供储备力量。在活动中, 细致地观察每个学生, 发现舞蹈表演能力、现场组织能力等个性突出的地方。针对他们的不同优势, 提供机会加以培养。例如, 针对舞蹈表演能力强的学生编排独舞;应急反应快、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在群舞分组时特意安排他负责小组的一些事情, 锻炼、提升他这方面的能力。

我还根据校外舞蹈活动多、规模大的特性, 组织家长舞蹈社团, 为活动提供保障和支持。我利用休息时间, 免费教家长学习舞蹈动作。让家长了解舞蹈的知识、学习过程的和方法, 对舞蹈产生兴趣, 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家庭辅导。

多年校外舞蹈教育的实践, 我在打破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 使自己成为新型的校外舞蹈教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不但对舞蹈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 还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我辅导的舞蹈组被评为全国优秀校外兴趣小组;辅导的舞蹈《家人喜》获全国小荷风采“小荷新秀奖”;辅导的舞蹈《小小手 建乐园》获全国青少年社会公益展演金奖;辅导的舞蹈《快乐的芭蕉林》获新加坡国际音乐舞蹈比赛金奖;《哪吒》等获北京市学生艺术节一等奖。我也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骨干教师。

参考文献

理性迎接校外教育的春天 篇8

前些年, 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 校外教育机构一直在为生存而“苦斗”、为发展而“拼争”。他们有过困惑与无奈:本来中小学生的活动阵地, 后来幼儿园孩子却成了“主体”;本来就要培养成形的“苗子”, 进入小学高年级却悄然“退出”。当然, 他们也有过偏误与挫折:本来是特长培养的方向, 却不得不“放开”学科补习;本来是公益性质的工作, 却不得不“模拟”市场经营。应该说, 有一段时间, 校外教育该干什么、该怎么干, 别说局外人看不明白, 就是他们自己也心里打鼓。这三届的两地交流活动, 使他们从自己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背后, 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更看到了自己的活力。用他们自己的话说, “迎来了校外教育的春天”。

其实, 津苏两地校外教育交流活动的意义, 绝非仅此而已。在政府公共教育服务已成定局的大背景下, 校外教育理所当然列入其中。如果理性思考这个活动, 可能起码还能从三个方面获得深层次的启示。

启示之一:坚信“自己”很重要。

有人说, 没有校外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这话既不是官话, 也没有过时。平心而论, 校外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 对于人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谁也很难准确判断学生的潜能优势到底在哪里。是大量的教育实践告诉人们, 潜能优势是从一个人少年时期的诸多爱好中发现、挖掘出来的。一个人的兴趣一旦稳定下来且成为特长, 才会形成他的潜能优势。大概这就是教育理论常说的兴趣“取向”吧!正是由于每个人具有不同的潜能优势, 才满足了社会的多样需求, 构成了社会的多彩画面。校外教育尽管只在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发挥了特长培养的作用, 补充了学校教育的不足, 但他们对构成社会的“多样”和“多彩”已经不可或缺。所以, “完整”的教育根本就应该涵盖校外教育。校外教育不能忽视, 更不能放弃。

让人十分不解的是, 不知从哪里“冒”出一种“理论”———素质教育不等于“写写算算”加上“唱唱跳跳”。虽然这里的“写写算算”和“唱唱跳跳”都是人们熟知的“泛指”, 但它组成一个“不等式”以后, 也把为数不少的人弄蒙了。一直以“唱唱跳跳”为“主业”的校外教育, 如坠云里雾里。本来打着素质教育的大旗还能勉强维持的校外教育机构, 更是备受冷落了。

细想起来, 提出这种理论, 其实就是为应试教育找“词儿”。这些年,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博弈”已是人人担忧的现实, 连那些权威人士都承认“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 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经过了多年艰辛的努力, 以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 才在业内开始形成共识, 怎么“唱唱跳跳”就不能算作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呢?试想一下, 如果连“唱唱跳跳”也不要了, 咱们的教育不就只剩下“写写算算”了吗?难道这就是素质教育吗?

津苏两地校外教育机构的三届交流, 虽然还仅限于“教研”的范畴, 还在培训科目的内容、方法、技术的层面进行研讨和展示, 但他们以自己取得的成果, 告诉人们这个“不等式”并不成立。因为他们的研究成果让人们从不同领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唱唱跳跳”的贡献。说得再“实质”一点儿, 是他们揭示了特长培训和人才培养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一定意义上, 这种联系往“小”里说是“助推”, 往“大”里说就是“支撑”。建国以来, 到底这里的学员出了多少“大家”, 这里的教师出了多少专家, 恐怕哪个校外教育机构也能道出一批。看来, 只有坚信“自己”很重要, 大家心里才会更加有底儿。

启示之二:坚信“自己”有基础。

说起校外教育的基础, 应该是多方面的, 包括工作的、专业的、社会的和政策的等。但是, 这些基础当中, 政策基础是最根本的基础。不然, 校外教育机构凭什么开展教学、实施培训呢?远的不说, 仅近10年先后出台的政策, 已经给出了答案。特别是去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010-2020年) 》又专门明确指出“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 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 而且这一政策性要求, 又是专门结合义务教育三大任务之一———“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出来的, 不能不发人深思。谁都知道九年义务教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但谁都知道偏偏在这方面是存在问题的。因此, 可以肯定地说, 不断完善的政策基础为校外教育根据“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个“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充分利用减负“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 服务学生, 发展“自己”, 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当然, 其他方面的基础也很重要。比如, 建国以来长年积淀的工作基础就比较雄厚。尽管当时可能是基于少年儿童福利的考虑, 但校外教育机构的建设一直没有停止。至今有些老人对于上个世纪50年代“少年之家”仍有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后来的那些“宫”、“馆”以及再后来的那些“中心”, 逐步构成了校外教育的网络。至于它们是姓“教”、姓“青”, 还是姓“妇”, 或是姓其他, 其实并不重要, 因为校外教育同样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又如, 近几年不断强化的专业基础, 从教师队伍的构成就能体现出来。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 为校外教育机构配置的专业教师, 无论是来源渠道还是学历层次, 别人已经有些“嫉妒”。两地交流的研究成果及一些教师的个人成就, 足以凸显校外教育机构扎实的专业基础。至于社会基础, 在教育日益开放的今天, 应该是更加广泛了。即便家长的企盼是“望子成龙”, 也已经不再是“一条道儿跑到黑”了。客观分析孩子的情况, 合理发挥孩子的潜能, 已经逐渐被社会所接受。更何况校外教育的社会基础并不仅仅限于家庭的追求, 更多的还是社会的需求。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的走势与校外教育的内容, 关系日益密切。可以说, 大到传承、创新, 小到入职、创业, 校外教育都有所涉及, 乃至大有作为。这应该是更加坚实的社会基础。总之, 对于校外教育来说, 无论是哪些方面的基础, 也都是“自己”的基础。只有坚信“自己”有基础, 大家心里才会更加有准儿。

启示之三:坚信“自己”能创新。

俗话说, “有为才能有位”。“有为”又必须着眼于创新、着力于创新。校外教育连续三届的两地交流, 其实最大的亮点就是创新。如果认真推敲他们的创新成果, 大概可以这样概括:长于“深”而囿于“窄”。长于“深”, 主要体现在开展培训科目的“教研”。比如, “课程”开发就引进了大课程的新理念。他们可以把过去的朗诵、演讲、写作揉在一起, 创建一个“主持人”的新科目。其实, 这个新科目又与揉进来的那些老科目并不完全搭界, 因为诸如知识整合、现场应变、气质外化、形体配合、场景控制、合作互动等新的教学“元素”已经蕴含其中。他们可以把“讲故事”引入“儿童画”, 让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展开想象, 在想象的天地里丰富创作。从此, “儿童画”在这里打破了旧的模式, 焕发了新的生机。他们可以在“舞蹈”教学中嫁接“戏曲”。学生不仅从中学习了我国的传统舞蹈, 还共同参与了编舞创意、舞美设计、道具研发和服装制作。当一个全新的“戏剧舞蹈”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 人们为学生们的艺术创作惊叹了。他们的创新, 已经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和学科的概念, “西洋”与“民族”、“传统”与“现代”、“世界”与“家乡”, 彼此的表现形式、表达内容, 经过他们的创新已经相互融合并得以升华, 这样的创新还不够“深”吗?然而, 这种创新仍然囿于培训教学的范畴。目前, 一些校外教育机构的培训教学已不仅是“重点”, 似乎就是“唯一”。存在这样的思维定式, 创新能不“窄”吗?恐怕长此以往, 就是再有“为”, 也很难有“位”。

按说通过培训教学进行特长培养, 作为校外教育的职能或职责, 确实无可非议, 但素质教育需要各类教育机构通过合作而形成合力。学校教育负责培养兴趣、发现“苗子”;校外教育负责培养特长、发展“苗子”。最终, 让这些某一方面的“苗子”成为某一领域的“尖子”。双方必须要把“合作”发展成为“合力”。这样, 校外教育必须以自己的专业优势对学校教育给予系统支持。当前, 学校教育最需要支持的就是课外活动。学校开展课外活动已经是他们的法律责任。近3年, 在创建义务教育现代化标准学校的过程中, 尽管课外社团和兴趣小组初步实现了“全覆盖”, 但由于辅导教师不很“给力”, 所以大面儿上仍然项目单调、水平偏低。在这个关键阶段, 校外教育机构完全能够延伸和拓展自己的创新成果, 责无旁贷地去帮助学校解决问题、克服困难。通过开展教师培训, 帮助学校开发项目、提高水平。正如有些校外教育机构那样, 向学校提供包括文本和光碟在内的教学参考, 包括“带团”、“进组”在内的现场指导, 包括观摩、合作在内的区域交流等。一句话, 只有坚信自己能创新, 大家心里才会更加有数儿。

校外教育的春天已经到来, 看来用这些启示去理性地迎接春天, 可能更加必要。如果能够算作对校外教育机构的一点建言, 似乎也说得过去。

在政府公共教育服务已成定局的大背景下, 校外教育理所当然列入其中。……平心而论, 校外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 对于人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校外教育 篇9

位于浙北山区的安吉县拥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 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 历史悠久, 民风淳朴, 人杰地灵, 有着“竹乡”的美誉。连绵不绝的竹海, 漫山遍野的树林, 清澈的溪流, 古朴的民居, 村在林中, 林在村中, 使安吉县已成为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安吉的优势是山水, 潜力也是山水, 生态环境是安吉最大的也是最可宝贵的资源。安吉根据县情, 于2008年开始实施“村村优美、家家创业、人人幸福、处处和谐”为目标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与实践, 闯出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城乡和谐发展的道路, 创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安吉模式, ”专家评价:安吉已经成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鲜活样板。安吉农村由此发生了四大变化:农业变强了, 农民变富了, 农村变美了, 城乡更和谐了。

安吉美丽乡村建设中所挖掘出的“一村一品”, 以及安吉人兼容并蓄, 敢为人先, 虚心有节, 挺拔向上的竹精神等为我们校外教育提供了许多可供开发与利用的教育资源, 如安吉竹乐已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民间舞蹈竹叶龙已走出国门、赴法国演出等, 来自于大众, 以能激发青少年爱家乡、爱祖国等情感、情绪为最大特色, 具有多功能的审美、认识价值, 能让青少年产生丰富的构想。优美的生态环境, 丰富的民俗文化为我们校外艺术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途径与方法, 以新颖的方式在艺术熏陶中给青少年以真的启迪, 美的享受。挖掘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这一乡土教育资源, 我们可进一步拓展校外教育的空间, 构建校外教育新品牌。

一、挖掘乡土教育地方特色资源, 拓展校外教育活动空间

1.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寻找我心中的最美”系列活动, 通过寻找身边最美的人, 最美的事, 开展“我心中的最美”评选活动, 以艺术创作、文学写作、书画摄影等各种艺术形式来讴歌家乡的美丽, 挖掘家乡美的资源。

2.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我爱家乡”青少年摄影大赛, 通过孩子充满童真的双眸去发现家乡的美丽, 达到即景生情、遐想万千的境地, 激发青少年热爱家乡、热爱学习、热爱农村的激情。

3.开展“村村优美、家家创业、人人幸福、处处和谐”为主题的墙体画展, 以“我的乡村我来建, 我的青春我来秀”为主题的才艺大比拼活动。以艺术美来渲染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气氛。

二、挖掘乡土教育资源的自然、人文环境, 拓展校外教育基地空间

突破校外艺术教育仅局限于青少年活动中心内部的技能培训和城市的演出活动, 在农村或社团建立青少年艺术基地或青少年艺术社团, 将这些基地、社团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与民间艺术 (如竹乐文化、昌硕文化、孝子文化、畲族文化等) 结合起来, 拓展青少年活动中心艺术教育新的领域。

三、挖掘乡土教育资源新载体, 探索校外教育教学新方法

1.参观访问。

根据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特色环境, 选取地点或景点进行参观探究, 一方面可以使青少年增强感受, 了解安吉的历史与发展精神, 了解安吉的竹文化、生态文化;另一方面可以积累更多的素材, 为以后的艺术创作想象奠定基础。

2.实践体验。

鼓励青少年亲身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体验, 通过竹编、竹根雕等艺术体验, 通过为美丽乡村建设宣传演出等实践活动, 了解安吉美丽乡村的本土特色与文化背景, 感受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让青少年在实践、体验、探索、感悟中升华自己的人格品德。

3.专题构想。

以“农业变强了, 农民变富了, 农村变美了, 城乡更和谐了”等为主题, 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乡土特色、古朴的民风民俗等为内容, 提炼出创作素材创编舞蹈, 创作书画, 得到发自青少年内心的共鸣。

四、挖掘乡土教育资源特色品牌, 拓展竹乡特色校教育的品牌空间

1.打造美丽乡村艺术作品。

借鉴安吉竹乐、舞蹈《竹叶龙》等民间品牌艺术, 创编舞蹈《竹林宝宝》、《笋芽儿》等竹系列的舞蹈、音乐。

2.打造美丽乡村艺术社团。

在红舞鞋艺术团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笋芽儿合唱团、笋芽儿记者团、笋芽儿书画社等笋芽儿艺术团的建设和扩展。

3.开展美丽乡村主题活动。

美丽乡村的山水田园、衣食住行、文化气息、民风民俗, 其认识和描绘, 在我们的艺术学习和创作中也要有所突破, 有所创新发展。通过开展美丽乡村主题活动, 来唱响安吉的发展远景, 美好的蓝图在青少年的脑海中一一展现。通过开展具有乡土特色的主题活动, 激励他们爱国爱家、奋发图强、投入到安吉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去, 亲手描绘他们美好的明天。

五、挖掘乡土教育资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方式

1.课题研究拖带式。

这种方式要求通过对社会生活实际、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并制订研究计划, 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自主探究活动。这种方式的活动可以成为系列, 其核心思想是培养青少年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 在研究过程中, 可以利用探究对象所形成的资源, 拖带参与体验、社区服务、实践行动、劳动制作、才艺竞赛、交流合作等活动, 使资源“活跃”起来, 成为有机的组成。

2.活动切入式。

主题的展开往往可以以活动的形式组织, 在一种活动形式下, 可以含盖很多其他内容。比如, 地图绘制活动, 在一定的区域内, 活动者可以自行选择绘制内容, 这样, 可以选择的内容就非常多, 环境的、人文的、道路交通的、生物的等等不一而足, 我们常见的摄影、绘画、形象设计、主题活动设计 (比如休闲、交通法规、文明礼仪等) 、野外考察等都属于这一方式。

3.线索引导式。

主题活动要有一定的线索, 这种线索实际上就是一种价值理念, 可以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领域展开, 其主题可以是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节约与勤俭、尊老爱幼、敬重珍惜生命、可持续发展、热爱集体、自我挑战、意志与毅力锻炼、心理健康等。

4.学科拓展式。

校外教育 篇10

从建国至今, 我国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已经迈入六十年征程。校外教育阵地包括各级各类少年宫、少年之家、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虽然性质相同, 但分属于教育、团委、妇联、科协等不同部门, 目前校外教育单位及达2000多家。

二、青少年校外教育阵地的职能

中办4号文件明确了不同类型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各自应具备的教育服务功能:大中城市的中心青少年宫、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的示范带动、人才培养、服务指导的功能。要利用基础设施好、师资力量强的优势, 在项目设计、活动组织、运行模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为基层校外活动场所提供示范;要在积极开展普及性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 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要在加强自身发展的同时, 发挥好领头作用, 为基层校外活动场所提供业务指导和咨询服务。

1.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

校外教育是与校内教育并行的、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条重要渠道。确定校外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性质, 对于保证校外教育发展方向和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础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为少年儿童成长打好三个方面的基础: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进一步学习, 即终身学习的基础;将来走向社会的基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校外教育阵地成为一支生力军和一条重要渠道也已经是很自然的事情。努力实施素质教育, 发挥教育的人本性功能、引导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 是校外教育阵地的职责。

2.青少年社团普及发展的重要途径

建立形式丰富、涉及面广的各类学生社团是校外机构又一职能。在校外教育机构, 广大少年儿童在课余时间有权利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兴趣社团;校外教育也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千姿百态的社团。在内容上, 校外教育主要从事的是文艺、体育类的活动, 这些方面的教育与学校里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不太一样, 更侧重对学生的情感、艺术技能、修养及身体协调性方面的影响, 这些是潜移默化的, 但同时又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疏忽的;在形式上, 校外教育的多数社团都是由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完成,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起引导和保护的作用, 这种亲身实践的教育对于培养独立、自信的个性, 获得真切的感知都是极为重要的。在校外教育机构学习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年级,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相互认识、交往、合作, 成为好伙伴、好朋友, 这相对校外教育本身带给学生的乐趣来说是有过之无不及的。可见, 校外教育在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掌握艺术技能的同时, 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自由、充分发展。

3.个性特长教育的重要平台

个别性是个性的具体体现, 是个性的特异性, 与别人不同的特点。个别性可以表现在认识、情绪、意志、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个性的发展是不断满足更高的、新的需要的结果。个性、个别性发展需要个别化教育。校外教育应该为个性发展提供条件。

讲述、讨论、合作学习、发现学习、直接教育和个别化教育被称为七种教育策略。个别化教育的目的是根据个人的水平和需要调整教学。校外教育阵地具备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条件, 首先, 教师有更多地实践了解和关注学生的多样性, 根据个人或小组的情况, 根据学习任务不同, 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其次, 在学习形式上, 可以避开了全班教学或集体教学动, 而代之以小组实践、小组学科, 适应于个体。校外教育的优势是: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提高学生的独立性和自律性, 增强学生对其学习能力的自信。辅导, 是最古老、最著名的个别化教育的手段。个别辅导是校外活动教师看家本领, 看家手段。辅导员是最能体现校外教育特点的、响亮的、光荣的称呼。

三、校外教育开展的形式

1.公益性的主题活动

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公益活动是校外教育阵地的重要途径。青少年校外教育阵地应以育人为本, 提供公益服务、发挥社会效益。正确提供公共性、公平性、非营利性的服务, 确保进一步提高校外活动场所的服务质量。利用活动中心的各种优势功能开展活动。

校外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多样性的活动为不同个性差异的少年儿童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 为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创造了宽松活泼的环境, 为因材施教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多种的活动形式给少年儿童一个崭新的天地。完全不同于课堂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 使少年儿童充满了活力。他们在辅导员的指导下, 自己提出研究 (制作) 的问题, 自己寻找和学习有关资料, 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然后自己动脑、动手进行研究、讨论, 或实验、制作, 或调查研究, 最后归纳总结, 获得成果。

2.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

校外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中的一部分, 是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 它通过各种动之以情、寓德于美、寓教于乐的活动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校外教育培训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运动、科技、艺术、文化都可囊括其中。培训过程中, 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校外教育的培训活动计划是灵活的, 灵活的活动计划不受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的限制。灵活的活动计划可以使最新的科学成果和最新的信息随时补充到活动中来, 让少年儿童尝到最新的“果实”, 跟上时代的脚步。这对于培养新世纪的创造性人才是必需的。

另外, 校外教育对少年儿童的意志、毅力的培养也是一个极好的课堂。到处都是发现式、探索性地学习, 这同知识前沿的专家, 科学家的智力活动性质是相同的, 不同的只是程度而已。这正是少年宫教育有利于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学习艺术的过程具有磨练技能、技巧的特点, 要想获得娴熟的演技和纯熟的书画技能, 都要有一个漫长且艰辛的历程, 要经受各种意志的考验和毅力的磨砺。校外教育能让少年儿童在集体中成长, 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在校外活动中、在集体的学习和生活中, 能使他们从娇弱依赖状态向成熟自理转化。

3.深入学校的特色活动

在探索阵地活动与走社会活动相结合的具体形式上, 校外教育机构要主动出击, 校外教育机构除立足阵地活动, 还应主动拓展活动渠道, 扩展校外服务领域, 重心下移, 坚持面向学校、面向社区、面向基层通过设计优质的活动内容和新颖的活动形式, 吸引更多的孩子投入到健康有益的校外活动中来, 使青少年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 精神世界更加充实, 童年时间更加快乐。“流动少年宫”的活动最大的特点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参加“流动少年宫”活动的青少年面向全体, 没有特长要求, 不需要彩排, 活动中谁都有机会成为主角。与社区、学校、农村联系, 积极与社会和企业互补联动, 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 丰富活动内容, 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为更多的青少年提供校外教育公共服务。

摘要:校外教育是与校内教育并行的、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条重要渠道。校外教育机构应不断拓宽青少年德育渠道, 扩大了少年宫的辐射效应, 使更多青少年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健康有益的校外教育中来, 愉快地享受优质校外教育资源。

校外教育 篇11

校外教育校内教育衔接整合我国对青少年的教育一直十分重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中,不断投入资金和资源,增强对青少年的教育。除了校内教育,近年来,校外教育越来越被人重视。新课改之后,对学生的要求不仅是基础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学校重视校外教育,做好校外教育和校内教育的衔接,整合资源,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一、校外教育的必要性

1.校外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方式

思想品德教育是青少年重要的基础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青少年学习知识大多在课堂上,学习思想品德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按照课本讲道理、摆事实,学生们经常只是听课者,而不是实践者,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发挥作用。思想品德教育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品德的习惯。在校外教育中,学生能够接触到实际的人和事,在活动中解决同学之间的问题,有更深刻的感性认识,比课堂上的说理更有效果。比如,少年宫中举办的少年军校、团队精神培训等一系列游戏和活动,都能够使学生在与同学关系的处理上、在团队合作的活动中有进一步的认识。

2.校外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校外教育一般以实践为主,与课堂上注重听讲学习不同,校外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等。通过陶艺课、创客机器人、漆艺篆刻、艺术采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动手或者动脚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全面的锻炼,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实际工作的能力。以美术来说,通过艺术采风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绘画写生能力,还可以提升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认知能力已及团队意识,从而启发学生的智慧和创新思维,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3.校外教育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

素质教育提倡因材施教,充分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使学生们能够各有所长。不同的学生在各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校外教育丰富多样的活动,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校外教育和校内教育的关系

校外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不止需要校内的知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还需要更多的校外实践,促进中小学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校外教育,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增强学生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动手能力。校外教育也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校外教育更加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重视学生价值的实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和提升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外教育将会越来越重要,最终达到和校内教育同等的地位,校外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校外教育和校内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现代化、高素质的人才。它们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校内教育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校外教育是学生实践的重要场所,比如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等地方。它们都是为了满足青少年教育的需要而设立的,它们内部都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广阔的知识天地,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部分。它们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本身就是基础教育的领域。在学生的培养上,校外教育和校内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只是教育的理念以及教育的手段不一样。这种差异性正是两种不同教育衔接的基础。

三、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有效衔接和整合的策略

1.做好教育内容的衔接

受各种因素的限制,校内教育的内容基本上变化不大,校外教育的内容应该更加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做好对校内教育的拓展和延伸。校外教育可以建立专门的课程和新的专业,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广阔的天地,开拓视野,提高实践能力。要整合各种资源,了解教育资源的潜在价值,达到与校内教育的有机整合。比如,建立创客机器人、3D打印、VR体验馆等科普教育基地,使学生能够有条件探索和学习科学技术,成为学生开始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让学生能够深刻观察到校内不能学到的内容,并在科普学习中加强知识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缺乏锻炼的孩子,可以开设跆拳道、武术或者其他相关的课程,既锻炼学生的身体,

(下转第5页)

(上接第3页)

也可以学习一门新的技艺。也可以建立动漫、电脑美术等相关课程,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同时提高了互联网技术,满足网络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2.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校外教育不能盲目,否则不仅不能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能力,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学校要组织校外教育,需要提前与校外教育工作者做好交流与沟通。校外教育工作人员要对来参加活动的学校有全面的了解,尤其是学生的特点、特长和兴趣爱好等。不同学校的学生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在对外实践活动中有不同的需求。中学与小学的学生在年龄层次上有差别,校外教育活动就不能一刀切,要根据不同年龄的特点,有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校外教育活动。要通过不同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同时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比如,美术老师可以经常带领学生去参加一些美术比赛,在这种实践活动中,不仅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而且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分享的快乐,以及竞赛的精神。也可以带领学生们去少年宫或者青少年活动中心,亲自接触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欣赏更多的艺术品,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重视校外教育机构建设和人员培养

要促进校外教育和校内教育的有效衔接和有机整合,需要重视对校外教育机构的合理建设,并且培养高素质的校外教育工作人员。政府要加大对校外教育场所建设的支持力度,要从整体上规划校外教育活动,使其作为校内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要重视城市青少年宫的建设,以青少年宫为中心,拓展其他的文化和活动中心,丰富学生实践活动的资源。青少年宫的内部建设和管理要规范,要做好定位,主动加强与各学校的联系,与校内教育相互配合,共同发展。同时,要重视校外教育工作人员的培养,他们在衔接校外教育和校内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选择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注重工作人员结构的合理性。校外教育机构要做好内部人力资源的管理,形成有吸引力的品牌,加强资源的整合,科学规划校外活动,配合校内教育的需求。

总之,做好校外教育和校内教育的衔接和有机整合十分重要,是教育改革中积极倡导的教育方式。要重视校外教育机构的建设,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作用,整合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将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有效结合。校内外的教育在内容上要做好衔接,要根据不同学校的需求,开展合理的校外教育活动,促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继英.信息技术时代的青少年校外教育[J].文学教育,2015,(20):135.

校外教育 篇12

一、校外教育的必要性

1. 校外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方式

思想品德教育是青少年重要的基础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青少年学习知识大多在课堂上,学习思想品德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按照课本讲道理、摆事实,学生们经常只是听课者,而不是实践者,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发挥作用。思想品德教育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品德的习惯。在校外教育中,学生能够接触到实际的人和事,在活动中解决同学之间的问题,有更深刻的感性认识,比课堂上的说理更有效果。比如,少年宫中举办的少年军校、团队精神培训等一系列游戏和活动,都能够使学生在与同学关系的处理上、在团队合作的活动中有进一步的认识。

2. 校外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校外教育一般以实践为主,与课堂上注重听讲学习不同,校外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等。通过陶艺课、创客机器人、漆艺篆刻、艺术采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动手或者动脚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全面的锻炼,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实际工作的能力。以美术来说,通过艺术采风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绘画写生能力,还可以提升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认知能力已及团队意识,从而启发学生的智慧和创新思维,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3. 校外教育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

素质教育提倡因材施教,充分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使学生们能够各有所长。不同的学生在各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校外教育丰富多样的活动,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校外教育和校内教育的关系

校外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不止需要校内的知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还需要更多的校外实践,促进中小学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校外教育,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增强学生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动手能力。校外教育也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校外教育更加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重视学生价值的实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和提升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外教育将会越来越重要,最终达到和校内教育同等的地位,校外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校外教育和校内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现代化、高素质的人才。它们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校内教育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校外教育是学生实践的重要场所,比如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等地方。它们都是为了满足青少年教育的需要而设立的,它们内部都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广阔的知识天地,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部分。它们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本身就是基础教育的领域。在学生的培养上,校外教育和校内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只是教育的理念以及教育的手段不一样。这种差异性正是两种不同教育衔接的基础。

三、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有效衔接和整合的策略

1. 做好教育内容的衔接

受各种因素的限制,校内教育的内容基本上变化不大,校外教育的内容应该更加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做好对校内教育的拓展和延伸。校外教育可以建立专门的课程和新的专业,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广阔的天地,开拓视野,提高实践能力。要整合各种资源,了解教育资源的潜在价值,达到与校内教育的有机整合。比如,建立创客机器人、3D打印、VR体验馆等科普教育基地,使学生能够有条件探索和学习科学技术,成为学生开始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让学生能够深刻观察到校内不能学到的内容,并在科普学习中加强知识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缺乏锻炼的孩子,可以开设跆拳道、武术或者其他相关的课程,既锻炼学生的身体,也可以学习一门新的技艺。也可以建立动漫、电脑美术等相关课程,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同时提高了互联网技术,满足网络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2. 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校外教育不能盲目,否则不仅不能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能力,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学校要组织校外教育,需要提前与校外教育工作者做好交流与沟通。校外教育工作人员要对来参加活动的学校有全面的了解,尤其是学生的特点、特长和兴趣爱好等。不同学校的学生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在对外实践活动中有不同的需求。中学与小学的学生在年龄层次上有差别,校外教育活动就不能一刀切,要根据不同年龄的特点,有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校外教育活动。要通过不同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同时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比如,美术老师可以经常带领学生去参加一些美术比赛,在这种实践活动中,不仅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而且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分享的快乐,以及竞赛的精神。也可以带领学生们去少年宫或者青少年活动中心,亲自接触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欣赏更多的艺术品,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 重视校外教育机构建设和人员培养

要促进校外教育和校内教育的有效衔接和有机整合,需要重视对校外教育机构的合理建设,并且培养高素质的校外教育工作人员。政府要加大对校外教育场所建设的支持力度,要从整体上规划校外教育活动,使其作为校内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要重视城市青少年宫的建设,以青少年宫为中心,拓展其他的文化和活动中心,丰富学生实践活动的资源。青少年宫的内部建设和管理要规范,要做好定位,主动加强与各学校的联系,与校内教育相互配合,共同发展。同时,要重视校外教育工作人员的培养,他们在衔接校外教育和校内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选择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注重工作人员结构的合理性。校外教育机构要做好内部人力资源的管理,形成有吸引力的品牌,加强资源的整合,科学规划校外活动,配合校内教育的需求。

总之,做好校外教育和校内教育的衔接和有机整合十分重要,是教育改革中积极倡导的教育方式。要重视校外教育机构的建设,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作用,整合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将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有效结合。校内外的教育在内容上要做好衔接,要根据不同学校的需求,开展合理的校外教育活动,促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继英.信息技术时代的青少年校外教育[J].文学教育,2015,(20):135.

上一篇:论文下载下一篇:工商登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