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育活动

2024-08-22

校外教育活动(精选12篇)

校外教育活动 篇1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校外教育机构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方式。好的主题教育活动取决于好的策划和实践。确立主题, 制作方案, 组织实施是策划主题教育活动的实践内容。

关键词:校外教育,主题教育活动,策划主题教育

一、主题教育活动的策划在于立意

构思主题, 立意明确、主题鲜明, 给活动定位, 确立活动的方向和目的。校外教育活动, 是社会主流教育的一部分。因此, 活动的立意就离不开主流教育和形势发展的要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 《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决定》, 为校外教育活动提出了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共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时代创新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 成为策划设计主题教育活动必须把握的脉搏和主线。立意一定程度上体现在主题题目中, 好的主题其思想性、目的性一目了然。例如, 《我做合格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的“我做合格小公民”这个主题, 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培养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从小树立社会主义公民意识, 其“立意”很清楚。那么, 围绕这个“立意”设计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和形式, 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多彩的活动形式, 达到教育活动的目的。主题教育活动, 坚持的是育人第一的原则, 重视活动的思想性、审美性和示范性, 强化“育人”的社会责任, 不断提升活动的品质和效果, 是策划主题教育活动应当遵循的原则。

二、策划主题教育活动应当立足于实践, 应以开展户外教育活动为主

开展户外教育活动, 让儿童天真烂漫的天性得到充分的释放, 让他们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在参与活动中得以展示和体验, 从而加深理解, 提高行为的自觉性。

教育实践活动从内容和形式上分, 有主题实践活动和无主题的实践活动。有主题实践活动, 如为贯彻公民道德建设纲要, 开展的“我做合格小公民”主题活动;迎奥运开展的“放飞梦想迎奥运”活动;纪念建党90周年开展的“争做党的好孩子”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具有思想性、时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这主要是根据重大事件和形势要求, 选做主题设计活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 就是把思想教育, 品德教育融入到一个或多个活动载体中, 让孩子们在一个合适的实践过程中, 经过自己的行为和心理体验, 把书本知识转化成为思想行为, 并对社会或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心灵得到升华, 让所学知识得以巩固。无主题实践活动较为简单:如一般性的组织劳动、交流、娱乐等, 目的在于完成某项任务。相同之处都有行为过程, 不同的是一个有明确的思想主题, 一个是无主题。校外教育主要是开展有主题思想内容的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的实践, 是我们实现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主题教育活动的策划应当突出儿童为主体

主题教育活动要取得良好的效果, 就应当重视开发和培养儿童的兴趣, 就应当给儿童更大的活动空间和更多的自主性。校外主题教育活动区别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 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 以传授知识为主。校外主题教育活动以儿童实践体验为主, 他们的参与体验是活动的主体, 参与的程度, 决定着实践活动的效果和成败。因此, 在设计主题活动内容和形式的时候, 要从儿童视角、儿童兴趣出发, 把握儿童接受事物的规律和他们的意愿, 启发他们的思想感情, 引导他们学会跟着社会主流思想走, 学会运用知识践行体验, 自主做事, 自我提升。受教育的效果是在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中完成。因此, 主题教育活动要避免成人化。

四、主题教育活动策划形式要丰富多彩, 生动活泼

设计教育活动的形式要多种多样, 丰富多彩, 具有吸引力, 使绝大多数少年儿童都有参加的机会。主题教育活动应当说是一项普及性活动, 要减小参与活动的难度, 一个主题可以多种活动形式, 满足不同层面儿童的需求, 如果活动形式单一, 难度大标准高, 就会让一些少年儿童参与受到限制, 也就失去了组织教育活动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 只要少年儿童参与到了活动中, 其教育活动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因此, 设计主题教育活动的形式一定要多样化, 要生动活泼, 丰富多彩。参与教育活动也是少年儿童的审美过程。活动的思想性要和趣味性结合, 寓教于乐, 不留教育痕迹, 要给少年儿童以快乐感和美感。比如, 2008年六一儿童节, 正值发生了汶川大地震不久, 我们组织山东的少年儿童, 开展“手拉手献爱心 节日送礼物”的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告诉孩子由于受灾房倒屋塌家园被毁, 汶川灾区的小朋友上学遇到困难, 希望山东的小朋友能给灾区的小朋友以帮助, 启发孩子的道德情感。山东的小朋友除了为灾区小朋友赠送了书包、文具、图书等节日礼物, 还写了一封信放在书包里。写这封信是引导他们学会在参与主题实践活动后去思考问题, 审视自己的行为, 表达思想感情, 陶冶情操, 美化心灵, 感受大爱的美好和助人为乐的愉悦。引导他们通过参与活动, 得到心理感受和亲身体验, 逐步学会鉴别什么是真、善、美, 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应该做的, 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社会反对的, 什么是社会提倡的;什么是道德的, 什么是不道德的, 完成自我教育和提升的过程。积极向上具有美感的思想教育活动, 就是让少年儿童学会审美, 积累思想和行为美德, 从而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道德观逐步完善个人品质健康成长。

五、策划主题教育活动要立足规范, 突出示范性

由各级政府投资兴建的校外教育机构, 是为儿童服务的场所, 代表着政府形象。校外主题教育活动不同于其他社会文化活动, 其主要特征是:活动的主体是未成年人;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少年儿童全面发展, 并为少年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因此, 主题教育活动的策划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活动除了策划设计、制作方案, 还要组织一支懂得教育的工作者队伍来负责实施, 在结束时一定要做好表彰, 树立榜样。目前, 社会上有相当大的比例, 把儿童教育活动按市场经济来运作, 什么科目赚钱就上什么, 有些活动组织者不是专业教育工作者, 不懂得教育的方式方法, 把儿童的需求当作赚钱“项目”, 高收费、成人化、粗制滥造, 非常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政府兴办的校外教育机构, 在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中必须坚持规范化, 为社会其他教育单位等做出示范和表率。策划主题教育活动, 要把为少年儿童办实事办好事和维护儿童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把社会对少年儿童的责任放在首位, 尊重儿童成长规律, 尊重儿童教育规律, 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实施, 力求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规范、安全、有序。杜绝粗制滥造, 随心所欲, 急功近利。树立榜样, 做好示范。对于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及时表杨大力宣传, 激励他们的热情, 鼓励他们的上进心。策划和实践主题教育活动不仅仅教育每一个参与者, 同时也应当给予社会积极的影响, 为社会做好示范。

校外教育活动 篇2

一、开展“留守儿童”普查

对全场“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以关爱留守儿童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内、社会上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离开,社区委员会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社区干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组织“六一”活动、春节看望等各式的方式,慰问留守

儿童,给他们带来需要的物品,同时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还为他们组织心理医生保护他们心理健康。

四、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合力

在原来的帮助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老年监护人(如儿童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儿童,实现社区与家庭的共同关心和教育。

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在教育中的作用 篇3

关键词: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教育;作用

教育结合实践活动是我国现阶段正流行的一种新型教育思想,简称为实践教育。实践教育包含了课下以及课外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教育体系,这种教育体系側重于“实践育人”的思想。校外综合实践教育以课外实践活动作为载体,实践为风向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作为最终目的。

一、我国校外实践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教育从低迷时期到现在的发展壮大,经历了很多挫折和困难。但是,由于一些发展的因素,导致我国现在很多地区偏重学生的应试教育,缺乏生活能力及实际的动手能力,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受到了严重的抑制。越来越多的孩子被培养成一个学习机器,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减弱、明辨是非能力下降。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学生变得只在乎自己,不关心他人,他们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被应试教育磨损的残破不堪。

因此,我们应教会学生如何独立的思考,做一个勇敢、正直、幸福的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是陪伴一个人成长的地方,也是教会孩子如何认识世界,塑造一个优秀人才的地方。但是,在一些地区,学校还是过分追求短期利益,只重视文化课程的掌握,只关注学校的升学率是否达标,而不在乎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否得到培养,生活技能是否得到训练。所以,校外的教育机构(如青少年宫)发挥了充分的弥补作用,完善学生的生活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实践教育的作用

我国的教育部门一直在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各项能力的培养,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课程,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做到知行合一。因此,我国的教育模式,一直朝着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向进行改革和创新。俗话说得好: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不如传授给他们一项技能,让他们自己能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劳动报酬。所以说,学校的教育已经满足不了当代青少年的教育要求,教育部分有必要开展一系列的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学识和生活。

校外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协作精神等,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这些能力的培养。没有沟通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只会理论知识的学生只能算是教育的半成品,因为他们在步入社会以后,不能单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麻烦,不能很好地解决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危机,他们只知道如何去解决三角函数、如何将一些话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他们的生活是与实际生活脱轨的。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可见,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是用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而不是被束之高阁的。我们学习知识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生活,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和人生目标。知识,是前人通过无数种实践,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得到的,它起源于生活,最终也应该回归生活。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它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进行创新,从而推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校外实践活动的方法

学校积极配合校外综合实践基地,倡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校外实践基地精心设计多种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比如,艺术类、科技类、生活类、娱乐协作类等相关课程供学生选择,让学生通过参加这些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思想创新、团队合作、科学探究以及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乐趣与成就感。

例如,给学生一定的“资金”,让学生自创“企业”,进行体验式生产经营,围绕某一个产品(如手机套)进行制作、设计、销售,让学生自主创业,体验“挣钱”的过程,让学生对“资本”和“盈利”有更真切的感受,进而体会父母赚钱的艰辛与不易,同时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团队合作精神。又如带领学生参加“户外生存体验”,让学生参加野外生存训练,掌握一些户外生存技巧,如,搭帐篷、钻木取火、使用指北针寻找方向、攀岩等。让学生亲自体验户外生存挑战,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都是学校教育中欠缺的部分,学生通过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去体验生活、触摸自然、创新思想、反思自我,避免了“纸上谈兵”。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

素质教育是深化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关键。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模式一直围绕着应试教育,很多老师和家长只关注学生的升学率以及理论课程的相关成绩。但是要做到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各种各样能力和才艺,我们就不能忽视校外综合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自主创新,开心愉快地学习知识与经验,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我国教育人才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校外教育活动 篇4

一、少先队活动课程与校外教育基地整合的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 应试教育理念冲击少先队活动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使得少先队活动虽然有着顺应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趋势,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还是停留在表面。依靠学校的少先队活动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 过分单一化的校内活动课程降低队员的自主参与性、活动范围狭窄。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将校内活动课程与校外教育基地相结合, 服务于少先队活动课程。

二、少先队活动课程与校外教育基地整合的意义

少先队活动课程它的有效实施必须具备实践的舞台, 必须拥有活动的“基地”资源, 为队员们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目前由于缺少统一的教材, 有时难免会忽视队员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现实。仅依靠校本教材以及校内有限资源, 无法满足其课程所特有的属性和队员的成长需求。因此需要对原有的校外教育活动资源进行加以整合与规划, 将其与少先队活动课程有机的结合, 从而增强队员探究和创新意识, 培养队员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爱国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三、少先队活动课程与校外教育基地整合的策略

目前少先队大队部均以中队为单位在校外建立少先队活动基地, 利用假日活动时间开展实践活动。但是队员们还需要系统化、规范化的操作才能实现改变队员学习方式。

(一) 精选教育基地, 课程内容系列化

发挥校外教育基地“大课堂”特有的优势来设计和开展少先队活动, 引导队员向往共青团、热爱共产党, 培养其对党、团、队的朴素情感。

校外教育基地一般是学校附近的社区街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场所等, 他们为队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活动场所, 也成为优质的课程资源。把少先队活动课程内容系列化, 要根据队员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来精选周边的教育资源, 配备专职教师开展活动。

(二) 结合教育主题, 课程形式多样化

设计主题活动, 让队员们调动一切感官, 深入思考, 根据活动中的所见所闻, 所做所感, 不断提出问题, 自主参与到活动中, 真正达到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将教师、家长、校外教育基地联合起来, 活动中注重以队员们为主体, 把握辅导员的引导作用。

1. 开展主题活动

结合社会热点时事, 将每一个活动以少先队活动的形式展现。充分利用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纪念馆, 云南省博物馆, 昆明聂耳墓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组织社区活动俱乐部, 让队员们和老一辈开展“革命故事大家讲”活动。使红色教育资源形成一个个活动小课题, 将校外教育基地变成开放式的少先队大课堂, 充分发挥基地作用。

2. 开展志愿者活动

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 积极实践与文明礼仪相关的志愿者活动。每个活动均以中队自报形式呈现。开展如“绿色环保日”、“走进敬老院”等志愿活动, 注重实践体验与感悟, 使学生的行为、品质都得到体验升华。以小队为单位开展各类实践活动, 如安全自护、科技探索、快乐运动等。

(三) 凸显学校特色, 课程内容品牌化

目前上海等地的一些学校已经开展红领巾社团等各式品牌课程, 打造了独特的活动品牌。学校与具有教育意义的基地需建立关系, 组建特色社团, 邀请基地专业的讲解员给队员们讲解基地故事, 激发队员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可依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源, 开展伟人中队创建, 逐步形成学校少先队活动品牌。

四、少先队活动课程与校外教育基地整合的预期效果

(一) 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

少先队活动课任教师以中队辅导员为主。她们要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 制定课程内容、方式和计划;他们需要联系校外教育基地的合作单位, 提供或解决活动所需要的一切实践素材和设备, 组织队员各类综合实践活动等。

(二) 促进队员的能力发展

开发和利用教育基地的有效资源, 使活动变得生动。通过知识竞猜、游戏互动等途径开展活动, 可使队员们更加爱观察、爱思考, 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培养了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三) 推动学校少先队工作发展

少先队活动课程是以校内知识为依托, 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实践的综合应用。校内活动课程与校外教育基地的整合, 让队员获得情感体验, 同时提高课程实施效果, 进一步推动学校少先队工作的开展。

校外教育基地作为少先队活动课程的优质资源应该被重视并应用于少先队建设中, 基地不仅能为少先队活动提供宽敞的场所, 还能提供丰富的课程内容和指导教师。这种真正的融合无论对少先队的建设、队员与辅导员的自身建设都具有积极作用。

摘要:少先队活动课程是少先队这一特有的组织形式进行的课程, 该课程既是一个新生事物, 同时也充分继承少先队组织的优良传统。但其主体、内容、模式等方面的单一性, 需要通过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外教育基地资源来丰富学校少先队活动课程的经历, 使其与活动课程紧密结合。

关键词:少先队活动课程,校外教育基地资源,整合

参考文献

[1]宗浩鸿, 新世纪少先队工作百科全书[M].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 2004.

[2]吴剀, 学校与少先队教育科研操作方法[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9.

[3]徐旭, 世纪之初少先队工作新探[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校外教育活动 篇5

本学我校校外活动主要包括文化艺术、体育健身、科技活动三大类别,活动项目有文学欣赏、趣味数学、英语会话、科技制作、体育、音乐、美术、绿色网吧、等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因趣选学。为了充分发挥校外教育功能,组织实施丰富多彩的校外艺术、体育、科技教育活动,使广大小学生在校外活动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能力,愉悦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广大小学生的专长爱好,带动校外活动的广泛开展,特作了本工作总结:

1、通过开展“五个一”活动,即读1本好书社会调查报告,写1篇道德实践文章,进行1次社会调查,做1件好事,走访1户烈军属或老战士。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加强,阅读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2、深入开展以“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卫生城”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开展“我们的城市文明”调查活动,撰写调查报告,记文明日记。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加强,尤其是我们的家乡——平定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垃圾到处乱扔,污水横流,学校附近更是如此,小商贩把塑料袋子弄得到处都是,这个调查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认识到环境的保护应该从每个人做起,从小事做起。

3、国庆前以“爱我中华”为主题进行演讲比赛。开展以“我与红领巾的故事”、“红领巾伴我成长”征文活动。鼓励学生读名着、读科普作品,写心得、写随笔,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4、开展以“在快乐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为主题的少先队活动。如帮父母做家务、为长辈做一件实事,开展感恩活动、学习一个新本领等,提高少先队员的综合素质。

5、进行地震演练,让学生知道如何避险,配备校警进行安全巡逻,、细化环节保安全。活动期间要安排专人带班、值班,保卫工作人员要加强巡逻,严禁非活动人员进入学校,并及时签订安全管理责任合同书。

教育学生不和陌生人说话,不和陌生人走,遇到危险不要慌乱,要沉着冷静,寻找机会报警。

6、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欢度新年”文艺演出活动。学生尽情欢乐,表现特长,唱歌,跳舞,武术社会调查报告,演讲,乐器„„个性得以彰显。

我们通过这些活动,以服务素质教育和服务学生成才,以开展学习、实践、体验活动和拓展训练为途径,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构筑健康向上的精神支柱,增

校外教育活动 篇6

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不仅是学校的事,校外教育机构(包括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村镇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如何创新校外少先队教育活动,促使学习道德模范常态化?我认为,就是要采用适合少年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形式,我将此归纳为六种措施。

措施之一——建立校外少先队组织

第六次全国少代会《工作报告》指出:“适应队员聚集、沟通、交流方式的变化,探索新的组织活动形式,努力实现对全体少年儿童教育有效覆盖。”从目前情况来看,少先队教育处于校内有人抓,校外无人管的状况。如果能在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立校外少先队组织,就进一步拓展了少先队教育阵地。一个青少年宫或青少年活动中心可建立一个校外少先队大队,下设若干“特色中队”,并让队员们自选中小队干部,这样既发挥了少先队的组织活力,也增强了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自豪感。校外少先队开展学习道德模范具体来说是“四个找”:从队员中找,细心观察,认真思索,找到学习道德模范的“切入点”;从社会上找,学双百人物,走近时代英模,找到学道德模范的“联系点”;从生活中找,勤动脑巧发现,找到队员学习道德模范的“进步点”;从活动中找,继承传统,适应形势,找到学习道德模范的“创新点”。

措施之二——创建校外少先队“英雄中队”

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用英雄的精神引领,在学英雄活动中成长。这是少先队“英雄中队”所折射出的丰富内涵,更是“英雄中队”集体所展现的独特魅力。“英雄中队”将先锋、英雄、模范、榜样这些光荣的字眼,树立成一个个红色路标,为少年儿童的人生导航。创建“英雄中队”活动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祖国教育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的有效形式。

要把开展创建“英雄中队”的品牌、学习道德模范的口号喊响亮。如:“创建英雄中队、传承英模精神”、“红领巾与英模同行”、“唱雷锋之歌,诵雷锋格言,读雷锋日记,做雷锋传人”、“时时学英模,天天有行动 ”、“学习英模快乐成长,人人争当四好少年”等。要让全社会经常看到“英雄中队”的活动,把校内外创建“英雄中队”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推动创建“英雄中队”活动的发展与创新。

措施之三——组建多种形式“红领巾小社团”

近些年来,伴随着体验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和社区少先队工作的逐步推进,“红领巾小社团”得到了蓬勃开展,已经成为学校和社会少先队工作新的组织动员形式和有效活动载体。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校外少先队开展“红领巾小社团”活动更具有独特的优势。

实践证明,“红领巾小社团”也是开展学习道德模范的重要形式。少先队组织建立的“学雷锋小组”、“拥军小分队”,就是“红领巾小社团”的早期模式。校外少先队可以建立多种形式的“红领巾小社团”,如“学英模志愿服务队”、 “学英模小讲解员”、 “学英模红领巾道德岗”、 “学英模爱心小队”、 “学英模流动少年宫”等,更加丰富学习道德模范的内容,更好地调动少年儿童学习道德模范的积极性。

措施之四——寻访身边道德模范人物

第六次全国少代会《工作报告》指出:“引导队员们向英雄模范和为人民服务的人学习,关注祖国的发展和进步,立志报效祖国。”就是在深入开展学习道德模范的同时,还要开展寻访英模人物的活动,让少年儿童在学英雄百花园里快乐生活、茁壮成长。校外少先队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组织队员开展寻访身边的道德模范人物活动。如“访问十八大代表”、“请老党员讲传统”、“采访‘小巷总理’的一天”、“法院的黑脸包公”、“走近优秀企业家”、“参加一次社区新党员入党仪式”、“和优秀党员手拉手”等,让队员学习道德模范的高贵品质,感受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传统。

措施之五——广泛运用新媒体和时尚元素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少年儿童天天都在跟各种流行文化元素打交道,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如何运用新媒体和时尚元素开展学习道德模范活动,要注重教育与娱乐的同步,是探索学习道德模范常态化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关心少年儿童的快乐,然后才是适当的引导,做到寓教于乐,让少年儿童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校外少先队要紧紧围绕“三观”“三热爱”的主题,充分发挥青少年宫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优势,广泛运用新媒体和时尚元素,如绘制学习道德模范动漫、编唱学习道德模范儿歌、制作学习道德模范网页、开设学习道德模范博客、开发面向少年儿童的优秀文化产品等,让少年儿童在快乐中学习道德模范、在实践中学习道德模范。

措施之六——壮大校外志愿辅导员队伍

第六次全国少代会《工作报告》指出:“壮大志愿辅导员队伍,充分发挥志愿辅导员作用。”在推动学习道德模范常态化过程中,少先队志愿辅导员是一支重要的力量。校外少先队组织可以聘请热心少年儿童教育的老干部、退休教师、热心家长、优秀企业家、解放军战士、社区干部、人民警察、大中专学生等担任校外少先队志愿辅导员,组织少年儿童开展好学习道德模范活动。校外少先队志愿辅导员应当成为学习道德模范的引领者、开展学习道德活动的策划者、学习道德模范精神的先行者、乐于志愿辅导的奉献者。有这样一支队伍,才能有效推动学习道德模范常态化!

校外教育活动 篇7

一、开展校外青少年国粹特色实践活动的背景

中共中央于1994年8月23日发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在教育内容部分强调指出:“要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民族的文明有着七千多年的历史, 积淀成了富有厚重感的民族国粹。这些国粹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和珍品, 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振兴的今天, 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的瑰宝, 既是我们每个中华民族子孙的责任和义务, 又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 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内容。

而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之地, 吴文化中的国粹光彩夺目, 令当今世人叹为观止。苏州古典园林、昆曲、评弹、苏绣、桃花坞木刻年画……还有不少堪称一绝的民间技艺, 这些数不胜数的传统文化精品是我们进行校外青少年国粹特色实践活动得天独厚的资源。

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所处的苏州工业园区作为全国著名的经济开发区, 倡导借鉴创新, 圆融共赢, 追求世界多元文化与苏州吴地文化的交汇交融。而中心作为该区域唯一一所综合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馆, 于2009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作为该区域唯一的校外教育场馆, 有责任将国粹文化发扬光大。我们积极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发挥场馆公益功能, 组织各类国粹文化体验活动, 为广大青少年搭建起一个学习传统文化, 弘扬国粹精神的新平台。

二、开展校外青少年国粹特色实践活动的做法

1. 开辟国粹艺术场馆, 创设国粹文化环境

围绕着“打造最具特色的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这一目标, 中心在建设规划时期就提出“现代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巧妙融合”的理念, 创造性地在中心场馆三楼“黄金”区域开辟了国粹艺术馆。国粹艺术馆建筑面积约450平米, 呈圆形, 布局与设计浓缩了国粹文化精华。国粹艺术馆分国粹大厅、国学堂、国韵苑、国艺坊四个分馆, 特色鲜明, 布置精美, 各具功能。

国粹艺术馆作为公益性场馆, 免费对外开放。国粹艺术馆精美的装饰, 丰富的内涵, 能参观, 能体验, 能互动,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孩子们来馆内切身感受国粹文化的魅力。孩子们步入国粹大厅, 能浏览四壁四书五经、琴棋书画的演变知识, 也能在华东地区首个校外蚕房喂蚕织布, 还能与父母在石凳上小憩下盘围棋, 或在昆曲服饰下驻足留影。而在国学堂, 身着汉服, 面对墙上孔子像鞠上一躬, 诵读《弟子规》, 恍若回到古时。国艺坊, 展示的苏绣、桃花坞木刻年画等传统工艺精品, 让人感叹。来到国韵坊, 这儿展示着京剧脸谱, 伴着昆曲、评弹的乐声, 和上两声, 别有滋味。

2. 构建国粹社团体系, 探索国粹项目特质

一是国粹项目实行统一管理。中心成立八大课程中心, 其中有一个就是“国粹艺术中心”, 由专人担任课程中心负责人。凡是与国粹有关的常规培训课程, 如国画、书法、围棋等都纳入国粹艺术中心统一管理。再加上特色的国粹项目, 目前参与国粹社团学习的学员近千人, 扩大了国粹社团的影响力。

二是国粹项目坚持公益性。以“小昆剧团”的成长为例, 2009年, 中心因国粹馆而开设了第一个国粹项目———昆曲。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我们设定为培训收费班, 邀请专业演员老师执教。秋季班3个人, 来年又只有2个人。于是, 转成公益, 很快, 12个学生招满了, 我们的公益昆曲体验班成立了。慢慢的, 体验班的昆曲学员主动要求深入学习昆曲, 初级、中级等阶梯班开始形成, 到现在小昆剧团已经有了4个班五十余名学员, 昆曲成为中心一个热门项目。目前, 中心已经拥有小评弹团、小昆剧团、苏剧表演社、吴歌表演社、苏绣坊、蚕桑丝绸研究社、桃花坞木刻年画社、中华魔术团、孔子书院、中华武术社等十大公益社团。

三是国粹项目坚持适切性。开展青少年国粹教育, 不是为了最终让其成名成家, 重在熏陶感悟, 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其心灵。我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 现场采访, 开展体验活动, 了解孩子对具体国粹项目的喜好。而有了项目, 没老师会教, 不行;有了项目, 孩子不喜欢, 更不行。每年项目在优化, 现在初步形成了十大公益社团项目。在孩子们公益体验一期后, 不少家长及孩子都提出想再继续学习, 在迫切地要求下, 我们对评弹、昆曲、苏绣等相继开出了培训提高班。公益体验加提高培训, 成为发展国粹课程设班的规律。

四是国粹项目坚持普惠性。让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能到国粹社团体验一把, 这是我们的愿望。目前中心每年春季、秋季都要举行国粹公益社团公开招募活动, 现场十分火爆。虽然每期招募人数有限, 十大公益社团160个名额, 但一年至少有300多个学员能体验到一期14次国粹课。数年下来, 也有上千名学生能免费感受国粹的独特魅力。

五是国粹项目坚持成果化。我们在中心成立之初就坚持举行“缤纷社团季”学员成果展示活动, “教师个个公开教学学生个个成果展示”。国粹社团也不例外, 每期举行国粹社团专场汇报演出。

3. 开展国粹节庆活动, 形成国粹活动品牌

中心依托国粹文化艺术节及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庆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国粹特色实践活动, 逐步扩大活动中心传承和发扬国粹文化的影响力。从2009年中心举办首届青少年国粹文化节开始, 到如今苏州市级的青少年国粹文化系列活动, 参与学校增加到50余所, 国粹文化的魅力在苏州青少年中如同星星之火, 已成燎原之势。活动也从当初中心默默无闻自办到如今得到苏州市文明办、苏州市教育局及省市级媒体广泛支持和关注, 受到了家长和孩子的欢迎, 社会开始关注国粹传承, 围绕“国粹文化如何从娃娃抓起”探讨也随着展开, 这也使得中心国粹文化传承进入“转型升级”期, 开始探索构建一套让孩子喜欢的国粹文化课程体系, 真正寻找到一条青少年国粹文化传承的道路。

4. 整合国粹社会资源, 建设国粹师资团队

一是与机构合作, 引入多样国粹课程师资。中心与苏州民间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签订合作协议, 负责国粹各项目老师的引入与管理。宋锦传承人、吴歌老专家、苏昆表演家、苏绣绣娘等一批国粹专家相继来到中心, 致力于开展国粹课程教学, 这使得最初只有一两个国粹的课程, 在两三年中迅速发展到现在的十多门国粹课程, 国粹教师团队日渐壮大。老前辈、老专家倾力传授, 率先垂范, 倾力亲为传授青少年国粹技艺, 起到了很好地示范作用, 着实令人感动。

二是与名家合作, 引入稀缺国粹项目师资。今年春季与著名评弹艺术家袁小良老师合作, 在中心举办小评弹团, 开展青少年评弹与苏州话传承教育。虽然这些大师名家工作事务繁忙, 并不一定能保证每周一次能亲临传授技艺, 而更多时候让徒弟、青年演员来任教, 但他们不定期地来到中心, 与社团孩子见面、授艺, 让孩子们能领略大师风采, 零距离接触, 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播下国粹的种子, 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三是拜师加学艺, 培养国粹课程专职教师。书画专职老师喜欢木刻, 于是就拜桃花坞木刻传承人为师, 做他的助教, 向他学习桃花坞木刻年画技艺。邀请宋锦传承人给老师们“扫盲”, 上织布机学习织布, 学习蚕桑丝绸研究社相关技艺。

四是全员研课题, 形成国粹品位教师团队。2010底, 中心成功申报苏州市教科院十二五课题《科学利用国粹资源, 开展青少年活动中心特色实践活动的研究》, 全体专职教师分课程、环境、师资、活动四个子课题参与国粹课题研究。我们要求在中心的专职教师都要懂一点国粹知识, 会一点国粹技艺, 参与国粹课题研究, 接受国粹文化的熏陶。我们组织老师们走入苏州民俗博物馆、木刻年画博物馆、历史街区等有吴文化特质的地方, 拜访民俗专家, 了解吴地文化风土人情。邀请国粹专家到中心做讲座, 与老师们一同研究国粹课题, 给我们上国粹课。随着研究的深入, 教师们从一开始的抵触渐渐喜欢上了国粹, 传承国粹的意识渐渐浓厚, 不少老师开始在他的专业课程领域加入了国粹元素, 这为中心持续发展国粹课程奠定了基础。

三、开展校外青少年国粹特色实践活动的思考

1. 正确处理弘扬国粹与顺应引导青少年的兴趣爱好是开展校外青少年国粹特色实践活动的根本依据

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传承国粹之精华, 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式, 也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然而, 生活和成长在当今信息社会里的青少年身上虽尚留有民族传统文化的种种痕迹, 但又深深打上了现代社会文明的烙印, 他们思维活跃、追求时尚、爱好广泛, 渴求了解和学习新知识, 但对传统文化却知之甚少。因此, 在开展国粹文化特色活动时就必须以十七大报告精神为指导, 坚持以人的发展需要为本, 把利用国粹资源和顺应与引导当代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科学地、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给国粹特色实践活动建设注入新的时代活力。

2. 激发青少年的认知兴趣和遵循青少年的认识规律是开展校外青少年国粹特色实践活动的基本着眼点

诚如法国哲学家让 -雅克·卢梭所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 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 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 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而让·皮亚杰则认为:“兴趣实际上是需要延伸的, 它表现出需要与对象之间的关系。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 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开展国粹课程活动的着眼点不是培养国粹的专业大师, 而是培养和激发广大青少年对国粹的认知兴趣, 让他们走近国粹、喜欢国粹、热爱国粹、懂得国粹, 同时能掌握国粹的启蒙知识和基本技艺, 为他们自主学习国粹文化奠定必要的基础。由于来校外场馆的青少年年龄跨度大, 知识好、能力基础和生活经验差异明显, 因此开展国粹特色实践活动时更需要考虑他们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 遵循其认识规律, 以满足他们对国粹的好奇心和学习中的成就欲望。

3. 创设富有国粹文化特色的活动环境是开展校外青少年国粹实践活动的重要条件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深刻地指出:“在教育上, 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 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 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儿童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 因此应该重视环境的创设, 即为儿童提供一种有准备的环境。”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家也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 在教室里, 在活动室里, 学生看到的一切, 对于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应当是随便安排的。学生周围的环境应当对他有所诱导, 有所启示。”校外场馆要打造富有浓郁的国粹文化馆场环境, 对广大青少年的国粹活动兴趣和爱好产生明显的感染、熏陶和导向作用。因此, 创设富有国粹文化特色的活动环境, 就成为开展国粹特色实践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4. 建设好一支国粹特色师资队伍是开展校外青少年国粹特色实践活动的关键

瑞士教育家让·皮亚杰认为:“有关教育与教学的问题, 没有一个问题不总是与师资培养问题有联系的。如果得不到足够数量合格的教师, 任何最使人钦佩的改革也势必要在实践中失败。”卡尔·明格 ( Karl·Menniger) 也说:“教师是什么样的人要比他教授什么更为重要。”显然, “活动中心”要开展国粹实践活动就必须建设一支既热爱国粹又具有国粹专业技艺的特色师资队伍。目前, 校外场馆主要人员基本上都是来自相关中小学和幼儿园的优秀中、青年教师, 虽然他们都具有各自的教育教学专业特长, 但自身的文化底蕴离承担国粹教育的重任还相去甚远, 更谈不上具有国粹文化的专业技艺。因此, 为了能开展好国粹文化特色活动, 就必须走外聘和内培的同步推进之路, 也即在利用本地丰富的国粹人才资源、开展国粹实践活动的同时, 有计划地鼓励和组织校外场馆的教师在参与组织开展国粹活动的过程中进行相关的专业学习和培训, 以使他们能尽快补上国粹文化这一课, 从而能尽早适应校外场馆开展国粹特色实践活动的需要。

摘要:国粹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和珍品, 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利用国粹资源, 开展青少年特色实践活动, 这对于确定校外教育特色发展方向,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校外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校外教育,国粹,特色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2-26.

[2]中共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1994-8-23.

校外教育活动 篇8

我们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 进一步整合、完善和发展, 本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艺术教育教研活动的组织机制, 分别成立了15个中心教研组, 并作了在促进校外艺术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一、创建校外艺术教育项目中心教研组

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根据校外艺术教育的特点, 建立了以项目为依据设立中心教研组。各项目中心教研组由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或市、区 (县) 校外教育机构领衔, 组长由领衔单位负责人担任, 以确保教研活动的正常进行;副组长由该单位与其他单位中具有较高专业水准, 较强组织能力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成员由校外教育机构及部分中小学骨干教师组成。

为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建立了教研活动专家指导组, 专家指导组成员由曾长期从事校外教育机构领导工作、经验丰富的退休老同志担任。

二、校外艺术教育教研活动的职责定位

(一) 拓展理论视野, 指导教研实践

校外艺术教育教研组坚持以理论指导实践, 在实践中确定教研方向, 建立项目发展方向与校外教育要求有机结合的教研模式, 分析、研究、反馈校外艺术教育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提炼概括经验, 分析反思问题, 促进教研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 研究校外教育规律, 拓展艺术教研内涵

校外教育机构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区域内艺术科技等教育的协调机构, 应积极发挥对学校科技艺术等教育的指导作用。各项目教研组对该艺术项目在本市中小学开展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研, 并结合教研活动进行认真研究, 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形成了《上海市中小学艺术教育项目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的调研报告, 也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上海的二期课改强调以人为本, 开发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在教研组活动时, 我们有意识地组织专家及教学骨干设计策划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体现与时俱进精神、具有创新意义, 并受学生、家长和学校教师欢迎的艺术教育活动与项目, 组织教研组成员积极研究和开发新课程, 编写具有推广价值的校外艺术教育教材, 使校外艺术教育灵活性与专业化相结合的特点更加凸显。

三、校外艺术教育教研活动成果初步显现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与探索, 我们已初步达到了校外艺术教研组建设的第一轮目标, 教研组的团队研究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在探索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有效衔接、社会教育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推进校外艺术课程建设、建立“三位一体”的专家名师库等方面均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一) 立足教研, 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研活动

教研组注重结合形势, 把握教育契机, 在教研活动中策划设计具有时代特征和学生感兴趣的教育活动。2008年上海市学生动漫画大赛, 动漫画教研组策划举办了“六一”动漫画赈灾义卖活动。来自全市19个区县的近千名中小学生参加了义卖活动, 义卖作品263件, 共筹得善款22522元, 捐献给了上海汶川赈灾区孤儿助养助学基金会。

红读教研组设计开展的“上海市少年儿童庆六一, 迎奥运朗诵大赛”、“我和福娃读童话, 书香伴我快成长”读书现场交流活动等。群文教研组结合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开展“寻找新变化感受新气象”等主题系列活动;结合“迎世博倒计时”开展了“祖国发展我成长健康快乐迎世博”现场展示等主题系列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检验了教学研究的成果, 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同时教师策划活动的业务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二) 整合项目资源, 打造校外艺术教育品牌

品牌是生存发展之本, 也是我们校外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我们要强化品牌意识, 创造条件扶植特色项目, 以良好的品牌吸引学生, 以良好品牌确立社会形象。民乐与西乐两个教研组打破项目界限, 联手举办了2009上海市青少年特色乐队展演。这是本市首次举办的民乐西乐多样式学生乐队展演活动。这既为各类学生乐队提供展示交流的舞台, 同时也是在新形势下对学生社团活动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评委和师生都对本次展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希望能定期举办此类展演, 并逐步打造成本市艺术教育的品牌项目,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感受和体验。

(三) 展示各类教研活动成果, 展现校外艺术教师风采

教研组内青年教师约占70%左右, 他们思维敏捷, 视野开阔, 是校外教育发展的生力军。加快培养校外教育青年教师队伍, 促进和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是教研组迫在眉睫的工作。为此, 我们选择戏剧教研组尝试。戏剧教研组中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全组人数的83%。教研组本着“研训结合、研中有训、以训促研、以研导训”的工作思路, 深入开展了“校外青年戏剧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活动。活动分为“基本功演示、“说课”两项内容。青年教师积极响应, 参与率达100%。

通过这次比武活动, 不仅使青年教师在压力下、在磨练中提高了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达到了锻炼的目的, 同时, 也从中发现了一些在戏剧教学岗位上甚有可为的青年教师。

在戏剧教研组成功开展教学基本功比武活动的基础上, 我们拟在所有教研组开展“上海市校外艺术教师业务展示评比”, 以此促进和鼓励人才脱颖而出, 激励校外艺术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积极进取, 进一步提升艺术教师队伍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四) 注重艺术教育的调查研究, 为发展艺术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教研组坚持以理论指导实践, 并在实践中确定理论的教研方向。譬如, 各教研组对该项目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现状与发展对策进行调研过程中, 都进行了认真的学习与研究, 随即在各区县校外教育机构和中小学校两个层面上开展了摸底调查。动漫画教研组的《上海市中小学动漫画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深刻分析了动漫画这一受青少年追捧的文化创意产业, 目前由于缺乏较有效的导向以及科学的动漫画教学体系, 导致学生盲目跟风, 单纯临摹日韩作品, 缺失民族特色等问题, 并就动漫画教学的现状与发展提出了动漫文化与民族文化、校园文化相融合, 建立依托专业团体带动学生动漫社团等一系列对策研究与策略构想。

(五) 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 建立“三位一体”专家名师库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 目前校外艺术教研组已初步建成校内外相结合“三位一体”的专家名师库。即艺术团体和高等艺术院校的专家, 校内外艺术特级教师, 校内外艺术学科带头人。整合校内外优质艺术教育资源, 作为校外艺术教研组乃至学校艺术教育的中坚指导力量。艺术团体和高等艺术院校的专家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舞蹈表演艺术家凌桂明、著名指挥家曹鹏等;校内外艺术特级教师有:舞蹈特级教师胡蕴琪、民乐特级教师曹建辉、声乐特级教师齐珊云等。校内外艺术学科带头人包括校外艺术教研组负责人和各区县艺术学科骨干教师。专家名师库现已收录专家名师291位, 为优化本市校外艺术教育师资队伍, 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校外教育活动 篇9

一、培训以兴趣为主,做快乐教学,提升校外教育的学习性作用

校外教育场所要从单纯的技能培训转变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培养,主要是学员兴趣培养、专业启蒙,再通过相应的训练,掌握技能,为今后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区分学校教育和专业训练,学校教育是系统性地教授孩子科学文化知识,校外教育是孩子在行为、人格、价值等方面的养成与培养。教学中不免乏味,这就需要挖掘教学本身的兴趣。比如在教学中,轻松娱乐,着重训练,强调思维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创新活动载体,打造教育品牌,提升校外教育场所的实践性作用

活动是校外教育场所的灵魂,是其职能体现的重要形式,学校受其资源的限制和授课形式的限制,学生缺乏动手实践的能力,自身的学习兴趣受到压抑。而校外教育正是打破了这种局限,让学习变得随心所欲。为了历练提高,可以创作情景剧、童话剧、相声、小品、原创音乐舞蹈等,赋予学生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完美结合。为了培养兴趣,可以举办快乐书法、户外写生、摄影旅游、才艺展示、科普展览等,使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准自己的兴趣爱好。

三、拓展教育广度,共享教育资源,提升校外教育的社会性作用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今教育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校外教育基本等同于社会教育,因为它是青少年儿童实践教育的重要场所,是社会大学校的浓缩和精华。有效的校外教育可以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对社会有进一步的认识,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校外教育活动 篇10

随着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 校外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其在全社会大力加强和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背景下承载着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担。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校外教育如何抓住机遇, 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健康发展、有所作为则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校外教育已经不可能继续独立于社区生活以外, 不可能继续与社区教育毫无联系, 而是越来越广泛和深刻地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一方面, 校外教育的资源正在向社区开放, 引导和努力参与社区的一些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另一方面, 社区也已经向校外教育开放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 渗透参与校外的教育活动。校外教育与社区生活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 即校外教育社区化, 社区生活教育化。

一、校外教育与社区科普活动有效衔接的条件与背景

徐汇区经过数年努力已初步形成青少年科普活动的社区文化, 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素来与区域内科普基地联合开展各项科普活动, 并结合社区各街镇的特点, 为跨越式的发展社区教育, 建设社区学校创造条件。因此, 提出探索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与社区教育结合, 以青少年活动中心为枢纽, 以各分中心和社区学校为网络, 以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三位一体形成终身教育体系。近年来徐汇区校外教育与社区科普活动的有效衔接, 成为徐汇区作为社区教育全国示范的重要内容。同时, 徐汇区具有丰富的校外科技教育资源, 区内有数十所高校, 百余所科研所, 特别是徐汇区拥有几十位生活、工作在区域内并热心青少年科普事业的院士和科学家们组成的徐汇区青少年科技导师团。形成了社区科普资源的集聚效能, 人力资源是最大的“财富”, 导师们在不同社区对青少年校外科普活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指导。另外校外教育资源与社区教育充分整合, 如:活动中心各分中心、大中小学, 社区学校以及各种社会资源都是实体化推进社区科普活动的载体。因此, 各街、镇在自身的社区空间里可以体现不同的青少年科普活动的社区教育方法甚至模式。

二、街道科普特色活动是有效衔接校外教育的主渠道

在社区教育推进的有利条件下, 各社区努力发挥各个社区教育机构的独特功能, 寻找已有成熟而简约的路径。不断开展各街镇业已存在的科普特色活动是有效衔接校外教育的主要渠道, 同时努力发掘各街、镇的科普特色, 继续开发各街镇特点的科普活动, 使校外青少年科技活动通过各种渠道深入社区创建特色的科普活动。例如:徐家汇街道的头脑奥林匹克家庭赛, 就是利用学校与街道联手组织居民培训, 举办各类头脑奥林匹克家庭赛;龙华街道的龙华中学、龙华小学、龙苑中学等举办“五小龙”活动;凌云街道的青少年模型俱乐部以及小机灵擂台赛活动的开展, 并由此获得创新大赛一等奖;湖南街道根据区域内老洋房、旧建筑多的特点开展建筑模型科普活动, 以科技人文精神组织湖南老洋房、旧建筑的演讲活动, 并多次在全国建筑模型比赛中获奖。天平街道与南模中学联手构建“生态工作室”, 辐射周边学校等。

全区各街镇都与校外教育或学校课外活动进行有效衔接, 既充分发挥了校外教育的作用, 又发挥了学校的积极性, 更开发了各街镇的特色资源, 极大丰富了青少年校外科普活动的内容。形成了青少年科普特色活动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以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来推进和丰富社区教育, 为学习型社区的创建提供基本素材。

三、学校与社会资源是校外教育与社区科普活动有效衔接的依托

长期以来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与各学校, 各街镇存在合力推进青少年校外活动特别是社区科普活动的合作机制。三位一体的模式的运作, 充分发挥了各自工作的优势, 根据街镇的特点, 结合各社区所在的特色学校的校本建设, 努力构建社区教育体系。同时依托青少年校外教育资源, 以社区所在的学校和社区学校为依托, 开展校外教育与社区科普活动有效衔接的研究, 探索有效衔接方法与手段, 通过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与社区科普活动形成形式互动, 社会融合, 手段多样, 目的双赢的良好结果。

特色学校是社区教育最贴近最丰富最有效的资源, 各街、镇区域都有若干所中小学、幼儿园。徐汇区共拥有三所上海市科技示范学校、八所上海市科技特色学校, 八所区示范校, 三十四所区特色校、六十一所绿色校, 区内还有植物园、昆虫馆、公安博物馆等十九个市级科普基地以及许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研究所等。特色学校、科普基地、科研院所等资源是社区教育最近最好的资源, 它们的场地、设备、师资不仅是社区教育的资源, 更是青少年社区科普活动的无尽宝库, 活动中心作为校外机构始终不渝地致力于开发各类资源, 与各方面通力合作, 开发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类科普活动, 成为徐汇校外教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社区科普活动的方法是有效衔接校外教育的手段

校外教育及社区科普活动开展, 要根据青少年不同的年龄段特征和兴趣爱好来设计活动:幼儿科技活动以游戏教育的形式作为主要手段;小学科技活动以兴趣教育形式作为主体方法;初中科技活动以使用工具教育形式作为主要途径;高中科技活动以课题研究、探究性学习行为和方法的培养为主导。寻找探索性研究的内在基本规律, 而社区具备了青少年科学探索的众多素材。青少年的科学兴趣爱好是多样化的, 而且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只有在明确青少年兴趣爱好的基础上, 组织丰富多样的社区科普活动, 让其有自由选择的机会, 才能满足青少年的多样化活动需求, 也才能真正发挥校外科普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因此, 校外教育要积极组织和设计青少年喜闻乐见的, 以科技创新、动手动脑为内容的社区科普活动。活动要有时代气息, 突出社区特点, 采用青少年寓教于乐的形式, 切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 集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 发挥校外教育优势, 体现社区活动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五、校外教育机构要引领校外教育与社区科普活动有效衔接

相对于学校和社区组织的校外活动而言, 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活动由于其专业性强, 组织质量高, 符合青少年兴趣爱好等特点而受到广大中小学生的欢迎。诚然, 由于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条件所限, 其校外活动不可能覆盖全区的所有学生, 尤其是一些项目的杯赛活动, 可能只有少数特长学生参与, 这使很多中小学生感到遗憾。为此, 以青少年活动中心为枢纽, 发挥其校外活动的引领作用, 带动学校、社区提高整个区域内校外活动的质量就极有必要。因此, 校外机构要整合资源, 探索一种适合社区的模式。根据各个社区实际需要从中选择相对典型、可行的稳定模式, 这种模式经过探索和实践, 已成为有效衔接的模式, 徐汇校外机构是校外教育与社区科普活动的主要引领者。目前, 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及各个分中心与若干社区已共建成多个社区学校, 中心及分中心已在所在社区形成科普活动的多种模式。例如凌云分中心和凌云社区学校内设置信息苑、模型俱乐部、头脑奥林匹克、小机灵系列活动等都是这种模式的成功典型。而这些模式的出现与成型, 都是由校外机构和社区共同创立而成并充分利用活动中心策划、组织的资源, 调动社区学校、各中小学、家庭的各类资源形成蓬勃的社区科普活动, 有力推进了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

六、整合社区科普活动是有效衔接校外教育的途径

目前, 政府的各个工作部门, 以及社会各种文化教育机构, 比如, 街道社区、博物馆、校外教育基地等, 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 其工作都会成为或多或少涉及青少年的校外活动, 搞好青少年校外活动自然也成为其份内之事。但是各个机构之间的互动和联系还有待提高, 各行其是的现象尚很普遍, 这也造成了其组织的青少年校外活动质量参差不齐, 资源得不到高效利用。因此, 加强各个部门和机构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很有必要, 尤其是, 青少年校外活动的彼此交流是提高青少年校外活动整体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而通过各个机构之间的沟通联系, 整合社区科普活动也就有了可能。目前徐汇区社区教育发展迅猛, 各街、镇结合地区的特点, 以科普活动拓展其功能。整合社区科技活动来发展社区教育, 以街、镇为“块”, 以教育系统以及社会资源为“条”。从“条块”结合发展到“条条块”结合, 建立社区教育的立交桥。将青少年科技活动有机地、多元化地融入到社区活动中去, 以多种形式立体地在各街、镇开展活动, 渗透到社区、小区, 甚至深入到家庭, 扩大到其它街、镇, 形成青少年科技活动新的增长点, 成为社区教育的一道风景线。

目前, 徐汇区每年街、镇或学校冠名的科技“杯赛”有三十项左右, 参加学生数十万, 这些“杯赛”大多与社区街镇联办, 既体现街镇热情组织, 同时也体现了青少年科技活动愈来愈离不开社区, 青少年在社区生活的时光愈益成为各类科普活动的好时光。如:2007年9月在迎接上海市承办的世界特奥运动会时, 华泾社区与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徐汇区“科技特奥”活动, 组织了十三街、镇的智障青少年参加的训练、培训、竞赛等系列活动, 让智障青少年在科技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愉悦, 同时也体现全社会共同关注智障人士的人文精神。

以“青少年科技活动”为载体, 整合地区学校、社会等资源举办各项活动, 开展具有社区特色的科普活动。使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成为社区活动的组成部分, 青少年科技活动进入社区的时间空间将大有作为, 它将会大大激活社区教育的开展。社区教育要经营好区内已有的科普资源与已有的科普活动成果, 将已有的青少年科技资源与成果运用好。

徐汇校外教育和社区教育将整合徐汇优势资源, 拓展其功能。它将融入到徐汇社区教育体系之中, 在徐汇区社区教育的大空间做好资源利用, 优势整合, 为构建徐汇学习型社区的明天做出贡献。

校外教育活动 篇11

关键词:青少年宫;校外教育;实践

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广阔天地。以公益性、思想性、趣味性、科学性为指导思想,以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整个社会为大课堂,以实践体验为特征的各类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活动,是青少年宫等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载体和教育模式。

1、校外教育活动的公共服务要突出公益性

教育是以培养人为宗旨的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这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定位。作为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其基本任务,就是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把少年儿童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笔者以为,青少年宫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公共服务应突出公益性。在服务对象上,必须坚持面向广大的未成年人,服务广大未成年人,使他们能够充分享有校外活动场所提供的优质公共服务。在活动内容上,必须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坚持以普及性活动为主,力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其中,以满足未成年人多种多样的兴趣爱好。在活动安排上,必须根据场所自身的类型和规模,充分拓展其各项教育服务功能,主动地与学校做好联系衔接工作,积极促进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使中央要求的“学生平均每周有半天时间参加校外活动。实现校外活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目标逐步落到实处。在开放时间上,必须坚持常年开放,节假日适当延长开放时间,提高场所的利用率。在管理服务上,不得开展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

要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创造必要条件,对集体组织的普及性教育实践活动和文体活动实行免费:对确需集中食宿和使用消耗品的集体活动以及特专长培训项目,可在物价部门核定的原则指导下,酌情收取适当的成本费用。

2、校外教育活动的课程体系要突出时代性

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是一种既掌握最新知识,又具有创新能力,且综合素质很高的人才。这种新型人才的教育培养也同样是我们校外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所谓素质教育,指的是“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规律,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学生健康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的特征与核心是采取寓教于乐的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体现素质教育的性质、原则和特点,校外教育活动的课程体系将满足以下条件:相同兴趣的少年儿童群体为教育教学的对象:具有专业特点但又不是专业学校,应面向有学习愿意的全体学生:具体内容便于少年儿童接受,不过早地传授枯燥的知识体系的内容:生动活泼地渗透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地渗透某项专业对进行此专业活动的少年儿童的人格、品位要求。校外教育活动这一新的课程体系的建设,将把少年儿童作为主人,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将把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教育、相同兴趣和少年儿童群体的互动作用作为基本途径:将把室内和室外、校外教育机构和一切社会资源作为课堂,突出时代性,以达到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和终身发展的目的。

3、校外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要突出兴趣性

关注少年儿童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索,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性情陶冶,为他们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使教育性与趣味性和谐统一,这是校外教育活动的重要特点。

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杜威认为:儿童的兴趣,主要来自他们的本能和经验。儿童的本能主要有四个方面:社交的本能、制造的本能、表现的本能和艺术的本能。由这四种本能产生四种相应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可以引导少年儿童积极参与活动,勤于动手动脑:兴趣可以丰富少年儿童思维想象力、创造力:兴趣可以加速少年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

我们在校外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经常通过各种形式和有效的措施,激发少年儿童参加校外教育活动的兴趣。例如:宫内开辟了多处宣传阵地,向少年儿童立体、全面地介绍丰富多彩的校外教育活动项目:艺术班学员经常利用节假日和公共课的机会,公开展示学员的训练成果;小记者班学员每学期组织社会考察实践活动。扩大学员的视野;美术班学员抓住夏令营活动的机会,从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寻找创作的源泉:体育班学员在各类赛事活动中积累比赛经验:艺术团学员通过国内外各类重要演出活动的实践,丰富和完善自我……校外教育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创造条件来满足少年儿童追求兴趣、探索秘密、表现自己、充当主体的欲望和要求,使他们在参与校外教育活动中,在兴奋和“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学会技能、懂得做人、快乐进步。从兴趣发展到乐趣,再从乐趣发展到志趣。

4、校外教育活动的运作方式要突出社会性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校外教育是开放式的社会教育,它必须以社会为依托,紧紧依靠社会,广泛协同社会各界力量,把社会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整合为自己的管理力量、教育内容、教育师资、教育形式、教育手段和资金渠道。

实施专家战略,提高自身形象。校外教育活动专业性较强,要树立专业形象,塑造校外教育品牌,要为少年儿童提供优质的校外教育,必须借助外力聘请一批社会名人专家,提高教育活动质量,扩大社会影响,满足社会需求。多年來,笔者所在单位聘请了深圳地区的一批社会威望高、专业能力强、理论知识渊博的名家执教。还不定期地邀请了一大批各行业的名家开展讲座活动。这些措施,使宝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社会影响和教育活动质量得以大幅提升。

争取政府支持,形成育人合力。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是一项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社会方方面面齐抓共管的事业。目前,青少年宫开展校外教育活动,普遍存在师资不足,场地设施简陋,缺乏号召力和资金紧张等诸多困难。近些年来,在团区委的领导下,宝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凭借中央精神的强劲东风,抢抓机遇,采取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关心与支持,管理运行经费和开展公益性活动的经费也同时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这为我们开展公益性校外教育活动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

5、结束语

校外教育活动 篇12

一、北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的转型及其成果介绍

北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是2001年由国家返还专项彩票公益金扶持建设的第一批校外活动场所, 2003年6月动工建设, 投资总额为1250万元。2005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 是广西同类项目中第一个建成并开放使用的校外活动场所。该场所成立初期, 主要开展综合素质拓展训练项目, 训练内容有:生存能力训练、军事技能训练、团队精神训练和意志品格训练等等, 这些也是我国校外教育传统的培训项目, 介于目前的学校相对封闭式的教育, 学生参与较少, 因此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进一步加强初中、高中学生的实践育人工作, 从2007年4月开始, 北海市教育局制订并批准实施了《北海市市直学校高中新生军训工作方案》和《北海市初中学生劳动技术课实施方案》。按照该方案的规定, 学生军事训练和劳动技术课作为必修课被列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 并由北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全面负责承办。具体来说, 北海市直高中、初中的新生必须到中心进行为期7天和5天封闭式的军事训练, 而市直初中生每学年必须到中心进行为期两天的劳动与技术教育。

我国的校外教育机构基本上以开设特长班、补课和开展文体活动为主体。北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承担学生军训和劳技课的做法, 一改以往校外教育机构的传统运作模式, 其做法和转型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事实上, 在北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展的军训和劳技课都因其新颖的运作方式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军训为例, 以往北海市各校的新生军训都是在各校各自进行的, 学生的吃住都在家里, 军训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改到北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开展的封闭式的军事训练, 则完全参照了部队管理的模式, 实行全宿全膳制度, 这对众多独生子女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通过开展封闭式军事训练, 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经调查回访, 98%的家长支持这一做法!

至于劳动与技术课程, 北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先后开设了手工制作、陶艺制作、体能训练、农业实践、烹饪实践、模型拼装、四驱车模型拼装与操控、线控塔式起重机模型操控等具有较高趣味性、实践性和科技含量的项目。这些项目的开设, 填补了以往学校劳技课存在的空白, 深受学生的欢迎, 经发放调查问卷和现场咨询, 学生的满意率达96%。

在开展军训和开设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的同时, 北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尝试有:一是与北海军分区在我中心建立了北海市青少年学生国防教育基地。二是与广西社科联、北海社科联建立了北海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三是与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建立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基地。还与相关单位先后建立了国防教育、社会科学发展、海洋知识、海洋文化、海洋生物多样性等展览室。这些活动的开展, 为学生提供了多样性的实践平台, 既丰富了学生的活动, 又增长了学生的知识, 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

二、北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开展校外教育活动面临的困难及其思考

尽管北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在开展校外活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 结合实践, 笔者认为, 依然在以下方面存在改进的必要。

第一, 还需加大财政投入, 扩大接纳学生的覆盖面。北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把学生军训和劳技课作为必修课列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 但是, 由于我中心的接纳容量有限, 目前, 只有一幢可容纳650人的宿舍楼, 只有一间可供400人同时就餐的小食堂。由于基础性的条件有限, 按满负荷运作, 目前只限于接纳市直学校初中、高中近2.7万名学生, 而全市在校中小学生和在校高中、初中学生分别为28.2万人和10.3万人, 接纳比例分别是9.6%和26.2%, 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第二, 完善校外教育机制, 探索素质教育新路径。素质教育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 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青少年素质教育发展状况除了校内外教育机构的良好教育之外, 家庭、社会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以一年365天来计算, 学生在校时间是200天左右, 每天按7小时算, 那么全年学生在校受教育时间是1400小时, 只占全年时间的16%。可见, 青少年学生有84%的时间在学校之外度过。因此, 如何搞好校外教育让青少年得到健康成长, 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责任。校外教育机构办素质教育必须秉持以下的理念:一是突出校外特色, 优化功能结构。校外教育机构在实施素质教育时, 关键是开发学校没有的教育项目, 也就是说, 学校有的不要重复, 学校没有的或者不好开发的, 就要去挑战。这就要求校外教育机构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机制,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 重点从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手段等方面加以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着力优化校外教育机构的功能结构, 尽可能满足青少年在素质教育的各方面需求。二是突出地方特色。要注重利用地方的特有资源, 开拓地方特色品牌, 增加学生的兴趣感。三是合作开发场所建设。在政府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协调的育人机制。

上一篇:儿童挫伤性前房积血下一篇:建筑中的数学知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