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分类方法(共8篇)
安全事故分类方法 篇1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事故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
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5.触电
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
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
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的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
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
9.高处坠落
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
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4.火药爆炸
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
安全事故分类方法 篇2
2013年国内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1028km,分别是德国和日本的11.6倍和4.6倍,跃居世界第1位。同时,随着运营速度的提升,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2011年7月23日从北京开往福州的D301与D3115追尾事件敲响了高 速铁路安 全运营的 警钟,如何提高高速铁路安全运营水平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高速铁路运营事故预测是高速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证,针对高速铁路运营事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高速铁路安全态势预测方法对提高高速铁路安全运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马尔科夫链理论、灰色模型、神经网络,以及支持向量机[1,2,3]等预测方法的提出受到了各界关注,国内外许多学者将其运用在铁路安全预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内,李洪等[4]通过对1971~2008期间铁路事故烈度分析,提出基于马尔科夫链的铁路事故预测模型,并利用状态转移矩阵对2009年的铁路事故进行预测,结果显示该预测方法能够对铁路事故从宏观上进行初步评估;王富喜等[5]通过建立铁路事故灰色预测模型,开发了相应的铁路事故预测软件,并对国内多条铁路线路的安全事故进行了预测,其最大的优点是将预测过程程序化,输入条件标准化;此外,王卓等[6]还对铁路行车事故的预测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利用BP神经网络对美国铁路事故进行预测。国外对铁路安全事故的研究较早,N.M.Radaev[7]通过对铁路危险物运输过程风险源分析,建立了事故发生概率预测模型,并被运用于美国铁路危险品运输安全分析;WenChao[9]定义了7种铁路安全运营冲突种类,提出了运营冲突判定方法,并基于铁路运营计划对运营事故进行动态预测[8],其优点在于通过跟踪铁路运营计划,实时预测铁路运营事故发展趋势。实际上,铁路安全影响因素多、数据获取难是铁路安全预测面临的难题,特别是高速铁路运营事故受线路线型、运营时间、地域环境等因素影响巨大,通常难以建立简单线性模型描述事故与致因之间的隐含关系。
通过收集国内高速铁路的相关运营数据,参考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评价标准,结合高速铁路运营事故具有烈度高、影响范围广、时间波动明显的特点定义事故次数、事故联动系数、月均事故率作为高速铁路安全运营的评价指标来分析国内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营态势,结合工业数据预测中的先降噪、后预测的数据分类方法对高速铁路安全运营事故进行预测。
1高速铁路运营事故分析方法
1.1运营事故测定指标选取
通常评价铁路安全运营的指标有铁路事故率及事故件数、铁路伤亡人数、铁路经济损失[10]等,但是这些指标偏重于对普通铁路的安全评价。随着高速铁路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高速铁路安全运营目标从减少伤亡人数向提高正点率等方面转变,意味着普通铁路的安全运营评价指标不完全适用于衡量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营水平。因此,根据对高速铁路安全运营内涵的理解,结合普通铁路的安全运营评价指标,最后确定选取高速铁路运营的事故次数、事故联动系数、月均事故率作为高速铁路安全运营的评价指标,各个指标的含义如下。
1)运营事故次数。根据铁路行车的D类事故定义:行车设备耽误列车1h以上或者固定设备耽误列车2h以上的均属于列车行车事故[11]。高速铁路的最低平均行驶速度达到275km/h,为常规火车速度的2.75倍,所以定义行车设备耽误高速铁路行车20min或者固定设备耽误高速铁路行车40min及其以上属于高速铁路行车事故,计算方法
式中:N为运营事故次数;N0为列车总数;Ni为第i辆车的运营总次数;xij为事故判别因子;ti1j和ti2j分别为第i列车在第j次运营过程的行车设备和固定设备造成的最大延误时间。
2)事故联动系数。联动系数是经济学中用以分析某一商 品价格变 化的影响 范围的评 价指标[12],高速铁路属于复杂的线网结构,列车在运行过程中易受到线网中其他列车故障的影响发生延误等情况,铁路线网具有故障扩散的联动特点,这里引用联动系数反应线网车辆调度管理的合理性。
式中:λ为事故联动系数;C为发生故障列车数量;ki为受到第i次事故影响而发生事故的列车数量。
3)月均事故率。月均事故率反映了高速铁路线路每月发生运营事故的频率(概率),能够消除高速铁路运营时间不均的影响,更加客观地评价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营水平。
式中:P为每月平均运营事故发生率;M为有效运营时间。
1.2国内高速铁路运营事故现状分析
利用南京理工大学高速铁路安全运营评价与测度方法研究课题组收集的国内10条较有代表性的高速铁路线路从2010~2013年的运营资料(包括晚点、人员伤亡等情况),根据运营事故、事故联动系数、月均事故率3个评价指标的定义和量化式(1),(2),(3),分别得到中国2010~2013年期间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营评价指标数据,见表1。
为进一步分析我国高速铁路运营事故分布特征,以运营里程、事故联动系数、月均事故率作为评价指标,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对高速铁路运营情况分析,将国内高速铁路线路划分为表2中4级(类):
表2中:1一级线路 有Line(3),Line(5),Line(7),Line(9),Line(10),事故联动系数和月平均事故率最大为2和1.03,属于高速铁路运营线路中事故发生频率最小的一类,处于比较高的运营安全水平;2二级线路为Line(8),事故联动系数和月平均事故率分别为6和0.98,事故联动系数大的特点是线路事故扩大效应易导致线路的其它列车受到影响;3三级线路为Line(6),事故联动系数和月均事故率分别为1和1.23,线路运营里程短,但是月均事故率 较大;4四级线路 为Line(1),Line(2),Line(4),事故联动系数和月均事故率最大分别为21和3.92,这些线路运营里程长、时间久、列车多,属于运营安全风险最大的一类。
2高速铁路运营事故预测方法
2.1高速铁路运营事故数据特征分析
在工业材料和航空零件供给需求预测中,通常根据数据序列的变异系数(见式(4))和周期间隔(见式(5))2个指标将数据序列分为平缓、间歇、随机、块状等4种特征类型[13](见图1),并且Syntetos等[14]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得到事故变异系数的临界值可为0.7,事故间隔的临界值可为1.32。
式中:s为序列数据的标准差;x-为序列数据均值。
因此,依据式(4),(5)可计算高速铁路运营事故数据的变异系数v2=1.02、月均事故 率ε =1.95(月/起),判断此类数据属于块状型,具有强变异性、变化波动大的特点。
根据不同特征类型数据选择相应的预测方法(见表3),发现适用高速铁路运营事故的预测模型有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灰色函数等,为进一步分析现代智能算法和灰色模型在高速铁路安全运营事故预测过程中的适应性,据此分别建立基于经典的BP神经网络和灰色函数的高速铁路预测模型。
2.2高速铁路运营事故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神经网络是通过模仿生物神经系统功能结构处理非线性问题的数学动力系统,对多输入与多输出的数据具有较好的拟合能力,其基本组成单元是神经元,主要功能是将输入经过函数转化为期望输出。BP神经元模型预测机制主要通过3步实现。
步骤1。输入信息融合。通过输入信息向量与其对应的权重向量乘积得到融 合之后的 信息
步骤2。输出信息转化。pj大于神经元兴奋阈值θ时,神经元信息转换函数f对pj转化得到输出信息yj ,这里采用Sigmoid函数作为转化函数:
式中:yj为输出信息;θ为阈值,通常用它来修正神经系统的内部偏差,取值0~1之间,通常建议取值0.01。
步骤3。误差反向传播。根据得到的神经元输出信息yj与实际期望信息yj*之间的差值反向修正神经元权重wij,这里采用改进的自适应动量梯度下降法作为权值修正函数:
式中:wijk为前层第i个神经元和后层第j个神经元之间第k次修正权值;λ为动量因子,g为梯度误差修正函数。
高速铁路安全运营态势与运营里程、运营时间、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由于未来的气候条件不可知,月平均事故率可利用事故总数推算。因此,最后确定将运营里程、运营时间2个条件做为输入,将运营事故总数、事故联动率2个指标作为输出,以2010~2013年内发生过运营事故的10条高速铁路线路运营事故数据为训练样本,对其安全态势进行预测。
依据Kolmogorov定理:1个具有n个输入单元、2n+1个中间单元和m个输出单元的3层网络可以精确地表达任何映射,并且同时可以使中间层容量和训练时间最优,所以确定建立2-52的BP神经网络,如图2。
2.3高速铁路安全运营事故灰色预测模型
本节首先对高速铁路安全事故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选择运营里程和运营时间作为灰色预测模型变量因子,以运营事故作为因变因子,建立GM(1,3)预测模型。然后根据运营事故数据属于块状型,具有波动大的特点,利用K均值聚类的方法将运营事故数据序列划分为不同集合,建立K-GM(1,3)预测模型。
2.3.1灰色关联度分析
假设存在以下2个数列:
以Xi(k)为参考数列,Xj(k)为比较数列,定义:
存在关联函数:
则比较序列Xj(k)对根据序列Xi(k)的灰色关联度为
将高速铁路线路Line(1)到Line(10)的运营事故数作为参考序列,以运营里程数和运营时间作为比较序列,根据式(8)~(10),计算运营事故数和运营里程以及运营时间的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74和0.75,根据经验,当指标间关联度大于0.6时便可建立灰度预测模型[15]。因此,选择线路里程和运营时间作为运营事故预测模型的变量因子,分别构建GM(1,3)模型和K-GM(1,3)模型。
2.3.2构建 GM(1,3)模型
GM(1,3)模型的建立过程可以分为原始数据一阶累加、构建白化微分方程、微分方程离散化、参数标定四个步骤,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1。原始数据一阶累加。假设存在原始数据Xi(0),可得到:
从Xi(0)→Xi(1)的过程称为一阶累加过程。
步骤2。建立白化微分方程。数列Xi(1)(k)的时刻k=1,2,…,m看作连续的变量t的函数Xi(1)= Xi(1)(t),可建立白化式微分方程
式(13)微分方程模型记为GM(1,n),令n =3,得到GM(1,3)白化微分方程
步骤3。微分方程离散化。将微分方程(13)参数列记 为,对微分方 程按差分法离散,得到线性方程组。
按照最小二乘法,有
式中:
可得微分方程的近似解为
步骤4。参数标 定。通过式 (11),(12)和(17)计算得到Line(1)~Line(10)的GM(1,3)模型参数矩阵。
依据式(16),估计线路Line(1)~Line(10)的GM(1,3)模型参数为
a=1.0192,b2=0.1100,b3=-0.1025
最后得到Line(1)~Line(10)的GM(1,3)模型为
2.3.3构建 K-GM(1,3)模型
K-GM(1,3)模型是按照先降噪,后预测的思路进行,具体方法是首先根据K均值聚类方法对数据分类,然后对每一类数据建立GM(1,3)模型,目的是降低数据变化波动带来的影响,提高预测的精度。
步骤1。运营事故K均值分类。通过表1知高速铁路 安全运营 事故指标 数据最大 的值为141,最小的为2,两极分化严重。为能够更好地对数据进行预测和分析,首先将运营事故利用K均值聚类方法进行分类。
根据以上步骤,利用SPSS软件对Line(1)~Line(10)线路的运营事故次数进行K均值聚类,最后得到以下分类结果。
A1 = {62,141,84,54,47,30},A2= {3,5,4,9}即将Line(1),Line(2),Line(4),Line(6),Line(8),Line(9)划分为事 故率较大 的一类,将Line(3),Line(5),Line(7),Line(10)划分为事故率较小的一类。
步骤2。K-GM(1,3)模型参数标定。依据式(11)~(17),计算获得A1类线路和A2类线路的K-GM(1,3)模型参数。
将模型参数带入式(18)得到得A1类线路和A2类线路的K-GM(1,3)模型。
2.3.4预测结果和误差分析
灰色模型的预测结果是将式(18)计算结果通过累减还原为相应变量的预测结果。
式中:即为GM(1,3)模型所得 的的预测值。通常为了检验模型的有效性,采用原始数据和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序列作为精度验证的度量:
式中:MSE(k)为相对误差序列。
3案例分析
为验证上述建立的BP神经网络和灰色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将表1中运营数据代入预测,通过对预测结果 的误差分 析,比较BP神经网络、GM(1,3),以及K-GM(1,3)预测模型在高速铁路安全运营态势预测中的适用性。
3.1高速铁路运营事故神经网络预测结果
根据图2设计的神经网络和2.2节中BP神经网络的计算流程,利用Matlab(R2012a)编程求解。由于高速铁路运营事故数据序列长度较短,因此这里采取交替迭代的方法训练神经网络,具体过程是先任意选取8条线路作为训练样本,剩下其他2条线路作为预测样本(对比样本)。第1次预测结束后,再选择未预测的2条线路替换已预测的线路,继续训练和预测,经过5次迭代过程,最后获得10条线路事故的预测结果见表4。
上述预测过程中,BP神经网络的其它参数设置见表5。
3.2高速铁路运营事故灰色模型预测结果
同样将表1中的运营事故数代入GM(1,3)模型(见式(20))和K-GM(1,3)模型(见式(21)),得到运营事故预测结果,见表6。
对比表6和表7,未经K均值降噪而直接建立的GM (1,3)模型的预 测相对误 差达到345.25%,经过分类降噪的K-GM(1,3)模型的A1 类和A2类的预测误差精度分别为13.42%和14.08%,平均相对误差为13.68%。表明对于高速铁路运营事故这类块状型数据而言,在预测前进行数据分类降噪将会显著提高灰色模型的预测精度。
3.3预测模型适应性分析
为便于对BP神经网络模型和灰度模型在高速铁路运营事故预测过程中的适应性分析,将BP神经网络和K-GM(1,3)模型的预 测相对误 差(MSE)绘制成下图4。
在高速铁路事故的预测过程中,BP神经网络的最大误差为12.00%,平均误差为8.92%,K-GM(1,3)模型的预测最大相对误差为48.42%,平均误差为13.69%,从预测精度上来说,BP神经网络在高速铁路安全事故预测过程中要优于K-GM(1,3)模型。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K-GM(1,3)模型的预测精度随着数据在序列中的前后位置关系呈现从大到小 的变化趋势,在本实例分析中,K-GM(1,3)对于数据顺序前4的Line(1)~Line(4)的平均预 测误差为1.74%,数据顺序后6的Line(5)~Line(10)的平均预测相对误差为21.64%,表明在K-GM(1,3)模型中预测精度与数据位置顺序有关。
2)BP神经网络预测过程中,高速铁路运营事故数预测平均误差为8.92%,联动系数预测精度为10.09%,联动系数数据序列的变异系数为1.43,事故数据序列的变异系数为1.02,表明数据的平稳性与预测精度成正比关系。
3)BP神经网络模型与K-GM(1,3)模型相比,BP神经网络和K-GM(1,3)模型在预测过程中预测误差的方差分别为0.10%和2.43%,表明BP神经网络在预测过程中更加平稳,误差波动范围更小。
4结束语
笔者运用事故次数、事故联动系数、月均事故率作为高速铁路运营事故评价指标,根据高速铁路运营事故属于块状型,具有强变异性的特点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和灰色模型的安全态势预测模型。在构建了灰色模型过程中,根据事故极差大的特点,利用K均值聚类方法将高速铁路线路分为A1类和A2类,构建K-GM(1,3)预测模型,提出了先数据分类降噪后预测的思路。实证分析表明,灰度模型与BP神经网络相比,灰色模型预测精度更依赖于数据稳定性,BP神经网络更适合于高速铁路安全运营事故等块状 型数据预测。本文是基于假定国内CRH系列型号列车安全性能无较大差别的基础上提出的,若能进一步对各种型号的列车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再进行预测分析则更具科学性。
高速铁路运营事故致因复杂且数据采集困难一直是影响高速铁路安全预测研究的重要原因,因此对高速铁路运营安全进行更深层次的影响因子机理分析,构建高速铁路运营事故统计数据库平台有待于后续工作的深入研究。
摘要:高速铁路运营事故预测方法是度量铁路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为提高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营水平,引入工业数据分类方法,分析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和灰色模型在高速铁路安全运营事故预测过程中的适应性。首先,运用事故次数、事故联动系数、月均事故率3个参数对高速铁路安全运营水平进行度量;然后,根据工业数据分类方法判别高速铁路运营事故数据属于块状型,据此建立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运营事故预测模型;针对运营事故数据具有波动大的特点,利用均值聚类方法建立K-GM(1,3)预测模型。以近年来高速铁路运营事故数据为样本对模型进行训练和分析,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K-GM(1,3)、GM(1,3)预测模型的预测误差分别为8.92%,13.68%,345.25%,BP神经网络在高速铁路安全运营事故预测过程中的适应性要优于灰度模型。
安全事故分类方法 篇3
关键词:体育项目;体操;安全保护方法
在开展各种体育项目时,安全保护非常重要,有效的安全保护方法能够减少运动损伤。如果出现安全事故也必须及时进行科学的处置。体操、投掷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教学和训练中都可能会出现一些伤害事故,例如,器械脱手、从器械上摔下、撞在器械上等。因此,采取安全保护非常重要,能够更好地保障练习者的安全。
一、不同体育项目的安全保护方法
在体育项目中安全保护共有3种基本方法,分别为自我保护、利用器械保护和他人保护。他人保护指的是安排专门人员在合适的位置上对练习者的动作进行观察和指导,以便能够及时帮助练习者纠正动作、摆脱危险。利用器械保护指的是使用海绵垫、护套等器械来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自我保护指的是练习者在意外发生时随机应变,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摆脱危险,避免受到伤害。
在体操运动中,常用的保护器材包括海绵坑、海綿包、海绵垫、护掌等等。要正确地使用这些保护器材,以免使用不当反而造成运动损伤。在利用海绵坑时要注意摆放合理,避免练习者摔到海绵坑的边缘。如果要练习有较长助跑距离的动作还应该预先量好步点。海绵包主要是用来缓冲练习者落地的冲击力,要注意避免海绵包造成练习者崴脚,可以在上面加上一块垫子,并且选择准确的摆放位置。压缩海绵垫是最常见的保护器材,垫与垫之间要衔接紧密、不要出现缝隙,根据相应的规则来摆放海绵垫,保障其能够发挥保护作用。在体操的单杠、双杠项目中还要使用护掌,以免练习者手掌损伤。
在体操运动中减少和防止运动损伤的主要方法是自我保护。无论是正式比赛还是平时练习,都可能会出现一些小失误,小失误致伤的概率较低,但如果酿成大失误,就可能造成危险。体操练习者要掌握科学的自我保护技能,首先要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例如颈部、头部。当出现失误时可以利用抱团紧小腿、低头的姿势来减少伤害。
体操运动者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自我保护方法:(1)利用
运动惯性进行自我保护。练习者可以利用惯性进行下蹲、滚动、团身、曲臂的动作,这是为了避免头部直接着地,通过全身肌肉的紧张使地面冲击的力量得到减缓。(2)改变身体姿势。如果出现动作失误,及时改变身体的姿势,以免头部着地而受伤。(3)跳下器械或者停止练习。如果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有动作失去节奏、机械故障、护掌断裂、手滑等问题,可以立即跳下去接或者停止练习。如果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到身体不适也要立即停止练习。(4)握住器械。如果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松手会有危险,那么就要紧紧地握住器械,以免摔伤。如果在器械上动作时发现一只手脱手,另一只手必须紧握不放,避免自己被甩出去而受伤。
在投掷运动中,练习者同样也要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例如,在进行抛掷练习时必须掌握一定的高度,如果抛掷失误,要及时躲避,避免误伤自己或者他人。在开展投掷教学之前,教师就必须向学生讲明运动的规则,例如,实心球的投掷练习中,要让学生开展圆内自有运球游戏,就要对学生提出“不碰人、不丢球”的安全性要求,防止跌伤、砸伤、碰伤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不同体育项目的安全事故处置手段
在各种体育项目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尽管小的失误造成安全事故的概率较低,但是如果练习者的安全保护不当,或者失误过大,也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较轻的安全事故包括拉伤、肌肉抽筋、关节损伤、擦伤、挫伤等,严重的安全事故可能会出现呼吸紊乱、骨折、严重休克甚至死亡。田径、体操、投掷以及各种球类运动都可能会出现安全事故。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在场人员要立即向教练或者老师报告之后,立即通知校医赶来处理。校医要对伤者采取基本的处置措施,先对伤者的情况进行了解,并对伤情进行判断,再进行急救。如果情况复杂或者情况紧急还要上报校领导。如果校医难以治疗或者不能判断伤情、伤情过于严重的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者送入医院进行检查和急救。在发生安全事故之后要第一时间通知练习者的监护人,并做好安慰工作,以便作出下一步的紧急救治决定。如果安全事故过于重大要立即上报上级部门,如果是由于器械故障原因或者教师、教练没有尽到应尽职责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学校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及时报告保险公司。学校要指派专门人员前往医院探视伤者,掌握伤者的恢复情况。
本文以体操为主,简要介绍了体育项目的安全保护方法和安全事故处置手段。在体育项目的练习和比赛中出现一些失误在所难免,为了避免这些失误造成练习者的人身伤害,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保护方法。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必须妥善处理,尽量减轻练习者受到的伤害,不计一切代价挽救生命。
参考文献:
[1]王敏,王学文.再谈体操教学中保护与帮助的运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12).
安全事故分类方法 篇4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民用爆破器材库分为永久性库和临时性库。永久性民用器材库是指使用年限超过__年的各类器材总库区或分库区。A.1 B.2 C.3 D.4
2、《行政处罚法》授权国务院规定罚款的限额,国务院规定部门规章设定罚款的行政处罚的数量为万元以下。A:3 B:2 C:4 D:1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3、依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B: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
C: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D:安全设施投资不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4、事故应急管理中的__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包括事故的报警与通报、人员的紧急疏散、急救与医疗、消防和工程抢险措施等。A.预防 B.准备 C.响应 D.恢复
5、脚手架工程不包括__。A.设计计算 B.绘制施工详图
C.编制搭设和拆除方案 D.操作措施方案
6、政府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__。A.安全报告 B.安全规章制度 C.安全技术 D.安全构想
7、有数据表明,一般情况下静电电压达到__V时,放电火花的能量就足以把烟火药点燃。A.220 B.300 C.360 D.480
8、在目前冲击地压(岩爆)的预测方法中,是我国《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用的冲击危险程度监测和解危措施效果检验的主要方法。A:声发射和微震监测方法 B:钻屑法
C:综合指数法 D:单项指数法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9、《安全生产法》规定,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A:事故损失 B:事故类型 C:事故影响 D:事故原因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0、人在人机系统中的主要功能不包括。A:传感功能 B:信息处理功能 C:操纵功能 D:决策功能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11、《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__。” A.安全设施预算 B.建设项目概算 C.工程款预算 D.财政预算
12、《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__年。A.3 B.5 C.10 D.15
13、×年×月×日×时×分左右,× ×省××市× ×城二期住宅工程×栋工地发生一起施工升降机坠落事故,造成18人死亡、1人受伤。据查,该工程建设单位为××置业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 ×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 ×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设备制造及租赁单位为× ×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设备安装单位为× ×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据初步分析,事故原因是由于前一天晚上将施工电梯擅自升高,第二天未经检测民工乘坐施工电梯至18层时发生坠落。依照《安全生产法》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应对该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的是。A: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 B: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 C:该工程监理总工程师
D:该工程建设单位主要负责人
E:施工单位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14、扑救爆炸物品堆垛火灾时,水流应采用__,避免强力水流直接冲击堆垛,以免堆垛倒塌引起再次爆炸。A.斜射 B.向底部射 C.向周边射 D.吊射
15、根据预警指标的内在特点和对指标信息的掌握程度,可以采取的预警方法是__。
A.指标预警、因素预警、综合预警 B.指数预警、单项预警、综合预警 C.简单预警、复杂预警、因素预警 D.指标预警、因素预警、复杂预警
16、烟火药可燃剂的选择以获得最佳烟火效应为前提,同时要兼顾。A:经济性和实用性 B:实用性和安全性 C:经济性和安全性 D:稳定性和安全性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17、煤矿发生事故的,由负责组织调查处理。A: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B: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C:地区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D: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8、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必须配备必要的__和防护用品。A.医疗救护人员 B.技术指导人员
C.车辆动态稳定装置 D.应急处理器材
19、国家将安全指标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下列指标中,纳入该纲要的是__。A.铁路交通百万公里死亡率,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 B.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铁路交通百万公里死亡率 C.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
D.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20、[2009年考题]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造成死亡8人和直接经济损失6千万元的事故是。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1、职业卫生统计中的“发病率”(中毒率)是反映某病(中毒)在人群中发生频率大小的指标,常用于__疾病的发生,研究疾病发生的__和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A.预测;原因 B.预测;因果关系 C.衡量;原因
D.衡量;因果关系
22、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于__h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A.1 B.2 C.3 D.4
23、锅炉爆管指锅炉蒸发受热面管子在运行中爆破,包括水冷壁、对流管束管子爆破及烟管爆破。下列对爆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A:水质不良、管子结垢超温爆破 B:水循环故障 C:严重满水
D:制造、运输、安装中管内落人异物,如钢球、木塞等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24、__是针对某种具体的、特定类型的紧急情况,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A.综合预案 B.现场处置方案 C.基本预案 D.专项预案
25、根据系统安全工程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__。A.承受程度 B.认知能力 C.实践水平D.预计范围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从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的__检测工作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标注。A.长期检验 B.监督检验 C.定期检验
D.形式试验检验 E.立式试验检验
2、注册安全工程师李某于2007年9月5日在某中央企业初始注册并执业,2008年6月参加由集团公司总部组织的继续教育1 6学时。2009年由于工作太忙,未抽出时间参加集团公司总部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后来参加了工作地点所在地省安全生产监管局培训中心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16学时。2010年6月再次参加由集团公司总部组织的继续教育16学时。李某准备在2 010年办理延续注册,依据《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下列有关李某延续注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李某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继续教育累计只有32学时,不能办理延续注册 B:李某参加继续教育累计有48学时,符合要求,可以办理延续注册 C:李某可以在2010年9月5日提出延续注册申请 D:李某可以在2010年10月5日提出延续注册申请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3、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剧毒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应当对剧毒化学品的如实记录,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A:原料 B:产量 C:流向 D:存量 E:用途
4、在混合气体中加入惰性气体,随着隋性气体含量的增加.爆炸极限范围__。A.缩小 B.增大 C.保持不变 D.趋于一致
5、下列选项中,属于生产安全监督管理的事中监督管理的是。A:日常的监督检查 B:安全大检查 C:作业现场检查
D: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 E:许可证的监督检查
6、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__,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__状况的安全评价。A.正常后;安全 B.正常后;管理 C.过程中;安全 D.过程中;管理
7、依据《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爆破作业单位应当对本单位__进行专业技术培训。A.爆破作业人员 B.主要负责人 C.安全管理人员 D.财务人员
E.仓库管理人员
8、《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的立法原则主要有。A:以人为本的原则 B:预防为主的原则
C:权责一致、责罚相当的原则 D:社会监督、综合治理的原则 E:依法从重处罚的原则
9、按照等环节,对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安全实施全过程一体化的安全监察。
A:修改、检测 B:改造、进出口 C:检验、修理 D:安装、使用 E:设计、制造
10、编制矿山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总体设计时应当对矿山开采的安全条件进行论证。矿山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应当编制______。A.卫生专篇 B.劳动专篇 C.安全专篇 D.培训专篇
11、能反映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A:动态相关性原则 B:动力原则 C:整分合原则 D:因果关系原则 E:食品生产企业
12、民用爆炸物品从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的安全管理责任,导致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对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对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的罚款。A:5 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 B: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 C: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D: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3、根据《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下列煤矿不符合生产安全条件的情形,应当实施关闭的有。
A:3个月内2次或者2次以上发现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仍然继续生产的 B:煤矿主要负责人未按规定带班下井,经责令改正后拒不改正的 C:停产整顿期间,擅自从事生产的 D:经停业整顿,验收不合格的
E:无证照或者证明不全、擅自从事生产的
14、电梯的冲顶和蹲底事故一般是由于电梯的__发生故障所致。A.门锁 B.电气设备 C.制动器 D.安全装置
15、×年×月×日×时×分左右,× ×省××市× ×城二期住宅工程×栋工地发生一起施工升降机坠落事故,造成18人死亡、1人受伤。据查,该工程建设单位为××置业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 ×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 ×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设备制造及租赁单位为× ×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设备安装单位为× ×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据初步分析,事故原因是由于前一天晚上将施工电梯擅自升高,第二天未经检测民工乘坐施工电梯至18层时发生坠落。该工程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如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A:要求施工单位整改
B:立即组织职工撤离施工现场
C: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 D:情况严重的,应当及时报告建设单位 E:必要时应当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16、依据《消防法》的规定,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的情况依法进行监督检查,发现火灾隐患,应当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采取措施______。A.立即停止作业 B.撤离危险区域 C.限期消除隐患
D.并给予警告和罚款
17、根据《消防法》,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物内,可以设置__。A.食堂 B.活动室 C.休息室
D.员工集体宿舍 E.会议室
18、__作为管理的重要的主要组成部分,遵循管理的普遍规律,既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安全,又有特殊的原理与原则。A.安全管
B.安全生产管理 C.员工素质管理 D.企业风险管理
19、根据《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审查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设计应当自收到申请审查的设计资料之日起__内审查完毕,签署意见并书面答复。A.45日 B.10日 C.15日 D.30日
20、某建筑企业,企业经理为法定代表人,设有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该企业在其注册地的某项工程施工过程中,甲班队长在指挥组装塔吊时,没有严格按规定把塔吊吊臂的防滑板装入燕尾槽中并用螺栓固定,而是用电焊将防滑板点焊住。某日甲班作业过程中发生吊臂防滑板开焊、吊臂折断脱落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这次事故造成的损失包括: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45万元,丧葬及抚恤等费用60万元,处理事故和现场抢救费用28万元,设备损失200万元,停产损失150万元。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 6441-86),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包括。A:私自改装,使用不牢固的设施 B:塔吊司机作业时未加注意 C: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 D:塔吊吊臂防滑板开焊 E: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
21、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的对策是__对策。A.安全教育 B.安全技术 C.安全管理 D.事故预防
22、__是一种使用较普遍的人力牵引工具,主要用于起重速度不快,没有电动机,亦没有电源的偏僻地区及牵引力不大的施工作业。A.滑车组 B.构件中吊装 C.手搬葫芦 D.绞磨
23、用作为危险源分级标准,式中是以10万元为缩尺单位的单元固有危险性的评分值。定级为。A:一级重大危险源 B:二级重大危险源 C:三级重大危险源 D:四级重大危险源 E:五级重大危险源
24、人体特性参数中,生理学参数包括__。A.人体高度及各部位长度尺寸 B.手臂、腿脚活动时间测得的参数
C.人体耗氧量、心脏跳动频率、呼吸频率及人体表面积和体积 D.握力、拉力、推力、转动惯量
25、依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从事、建筑施工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的企业,应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A:交通运输 B:钢铁冶炼 C:矿山
D:锅炉与压力容器制造
安全事故分类方法 篇5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没有专业资质的机构不得从事特种设备的检测、检验,一经发现,将依法__。
A.处以罚款
B.限期改正
C.取缔
D.关闭
2、以下机械中,不属施工现场用于垂直运输机械的是__。
A.塔式起重机
B.龙门架
C.外用电梯
D.调直剪切机
3、压力容器广泛采用的是各种类型的__压力计。
A.活塞式
B.液栓式
C.弹性元件式
D.电量式
4、根据《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ILO--OSH2001),下列文件中,不属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是__。
A.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
B.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C.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D.安全操作规程
5、利用职业之便,贪污、索贿、受贿或者是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处__万元以下的罚款;吊销其执业证,__年内不得再申请注册。
A.3,5 B.3,3 C.5,5 D.3,1
6、石油天然气井下深未超过__m时,不应检测井内的枪身或爆炸筒。
A.100 B.200 C.300 D.500
7、电石库周围__m以内不得有明火。
A.5 B.7 C.9 D.10
8、常用的职业卫生统计指标有发病(中毒)率、患病率、病死率和__。
A.职业病普查率
B.疑似职业病发生率
C.粗死亡率
D.职业卫生合格率
9、依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地方政府领导人对安全事故的防范、发生,有失职、渎职情形或者负有领导责任的,依法__。
A.给予民事制裁
B.给予行政处分
C.承担赔偿责任
D.追究经济责任
1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指为建立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__。
A.制度
B.要素
C.方法
D.措施
11、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组织__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
A.3 B.5 C.7 D.9
12、重大事故由__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A.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B.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
C.省、自治区、直辖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D.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13、险性事故发生后,由主要责任单位在事故发生后__,向分局提出事故处理报告,分局于7日内公布处理结果,并报铁路局。
A.当日内
B.2日内
C.3日内
D.4日内
14、《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要求,跨度等于或超过40m的装卸桥和门式起重机,应装__。
A.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
B.运行极限位置限制器
C.偏斜调整和显示装置
D.缓冲器
1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划分生产安全事故等级的主要依据是人员伤亡或__。
A.直接经济损失 B.间接经济损失
C.社会影响范围
D.环境破坏程度
16、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确保作业人员班前充分休息;班中严格遵章作业,线上施工作业确保__人以上,加强安全防护,来车按规定提前下道等。
A.2 B.3 C.4 D.5
17、刑事责任是指责任主体实施法律禁止的行为所应承担的__。
A.法律后果
B.一切后果
C.司法后果
D.全部后果
18、对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过程就是__。
A.直观经验分析的过程
B.安全检查的过程
C.安全分析的过程
D.事故预防的过程
19、一个完整的预警管理体系应包括外部环境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事故预警系统和__预警系统四部分。
A.外部管理
B.内部管理不良
C.政策法规变化
D.技术变化
20、《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被责令限期改正或者限期进行隐患排除治理的,应当在规定限期内完成。因不可抗力无法在规定限期内完成的,应当在进行整改或者治理的同时,于限期届满前__天内提出书面延期申请,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__天内书面答复是否准予延期。
A.10,5 B.5,10 C.10,15 D.15,10
21、某石料加工场的作业场所存在白云石粉尘和大理石粉尘。测得两种粉尘的总粉尘浓度分别是5mg/m3和7mg/msup>3,两种粉尘相应的容许浓度限值均是10mg/m3,则该作业场所()。
A.具有爆炸危险
B.总粉尘超过接触限值
C.总粉尘未超过接触限值
D.满足Ⅱ级危害程度
22、__是通过隔离变压器实现工作回路与其他电气回路的电气隔离,将接地电网转换为范围很小的不接地电网。
A.双重绝缘
B.安全电压 C.电气隔离
D.漏电保护
23、在某种合同的情况下,由与用人单位(受审核方)有某种利益关系的相关方或由其他人员以相关方的名义实施的审核,称为__。
A.第一方审核
B.第二方审核
C.第三方审核
D.以上均不正确
24、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综合性的__,确保重大危险源与居民区和其他工作场所、机场、水库、其他危险源和公共设施安全隔离。
A.土地实用方案
B.规划方案
C.应急救援体系
D.管理法规
25、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__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社会稳定,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立法工作。
A.降低
B.防止和减少
C.预防
D.控制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为安全生产法服务的中介机构的主要工作有__。
A.安全管理
B.安全评价
C.安全认证
D.安全检测
E.安全检验
2、人体劳动强度参数包括__。
A.能量代谢率
B.耗氧量
C.劳动时间率
D.基础代谢率
E.心率
3、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化工企业冷却循环水加硫酸岗位的从业人员,应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包括__。
A.防护面罩
B.防酸手套
C.防酸雨靴
D.纯棉工作服
E.蚕丝工作服
4、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__。
A.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B.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C.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D.患职业病的
E.因承受不住工作压力而自杀的 5、20世纪末,职业安全卫生问题成为非官方贸易壁垒的利器。在这种背景下,__的健康安全管理理念逐渐被企业管理者所接受,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代表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思想开始形成,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方法、模式以及相应的标准、规范更成熟。
A.风险评价
B.控制环境污染
C.危险预警
D.以人为本
E.持续改进
6、控制粉尘爆炸的主要技术措施是__。
A.缩小粉尘扩散范围
B.个体防护
C.消除粉尘
D.控制火源
E.适当增湿
7、油轮在港口装卸区装卸油品的防火措施包括__。
A.须与办公室、生活区及辅助车间隔离
B.油轮作业点周围50m严禁动火、吸烟
C.将油轮用的钢丝缆绳或尼龙缆绳牢固地系泊在码头
D.用软“靠把”防止油轮与码头碰撞产生火花
E.输油速度正常后才能允许其他船只靠泊在油轮外档
8、工会有权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__进行监督,提出意见。
A.同时设计
B.同时施工
C.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D.同时试车
E.同时验收
9、职业病危害项日申报程序有__。
A.用人单位安排职工进行上岗前的检查
B.卫生行政部门受理申报,并根据需要进行现场核实
C.用人单位应当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D.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申报材料后5个工作日之内,出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回执》
E.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宣传
10、确定净化方案的原则包括__。
A.设计前必须确定有害物质的成分、含量和毒性等理化指标
B.确定有害物质的净化目标和综合利用方向,应符合卫生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的规定
C.净化设备的工艺特性,必须与有害介质的特性相一致
D.落实防火、防爆的特殊要求 E.确定净化投资额
11、以下属于危险指数方法的有__。
A.道化学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
B.帝国化学(ICI)公司的蒙德法
C.化工厂危险等级指数法
D.安全检查表法
E.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法
12、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包括__。
A.粉尘
B.病毒
C.劳动制度
D.辐射
E.振动
13、反应型阻燃剂多用于缩聚反应,如__。
A.聚氨酯
B.不饱和聚酯
C.环氧树脂
D.聚碳酸酯
E.聚烯烃
14、按照对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性的影响程度,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划分为__。
A.充足项
B.不足项
C.整改项
D.改进项
E.错误项
15、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应遵循__的原则。
A.公平
B.公正
C.合D.公开
E.从重处理
16、以下生产经营单位或行业的安全生产中,适用《安全生产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的规定的有__。
A.消防安全
B.道路交通安全
C.铁路交通安全
D.水上交通安全
E.矿山安全
17、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典型的危险工况有__。
A.启动时间偏长
B.安全装置失效
C.运动零件或工件脱落飞出
D.运动不能停止或速度失控 E.意外启动
18、按照安全评价给出的定量结果的类别不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可以分为__。
A.LEC法
B.因素图分析法
C.概率风险评价法
D.危险指数评价法
E.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
19、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包括__。
A.加强执法监督,由国家对煤矿安全实行监察
B.实行政企分开,按精简、统一,效能原则,改革现行煤矿安全监察体制
C.把安全管理和安全监察分开,实行垂直管理
D.加强“预防为主”的监察原则
E.强化有效安全管理
20、”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的影响因素确定为21项,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__。
A.放热反应
B.粉尘生成C.高温条件
D.泄漏
E.噪声
21、安全带的存放应注意__。
A.干燥
B.通风良好
C.避免化学物品的侵袭
D.密闭
E.不得接触高温、明火
22、火灾扑灭后,为隐瞒、掩饰起火原因,推卸责任,故意破坏现场或者伪造现场,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以__。
A.警告
B.罚款
C.15日以下拘留
D.记过
E.降级
23、煤矿安全监察实行__的管理体制。
A.横向管理
B.垂直管理
C.分级管理
D.分级监察
E.行业监察
24、各个部门和所有人员都按照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要求开展相应的安全健康管理和活动,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进行试运行,以检验体系策划与文件化规定的__。
A.充分性
B.完整性
C.有效性 D.适宜性
E.科学性
25、监督检查的目的是预防事故的发生,其实现手段有__。
A.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
B.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大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C.加强日常工作的监察
D.通过检验发现特种设备在设计、制造等过程中的影响产品安全性能的质量问题
事故隐患分类规定 篇6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管理,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永煤公司所属化工企业。
第三条 事故隐患根据作业场所、工艺、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况,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可能导致事故损失的程度分为两级: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四条 企业要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及时发现并排除存在的事故隐患,要制定事故紧急救援预案,组织模拟重大事故发生时应采取的紧急处置措施,随时掌握重大事故隐患的动态变化,保持消防器材、救护用品完好有效。
第五条 各企业在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立即设法排除。
第六条 在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生产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或者停止使用。
第七条 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或车间,由于条件所限,难以立即整改的,要限期完成整改,在整改过程中要采取防范、监控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第八条 要定期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登记建档、跟踪监控并逐级上报。单位主要领导要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解决,并跟踪落实。
第九条 对重大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致使发生重大事故,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的,根据事故性质和责任,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行政责任,或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十条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事故隐患类别;影响范围;影响程度;整改措施;整改资金来源及其保障措施;整改目标;跟踪落实。
附件:
重大事故隐患的认定标准(试行);
重大事故隐患的认定标准
(试行)
根据永煤公司现有化工企业装置实际,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认定为重大安全事故隐患。
一、安全管理
1、特种作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无证上岗的。
2、中控室、现场值班室、设备的框架或平台的安全疏散通道不符合规范的。
3、可燃气体的排气筒、放空管高度不符合规范的。
4、放射源严重超标没有安全防护措施的。
5、防火间距不符合规范的。
6、消防给水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故障不能正常运行的。
7、重大危险源未定期检测或监控设施失灵的。
8、查出的重大隐患在限期内未整改的。
9、没有编制操作规程而投入生产的。
10、企业没有取得安全生产资质证书而投入生产的。
11、其他认为严重的安全生产隐患。
二、工艺系统
1、工艺介质为合成气、氨、氢气、乙炔、氯乙烯、氯气、硫化氢、甲醇、甲醛、二氧五环、三聚甲醛等管道或设备大量泄漏仍然继续生产的。
2、具有较强腐蚀性的工艺介质的设备、管线、法兰和阀门大量泄漏仍然继续生产的。
4、高压设备、管线、法兰和阀门泄漏仍继续生产的。
5、二氧化碳工艺气体中的氢气、氧气和硫含量严重超标仍然继续生产的。
6、安全阀、防爆板不起作用或联锁保护未投用的。
7、汽包高、低液位的联锁不起作用或未投用的。
8、超温、超压联锁不起作用的。
9、锅炉保护程序不起作用仍然继续生产的。
10、机组的保护联锁不起作用的。
11、氧系统阀门、法兰、管线发生泄漏继续生产的。
12、气化炉本体及其煤气系统发生泄漏继续生产的。
13、气化装置磨煤单元和煤输送单元煤粉发生泄漏继续生产的。
14、合成气中硫含量严重超标仍继续坚持生产的。
15、合成和精馏系统以及罐区的设备、管线出现大量泄漏仍继续生产的。
16、电石库防水区内进水没有采取措施的。
17、氯乙烯混合脱水水含量严重超标的。
18、聚合釜(PVC)紧急终止剂氮气钢瓶压力不够的。
19、导热油系统大量泄漏仍继续生产的。
20、电石炉电极故障(软断、硬断、刺火)仍然继续生产的。
21、电石炉内料面不稳,出现踏料现象仍然继续生产。
22、其它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的。
三、设备系统
1、压缩机、汽轮机、电机、泵等重要设备轴位移、轴承温度、轴振动值超过报警值,继续开车运行的。
2、压缩机、汽轮机、电机、泵等重要设备断油保护不可靠,继续开车运行的。
3、压缩机、汽轮机、电机、泵等重要设备严重漏油,继续开车运行的。4、DCS、PLC、ESD、UPS等控制系统存在重大系统缺陷,继续开车运行的。
5、防爆区内电气仪表设备失爆,继续开车运行的。
6、列入国家淘汰的电气设备仍在超期运行的。
7、高压供电系统继电保护因故障不能投入运行的。
8、聚合釜(PVC)在反应过程中搅拌装置、冷却水系统故障,可能导致超温超压的。
9、半水煤气、合成气、乙炔、氯乙烯气柜固架发生变形,钟罩偏心和泄漏的。
10、液氯钢瓶充装违反气瓶充装管理规定,可能引发事故的。
11、压力容器超期服役,仍然继续使用的。
12、其他认为严重的安全生产隐患。
四、事故隐患相关说明
1、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类
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许可证、消防验收报告、安全评价报告等。
2、安全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配置类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的特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或标准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安全生产责任制类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或标准要求,建立并完善适合本单位生产经营特点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4、安全管理制度类
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具有较大危险因素的重大危险源、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设备定期淘汰制度、危险作业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隐患排查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其他保障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的规章制度等。
5、操作规程类
依据基础设计资料和标准要求进行编制、建立并完善适合本单位生产运行特点的各岗位操作规程。
6、安全生产记录档案类
安全生产记录档案主要包括:教育培训记录档案、安全检查记录档案、危险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记录档案、危险作业管理记录档案(如动火证审批等)、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记录档案、安全生产奖惩记录档案、安全生产会议记录档案、事故管理记录档案、变配电室值班记录、检查及巡查记录、职业危害申报档案、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档案、工伤社会保险缴费记录、安全费用台帐等。
7、应急救援预案与实施类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应包括:应急救援组织及其职责、危险目标的确定和潜在危险性评估、应急救援预案启动程序、紧急处置措施方案、应急救援组织的训练和演习、应急救援设备器材的储备、经费保障等。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每年不得少于一次。应急救援物资的配备应满足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的需求。
8、物料类
物料包括原材料、辅助物料、中间体、产品等。
9、平面布置类
平面布置主要包括:生产设施系统、动力公用设施系统、检维修设施系统、运输设施系统、仓库与堆场、生产管理及其它设施系统、有毒有害装置与厂区内其他系统或建(构)筑物之间的防护距离。
10、建(构)筑物类
主要包括建(构)筑物的建筑结构、防火等级等。
11、安全设备设施类
安全设备设施包括仪器仪表,监控系统,报警装置,防爆、泄爆、隔爆、抑爆装置,防雷、防静电装置,防毒除尘装置等。
12、辅助系统设备设施类
辅助系统主要包括电气系统(含变配电室、电气线路隐患、电气设备/工具)、消防系统、照明系统、压缩空气站、锅炉房、氧气站等为生产提供动力或其他辅助生产的系统。
13、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类
个人防护用品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的个人随身穿(佩)戴的用品,主要包括:安全帽、安全带、防尘、防毒面罩、供应空气的呼吸保护器、耳塞、护目镜、防护服等。
14、从业人员资格资质类
从业人员资格资质主要包括: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证书、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等。
15、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类
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岗位安全操作技能,安全设备、设施、工具、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维护和保管知识,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和应急措施、自救互救知识,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等。
16、从业人员操作行为类
从业人员“三违”主要包括:从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进行作业、负责人违反操作规程指挥从业人员进行作业。
17、作业环境类
包括粉尘、有毒有害物质、物理因素(噪声、振动、辐射、高温等)、化学因素等限值超过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18、安全出口及疏散通道类
根据各单位生产特点及厂区布置特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或标准要求,合理设置及管理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
19、安全标志及标识类
包括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化学品安全标签以及使用安全色对具有危险性的设备设施进行的标识。
20、周边环境类
主要是单位厂区外的建(构)筑物、设备设施等(如高压供电线路、输油/气管线等)与厂区内建(构)筑物、设备设施的防护距离。
安全事故分类方法 篇7
所谓的综合评价法, 从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的角度, 是全方位看待工程的所有细节性内容, 应用多种方法, 全面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在建设工程安全事故中应用综合评价法, 基本原则内容如下:
1.1 科学性原则
建设工程安全事故事关当事人的人身安全和工程的财产安全, 因此需要站在科学的角度, 制定每个事故控制的指标。该指标是基于大量实例工程的参考研究, 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 形成评价的指标,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大多数工程的安全损失, 因此具有科学性的特征。
1.2 针对性原则
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综合评价指标, 通常需要直接应用到具体的实例工程当中, 为了促使评价指标和工程事故的内容相匹配, 通常情况下需要对评价指标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以提高评价的针对性。
1.3 综合性原则
工程安全事故综合评价的所有指标, 并非独立分开的, 而是紧密相扣, 具有明显的互补性特征。我们在应用综合评价方法的时候, 需要将这些指标当成统一的整体看待, 以便从各个角度看待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
1.4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原则
综合评价体系要求层次分明, 需要通过大量的调研和统计分析, 并结合相关的经验, 才能够形成科学合理的因素指标集。综合评价准确与否, 关键在于因素集选择的完备性, 以及是否能够突出重点, 而考虑这些因素, 可能会脱离因素的权重, 因此需要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对因素进行分析和筛选。
2 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是应用在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的基本条件, 笔者结合工程的实际管理经验, 对指标体系和标准建立的方法进行如下总结:
2.1 指标体系
所谓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是根据工程安全事故造成损失的大小, 并结合《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对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安全事故划分成4个等级, 分别为:特别重大安全事故、重大安全事故、较大安全事故、一般安全事故。为了更加全面和精准地评价安全事故, 除了需要研究有价值的因素, 还需要测算和评价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非价值因素, 但实际评价的时候, 非经济损失的数据最难获得, 为此我们需要按照以下的步骤构建指标体系:
(1) 建筑工程安全施工损失分为经济损失和非经济损失。其中经济损失包括人力资源经济损失、物力经济损失、财力经济损失、资源与环境经济损失、生产组织经济损失、机会经济损失;非经济损失包括人力资源非经济损失、资源与环境非经济损失、机会非经济损失。
(2) 建设工程安全经济损失分为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其中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人力资源直接经济损失、物力直接经济损失、财力直接经济损失、资源与环境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包括人力资源间接经济损失、财力间接经济损失、生产组织间接经济损失、机会损失间接经济损失。
2.2 评价标准
基于以上的综合评价指标, 我们将工程分为特别重大安全事故、重大安全事故、较大安全事故、一般安全事故4中。
2.2.1 特别重大安全事故:造成死亡人数达到30人以上, 或者造成重伤人数达到100人以上, 或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亿元以上。
2.2.2 重大安全事故:
造成死亡人数达到10人以上, 但在30人以下, 或者造成重伤人数在50人以上, 但在100人以下, 或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万以上, 但在1亿元以下。
2.2.3 较大事故:
造成死亡人数在3人以上, 但在10人以下, 或者造成重伤人数在10人以上, 但在50人以下, 或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以上, 但在5000万以下。
2.2.4 一般事故:造成死亡人数在3人以下, 或者造成重伤人数在
10人以下;或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以下。
以上的评价标准, 伤亡事故属于间接损失, 与直接损失之间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综合评价体系需要综合考虑该比例关系。
3 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
建筑工程损失的大小不一, 对工程造成的危害程度自然就不一样, 笔者认为安全损失大小与安全事故危害程度之间具有相对应关系, 为此更倾向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法。
3.1 问题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根据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的问题, 对问题展开全面分析, 确定问题的具体范围和相关因素, 以建立某种共性特征, 然后进行分组。譬如某建筑工程地基工程发生严重塌方问题, 安全事故本身的问题是“塌方”, 而造成“塌方”的原因可能是材料质量问题、支撑不稳、软土地基、工艺技术问题等, 如果单方面探讨某个原因, 会影响事故分析评价的效率, 此时需要根据问题的现象, 递阶分层每个问题, 形成最高层、中间层、最低层的层次结构模型, 便于分析那些定量描述很难解决的问题。
3.2 比较判断矩阵的构建
在层次结构的基础上, 进行定量分析, 但单一的解决方案可能满足不了事故的全面评价, 由此需要构建比较判断矩阵, 根据不同层次的指标, 制定不同的方案。比较矩阵的构建需要将层次结构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 其中目标层指决策目标, 准则成则是各个准则和子准则, 而且准则时间呈互相交叉关系, 方案层则是针对具体的准则, 制定针对性的方案。安全事故的决策者, 安全比较判断矩阵罗列出来的N个元素, 权衡各个元素的重要性, 然后进行优劣排序。
3.3 指标权重的确定
结合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损失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 以及在构建问题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和比较判断矩阵的基础上, 但由于不同指标的重要程度不同, 因此不同的调查者可能会得出不同的表达数值。笔者借助专家咨询意见的方法, 设计了调查问卷, 得出直接经济损失的权重为0.2315, 其属性层人力资源直接经济损失、物力直接经济损失、财力直接经济损失、资源与环境直接经济损失、人力资源间接经济损失的LP分别为0.1045、0.2986、0.4924、0.1045、0.1400;间接经济损失的权重为0.7685, 其属性层财力间接经济损失、生产组织间接经济损失、机会损失间接经济损失的LP分别为0.5402、0.1400、0.1798。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从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的角度, 是全方位看待工程的所有细节性内容, 应用多种方法, 全面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在建设工程安全事故中应用综合评价法, 基本原则内容包括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原则。由于建筑工程损失的大小不一, 对工程造成的危害程度自然就不一样, 笔者认为安全损失大小与安全事故危害程度之间具有相对应关系, 应该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法, 这样才能够更加具体地评价安全事故, 为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摘要:建筑工程工种多、工序复杂, 很多工程属于立体交叉的施工结构, 而且长期间的连续作业, 使得工程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 危害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而且造成国家巨大的财产损失。为了控制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文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 根据安全事故损失的综合评价指标, 建立综合评价指标的体系和综合评价标准, 全方位评价建筑工程安全事故, 作为事故预防和控制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综合评价法
参考文献
[1]唐宗洁, 蒋月文.基于AHP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模糊综合评价[J].现代商贸工业, 2011 (9) :271-272.[1]唐宗洁, 蒋月文.基于AHP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模糊综合评价[J].现代商贸工业, 2011 (9) :271-272.
[2]杨东源, 严静.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J].广西城镇建设, 2010 (10) :105-108.[2]杨东源, 严静.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J].广西城镇建设, 2010 (10) :105-108.
[3]陈建辉, 李静.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未确知综合评价[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9 (3) :119-121.[3]陈建辉, 李静.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未确知综合评价[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9 (3) :119-121.
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综述 篇8
摘 要:对传统图像监督分类方法和非监督分类方法在遥感图像分类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对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糊理论、小波分析、支持向量机等理论的新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研究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关键词:遥感图像;监督分类;分类精度
1 概述
遥感就是远离地表,借助于电磁波来收集、获取地表的地学、生物学、资源环境等过程和现象的科学技术。遥感技术系统由四部分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遥感数据接收及处理系统、分析系统。遥感数据就是用遥感器探测来自地表的电磁波,通过采样及量化后获得的数字化数据。
2 传统遥感图像分类方法
2.1 非监督分类方法
非监督分类方法也称为聚类分析。进行非监督分类时,不必对遥感图像影像地物获取先验类别知识,仅依靠遥感图像上不同类别地物光谱信息进行特征提取,根据图像本身的统计特征的差别来达到分类的目的。主要的算法有:K-均值聚类(K-means)算法和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法(Iterative Self-organizing Data Analysis Techniques A, ISODATA)等。
2.2 监督分类方法
对于监督分类,训练区的选择要求有代表性,训练样本的选择要考虑到遥感图像的地物光谱特征,而且样本数目应能够满足分类的要求,否则,一旦样本数目超过一定的阈值时,分类器的精度便会下降。主要的算法有:最大似然分类(Maximum Likelihood classification, MLC)、最小距离分类、K-近邻分类等。
3 基于新理论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
3.1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分类
在遥感图像的分类处理中,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层神经元表征遥感图像的输入模式。每一个输入层神经元对应于一个光谱波段,每一个输出层神经元则对应于一种土地覆盖类型。其中,主要的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包括BP神经网络、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神经网络等。
3.2 遥感图像的复合分类方法
这种方法分类时,首先用监督分类法(或非监督分类法)将遥感图像概略地划分成几个大类,再用非监督分类法(或监督分类法)对第一步已分出的各个大类进行细分,直到满足要求为止。如靳文戟等提出的分级复合分类方法,结合了多层神经网络BP模型和非监督分类算法K-means算法。这样不仅避免了多层神经网络在识别类别多时学习速率慢,不易收敛的缺点,还使得迭代次数减少。
3.3 基于模糊理论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
模糊理论是1965年扎德提出的,模糊理论往往用于对不确定性事物的描述。模糊模式分类是依据隶属原则进行判别。这种方法的关键是确定适当的隶属度函数。在实际的模式分类问题中,要分类的对象往往不是论域中的某个确定元素,而是论域中的模糊子集,此时研究的不是某元素对集合的隶属程度,而是两个模糊子集之间的贴近程度。
3.4 基于小波理论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
小波分析是上个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应用数学分支。小波理论具有良好的时频局部特性,从而能够从时域和频域的角度精确描述图像的特征。小波函数可以看作是一个带通滤波器的系统响应,小波变换是将原始信号用一组多尺度带通滤波器进行滤波,将信号分解到多个频带上分析。因而小波分析在图像降噪、分类、分割和压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5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
支持向量机是基于两类问题提出的,遥感图像涉及的一般是多类问题,需要将两类SVM进行扩展才能适合于多类别分类问题。为此不少学者提出了几种改进方法,①对于多类SVM,可以组合几个二类分类器;②构造一个更大的最优化问题来进行分类。
4 结束语
在遥感技术的研究中,提高遥感图像的分类精度是一个关键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上述方法以及分类思想的出现比传统的方法在分类精度上有明显的提高,也无疑为遥感图像分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这些方法同时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达到较好的分类效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改进:
①BP算法与Cauchy训练的结合的方法。由于BP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点,而Cauchy训练是随机调整权值,可能背离寻找全局极小点。所以,将二者结合可以互相补充取得较好的效果。
②优化距离度量方法。
③选择多个代表类别的特征。如,将光谱体征和纹理特征相结合。基于像元的分析与基于光谱分析相结合。
④基于核函数的分类方法。在核函数上进行突破。
⑤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統一体化。
⑥基于小波的神经网络分类方法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基于模糊理论的神经网络的分类方法的研究。
总之,为了进一步提高分类精度,综合利用各种方法进行遥感图像分类是提高遥感图像分类精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Melgani F, Bruzzone L. Classification of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Images with Support Vector Machin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Remote Sensing, 2004, 42(8): 1778-1790.
[2]靳文戟,刘政凯.多类别遥感图像的复合分类方法[J].环境遥感, 1995,10(4):298-302.
[3]周前祥,敬忠良.高光谱遥感图像联合加权随机分类器的设计与应用[J].测绘学报,2004,33(3):254-257.
[4]李旭超,朱善安.小波变换和马尔可夫随机场在图像降噪与分割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4.
[5]张志龙,沈振康. 基于遥感图像的重要目标中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研究[D]. 国防科技大学,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