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资金运作的风险管理论文

2025-01-15

解析资金运作的风险管理论文(精选8篇)

解析资金运作的风险管理论文 篇1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英国伦敦历史最久、名声显赫、素以发展稳健,信誉良好而驰名的商人银行巴林银行集团由于其新加坡巴林公司期货经理尼克·里森错误地判断了日本股市的走向而导致整个银行集团公司的倒闭。表面上看,这似乎是由一个小职员的失误引发的一个偶然事件,实际上它是公司管理中内部控制不力隐患的一个集中爆发。这个震惊世界的事件刚刚过去不久,人们还没有从记忆中完全淡忘,中航油海外子公司——新加坡公司因从事石油投机亏损5.5亿美元事件又再次令人们为之瞠目结舌。人们在震惊之余,不免纷纷猜测其巨亏背后的细节和过程,甚至有人说是在交易中中了西方大鳄的圈套。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和所有在衍生工具市场上发生的巨额亏损一样,中航油新加坡亏损事件的根本原因也在于其内控机制失灵。

无独有偶,20xx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中,一批如雷曼兄弟等老牌银行和巨型国际企业集团在瞬间轰然倒塌;金融风暴也同样蔓延到中国:资讯

一、中信泰富因澳大利亚铁矿石项目进行的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已引致亏损共8.08亿港元;而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按公平价定值的亏损更高达147亿港元。资讯

二、中国平安因为参股富通集团1.21亿股投资283亿元而计提了157亿元的巨额损失准备,针对富通集团的救助计划使市场对中国平安的投资产生了担忧,此传言影响,中国平安H股在一日内(20xx.9.26周五)下挫9.7%。①在这些事件发生的同时,目前市场上也频频传出一些大型企业集团董事长辞职或被监控调查的消息。

在金融风暴的惊涛骇浪中,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镇定;在面对不期而至的风险和危机中,人们痛定思痛,需要寻找和总结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有人说,都是衍生金融工具惹的祸;也有人说,这是公司治理出的错;还有人说,这是信息传递延误造成的后果。

到底是什么原因?固然各有各的背景,各有各的具体情况,但对于独处海外的跨国集团子公司来说,外部环境复杂,东道国的政治环境、法律环境、金融环境、税收政策和行业竞争环境的随时变化,给公司经营和财务危机的潜伏营造了突发的土壤,加之远离母公司,治理链条拉长,如果信息沟通不及时,内部监控不到位,风险和危机的突然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结合起来,基于这样两个基点和视觉,研究海外子公司在资金运作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与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二、海外子公司资金运作风险管理理论与视角

如果说人们需要从前述一些案例中吸取一些经验教训的话,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和内部监控是首要的和必须的,其次就是信息及时的沟通、传递和披露。

(一)健全公司治理机制是完善母子公司委托代理链条的基点,也是强化母公司监管的首要条件

关于跨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历史并不长,大量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理论分析框架对跨国公司治理的概念、目标和内容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涉及契约经济学、金融学、组织行为学和信息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和学科。在这些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委托——代理理论”。长期以来,作为经典企业理论的委托——代理理论被视为跨国公司治理理论中的主流理论,一经引入跨国公司治理研究领域,便被广泛运用来解释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的母子公司行为均衡的产生与变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的机制设计来解决作为委托人的母公司与代理人子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盛颖敏,刘志永,20xx)。

在跨国公司中,母公司与子公司关系可以看作是一种委托代理结构。母公司股东通过授权董事会对海外进行投资并构建独立的法人机构,同时派出重要的子公司高层人选组建新公司的董事会和经理层班子,虽然子公司的董事会有独立行使出资者的职权,但按照出资者股权理论,占比例较大的控股股东仍然掌握着子公司的控制权,所以虽然通过直接或间接控制层层委托关系,重大投融资决策问题仍然要经过母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或者通过母公司授权。但是这样一来,这种层层委托的代理链条过长,如果监控不力或信息沟通不及时,容易出现“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所以,建立健全母公司的治理结构,设立若干对口的委员会,如审计委员会、战略委员会、薪酬委员会以对应检查子公司的各项工作是解决这种委托代理链条过长、监控难于过细等弊端的有力措施。其中,由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海外子公司的内部控制,监督其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以便协调母子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是重要举措之一。

为了指导母公司加强对其子公司的管理,保证母公司投资的安全、完整,以及确保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财政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专门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对子公司的控制”。要求母公司在对子公司实施控制过程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以下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一是对子公司的组织及人员控制,通过选任董事、经理、总会计师(或者财务总监、分管财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等方式行使出资人权力;二是对子公司业务层面的控制,通过建立业绩目标、预算控制、重大投资、筹资、利润分配的控制、对外担保控制、对外捐赠控制、关联交易控制、考核与审计监督等政策和程序,对子公司有关财务事项和业务活动实施有效控制;三是对合并财务报表及其控制,明确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与报送流程及审批制度,确保母子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从而从公司治理的制度层面保障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的控制。

(二)强化内部控制是母公司行使监管职能、预防子公司出现风险和不测的必佩之剑

所谓监管职能,一是管理,二是监督。对于独立的子公司来说,监督职能应该更重要一些,因为作为独立法人的子公司身处海外,管理是其日常必行之举,母公司一般既不能过多干预具体业务,事实上也鞭长莫及。所以,加强监督是其主要的职责。无论是在美国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还是我国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都将“监督”置于重要地位,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

财政部会计司李玉环将《内部控制框架》中的监督归纳为三点②:一是持续的监督活动,二是个别评价,三是缺陷报告。其中一、二的结合是监督活动得以实施和具体落实的必须举措,而《内部控制框架》对缺陷定义为内部控制体系值得注意的一种状态,缺陷的报告是及时将发现和评价中出现的问题上报,既包括直接的正常渠道,也可以越级上报。在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要求的内部监督,首先强调了建立内部监督制度,从制度上保证监督的持续执行;其次是开展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前者类似于《内部控制框架》中的持续监督,后者类似于个别评价。不过专项监督的起点可以更高一些,它可从公司发展战略出发,就公司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调整或变化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或者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另外,我国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对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还做了规定,进一步区分了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并要求企业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分析缺陷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采取适当的形式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经理层报告。

在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按照内部控制的五项要素,专门设章规范了对每一种要素的具体要求,从总体框架上和细致入微处深入论述了对内部控制的实施及执行要求。

从内部控制的目的来看,是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企业基本目标的实现。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是不确定的,企业家的基本职能是管理风险。无论从目的、目标,还是从要素来看,内部控制的根本功能是风险管理。不确定性意味着机会与风险并存。如果说机会代表盈利的可能,风险则代表亏损的可能,二者不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对于企业集团海外子公司来说,面临的风险种类更多,除了国内一般企业所遭遇的市场、技术、金融、财务、法律等风险外,他们还随时要面对瞬息万变的不同币种间的汇率、利率、东道国税收政策、政治环境、资本市场,甚至战争、骚乱等各种外部风险和突发事件,要想保证盈利,就必须管理风险。内部控制就是一种风险管理机制。其中,通过风险评估识别、分析、评价风险,具体的控制措施是处理、防范、化解风险,而内部监督则是对整个过程进行的全面监控。

此外,建立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和相关资料的保管,也是对海外子公司内部控制的要求之一。

(三)加强信息的及时沟通、传递和及时披露是应对突发事件和解决应急问题的必须之举

世界著名风险评估机构标准普尔就中航油新家坡公司巨亏5.5亿美元事件曾发表评论③说:在危机显露之初,其实新加坡公司只需5000万美元即可解围。且不论这个判断是否准确,但是在一些细节上如果新加坡公司及其母公司变换一种处理方式,也许会出现不同的局面。这个细节就是信息的及时沟通和应急处理。

该事件中的核心人物——新加坡公司原总裁陈久霖在事件发生后不久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透露了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详情,让人们了解到新加坡公司的母公司中航油集团处理危机的几个细节:“中航油集团2004年10月3日就开始了解到事件的严重性。当时的账面亏损为8000万美元,如果那时集团决定斩仓,整个盘位的实际亏损可能不会超过1亿美元。然而,集团领导大部分在休假。9日,新加坡公司正式向集团提出书面紧急请示。如果当时斩仓,实际亏损应为1.8亿美元。然而直到16日,集团才召开党政联席会议进行研究。”陈还说,危机发生后,国内外多家大企业与中航油集团进行过多次接触,愿意支持新加坡公司解决期权问题,其中英国石油公司(BP)提出了两个可以把风险控制在2亿美元内的方案,但由于与母公司的沟通渠道不畅而未得到解决④。

虽然陈的一面之词是否可信有待证实,他的说法与中航油集团领导的表态有诸多矛盾之处。然而,信息沟通的不及时和没有建立完善顺畅的危机处理机制,遭遇风险时或惊慌失措或束手无策或消极等待的现象是造成危机后果的巨额损失的最可怕的原因。所以,建立信息及时沟通、传递和披露制度是保障内部控制机制实施的重要渠道。

在财政部对“子公司控制”的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中,还详细规定了子公司的委派董事、经理、总会计师应当定期向母公司报告子公司经营管理、资产运行和财务状况等有关事项。对于重大风险事项或重大决策信息,委派人员应当及时上报母公司董事会。这些条款就是从制度上确保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无阻。

以上问题虽然也是国内企业在风险防范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但对于海外子公司来说,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其各种风险发生概率加剧,在资金运作中对风险管理和监控必须是其发展扩张中的首要问题。

三、海外子公司资金运作风险管理举措及建议

通过上述对企业集团海外子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内部监控以及信息沟通、传递和及时披露的论述,笔者提出在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框架下的海外子公司资金运作举措如下:

第一,疏通信息及时沟通渠道,建立定期报告和重大事件随时报告制度。

第二,完善母子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定期进行这两方面的自我评价、自我检查,建立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缺陷报告制度。

第三,设立资金统一运作、分级监管制度,完善责权利相统一的岗位责任制和预算控制制度。

第四,设立担保和掉期等衍生金融工具保险机制。

第五,设立专门机构,研究海外东道国及其周边环境变化,密切关注其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税收制度及资金进出管理政策变化,收集每日汇市、股市、期市等行情变化资料,研究内外环境变化可能导致的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尽早采取预防措施。

解析资金运作的风险管理论文 篇2

一、大额度资金运作资金安全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作为国有企业“三重一大”决策事项的重要一项,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是指超过由企业或者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所规定的领导人员调动、使用限额的资金调动和使用,包括年度预算内大额度资金调动和使用,超预算的资金调动和使用,对外大额捐赠、赞助等等。由于一般是超过上级规定或本单位权限,预算外资金调动和使用较多,加之涉及额度大,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在资金安全上出现问题,容易给企业造成严重后果、重大损失以及恶劣影响。因此,加强大额度资金运作管理,防范资金运作中的资金安全风险,确保资金运作安全,避免和减少损失,保证安全运输生产、重点工程建设、职工生产生活等各项资金的需求,就显得异为重要和紧迫。

二、大额度资金运作中资金安全可能存在的风险分析

从近年发生的一些国有企业重大资金损失的案件分析,多数是资金运作没有履行正常程序,缺乏有效监督造成的。通过综合分析,大额度资金运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履行调研论证程序,由于盲目决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隐匿企业大额度资金运作真实意图,虚假投资,侵吞国有资产。

3.虚报企业投资项目和规模,加大资金投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4.采用各种方式回避或不履行集体决策,由个人或少数人擅自决定。

5.用传阅、会签或个别征求意见等方式代替会议集体决策。

6.对大额度资金运作项目,采取化整为零手段规避制度规定。

7.未执行资金支付联签制,擅自个人批准使用或借出企业大额资金。

8.资金结算部门未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对联签手续不全的大额资金办理支付手续。

9.相关部门没有如实报告大额资金支付事项,造成经济损失。

10.没有进行定期的检查监督,疏于检查监督而实际发生资金损失。

三、大额度资金运作资金安全风险防控的具体措施

为了确保大额度资金的安全、有序、可控,就需要在不断完善资金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从规范内部控制、定期检查监督、严格责任追究等方面入手,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防控,进行动态监管,防范大额度资金运作的风险。

(一)强化过程防控,完善严格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1. 健全完善大额度资金运作调研论证制度。

对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应当进行认真的调研论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调研论证工作应由主办部门(单位)牵头,组织财务、计划、法律、审计以及监察等部门进行,重点对必要性、可行性、风险性进行调研论证,必要时进行专家论证、法律顾问和咨询听证,广泛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并遵循以下工作程序:成立调研组,确定成员,明确分工;制定调研论证提纲和计划;集中或分组开展调研论证工作;讨论、汇总意见,形成调研报告或方案材料;举行专家论证会、征求意见研讨会或其他方式对调研报告或方案材料广泛征求意见,或对有关问题进行质询、评估和论证;主办部门(单位)对调研报告或方案材料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确定并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建议方案共选择。

2. 健全完善大额度资金运作集体决策制度。

凡大额度资金的借贷、支付等事项,必须由本单位领导班子召开党政联席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坚持民主决策,充分发扬民主,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讨论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应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定,多数领导班子成员有不同意见的,不能决定;意见分歧较大的或分管领导有不同意见的,应慎重或暂缓决定。

3. 健全完善大额度资金运作决策失误纠错机制。

单位主要领导要注意了解和检查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的实施进展情况;其他班子成员、相关部门要按照分工,对资金运作事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主办部门要定期向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汇报决策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提出纠错建议,需要重新作出决策的,应按程序重新决策,可能发生重大风险的,应立即采取保全措施。

4. 健全完善大额度资金支付联签制度。

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同意后,凡大额度资金支付,必须严格使用《大额资金使用联签单》,对资金的性质、额度、期限、预计产生的效益、风险分析,以及对方基本情况、注册资金、资产总额、资质状况、信用状况、以及效益情况等详细分析、记载,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总会计师、财务部门负责人共同签字批准后,财务部门方可办理支付。凡未执行联签制度的大额度资金支付,资金结算部门拒绝付款,并向上级财务部门报告。

5. 健全完善大额度资金运作动态报告制度。

不论预算内还是预算外大额度资金,凡涉及大额资金支付,均要及时编制《大额资金支付动态报告》,详细记载银行转账支付和现金支付时间、金额、是否年度预算、未列入年度预算原因、是否集体讨论等情况,由财务部门及时将大额资金的动态情况向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报告,同时向上级财务部门报告。

6. 建立资金结算系统业务办理监督制度。

资金结算部门要及时检查本部门向财务主管部门报告的办理大额支付事项是否与实际支付业务相符,有无漏报现象,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财务主管部门。资金结算部门在办理各单位对外结算支付过程中,必须审核相关凭据和手续,凡不符合规定或手续不完备的,均应拒绝支付。

(二)强化日常监管,完善严格有效的检查监督机制

1. 加强日常检查。

把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日常核查的重点放在单位预算外资金以及支付给资金结算系统以外账户的资金,对资金动态异常的,及时报告部门负责人,对发生问题的要迅速纠正,及时提出完善各种手续、控制风险要求并督促实施。

2. 加强专项检查。

采取抽查台帐资料、调阅会议集体讨论记录、分析《大额资金使用联签单》、资金支付动态报告和有关财务支付凭证等方式,对执行大额度资金支付联签等情况全面检查,重点检查是否经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是否对动用资金进行风险分析;是否经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总会计师、财务部门负责人3人共同签字批准;是否按规定时间、方式及时上报联签情况;是否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等等,并做到跟踪整改。

3. 加强内外监督。

加强审计监督,审计部门每半年必须对本级资金结算部门、财务部门进行一次大额度资金安全审计,对在建的工程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每年进行一次审计,结合在建项目审计,对外资使用情况一并进行审计;加强群众监督,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监督积极性,通过设置意见箱、电子信箱、开通举报电话等方式,加强对资金运作过程监督和实时动态监控,变体内监督为体外监督。

(三)强化惩戒处置,完善严格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

1. 明确责任追究对象。

根据职责范围,实施大额度资金运作责任追究机制,追究集体责任时,领导班子党政正职和直接主管的领导干部承担主要领导责任,参与决策的其他领导干部承担次要领导责任。对错误决策提出明确反对意见而没有被采纳的,不承担领导责任。错误决策由领导干部个人决定或批准的,追究领导干部的个人责任。

2. 明确责任追究方式。

需实施责任追究的,实行以下责任追究方式:对违反大额度资金运作相关规定,未造成严重后果、较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给予批评教育或内部通报。集体决策失误,造成严重后果、较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示谈话、调离岗位、降职、免职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以上责任追究方式视具体情况可单独适用或合并适用。对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违反规定获取的不正当经济利益,应责令清退。

3. 明确责任追究程序。

对违反相关规定,需实施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责任追究的,遵循以下程序:一是由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存在问题进行调查核实;二是调查完毕后,写出调查报告,并根据有关规定,提出责任追究具体建议,提交党政联席会议研究;三是经党政联席会议讨论研究后,责成人事部门形成相应处理决定;需要给予有关人员党纪政纪处分的,由纪检监察部门作出处理;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摘要:加强资金管理有利于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促进稳健发展, 从而实现发展目标。如果管理不到位, 可能使企业遭受巨大经济损失。本文阐述了当前加强资金安全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并通过对企业大额度资金运作中容易发生风险的环节和关键点的分析, 从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检查监督机制、责任追究机制方面, 提出了资金安全风险防控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大额资金,资金安全,风险防控

参考文献

[1]张英东.浅谈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J].财经界, 2011 (08) .

解析资金运作的风险管理论文 篇3

摘 要 电网企业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致使其存在着很大的灵活性,其资金的分散管理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资金流动是一个企业的命脉,当电网企业的资金管理出现风险的时候,将会给电网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文章对电网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电网企业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的意义,研究电网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与运作。

关键词 电网企业 资金集中管理 运作

所有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财务管理,而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资金管理,因此电网企业也不例外。由于我国电网企业的灵活性,致使资金管理也相对分散,为企业的发展埋下了许多的隐患,通过在电网企业中进行资金的集中管理与运用,能够有效的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一、我国电网企业现行的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中比较流行的一种管理模式,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项重大措施。但是,虽然我国许多的电网企业已经实施了预算管理的管理模式,但是其预算管理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例如执行不到位、配套设施短缺、预算编制不合理等。由于没有形成完善的预算管理模式,就不能完全的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导致资金管理的效率相对较低。

2、目前,我国电网企业现行的资金集中管理存在着资金管理风险大、资金分散的现象。许多的电网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通过其自身的独自核算、独自经营,自给自足,并且还在银行开立了自己的账户,资金的运行方式为单循环,这样就导致了电网企业的资金管理相对分散,同时也增加了资金管理的风险。

二、电网企业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的意义

1、方便电网企业进行全面的资金预算管理。资金预算是资金集中管理的主要内容,实行资金集中管理,方便电网企业进行资金预算的制定与运行。

2、能够减少财务管理的资金投入。通过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不但能够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还能将企业的资金进行统一结算,将部分资金当做内部信贷资金,缩小向银行贷款的规模。

3、能够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将电网企业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并且将其贯穿与企业的资金投资、运营以及筹集的全过程,这样能够对资金的运行状况进行适时、准确的分析,再按照科学的体系,能够有效的防范电网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电网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

1、资金集中管理。传统的电网企业资金管理模式,不但手段落后,而且也没有受到企业的重视,这样就导致了电网企业的资金大量流向基层电网企业,并且形成了省级电网企业资金短缺、基层电网企业资金大量闲置的现象,电网企业的资金分配不合理。如果采用资金集中管理的方式,实行电费资金网上银行上化与监控与经费资金实施集团账户系统管理,能够有效的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首先,经费资金包括工程款与生产经费,电网企业在银行的协助下,将基层电网企业闲置的资金在银行中开发集团账户管理系统,通过银行的结算手段,将闲置的资金分配到资金短缺的电网企业中,这样既不影响基层电网企业的正常运行,又能救济资金短缺的电网企业,一举两得;其次,是电费资金实行网上银行上化与监控,通过锁定银行账号,就是将网上银行的账户设定为地市级电网企业的电费户与省公司财务结算中心的电费户,锁定功能还能够将地市级供电公司的电费户向省电网企业财务结算中心的电费户,提供账户查询服务与电费资金服务。与此同时,在银行方面,应该将网上银行服务的时间尽量的拓宽,这样能够方便各级电网企业随时随地的进行网上资金转账,并且提供相应的电子版对账单,以此来提升电费收入预算编制的精确性。

2、银行账户管理。将电网企业中以前的银行账户进行整理,将营销部门以及其他的部门自设的银行账户纳入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此外,如果需要办理银行账户,则应该经由电网企业的同意后才能办理,这样做能够有效的防范电网企业的资金管理风险,规范企业资金的运作方式,以此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充分的发挥企业的规模效益。

3、现金预算管理。实行现金预算管理制度,能够加强电网企业的资金管理。通过编制企业的月现金流量预算表,然后再由电网企业的领导层进行审批,企业的所有部门必须严格的执行。支付电力系统外单位资金或者超预算支付的资金需要公司的高层领导审批签字。此外,还应该稽核所有员工每月对资金预算执行的情况,以及资金的支付是否符合相关的流程。

4、资金管理的考核。根据电网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对下面五个方面进行考核:现金预算;资金集中管理制度;现金预算编制情况以及现金预算执行现状;银行账户管理;现金电费上缴率以及网上银行电费上缴率。再根据电网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资金考核标准,例如:现金电费上缴率与网上银行电费上缴率的总和考核率不能低于98%,资金集中度对经费资金考核的要求不能低于94%,

四、电网企业的资金运作

电网企业的资金运作是通过财务结算中心这一平台来实现的,财务计算中心的资金不但能够满足电网企业的正常支付需求,还能通过:委托贷款、债权投资、提前归还贷款、内部资金融通以及定期存款等运作方式进行资金的运作。

目前,许多电网企业为了规避证券交易市场的风险,一般将财务结算中心的债权集中在电网债、央行票据以及国债上面,并且通过银行银行的媒介进行债权的投资,并且为了规范债权投资的管理,还应该制定企业内部债权投资控制管理办法。电网企业的结算中心可以通过提前还贷,降低利息支出间接的提高资金收益,同时还能够利用债权投资、委托债款、内部资金融通以及定期存款的方式获得直接的资金收益。也就是说,合理的进行资金运作,能够为企业的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五、结语

总之,资金集中管理是管理电网企业集约化发展、集团化运作以及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所以电网企业在自身电网体系的建设中,应该充分的从资金集中管理角度出发,准确的定位自身企业的资金管理职能,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推动电网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国庆,黎美媚,刘海燕.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研究.会计之友.2012(12):23-25.

[2]赵宏婧.浅议电网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现代商业.2013(24):70-71.

浅谈股份制施工企业资金运作 篇4

摘要

资本运作是形成于中国的一个经济学新名词,90年代在我国出现。企业是资本运营的直接操作主体,它直接承担着资本运营的收益、损失和风险。国家是资本运营的监督主体,它服务、监督和规范资本运营的活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施工企业的改造力度也逐渐加大,大多数企业通过公司化改造以及管理体制的完善与加强等,选择上市,这一条新路子。本文就从施工企业上市的资金运作等方面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施工企业;上市;资金运作;资金筹措;项目

前言

企业有三大目标——生存、发展和获利。生存是为了发展,发展是为了获利,获利是为了更好的生存。这其中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和命脉,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资金运作是企业发展的动脉。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者必须充分认识到,从本质上讲企业营运的是资金,要下功夫学习、研究和掌握资金运作的规律和本领。资本运营又称资本运作、资本经营,是指以利润最大化和资本增值为目的,以价值管理为特征,将本企业的各类资本,不断地与其它企业、部门的资本进行流动与重组,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重组,以达到本企业自有资本不断增加这一最终目的的运作行为。资本运营的目标,就是实现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法,使得利润最大化、股东权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资本运营的目标和模式

(一)资本运营的目标及运营原则

资本运营是以资本最大限度增值为目的,对资本及其运动所进行的运筹和经营活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配置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它通过资本层次上的资源流动来优化社会的资源配置结构。资本运营的对象,或是一种形态的资本,如金融资本,或者是两种形态以上的资本,如运营生产资本、商品资本、房地产资本等。资本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必须同其他生产要素相互组合,优化配置,才能发挥资本的使用价值,才能创造价值。因此,资本运营的目标可以分为三大小目标。

1、利润最大化。企业将资本投入生产经营后,将所得收入与耗费相比,如果收

1入大于耗费,企业实现利润,如果收入小于耗费,则发生亏损。在资本运营中,企业为实现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就必须降低成本,因此,企业在资本运营中,不仅要注重增加当期利润,更要注重增加长期利润;不仅要注重增加利润额,同时要注重提高利润率;不仅要考察自有资本利润率,而且要考察全部资本(包括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利润率。

2、股东权益最大化。一般地,将企业期末股东权益总额与期初股东权益总额对比,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企业的自有资本发生增值。两者之差即为本期股东权益增加额,本期股东权益增加额除以期初股东权益总额,即为本期股东权益增加率。

3、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在资本运营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利润和股东权益的最大化,更要重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如果企业价值大于企业全部资产的帐面价值,那么企业资本增值,反之,企业就贬值了。将企业价值减去企业负债后得出的数值与企业股东权益的帐面价值相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表明企业的自有资本增值法。企业资本运营的三个“最大化”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实现利润最大化,才能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进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企业资本运营的模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熟,传统的企业增长方式已无法适应现今的发展要求。企业只有以资本形式﹑优化配置﹑增强核心竞争力,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增值。企业的资本运营可以具体分为资本扩张与资本收缩两种运营模式。扩张型资本运营,是指在现有的资本结构下,通过内部积累﹑追加投资﹑兼并收购等方式,使企业实现资本规模的扩大法。根据产权流动的不同轨道可以将资本扩张分为横向资本扩张、纵向资本扩张、混合型资本扩张。收缩型资本运营,是指企业为了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及提高企业运行效率,把自己拥有的部分资产﹑子公司﹑某部门或分支机构转移到公司之外,缩小公司的规模。收缩型资本运营是扩张型资本运营的逆向操作。主要有,资产剥离、公司分立、分拆上市、股份回购等形式。资本运营的特征有增值性、流动性、风险性。资本的运营可以加快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三、股份制施工企业资本运营

(一)股份制施工企业资本运营弊端

近年来,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种因素导致了施工企业资金紧缺,制约着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资金管理问题已成为施工企业当前刻不容缓、亟待加强的一项中心工作。当前,我国施工企业所面临的资金问题还是比较多的。

1、资金紧缺,由于国家紧缩银根,影响企业的资金运作,相当部分施工企业资金紧张。施工企业的融资渠道原本就比较单

一、自身资金不足、过分依赖银行贷款,银行贷款规模控制后,就失去了资金来源保障。

2、项目经理分散经营与资金集中管理的矛盾。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具有分布点多、面广、线长、投资额度大的特点,这种分权制的管理模式对整个公司的资金管理会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

3、资金监督控制不严,造成资金流向与控制脱节。企业的运作通过分包的形式将工程交给分包方,而由于监督、控制和考核乏力,对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缺乏严谨系统的分析,容易造成施工企业资金流向与控制脱节,形成事前控制乏力。

(二)施工企业资本运营建议

在施工企业的资本运营中就应该管好用活资金、加强资金管理,在管理机制上、经营理念上、内部监督上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统一编制资金预算计划,指导和调节日常的资金管理工作。在资金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要坚持全局性、系统性的原则,行政开支管理预算与项目预算结合的原则,编制的预算既能保证管理层正常经营的开支,又能满足项目施工生产的需要。

2、从微观看,要保持比较合理的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既反映着企业经营风险的程度,又反映了企业利用外部资金的能力和水平,是企业经营者必须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说明企业利用外部资金的能力强,但企业债务压力大,风险也增大;资产负债率较低,说明企业实力较强,比较稳定,潜在能力还有待发挥。一般的,在我们所处的市场环境还不是十分规范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还是低一点为好,以不高于50%或55%为宜。其次,要努力增加企业的自有资金。企业自有资金是企业经营资金的重要来源,也是对外筹资的基础和前提。一般的1:1较理想。企业自有资金多,意味着企业净资产多,所有者权益大,企业的偿债能力较强,有利于企业稳定和发展。另外,要注意保持合理的负债结构。

3、企业资金的占用和分布要合理。企业资金如何分布和占用较之资金的筹集更为重要。同样的资金,占用不同,效果大不相同。因此,资金运营中一定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科学地优化资金的占用和分布。首先,要认识到企业的债务压力;其次,要使债务形成和解脱的过程越短越好,并做到债务输入后,通过企业内部循环运作,能获取正增量的资金回报;再次,要保持资金在这三个环节上的大体均匀分布。

4、要保持流动资产和结构性资产的合理比例。结构性资产指企业的固定资产、长期投资、递延资产等,主要是靠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来支撑的,尽管它可以反映出企业的实力和稳定程度,但若过大,则易造成企业日常运作的沉重和滞缓。施工企业的流动资金多在项目工程中,所以,一定要使日常项目经营正常,资金周转快速。

结束语:如今,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企业特点,找准市场定位,进行健康有序的生产与竞争。在资本经营中要加强资金流转的跟踪与监控,提高资金安全性,并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加强内部监督,保证施工企业资金的良性循环和企业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凤霞.浅谈施工企业如何创新资金运作模式,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河南省铁道学会2007年学术活动月优秀论文选集,2007

[2]潘凤秀.建立经济管理责任制加速流动资金周转.建筑经济,1981;02

[3]徐枫.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建筑经济,1983;02

资金链危机案例解析(精选) 篇5

撰稿:蓝天飞

1、投资失误引发的资金链危机

【案例】金融危机中国第一案——广东合俊玩具厂倒闭

合俊玩具于1996年在东莞市樟木头镇成立,是玩具业知名的港资企业,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其主要按OEM(贴牌加工)基准从事制造及销售玩具,知名代工产品包括美泰、孩之宝、迪士尼等。主要产品有儿童硬胶及电子玩具,毛绒玩具和体育用品等,产品70%以上销往美国。合俊玩具2008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销售额为3.87亿港元,同比微增2.9%;同时总负债高达5亿港元,亏损也高达2亿港元。

2006年7、8月份,合俊曾收购一家名为雅田的快倒闭的玩具厂,后来这家厂没能救活,合俊因此亏损数亿元。(埋下祸根)

2007年10月,合俊以2.69亿收购福建天成矿业45.51%的股权,准备进军银矿勘探。按计划2007年4月可取得采矿许可证,2008年中期投产。但由于手续没办齐,采矿许可证并未取得,巨额资金无法收回,直接导致合俊资金链断裂。2008年10月14日晚10点法院在合俊玩具大门贴上封条为标志倒闭。

【解析】 企业由于投资失误,无法取得投资回报而给企业带来风险。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为:一是投资项目资金需求超过预算; 二是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导致投入资金成为沉没成本。

2、营运资金不足引发的资金链危机 【案例】“中国金属”停产案

新破产法实施后“最大企业重整案”的中国金属(FerroChina,以下简称 “中国金属”)停产案是经典案例。中国金属是一家注册地在百慕大群岛、总部在苏州、在新加坡上市的台资企业。2008年10月8日,中国金属系企业的20余名台籍高管突然集体返回台湾,事先无任何预警,旗下5家子公司全面停产。次日,中国金属在新加坡发出的公告显示,公司无法偿还约7.06亿元人民币的营运资本贷款,其已经到期和可能到期的各类借款高达52亿元之巨。10月10日起,中国金属正式停牌。

当地媒体的报道称,中国金属2007年实现销售113亿元,税收1.7亿元,净利4亿元,镀锌板产量超过鞍山钢铁公司,在全国排名第二。

中国金属依靠投资银行的融资,商业银行的巨额贷款以及海内外各路资本的支持,实现了“裂变式的成长”。即使在法院主持重整阶段,连债权人都认为中国金属的市场前景并不差,而企业猝死的根本原因在于其高负债的运营模式和激进的财务战略引发的资金链断裂。

【解析】由于运营资金不足导致的资金链危机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

(1)企业规模扩张过快, 以超过其财务资源允许的业务量进行经营, 导致过度交易,从而形成营运资金不足;

(2)由于存货增加、收款延迟、付款提前等原因造成现金周转速度减缓,此时,若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储备或借款额度, 就缺乏增量资金补充投入, 而原有的存量资金却因周转缓慢无法满足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

(3)营运资金被长期占用, 企业因不能将营运资金在短期内形成收益而使现金流入存在长期滞后效应。

3、信用风险引发的资金链危机

【案例】上海首富之周正毅落马

周正毅,男,1961年出生于上海。

1978年,周拿出自己工作后所有积蓄在上海杨浦区开设小馄饨店,成为个体户小老板。

1994年,周氏夫妇合力开设“阿毛炖品”之后,才赚到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这家有名的饭店位于上海黄河路上,据说,当时每年可以带来1000万元的利润。

1995年对周正毅来说是一个极具“里程碑”式意义的年头。当时正是国企职工股上市流通的高峰期,周倾囊投资,获利甚丰。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突至,香港股市一片低迷。而刚刚在当年10月成立了农凯集团的周氏夫妇则一头扎进香港股市,大量购买了长江实业、和记黄埔等李嘉诚旗下的蓝筹股。等到股市强劲反弹,周氏夫妇获利数亿港元。与此同时,周正毅还看中正处于低潮时期的上海房地产,大买楼宇。

进入2002年,周正毅再次掀起香港市场上的“金融风暴”,先后收购了两家香港上市公司。迅速建立了自己横跨地产和资本市场的“金融航母”。按周的说法,当时他的资产不少于150亿元。

40出头的周正毅一跃成为上海首富、上海滩上的红人。

2003年5月,香港中银前副董事长兼总裁刘金山案发后,使周正毅的信用瞬间脆化。

据说刘金山“在上海分行任总经理期间,批出15亿元另有消息指20亿元人民币的贷款予周正毅”,并且这笔贷款则与周正毅2002年收购香港上市公司控股权有关。2002年1月,周正毅以约6000万港元收购了香港上市公司“盈荣”集团的控股权,并改名为“上海商贸”。4个月后,他又宣布斥资15亿元,收购香港上市“建联通”控股权,并改名为“上海地产”。短短几个月,接连展开收购行动,出手之快、之豪爽,使周正毅技惊一时,“上海首富”的名声在港股市场叫响。但是,这次收购所动用巨额资金的来路,颇令市场人士好奇。当时,周正毅宣布是通过“中银国际”来融资的。直到2005年5月28日,“上海地产”在股价大跌后应香港交易所要求发布通告,市场人士方才得悉,周正毅 为了取得这笔巨款,竟然早在当时就已把约75%的“上海地产”股份抵押给某家银行。75%股权就是周正毅在“上海地产”的全部持股量。换言之,周正毅未用自己一分一毫,即顺利掌控了一家拥有20多亿港元现金的香港上市公司大权。

这种被香港业内人士称为“空手套白狼”的资本运作手法成就了他的事业,也把他拉下了马。

【解析】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信用风险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在处于经济扩张期时,信用风险降低,因为较强的赢利能力使总体违约率降低。在处于经济紧缩期时,信用风险增加,因为赢利情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

(2)对于公司经营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的发生;这种特殊事件发生与经济运行周期无关,并且与公司经营有重要的影响。

4、流动性不足引发的资金链危机

【案例】中国普尔斯马特超市(下称“普马”)倒闭。

1996年注册成立的中国普马在成立后的8年内在中国开设了近50家分店,迅速跻身为中国最大的零售商之一。如此大规模的扩张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中国普马的核心模式是以当地银行的贷款开新店扩张,通过供货商赊销经营,通过各个分店之间的现金调配来平衡现金流,甚至调配分店的资金作为新店的资本金。

这种高速增长的模式看似完美无缺,但是流动性不足,资金链紧绷像紧箍咒一样如影随形。2004年,当西南某银行收回一笔2亿元贷款时,中国普马各地的门店终于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掉。

【解析】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增加流动负债弥补营运资金不足,企业为弥补营运资金缺口,借入的短期资金来填充,造成流动负债增加引发流动性风险;其二,短资长用,企业运用杠杆效应,大量借入银行短期借款,增加流动负债用于购置长期资产,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购置长期资产的资金需求,但造成企业偿债能力下降,极易引发流动性风险。

5、产品滞销导致资金链危机 【案例】黄金酒滞销资金链危机

“目前巨人在品牌广告上和市场培育上还在不断投入,一旦库存积压问题太严重,经销商回款减缓,巨人投资恐遭受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合效策划保健酒业专家韩亮说。

自2008年1月18日,史玉柱和五粮液集团(以下简称“五粮液”)董事长王国春合作,决定共同打造黄金酒开始,业界就对这款产品的未来充满遐想。

“黄金酒将依靠2008春节前投放3亿元的广告,完成市场的第一步导入。”9个月后在2008年10月28日,在签署一份和五粮液长达30年的战略合作协议时,史玉柱言犹在耳,“把目标直指3个月内取得10亿元的收益。”

然而,近半年时间过去后,黄金酒对外公布的销售数据显示,销售额为7亿。不仅如此,据黄金酒的经销商介绍:“这个数据仅仅是按照终端价格结算的总额,已经出厂的黄金酒多半还囤积在经销商和商超的仓库里面,7亿销售额实际为厂商回款的数量,而非到达消费者手中产品价值。”然而,当铺货全面展开之后,黄金酒的销售却遇到了问题。在一次糖酒会上,不少黄金酒的经销商表示,虽然黄金酒在品牌广告上给与了大量的支持,但是各家都有大量库存,许多地区的经销商手中的黄金酒完成销售的仅为10%左右,还有90%尚在库存中。短期内不会贸然进货。

【解析】滞销是指市场的产品上因为一些原因不受消费者欢迎而导致销售速度极慢。滞销的特征:

1、购买量为零;2、售价等于或低于成本;3、简单再生产难以为继。

目前,部分商品滞销,是一些企业无视和违反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规律的后果。当市场景气时,企业盲目上规模,靠负债急骤扩大生产能力,在短时期内商品就达到市场饱和。而在商品达到市场饱和以后,仍以不断举债来维持原有生产能力,结果人为造成大量商品积压和滞销。在市场不景气时,没有立足现实的目标市场和选择正确的市场发展战略,盲目上档次,结果招致产品积压、商品滞销。

6、企业家道德导致的资金链危机

【案例】黄光裕赌博输掉80亿,国美资金链危机

黄光裕:出生于1969年,广东汕头市人。在1987年与哥哥黄俊钦一起创办的国美电器目前已发展成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企业。2004年销售额238亿元,在中国所有连锁企业中排名第二。除零售之外,黄光裕于2005年1月成立国美置业,专事房地产业投资。

2008年11月23日,黄光裕遭公安机关拘查,其起因包括涉嫌“操纵市场”等。2009年4月28日,在北京看守所自杀,未遂。

媒体称,黄光裕出事的导火索是因在澳门与赌王何鸿燊(sheng)豪赌,输掉17亿巨款,仅归还6亿现金,剩余11亿赖帐不还,赌王何鸿燊因此向大陆报警,因何鸿燊的特殊身份,中央不得不查处。

黄光裕历年来资本市场上总共套现了135亿元的现金,名列富豪套现榜第一。如果使用这些现金足以支撑国美股价至一定水平,甚至足以对目前股价的国美电器进行私有化。但是黄光裕听任股价暴跌,此举已经引起投资者对黄身为大股东责任的不满,甚至有被举牌的可能。有人质疑:黄光裕的135亿现金难道人间蒸发了?媒体披露:“黄光裕豪赌成性,2007年黄光裕在澳门赌博一次就输了上亿元人民币。近年来黄光裕因赌博总计输掉80亿,导致国美资金链危机”。

【解析】俗话说,小赌可以怡情,大赌则会伤身。以小见大,企业家的个人道德价值观不仅能左右其私生活中的伦理决策,并对个人在组织中的决策对整个企业经营行为的道德贯彻,发挥关键作用。但企业家能否把自己的道德价值观贯彻下去,既可能要受到其它力量的影响,更取决于本人的个性特征。

解析资金运作的风险管理论文 篇6

现金收入

现金收入可以来自申请人以及配偶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佣金等。现金收入可以在申请人的简历或雇主推荐信,资产来源声明中体现,需列明年薪或月薪。能够说明资金收入的交税记录,银行记录,没有具体的文件清单,但交叉印证资金来源最有说服力。

现金收入还可以来自 投资收入,股票分红、利润分红,或出让股份的盈利:要证明这部分收入来源,应该提供申请人对投资合法拥有的所有权证明,例如股份证明,购买或出售股权的凭证等。也可以从出售物业或投资获得现金,其合法的收入可有效证明其资金来源。

如果申请人是接受父母或亲友的赠与作为EB-5投资,那就需要证明赠与人的收入来源,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证明材料,那必然会收到RFE。

提供现金收入证明时,申请人的资金链必需连贯和清晰,不能有断裂。

物业销售

物业销售所得也可以作为申请人的资金来源。首先要证明其对物业的拥有,这些证明包括房产证、购买合同、贷款合同、发票和交易记录等。可用多种文件证明其对物业的拥有,此外要证明购买这些物业的资金来源必需是合法所得。不能提供购买合同的,或者合同金额与交易金额不符的,合同中的物业地址或面积与实际购买的不相符的,都需要加以说明。才不会收到RFE。如果物业曾被用于做贷款抵押,需证明贷款已经还清,或者证明其仍有足够的物权。

其次,要有出售物业的证据来证明物业的销售,这些证据包括销售合同、交易记录、交税凭证、过户记录以及对物业的评估报告等。通常收到REF的原因往往包括销售记录不清,转款记录不全,无抵押还款记录、物权价值不明、物业所有权不明确、无交税凭证等。

公司贷款

解析资金运作的风险管理论文 篇7

1 河北省农村财政扶贫工作概况

消除贫困, 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是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是中华民族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河北省在21世纪来临之前制定了《河北省1994~2000年扶贫攻坚计划》, 在进入21世纪初制定了《河北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 (2001~2010年) 》, 并且印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 》的实施意见, 将扶贫开发上升为国家大事。

2001年, 国家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01~201年) 》, 按照当时的标准, 河北省有7102个贫困村, 570万贫困人口, 国家级重点贫困县 (区) 40个, 省级重点贫困县12个, 总共52个需要重点扶持的县 (区) 。按照《河北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 (2001~2010年) 》的安排, 河北省分三批对7102个贫困村进行扶持, 如表1所示。

“十一五”期间, 中央和省累计投入25.5亿元财政扶贫资金, 比“十五”期间增加10.5亿元, 平均每个重点村投入50万元以上财政扶贫资金, 较“十五”期间大幅度增加, 其中国家投入20亿元, 详见图1。另外, 五年间为48.45亿元扶贫贷款进行了贴息, 其中2010年扶贫贷款12.58亿元, 贴息3058万元。五年来, 全省直接扶持了29万个贫困家庭发展各类脱贫增收项目, 许多贫困户稳定脱贫, 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典型。截至到2012年底, 河北省还有694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其中需要扶贫的目标人群有462万人, 约占农村户籍人口的9.9%。

“十二五”期间, 调整了各贫困县区不同的投入比例, 国家规定的贫困县要拿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输入的1%以上用于扶贫开发, 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的贫困县要拿出2%以上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用于专项扶贫开发。平均每个国定贫困村投入300万元以上, 其中至少包括100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 其他资金则来源于部门资金、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 省定贫困村的投入力度与国定贫困村保持基本一致即可。2012年, 河北省财政安排了2.7亿元的扶贫资金, 比上年增长了1倍, 大部分扶贫开发重点县落实了“拿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专项用于扶贫开发”的规定, 特别是沽源县、赤城县、蔚县分别投入资金4000万元、6000万元、5000万元, 分别占本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25.9%、11.9%、12.9%。各级投入扶贫资金大幅度增加, 为打好全省扶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2013年, 中央和省政府都加大了扶贫力度, 中央投入96387万元财政扶贫资金, 比上年增长17680万元, 增幅达到22%, 河北省政府的扶贫专项资金也达到了历史新高, 投入11亿元, 实现了河北省10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目标。

2 河北省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扶贫资金投入不足, 脱贫难度无形加大

目前我国的资金投入机制是中央政府主导型, 投资渠道单一, 地方投资不足。西部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 因此分配到河北省的财政扶贫资金就相应的减少了;而且河北省是农业大省, 自身财力有限, 这就导致了省级财政配套扶贫资金不足, 供需矛盾异常突出。2009年, 河北省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4280万元, 其中48910万元为中央财政投入;青海省全省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10400万元, 其中61590万元为中央财政投入, 河北省投入的扶贫资金总量只有青海省的67%。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 中央财政共投入扶贫资金4.87亿元, 而河北省地方配套扶贫资金仅1.25亿元。仅从发展产业单方面来使贫困村脱贫, 不含基础建设, 河北省至少需要投入300万元。而实际扶贫工作中, 对于河北省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 平均到每个村还不足50万元。可见, 河北省财政配套资金与国家要求差距不小, 财政援助的扶贫资金供给远远低于扶贫工作的需要。

2.2 资金传递过程繁琐, 诱发扶贫效能缺失

将扶贫资金足额传递给贫困地区所用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扶贫资金传递效率的高低。资金传递时间越短, 中途损耗越少, 传递效率就越高。我国的扶贫资金是从中央到地方, 自上而下层层传递, 而不是一次到位。河北省的扶贫资金要想到达贫困地区, 经过层层政府部门的决策, 难免会使得部分扶贫资金不能按时到位, 势必影响扶贫工程的进度, 不同程度影响工程的质量。在资金流转过程中, 还会因为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不力导致资金在无形中增加运行成本。更为严重的是, 当扶贫资金到位时, 由于贫困地区财政收入有限, 县级政府往往会截留部分资金用来维持机构运转, 从而使能够真正用在扶贫上的资金越来越少。

2.3 资金分配尚不规范, 项目用途管控不严

河北省扶贫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财政扶贫资金的划拨, 但由于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分配是无条件的, 不用偿还的, 所以宣传能力和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决定了扶贫项目的选择, 而不是社会资金利润率, 违背了坚持效益优先和公平的分配原则。各个贫困县所分配的扶贫资金本应用于扶贫项目上, 然而部分资金却被投向了能产生较高利益的非扶贫项目上, 其原因在于贫困县地方政府财政紧张, 想以此来缓解压力。更为严重的是, 有些地方官员不解决实际问题, 只注重面子, 因而大量的扶贫资金被用于可以提升政绩的工程上, 贫困状况并没有改变。

2.4 扶贫资金使用分散, “漏出”现象时有发生

河北省财政扶贫资金由多部门共同管理, 涉及到财政、扶贫办、发改委、民委、林业等, 再加之各部门管理方式上的不同, 致使资金不能进行统一的使用, 这就更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从实际的扶贫资金投资方向来看, 大量的扶贫资金并没有投向农村的文化建设、教育、卫生等基本生活保障及基础设施, 而是投向非农产业, 使得农户生产性和创收性并没有提高, 扶贫资金的使用不尽人意。不仅如此, 越来越多的专项扶贫贷款投向了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和龙头企业, 而这些企业是完全可以使用商业贷款的, 导致贫困县和贫困地区无款可贷。在扶贫资金使用过程中, 资金“漏出”现象时有发生, 个别单位甚至编造虚假账簿、凭证, 私自将财政扶贫资金用于部门的费用开支, 或挪作他用。

2.5 监管机制有待健全, “贫困”帽子不愿早摘

由于贫困人口识别机制的缺失, 导致信息收集和反馈渠道不对称, 扶贫项目缺乏完善的效果和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一旦某个地区被评为贫困, 扶贫资金等各项优惠政策就会接踵而来, 从而该地区贫困人口容易滋生懒惰思想, 不去改善贫困状况, 而是坐等发放的扶贫资金。为了加强监督管理, 扶贫资金管理体制在建立时被过于复杂化, 不仅要经过从省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 且审批环节多而繁琐。涉及管理的部门过多导致没有专门的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统一检查监督, 只是停留在事后的跟踪检查上, 致使责、权、利严重脱节, 更增加了监管的成本。

3 加强河北省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管理的对策

3.1 筹资渠道多元化, 提高脱贫积极性

在我国, 政府是反贫困资金的主要提供者。针对贫困县财政收入较低, 无法完成中央要求的配套资金的规定比例, 扶贫项目难以得到有效实施的问题, 中央根据地方经济实力的不同, 制定不同的地方财政资金配套比例。但在新的形势下, 扶贫资金的筹资渠道应当趋于多元化, 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资金作为筹资导向, 农民作为主体, 并补充以外资、信贷和社会投入等多渠道、多元化的扶贫机制。在扶贫工作中, 政府所起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也应适当调整, 并将扶贫开发项目纳入到公共财政专项资金的框架之中, 打造“服务型政府”, 将政府难以控制约束的事情下放给市场进行自动调节。尽管市场机制本身还存有一定的“缺陷”, 但在资源配置方面, 它无疑是一种最佳机制, 市场的良好运作, 对改善贫困地区的现状是不可或缺的。

3.2 简化资金传递过程, 强化“高压线”意识

在纵向和横向方面, 我国扶贫开发系统机构庞大, 委托代理关系繁杂, 因此有必要对传递主体和层次进行简化, 适当缩短项目审批时间, 减少上级对下级“瞎指挥”的现象, 从而减少制度本身的运作成本。同时, 加强对各级政府的廉政和法律法规教育, 尤其是对县、乡基层管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 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业务技能和工作执行力, 牢固树立扶贫资金“高压线”的思想, 从源头上制止资金“漏出”的行为, 将扶贫资金管理各项制度执行到位。

3.3 动态管理贫困目标, 进入退出形成常态

确定新的扶贫标准后, 应对贫困目标实行动态管理。首先, 加强信息档案管理。通过逐村逐户建档立卡, 基本摸清贫困人口底数, 定期定批建立包含村、乡镇、县地方三级贫困人口、扶贫项目等基本账目, 包括贫困人口的具体数量, 扶贫项目资金的申报、立项、审批、验收和资金的拨付、使用、结算、审计等运行环节, 应做到专人负责, 入账保存。其次, 建立动态的进入与退出机制。2014年河北省委、省政府参照国家调整重点县的办法, 借鉴外省的做法和经验, 出台了《关于鼓励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快脱贫出列步伐的意见》。此举是改革创新扶贫工作机制的必然要求, 是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利用互联网建立贫困人口动态监测网络, 定期对脱贫和入贫对象“销账”和“入册”, 对扶贫对象进行动态管理, 以解决戴上“贫困”帽子不想摘, 继续享受扶贫政策的懒惰思想, 又能使真正贫困的地区进入到扶贫的范围之中。

3.4 构建适当奖惩机制, 分配使用综合考量

在现实体制中, 地方政府多数迎合上级, 贫困地区为了达到考核要求, 普遍存在虚报和瞒报的情况。地方扶贫资金原则上分配应以公平为主, 正是这种思想的影响, 造成了扶贫资金分散使用, 滋生了贫困群体的“等、靠、要”的懒惰心理, 因此, 为了提高地方政府的责任心和扶贫效果, 带动贫困群体积极参与, 在扶贫资金分配上应采取激励机制, 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扶贫问责机制。在扶贫资金分配上, 一部分要按贫困规模和程度进行, 以体现资金分配的公平性;另一部分按绩效考评结果分配, 对扶贫效果成绩显著, 贫困人口逐年减少的贫困地区要多补助, 并且逐渐形成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 扶贫效果差的地区少补甚至不补。对各地违规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行为, 实行严格的“问责制”, 一经发现, 立即查处, 严惩不贷, 绝不姑息。

3.5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加强各种审计监督

由于我国扶贫机构庞大, 多部门管理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 使得扶贫信息不对称, 跟踪监测效果不佳, 对扶贫资金“漏出”行为监管乏力。因此, 有必要建立阳光财政, 使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规范、透明、公开, 强化政府理财和监督职能。在扶贫资金的管理上应加大监督力度, 对扶贫资金要严格执行专户管理制度, 运行过程中要做到封闭化以及资金的定期报账制, 实行村有“一本清”、户有“明白卡”, 到村资金“直通车”等做法, 严防侵占、私留、挪用等违规现象的发生。各级审计监督部门对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和扶贫工作的进程要注意跟踪审计监督, 及时发现资金使用不合理倾向和扶贫项目扭曲的现象, 并对资金传递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监控, 对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和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抽查, 重复监督。

参考文献

[1]李俊义.河北取消贫困县GDP考核[N].中国建设报, 2014-05-19.

[2]毕祯.河北省财政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 2012.

解析资金运作的风险管理论文 篇8

关键词:内部 资金 结算 中心

内部资金结算中心不应作为一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利益主体。因为结算中心资金管理调度的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分公司的经营去实现,对它来说,这是不可控的。内部资金结算中心毕竟不是集团公司下的财务公司,更何况若是以盈利为目的,则它的利益可能与公司的利益相冲突,从而有悖公司的经营目标。

内部资金结算中心集银行金融管理和企业资金管理于一身,通过“结算管理”和“信贷管理”做好企业资金的调剂工作,并及时把企業高层的经营意图贯彻于财务部门、计划部门以及车间、各商品部,为企业的正常运营提供资金保障。因此,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工作目标与任务不是盈利,评价其工作业绩也是要看它对内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如何,看它对企业财务控制和对决策的支持程度怎样。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内部资金结算中心以公司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和提高自身的资金管理能力。

一、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职能设计

实现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各种功能必须有一个前提,即结算中心要与银行签订有关协议,确保融洽合作。

(一)实现公司内部各类账户资金的全面监控和调度资金的瞬时到位。结算中心通过与银行合作,设立企业银行终端并利用其企业结算系统,使公司总部能通过终端随时查询各分支机构账户上的资金余额,全面及时地掌握公司的整体资金状况,同时根据公司的资金预算、计划,使需要调度的资金能够在瞬间到账,解决资金调度上存在的时间、地区差异问题。

(二)实现公司各营销网点销售货款的及时回笼,减少在途资金,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健全的分布广泛的营销网络体系是公司产品销售的巨大优势,但由此也带来了资金回笼速度慢,月度在途资金占用大的问题。因此可将各经销网点账户统一调到合作银行,并应用合作银行先进的资金汇划结算系统,缩短资金在途时间,加快货款的回笼,减少不必要占用。

(三)实现网内资金融通。如果公司下属某个单位急需现金而账面存款不足,这时只要总公司在合作银行系统存款总额高于需用的资金数,即可由该单位当地开户行先垫支,此笔款项银行不收短期拆借利息,等该单位资金调度到位后偿还这笔款项。

(四)强化内部结算,实现内部单位无“三角债”,公正反映各事业部经营业绩。由于公司内部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因此各单位间会频繁发生债权债务关系且数额较大。实现内部结算后,一方面各个分公司的报表能够真实反映资产负债的情况,另一方面,为了公正反映各个分公司的经营业绩,资金占用者应及时向结算中心支付利息,而结算中心也须及时向资金被占用者转付利息。????

二、资金结算中心的运作

资金结算中心应考虑合作银行结算网络的实际功能和运行情况,在运行中应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

(一)账户开设规定

账户的设立是公司与银行合作运转资金结算中心的基础。为便于资金结算中心能更好地运用银行结算网络,各分公司要统一在所在地合作银行开立结算账户,并有计划地撤销原来其它银行开设的账户。

对于开设账户,应注意:(1)各个分公司在银行应开立一个收入户和一个支出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户资金来源于产品销售回款、借贷款项(包括公司拨款与银行贷款)及其它业务收入款项,其款项的支出仅限于公司调度款项及支出拨款。应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对其分户确定一定的存款限额,在与银行达成充分协议与授权的基础上,超过限额的资金由银行自动划至总公司在银行开立的账户上,低于限额由公司总部根据该分公司生产经营需要决定是否给予补充资金。支出户资金仅来源于收入,其支出包括采购、工资、税金等所有分公司的支出项。(2)对于公司营销网络资金账户的控制,鉴于其在多行开户且地域分散,短时间不易调整至同一行,且网络的建立及运行难度也较大,因此在资金结算中心建立之初,可先将各销售分公司的账户设立在合作银行,并与全公司资金结算系统连网运行,部分地加快货款回笼速度,减少资金占用。至于各营销网点开户并入合作银行结算网络,可在资金结算中心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后逐步实现。

(二)资金调拨程序及控制

为防止企业银行系统被盗用,同时也阻止计算机病毒的侵入,企业银行系统的登录采用银行提供的密码保护系统,同时企业资金调拨须坚持专人密码操作、权限设定原则,即对于每一笔资金的划拨应在数量上设定权限,专人必须有其专用密码,并与特定数量资金的调拨权限相对应。如结算中心资金管理人员和业务主任共同确认可对应50万元调拨权限,业务主任和财务经理共同确认对应50万一200万元的调拨权限,200万元以上须由公司主管副总亲自或授权运用其特定密码完成该笔资金调拨业务,同时对于每一笔业务的操作人员按其权限设定其应承担的责任。

具体调拨方式如下:根据月度公司资金收支计划,资金管理员运用资金结算网络的远程查询功能,获知各单位资金余额后,结合各单位资金运行情况,据其经营需要,在计划额度内,由资金管理人员按其权限通过网络予以给付资金;对超权限业务可向相应权限领导提出报告,并由本人或授权人员完成该笔资金拨付手续,其票据传递及往来业务按规定程序办理。

(三)资金结算中心的日常管理

除密码专用及权限设定等内容外,资金结算中心应结合总部与各分公司资金借贷流向情况及会计报表情况,于月末结账后10日内确定公司总部每月利息分摊数额,完成利息分摊工作。各单位应针对其在合作银行开立的收入户和支出户分别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并每天与银行核对,做到业务发生次日必须结清,月末编制银行对账单并调整账务,并每月与结算中心核对账目。

运用资金结算网络的远程查询功能,对于各分公司的支出户开支情况予以监督,了解其月度资金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将其纳入月度资金收支计划的考核,严格兑现相应奖罚,由此简化公司资金管理程序,且极大地提高了公司资金管理的效率。

(四)结算中心单据的传递及资金调拨指令

结算中心要单独制作资金收、付单据,发生资金收付业务时,进行账务处理并填制资金收支单据,其程序应与银行相仿。单据在每月财务会议上发放或由来往人员携带,并发放对账单,结算中心根据资金收支计划调度、调拨资金时,以“资金调度令”为准,电话和传真通知有关分公司。

(五)组织机构设置及分工职责

上一篇:山西高考录取时间下一篇:长春工程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