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保障资金管理论文

2024-05-29

互助保障资金管理论文(共8篇)

互助保障资金管理论文 篇1

在我国,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产生和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更是实现新时期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型金融形式。一般我们认为,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是由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民共同发起、为方便及时获取资金融通而建立的具有合作性质的金融组织, 具体是指经市级以上农村合作经济管理部门备案同意, 由所在乡 (镇) 、行政村范围内农民为主体自愿入股组成, 为本社社员提供资金互助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目前,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也正是因为如此,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这为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发展创造了更好地条件, 但同时, 我们也应该看到, 当前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正确的分析这些问题, 我们才能找到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管理与运营的策略, 才能实现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更好地发展。

一、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1.风险防控能力较低

对于金融行业而言, 风险防空能力直接关系到行业的长久发展, 目前我国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风向防空能力还比较低, 一方面,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信贷业务审查相对宽松, 另一方面,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业务对象以农民为主, 而农民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组成, 其资本量本身就极具不稳定性, 这都直接导致了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风险的增加。不管是信用风险, 还是生存风险,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在风险面前都显得十分脆弱, 防御能力显然不足。所以说, 风险防控能力较低是房钱我国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2.管理机制不健全

由于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躲在偏远地区, 所以说, 很难获得专业的金融管理人才, 这就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发展增加了难度, 特别是管理机制的建立, 始终是农民资金合作社发展中很难攻克的问题。当前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管理一般没有系统的规则, 在管理过程中, 随意性强, 管理内容不确定, 归根结底, 就是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对于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而言, 本身竞争的优势就不多, 再加上所处环境的特殊性, 业务对象的局限性等, 其发展就比较苦难, 而管理机制不健全, 自然会造成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缓慢的局面。所以说, 管理机制不健全也是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3.管理方式有待改善

除了管理机制以外,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在管理方式上, 也需要改善。在农民资金合作社的管理中, 一些管理人员认为农民的经济环境相对稳定, 所以常常忽视管理方式改变, 而事实上, 当前国家大力支持农村建设, 农村经济飞速发展, 农村的经济环境自然也在不断的变化, 管理方式是为了实现更好的管理活动, 自然需要根据农村经济环境的改变做出适当的调整。所以说, 管理方式的问题, 也是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管理与运营策略

针对当前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提出如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管理与运营策略:

1.加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风险防控能力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一般不具备较强的资金基础, 所以说, 风险的出现常常会给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带来较严重的打击, 甚至直接决定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存亡, 因此,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管理与运营, 首先就要加强自身的风险防空能力。一方面,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应当严格信贷业务的审批, 尽量减小资金放贷过程产生的风险, 另一方面,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应该建立起风险预防和评估体系, 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提前防范, 对已经出现的风险, 做好总结工作。

2.完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管理机制

完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管理机制, 一方面要求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 这是完善管理机制的基础;另一方面,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应该在内部建立起完整的管理链条, 将管理工作细化到部门, 细化到个人, 这样, 管理工作才能更全面, 才能实现管理目标。当然,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管理机制的完善, 还要求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对农村经济的组成有较科学的分析。

3.丰富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管理方式

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点以外,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管理和运营, 还需要不断丰富当前的管理方式。意识可以通过对国外类似金融机构的管理方式的借鉴和学习, 实现自身管理方式的创新和改变, 另一方面,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也可以借鉴国内一些较强的金融机构, 引进其管理方式。但是不管采用怎样的途径, 都要求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从农村的发展实情出发, 不能为了丰富管理方式而脱离实际环境。

摘要:作为农业大国, 我国始终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 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是我国农村金融的重要形式,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总要的作用。新时期, 社会环境和市场经济环境的改变使得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也开始一定的改变, 这就为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管理与运营提出了新的考验。本文以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存在的问题为基础, 对当前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管理与运用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管理,运营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农业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盐城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江苏农村经济, 2014, (6) :26-28.

[2]田妍.交易成本视角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模式比较研究——以盐城市试点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互助保障资金管理论文 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创新财政扶贫新模式,有效缓解贫困村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切实保障我县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充分发挥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规则》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贫困村村级农民互助资金(以下简称互助资金)是指各级财政部门投入资金和农民入股资金。第三条 建立互助资金,由政府统一规划、部门具体指导、乡(村)组织实施,财政、审计、监察监督,村民民主管理。第二章 资金管理 第四条 县财政局或项目主管部门按照项目计划和项目建设进度及时分期分批将资金直接拨到村扶贫互助社,实行专账核算、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村民共管,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第五条 特困户的选举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村民公开民主评定;特困农户名单和入会金额在村内张榜公布。(1)全县所有村的互助资金管理实行公示制、管理责任制和监督跟踪制、监督抽查制。村互助资金接受县财政局、扶贫办、审计局、银监局的管理、指导、审计和监督。(2)由群众参与,自订章程、实现资本与劳动的联合,推行全公开,全程参与制度。赠股配股、借款审批和管理、管理人员报酬、费用等开由社员决定。(3)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不以赢利为目的,允许惠顾额返,资金原则上只能在本社内周转使用,不得外借、外调。(4)村扶贫互助社不得吸收存款或变相吸收存款,不得代管资金;不得从外部取得借款;不得对外提供担保或抵押。第六条 村扶贫互助社在当地金融机构开设单一银行账户。严格银行账户存款和取款管理,日常不预留现金,现金必须及时足额缴存银行; 除农户借款、购销用款和发放管理人员报酬等正常业务外,不得从银行取款;每月要进行银行对账,并保存银行对账单备查。第七条 互助资金借款发放坚持扶贫宗旨,不谋求盈利,坚持保本经营,保证放得出、收得回。借款需有3户以上互助社社员担保,每户最高借款余额不得超过5000元。借款占用费率按8%计;借款对象必须是本村农民;借款用途限定为生产经营活动,禁止用于非生产经营活动;借款期限在一年或一个生产周期。第八条 村扶贫互助社不得开支除必要的办公费(办公文具、票据、报表、打复印费用)和管理人员报酬外的任何费用。第九条 村扶贫互助社管理人员的报酬每人每月不超过150元。其来源为借款占用费收入,不得用股金支付,若占用费收入不足,应相应降低报酬。第十条 互助资金应提取风险基金,提取比例为借款占用费收入的10%。互助资金应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提取比例分别为净利润的10%和5%。第三章 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各村扶贫互助社要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做好公示和资金管理等方面工作。并自觉接受财政、扶贫、监察、审计、银监、乡、村等部门的监督检查。相关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互助资金进行审计、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村扶贫互助社接受县扶贫办的统一领导和业务指导。县财政局、县扶贫办监督互助资金的使用,预防和查处截留、挤占、挪用、违规使用互助资金等行为。县审计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村互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县银监局对村互助资金的借款对象、借款用途、借款占用费率等进行监督、管理,严禁突破规定借款,维护金融秩序。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村两委要加强对村扶贫互助社的领导、指导和监督,不参与扶贫互助社的具体管理。第十二条 由县扶贫办组织相关部门对农户入社情况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验收,根据检查验收情况拨付资金。第十三条 实行报表管理制度:

1、月报:村扶贫互助社每月终了5日内向乡镇人民政府(经济办)、县扶贫办 村两委报送月报,包括资产负债表、银行对账单。

2、季报:村扶贫互助社每季终了10日内向县扶贫办、乡镇人民政府(经济办)、村两委报送季度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银行对账单、借款情况表;县扶贫办收集汇总送县财政局。

3、年报:村扶贫互助社每年终了30日内向县扶贫办、乡镇人民政府(经济办)、村两委报送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银行对账单、借款情况表;县扶贫办收集汇总送县财政局。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挪用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如有违反,一经查实,按照《会计法》、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相关条款予以处罚,责任重大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第四章 绩效评估 第十五条 县扶贫办每年年末对互助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内容包括:

1、借款农户发展生产和联合购销情况、增收节支情况、产业发展情况、抵御市场风险情况、维护农民生产经营权益情况、完善服务体系情况、维护社会稳定、推动乡村发展情况;

农村资金互助社研究文献综述 篇3

关键词:农村资金互助社;文献综述;对策

农村资金互助社作为我国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的突破口,源于三农,服务三农。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社员都来自同一村庄,具有相似的经济背景,且针对社员有一定的筛选机制,大大降低其违约风险。农村资金互助社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对缓解农户贷款难,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优势

农村资金互助社具有独特的优势。罗荷花,李明贤(2008)提出农村资金互助社是由当地农民自愿入股组成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一方面,社员之间相互了解,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信贷风险。另一方面,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借款程序很简便,一般不需要抵押或质押,实行信用贷款制度和社员担保制度,借款利率很低,方便农户的资金周转。王玮,何广文(2008)提出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信息充分,贷款成本低,手续简便,期限灵活,违约率低这五个方面。基于社员长期的经济合作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共同体,还有道德约束,农户的违约率极低,形成了独特的风险管理优势。何广文(2009)、段飞(2010)提出农村资金互助社天生就具有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满足其金融需求的制度优势。

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运行效率

王玮,何广文(2009)通过对农村资金互助社参与主体的博弈分析,得出多次重复社会博弈的结果是社员会共同遵守社区规范,也就是说社区规范的产生制约了农村资金互助社中违约行为的发生,提高了运行效率。通过对样本中的6个资金互助社调查发现,资金融通成本较低。作为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资金供给不足的一种有益补充,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产生对农村信用社构成了一种良性竞争,促使其能够更好、更高效地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同时,也可以与农村信用社相互合作,更深入地渗透到农村金融的方方面面,从广度和深度上拓展自己的农村金融服务范围。资金互助社的存在能够有效地引导民间资本通过正规的渠道进行资金借贷活动,社会效益突出。

三、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何广文(2009)提出中国农村现有的新型农民资金互助,实际上存在四种合作经济行为。第一种形式是一种非正规金融行为,是农民自发组织形成的资金互助,未纳入政府的监管。第二种就是农村资金互助社,是一种社区互助性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典型的合作金融形式。第三种是某些地方政府为了缓解农户贷款难而推动建立的资金互助社。第四种是中央政府推动建立的专门用于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的资金互助组织。虽然银监会已经出台规定,但是获得金融业务许可的农村资金互助社数量极少,许多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仍然处于灰色地带,无人监管。李中华,姜柏林(2008)以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为例,研究发现资金困难严重制约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为此,建议实行差别存款利率,规定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存款利率高于其他金融机构,这样更有利于吸收社员存款;引导社会各界捐赠资金,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出台有关资金互助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走资金与生产联合之路。陶月英(2009)指出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都有其特定的资金来源,实际上也是限制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吸收资金的渠道,导致其资金不足。胡秋灵等(2008)指出资金互助社仅限于向社员吸收存款,不得向非社员吸收存款,绝大部分社员之所以加入农村资金互助社就是为了以“小钱换大钱”,这就产生了资金进少出多,进一步加大了农村资金互助社资金短缺的局面。在向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方面,目前尽管双方都有意向,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实际操作比较困难。刘辛元(2009)则认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对象是当地的农户或涉农小企业,大多是信用贷款业务,易发生损失。马丽华、宋雅楠(2010)指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是对自然条件依赖程度较高的农业和农民,由于其收入不稳定,缺乏有效的担保,信用水平低,所以金融机构面临较大的信贷风险。另一方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欠缺,风险控制问题突出。

四、促进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对策

段飞(2010)提出监管部门应尽快针对这些非正规存在的资金互助给予明确的政策,给予资金、技术上的培训,引导他们为农户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资金互助社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合作金融的理念,不能任意扩大服务范围,追逐利润,要坚持走小微路线,保持其社区性。张德元,张亚军(2008)提出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完善内部管理,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合作意识。罗荷花,李明贤(2008)农村资金互助社应该扎根农村,始终坚持以农民为核心,以乡镇为边界,严格控制资金互助社的规模,不能背离互助合作的初衷,始终为当地的农户提供“小而精1”的金融服务。赵艳莉,张庆亮(2010)认为为了实现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有效监管,要从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两个方面入手。从资金互助社自身出发,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及业务办理水平;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管职能。监管部门应该明确监管主体,独立监管,实现金融监管的公开、公平、公正。高玉成等(2015)指出农村资金互助社应加强与村镇银行之间的合作,增强优势互补。将农村资金互助社作为村镇银行的延伸,切实为农户服务,同时也可以提高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声誉以及资金流动性,促进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玉成,郑伟,刘俊峰.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与监管问题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6):54-58.

[2]罗荷花,李明贤.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中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40-42.

[3]王玮,何广文.社区规范与农村资金互助社运行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9):23-28.

[4]何广文.资金互助:合作金融又一模式[J].中国金融家,2009(12):31-33.

[5]段飞.对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几点思考[J].上海金融,2010(11):106-108.

[6]李中华,姜柏林.资金来源渠道不畅严重制约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对全国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资金组织情况的调查[J].中国金融,2008(4):70-71.

[7]陶月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09(9):9-11.

[8]胡秋灵,刘伟.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金融博览,2009(2):22-23.

[9]马丽华,宋雅楠.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问题探析[J].特区经济,2010(5):70-71.

[10]张德元,张亚军.关于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思考与分析[J].经济学家,2008(1):40-47.

[11]赵艳莉,张庆亮.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监管探讨[J].农村金融研究,2010(6):76-78.

互助保障资金管理论文 篇4

1 贫困村互助资金组织财务管理现状

1.1 互助资金来源

在江安县试点的资金互助组织均为一村一个, 每个资金互助组织的资金平均规模为1426.1133万元, 互助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扶贫资金及地方财政配套、成员入股资金。国家财政扶贫资金, 根据每个村的具体情况分配, 平均每村为10万元。平均每个组织的财政拨款、成员入股金、其他来源占每个组织资金规模的比例分别为73.9%、25.8%、0.3%, 财政拨款和成员入股合计占到了99.7%。可以看出, 互助资金少, 融资渠道单一。

1.2 财务收支状况

1.2.1 占用费收入。

互助资金实行周转使用, 故互助资金存入银行产生的利息或者贷款产生的收入就比较少, 过去的12个月里, 江安县全县15个实行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的村, 共产生占用费收入50416元, 其他收入如捐赠收入等一年累计1168元, 即收入共计51584元, 而全年费用累计为45158元, 费用主要包括管理成本和激励互助资金管理者的奖金等, 结余即利润为5258元, 平均村盈利350.53元, 每户可分得红利0.86元。资金的收益很低, 对非社员的吸引力不够。

1.2.2 贷款余额。

2010年江安县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以来, 根据2010年1月到2010年12月份江安县互助资金项目进度及借款质量表获悉, 全年一共发生了625笔贷款, 平均每个村一年发生41.67笔、每户发生0.2笔;一年下来累计发放借款总额为2269100元, 其中贫困户的借款总额为913700元, 占全部借款的60.3%。而年末全县贷款余额是57737元, 总的还款率是97.5%, 可以看出总的贷款余额很小, 农户基本上能够按时还款。由此可见, 互助资金组织借款的笔数并不高, 还有很多农户从来没有向互助资金组织借款, 说明还有较大发挥扶贫作用的空间。

1.3 财务管理岗位设置

在试点地区, 互助资金组织的财务管理过程中, 设立一名理事长、一名会计和一名出纳。理事长全面负责互助资金的财务管理, 财务开支由理事长一只笔审批;会计主要负责互助资金管理和财务核算工作, 将财务会计报表准时交到乡镇上;出纳负责具体办理现金收付、保管与银行结算业务。

1.4 财务管理制度

1.4.1 印章管理。

各种专用章采用“专人使用, 专人保管, 专人负责”的办法, 原则上互助资金公章由理事长保管, 财务专用章由会计保管、银行预留个人印鉴由会计、出纳分别保管。

1.4.2 风险准备金管理。

互助资金为借款资金建立借款风险准备金, 风险准备金的标准为年底借款余额的百分之一加上逾期借款总额的百分之二十, 坏帐注销提交成员大会讨论通过, 报告村委会并向县级财政、扶贫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由县扶贫办和财政局审查批准后, 才能注销。

1.4.3 现金管理和银行存款管理。

出纳具体负责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 提取现金经理事长同意, 提取或存储现金, 由出纳和至少一名理事会其它成员一起完成, 每次回收的现金, 在当天或次日存入互助社专用帐;互助资金不能存入以个人名义开立的银行帐户, 严格按规定办理银行存款、取款业务, 严禁签发空头支票。

1.4.4 收益分配。

收益主要来源于互助资金的占有费收入, 当占用费收入扣除办公成本和管理人员工资, 提取10%的公益金后就是净收益, 互助资金收益分配方案要经成员大会讨论决定, 可以不分配收益, 直接将所有的净收益转入本金。

1.5 财务监督机制

贫困村互助资金专设监事会负责监督理事会和会计出纳的日常管理事务。监事会从入社农户中民主选举产生, 通常选举七名监事, 负责监督财务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另外, 镇、县级财政部定期汇总贫困村互助资金的财务报表, 对财务工作进行检查。

2 贫困村互助资金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财务管理人员水平较低

贫困村村民文化水平相对而言普遍较低, 而全面负责互助资金财务管理的理事长大多是村上的书记或者村长担任, 但是书记或者村长又是村上德高望重的村民或者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的村民担任, 这样理事长财务管理知识可能不能满足业务的需要。出纳和会计通常是当地做过会计或者有财务管理经历的退休人员, 也可能不能胜任财务会计工作, 贫困村互助资金组织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降低, 不利于贫困村互助资金的良好发展。

2.2 财务硬件设施不完善

互助资金组织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在硬件设施上表现尤为明显。根据调查了解, 目前我国西部偏远的地区, 大多数贫困村试点地区的会计核算都是手工记账, 基本上没有使用会计电算化, 更加少有资金互助组织使用电脑进行财务管理并具有基于电脑的风险识别与预警程序和使用在逾期未还借款达到一定量时电脑财务软件具有自动冻结全部借款的功能的财务软件。这表明, 互助资金风险防范机制还很弱。

2.3 财务风险监控机制弱

互助资金为借款资金建立借款风险准备金, 标准为年底借款余额的百分之一加上逾期借款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但是, 风险防范机制尚未完全, 没有建立呆账坏账风险机制预案。即使有的村在实行, 仍然有呆账坏账的出现。在财务管理指导方面, 互助资金组织主要接受财政部门在财务管理上的指导, 而较少得到正规金融机构的财务管理指导。

2.4 财务公开缺位, 监督乏力

目前, 贫困村互助资金组织财务公开透明度较低, 加上农户缺乏财务会计知识, 使得财务公开的目的并没有实现;“民有、民管、民享”中的基本原则并未得到充分落实, 赋权不充分, 不完整, 互助资金作为合作组织的功能得不到发挥, 有些地方互助资金社员的民主选举、民主监督只是形式, 没有实质性的落实。入股农户对互助资金财务管理的监督管理权利被架空。监事会成员由于没有报酬, 工作积极性不高, 这也使得监督乏力。

2.5 财务管理效率低

贫困村互助资金组织的财务管理人员通常负责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日常运行的会计核算, 很少对互助资金的使用进行规划。互助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扶贫资金和村民自愿入股, 资金的来源很固定, 财务人员没有主动去筹资以满足更多需要资金的贫困户的资金需求或者积极主动指导贫困户更高效的使用资金。

3 规范贫困村互助资金组织财务管理的建议

3.1 强化财务监督

完善内部控制, 努力防止内部人员控制资金互助组织, 要突出管理的民主性、透明度, 要充分赋权于民, 切实让农户参与互助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坚持定期公开账目, 落实好民主理财制度, 把集体财务活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 将报表所表达的意思详细传达给入社农户;强化业务监督, 县级财政等部门要建立有权威的审计组织, 定期对贫困村互助资金财务的监督检查, 促进互助资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3.2 完善财务硬件设备, 强化风险控制

强化风险控制, 要解决财务硬件落后问题。购买一些财务设备, 比如保险柜、电脑、财务软件等, 通过电脑软件来监测和控制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 从而杜绝呆账坏账的发生, 有条件的互助资金组织可以实行会计电算化;另一方面, 完善资金管理机制, 制订呆坏账处理预案, 强化互助资金组织风险准备金制度, 比如提取10%的风险准备金, 用风险准备金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呆坏账;加强对财务人员风险教育, 使他们树立风险意识观念, 明确互助资金的责任主体。

3.3 加强财务指导和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县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互助资金财务管理的指导, 规范村级互助资金组织的财务管理业务流程和操作方式, 引导互助资金财务管理人员向正规金融机构学习, 学习他们的业务管理流程;定期组织财务会计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必要时通过引进人才来解决农村资金互助社人才匮乏问题, 使资金互助组织的财务管理水平向正规金融机构靠近。

3.4 制定财务人员激励与惩罚措施

互助资金组织财务管理问题的出现, 原因之一就是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不高。采取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 使得有人愿意从事互助资金的管理工作, 当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出色的完成某项工作, 比如一年下来在财务管理中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而且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规定执行工作, 就应该给予一点奖励, 如奖状;另一方面, 如果财务人员在贫困村互助资金财务管理过程中有违规违纪, 比如:挪用公款、公款私存等违规行为予以坚决处罚。就挪用公款而言, 在追回公款的同时给予违规财务人员50~1000元不等的罚款, 同时给予行政处罚, 严重者直接开除。

3.5 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贫困村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互助资金的筹划, 在资金正常周转与资金最大化效益之间达到平衡, 既满足更多农户对资金的需求, 又能够避免资金周转困难的局面, 更好地发挥互助资金与生产合作相结合的优势, 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切实提高农户收益;另一方面, 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力争减少办公成本, 能用两次的资源坚决不使用一次就扔, 立足于集体利益, 尽量减少运行成本, 提高互助资金的收益。

摘要:2006年5月, 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联合开展“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 随着其在全国各地展开, 逐渐缓解了贫困村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 贫困村农户融资难问题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但是, 从当前的情况来, 贫困村互助资金组织应加强财务管理。通过对四川省江安县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地区的考察, 了解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地区的互助资金组织财务管理现状, 并就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低、财务硬件设施落后、风险监控机制弱等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贫困村互助资金,财务管理,江安县

参考文献

[1]陆汉文、钟玲, 组织创新与贫困地区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运行[J].农村经济, 2008, (10) .

[2]高荣霞, 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现状分析[J].现代金融, 2011, (04) .

互助保障资金管理论文 篇5

各镇政府、各互助资金协会:

2009年,我县贫困村扶贫互助资金项目实施以来,共成立互助资金协会18个,吸纳会员1747户,其中贫困户会员1054户,入会率49%,贫困户入会率59%;收交基准互助金68.575万元,协会资金总量达到426.575万元,其中省级配套226万元,市级配套96万元,县本级配套36万元;累计向协会会员借款1601人次555.144万元,借款占资金总额的130%,其中贫困户会员借款297.974万元,占借款总额的69.8%。用于扶持种植业借款172.684万元,养殖业借款352.51万元,商业及运输业借款3.4万元,其它行业借款26.55万元。收回借款占用费14.1347万元。

扶贫互助资金项目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提高了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及贫困村、贫困户自我发展的能力。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有效地解决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规范运作提高互助资金运行质量,根据省市部门的指导意见及我县扶贫互助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现就进一步加强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扶贫互助资金项目在运行过程中,有些扶贫互助资金协会日常管理不经常,管理混乱,为了切实有效地解决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镇政府及各互助资金协会要高度重视实施扶贫互助资金项目的重要性和意义,切实转变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各协会管理人员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努力提高协会工作人员的工作自觉性、主动性、提高团结协作的意识。

二、进一步严格程序,规范运作。

当前,我县互助资金协会整体发展不够平衡,存在管理不规范、工作不深入等问题,部分互助资金实际上处于停滞状态,另有部分互助资金协会存在明显违规现象。对于这些协会停止运作和 需要重点整改的互助资金协会,相关镇要认真查找根源,解决有关问题,于4月20日前将整改情况书面报告县扶贫办。同时,协会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学习,按互助资金实施方案、章程及各种规章制度规范操作,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要严格按照麟游县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管理章程,强化协会组织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同时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协会的章程及财务管理制度,协会管理人员带头并严格执行。县扶贫办将定期督查检查,严格按照协会管理章程和制度执行,县扶贫办将互助资金协会运行情况纳入全年扶贫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

三、开展培训,提高监管能力。

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的管理是关系成败的关键,协会、项目村必须要有热情、能干、敬业的带头人,项目的实施才有切实保障。各镇政府及村协会要高度重视国家投入财政扶贫资金的重要性,要将加大对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认识及工作管理能力。县、镇、村要结合实际,加强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工作的培训。扶贫互助资金项目运行管理专业性强,县扶贫办、县财政局要加强对各镇和各村互助协会有关人员开展技术培训。一是指导部门和镇工作人员的培训。培训互助资金的目标、宗旨、原则;互助组织的建立;互助资金运行管理;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内、外部监督与监测;项目管理培训等;二是互助资金协会管理成员的培训。培训互助资金协会的组织管理规定、管理办法、操作程序;熟练进行账务处理和监测,实行制度化管理、规范化运营等;三是互助协会会员的培训。培训互助协会章程、财务管理规则、协会规章制度和资金运行程序,对会员进行诚实守信教育等。

四、强化协会账务的监管力度。

由于有些协会领导不力,业务人员水平较低,加之对业务人员的检查、培训不经常,有些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记账不规范,账务混乱,为了进一步规范管理,各镇财政所业务人员对协会账务要进行规范整理、加强审计和监督,财政所业务干部定期对协会业务人员进行指导,进一步提高现任协会业务人员水平,按照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的原则,由协会理事长负责借款的审批过程,会计负责日常财务运行,出纳负责现金和信用社存款的保管,并且实行理事长、会计、出纳、协会公章分开管理的办法,相互监督,使扶贫互助资金健康运行,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困难问题,切实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同时,通过对协会账务进行核对、张榜公示,让更多的会员直接参与协会的工作,提高会员入会的积极性。

农村中的小“银行”:资金互助社 篇6

农村的生产结构存在地域性,即使早期就发展了村镇银行和信用社,也不能充分地满足农民对资金的需求,资金互助社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使农民的筹款门槛降低、门路增多,促进了农村的融资与生产。但新生事物的出现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弊端,那么,作为试点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在经历了这几年的磨合期后,到底发展进行得怎么样呢?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就发现其确实存在弊端,但同时也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近几年来,安徽省凤阳县的资金互助社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只有部分资金互助社由于资金规模小,贷款来源有限,又没有产业来支撑,难以继续经营下去,迫使一些资金互助社向其他合作社转型。但也有部分资金互助社在信用基础上,进行专业化合作,逐步扩大规模、发展产业,绩效还是相当显著的,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凤阳县大庙镇东陵村的东陵资金互助社。

一、东陵资金互助社简介及发展现状

东陵资金互助社于2008年7月7日挂牌成立。东陵村位于凤阳县城西南方向7、8公里处,全村人口比较集中,经济发展速度快,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8条水泥路纵横交错,交通便利,并且明皇陵、蔬菜大棚、生态农庄以及工厂,依次位于通往县城的主干道上,形成旅游观光、饮食消费、生产服务一条线。

该互助社由老村长陈冠玉、陈学龙等10来位村民发起。初建时,许多人不敢将钱投入这个陌生领域,只有24户村民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自愿入股,共筹集入股资金89000元,而且所有工作人员均没有工资,资金有限,运营比较困难。在村民的自我组织、民主管理、自我发展和互相帮助下,村民可随时入股、退股,每年按入股比例分红,大家共同受益;以股份制形式吸收闲散资金的同時,为有效满足社员在生产中的资金需求,向其贷放股金,直接对农民起到帮助作用,这种在社员内部之间存借款的便捷性,使老百姓深受其益,于是逐渐地被认可,也为其可持续发展打下民众基础,现在股本达到了110 000元,总资产加在一起200多万,社长每年也有了大约5000元的工资,以工作日发放。这些年来,社会也越来越重视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状况,山西、河南、安庆等地方都不断有人来此访问过。目前,东陵资金互助社已成为凤阳县资金互助社试点的一个成功典范。

自东陵资金互助社成立以来,所取得的绩效有喜有忧。在上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发展了大棚蔬菜800多亩、苗木基地100多亩、采摘园基地140亩,还种植了草莓、水蜜桃、葡萄等诸多受消费者喜爱的水果,就拿草莓来讲,在凤阳县城卖5元一斤,在这却10元还供不应求;村民贾大姐同时经营着大棚蔬菜和生态农庄,两地距离非常近,大大节约了运输和销售成本,如今贾大姐家住着小别墅,生活很殷实。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农家乐是东陵村目前最期待作为主打的项目,但预算耗资巨大,资金匮乏,一直无法投入开发,进入了发展前景乐观,发展步伐却受阻的困境。从总的现状来看,资金互助社对东陵村的经济作用还是利大于弊的,既然能让老百姓受益,它的存在还是有价值的。

二、资金互助社组织形式和运行模式

1.组织形式

所谓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东陵资金互助社也有自己的办公场所,并且,理事会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2名、理事4名;监事会设监事长1名、副监事长2名,该互助社就是在监事会、理事会组织的15个班相互督促下,集体运作发展的。

一方面,由于董事会、监事会的工作人员彼此熟悉,便于沟通,程序不复杂,股民也之间知根知底,知道拿钱为何所用,表面上,这些因素使操作变得更加便捷,却也构成了相当大的隐患,正因为一切能从简处理,反而没有正常发挥三大机构的职能,在审核上容易掺杂个人情感,把关不严;按要求设了许多职位,却没多少人在做事,导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虽然社员大会实行民主选举,每3年一选,但少有青年人才补充上来,还是一群退休了的老年人在主事,并且缺少财会专业人才,仅一名会计员在社里、县里两头忙,容易造成财务管理上的混乱,社员大会并没有为其发展积累后续力量。

2.运行模式

资金互助社吸纳的资金采用1+1模式,即资金互助社与合作社捆绑在一起共同发展,资金互助社通过社员入股将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帮助解决困难户的资金需求问题,把余下的资金贷给社员,用于解决生活、生产各方面的应急问题,然后借助合作社的关系打通销售渠道,将产品销售到各地,以资金互动,带动产业发展。

资金互助社的三个融资渠道:社民入股、财政补助和自己运营收益。

村民将闲置资金资金投入资金互助社,能获得较高的分红或利息。东陵资金互助社提供9厘利率,扣掉2厘管理费,实际到达村民手头有7厘,而信用社只有2厘,这一利率机制增加了资金来源,但也受农民收入的限制;对村民的借贷进行统一管理,跟踪借款的用途,村民贷款的额度一般不大,基本上不用任何抵押物,如入股3000元能借6000元,借10000元以上的要两个人为其担保。从资金互助社的实质性出发,只服务于本村,非股民不能从这里借钱,也不允许村外的人来此入股,这其实也间接阻碍了融资渠道的延伸。

为了资金互助社安稳走上运营轨道,各政府部门也加大扶持力度,但需要扶持的对象多,提供的资金有限,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一些发展前景不被看好的甚至得不到国家补助,凤阳县大王府村的兴农资金互助社就因效益不太好,发展成蔬菜合作社了;而业内人士捐赠的办法太被动,短期内难以实现,这方面的资金来源是受限的。

nlc202309021854

资金互助社自己也经营产业来维持运营。首先,过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不适应目前的土地状况,如今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不种地,在有地闲置、荒废的情况下,资金互助社设立土地流转小组,将大量土地流转过来,每年每亩给500元管理费用,双方互惠互利。流转过来的土地给人承包,签订期限至少5年的合同,然后由承包人负责管理,自负盈亏。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有效的,使得经营的蔬菜大棚受益匪浅。其次,旅游业也带动了各产业的发展。

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资金互助社内生于农村,是新生的金融机构,它的长期稳定对农村经济有重大意义,基于对东陵资金互助社的分析来看,仍然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1.缺乏管理、财务、技术等专业人才

农村的教育水平有限,有文化知识的人都奔向大城市去深造了,更少见有资深管理人才来农村就业。这种缺乏年轻、有文化人才的现状和不够健全、规范的财务管理方式,使部分考虑比较谨慎的村民为保险起见,更倾向将钱存进利率较低的信用社或银行,同时,资金互助社还缺乏技术人员。

2.风险防范意识不够

同村的村民彼此比较熟悉,导致管理层虚设其名、财会操作不严谨;一般贷款不用抵押,即使大额贷款采用人为担保制度,往往也会出现个人因素,对担保人的数量及担保条件有所降低,增加追债风险;资金互助社既不缴纳存款准备金,也不计提风险准备金,难以应对突发状况。

3.资金规模有限

资金互助社的三个资金来源渠道都有缺陷。在发展初期,自己要进行生产与运营,短期内不仅资金周转、变现困难,而且还要投入大量的运营成本在里面,使资金变得更加短缺,在资金规模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资金互助社将难以突破发展瓶颈。

四、对策建议

资金互助社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是为农民自身服务的,其运营健康与否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就调研中发现的上述突出问題,作出如下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管理层的选拔与培训,募集金融财会、技术专业人才

资金互助社经营范围有限,银监会管理暂行规定对管理层的要求确实过高,不过基本的管理知识与能力还是必要的,首先应选拔出有公信力的青年担任管理层重任;其次金融政策不断更新,就职人员必须定期培训,掌握管理知识、学习管理策略,关注国内外金融动态,或者安排他们偶尔去就近的高校听一听财经方面的课,不断学习,学以致用;最后对账目管理做到审核严谨,资金互助社对金融财会及专业技术人才的募集要加大力度,可以从工资或待遇上予以优待,吸引业内人士或应届大学毕业生来此任职,提高做账水平,发挥会计工作的核算与监督职能,使资金互助社的财务管理和内控机制更加规范、健全,做账流程更加完善。

2.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一方面,资金互助社的权利要分散,执行力度要到位,按规章制度要求行事,董事、监事、社员三者互相监督,彼此制衡,防止管理松散;会计最低两名,相互督促,且会计与出纳不能由同一人担任,降低财务风险;针对大额贷款,最有效的方法是以物抵押,可以存折、土地、牲畜、房屋或其他家庭财产充当抵押物,降低追偿风险。另一方面,为应对不可抗力事件或资金临时周转困难的状况,既要缴纳存款准备金,又要计提风险准备金,做好风险预防工作。

3.增加融资渠道,扩大资金规模

(1)适当放宽入社限制,引入外来资金

资金互助社可在政策上稍微放宽运作范围,吸纳外来资金。虽然为了便于监管与跟踪,《暂行规定》对社员限制在本村内,但对居住较近的村外农民或经熟人介绍、有担保的潜力股人士,可进行严格审核,符合条件的准其入社,这样适度的放宽增加了资金来源渠道。

(2)谋求合作、发展信贷,弥补资金缺口

继续发展下去,可考虑与其他的合作社进行合作,很多的股民联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公司的形式运行,以合作社作为担保人,为农民向大型的金融机构以低息筹得大额款项,间接融得资金。要从本质上解决融资问题,更要在信贷上寻找出路,由于国家在此处没有一套完整的措施,导致目前资金互助社存在较大的信贷缺口,迫切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可以考虑与其他商业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合作,向其融资,以望在贷款方面寻找简化途经和利差空间,双方互惠互利。

(3)招商引资,实现自我生产与发展

资金互助社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优势,招商引资,同时充分地发挥村中发展比较好的养殖户与种植户的带头人作用,引导村民经营产业。通过分析,资金互助社的生产经营可以走上家庭农场或合作社这两条路,所谓的家庭农场,就是一家人进行一个流转,流转土地的数量根据自身需要而定,然后成片种植,集中管理。相比较之下,似乎合作社前景更被看好。当然,对于不同的地方,各资金互助社的发展方向是不一样的,对东陵村来说,借助其地理优势,可以发展生态旅游业,只要从南大门修一条路过来,就可促进采摘、垂钓和大型农贸市场的发展,而且,沿途可以设立一些小摊点方便农民卖点农家产品,增加自己的营销渠道,扩大资金链,深入市场化运作。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互助保障资金管理论文 篇7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类互助性的经济组织, 将农业生产经营个体集聚形成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组织形态, 一方面提高了农业产业实体的组织化程度, 另一方面也为单个农业生产经营者进入市场交易, 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提供了保障。随着现代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 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和对生产组织化的要求也相继提高,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化背后则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而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不平衡, 规模较小, 组织管理落后都成为了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应对上述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专业合作社迫切寻求信贷资金的支持以便扩大规模, 提高其可持续经营水平。如何有效地获得农村产业发展信贷资金, 就成为了像农民专业合作社此类组织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由于外部农村正规金融的信贷资金有限, 大部分专业合作社只能从自身内部成员的生产积累来解决规模扩张问题, 而专业合作社内部能否进行信贷合作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十七届三中全会和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相继提出的“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给出了积极的政策信号。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 鼓励资金互助社作为专业合作社的信用合作组织形式之一。农村资金互助社对于解决农业生产的资金短缺是否起到其应有的功效, 有关的研究者存在不同的看法。刘伟林 (2009) 、何广文 (2009) 等人认为农村资金互助社可以成为解决专业合作社融资困难的方式之一。夏英 (2010) 则并不认为银监会框架下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可以有效解决专业合作社内部融资问题, 而是专业合作社内部的资金互助业务是作为内源融资的一种有效方式。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生长环境”的浙江省农村资金互助社, 其实际运行机制是否受制于与相对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实际的运行过程当中是否作为专业合作社展开信用合作的一种有效形式, 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都是本文需要探讨的内容。

2 浙江省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现状及组织特征

2.1 浙江省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现状

2009年11月出台的《浙江省农村资金互助社登记办法》深化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 (以下简称《暂行规定》) 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定义, 明确了农村资金互助社可以作为专业合作社成员的信用合作方式, 以便缓解专业合作社资金稀少的问题。浙江省从2009年年末才分别在临海、温岭、缙云和德清4个县按照每县一家, 进行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的农村资金互助社的首批试点, 分别设立了忘不了、玉麟、欣禾和德农农村资金互助社。2011年, 浙江省又正式成立了桑盈、汇民和新当湖3家农村资金互助社。

忘不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玉麟农村资金互助社、桑盈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理事长都是浙江省人大代表;汇民农村资金互助社理事长是瑞安市人大常委;新当湖农村资金互助社理事长兼任平湖市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及总经理;德农农村资金互助社、欣禾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理事长都是省级龙头企业的董事长。同时, 以上的农村资金互助社所依托的专业合作社都是省级以上的示范合作社。

从上表1可知, 浙江省7家农村资金互助社依托于专业合作社, 与吉林省农村资金互助社主要依托于社区的组建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从成立时的注册资本看, 最少350万元, 最高500万元, 其余在350万元至500万元之间。从成立时的社员数看, 最少人数为103个, 最高698个, 差异比较明显。这可能与所依托的专业合作社个数及生产组织化程度有关。据郑宏 (2012) 不完全统计, 2011年上述前7家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全部来自所依托的专业合作社成员, 而专业合作社成员平均入社率61.7%。从开放度看, 7家农村资金互助社都实行封闭运行, 但对所依托的专业合作社成员开放。忘不了、玉麟、欣禾和桑盈农村资金互助社都只依托1家专业合作社;其他农村资金互助社依托多家专业合作社。

2.2 浙江省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组织特征分析

浙江农村资金互助社是基于农村专业合作社组建, 从产生至今不到4年时间。虽然成立时间较短, 但其发展运行良好, 这在某种程度上有赖于其组织特征的发挥。浙江省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特征可粗略归纳为以下四点:

2.2.1 互助融资———本质特征。

截止到2012年末, 这7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共有3742个社员自愿入股, 股金总额已达到3858万元。这些社员在相应资金互助社的股金和存款分别为3858万元和15218万元。在这些社员中, 有867个社员从资金互助社申请并获得贷款, 贷款总额达17993万元。维持在100%左右的存贷比充分体现了资金互助社将资金“取之于社员、用之于社员”的原则。而且, 由于章程中明确规定股金红利原则上不超过存款利息, 所以社员自身往往把股金当做存款而并不去刻意追求投资回报。从中可知,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本质是社员实现自身资金调剂余缺的一个平台。

对于农村资金互助社本质特征, 有学者提出不尽相同的观点。何广文 (2007) 认为资金互助社的性质是合作金融, 遵循着国际上通行的合作制原则。这里的合作制原则一般指由谢平 (2001) 归纳的:自愿性、互助共济性、民主管理与非盈利性。然而, 陈雪飞 (2003) 认为合作金融的本质是互助融资, 合作制的其他特征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这一本质特征。结合上述浙江省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实践, 本文认为互助融资是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本质特征。

2.2.2 乡村社区———制度特征。

浙江省7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吸收的社员都是具有当地农村户口或者常住户口。社员的户口特征一般不会脱离一个镇或街道, 体现了社员之间的地缘关系。凭借这层地缘关系, 社员与社员之间和社员与理事长之间都是知根知底。社员之间由于相互了解, 由此形成的同伴监督机制可避免正规金融担心农户不合理利用贷款的事后道德风险问题。同样, 社员与资金互助社彼此熟悉, 由此形成的信号甄别机制可避免农村正规金融对于农户不了解而做出错误判断的事前逆向选择问题。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降低有利于提高农户信贷的可得性。在2012年和2013年末, 获得贷款社员数分别为867个和1065个。在2013年社员总数变动不大的前提下, 贷款社员数的增多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信贷的获得较为容易。

正因为地缘关系下知根知底, 因此浙江省农村资金互助社提供信用贷款和互保贷款一般都无需抵押物与质押物。虽然担保门槛较低, 但是社员贷款同样具有“笔数分散、金额小、期限短”的特征。这些特征导致农户从农村正规金融获得贷款的交易成本较大。而浙江省农村资金互助社在一般情况下, 将贷款额度3到5万的授信权下放到信贷员;将贷款额度5到20万的授信权下放到经理;将贷款额度20万以上的授信权下放到理事会和监事会。这种制度安排一方面节约交易成本和手续;另一方面有效地管控风险。

2.2.3 专业合作社———现实特征。

从上述发展现状可知, 浙江省农村资金互助社主要依托专业合作社。这与浙江省快速发展的专业合作社的实际是分不开的。忘不了、玉麟、欣禾和桑盈农村资金互助社分别依托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德农农村资金互助社依托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汇民和新当湖农村资金互助社依托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 浙江省大大小小的专业合作社已达到3万多家, 位于全国前列。这为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浙江省农村资金互助社发放的贷款不仅用于农户社员的生活需求而且用于生产需求。虽然, 未明确限定贷款用于农业还是非农业, 但是据7位总经理介绍, 上述7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发放的贷款绝大部分都是用于生产经营。因此, 社员存在的这种业缘关系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资机会, 对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的去向具有重大影响。

2.2.4 自组织特征。

从上述发展现状可知, 浙江省农村资金互助社是封闭运行管理。这7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只针对当地专业合作社成员开放, 由专业合作社成员自愿入股组建。其中, 61.7%的平均入社率体现了并非所有专业合作社成员入股资金互助社。这种自愿入股的特征体现了“民办”原则。

入股社员通过由其选举的社员代表进行集体决策机制来参与重大事项的管理。在7家农村资金互助社中, 社员代表都超过31人, 大部分为37人左右。这种集体决策机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管”原则。

从成立到现在, 浙江省7家农村资金互助社所获得净利润基本都返还给所有社员。截止到2013年,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净利润总额已达到668万元。一般而言, 资金互助社会将其中的50%作为股金红利;另外的50%作为二次返利。这种返利政策体现了“民受益”原则。

上述的“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充分反映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自组织特征。

综合而言,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农户社员作为市场中的弱势群体, 在“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下实现信贷资金规模经济的一种外在组织形式。农村资金互助社利用自身的制度优势, 弥补了农村正规金融的不足。但是, 在当前专业合作社的背景下, 影响农村资金互助社自身实际发展的主导因素成为下面分析的关键点。

3 欣禾资金互助社:个案解析

欣禾农村资金互助社经银监会批准, 于2010年2月3日正式开业, 主要依托带有股份性质的五连农牧有限公司。其中, 五连农牧有限公司旗下拥有绿生园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缙云县家禽研究所、景禾畜禽专业合作社、五莲农牧有限公司亲亲食品分公司。绿生园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缙云县家禽研究所和五莲农牧有限公司亲亲食品分公司主要提供对商品鸭进行回收、加工、研发、销售的产业链服务;而景禾畜禽专业合作社主要负责商品鸭的生产。在“公司+合作社+互助社+基地+农户”农业产业链模式中, 农村资金互助社处于上游的位置, 直接面向社员, 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金融信贷服务。

3.1 欣禾资金互助社的组织结构

3.1.1 半开放门槛。

半开放门槛体现在社员进退制度和股权管理制度中。在社员准入制度中, 该资金互助社对畜禽专业合作社农户成员开放;农户成员自愿入股, 最低入股金额为2000元而且资金来源合法。农户成员一般都局限在五云镇, 并拥有当地乡镇户口而且具有良好的信誉。

在社员退出制度中, 在资金互助社盈利和资本充足率8%且无逾期贷款的三个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社员提前3个月申请才能完成手续终止资格。退股时, 农户社员一方面取得原始股金, 另一方面获得以前年度的积累。这一退出机制反映社员退出约束的门槛, 也反映了审慎监管的原则。另外, 一般情况下, 股金分为资格股和投资股。不同类别的股金具有不同的退股条件。资格股满三年后可以退股而投资股可以直接转让, 但是资格股退股时候必须同时转让持有的投资股。资格股为2000股, 每股一元。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最低的2000元入股金额, 超出部分作为投资股。

在股权管理制度中, 农户社员出资基本以现金方式入股, 出资后会获得股权凭证。股权凭证被盗、遗失、灭失或毁损, 可以凭身份证挂失补办。拥有股权的处置权体现了农户社员的主体地位。普通农户社员可以将自身的股金和积累进行转让、继承与赠予, 实现股权自由流动。综合而言, 欣禾资金互助社的准入门槛呈现半开放特征。

3.1.2 民主管理。

在组织结构中, 作为权力机构的社员代表大会有37个社员代表, 作为执行机构的理事会共有5人并下设总经理1职, 作为监督机构的监事会有3人, 如图1所示。由于客观条件所限, 718个社员并非都能来参与社员大会, 因此, 经全体社员自主选举的社员代表参与社员代表大会来间接对重大事项产生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组织结构的灵活性。

社员大会最能体现社员的民主管理水平。在社员大会中, 全体社员以“一人一票”方式拥有表决权。其中, 普通社员与部分核心成员拥有基本表决权, 前10个核心成员拥有20%附加表决权。一般情况下, 普通社员指出资额5%以下的社员, 占社员总数绝大多数, 尤其指专业合作社农户成员。核心成员指出资额在5%与10%之间的社员, 占社员总数比例较小, 一般指理事会与监事会的成员。实际上, 社员大会并不直接影响经济决策。直接影响经济决策的是社员代表大会。在社员大会中, 社员只是通过对社员代表的了解和信任进行民主选举。社员大会通过对社员代表的信誉和后续行使票决权的可行性等方面综合考虑, 择优选择。

同于核心成员拥有的20%附加表决权, 当前的37个社员代表都只拥有一票基本表决权。可见, 社员通过社员代表的一票基本表决权来间接体现其参与民主管理的程度。首先, 社员代表通过基本表决权来决定该资金互助社的理事会与监事会。在理事与监事的民主选举制度中, 每位理事与监事由5名及以上社员联名推荐, 通过社员代表大会进行无记名投票。其次, 社员代表在社员代表大会中通过基本表决权进行集体投票决策, 来决定是否通过由理事会提议和监事会监督的重大经济决策。其中, 对经济决策进行的投票往往超过三分之二, 才能通过审议。由此可见, 社员代表由社员自主选择;组织结构与经济决策由社员代表自主参与和管理。社员与社员代表通过民主管理方式分别间接与直接地影响资金互助社的发展。

3.1.3 利益分配机制。

该资金互助社的利益分配机制包括利率定价机制与利益分配方式。从存贷利率定价机制看, 该资金互助社的存贷利率以中央基准利率为基础, 但存在自主上下浮动。一般浮动幅度为80%至90%。当中央基准利率调整时, 该资金互助社的利率也会浮动。从成立到现在, 浮动次数不下于3次。浮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持前后利率水平的一致性。作为利益分配机制的一部分, 利率自主的上下浮动体现了该资金互助社内部的正负反馈调节机制, 提高了社员借贷行为的有序性。

从利益分配方式看, 该社章程将可分配盈余的分配步骤如下: (1) 按存、贷款交易量提取可分配额的50%, 存款交易量与贷款交易量返还的比例为7:3; (2) 向社员分配红利不超过可分配额的50%。由此可知, 该社对可分配余额不仅仅表2进行二次返利, 而且返利比例更加偏好存款社员。

3.2 欣禾资金互助社组织结构分析

欣禾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组织结构体现了自组织的组织特征, 其系统属于一个自组织系统。

3.2.1 从自组织理论看, 半开放性的优缺点并存。

只针对畜禽专业合作社成员开放的政策, 体现了其封闭性。在该专业合作社, 农户社员集中在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申请贷款。集中贷款反映了较大经营风险, 进一步体现了该资金互助社长期发展的不足。该资金互助社存在开放一面, 即可进行增资扩股。增资扩股为该资金互助社带来了新的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 可以提高农户社员的组织化程度。欣禾资金互助社是浙江省第一家获得增资扩股批准的资金互助社。2011年12月, 该资金互助社的注册资本增加到518万元, 社员数增加到728人, 为提高社员信用合作提供了组织基础。值得一提的是, 该扩张政策受外部影响因素较大。在本次获得批准的资金互助社中, 原注册资金是否小于500万元是获得批准的关键因素。

3.2.2从自组织理论看, 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并存。

728位社员, 其中的37为社员代表拥有基本表决权。基本表决权被稀释到原来的5.08%。在实践中, 社员代表人数的稀少, 往往是由于农户社员缺乏民主意识。投票权基数的减少, 增强了剩余投票权的控制力。而拥有剩余投票权的社员代表往往是管理人员。理事长、监事长等管理层出资基本接近10%的注册资金。由此体现出控制权向管理人员的集中。不仅如此, 在股权结构中, 管理层的这些股权禁止转让。而且, 该资金互助社无法再进一步吸收专业合作社成员。这体现出股权结构较为封闭。控制权集中与股权结构封闭, 可能会拒绝外部能量流、信息流和物质流的引入, 无法增加资金互助社的有序性。

3.2.3 相比于控制权的稀释, 社员依然具有较为完整的剩余索取权。

在利益分配机制中, 社员不仅拥有股权收益, 而且还有二次返还收益。二次返利体现了农户社员较为明晰的剩余索取权。对于利润的分配, 除了法定盈余公积和风险金, 其他全都分配给社员。其中, 对于股金红利, 以存款利息为原则进行分配, 多余红利量化到每个社员的账户作为积累;对于存贷红利, 以每个社员每日存贷额作为权重进行分配。可见, 明晰的剩余索取权确定了社员的预期收益, 提高了社员借贷行为的有序性。

综上所述, 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看, 产权结构决定系统组织的演化发展。而在实践过程中, 欣禾资金互助社组织结构优缺点并存。在当前发展阶段,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本质特征削弱了股权结构与控制权结构的主导作用, 确立了剩余索取权结构的关键地位。

3.3 欣禾资金互助社的运行绩效

在既定的利益分配机制下, 欣禾资金互助社表现出良好的运行绩效。

3.3.1 社员的信用水平与组织化程度提高。

从表3可知, 在成立之初, 该资金互助社存款余额为580万元, 人均存款额4.56万元, 贷款余额为280万元, 人均贷款额10.37万元;在2012年末, 该资金互助社存款余额为2963.05万元, 人均存款额5.71万元, 贷款余额为3063万元, 人均贷款额16.04万元。可见, 存贷额度、人均存贷额度和存贷人数都增加。人均存款额度与存款人数的增加, 体现了社员对该资金互助社的了解程度与信任程度提高;人均贷款额度与贷款人数的增加, 反映了社员对该资金互助社的依赖程度增强。

到目前2013年末, 存款金额在原来基础上增加到3770万元;贷款金额增加到4194万元。从2012年增资扩股以来, 社员总数不变的前提下, 贷款户数从2012年的191人增加到目前的214人。虽然, 与2012年103%的贷款人数增幅相比, 2013年的贷款人数增幅相对较小, 仅为12%。但是, 这人均贷款额从2012年的16万元到2013年的20万元恰恰反映了社员货币信用的深化。更何况, 2012年贷款人数剧增很大原因在于增资扩股政策下的新增社员具有贷款偏好。

综合看来, 存贷额度与存贷人数的增加, 反映了社员较高的信任度和较好组织化程度。

3.3.2 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

从欣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存贷比看, 2011年为102.23%;2012年为103.37%;2013年为111.2%, 一直维持在100%水平。如果加上股本金, 2012年的存贷比为88%;2013年存贷比为98.22%。从净利润来看, 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盈利分别为67万元、97万元和146万元。从资产质量看, 至今未发生一笔逾期贷款, 而贷款拨备率连年维持在1%左右。从审慎监管原则看, 各年度的资本充足率都远大于8%。其中, 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7%、18%和18%。上述数据综合反映了该资金互助社较高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4 结论与政策

本文在分析浙江省农村资金互助社组织特征的基础上, 对其中一家欣禾农村资金互助社进行了案例分析, 揭示了农村资金互助社演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并得出以下四个结论: (1) 本质特征决定了影响资金互助社发展的关键因素不是股权结构, 也不是控制权结构而是剩余索取权结构———利益分配机制; (2) 制度特征体现了农村资金互助社较高的信贷可得性, 进而有效提高了农户社员的信用水平与组织化程度; (3) 现实特征深化了农户社员与资金互助社之间的信用, 并指明了资金互助社演化发展的方向; (4) 决定农村资金互助社向更高级演化的一个外部因素是开放度———增资扩股政策。增资扩股有助于提高农户社员在信用层面的组织化程度。

相关政策建议: (1) 提高开放度, 打破稳定的股权结构。打破稳定的股权结构, 是为了引入新的管理流、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当前, 该资金互助社只针对畜禽专业合作社成员开放, 而且无法再吸收社员。要想进一步发展, 资金互助社需要打破单一专业合作社的限制。 (2) 将利益分配机制更加具体化, 以提高社员借贷行为的有序程度。为了提高社员借贷行为的有序性, 二次返利政策对定期存款、活期存款以及消费性信贷和生产性信贷进行更为具体的分配比例。 (3) 创新金融工具, 增强与专业合作社的经济纽带。专业合作社的跨区经营会弱化农户社员传统的熟人信用以及社区规范的惩罚机制, 转而增强其现代的契约信用。外部经济的客观条件要求资金互助社创新金融工具, 提高服务水平。

摘要:农村资金互助社作为内生于农村社区的金融机构, 具有天然贴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 为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资金供给作用。基于浙江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实证观察, 分析了浙江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现状和组织特征, 并通过个案解析进而剖析其运行机制。它有四个结论:1.影响资金互助社发展的关键因素不是股权结构, 也不是控制权结构而是剩余索取权结构;2.农村资金互助社有效地提高了社员的信用水平与组织化程度;3.现实特征指明了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方向;4.增资扩股能够增加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互助保障资金管理论文 篇8

一、我县互助资金试点的准备情况及运行模式

为确保试点工作的成功,我县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审慎确定试点村,把民风好、村领导班子战斗力强、有支柱产业发展潜力的陈淋子镇孙滩村、赵岗乡石堰村、往流镇邓圩村等10个村确定为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村。二是组织10个试点村的支部书记(村长)外出参观学习,现场观摩了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操作流程,了解其财务管理办法,增强了做好试点工作的信心。三是各试点村通过宣传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作用和意义,动员村民加入互助资金组织。成立了互助资金管理委员会,为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四是各试点村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管理章程、操作规程、试点工作方案、财务管理办法等,为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五是鼓励村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入股、捐资,为试点工作提供了资金支持。

严管互助资金,严把投放关。资金来之不易,数量有限,管好用好十分关键。在互助资金的投放方面,要求各试点村必须严格按照“农户申请——管委会公告一股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一股民担保——扶贫财政部门备案”的程序核批资金。在资金回收方面,树立管理就是投入的观念,要求各试点村管委会人员要“耳勤、腿勤”,以确保资金及时回收。一个“农户入股——成立合作社一从合作社贷款——还款——再贷款——再还款”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就此产生,它所起到的作用是崭新的、全方位的,是农村金融服务领域里的一场革命。

二、互助资金的运行效果

在互助资金的支持下,各试点村的支柱产业发展迅速,成果丰硕。孙滩村的矿笆编制业发展迅猛;石堰村、黄岗村成立了“固始鸡养殖合作社”;邓圩村畜禽养殖业规模扩大,试点的实行,使群众脱了贫致了富。目前,试点村群众贷款发展生产的热情很高,一个“农户贷款——发展种养加项目——成立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在互助资金的支持下,逐步成长起来。这一模式突破了农村分散生产的局限,促使农业资源由分散走向集中,引领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

三、互助资金运行过程中的经验、问题与思考

通过近一年的运行,使我们认识到,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有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村领导班子:要有一个新视野,互助资金要用于引导生产要素从分散走向集中的项目上,要鼓励支持创新生产模式、投资模式,要加强制度建设。同时,不可避免地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互助资金来源渠道窄,只有国家投资和村民入股两个途径;二是总量不足,加上村民八股才只有30万元;三是贷款额度小,单笔3000~5000元贷款满足不了生产需要;四是扶持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最好能延伸到种、养、加项目以外的交通运输、旅游服务等领域。

上一篇:过断层技术下一篇:财经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