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培训制度

2025-01-05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制度(精选11篇)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制度 篇1

科学探究室管理制度

一、小学科学室配备应按照国家仪器配备目类一类标准并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增添新的设备弥补新课标教学需要的不足。

二、科学探究室需要设立书架:挂有图片、摆放书籍,阅读后及时归还原处。

三、实验器材尽量做到开架透明,摆放安全有序同,便于使用,使用完归还原处以便别人再用。

四、科学探究室必须配备事业心强、工作能力强、责任感重的教师负责管理,每学期开学后因完成教学设备的添置和补充。根据任课情况安排好科学探究室使用及实验仪器的准备。

五、实验仪器及各种物品的存放应分门别类,科学有序排列整齐,使用方便,定橱定位、橱有编号。

六、科学探究室设备的保管应注意防火、防潮、防霉、防腐蚀、防虫蛀、防碎等。

七、各种教学仪器及物品使用后及时整理归位,以备下次使用、损坏后要及时修理或清除。

八、加强档案资料的管理,做好财产帐务,教学业务,技术资料(说明书)文件资料(计划总结、报表申购报告、上级文件等)各类资料管理使用最好用电脑管理,便于查找。

九、好净化、美化、防磁、防盗工作、室内始终保持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科学研究的氛围。

十、必须配置一定的消防器材、电路有保护装置、定期检查、保证师生安全,课后关闭电源。

科学探究室使用制度

一、科学探究室的物品种类、数量、帐目要清楚。

二、按时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及认知水平,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实验材料。

三、引导学生自主操作,创设宽松的氛围。教育学生学习合作游戏,共同发现科学奥秘。

四、根据各班实际制定活动安排和计划,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育学生活动中不要大声喧哗,不得带任何其他物品进入。

六、教育学生爱护室内的各种物品,轻拿轻放,小心使用。

七、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摆放物品,清扫地面,关好门窗。

科学探究室管理员岗位职责

一、牢固树立为教学、为师生服务的思想,不断提高自身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熟悉本校应达到的装备标准和管理要求。

二、掌握各有关实验的目的、要领和操作步骤,熟悉各有关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主动配合各班教师。

三、管理各种仪器和设备,保证仪器设备完好率。

四、经常保持探究室整齐清洁,并做好防火、防盗、防潮工作。配合教师教育学生遵守科学探究室规则。

五、积极开展科学实验教学改革和教具研制。

学生实验守则

一、学生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参加实验课,不得迟到早退或无故缺课。

二、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准备接受指导教师提问,没有预习或提问不合格者,须重新预习,方可进行实验。

三、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衣着整洁,保持安静,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严禁高声喧哗、吸烟、随地吐痰或吃零食,不得随意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

四、实验准备就绪后,须经指导教师检查同意,方可进行实验。实验中应严格遵守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认真观察和分析现象,如实记录实验数据,独立分析实验结果,认真完成实验报告,不得抄袭他人实验结果。

五、实验中要爱护实验仪器设备,注意安全,节约水、电、药品、试剂、元件等消耗材料,凡违反操作规程或不听从指挥而造成事故、损坏仪器设备者,必须写出书面检查,并按学校有关规定赔偿损失。

六、实验中若发生仪器故障或其他事故,应立即切断相关电源、水源等,停止操作,保持现场,报告指导教师,待查明原因或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进行实验。

七、实验完毕后,应及时切断电源,关好水、气,将所用仪器设备、工具等进行清理和归还,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八、应按实验要求及时、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制度 篇2

一、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观念

小学科学课程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编制和设置的。与原来的自然课相比, 小学科学课程在课程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科学课程教师应在对传统教育体系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 认真学习和体会科学课程的新理念, 从教育功能观、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等方面更新观念, 明确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总目标,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专业培训中, 要让科学课程教师形成合理的科学观, 即弄清楚“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教育”, 充分认识科学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探究活动,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作为知识系统的科学理论只是这种探究活动的结果, 科学教育是关注科学技术时代的现代人所必需的科学素养的一种养成教育, 是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作为一个整体, 并使其内化成为受教育者的信念和行为的教育过程, 使科学态度与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

二、设计探究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 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 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增长科学探究能力, 获取科学知识, 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传统教学中, 教师普遍对科学课程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缺乏对科学研究过程与方法的重视, 且部分教师没有经历过完整的科学探究。为了实现这种转变, 科学课程教学必须从目前的以讲授为主转变为以探究为主。

在专业培训时, 要设计以大量探究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让教师在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 深化对科学原理和概念的理解, 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学习如何提出假设, 如何设计实验, 如何进行科学解释,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和交流。另外, 通过参加这类活动, 使教师体会到探究性教学的实质以及科学探究活动的价值所在, 从而提高教师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并提高实施探究性教学的能力。

三、立足现代课堂教学实践, 培养技能

1. 抓实教材培训工作。

根据新课程标准, 新教材从知识的内容、体系、呈现方式到知识点的教学要求等都有了重大改变, 并且重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和运用。面对这些变化, 必须深入开展扎实有效的教材培训, 让教师了解新旧教材的区别, 把握新教材的框架, 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及相关的教学建议, 反思当前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清晰地理解教材选取的知识内容和呈现方式, 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结构等, 使教师全面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思路、体例特征、结构特征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 逐步提高实施新课程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指导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

2. 加强课堂教学指导。

要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只有在课堂中进行打磨。可采取青年教师上研究课, 专家们“面对面”指导;就某一专题进行沙龙式的讨论;跟踪听课, 形成备课小组, 发挥集体智慧, 共同钻研新教材, 寻求解决办法;学科带头人教学观摩等教研方式。以课堂为主阵地, 教育教学专家指导、特级教师引路、教研员互动、名优教师示课、专题化教研活动, 多种方式全方位、立体型、互动式地展开, 使教师感受到新课程理念下带着本土化气息的新课堂, 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 有效地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为全面开展科学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 开展教学竞赛活动。

为帮助教师总结经验, 提供机会和平台, 可定期开展论文竞赛和说课竞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比赛, 以竞赛促提升。此外, 还推出以竞赛为基础的“赛训结合”的新模式, 即赛前安排以竞赛内容为主题的专题培训;赛中请专家现场指导;赛后个人针对性的反思。赛训结合促进了教师理念的转变、能力的提高。通过开展教学竞赛, 有利于教师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 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努力在课程教学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四、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

1. 补充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课程涉及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其中生命科学包括细胞、植物、动物、生命循环、遗传、进化和生态学等领域;物质科学包括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能的表现形式等内容;地球与宇宙科学包含地理、岩石、矿物、土壤、海洋、天气等领域。教师只有准确把握科学知识的体系, 把科学课程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有可能通观全局地处理教材, 精心地设计教学, 使教学融会贯通、得心应手, 从而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整个教学的进展状态。

2. 实验技能培训。

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包括设计实验的能力、实验教学的组织能力、仪器和设备的选用能力、仪器和设备的操作能力、实验指导能力、指导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等方面。科学实验的能力是科学课程教师特别重要的教学能力, 因为科学课程中的有关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内容都涉及实验。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普遍认为一部分实验操作存在困难, 这就有必要针对性地开展实验技能培训。通过培训, 让教师更加生动、直观、深刻地了解实验原理, 掌握实验方法, 规范实验操作, 有效提高观察、操作、探索的能力。

五、科技教育合作建立有效培训机制

科技专家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他们对科学的本质、价值, 对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都有着深刻的体验和理解。因此, 动员科技专家参与各类科学教师培训, 建立科技专家与教师间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对于提高教师对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科学探究的理解, 提高他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以及科学教育的水平, 都会起到独特的作用。因此, 可将相关领域的工作有效统筹、整合和集成, 促进相互配合、资源共享, 尽快使教师的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教师流动制度必须科学合理 篇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流动轮岗”。引导教师科学合理流动,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是提高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地中小学在教师流动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如辽宁省沈阳市试行了教师定期交流制、上海市松江区实行了“转会”制、湖北省十堰市实施城乡教师互换制度等。各地在探索教师流动路径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教师流动制度和相应的法规还不健全,一些地区教师、校长流动出现盲目、无序等现象,甚至有的流于形式,并没有取得实效。

要真正实施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实际操作起来是件难事,它涉及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体制的创新,也直接关系到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学校等多方面的利益。教师流动处理不好,会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影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实施教师流动制度,必须制定科学的流动机制,必须多种配套措施相结合,保证校长、教师流动过程的合理、公平、有序。

首先,教师流动须制度化、法制化。从目前我国部分地区试行教师流动制度的情况来看,由于正处于起步阶段,这一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教师流动时间不固定、随意性较大、主动性不强且多属于个人行为,效果不明显。因此,必须建立教师流动的专项法规、专项制度,完善相关的政策,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教师流动的义务性,规定教师流动的程序、流动的年限、流动的待遇。在这个方面,日本实行了较为规范而有效的“教师定期流动制”,我们可以借鉴其做法。如日本法律规定教师流动是义务性的,一名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不得超过5年;同时规定教师流动按程序实施,每年由教育委员会统一发布教师流动原则、要求;教师流动操作有章可循、公开透明,流动到偏僻地区学校的教师还有专项津贴等,保证了教师流动的公平、公正、有效。

其次,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教师流动的目的是实现师资的有效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质师资的潜能。现阶段,制约教师流动制度最大的障碍是教师因流动产生的移居、交通、通讯等费用。对此,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有效的福利制度,如逐步统一各校福利的发放标准,在实现了不同学校之间同级别教师同工同酬的基础上,给予流动教师移居补助、交通补助以及定期补助等,解决流动教师的后顾之忧,确保流动教师安心工作。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还要给予流动教师政策上的优惠,如教师在职称评审、评优选先时,原则上要求具备有岗位流动经历,提高流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

最后,制定“县管校用”的教师管理制度,让教师从“学校人”变“系统人”。教师流动涉及教育、人事、编制、财政等多个部门,必须突破教师流动的人事制度障碍。对此,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面向基础教育系统做题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网络公开课时强调,建立教师流动制度,必须改革教师管理制度,教师要由“学校人”变“系统人”。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变“系统人”,建立“县管校用”的教师管理制度是一个有效的路径,其做法是:将教师的管理权收回到县(区),由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管理教师人事、工资,统一聘任,统一配置师资,实行“无校籍”管理,为教师定期流动创造条件。有专家指出,从“学校人”变“系统人”,可实行教师公务员制度,将教师的身份确认为国家教育公务员,纳入国家公务员行政管理系统中,使其享有与公职身份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为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提供制度保障。

教师流动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既能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也体现了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消除择校乱收费现象。总之,实施教师流动制度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规划,从激励与约束两方面入手,稳步推进。

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管理制度 篇4

一、实验室由科学教师任管理员,并承担相关责任。

二、使用实验室,应提前一天通知管理员,以便做好准备。

三、进入实验室,应有良好的秩序,防止碰撞,应保持安静,严禁打闹喧哗。

四、实验前,检查本组仪器,物品是否齐全完好,如有问题,由实验组长提出,经核实后,给予调换或补发。

五、听到信号方可开始实验,严格按科学程序和方法操作,严禁擅自操作,实验时不影响他人操作,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六、实验结束,学生必须整理桌面和仪器,经验收后方可离开。

七、自觉爱护设备、仪器,如有损坏,视情节按规定处理。

八、保持室内整洁,不乱扔物品和垃圾,及时打扫。

九、节约用电用水,注意操作安全,一旦发生事故应及时报告教师。

管理小学科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一.科学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环境保护工作、消防工作是关系到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头等大事,要经常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应定期对实验室安全技术管理工作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二.科学实验室设一名兼职安全员,具体负责安全工作。对不符合规定的操作或不利于安全的因素进行监督,有权停止有碍安全的操作。三.科学实验室使用制度,要张挂在明显地方,严格贯彻执行。每逢重大节假日要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对设备,要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五.科学实验室要做好通风排气工作。有毒药品的使用要严格按规定操作,如有撒落,应立刻采用科学方法处理。接触过有毒药品的手,应及时清洗干净。

六.对易燃、易爆和剧毒等危险品,要按规定存放,并妥善保管。领用时必须经保管老师批准,同时要有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剩余部分要立即放回,并做好详细记录。

七.电器设备和电源线路必须按规定装设,禁止超负荷用电。不准乱拉乱结电线。

八.实验室内不得明火取暖,严禁抽烟。

九.配齐消防器材并能保证应急使用。实验教师要学习和掌握实验室伤害救护常识,能在突发事故中做好急救工作。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总结 篇5

一、学习提升

两周来,我们聆听了国内著名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相伴,有几位好同伴,将会成就你的一生。”当我听了韦玉院士《运用当今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叶善专教授的《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和基本目标》、黄海旺教授的《探究式教学理论与实践》以及几位专家老师等的讲座后,心中不由地涌起了这句话。这些专家的讲座报告,不仅有当今世界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教学理念,还以大量的实际案例直观展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现新课改下角色的转变,教会了我们设计、研究的方法,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学习的魅力所在。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种观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个观念的引导,在今后课程改革中尽管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折,坚信我会去探索、解决,而不是躲避,因为希望就在前面!

我们以前说课评课总是在关注教师的设计和讲授,而很少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参与度,也很少去体察学生的情感和需求。徐明教授的《说课与说课艺术》的讲座,向我们展示说课的方法及要点,使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身的素养。由此,我又一次在观念上、理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想,新课改的精神就像阳光一样,普照到了与之相关的每一人。

二、感悟反思

通过聆听彭香老师的“用心去做”和杨元奎博士的报告,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专家与名师,之所以能成为专家与名师,他们那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一名参加“国培计划”的教师,要想以高贵的姿态行走,就要在教学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真正提高教学能力,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因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自己向专业化的发展。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就要求教育的不断更新,需要可持续性的发展。能否对学生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教育将更进一步注重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接受以人为本的理念;听了专家的报告,使我明白,每个学生都能够学习,并且能够学好,成为优秀的学生和未来社会的成员。“老师的能耐是让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爱学习了”。因此,教师就应着力于将经验内容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与形式,什么是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与形式呢?我觉得就是《纲要》指出的: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困惑中的引导者、探索中的支持者和学习过程的合作者。彭老师的讲座,让我认识到教师应由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化,传统型的教师已不适合新形势的需要。人的一生就是学习的一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按《纲要》贯彻的坚持先进的理念,坚持核心的价值,就是代表先进文化的理念。多读书、多思考、多反思,要做有思想的老师。要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教研和教学结合起来,认真做好反思总结工作,争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

2、努力转变好角色。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为此,新课程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要使学生的学习从以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这种巨大变化,在孩子们身上凸显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把价值引导和孩子的自由发展结合起来,体现了价值引导,同时又注重学生快乐的学习,不强迫学生去被动的接受,而是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不但主动快乐的学习了知识,而且按照《纲要》的精神,努力创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应答的环境,学生在交往中,在生活中交流和表达,不仅语言得到发展,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发展。为此,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去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三、发展规划

这次培训虽然短暂,但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专家及名师结合自身的成长给我们做的一场场精彩讲座,为我们教师的健康成长又一次指明了方向,使我们深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

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有待提高 篇6

随着中小学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科学教育存在的深层问题逐步暴露了出来。从表面上看,部分问题源于一些教师的科学知识不够扎实,但隐藏其后的根源是对“科学的性质”没有正确掌握。比如某小学三年级一次科学探究课上,孩子们对于第3次与前两次不同的实验结果并不产生质疑或好奇,而是不假思索地将前两次相同的结果填进实验记录表。这说明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没有使他们认识到求真是科学的灵魂。

南京大学教育系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科学教育中心合作,在初对21个省、市、自治区的1737位小学科学教师(主要是城市教师)进行了“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有关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即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性质的理解,以及教师们在教学中所体现的科学态度等。同时,调查将教师们的科学素养水平与其学历、职级、科学课教龄、已有培训经历、工作前专业等因素进行联系,从而找出其中主要影响因素。----编者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制度 篇7

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为主, 探究教学能够亲历科学发现的过程, 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 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具有很多的优点。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 只是按照发现问题、猜想、实验、验证、交流结果等过程安排教学流程。其实重要的是教师要有探究的意识, 在让学生思考和得出答案时最好不要直接告知其答案, 而应安排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其中, 亲历过程, 自主地、充分地、有效地开展活动,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教师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 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我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探究情境的设计者、参与探究活动的激发者、探究材料的组织者。

一、教师是学生探究情境的设计者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而教师应将要传授的知识看作是未完成的科学让学生去探索;要在教学中树立“开放教学”观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尊重学生的选择与判断;要在教学中当好学生探究活动的设计者, 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时间与空间, 真正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1.让学生参与问题的发现。疑问是思维的起点, 科学的发现始于问题。儿童天生是一个好问者, 问号是他们接触事物的第一反应。因此, 我在探究活动的初始特别重视探究情境的营造, 促进学生发现疑问、提出问题。如《做框架》一课探究活动的引入, 我出示古今两种不同结构的桥梁图片并配以适当的文字介绍, 学生通过讨论很快从观察对比中提出了“空空洞洞的现代桥梁为什么也这样稳固呢?”“是什么原理使它能如些牢固?”等问题。发现问题是探究的开始和关键。

2.让学生参与探究过程的设计。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学, 教学, 就是“教”学生“学”, 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 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 即不是“授之以鱼”, 而是“授之以渔”, 这样学生就可以享用一辈子。所以当一个新问题、新行为出现时, 我们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如何具体去解决, 更不能直接把结果告诉他们, 而应创设情境, 努力使儿童自己去经历探索过程。

二、教师是学生参与探究的激发者

1.创设合作与竞争的气氛。在探究教学中, 我们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学习群体, 开展有组织、有目标的互帮、互学、共同协作的学习活动,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多向交流, 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在保证整体教学质量的同时, 又可适应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中分别充当“指导者”和“再学习者”,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主动参与的机会。同时, 以小组为学习群体又可以进行小组间的竞争活动。《做框架》一课就是让学生通过制作、加固框架结构探究三角形框架的奥秘, 而捆绑框架学生个人完成有一定的难度, 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使之迎刃而解。不仅提高了制作的效率, 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也增强了小组间争先、争优的意识, 形成了良好的探究氛围。

2.建立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指导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公认的组长带领同学们参与探究。在探究活动中, 教师要真正把自己作为学习的参与者, 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 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 及时反馈指导, 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这样让课堂教学真正地回归学生。

三、教师是学生探究材料的组织者

学生的知识能力来源于对探究材料的操作、实践活动。因此, “材料是教师教的基础”, “操作材料是学生学的基础”。材料的使用关系到能否让教师设计开放式的教学过程, 关系到学生能否在操作中运用各种方法扩散思维。我认为老师也是学生有结构探究材料的组织者。所谓有结构的材料是指这些材料在使用时能揭示现实问题的某种关系。建构主义也强调在学习中应让学习者试着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问题。虽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考的对象不可能达到科学家那样高深, 但在学习中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却是一样的。因此, 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应更多地取材于现实生活, 并且在最大程度上与问题解决联系在一起, 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 并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现象去进行分析、思考, 展开探索, 提出假设, 进而检验假设, 得出结论。如在学习《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时, 我先出示一大一小的两个马铃薯, 问:如果把两个马铃薯放入前面的两杯液体中, 会出现哪些情况? (生:大的浮, 小的沉;大的没, 小的浮;二个都沉;二个都浮) 在学生猜测、教师操作后, 学生发现一杯中两个马铃薯都沉, 另一杯中两个马铃薯都浮。孩子们就会从这些材料和现象中产生问题:“会不会和这两杯液体有关系?”“这两杯液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其中一杯液体会使马铃薯上浮, 它有什么特点?”围绕这些问题学生将展开探究活动。所以, 教师提供有结构的探究材料是学生探究活动成败的关键。

小学科学课教师培训策略的探讨 篇8

一、营造和谐的探究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现代教育教学活动呼唤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民主的气氛,能让孩子们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探究。儿童天性好说、好动,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科学世界在孩子眼中永远是那么神奇,那么充满幻想,那么妙趣横生。他们总是会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或做出一些不寻常的举动,有的同学问我:“鱼会不会思考?”“鸡为什么不会飞?”等问题。教师用征求、询问、商量的语句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我来给大家一个建议好吗”“还有什么问题”“谁还愿意说出自己的看法”等。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不过,课堂上若被学生的问题难倒了,我也会坦然地承认:我不懂,然后和他们一起去探究。他们都非常乐意帮助我弄懂问题,让大家共同进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要灵活地转换角色,创设适合学生自行探究、激励学生勇于探究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参与到探究活动之中。

二、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

1.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由于孩子的好奇心强,对于自然现象中的许多问题很感兴趣。例如,苹果熟了,为什么掉在地上而不掉在天上;动物有尾巴,为什么人没有尾巴;为什么月亮总跟着人走……我利用学生容易接受的实验做迁移,并给以简单讲解,使学生虽然没有具体的理论,但已对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解开了疑团。例如,一连几天阴雨绵绵,三年级某学生问道:“老师,下雨真是上天伤心流泪吗?”听后,我没有马上作答,而是在自习课时让学生讨论了这个问题。由于年纪小,知识少,最终没能得到圆满的答案。于是我布置他们课外找答案:他们有的去找“百科全书”,有的请教朋友、长辈,有的上网查资料……在他们得到了一些理论知识后,我又在自习课上请五年级的一位学生做了“模拟降雨”的实验,当学生看到酒精灯加热下的烧杯中不断有水蒸气上升(相当于自然界的水蒸气),在冷的玻璃片上冷却形成小水珠(相当于云),而且越积越多,最后终于承受不住而流下来的时候,顿时茅塞顿开。长此以往,学生就养成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爱问个为什么,非得探究出个究竟来。

2.在操作实验的活动中注意提高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玩、好动、好胜,表现欲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再只满足于对身旁的自然现象的简单观察。而总想亲自动手做一做,试一试。他们了解如何引起或改变一些现象的要求和欲望,并愈来愈强烈地想进行各种尝试。因此,我就注意时时处处多让他们动手实践。例如,在讲“怎样认识物体——空气”一课时,有这样一个实验:想办法把一杯水和一杯空气交换一下,并以此来证明空气确实占据着空间。实验所用器材简单,只有两个水杯、一玻璃缸水。为了锻炼学生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先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看谁想出的办法最好。

3.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句名言:“不好的老师是转述真理,好的老师是叫学生发现真理。”一节课,教师发言或活动时间多于学生,那么这位教师不是一位称职的教师。所以教师为学生提供探究材料、创设探究情境后,应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激励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去观察、实验、操作,而不是教给学生每一步该做什么。例如,在“热空气”一课开始,我将悬挂纸蛇的铁架台和酒精灯按小组分发给学生,并让学生把酒精灯放在纸蛇的下端(留有一定距离)。我提出问题:当点燃酒精灯,纸蛇会怎样?问题提出后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有的说纸蛇会转动,有的说纸蛇会上升,还有的说纸蛇会螺旋上升,我也随着学生说纸蛇可能会摆动,此时通过老师参与猜想,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学生更能大胆地设想,敢于质疑。当教师参与猜想后,学生还有一种急于知道“谁的猜想对”的想法,于是想动手实验,亲自看看现象的出现,用事实证明准猜想的对。在实验中学生发现纸蛇会螺旋上升,此情此景掀起了学生的思维高潮:纸蛇为什么会上升呢?对这个问题让学生根据书中实验和小制作中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创造性实验,从中体现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就应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他们去探究。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扶他们一把,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真正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科学探究应该注重知识、技能、情感三者的结合

记得科学教学刚刚开始时,给我的一种感觉就是科学课堂教学旨在探究,只要让学生经历这一探究过程就可以了,在参加一些科学教研活动时,我甚至听到过一些教师说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重要之类的话,因此教学设计也由此而展开,学生科学的探究意识确实是培养了,但一堂课下来,几堂课下来,甚至一年下来,如果让学生回答你学到了什么,我想学生很难回答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复,这也是我在教学中迷惑的地方。随着“科学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它使我对《科学》这一门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第斯多惠就曾说过,“要给予儿童真知,更要引导他们主动寻求真知”。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随着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出现,学生在各个领域中都空前地活跃,不管是什么样的课,都注重了让学生自主体验。科学课更是由于自身的特点,走在了所有课程的最前面。通过让学生自主的科学探究,知识情感技能的培养得到了提高。

四、让学生自主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发明创造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理解和牢固掌握科学基础知识之后,还应注意安排科学知识的实践。教师要适当安排时间,使学生走入大自然中,使他们放眼世界,开拓思维,从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中获取灵感,并利用科学的结论进行发明创造。

纵观科学教材,无论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都有很多可供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素材。由于各种原因,这些独具匠心的实验材料往往不被重视,此谓师之过也。教学中,我在不加重学生作业负担的情况下,注重了学生的动手制作。几年来,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己动手做成了地球仪、孔明灯、土电活、不倒翁、温度计等,还做成了各种动、植物标本。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加深了认识。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但“探究不是唯一的学习模式”,像接受式学习也是课堂教学必要的补充。在教学中要明确怎样处理好探究这种主要模式和其他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宗旨真正落到实处。

事实胜于雄辩,科学课程的改革还将不断地深入。我们要坚信:只有我们今天的付出,才会有明天的收获。也只有通过学生的亲历探究过程,他们才能真情地感受到并由衷地赞叹科学给人带来的魅力。

基金项目:湖南省“十二五”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课题“区域教师全员岗位培训研究”(批准号:XJK12JJZB0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研修报告 篇9

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研修报告

我参加了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活动。本次培训活动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旨在提升我们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知识、素质水平和胜任能力。通过培训,使我们科学教师确立面向全体学生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熟练掌握科学课程相关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知识;以科学探究能力为重心,切实提高我们科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多元化教学策略、教学监控与评价、课程资源开发、探究情景创设以及沟通协调等教学实践能力;加强教师自我反思意识,提高教师自我规划、自我调控能力,加快提升我们科学课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在为期21天的学习中,我先后听取了路培琦、曾宝俊、李建梅等14位专家和教授的专场报告。报告中各位专家和老师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结合实例、深入浅出地分别从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科学与生活、科学教学发展动态与趋势、科学课的细节教学研究、科学课堂研究与课例观摩、小学生心理辅导、学生科学探究活动指导策略、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教育技术应用、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科学教学中的猜想与假设、科学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科学教育研究方法、师德教育专题、教师职业倦怠干预、样本教研与专业发展、优秀科学教师成长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的精彩讲授,激励和指导我们参训教师进行自我规划、自我提升。通过学习,促进了我们对课程标准和教

学理念的深入理解,掌握了如何准确把握教材进行上课的方法;通过对多个教学案例的研究与研讨,让我这个在教学一线的科学教师深受启发。

回到学校后,我将本次学习活动的收获做成课件,向学校的全体老师进行了详细的汇报;并把所得所获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与感悟。尤其是培训中“科学课的细节教学研究”的学习引起我很大的研究兴趣。《科学(3—6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学习科学,就是去参加、去经历一个个的观察、研究、认识活动;没有观察就没有“探究”更没有“认识”。而在现实的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科学观察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观察时缺乏思考,观察中没有耐心、不细致、随意性很强,不能把观察到的现象准确的描述出来……因此我们认识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对学生学好科学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自己的的课堂教学中我选取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这一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

为了使研究能取得一定的成效,我们制定了初步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教学策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做到了以下几个注重:

1.注重观察兴趣的培养。

在平时课堂中,我们发现每当学生对某方面的科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心情愉悦地去观察、探究,而且不会

感觉是种负担。于是我们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中,就想尽办法激发学生们的观察兴趣。如杜云老师在执教《瓶吞鸡蛋的秘密》一课时,她先出示剥了皮的熟鸡蛋和广口瓶,但是并没有马上做实验,而是先让力气大的同学把鸡蛋放在瓶口上用力按,结果学生用尽了力气也没有把鸡蛋按进去。这时杜老师再做实验,把燃烧的纸条放入广口瓶中,再迅速把鸡蛋放在瓶口上,只听“扑”的一声,鸡蛋掉入瓶内。这时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是什么力量使鸡蛋掉入瓶内?”浓厚的观察兴趣,使学生马上集中到问题的研究中,有利的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欲望。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学生都能有目的的进行细致的观察。

2.注重观察材料的准备。

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使观察的注意力能长时间集中,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材料,丰富了每个观察活动要用的材料,而且还在准备材料的细节上下功夫,尽量使材料达到精美、适用、准确,并且在呈现时做到有层次性。如杜云老师执教《水往高处走》一课中,让学生探究材料孔隙的大小和水上升高低的关系时,为了让学生的观察深刻、精确,我们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三根粗细不同的、并排粘在一起的玻璃管。这样,实验时学生很容易做到让三根玻璃管下端同时放入水中,并且对比实验现象快而明显。这样学生观察的效果非常显著,并且在表述实验现象时语言准确而清晰。

为了吸引学生的观察注意力,我们在呈现材料时也有一定的顺序,而不是一下子都呈现给学生。如在教学《水面的秘密》一课时,公绪兰老师先呈现给学生的是曲别针,让学生向满水杯里加入曲别针来观察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学生观察完后,又给每个小组学生呈现一枚硬币,让学生在硬币上滴水来观察水的表面张力现象。整个观察过程中,由于不断呈现新的材料,学生的新鲜感很强,观察热情一直高涨,观察注意力也比较持久,而且学生对观察现象的汇报准确而又形象。

3.注重观察方法的引导。

根据学生只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观察的特点,我们确定先培养学生学会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在有序观察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重点观察,从而学会有目的的观察。在观察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有重点的观察良好的观察品质。如公绪兰老师在执教《怎样认识物体》一课时,教给学生观察区分液体时,要先看、再闻、后尝。重点指导:闻时不要直接靠近观察物体,要用手扇动,使气体味飘过来闻;用舌头进行观察的时候,要用筷子或玻璃棒蘸取少量的物品来尝。并且提示“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品尝”,学生不能自己随意品尝物体,而应该在确定此物体可以尝的情况下才能品尝。在教学《哪杯水热》中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时,指导学生按从下到上、从外到内的顺序来观察、认识温度计的玻璃管、玻璃泡、刻度。当学生认识了温度计的构造时,再让学生重点观察温度计上的刻度,认识“0摄氏度”以及零下摄氏度和零上摄氏度的区别。

4.注重观察现象的思考。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能只让学生停留在观察这一单纯的层面

上,而应让学生在有目的、全面的观察基础上,学会根据实验现象进行科学的思考。如在执教《水面的秘密》一课中,当学生通过在满水杯中放区别针、在硬币上装水两个观察活动,发现水面越来越凸,而水却没有溢出来。这时公绪兰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一杯满的都快要流出来的水里还能放入几十枚,甚至还要更多的曲别针,一枚小小的硬币上居然能装几十滴水,水面越来越鼓,都快变成半球形了,水面都高出杯子一大截,而水却没有流出来,这是为什么呢?”由于在前面的观察活动中学生进行了充分的、全面的观察,这时学生都能体会到是一种力量阻挡了水流出来。还有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一课时,在探究声音产生的秘密的活动中,杜云老师先让学生仔细观察音叉发声时的现象,然后再观察音叉发声时放入水中时现象,这样对比观察后再让学生思考原因。

5.注重观察计划的制定。

在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我们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学中随时引导学生观察对象、观察内容的变化,而且还培养学生课下进行短期观察记录。如在教学《今天的天气》一课时,当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描述一天的天气一般从气温、降水、风向、风力、云量等方面进行观察记录后,布置学生进行观察并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课上杜云老师是这样指导学生的:先想好从哪几方面观察和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做好观察计划;然后根据观察计划制定一份观察表格,最后根据计划和表格,进行有计划的观察和记录。

6.注重观察日记的指导。

我们小组的科学老师从三年级开始教学生写科学观察日记。我们一开始只要求一次只观察一种事物。结果孩子们交上来一看,嗬!什么样的都有,有的甚至写了一句话:“萝卜一半绿一半白,吃了辣辣的。”……看了让人啼笑皆非。于是我们精心制定指导计划,要求学生注重格式和要求,从观察顺序到观察重点和观察技巧都作了重点指导。一两个月下来,不但没给孩子们增加负担,反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孩子们的观察渐入科学轨道,记录的内容也生动丰富了。

于是我们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观察记录,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学生做成手抄报,并在我们学校的校刊上发表。看到了自己成功的作品,孩子们有了成就感,这更加激发了他们观察的欲望。如今学生不仅养成科学观察的良好习惯,而且观察记录的方式越来越新颖,观察记录的内容越来越多。就连语文老师也感慨: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的太快了!一篇篇观察日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学科学教师远程培训个人总结 篇10

1.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小学科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体把握小学科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小学科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小学科学新课程。整体把握小学科学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科学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所谓的主线即贯穿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运算,或者是某种思想方法等等。这条主线也许只贯穿于我们的小学阶段,也许会贯穿于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小学科学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科学的主线,对于一个小学科学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科学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2.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应该如何把握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新的检测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能力立意”。“重视基础”,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追根求源,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谓“能力立意”,意思是说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通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重视基础,能力立意”是莘莘学子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研究和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需要。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中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

培训让我明白了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善于积累、善于观察和学习;善于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善于控制自身的情绪;善于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同时我还懂得了科学的兴趣性、启发性等教学原则的重要性。我的路还有很长要走,可能会很艰辛,但我会迎风而上!

这次培训让我难忘,不仅使我更系统的把握小学科学,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专题学习,互相评论,互相讨论,集众师之见,使我的眼界得以开阔,并且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有重大的突破和认识,当然对我思想上的冲击更是不可估量。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行胜于言”的作风,体会到老师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的力量,更让我受到震撼的是一种严谨的作风。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谈小学《科学》课教师的素养 篇11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教育;教师素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为提高国民整体科技素质,促进创新人才培养,2001年教育部发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明确要求“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科学课程”。教育部在2005年要求全国小学3~6年级开设科学课程。随着我国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科学课将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

小学《科学》课承担着培养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的重任,在整个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提高科学教师的素质与水平就显得非常紧迫,必须拥有一支专职的高素质的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然而 近年来,我们先后承担多个有关《小学科学课开设现状与对策》的重点项目,深入县城、乡镇、村级多所小学进行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科学课师资存在诸多问题:1、师资严重紧缺;2、科学教师专业化程度低、流动性大;3、高学历层次的专业科学课教师严重短缺,几乎没有。随便找个老师就教科学课,科学课教师不固定,临时性强,更甚的是大部分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师都是与科学专业毫无关联的管理阶层代教。

针对以上情况,建立一支专职的高素质的小学《科学》教师队伍迫在眉睫。当然,这需要全社会的重视,更重要的是作为每个小学科学课教师个人应当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科学课教师。本人认为作为一名专职的高素质的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以下不同于一般教师的素质。

一、要有坚定的科学教育事业心

科学教师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首先要有坚定的科学教育事业心。小学科学教学是小学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主要“阵地”,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任务。科学教师只有对科学启蒙教育这项事业充满深厚感情,才能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才能有从事这项事业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我们的教师对待科学教学要满腔热忱,一个满腔热忱的教师无疑会通过情绪的感染,使学生体验到愉快和振奋,从而引起学生模仿好榜样或按教师的要求去行动;一个满腔热忱的教师可以把抽象的教材变成鲜活的生命,在实实在在的“搞科学”活动中与孩子们“同呼吸、共命运”,精心呵护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尊重学生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实现个性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教师经常弯下腰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蹲下身来和孩子们一起养小猫、捉蟋蟀。

二、要具有宽厚而扎实的科学知识

科学教师需要有较为宽厚而扎实的科学知识,即我们经常说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不光要有“一桶水”,而且还要“长流水”。具体地说,科学教师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储备,要有一定数量的、高于科学教材要求的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科学教学的内容主要涉及常见的科学知识和现象,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学等领域的知识。因此,小学科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内容的综合性课程。驾驭这样一门知识领域极其广阔的学科,要求教师必须通晓各个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此外,教师还要及时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信息,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够高屋建瓴地驾驭教材,给学生以恰当的启发,为学生提供创造和发展的正确引导。除此之外,科学教师还要了解和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合理组织科学探究活动。小学科学学科主要教给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方案、实施计划、分析综合整理、表达交流等探究技能。教师只有了解和掌握这些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的特点与要求,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它们,从而发展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三、要具有必要的教育學心理学知识

从科学教学实践看,科学教育哲学、课程与教学论、心理学(包括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对科学教学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小学科学课要求老师陪伴孩子构建知识和技能体系,精心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学具)”,把《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与周边自然环境、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并转化为富有情趣的仿真探索活动、编导成富有情节的故事和游戏,和学生一起“搞科学”。因此,教师首要的任务是认识孩子。虽然这需要花费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多的时间,但是,这是十分值得的。孩子会逐渐从自发的行为发展到有条理的态度,从漫无目的地到选择性地提出问题,从毫无规则的观察到更为合理、井然有序的研究,从被魔力吸引到快乐地学习知识。

四、要系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知识

通过系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知识,教师能够全面整体地了解和认识小学《科学》课程,不断加深理解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现象,获取小学科学课程开发研究与教学实施的基本策略与方法,学会运用小学课程与教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具备教案撰写能力,掌握探究——研讨等教学设计模式,不断提高科学教育教学和科学教学研究的能力。同时不断提高教师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献身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事业的个人情感。

五、时刻重视学生人身安全教育

安全第一,小学科学教学既包括利用各种器材动手的实验,又包括走出课堂与校园的实地观察,容易出现学生身体受伤的意外事件。因此科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时刻注意学生人身安全问题。教师除了经常对学生进行课前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外,还要适时强调、提醒,确保学生安全。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师应从以上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素养,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科学课教师。

参考资料:

[1]《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 张红霞,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7.

上一篇:电脑维护岗位职责下一篇:《宏观经济学》重点